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2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为了探究网约车用户出行现状,36氪研究院对网约车用户的日常出行行为、品牌偏好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核心结论。本次研究中,网约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为乘客提供包括出租车和符合规定条件的私家车出行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私家车、网约出租车、拼车和顺风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网约车是否已成为主流出行方式?调研结果显示,有81%的受访者常使用网约车(包括网约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77%的受访者常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此外也有57%的受访者常常步行。网约车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并不是一个偶然。相信许多读者都有在寒风中叫不到车、出租车司机师傅拒载或者打到黑车被绕路的心酸过往,而网约车的出现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增加了司机供给,满足了更多人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约车凭借信息价格透明、叫车时间可控等优势给用户提供更方便智能的出行体验。36氪调研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常用网约车出行,而常在线下打车的受访者仅有15%。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网上预约出租车也正在成为主要流量入口。数据显示,有34%的乘客常在线上叫出租车,这个比例是常在线下打车人数的2.3倍。那么,都是谁在用网约车?什么样的人更爱用网约车?综合受访者的收入和年龄信息,36氪研究院认为年轻白领是网约车的核心用户。这部分群体既有日常通勤的刚需,又具备一定消费能力。调研结果显示,16-44岁的人群是网约车的主力用户,其中25-34岁的人最常使用网约车出行,他们使用网约车的频次也领先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近些天网络疯传的“财富自由的10个阶段”中,第4阶段是能够实现“打车自由”。这话并不夸张。36氪研究院调查发现,相比家庭月收入较低的人群,家庭月收入较高的人群使用网约车出行的频次更高,更赞同网约车是出行首选,也更愿意在上下班时候选择网约车出行。当然,有经济条件每天都打车出行的小伙伴毕竟是少数。由于网约车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多数人更倾向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或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选择网约车出行。众多网约车品牌哪家强?在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优步和首汽约车四家网约车品牌中,滴滴出行的用户量呈现压倒性优势。调研结果显示,逾九成网约车用户首选滴滴出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用户表示只用滴滴出行。同时滴滴出行也是用户满意度最高的网约车品牌,有93%的滴滴出行用户对平台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用户最看重出行的效率和性价比。调研结果显示, 63%的用户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看重平台派单速度/司机接单速度,59%的用户看重性价比,58%的用户看重司机接单后的等待时间。快车、出租车、顺风车,你会选择哪种服务?调研结果显示,快车(不含拼车)、出租车和顺风车是滴滴出行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约车服务。分别有62%、59%和46%的用户表示常用快车(不含拼车)、顺风车和出租车服务。那么,乘客对网约车服务满意吗?调查结果显示,网约车用户对“老司机”的服务最为满意,分别有86%和81%的用户对网约车司机的态度和司机对路线的熟悉程度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然而,用户对人工客服处理问题的速度满意度较低,我们建议网约车平台提升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效率。此外,用户对等待接驾时长和接单司机距离的满意度较低。一方面叫车需求和可用车辆的时间、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司机接单时间、接单距离、接驾时间变长,而另一方面,一线城市针对网约车出台的政策也间接导致了合规网约车数目的减少。综合来看,用户对网约车的接受度良好,满意度较高。首先,网约车公开透明的乘客评价系统为网约车服务提供了保障。调研结果显示,有84%的乘客认为网约车比传统出租车更方便,76%的乘客认为网约车的车内卫生比传统出租车好。其次,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补充,能够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以及相对经济实惠的出行服务,受到了乘客的好评。有71%的用户认为网约车出行的性价比很高,61%的用户认为网约车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最后,网约车调动了社会闲置资源,增加了出行服务的供给,减少了用户打车的等待时间。数据显示,约九成用户认为网约车节约了打车时间,并表示未来还会继续使用网约车。详细内容,请阅读以下完整版报告:PDF版本报告下载链接分析师:宋昱恒 songyuheng@36kr.com关注领域:游戏、医疗和出海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研究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本文在对飞猪做了相关竞品分析后,针对如何优化飞猪产品UGC内容生态系统这一目的给出优化建议,一起看看~不爱跟团出行的你会做攻略吗?如果会的话,你会在去哪里看攻略呢?是马蜂窝?携程?飞猪?还是知乎?又或者直接百度搜索?如果大家用过这些产品的话,不难发现:市面上每一款旅游产品中除了提供旅游商品预订服务以外,一定不会缺少的板块就是旅游攻略。当然,除此之还会涉及直播、旅途分享等内容。可以发现的是:各大电商平台并不满足于仅仅为用户提供资源预订服务。除了各产品最本质电商属性以外,无一例外的都向着内容的方向拓展。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C端用户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降低获客成本。除了让用户意识到这是一款好用的产品预订工具以外,他们更希望让用户认同其产品中产生的话题、内容、信息,通过对内容的信赖进一步刺激用户购买产品。所以本篇文章的主题是 :针对如何优化飞猪产品UGC内容生态系统这一目的给出优化建议。同时,笔者的私心是为了提升产品分析技能,抱着学习的态度尝试对自己喜欢的产品做出一份分析报告。若文中提出的建议有任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给出更明智的见解,一起交流讨论。在进行优化之前,我想先从飞猪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做整体分析,在此过程中了解其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优劣势、以及飞猪所处的位置。在对飞猪产品在市面所处的局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下一步用户分析和用户调研。用户分析和用户调研的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用户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核心诉求。什么样的内容会为用户提供价值且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引起用户的兴趣?探索为什么飞猪的内不足以吸引大多数用户去浏览?等原因。在最后,结合对以上问题得思考给飞猪在内容社区方向的功能优化和建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飞猪产品进行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分析及调研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1. 竞品分析1.1 产品定位飞猪旅行, 作为阿里旗下的旅行服务平台对旅游市场的野心并不小,其产品定位是:为有出行需求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境内外资源在线预订服务。1.2 竞品选取竞品选取了在旅游市场领域内已做出一些成绩的,并与飞猪产品定位较为相似的:携程、去哪儿、马蜂窝这三家平台。1.3 业务分布飞猪电商业务VS携程电商业务:电商业务是携程和飞猪的核心板块, 但电商中所涉及的产品类型因目标用户群体的不同而侧重点不同。飞猪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是: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它的产品具备新颖化、科技感、以及价格优惠等特点。在其度假类产品的玩法中,飞猪的主打产品是近年来备受年轻人欢迎的“自由行”即提供机+酒 以及当地租车的旅行方式。16年双11活动前与瑞士旅游局合作打造的“一起去看极光”产品一度成为了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旅行梦想。之所以说飞猪的产品具备所谓的科技感,是源于飞猪未来系计划:未来酒店、未来机以及未来景区,三个未来的打造,宗旨都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欢便捷服务的消费特点。个人看来,飞猪的未来计划,对旅游服务的提升近年来成效并不明显,但是做为阿里系的飞猪,凭借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的信用住、免排队、免退房等政策反倒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懒”消费形式口味。至于未来飞猪是否能真的将旅游产品打造的具备科技感,我们还拭目以待。飞猪在近年来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的价格:一方面飞猪利用阿里流量优势来获取与供应商的议价权,另一方面,飞猪的商业模式上不同于其他OTA平台。这一点,我们后续会在各产品的发展史中慢慢分析。携程电商中的产品特点是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即满足商务人士或具备中高端消费水平的人群需求。从发展以来,携程在中高端酒店领域不断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共赢,并且在客服体系中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且额外提供紧急支援、微领队、翻译以及行李寄送等目的地贴心服务。这些卖点都极大的迎合了其目标用户群体的口味。飞猪会员业务VS竞品会员业务:会员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做为电商平台为增用用户忠诚度常用的激励手段。携程、去哪儿、马蜂窝以及飞猪建立了各自的会员体系。这其中包括会员的积分功能以及付费会员才能享受的权益。飞猪与其他三个产品在会员体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飞猪会员是四款产品中唯一无需付费就有机会升级会最高等级会员的产品。在与万豪合作后,飞猪先后推出各大知名酒店的联名会员卡:可享受中端酒店升级或优惠等服务。即使用户是一个中等(F2)会员,也有机会享受机场贵宾厅等服务。这对于年轻有热衷享受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性价比较高的会员选择。相比之下,携程的会员体系打造的是付费+积分路线,付费用户才可享受机场贵宾厅、退改保险以及机场快速安检等服务。不难看出,这类服务是为中高端用户量身打造的。飞猪金融业务VS携程金融业务:作为以电商为核心业务的飞猪和携程,深知利用金融工具一方面会增强产品的商业变现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旅游服务商品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性。携程,从“退税“ 这一境外消费突破入口,鼓励用户使用携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并先后推出理财、信用卡联名和外汇等金融服务工具。而背靠阿里的飞猪可直接借用芝麻信用为客户提供信用住、先玩后付等服务吸引用户使用飞猪旅行预订服务。从长期来看,阿里带给飞猪的金融领域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被超越和撼动,而飞猪借助此优势吸引用户使用飞猪也确属明智之举。飞猪内容社区VS竞品内容业务:除了电商、金融、会员这三大板块之外,要想提升用户使用率的另一个发力点即是内容社交领域。飞猪、携程以及去哪儿都已开始布局,而最早在这一领域占据优势的当属马蜂窝。马蜂窝早期的产品定位是为热爱旅游的用户提供一个分享旅游经历,获取专业旅游指南的交流频台,其核心业务是攻略输出和内容社交。个人认为,马蜂窝PGC内容领域做的是非常专业的:文章排版和图片展示呈现给用户的观感效果非常清晰。为了提升马蜂窝整体内容的专业度,除了邀请认证类达人的创作文章投稿外,还引导用户变得“专业”。同时,马蜂窝开展“蜂首日记”鼓励用户分享自己旅游经历,并用“如何写一篇好游记”的形式让不少热爱分享的用户从游记小白变成了旅游达人。为了增加社区的活跃度,马蜂窝把圈子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大众旅游分享(蜂蜂圈);另一类是主题旅游分享:马蜂窝为热爱滑雪和自驾游的爱好者们打造了属于他们的圈子。他们可以在“自驾圈”内发起自驾游活动,或者在“滑雪圈“选择参加某一个滑雪俱乐部,又或者可以向与这类主题相关的定制师咨询。而这类主题圈子的活跃,为后来的商业变现途径埋下了一个伏笔。与马蜂窝相比之下,飞猪为了吸引用户进行分享,也打造了我的旅行Vlog 以及发布笔记等社区互动活动。但整体来,活跃度不高,且PGC内容整体给人的感觉无论从页面还是内容本身来说都不够专业。对热爱旅行的笔者来说,并没有在飞猪平台上分享的欲望。去哪儿、携程都有开展类似互动形式,但同样做为年轻人,笔者实在找不出什么非要让我在飞猪分享而不在别的平台分享的理由,而这背后的原因值得飞猪深思。1.4 发展历史在飞猪旅行的业务发展进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值得讨论: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的明晰:2011-20162011年8月,淘宝旅行V1.0.0 正式上线,又在2014年10月更名为“阿里旅行“,直到2016年10月, V8.0.0 上线后,阿里旅行被更名为 ”飞猪旅行“英文名“Fliggy。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阿里一直在找寻在线旅游行业中的定位。直到2016年才非常明确地将目标用户群体锁定在80、90后互联网一带的年轻人。富有朝气的黄色标志 和”比梦想走更远“口号,无疑非常契合的迎合了这群年轻人的愿景。于此同时,V8.0.0的上线后,一并推出邮轮、国际租车、国际机票、欧铁、出境超市等业务,将出境旅游出境游作为重点市场。商业模式的明确:2016-2018与传统的旅游界OTA平台不同,飞猪并非要像携程一样用倒买倒卖的形式赚取佣金,而是邀请各大航空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公司直接入驻飞猪平台。2016年,飞猪展开与万豪、雅高、温德姆、香格里拉、悦榕庄等全球知名高端酒店集团合作并使其直接入驻飞猪平台。2017年,飞猪为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机票直销平台,航空公司入住飞猪并开设旗舰店。2018年,飞猪通过“新旅行联盟“计划正式明确阿里系的飞猪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旅游界的淘宝:跳过中间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这一个革新被业界称为 OTA向 OTP 的模式革新,而这一模式的转变,让飞猪在旅游商品价格方面得到极大的优势。但让用户与商家直接建立联系的同时,又出现的另一个弊端是:飞猪无法像携程进行统一的售后服务保障管理。飞猪不同于淘宝,在商户面前有绝对话语权对商品售后进行统一监管。在旅游业内,稀缺资源的供应商一般处于强势地位,在客户与供应商直接交涉的过程中,客户常常存在诸多不满,所以在售后服务这一方面,用户对飞猪售后服务认可度并不高。内容社交领域的拓展:2015-2020早在2015年,飞猪还没有明晰市场定位时,就开始了在内容社交领域的布局。V6.0.0的上线后推出旅行攻略、大咖推荐、结伴、增添旅行笔记以及其他UGC内容。2016年V7.2.0 增添直播功能,而这些直播功能仅供飞猪平台上的入驻商家使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交。2020年,V9.4.0的几次发版中,才不断优化首页的推荐和改进猜你喜欢等功能。近五年的时间,飞猪涉足于内容领域,但不得不说,除了2015年,其余的时间段飞猪并未在内容社交领域做出革新或新增关键性的功能。不得不说,近五年的时间里,飞猪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树立起其价格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阿里系的飞猪会一定会利用阿里自带的大数据优势在PGC内容方面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UGC社交领域方面的发展情况还有待观察。竞品业务发展历史:携程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显然是要比其他三位更早进入在线旅游市场的。从它的发展轨迹来看,携程很早就将其定位集中在了商旅人士、白领、家庭以及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群体,从2005年进军商旅管理市场,到后来与高端酒店合作再到“鸿鹄逸游”高端定制游品牌的打造,都是为服务于中高端市场做铺垫。值得一提的是,从给2018年携程上线的“旅拍”模块可以看出,携程有意在拓展自己的社交内容板块来提升用户使用携程的频次。目前来看,马蜂窝在前文中业务分析中提到:它的PGC攻略内容和UGC内容生态做的最为出彩,而飞猪、携程、去哪儿为增强客户粘性,加大用户流量,也相继开展了社交内容板块。除了旅游产品价格之战,服务之战,也许还会迎来内容之战。去哪儿去哪儿,2005年凭着其机票搜索的强大功能打入在线旅游市场,以打造旅游搜索引擎为核心,为出行者提供最全面的旅游信息为的形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在之后的几年里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2010年之前,去哪儿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用户的点击率成为其最大卖点。在2010年之后,为了拓展其商业变现的能力,又向OTA方向发展,通过与供应商的采购合作,赚取佣金。2011年,去哪儿获得百度3.06亿投资成功,2013年成功在美国纳斯交易所上市。在这之后,去哪儿因缺乏盈利能力以及与航空公司出现众多纠纷后,“战败”携程,被携程收购。之后,携程除了继续发展其搜索机票外,有意将中低端酒店业务让给去哪儿网发展,从而让携程与美团酒店业务竞争。从发展历程来看,2016年的市场调查中,去哪儿网移动端的用户黏性时超越携程和飞猪的,至少说明去哪儿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是被用户认为用价值的产品,产品定位是非常成功的,即使是后来退市,又被携程收购,至今也不乏有很多忠实的用户依旧是去哪儿的拥护者。但从2020年至2012年的连年亏损数据我们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于产品商业变现的能力是非常看重的,如果在长时间内,用户的粘性不能为产品创造可观的商业盈利的话,那资本市场最终还是会把目光移向别处。马蜂窝早在2006年,马蜂窝就形成了热爱旅行的交流网站,2010年,马蜂窝才成立公司并正式运营,其早期的种子用户约15万。马蜂窝的产品定位是为热爱旅行的人士提供UGC交流平台,并提供高质量的PGC攻略内容。在这期间,马蜂窝用专业的内容和有趣的社区的氛围吸引了不少热爱旅行的用户,为后期马蜂窝逐渐开始商业化奠定了基础。2012,马蜂窝开始商业化,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费,于此同时也开始逐步拓展酒店领域。2015年马蜂窝将90后定义为旅游市场中的未来主力军,并继续意扩张90后备受欢迎的自由行。马蜂窝 V8.0 全新上线,针对UI界面做了许躲符合年轻气息的元素。2019年,V9.0.0的版本中,马蜂窝更加明确了商业化拓展的道路,即打造内容+OTA的模,除了提供专业内容输出,同时提供旅游一站式的采购,针对已开展的酒店,机票,自由行业务进行完善,又推出签证、出当地游、门票、租车、WiFi等产品。从以上发展来看,马蜂窝在内容社交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开始商业化,其目标用户的定位偏年轻化热爱自由行的群体。由此可见,飞猪和马蜂窝的目标用户群体是高度重合的,已属于直接竞争关系。但目前来看,由于阿里系、携程系已与供应商之间已建立起密切的合作的关系,马蜂窝是否能在上游供应商中争取到一个优质的价格来与对手抗衡,笔者还有所顾虑。1.5 数据表现从活跃人数来看,携程领先于飞猪近两倍。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携程1999年进入了在线旅游行业,以较好的服务口碑和较快的推进步伐抢占了市场份额。反观飞猪,近晚了10年多的时间才进入这个市场,且在未改名“飞猪旅行”之前,一直都没有较为清晰的目标用户群体。第二,飞猪近年来主攻出境游市场,而携程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旅行商品的丰富度都具备优势。整体来说,携程的旅行商品比起飞猪旅游商品受众面更广。数据来源 -易观千帆数据来源 -易观千帆从人均日使用时长来看,马蜂窝要领先飞猪将近五倍,且远超过携程和去哪儿。其中的原因第一在于马蜂窝的商业模式与飞猪或其他OTA平台不同,马蜂窝定位是以UGC内容为主随后拓展出的社交内容平台,而飞猪是以旅游电商为核心的纯交易平台。以至于延伸出第二原因即用户对飞猪和马蜂窝使用场景是不同的。写一篇游记花费的时间比预订一张机票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讲是会更多的。从次月留存率来看,截至2019年,飞猪的次月留存率为35.6%,超越携程、去哪儿以及马蜂窝平均次月留存率近1.8倍。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作为阿里系的飞猪旅行,许多用户可以通过便捷操作模式(淘宝账号)直接登录至飞猪旅行。并且,因为有大量用户基于对阿里系产品的信任,这类型用户也成为了飞猪旅行的高质量用户,而使得飞猪具有较高的次月留存率。从行业独占率来看,去哪儿不但领先遥遥领先于飞猪和马蜂窝,还领先于用户活跃数比他多1/3倍的携程,这一点比较反常,存有质疑。结合2019官方给出的在线旅游用户规3.9亿人这个数字来看,如果去哪儿网的行业独占里占据18.7%,那么它的用户活跃数至少是7200万,显然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去哪儿的活跃人数还远远不到。1.6 优劣势总结总结:阿里系的飞猪旅行在资源背景、金融工具利用、商业模式改革以及逐渐丰富的商品等方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除了需要在商品本身、供应链的合作、售后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做进一步优化以外,所有的在线旅游平台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契机来吸引用户使用其产品。而近几年,无论是携程、飞猪还是去哪儿,都在内容领域不断探索。接下来的用户分析、用户调研会针对飞猪目标用户群体在内容领域的诉求进一步挖掘和探索。2. 用户分析及用户调研此部内容主要呈现商家、平台和买家之间在平台中各自的诉求和诉求所产生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OGC、PGC以及UGC内容的产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用户的行为。所以这也是什么电商逐步开始拓展内容领域的重要原因:有价值的内容会促进用户消费。2.1 用户角色地图2.2 用户调研问题为了解用户在消费决策中是如何收到“内容”的影响,接下来将会采用用户访谈的形式对飞猪的目标用户群体: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用户分别是3名飞猪典型用户(有旅行需求的用户)和1名特殊用户(热爱旅行且有创作经历)。2.3 用户调研总结内容方面:从调研用户的反馈中可以发现,用户对飞猪的内容区域并不感兴趣。四名用户都没有使用飞猪查阅攻略的习惯,但会从马蜂窝或穷游等网站查询攻略,并倾向于用搜索的形式,因为这样找到的攻略是最自己最关注的内容。对于一名有创作需求的特殊用户,她最近尝试在飞猪创作,但她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创作入口。她目前最频繁使用的创作平台是知乎,喜欢使用知乎创作的原因是:同样一篇文章,从知乎得到的反馈是最多的。从竞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用户并不喜欢在纷杂的攻略中寻找,而期待更高效的模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攻略。而目前飞猪内容板块呈现形式不够清晰、攻略搜索功能不够效率以及内容丰富度不够都可能是用户不使用飞猪看攻略的原因。另一方面,对于有创作需求的用户来说,如果一个平台不能提供及时的创作反馈,会让他们失去在这个平台创作的信心。目前飞猪创作入口隐蔽,且未开放个人游记创作入口,以及用户很难得到反馈等因素可能是致使创作型用户对飞猪使用率不高的原因。用户对于飞猪现有的我的笔记和旅行Vlog两大社交分享功能几乎出于无视状态,四位用户中均没有人使用这一功能。结合目前飞猪产品的功能来看,可能造成社交区域不活跃的原因有:第一,用户互动的内在动力不足。第二,分享入口很难被发现。第三,分享后用户在飞猪平台中很难得到反馈,因为发布后的消息也难以被其他用户看到,且自己也很难观察到自己发布的动态。内容优化方向:针对飞猪目前内容板块存在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围绕着设计清晰的攻略/游记内容展示、提高内容搜索功能的效率以及设立内容创作激励机制等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调整我的笔记和旅行Vlog发布入口,将发布后的笔记呈现在攻略的关注界面内,让用户快速看到自己发布过的内容。优化个人界面,呈现我的动态、回答、获得点赞的数量、收藏的攻略、我关注的人、私信功能等让用户实时关注到自己所获得反馈以及动态轨迹创造发布理由,及时更新反馈等方法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行程方面:从用户关于行程反馈的情况来看,用户基本没有在App上使用行程工具的习惯。大部分用户会用备忘录和Word文档记录大致的行程安排,不倾向用繁琐的工具来详细规划行程。原因主要是市面上的工具设计较为繁琐,用户在大量的功能面前容易出现惰性。大部分用户排行程的逻辑是先确定玩什么,再确定把这天的玩乐项目放在哪一天,但飞猪的产品需要用户在添加活动的同时也要确定日期,有些不符合用户使用逻辑,在这方面还有待优化。行程优化方向:改变排行程逻辑,将所有行程中的活动都放在整体的页面当中,再通过拖拽的行程将行程具体内容具体到日期,并调整创建行程入口便于用户快速找到。通过调整行程功能逻辑和页面展示,提高用户对行程工具的使用体验。3. 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3.1 内容生态优化通过竞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笔者了解到:用户有阅读攻略内容的需求,但飞猪的攻略内容并不能满足用户的期待,用户更青睐从其他产品,例如马蜂窝、知乎等产品中获取攻略内容信息。从用户反馈得知:用户并不喜欢在纷杂的攻略中寻找,而期待更高效的模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攻略。结合与竞品内容社区的比较和用户反馈,笔者推测飞猪目前内容板块打开率不高的原因有:内容呈现形式复杂,用户感觉检索效率低内容展示的不足以吸引用户阅读内容丰富度不够故此,优化方案将主要围绕着这三大问题进行改善,将优化飞猪攻略一节界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飞猪内容的打开率。3.1.1 提高内容的检索效率(1)优化主页面内容展现形式-内容呈现形式-致减少用户思考在飞猪目前的攻略内容界面种,有三个内容板块:当下好玩→当地必体验→大家都爱玩。用户在下拉内容的过程中,三种内容的信息流的呈现形式一直发生改变。用户需要花时间理解每一个板块内容的构成,不便于用户理解信息,很可能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优化后的界面将统一使用卡片的形式呈现信息,卡片中的内容仅包括攻略专栏+旅行笔记两种,无其他形式。页面具体细节内容部分具体规则及推荐算法:Case1当用户没有关注特定攻略专栏且第一次登录时,则优先推荐热门攻略+热门旅行笔记。热门攻略需包含出境游、境内游、周边游以及特定的主题游。攻略热门程度=赞数权重*赞数+收藏权重*收藏数+评论权重*评论数+转化率权重*内容中的商品转化率。旅行笔记热门程度=赞同数。Case2当用户没有关注特定专栏,但有行为数据时,可用协同过滤算法。在热门推荐攻略结束后推荐算法后的内容。比如:先推荐TOP1-TOP5的热门专栏,五个热门专栏结束后开始推荐用户可能喜欢得“日本购物”攻略。Case3当用户关注特定专栏时,则优先推荐用户关注的专栏攻略,所有的关注内容推荐完后,开始推荐热门攻略。(2)提升信息的辨识度-抓取关键内容,便于用户识别重要信息新增“攻略专栏”内容分发形式。为了让用户有效率的阅读内容和让内容看起来具有吸引力,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创建新的内容体系:攻略专栏。设立攻略专栏的好处有以下:公司运营内部可以对目前攻略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赋予专栏具备吸引力的名称,利用标题党来吸引用户阅读内容。将多类相似主题的内容收集于一个专栏,帮用户节约筛选优质内容的时间成本。用户使用新增后的“关注的专栏”功能可为后期分析用户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更效率的分析用户对内容的偏好。为攻略打标签:在每篇攻略配图下方,包含攻略的重要标签:预算、行程天数、出行季节以及主题,以便于用户对攻略最关注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新增搜索后筛选功能:当用户通过目的地搜索攻略后,用户可用筛选功能优先查看感兴趣的的攻略内容。展示攻略收藏数:突出优质攻略。优化后:页面具体细节:3.1.2 激励UGC内容的产生(1)个人中心页面优化-引导用户关注自己的发布成果,利用反馈促进UGC内容产生当用户能够实时观察到自己发布过内容得到的奖励后,才会产生更多动力的发布内容。优化后的页面将展示用户获得成就、用户发布过的多种内容、用户的行为记录等信息。整体效果:(2)新增个人攻略创作-开放UGC内容产生入口,让更多个人用户参与其中为丰富UGC内容的产生,一方面飞猪需要发掘有效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飞猪需要开放个人攻略创作入口给更多用户,而不仅仅是商家。应当开放个人攻略创作入口给个人用户的原因有两点:要想丰富平台UGC内容,仅依靠商家、少数人的的贡献是有限的。在营销手段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很可能商家在创作攻略的过程中将攻略写成营销软文。这种攻略内容的产生会降低用户对平台内容的信任度。所以,笔者认为飞猪需要新增个人攻略创作功能。整体效果:(3)消息体系优化-让用户及时接收反馈,提升产品使用频率为了让用户更快速观察后发布内容后的反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打开率,笔者将优化消息界面。新增个人私信对话框新增通知攻略被收录、所关注的专栏更新提示优化互动页面展示3.2 行程系统优化除了对飞猪内容部分优化以外,笔者在了解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其行程体系也有部分优化空间。通过竞品分析观察到,市面上的旅游预定产品大部分都涉及到行程规划工具,其主要原因是用户在出行前确实有行程规划的需求。除此之外,行程界面可以延伸功能的拓展,让用户在更多场景中打开行程界面,从而提高飞猪产品的使使用率。故此,行程体系的优化将从以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用户对行程页面的关注,优化行程主页内容展示。提高行程编辑工具的使用效率 ,优化行程编排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增加行程页面的使用场景,新增“行程备忘录”功能。3.2.1 优化行程主页内容展现行程主页内容展示的优化出发点也在于完善飞猪内容体系,但是在行程页中展示内容和功略页展示的内容有所不同。行程页面展示的内容主要与用户可能涉及的行程路线相匹配,而功略内容展示则侧重于给用户如何吃喝玩乐等建议。将原页面内容区域的线路推内容更更改为景点、美食等,推送中的美食、景点为行程线路中所对应地区的美食、景点。比如用户预订了巴黎的机票或者在行程路线中添加了了巴黎这个景点,则推送巴黎迪士尼快速通道票等内容或与巴黎美食当地名吃评价等。具体内容推算规则请继续看下文:页面具体细节:内容部分具体规则及推荐算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展示碎片化商品,商品包括两类:可在飞猪中预定的商品;无法在飞猪中预订的商品但系统有点评信息的商品,比如:美食。Case1:当用户已创建行程,还未到出发日期或正在行程中时。推荐行程中提到地点相关商品。比如用户创行程内容中添加巴黎、柏林等地区,则推荐的信息与这两个地吃喝玩乐相关的商品。Case2:当用户没有创建行程,或已创建行程过期时,则推荐当下热门的景点/美食点评。热门算法=销量权重*销量数+评分权重*评分数+评论权重*评论数+商品转化率权重*商品转化率。Case3: 当用户已在飞猪购商品,但还未到使用日期时,则推荐购买商品所在地的吃喝玩乐产品,且不展示用户已购买的商品。(比如用户购买了去云南的机票,则展示云南当地的吃喝玩乐商品)备注:在情况3成立的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情况3的展示方式。比如:当情况1和情况3同时出现时,优先使用情况3的展示方式。3.2.2 优化行程编排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完整性:原新建行程后的添加地点的页面,没有提示用户需要添加出发地和返回地,事实上,一个完整的行程需要包含这两个地点,因为行程出发时涉及交通工具,也可能出发途中安排休息行程。优化后:提示用户添加出发地和返回地 。将整体页面简洁化,方便用户理解。将出发日期、行程天数关键信息点提示用户添加,但如果用户一开始没有想法也可以选填。逻辑合理性:新增“行程内容拖拽”功能。目前在完善行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添加行程内容(景点、交通、酒店等)——选定内容所发生的时间——完成添加。读者认为,用户往往在一些场景下,是无法确定确切的活动发生时间的。甚至有一些旅游活动内容是临时产生的,在活动时间安排确定性不高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必须选择日期才能添加成功是不合理的。优化后的产品,将会让用户在日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添加内容成功,并可以让用拖拽的功能添加行程内容,增添行程规划的灵活性。优化后将地图内容展示于明显区域位置,方便用户查看已规划的线路行程是否合理或符合预期。页面具体细节:3.2.3 新增“行程备忘录”功能新增行程备忘录:意图在于多增加一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可根据某一天行程要做的事情简易备注。页面具体细节:总结上述的功能分析和优化方案都主要以优化飞猪产品的内容社区板块为主、行程工具为辅展开的优化建议。希望利用减少用户思考、提取关键信息、帮用户分类等方式提升用户对内容检索效率。同时利用让用户尽快感知反馈、得知反馈、开放内容发布入口等形式让激励UGC内容的产生。希望通过利用上述的优化形式提升产品日使用时长,增强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当然,这个优化距离我们最终的目标“让用户依赖飞猪产品的内容,通过对内容的信任和依赖提升产品转化率” 还是有很长的一段的路程要走。但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也是目前市场普遍观点:想要降低C端客户获客成本,发展“内容”则是毕必经之路。感谢大家花时间阅读!笔者属于刚入行产品领域的新人为提升产品分析能力而提出的优化建议,深知还有很多不足。若文中提出的建议有任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给出更明智的见解,一起交流讨论。本文由 @白猫Monic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随着国内网约车粗放型的补贴竞争、市场教育及资源整合阶段基本告一段落,网约车市场开始朝规范化、标准化和品质化的趋势发展,并逐渐回归到以精细化服务和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此外,网约车行业在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从网约车补贴大战时代存活下来的中小玩家,在严苛的竞争中不断积攒力量,并凭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深耕于特定优势区域/城市的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期能够在未来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该份案例报告通过对高端网约车行业的市场动态/趋势、高端网约车用户行为习惯和需求以及典型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梳理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脉络及趋势,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中国移动端出行行业整体发展现状补贴时代结束,网约车竞争逐步回归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自2016年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明确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体系,同时对平台、驾驶员、车辆设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网约车新规中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以及网约车平台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因此各大平台逐渐拥有合法身份之后,烧钱补贴大战也将在公众视野中消失。这也预示着各网约车平台逐渐回归理性竞争,专注于服务精细化及合规化,网约车行业真正回到了原点。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大浪淘沙,新政后网约车用户逐步回归稳定2016年底,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对平台车辆数量造成了冲击。2017年年初,中国移动端出行活跃用户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随着各平台陆续取得运营许可并回归以提升服务为重心的理性竞争,用户规模开始回归稳定状态。艾瑞分析认为,网约车新政颁布与实施对于网约车行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平台本身具备良好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及优质的车辆、司机资源,才能在稳定原有用户的基础上吸引新用户,保持良好的竞争力。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消费升级助力网约车市场蓬勃发展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BAT加快主流网约车平台行业整合,国资企业背景平台及民营厂商/租车公司入局高端出行领域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C2C模式助力前期市场教育,B2C模式促进管理服务升级高端网约车平台的C2C和B2C模式各具特点,优势互补。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的C2C出行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发展迅速,滴滴出行、Uber等占据了较大的网约车市场份额;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实施及越来越多的B2C模式的高端网约车平台入局,两种模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模式也有相互渗透的趋势,但模式的竞争最终会落在服务和产品质量上来。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中国移动端出行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用户画像高端网约车核心用户为一、二线城市高收高知商务人士,集中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男性群体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核心用户已婚男士居多,经济压力较小;他们既成熟稳重,又善于探索;既享受生活,又足够理性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高端网约车用户行为与需求分析舒适高效、服务态度良好是基本需求,情感需求逐步升级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出行的多样性和舒适性是专车用户的主要价值追求;身份和档次的象征是其顶层价值的追求多数高端网约车用户认为,专车服务为其生活带来的主要价值是为其提供了更加多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两者占比分别为40.1%和37.0%,属于专车用户主流的价值追求;部分用户认为专车服务为其带来的是出行效率的提升、对于自由的掌控以及给忙碌工作带来抚慰、犒劳感。还有一小部分人群认为,专车服务为其带来的价值是身份和档次的象征, 该类人群比例为13.9%。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专车服务效率高,在接单和接驾时间方面表现优异艾瑞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0%的用户平均等待接单时间在3分钟之内,其中大部分用户在1-3分钟被接单,占比为32.8%;一分钟以内的“秒接单”紧随其后,占比27%;而仅有3.9%的用户超过10分钟被接单。用户等待上车方面,将近90%的用户等待上车时间在10分钟之内,说明专车的接单和接驾服务均保持较高标准。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车辆舒适度和司机服务态度是高端网约车用户主要看重因素艾瑞调研显示,对于高端网约车用户来说,平台车辆的舒适度和司机的服务质量是其进行平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舒适度的关注方面,乘车舒适度占比为23.7%,车型档次/品牌占比为15.0%;关于服务质量,最受用户看重的因素为司机服务态度,占比24.2%,其次是影响出行效率的平均接单时间,占比为20.9%。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关于服务需求,高端网约车用户对司机的服务效率、驾驶技术和服务态度要求较高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对于高端网约车服务的需求方面,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服务效率、驾驶员驾驶能力及其服务态度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对“接单及时,上车等待时间短”、“开车平稳熟悉路线” 及“司机态度好”方面需求最高。艾瑞分析认为,以商务人士为主的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时间和效率要求较高,接单及时、节省时间是高端网约车用户的刚需;在保障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司机娴熟的驾驶技术、良好的路线熟悉度及较好的服务态度等能够明显提高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是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服务的主要需求。随着补贴时代结束,网约车的市场竞争逐步回归到出行服务的商业本源。各个网约车平台从最初的价格竞争、营销策略竞争逐步转移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品质化、标准化的网约车服务逐渐成为网约车行业新的发展机会。高端网约车实现差异化竞争出行的多样性和舒适性是高端网约车用户的主要价值追求,身份和档次的象征是其顶层价值追求。对于高端网约车用户来说,舒适度和服务是其首要考虑因素,而非价格。此外,高端网约车用户对于标准化服务的要求较高。用户出行生态管理已成趋势网约车行业各出行平台的竞争战略从最初的深耕于出行服务,逐渐向以出行服务为流量入口,布局以出行服务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方向发展,最终的竞争将不是出行服务的竞争,而是平台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
央广网广州2月13日消息(记者何伟奇)《2018中国出行体验趋势报告》日前在广州发布,报告显示,前沿科技行业与传统汽车企业正在加速融合。 《2018中国出行体验趋势报告》调研历时超过一年,由暨南大学调研撰写,广汽集团赞助,累计调查样本数接近1.5万人,覆盖全国一线、新一线、二线36个城市。《2018中国出行体验趋势报告》指出,随着用户健康乐活、绿色环保、拥抱科技等价值观的改变,将触动移动出行市场的消费升级。同时,随着人机交互、AI场景应用等领域突破发展,人们的出行体验将更加多元。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带来移动出行的演变,汽车等出行工具将向智能化生活空间方向发展。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将加快前沿科技行业与传统汽车企业的深度融合,“汽车+”跨界模式在未来出行服务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出行作为连接社会经济、消费生活的重要一环,在社会发展、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当前年轻人对出行方式的偏好和期待,更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随着第一批90后即将迈入30岁,习惯提前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关注新兴世代的偏好,“Z世代”(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一词开始被更频繁地提及。据2018年年底QQ广告与凯度公司发布的《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目前中国的Z世代人口数量已达1.49亿,该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Z世代人群的消费能力将达到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40%。相较于更早出生的人群,Z世代在相同的年纪获得了更高的可支配收入。《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数据显示,他们倾向于提前消费,愿意为喜好和幸福感买单,更注重商品风格与自身理念的契合度。那么Z世代日常又通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行?他们心中的理想出行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在新的出行方式和服务不断推出、并被反复讨论,成为社会议题的当下,壳牌携手第一财经发起“Z世代理想出行方式调查”,我们试图从当代年轻人的出行习惯中,窥探未来出行领域的变革,也希望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出行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我从昌平出发,从轻轨换地铁又换自行车,紧赶慢赶到达时已经11点。”这段描述来自80后科幻作家陈楸帆笔下的《2038:北京眼》。很多时候,科幻作家都是最准的预言家,在这部作品中,因为对环境友好、整体效率高,20年后一线城市出行方式中占据重要比重的仍是公共交通。陈楸帆本人早在2012年就摇到了新能源汽车牌照,但他并未购置私家车,日常出行经常骑共享单车或是乘坐地铁。或许是因为工作关系,陈楸帆相信,未来更理想的状态是无人驾驶。“比如说按轨道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配备人类驾驶员以防万一,可以一直去接不同的出行任务而不需要停靠,按照非常高效的机制运行着,就不需要那么多私家车了。”在他的设想里,未来的城市,地面交通都处于由数据管控的智能状态,再也不会出现堵车的状况。车联网,包括无人驾驶的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把所有的车辆高度整合,实行智能化的管理,物流也可以用无人车或无人机来解决。21岁的刘多多是机车爱好者,还在上大学的他已经和“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刘多多从小喜欢收集汽车模型,中学时,他还把自己的一辆速降自行车改装成了电动的。高考结束后,他立刻考取了驾照,并在第二年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甚至“车”还成了刘多多大学择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他就读的大学有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比赛的团队。电动车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方程式比赛中,刘多多也有过几次驾驶电动车的体验。“性能上讲,我更喜欢传统汽车,可能因为我比较年轻,我更喜欢听汽车的声浪,也很喜欢汽车加速的感觉,电动车比较安静,虽然加速很快,但是我开过一两次以后就不太想再开了。”刘多多说,“从我的年龄和需求考虑,自己喜欢就好,不会过多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他明确表示,目前并不会购买纯电动车。在他看来,在火力发电为主的情况下,电动车很难真正实现环保,“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混合动力车或许反而能保证一定的减排,当然,他也期待更创新的动力源出现。在美国读博士的张文凯,日常通勤都离不开驾驶,但他也很在意环保。“如果新能源车能提供和汽油车相同的驾驶体验,充能速度又很快的话,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新能源汽车的。”由于经常要到不同城市开会又喜爱徒步,张文凯虽然只有4年驾龄,但驾驶里程已超过了8万公里,并有超过40次的租车经历。张文凯研究的是拓扑物理和二维物理,具体应用就是如何在提高电子元器件运算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这一项目研究在未来的智能汽车上也会得到应用。他认为,在交通方式和出行技术的迭代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而不在损失驾驶体验基础上的技术革新本身也很关键。通过调查,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偏好,既符合日常的消费主张,又与固有印象不同:他们强调驾驶体验,普遍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虽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但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期待更多的创新能源……共享单车、专车/快车、拼车……Z世代享受到了比以往更便捷也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选择。与此同时,有48.6%的受访者表示,公共交通是他们目前最习惯使用的出行方式。11.3%的受访者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的组合方式,日常通勤中选择驾驶或乘坐私家车的仅占22.3%—这一方面源于当代年轻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出行方式的一些痛点。如今,在一线城市,想拥有一辆私家车并非易事:先落户,再摇号,还要让车有位可停,层层筛选提高了有车的门槛。当然,有了车也不一定会常开,毕竟,通勤高峰的交通拥堵状况让人难以捉摸,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时间太长是他们对现今出行方式最不满意的地方。对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而言,缩短公司和住址间的距离这件事实在太难了,只有3.1%的受访者日常交通可以完全通过步行解决,30.8%的受访者则困扰于过长的步行距离。从调查中发现,“快”,是当代年轻人对出行最原始的诉求。不论是否拥有私家车,准确、及时、速达的轨道交通都是很多人的出行必不可少的选择。在“最希望所在城市引入的出行方式或技术”上,42%的受访者选择了地铁、轻轨,33.8%的人希望城市中增加BRT(即“快速公交系统”)。不仅如此,大量受访者希望出行选择中能灵活运用更多交通工具,比如专线大巴—前者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者则有待于出行方式领域的公司提供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对于电动车,这一新能源车领域中的热门类别,大多Z世代受访者表现出了适度的谨慎。最主要的顾虑是电动车难以进行长途驾驶,如同手机低电量可能引发的焦虑一样,Z世代对电量满格,以及由此带来的时间上的灵活度,有着更极致的需求。55.3%的受访者表示,当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甚至胜过燃油车时,新能源车就是购车优选。除了电池性能本身,这还需要基础设施—“充能站”的支持。能够实现边走边充、永不断电的移动充电站成为52.4%受访者心中理想“充能站”的模样。当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加注这一领域。2017年10月,壳牌在位于英国伦敦、德比郡和萨里郡的三家壳牌加油站首次提供电动车快速充电服务,2018年9月28日,壳牌在中国的试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在天津推出,这也是壳牌在亚洲的第一个试点,它可以在30分钟内为汽车充电70%。性能仍是Z世代购置私家车时最先考虑的方面。与此同时,65%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也很重要,而与消费投入相关的另外两个选项,耗油量和后续花费(比如能源耗费)也受到受访者的关注。这一行为态度呈现出注重个性表达的Z世代,在面对购车决策时,理性占了上风。受访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动力。在设想未来私人交通工具时,有多达62.2%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新能源车作为私家车。事实上,无需购置新能源车也可实现低碳诉求。比如润滑油可以更好地润滑汽车引擎,提高燃油使用效率;V-Power燃油则可以帮助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沉积物在发动机的部件中积聚。调查显示,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32.5%的受访者愿意使用更高品质的燃油或润滑油。同时,有78.5%的受访者愿意为更清洁的出行技术支付更多费用。当下,企业、行业,以及政府层面也需要让消费者加深对这些技术的了解,为更多清洁出行技术的落地,推广做市场的教育。例如主要应用于货运重卡的液化天然气(LNG)就是一种清洁、性价比高的能源,如果提供快递或搬家等服务的物流公司明确表明自己使用的是更低碳的液化天然气重卡,高达85%的受访者都会优先选择其服务。对于日益重视低碳出行的Z世代而言,更多样、创新的动力来源,是Z世代对未来出行的期待之一。在除电动车之外愿意尝试的新能源来源方面,60.4%的受访者期待并愿意尝试太阳能车,41%的受访者期待氢能,风能、液化天然气、汽车尾气热能以及甘蔗等生物燃料,也都有20%及以上的接受度。其实,这一需求已被行业及一些企业洞悉。壳牌与巴西生物燃料公司Cosan组建的合资企业Raizen,就用巴西甘蔗生产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从种植到使用,甘蔗制乙醇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汽油大约减少70%,巴西的壳牌加油站已经可以加注这种乙醇。除了生物燃料,壳牌在美国的加利佛尼亚州、英国和德国还建有汽车加氢站。在消费领域常被看作更勇于尝新、敢于试错的Z世代,在涉及安全的出行领域,在保持谨慎的同时,对新技术持开放态度。在未来希望被普及的创新出行技术上,选择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大大提升的受访者,均超过了半数。无论是各大汽车公司,Uber或是滴滴出行这样的出行服务公司,还是Google、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都将主要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无人驾驶,或是自动驾驶,列为公司的重要战略。Z世代对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想象,诸如胶囊列车、空陆两栖的飞行汽车,甚至是可回收可降解的汽车这些更具未来感的技术,也有3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期待。政府、行业及相关企业,在创造更美好出行方面,拥有更多的空间及可能性。满足这些需求,需要企业及整个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提升现有能源效率,进一步开发利用清洁化石能源,同时逐步增加多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推动未来美好出行的发展。读报告,有福利!关注“壳牌中国”公众号,回复“福利”参与互动活动,即有机会获得壳牌X法拉利定制汽车模型一套!
近日来发生的数次女性出行事件,令公众对女性出行安全的探讨甚嚣尘上。中国女性安全吗?女性出行面临着怎样的危险?如何规避风险保障女性的出行安全?2018年6月5日,人民日报旗下百代旅行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神州专车共同发布女性出行安全体验报告。“安全”成为第一关键词报告中指出,女性的出行安全正是舆论关注的核心点,获得了较强的舆论“保护欲”,部分机构、企业热衷于发布相关研究、报告,涉及“女性出行特征”的报告在“女性出行”相关内容的网络传播中占据31.6%。在“女性出行”网络舆情热词TOP10中,“安全”、“独自”、“抢劫”位列前三位,而“安全”位于热搜榜第一的位置。OTA洞悉女性出行秘密在所有关于“女性出行特征”的社会研究报告中,住宿占比7%、交通占比27%,而旅游相关占比高达63%;从报告来源分析,OTA平台发布的研究报告占到总报告量的50%。每年“3.8妇女节”也成为各个机构与企业借势传播的重点时期。各大机构/平台发布涉及“女性出行特征”报告“她经济”强势崛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不断提升,女性逐渐成为决策者、出行主力和消费主力。根据美团旅行、同程旅游、驴妈妈、途牛等旅游机构发布的涉及“女性出行特征”的报告显示,女性游客占比超过男性,并在占据家庭出游决策主导权。独立勇敢成为女性旅游新标签,不畏险峻正在成文年轻女性的价值观,在OTA平台“飞猪”的数据中,北极游女性占比高达64%,南极游女性占比达58%,均高于男性游客。亲子游是妈妈主场,80后妈妈成主力在针对亲子游消费群体的分析中,女性占比76.4%,母亲成为亲子游的主导者。其中,29-38岁的“80后”妈妈成为亲子游主力军,占全部人数的59.7%。母爱趋势80后妈妈给孩子更广阔的眼界。网约车需求看涨,各人群消费习惯大不同报告中指出,女性网约车用户逐年递增,2018年女性网约车用户占比较2017年高6%。夜生活丰富的夏季和春节前后远途出行增多,也是安全事件高发时期。职场女性出行舒适度要求增高,工作日早晚高峰预定网约车最多,20:00-23:00为用车小高峰,女性夜间出行选择专车比例高于男性,安全和服务成为重要原因。80后90后对网约车接受度最高,占全部网约车用户的84%,而经济实力交好的70后80后,网约车的消费能力更强大。从出行场景来分析,女性用户出行场景排名前五的场景为:小区、酒店、购物、医院、机场。女性在医疗场景中订单占比较男性高出22%。孕妈群体是医疗场景用车重点人群,更细分化的服务队孕妈群体更具有吸引力。(数据来源:神州专车)男女夜间出行专车使用情况比较现代女性发展,透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现代女性对美好社会的新需求、新期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女性的消费积极性与决策力推动市场发展、创新,成为“商业指南针”。“她经济”生态圈不断扩展,年轻女性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出现了“勇敢”、“冒险”等男性标签,女性也将以独立自主的个性引领极限旅游、先锋活动的形成。OTA、互联网、交通服务等企业的聚焦下,女性出行、消费等行为特征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形成了围绕女性出行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未来,女性更加独立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生存技能和精神层面的独立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女性出行的基本目标仍是安全到达目的地。AI、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将为女性的品质生活保驾护航。旅行对女性视野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这不仅让女性拥有了更多可追逐的梦想,也鼓励的女性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征服世界的野心。(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Robotaxi,公布运营一周年成绩单:安全完成14.7128万次出行,服务用户数超60000,无任何主动责任事故。运营周年之际,文远知行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发布中国首份Robotaxi乘客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文远知行Robotaxi积累下近三成忠实用户,每周至少乘坐一次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有37%的受访乘客表示可以现在就乘坐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下载APP即可呼叫使用文远知行自2019年11月28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开启Robotaxi运营,是国内最早开放给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用户无需任何申请、审核,只需下载WeRide Go App即可呼叫使用。今年6月,文远知行Robotaxi上线全国性聚合打车平台高德,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通过更多平台走向大众。在黄埔区城中心144平方公里范围内,文远知行Robotaxi设立了200多个上下车点,连接市民日常出行场景。每周一到周日,从早八点到晚十点,文远知行Robotaxi穿梭在居民小区、办公楼、商场、地铁、公交站点之间,与传统交通工具共同承载城市出行。三成乘客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将推出全无人驾驶预约Robotaxi运营一周年之际,文远知行宣布将面向公众推出全无人驾驶预约体验,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走向大众,继续引领行业向前迈进。据内部人士介绍,全无人驾驶的特点为是,前排没有安全员,体验区域范围小一些,暂不对外开放。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说:“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到四年内推出全无人驾驶出租服务,用技术改变人类出行,是文远知行创立以来不变的初心与目标。”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头条客户端 ]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题:赋能个性化出行 “共享汽车”不止“扫码即开”这么简单——来自分时租赁汽车行业的一线调研新华社记者高亢、谢希瑶近年来,随着人们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提升,以及我国通信网络的持续优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手机扫码即可开走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几年下来,从行业现状来看却不像“共享单车”那样热门抢手。“共享汽车”市场前景究竟如何?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哪些改变?近日新华社记者对分时租赁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小标题)“共享汽车”市场悄然扩大这几年,街边出现了不少五颜六色的“共享汽车”,用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使用。“我们现在常说的‘共享汽车’其实是分时租赁汽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永跃介绍说,相比以往传统的汽车长租、短租形式,“共享汽车”不必到固定网点办理系列手续取车、还车,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利。范永跃表示,汽车分时租赁业务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系统服务,汽车维护人员可以高效维修、维护车辆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业内专家认为,相较于自购车辆,“共享汽车”在部分出行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保险不用自己上、出事故或汽车出故障不用自己修、以分钟计时计费使用方式灵活、价格便宜。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50余家,投入运营的车辆约有20万辆,开通运营的城市有180余个。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汽车租赁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互联网+”行动等政策的推动下,分时租赁新业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行业发展进入平稳期。(小标题)自主创新破题运营难“我不太愿意尝试。”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于“共享汽车”的卫生、安全、停车等问题还是顾虑重重。“重资产、运营成本高、用户文明用车约束难等问题,从‘共享汽车’诞生起,就成为困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孟秋说。尽管“共享汽车”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不少汽车租赁企业和投资商试水,但目前业内普遍还没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不少企业陷入“运营难”困局。经过4年多的行业实践,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品牌已在全国投放超过4万辆“共享汽车”,探索出一条融合“共享思维+智能硬件+数据平台+众包服务”的汽车分时租赁新路径。“分时租赁和过去的传统租赁,听上去只是租赁时间的变化,但最大的差异来自于所有无人环节中的体验闭环,挑战巨大。”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谭奕说,行业发展难,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在软硬件服务以及线下运营方面发力。今年上半年,“GoFun出行”推出车辆智能管控硬件T-BOX4.0系列设备,这套智能设备小巧易安装,包含数据模块、智能行车记录仪等部件。记者采访中看到,安装此硬件后的车辆,不仅是手机扫码即开这么简单,智能行车记录仪可通过刷脸进行驾驶员状态确认,疲劳驾驶、酒驾、抽烟、更换驾驶员等一系列行为都将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记录,如有违规,将智能提醒甚至停载。据谭奕介绍,“GoFun出行”新推出的车辆入网“共享”服务将涵盖经销商等专业机构的车辆,以及普通家庭的闲置车辆,目前智能硬件加装“共享汽车”工作已在多地开始启动。前端智能设备收集数据信息,后台针对每辆汽车进行数据追踪,将需要维护、充电、维修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入网的第三方汽配维修机构和人员,可根据情况接单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入网汽车租赁公司、经销商等机构的闲散车辆和停车场等资源将被盘活;闲置私家车资源可加以利用,为社会节约停车空间的同时还能为家庭增收;社会上汽修专业人员可灵活接单,进行清洗、维护、维修等工作,给稳就业带来诸多好处。(小标题)让未来个性化出行更便利“今年疫情催生了一些个性化出行新需求。”范永跃表示,疫情对汽车服务业影响较大,但个人租车业务需求明显增多。“从调研数据看,为个性化出行场景服务的分时租赁汽车需求空间不小。”孟秋表示,目前“共享汽车”租车费用在一小时20到30元不等,比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都便宜。“在广州市番禺区,灵活的‘共享汽车’非常火。”孟秋说,“共享汽车”在当地的地铁站、公交站、居民区和高校之间发挥了重要接驳作用,“一次15至20元,自由度高,在这里‘共享汽车’找准了适合的场景和消费群体。”她说。孟秋表示,随着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人们个性化出行需求持续增多,我国汽车租赁行业有望做大做强。根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道路运输统计年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纳入统计的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共6900余户,租赁车辆达22.88万辆。但总体上看,我国小微型客车租赁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服务能力、质量仍有待提高。“一天里如果有10个用户打开App,往往最终只有3个人有车开。”谭奕告诉记者,当前“共享汽车”主要用户是20至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从数据来看,分时租赁服务供给能力目前还跟不上国人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提升。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公交比较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城市,“共享汽车”未必是刚需,但对于旅游城市、文旅休闲区域等集约化出行供给能力不强的地方,“共享汽车”吸引力明显较大,行业发展也将给公众个性化出行带来更多选择。“共享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个性化出行需求越发明显。”高德地图副总裁郭宁表示,随着国内周边游、自驾游越来越火爆,汽车租赁行业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共享汽车”稳步发展将使个性化出行更加便利。(完)
核心观点 1. 共享经济风口来袭,以租代用冲击传统消费观; 2. 中国市场成为共享经济发展沃土,动力强劲,表现亮眼; 3. 细分领域百花竞放,出行场景稳坐共享第一名; 4. 消费者参与度较高,但对信任安全问题仍忧心; 5. 新思路呼唤新模式,共享经济扩大想象空间。 1、全球共享经济行业发展概述 什么是共享经济? 商业实践中,共享经济概念得到进一步探索和延伸 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诞生之初,强调的是大量闲置资源的相互流通,这一行为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抑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目的在于寻求供需平衡,减少产能过剩的危机。但当这一概念演变为真正的商业模式后,以往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共享,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诸如信任、服务标准化、资源限度等一系列的阻碍。于是在商业环境中,共享经济的概念逐渐延伸至B2C自营(例如分时租赁)、C2B(例如手机回收)、C2B2C(例如二手服装寄售)、B2B2C(例如服务众包)等形式,本质上还是强调“使用而非拥有”的核心,充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环境 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将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沃土 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为251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33%。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千禧一代的崛起、消费特征的服务化转变以及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等因素,预计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将达2300亿美元,占比超4成,年复合增速高居54%,将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领军力量。 出行共享问鼎估值榜首,中美市场遥遥领先其他经济体 据2016年11月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共享经济领域有32家企业入选。其中金融领域以7家企业的数量领先,其次分别是出行、物流、空间共享等。共享经济领域企业的总估值超过2314亿美元,其中出行领域估值1169亿美元,占据绝对优势,Uber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具体到国家来看,中美两国分别以12家和11家企业数量的绝对优势领先其他经济体。 3、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共享经济行业产业链图谱 美中领跑全球出行市场,滴滴、Uber双雄并立 2012-2016年,全球线上叫车市场集中在美国、中国、印度、德国、新加坡等国,主要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崛起的人口大国。其中美国占比接近4成,居于其次是的占比16%的中国,两者之和超过50%,领跑全球出行市场。与此对应的企业融资情况,同样呈现双雄并立的局面。滴滴和Uber的融资金额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其他出行共享平台的崛起,投资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出行共享:两种解决方案 随着共享概念在商业化领域中的延伸,也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日常出行经济、环保的诉求,目前出行共享领域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平台模式,即由个人车主或传统出租车公司提供车辆对接需求方,平台扮演的是交易撮合的角色,代表企业有滴滴出行、嘀嗒拼车等。另外一种是分时租赁。即由企业主自行研发或购买车辆,租用给需求方使用。区别于传统的分时租赁,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租赁搭载了移动互联的信息化优势,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车辆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高效便捷。代表企业有Car2Go,盼达用车等汽车共享,以及摩拜单车、ofo等单车共享。 传统车企、新兴势力分庭抗礼,竞逐分时租赁市场 目前,分时租赁市场主要分为汽车分时租赁和单车分时租赁。从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创业企业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开疆辟土。汽车分时租赁领域中,主要参与方有戴姆勒、盼达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也有首汽租车、宝驾出行这样的租车平台,创业企业途歌也通过资源共享参与其中。另一边的单车分时租赁市场,在摩拜、ofo两家创业企业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互联网巨头阿里、老牌车厂永久自行车、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永安等也纷纷加入战局,将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向新高度。 空间共享:两类消费场景 空间共享根据消费者实际用途又分住宿共享和商业空间共享两类消费场景。住宿共享中,通过C2C的个人提供闲置房源或者B2C的企业自行购置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公寓服务。代表企业有Airbnb、途家、小猪短租、木鸟短租、you+青年公寓等。与此同时,创业热潮催生了商业地产的需求,但由于初创企业往往呈现小型化、移动化的特点,原有的写字楼租赁方式,价格昂贵,成本太高。因此出现了以单个工位作为最小标准化空间的出租模式,代表企业有WeWork氪空间、SOHO3Q等。 空间共享 - 住宿场景 C2C vs B2C 类似出行领域,市场中的共享企业,根据房源的不同,分为C2C模式和B2C模式。前者由个人业主提供闲置房屋资源,平台承担中介商角色。优势在于房源丰富,个性化突出。但标准化程度低,加上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给平台的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代表企业有小猪短租、住百家等。另一种房源来自地产开发商、房屋中介等。平台通过统一装修管理,提升标准化程度,用户体验有保证,但相对较重的模式使得成本较高,发展速度受限。代表企业有途家、安途等。这两种模式在后期发展中,针对自身弊端,逐渐有融会贯通之势。 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中美发展背景差异明显 目前住宿共享领域处于行业监管的灰色地带,法律依据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行业本身在发展中也存在对用户体验关注不够,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痛点。对比中美发展背景,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不同于海外酒店价格昂贵的特点,国内大部分的经济型快捷酒店,拥有标准化设施和服务,价格低廉,将成为住宿共享企业的有利竞争对手,但随着城市地产租金增加,连锁酒店价格上的优势会有所下降。另外,从供给端来看,由于国内的房源结构、房屋结构特点,导致住宿共享的房源数量、多样化方面有欠缺。最为关键的是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决定国内住宿共享市场今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充电宝共享:三种解决方案 继单车共享之后,充电宝共享成为目前最吸金的投资领域之一。2017年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等超过20家资本巨头纷纷入局,融资金额接近3亿元。所谓的充电宝共享是指企业定点投放充电宝租赁设备,用户支付一定金额后即可快速借到充电宝,使用完毕后定点归还。目前该领域一共有三种解决方案——大机柜(移动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小机柜(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和桌面式(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 方便安全的背后是资金实力、团队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体现 充电宝共享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使用门槛,使用户自然融入到消费场景当中。将使用过程拆解来看,即消除或减弱押金及产品获取/归还方式等,对用户消费造成的阻碍。前者可以通过芝麻信用分解决。后者则由网点密度决定,即企业能否进行场景的快速拓展和铺设,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团队经验做支持。除了使用便利,产品的安全保障也是用户担心的重点,包括产品和信息两个维度,这又是对企业研发能力和供应链基础的考验。与单车共享类似,充电宝共享也是通过押金、租赁费用、广告等获得收益。因此,从盈利模式角度来说,网点铺设的密度以及单点效率的提升同样是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重点。 4、共享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单一领域走向生态化布局,多样化场景增加变现途径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企业逐渐从单一领域的深耕走向更大范围的生态化布局。例如出行共享,在传统的线上打车、租车场景上,又延伸出汽车金融、新车销售及车后服务等。直播平台也从单纯被动的内容传播,走向内容制作,主播培养,互动传播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多样化的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同样增加了企业变现的途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广告收入占据企业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如今,金融、电商、佣金、其他增值服务等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纯共享还是分时租赁,资产性质和商业模式相匹配 由于商业实践的需求,共享经济已由人人共享的纯平台模式,逐渐分化成偏C2C和偏B2C的两类。偏C2C模式下,企业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扩张速度快,难点在于两端消费数据都需要打通,获客、黏性、管理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难点。偏B2C模式下,产品经过统一标准化,易于广泛铺开,并降低管理难度。但随之而来的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高,地域扩张速度受到限制。两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前者适用于重资产场景,后者适用于轻资产模式的运营。
日前,相关在线旅游机构发布了《2018国庆黄金周居民出行趋势报告》(下称《报告》),基于出行大数据分析了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居民的出行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旅游客流是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出行主力军,占比超过六成。黄金周期间铁路、民航的客流高峰预计将出现在9月30日和10月7日两个时段。为了避开黄金周期间的客流高峰,近半数旅客计划选择在假期开始之前出发,有超过10%的旅客选择了节后错峰出行。需求偏好方面,高铁和飞机是最受欢迎的长途出行交通工具,经济型酒店和民宿则是最受欢迎的黄金周住宿类型。需求趋势方面,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必备工具,无论是旅行预订还是旅途分享,微信都是第一选择。旅游和探亲依然是国庆黄金周主要出行需求《报告》提供的同程艺龙用户在线调研数据显示,旅游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居民出行的主要需求,占比64.1%,其次是探亲,占比26.1%。与春节黄金周相比,国庆黄金周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需求占比明显偏高。此外,以同学聚会、参加婚礼等为出行目的的需求占比为7.7%。面对国庆黄金周期间的交通拥堵,人们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错峰出行意识。《报告》数据显示,选择在假期开始之前出发的受访者占比48.5%,选择在假期出行的占比40.2%,另有11.3%的人计划选择节后错峰出行。高铁、飞机成为黄金周居民长途出行首选黄金周时间宝贵,出行的人们都希望尽可能地缩短在途时间,因此,具有速度优势的高铁/动车和飞机就成为了人们长途出行的首要选择。《报告》数据显示,38.7%的受访者表示将选择高铁/动车作为首选的大交通解决方案,选择飞机的比例为22.1%,选择自驾车的占比19%。《报告》分析认为,高铁和飞机成为人们国庆黄金周长途出行的首选,体现了居民旅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报告》面向同程艺龙用户的在线趣味调查显示,黄金周出行,十二星座均有各自偏爱的交通工具。其中,处女座最喜欢乘坐高铁出行,白羊座最爱飞机出行,双鱼座最爱自驾车,文艺的水瓶座最爱传统的普通列车出行。国庆黄金周民航客流最高峰在返程 平均票价最高1059元《报告》基于同程艺龙机票大数据做出的客流量及票价预测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民航国内及国际航班客流均呈现出明显的“潮汐”特征,节前一天及假期最后一天客流量最大,假期中间几天客流量则处于相对低谷。从票价上看,国内航班平均票价的高峰时段出现在节前一天和假期最后一天,平均票价分别为1018元和1059元(均不含税费)。国际航班的平均票价峰值出现在节前一天,为1065元(不含税费),假期最后一天的平均票价为875元。与国内航班相比,国际航班的节后票价相对较低,表明返程客流相对分散。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是最热门的民航进出港城市,其中,成都是最热门的到达城市。国际航班方面,东京、大阪、曼谷、洛杉矶、首尔、巴黎、伦敦等是最热门的到达城市。为了鼓励更多消费者在黄金周期间选择飞机出行,同程艺龙的黄金周优惠活动从9月初就开始了。9月1日,同程艺龙联合多家航空公司上线了主题为“双节同庆,‘飞’凡体验”的机票特惠活动,消费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同程艺龙酒店机票火车”或微信钱包商城上的“火车票机票”入口参与该活动。同时,为了满足微信用户偏好分享的使用习惯,同程艺龙还特别推出了“拼团赢红包”活动,参与者与好友分享最高可共同分得价值500元的机票“礼包”,大礼包内不仅有可用于购买国庆黄金周机票的抵用券,还有可用来购买机场贵宾厅、接送机等增值服务的优惠“红包”。针对微信用户相对年轻化的特性,同程艺龙还在微信小程序特别上线了“全民当机长”趣味活动,参与者可以“机长”的身份DIY自己的模拟航班,并可邀请好友乘坐自己的“航班”,最后根据邀请到的好友数量获得不同的奖励。黄金周前一天铁路将迎来客流最高峰《报告》基于同程艺龙交通大数据所做的客流量预测显示,9月30日铁路将迎来客流最高峰,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苏州、南京、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的火车站客流量位居全国前列。从10月1日开始,全国铁路客流开始平稳下降,返程客流量从10月5日开始明显上升,10月7日迎来返程客流高峰。从客流结构来看,探亲流依然是铁路客流的主力,其次是旅游客流。从需求结构上看,高铁/动车成为同等情况下人们铁路出行的首选,主要以5小时车程以内的高铁/动车最为紧俏。黄金周出行民宿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经济型酒店黄金周出行除了“行”,第二位的就是“住”了,今年国庆黄金周出行人们的住宿偏好如何呢?《报告》提供的同程艺龙用户在线调研数据显示,38.9%的受访者表示将选择经济型酒店,22.2%的受访者表示将选择民宿,选择星级酒店的仅占比17.5%,选择中档酒店的占比16.7%。《报告》提供的同程艺龙黄金周住宿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居民出行的住宿需求延续了往年需求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传统酒店外,民宿、度假公寓、客栈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大部分热门目的地的住宿人均花费突破了400元,去除季节性涨价因素外,住宿消费的升级是主要原因。住宿预订方式方面,微信小程序“订完即走”的特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受旅游消费拉动,国庆黄金周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非常紧俏,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局面。国庆黄金周期间酒店预订最火热的城市主要有:三亚、厦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青岛、大连、大理、苏州、南京等。居民国庆黄金周出行高度依赖微信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热爱旅行的人们而言,在旅途中发朋友圈晒行程是绝对的“刚需”,钱包可以不带,但手机绝对不能不带。《报告》提供的同程艺龙用户在线调研数据显示,微信是人们黄金周出行旅途分享的第一平台,其次是微博和QQ。另外,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一部分人分享旅途趣事的选择。《报告》分析认为,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微信不仅是第一大社交平台,同时也正在成为人们购买旅途服务的新选择。从邀约同行好友到预订出行服务,再到分享旅途见闻,微信已成为人们假期旅行的“刚需”。(来源:品橙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