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个月前,身边的一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同事辞职了,就在大家都纷纷猜测她去向何方的时候,朋友圈的一张录取通知书给出了答案,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众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和去一家好的公司不一样,能去上全美前五的高校,可能是很多人毕生的求学梦想。因为一直从事学生工作,所以身边少不了各种家长的故事,而关于出国读博,他们提到了“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到底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出国读博究竟真是这般,还是会有比国内更好的出路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出国读博的那些事儿。触手可及的面试每年的秋季招聘,以FLAG为代表的美国大公司开始了疯狂的招募计划,通常来说职位会在三四个月内就被填满,往往到了第二年年初,基本没有什么职位可选了。当然,这种情况会对两种人开绿灯,一种是有博士学位的应届生,另一种则是有工作经验跳槽的人。所以这里面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相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公司往往更欢迎有工作经验的人,这点毋庸置疑;第二,在这些公司眼中,应届毕业的博士生其实等同于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所以对博士来说,面试触手可及。一骑绝尘的待遇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公司中,都会存在等级制度,比如国内常听到的P5,用以标记工程师的级别,在美国有的是T系列,还有E系列。不同的级别,代表着的是不同的收入,例如T5级别,对应着的就是25到35万美金。应届生通常是T3,不到20万美金。这里提到的应届生,就是指研究生学历。而博士生通常可以拿到T4级别的待遇,即25万美金的年收入。当然如果你在读博期间成果并不是很好,只是刚刚满足毕业要求的话,只会比硕士生多不了多钱。不过大概率的情况是,博士享受的待遇,一骑绝尘。倾向博士的岗位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崛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在求职季是相当的抢手,那时候操心的不是有没有工作可以找,而是究竟哪一家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些岗位门槛就是要博士以上。所以本身博士生相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属于少数群体,当博士门槛立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是供小于求了。就拿很多大公司的算法部门来说,达到数据科学家级别的,没有不是博士的,而且除了是博士之外,还要是十分优秀的博士才行。艰难困苦的过程想读博,并不是想想就行的,一整套复杂的申请流程,各种材料的准备,从一开始,就打下了艰难的烙印。而申请上了博士,读博才是磨难的开始。博士必须做科研,而且必须做到领域创新级别的科研。在这个过程中,你面临的是无数次的自我质疑,我到底能不能毕业?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做这个方向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而且当你看到朋友圈当年硕士毕业工作的同学,晒防晒车,周游世界,你的心态还能否保持平静。看着师兄找到耀眼的工作,看着师弟发出高级的论文,你的神经还能否放松下来。读博期间的艰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有人在挫折中取得正果,有人在崩溃中选择放弃。但我希望看到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百般纠结的选择很多同学可能还在读大学,他们在考虑是在国内读研,再去国外读博,还是直接就去国外读研,然后在考虑是否读博。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覆盖你自费读硕的话,其实出国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面临的压力相比于考研其实是小很多的。像我一个考研二战失败的朋友,选择去日本京都大学读研,32个考生录取28人,最终以第24名的成绩成功上岸。读博不会让你暴富,也不会让你赤贫,即使刚开始收入不高,但博士所能迸发出来的力量也是硕士和学士所不具备的。而且当你环顾当今大企业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中都有着博士学历的背景加持。如果想在科研路上拼一把,就选择读博;如果只是想有一个更好的出路,读硕就可以了。回到文章标题,因为我们举的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例子,所以至少在这个专业上,不存在“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问题。而且回归到问题本身,决定一生的,是你的能力和眼界,学历永远是你的垫脚石,选择高学历没有错!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没有哪个成年人的世界是容易的,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一点,选择更多一点,越来越多人开始进修提升自己。大部分人会选择读研,读博或者出国留学,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值得支持的,这次为准备留学读博的同学准备了几点小建议。1、 明确自己定位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定位。谨记出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去获取知识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可以走马观花的游客。所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不要想太多不着边际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一些真正的本领,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2 、有辨别的交友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开始会不太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所以可以积极一点和班上的同学主动交朋友,但是不管交多少朋友一定要记住古人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友也要慎重,因为国外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和我们国内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所以要小心不要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学会交益友,远离犬马声色之人。3 、多去图书馆学习可以多与学霸交流学习,他们之所以成绩优异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可以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就像在优秀的人身边你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是一个道理。平时多去图书馆,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生活节奏加快,使我们再难寻一方静土,而图书馆的宁静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氛围浓厚,书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另外,除了阅览所读专业相关书籍外,还可以再多阅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籍,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高度,也会收获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4、 学会和导师讨教遇到课题上的问题可以多向自己的导师请教,谨记自己的目的就是来学习提升的,所以不必难为情或者有“大家都没问,我问是不是显得自己不够聪明”的想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导师也是很欢迎学生请教问题的,不过,在请教之前最好可以先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文献,有自己的一个想法观点后,再去与导师探讨。5 、安全问题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自身安全。虽然现在治安都不错,但毕竟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在不了解当地的处事方式时,安全问题是不能忽略的。而且出国后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国家,为人处事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小心谨慎一点准是没错的。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咨询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
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公派又去国外读博!回国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学校任教吗?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国内或国外读博,想进入一所985大学任教都极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学已采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进校后给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内论文、国家级课题、奖项等考核合格,则转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小西同学院的师兄,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博士一年级时走留学基金委(CSC)渠道去国外顶尖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依托母校顺利拿下"青千",已是博士生导师、教授,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小西2019年还看到他们团队发布的招聘公告,招聘2-3名师资博士后。-出国留学-小西看到部分人对于公派留学有不同"看法",小西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是不少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机会,是国内公开选拔、录取和排除留学人员的方式,具有多个项目类型,如提问中涉及的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平研究生项目"。相对来说,有3-4年的攻博博士学位,或是0.5-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在出国留学的三种常见模式(自费、全奖或公派出国)中,学生公派出国并不比全奖或自费的差。在小西看来,有留学的想法,走哪个渠道都可以,关键是有合适的学校、导师接受。不过,公派出国在获得资助的同时,需签订协议,毕业后得回国工作至少2年。但是,对于读博之前就有回国工作的学生而言,也许是件好事情,科研成果够牛,申请"青年千人"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极佳选择。国内名校对于"青千"或有潜力申报"青千"的博士(依托本单位),给予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如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职称(特聘教授)、组建团队的特殊政策等。往往这些不是国内普通博士或青年教师有机会获得的。-哈佛大学博士毕业演讲-小西之前有师妹申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读博,导师是鼓励她走CSC渠道的。类似情况的导师不少,一是国内申请出国的学生增加不少,二是国外高校的经费一样有限。当然,也有不少人科研成果丰富、较大几率拿到全奖的学生放弃走公派出国渠道,但是普通学生提出可申请国内CSC来支撑自己读博的费用,有较大概率获得更好学校或研究团队的offer。同样,也有学生申请公派出国留学被拒,国外导师依然愿意提供资助让其继续读博的。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后,想回国内985母校工作,关键得看之前得硕导或团队有没有引进你回来的意向。若是硕导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负责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得行政职务,你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团队缺少且急需的补充,就有较大的几率引回之前读研的团队工作。-研究团队/课题组-就小西了解的,不少大牛团队就有类似的"培养方式",将自己的硕士生送到国内顶尖研究团队读博,学习他人的长处后再引回团队,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甚至是导师间联合开展一些前沿研究或共同发表一些高水平文章。当然,小西熟识的博士生中,同样有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几年后无法毕业而被劝退回国的。自己无法毕业,就谈不上有机会回国进高校工作的。这也是小西想说的,能去什么学校任教的"硬通货"都是自己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大学新进教师试讲-就小西观察的情况,国内不少专业毕业的博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比"海龟"差,想进985大学任教仅仅是缺少海外学习经历。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的途径后,这些"土"博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点不比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差。因此,小西想说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国内一些大牛导师邮件沟通后彼此满意的,建议尽快回国办理入职手续。加油!
现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即便是本科在国内读的,读硕士或者博士也想要去国外看一看。那么,如果是出国读博士,你觉得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呢?为什么会想要说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有很多学生在聊天的时候,连专业都不告知,就直接让老师给推荐读博学校,这个真的是无从下手。所以今天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康康老师的个人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要去读的并不是本科,所以院校并没有那么的重要。读本科那肯定是要先选学校,因为本科是我们的第一学历,非常重要。可是随着我们学历层次变高,研究的深入,专业更加重要。国外的大学教授,在招收学生时,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一个专业背景。其次呢,同样的专业,本科院校开设的一定是最多的,但是随着学历层次不断变高,院校也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你所学的专业在一所学校里,可能本科有,硕士也有,但是博士就不一定有了。所以说,如果想要出国留学读博士,建议大家要先考虑专业,然后通过所选专业去考虑学校。在留学方面,有任何困扰都可以私信康康老师,读书是大事,一定要选对。
近年来出国留学越来越热,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光明的未来。有些家长认为越早出国留学越容易适应,但也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还是应该等孩子思维更加成熟时再去留学会比较好。那么,到底什么阶段出国留学才是最佳时机呢?这里晓渔给些自己的见解供各位家长参考。一、小初阶段小学初中阶段出国留学并非主流出国人群,大部分都是由于家庭移民或者父母工作调动至国外而出国留学。若并非以上两种情况而将孩子早早送出国学习,那家长一定得进行陪读,因为此时孩子还比较小,没有家长陪伴的留学生涯可能是一大冒险和遗憾。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当地语言达到母语水平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也更能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但注意一点,如果已经将孩子送出去读了两年以上,那就要坚持到底,再将孩子送回国内会很难跟上国内体系的教学进度,这样只能送去国际学校才能衔接上之前的学习。二、高中阶段在国外读高中肯定是决心要考国外的大学,如果在国内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语言问题,那么高中出去也是个不错的选项。此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处于巅峰期,接受本地文化比较快,更容易融入当地的环境,语言学习上相对于国内学生也学得更快更地道,并且具备国内理科方面的知识相较于国外同学更具有优势。这对日后申请国外大学本科也会容易一点。缺点就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相对不太成熟,若没有在新环境里交上新朋友,那很有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影响学习。这个阶段还是推荐有能力的家长进行陪读,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若确认孩子能较好地自行解决,那可以考虑取消陪读。三、大学阶段出国读大学是晓渔最推荐的留学时期,一是因为这个年纪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不需要父母陪读也能较好地在国外照顾自己;二是因为这个阶段思想已经较为成熟,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朝着目标奋斗。如果国内高中读的是有国际部的学校,语言基本没问题的话,那大学生活会衔接得比较好,不会有明显的学习断层感。否则出国留学最大的难关会是语言,因为大学里要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更别提听说写,需要十分努力才能克服语言难题,取得不错的GPA。但是放心,在国外大学4年的学习时间,只要你真的浸入这个环境,不惧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足够克服语言问题。四、研究生阶段申请国外好大学读研比读本科要容易得很多,并且大部分国家硕士学制都在1~2年,费用相对于本科少,所以出国读研的基数非常大。如果能够申请到一个比本科好的学校,并且家庭能够负担的话,晓渔非常推荐出国读研。但是如果是想借出国读研当跳板,留在国外工作的话,晓渔就要提醒一下了:国外硕士文凭会比学士文凭更难找工作。所以推荐还是国外镀个金后回国工作,省1~2年的时间能更早入社会工作。但如果你是想深造读博的学术大神,那晓渔只能说:PhD永远不愁找工作。国外读研的缺点就是因为已经是成年人,社交能力会有所下降,想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已经不太容易,和国内留学生抱团可能性较大,所以英语进步不会很快。五、博士阶段出国读博的一般都会有奖学金傍身,都是学神,只能膜拜。国外读博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累,毕业后个个是行业精英。以上学业生涯到底该选择哪个阶段出国留学,要参考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性格进行选择。下次晓渔再给大家带来更多关于留学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给晓渔留言~
2021年才刚过去不到两周,令人心痛的事情就再次发生——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芝加哥发生连环枪击案,造成3死4伤,其中一名中国留学生被爆头射杀身亡!据悉,这名被射杀的中国留学生,是一名聪明又极具天赋的学生,读完北大学士、剑桥硕士后,在美读博的他本有似锦前程,如果没有这次枪击事件,他原本计划在今年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然而如今的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会先来,这名在枪击中不幸丧生的中国留学生,实在令人深感心疼。现在很多人在结束国内的学业后,都会选择进一步出国深造,成海归不仅意味着有更好的学历,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也是提升自己眼界和格局的重要步骤。去外国留学就是“成功的标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博士留学生在美遭枪击身亡事件已经告诉你真相:出国留学,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真正到了国外的留学生,才知道很多地方真的不适合。尤其是今年疫情,国外远没有国内安定。首先是治安问题,去国外留学,这两方面尤为要注意:一是由于种族问题、战争问题、相关的制裁问题、以及很多难民问题导致恐怖袭击经常会发生,曾经就有记录留学生失联后被发现死于自己居住房中的。二就是小偷小摸,像这种小的袭击事件那是经常发生,而且这种袭击事件,因为中国留学生多数是有钱家的孩子过去的,所以专门挑他们下手。当地环境混乱无人管,更是助长了这些犯罪的猖狂气焰,有恃无恐。其次就是所谓的“自由”。很多人认为国外自由,表面看确实如此,你网上什么都可以说,但其实每句话都被网警监控着,你在谷歌上的每条记录都会被跟踪,一旦不合规矩就会被抓,是不是和你想的自由不一样,看来还是国内自由多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阶层固化。因为你不是白皮肤人种,不管是在求职还是生活中,都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挤。而正真的富豪家庭,混得最好的情况无外乎是一个中产阶层,而且是不入流的中产阶层,情况比底层好不到哪里去。在美国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很多资源已被当地贵族垄断,除非你是天才。很多人真正以为去上了一个牛津、剑桥大学,移民美国就可以发展得好,但现实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跟国外相对比,我们国家已经做得够好了,当然还有很多不足,难道国外的月亮都圆吗?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可以为了学到更好的知识,回来报效祖国,但如果只是为了方便移居国外,你去了当地或许就会发现连二等公民都不够格。还有那些妄想借海归身份高人一等的,如今很多海归回国后待遇各方面都不如原来那么丰厚了,我们看本事不全靠学历。洋媚外的人即使将来回来也面临两个境地,一是十年后的中国让你高不可攀,二是十年后的你混在社会底层,后悔莫及。所以,在此给那些一味崇洋媚外的人提个醒,我们去学习人家的长处可以,但是一定要拿别国来盖过自己的国家,特别还是没有出去过的人,更应该知道有些人宣扬外国的好未必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选择真的很关键,别害了孩子的一生。#一中国留学生在芝加哥遭枪杀#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可以怎么合理规划大一到大四和院校专业定位,留言区私信,可以意外收获你的专属留学规划/定位报告哟~(规划/定位报告包括:本科规划、软硬件提升重点、意向专业解读、背景诊断、选校参考)PS:想到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是看了题目进来的,所以我没有严格按照题主说的日本北欧PHD择校来写,而是尽可能多的从我了解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的叙述了目前主流的一些PHD留学地的选择。且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都写了。a、如果你想学术这条路走到黑!!!那么选择学校第一就要看导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自己高度match的项目,是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再看你申请的学校的排名之类的。申请大型研究机构,比如各大医学院,NIH等一般是更推荐的;b、如果想进工业界搞就业之类的:专业方向最为重要,其次是地理位置(不然实习/工作等都不好找),然后在考虑学校排名这些,最后才是在哪个导师手下干活 ;c、理工科PHD区别如下,看看时长和特点,大概心里知道自己能去的国家方向了吧?顺便附上文科PHD的相关对比(虽然答主不需要但可能其他人需要:此外,名校PhD需要较强的名校背景+硬件条件。理工科PhD申请门槛如下,请自觉对号入座选择。(文科的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之后我会再写一篇详细的PHD在选择和申请的文章,后续放链接在这里)(1)美国专排Top 5 (Harvard, MIT, Stanford, etc.):无特殊情况,非清北复交学生的话,闲人免进。即便清北复交一般只收top 5的学生,除了GPA要求变态,GRE > 325, 托福 > 105, 还需要有牛科研,一般都有牛教授的推荐信或直属推荐,基本一定需要套磁。(2)美国专排Top 10-20, 加拿大Top 10, 英国G5, 新加坡前3:国内名牌大学(武大,中大,浙大等) 尖子生或清北复交的非顶尖好学生 (GPA 3.5左右, GRE > 320, 托福 >100)可以够一下,非名牌大学学生不推荐。无特殊情况 GPA一般不能低于3.7,GT成绩有时允许有一项小缺陷(如GRE 319,托福98),需要科研基础扎实,经历丰富,海外牛推有加分。如果对方接受套磁,建议套磁。(3)美国专排Top 20-50 & 其他国家普通学校:国内名牌大学好学生,普通大学优等生 (GPA 3.7 以上) 的目标学校。无特殊情况 GPA一般不能低于3.3-3.5,GT成绩允许有一项小缺陷(如GRE 315,托福95),科研经历丰富可以弥补成绩缺陷,如果没有丰富的科研基础,成绩需要更好一些, 海外牛推能加分。接下来再不那么简单粗暴的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硕博都是在国外读的发展学。留学期间我也同不少理工科的学长和学姐们探讨过读博择校问题。所以我想通过将「专业背景」分为「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来对比一下博士选校的考虑因素。但首先,我想请大家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申请PhD?PHD,一个神奇的学位。教育成本低,做很多基础科研,以后可能是学术大牛,可能进产业界可以有比较好的发展,容易进入管理层和设计核心层,也容易转行。当然了,有时间成本被浪费的风险。时效性慢,很容易30岁了依然一事无成。如果只是认为读博无外乎就是累一些,久一些,这些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要考虑时间、金钱和心理上的成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再想下一步的问题:如何择校?一个美国理工科PHD的5-7年是这样过的:课程与学术训练:Courses, Seminar, Research, TA / RA科研项目:Publication,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会议与交流活动:Academic Conference, Seminar, etc.实习:Internship (如一些大公司的研发部门)博士论文与毕业:Quality Exam, Dissertation, Defense一个文科(政治学)的5-7年PHD是这样过的:a. 课程与学术训练CoursesSeminarsResearch PapersTeaching/Research Assistantb. 会议与交流活动Academic ConferencePaper ReadingPanel/RoundtableField Trip/Archives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c.博士论文与就业Comprehensive Exam (Comp/Prelim/Qualifying)Language ExamField Exam (Committee – written/oral)Prospectus/Proposal (Approval Meeting)Dissertation Defense如果上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读PHD,你的答案是:1 家人要求 & 交不起master学费,那我的建议是:别去!请慎重考虑,或者考虑英港等便宜的master。2 master毕业不知道干啥:如果条件好可以申请PhD, 如果条件不好,申请到不好的PhD更浪费时间。3 专业限制,master项目不多:如果没 有想好是不是真的热爱 科研,可以先考虑加拿大英国欧洲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如果纯粹考虑就业,可以转方向申请硕士。4 热爱科研:???真的吗?你是真的热爱吗?你了解了吗就热爱了??你知道PhD的艰辛,贫穷和孤独么???你知道需要未来付出5-7年的时间么,你知PhD申请的不确定性么???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那么我就从我角度出发详细的说下读博应该考虑的择校因素。当然,以下只是为了体现我不同的看法,并非绝对的正确。首先,大家需要意识到,人文社科方向会与理工科,它的读博经历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包括:1)研究环境:人文社科大部分是在图书馆desk research,社科类会有少部分实地fieldwork;理工科大部分是在lab中进行;2)研究方法:人文类主要依靠primary source textual analysis,社科类会有qualitative和quantitative methodology;理工科研究取决于lab experimentation ;3)研究方式:人文社科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通过大量搜集资料、阅读、推论等等;理工科更侧重于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因此,文理科读博选校侧重点也随之不同。理工科:需看重导师的团队、课题组科研质量、实验室配置等因素,因为博士研究几乎完全取决于lab实验过程和成果,这也决定了读博期间发paper的数量和质量。在一个导师水平高、硬件基础好、科研质量高的团队,对于个人的博士研究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带动性作用,甚至也有“抱大腿”现象(当然,本文是不建议的)。人文社科: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虽然也可以通过自行寻找collaborators来合作发paper,但大多情况下还是依靠独立研究。所以个人研究能力和资源是更为重要的。读博择校就需要侧重考量该校该专业的相关训练课程,比如方法论培训和定期的论文辅导等等来帮助博士生跟上研究进度,确保质量,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学术资源也极其重要,如该校的院系是否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是否给博士生外出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其毕业生是否会提供资源对在读博士有所帮助?诸如此类的活动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不论是对学术合作还是毕业后就业。对于读博经历相对独立的文科博士来说,尤其重要。当然,同理工科一样,导师和项目的权威性也很重要,如果导师是圈内“大牛”,也会为个人研究项目添彩。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读博费用。一般来说理工科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外导师的项目,尤其是时下很火的课题(比如新能源等)薪水还是颇丰,甚至可以涵盖所有学费和生活费。而人文社科类,通常不会有导师出高薪酬甚至任何薪酬的项目,因此大部分同学从其他途径找funding,但竞争都是很大的。比如学院里某些由私人赞助的奖学金,限定相关专业不说,名额基本上仅有一个。所以对于中国博士生而言(文科或者没有导师项目资助的理工科),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奖学金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包括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国家和专业涵盖广泛,2020年计划选派11000人。不过有一点是需要毕业后回国服役两年,但由于资助丰厚,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一试,回国就业机会也是相对较多的。另外,无论文理,博士期间,都可以通过担任院系里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任务(助教或辅导员等)或担任教授临时项目的助研等,来获得一些补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TA,RA。北美大学基本上是会满足博士生每学期都有此机会,英国相对较少,欧洲其他学校因情况而异。北美大学的读博奖学金也要远远多于英国,甚至不少文科院系也会提供全额奖学金。而资助多,竞争必然大,所以在选校时也要考虑该因素。比如北美的博士名额因含系里资助,录取相当有限。系里的admission committee会集体讨论,衡量本届该系想要的发展方向,来筛选出相应准博士人选。相对而言,欧洲和澳洲的导师自由度比较高,只要看好了你的proposal,基本上说要你就可以了。尤其是理工科的导师,毕竟他是给发工作的boss, 所以当然有话语权。另外,生活环境也要考虑,毕竟读博时间较长。欧洲,澳洲和香港的博士大概是3-5年,北美则是5-7年。所以,读博择校一点要选一个喜欢的城市。地理气候、基础设施、社会包容性、国际化程度等等都要有所考量。是否会习惯当地生活环境,对读博的感受和效率有直接影响。以上是需要思考的因素,也有不少同学也会担心是否好毕业和未来是否好就业等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毕业和就业诚然重要,但不足以用来作为决定选校的主要因素(我也是有些同意该观点的,毕竟你都已经决定读博了)。因为基本上博士毕业都是通过论文和答辩来衡量,无论在哪所学校哪个国家来读博,都需要付出100%的努力和坚持。当然,北美大学比欧洲和澳洲的多一个开始正式博士研究前的「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这可能会对一些学生来说加大一些难度和专业性,如果一至两次都没有通过,将无法继续博士研究。但尽管如此,从毕业的角度来看,哪里读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个人努力和研究水平的差距远胜过不同大学的毕业难易度。而博士的就业问题主要是靠时机决定,毕竟教职类工作现在是僧多粥少,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毕业时正好发现哪所大学有相关专业领域的招聘信息,那就要抓住机会。同等竞争机会的条件下,研究成果、出版数量、学校名气、导师权威等因素才起作用。所以,相比其他因素而言,是否好毕业、好就业更多是看博士期间的研究实力。无论在那所大学读博,如果实力过人,都会闪光。当然,如果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名师名校才起作用。以上就是我关于要不要去读博和选择项目的一些见解,其实还有蛮多话想说的,尤其是要不要读博这个人生规划的问题,但今天时间比较晚了,就改日再来补上。-END-
美国的大学教育分为本科(undergraate)以及研究生(graate)。硕士与博士项目同属于研究生教育(graate ecation)。与国内考研一般只能取得硕士学位不同的是,留学美国的本科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那么问题来了,申请一次,是申请硕士呢还是申请博士呢?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量: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要深入研究一个领域的博士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对自己专业的某个方向或者课题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在这个细分方向做深入的学习以及研究,那么读博士是适合你的。博士学位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某某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研究,实践性课程少,但是美国博士的申请难度非常大,毕业通过率很低,很多学生花费6至8的时间才毕业,如果不具备顽强无比的意志力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2、长远目标这点可以说是判断适合读研还是读博最重要的条件了。去美国读书只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长远的目标,至少大方向要有概念。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博士毕业的出路主要是学术科研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科学研究院,企业研发部门等;而硕士主要是应用与就业,职业范围更广。如果说对自己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想多看、多了解或者出国留学是想转专业,扩大视野或者帮助自己在职场上提升,那么建议优先考虑申请硕士,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再申请博士不迟。3、从留学费用来看留学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性因素,目前博士奖学金的数额要远大于硕士奖学金的数额,抛开申请难度而言,博士生的费用相对难度降低,所以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留学资金的话,建议选择申请博士。当然,志于申请PhD,院校会针对你的自身条件和学术背景进行评估,如果有幸被录取,通常会以全奖的方式,来帮助申请者完成学业,但申请到拿到的过程,还是需要经过一轮又一轮套磁,与导师反复沟通的。主要还是看院系或导师后中是否有相关的费用。毕竟,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长,费用也是申请者除了专业实力外,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
“作为出国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大多是跟自己的未来有关。如果是本科生,那么可以选择考研或者工作,研究生们也可以选择进入职场或者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究竟那条路最适合你?看看过来人对这几条人生道路的感受。” 大学本科第四年后我们便面临了人生的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此时除少数同学选择创业或待业,相信九成的同学们都会在出国,读研,工作里进行选择。其实可以分得更细一点,我的分法是:国外读博,国外读硕,国内读硕,国内读博(硕博连读),工作。 工作可以再按照职位分为技术型,市场型和内务型,按公司类型分为实业公司和事务所,按公司性质分成政府机关,国企,外企,民企,按照地点分为国内工作(回国工作)和国外工作,还可以按照行业打类来分,就不一一列举。 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选择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适合的选择能够与我们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愿景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匹配。因此我们必须在作出选择前扪心自问:自己最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近几年想成为怎样的人。接着再问自己:毕业后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若干年后又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了明确答案,我们才不是随着命运之风飘着的叶子,才可能挣脱和说服父母,通过理性来给自己作出选择。(这也可以算是陈寅恪先生说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的开始)有了价值观的基础,接着我们必须全面了解这些选择的条件、过程、结果。 出国:好山好水好无聊 出国是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冷暖自知的选项。出国的准备最繁琐,但要求最为宽泛,只要有钱,所有人都能出国读研究生,区别仅在于学校的好坏,奖学金等。出国基本要求是GPA,英语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额外要求是paper,实习(工作)经历,课外活动经历,较好的家庭条件等。 我在瑞典待了2年,也和在其他国家留学生有过交流。发现标题得到了几乎所有同学的共鸣。留学生一般会因此组成一个个圈子摆脱孤单,但不能摆脱寂寞,总人数的限制让我们找到价值观相似的朋友要看几率,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困难的。但是,有时候寂寞并不是坏事,反而能够创造非常好的环境,让我们静心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是我最难忘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它帮助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接受多元的思想,也想清楚了很多问题。王国维人生有三大境界,我想我在瑞典的时光,算是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中。学习的压力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因学位而异。Phd的科研压力自然不是小硕能比,名校的考试压力也自然不是杂牌院校能比。但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平均教学质量还是优于国内院校的。 出国的收获分为两类,硬收获上,英语,留学学历。软收获上,一个人生活的能力,较为完整成熟的人格,丰富的阅历。可以看到,如果把出国和不出国作为比较,出国的最大优势在于软收获。这些软收获不能转化为财富,却能使人丢掉对财富的过分追求,内心强大,独立思考。从就业情况看,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学校外,海龟回国找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招聘制度,显规则和潜规则大多照顾国内的名校,无法兼顾海龟。换句话说,不是因为不优秀,不是因为不适合,而是因为招国内的省事,够用,靠谱。 国内读硕:一个硕士学位+一段就业缓冲期 我问过很多同学他们硕士阶段在做些什么,得到最多的回答便是:帮导师做项目。这句话很有意思,“帮导师”代表的意思是,由于中国整个的硕士生培养体制问题,大多数硕士同学是没有办法自主选择方向进行学习的,只能由导师来安排同学的工作,变相的把同学成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做项目”代表的意思,则是这些工作通常都是隶属于导师所争取的某个项目的。也就是说,由导师来争取项目和经费,由课题组的青壮年教师负责具体的研究任务,由低年级硕博学生来具体执行实验和计算任务,这现象在技术发展成熟的专业中非常常见。换句话说,硕士阶段的收获只在导师所要求的方向上,其他方面的收获,只能靠自己争取,比如瞒着导师去实习。 硕士的意义在我看来,在于一个学位,加上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尝试不同的实习职位,感受不同的公司,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可以登山徒步,踏遍九州,在工作前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好。这段时间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对于一位有能力和特长的成年人,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很多收入,却不会有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从容的尝试,为自己作出长远的规划。 硕士的学位的含金量略低于本科学位,但依旧是块强大的敲门砖。在我看来,国内硕士是最适合在国内找工作的群体,名校更是如此。原因便是企业招聘制度和规则的便利,以及丰富的实习机会。 读博:学术,学术,学术 读博士的条件很简单:喜欢学术,愿意长时间从事学术工作。 理工科博士一般有两类任务,一是做项目,二是写paper,任务的比例因专业而异。一般偏理论和基础的专业,写paper的比例高,平时的生活也很简单,不是去实验室,就是去实验室的路上。做项目为主的博士,一般在偏应用的专业比较多,这类博士和上文的硕士比较像,但又比硕士承担了更多和更重的科研任务,以及更高的期待和留用可能性。 博士为人诟病的地方很多,3-4年的时间浪费了最青春的年华,纵向的研究窄化了就业面,实验室的枯燥生活消磨着人的意志,论文压力和经济压力使精神受到双重摧残,就业的起薪甚至不如一些硕士生。但是,如果我们跳出这一切传统的价值思维来看,博士的3-4年又何尝不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在一生中精力最为旺盛,学习和研究能力也最强的时候,能够有段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解决人类没有解决的问题,探寻事物背后的奥秘,设计精巧的仪器,这些都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对一些人来说,这是超越名利、财富的。 博士阶段的时间最长,收获也最为多样,因人而异,有世俗的也有精神的。博士的出路最多的是高校,研究所的教职员工,但有些博士并不能马上获得这些职位,博士后的出现便是一种过渡。博士去企业界,去从政的都有,但这些其他的出路都需要事先的准备和良好的机遇。读博士虽然是最不容易赚钱的选择,但也是最容易赚大钱的选择,一旦有机会掌握一项在未来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在合适的时机创业能带来巨大的回报。施正荣和李彦宏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工作:两级分化 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是最多人的选择。这些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选择,另一类是被动选择。 对于主动选择,我觉得这批人中产生社会成功人士的概率极高,物质上的投入产出比也最大。主动选择意味着面临选择时,对自己未来已有了规划,并且早作了准备,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学校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而被动选择,则是无奈的选择工作,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没做准备。被动选择者是缺乏谈判的资本的,因此通常在求职中属于弱势群体,社会又是个大染缸,将他们尚未强大的人格胡乱洗刷,最终固化的价值观极有可能单一偏激,因此他们的未来更多由命运来掌控,成为随风而飘的叶子。而主动选择者们,可能早早的已经去了大公司,投行咨询实习,通过交流对职场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选择资本,在求职中属于强势群体,他们也可能在计划,工作若干年后回到校园读MBA。 一言以闭之,本科生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准备,主动选择直接工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将会让我们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合适的企业,接上地气,看到诸多的社会现象,若干年后依然可以返回课堂,重新思考。 最后还是想多说几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但现状是功利主义的教育大行其道:在大学中,我们学会的是公式而不是思想,是专业技能而不是为人处世;我们一直在为别人而学,却很少为自己而学。我们毕业后能解无比复杂的公式,背出几十几百页的条文,却解不出也背不出未来想要的生活,理想和目标。 作为学生,我们要警惕这些现代教育的弊端,适时从GPA,奖学金,名企实习和高薪工作的单一价值理念中走出来。不要机械的迎合评价体系而成为职业培训的产物,而要通过充分阅读和交流,接受多元的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学会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怀着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再利用大学给予资源去实现。如此,方能真正读到大学的精髓。
想象一下,当你打算出国留学读博士,你准备各种材料和相关条件,一切都有序进行,但是发现唯独英语成绩这一块儿,让你又疼又痒。尤其是对于不少在职想要留学的人员来说,由于工作原因,不少人的英语技能基本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了,这就形成了不少人想要留学读博,其他条件都挺好,唯独没有语言成绩的这种尴尬境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要出国留学就必须要有雅思或者托福成绩,这是申请国外留学必须要用到的重要材料!不过这里,小竹子还是要颠覆一下大家的认识,现在出国留学不一定非要雅思或托福成绩,而且在依竹留学不用雅思或托福就可以申请出国留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需要跟大家进行一个说明。看过依竹留学之前发文的朋友应该都清楚,留学如果按照形式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普通留学和专班留学。关于普通留学和专班留学区别和相关情况,我们在之前的发文当中做过介绍,大家回头可以查看一下。通常情况下,普通留学在申请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雅思或者托福成绩的,而且这个是申请材料当中的关键部分。不过专班留学就不一样了,在申请专班留学的时候,雅思或托福成绩并不一定是必须要的申请材料。当然这会让不少人对此有疑问。留学专班对语言没要求?注意!这里要区分一下,留学专班通常是对语言成绩没有要求,并不是说对语言交流水平没有要求。也就是说,你可以没有雅思或者托福成绩,但是正常的英语交流还是要达到一定要求的,比如说一些基本的英语功底,语言表达的基础等等。语言不通上课会不会很吃力有很多想要留学的朋友会表示,语言不通、表达方式不同,上课会不会很吃力?依竹留学在这方面的解决方案算得上是相当优秀的。首先,由于是留学专班的原因,在国外留学上课的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会配备随堂翻译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其次,是对留学生自身的改善,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国外的院校会为留学生们准备专门的、密集型的语言提升课程,这样留学生自身的语言条件就会得到大幅度地改善。最后,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也能给留学生带来帮助,因为是在国外上课,所以日常生活当中,大大小小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英语来完成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有着不小的帮助。通过这些全方位地帮助和提升,留学生们的上课质量也会得到很好的保障。(来自|WeChat:依竹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