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出国留学,穷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无时无刻

出国留学,穷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不少人心里,留学生是土豪的代言词。出国开豪车、住高级公寓,甚至隔三差五就去奢侈品店买买买...但事实是这样吗?因为外币和人民币汇率的差异,加之收入不同,留学对不少人来说可谓是相当的费钱,所以不少体贴父母的留学生,都会想方设法地省钱。在有一期《奇葩说》中,我们熟知的主持人蔡康永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留学“穷”的经历。蔡康永小时候家庭很富裕,祖父是上海自来水的老总,父亲是台湾著名的律师,后来还成立了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然而,蔡康永在出国留学那段日子里,并没有因为家里富裕而胡乱挥霍。除了固定的学费和生活费之外,他极少问家里要钱。因为学的是电影专业,每次拍摄作业的钱都要自己出,大大增加了他的经济负担。为了能把生活费留下来拍片,他规定自己每顿饭的价格只能在7块人民币左右。床垫、家具什么的都去捡路边别人不要的,然后抬回家里。让蔡康永最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在学校附近的日料店。当时他为了省钱,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米饭了,也没钱给车加油开车去中国城吃。在日料店里,蔡康永害怕消费太高所以只点了一份米饭。旁边的日本客人看到十分心疼,就把自己桌上的剩菜给他吃。这是蔡康永第一次感受到被施舍的感觉,不少留学生表示:自己的经历和康永哥简直一毛一样!@sweet_Teresa:每天下午6点过去超市买打折面包、三明治和蔬菜。超市里几点三明治打折、几点肉类打折、几点面包打折,自己都已经背下来了。@安在:蹲点在超市守着服务员打折,就跟在贴黄标签的店员身后。她贴一个,我拿一个,店员到最后也不把打折三明治放货架了,而是直接递给我。@一只妞顿儿:开车都是浮云,我上下学全靠脚。可以徒步三公里去超市买大米,再把大米蔬菜等食物扛回来。几个月走下来,人没瘦,小腿倒是粗了一圈。@见鹿树深时:我在另一城市上学,之前的房子空出来转租不出去,为了省每天从A城到B城的路费,我带着小被子每周睡四晚的图书馆。赶飞机睡机场,赶火车睡火车站,只要给我个空地,我就可以原地睡着。小伙伴要问了,外国真的那么贵吗?那就先让澳洲的小伙伴回答一下好了:问:澳洲看病贵吗? 答:一夜回到解放前。  问:澳洲人晕倒了为什么不叫救护车? 答:看到账单还要晕。问:澳洲消防车还收费? 答:一辆车就破产。问:澳洲理发贵吗? 答:朋友之间相互剪。问:澳洲电视有啥好看的节目吗? 答:好看的全部都要钱。问:澳洲买菜贵吗? 答:生姜也就100多元一公斤。澳大利亚真的那么贵吗?有人做过这样的数据统计(以下使用美元):日常开销:大概在$12,878, 在你没有贷款的前提下,如果你有贷款买东西,那就另当别论了。必备保险:$76012个月的旅游保险,$304个人物品保险。租房:公寓每个月大概$1500,House单间一周也要$160~290。交通:公交车2个Zone距离就要$3,3个Zone竟要3.2澳元。最令人头疼的应该是留学生贷款。很多留学生并不是家里备足了学费就来上学了,他们会选择留学生贷款来交学费,在毕业找到工作后再来慢慢偿还。留学贷款的本质还是银行贷款,不一样的银行利息也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利息绝对不会很低。在澳洲,学生背负的高等教育贷款一直在上升。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就要哭了:这么贵,还让不让人留学了?!学肯定是要留的,钱的话能省自然是要省的。但如果光想着省钱委屈了自己,那就不太好了。小编觉得那么优秀的你,可以去拿“奖学金”呀。是吧,哈哈!

喝咖啡

留学日记:人生不设限,在英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物介绍: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名英国留学生小姐姐,现在又即将开始一段香港的求学之旅。在myOffer的邀请下,小姐姐决定分享自己在英国求学和生活的经历,希望读者们能从她的文字中读到属于自己的留英的小日子。▼一直很想把在英国留学那几年的经历记录下来,许多和英国有关的记忆一直都默默藏在心底,虽然并不是很了不起的大事,但细细回忆一下在英国经历过的一个个瞬间,总会让我不经意露出微笑。我之所以对英国留学充满无限憧憬得益于我的姐姐,她曾在2012年到谢菲尔德大学留学,现在已经回国,回来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在她留学期间经常给我讲述英国的点点滴滴,拍很多美美的照片发给我,也许从那时开始,留学梦想的种子就在我心中萌芽。我本科读的是一个2+3留学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赫瑞瓦特大学,学的会计与金融专业,这个项目属于国内高校和外方院校合作的一种形式,属于跨国学习经历。毕业证书和学校的熊我在英国读了三年,赫瑞瓦特大学是一所理工科学和经济人文科学并重的综合性大学,位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市西郊,校内树木葱葱、景色非常怡人。这是我们学校的大绿地,绿化真的非常棒,天然氧吧。每天不管是上课还是出门溜达都可以到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学校宿舍,雨后的彩虹很美,忍不住咔了一张学校的雪景,下雪的赫瑞瓦特大学,美得不像话在我们印象中似乎英国人天生具有一种高冷的气质,其实在学校遇到的英国同学,虽然表面上不善言辞,但是一旦熟络起来就会发现其实还是蛮能说的,还有马来、迪拜和印度的同学也都特别有趣,这里也想为印度人正下名,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思维更多元,学习能力也很强,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碰到的那部分群体。如今回味留英生活总是意犹未尽,英国占尽了地理优势,是放假游玩的好地方。假如去了伦敦不妨去伦敦唐人街看看,品尝一下西方地道的中国菜,很多中文的路牌和建筑,在异国他乡会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唐人街游玩马德里是大家争相打卡的美食之都,有很多传统又正宗的西班牙美食,烤蘑菇是马德里非常值得尝试的一道特色小吃,推荐!蘑菇很嫩西班牙火腿很香,完美搭配,一口一个,真的超级满足。马德里的火腿烤蘑菇为了吃葡式蛋挞也要去一次的葡萄牙,刚出炉的蛋挞醇香可口,回忆满满。葡萄牙蛋挞闲暇时候和朋友在爱丁堡逛逛,碰到了少有的风和日丽,看,天上还飘着朵朵分明的白云呢~爱丁堡街景还有一种幸运叫我在爱丁堡军乐节现场观看军乐队表演,在古城堡上面观看的灯光秀是一年一度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气势恢宏。爱丁堡军乐节在异国他乡有幸福也有心酸,朋友圈展示出来的种种,大概就是留学生活里最精彩的部分了,其余时间也常常伴随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安,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适应生活、寻求认同。在英国留学相信大家一直的共识就是会逼迫你get做饭技能,顿顿西餐对于有一颗中国胃的人来说心里是万分抗拒的,平时除了和朋友出去聚餐的时候基本上就要自己做饭,最开始的时候做的饭都很糟糕,后来慢慢的渐入佳境,越来越好,以吃会友也是一个融入当地社交圈的方式。自己做的食物除了饮食,留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学习,还记得刚去英国的时候,虽然在国内已经很拼命的在练习听力和口语,但是到英国对这边的口音和语速都特别不适应,特别想家,对学习和作业完成速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图书馆的通宵达旦,赶e时的抓耳挠腮,深夜为了赶论文,喝了一杯又一杯的咖啡。但最后还是以挂一科告终,和爸妈开视频的时候还要挤出微笑,告诉他们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但更庆幸的是自己遇到了一群可爱同学和老师指点迷津,感谢那群为我答疑解惑的战友,也感谢不放弃的自己,第二年的自己渐入佳境,面对英国繁重的学业也能慢慢应对自如,最后毕业的时候顺利拿到了2:1学位,也练就了一口纯正的发音。虽然在这一路上会很艰辛也会面临挑战,但是一旦熬出去,这份经历就是我们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留学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独立自信、坚韧不拔和朝着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前进。英国的天气常年阴冷,可是人心却特别暖,虽然如今大家都已经回国了,可是美好的回忆依然留在那里。爱丁堡机场广告,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家每每回忆起这几年在英国留学的经历,每一次的尝试和挑战都让我意识到真的在成长,正所谓年轻,不给人生设限,年轻的人生也不会有限! 我接下来会继续到香港理工大学深造,这一次幸好遇到了myOffer留学机构,能够让我那么快拿到offer,真心十分感谢我的申请老师王琳老师和余晟老师,服务非常耐心,人也超级nice,大晚上还会回我消息,这样的好老师你们值得拥有~从小对香港的向往马上也要如愿了,我会继续踏上追梦之旅,享受人生每一阶段的改变,阳光正好,很庆幸我依然在路上。

雍己

在俄罗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高等教育曾经是苏联人骄傲,教学规模与质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俄之间的教育交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曾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到苏联学习。老一辈的政治家,科学家,学者都曾在苏联学习过生活过。现如今,来俄留学的人数也是不断攀升,因为来俄留学门槛低,学费低,给了很多学生更多的机会,又加之,近几年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俄深造。“寻饭”餐厅老板吴攸带我们在莫斯科寻找中国美食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地理课本上知道的俄罗斯。每个留学生在来俄罗斯留学之前,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对俄语学习的困难度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了解。他们所憧憬的和来到之后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来俄罗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到几位留学学生,让他们来谈一谈在俄留学的各种新奇体验!来自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张同学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俄罗斯美丽的秋天,俄罗斯漂亮的姑娘,都是他摄影机下最完美的素材,他来到俄罗斯已经是第5年了。他风趣地说:“在我没来俄罗斯之前,我挺兴奋的,也挺期待的,但是下了飞机之后,就感觉跟自己想象中那种欧洲式的国家不是很一样。刚来的时候,就感觉俄罗斯什么也没有,后来慢慢的,因为待习惯了吧,也就还挺好的。感觉俄罗斯这个地方酒还挺便宜的,种类也挺多的,俄罗斯女生们长的确实是挺好看的。”在中国,他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来到俄罗斯之后,在饮食方面,他一开始会不习惯,想吃的都没有。慢慢的就会自己做饭,想吃什么就会自己在家研究菜谱,留学这几年,都把自己培养成了大厨。在学习生活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他对于俄罗斯老师的想法也有着很多的不理解,他说:“有时候俄罗斯老师的脑洞都特别不理解,像我们现在有个老师,上他的课不允许穿短袖,我就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脑洞都很惊奇。”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他说:“在俄罗斯,我觉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出门旅游很方便,去圣彼得堡,索契旅游都很好,去欧洲也比较近,或去土耳其这之类的国家,这都还很不错的。”普希金俄语学院的张同学在红场在普希金俄语学院学习的张同学是刚来到俄罗斯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的。因为在国内就选择学习俄语这门语言,她在来之前,对俄罗斯也有很多的了解,在国内大学学习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也很喜欢俄罗斯的诗人普希金。到了俄罗斯之后,她又有着另外一番感受,她说:“我觉得在俄罗斯留学是一个很神奇的体验。因为网上有很多在说关于战斗民族的种种事迹啊,就觉得他们是那种很彪悍的性格。但是到了之后觉得有的地方说的对,有的地方说的也不是特别准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这边人的那种反差萌,比如特别特别大的身材,然后很小很小的床,或者是一个穿着西装一脸严肃大叔骑着滑板车的街上溜。对俄罗斯人的感觉,不同人之间差别还蛮明显的,那种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他们就特别绅士,女士也比较热心,乐于助人,会很热心的回答你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遇上一些不太有文化的人,就会对待外国人,对待亚洲人态度不是很好,会有一些不太包容,对人态度爱答不理或者比较凶,但是这种事情毕竟在每个国家都有。在学业上来说的话,我觉得和我们国内学校的外教教学风格很像,俄罗斯老师是那种很认真很认真的性格。每节课讲的干货都挺满的,像国情课老师就很有意思,他讲课不是像讲神话讲童话故事那种的语气,而是那种像是在朗诵诗歌的语气,讲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政治知识,让课堂氛围也变得很有意思。”秋天时节周同学在莫斯科河畔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习的周同学表示她特别喜欢俄罗斯的冬天,但是在与她聊天的过程中,她给人的感觉则更像是一热情的小太阳,性格开朗的她与俄罗斯人直率的性格也很相似,她在俄罗斯留学的这几年,也交到了很多俄罗斯朋友。谈到在俄罗斯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她说:“可能因为我喜欢严寒,所以,我格外喜欢冬天时候堆满积雪的俄罗斯,把自己围的胖胖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脚踩在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也让我开心,我喜欢俄罗斯,但是不喜欢莫斯科人,因为他们很傲娇吧。我的舍友就是俄罗斯其他城市过来的,我们的关系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好了,然后我就明白,可能这种高傲的性格只属于莫斯科人吧。”莫斯科人的骄傲,并不妨碍她喜欢这个美丽的国家。她也结交了很多学习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的的俄罗斯学生,她说:“俄罗斯的小姐姐,不仅长得好看,身材好,而且笑起来特别甜。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中国的原因吧,所以我就觉得她们格外的好看。总之,虽然不是太喜欢莫斯科人,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俄罗斯,喜欢看俄罗斯的小美女,喜欢俄罗斯的雪,喜欢俄罗斯的夏天一切美好的景色。夏天的时候俄罗斯太美了,蓝天白云美得就跟油画一样。”她从不后悔选择来俄罗斯留学,也期待着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来到俄罗斯,感受俄罗斯文化,欣赏俄罗斯的美景。这些在俄罗斯留学时的青春故事,都是日后回忆起来的乐趣。留俄学生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也希望他们可以学成归国,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处丧以哀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因为这三个优势国内无法获得

在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其他国家的生活仿佛立即触手可及。在某些方面,出国留学与旅行有相同的作用和目的,也许出国留学是作为学生期间可以做出的最佳决定之一。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在学习。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新的和不熟悉的环境,即使是最小的互动也可能成为重要的经验教训。无论对外国进行多少研究,都无法替代在实际国外生活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在国外文化中对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出国留学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经历将永远改变你,不仅是学生,也是个人。在国外的时间就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和全球视野力。你将获得丰富的文化经验与短暂的假期不同,当你出国留学时,你有机会看到另一个国家的生活真实。当您购买杂货,询问路线或走过街区时,你遇到的遭遇将教会你更多国外生存技能,而不是任何教科书或指南。出国留学,可以超越旅游,可以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然后了解当地的文化。如果学习国外的语言是你的目标之一,那么没有比出国留学更好的提高语言的方法了。沉浸在当地的语言环境下,对学习语言非常有帮助。与当地人交往,参与当地的日常生活节奏,将为您提供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丰富的第一手文化知识。你将扩展你的学术和商业经验除了你在国外学习的文化科目之外,作为一名学生,你还将学习在一个不属于你自己的国家的日常问题如何平衡你的学习与生活。留学期间,他国的商业视角和商业模式方面将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当你适应新环境,进行时间和金钱的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你都在进行学术和商业的体验。在国外学习也可以让你有机会参加你所在领域的专家课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学习问题和商业运作,获得对你所在领域的国际理解,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你将获得独特的生活经验最重要的是,出国留学很重要,因为你将获得生活经验。出国留学会改变你的人生。无论你是在短期学习还是长时间学习,作为一名学生住在另一个国家,都意味着你会在尝试新事物,结识新朋友,并在争取学业成功的同时获得更全球化的观点时回家。这些努力将继续影响你超越你的海外时间,影响你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当你在国外学习时,你将拥有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经历,你带回家的回忆将永远伴随着你。走出您的舒适区,住在外国,这将让你有信心在你返回时继续成长并超越自己的极限。在国外学习期间,你可能会学习到其他方面无法学习的习惯和技能。你可能会发现一种新的激情或者您不知道的世界的一部分可能会像家一样。无论你走到哪里,你也可以与现在生活在其中的人建立联系。每当你旅行时,你永远不会像同一个人那样回归。所有这些经历都将挑战您,帮助您提高技能和知识。与外国文化交流,讲语言,与人交往,走在街上,将在未来几年对您产生影响。正如作家苏·菲茨莫里斯(Sue Fitzmaurice)曾经说过的那样,“你必须继续探险才能找到你所属的地方。” 出国留学就是这样一种冒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冒险。更多精彩:留学美国必看,招收中国学生最多的10所美国名牌大学(2018年)国内大学排名看烦了,看看美国大学的TOP10吧留学国外前,这些准备工作不可忽视我所看到的留学海外4大优势(评论区开放,欢迎留言)学费最低的11所美国大学(留学选校必看)

寄生物

带孩子留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第一次见到小A的时候,她正站在草地上,看着她的孩子在湖边喂鸭子,母子之情洋溢了整个湖面。得知她是带孩子来访学之后,觉得她真的很有勇气,也对她的生活充满好奇。孩子在这边怎么上学呢?上课的时候怎么照顾孩子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她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吧。大家好,我是小A,目前是在政府机关从事中央文献对德翻译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在工作已经第七年了,因为单位提供这个访学的机会,而且希望工作那么久之后再充充电,所以带着不满三岁的娃来到盖村访学。为什么想要带着孩子来访学呢?可能很多家长都有一些顾虑,觉得带着孩子留学不太方便。我访学的期限是一年,这个时间长度我觉得还好。然后我的孩子年纪还比较小,来德国的时候还不满三岁,感觉还是离不开、舍不得。另外一点就是家人也都忙不开,如果让父母照顾孩子一年也挺辛苦的,还是带到自己身边更放心一点。而且如果孩子在国内的话也要上一些托班之类的,在德国费用反而低一些,也能比较好地过渡到幼儿园。在申请学校以及办理出国手续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这个确实很麻烦。其实我本来想去一个稍微大点的城市,也收到了马尔堡和慕尼黑两所大学的邀请函,但是考虑到孩子上幼儿园以及住所之后,还是觉得这里最合适。办签证也是很麻烦,我个人是访学签证,给孩子办的是子女随迁签证,这个随签需要特别多公证件,手续十分繁琐,各种材料加起来大概有五公分厚。但是如果准备充分,按照德国大使馆网站上的要求把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出签还是很顺利的。当时最头疼的一个是住处,一个是幼儿园。我当时没有直接联系学校,而是找到了盖村的市政府官网,上面就有一些幼儿园的联系方式。对于我们符合条件的大概有七、八家吧,跟他们邮件沟通后,有两家回复愿意接收我们,村里面的幼儿园名额也不多。其实在盖村找幼儿园算是顺畅的,一些大城市幼儿园的名额反而会更加紧缺。我听说有些德国家长孩子一出生就去幼儿园登记排队,两三年之后孩子就正好能去幼儿园了。我当时提前了七个月办这些事都根本来不及。我也联系过马尔堡和慕尼黑的学生会,他们也都答应帮忙联系一些机构,可是一直没有答复。校园里的托儿所孩子在幼儿园入学是怎么办理的呢?这边的幼儿园不像国内,统一在九月份入学,而是只要有位置就可以接收,只有一些幼儿园自己的程序,比如开始会有三到六周的过渡期(Eingew?hnungsphase)。我当时只签了一些协议、同意书之类的,提供了孩子的信息以及疫苗接种证,并不复杂。大部分是公立幼儿园,也没有学费,每个月只交一点餐食费。带娃一定很辛苦,你是怎么处理自己的学业与照顾孩子之间的困难的?我的丈夫、父母先后来盖村,帮助我和孩子一起适应这里的生活。对于我这种以前从来没有独自带娃的人来说,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太重要了。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生活、饮食习惯不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是丈夫陪我们一起来到盖村,经常是我俩带着娃、拖着行李箱去超市,一趟趟地把各种必需的生活物资拉回家,小孩子走得慢,经常去一次超市要花上半天时间。除了买买买,那段时间每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琢磨吃什么,我家娃不爱吃西餐,我们只能想方设法利用这里有限的食材,尝试做些他可能爱吃的饭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找到一些合他胃口的菜。后来我丈夫回国,我的父母过来陪我们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的学校开学了,可是孩子还在幼儿园的适应期,每天只上半天幼儿园,多亏我的父母帮忙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起居,我才能安心去学校上课。等孩子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开始全托之后,我就开始独自带娃。平时一般是九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午四点之前再接回来,中间这段时间我就能自由安排。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安排时间。把买菜、做家务、做饭这些事情规划好,就能空出相对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我一般每周安排两次集中去超市购物,洗衣服、收拾房间这些零散的事情一般在带孩子的时候顺手多做一些,尽可能不挤占白天的学习时间。而晚上和周末孩子在家的时候我会把学习放在一边,专心陪伴孩子,周末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带他坐火车去周边的村子转一转。另外,我所住的学生宿舍里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我跟他们不少人成为了好朋友,在我实在顾不过来(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这些可爱的留学生给与我不少帮助,让我感受到温暖。孩子来这边之后有哪些变化呢?我觉得他变化挺大的,特别是德语学得特别快。他在幼儿园满打满算待了四个月吧,其中两个月还是过渡期。他刚开始一直都在接收德语,没有输出,只会说一些“Hallo”,“Morgen”这种的,后来学会的词就是“nein”,哈哈哈,“nein”说的特别溜。还有就是吃饭的时候,因为小孩子在一块儿吃饭,如果再要一份的话会说个“noch”。再有就是尿尿“pipi”这种,我也教过他。令我比较惊讶的是三个月之后吧,有一次我给他洗手,他一边挽袖子一边说“Arme hoch”,穿鞋子的时候他就会说“Schuhe anziehen”,还有对不起“Entschuldigung”这种也会说了。到我们回国前,它可以用德语从一数到十,还会用德语说一些颜色,幼儿园老师说的一些简单的指令、问题都可以听得懂。甚至我们回国两个月之后,他还会哼一些德语歌。虽然孩子有可能会忘了学的德语,但是他会有一个意识,原来不同地方的人说话是不一样的。我家小孩本身就比较内向,和这边的小朋友有一些距离感,但是和老师相处还挺亲近的。自理能力这样的一些方面还是学到挺多的。他刚来的时候没有太大的不适应,小朋友之间用肢体交流比较多,所以他在幼儿园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语言不通,幼儿园专门配了一个照顾低年龄小孩的老师做他的专属老师(Bezugserzieherin),这个老师很有耐心,是一个有移民背景的老师,对这种外国小孩有更多的同理心,一看就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孩子的那种,我也是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个老师选择了这家幼儿园。对于准备带孩子留学的家长有哪些建议呢?一定要考虑好,把时间安排好。我当时脑门一热就开始办这个事了,后来发现把自己陷到坑里了。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刚开始最好有家人跟来把事情理顺了,自己再带孩子就会容易一些。像幼儿园、租房、交通这样的准备工作要尽可能早地着手。虽然付出了这么多,但是能和孩子有一段这么美好的经历还是值得的。小孩对于出国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来这边身处一个陌生的、开放的环境,对于他也是宝贵的经历,而且他还挺开心的。这边对待儿童非常友好,即使在盖村这样的小城市,儿童设施、游乐场也很齐全,比国内方便很多。有时我带他去市立图书馆,能免费借很多儿童书籍,圣诞节还有做饼干这样的活动。我感觉在德国带孩子的成本会比国内低很多,像国内的托班一年也要几万块钱,在这里几乎完全免费。但是每个州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马尔堡只有三岁以上才免费。我都想给他在音乐学校里报个班,因为真的很便宜,一学期十来节课总共只要六七十欧吧,国内一节课至少也要一百块起。相比在国内,带孩子留学的这段时间我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因为在北京上班,我每天通勤就要两个多小时,平日里只有晚上两三个小时来陪孩子,而在盖村,去学校、超市、幼儿园开车不到十分钟,交通时间成本大大缩减,每天可以有大段的时间陪孩子做游戏、聊天、玩闹,这让我们母子关系更加亲密,我很珍惜这段经历。采访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是不生孩子体会不到,原来村里福利这么好。我也完全没想到,原来孩子在这里生活、上学的费用是比国内低很多的。带着孩子确实有比普通留学生更多的困难之处,不过在异国他乡有孩子的陪伴也是人生中美妙的经历,毕竟爱与幸福才是我们生活的主题。

藏马

出国留学的3个劣势和缺点,看过后再决定是否出国留学

留学对于学生的学术生涯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改变。如果你的身边有过出国留学的同学,可以不难发现留学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变化。留学是人生旅程中一场非常独特的体验。留学的优势和好处1.体验文化差异与短暂的假期不同,当你出国留学时,你有机会看到另一个国家的生活真实。除此之外,你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著不同的文化以及专业背景,因此课堂上的合作也常常碰撞出不同火花。2.体验商业氛围差异留学期间,他国的商业视角和商业模式方面将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当你适应新环境,进行时间和金钱的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你都在进行学术和商业的体验,眼界的拓展是非常重要。3.就业机会的扩展在企业看来,一个有留学经验的学生相对于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更具有自信、独立性强、勇于挑战等好品质。 学生通过在国外的学习,能够将中国文化与国外多元文化巧妙的融合,并且熟练使用外语,使其能够在国内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学生在国外多年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使其看待事物的眼光更远,更独特,这对就业找工作无疑是一大亮点。当然留学的好处太多,这里就不再详尽说明了,可以参考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因为这三个优势国内无法获得。但是留学就没有任何劣势和缺点了吗?不是说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吗?留学的劣势和缺点1.语言问题以英语为例,国内英语学习往往片面的,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因为英语与母语汉语的结构不同,国内学生几乎不需要在任何场合中强制使用英语。造成的结果是,国内学习的英语往往在国外一下子不能适应。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过程中,语言沟通上特别困难。他们缺乏英语沟通技巧,无法参与课堂讨论,无法撰写学术论文,甚至无法了解他们的英语教授讲课的流程。2.文化差异以去美国留学为例,即使在课堂中也可以感受到中美文化差异较大。在课堂中,美国本土学生往往与老师互动积极,无所畏惧,探索精神强烈。而中国学生则普遍表现出对教授的敬畏和遵从,导致很多时候中国学生无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自由,允许学生选择,探索与同龄人合作,并且在没有特别恐惧失败的情况下学习提高,这与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留学时,这些跨文化差异需要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才能逐渐适应,当然这种适应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3.经济压力在我们分享的文章中,在美国大学学习的费用有多贵?算一下普通家庭真心负担不起。我们通过计算得出,四年的本科留学花费总计为,学费+住宿费用+必要的杂费+吃饭开销四年共计为31,622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897320元,近200万人民币。且费用为保守估计,并没有加入国内国外的交通费用、签证费用和在校期间的集体活动费用等。总结当前出国留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时尚,与国际接轨本身对孩子全面发展和世界观建立有着积极的好处。但是,正如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样,出国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和缺点,特别当孩子一个人处于陌生的异国他乡,对孩子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战。能否适应和接受留学海外的压力需要每个家长客观评估孩子的状态和能力,然后再做出是否留学的决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生远”。更多精彩: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一定会遇到的几个问题留学国外前,这些准备工作不可忽视奖学金给的最为慷慨的10所美国大学(留学择校必看)

谷风

活在留学鄙视链的底层是怎样的体验?

01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类问题:“去哪里留学好?”后来,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引战版本:“留学圈的鄙视链是怎样的?”回答里往往是一群欧美留学生,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区,与其他人吵得面红耳赤,鄙视链大致如下: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学校;北美留学的,鄙视英国留学的没考过GRE;英国的,鄙视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都是村炮儿;等欧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伙来鄙视土澳。每每看到最后,我就有口难言,心如刀割。Hello???照顾一下我们香港留学生的心情OK???这时候,大洋彼岸的众人才回过头,像是刚睡醒一样说:“啥,香港也算留学圈啊?”还有人会同情地拍拍我:“在香港读研啊?考研分数一定很高吧。”其实,港澳台学习属于境外学习,取得的文凭和海外文凭一样,需要去教育部申请一份海(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像这样:但不管怎样,香港留学生当之无愧地占据了鄙视链的最低端。02 后来我发现,就连香港留学圈内部也有一条自己的鄙视链—处于top当然是本科留学香港的同学,尤其是港大、港科、港中文这三所学校的。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足够上北大清华了,天选之子,自信都写在接近4.0的GPA上。其次是授课型硕士(Taught-program postgraate),比如M.A.、MSc、MEd,等等。自费+一年制,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学位的优势让这种授课制硕士成了全球最火的留学项目,主要集中在英国、港澳等地。港大用来展示授课型硕士美好生活的图然后是PhD和Post-doctoral,因为他们就是准学者,香港政府和八大院校会把这群未来的科研之星捧在手里爱的供养,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一入校就被导师寄予了厚望,只待在未来4-5年,踏踏实实做研究就好了。姚明被授予港大荣誉博士学位对,到这里我要介绍处于香港留学圈最底层的,研究型硕士(Research-program Postgraate),一般是2年制,和PhD一样有奖学金,毕业授予的学位是“哲学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简称M.phil.对了,我们有个跟奇异博士齐名的名字:哲、学、大、师。我的哲学大师硕士学历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的最底层?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问了我留学时的朋友:请一句话吐槽Mphil.得到的答案除了击中要害之外,还透露着一种不可名状的辛酸,比如这样:其他的吐槽,基本概括了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坚实的底层分子。我大致分了几类,供大家了解Mphil到底是啥——1)哲学大师?我真的不是学哲学的!每一个在毕业之后,选择回内地工作的Mphil,120%会遇到这个问题:“你是哲学硕士?我们这招的是医生啊……”“哲学硕士?你不是学中文的吗?”“呃,商科怎么发的是哲学文凭啊?”……这也不单是内地的经历了,一位曾以「哲学硕士」身份赴美访学的朋友,讲述了他办签证的血泪史:再三解释“I’m a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签证官依然狐疑地看着他的学历证明,要求进行审核……各位正在读Mphil的朋友不必灰心,他们PhD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啊呀,你一个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论文竟然和AI有关?”只能说:要怪就怪翻译软件,哼。翻译软件:怪我咯2)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走人?多数选择这个学位的人,在入学前已经做好了继续做科研的准备,因此可以说,Mphil的定位是“PhD的储备军”。除了学制只有2年(个别专业要延长到3年),和PhD基本无异——享受同样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日常学业就是开题、和导师讨论选题、中期答辩(也叫Probation)、提交论文、答辩、毕业。此外,“拿人钱财,替人干活”,除了要帮助导师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还要承担学院的一些义务工作,比如当tutor,协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组织学院的orientation等等。很多人以为,在香港留学的日常是这样的:兰桂坊万圣节派对或者这样的,中环shopping mall走九遍:其实,作为并不比PhD轻松多少的Mphil,我们的日常是这样的:面朝大海,开始读reading.接到tutor任务后的朋友圈截图 以及像PhD一样,日常祈盼自己不要延毕,早交论文早毕业:3)PhD读不下去,就读个Mphil吧?是的,不少人是为了读博做准备才来申请Mphil的,也就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Mphil天资足够,学术又很勤奋,导师会在第一年probation的时候,劝他转成PhD(我们叫“transfer”)。来自我机智的小伙伴同样,如果一个PhD没过probation,那么极有可能被导师劝说,拿个Mphil degree走人……所以,Mphil又叫PhD接收站。4)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是抱养的?由于Mphil时限短,不少学生考虑以此作为赴北美攻读PhD的跳板。很有可能的情况是:经过2年的磨合,刚和导师混熟,对research才找到点感觉,就要毕业去别的地方了,不少导师不愿意录取Mphil学生。难怪有人会说:“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都是抱养的”,倒也恰当。也可以说,能申请到Mphil的人是很厉害的(不自觉地整了整衣领),因为据不完全统计,录取率只有1%-4%左右,比PhD申请难度还要大。5)失业率最高人群?这是最悲伤的事实。既然Mphil是为了走学术路线的,这群抱着学术信仰的人,如果一时没拿到理想的博士offer,多数会选择家里蹲,或者继续申请。于是,当学校开始做毕业去向统计时,Mphil就成了失业率最高人群了:2017年是2%,而本科生是0.5%,一年制的授课研究生是0。香港大学2017年毕业生去向更好笑的是,我和几个关系要好的港大同学有个群,自从公布了这份报告,有人默默把群名改成:失业率2%群体……一个悲伤的群名其实,Mphil的真实生活是……吐槽归吐槽,你若问我,在香港读个Mphil有什么用?我想,用处大概没世俗意义那么多:毕业那年,我本计划读博,结果因为人文学科的奖学金比例缩水,我没能申到dream school,也就告别了学术圈。有很长一段时间纠结于是否有必要为了我的2年铺垫,继续读博呢?毕竟我做了两年的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好容易找到点学术的感觉,proposal也写得有模有样,我该放弃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终于确信自己更需要职场经历,尽早完成社会化。但这两年的科研初体验,以及在香港生活的日子,是我此生最值得、最不后悔的一段经历。成为Mphil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申请学校紧缺的宿舍资源,也就能体会到香港的舍堂(“宿舍”之意)文化。每个舍堂有各自的文化,本科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party,在万圣节把脸画成魑魅魍魉,去街上吓人;快期末了还会“劈猪”——切一整只烤乳猪,谁切到的肉块最大最完整,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两岸考生共有的朴素的“迷信”,和拜锦鲤没什么两样。别说,自己劈的猪还挺……好吃为了体现舍堂成员的团结,每学期我们还要举办一次高桌晚宴(High Table Dinner),女生穿小礼裙,男生西装笔挺,外面皆为宽大的袍子,怎么看都像是霍格沃茨在港岛建分校了,一群小巫师重出江湖。 然而如果你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一心学术,也没任何问题。这是在香港读research program的最大好处:学校会为你提供最好的环境,因为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不适,反而自处得愉快。周围人都独立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不必向任何人解释。由于Mphil没什么课,我会早起在公用厨房(pantry)做饭,今天是烤吐司,就着牛奶吃,对面是青葱的山景。一个人做饭可以很容易,有时候担心菜买多了会不新鲜,就索性把它们都炒了,用超市买的酱料,怎么都好吃。有一阵子朋友从西安带给我一大袋辣子面,就趁机买了很多刀削面,每次煮一把,然后将热油和葱花浇上去,撒一把辣子,当作油泼面聊以慰籍。在香港的时候,我慢慢发现自己很喜欢一个人做事,比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可以不被打扰,也不用担心会打扰谁。后来才发现在香港独自做事的人太多了,这是这个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你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当成weirdo.03 离开香港很久,我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两年求学之路,恰如我们的人生。不管是科研,还是工作,还是生活,能陪你一直走着的,只有你自己。Mphil比PhD还要考验一个人的自律和对学术的执著,因为继承了英式教育的“精英主义”,学校认为一个研究生是有能力把握科研进度的,导师只会在快到ddl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善意提醒你一句。交付论文定稿的那个夏天,我导不在香港,我在毕业学姐的远程指导下,东跑西颠完成装订,抱着厚厚的四本论文给学院送过去。可是出乎意料,那时却感觉出奇的轻松,原来看似再可怕再难的事情结束时,不过是稀松平常。后来和朋友聊起这段,我们笑称这是独自待产。回想起这段时特给自己鼓鼓掌,想着原来我也挺勇敢,走了很长的路。正如港大100周年校庆主题曲《明我以德》唱的:“明我以德 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 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两年来,往返于冯平山图书馆和办公室之间,进行大量沉浸式的阅读、深耕的时光,我深知这段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恐怕难以复制。曾经我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文学无用”,以为“中文系毕业即失业”,可现如今我的许多高质量输出,乃至走上自媒体这条路,都和几年前对文学的执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今天的我才终于明白了何为“独立的人”,学着用自己的观点思考,那颗关于灵感的种子,正是在港大读书期间种下的。香港大学主楼Main Building 不管你在哪里读硕士还是博士,不管你在学什么专业,珍惜这样纯粹的读书时光吧,尽你所能,去思考,去探索,去观察,去接纳。在人群中永远保持独立思考,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这是在香港读Mphil的两年,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参考文献:Mphil or PHD?Mphil Program of HKU

去马来西亚留学是种什么体验?

对于很多人来讲马来西亚是一个东南亚的发展中旅游城市,留学肯定是一个不会去考虑的城市,再者马来西亚自身也并不宣传自己的教育,导致很多家长跟孩子对马来西亚有一些误解。一、马来西亚是马来语授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马来西亚属于英联邦国家,其之前被英国殖民过,所以一直延续着英联邦国家的教育体制,国际学生入学时也需要提供雅思成绩或者通过学校的英语课程学习才可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且马来西亚几乎是全民英语时代,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几句英文,是除了马来语之外的第二官方语言。二、马来西亚的教学质量怎么样?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公立大学都是世界QS排名二百左右的学校,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如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泰莱大学等都是亚洲学校排名很靠前的学校。并且在艺术、酒店管理专业中做到亚洲的顶级。还有马来西亚的独有课程双联课程,毕业即可拿到英国合作学校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与教育质量得到国家的认可。三、马来西亚公立学校不招收中国学生?马来西亚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都是非常欢迎中国学生的,只要成绩跟语言过关,都是可以申请的。四、马来西亚的留学费用跟消费水平怎样呢?马来西亚对于欧美国家的学费来说,仅仅是欧美国家学费的四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对于很多想要求学却因高昂学费望而却步的学生来说,以一个低学费却能享受一个高水平教育的孩子来说,马来西亚是一个不二选择。生活费也跟国内上大学差不多。五、马来西亚学校会不会难申请呢?需要读马来语?马来西亚的学校并不难申请,只要参加完会考的孩子也就是说高二结束就可以申请了,并且如果雅思实在是不想考,也可以去了之后参加学校里的语言班培训,不必要非要磨雅思成绩。马来语需要学,但是只需要学一个月,参加一个普通的考试,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英文水平测试。读研的学生是不需要学习马来语的。六、孩子去了生活、学习能习惯吗?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人种非常多,所以马来西亚汇聚了五湖四海的美食,本身当年中国移居去马来西亚的人就非常多,所以中国人在当地开的餐馆非常多,并且华人的孩子也在上学,所以孩子去了之后更容易找到归属感,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当地的生活与学习。全部看下来之后是不是有所心动了?

坏老板

伦敦留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无论是谁,去了英国一定会去一睹伦敦的风采。那么对于去英国伦敦留学的同学们来说,生活在伦敦这个繁华大都市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希望同学们都要淡定一点,别慌!你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不可思议:刚来伦敦,满大街的toilet(TO LET)?定神一看,原来少了一个i,这代表的是“有房出租”,大家千万不要误解咯,哈哈!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还能拿现金?新生入学,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收银员会问你需不需要cash back?你可能心想“返还现金”?还有这么好的事情?等你答应了过后,会发现只是自己卡里的钱被换成现金了而已。cash back是“现金返现”的意思。其实cash back是英国超市提供的一种便利体现业务,相当于中国的ATM机。在英国伦敦,多变的还是天气,前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可能就有“依萍回陆家拿生活费”“若曦被罚跪御花园,四爷陪她”那么大的雨猛的砸向你,把你浇的认不得回家的路。所以作为一个英国伦敦留学生,每天带雨伞是你必备的自我修养。伦敦地铁,你的噩梦之一。站在伦敦地铁地图前面,你一定会很懵懂,这些个五颜六色各种方向的线是个什么东东。比如说King’s Cross地铁站,6条地铁线路,你会看颜色看成色盲,然后依旧坐了反方向。小编能说什么,只希望同学们坐地铁一定要保持大脑清醒,看清头顶电子显示屏和地铁前进方向,确定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哪里。还有就是,同学们可以提前买好Oyster,如果你的卡临时没钱也没关系,Oyster是允许出现负数的,而且将Oyster在TfL注册后,卡不小心丢了,里面的前还是会在的。当然,如果你去各大站点绑定16-25Young person card,还有优惠可以享受。同学们需要知道的是,英国的交通费有所上涨,涨幅约为3.4%,你懂得!如果你想快速熟悉伦敦,出行乘公交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英国伦敦公交票价便宜,不管跑多远距离,全部都是1.5镑。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伦敦人口音,就像中国一样会有很多方言,伦敦的口音也是五花八门,虽然在伦敦能说Received Pronunciation(标准口音)的人很多,但是会Cockney(伦敦东部口音)、Estuary(泰晤士河口口音)的人也并不少。出国留学,尤其在伦敦,只要你用心发现,相比很快就能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中去,然后发现其中的乐趣,一定会其乐无穷的,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你将要经历的,生活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愿即将去英国留学的同学们生活愉快!

上有曾史

在纽约大学(NYU)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指南者留学学员投稿就读体验分享学员背景Y同学本科: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读院校纽约大学 计算机科学系我是17Fall的CS master 学生,现在入学已经一年了,总的来说,在纽约生活学习和其他美国城市是不太一样的,反而和在中国的大都市比如香港、上海更加贴近。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学习是紧张充实的,都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独特的人,比我之前大学四年都要多。在这里给指南者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在NYU的就读体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学习篇NYU的CS是授课制,时长两年,隶属于Courant学院,School of Art and Science。可以说是以就业为导向,不过如果在就读过程中找到了符合自己兴趣的thesis study,也可以转为研究导向,甚至进一步读博。课程介绍首先介绍一下我比较熟悉的MSCS专业,我们专业要求修满36个学分,平均一个学期9个,一门课一般都是3个学分,也就是一个学期三门课的节奏。每门课时间基本都在2个小时,少数会达到3个小时,一门课一周一到两次的频率。其中,CS专业有三门必修课:Fundamental Algorithms, Programming Languages 和 Operating Systems,要求这三门必须达到B-以上,并且在第一学年上完。当然,本科基础足够扎实的同学可以选择在学期前参加申请waive的考试,就是在学期前向自己的advisor提一张申请,之后授课老师会安排一场考试。如果你的考试成绩达到了教授所期望的掌握标准,那你就可以成功waive掉这门必修课。把宝贵的学分留给其他更有兴趣的课程。另外,剩余的学分要求至少在两个以上不同专业领域中选课,包括:Computation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Graphics, Intelligent Systems, Databases。这一点还是比较好满足的,大多数同学也愿意拓宽自己的学习知识面。就我而言,我现在除了必修课,还选修了大数据、计算机图像、数据库、密码学和区块链的课程。其它比较受欢迎的课程还有深度学习,分布式等。另外,NYU的商学院在业界名声很盛,我们也可以跨专业选一些商学院的课程,一般这些课程用到的工具都是业界流行的。在NYU跨专业选课是没有太大限制的,前提是保证自己毕业要求的专业学分修满,另外再考虑一下学费的问题。课程质量总体说来还是可以的,课业压力也属于正常范围,大多数老师都是highly available,也很鼓励学生提问题。有难度的课程教授除了正常的office hour,还会安排助教在固定时间进行集中答疑。如果在非office hour内,你可以发邮件和教授约时间,一般教授都会抽出时间见你。他们都很欢迎你提出问题,如果你跟不上课程,会想方设法帮助你赶上去。我第一个学期的算法老师在期中考后甚至还自己组织了让成绩好的同学帮扶没考好同学的group study。同学背景同学组成方面自然和其他美国CS学院类似,大部分是中国+印度人,占比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同学就是欧洲人、美国人、韩国人、亚裔等,一届CS总共有200个人左右。但除去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学生,还有很多工作过一段时间来读研,或者边工作边part time就读的学生,甚至还有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来提升自我的。许多同学实力还是相当强的,有来自国内top5,也有美本的学生,还有一些在知名企业任过职的学生。但大家也都很低调,整体来说卧虎藏龙。就业篇那这边再来介绍一下求职的情况,纽约的CS学生找工一般以FLAG,一些Fin-tech比如高盛,大小摩以及startup为主,再者就是打算回国发展的,BAT以及头条等独角兽。因为我们的课程不会特别安排实习,所以找工作还是比较强调主动性的。因为是两年的项目,积极的同学第一年刚入学就开始找了,7、8月份一直到第二年年初,正是美国FLAG等大公司招下一年实习生的时候。需要关注各公司开发岗位的时间。我的建议是早早建好LinkedIn,加一切能加的人。同时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平时多逛逛各种论坛。这样既能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也能找机会请人帮你内推。一般热门的公司投的人特别多,有人内推比你自己海投效率高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们第一年的实习,由于正好赶上亚马逊大量减少实习生招聘,所以同学们找到的美国实习以谷歌和FB,以及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和纽约的金融公司为主。我和一些小伙伴选择了回国实习,我选择了阿里,一起的小伙伴有头条、滴滴等。想回国实习的同学就要注意在第二个学期的开始,就要开始准备投简历了。因为正好是国内的春招,建议也是能内推就内推。一般都会支持远程电话或者视频面试,现在国内的公司都很欢迎有留学背景的同学,我在阿里入职培训的小组里,有一半都是美国留学生。总体说来,想找实习还是可以找到的。Full time情况我还不是很清楚,但很多同学都已经拿到了return offer,相信明年还是比较明朗的。以往的情况看来,就中国留学生,一半的人留在美国,剩下一半有的回国发展,有的可能转别的职业方面,比如继承家业哈哈哈。NYU的就业辅导在帮助学生找工作这一点上,NYU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一年至少两次大型的career fair,小型的更是只要关注就会一直出现,更何况你在纽约,即使是在别的地方的CF,你坐地铁就能到。有些CF可能要付费,但往往临近结束你可以免费进去。我一个朋友就在一个需要门票的CF直接拿到了雅虎的面试。所以机会很多,勇敢地踏出一步是前提。学校有专门一个帮助学生找实习、兼职或者全职的网站,里面会有很多企业发布一些空缺的岗位,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另外,学校还有帮你改简历、mock interview的服务,对于我们没有经验的同学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并且,NYU在纽约的影响势力还是比较广泛的,也比较受认可。校友遍布,想找校友聊聊、帮助内推什么的也很方便。很多授课的老师可能就是某家公司的CEO,平时多bond,能多了解很多情况,说不定可以获得一些特别的机会。我的programming language老师就是一家纽约科技公司的CEO,他有时课前会给我们看一些他公司要处理的问题,发邮件给他问问题,也很热情鼓励你经常去他办公室聊聊。我的大数据老师会邀请自己的学生参加一些她以往学生公司来招人的讲座,也很乐意帮你内推,甚至鼓励、辅导你把project总结出来发表论文。生活篇在NYU的生活NYU位于以华盛顿广场为圆心的一片街区中,走着走着看到一幅迎风飘扬的紫罗兰火炬旗帜,那就是某个教学楼了。我个人很喜欢华盛顿广场的氛围,天气好的时候有很多各色各样的人坐着晒太阳,聊天、看书或者冥想,还有很多街头艺人的表演。夏天喷泉开放,有小孩和宠物在里面嬉戏打闹,水汽中会有一道彩虹出现。时不时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枕头大战”等等。在这里,可以在一个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纽约这个忙碌城市的真实律动。担心初来乍到对校园不熟悉怎么办?除了电子地图,在入学初,系里还组织了一次“寻宝”游戏。将参与的同学随机分组,根据提示信息找到附近地标,一方面结交新朋友,一方面对学校附近的街区有了基本的了解,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有关这片街区的历史。另外,刚开学的welcome week有丰富的活动,有game night,游轮游等等,帮助大家快速融入。学校的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好地方,临近考试前自习室的预约往往都会爆满。12层的图书馆进去后很恢弘大气,NYU是真的很有钱了,据说图书馆的椅子一张就要八百上千刀。每层外围都有沙发凳,方便同学坐着扒拉两口或者聊聊天。地下一层有用餐的地方,我经常在外面餐车买了吃的进来吃。图书馆里面藏书丰富,有时间的话可以消磨很久很久。学校有三个Gym,对学生都是免费的,学校的游泳馆也是高标准。同学们出门在外,除了学业,自己的身体也要照顾好呀。可能和它的艺术和表演学院享有盛誉的缘故,NYU遍地帅哥美女,经常会看到让我垂涎的身材和面庞。进一步激励了自己变得很好的决心!在纽约的生活来到纽约就会发现,相比美国的其他地方,身材超重的比例大大降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奋斗的城市,路上行人走得飞快,仿佛都在追逐着什么。尽管很多人刚来了都不习惯,认为纽约人冷漠,但实际上这边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东西,对旁人都采取no judege的态度。街边的流浪汉、地铁站表演的艺人、穿着lo裙的女孩,在纽约人眼里,也许都不会占用自己多一秒的视线。因为每天在这里形形色色经过的人太多了,无数个故事在发生。另外,如果你是女生,特别是研究生过来,在这里找到男朋友的概率可能偏低。NYU有一句谚语: 十个男人九个gay,还有一个on the way。诚然是夸张的玩笑,但艺术源自于生活。就我的专业而言,直男占多数,但大多也是有家室的了。所以,各位小姐姐来NYU还是以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第一要务哦。华盛顿广场再往下城方向走,就是潮流汇聚的Soho。在这里,几乎包括所有现阶段最受热捧的潮牌: Supreme, Kith, Bape, Stussy等等。也可以找到所有的奢侈品店铺,另外,轻奢、大众的品牌也都在这里设有分店。在Soho逛街,永远不担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街头可以看见很多打扮得或优雅、或不羁的行人,这是在别的地方很难见到的景象。逛街是不缺去处了,那吃饭问题呢?当你来到纽约,你就是来到了世界美食之都。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品尝得到。就说我们最爱的中餐,学校附近步行距离,有好吃的越南米粉、鼎泰丰点心、一兰和一风堂拉面、各种川菜馆、西安名吃等等,步行20分钟,你甚至可以到达China Town。另外你如果喝腻了星巴克,离图书馆一街之隔就有国人最爱珍珠奶茶,我常去的有功夫茶和Boba Guys。记得要少糖,可能入乡随俗,这边东西的甜度刷新了刚来时候我的三观。想吃日料的话从平价到米其林,打开yelp,选择多多。韩料的话地铁做到33街,K Town。想要选择健康饮食的话,学校周围也有Sweet Green等沙拉店,人气也很旺。m记肥宅套餐可以在校医院旁边购买,路上更会路过新晋人气汉堡店Shake Shack,相比时代广场那边的人满为患,这边全自动点餐,速度很快。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两次的 New York Resturant Week, 许多高品质、高口碑的餐馆会推出专属的活动套餐,让你以低廉的价格品尝美味。不过如果钱包不是很鼓,顿顿外面吃有些奢靡,那就可以在家自己开个火。华人或者日韩超市可以买到一切你叫得出名的调料,不行还有亚马逊。我常去的ShopRite,属于比较大众的超市,肉类、蔬菜和水果都很新鲜,只要自己肯动手,健康生活很easy。最后说一说住宿问题。实际上我住在与曼哈顿一河之隔的New Jersey,平常坐Path(类似地铁),两站到学校,其实比岛上很多地方还方便。我住的地区叫Newport,很多新盖的高层住宅楼,设施比较好的luxury building,找人合租的话一个人每个月在1000往上。生活便利,风景很美,晚上散步,可以看到曼岛的天际线,关键靠近繁华的金融区,比较安全。据我了解,一大半的中国同学都住在了Newport,另外一些选择布鲁克林,东村等地方。岛上的公寓可能比较陈旧,要share洗衣房,最便宜的住客厅可能一个月800刀可以搞定,贵的就没边了。建议大家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街区,纽约公共交通还是很便利的。地铁票价一次2.75,无论你坐多少站,月票是89刀。纽约是一座建立在地铁上的城市,这里的地铁历史悠久,不免有些站台老旧。但我推荐大家有机会去Penn Station火车站和World Trade Center Path站看一下,一个充满历史的端重感,一个充满现代的简洁明朗。在纽约,你可以干的事情有很多,看看百老汇歌剧,最近比较火爆的有哈利波特:被诅咒的孩子、冰雪奇缘等等。还有新颖的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需要你跟着演员跑动来见证整个故事的发展,因为有裸露需要成年才可以观看。还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凭NYU的学生卡可以换MoMa的门票,我很幸运地有一次看到了梵高“星月夜”。中央公园,这个坐落在高楼大厦林立中的长方形绿地,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如果看过“马达加斯加”,想必对中央公园动物园也很熟悉了。纽约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事情,每年的911,都可以看见两束冲天的光束打在天空,以此缅怀那些逝去的生命。总之,你来到NYU,生活在纽约,这座城市或多或少都会在你生命中留下烙印。它的包容、它的生命力,能够帮助你打破潜意识中给自己的舒服和条条框框。想来纽约,想来NYU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加油坚持,祝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