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耶鲁留学生访谈记录|穷尽一生,有梦想才有远方高节戾行

耶鲁留学生访谈记录|穷尽一生,有梦想才有远方

受访者:张泰苏,原载于豆瓣2001年从北京四中考入耶鲁大学本科学习历史和数学2005年毕业后考入全美第一的耶鲁法学院完成JD和博士双学位的学习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正教授我是在美国上的小学。因为我父母来美国留学,所以我跟着他们在美国待了5年。跟一般的从国内直接考到耶鲁的同学相比,我的文化经历和语言基础都不太一样。我来到这儿之后没有语言障碍,文化障碍也不是很大,我没有什么特别强的欲望要跟美国人刻意地接近,我觉得没有新鲜感,所以也许还不如别的中国同学了解美国那么多。我有一个相对不是很大的朋友圈子,十几个人吧。除了几个美国人,一般都是中国人,我不太愿意出那个圈子。 01、我的成长道路 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国内不一样。在美国的学校里被别人欺负很多年,性格变得比较孤僻。我在美国读小学的时候被人歧视了四五年,真的是挺厉害的,被那帮小孩追着打,根本没有朋友。我上的是公立学校,到最后才好一些,因为有了几个中国孩子。以前没有朋友,不合群,挺难受的。但是这些经历同时能增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小时候的经历会让你对很多问题想得比较开,不会那么死心眼。我这个人可能看起来比较冷漠一些,但其实很乐观,有时候很想得开。 好不容易回国了,但是那会儿中文会说不会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汉字只会写一百个吧,那真是挺苦的。那一年我10岁,那一年的事情永远忘不了。从 10岁你就要学会熬夜,学会逼自己,然后一次一次吃苦头,被别人嘲笑。我小学所在的班级很差,因为我考试成绩差,结果分配到流氓班去了。周围的孩子跟我性格不太一样,不太爱学习,性格也比较淘气,看我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想着我比较好欺负,所以又被人家打了好多次。在美国挨打,回国还是挨打。那会儿我体质很差,打不过人家。一般别人打你,你打不过就跑呗,但我性格倔,我就跟他们打,结果我总是被打。每天要背字,我觉得还行,然后就练写作,效果挺好的。可能我妈我爸教得比较得法,我刚进去的时候语文不及格,一年之后语文就好起来了。再过一年期末考试,我语文成绩就是全班第一了。上初中就好多了,因为同学的性格跟我一样,我成绩也赶上去了,朋友特别多。我的初中是北大附中,高中是四中。四中跟北大附中不是一个风格,四中我觉得像清华,北大附中像北大。我从小是在北大长大的,到了四中之后整个环境不太适应。 我在国内的成绩还好,不用特别准备一样会考得好。我的外语占了很大很大的便宜,大概免修了8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免修外语课,回国后保持英文水平主要通过读书,我爸从美国给我带回了大量的书籍,海运过来,我一直看到高三才看完。虽然我英文的听、说不像以前那样流利,但是读、写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又因为搞竞赛,数学、物理考试不用担心了。我看书看得多,所以语文特别好,同样不用担心。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化学,我最不爱学化学,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不及格。开学初的一次化学考试,150分我只得了20多分。但我也不很担心,因为我知道只要期末好好学,分数就会上去。我不靠化学给我争分,只要不吃亏就行。因为读书读得多,其他像历史、政治等课程就很简单了。所以高考对我来说从来没有压力。 去国外上大学是我自己的想法。高二下学期我开始想出国上学的事情。刚开始觉得比较困难,后来家里帮我收集有关信息就觉得好多了。如果留在国内上大学我肯定去北大。但是因为我们家在北大那么长时间,对北大太熟悉了,不像外面的人觉得北大那么神圣。最大的问题是我从高一开始,兴趣明显偏文科了。我们一大家子基本上偏文科,我可能受我父亲、伯父和姑父的影响,特别喜欢文科。如果上北大,专业选择上比较死。假如去北大的话,我可能会读经济,但是自己又不太喜欢经济。我再想想,只有在美国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所以就决定出国上学了。 我报了10所美国的学校。刚开始,我想去哈佛,哈佛在录取之前有最后的面试。我那次却吹了,因为我跟面试官吵了起来。他是学法律的,他研究“公司法”。我当时比较狂妄,不知道为什么就表现出我对商业的不屑,这把他给惹毛了。耶鲁的申请还比较顺利,我和他们的面试官谈了三个半小时,就是瞎聊,觉得很投机,性格相像,兴趣点也相近。我顺利地被耶鲁录取,也许沾了这次面试的光了。 02、大学生活 我社交活动比较少。前几年,我担任过耶鲁中国同学会的会长,向同学募捐想建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小型社交圈。做得比较好的就是举办一些讲座,最成功的一次是把诗人北岛请来了。后来比较成功的是我们每年都要募捐,然后我们在内蒙古一个农村初中、高中建立了一个奖学金。 我现在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可能会聊聊天、上上网,其他的基本七八个小时都在看书。我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苦,虽然有时候人很累,但是觉得很值得。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找几个真正很知心的朋友,先保证自己有几个朋友可以依靠,这个很重要。其次就是要重视学习,学习一定不能放松。虽然有点功利,但是我认为你在美国这种仍然排斥外来人的国家,你作为中国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社交圈建到像美国人那么好。他们美国人很可能走那种社交的路子,他们成绩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然后通过培养自己强大的社交网,以后就可能很成功,有很多发展机会。而对于中国人,第一,只要你在美国社会混的话,社交是个问题,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关系四通八达。所以我认为走社交那条道是事倍功半,不光事倍功半,你有一个极限。所以你想利用这里最好的资源、去最好的公司、上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部门、获得最好的经历和教育,其实最实用的还是成绩。不光是学习成绩,你的整体思维素养都很重要,要把基础扎扎实实地打好。比如说袁健,他知道自己今后最重要的就是程序编得好,他就把计算机编程研究得很透。对我来讲,重要的就是思考问题,我一直在训练这个能力。一旦有了这个基础,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好像是“一招吃遍天下”那种感觉。我认识很多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就讲假如不是通过学习,培养过硬的学术素养或者技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光想靠社会关系在美国活下去其实是很难的。 如果说在耶鲁四年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遗憾,就是有时候觉得自己上的课其实还是太少了,知识结构还没有完善到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个程度,所以要继续读书。还有就是我缺乏社交,其实也不是很缺乏。我认识的人其实还是蛮多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遗憾,假如我社交那么好自己就会不舒服。如果我重新念大学,我可能会稍微注重培养一些社交关系,认识更多的人。但是也谈不上遗憾,现在开始不算晚。 03、历史!历史!四年下来,我觉得选择耶鲁是正确的。如果不来这里的话,也许就不会学历史。我在这儿碰到了一些特别好的老师,他们真正是那种属于“大家”的学者,他们真正能让你觉得做个学者非常伟大,这种感觉好像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我刚开始挺狂的,什么也看不起,但是在这里我碰上几个特别让我佩服的角色。比如说有一个教希腊史的教授,我记得大一刚来时第一堂历史课,我也没决定要上他的课,更没有决定要学历史,只是听听而已。他给我们讲为什么要学希腊史,听完以后就觉得好像整个人被吸引住了,觉得世界特别光明,觉得有这种学术理想,还有一种人文关怀,是特别伟大的事情,特别激动。就只听了这一堂课,我差不多就已经决定肯定要学历史了,这种令人振奋的感觉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在耶鲁除了学术之外,我的生活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我回去跟我爸说,只有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世界顶尖的学术气氛,在国内是感受不到的。 我这四年的收获很多都是经验性的东西。这四年中,我思维的成熟度增加了很多。我来耶鲁之前也读了很多书,但就是不知道方向,而且思维也缺乏规则,比较凌乱,散乱的一些东西堆积在一起,不成体系。来这里后,首先系统地学习人文领域最基本的支柱——历史、哲学,等于是个人的知识结构被支柱搭起来了,然后把最基本的知识空缺填进去。这四年读的书比较多,现在只要是人文方面的话题,几乎不管什么领域,无论碰到什么内容,我都能比较认真、严肃地思考。这样,你开始建立比较强的自信,你可以看得懂、听得懂原来看似深奥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而且能够不断衍生新的东西。这种感觉真好,这可能就是思维方法的提高吧。还有,就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确信自己是个兴趣偏文科的人。这也很重要,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当然,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在耶鲁的学习基本上时时刻刻都要求你培养社会责任感。你逐渐对社会真正产生一种特别本能的关心,这是挺难的。通过在这儿的学习,我不光找到理想,而且找到信仰,或者说是精神支柱吧。可能因为家庭气氛的影响,我的兴趣更多在文科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多,现在我反而更加坚定自己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追求。就是通过在耶鲁的学习,通过对历史,特别是西方历史的学习,我反倒更确定自己儒家思想的信念。这是一种思考、比较的过程,有时甚至不是思考,而是一种单纯的非理智的感悟。体会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自己对信仰的认识。这对于我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了信仰,无论出现什么事情,都至少不会觉得迷失方向了,这和兴趣不一样。兴趣这个东西有时候不太可靠,至少不是一个很强烈持久的动力。有些人就会觉得单凭兴趣就足够了,但我认为,只有把你的兴趣和理想结合到一起后,你才会变得比较持久、坚定。 关于理想,我觉得可能比较抽象一些。我以前那会儿也思考历史、哲学,但是没有方向。我高中的时候就经常看书,经常思考。我那时读完了两本书,才逐渐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成熟一些。第一本书是钱穆的《国史大纲》。它让你突然觉得,中国历史可以这么看,你可以如此充满理想,充满信仰,充满一种对古人的尊崇去看中国历史,而不像以前那样总是批判,或者是什么批判继承之类的。突然,你就觉得它把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文化传统呈现出来了。那种震撼是很大的,因为你第一次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还是很光辉灿烂的。另一本书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那是一种完全的精神跟灵魂上的享受,好像一下子天窗被打开,阳光射进来的感觉,一下子觉得生活明亮了很多。你对人生的憧憬、你自己在社会的位置、你的责任、你的义务都比以前要坚定。你人生的整个情结一下被打开了一样,感觉特别好。到耶鲁后,我又听了一些历史课,更加觉得人文科学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东西。它能够把你本源的、性格里面最善良的、最真诚的一面揭示给大家,不仅仅是做学问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身的过程。我现在想清楚了,理想可能有一点儿像《大学》里面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在耶鲁修的十几门历史课多数是西方历史,中国历史学得比较少。古希腊史特别多,还有英国史与美国史。这些课程为如何考察一个社会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变迁具有很大的作用。英国史教我怎么看现代社会,但是古希腊史教会你怎么把人类本源精神培养起来,逐渐挖掘出来。因为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根源,当代欧洲和美国的国际关系思维方式,他们的战略思考、军事战略、政治策略,还有外交,他们这些策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所以通过学古希腊史,你就会对欧洲,至少在宏观战略思想上有一个剪影。政治和军事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古希腊的战略,用古希腊那些例子帮助你去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等等历史事件。这很有意思,我挺喜欢上历史课的感觉。我后来又上了很多其他的课程。历史课上了十四五门,哲学课可能上了三四门,文学课上了两三门。我也学习了多种语言,拉丁语,现在还在学古希腊语,虽然这和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可能没有太大关系。我理想上可能想做一个古人吧,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有时我觉得越来越靠近古人了。从中国当今社会的那种杂乱和浮躁,还有无序的狂躁里,把你自己的思维给抽出来,去面对一些更纯净、更健康的东西。这在国内可能也能做到,但在这里更自然、更舒服一些,没有什么限制,学术环境比较自由,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很感谢耶鲁大学给我那么大的空间,让我自由发展。 04、为什么读法学院我可能在大三的时候才考虑上法学院。我大一的时候曾经考虑学经济专业,但我上经济课的时候觉得无聊,然后就转成学历史。我的专业是历史和数学,我的数学成绩比历史还好,但是在耶鲁,历史的学术含金量肯定要比数学高得多。数学对我来说非常容易。耶鲁大学其实是一个偏文科的学校,对文科的要求比对理科要严格得多。 报考法学院其实挺简单的。法学院招生基本上考察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是你的法律专业考试成绩,以及你的本科平均成绩(GPA)。这两项要求很高,有了这两项作为中流砥柱,其他的,比如论文和简历,问题都应该不大。报考法学院比报考耶鲁本科要确定一些,你只要上相应的分数线就几乎肯定能进。我就报了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学院,耶鲁、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和纽约大学,最后全都录取了。我选择耶鲁是因为耶鲁法学院比其他的要强。排名有时并不太科学,但是如果你能在25年里排名保持第一的话,那其他法学院肯定还是有差距的。不光是耶鲁法学院的声誉,这里的师资肯定也比其他的强很多。我这个人的特点是比较学术化,而耶鲁法学院的课程是美国所有法学院中最具学术性的。斯坦福可以把你培养成一个一流的律师,而耶鲁更注重把你培养成一个学者。我可能会比较偏重宪法、法理、国际法、比较法。我是攻读JD(法学博士)学位,克林顿读的也是这个学位。一般学法律的人都读JD学位,另一种学位LLM(法学硕士)纯粹是学术性的。只有你拿了JD文凭才可以当律师、当法官。从事法律工作,JD学位可能是法律界基本的学术资格证明了。 我本科主修历史,现在选择读法学院,主要是想能够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耶鲁也有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一旦你进入历史专业后,你这辈子就基本上只能在学术界混了,但我就不太想在学术界混。我一直在想如何重新构建中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让它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重新燃烧起来。我一直在寻找可以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法律是一个途径。可能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法律后,通过看他们的法典或者吏治来思考,我觉得法和礼结合,不光是一种意志,还包括道德、文化的培养,都是融入在法律系统里面。甚至西方的法律也是如此,比如美国的宪法就不仅仅是个法律,美国人不是很喜欢讲宪法精神吗?我一直希望通过法律,我们可以重新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法律领域去,可以去构建一些新的东西。我的研究方向可能就偏向于这个方向:如何重新改革法律。物质肯定是文化因素和法律融合在一起的,我希望能够在法律系统里播种一颗文化的种子,然后让它发芽。 我做这种研究的出发点还是立足国内。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国的,我可能会在北大扎个根。但是我也比较想在正规的法律部门工作,在法律改革、法律操办等顾问性质的工作中去发展一下。学习历史让人有一套系统的思维方法,帮助你看清楚这个社会向哪个方面发展可能比较健康、比较好。而法律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可以把你的理想付诸实施。对我刺激比较大的可能就是我父亲那辈人,学者对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我爸爸是在大学做哲学研究的,他对这个社会有很多理念、很多看法。但是他虽然可以写东西,可以提意见,但是没有什么实际操办的能力,我不是很喜欢那种感觉。 05、朋友我什么样的朋友都有,只要我觉得他思维比较理性,而和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没有关系。我可能比较喜欢那种有理想的人,还比较喜欢那种照他们的话讲比较神经质的人。我觉得我有点神经质,有时可能比较偏激。我在待人处世方面不像一般中国来的孩子,不像他们应付得比较自如。我待人处世常常比较硬,有时不大灵活,我给人第一印象一般比较冷淡。我一直想改,但很难改。 我这个人没有特别强的物质欲望,不需要与很多人交往,只要有几个朋友就够了。我现在可能还是很骄傲,但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骄傲。以前我比较有攻击性,假如我看不上你的话,我就跟你直说,我因此得罪了很多人,现在想补救也办不到了。不是觉得自己很强,一旦看不惯的东西,我没有那么宽容的心态。现在就比以前成熟了一些,至少跟我以前不一样,甚至我看着不太舒服的东西,即使不能接受,也许会默认。我也有那种感觉,就像堂吉诃德,看见风车就往前冲。我上高中时,恨我的人挺多,跟我好的朋友也挺多,我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对我的朋友特别好。 我现在觉得你至少要对你自己真诚,你只要有真诚的兴趣或理想,我一般都会很认同。我现在和我上大一时最大的区别,就是大一的时候觉得,任何人都有责任为国家鞠躬尽瘁。我会这样要求自己,也会同样要求别人。那会儿因为年轻比较浮躁,我自己可能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凡是生活目标比较自私、比较狭隘的人,我都看不上,真的是不能接受。但是后来想来想去我觉得有时可能是一种误会吧,很多时候他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惯性,你不能指责他什么。其实社会化的理想和个人化的理想,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所以我现在这方面比以前宽容多了。谦虚倒是不见得,我这个人性格上可能挺傲气的,只是表达方式变了,至少现在想尽量把自己那种宽容的心态膨胀一下,能够把自己的傲气吸收一点进去。 06、耶鲁与国内教育的比较我觉得如果说耶鲁的精髓在哪里,就是学术自由,思维自由,没有局限。你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人鼓励你,都有人帮助你。学生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不管你的思维往哪个方向突破,他都会帮助你,扶持你。没有任何框框,没有锁死的框架,没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这很重要,至少在你思维素质上培养得非常好。还有就是独立思考和敢于挑战的精神,整个学校的感觉都是如此。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跟政府上书,像法学院的教授跟美国国会打架,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等等,闹得很凶。真的像挑战的感觉,对学生是挺大的激励。另一方面,这还是一种学术素养,真的把学术做透了,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它能教给你在其他学校学不到的一些基本准则。 和国内上学的同学相比,我有时候会觉得,国内的同学思维方式不那么严谨,谈话的时候比较容易浮夸,自己不很清楚的东西也瞎说。有些特别聪明的同学,说话的时候很机智、很敏锐,但就是让你觉得他们背后的知识底蕴还不够,知识的积攒不是很坚实。他们学习的课程很多,但是每门课不够深入。课程有点机械,有一些还很枯燥。稍微面广一点、思维广一点的课,学生可能只要求读一两本书,而我们有的课要求读十几本书。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差得挺大,耶鲁的毕业论文需要做一年,要经过好几次审查。可能在指导导师那里就审阅了好几次,最后还要再审查两到三次。他们要求本科毕业的论文,好一点儿的是可以发表的。我觉得国内的学生可能离这个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 还有一点就是国内大学在上大一时就分专业,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耶鲁大学在大三时才分科,美国很多其他的大学也一样。在国内选择余地太小了,一旦进入一个系,你就有一条已经确定的路,你必须一步步走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小,你想转个弯都没有可能。周围的人可能普遍受社会风气影响,比较功利一些,大家想的比较单调、比较实际。我不敢说我比他们有理想,我只能说,大学校园受整个中国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很严重。 07、我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在成长的过程中,包括后来选择学历史,家庭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可能我们家比较特殊。我妈虽然是学医的,但她自认为是一个女性人文学者,总是以这种姿态出现在我们家里。我是独生子,除了我父母,我伯父也是研究新儒家思想。他研究儒家,又搞经济、哲学、社会学、历史,笼统地讲是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我姑父也是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所以我一直受他们三个的灌输。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块儿聊天,聊的都是比较怪的东西。记得我高二的时候,因为我上学离我奶奶家近一些,经常去我奶奶家吃饭,也就经常和我伯父讨论问题,什么社会结构、政府的理论,他就给我讲什么是好的社会道路、什么叫好的社会精神,还有治国的理想、政府制定政策的准则,他还推荐我看一些书。我记得有一次好像大过年的去我奶奶家吃饭,我就和我伯父争论了一整天,是儒家好还是道家好。那会儿,我刚看《庄子》、《老子》,就跟我伯父吵,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他很有耐心地帮助我,所以那会儿感觉挺好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我觉得家庭影响还是蛮大的。假如没有我伯父和我父亲的影响,我能否走到现在这一步还不一定。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在北大附中就是读理科实验班,进了高中又搞物理、数学竞赛。没有他们的影响,我现在还说不定干什么呢。 08、未来在耶鲁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到我这届为止,基本上所有人都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学生物专业,学生物或者医学,要么就是做投资银行。学经济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容易。学起来容易,拿好成绩容易,毕业容易。第二就是可以挣钱。中国人还是挺想挣钱的。第三,如果以后想从政、进政府,学经济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海外,华人多数都学经济,这很正常。我自己不太担心钱的问题,因为法学院毕业你想挣钱的话随时可以挣。从法学院毕业,不要说从耶鲁法学院,从任何一个在美国排名前十名的法学院毕业,你想年薪15万美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没有想到要挣很多钱,但是缺钱可以挣,我有这个能力。我这个人生活挺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 我近期的希望就是把该读的书读完,希望为我一直考虑的问题找到一个答案:怎么重新振兴文化?如何才能使中国既有健康的文化和社会道德,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找一个平衡点。假如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我就会觉得很高兴。我觉得可能十年都找不到,搞不好要找一辈子,希望十年之后能找到初步的答案吧。我想我会写书,至少在三个圈子之内——政府、政治圈、法律界——产生影响,能够比较发人深思。另一方面,我还多少希望可以跟中国的法律界直接挂钩吧,可能的话去当法官,或者是当高级顾问也可以。只要你说的话有人听,你可以有影响就满意了。假如有这种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争取,我觉得中国现在是很有希望的。 我不像很多人张口闭口都是民主自由,我也不觉得民主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我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只要人民能够幸福,精神上充实才是一个目标。民主是一种精神充实,但它不一定适合咱们的精神充实。实际上,世界没有纯粹民主的国家,包括美国,所以民主本身不是绝对的,也不只有唯一的形式。精神充实有很多种,包括一个善良的、完善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和道德观。但是跟民主总要有关系,你总要尊重人民,以人民为出发点。 假如我找一个古人做榜样,我可能比较喜欢范仲淹、苏轼、王安石,或者王阳明、张居正那种感觉。我就是想既能把学问做透,又能把自己的学问和理想付诸实施,至少我的希望是这样的。 09、采访后记张泰苏是来自中国的独特的耶鲁本科生中最具特色的一位。在没采访他之前,几乎每一个被采访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他的名字,评价不一,但是大家都有一点共识,这是一个极其执著的学术型天才。 见到这个轻狂少年还颇费一番周折,在我发出了采访邀请之后,他第一个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最后虽然总算勉强同意接受我的采访,但是一波三折。约好了周六见面,没想到周五的时候他发电子邮件给我说他感冒了,发高烧,采访只好延后。一周之后,在我几个电子邮件追下去之后,总算又有了他的声音,再约定时间,已经是两周以后。 晚上7点,我等候在ABP咖啡馆的门前,4月中旬的纽黑文依然很冷。我打着冷战,10分钟后实在有点着急就拨响了他的电话,北京口音的男孩子,很冷静地告诉我,他刚刚看过我们的电子邮件,我们约好的是7点半,是我记错了。我赶紧忙不迭地道歉,觉得这个孩子真够不客气的,该怎样就是怎样,没有任何的客套。10分钟后,总算见到了这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年轻人。没有笑容,谢绝了一杯茶的邀请,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我们的采访终于开始了。 这是我最长的一个采访,几乎3个小时。在我开始注意到周围的时候,发现咖啡店里的人已经很少,仅有的几个都是到里面取暖的街头乞丐。我的录音机在1小时40分后就自动停止录音,而我们还在滔滔不绝。在骄傲的背后,这是一个敏感和热情的年轻人,虽然有些想法听上去还是有些单纯和幼稚,但是我很感动他的理想。 也许任何人都不敢说,张泰苏可以做到他梦想的一切:在法律系统里种一颗文化的种子,然后让它发芽。穷尽一生,有这个可以追求的梦,本身就够幸福的。真的羡慕他。

能破

为什么要留学?采访了5位同学,出国留学只要一个理由

今天被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在奶茶店打工的女主一无所有,也要为摄影师男主实现留学梦想,经典偶像剧套路,却还有些小感动。但话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留学呢?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数据,英国大学生毕业5年后,薪资最低的专业是:Creative Arts / Design(创意艺术与设计),而摄影就属于创意艺术与设计专业的范畴。学艺术,注定烧钱,学费20000+英镑,一间小小单人居每月租金就要900英镑,再加上生活费和材料费(艺术生特有装备),又不是每个学艺术的孩子家里都有矿,这就“逼着”一些学生每天靠三明治度日。比烧钱更可怕的是找不到工作,如果是设计类专业还好,至少可以“沦为”美工,纯艺术专业逃不过毕业就失业厄运。据说艺术生最不想回答的问题 TOP3是:你们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你能顺利毕业吗?你能靠你的专业赚钱吗?出国留学艺术专业真的这么不堪吗?我们又为什么去留学呢?采访了身边的学生,整理出几个说法,你怎么看呢?| 回答一:为了以后的就业(或者镀金)(被采访者:LCF 时尚摄影)大部分留学生还是为了能更好的就业,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如果你是全球顶尖设计院校毕业,那么到国内设计院或者是国际大型设计公司应聘还是很有优势,相对工资也会更高。有些学生也会考虑回国去大学授课,国外优秀经历也是帮助的。很多世界500强公司或外企还是会优先考虑有留学经验的学生优先入职。已是摄影师的同学告诉我,出国读研就是为了有个海外学位作背书,回国后,开价也能更高。| 回答二:喜欢国外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被采访者:CSM 平面设计)有些学生向往国外的生活。他们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而选择去这些国家留学,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些体验过了就回来了,有些会考虑移民,这也是留学的一个目的。| 回答三: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被采访者:RISD 工业设计)国外的教育方式跟国内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国外设计院校注重人文素质与表达设计创作之专业技术和能力的结合,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也重视各种形式营造学生生活的艺术氛围。国外的学制都比较短,如英国硕士一年,比国内同龄人在求学速度上更快,从而让你在以后发展道路上占得先机。| 回答四:为了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被采访者:CSM 女装)这一类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是为了自己能在某一领域或者专业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为了能够学习到更新、更时尚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以后也是想能够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家”或“师”。这类同学值得尊敬,他们是为了理想而活。| 回答五:国内优惠政策(被采访者:UCL 建筑学)国内政策送给归国留学生更多的优惠,比如优先落户政策,创业免税政策,政府就业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所以说为了回国有更好的发展,出国留学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当然,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优惠政策特地去留学,这些政策会成为出国留学理由之一。除了以上的回答,如果你是艺术和设计专业,有机会还是建议去留学,毕竟现代艺术和设计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只有通过留学才能学到更符合国际化、更前沿的思潮。二来,出国留学对于开拓眼界和思维确实有帮助,学设计和艺术的最忌讳就是思维僵化。 如今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贸易往来,离不开对外国的理解和交流,具备独特东方文化的我们,在加上西方的思维理念,势必在当下更具竞争力。留学不应该从简单的功利或短暂的利弊角度考虑,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要从自身发展和未来远景角度来作出判断,选择自己是否需要留学。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你是否会选择留学呢?

菊池

德国留学访谈录 2、留学德国首先要过哪三关才能留得住?

德国留学访谈录 2、留学德国首先要过哪三关才能留得住?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作者:第一次我们谈到出国留学的选择,主要是父母根据家庭条件,以及自己的学习专业及兴趣共同选择德国的高校去学习,到了德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留德生:到了德国以后,在一个语言不通,环境优美,但一切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德国的大学一般都是宽进严出,宽进就是只要符合基本入学条件,就可入学,严出就是只要合格的完成规定的所学课程,不限时间都能毕业。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深深体会到,留学听起来很幸福也让人羡慕,其实也有很多苦恼与快乐,压力与信心,孤独与思念,在德国留学要比其他国家留学困难的多,很多留学生适应不了半途而废,要留下来主要必须过三关才能留得住。作者:有哪几关?留德生:第一关,语言关语言关就是到德国后首先经过半年的语言学习班,这个需要收一定的费用,经过考试合格即可入学,否则还有一次机会,学习还不及格将面临取消入学资格的结果。国内语言培训也是必须的,在签证时签证官根据你所学语言的水平决定是否通过,一般比较简单。语言对一个留学生来说很重要,没有德语的基础,即便考试过了关,上课也听不懂,只能做笔记,课后像看天书一样的在翻译学习。作者:都说在德语的国度里有语言环境好学习德语,进步快,是真的吗?留德生:那时你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英语还可以,但德语的基础差,谁又愿意和你交往呢,不像外国朋友在中国,只要你愿意总会有很多国人愿意和你交朋友,那是因为外国人少、中国人也好客,又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何乐而不为呢,德国人比较严谨,一般不愿主动和外人打交道,况且自己是初来者,对德国一点不了解,所以开始和德国人交流的机会较少,语言提高很慢。融入其中提升语言水平第二关学习关入学后开始学习规定的科目,在德国的学习比较自由,自己决定每学期选修的科目和门数,每学期末都安排考试周,考哪几门自己决定,每门最多有2次补考机会,最后第三次特殊考察如果还考不过也许你就得重新选择不包含此门课程的其他专业了。有的学生也许上十年八年的也毕不了业,聪明好学有基础的学生也许两三年就毕业了,这就是宽进严出的效果。要想毕业就必须付出很多,这也是留学德国的压力之一。大学课堂第三关生活关德国的生活比较随意,主要是靠自己,不像国内对学生的管制很多,吃住一般在学校可自己做,可吃食堂,但饮食和国内差异很大,在德国肉食便宜,蔬菜很贵尤其是绿叶菜,所以吃肉食较多,时间长了反而不太适应,要学会自己做饭,出国前父母专门对自己做简单的饭菜进行了培训,现在用上了,自己也可以做出可口,又实惠的饭菜了。但是感觉还是家里父母做得好。作者:在留学期间除了学习还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吗?留德生:有,在学习方面时间比较自由,时间长了课余时间或闲时略显孤独,如果在赶上学习或生活中的不顺利精神上会更加有压力,甚至不可承受的压力,父母鼓励我去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打工也许是一个途径,也磨炼磨炼自己。作者:打工好找工作吗?有保障吗?一般做些什么工作?留德生:在德国打工一般不是到工厂直接找工作,都是到中介服务公司登记预约,一般周六日德国大部分工人都休假,这个时间段是留学生打工的机会,中介有工作提前相互预约,工资按时间会及时打到个人账号,并按规定扣税和中介费,但不会拖欠工资,这也体现了德国办事的严谨,打工的工作主要是工厂中的累活脏活。但劳保措施也是有保障的,在打工期间能和德国的工人有短暂的交流,同时打工的也有德国的学生,中国打工的学生相对较少可能是中国有钱的家庭比较多吧。作者: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多吗?留德生:在德国留学生中国相对比较少,因为大多中国留学生都去了美国等英语国家,现在不同了,中国与欧洲尤其德国的合作逐步扩大,所以留德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德国印度的留学生最多,印度学生打工的也很多,德国是多语言的国家,印度学生有语言的优势,也很能吃苦,就像我们的父辈,家里弟兄姊妹多只能靠自己,通过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通过打工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让自己了更加了解德国的社会。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作者:除了打工还有其他社会活动吗?留德生:有,父母经常鼓励我有机会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德国的社会,更深层次的了解德国,除了打工有机会也做公益性的活动,如进入德国的小学做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交流。也了解到德国的教育现状,德国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义务的,教育形式也不是我们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以动手能力教学做为主,感觉学习非常轻松快乐,这也是我疑惑所在,为什么国内中小学生学习压力那么大,而动手能力却很差了。作者感言:现在出国留学很普遍,留学的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留学首先得留得住,才能学得好,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语言和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生活能力还是需要加强锻炼的,中国人向来不怕吃苦,但这种吃苦的能力需要家长从小注意培养和锻炼,在国内能吃苦换个环境也是一样的,如果在家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一旦离开父母,尤其出国无助时,留下来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只有坚持,能融入国外的生活环境一定能完成学业。请看访谈续集3

内省

德国留学访谈录 3、留学对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德国留学访谈录 3、留学对留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有所改变和影响留学可以丰富与提升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作者:上次我们谈论的是留学德国的初期必须经历三关,语言关、学习关、和生活关,过了这三道关口,才能在德国留得住,才能更好的学习和通过毕业关。我们这次谈谈留学生活对人生三观的影响。长时间的留学生活对你的三观有什么影响和变化?留德生:会有的,经常和父母谈论处世观和价值观,在没有进入社会前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受父母的影响最深的但经过自己的经历也有与父母不同之处,父母常教导说,处世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向善的,只是向善的思维、习惯和形式有所不同罢了,所谓融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是指的要尊重当地的处世观。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总体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作者:留学对你的世界观有影响吗?留德生: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世界观是比较客观的对世界的观点,像我们的世界观一般大学毕业已经形成,来到德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感到德国人的为人处事严谨,更实在些,也许大家对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观从表面上看有些差异,但实际上是趋同的,这些处世观对我们有所改变就是我们对世界观的认知更丰富了。作者:留学对你的人生观又有什么影响?留德生: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人生观已经形成,但生活的磨练也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有所改变,在德国留学与生活的经历对人生观还是有所转变的,个人认为人生观是价值观的体现,是受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影响的,直接的影响也许就是你的生存环境,首先社会生存是第一的,只有你生存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才能体现你人生的价值。作者:既然人生观是价值观所决定,那留学对你的价值观改变的多吗?留德生:有较大的改变,因为你处在德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一定是会有影响的,价值观是形成人的思想的基础,受人们世界观的影响的。价值观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逐步验证的,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是体会不到真正的价值观的内在含义,在国内也经历过短暂的打工生活,在德国也经常打工,了解德国的社会,中德两国的价值观还是有些差异的,如德国人相对更讲规矩,做事更严谨,这是我深深的体会和值得学习的,所以有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决定着你的价值观。德国的社会与生活作者:你对从小学开始留学的状况是如何看待的?留德生:我建议从大学时间段选择留学的时机最佳,因为大学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具备了基础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的三观已经形成,会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将来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如果从小学就留学,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自理能力和三观都未形成,等到培养成人,花费的金钱巨大不用说,培养出的人完全没有国人的内涵了,也许家长另有初衷吧。但愿小留学生们不要全盘西化作者感言:人生三观笼统的说是人们对改造适应自然界和促使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维和认知,都会形成人的不同的价值观,环境越越封闭价值观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现在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互联网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所以价值观的共性越来越多,这是发展趋势。在国外留学观察、参与、融入学习所在国的社会环境,学习国外一切好的社会思想,在自己的三观基础上,增加丰富自己的三观体系,是自己的三观体系更加富有内涵,和正确定,适应社会的感召力,同时也不要忘本,在他国好的东西比一定就适应本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吸收,包容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的优质的思想理念,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互通、互联的融合世界,如果你的三观融合了世界,你就可以拥有世界!敬请关注德国留学访谈录 4

生之欲

国外读研真的比国内读研有优势么?出国交流学长的经验之谈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读研变成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这290万考研学子的背后不管是为了逃避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造成了考研人数激增的现实,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考研学子萌生了去国外读研的想法,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内读研还是国外读研,这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抉择,接下来笔者想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分析下国外读研的利与弊。笔者在读研期间也有幸享受学校的交流项目,去了国外读研交流了一年,笔者想根据自己一年的出国交流经验来分析以下国外读研的利与弊。笔者借助管理学的方法对国外读研进行SWOT分析,也就是要介绍国外读研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四个方面,希望有萌生国外读研想法的同学,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能够学到点东西,为自己更好的深造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外读研的优势分析在笔者出国一年的交流中,感触最深刻的莫过于国外的学术的境界和能力,在这里的学术境界是指研究生科研的创新性,虽然这些年国内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很多层面上还是需要跟随国外的研究热点,现在很多国内的研究热点很可能是国外学术界早就研究过的。因此在国外读研能够很大程度地开拓自己的科研思维和能力。而对于国外学术的能力是指科研方法的引进,国内的很多科研方法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在国外读研能够学习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最终达到继续深造的目的。国外读研的劣势分析笔者觉得虽然国外读研的优势有很多,但是同样也有劣势,比如说花费上面,教育部在2017年公布国外留学自费人数占总人数的88.97%,自费留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大笔的开销,甚至有可能拖垮整个家庭,而且自费留学在国外容易产生经济上的压力,而不能很好的进入科研的状态。去国外读研很可能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冲突,无法融入到读研生活中,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国外读研的劣势之一。国外读研的机会分析根据笔者上面的分析,国外读研能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但是可能会面临着经济的压力,对于相对富有家庭来说,选择国外读研莫过于一种机会,目前国内的科研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去国外读研在提升完学术水平和能力以后可以回国来造福国内的学术界,因此国外读研不仅是镀一层金,更重要的是有质的飞跃。国外读研的威胁分析虽然国外读研能够很大的提升科研能力,但是这都是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上,去国外读研可能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女孩子去国外读研来说,有些国家的治安水平远远不及国内,因此国外读研尤其要注意个人的安全问题,这是国外读研的潜在威胁之一。以上就是笔者一年读研交流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对国外读研进行了管理学方法的分析,发现国外读研不仅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因为学子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去国外进行读研,以上就是笔者的经验所得,欢迎评论自己的看法。

其巧一也

留学访谈|英美联申将成新趋势,疫情下留学生该何去何从?

根据近几年公布的留学数据,在留学申请中,美国和英国同步申请的比例正在快速上升,英美联申或将成为新的留学申请趋势。受疫情影响,当前中国地区的托福、SAT等标准化考试被迫取消和推迟,全球性的留学相关事宜受到波及,再加上境外疫情的扩散,今年的留学形势将比以往更加严峻。在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局面,留学生及其家庭应该如何审时度势、正确应对呢?3月8日,讯得达国际书院升学指导总监孙润钰受邀参加“深圳先锋898”电台关于《英美联申》主题节目的访谈。节目主要围绕近期热门的英美联申的相关问题,以及此次疫情对于标化和申请季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究。讯得达国际书院——升学指导总监美国南加州大学优秀毕业生。从事美国升学申请多年,深谙美国前50名校大学录取原则经手申请的学生遍布美国顶尖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圣母大学、范德堡大学、埃默里大学、史密斯学院、科尔比学院等多所名校。根据节目的访谈细节,普加斯留学将相关重点问题的解答做了整理归纳,以供参考:英美联申相关问题01.问谈一下你们讯得达在帮助学生英美联申方面是怎么做的?你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果?01.答我们讯得达国际书院的学术体系一直以来都是走美高课程和AP体系的,当然我们大部分学生的目标都是瞄准美国顶尖学校去的,但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一些摩擦和英国留学政策的利好变化,再加之美国顶尖学校申请竞争白热化,在我们这样的美式学校里,也有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开始了英美双申的选择,甚至也有学生会不仅限于英美双申,也会同时申请其他国家或是地区,比如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香港、欧洲其他国家等。由于学术体系的便利和国际形势的影响,美式高中的学生同时申请英国方向的趋势将会继续持续和上升,我们学校也是支持学生们的多元选择的,升学部门对于多区域的大学申请也是经验丰富的。近年来,我们的学生在申请英国大学的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的,收到的录取包括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伯明翰大学等等。下面几届学生中,也有准备对牛津剑桥发起冲击的学生,目前正在我们的指导下蓄势待发。那为何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能够有这些选择上的考虑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果呢?正如上面谈到的,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方向体系和课程设置的一个优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中心。02.问具体是如何帮助孩子做英美联申的工作,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准备?02.答首先,选择读美式高中体系,主申请美国方向的学生,需要准备的学术上的申请材料是日常成绩单(也就是GPA),托福、SAT和AP等标化考试。而拿着托福、SAT和AP成绩,除了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外,还同时满足了申请英国等英语国家和地区的申请条件和要求,不需要为了其他国家的申请做额外的同类考试的准备。这一点是美式课程体系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可以这么说,满足了美国大学的申请要求,也就满足了英国等其他英语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要求了。对比来看,如果是就读英式的A level体系,或是就读IB体系,要去申请美国,还得再去准备SAT和一些AP考试,从而使得本来计划申请英国的学生来加申美国大学时,准备的周期和难度更大些。其次,讯得达国际书院拥有非常出色的升学指导老师的队伍。在平日里的升学指导课堂、升学家长课堂和一对一规划中,我们都会去把包含英国在内的其他英语国家的申请要求普及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和学生知道这些选择,帮助他们及早认知和规划。因此,当学生和家长决定加申英国学校时,学术考试的要求已经满足,推荐信等材料也是和美国体系一样准备好的,无非就是学生和学校一起多操作一个英国的申请系统UCAS系统,在升学团队的帮助下,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再补充说明一点,UCAS系统的申请文书要求是一个Personal statement,俗称PS,也比美国大学纷繁复杂的申请文书要求简单很多。第三点,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如果要申请英国的G5中的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会需要准备一些学校规定的附加考试,这些附加考试跟就读那种国际体系无关,需要看大学专业的特定要求去考试。这些考试需要提前准备,如果学生能早些确定是要去冲刺这几个大牛校的,我们也会去提醒学生早些准备这些考试。牛津、剑桥还有个大难关,就是面试。面试对学生要求也是很高的,可以说,牛剑的申请难度和淘汰率充分体现在了面试上。这个面试和美国大学的面试是比较不同的,我们也会帮助学生去额外准备一下。疫情对于录取的影响01.问疫情对于标化成绩的影响,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录取?01.答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这边托福、雅思都接连取消了2、3月份的考试,现在收到消息,ETS还会考虑取消4月份的托福考试。College Board,也即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取消了中国学生3月份的SAT考试后,许多学生转而报考5月份的SAT,由于香港限制内地人的入境问题,中国内地学生只能报考海外考场,而海外不少国家从2月份开始也对中国人入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要随时留意各国政策的调整来改考场。同时,5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AP考试,也就是说学生匆忙赶往各个海外考场考5月2号的SAT考试后,又要匆忙赶回国内参加已经报考的AP考试,最早的AP考试是在5月4号进行,持续两周,具体时间视学生的报考科目而定。因此,学生在5月份连续进行考试是压力很大的。更麻烦的是,目前中国国内疫情在好转中,而海外疫情却在蔓延,报考5月份的考试能否成行,美国大学理事会是否会根据各国疫情再次取消某些国家的考试,仍在观望中。在取消3月份的SAT后,CB做出的积极反应是增设了6月份和11月份的SAT1美国国内考场的考试,以往这两个月份只有SAT subject (科目类)考试,也即是俗称的SAT2。本来往年8月份只有美国国内考场,今年也有了国际考场,也就是世界各地都可以考试而不用只能飞美国考试了。这些本来都是新增的考试机会,可是鉴于目前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蔓延,美国本土也未能幸免,是否会再有变化也需要再持续关注。疫情对标化考试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考试计划被打乱,对于现在11年级的学生,也即是下半年要进入申请季的学生,自然是对他们的整个申请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学生们需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珍惜每一次考试机会,努力学习,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准备好随时上考场才能打胜战。另外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个考试,叫做Duolingo English Test(多邻国英语测试)。这是一个线上英语能力测试,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测试时长短,不到一个小时,而且48小时内可以出分,一些美国大学也接受多邻国英语测试的结果来替代托福成绩,包括著名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分校。详情可以查询测试官网,也可以通过往期文章的详细分析进行了解:《干货!DUOLINGO English Test英语水平测试全解析!》。02.问美国大学对于这次疫情的态度,会不会拒绝中国学生?2021的录取是否仍然乐观?不受影响?02.答对于会不会对2021的录取产生影响,我觉得这个倒不至于。前段时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夏校突然告知学生,今年夏校不再接受中国学生的申请,使得人心惶惶,担心其他大学也会纷纷效仿,取消今年中国学生申请夏校的录取。但是前两天,该校又改变主意,宣布恢复对中国学生的考虑,没有真正执行这个政策了。这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疫情是暂时的,终将会过去。中国学生在英美国际生中占比都是首位,是它们最重要的生源国家之一,这一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可以看到,哪怕近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大学依然立场鲜明,是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而英国方面更是明显,各种政策都是越来越友好。因此,大家稳住阵脚,继续好好准备自己的申请,大学对于下一年的录取政策不至于因为疫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反而呢,是对2020年秋季要入学的这批学生,也许会受到些波及。第一点,目前美国签证停了一段时间恢复预约后,预约情况有点紧张,虽然后续会陆续放出空位,依然要合理制定计划,早日定校,早日做好签证计划;第二点,目前疫情在美国开始蔓延,刚收到消息,美国的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已经全面停课,改为线上课了。接下来其他学校的反应,还得看疫情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大学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校发放录取倒是没问题,学校不会改变录取的立场,但是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可能出现拿到录取无法顺利去美国开展新学期的学习的情况,比如可能会延期入学,学生要么跟美国学生一样线上先开始新学期,要么是gap year半年到一年,延迟入学报到的时间。

外籀

中国学生出国读研主因:提升国际竞争力 开拓视野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李妮)启徳教育与GMAT考试官方GMAC(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13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的《中国学生研究生留学白皮书》显示,选择出国读研的中国学生,主要目的是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开拓眼界。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留学归国人数为48.09万人,同比增长11.19%,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22.74万,占比约一半,同比增长14.90%。就目前留学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出国读研仍是主要的留学选择。《启德教育中国学生研究生留学白皮书》以启德留学近三年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综合整理了GMAT考试数据、GRE考试数据及各国官方数据和其他公开数据,并结合调研数据(1595份有效问卷)推出。该调研数据显示,与高中和本科阶段留学相比不同的是,选择出国读研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开拓眼界。除了“增加就业竞争力”(65.02%),“开拓眼界,体验新事物”(56.18%),参与调研的学生选择出国读研的主要原因还有“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教育条件”(45.83%),“提高语言能力”(40.25%)与“增加自己的学识”(30.41%)。对于留学期间看中提升的能力,就业竞争力(66.02%)占比最高,其次为外语竞争力(61.57%)及学术竞争力(60%)。 调研数据显示,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教育质量”(83.13%)为第一选择因素。选择院校时学生最关注“院校排名”(70.16%)与“教学质量”(66.46%)。院校排名是中国学生选择院校时重要的参考依据。 启德留学最近三年客户服务数据还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出国读研专业中,排名前三的均属商科类专业,依次为金融(29.2%)、管理(26.0%)、会计(16.4%)。教育学(6.6%),传媒(6.5%),市场营销(5.4%),电子工程(5.1%)、计算机科学(2.5%)、建筑(1.7%)、设计(0.6%)也入围十大专业。 GAMT考试官方GMAC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13-2017年,每年都有3万左右的中国考生参加GMAT考试,约占每年世界考生数量的20%。同时,最近五年GMAT世界平均总分也在逐年递增,从2013年的547.8分递增至2017年的562.3分。中国考生的GMAT平均总分稳定在590-591分左右,虽仍高于当年世界整体平均分,但总分优势在不断被缩短,这也意味着对国内想要出境读商科研究生的大学生们来说,面临的申请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伴随着出国读研人数的逐年增涨,每年的研究生海归回国占比也在提升,这也导致了雇主对于海归雇员的学历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启德教育与前程无忧和应届生求职网联合发布的《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留学获得的最高学历分布上,排名第一的是硕士研究生,占比为74.6%,研究生学历在国内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更多学生选择在获得境外研究生学历后再回国就业。国内雇主认为海归的工作优势主要体现在外语(71.8%)、沟通(40.6%)、创新(38.7%)、适应能力(34.6%)、专业技能(20.7%)和自学技能(17.3%)上。雇主也建议海归求职时要正确评估自我定位以及薪酬要求。(完)

阮修

中国学生出国读研主因:提升就业竞争力 开拓眼界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启徳教育与GMAT考试官方GMAC(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13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的《中国学生研究生留学白皮书》显示,选择出国读研的中国学生,主要目的是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开拓眼界。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留学归国人数为48.09万人,同比增长11.19%,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22.74万,占比约一半,同比增长14.90%。就目前留学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出国读研仍是主要的留学选择。《启德教育中国学生研究生留学白皮书》以启德留学近三年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综合整理了GMAT考试数据、GRE考试数据及各国官方数据和其他公开数据,并结合调研数据(1595份有效问卷)推出。该调研数据显示,与高中和本科阶段留学相比不同的是,选择出国读研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开拓眼界。除了“增加就业竞争力”(65.02%),“开拓眼界,体验新事物”(56.18%),参与调研的学生选择出国读研的主要原因还有“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教育条件”(45.83%),“提高语言能力”(40.25%)与“增加自己的学识”(30.41%)。对于留学期间看中提升的能力,就业竞争力(66.02%)占比最高,其次为外语竞争力(61.57%)及学术竞争力(60%)。调研数据显示,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教育质量”(83.13%)为第一选择因素。选择院校时学生最关注“院校排名”(70.16%)与“教学质量”(66.46%)。院校排名是中国学生选择院校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启德留学最近三年客户服务数据还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出国读研专业中,排名前三的均属商科类专业,依次为金融(29.2%)、管理(26.0%)、会计(16.4%)。教育学(6.6%),传媒(6.5%),市场营销(5.4%),电子工程(5.1%)、计算机科学(2.5%)、建筑(1.7%)、设计(0.6%)也入围十大专业。GAMT考试官方GMAC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13-2017年,每年都有3万左右的中国考生参加GMAT考试,约占每年世界考生数量的20%。同时,最近五年GMAT世界平均总分也在逐年递增,从2013年的547.8分递增至2017年的562.3分。中国考生的GMAT平均总分稳定在590-591分左右,虽仍高于当年世界整体平均分,但总分优势在不断被缩短,这也意味着对国内想要出境读商科研究生的大学生们来说,面临的申请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伴随着出国读研人数的逐年增涨,每年的研究生海归回国占比也在提升,这也导致了雇主对于海归雇员的学历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启德教育与前程无忧和应届生求职网联合发布的《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留学获得的最高学历分布上,排名第一的是硕士研究生,占比为74.6%,研究生学历在国内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更多学生选择在获得境外研究生学历后再回国就业。国内雇主认为海归的工作优势主要体现在外语(71.8%)、沟通(40.6%)、创新(38.7%)、适应能力(34.6%)、专业技能(20.7%)和自学技能(17.3%)上。雇主也建议海归求职时要正确评估自我定位以及薪酬要求。(记者 李妮)

理沙

“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的还糟糕!”外国教授一席话扎心了

文|全文共1837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大部分的人在国内完成了学业之后,很希望能够出国去深造一番,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出国深造回来之后,自己就是海归人士了,不仅“工作资历”有所提升,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也能够成为自己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去到外国留学真的就是“成功的标杆”吗?之前看到过一档访谈节目,就让我记忆非常的深刻,原来在国外教授的眼里,中国的留学生居然是“这副模样”。在该节目当中,这一名外国教授直接感慨:“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的还要糟糕!”他的一番话语属实是非常的扎心,但是又说的句句在理。外国教授眼中的“中国的留学生”一、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过于依赖书本知识,过于看重老师讲的内容这位外国老师认为中国学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虽然说他们的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对待学习也是非常的勤奋努力,但是却又总感觉有些不对劲,缺了点儿什么。之后在采访当中他讲到,可能是因为中国学生都太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了!在美国学生看来,老师的讲解也好书面教材也罢,这都是辅助的,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对于知识的看法。但是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却是直接把老师讲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知识当成了真理,懒得去探索,所以导致很多中国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跟不上国外学生。二、缺少自我思想和观点这位教授说到第二大点就是中国的学生有些缺乏创新,他们不喜欢思考,更加愿意相信教材,总是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深信不疑。其实大家应该有所体会,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觉得老师说的东西都是正确的,而且我们的考试一般都是直接有标准答案的,不按老师的写就是错误的,所以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比较信赖书本。自己在国内接受了十几年这样的教育,去到了国外之后,自然一时间难以改正,所以说有不少人依旧会有这种喜欢依赖教材的思想。但是国外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思考作为中心思考点,不会全部去借鉴教材,所以这些孩子也更加喜欢思考和创新。这也是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最终培养出来的不同的人才,对此虽然我们感到遗憾,但是却也会觉得无能为力。三、学习能力不错,但是表达能力欠缺这位教授觉得很多中国的学生一到人多的地方,往往都会比较胆怯,害怕表现自我。外国学校是非常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的,他们的专业课程当中就有戏剧表演课程,演讲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但是作为中国的学生,这些课程都是欠缺的甚至是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这位教授也发现,虽然有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非常的不错,他们很擅长于读书,但是表达能力却欠缺,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场合,不太敢于表现自我,这样会缺乏很多机会的。其实对此大部分的人应该也是深有同感的,有些孩子虽然说平时在家里表现的非常的不错,但是一旦到了人多的场合,孩子却失去了表现欲,只想默默的躲起来,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这也是表达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四、缺少批判性思维教授还指出,当自己特意讲错题时,班里的国外学生都会直接指出教授的错误,但是自己在给中国留学生上课的时候,即便是特意讲错题,其他学生可能发现了,但是也只敢小声嘀咕,甚至于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话语自始至终就没有怀疑过。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相信大多数的人也是会觉得比较常见,因为很多学生不会去思考老师讲的对不对,更不会去进行批判,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因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东西就是真理,他们也认为老师所讲出来的东西就是最终的成果。五、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不擅长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位教授说到,国外的很多孩子喜欢在课上课下讨论一些问题,甚至于经常会因此而争的面红耳赤,但是反观中国学生,会发现这些中国学生都非常的安静。他们对于任何讨论话题似乎都不感兴趣,很少会阐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更是不敢和同学发生正面冲突。辣妈语录:看到这几个观点,会让人觉得比较的无奈,不过现如今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而这个体制也是在不断摸索着往前走的。现在国内的教育也慢慢的在改变和提升,更加重视孩子多方面的培养。作为父母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都应该要尽自己的全力来培养孩子拥有更加健全的品格。要让孩子不再只依赖于课本和老师,更多的时候应该要主动的出击,去找寻真正的答案,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输出。让孩子的思维开拓,眼界放宽,这样孩子也是可以走出国门,拥有全方位的能力的。你赞同这位教授的观点吗?你认为我国的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本文编辑:妈妈缘审稿主任:全能辣妈(图片源自网络)

鸽哨传

出国读研,什么时候准备最合适,有什么国家选择?

一般来说研究生申请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即大三开始准备申请的材料,但是真正的准备工作从一上大学就得要有目标,有意识地计划要做什么,比如本科成绩,选课,标准化成绩的准备。英语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习起来,比如参加雅思或托福的相关培训课程。如果要申请美国高端研究生,那背景提升、GRE/GMAT也都需要时间去准备,但很少学生会有这个意识早早做准备,大都是等到大三开始以后考虑工作还是升学考研。准备时间比较仓促,申请效果会大打折扣。我这里有几位学生都是做的长期咨询的,从大一开始就给做整体规划,按照目标学校的要求选课,做背景提升,语言培训。这样到时申请学校才会比较从容,90%都能申请到了自己的梦想院校。很多同学在出国读研前,对准备时间和留学国家的选择上把握不定,以下给大家分析下:国外硕士课程一般是每年9月底左右正式开学,提前一年就开始接受申请了(即国内本科大四上学期开学之时),所以建议申请者在9月之前就要将所需申请材料准备好,在9-11月递交申请为最佳时机。Offer先到先得,一旦人数招满,随时关闭申请,即使学生条件再优秀,也只得再等一年。越早准备的学生,申请名校的成功率会更大。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尽管他的条件看起来不是那么优秀,但是由于他申请得早,往往收到意料之外的惊喜。留学前期准备工作也很重要。除去少部分无雅思/托福申请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在申请之前准备语言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即可。建议在大三期间考出雅思/托福。需考GMAT/GRE的同学也可同步作好准备。实习经验在申请大部分专业时都会起到加分的效果,时间最好安排在申请前一年的暑假,一个月过少,过长的实习证明也显假,一般学生2-3月为佳。文书相关材料则最好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文书内容需要反复的头脑风暴,挖掘素材,拟定主题等等。留学国家的选择方面,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定位及条件来确定。英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教育资源及实力相当优越,是留学最热门国家之一。英国移民难度较大,但完成学业后有机会留当地工作。美国:教育科研质量全球第一,院校众多。经济资助种类繁多,有机会被安排到大企业实习。移民后福利待遇好。读研需考GMAT/GRE。加拿大:是个适合移民的国家,个人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可考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2月/7月开学),也是比较热门的留学国家,院校资源和实习均不错,学习和生活成本不高。也适合移民。加拿大:是个适合移民的国家,个人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可考虑。香港:近邻内地有地理优势,学习成本和生活成本较以上国家低,但也同样可以在港大,港中文等世界名校实现自己的求学梦想。申请研究生有很多要点,而提前规划和准备是最最关键的步骤,这也是贯穿整个留学申请过程的重要环节。建议最好是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开始准备,因为可以提前做好规划,包含专业成绩,标化考试,背景提升等内容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大一-大三 保持良好的GPA成绩标化考试:大一持续提高英语能力,大二大三完成标化考试(雅思、托福、GRE/Gmat)海外经历:大二or大三可以选择海外交换提升背景实习经历:大一大二就争取第一次实习,大三拿到牛一点的实习科研:大二开始接触,大三深入研究选校文书:大三开始构思,大四一气呵成留学的准备真的是越早开始,越有优势,因为可以详细的规划未来的方向,包括选校专业等等,也可以有侧重的提高。对于选择国家:要考虑综合因素,经济条件,录取标准,对中国学生的招生规模,未来是否有就业机会等等,这个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规划~西班牙的官方硕士专业(获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历)一般来说,最早会在每年的11月开始接受对国际生的招生申请,晚一点的基本上是在三月之前开始第一批申请,所以我们建议申请西班牙留学的同学,尽可能的在第一批招生开始之前准备好所有材料,因为越早申请录取率就越高,并且机会也就更多。很多同学会担心自己的“本科材料认证”一时半会出不来怎么办?这里有两个方法,一种是等待第二批申请,还有一种是通过我们墨提斯教育和各大校方的保录取通道先拿到offer之后再在开学前补齐材料。最好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申请到自己心仪的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