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出国读博士4年,33岁毕业后收到2份录取通知,年薪以为看错了集报王

出国读博士4年,33岁毕业后收到2份录取通知,年薪以为看错了

现在很多单位招工都不看学历,就有人说读书多了也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工作赚钱,可当你看到下面这位博士求职的经历,你会吓一跳。最近有位博士在职场论坛上发帖,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现在遇到了困惑,希望能够得到网友的帮助。他说自己22岁本科毕业,保送读研,读了三年,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4年之后,29岁出国读博士,现在33岁博士马上毕业了,拿到了2个工作意向,看完年薪后以为自己看错了。一个是网易的职位,年薪40万,而且HR还承诺薪水会过百万,另外还有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年薪25万,他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职业?有网友说还是读书多了好,随便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几十万的年薪,这对于普通就职者来说简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有网友说这么高的薪水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底薪,一定是完成了公司交给的项目任务才会有这么高的薪水。有人觉得他应该去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主要收入高,高校老师在于稳定。但互联网的收入比高校高出五六倍,这样在互联网干五六年就拿到老师一辈子的收入。即使将来干不了可以转行,也比大学老师强很多。而且还有这段挑战自己能力的经历。有人说自己喜欢做什么才最重要,不要为了钱去工作,而是应该喜欢这份工作然后顺便赚点钱。多数人还是觉得他应该选择去高校做老师,为人师者,职业高尚,受人尊重,而且工作环境好工作待遇稳定,压力小,不能光考虑收入,要看看支出。做老师的话,子女的教育费用会从幼儿园省到大学,学区房、择校费等等会省不少钱。而且读书多的文化人不太合适互联网这种太狼性的节奏,肯定不适应。你觉得他应该选择哪个职业?每天分享职场故事,职场经验和职场技巧!

第二号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裹以四时

津巴布韦首位汉语博士:“教中文是我的兴趣和生活,我要做到老”

津巴布韦首位汉语语言学博士李开明展示他参与编撰的绍纳语——汉语字典。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高俊雅):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不仅为中国人民创造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与世界共享了发展机遇。世界各国人民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非洲各国民众开始学习中文。他们中的不少人因此改变了命运,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这些与中文结下不解之缘的非洲人也不遗余力地在当地推广中文,让更多同胞从学习中文中受益。下面请跟随总台驻南部非洲记者高俊雅了解一下津巴布韦首位汉语语言学博士李开明学中文的故事,听一听他与中国的情缘。“我的名字叫李开明。现在是汉语老师。教中文就是我的目的,就是我的兴趣,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以后要做的工作。”“李开明”是他的中文名字。这位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的首位本土中文教师,本名叫赫伯特·穆尚韦。他于2007年到中国学习中文,2011年在天津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在河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津巴布韦首位汉语语言学博士。李开明展示他编写的《汉字入门》一书。李开明说,学中文前,他在一个乡镇中学做老师。2007年,他偶然获得赴中国留学的机会。“2007年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刚成立的时候,有2个赴中国学习中文的奖学金名额,我上大学时的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中国学‘画画’,他眼中的汉字都像一幅幅画。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开明说,学习中文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从一个贫寒子弟成长为高校教师,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李开明说,学习中文后,他的思维方式、政治观点、文化理念等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个“黑皮肤的中国人”。“受中国文化影响,我变得很守时,不迟到。我看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有时候我的学生会跟我说,‘老师,你像中国人一样工作努力、勤奋。’学中文让我有了很多积极的改变。”作为中文学习的受益者,李开明希望更多津巴布韦人加入到学习中文的大军中。“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中文也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很多国家的人都在学习中文,津巴布韦也不能掉队。我觉得我有责任在津巴布韦推广中文,让更多人了解中文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推进中非合作。”李开明在中国留学时发现,许多国家的人学中文,有母语词典可以参照,比如汉语-英语词典、汉语-日语词典和汉语-韩语词典等,但却没有一本中文和津巴布韦当地语言——绍纳语对照的词典。于是他边学习中文,边积累素材,于2015年编撰完成了首部绍纳语-汉语双语词典。“学一门语言,从母语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更好掌握。(津巴布韦人)用绍纳语更容易理解中文,更容易学会中文。”除此之外,李开明还编撰了一本用绍纳语注释、方便津巴布韦人学习汉字的汉字入门书籍。李开明最近刚从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的职位上卸任。他计划把更多精力用于中文研究,出版更多的书来推广中文。他也将继续扎根教学岗位,鼓励并培养更多莘莘学子学中文、爱中文。

除中国之外,全球还有2个国家通用汉语,若是出国毫无沟通障碍

除了中国之外,还有2个国家也通用汉语,国人出去完全不需要担心语言问题,它们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呢?现如今,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军事实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是保持上升趋势。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为了看到更多的世界,丰富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有经济能力出国旅游,但很多人都会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实际上,世界上通用汉语的国家还有2个,可以完全解决想要旅游的人们在语言方面的问题。除中国外,通用汉语的国家还有谁?其实新加坡就是通用汉语的一个国家,它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与马六甲海峡南口相邻,其国土范围包括新加坡岛外,周围还有63个小岛。 虽然其总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但它却是一个极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称号。在这个国家,华人占到了其总人口的74%以上,并且它的第一任总统也是华人。而中文也融合到了新加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许多招牌都是中文标注。还有一个通用汉语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它同样是一个东南亚国家。而华人占据了这个国家总人口的20%左右,虽然这与新加坡相比差了一大截,但是汉语在这里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马来西亚到处可以见到中国餐厅商铺,在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很多马来西亚的居民也学会了汉语的表达。据了解,在马来西亚还有不少中式学校,在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可以学到两门语言。汉语的魅力在国际社会愈发闪耀实际上汉语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化,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它并没有成为被淘汰的一员,现如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5亿,更被列入了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除了上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个国家,世界上还有诸多国家,比如泰国、新西兰、日本等,也都设立有华人社区。而我们学习英语也是一种属于与国际接轨的方式,能更好地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当下汉语已经在国际社会颇具影响力,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都在学习汉语。虽然掌握一门新语言有很大难度,但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他们学习中文的一大吸引力。而俄罗斯更是修建了不在少数的孔子学院,甚至还将汉语纳进高考。这在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之际,更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申子

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真的有用吗?

对于我们在读的博士而言,出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旅行,更多的是认为出国留学可以为自己找工作增加优势和砝码求,同时也可以接触一下国外大学的科研环境。于是很多博士。都参加了学校或者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研究生公派留学交换计划。申请去本专业领域水平较好的世国外高校做一年交换生,以此增加自己的留学经历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无论从长远的科研道路发展而言,还是短期的能力提升而言。似乎出国留学是一条为自己添砖加瓦的大好事。但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是否真的有用,可能只有真正经历了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先举个例子,塔主读博期间所在的科研团队中有2名博士生先后申请了去国外某高校交换,交换期为一年。在他们出国之前,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对就业有非常大的作用。认为在国外有更多的发表论文的机会,同时也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科研平台。等一年的交换结束后再去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且可以做到多份工作摆在面前,可以去挑。可当一年的交换期结束后,两个博士却灰溜溜的回了国。其实,在这一年期间,两个人也仅仅是发表了一篇中等水平的SCI论文而已,并没有较多的科研产出,但同时因为出国交换一年,导致他们博士毕业的时间被延期一年。可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原本给自己镀金的优势,却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科研单位只看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对于博士期间是否有出国经历并不关心。而另一些对出国经历有要求的单位,大多要求两年或三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才认可。对一年的留学经历并不看重。最后两个人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比土博士有多少优势。因此,有人会问:那么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塔主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如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博士期间一年的出国经历,还是有一好处的。这一年至少会增加许多你海外生活与学习的阅历。你这一辈子出国次数不可能就这么一次,在你今后的科研发展道路上,你有过这一次留学经历,那么你在下一次出国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如果仅从博士毕业和找工作的角度来看,出国交换一年就意味着博士被迫延期一年。这是出一个时间机会上的损失。同时,从找工作的角度而言,博士期间的出国留学经历只是为你简历上添了一笔,仅仅证明你的外语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你的科研水平而言,论文还是硬指标,出国留学经历并不能给你带来这方面更多的优势。如果你真想在这方面要占有优势,那么塔主建议直接攻读留学学校的博士学位,而不是仅仅出国交换一年。所以说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我想大家自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同时也谢谢大家长期对塔主的关注和支持。

空房间

除中国外还有两国通用汉语,出国就像是串门一样,中文沟通无障碍

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不少国人也在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外出旅行,但是很多人在外出旅行时都会遇到语言沟通的问题,但是世界上有这样两个国家,是除中国外,全国通用汉语的,出国就好像是串门一样,中文沟通无障碍,你可知道这两个国家是谁?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居住着非常多的华人,第1个国家是马来西亚,相信对于马来西亚很多人都比较熟悉,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在当地有将近700万的华人居住,而为了能够响应人们的需求,马来西亚还实行了华文报纸,设立了华人学校。因此在马来西亚旅行,即是你不会英语,也可以讲中文,在这里中文沟通无障碍的,而且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熟悉的中国话,汉语更成为了当地一种常见的语言,在马来西亚有10%的印度人生活,却有60%的华人再次居住,为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国家。第2个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且新加坡的人均GDP将近6万美元,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海滨城市,新加坡也是非常受中国人的喜欢,因为它的风景非常的优美。而新加坡也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之所以有这一称号,是因为它的经济模式被称为国际资本主义,而根据2018年全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第四港国际金融中心,为此这里的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这里已经改变了餐馆以及酒吧崛起的商业街,无论是酒吧还是餐厅,这里都应有尽有,当然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拥有不少的旅游景点,旅游的设施也很健全,每年都会吸引着无数的国人去到这座城市旅行,对于这两座城市你们还有怎样的看法?【本文由民间奇闻记原创,喜欢本文欢迎点赞留言关注我。注:图片来源网络】

复见

我的沙特学生,公派汉语教师罗辉博士在沙特

沙特的新学年从1月初开始。2019年伊始,听说有20个人报名学中文,开学那天,只来了8个人。陆陆续续走了几个,后来剩下4个,4个里面真正学汉语的只有2个。所以大部分课程,我只有2个学生。这是我2019年伊始的第一批学生。沙特王储2月访华,沙特宣布在各阶段开展汉语教育,目的是:加强沙特王国同中国的友谊与合作、深化各个层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学习汉语可以促进沙特王国的文化多样性,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开辟新的教育视野。沙特原本每年1月招收新生,但趁着这股东风,大学在9月份又招收了一批新生,这次名单上有41人。最终来了39位左右。新生,新事物,新语言,一开始学生热情很高。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完全靠自觉。汉语在他们看来比较难,正如我对阿拉伯语的看法一样。有的学生很认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差距很容易就看出来了。考试中的学生学生的穿着,一般是沙特的传统白色长袍,偶尔也有穿运动装的学生。一般头顶不戴头巾和黑色项圈,因为这是比较正式的装束。但是他们很多人一年两季都穿凉鞋或凉拖鞋。他们不怕热,毕竟是热带沙漠气候下长大的孩子,但他们很怕冷。冬天早晨气温一般较低,不到10度,这时候,有的学生穿着就很夸张了,身披厚厚的长外套。学生的写作(学习时长:一个学期)阿卜杜拉和侯赛因阿卜杜拉和侯赛因是我第一批学生中的两个。他们两个是坚持得比较好,后面也取得很大进步的学生。悠闲的沙特生活让他们的性格也比较温和。对于学汉语的原因,阿卜杜拉说他想学了汉语去做生意,可以从中国进口商品,到沙特销售。他说学汉语很有前景。鉴于沙特对汉语教育的需求增加,我问他是否会获得更高学位后到高校任教。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想当老师,因为老师的工资待遇不高。人各有志,我也能理解他的追求。他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年轻人,对沙特国内的形势比较了解,这可能与他高中去英国留过学有关。他有自己一套学语言的方法。他说他流利的英语主要是通过玩电子游戏学会的,因为玩电游需要听电子游戏中的对白。然后他也想通过玩中文电子游戏来学习中文。对此,我并不很赞同,通过玩电游,是可以了解一些语言知识,但是,要深入地学习语言,只通过玩电游是不可行的。不知他是否有些反思。第一个学期,阿卜杜拉很认真,知识掌握得很好。但第二个学期后,他有些松懈,他自己也感觉到了状态不好,期末考试之前,他剃了个光头,我说是不是削发明志啊,他说是的,想让自己重新开始。这说明他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是在后面的学习中,他又剃过一次光头。我的第一批学生,侯赛因(前排中间)、阿卜杜拉(前排右)侯赛因,一个喜欢抽烟的学生。每次下课休息,我就知道他要去抽烟了。每次我都跟他说抽烟不好。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我知道!第一个学期,他似乎不在状态,我都担心他能不能学好。但第二个学期,他恍然醒悟了似的,开始认真起来,找老师问问题也多了起来。他在社交媒体上也开始使用汉语发帖子。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作文课中他非常认真地做笔记,课后认真预习,并很好地完成作业。他的作业也写得越来越好,汉语表达基本都能达意。所以,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关于学习汉语的目的,他说想到大使馆当翻译。证明他有一定的抱负,但要当翻译,必须扎实地学好汉语。汉语博大精深,需要勤学苦练,日积月累,一旦学会,你会发现汉语太美了。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都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汉语,不仅仅是语言,字里行间中还带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侯赛因对汉语的热爱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中国的国庆节,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庆祝中国国庆节;新冠疫情暴发时,他也发文:中沙两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他还和学院的其他语种同学一起,发布中国加油的视频。与我微信沟通时,现在都用汉语,尽管有时有些语法错误,但实践中使用语言,让他越来越好。学生们一天天在进步,我的满足感也在一天天膨胀,希望他们都能梦想成真,也希望能在中国见到他们。本文作者:罗辉,教育学博士,沙特公派教师,任教于沙特国王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版权归原创。欢迎留言评论,任何海外任教问题,将会及时回复

医龙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阿诗玛

中国人赴韩读速成博士:12天修完一学期课,沦为中国“学历工厂”

韩国《东亚日报》: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5月20日,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报道。中国是在韩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韩国教育部1月13日公布的《2018教育基本统计》显示,2018年在韩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比达48.2%(6.8537万人)。其中,赴韩读博士的主要群体,是我国高校的在职教师。中国高校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怎么就让韩国恐慌了呢?在韩博士激增最近几年,来韩读博的中国人激增。韩国教育部5月19日公布的资料显示,2018年来韩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共计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几乎翻了一倍,而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持硕士文凭的中国大学教师。韩国全州大学这一现象最为明显。全州大学2012年首开先河,与中国河北省教育厅签订合约。2013年,全州大学开设特别班,第一年招募了7名仅持硕士学位的中国大学老师,此后每年均维持在7-8名的规模。与全州大学同属全罗北道地区的圆光大学,是中国博士留学生大户。截至2018年10月,共有150多名中国大学教师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全北国立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迎仪式,欢迎来自中国11个大学的24名大学教师到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将该项目命名为“龙项目”。以全州大学为代表的韩国地方城市大学,正积极招收中国大学教师来韩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9月,韩国《国民日报》《文化日报》等多家韩媒相继报道。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中国大学教师适应留学生活,韩国各大学还采取了各项辅助措施。比如全州大学选定寄宿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全北国立大学号召中国留学生为中国大学教师担任翻译。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留学生,韩国大学还开设了用中文授课的课程,或者起用有中文沟通能力的教授。然而,韩国部分大学举办的“博士速成课程”,被批有“卖学位”之嫌。2018年,一所地方大学被查出招来中国留学生读博后,安排他们在12天内修完一个学期的课程(通常需要4个月)而引发热议——韩国大学的文凭还能让人相信吗?速成博士生意经韩国地方大学积极吸引仅持硕士学位的中国大学教师赴韩攻读博士学位,以应对生源危机。“韩国大学为了争夺生源,确保财政收入,不惜沦为中国人的学历工厂”,《东亚日报》5月20日的社评指出。2017年韩国共有196家四年制大学、137所大专学院。其中约有1/5为公立学校,其余为私立学校。除了有强大财团支撑的少数私立大学,如背靠三星的成均馆大学、倚赖斗山集团的中央大学,对很多排名在中下游的私立大学来说,生源就是他们的经营支柱。由于生育率低导致韩国学生数量减少,韩国大学生源不足的局面雪上加霜。韩国2017年的平均生育率为1.05,排名全球最低,预计2021学年的学生实际入学人数,将比大学招生数少5.6万人。生源在减少,加上学费涨幅空间有限,导致一些地方城市大学,甚至是首都圈大学陷入招生难、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局面。韩国政府预测,未来3年将预计有38所大学因招生困难而关门。于是,韩国大学提供了一种“买”博士的方法。AI财经社调查发现,赴韩读博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2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个博士学位。中介敏锐地嗅出了商机。据汉桥教育“2018年-2019年中国高校在职教师韩国读博士”项目显示,上课时间实行集中授课学期制,每年寒、暑假期安排上课;授课方式为集中面授形式,韩语授课,汉语翻译;最终,拿到的是全日制证书。晋升必须是博士在韩国媒体批评韩国大学成为中国人学历工厂的同时,我国高校更需要反思。教师队伍中有多少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是我国高校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而且,为了提高这一指标,我国包括建设“双一流”高校在内的高校还出台了晋升正高级职称,必须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中国大学教授共有163万人,其中只有40万人左右是博士学历。也就是说,75%以上都只有硕士及以下学历。这迫使只有硕士学位,或者之前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必须想办法获得出国留学经历,最好是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这种需求正好让一些苦于找不到生源、收入捉襟见肘的韩国大学看到希望,双方一拍即合。不少中国大学都有选派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3月1日,河北传媒学院为首批赴韩国读博教师举行欢送仪式;2月23日,张家口学院为首批赴韩国读博教师举行欢送仪式;2018年11月20日,廊坊师范学院发布了关于选派外国语学院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公示……难道,我国高校不知道速成的博士,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没有任何好处吗?高校当然知道。熊丙奇指出,部分高校在乎的本来就不是以此提高教师质量,而是打造建设教师队伍的政绩。因此,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韩国大学授予博士文凭的认证,但更重要的是切实破除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论”、“唯帽子论”问题。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五唯”清理。4月19日,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克服学术评价中的“五唯”倾向。打破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论”,真正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才能更高地教育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教育部早就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日改月化

我的沙特学生,公派汉语教师罗辉博士在沙特

沙特的新学年从1月初开始。2019年伊始,听说有20个人报名学中文,开学那天,只来了8个人。陆陆续续走了几个,后来剩下4个,4个里面真正学汉语的只有2个。所以大部分课程,我只有2个学生。这是我2019年伊始的第一批学生。沙特王储2月访华,沙特宣布在各阶段开展汉语教育,目的是:加强沙特王国同中国的友谊与合作、深化各个层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学习汉语可以促进沙特王国的文化多样性,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开辟新的教育视野。沙特原本每年1月招收新生,但趁着这股东风,大学在9月份又招收了一批新生,这次名单上有41人。最终来了39位左右。新生,新事物,新语言,一开始学生热情很高。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完全靠自觉。汉语在他们看来比较难,正如我对阿拉伯语的看法一样。有的学生很认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差距很容易就看出来了。考试中的学生学生的穿着,一般是沙特的传统白色长袍,偶尔也有穿运动装的学生。一般头顶不戴头巾和黑色项圈,因为这是比较正式的装束。但是他们很多人一年两季都穿凉鞋或凉拖鞋。他们不怕热,毕竟是热带沙漠气候下长大的孩子,但他们很怕冷。冬天早晨气温一般较低,不到10度,这时候,有的学生穿着就很夸张了,身披厚厚的长外套。学生的写作(学习时长:一个学期)阿卜杜拉和侯赛因阿卜杜拉和侯赛因是我第一批学生中的两个。他们两个是坚持得比较好,后面也取得很大进步的学生。悠闲的沙特生活让他们的性格也比较温和。对于学汉语的原因,阿卜杜拉说他想学了汉语去做生意,可以从中国进口商品,到沙特销售。他说学汉语很有前景。鉴于沙特对汉语教育的需求增加,我问他是否会获得更高学位后到高校任教。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想当老师,因为老师的工资待遇不高。人各有志,我也能理解他的追求。他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年轻人,对沙特国内的形势比较了解,这可能与他高中去英国留过学有关。他有自己一套学语言的方法。他说他流利的英语主要是通过玩电子游戏学会的,因为玩电游需要听电子游戏中的对白。然后他也想通过玩中文电子游戏来学习中文。对此,我并不很赞同,通过玩电游,是可以了解一些语言知识,但是,要深入地学习语言,只通过玩电游是不可行的。不知他是否有些反思。第一个学期,阿卜杜拉很认真,知识掌握得很好。但第二个学期后,他有些松懈,他自己也感觉到了状态不好,期末考试之前,他剃了个光头,我说是不是削发明志啊,他说是的,想让自己重新开始。这说明他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是在后面的学习中,他又剃过一次光头。我的第一批学生,侯赛因(前排中间)、阿卜杜拉(前排右)侯赛因,一个喜欢抽烟的学生。每次下课休息,我就知道他要去抽烟了。每次我都跟他说抽烟不好。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我知道!第一个学期,他似乎不在状态,我都担心他能不能学好。但第二个学期,他恍然醒悟了似的,开始认真起来,找老师问问题也多了起来。他在社交媒体上也开始使用汉语发帖子。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作文课中他非常认真地做笔记,课后认真预习,并很好地完成作业。他的作业也写得越来越好,汉语表达基本都能达意。所以,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关于学习汉语的目的,他说想到大使馆当翻译。证明他有一定的抱负,但要当翻译,必须扎实地学好汉语。汉语博大精深,需要勤学苦练,日积月累,一旦学会,你会发现汉语太美了。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都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汉语,不仅仅是语言,字里行间中还带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侯赛因对汉语的热爱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中国的国庆节,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庆祝中国国庆节;新冠疫情暴发时,他也发文:中沙两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他还和学院的其他语种同学一起,发布中国加油的视频。与我微信沟通时,现在都用汉语,尽管有时有些语法错误,但实践中使用语言,让他越来越好。学生们一天天在进步,我的满足感也在一天天膨胀,希望他们都能梦想成真,也希望能在中国见到他们。本文作者:罗辉,教育学博士,沙特公派教师,任教于沙特国王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版权归原创。欢迎留言评论,任何海外任教问题,将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