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手笔擘画 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蓝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十一东使宋卫

大手笔擘画 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蓝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十一

蓝天下的羊群。贵南县委宣传部供图本报记者 栾雨嘉以前,提起海南藏族自治州,如果要对它进行描绘,我们会想到荒凉、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畜牧业这些字眼;如今,再提及海南州,我们联想到的则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泛共和盆地建设、生态畜牧业、“互联网+畜牧业”、四大产业联盟、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这些词语……在海南,畜牧业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近年来,海南州以绿为基,促进产业融合实现提质增效,抢抓数字机遇大力发展智慧畜牧业,凭借打造泛共和盆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打通畜产品走出去的渠道……海南畜牧业正以大手笔,擘画新时代发展的崭新蓝图。绿色为基,以生命之色永葆海南根底坚持生态优先,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高要求;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所在;加快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优方向;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是海南州构建环湖、沿黄、南部高寒“三大产业经济带”,实现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的终极目标。在海南州传统的畜牧业产业结构中,长期形成的是“靠山吃山”、以户为主的饲养模式。长此以往,草山负重累累,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如果仅靠减畜保护环境,又会造成众多农牧民的收入受损。如何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海南州将“生态立省”摆在首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争取落实工作,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实施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工程,完成了补植补播、黑土滩治理、毒杂草防治等工作,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通过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天然草场产草量不断提高,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海南州坚持以草为业,将草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不断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不断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既有效保障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又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草畜联动”的方式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将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控制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内,以此来保护天然草场。除此之外,海南州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为抓手,通过股份制改造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合作社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草场载畜量,严格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明确划区轮牧草场面积、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对核定载畜量内的牲畜实行天然放牧,超出核定载畜量的牲畜一部分作为生产母畜进行高效舍饲养殖,一部分作为商品畜进行集约化舍饲养殖后集中销售。通过种养结合以及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有效解决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问题。目前,海南州已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其中选择12个省级试点社和10个州级试点社开展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高效养殖技术等,股份制改造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产业融合,以发展笔墨书写海南精彩要使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深扎根须,一二三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是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海南州畜牧业只有通过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式,才能做大做强产业,擦亮 “绿色生态”“有机”等极具含金量的海南品牌。走进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的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满了牛肉干、糌粑、酸奶、羊毛被、菜籽油等特色产品。合作社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将40户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草场、耕地、牛羊和资金量化成股份,成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机械和劳务输出五个小组,在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合作社理事长拉多介绍,合作社种植油菜、青稞,将油菜籽全部加工成菜籽油,将青稞制作成糌粑;将牛羊精深加工成牛肉干、曲拉、酸奶、羊毛被等产品,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同时,合作社还与青藏码头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产品,并在河卡镇上的步行街内租赁商铺开设综合超市,销售各种副食及合作社产品,打通多种销售渠道的同时为合作社增收奠定基础。“如今,合作社的生态畜牧业产品深受市场青睐,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合作社纯收入达280万元,户均分红7万元。”拉多说。在贵南县诺颡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转型,组织村民从事牦牛肉、牦牛牛奶、牦牛绒加工及销售等二三产业。合作社以“生态、绿色、自主”为核心研发过滤性酸奶、藏式点心、牦牛奶酪、牧人干粮、牦牛奶护肤品、酥油唇膏等产品,并在北京、西宁等地开设专卖店和代售点,实现了合作社产品高标准生产和多渠道销售,增加了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理事长李本加说:“今后将加快产销联结和品牌建设,将‘诺颡’打造成绿色生态、健康的有机品牌。”处一隅而观全局。纵观高原丰收、诺颡这两个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合作社,它们都逐步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着力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为模式,在延伸产业链上先行一步,实现了产业间相互渗透、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供销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未来已来,以创新思想铸就海南骄傲海南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抓手,奋力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5月7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暨数据中心上线仪式在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内举行,这是属于海南州的骄傲时刻。这意味着,海南州将展尽地理、资源优势,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畜牧业”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青海云谷大数据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行新说:“未来是一个互联的世界,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嫁接,才能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实现变革。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在兴海县河卡镇的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数据在畜牧业当中的应用已经崭露头角。兴海县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已于2019年8月建设完成,平台包含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子系统、智慧畜牧业小程序等九大子系统。兴海县农牧和水利局有机办公室主任李金仓说,此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兴海县从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向智慧现代畜牧业的经营方式迈进了一大步。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传统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支撑,促进企业、合作社完成数字化改造,推动畜牧业产业信息化发展。“可以想象,将大数据应用于畜牧业,在未来,可以实现‘牲畜考勤、云端放牧’。比如,在传统的放牧过程中,牧民们就要骑着摩托车、拿着牧鞭围着羊群转,而发展智慧畜牧业,为牛羊佩戴传感器,在牧场和家中安装智能放牧系统,就可以对牧场和牲畜群进行智能识别、远程监控和报警管理。牧民通过手机就可以精准识别牲畜的电子编号,做到‘实名签到’,如果个别牲畜没有按时返回,系统将启动报警指示,及时寻回,这就是所谓的‘云端放牧’。”张行新谈到。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助力,使得传统产业“发新枝”。“大数据+畜牧业”既能够解放劳动力,方便牧民群众管理,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在生态方面,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牲畜、草的数据,有利于实现草畜平衡。另外,通过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构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数据链,不仅能够帮助相关主管单位进行监管,又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来源,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大手笔擘画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蓝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十一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以前,提起海南藏族自治州,如果要对它进行描绘,我们会想到荒凉、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畜牧业这些字眼;如今,再提及海南州,我们联想到的则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 泛共和盆地建设、生态畜牧业、 “互联网+畜牧业” 、 四大产业联盟、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这些词语……在海南,畜牧业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近年来,海南州以绿为基,促进产业融合实现提质增效,抢抓数字机遇大力发展智慧畜牧业,凭借打造泛共和盆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打通畜产品走出去的渠道……海南畜牧业正以大手笔,擘画新时代发展的崭新蓝图。蓝天下的羊群。贵南县委宣传部供图绿色为基,以生命之色永葆海南根底坚持生态优先,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高要求;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所在;加快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优方向;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是海南州构建环湖、沿黄、南部高寒“三大产业经济带” , 实现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的终极目标。在海南州传统的畜牧业产业结构中,长期形成的是“靠山吃山” 、 以户为主的饲养模式。长此以往,草山负重累累,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如果仅靠减畜保护环境,又会造成众多农牧民的收入受损。如何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海南州将“生态立省”摆在首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争取落实工作,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实施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工程,完成了补植补播、黑土滩治理、毒杂草防治等工作,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通过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天然草场产草量不断提高,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海南州坚持以草为业,将草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不断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不断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既有效保障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又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草畜联动”的方式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将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控制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内,以此来保护天然草场。除此之外,海南州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为抓手,通过股份制改造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合作社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草场载畜量,严格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明确划区轮牧草场面积、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对核定载畜量内的牲畜实行天然放牧,超出核定载畜量的牲畜一部分作为生产母畜进行高效舍饲养殖,一部分作为商品畜进行集约化舍饲养殖后集中销售。通过种养结合以及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有效解决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问题。目前,海南州已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其中选择12个省级试点社和10个州级试点社开展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高效养殖技术等,股份制改造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产业融合,以发展笔墨书写海南精彩要使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深扎根须,一二三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是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海南州畜牧业只有通过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式,才能做大做强产业,擦亮“绿色生态”“有机”等极具含金量的海南品牌。走进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的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满了牛肉干、糌粑、酸奶、羊毛被、菜籽油等特色产品。合作社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将40户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草场、耕地、牛羊和资金量化成股份,成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机械和劳务输出五个小组,在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合作社理事长拉多介绍,合作社种植油菜、青稞,将油菜籽全部加工成菜籽油,将青稞制作成糌粑;将牛羊精深加工成牛肉干、曲拉、酸奶、羊毛被等产品,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同时,合作社还与青藏码头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产品,并在河卡镇上的步行街内租赁商铺开设综合超市,销售各种副食及合作社产品,打通多种销售渠道的同时为合作社增收奠定基础。 “如今,合作社的生态畜牧业产品深受市场青睐,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合作社纯收入达280万元,户均分红7万元。 ” 拉多说。在贵南县诺颡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转型,组织村民从事牦牛肉、牦牛牛奶、牦牛绒加工及销售等二三产业。合作社以“生态、绿色、自主”为核心研发过滤性酸奶、藏式点心、牦牛奶酪、牧人干粮、牦牛奶护肤品、酥油唇膏等产品,并在北京、西宁等地开设专卖店和代售点,实现了合作社产品高标准生产和多渠道销售,增加了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理事长李本加说: “今后将加快产销联结和品牌建设,将 ‘诺颡’打造成绿色生态、健康的有机品牌。 ”处一隅而观全局。纵观高原丰收、诺颡这两个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合作社,它们都逐步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着力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为模式,在延伸产业链上先行一步,实现了产业间相互渗透、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供销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未来已来,以创新思想铸就海南骄傲海南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抓手,奋力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5月 7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暨数据中心上线仪式在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内举行,这是属于海南州的骄傲时刻。这意味着,海南州将展尽地理、资源优势,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畜牧业”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青海云谷大数据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行新说: “未来是一个互联的世界,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嫁接,才能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实现变革。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 ”在兴海县河卡镇的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数据在畜牧业当中的应用已经崭露头角。兴海县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已于2019年8月建设完成,平台包含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子系统、智慧畜牧业小程序等九大子系统。兴海县农牧和水利局有机办公室主任李金仓说,此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兴海县从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向智慧现代畜牧业的经营方式迈进了一大步。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传统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支撑,促进企业、合作社完成数字化改造,推动畜牧业产业信息化发展。“可以想象,将大数据应用于畜牧业,在未来,可以实现‘牲畜考勤、云端放牧’ 。比如,在传统的放牧过程中,牧民们就要骑着摩托车、拿着牧鞭围着羊群转,而发展智慧畜牧业,为牛羊佩戴传感器,在牧场和家中安装智能放牧系统,就可以对牧场和牲畜群进行智能识别、远程监控和报警管理。牧民通过手机就可以精准识别牲畜的电子编号,做到‘实名签到’ , 如果个别牲畜没有按时返回,系统将启动报警指示,及时寻回,这就是所谓的‘云端放牧’ 。 ”张行新谈到。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助力,使得传统产业“发新枝” 。 “大数据+畜牧业”既能够解放劳动力,方便牧民群众管理,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在生态方面,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牲畜、草的数据,有利于实现草畜平衡。另外,通过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构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数据链,不仅能够帮助相关主管单位进行监管,又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来源,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凯风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市农牧局组成农牧业产业发展调研组赴各旗区就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全市农牧业龙头企业统计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当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围绕基地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狠抓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品牌建设、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关键环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707万亩,其中现代农业节水基地338万亩、设施农业园区6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254万头只,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肉、乳、绒、毛、禽蛋、瓜果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6万吨、20万吨、0.2万吨、1.2万吨、0.8万吨、120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我市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过近年来我市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不断扶持,到2019年,全市共培育公司化养殖园区525处、家庭农牧场1210户、专业大户1285户、登记注册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436家。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2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市级277家。从现有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150家,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的43.9%。从150个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来看,占全市一产增加值120亿元的23.7%,直接带动了全市74%、39万农牧民增收致富,成为推动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农牧业迈进的领头羊和强劲动力源。(三)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生产加工链条逐步延伸拓宽。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150个加工企业中,绒毛类产业49家,数量占比32.7%,从业人员达1.1万人,总资产198.2亿元。林沙等特色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1万人,总资产69.5亿元。粮食产业20家,数量占比13.3%,从业人员0.3万人,总资产82.4亿元。肉产业32家,数量占比21.3%,从业人员0.2万人,总资产30.1亿元。饲草、乳、蔬菜、油料等其它产业17家,数量占比11.3%,从业人员0.1万人,总资产14.3亿元。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我市绒毛、林沙等产业相对发展较好,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总产值、利润占比合计达到54%、77.8%、89.6%、62.1%,在全市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7家龙头企业中,两类企业占5家之多。这两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充分利用、发挥了我市的资源优势,更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就业,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龙头企业在占领行业领军地位、创建地区知名品牌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林沙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向生物质发电、饮食品、化妆品、药品延伸,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四)农畜产品流通及市场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使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聚集效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利,我市开展了产业化园区建设工作,建成了鄂尔多斯现代羊绒产业化示范园区等5个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目前,沙柳、沙棘、甘草、山杏基地种植养护面积分别达到626万亩、357万亩、487万亩、105万亩。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建成运行,不但实现了地理区域上的整合,更加快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五)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指示,我市坚持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作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工作紧抓不放。一是探索利益联结的有效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4种模式,其中,种植业以订单模式为主,养殖业以服务协作型为主,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型为主,大型现代农牧业企业以流转聘用型为主。二是通过部门协调配合,系紧农企利益联结的纽带。市农牧局在与扶贫办、金融办、各商业银行、工商联等单位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百企帮百村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作用,积极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作。三是把发展和支持产业化联合体作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工作的重点,通过产、供、销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带动相关产业从业农牧民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已经培育了24家产业化联合体。四是示范引领。全市总结了17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的典型,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农企利益联结的良好氛围。(六)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引导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打造名优企业。通过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推进标准化生产、认证“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申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等途径,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注册了512个农畜产品商标,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63个、鄂尔多斯市知名商标134个。全市认定绿色农畜产品77个、有机农畜产品25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培育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标准化生产种、养殖规模达到270万亩、251.4万头只。全市“三品”总产量约73万吨。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0余次、组织参展商200个次以上。在品牌创建与推广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更调动了企业维护自身形象、加强内部生产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七)项目建设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2019年我市出台了《鄂尔多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办法》,拿出5亿元设立产业振兴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工具的引导和杠杆效应,为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已为农牧户及企业的242个项目发放贷款3.27亿元。(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后劲充足。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示范点5家;自治区级示范县2家、示范点13家。有农(牧)家乐、休闲观光农园(庄)366个,从业人数4607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3626人,带动农牧户1.4万户,年接待人数145.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9.4亿元,实现利润0.53亿元,全市农牧民旅游增收比重达11.2%。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育不完善,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从全产业链角度看,产业发展比较单一,传统种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占比高,而流通、专业市场类企业占比小,现代农牧业服务业比较落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严重不足,农牧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差。从企业数量、质量来看,我市涉农龙头企业除鄂尔多斯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且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业效益低下。(三)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企业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且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企业一般投资3年以上方可产生经济效益,利润大多维持在10%左右。而我市农牧业企业大部分经营者受制于自身资金实力限制,投入不足、发展缓慢。从金融扶持方面看,一方面政府部门产业扶持项目不多、资金投入又少,加之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授信额度小、周转期短,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因自身种种原因难以争取到银行贷款,企业难以争取到扶持资金的原因如下:一是龙头企业普遍贷款需求大,土地草牧场目前还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企业可向银行提供的有效抵押物少,而我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展担保抵押业务;二是龙头企业普遍效益不好,且有些企业存在失信等不良记录,不能满足银行放款条件。(四)品牌建设滞后。我市现有农畜产品品牌除鄂尔多斯、东达蒙古王等少数知名品牌外,其余品牌杂乱且知名度不高,缺乏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在打造、宣传、推广品牌方面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我市优质农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够,难以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缺乏严谨细致的前期市场考察与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没有准确的市场发展定位,表现为“信天游式”发展:一个基地内种植、养殖种类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主业不突出;生产随意性大,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盲目大幅缩减或扩张生产规模,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市场行情不好时则一哄而散;产业定位不切实际,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式发展,贪大求全、顾此失彼;家族式管理盛行,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专职的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经营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相对较弱,难以跟上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部门的技术服务不到位、市场信息分析研判滞后,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及合作社很难捕捉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六)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不紧密。从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利益联结的主体,总体规模偏小、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带动农牧户的增收能力较差;而农牧户种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不能保质保量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制约了双方利益的密切联结。双方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或契约约束机制,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户之间没有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或利润返还合同,双方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诚信,市场行情好则抵制合作,市场行情差则依赖合作。(七)合作社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目前我市合作社运行规范、组织有效的较少,大部分合作社主要以争取项目资金为主,管理松散、运行不规范,组织带动农牧民的作用不明显,多数合作社名存实亡或名不符实,起不到联结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作用。(八)休闲农牧业发展形式单一,缺乏深度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休闲农牧业存在发展思路不清、融合发展不够、管理模式落后、文化内涵不深、效益不高的问题。下一步发展思路及工作建议针对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我市绒山羊、细毛羊、肉羊、生猪、肉牛、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从三个层面提升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切实加大产业发展政策及金融方面的鼓励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二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及农牧民增收;三是学习借鉴区内外成熟经验,创建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作机制,整体提升全市农畜产品美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同时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及档次。(一)围绕主导产业,培育行业龙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档次。一是对于肉羊、肉牛、生猪、蔬菜瓜果等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地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农牧业产业链条,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产业园区集中;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扭转龙头企业从事简单初级生产加工的不利局面,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步形成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加工“三位一体”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二是做好农畜产品仓储、冷链、流通、交易市场建设,满足农畜产品收储、保鲜、运输、交易需求。三是大力培育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主体,服务于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坚持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为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一是落实全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意见及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意见相关扶持政策;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用好用足5亿元农牧业产业扶持基金,重点从绒山羊、细毛羊、肉牛、瓜果蔬菜、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大力资金扶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扰。(三)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全市优质农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我市优秀企业及优质产品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由产品品牌、小地域品牌到区域公用品牌循序渐进,强产业根基与品牌创建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现有的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阿尔巴斯绒山羊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为基础,培育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扶持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小而美”的小地域产品品牌,逐渐整合相关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知名品牌,分年度逐步打造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在企业内部配备专业设备及专业人员,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管控,努力打造本行业、本企业质量过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拳头产品。四是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农展会,探索电商平台、展示直销、零售体验店等绿色农畜产品展示、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的输出。(四)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互惠双赢。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之间产、加、销、资金、技术等多方位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发展农牧民合作社、扶持种养殖大户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牧民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牧民的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将联合体的建设、发展作为农企利益联结的重要抓手,利益联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产业化联合体倾斜。梳理总结我市各地典型经验,主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针对龙头企业或农牧户不履行订单合同的诚信问题,加快构建经营主体的诚信体系,对失信主体采取不再给予项目扶持、信贷担保等手段进行惩戒。(五)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各行业主管部门来说,要充分发挥本行业、本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与行业管理,特别是在前期的行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确立、产品定位、技术措施采用以及中期的质量管控、品牌创建、市场分析研判等方面加强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熟悉、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及相关政策,积极应对、规避市场风险,引导龙头企业在面对当前经济下行、企业运行困难的形势下,走出“调结构、压成本、抓创新、拓市场”的发展路子。从企业角度来说,要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逐步摆脱家族管理的发展模式,聘用职业经理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堵漏洞、优流程、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董小宛

Myagric:2020年春节后农产品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在线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央和各地均采取了有力防控措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一手战疫情,另一手也要抓经济。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社会和市场的正常运转,才能争取“抗疫之战”的最后胜利!众志成城,联手抗疫!为响应国家号召,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特发起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在线问卷调查,搜集重点行业相关企业的复工复产信息。我们通过在线调研问卷方式,共收集到农产品行业样本企业271家。二、核心观点1、春节后半数以上企业延迟开工;2、规模越大的企业经营状况受疫情的影响越小;3、绝大多数企业不会改变一季度用工数量;4、企业经营饱和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大多数企业不看好2020年生产经营状况。三、调研详情(一)样本企业概况1、样本企业主营业务分布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271家农产品行业样本企业中,生产制造类企业有148家,占比为54.61%;贸易流通类企业有89家,占比为32.84%;仓储物流类企业有9家,占比为3.32;下游终端类企业有12家,占比为4.43%;金融投资类企业有4家,占比为1.48%;其他类型企业有9家,占比为3.32%。此次调研获得的样本企业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生产及流通环节,本次调研结论对处于这两个环节中的相关企业更加具有参考价值。2、样本企业人员规模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样本企业数64家,占比23.62%;营业收入1000万-1亿元企业数61家,占比22.51%;营业收入1亿元-10亿元企业数70家,占比25.83%;营业收入10亿元-100亿元企业数61家,占比22.51%;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数15家,占比5.54%。3、样本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员工人数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样本企业有129家,占比48%;员工人数规模100-500人的72家,占比26%;员工人数规模500-1000人的26家,占比9%;员工人数规模1000-3000人的18家,占比7%;员工人数规模3000人以上的26家,占比10%。(二)样本企业复工及生产经营状况分析1、复工时间及复工难点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截止到本报告发布之前,已经复工的企业只有一半左右,还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企业复工时间都未确定。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复工时间整体较往年有所延后,往年一般正月初七开始便陆续复工,正月十五过后各企业基本就能恢复正常运营。2、经营饱和度和订单情况从调研样本企业数据来看,订单下降企业数量最多135家,占比49.8%;订单基本持平83家,占比30.6%;订单增加53家,占比19.6%。从大趋势上看,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订单下降企业占比最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订单得到增长,显示出不同企业受突发事件影响不一。根据不同规模的样本企业来看,100亿元以上营收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订单情况差异性较大。仅20%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企业出现订单减少情况,53.3%企业订单有所增加,而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下企业订单减少企业占比高达51.56%。可见大型企业相较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其抗风险能力更强,营业收入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小。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不同规模的企业企业生产经营饱和度差异较大,同层次营业收入的企业生产经营饱和度亦较大,规模越大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越小。1亿元以下企业,生产经营饱和度从不到20%,20%-40%,40%-60%...企业数占比相近,而1亿元营收以上企业,生产经营饱和度多维持在40%以上。较大规模的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更好。3、一季度用工计划情况从调研企业的一季度用工计划情况来看,数据显示最多的是一季度用工数量基本不变,为194家,占比71.59%。4、一季度营收预期情况1000万元以下营收企业中,认为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将出现下降的企业占比60.94%;而1-10亿元营收企业中,认为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将出现下降的企业数占比降至50%。以此类推,企业营收越高,其对2020年营收增长预期值越高,反之企业营收越低,其对2020年营收下降预期值越高,且其营收不确定性越高。5、2020生产经营状况分析从调研样本企业对2020年生产经营状况指标来看,极端情况的非常悲观和非常乐观均数量少,占比小,分别为9家和6家,占比3.32%和2.21%。更多的企业对于2020年的生产经营状况是认为不太乐观的,数量高达120家,占比44.28%,意味着受到突击事件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对2020年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一定的担忧。小结“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各地物流运输阻力明显增大,短期内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被迫减少或停滞。不过随着国家及时出台的政策以及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目前各地疫情已经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恢复当中。综合来看,疫情对农产品行业短期内有一定冲击,但长期影响有限。来源: 我的农产品网

虽虫能虫

郑州市农委到巩义市调研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行情况

3月26日,郑州市农委带领郑州市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检验中心等相关负责同志到巩义市调研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行情况,并听取巩义市畜牧中心“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督察组先到畜牧中心县级监管指挥中心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指出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随后,督查组实地查看了巩义市曙光养殖场、巩义市鑫泉奶牛牧场,现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现场解决了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巩义市畜牧中心的工作予以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畜牧中心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良性运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编辑:席姗【来源:巩义市畜牧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视舟之覆

滨州沾化区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调研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23日讯 (记者 张梦林 于文哲) 5月22日,沾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勇章带领区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实地察看了滨州托佩克种猪有限公司滨海生猪养殖项目、山东鲁源福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市沾化区悦桐牧业责任有限公司情况,就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方意见建议。

体见

我国牦牛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牦牛具有耐寒抗逆、采食能力强、生长缓慢而成熟期长等生理特征,肉奶产品具有绿色有机、营养丰富等优点,是高寒藏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是促进藏区牧民脱贫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中国是牦牛主产国,存栏牦牛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为全面了解我国牦牛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牦牛产业发展建议,吉林农业大学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我国牦牛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牦牛作为我国藏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业增效、牧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2019年,我国牦牛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存栏规模及产量均有所增长;牦牛消费主要以冻肉和冷鲜肉为主,且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供需基本平衡;活体牦牛价格呈先降后升态势,牦牛肉价格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牦牛产品以满足藏区人民日常需求为主,基本无进出口。未来3-5年,预计我国牦牛存栏规模与产量仍将小幅增长,但长期趋于稳定,精深加工比例将不断提升,围绕牦牛产品将涌现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持续为藏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力。一、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一)主要集中分布于藏区,生产总体呈上升态势。世界现有牦牛头数约1700万头,中国是牦牛主产国,有牦牛1600多万头,占90%以上。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高寒藏区的重要特色产业。西藏自治区、青海藏区、四川藏区、甘肃藏区、云南藏区、新疆巴州均有分布。2015年以来,全国牦牛存栏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506万头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1621万头,年均增长1.5%;牦牛肉产量也由2015年的45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53万吨,年均增长3.6%。表1 2015-2019年牦牛生产情况资料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藏区综合试验站调查数据(二)消费以藏区为主,少量销往内地。牦牛为农牧民提供肉、乳、毛绒等畜产品,是藏区牧民重要的生活及收入来源。近年来,以牧民消费为主的总体消费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占80%以上),由于屠宰季节比较集中,大部分冷鲜肉在9-11月销售,其余时间以冻肉销售为主(鲜肉消费和冻肉消费之比为20:80)。销售到内地的牦牛肉多数按照普通牛肉销售,销售价格与普通肉牛挂钩。(三)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较少。目前牦牛肉、奶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肉、奶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肉、奶产业加工体系。部分地区正在开展区域特色牦牛肉产品开发,主要是通过赋予牦牛肉生态价值,对肉质特色进行宣传,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四)国内供需平衡,基本无进出口。目前牦牛产品(牦牛肉、奶、皮毛等)主要满足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少量作为普通牛肉或肉牛制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基本没有进出口。(五)价格先跌后涨,不同区域、环节各不相同。2012年以来,活体牦牛平均价格每头4000元,牦牛价格先跌后涨:2012-2015年下跌,2015年之后有所上涨。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大部分地区海拔更高,牦牛生长期更长、运输成本更高,加上可替代产品较少,牦牛均价明显高于其他藏区。牦牛肉在藏区属于基本生活物品,藏区总人口较少,对牦牛肉需求稳定。随着国内肉牛产品供不应求,牦牛肉也水涨船高,价格稳步攀升。2015-2019年,牦牛肉价格每千克分别为58元、57元、58元、62元和68元(整理藏区各省农牧厅数据所得)。表2 牦牛(活重)平均出售价格(单位:元/头)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库(六)养殖成本呈V形态势,各环节收益水平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全国牦牛(活重)总成本呈V形趋势。2012年为最高点(每头3758元),之后下降到2016年低点(每头2757元),2017年后呈上升趋势。2012-2016年,得益于现代牦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牦牛生产期缩短、死亡率下降,总成本逐年下降;2017年以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力度加大,牧民逐渐变传统放牧模式为圈养模式,圈舍等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推高了总成本。表3 牦牛(活重)总成本(单位:元/头)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库表4 2019年各环节养殖成本收益(单位:元/头)数据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藏区综合试验站调查数据分环节看,各养殖环节均实现盈利。据西藏和其他四省藏区牦牛养殖户调查,各环节成本收益各不相同。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纯收益分别为1177元、1043元、1414元和2861元,育肥牛环节收益最高。二、我国牦牛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一)集约化和生态化是发展方向。牦牛产业作为藏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承担着国家“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承载着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藏区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希望,国家仍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其向现代化、集约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二)科技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开发出许多适用技术与模式,如牦牛一年一胎高效养殖技术、牦牛提纯复壮及改良技术、牦牛冷季暖棚饲养技术、牦牛高繁低育模式、牦牛错峰出栏技术、牦牛差异化产品加工与品控技术、牦牛副产品开发技术等,这些组合技术在试验地区取得良好成效,将在适合地方进一步应用推广,科技支撑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三)市场需求诱发新业态、新机遇。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牦牛产品作为高原净土有机食品,将受到广大消费人群的青睐。同时,青藏高原旅游业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增加牦牛及其产品的市场需求。牦牛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将成为神秘藏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一)总体情况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属于我国“三区三州”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基础薄弱。牦牛产业由于其生产特性,是不可或缺的脱贫致富产业。(二)主要经验做法1.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牦牛之都”。以青海为例。2008年以来,青海省以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在打造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在工作,加快了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全面转变。2.转变农牧传统养殖观念,构建现代养殖模式。构建高寒牧区放牧补饲、半农半牧区季节性错峰出栏、低海拔农区异地差异化育肥技术相结合的生态互补养殖模式。采用TMR技术集中育肥牦牛,在标准化牦牛育肥场实现了6人养殖5000头牦牛,牦牛合作社实现7人养殖2000头牦牛。成功转变了牧民的传统牦牛养殖观念和传统的靠天养牛放牧生产模式,提升牦牛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和竞争力。3.提升养殖条件,应用杂交改良技术。牦牛是一个较为原始的家畜品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其具有很强的耐粗饲、耐寒等性能,但是生产性能较低,且出栏周期较长,一般5-8年。在国内牦牛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藏区暖棚建设改善牦牛养殖条件,开展“夏秋放牧、冬春补饲”、“高繁低育,错峰出栏”等模式,有效缩短了养殖周期(2-3年即可出栏),兼顾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通过杂交改良、提纯复壮等技术提升其生产性能,提高了出栏体重,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典型案例分析1.青海省天峻县合作社扶贫模式。2008年,梅陇村率先在青海省组建了股份合作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在草场承包经营权和牲畜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牲畜、草场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整合,开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成功探索出了“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和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2.“村支部+公司+贫困户”扶贫模式。四川省小金县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政府扶持,技术能人带头的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村集体经济模式,实现村集体分红收入,也是当地党委、政府探索“支部+公司+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新模式。贫困户通过为公司种植牧草、劳动务工、代牧、代养等模式实现增收。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一)主要问题1.生产方式落后,养殖效益低下。(1)全放牧无补饲,科技含量低。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及牧民传统养殖经营观念的影响,牦牛生产科技含量十分低下,基本全靠天然放牧,无补饲、无投资。(2)基层防疫体系基础薄弱,疫病预防不到位。目前基层防疫体系基本完善,但基础薄弱。藏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不高,中专学历以下文化程度占80%以上;办公设施缺乏;经费投入不足,防疫员补助低,影响工作积极性,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支持力度。(3)出栏率低,养殖效益不高。由于牧民饲养管理粗放,造成出栏周期长、出栏率低、周转慢、养殖效益低。且受宗教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藏民普遍存在惜杀、惜售牦牛的习惯,藏区牦牛平均出栏率仅为15%,致使牧民虽存栏多,但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加上牦牛生长周期长,经历多个“夏壮、秋肥、冬瘦、春死”轮回,浪费了很多本就稀缺的牧草资源,对藏区自然资源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压力。2.产品开发不够,企业经济效益较低(1)牦牛产品结构单一,加工水平不高。牦牛虽全身是宝,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是牦牛肉和牦牛奶,且单产较低,牛肉产品主体仍处于简单分割阶段,加工转化水平低,低端产品产量大,而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冷鲜肉和中、高端牦牛肉产品产量有限。(2)品牌培育滞后,营销手段落后。对牦牛肉的绿色生产方式和营养价值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挖掘其生态价值,牦牛肉在市场上与普通牛肉同等对待,与普通牛肉同价销售,稀缺的牦牛肉没有进入高端牛肉市场,无法彰显其价值。(3)交通不便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由于牦牛生产季节性强(集中出栏9-11月份,挤奶季节5-10月份)、单产和总产低、牧场运输产品交通不便(牧道建设不够),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4)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限制了牦牛产品的消费空间。藏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远离我国人口密集区,牦牛产品作为生鲜品,保质期较短,不便于铁路和公路运输。而利用航空运输,必然会增加其运输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价格增高,限制了其消费市场和空间。3.藏区基础设施缺口大,基层服务体系跟不上(1)藏区牧业基础设施缺口大。目前藏区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牲畜暖棚、防疫巷道圈、牧道/奶源道等,牧区群众对牧道、奶源道建设的愿望十分迫切。(2)基层服务体系薄弱,合作社服务能力有限。一方面,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全,但技术人员队伍不足,村级兽医防疫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实际运营能力、服务能力与带动效应还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养殖环节,未能在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上有明显的效果。(3)牧户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由于牧户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社建设不完善,以及企业与合作社、牧户利益连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产业带动模式。牧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市场的联系不紧密。在大部分藏区,牧户出栏牦牛主要通过中间商“牛贩子”收购,这种交易方式对牧户利益不利,影响养殖效益和经营的积极性。(二)风险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其生态环境极其重要,也极为脆弱,为获取更多经济收入,牧民超载放牧现象时有发生,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藏区牧民目前还主要以放养为主、围栏补饲为辅,牦牛养殖数量直接影响其经济收入,而且国家草原保护实行限畜、禁牧制度与牧民养殖增收存在矛盾。1.生态保护责任重大。青藏高原,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藏区肩负着重大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挥好牦牛和高寒草地组成的草畜系统对维持高原生态平衡的特殊作用,在保护中求得发展,建立草畜平衡机制,推广舍饲半舍饲、划区轮牧、高效养殖等适用技术,对天然草地保护利用,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青海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2.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牦牛产业是藏区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最有潜力产业。牦牛既是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更是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如何引导牧民群众通过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如何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牦牛生产经营方式,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让更多贫困人口充分享受资源资产收益权,实现精准脱贫、增收致富,是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五、政策措施建议(一)科技领域1.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牦牛产业发展。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开展联合集中攻关,开展以牦牛选育、营养调控、饲草资源利用、健康养殖等技术研究,加强人畜共患疫病防控技术、安全高效疫苗及诊断试剂研发,加快提高牦牛种业科技创新水平。2.建立牦牛主产区高效、绿色养殖技术体系。针对高寒牧区饲草料季节性缺乏和草原超载,农区牛源紧缺的问题,建议进一步通过营养调控、饲养模式等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建立牦牛主产区特色养殖技术体系。构建高寒牧区和农区饲草料资源和牛源有效互补、牧繁农育的立体生态差异化牦牛养殖模式。3.构建牦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构建牧繁农育技术体系和模式,加快推动牦牛产业转型增效,深入分析发展牦牛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从产前向产终挖掘优势和特点,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打造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牧户为基础的从能繁母牛饲养到良种选育、从育肥到屠宰深加工、从产品流通到食品餐饮的牦牛发展全产业链,构建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差异化的牦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4.实行差异化科技扶持政策。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集中攻克畜种改良、集约养殖、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研制适合高海拔牧区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优良类群牦牛、野血牦牛本品种选育力度,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大力研制和推广全舍饲、半舍饲养殖、高效繁殖技术,扩大科学养殖规模,优化饲养管理条件,持续提高单产水平。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种类多样、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提高。(二)政策领域1.长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提高牦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牦牛的遗传改良和品种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在制定惠农惠牧政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牦牛种业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2.努力打造和健全牦牛全产业链。应加快建立良种繁育、科学养殖、适时出栏、集中屠宰、冷链流通、精深加工、打造品牌一体化、一条龙的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主要牦牛优良类群的品种选育基地与种牛冻精生产基地,挖掘野血牦牛资源潜力,提升牦牛良种化水平。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建立设施齐备、工艺先进、污染可控、支撑有效、产出高效的牦牛设施养殖与夏季适度放牧有机结合的健康养殖模式。3.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牦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构建适合牦牛“牧繁农育”的育肥生产体系,打造“种一片草地、养一群牦牛”的养殖模式。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促进现代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4.开发多元化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目前牦牛肉精深加工产品极度匮乏,基本以风干牛肉为主。应加快推动调理肉制品、休闲肉制品等多元化的产品研发上市。支持企业建设骨血、毛皮、头蹄等副产物的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动牦牛产品综合高效利用,提升牦牛产业附加值,促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5.加快经营模式转变。坚持生态优先,引入“生态+”现代新理念,不断夯实专业合作社基础,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市场”等经营模式,鼓励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开设网店,搭建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牧业,探索和推进新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牧区实际的“一二三”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牦牛产业发展路子。

而成于天

“品牌强农”的种子播撒在河湟大地上——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三

平安区初具规模并逐步成型的特色种植蕨麻产业。丰收的循化县农产品线辣椒和已经成型的品牌产品。本报记者 罗珺 摄近年来,海东市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契机,坚持走品牌强农之路,通过“育、创、强、推”四项举措,全力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品牌,把产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型,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来谋划和推进,着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促品牌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产业。强化支撑育品牌推行标准创品牌海东市为培育特色品牌,首先从顶层布局抓起,突出海东实际和优势,先后实施了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乡村振兴农牧产业发展“十个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意见,突出“高原、绿色、有机、富硒”优势,发布了“黄河彩篮”“河湟硒谷”两大公用品牌,做强“乐都长椒”“互助八眉猪”等地方品牌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明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攻点和着力点。该市从产业支撑抓起,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着力点,突出“杂交油菜、马铃薯、蔬菜、小杂果、中藏药材、肉牛肉羊、土鸡土猪、特种养殖、饲草、奶业”十大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树莓、藜麦、野猪、藏香猪、驴、鹿等新兴产业,引良种,推良法,促加工,大力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构建富硒蛋鸡、富硒大蒜、富硒马铃薯、富硒燕麦和富硒牛羊肉五大产业链,培育富硒品牌,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平安区三合镇的索尔干村,田春峡生态牧场的肉驴养殖基地里正养殖着肉驴570头,这些肉驴能够惠及到120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以“代管代养”形式参与养殖的共65户178头,每年还可以分红到每头1350元,目前已经分红三个年头了。而且,该市还在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的牦牛产业脱贫新机制,全力推进海东市牦牛青稞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牦牛和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具有青海特点、高原特色的牦牛和青稞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助力脱贫攻坚。海东市利用科学谋划、多措并举的方式,将特色品牌培育起来。接下来,就需要采取主体引领、推行标准的思路,切实加大特色品牌的创建力度。其中,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认定平安富硒、黄河彩蓝、乐都果蔬等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5家;进一步完善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创建了通达油脂、循化线椒等产业化联合体5个,带动60个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海东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览会开幕式上还给互助县授牌,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品牌化树立了典范。突出特色强品牌搭建平台推品牌海东市立足牦牛、藏羊、八眉猪、冷水鱼及马铃薯、青稞、大果樱桃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知名品牌。结合“农业质量年”活动,在去年积极筹备黄河流域为主的“黄河彩篮”和湟水流域为主的“河湟硒谷”两大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全域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进一步升华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东市还加强了“两品一标”的认证和管理,全市黄河水域养殖的鲑鳟鱼全部认证了绿色食品,已出口欧洲、日本等地。近年来,海东市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著名商标,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52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有4件、青海省著名商标25件、海东市农畜产品商标知名商标47件;累计认定“两品一标”73个,其中绿色食品5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8个,“高原、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等品牌知名度日益凸显。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打造互助油嘴湾、平安庄科、乐都卯寨等融观赏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54处。为促进全市农产品品牌“走出去”,实现品牌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化,海东市通过搭建的各种平台,将海东独具魅力的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成果推介出去。海东市连续成功举办4届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和青海高原(河湟)农产品展交会,对传统的循化线椒、乐都紫皮大蒜、乐都长辣椒、民和人参果、互助马铃薯、化隆冷水鱼等特色品牌农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海东农业“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产品远销辽宁、江苏、河南等国内市场,成功打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市场。2019年与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商及北京、广州、武汉参展商签约项目12项,签约金额达36.2亿元。同时,利用东西部合作和无锡海东对口帮扶契机,互助土豆、八眉猪和牛羊肉在无锡市场站稳脚跟,两个高原农产品销售点顺利开业,使海东品牌农产品得到了进一步推介,影响力不断得到了提升。强化监管力度为“品牌”保驾护航近年来,海东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商标保护和健康发展的环境。对假冒品牌商标、混淆品牌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企业和经合组织也在进一步加强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及时注册、宣传推介、法律维权,宣传商标,创品牌商标。著名、驰名商标企业切实加强自律意识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进技术,提升质量,维护商标品牌的价值、信誉和形象。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品牌农产品的认可度,切实强化质量监管,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整治、生猪屠宰、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整治、生鲜乳专项整治、非法投入品专项整治、农资打假8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出各类农资经营门店721家,出动农牧执法人员680人次,整顿农资市场12个,印发宣传资料0.62万份,接待群众咨询1.2万人次,共查办案件40件,罚没款16.58万元。其中,在今年春耕期间查办假劣农兽药案件5起,查获违禁农药(甲拌磷)865.55公斤,罚没款2.60万元,为全市农牧业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并认真开展各类农畜产品的产地抽检,2019年累计抽检1775批次12883个样品,抽检合格率99.98%,未出现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源头保障。在六县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配置追溯信息软件、信息录入终端、检验检测等设备,参与追溯的经营主体60个,初步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要求,为今后海东市农业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来源:青海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夫体道者

切实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

4月7日上午,管委会副主任张爱胜对新区非洲猪瘟联防联控工作和养殖重点项目进行调研指导。张爱胜一行先后来到新希望西岔大斜沟养殖园、西岔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高金生猪屠宰项目、天兆猪业、中天羊业、经十三路非洲猪瘟临时监督检查站,详细了解各园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及养殖企业生产情况。张爱胜指出,要加快新希望平岘沟土地手续办理进度,早日开工建设;天兆项目加大种猪引进力度,科学养殖;中天羊业项目要加大种羊存栏数量,在一期项目羊舍全部达产基础上,加快二期肉羊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各园区要充分认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生猪监测排查、调运监管、餐厨剩余物管控、疫情报告、应急准备等关键措施落实。生猪养殖企业要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措施,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排查检测,加强清洗消毒,防止病毒传入。各级农林水务、公安、城建、交通、市场等部门要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信息共享,形成防控合力,切实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编辑:康秀芬 【来源:兰州新区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从之

农畜产品春节假期开市预测报告

来源:方正中期期货作者: 研究院农产品团队 突发事件冲击 国际农产品普遍走弱摘要在春节假日期间,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普遍走弱。其中大豆、油脂、天胶的跌幅较大,而食糖、玉米相对抗跌。短期内市场受恐慌情绪的影响较大,但随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缓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将再度回归基本面之上。相对而言,国际商品在节日期间的下滑可能会在开市后对内盘造成较大的影响,而苹果、红枣等本身以国内贸易为主的商品跌幅会小于其他大宗商品。等到2月9日之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恢复正常开工之后,商品价格的走势有望得到修复。短期内交易可以密切关注中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变动,但中长期仍以基本面的变动为主。第一部分 白糖:减产预期增强对糖价有长远支持1、现货市场:节前现货市场报价稀少,糖厂及贸易商纷纷放假。云南昆明报价为5760~5770元;广东湛江报价为5850~5900元。2、国际市场走势:国内春节长假期间,国际糖价震荡加剧,ICE原糖先是由14.9美分回落至14.05美分,然后再次反弹至14.87美分,在未能创新高的情况下转为震荡整理。印度、泰国生产进度较往年落后,市场对于2019/20年度全球食糖供应趋紧的预期更加强烈。3、节后开盘预测:考虑到国内外食糖供需形势的差异,近期糖价走势可能表现为外强内弱。除突发性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糖厂工业库存见顶回落之后糖价或许会再次走强。不过,除非外糖能够再创新高,否则一季度郑糖估计难以回到5800元以上。节后开盘预计郑糖的波幅不会很大,如果能够很快探明支撑,则可能转为区间震荡走势。预计郑糖的主要波动区间在5500~5700元。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郑糖在“十一”假期过后出现补跌走势,曾连续两日触及跌停,大约两周后恢复到急跌前水平。第二部分 油脂:外盘价格下滑影响国内市场 远期仍将回归基本面1.国内外行情回顾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国内经历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了恐慌,推动了整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下行。自1月24日至1月31日,CBOT豆油主力价格下滑了7.97%,从32.48美分/磅下跌至29.89美分/磅;加拿大菜籽主力价格下滑了4.84%,从473.2加元/吨下跌至450.3加元/吨,马来西亚棕榈油主力价格下滑了11.08%,从2923林吉特/吨下跌至2599林吉特/吨。外盘油脂油料价格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到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冲击,各省份为此都采取了隔离和延期开工的政策,这使得大部分行业的运行在短期内都受到了影响。运输和施工的减少,使得国际市场担心短期内中国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幅下行。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近两周内累计下跌7.54%,从61.28美元/桶下滑至56.66美元/桶,原油价格的下滑直接推动了各类商品价格的下行。国内方面,油厂暂无大量开工,市场上也缺乏相应油脂现货报价。由于节前国内油脂库存处于相对偏紧的状态。在全国大片区域延迟开工的情况下,油脂库存可能会在短期内继续紧缩。在道路运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产区和销区现货报价有可能走向分化。2.重大事件汇总截至2020年1月23日的一周,美国2019/20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469,700吨,比上周低了41%,比四周均值低了11%。当周出口量为1,231,200吨,比上周高出17%,比四周均值高出11%。巴西商贸部:截止1月26日当月(共17个工作日),巴西累计装出大豆89.59万吨,大豆日均装运量由上周的6.34万吨降至5.27万吨/日,低于12月的16.38万吨/日及去年同期的9.25万吨/日;累计装出豆粕83.18万吨,日均装运量由上周的3.73万吨增至4.89万吨/日,仍低于12月的7.94万吨/日及去年同期的5.62万吨/日。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会把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称,需要明确的是,宣布PHEIC并非对中国投不信任票。我们最大的担忧是病毒传播到那些卫生体系更加薄弱的国家。他说,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对中国实施贸易和旅行限制。不过,目前法航、德航、加航、英航以及美航均已暂停对中国大陆的航班。周四俄罗斯宣布关闭和中国长达2600公里的边界。据吉隆坡消息:西马南方棕油协会(SPPOMA)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1日-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比12月同期增1.94%,单产增1.41%,出油率0.10%。据外电1月31日消息,船运调查机构ITS周五公布,马来西亚1月1-31日棕榈油出口较上月同期的1320620吨下降7.35%,至1223548吨。船运调查机构SGS周五公布,马来西亚1月1-31日棕榈油出口较上月的1325201吨下降7.9%,至1220484吨。船运调查机构Amspec周五公布,马来西亚1月1-31日棕榈油出口较上月的1349224吨下降8.73%,至1231385吨。3.开市预测和操作建议由于外盘美豆价格和棕榈油价格的大幅下行,国内2月3日开盘后盘面油脂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下滑,棕榈油很可能出现开盘跌停的情况。本次油脂价格的大幅下滑,并非是由于基本面出现了大幅的扭转,尤其是棕榈油的国际供需方面依旧处于较为紧缩的状态,短期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恐慌,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得以控制社会秩序恢复稳定之后,油脂价格势必将重新回归基本面之上,对我们而言,油脂价格的过度下跌可能会给出较好的买点。2003年非典暴发时期,国内三大油脂期货均未上市,所以无法给出我们相关的数据参考。国内油脂行情在开盘后可能会遭遇大幅的下滑,但这主要是受到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短期影响,其本身基本面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尤其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1月仍将出现较大的下滑,2月10日MPOB发布月度数据后我们将得以进行验证。在印度进口量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棕榈油价格有望在3月得到企稳。我们认为如果棕榈2009出现大幅跌至5200元/吨以下的情况,可以考虑分步买入建仓。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大概率在下半年得以恢复,在7-8月属于全球棕榈油的消费旺季,棕榈油价格有望再度出现上行。对我们而言,本次棕榈油价格的大幅下行,给出了我们潜在的买入机会,但是由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持仓一定要偏小,原则上我们不建议在当前行情下进行卖空。这主要是因为开盘前两日很可能以跌停开盘,难有入场的机会,在大幅下行后的反弹则给予了卖空不确定性的风险。由于豆油供应的偏紧,国内豆棕价差有望在开盘后出现大幅的回升,对我们而言,仍将给出较好的入场机会。远期豆棕价差仍有望得到恢复,但具体时机需要耐心等待,5月/9月价差都有可能回到1000元/吨的范围。当市场情绪得到平复之后,豆棕价差将可能再度缩小,届时可以考虑选择9月合约入场。本次事件的暴发,对油脂市场而言给出了长期买入的机会,在中国相关产业运行得到恢复之后,油脂价格也将重回基本面之上,对交易者而言可以考虑持金耐心等待,暂时远离市场交易,待反弹信号明确后再度入场。第三部分 鸡蛋:去化渠道受阻 节后蛋价延续弱势格局1、鸡蛋现货市场情况鸡蛋现货市场方面,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停收地区较多,蛋价整体回落,截止2月2日,河南地区蛋价2.4-2.6元/斤,河北地区鸡蛋平均价2.04-2.2元/斤,山东地区2.2-2.8元/斤,整体来看价格较节前下降约35%,下降幅度较大。2、春节期间市场消息1月1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指出继续加大农(集)贸市场管控,坚决禁止活禽销售;1月21日河南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1月25日至4月30日,合肥市城区活禽交易市场实行季节性休市。武汉、河南、合肥等省市相继全面禁售活禽。交通运输部1月30日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统筹做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不得采取封闭高速公路、阻断国省干线公路等措施,保障春运期间公路基本通行顺畅;不得简单采取堆填、挖断等硬隔离方式,阻碍农村公路交通”。2月1日,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邵阳市双清区发生一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发病死亡4500只。双清区一份文件显示,1月26日渡头桥镇鸡笼村一养殖场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9日当地对疫区实行封锁,关闭疫区内家禽及产品交易市场,封锁期间禁止家禽及产品交易、流通。目前当地已扑杀家禽17828只,全部病死和扑杀家禽均已无害化处理。3、节后开盘预测及操作建议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多省禁止活禽调运消息影响鸡蛋市场情绪,节前鸡蛋主力2005合约跳空低开后弱势震荡,目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鸡蛋市场的生产、流通及需求均有冲击,养殖业面临困境,产区鸡蛋外运受阻库存积压,淘鸡被动延淘增加供应,需求端来看,餐饮业消费冷清,学校延迟开学及大多省市企业开工时间延后,鸡蛋集中消费减少,且湖南发生H5N1禽流感消息面影响偏空,供需趋于宽松,预计短期鸡蛋市场价格将继续走弱,而远期价格将更多体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后,价格走势再次回归基本面影响。鸡蛋期货层面维持近弱远强格局,鸡蛋主力05合约3600一线承压后再次走弱,短期关注上行趋势线附近支撑,下破则仍有空间,短线偏空思路参与,5-9 反套持有。第四部分 大豆豆粕:美豆九连跌 节后粕价偏弱运行1、春节假期期间外盘表现春节期间,美豆主力合约价格累积下跌达3.9%,虽然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南美大豆丰产前景明朗,且中国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令市场担忧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减少,进而压制美豆市场价格。目前美国的时间窗口很短,随着巴西大豆的丰产,未来几个月巴西将再度向中国提供大部分的大豆,不利于短期美豆市场价格,预计美国农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占据中国进口市场主导地位,而后期中国以多快的速度来履行签署的贸易协议,将成为美国大豆种植户在制定下季播种计划时考虑的关键因素。2、春节期间重大消息汇总巴西商贸部:截止1月26日当月(共17个工作日),巴西累计装出大豆89.59万吨,大豆日均装运量由上周的6.34万吨降至5.27万吨/日,低于12月的16.38万吨/日及去年同期的9.25万吨/日;累计装出豆粕83.18万吨,日均装运量由上周的3.73万吨增至4.89万吨/日,仍低于12月的7.94万吨/日及去年同期的5.62万吨/日;累计装出玉米195.47万吨,日均装运量由上周的11.31万吨/日增至11.5万吨/日,仍低于12月的20.8万吨/日及去年同期的17.57万吨/日。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春节期间各地为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扩散,加强了人员流动性限制,部分企业开工延后,商场出现封闭,部分农村亦采取封村措施,供应链秩序混乱,家禽饲料、活禽、生猪、猪肉流通受到限制,养殖户面临断粮的威胁,尤其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点地区武汉, 目前养殖户面临较大经营风险,虽然下游养殖企业有较大豆粕需求,但运输不畅造成区域豆粕价格价差较大,油厂挺价意愿增强,部分省市发布延迟省内企业开工时间,豆粕供应趋于减少,将对豆粕现货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截止1月17日当周,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豆粕总库存量46.93万吨,周比减少12.44万吨,降幅在20.95%,同比减少44.36%。未来两周油厂压榨量大幅下滑,预计下周豆粕库存将维持偏低水平。4、节后开盘预测及操作建议目前我国全力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企业延迟开工,影响油厂豆粕外运,而原料短缺造成下游养殖端经营风险加大,冲击饲料端贸易及生产,致使豆粕现货市场区域价差较大,国内油厂库存低位进而挺价意愿增强,也将对短期现货市场价格形成支撑,不过后期随着油厂开机的恢复,叠加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供应端趋于充裕,也将限制豆粕价格反弹空间,整体在南美大豆收获压力释放前,豆粕市场价格维持低位震荡筑底格局。中长期随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豆粕市场价格影响将再次回归基本面,后期关注我国各省企业开工、运输恢复情况、中国大豆进口节奏及美豆种植意向影响。期货市场来看,短期受外盘下挫拖累偏弱走势为主,而进口成本及榨利情况将决定价格调整幅度,连粕主力05合约下破前期震荡区间下沿2700一线支撑后偏弱运行,前期支撑转为短期压力,短线弱势震荡思路参与,5-9反套策略持有。第五部分 菜粕:节后菜粕先抑后扬1、开市预测及操作建议春节之前,国内菜粕期货市场走低,主要原因在于菜粕期货市场资金离市以及布局年后行情导致期价走低。现货市场方面,大豆及菜籽榨利良好,大豆到港量增加,抑制国内粕类上涨。而菜粕需求疲软,生猪存栏处于低位,尽管政策和利润均刺激补栏,但仔猪量少补栏速度缓慢,而节前生猪和家禽将加速出栏,不利于节前蛋白粕的消费,水产淡季,菜粕需求平淡。此外,受到春节期间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物流运输或受到影响,菜粕需求将进一步走低,油厂库存或有所积累,菜粕走势或有分化。年后基本面情况短期预计不会有明显改观,仍以看空思路为主,菜粕2005合约下方看到2000-2200元/吨,油厂或存货贸易商可考虑卖出套保。中长期来看,随着饲用需求转暖以及下游补库需求提振,预计菜粕跌至2000-2200元/吨附近后将止跌反弹。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春节期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部分省市要求生产企业复工延后,同时受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物流运输受到影响。(1)开机影响。春节之前,国内沿海菜籽油厂开机了为8.23%的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沿海油厂菜籽库存不足,影响开机。春节期间,大部分油厂停机放假。而随着春节期间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沿海油厂复工开机率被延迟一周。预计沿海油厂开机率将下至极低水平。对于菜粕形成一定的利多影响,但影响有限,因为沿海菜籽本身库存就少,总量固定,持续保持低开机率水平。(2)物流影响春节期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受此影响,沿海油厂菜粕出库量将会受限,菜粕价格或走势分化。随着油厂库存积累,短期菜粕预计回调。随着后期物流恢复、下游补库将有可能提振菜粕价格。第六部分 棉花棉纱:节后料将继续下挫中国春节期间,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大宗商品普遍收跌,纽约ICE棉花跌2.87%,收于67.41美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棉花及棉纱影响中性偏空。中国方面,很多家在内地的棉企负责人取消了原计划2月初到疆计划,尤其是浙江、河南等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重的地区,目前只能等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所缓解后再考虑赴疆计划,具体时间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看。也有部分棉企负责人表示由于年前尚留有未加工籽棉量较大,会考虑在10号左右到疆计划开工事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棉花的后续影响主要在于纺织厂新开工将延迟,棉花库存有望进一步积累,此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若继续扩散可能引发对于下游产品的出口受到影响。总体来看,棉花节后开盘料将继续下挫。期货逢高做空为主。期权方面,春节前棉花波动率大幅上行,棉花指数加权隐含波动率为22.4%左右,短期偏高,期权策略方面可以以备兑策略为主,远月09合约波动率较低,可以买入远月认沽期权保值。第七部分 玉米、玉米淀粉:节后玉米或偏弱走势1、玉米及淀粉基本面情况节前一周,玉米期货价格走低的原因在于玉米期货市场多头减仓以及玉米供给压力延迟至年后,市场布局年后行情。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成交清淡报价稳定。2019/20年度新季玉米收获时间延后10天,而今年春节又有提前,基层售粮周期缩短。而在此售粮周期中又出现运费上涨、雨雪天气等等影响售粮。目前基层余粮仍有四成有余,售粮压力延至年后。春节期间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多省市发布公告要求复工延后,对玉米需求形成不利影响。节前生猪及禽类出栏量大,饲用需求同样偏弱。整体来看,玉米供给延至年后,而需求难有提振,节后玉米预计偏弱走势。另一方面,玉米制作的乙醇需求在此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中可能会被放大,对于玉米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中长期来看,玉米深加工复工之后有补库需求以及生猪及禽类存栏有望恢复,玉米需求有望增加。玉米市场思路以先抑后扬为主,二季度玉米有望上涨。淀粉方面,节前淀粉期价随玉米走低,主要是基于资金离开市场以及布局年后行情所致。现货市场方面,淀粉节前成交清淡,春节期间大多数淀粉生产企业计划正常开工不休假,而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部分企业转为停工。整体来看,春节期间库存将会积累,淀粉供给状态短期同样偏宽松。而由于物流受限玉米到厂量预计减少,复工延后,淀粉开机率或有下降,淀粉走势或将坚挺。因此淀粉不宜过分看空,可等待回调做多。2、玉米季节性分析2016年取消临储玉米收购以后,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只分析2016年以后玉米的季节性图表。从季节性图表来看,近些年在12月-次年1月基本上都会出现集中售粮带来的玉米价格下跌。2016年、2018年均是在12月出现大幅走低情况,2017年则是延迟到了次年1月下跌。2018年11月到2019年基本上都是下跌期。一方面是集中售粮,另一方面是拍出的近1亿吨巨量临储玉米出库,2019年初非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倒是没有预期到后面会那么严重。相比于去年,2019/20年度新季玉米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集中售粮方面,东北地区余粮还有一半左右。今年春节提前,集中售粮周期缩短,春节之前卖一批,春节之后卖一批。春节前后市场持续承压。需求方面,2018年12月生猪存栏3.1亿头,而2019年生猪存栏1.9亿头,需求远不及去年同期。深加工产能扩增,但速度较慢,短时间内难以对玉米形成有效需求增量。拍卖粮2200万吨,比去年少了很多,不过质量较差,大多流向深加工。总体来说,今年情况不及去年,而玉米期货价格处于近年高位,因此春节之后价格预期回落的概率较大。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春节期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部分省市要求生产企业复工延后,同时受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物流运输受到影响。(一)玉米年后玉米供应压力较大2003年非典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过后,玉米价格并未受明显影响,整体波动不大。到了2003年下半年,随着非典的到控制,全国玉米深加工以及饲料养殖需求得到恢复,玉米价格止跌反弹。2008年初大雪影响物流运输,造成玉米价格走势分化。2019/20年度来看。节前玉米售粮进度缓慢,目前仍有一半左右的余粮尚未出售,并且多地公布复工延后的公告,玉米需求被抑制。另一方面,玉米制作的乙醇需求在此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中可能会被放大,对于玉米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也不宜过分看空玉米。整体来说,预计2020年春节之后玉米将会出现下跌行情,二季度之后将迎来上涨。(二)淀粉春节期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发酵,部分省市要求生产企业复工延后,春节期间计划正常开工不休假的企业转为停工。淀粉行业开工率下降,淀粉供应量减少,对于淀粉形成利多影响。而成本端玉米相对利空,因此可能会拖累淀粉走低。4、海外市场情况春节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低开后止跌,主要在于交易商担心我国冠状病毒打击大宗商品市场。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1月23日止当周,美国2019/2020年度玉米出口净销售123.47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60-120万吨,较之前一周增加23%,较前四周均值高出99%,受此提振,美玉米止跌震荡。受此影响,截止2020年1月28日CBOT玉米非商业净多持仓数量增加25397张至73420张。5、国内开市预测和操作建议玉米方面,目前基层余粮充足,售粮压力延至年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复工延后,对深加工形成利空。节前生猪及禽类出栏量大,饲用需求同样偏弱。整体来看,玉米供给延至年后,而需求难有提振,节后玉米预计偏弱走势。另一方面,玉米制作的乙醇需求在此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中可能会被放大,对于玉米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中长期来看,玉米深加工复工之后有补库需求以及生猪及禽类存栏有望恢复,玉米需求有望增加。玉米市场思路以先抑后扬为主,二季度玉米有望上涨。淀粉方面,春节期间库存将会积累,淀粉供给状态短期同样偏宽松。而由于物流受限玉米到厂量预计减少,复工延后,淀粉开机率或有下降,淀粉走势或将坚挺。因此淀粉不宜过分看空,可等待回调做多。期货操作方面:玉米2005合约可考虑继续空单持有,目标位1850-1880元/吨。此外,由于二季度以后看多玉米,玉米也可考虑卖近买远反套。由于认为淀粉强于玉米,可考虑卖5月玉米,买5月淀粉跨品种套利,当前位置-350元/吨,目标位-450元/吨。期权操作方面:玉米短期仍有下行空间,并且上行动力不足。持有现货的企业可考虑卖出玉米看跌期权以减少玉米仓储成本。第八部分 苹果:供应宽松背景下 期价继续弱势运行苹果期价以国内影响为主,今年苹果产量相比去年大幅回升,苹果整体供需环境偏宽松,现货报价呈现稳中偏弱走势,节前受季节性消费提振,价格持稳。春节期间苹果现货交易处于停滞状态,不过由于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今年苹果整体市场环境不同于往年,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下,苹果运输以及消费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考虑当前仍处在事件影响之下,苹果现货价格节后预期以弱势为主。对于2005合约来看,整体供需宽松大背景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下,期价预期将会再下一个台阶,操作方面建议以做空思路为主。第九部分 生猪: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春节假期期间, 各地生猪现货市场情况(元/斤)如下:东北市场:黑龙江:肇东年前收15.6-15.7,目前周边屠宰点未开业;大庆15.3;吉林:长春16(标猪),240斤16.4-16.7;280斤以上16.8-17;四平17.2;辽宁:沈阳16-16.5(规模屠宰场未开业,主要小型屠宰开业),阜新16.8;内蒙:赤峰300斤17;华东地区:山东:规模屠宰场未开工,全部封村,县与县、村与村之间停止交流,猪场物资进不来。猪出不去。中部市场:河南:封存村、封路,猪出不来,饲料进不去;饲料进猪场需要通过主干道用小车周转;开封很多道路不通,17.3-17.5;南阳某粮油公司反映,若不能及时解决,再过两天,预计由七成养户面临断粮威胁。湖北:湖北封路,猪厂进料需要开通行证。湖南:科学封路,生猪交易正常、饲料也不影响;生猪收购价格20.5,10公斤,1800元。东部市场:江苏:盐城20;福建:沙县20.3;安徽:滁州19;江西:生猪、饲料交易正常,西北市场:山西:年前收17.6,目前猪出不来,部分县高速封停;饲料可以进去。春节期间,生猪价格微幅上涨,其中北方产区涨幅比较明显,由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东北地区规模屠企开工推迟,部分小厂标猪成交比较少,个别地区封村封路情况明显,不确定因素导致猪价的波动较大,预计短期生猪市场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后期随着企业复工,生猪产能恢复,猪价也将逐渐稳定并趋于向下调整。第十部分 橡胶:需求复苏推迟 胶价还将走低1、现货市场:春节前成交清淡,现货市场非常低迷。参考报价如下:18 年宝岛全乳胶报价 11750 元/吨。仅供参考,实际成交商谈为主。2、国际市场走势:国内春节假日期间,外胶全面走低,中国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令市场担忧汽车交通运输业会受到不利影响。据卓创资讯的报道,国内节日期间,国外收购场整体表现低迷,胶水收购价格走低,据悉泰国胶水收购价下滑至39.5泰铢/公斤,较节前下跌1.5泰铢/公斤。还有,目前国外工厂仅少数开工,多数将于下周陆续返市;国内贸易环节尚未启动,暂无价格参考;终端来看,据悉多数工厂复工延迟,短期需求难有释放。全球生产看,目前为全球低产季,新胶释放量减少,加之因目前产品运输受阻,供应端整体表现偏淡;市场具体情况仍需关注返岗后行情的重启。3、节后开盘预测预计节后沪胶还会下行,不排除主力合约出现11500元以下的价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橡胶供需形势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许3月份有望恢复。由此对期货市场投资者心理的影响恐怕短线冲击较大,但有望较现货市场更早出现恢复的迹象。就技术形态而言,去年12月突破整理区的上涨走势已被破坏,胶价将再次下探支撑位,但长期底部不应该被打破。11300、11000元有望存在支持。2003、2008年重大事件对沪胶市场影响的回顾:受“非典”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2003年4月初沪胶突然见顶回落,连续出现约四个跌停,一周后基本止跌走稳。但又过了约一个半月后再次下跌,持续约一周后见底。4~7月累计跌幅约38.3%。2008年沪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跌幅可观,“十一”假期过后先是补跌行情,在断续出现六个跌停板后止跌走稳。接着休整一个月之后又开始新一轮下跌,期间出现四、五个跌停,大约半个月后探明底部。国庆节后累计跌幅达54.5%。第十一部分红枣:开工延迟令现货成交冷清 价格短期可能下行由于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使得红枣新疆产区各加工厂还未开始生产,加上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各地多是封闭状态,红枣交易尚未开始。沧州市场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部分乡村道路封闭,加上当地政府严控人群聚集,加工厂开工生产未开始,年后红枣交易尚未启动。由于产区和销区市场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均出现了人员管控和假期延长的情况,农户的休业及各加工厂的停业造成了目前红枣成交极为冷清。这使得当前红枣库存得到进一步的积压,节后盘面价格有可能追随整体市场走向出现较大的下滑。预期2月3日开盘后红枣价格会出现较大的下调,由于目前红枣仍处于供大于需的状况,但商品率的影响对红枣盘面价格也有一定的支撑,这使得在市场缺乏新的消息情况下红枣价格仍将以震荡为主。按技术分析来看,红枣中短期内仍将以震荡为主,目前正处于震幅不断缩窄的区间之内,预期未来一周将可能向下沿调整,在10000元/吨附近仍有较强的支撑。第十二部分 纸浆:补库预期落空 纸浆继续调整1、现货市场情况汇总春节前,国内宏观数据利多,经济企稳预期增强,纸浆价格在跌至近10年低点后,下游主动去库周期临近尾声,纸价持续上涨,纸厂利润回升,市场对节后下游补库预期较强,纸浆期货价格低位反弹,外盘价格在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后也小幅上涨,国内现货浆价因节前淡季,保持平稳。2、纸浆供应分析2019年中国纸浆进口总量为2721万吨,同比增加9.7%,前11个月木浆进口总量2501万吨,同比增加8.6%,漂针木浆进口增加10.6%至820万吨,漂阔木浆进口增加3.5%至1088万吨。纸浆进口维持高位,海外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发往中国木浆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也反应出当前全球木浆市场供应宽松的局面并未改善。不过春节前,全球木浆市场非计划性检修增加。芬兰的三个主要工会组织已发出罢工警告,一旦集体协商谈判失败,可能会导致整个芬兰林产工业于1月底开始停止生产,罢工将迫使芬宝木浆厂停产,并影响生产和供应链。初步估计罢工对木浆生产的影响将达到14万吨;受印尼旱季影响, APP印尼OKI浆厂降低产量保持高品质生产,预计此次减产将持续至2月末,影响至少16万吨的市场供应量。当前看,检修影响量相对较少,但在浆价大跌触及部分加针成本后,供应不确定性也在增加。3、终端需求情况需求相对平稳,春节前纸厂维持按需采购节奏,市场期待节后下游补库,但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成品纸需求预计下降,从而影响纸厂对原料采购热情,当前市场预期仍偏向谨慎,且节后工人返城、各行业推迟复工均将导致木浆需求减少,节前市场预期的补库短期看很难落地。4、库存环比回落 同比依然偏高库存是最近两个月产业层面较大的亮点。PPPC统计,2019年11月全球商品木浆库存总量41天,环比减少1天,针、阔叶库存分别为34天和48天,木浆库存自年初的52天持续减少,针叶和阔叶浆库存分别下降7天和15天,全球库存压力出现明显缓解。国内方面,从卓创资讯统计看,2020年1月青岛港和常熟港木浆库存总量为159万吨,环比增加9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库存下降主要出现在2019年8月以后,从最高点213万吨下降近30%。国内木浆港口库存持续下降,但也能看到同比仍然在最近五年高位。5、春节期间对纸浆期货开市重大影响事件汇总(1)、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出台政策,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经济稳定发展;(2)、全国各省市宣布推迟节后复工时间至2月9日后;(3)、芬兰森林工业公司承认,工会极有可能随后威胁于1月27日星期一在芬兰的锯木厂和胶合板厂开始为期两周的罢工。6、纸浆开市价格预测和操作建议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端需求放缓,纸厂开工推迟,下游补库预期落空,供给虽有下降预期,但很难对冲需求下滑的幅度,木浆供应宽松的局面延续,国内港口库存仍在高位,预计未来1-2月将继续增加,需求恢复时点未知,主动补库延后。同时,假期海外市场普遍下跌,节后在恐慌情绪带动下,国内工业品也面临补跌,纸浆在供需面较弱的情况下,将随工业品调整,主力合约将跌破前低,预计下探4200元,但由于木浆价格已处于成本附近,因此若市场情绪出现好转,也将出现反弹机会,但短时间不建议抄底,关注元宵节后一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