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观展|这些民国期刊封面简直太倾心了!看看哪个封面打动了你没好死

观展|这些民国期刊封面简直太倾心了!看看哪个封面打动了你

故纸温暖,刊香百年前 言一刊一世界,一报一浮生。一本本期刊,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百态,也呈现出期刊装帧设计的历史演变。民国时期的期刊设计、装帧工艺,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这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这过程中,由于鲁迅、丰子恺、陈之佛、张光宇等艺术大家加入到期刊装帧设计的队伍中,使得民国的期刊设计风格又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征。“期刊强国”为了给全国期刊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推动我国当代期刊装帧设计水平提高,特举办《故纸温暖——老期刊封面展》,同时邀请了王绘、吴余青、张大鲁、吴轶博、徐媛、李宏达六位专家对25本民国期刊封面做了点评,分析其视觉艺术,探讨其文化内涵。1【新世界】《新世界》杂志,1916年12月4日创刊于上海。该刊为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出版发行,是上海最早的游乐场报纸。期刊内容侧重小品文、连载小说、剧目评论、名伶逸闻等。封面以石版印刷呈现,设计者用油棒绘制主版与两个“暗红色”副版套合印刷。画面内容为“勇士执鞭策马奔腾,一轮红日初升起”,寓意积极乐观,呈现出喜庆祥和、积极昂扬之意,体现出期刊设计者对该刊的定位。其刊名为浅色竖排楷体,题签者为民国著名实业家卢作孚。期刊封面整体简洁,寓意鲜明,呈现出一片蓬勃之势。2【电影月报】《电影月报》1928年4月1日创刊于上海,六合影片营业公司负责出版发行。主要刊载介绍引进国外电影制作的成功经验为主。该期封面有明显比亚兹莱风格的痕迹。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田汉极力推崇英国画家比亚兹莱的插图作品,手绘线描装饰手法,夸大了女性的群摆,涂以色渐给人以视觉冲击感。画面居中“双手合十”星光熠熠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刊物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封面底部“电影月报”四个字为衡山书写,字体灵巧生动,大气磅礴。版面对称,层次鲜明。3【新地】新地月刊社出版发行的《新地》于1930年在上海创刊。其内容主要刊载学术论语、文艺作品及社会文化类作品。封面以四面出血的木刻作品为底图,墨绿为主色调。画面呈现出的是一位女性从翠叶从中起身,左手抚额,右手弄发,呈现出柔美温柔之感。唐人于良史有诗云“揽菊月在手,弄香花满衣”,封面充分表现了民国伊始,女性解放后的从容之态。期刊刊载的内容与封面和谐一致,绿色有蓬勃希望之感。刊名美术字体位居封面正中,醒目生动,与期刊所倡导之启蒙之主旨思想相得益彰。4【群众】《群众》周刊1937年12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辗转香港出版。该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其主要内容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团结和教育人民。本期封面采用三色凸版印刷,左半部分为蓝底反白字,刊名题签采用了毛泽东题词的“群众”二字,字体生动飘逸。封面右半部分罗列当期期刊目录,字体为红色。期刊整体设计,鲜明简洁,期刊信息一目了然,与党政类周刊内容相得益彰。5【农学】《农学月刊》是1935年农学月刊社在北平创办发行的月刊。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论著、研究、特载、译述,期刊还刊载当下国际、国内农事要闻。本期封面设计蓝绿套色为主体,上半部分底色为浅绿色,加深字体呈现墨绿,为期刊名繁体字“农学”二字,周边有绿色橄榄枝呼应,整体呈现出对称之美。封面题字下方为“卷数”“期刊数”,封面下半部分方格以内为期刊目录,封面底部为出版发行机构以及日期,无衬线体英文字体对照厚重的“农学”二字,整体装帧呈现端庄、易识别、整洁之美。点评专家王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馆》杂志副主编。李宏达,浙江师范大学哲学硕士,曾创办书虫教育公司,现入职于江苏凤凰出版社。6【红玫瑰】《红玫瑰》创刊于1924年7月,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从期刊名称和封面设计可以看出杂志雅俗共赏。本期封面三要素呈三行式横向排列,期刊名称、插图和出版发行公司。封面主要图形元素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水彩手绘仕女图,仕女着装代表着当时的审美潮流,她手捧玫瑰正欣赏着。期刊名称为西神所书写的隶书,方扁,但撇捺生动俏丽有动感,同时选择了红色,红色为中国人喜欢的喜庆吉祥之色,彰显可爱之意。字体排列仍然是从右到左的形式,说明当时的阅读习惯还未完全改变。版面整体感觉简洁、朴素而典雅。7【进步】《进步》创刊于1911年,主要内容是传播科学技术新知识。其封面设计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学习西方平面设计方式,有了中英文混排,英文从左至右,中文从上至下,能看出设计处于转型期,封面天空云彩衬托书法楷体的“进步”二字,古人云:“楷法欲如快马入阵”,活脱而有气势,且字形端正,也表明其办刊的态度:积极认真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整体色彩选用的绿色,绿色代表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8【自由谭】《自由谭》创刊于1938年9月,是宣传抗日必胜,揭露日寇暴行的刊物。封面设计大胆地采用了蓝黄对比色,使主题突出,“自由谭”取自颜真卿的书法,凝重大气,端正庄严,颇有民族气概。封面插画采用了版画形式,艺术性强,将抗战军人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充分表达了该刊的宗旨:抗战必胜。文字阅读方式仍然是中国人习惯的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阅读方式,彰显其中国文化特色。9隐藏【齐鲁学报】《齐鲁学报》创刊于1941年1月。该刊封面设计选用是古代的画像砖图形为插图元素,刊物名也选用的是篆书,表明了该期刊的定位:注重学术理论和考据,主要刊登史学和国学学术文章。封面色彩简洁,黑色字体和浅蓝灰色配置,严肃而正式,与期刊定位完全吻合。10【特写】《特写》杂志创刊于1936年3月,属于综合性画刊,其内容丰富,有漫画、诗歌、散文和摄影等。本期封面以插画为主,插画受到西方构成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几何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相结合,人物造型西方化。刊物名使用了设计的美术字体,色彩使用了红蓝两套色,封面整体感觉体现了杂志的定位。点评专家吴余青,博士,《湖南包装》杂志常务副主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1【农业推广】1933年出版的《农业推广》杂志主要内容是传播农业技术新知识。本期封面采用了生动自然的套色蚀刻版画的工艺形式,行草书法题写的刊名,配合流行的仿宋印刷体,直观地体现出期刊的内容和功能定位,带有民国时期浓郁的时代特征,从中也可以窥探到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建设的发展样貌。12【良友战事画刊】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媒体迅速激发出巨大能量,利用图片反映战争、反映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反映侵略者对无辜百姓犯下的罪行。《良友》画报,在战事爆发几天后以“号外”形式出版《良友战事画刊》。号外封面以即时照片为主要视觉中心,配合以稳定的红色刊头,形成强烈的视觉力量感。你看这张封面,头戴钢盔,手持刺刀的战士,英勇而警惕,使得读者近距离地感受战争,感受图片的力量。13【新认识】《新认识》杂志创刊于1936年,是主要为了探讨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认识时局的变化和动向的进步刊物。本期封面设计明显受到西方版式设计中网格式结构的影响,期刊名称由厚重的变体美黑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采用当时由鲁迅等进步人士极力倡导的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形成视觉重心,重要文章的标题信息以竖排的固定版式分列排列,混合了中西式融合的结构逻辑,营造出思想进步的作者们放眼看世界的精神面貌。14【新民】这本名为《新民》的刊物,以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物图形和翻开的书籍形态构成画面主体,单纯的黑白色调为主要基调,引出轻松愉快的刊名美术字设计,营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摩登面貌,从其整体的设计构思也显现出对传统旧文化反思和冲击。15【万象】1941年7月,陈蝶衣主编的《万象》杂志创刊,该刊打破了孤岛文坛的沉寂,成为上海沦陷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作为综合性通俗刊物,它与纯文学性期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商业性”,所以刊物的定位是“广泛化、趣味化,避免单调和沉闷”,也正是由于这点形成了它兼容并蓄的风格。传统隶书字体的刊名搭配等线体文字信息,在传统意味的云水瑞兽的装饰纹样的衬托下,将彼时的文人趣味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情趣所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的时尚,也是那个时代市民阶层的精神食粮,提供着使人们回避现实的虚幻营养。点评专家张大鲁,《湖南包装》杂志副主编,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6【《中华》画报】《中华》画报是一本综合性刊物,该刊涉及时事、新闻、体育、生活等内容。本期封面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月份牌广告画手法,以现实世界的视觉消费中心——柔美女性为主体,配以中国传统的雕梁画柱,体现了那个精致时代的审美需求。版面采用了中英文混排的方式,“中华”两个字使用在传统汉字基础上运用变形手法设计的美术字,与画中女性的柔美融为一体,西文横排于上,衬线体与无衬线体混合使用,体现出了当时美术设计界向西方文化学习的思潮。17【华安】《华安》刊物封面设计受到西方构成主义与装饰主义手法的影响,主体图形采取了几何形态的抽象化处理。简洁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使版面空间得到释放,将目录置于封面的思考,具有突破性,体现出封面设计不再仅仅针对画面展开,而是更多地考虑到版面元素之间的空间营造,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期刊名称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宋黑体原型,加以边框装饰,庄严而正式。18【新声】《新声》本期封面以插图为主体,采取象征性的图案化处理方式。虽以传统线描为加以表现,但主体人物与器物的造型手法居于抽象与写实之间,两者的比例关系经过设计者主观处理后显得别有新意,已经具有了西方表现主义风格的痕迹。期刊名称的设计别具一格,在传统汉字的基础上增加了笔画的波动感,像受到少女演奏乐曲的影响出现声波振动一般,乐曲之音呼之欲出。19【新语林】《新语林》是由民国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文艺期刊,撰稿者均为当时国内一流的知名作家。整个封面色彩素雅沉静,与刊物的文学气质十分匹配。刊物名选用清秀的书法字体体现刊物内涵,配以遒劲有力的木刻版画加以表现,充分表达了那个时代文艺作品中西合璧、吐故纳新的思潮脉搏。20【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民国时期专为少年儿童兴办的期刊,每期封面均选用独树一帜的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为底图。由于期刊定位面向儿童,而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一贯以童趣与诗意并存著称,恰与先生所提倡的装帧之美“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吻合。整个版面遵循了丰子恺先生画作中“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会西方的速写形式,涉笔成趣”的特点,期刊名称、期号的设计皆与画面的线条感统一于一体,整个版面有谐趣,亦有诗意。点评专家吴轶博,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主创成员。21【时代漫画】《时代漫画》创刊于1934年的上海,鲁少飞主编。该刊它汇集了那个时代知名的漫画家,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张乐平、叶浅予、华君武、黄苗子、丰子恺、丁聪等,可谓是中国漫画大师的摇篮。《时代漫画》针砭时弊,关注民生,推动抗战,漫画家的画笔从老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糜烂,描绘到底层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从时事政局延申到新思想、新思潮。《时漫》创刊号封面,刊名字体与图形由张光宇设计。从“时代漫画”四个字体,可以窥见民国时期字体美学的倾向。张光宇的中文字体设计吸纳了西文字体设计的方法,中文笔画由几何直线与曲线构成,布白均匀,个别笔画提炼为点,局部笔画或拉长或缩短,打破了字型原本的平衡结构,呈现出独特精练的图形化字体特征。难得的是,在民国时期的刊物中,少有刊名中英文混排,英文字体特征与中文字型匹配度极高,在设计过程中,张光宇关照了中西文字彼此的字型。其英文“Modern Sketch”字体很独特,可见其在英文字型的选择与设计上的慎重态度,同时做了很多西文字体的研究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是封面图形,它好似一位高举矛和盾的骑士,时刻准备着要投入到战斗中去。这位骑士是由钢笔、铅笔、毛笔、墨水瓶、橡皮、三角板、直尺、纸张拼合而成,在骑士的胸前有一颗红心。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民国政府腐败高压的统治之下,漫画家们用纸和笔武装自己,《时代漫画》就是战场,他们用诙谐多样的创意去唤醒和激励受压迫的人们。主编鲁少飞在创刊号的末尾留下了补白:“这一期封面的图案,以后用作我们的标识,表明‘威武不屈’的意思。”22【儿童杂志】《儿童杂志》创办于1931年6月15日,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版本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主编陈之佛,胡叔异。1936年6月改版后,主编为徐晋、陈伯吹、蒋蘅、陈士辛。其刊物主要发表儿童文学,图文并茂,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辟有小说、童话、寓言、剧本、文化科学常识、歌曲和儿童习作等栏目。本期《儿童杂志》高级国花号封面。从封面设计中可以感受到“国花”的朵朵绽放与花团锦簇。图案为简约的四方连续,花朵形态饱满而可爱。刊名字体的设计风格简练、稚拙,设计者有意将笔画调整成为孩童习字的幼稚状态,尤其是“儿”字,下半部分的歪曲显得出乎意料,俏皮而有趣。23【京戏杂志】《京戏杂志》创刊于1935年,1936年停刊,共发行了12期。其发行的年代,正值印刷技术在国内日趋成熟,插图和摄影也得以发展,使得《京戏杂志》成为了图文混排的精美期刊。本期封面整体设计风格受到了德国、俄国、荷兰现代主义设计浪潮的影响,构图呈现简洁理性的构成形式,主次分明。书法艺术、传统的戏曲形象架构在西方构成主义风格的版式中,展现出民国时期独有的兼容并蓄的、中西包容的设计美学。24【万象】张光宇、叶灵凤主编的《万象》于1934年创刊,只发行了3期。张光宇一直对《万象》念念不忘,直到1958年创办了《装饰》,使其成为了《万象》的延续,历经23载,他的心愿才最终得以实现。本期封面是张光宇设计的“森罗万象”,这个设计现在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其刊名字体堪称民国时期字体设计的典范,笔画粗壮有力,注重体积感。整体具有篆书的风韵,又有传统装饰图案的意象。刊名字型保持了辨识度,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字体设计风格。封面插图的主题是“包罗万象”,张光宇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画风格。张光宇和当时许许多多的民国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图案转化为时代的视觉语言。《万象》的封面,无论是字体还是插图,都是张光宇在表现民族风格、融合中西方设计语言上的成功探索。25【东方杂志】《东方杂志》于1903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终刊于1948年12月,共44卷819期。该刊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成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期刊。近代著名学者徐珂、孟森、钱智修、胡愈之等人先后任主编。《东方杂志》本期封面由陈之佛设计,他秉承办刊思想,站在国际视野上,将古希腊、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等东方文化,融合西方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装饰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图案表现方法。装帧设计吸纳采用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整幅画面充斥了蔓延交错的卷草纹,植物的茎叶纵横缠绕疏密得当,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刊名为仿宋字体,隽秀而硬朗。字体与柔美流动的线条形成了刚柔相济、中西融合的表现方式。点评专家徐媛,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原文转自:期刊强国

第二章

怎样出版自己的书籍,出版自己的书籍需要哪些流程?

怎样出版自己的书籍,出版自己的书籍需一本书的出版只有通过出版社获得书号出版的书,才算是正规出版,才能公开发行。出版自己的书籍,通常也是通过出版社来出版的。想顺利出版自己的书籍,需要来按照出版社出书流程来做。出版自己的书籍也是要经过正常的出刊程序,流程包括选题申报、审校、申请书号、设计排版和印刷出版。第一步:选题申报,是针对出书的选题,经过筛选确定后,交由出版社审核,通过出版社审核,才可以在这该出版社安排出版,否则会被拒绝。选题过程中应避免与自己出书选题冲突,要注意出版社的收稿范围,这样才能提高选题申报通过率。第二步:审校,这个过程就是书稿完成后,递交至出版社手里,经由出版社编辑对书稿进行三审三校,首先是查看文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确定出版社的内容,;其次查看文稿中的纰漏错误,错别字,语句顺序等,提高出书内容质量。只有审校过程通过,出书才可以保证安排出版。第三步:申请书号,书号采用实名制申请,需要作者准备申请书号的材料,交由出版社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备案,是在书稿审校通过后,才进行安排。第四步:设计排版,即设计书籍的封面和版面。当然再进行选题,审校,申请书号的空档期就可以安排提前构思,当书号下来后,便可以进行正式设计,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加快进度。第五步:印刷出版,这是书籍出版的最后一步,书稿交由印刷厂来印刷,需要选择印刷标准,确定印刷数量。通常出版自己的书籍通常是自费出版,能公费出版的比较少,但好处是自费出版时间自由,可以灵活掌控。

快乐星

图书出版|了解这些规则,让你快速出书

写书怎么出版?图书出版多为以下两种方式:自费出版图书内容达到出版要求,但是市场需求量不大,这一类图书一般采用自费出版方式,作者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目前主流的出版方式。出版社自主出版作者提供书稿,或者出版社根据图书市场的需要,组织作者编写相关内容。该类书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由出版社负责销售。这类图书出版社根据字数或者发行数量支付作者稿费或版税。作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出版社具体洽谈。对作者名气以及书稿质量要求比较高。写书怎么出版?这几项出版行业制度要了解1、出版许可制度出版社是国家许可出版图书的单位,任何图书的出版都需要走出版流程。2、CIP等级制度任何图书的出版都需要上报新闻出版总署CIP制作中心,由中心进行登记,发给该书唯一的书号和CIP制作中心,由中心进行登记,发给该书唯一的书号和CIP数据。没有书号和CIP数据的就算不上正规出版物。3、三审三校制度任何图书的出版都应该至少完成三审三校的流程。初审、复审、终审,三审环节主要审核是否符合出版法规、是否有出版价值、是否有待补充和修改的内容等。三个校次则逐渐消除错误,使得图书的错误率降低万分之一以下。4、责任编辑制度责任编辑需要对图书的审稿、校对、排版、设计、印刷等环节负责,处于出版的中心地位。写书出版,这些前期准备不可少:文字不能太少需要出版的作品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体例结构,内容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能含有国家禁止的内容,如果涉及政治人物、宗教、民族等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文字量一般在10万字以上为宜(以图片为主的除外)。各种简介先备好为了方便责任编辑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作者和书稿,最好提前写好内容简介、图书特色、图书卖点、作者简介等内容。找出版社要慎重前两步准备就绪后,可以根据作品题材选择合适的出版社。选择出版社也是出书的一个环节,不同的出版社有各自擅长的出版方向和类别。虽然现在大多数出版社综合性很强,但某些特殊题材的作品还是找对应的出版社更好。可根据自身需求多咨询几家,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图书内容出版社。写书怎么出版?出书流程:一、交稿必须“齐清定”首先提供“齐清定”(“齐”指完整齐全,即除正文完整外,还有序言、目录、图表、后记、索引、附录、内容提要等稿件的,也必须完整无缺。“清”指书写清楚。“定”指完稿,不再修改)的书稿,“齐清定”是出版社收稿的基本要求,中间增补或修改过多,不但影响出版进度,还会增加各种费用。二、选题审核作者通过编辑初步审定后,将进入出版社的选题申报流程。出版社一般会从稿件质量是否达到出版的要求、稿件是否符合本社出版方向等方面的综合进行审核。三、签订出版合同作品通过选题申报及批复后,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作者交付定稿后出版社进行排版、三审三校、封面设计、印刷等环节。四、三审是能否出版的“生死线”三审是决定一本书稿能够最终出版的关键一环。有些作品,虽然签订了合同,但依然在三审环节被发现问题,最终不能出版。三审会对作品的整体质量、社会效益、语言风格、整体结构、文献数据、是否侵权等方面进行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返回作者修改,有严重问题的可能无法出版。五、稿件返修在审稿阶段,出版社认为该作品可以出版,但需要进一步修改时,会返稿给作者进行修改,出版后负面影响会更大。六、排版、设计图书的形式千差万别,就开本来说有16开、32开、8开等;就颜色来说有单色、双色、四色、专色等,就用纸来说有胶版纸、轻型纸、纯质纸、特种纸等;就版面来来说有通栏、分栏、跨栏、横版、竖版等。因此,图书的排版设计是决定一本书品相的重要环节,作者应多于编辑沟通,争取做出满意的作品。七、检查和输出印刷文件稿件三校完成后,就开始进入印刷环节,这时候应该核查印刷文件,并出小样,由责任编辑认真核对。此后出版社便将印刷文件发给印刷厂。八、下厂印刷前面的所有工作都是为印刷做准备,根据印刷工艺的不同,印刷的时间有快有慢。单色平装书较快,四色精装的最慢,加印刷工艺则更慢。九、样书到手经过漫长、辛苦、细心的一系列工作,散发着墨香的图书终于送到我们手里了,翻开书页时印制不住的激动心情。细细品读一番,等所有书到手,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赠予亲朋好友啦!

案之无下

中文在线宣布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12月22日,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文在线”)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文在线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举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表示,中文在线是我们行业的一面旗帜,也纳入到中国数字出版种子企业的范围内,承担了很多任务,在探索数字出版技术方面和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童总和他的团队继承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传统,是数字出版行业的一个典型案例。产学研一起发展是中国最好的出路,此次双方战略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里引领世界潮流。未来,希望中文在线等企业能够以高质量为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基本动力,继续开新局,创造新业绩,为我们小康社会高质量的健康文化生活服务。此次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技术与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行业人才发展、重点项目产研结合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以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出版行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转型进程,共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海外版权推广合作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中文在线是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开创者之一,凭借其在数字出版行业的贡献,多次荣获数博会创新企业奖等奖项,十五年来与研究院共同举办数博会,双方在数字版权保护工程、小康社会出版指标体系研究等重大项目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数字出版行业风云变幻,像中文在线这样坚持二十年还在不断深耕并引领行业成长的,并不多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是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机构,主要职责是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行业重大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开展新闻出版标准研究,组织新闻出版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开展行业交流和培训会展等,促进新闻出版行业融合发展。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在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树立一个产研结合的样板案例,为行业融媒体发展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表示,今年正值中文在线成立二十周年。从2000年在清华大学最早提出网络出版的理念,到今天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即将突破万亿大关。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文在线见证、参与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文在线一直在努力的愿景就是“5A”,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获取任何想要的内容。中文在线的二十年,是与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共生共荣的二十年,是与图书出版单位、百万名网络作者共同拼搏的二十年,是与新型互联网平台协作创新的二十年,也是在清华大学殷切希望中茁壮成长的二十年。二十年前,清华大学在中文在线创立之初,最早投资了中文在线。2015年,中文在线上市的时候,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亲自出席上市仪式,敲响了上市钟声。在这次二十周年之际,清华大学邱勇校长专门让清华大学基金会代表清华发来了贺信,称中文在线是母校的“骄傲与荣光”。二十年来,中文在线坚持“内容为王”的策略,积累数字内容资源460万种,拥有驻站作者390万人,打造了17K小说网、汤圆创作、四月天小说网三大核心原创平台。此外,中文在线依托内容优势,与移动阅读平台、三大运营商、音频平台、传统媒体等进行广泛合作,为公司IP多元开发、提升版权价值和作者收益奠定行业基础。(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前岛

秦志华谈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

秦志华像 章静绘2020年11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由于简牍、帛书这类文物的科学保护非常困难,因此整理出版尤为迫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是2010年才组建的新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肩水金关汉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悬泉汉简》等大批出土文献整理报告,以及多种相关的研究著作,成为国内这一领域出版的重镇。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兼中西书局总经理秦志华先生初入出版行业,就担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责任编辑,二十余年一直在这一领域耕耘,他在采访中谈到:学术出版不怕专业,就怕不“高端”。这也是中西书局对出土文献出版的基本原则。中西书局一成立就开始做出土文献,现在已经有不小的规模,而且在国内很有影响,当初成立的时候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是出于什么考虑,有什么机缘?秦志华:我们做过出版的都知道,有的书稿选题看重的是出版社,有的看重的是编辑。中西书局有机会参与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可能还是跟我之前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担任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的责任编辑有很大的关系。上博简的编辑出版工作我大概前后参与了五六辑。通过那几年的积累,应该说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打下了比较好的朋友圈基础。大家一方面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运作效率比较认可,同时对我作为责任编辑,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也还算认可,这样就有机会在出土文献界争取一些选题。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章,谈到专业出版怎么样取法乎上。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学术出版不怕专业,就怕不“高端”。中西书局从组建开始,就按照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对我们的出版定位,以及当时我们三位社领导(徐忠良、张荣和我)的选题和作者资源,围绕文献整理和学术原创两方面重点展开。我们一直很感谢李学勤先生,中西书局刚刚成立,李学勤先生不在意我们是个新组建的出版社,能够放心地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这样的重要出版项目交给我们。当然这也离不开很多学者的大力推荐,和时任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裁张晓敏先生的拍板决策。清华简出版项目的落地,应该说就把我们整个局面打开了。2010年初在北京举行了清华简出版签约仪式,也请来了古籍整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界的学者一起来见证,其中,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张德芳先生,当时就表示将把他主持整理的西北汉简交给中西书局出版。由此开端,一个是清华简,一个是肩水金关汉简,就奠立了我们在战国简和秦汉简整理出版领域的基本格局。当然,我们所提供的出版方案和响应速度也打动了他们。清华简第一辑从交稿到出版,可能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到现在我们还是保持着这样的编辑出版效率,一般6月底交稿,11月初出版。包括肩水金关汉简也是如此。这可能是很多出版社无法想象的。随后,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地湾汉简、五一广场汉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等项目陆续跟进了,中西书局和清华大学合办的《出土文献》期刊也正式创刊。所以中西书局虽然目前在社会大众当中的知晓度可能还不够,但在出土文献界、古文字学界的影响力应该还是蛮高的。中西书局出版的部分出土文献图书饶宗颐先生在翻阅《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最初您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做了五六辑上博简,有一些开创性的做法,与原来不太一样。比如说单根简图像放大三倍多。秦志华:我1998年大学毕业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底开始参与上博简项目。很感念上海古籍出版社,能够把这么重要的文献材料的出版项目交给一个进社不足三年的非专业的青年编辑。当然压力很大,是跟着很多资深编审、技术编辑、排版制版印刷师傅一点点去学。也从作者那里学,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先生、陈佩芬先生和濮茅左先生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他们先后都已过世了,非常怀念他们。为什么把竹简图版放大?文物界一般有惯例,图版要么原大,要么缩小,没有放大的做法。现在很多文物的著录还是这样。但是上博简打破了这个惯例,做出跟以往不同的有所创新的出版形式。作者首先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图版放大,这可能也是他们比较得意的想法。我们跟作者一起反复比较、交流。他们的照片只有反转片,也不可能再拍了,这反转片到底能放多大,是要反复试验的。放大到三点六五倍,这个数字是看实际打样效果,在大八开的版面里能放到最大的尺寸。你看上博简的图版,有些能支撑这个放大倍数,有些可能还差那么一点。一般而言,反转片放大两倍就是极限了。我们还设计了每篇竹简的全景图,也有原大的黑白图版,图版的样式比较丰富。所以上博简一出来,我记得裘锡圭先生就对这样的出版形式给予很高评价。之前郭店楚简、居延汉简、银雀山汉简等,大部分是以黑白、原大图版的方式出版的。第一次全部以彩色公布,而且放大这么多倍,上博简是首创,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界的需求,所以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放大图版这样一种做法。《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页面中放大的竹简图像上博简做得是蛮辛苦的,因为不光是我个人,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是第一次做这类出土文献项目,之前在敦煌文献方面做得比较有影响。上博简的出版,也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文物考古领域进一步拓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2001年9月吧,上博简第一辑在深圳印刷(当时上海没法承印),我第一次下厂跟印,每印一版印刷师傅就叫我去看颜色,那时候是半夜印的,印一版大概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因为第一本大家心里都没底,而且当时还是传统菲林印刷。后来印刷师傅慢慢都熟悉了,下厂就没这么频繁了。有一年作者方面希望加快出版进度,一年想出两本,其中一本的图版在制版时发生了问题,整本书印出来后才发现,只好重新加工,等于把图版全部换掉。我们倒过来查原因,发现制版出菲林的时候,红色版没有套准。所以类似教训我们也有很多,也不是说都是一帆风顺。竹简出版的周期很长,难度也很大,组稿、编辑,包括经济核算,压力其实也很大的。秦志华:首先,竹简的整理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清华简一年一辑的出版速度,出土文献界已经认为是不可想象了。实际上清华简整理团队集合了清华十来位学者的力量,从每一辑交稿之后就开始准备下一辑的整理工作。而西北汉简数量巨大,整理起来也不容易,肩水金关简一万两千余枚,悬泉简一万八千余枚,释读整理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反复打磨。从编辑出版角度来说,难度挑战也很大。肩水金关汉简最初交付给我们的图版是一个大版,十几枚简牍摆在一起拍的照片,另外提供一份低精度的单简图片小样和编号对照表。我们要从大图里把简牍一根根裁下来,跟小样对照,重新编号。后来张德芳先生主动提出,这项工作应该是作者团队的事情,以后就把简裁好、编好号给我们了。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可能大家都需要磨合、探索,分工没有那么清楚,互相补台很重要。作者的重心在释文整理上,我们的重心就放在把编辑出版流程理顺,双方一起围绕目标去协调组织、加快推进。对于清华简、安大简这样的项目,需要核对每处引文,审核每个造字,并从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一些建议。做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的编辑团队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专业,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工作风格。悬泉汉简实物《肩水金关汉简》内页随着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对于出土文献越来越重视,简牍整理出版项目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之前出土文献类图书因为印数不多,要完全靠市场销售维持收支平衡,经济压力很大。2003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在云南出版,某种程度上即可见北京、上海的一些专业出版机构已无力去承接了。现在虽然各方面支持的力度大了不少,但又遇到了新挑战,即随着数字技术的发达,有些学者习惯于把全书扫描后放在小圈子里流传,本来印数就不多,长此以往就更难以为继了。所以我们也在调研论证怎么样结合市场需求和读者痛点来做一些适当的开发,尤其是数字化的产品。希望在下一辑清华简时能够实现纸电一体的出版方式,纸质书附赠可检索的PDF,电子书也可以单独销售。平衡读者的需求跟出版社实际的支出,这大概永远是一对矛盾,但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您在做这个工作中,从一开始的马承源先生、陈佩芬先生、濮茅左先生,后来的李学勤先生等,都有很多交往,能谈谈吗?秦志华:要进入一个新的出版领域,仅仅靠出版社的名望是不够的。上海古籍出版社那时虽然已确定要出版上博简,但对古文字学、简牍学界还不够熟悉。所以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01年8月张晓敏先生和我到长沙去参加简牍学界的一次研讨会。会议并没有发邀请给我们,我们是辗转托人去蹭会的。会议名单里面没有我们,签到名单里面也没有我们,所以食宿都不给我们安排。我们自己订房间,自己找会场,自己管吃饭。这个破圈的过程,是需要有点韧劲和耐心的。我们晚上逐个房间去敲门拜访,介绍我们的出版计划,希望得到支持或指导。当然,随着上博简第一辑出版,我们在古文字学、简牍学界的地位也有了不少改观。(笑)马承源先生、陈佩芬先生、濮茅左先生一直对我们比较厚爱,不仅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做文博出版,让我们有机会看了大量竹简、青铜器实物,而且每年都会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我跟在后面长了不少知识,懂了不少规矩,听了不少逸事,也饱了很多口福。所以虽然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但只要你真正付出努力,不仅会得到作者的尊重,也会为编辑人生增添不少“附加值”。要特别谈谈李学勤先生。李学勤先生对我们支持非常大。李先生讲学术民主,对出版社的编辑也是一样。每次到清华介绍出版方案也好,讨论校样问题也好,他都会以征求意见的口吻和我们交流。唯一正式提出来的要求,就是清华简出版时原大图版应一如竹简原貌,不能分断。为什么现在清华简做成六开本,就是根据李学勤先生的要求,专门设计的开本尺寸。先请他们测量,清华简里最长一支简的长度是多少,按照这个长度,我们回来进一步讨论纸张、印刷、装订方式,同时商量编排体例、版式设计。这对编辑出版团队来说的确是道难题,六开本的纸张、印刷问题还好解决,但根本没法穿线精装,最后只能借鉴传统古籍的线装形式,以一函两册的方式把装帧形式确定下来,另外再对清华简图版反复试验,确定放大图版以放大两倍的效果为最好,这样就形成了最终的出版方案。李学勤先生对我们的出版方案是比较认可的,也相信中西书局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好清华简实物李学勤先生与秦志华在美国达慕斯-清华“清华简”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谈同时,我们还根据每一辑清华简材料的特点做了不同的设计,这也得到李学勤先生的高度评价。在《清华简(肆)》里专门有一个折页插袋,把《筮法》和《算表》的编联图版完整呈现出来。你不要看《算表》上没几个字,它一下子把中国古代乘法表的时间提前到战国,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筮法》也非常特别,它不是一支简从头读到尾,而是一个区域、一个局部来读,所以整理出来非常不容易。《清华简·筮法》有学者转述,李学勤先生曾多次表达过把清华简交给中西书局出版,是他做出的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这些年来,清华简的编辑出版工作没有掉过链子,这大概也是中西书局所能告慰于李先生的吧。出土文献有些是海外回流的,大家会有一些争议;另外就是有些简真假存疑。你们碰到这种情况,是如何判断处理的?秦志华:目前流散或造假的简牍,都不少见。中西书局出版的这些简牍材料,学界普遍认为是没问题的。但海外回流的出土文献都会碰到这样的争议,真假是一方面,另一个争议是要不要回购。有些学者担心,觉得非经考古发掘的材料是不是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宣传、研究,如此会不会更鼓励非法出土现象?当然从我们做出版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把材料留下来。我记得马承源先生讲过,竹简出土后再过一百年,甚至可能不到一百年就没有了,即使你现在保存状况再好。但是书不一样,如果能够尽快公布出版,是很大的功德。流散海外的竹简如果放任不管,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整理、拍照,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对文化的损失可能更大。关于简牍的鉴定,学界有种讲法,若是中国的顶级学者如裘锡圭、李学勤、马承源等都看不出这批简是假的,那就意味着造假的人的水平要高于这些顶级学者不止几倍。造假总会有痕迹露出来,不可能有人在内容、形制、书法各方面都能超越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一大截。黄德宽先生之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访谈的时候也就这个问题做了更专业的阐述。但是也有一些简牍的真伪问题,争论比较复杂,学界的意见会截然分成两派,不像对清华简、上博简、安大简那样一致认可。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项目,可能会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但的确也两难,就是你不可能拿着这批材料到处说,因为出土文献界很忌讳抢发材料。很多作者交稿的时候,虽然很信任我们,但还是会反复叮嘱说这批材料不能提前泄露,因为涉及首发权。而且对于鉴别真伪来说,目验简牍原物非常重要,不能光看图版,没有人鉴定文物是拿着图片去的。如果是个人的收藏品,还是应该请一批学者集中鉴定原物,再来下判断。非考古出土的材料更谨慎一点比较好。这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把出土文献作为四个重点方向之一,也是看到了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实际上还是远远不够。之前有文章谈到某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些竹简出土已经很久了,十几年前就出土了,其中有很重要的材料,但到现在还没有整理公布。非考古出土的材料我们当然要谨慎对待,但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材料一定要尽快发布。现在考古发掘的压在库房里面的各类文献材料还有不少。在这方面,张德芳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西北汉简这一块,开门整理、开门编撰,邀请学界一起来参与这项工作,而不是把材料作为私家秘藏。长沙五一广场汉简也是联合了四家单位共同整理,因为只依靠一家单位,力量、时间都没法保证。希望文物考古学界更多地借鉴这种做法。如果材料能够更多更快地公布出来,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就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你们将来出土文献的出版,有怎样的规划?秦志华:一方面中西书局要把出土文献的著录、刊布继续做好,有些项目目前还在持续地推进过程中,项目收尾可能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包括清华简、安大简、悬泉简、五一广场简、睡虎地汉简等。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关注一些新出土的材料。此外我们也一直在琢磨,除了出土文献原始材料的刊布之外,还能做哪些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的工作?是不是有可能整合一些相关材料做些基础性的分类,比如出土文献中的法律史、出土文献中的数学史、出土文献中的中外交通史等等。把这些出土文献材料跟学界的需求、研究的方向结合起来,这也是今后我们要措意的。荣新江先生跟我多次提起,悬泉汉简里面的材料很重要。虽然他主要研究唐代,西北简基本上是汉代的,汉、唐丝绸之路还是会有不同,但他也高度关注这批材料。目前出土文献的整理方式对于研究语言、历史等其他学科的学者来说不太友好,如何让文史哲学界更及时、有效地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可能需要针对性地做一些延伸的专题出版。还有一个方向是传世文献的再整理。这么多出土文献面世,实际上对传统的古籍整理也会有所推动。于省吾、屈万里、林义光等前辈学者在这方面都做过很多工作,但进一步利用竹简材料来重新梳理字义、韵读、文句,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最近我们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正在论证启动这方面的研究、出版项目。另外我们想做一些出土文献和古文字普及的工作。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大家对甲骨文现在都比较关注,因为国家一直在鼓励传承弘扬,但是从甲骨文、金文到战国文字、小篆等,其源流演变可以做的学术性、普及性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基于当前学术研究的成果来梳理整个古文字的演变。现在很多书法研究者、爱好者对出土文献也很关注,可以编选一些简牍作为书法字帖。中西书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出土文献》期刊,作为本学科目前唯一的一本学术期刊,也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学术创新与学科交叉发展。数字化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经达成了共识,将共同开发建设一个古文字编纂和发布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数字化平台,集合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在线编纂的方式,系统地把古文字的音、形、义确定下来,作为基础数据。今后文字编这类出版物,就可以按照某个规则自动生成;其他学科的学者,也可以按照其研究需求,归集相应的数据材料。目前编纂平台的前期开发已经完成,清华大学方面正在试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老哨卡

《邹城年鉴(2020)》出版发行(图文)

近日,《邹城年鉴(2020)》正式出版,该书由中共邹城市委、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邹城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编纂,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邹城年鉴(2020)》紧紧围绕邹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系统、翔实、客观地记载了2019年度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变化。《邹城年鉴(2020)》的出版,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服务,为社会各界了解邹城、认识邹城提供了翔实的年度资料,发挥邹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同时为续修地方志储备资料。《邹城年鉴(2020)》共计70余万字,在往年年鉴常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框架,进行了版面创新,加入了“图说邹城”和“媒体看邹城”栏目,增加了邹城年鉴的新颖性、纪实性和可读性。文字报道:中共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责任编辑:张继宇【来源: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神隐

2019年度“最美的书”揭晓,25种图书获奖

2019年度“最美的书”(原“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于今日在上海揭晓。经过海内外顶尖书籍设计师评委的多轮专业评选,最终25种图书在来自全国各地106家出版社的342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这将是“最美的书”连续第17次在世界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同行的作品同场竟艳。十多年来,已有16批346种来自中国的“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其中,有20种书籍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奖项,更有两次摘得金奖。值得注意的是,可以从这25部“最美的书”中发现强烈的中国特色:既有关于中国经典诗词鉴赏的作品《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也有《红楼梦》题材经典绘本《梦影红楼》,有以中国传统造林造园艺术为主题的书籍《中国园林》,还有以中国传统家具为题材的著作《观照:栖居的哲学》,也有以绘画、剪纸、拼贴讲述汉字历史故事的儿童书籍《里昂的汉字》,以及帮助孩子学习汉字的新年汉字日历《汉字日历》。更有趣的是,此次入选的图书中还有一部揭示“世界最美的书”发展历程的作品《莱比锡的选择》,一部讲述“世界最美的书”的作品入围“最美的书”,如同一次遥远的呼应。“最美的书”始创于2003年,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书籍设计年度评选活动。十多年来,“最美的书”评委会受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主办机构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的委托,邀请海内外顶尖的书籍设计师担任评委,评选和推荐当年度来自中国的“最美的书”并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次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评委会对标国际大赛评委规则,采用评委轮换机制,以确保评选的公平性和专业性。此次主办方再次邀请多位海内外顶尖的书籍设计师担任评委会成员,特别聘请德国设计师德米安·伯恩(Mr. Demian Bern)、日本设计师大森裕二(Mr. Ohmori Yuji)、中国北京设计师吕敬人、中国江苏设计师周晨、中国陕西设计师李瑾和中国广东设计师洪卫一起担任本年度“最美的书”特邀评委。最美的书都美在何处?以下是这25种图书的评委评语。“最美的书”总览2019“最美的书”评语1. 《陈从周造园三章》书籍设计:吕旻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出版社封面的圆形拱门呈现出该书的独特之处。因主题是园林,开启封面有一种邀请大家进入一探究竟的感觉。全书图文经营有致,营造出园林的景观。文字排版格式给人一种时尚的现代感,但仍不失传统意味的流露。设计将章节划分做在书口上,新颖而便于检索。照片设计采用不同尺寸,调度别开生面,空间感强,突出园林空间营造特质,有体会园林漫步之旅之感。装订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可使阅读更加舒适。2. 《骨科小手术》书籍设计:尹琳琳出版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一本医学类的书设计得如此感性。设计师的才能真如手术台前的主刀,心思缜密而又无限关怀。版面图像文字、色彩的精心运筹独具匠心,X光片给阅读带来现场感,照片与线性素描图解读清晰,宜于理解又显现出书的实用功能。字体大小、文本体例的设定,并与图一一对应,可操作性强,一本实用医科教材也能成为一本富有艺术性的图书,十分难得。书脊设计很用心,建议可做减法,但瑕不掩瑜。3. 《漫长的告别》书籍设计:王俊出版单位:南京出版社可以倾听一位关于集邮者心声的笔记本。全书设计紧扣邮票收集者文本故事的线索,延展出全书图文叙述架构的特征,从封面的造形、书口的形态,以及全书的基本色调,内页邮票的配置,时代把握的分寸感都恰到好处。精心设定的纸材使翻阅十分轻松愉悦,体现整体设计的理念。开篇部分的一枚邮票,也是该书珍藏的亮点。4. 《乌鸦》书籍设计:周伟伟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全书设计指向明确,书壳、书封、内文全部选用黑色基调,以银色油墨印刷图文。图像版反制,印在黑纸上,视觉感受独特。小开本的设定,纸材的应用,宋体与楷体的设定以及文本段首鸟的符号运用,使阅读具有节奏感,整体设计烘托了该书的主题。5. 《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书籍设计:白凤鹍出版单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一本轻盈简朴的古诗集,摆脱过去此类书籍的设计模式,带来别有洞天的阅读感受。从形态、编排、颜色到手感非常到位,二色印刷分清主次文本的归属,字体级数的合理应用便于分出不同体例。封面图形如卦象般神秘且现代,传统的内容在设计师的激活下,平静且高级。素色书匣带有庄重的仪式感,信筏分册及诗序书签设计独有意趣。6. 《古希腊钱币史》书籍设计:吴勇出版单位:文物出版社这是一本信息量巨大的钱币史,设计者很好把握年代线索的编辑方式,建立全书的信息系统,通过全方位的统筹将设计、工艺、用纸、印刷等进行整体的完美结合。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印制手段,但成本却控制得当。部分页面恰如其分地使用金银色呈现钱币的质感,并用辅助图形进行数据梳理,便于读者理解。书的天头部分设计独特,并在天头斜口上设置文字形成可阅读的主题辅助信息,在折皱的纸材上进行印刷,是一种大胆尝试,全书份量尽管较重,但与钱币的主题非常吻合。页码设计在书的一侧,与图像文字相呼应。工艺性与艺术性两个关系协调完美,是此类书的上乘之作。7. 《大桥记忆》 书籍设计:曲闵民、蒋茜出版单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这是关于南京大桥的主题展的一本图录。很多的信息通过书籍的形式可以永久保存,实现超越展览内容的价值体现。关于一座大桥的信息,代表了时代的跨越。全书给人以历史年代的怀旧感,但设计师有着当代设计的视角。编排采用现代手法,不是照片的简单罗列,强调历史和现代的变换和对比。黑白照片和纸张处理达到一种老旧感及还原历史的逼真度。通过泛黄旧书的形态给读者一种过去时光的代入感。全书中刻意设计的个别缺页和撕页,给人丰富想象的空间。有意拥挤的文字排版,图页的留白处理,形成历史浓缩的对比,感受强烈。封套使用富有年代感的红塑料皮质,使当代读者对这种有历史感的书籍深感惊讶,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8. 《汉字日历》书籍设计:谈天出版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一本每天一读的学习汉字来龙去脉的趣味日历书,365天,学习365个汉字。设计对象形文字进行了再创作,有利于小读者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字源。精心设计每一个汉字的字形,赋以便于识别的色彩。让枯燥的日历变身为孩子们童趣盎然的识字绘本,每天撕下的日历页还可作为识字卡片继续使用,函盒的功能设计十分巧妙,通过折叠可以便于观看和使用,与书的本体结合紧密。虽是一本小书,但编辑设计的用心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让人感动的袖珍读物。9.《11×16 XXL Studio》 书籍设计:XXL Studio 刘晓翔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本表述形式独特的设计师作品集,对十一部作品从封面到内页进行了1:1的展现和分析。用多种形式语言表述每一本书籍设计的概念及方法论,阐述清晰,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叙述。往往这些设计背后的信息人们是不容易看到的,体现了设计师做书的极大热情和自信。全书开本独特,整体和每一本分册浑然一体,又各具个性,内容陈述逻辑性和互动性强,在每一本原书中抽出一部分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展现,很有视觉感染力。通过由表及里的设计解构,让读者一目了然,兼具设计教材的功能。这种特别类型的书是首次出现,大概一位设计师一生中仅此一本吧。10. 《上海图话——百年插画艺术档案》书籍设计:姜庆共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是继《上海字记》之后的续集,将百年上海自近代印刷术出版后,再将各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图像进行有条理的编辑梳理,附以重要信息说明。同时,设计者刻意选择多位专业人士进行回顾,丰富了图像的内涵。有意褶皱的封面,让人忆起上海往事。百年画面以时间为轴演绎,呈现中国近代插画发展的轨迹,有历史的怀旧感。质朴的纸张上承载的图像具有历史的怀旧感,最后设计便于检索的年表,为阅读留下精彩一笔。著作者亦是设计者,情怀与温度让记忆定格为永恒。11. 《欧阳春:凡夫俗子》 书籍设计:赖虹宇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书的纸张采用不规则裁剪,像截取了某个章节的片段。外形结构复杂且貌视不规则,内文简洁到极致。作为档案资料的老物件的照片保持了原汁原味,又很好地融入书中。纸张采用可回收的新闻纸,体现了老物件的本质和对档案资料的纪录。全书没有出现页码,把章节散落到书中,打破了传统的编目形式。虽然看上去很无序,但是给人以寻找老物件的无尽头感,留下以往生活的痕迹。编辑思路独特,整本书如同看一个展览,每个物件局部的点,最后再聚合。很好地将日常生活空间转换到艺术展示的空间,符合我们观赏艺术品的感觉。封面采用切割的手法,不能一眼看到书名,留有一丝悬念。12.《莱比锡的选择——世界最美的书2019-2004》书籍设计:赵清、朱涛出版单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令人感动的一本书。在有限的篇幅中将大量的资料集合在一起,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按照内容来说,可能要4倍于目前的篇幅。相对内涵丰富的内容来说,虽选择的材料简单,整体给人精致的感觉。书中介绍的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体系,进行了集中的展现和介绍。获得金字符奖的作品篇幅最长,对作品进行详尽的剖析和解读,以点盖面,把控要害,点评详实。设计手法丰富,采用中、英、德三种语言编排,不同语言的页码呈现方式不同,字体大小各异,对每个国家获奖的书目进行了汇总。书中分别按照不同类型获奖的比例用色彩进行了分割,对不同国家和设计师的获奖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梳理,并制作了一批有条理的信息图表,有利理解,便于阅读。全书贯穿编辑设计的思路,系统性强,形成自己的体系和表达语言。只有深入研究后才能跟上设计师的节奏,了解设计师的意图。是一本解密世界最美图书的“百科”全书。13.《品梅——朱松发梅花百图》 书籍设计:姜嵩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凹凸印刷的封面引入主题,凸显梅花的质感,整本书采用水墨的黑色调贯穿,简洁,给人以舒适感。整本书采用现代的表现方式演绎传递传统内容,设计风格内敛而不张扬。内文采用中西式结合的文字进行设计,丰富而具有音乐感。书中配画印制精致,还原度好。天头、切口、地脚处理微妙,工艺结构完美,开启度舒适。全书采用了三种不同纸张,黑白间隔节奏清晰,光面纸印制四色,黑色纸张上印刷银色字体,白色纸张上印刷黑色字体。排版安静,留白得当,空间展示中潜伏着律动感。14. 《云自在—高云作品集》书籍设计:曲闵民、蒋茜 出版单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全方位介绍一位画家艺术生涯的书。设计定位于南方江南意趣浓厚的编辑思路,利用不一般的图文结构语言,用心于作品本色的完美还原和水墨气韵。刻意在非常柔软的宣纸上印刷中国绘画,虽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得到完美的图像呈现,总体格调十分优雅而淡泊。全书文字、印章、图像与纸材巧妙融合,浑然一体。书中的文字页和图像页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纸张,有机地区分了信息传达的功能,便于多层次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阅读体验。15. 《苏联人镜头中的新中国》书籍设计:张志奇工作室出版单位:山西经济出版社这本历史摄影图集采用大开本平装形式,素朴庄重,强调历史感。全书重在照片的编排设计,内容丰满,手法简炼,没有多余的设计语言,重在时代气息的还原。图片设计由小尺寸画面延续到右侧的大尺寸图像的再现,很好把握了从小到大,从虚到实模拟对焦的镜头感,与两图之间大胆的空白处理相得益彰,全书使用红色渲染年代氛围,突出了时代特征,留下深深的历史记忆。每一章节的照片数量通过五星图标进行矢量化递增表达,在庄重而富有仪式感的设计框架下不放弃细节的处理,直观而别致。16. 《观照——栖居的哲学》书籍设计:潘焰荣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本展示中国传统家具——椅子艺术的书,平实且不失动人之处,设计赏心悦目。全书设计摆脱一般性的图片罗列,而采用分镜头分割的手法,构图奇巧,尽善尽美呈现古家具的每一个细节和工艺特点的关节处,图像截取恰到好处。 本书另一特点是运用准确的矢量化图形对椅子进行解构剖析,精致准确的分解图增加了对椅子结构的理解,使宏观与微观图像形成对比,层级分明又十分协调。书中还大胆地在黑色纸张上进行黑色印刷,沉稳厚重的效果与紫檀家具的木色相近,对页中还不时插入小幅画页,趣味横生,使椅子主题得到了很好的渲染。17.《三分院》 书籍设计:赵格、曹群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出版社全书内容主要围绕家具设计和用途展开,色彩轻松,赋予阅读的愉悦感。分类按照家具的使用情况来编辑设计。护封及正文用材讲究,文本页和家具图例分别采取不同纸张,感受阅读的物质性体验。家具构成以不同视角处理,从整体到局部,与实际尺寸相对应。物件和人的关系在书中巧妙体现,不同的内容选择使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将一般描述和故事性进行区分。设计风格不繁琐,简洁有序,开本的设定显现全书的形式美感及功能性,阅读的舒适度把握很好。18. 《草叶手贴》书籍设计:苗倩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本与大自然相逢而留下感悟的轻松有趣的随笔集。全书将最普通的树叶拍摄成一幅幅优秀的艺术作品,黑白的图像显得十分纯粹,形成阅读的主体,令人浮想联翩。开本符合体裁,简约的文字编排,充分的留白,可以看出设计师尽量在做减法,使全书显得优雅而内敛。弱化处理的页码,不给画面制造负担,完整、空灵。选择的纸张略带亚白色有草叶的味道,与内容契合,衬托了主题,富有诗情画意。全书阅读时有韵律之感,疏朗简洁之余能让人静下心慢慢细品并产生丰富联想。19.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书籍设计:XXL Studio 刘晓翔+郑坤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师将一本曾经出版过的,由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连环画进行重新设计,把握好原作的品性,用带着毛口的粗麻布做的封面设计立刻把读者带到那个并不富裕的中国农村生活的语境之中,封面老鼠图形耐人寻味,很好把握住勾线淡彩的绘画特征,把全书图与文分列左右页,左页文字排在顶格上方,而留出更大的空间与右页呈朦胧感的画面相得益彰。文本线框和页码处理十分奇巧,既限定了文字阅读方位,又很好地衬托出画面的主视觉。全书如一股清风穿过,读来赏心悦目。不可忽略的是除主题图形之外的辅助信息的设计非常出彩,如序言、目录题要、总览图式及最后的照片都一一细致经营,不是一般化的处理。该设计跳脱连环画出版物的固有模式,耐人寻味。20. 《梦影红楼》书籍设计:潘焰荣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博物馆收藏的红楼梦题材经典绘本,此内容在国内曾有多种版本出版,设计者不爱约束,重新开辟新的阅读形制,采用传统经折装,开本小巧雅致,得古韵而出新意,画面与文字分列设计,字体字号设定适中,利于阅读。封面工艺精细,纸张材料富有质感。21. 《中国古代门窗》书籍设计:张悟静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建筑的门窗之大集成,繁密的信息经过设计呈现有趣且不枯燥的感觉,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全书印制非常精美,体量感得以充分展现。用材强调纸张的柔软度,手感舒适,富有东方书品气韵。从封面到章隔页,使用门窗的木质色彩贯穿全书,既烘托了主题,又带来古建筑温馨的居所舒适调性。M折页的使用,将大画幅充分舒展,带来通透的阅读体验。遗憾之处:竖排版与左翻方式的结合,对于多页文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困惑。22.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书籍设计:白凤鹍出版单位:文化发展出版社一位画家经历的记实,信息量繁杂而巨大,不同类型的画种和自述、访谈、评论互为穿插,经设计师清晰的编辑梳理构建十分清晰的叙述架构,读来繁而不杂,纷乱却严整。洁白的画布,浪漫的画家签名,让人具有诗意的向往,美有多重要,尽在不言中。不同材质,不同形态的内页交相辉映。玻璃卡、亚光铜、白牛皮、宣纸分别承载四色印刷而产生生动多变的视觉效果。连环画部分中文本局部折页和画幅对折的处理,使阅读的参予感极为丰富。建议绑书的橡皮绷带可以舍去。23. 《花重锦官城 · 成都物候记》书籍设计:许天琪出版单位:成都时代出版社全书通过不同花卉意境的展示,巧妙地与文字融合在一起,抒发女性所独有的诗性和情调。从封面到内页,从图形到字体设定都成功制造了与主题相吻合的朦胧美感,纸张内侧反印隐透可阅读的文字,包背筒子页内部印刷的抽象图形反衬烘托正面文字的气氛……每一个筒子页的内侧均有与文字相呼应的视觉处理,内外贯通,气息相连的花之世界加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设计的感染力。诗词与文本的字体设定进行了有机分割,章隔页的文本处理独具特色,既方便了阅读,也显现文本编排的设计用心。24. 《里昂的汉字》书籍设计:“Studio無”设计工作室出版单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由作者自编、自绘、自行设计的书籍。用汉字贯穿了故事的始末,讲述一个跨年代、跨国界的奇妙故事,汉字连接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一百多年中国的历史呈现其中,而汉字维系着海外游子与中华文化的血浓于水的关系,意味深长。综合运用剪纸、绘画、拼贴手段进行创作,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强冲击力的视觉感受。25. 《中国园林:诗意审美与四季》书籍设计:郭萌出版单位: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一本整体设计极为简约和克制的书。全书采用统一的色调,素雅而明快。一段与二段式的文本编排严谨,规矩又不失细微的变化,留白得当,阅读感舒适。全书用两色印刷,图像层次饱和,页码处理得当,不干扰文字的阅读,又富有设计感。封面图像符号来自于中国园林的门窗外形元素,与主题契合,若能贯穿于文本设计则整体感更为统一。

埃及人

开明出版传媒论坛探讨出版传媒业新空间新方式

2020开明出版传媒论坛暨第七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14日在上海召开。图为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民进中央供图中新网上海8月14日电 2020开明出版传媒论坛暨第七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14日在上海召开。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蔡达峰在讲话中说,民进是唯一具有“出版传媒”界别的参政党,成立75年来始终与中国的出版传媒事业紧密相连,马叙伦、叶圣陶、周建人、林汉达、徐伯昕、郑振铎、柯灵、傅雷等民进创始人和早期会员都是出版界的前辈。他们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民进事业奠定了重要的局面和优良的传统。2020开明出版传媒论坛暨第七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14日在上海召开。图为论坛现场。 民进中央供图改革开放以来,民进中央为中小学教材出版、新华书店建设大声疾呼。联合多个地方组织开展调研,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对出版工作的建议》,对出版思想、出版规划、出版和发行体制、队伍建设、能力建设等提出一系列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近年来,民进中央先后就出版体制改革、图书发行、中国翻译出版和中国期刊“走出去”、打击盗版、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图书互译机制、互联网内容版权经营与保护、网络文学发展、盲文出版物出版、民营出版资格、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儿童读物质量、新闻媒体群众工作、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本次论坛以“守正创新”为主题,共同探讨出版传媒业需要把握的时代大势和需要发扬的优良传统,探讨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业态的变化和融合,探讨我国出版传媒业发展和我们各自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方式。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黄震出席开幕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人民阅读董事长徐涛,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在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上海骑鲸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霆、华语之声传媒(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清、哔哩哔哩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殷强作了主题发言。论坛由民进中央主办。(完)

神识

增强出版助力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作为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增强出版的出现对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实现了“根出版物+增强内容”的新型出版模式,使传统学术论文与任何类型的增强数据相互链接,并能在各学术圈便捷地分享,以此推进知识传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实现内容增值等。在新技术环境下,期刊出版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来提高期刊出版的知识服务能力和内容增值能力。因此,增强出版应运而生。增强出版的实质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物上添加超链接等技术手段,以实现期刊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融合。在国际出版领域,增强出版主要表现为媒体增强、语义增强、数据增强三种形式。在数字化技术条件下,出版内容增强是一种语义增强的出版形式,其特征是通过语义标记来丰富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和知识内容,提供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关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作为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增强出版的出现对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实现了“根出版物+增强内容”的新型出版模式,使传统学术论文与任何类型的增强数据相互链接,并能在各学术圈便捷地分享,以此推进知识传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实现内容增值等。 增强出版始于技术型融合出版数字技术的普及促使媒介深度融合,为传统出版赋能使之进入增强出版的新时代。在融合出版带动增强出版的今天,新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最本质的问题是能否促进知识生产。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出版体系中,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主要依赖书写和印刷媒介,其中最主要的是期刊媒介,期刊出版成为世界各国知识生产的重要机制,为人类文明与科学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人类社会进入全新时代,延续数百年的期刊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融合出版,是一种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手段。新型传播技术作为融合出版兴起的基础,促使出版的产业生态、商业形态、产品样态等发生深刻变化。期刊是人类知识生产的主要载体,其技术的进步必然塑造新的思维模式。同时,期刊也成为很多国家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英国出版协会(Publishers Association.UK.)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期刊市场总值超过100亿美元,期刊种类超过2.4万个,年产出论文数达160万篇(条),论文数增速超过3%,期刊增长率达到3.5%。在英国,期刊市场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销售总额超过27亿美元。数字化时代,知识生产加速正是融合出版带来的机遇所致,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期刊出版的主流方向,新出版的期刊多数只出数字版,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成为全球期刊出版新风尚。面对数字化浪潮,期刊出版数字化凸显的最大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节约成本。据英国专业出版委员会STM(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ing)公开数据显示,平均到每页成本上,数字出版节约1/3的成本,这个数字对期刊出版商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当然,数字平台建设、员工培训和用户技术使用等也在成本之内。即使如此,一劳永逸的数字化平台一旦建设完成,其运行成本的廉价性还是令人心动的。二是使用便捷性。除了网络技术提供的丰富链接外,知识的追踪与搜索更加便捷,对知识生产者来说极富吸引力。与传统知识生产相比,数字化的知识生产已经形成新的动力机制。面对数据库海量的知识信息,相关的超级链接信息也会汹涌而至,围绕任何一个主题的知识信息瞬间呈几何级数增加。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可以由智能化的主题匹配呈现在生产者面前,他们由此可以聚焦最权威的期刊和最核心的作者与文献,为生产高质量的知识和知识创新提供了最大可能。当然,迅速聚焦也可能会限制作者的发散思维,对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带来不利影响,需要作者破除技术限制带来的消极影响,把数字化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发挥到最佳状态。 增强出版加速数字化知识生产技术是内容的表达形式,并积极促进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内容增强型数字出版模式呈现了内容结构化、数据融合化、信息可视化、对象关联化、阅读个性化的特征;实现数据出版的立体经营模式,为期刊从知识传播向知识化服务以及语义出版(知识共享与关联)发展奠定基础。单就学术论文而言,增强出版是指以提高用户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获取效率为目标,在论文内容结构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体链接、可视化、脚本语言等技术,扩充论文内容,改进内容表现形式的出版模式,即面向读者的内容增强出版模式。在技术加速化发展的时代,立足知识增长的现实,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应运而生,这样才能满足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需要,由此而产生的论文数量也会大幅增长。例如《自然》杂志,其创办的系列子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r)、《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ence)、《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自然·饮食》(Nature Food)、《自然·文摘》(Nature Digest)和《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等,在短时间内即广受欢迎。此外,国际知名的乌利希出版集团在21世纪初出现两次办刊高潮(第一次是2000—2004年,创办期刊1925种;第二次是2005—2007年,创办期刊1256种),共创办期刊3000多种。在英国,排名前十的出版商出版了近60%的新办期刊,120家出版商都有新办期刊。这些新办的期刊或子刊随原期刊“打包”发行,订购成本增加了,但学术机构和图书馆购买的积极性更高了,充分说明人们对新刊的期待和满意,也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期刊的社会价值。随着数字化内容在线获取更加便利,传统印刷期刊的属性被弱化,人们甚至不需要整本的期刊和论文,只要“按图索骥”搜索具体的论文篇目和链接即可。由于数字出版不受版面限制,数字期刊实际的论文总量和容量都出现不小的增长。在美国,每年每种科学类期刊的论文总数从70篇左右增加到120多篇,世界多数期刊都保持增长的趋势。可以预见,在OA(开放获取)出版背景下,期刊的名称和品牌会慢慢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知识为中心”的出版格局,读者获取的数字化知识不再看重期刊本身,而是直接通过搜索知名作者获取,这个趋势又为个人化出版打开了崭新的窗口,未来的出版机构或期刊出版模式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增强出版赋能开放获取运动增强出版赋能新的出版模式,为传统出版转型开辟新路和前景。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作为增强出版新模式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实现了以作者(生产者)为中心的转向。生产者发表论文需要自己支付出版费,从而把期刊出版商从巨大的市场压力下解放出来。期刊论文发表后要免费向社会开放,便于公众免费无障碍获取,实现增强出版自由传播的目的。显然,开放获取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品理论,即生产者的知识产品以及传播知识产品的期刊,是由国家公共财政资助的精神产品,其本身就具有公共品的属性,自然要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提高社会的知识积累和促进思想繁荣。在全球范围来看,新型OA出版模式有其天然优势,但要作者付费的出版愿景必然遭遇现实挑战。个人化出版虽有数字化之便利,但要让公众顺利获取谈何容易,毕竟不像知名期刊那样人人熟知。因此,混合模式便成为英美国家期刊发展的选择,即在原有出版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兴出版模式,实行新旧模式的双轨制,随着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灵活调整双轨制的比重,以实现竞争优势的弹性化与最大化。这种模式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即以融合出版为突破实现增强出版。在融合出版背景下,中国的出版规制、产业和组织也将迎来重大变革。(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的传播创新研究”(CXTD2021-1)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郜书锴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惊魂恋

2020年出版专业基础与实务知识要点顺口溜

本顺口溜大多“胡编乱造”于国庆期间,重在提醒,便于记忆,不拘于语法,所以难免槽点多,尴尬多,甚至错别字也多。懂的会心一笑,不懂留言吐槽。2020新版:黄遵宪 《日本国志》已知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中文书刊。小编工作有特点政思科创被选中(加工性被剔除)小编哥哥心很花一心想安两个家妹子笑问哪两家一个专来一个杂小编哥哥有素养政治过硬德高尚心理审美都不错哪个妹子不痴狂小编哥哥能力好会写会说会协调分析市场懂鉴别最新技术有一套将军白头不骑马骑马不过四十八当年铜马三十二平精散线分天下约稿之后别想跑作者大大事不少先做参谋后服务跟踪进度少不了《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最卖座的两本期刊杂志变刊期省级来审批但要变周刊总局亲自管不要金不要银不要有背景不要阴不要仿不要圆滚滚余缺五大术抽转缩增补关键词里有两手三八叙词和自由广告策划抓四点合理定价分版面专题系列都策划增强创意赚大钱杂志广告管得狠从不单独说洋文公益上来百分三酒两条来烟不沾一本杂志卖卖卖读者内容和品牌期刊编辑三特点主体策划学韬奋结构组配穿珍珠时效同步周期准期刊市场三定位内容读者风格汇内容定位三原则需求优势差异者读者定位三原则自然社会心理者风格定位三原则内容形态品牌者《万有文库》民国最大的一套丛书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词典大师杨家骆出版学说嚯嚯嚯广东前辈李次民编辑学说第一人报界最早伍庭芳中外新报美名扬说时务报不是报期刊主笔梁启超民国书业三巨头名越谦虚越一流世界不如中华大中华哪有商务牛世界书局沈知方红房子发行真香开明书店中学生一本杂志能谋生商务印书馆四百四十万则徐大人被贬官半路碰上个魏源老弟我有四洲志请你帮忙编一编哥哥放心我包干海国图志一百卷康梁看了都说好乖乖我俩开了眼商务书馆张元济这位哥哥大手笔不拘一格高稿费请来严复林琴南严复天演论法意大开国人蒙蔽眼琴南虽不懂外语茶花女鲁滨逊黑奴吁天照样翻始皇下令书同文大篆简化小篆成东汉八分定方块钟繇楷书传至今南大花脸麻沙本粗制滥造辱斯文雍正铜 乾隆木周必大一身泥污经折旋风倒轴卷蝴蝶包背统一线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