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古代文学考研院校选择那奈

2021年古代文学考研院校选择

考研是一场高层次的选拔考试,而好的选择却能让你事半功倍。关于院校选择,学弟学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地域看你喜欢哪个城市或者未来想在哪里发展就去那里。考研分A区和B区A区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A区的分数线比B区的要高。附上文学总分国家线趋势图及单科分数:二、综合考虑个人水平(1)不同学校的专业课考试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考大综合(如南京大学),有的考小综合(如华南师范大学),也有的只考专业科目(如湖南师范大学);所谓大综合就是考的范围广,但考得不深,基本涵盖本科所学的文学文论类和语言类;小综合相对于大综合考的范围小一些,像华南师范大学是考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但不考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只考专业科目的学校就比较少些,所考范围小,但考试内容较深,像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业务课一考古代文学基础,业务课二考作品选;这三种考察方式各有优缺点,看你自己更适合哪种。(2)收集目标院校真题,对比你心仪的几所院校真题,看你是否适合其出题方式。小编从网上收集到20年部分院校中文系真题,大家可以在 供纵号【古代文学驿站】对话框回复“20真题”领取。三、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比例等登录目标院校研究生官网,学校论坛或者考研帮可以收集到每年学校的参考书目、考试科目、招生人数、报录比以及报考要求(跨考生注意是否接受跨考,同等学力考生注意是否接受同等学力报考);此处注意不同院校进入复试比例各不相同,一般文学学硕复试比例为1:1.2;但也有一些院校是1:1.5甚至1:2。对于那些不擅长语言表达,但笔试能力较强的考生,建议选复试比例低的学校,这样一般进入复试被刷的几率降低很多。结语,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2021年考研,小编会陪你们坚持到最后。

长青树

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代码是05010,是隶属于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算是文学类学术型硕士。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的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课是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和政治两门课程,各占100分;另2门专业课分值各150分,考试科目根据报考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下面列举几所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科目。1、南开大学:初试科目:文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2、南京师范大学:初试科目:中外文学基础、文学评论写作;复试科目:古代文学专题;加试科目:古代汉语、文学理论基础。3、东北师范大学:初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复试科目:专业经典名著阅读。4、河北师范大学:初试科目:文学基础理论、中国文学史;复试科目:古代文学与文论。5、吉林大学:初试科目:文学综合(含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复试科目:专业综合课(文学基础)从上面可以看出,通常每所学校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的考察科目也差别较大,具体请查询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根据参考书目来有针对性复习。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评估结果为:A+: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A: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想要报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建议报考以上高校,基本是综合类大学以及师范类大学,而且都是985、211名校,硕士毕业后应该会有很强的古代文学功底,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学研究创作都会游刃有余。

爱物语

四川师范大学各专业2021考研资料历年真题

文章转载自:大学考研帮手公众号因篇幅限制,仅保留没目录部分1、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7真题2、四川师范大学化学831无机化学2017真题3、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831)无机化学2018年真题4、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4年真题5、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5年真题6、四川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846地理信息系统2017真题7、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81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4真题8、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4教育学基础2013真题9、四川师范大学数学(825)高等代数2012年真题10、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831无机化学2017真题11、四川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830)环境学概论2016年真题12、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13、四川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830)环境学概论2014年真题14、四川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830)环境学概论2013年真题15、四川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830)环境学概论2012年真题16、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6真题17、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5真题18、四川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615心理学基础2017真题19、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20、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21、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8年真题22、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2年真题23、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24、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333教育综合2015真题25、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333教育综合2017真题26、四川师范大学材料学831无机化学2017真题27、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6年真题28、四川师范大学化学(631)有机化学2013年真题29、四川师范大学植物学(638)生物化学(自命题)2014年真题30、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842体育概论2017真题31、四川师范大学土地利用管理与评价827人文地理2017真题32、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81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5真题33、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81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7真题34、四川师范大学戏剧847戏剧影视综合基础2017真题35、四川师范大学电影847戏剧影视综合基础2017真题36、四川师范大学广播电视847戏剧影视综合基础2017真题37、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设计336艺术基础2017真题38、四川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823英语专业综合2017真题39、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设计843速写2017真题40、四川师范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826量子力学2017真题41、四川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826量子力学2017真题42、四川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826量子力学2017真题43、四川师范大学光学826量子力学2017真题44、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7真题45、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61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017真题46、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643综合美术理论2012真题47、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6真题48、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5真题49、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4真题50、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333教育综合2015真题51、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52、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53、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54、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333教育综合2015真题55、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56、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57、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817中国文学2015真题58、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817中国文学2014真题59、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817中国文学2013真题60、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61、四川师范大学(357)英语翻译基础复习题62、四川师范大学(211)翻译硕士英语复习题63、四川师范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复习题64、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629计算机应用基础2014真题65、四川师范大学(627)自然地理讲义66、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817中国文学2016真题67、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817中国文学2012真题68、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617文学评论写作2016真题69、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617文学评论写作2013真题70、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333教育综合2014真题71、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72、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73、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614教育学基础2013真题74、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614教育学基础2013真题75、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614教育学基础2014真题76、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614教育学基础2014真题77、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4教育学基础2017真题78、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821教育研究方法2017真题79、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0、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1、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2、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3、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体育)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4、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333教育综合2012真题85、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86、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87、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333教育综合2013真题88、四川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43)日语(自命题)2015年真题89、四川师范大学土地利用管理与评价(628)土地管理综合考试2013年真题90、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460中国现当代文学2004真题91、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历史)839历史学基础2014真题92、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历史)839历史学基础2017真题93、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617文学评论写作2013真题94、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435植物学2004真题95、四川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61比较文学概论(含外国文学)2005真题96、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617文学评论写作2017真题97、四川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17文学评论写作2017真题98、四川师范大学材料学203日语2017真题99、四川师范大学企业管理203日语2017真题100、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203日语2017真题

或谓之荣

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来的

考研400分学霸的经验分享:从考研择校到复试录取,你要准备这些!关于考研,很多人现在都非常的迷茫。关于考研目的,关于如何择校,关于如何复习等等。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不少今年打算备考的同学。那么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和先例能给考研的同学有个好的借鉴呢?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小水有幸认识了今年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个妹妹,她报考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并取得了400分的高分。小水征求了她的同意,将这份难能可贵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虽然她因为英语单科线没过,又放弃了一志愿补录的机会而最终调剂到了云南民族大学,但是她的专业课那么高的分数不是高水平的人是做不到的。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文章有点长,因为不便于发布,所以更改成图片的样式,希望备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耐心的看完,特别是要准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朋友!从考研择校到最后的调剂复试被录取,从调节复习专业课和上课、实习时间的冲突问题,她都做了很详细的解说。如果此刻的你对考研还有一些犹豫,你此刻对考研还有一些迷茫,不妨看看这篇文章,也许对将要备考的你有所帮助!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高分经验贴正文如下(部分有删改):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如今这位妹妹已经在工作了,作为一个教师在一所小学里教书,她也想趁着开学钱赚点学费。她的梦想是将来能做一名优秀的编辑,因为她又非常喜欢云南这个地方,所以她这样选择无怨无悔。之所以想让小水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是因为妹妹衷心的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够帮助2019年备考的亲。让他们在考研路上不至于那么迷茫,也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附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初试和复试参考书目:专业课一637文学理论专业课二837中外文学史(含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部分,选答其中两部分。)初试参考书:1、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2、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钱理群《现当代文学三十年》4、朱栋霖《现当代文学史》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6、童庆炳和南帆的《文学理论》各一本。复试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分析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参考书的版本没有确定的要求,版本大同小异,只要认准了编者,大致没有错的。如果你还在考研路上迷茫,还在纠结考哪所学校,不妨和小水联系,也许我能帮你指一条明路。

迟暮

古代文学考研笔记——两汉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一、行政体制。(一)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辖的十六令丞之一。(二)西汉负责管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三)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两个系统,起初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乐;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二、体制的沿革。(一)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歌诗外,还搜集各地歌谣。文人所作乐府歌诗可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地位提高。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二)哀帝取消乐府建制。(三)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四)魏晋时旧的乐府歌辞有的还在继续沿用。三、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以相和歌辞最多。四、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现在所能见的、可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首。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乐府诗作者表现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一、苦与乐。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一)平民百姓的疾苦,对这些贫民百姓寄予深切同情。如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东门行》)。(二)用欣赏笔调渲染富贵之家,如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鸡鸣》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带劝谏和批判的成分。三妇织绵鼓瑟的段落,名为“三妇艳”,成为富贵之家的象征。(三)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形成对比鲜明的画面,其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领略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二、表现爱与恨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一)爱。鼓吹曲辞《上邪》铙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词。(二)恨。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分手,绝不犹豫。铙歌《有所思》反映未婚女子由爱到恨的变化。(三)《孔雀东南飞》—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其之所爱,恨其之所恨,倾向鲜明。(四)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赞扬和鞭挞明显的诗。三、表达乐生恶死愿望。(一)恶死。1、正常死亡如《薤露》、《蒿里》是丧歌,收在相和歌辞中。2、夭折横死如铙歌《战城南》表现对阵亡将士的哀悼。3、这类诗在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时,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酷事件。(二)乐生。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1、人入仙境。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杂曲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天国画面,再如相和歌辞中《长歌行》、《董逃行》。2、写神界精灵到人间。如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铙歌《上陵》。3、把人神置于同一层面,通过人神仙化、神仙世俗化,表达沟通天人的理想。四、表现苦与乐、爱与恨时,有国风、小雅的余韵;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受《庄》、《骚》的遗响,继承了楚文化的传统。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一、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一)酒店及其女主人。相和歌辞《陇西行》和辛延年的《羽林郎》。(二)京都,《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陌上桑》以春日采桑为背景,相和歌辞《艳歌行》择取女主人为他乡游子缝补衣服,引起丈夫猜忌的情节,都是以常见而又富有情趣画面入诗。二、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一)弃妇遇故夫。古诗类《上山采蘼芜》是乐府诗。(二)相和歌辞《艳歌何尝行》以鹄喻人,写夫妻同行,妻子生病分手。三、题材选择的尚奇倾向。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如郊庙歌辞《天马》,杂曲歌辞《蜨蝶行》,杂曲歌辞《乐府》;迎神求仙诗,更体现崇尚奇异倾向。四、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代表作品都是讲述有连续情节的故事,如《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五、人物刻画,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个性化对话,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利用环境或景物作衬托。六、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大体遵循以下规则:(一)自觉的叙事意识,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言事尽而言情不欲尽。(二)铺陈场面、详写过程而略写始末。(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显示出由重形似向尚神似演变的征兆。七、先秦只有《诗经·豳风·鸱鸮》是严格意义的寓言诗。两汉乐府有多首寓言诗。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一)一种类型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述,如鼓吹曲辞《雉子班》,相和歌辞《乌生》、《豫章行》,杂曲歌辞《蜨蝶行》;(二)另一类寓言是植物和人对话,如宋子侯《董娇娆》。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两汉乐府诗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一、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楚声的流行对乐府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离骚》体通常每句六言或七言,七言句最后一个字往往是语气词。稍加延伸,去掉语气词,就变成七言句;把六言句拆开,就变成两个三言句;楚声四言诗,如刘邦《鸿鹄歌》。因此,汉代乐府用楚声演唱的歌诗,就出现了三言句和七言句,如《安世房中歌》用楚声演唱,其中第六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到了武帝时代的《郊祀歌》19首,纯四言诗只有9首,其余或是三言,或是杂言,尤以三言和七言居多。二、少数民族歌曲。鼓吹曲辞铙歌18首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均是杂言。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三、五言歌谣。西汉戚夫人《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无名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18考研学姐深度长文分享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18考研学姐深度长文分享我们有什么好怕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考霸教育集团命题研究办公室杨老师赠言我是18考研党。现在距离考研结束已经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了。其实,考完研的第二天我就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不巧的是,考完之后就感冒了,中间出去玩了一次,又重感了。今天才感觉好了很多。对于这一年,我有太多话想说,我不想说这叫经验,这应该是我出师不利的教训。我希望能帮到你们。我是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的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的文学院考试是考同一套试题的,要考文学综合和语言综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是不给出具体参考书目的。大家百度就能搜到,我也不想直接告诉大家。信息收集能力大家都有的,不做伸手党,学会自己收集信息。往年报录比,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真题的话我用的是考霸教育出版的《2000年~2018年陕师大文学院考研真题解析》,比较全面,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这些信息有一部分都是我自己找的,但网上的真题多是回忆版的,我找一个陕西师范大学的文学院学长,上来第一句就问要怎么准备考研,差点把他给问蒙了!哈哈~不过他还是帮我很多,因为陕师大文学院考研真题有很大几率重复吗,但是考霸教育出版的这套《2000年~2018年陕师大文学院考研真题解析》老是缺货,我就让他帮我找了一套,真的是很热心的学长!点赞点赞~不过我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采集汇总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二是,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有必要把别人的时间浪费在一些很小儿科的问题上。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在考研过程中的教训。首先,是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开始时间的问题。看到19考研现在就已经开始了,稍微有点担心。一鼓作气,都是再而衰,三而竭的。如果,现在就是倒计时了,全力以赴地准备考研,那么复习到后期,就很疲惫了。呈现的状态就是,拿起书,看到一个知识点觉得自己对这个知识点了如指掌就匆匆掠过。到了考场上拿到试卷的时候,只是觉得题目很熟悉,可是具体的知识就记不清楚了。我今年就是这样的,觉得很遗憾。希望大家现在仅仅是在手机信息,就像在大海中划船一样,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把方向找准,以及把必备的工具准备好。这个寒假也希望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不要让考研这件事束缚了你。七月之前把所有的书看几遍,八月份甚至九月再背诵也不迟。其次,不要把考研这件事看得太重~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如果把考研看得太重,把考研当做你2018年生活中的全部,那么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在持续紧张的一种状态。一旦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你去完成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从而会消极怠慢一些事情。大四的上学期还是有课的,在专业课上看考研书目,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疯狂背书,这真的是得不偿失的。真的,大家的专业课在考研的过程中都是很有用的。老师的点播,比自己看书有效得多。最重要的是,每天看一点专业课对于思维的连贯性是很有用的。到了期末疯狂背书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是没有时间看专业课的。我就是在大四上学期的西方文论上看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的时候,西方文论本身又难理解,我又没有听过课,用了很多时间,都没有准备好这门考试,考研的科目也没有来得及看。希望大家要重视考研,但是不要把考研看得太重。在这个长跑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去完成作业,还可以论文开题的,还可以去看长篇小说。我在考研的时候别的事都没弄好,但是看了好几篇长篇小说,《子夜》、《四世同堂》等都是在考研的时候看完的。还有一个小的tip,看书不要发朋友圈。对着书的封面或者书中的精彩段落拍下来,告诉大家你在看书。其实,这样你的看书速度反而会放慢。你可能会有心理期待,别人给你的点赞或者评论,甚至想要朋友跟你讨论一下书中的情节。这些都会让你分心,以至于看不下去。然后,处理好和父母、和恋人的感情问题。如果和父母有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在学校考研,少打电话就可以了。重点是和恋人,我关注的一个考研博主,她男朋友在十二月份出轨了。这个博主还是二战,心理素质得有多强才能继续坚持下去。当时特别担心这个小姐姐,但好在小姐姐坚持复习,考试。即使没有这种极端的事情,情侣之间的吵架真的很浪费时间和精力。具体情况就参考一下身边人就行了。希望大家的精力不要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再者,就是坚持考研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去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考试的时候,考场里真的很多不来考试的。既然已经决定了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路上很黑,你也满身伤痕,但是还是要披荆斩棘地走下去。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要到达的地方是你梦寐以求的地方。学习的时候也不能碰手机,也不担心玩手机问题了。最后,我觉得考研这个过程给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看书更加有逻辑性了,拖延症慢慢地在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增加。在这段路程中你会犯错,你要接纳自己的错误,然后慢慢改正,那就是你的收获。希望大家能在考研这个过程中成长!

棒球棍

古代文学考研笔记——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史记》代表古代历史散文最高成就,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是西汉散文前期向后期转变时出现的,风格兼有前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前期历史反思的余绪,又有后期沟通天地人的尝试。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动机:继承父亲一方面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同时也弘扬有汉一代的辉煌的目的,把修史看作是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太史公自序》),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经历李陵祸后,把修史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磊落多感慨。《史记》的叙事艺术一、体制。(一)《报任安书》中说修史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创立纪传体通史。(三)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相互配合,构成整体。1、12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2、10表、8书作为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3、30世家围绕本纪展开,“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太史公自序》)。4、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使叙事范围更广,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图。5、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二、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一)编排人物上尊重历史,又合乎逻辑。1、分类。(举例)惠帝、吕后2、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兼顾各传记之间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造成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编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1)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类型相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如《游侠列传》等,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2)合传中有时叙事手法高超,天衣无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叙事追根溯源,揭示出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1、重视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2、往往误入宿命论的歧途。3、反复强调对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使各篇都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三)叙事。1、有详略之分,一般详写事情发展的起因,而略写结果,如《李斯列传》。2、多写对人物活动有原始动因性质的生活琐事,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如《商君列传》以任法为线索。3、驾驭材料,如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成功运用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4、场面描写,如写荆轲刺秦王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感受。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史记》的人物刻画一、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覆盖面广。对些在历史上虽有卓越表现、但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同情,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把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所收人物广泛,且栩栩如生。二、共性与个性的展现。不同类型人物迥然有别,同一类型人物形象也不雷同。三、渲染对象的基本特征,使人物个性突出,如《万石张叔列传》。四、充分注意到人物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方面因素,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有或明或暗的显示。使《史记》中人物的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五、人物具有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示不忘本、不负人。(二)以牙还牙,以怨报怨。(三)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四)富贵还乡是人物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本纪》)六、有许多人物所做事情相近,但是怎样去做,却各人有各人的方式。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七、采用多维透视方法,笔下人物显露多方面性格特征,一方面能把握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重视,如项羽。八、有的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史记》的风格特征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叙事写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大事穿插其间,多选择重大题材;同时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思考,透过表象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规律,使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把人物置于社会背景下表现,通过描写、叙述他们对时势、潮流的顺应与抗拒,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二、浓郁的悲剧气氛。(一)悲剧人物。1、有些悲剧人物体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其行动具有超前性。如吴起、商鞅。2、相信已经过时的制度仍然是合理的,并为 之而奋斗拼搏,如田横。3、按品格划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1)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完美型的悲剧英雄,如孙杵臼、程婴。(2)还有一些悲剧人物的品格存在明显的弱点,由这些弱点而导致的失误最终毁灭了自身,是缺失型悲剧英雄,以项羽为代表。(二)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同情,其中暗含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在探讨人物悲剧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如在《伯夷列传》中慨叹“天道是邪,非邪!”。三、强烈的传奇色彩。1、把许多传说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神秘感;2、许多真人真事也带有传奇色彩,如鲁仲连、张良、商山四皓。3、叙事写人的笔法具有传奇性。司马迁为文疏荡多变,令人莫测端倪,章法、句法、用词独特,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一、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首创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二、继承先秦文学传统。《史记》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借鉴战国散文酣畅淋漓的风格,体现大一统王朝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三、弘扬人文精神。《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二)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三)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四)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五)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四、艺术性。(一)在语言上平易简洁,富表现力,把古书词句译成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二)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用多种手法,如:1、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2、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3、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等。五、题材。许多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恶魔女

古代文学考研——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诗歌:操古直悲凉,丕便娟婉约,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创作,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正始时政治险恶,作家苦闷,阮籍《咏怀》组诗,用比兴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现存20诗馀首都是乐府诗,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精神一脉相承。(一)内容:1、反映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如《蒿里行》写关东义军讨董卓。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古诗归》)。2、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前者如《度关山》、《对酒》;后者如《短歌行》。3、《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二)艺术:1、学汉乐府: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蒿里》本是挽歌,操用来写现实;《陌上桑》本写罗敷故事,操改写求仙;《秋胡行》本写秋胡戏妻,操用来抒发感慨。2、继承汉乐府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感慨,语言古朴率真,胡应麟说《短歌行》等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诗薮》)。3、于悲凉中多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陈祚明“跌宕悲凉,独致超绝”(《采菽堂古诗选》);冯班“慷慨悲凉”(《钝吟杂录》);宋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三)聚集“建安七子”、蔡琰、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李坚,学者邯郸淳、仲长统,诗人繁钦等,开创“建安文学”局面。二、曹丕。(一)现存诗40首,分三类:1、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芙蓉池作诗》,纪游玄武池《于玄武陂作诗》等,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山水诗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2、抒情言志之作,如《黎阳作诗》3首,《煌煌京洛行》。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丕诗水平。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2首等,最著名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二)清沈德潜:“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曹丕新变:1、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所抒之情多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抱负有关,曹却更努力于表达个人情感。他敏感多情“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善哉行》),“为乐常苦迟”(《大墙上蒿行》)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同代其他诗人的。2、文人化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纤丽的情思;艺术形式上勇于创新,诸体具备。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75句,360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王夫之:“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船山古诗评选》)。(三)丕与邺下文人诗酒唱和,开创文人雅集先河,已具备文人集团性质。第二节曹植一、曹植创作以建安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一)前期主要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二)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内容分为4类:1、是对自己和朋友遭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分7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诗人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诗》、《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这类诗歌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失意。3、述志诗。用世黄初后诉诸诗赋,《杂诗》(“仆夫早严驾”)是代表作。4、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诗中描绘的神仙境界明净、高洁,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赠白马王彪》:“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游仙诗实际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兼父兄之长,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90馀首,其中60多首是五言诗。既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奇谲;既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对后世影响:胡应鳞:子建“《虾旦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诗薮》)四、植诗受后人推崇的原因:(一)文采富艳;(二)对五言诗发展的重大影响;(三)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第三节王粲、刘桢及蔡琰一、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其中王粲、刘桢成就最突出。二、“七子之冠冕”王粲,今存诗23首。(一)内容。1、建安13年归曹操以前,作品或纪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七哀诗》3首,第一首最著名。沈德潜许为:“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古诗源》)。2、归曹后较重要的作品是《从军诗》5首,主要写随操出征的感受,再现汉末战乱后农村田园荒芜、满目疮痍的景象,歌颂操英明神武,表达追随操为国效力的意愿。3、邺下与丕、植兄弟及其他文人唱和的作品,如《公宴诗》等,虽是“怜风月、狎池苑”之作,但在诗题开拓、技巧探索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二)艺术:1、粲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主要感情特征。谢灵运:“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2、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感伤中展开的。因此“发愀怆之词”(《诗品》)为其主要特点,难免“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三)地位:刘勰:“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方东树:“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三、刘桢,存诗20馀首。曹丕称“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刘勰:“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一)内容:1、赠答诗,一类是游乐。最著名的是《赠人弟》3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对从弟赞美,也是自我写照。第二首最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豪迈凌厉,有“挺立自持”(陆时雍《诗镜总论》)、“高风跨俗”的气概。2、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二)艺术:1、风格“壮而不密”(曹丕《典论·论文》)。更多表现个人的愤慨,充满慷慨磊落之气,风格俊逸而奇丽的。2、《赠徐干》哀叹命运多舛,抒发愤懑不平;3、《赠五官中郎将》4首,表现与曹丕的深厚友谊。4、以气势取胜,显出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四、蔡琰。今存诗3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此诗540字,分三段,一段以叙事为主,夹以抒情,写董卓作乱,自己被俘,及俘虏所受的虐待;二段写胡地生活及被赎归时与儿子分别时的苦况;三段写回乡后的生活,这两段以抒情为主,夹以叙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悲愤诗》受汉乐府叙事诗影响,可和《孔雀东南飞》比美,杜甫《北征》等诗受其影响。五、陈琳和阮瑀。(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托秦筑长城事,写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现实意义。以对话方式写成,语言质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悲凉,接近乐府民歌风格。(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写孤儿遭后母虐待的情状,侧面反映汉末世风日下的现实,风格与乐府《孤儿行》接近。六、徐干今存诗4首,都是五言诗。(一)《室思诗》为拟思妇词,共分6章,描写思妇忧愁苦闷的心绪,文辞凄厉深婉,感情哀怨缠绵。而“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二句,尤为后人推重。(二)《情诗》在情调与风格上也都与此诗相似。(三)《答刘桢诗》表现与刘桢的友情,高简浑朴,反映建安人通脱真率的风貌。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政治理想的高扬。汉末动乱激起建安文人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一)曹操的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曹丕有“救民涂炭”之志,植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王粲《从军诗》:“服身事干戈,岂得念所私。”“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刘桢《赠从弟》其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形成“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是个特点。(二)“慷慨”一词的习用,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丕《于谯作诗》:“慷慨时激扬。”陈琳《诗》:“慷慨咏坟经。”吴质《思慕诗》:“慷慨自俛仰,庶几烈丈夫。”曹植《薤露行》:“慷慨独不群”;《野田黄雀行》:“秦筝何慷慨”;《赠徐干诗》:“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情诗》:“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弃妇诗》:“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等。(三)“悲风”意象经常出现,如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阮瑀《诗》:“临川多悲风。”曹丕《燕歌行》其二:“悲风凄厉秋气寒。”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杂诗》:“高台多悲风”,“江介多悲风”,“弦急悲风发”;《赠丁仪王粲》:“悲风鸣我侧”等。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二、人生苦短的哀叹。(一)生命的短促。(二)建安诗人对人生的态度:1、单纯哀叹,如:“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阮瑀《诗》)。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3、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如曹操《龟虽寿》等诗。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三、创作个性的高扬。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诗歌创作时,不肯效法同辈或前贤,而是努力展现独特风貌。(一)风格上,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王粲刘桢:“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二)诗体运用上,曹操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燕歌行》2首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三)诗歌语言上,操、瑀、琳朴质,丕、粲等秀美;植文采风骨兼备。四、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具浓郁的悲剧色彩:操诗“悲凉”(钟嵘《诗品》),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平原侯植诗序》),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正始诗人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故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二)受正始玄风影响,诗歌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二、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一)非一时一地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开创政治抒情组诗先河。(二)内容:1、充满苦闷、孤独情绪。(1)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其三十二)(2)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3)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特别是蟋蟀、蟪蛄,成为反复歌咏的对象。(4)慨叹人生各种创痛,如少年忽成丑老,功名富贵难保,以女色事人不可靠。2、其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体现了忧愤深广的情怀。3、悲哀、凄怆、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常见。4、阮籍无法找到出路,诗中设计游仙和隐居作为精神出路。诗中常赞美巢、由、夷齐、邵平等隐士,讽刺苏秦等人因贪利禄而致杀身之祸。5、有济世志的作品,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1)如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2)有的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3)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二)艺术:1、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常借比兴、象征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2、诗歌精神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三、嵇康诗,现存50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一)内容:1、以表现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如《幽愤诗》自述平生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18章,与《白马篇》相比,既有游侠儿的英武豪侠气概,又有洒脱神情。2、如《游仙诗》、《答二郭》3首、《述志诗》2首等,多写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二)风格:《文心雕龙》:“嵇志清峻。”(《明诗》),“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体性》)突出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关系。《诗品》评其诗为“峻切”。四、应璩《百一诗》为代表,主旨是对曹爽的规劝。态度平和,温柔敦厚,语言质朴,以言事与说理见长,形象有所不足。

不践其土

古代文学考研——隋唐文学

隋唐部分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特质充分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文学因南北分裂而带明显地域色彩。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01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唐文学发展的条件。(一)国力的强大。(二)对外来文化兼容的政策。中外文化交融造成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三)唐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1、唐人入仕途径更多:沿隋旧制开科取士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其中明经又分为7;制举数目多;科举外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题材风格拓展。2、国力强大使唐士人有更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中的昂扬情调。(四)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发展。1、唐初设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后有刘知几修《史通》,广泛论述史学问题,反映求实倾向。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同是崇实思潮的产物。初唐文学潮流向反伪饰、求真情方向发展,并一步步摆脱南朝文风影响。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直接影响文学走向,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等文学见解,与初唐诗风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有关系。2、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我国书法至晋标举风韵,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唐始大变法度。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等虽法二王。颜真卿变晋人神韵入法度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遒丽其中,拓展我国书法新途径。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草书;唐绘画分科: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等;吴道子山水,韩滉画牛;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郑虔等;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唐壁画最盛。书法、绘画、雕塑的成就影响文学:咏画、题画诗;诗画融通;画论诗论交融。绘画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表现技巧,唐诗色彩表现细腻,意境技巧与绘画发展有关。3、音乐和舞蹈繁荣。燕乐发展产生词。燕乐用于歌唱从绝句开始,后来因调填词;古体也可用于歌唱。很多作品描写乐声与舞容,说明唐代乐舞繁荣拓展唐诗表现领域。02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开始,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成为一时风尚。唐士人在入仕前,多有漫游经历。漫游的处所,一是名山大川,一是通都大邑。(一)游历名山大川,反映唐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山水游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提高了山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给山水田园诗带来了一种清水芙蓉的美;可能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二)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昌龄、李白、王之涣等。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三)通都大邑,如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等地,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表现领域。二、入仕途径之一—入幕。如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萧颖士、李华、元结都曾入幕;中唐后,入幕更多。对于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有影响。三、读书山林的风气。唐寒门士人读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寺庙、道观。清幽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有影响,唐诗中清幽明秀的格调与此有关。四、唐特别是中唐后贬谪生活。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03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思想以儒为主,兼取百家,三家思想地位平等,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思想基本特点。政权运作、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一、佛教。(一)唐代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已相当成熟。佛教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二)出现大量诗僧。僧诗中较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1、王梵志诗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2、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3、士人与僧人交往也大量反映到诗中。(三)佛教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民间说话一样,带通俗文学性质。二、道家和道教。(一)道家思想使唐士人返归自然,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于无为中求有为。(二)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作家如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三)神仙思想极大丰富了唐传奇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浪漫色彩。三、唐作家很少有单独受一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带来了进取精神,佛教丰富了唐诗心境表现,道教丰富唐诗的想象。04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文学的客观条件。唐代大繁荣与大破坏的多样生活,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予了他们激情。二、唐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绩:(一)艺术特质得到充分认识,朝独立成科的道路发展,表现: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二)内容上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三)形式上,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已有惊人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四)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原有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发生变化;新文体不断出现。三、唐文学繁荣的表现:(一)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地位最重要,散文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繁荣,词登上文坛。(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诗。(一)最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1、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2、情思格调。北文清刚劲健与南文清新明媚融合,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3、诗的形式。在永明体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同时解决了粘式律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病犯说束缚,创造了既有程式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4、开元十五年前后,条件充分。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1)出现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表现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2)出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写边塞生活的瑰奇壮伟、豪情慷慨。(3)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5、此期唐诗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二)唐从繁荣顶峰走向动乱衰败。1、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2、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开始,唐由盛而衰。杜甫直面战乱,用诗歌表现灾难。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三)大历诗人因社会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四)贞元元和年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革新,诗歌创作出现又一高潮。1、韩愈、孟郊、李贺等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甚至以丑为美,形成韩、孟诗派。2、白、元、张籍、王建等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写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五)长庆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趋向细腻。诗歌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隐突起。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高峰,创造唐诗最后辉煌。五、散文。唐诗发展总趋势是朝诗歌自身艺术物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散文的新变主要出于政治功利动机:(一)开元、天宝时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有意识的改革才开始。唐初骈体占主要地位;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的主张并未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带空言明道性质。(二)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形成巨大声势,散体取代骈体,即“古文运动”。韩柳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1、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现实生活,拓展了散文表现领域。使散文在文体和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2、以复古为创新,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长和六朝骈文的成就“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三)韩、柳后,散体文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犀利的杂文,但骈体重新发展。原因:1、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随之低落;2、又由于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古文的写作路子越来越窄,阻碍了发展。六、新文体。由于社会的发展,新读者群的新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产生传奇小说;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俗讲和变文;燕乐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新的诗歌体式──词。(一)传奇小说。1、原因。(1)文体内部: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的产物;(2)基础:现实生活娱乐需要。宴饮之馀、幕府之暇、途路无聊、友朋夜话,各征异说,共为戏谈,剧谈说话,成一时风气。(3)俗讲、转变的盛行。2、特点。(1)作意,即鲁迅“始有意为小说”。(2)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4)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5)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6)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微妙联系。3、发展轨迹:开元、天宝之际初兴;中唐兴盛期;晚唐逐渐衰落。4、意义: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二)词。1、原因:娱乐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诗配乐、依调填辞,都为歌唱。2、发展轨迹:最初来自民间,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中唐后城市经济发展,词迅速兴起,文人作词→晚唐五代在西蜀和南唐得到繁荣: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拓大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抒写,特别是李煜亡国后词作。七、总论:唐文学是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的产物。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更外向;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繁荣,为文学进一步发展拓出新领域。

独角兽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初试科目有4门,你都知道吗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的考试大科目为4门,分别是考研英语、考研政治和2门专业课。其中考研英语、考研政治属于全国统考科目,专业课是考生目标院校自主命题。专业研究方向众所周知,我国文化传承上下五千年,在这五千年中有无数的文学大家,但是中国古代文学读研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6个,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六个研究方向。前四个就不需要本人解释了,主要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来研究其文学。分体文学史是研究文学载体与文学发展的。古代文论则是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