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扩招10%,这些专业招生多!不肖则欺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扩招10%,这些专业招生多!

中国传媒大学公布了《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本文主要分析2020-2021年中传的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变动情况。 1. 2021年扩招比例约为10%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计划招收1600余名硕士生,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10%。中传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推免和考研两种方式,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拟招收的统考生人数是推免生的1.4倍左右。2021年中传计划招收的统考生人数超1000人,统考生的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5%。2021年中传计划招收的推免生人数近800人,推免生的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19%。图 1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 学硕和专硕推免比例较上年略有上涨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的学术硕士生较上年增加了3%,计划招收的专业硕士生较上年增加了16%。该校的学术硕士推免比例较高,近两年的学硕推免比例在50%左右,2021年推免占比较上年上涨1%。该校的专业硕士推免比例超30%,2021年推免占比较上年上涨5%。图 2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学硕和专硕计划招生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1.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推免占比=拟招收推免生人数/总计划招生人数。3.工商管理多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 从下表可以看出减招幅度较大的专业其计划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仅电影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超20人,该专业较上年减少了17%的计划数。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年的计划招生人数较多,这两个专业较上年分别增加了18%和34%的招生计划,其中工商管理2021年计划招收的非全日制硕士生占总招生计划的75%,该专业不招收推免生。表 1 2021年招生计划波动较大的专业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1.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变化率=(2021年招生计划-2020年招生计划)÷2020年招生计划。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久矣

中国传媒大学发布2021年度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 实习记者 赵博宇)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中传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从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中传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根据此次发布的招生改革实施办法,中传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未来将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同时,复试考核将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报考中传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将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据悉,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公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出门

21考研要注意了,这些高校2021招生简章已经公布

2020考研到这里已经告一段落,各高校2021考研招生简章也正在陆续公布。作为考研过程重要组成部分,招生简章可以给我们提供方向性作用。我们可以在招生简章了解到招收专业、报考条件与流程、参考书目和奖助政策等一系列信息。不同的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时间会有不同,根据往年情况,从5月份开始,就有部分院校开始公布了,但一般7、8、9月份居多。那么现在有哪些院校已经公布了呢?小编给大家简单整理了一下:湖北文理学院小编在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网并没有看到2021的招生简章,但在文学与传媒学院看到了《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公告》。公告显示了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学习方式、学制、收费标准政策和奖助政策等信息。由于篇幅问题,小编只截取了部分信息,具体招生信息可去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湖南师范大学同样,湖南师范大学学校招生简章还没有公布,目前公共管理学院公布了《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告》,此公告包含了招生专业目录、学院简介、各专业介绍和学院奖、助学金设置等信息。另外在附件中有历年真题,别忘下载哦。注:此公告是依据2020年学校招生简章制作,仅供2021年考生报名参考。具体以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预计在2020年8-9月份公布。东华大学东华大学公布了《东华大学2021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在此招生简章中,也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院校介绍、项目概况、培养方式、培养方案和报考条件等信息。具体招生信息可去东华大学MBA教育中心官网查看。注:本招生简章中,如有与教育部及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政策不一致之处,将以教育部和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政策为准。科目变更另外还有部分院校调整了初试科目,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例如:西北政法大学在研究生官网发布了《关于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学专业自命题科目调整的通知》,通知显示:各位考生:我校拟对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学专业考试科目进行调整,为便于各位考生提前做好复习准备,现将拟调整方案公布如下(见附件)。最终方案以《西北政法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附件可去官网查看哦。另外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也公布了招生简介、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复试参考书目。在参考书目上有不少变化,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哦。最后小编想给大家说,目前各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以及参考书目大部分二级学院发布的,仅供参考,最终的招生简章还是以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今天小编就暂时分享到这里,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和小编互动。往期精彩回顾喜讯!又一批高校秋季开学时间确定,包括浙大、大连工业等大学东西南北,国内四所华字大学,你了解吗?喜讯!河南省这些考生将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读名校喜讯!一批高校秋季开学时间已经确定,速看,有你的·学校吗?

风之语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单证还是双证?

现如今,国内有许多职场人员不满足于现状,想要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在职研教育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在职研课程班,但有人对其获取什么证书不了解,那么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单证还是双证?据悉,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为专业硕士,学员毕业后能取得学历以及学位双证,所以该校在职研是双证,这些证书的含金量也是比较高的。为了方便大家清楚的了解,下面介绍一下。可以取得双证就读该校在职研需参加入学考试,之后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在校修完学业并通过毕业考核能取得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所获证书均可以在相应网站查询,对日后事业以及生活的发展有一定帮助。双证含金量所获学历证上虽印有“非全日制”的字样,但是在学信网可查,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毕业时凭借此证可以申请落户资格。学位证在学位网可查,同样得到国家的认可,对今后工作单位升职与加薪有一定帮助,所以双证含金量是比较高的。总而言之,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双证,以上文章均是对此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能有一定了解。在自身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可以放心就读,之后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毕业后取得含金量高的双证,不枉费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

若能射乎

重磅!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改革,上岸中传还有机会吗?

相信同学们前几天都看到了中传考研改革的新闻,不得不说变化真的很大!随后官方公布了中传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从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中传2021年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大改革,从原来的各个学科考各个学科的专业课变成公共管理、法学门类、艺术学门类、文学门类科目三考主题写作,科目四考应用基础。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科目四也为人文社科基础。不少同学一脸懵啊,更有跨考生直呼今年距离上岸又要无望了,辽小都想说知己知彼才能够更好地去复习备考,先别放弃!我们还需仔细的分析~既然改革了那么这主题写作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下中传官方给出主题写作考试要求:从考试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大概就是要求你现场写一篇论文……从案例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可以说考察的更加全面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文社科基础的考试要求和内容:我们通过官网发布的信息能够看出人文社科基础的考察内容,分为文学、文明史、哲学和媒介社会,不过好在给了推荐参考书目,至少同学们不会漫无目的满世界找书找知识点。虽然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度加大了,但是不得不说中传破了维分数论,这些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必定要走的一步,中传可能只是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个开头,各位同学们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加油!

法外情

让你见“校”专题:中国传媒大学2021汉硕考研详析

中国传媒大学▽▽▽一、简介汉语国际教育(045300)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专业概况: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其目 标在于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 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 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以满足全球汉语教 学事业的迫切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于 2009 年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同时接收获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外国汉 语教师。传承我校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传统,锤炼了一批具有丰富 国际汉语教学及海外工作经验的师资,拥有中国传媒大学标准普通话 训练的传统优势,形成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专业基础、以中华文 化为重要依托,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以优秀的汉语教学 师资培养为主要培养目标。二、研究方向和内容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研究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注重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汉语教 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 拟训练等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 国际汉语教师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养成。 在教学实践方面,本专业方向依托原有的留学生语言生教学,以 及近年来新建立的三所海外孔子学院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观摩、 试讲、顶岗实习等一整套实践实习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教学工作能 力,同时还在不断拓宽领域,多方合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提供实习条件和就业帮助。除此之外,国家汉办每年选拔大量优秀研 究生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实习。 三、师资队伍本方向教师大多从事语言和文化研究,其中 4 位教授;9 位副教授。 多名老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 广电总局等各级科研项目。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华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汉语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汉语语音专题、汉语词汇专题、汉语语法专题、汉字专题、 普通话正音策略与表达技巧、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中华文化技能等。2、科研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院设)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等期刊。4、学术交流 与国内多所高校保持学术交流与沟通,定期举办学术会议研讨汉 语国际教育和语言、文化问题。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行政、事业单 位,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媒体从事记者、编导等 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从 2011 年秋季开始招生。本方向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精 神为指导,以我校语言学、文学、传播学等学科为依托,顺应学科融 合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交叉性学科的特点,培养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型人才。 2、在培养模式上,本专业注重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及实践能力的培 养,不仅将汉语本体知识的传授与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更将汉语教学技能的提高与中国文化素养、中华才艺的培养相结合,进 而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中国文化传播能力。 本方向从设立以来,积极探索彰显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引入教学领域领先的案例 教学理念,完成了“汉语语言学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等核心课程的案例库建设项目。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举办了“中 华经典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行了专 题研讨,会后出版论文集,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在业界的影响 力。 3、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本体基础知识、 过硬的国际汉语教学技能、较强的中国文学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 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用双语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成为能够 独立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相关的教学、媒体、文 化交流与传播等工作,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1)对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分析和研 究,如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等;(2)对汉语国际教育中 教学问题的研究,如课堂教学、课型教学等;(3)对汉语国际教育 中汉语习得与认知问题的研究,如汉字习得与认知、汉语习得的影响 因素等;(4)中国文化传播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中国文学名著的海 外传播、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等;(5)语言学、语言教学、文学、 文化、传播等学科交叉领域问题的研究,如语言与文化的交叉、文化 与传播交叉等。 特别说明:本方向鼓励学科融合、交叉性研究,但要放在汉语国 际教育的大背景下,做以教学和实践为导向的交叉研究,不是独立的 文学、传播学等研究。 三、师资队伍人文学院教师大多从事语言学和文学文化等研究,其中 17 位教 授;23 位副教授。 近五年内,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 项、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3 项、国家语委委托项目 6 项、省市级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 3 项、横向项目 12 项、校级项目 60 余项目。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汉语语言学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中华文化与跨文 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教学实践基地 (1)印度尼西亚泗水蒙台梭利三语学校 (2)北京手里汉语学院 (3)国家汉办选派的汉语志愿者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民族语 文》《当代修辞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 报》《汉语学习》《语文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 报》(理论版)《中国文艺评论》《现代传播》等国内核心期刊,以 及国外 A&HCI、ESCI、EI 检索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文章。4、学术交流 (1)学校举办“名家讲堂”等学术活动; (2)学校举办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 (3)学生可参加国内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4)学校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均有学习交流的学校。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汉语培训学校、中 小学、外交及文化部门、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单位,也有部 分毕业生从事公务员、编辑出版等工作。二、学制及学费学制:2年学费:10000元三、2020年招生计划2020年拟招40人 不包含推免的20人2019年(01)录取20人 (02)录取18人2019分数线 44/66/325PS:“看分数线的时候,觉得中传很好考,但是看真题的时候你就明白为啥它的分数线定的那么低。” 勤思上岸学姐是这样说的四、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孟昭毅、曾艳兵《外国文化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李峰、白雅娟《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3变化:参考书由文化要略改为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由关版改为胡版,增加李峰老师的教育心理学,题型增加了客观题题量。

太阳族

中国传媒大学: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

据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号消息,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其中,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通过改革,中传关停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

天志

中国传媒大学:“4年制博士”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传:取消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2021级起,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中传将强化过程评价,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度学期汇报制度,博士生每学期汇报个人研读文献、学位论文进展、科研成果;明确要求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学期、学硕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实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学类和艺术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传还将深化专硕培养改革,还原专硕生培养本质,设立多元化专硕毕业考核方式,突出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此外,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这个改革,也说明了以前博士生3年制的培养时间确实太短了,不利于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更不利于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因为从发表论文的时间不确定性来看,有的一篇论文从写作到发表都需要一年时间了。高质量的论文要经过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倘若只有三年时间,根本不够发表求职时所需要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其次,博士期间有的需要到国外访学和交流,去掉前前后后的出国手续,通常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4年制的博士学习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中间一年时间出国访学和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博士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眼界,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强制博士生必须出国一年以上,那就更好了。因为博士第一年通常还需要学习理论课和专业课,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因此可以说,第一年完全是打基础,完全不是博士论文应该计算的时间,所以,有的博导会感觉到还没怎么指导过自己的博士生,一转眼就要博士毕业了。4年制的博士生,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博士论文,也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不管是对博士生自己而言,还是对高校的科研成果而言,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高手一年就可以完成几篇SCI二区以上的论文,这种是少数个例,或许可以让他们提前1年毕业。最后,俺想说的是,其实做科研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拼投入的时间谁更多,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夺命屋

2021考研重大改革,过国家线就能复试?

即七月底国家开了一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后,中国传媒大学在8月3日上午隆重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表示将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而就在前几日,中国传媒大学2021考研改革方案出炉,这份方案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往年的考研模式。本次改革举措原文是这样的。这里解释一下其中的要点。“人文社科基础”是什么呢?应该是与新闻传播、影视艺术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哲学、文学书籍。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并不是说就能参加复试考核了,而只是具备了参加复试选拔的资格。你过了国家线之后,需要你提交各类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并由学校进行材料的评分,与初试成绩按比例综合,最终划定复试分数线!目前信息是初试分数占据70%,材料评议占据30%加强了复试考核的力度,复试难度会更大、更加专业、更加多样性。艺术类考研改革,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侧重考查综合素质,复试重点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又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这次改革的力度可以说是相当大了,但是具体对考生有何影响呢?改革带来的正面影响其实在8月7日,中国传媒大学有关负责人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答记者问时,曾经做出如下回复。其实中传的这个做法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看你本科的学习情况以及你的能力。成绩单、作品集、学术作品、竞赛等级、实习经历……你可以证明自己的途径有很多。对于大学期间摸鱼的同学的考生来说,的确还是比较残酷的。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次改革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零基础选择跨考的小伙伴来说,很明显难度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很明显这是对于本专业的能力考查,跨考谈何科研和实践呢?本科成绩不好,想靠考研逆袭的“黑马党”,由于改革要求既往成绩,本科成绩不好、挂科等情况,就成为了短板,可以预想到,以后的“逆袭”故事只会越来越少了。高考失利,双非本科,想靠考研作为二次高考改变命运的同学,感觉还没考就受到了“鄙视”,不禁让人感叹,原来高考才是最后的机会,是否寒门再难出贵子?材料评议环节,是争议点最大的,由于是人为操作,所以如何评议,标准是什么?是否会存在暗箱操作,中国的“人情社会”,会不会使考研变成:过了国家线,靠人情关系,能否顺利读研?材料评议环节,该如何操作这份改革方案中,材料评议环节,是争议点最大的。那么对于考生来说,该如何在这个环节突出自己的优势呢?根据大多数申请制学校的惯例,我们把材料分为包含“三硬四软一推荐”。三硬:就是三项最难变化的,也是老师最看重的,在校成绩GPA、学术成果、获奖证书。四软:自我陈述,告诉老师你的优势和情况;科研设想,你读研期间的科研打算(专硕也可以写作品规划);个人作品,此前你留下的最优秀的个人创作。实践经历:你的个人实习履历。还有最后一个,是推荐信。和西方不同,中国高校对推荐信这一点并不是强行要求,但是如果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老师的推荐,可以想到会有正面作用。考生的应对策略虽然说现在很多考生已经大四,但并非是没有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第一是初试,往年初试成绩高就可以进入复试,但是今年却是看综合成绩。从初试成绩方面来说,虽然说的是过线即可进入复试,但事实上要进行折算的话,从本质上来说跟往年一样,一定是分越高越好。如果你材料无法占据很大的优势,那么别无他法,你只能尽可能把初试往高了考。第二是材料评审环节,从材料评分方面来说,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材料内容,但肯定会包含本科成绩,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竞赛奖励等内容。你现在能做的是,四六级没过的赶快过,过了的赶快刷分;抓紧时间整理自己大学期间的各种奖励和证明,越多越好;如果时间来得及,也可以参加一些目前刚开始报名的项目或者竞赛,尽可能为自己积攒入场券。还会有其他地方采用这种方案吗?目前来看,中传作为今年的试点,采用新方案是板上钉钉的了。但是根据之前透露的消息,早在7月2日,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发布公开信息:《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计划通过多项改革提高全省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见中写到:“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推进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将探索建立基础能力素质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新方式。意味着未来研究生考试或将采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招录方式。提高硕博连读生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和本硕连读生在硕士中的比例;加大接收校内外推免生力度。总的来说,各个院校现在都充满了变数,现在只是中传出了具体方案,但是其他院校会不会跟进都还不清楚,所以各位研友在8月-9月还是要多多关注自己的院校通知哦!如果改革成为趋势,那就收拾心情,从现在开始努力吧。祝努力的你,成功上岸!

亚衣

「新祥旭考研」2021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考研经验授课指导计划

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20年6月)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2、强化提高阶段(2020年7月-2020年9月)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3、冲刺阶段(2020年10月-考前)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二、专业课参考资料历年复试参考书目(16-20年)新考纲参考书目1.《文化产业论纲》,范周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文化产业》,(英)大卫·赫斯蒙德夫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文化政策经济学》,(澳)戴维·索罗斯比 ,易昕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范周:《文化产业论纲》、《中国文化产业四十年》、《重构·颠覆文化产业变革中的互联网精神》齐骥:《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规划原理》刘江红:《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文化政策演进》贾旭东:《文化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基于文化竞争的战略研究》卜希霆:《创意营造学》相关书籍韩俊伟、胡晓明:《文化产业概论》赵润泽:《文化市场营销学》李思屈:《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笔记文化产业基础考纲、备考资料、论文集、电子版资料三、专业课学习方法解读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3、真题的使用方法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四、专业课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9年6月)一、728《文化产业基础》备考:【题型】分三个题型:5道名词解释(19、20没有考)、3道简答、2道论述——现在调整为只有简答和论述【概况】名词解释也基本在常规知识范围内,只是每年会有一两个与当年热点相近的名词,简答和论述则在题库范围内考察,每年会有一至两个热点问题。【篇幅】一般情况下,名词解释要写100-150字,简答在800-1000字,论述则在1000-1200。3个小时内书写近4900-6150字。【分值】名解:5X5=25分简答:3X15=45分论述:2X40=80分第一轮:按照考纲,进行2020年复试参考书目的重点、难点、考点的梳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科目《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一、 考试目的及要求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关于文化产业理论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科研分析能力。考试目的在于选拔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具备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思维的综合性能力的学生。要求考生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参考书目,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灵活使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具体问题。二、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文化产业的源起1.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背景2.文化产业兴起的社会基础3.文化产业发展历史阶段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第二部分 文化产业的界定1. 世界不同国家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界定2. 国民经济中文化产业的分类3.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第三部分 文化产业基本原理1.经济学的视角2.社会学的视角3.艺术学的视角4.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文化产业5.构成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框架的主要理论第四部分 文化产业的实践1. 不同产业门类的发展特点2.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兴起3. 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4. 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5. 文化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三、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四、 考试形式及时长闭卷笔试,时长为 3 小时第二个阶段:专题整理与导师论文梳理(结合笔记、参考书目以及导师论文):一、 文化与科技融合二、 协同创新三、 新型城镇化(文化思考、文化建设)四、 文化走出去五、 文化强国六、 文化软实力七、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八、 文化+九、 文化市场体系十、 文化政策十一、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十二、 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双轮驱动.......六、经验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名词解释(新考纲无,可忽略)1.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很多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2.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3.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5.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二)简答题1.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2.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点。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3.危机应对 当遇到自己没有见过,或者复习时遗漏的死角。这个时候不要惊慌。只要你平时认真复习了,基本你不会的,别人也基本如此。首先要有这个自信。其次,无限的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有条理的全部列出来,把困难抛给改卷老师。5.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三)论述题1.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2.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3.答题示范例如:结合治理理论,谈谈我们政府改革。第一,阐释“治理”的定义,然后分段阐释“治理理论的核心主张,包括理论主主张和政策主张”。第二,分析目前“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结合治理理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并结合相关的一些理论提出自己的改革措施。我们育明考研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4.危机应对 万一遇到自己没有碰到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关注到的热点问题怎么办呢?其实,论述题虽然是考察考生运用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还是在于课本知识,在于理论。因此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紧扣理论不放松。5.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在5-8条为主。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考研集训营”,相关考研资讯可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