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亲手采集了2020年初到2020年9月最新一批行业研究报告,一共挑选汇总了接近1800份行业研究报告,大小为5.5G多一点。这是压缩包大小所有分享的报告,是截止目前日期为止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与数据信息。在整理分类的时候,我已经按获取渠道、行业分类作为子目录名挨个分好类。主要渠道来源30多个、包括阿里研究院、CBNData、百度指数、360营销研究院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以及艾媒、艾瑞、CNNIC等专业机构。2020年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历史更替、行业变革。作为普通人的 我们,迷迷糊糊的看着朦朦胧胧的世界,或迷茫、或浮沉,我们再次来到一个决定命运的交叉口。这时候,知识和数据将为我们指引航向。如此精彩的内容,无私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人,这也是我们社群的宗旨。先上几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费了我好大功夫现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总量接近18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您同时我也会每天收集+更新相关数据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内容参考学习您可以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2020感谢您的支持!
36氪获悉,淘宝造物节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创造力洞察报告》显示,淘宝年轻人店铺中近四成都在经营创意商品,95后开创意店铺平均增速比整体高出近7倍。《报告》还显示,二次元与传统文化跨界形成的“二次元古风”是淘宝上95后的最爱,而90后是cosplay的主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得到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供给呈现缺口。当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游戏动漫、音乐音频等行业共同发展的特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65亿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5.43亿人、动漫用户规模达到2.76亿人。本报告分别从游戏、动漫、电影、线下迷你KTV、音乐、音频、短视频和知识付费八大细分领域具体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并提出存在的五大行业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传统文化通过科技呈现更高级的文明;5G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作正在普及;区块链文化版权保护发展等八大趋势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等产业共同发展。游戏:2019中国手机游戏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5亿元游戏:中国手机游戏出海概况分析师认为,游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容易共通的文化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海外拓展能力;手机游戏出海不仅可以拓宽游戏厂商的盈利渠道,而且可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快捷路径,手机游戏可通过在游戏场景和人物等符号的设置中添加中国文化特色元素,达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手机游戏出海竞争激烈,游戏厂商的研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挖掘传统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将成为游戏厂商拓展海外市场主要的手段和目标。电影: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600亿元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600亿元,占全球票房总量的约19%。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契机,中国电影公司需抓住“互联网+”这一风口,突破单一、单向的业务架构,构建立体的体系化协同平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运营。电影: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链条创新驱动方向音乐:2018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5.43亿人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累计达5.43亿人。分析师认为,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渐趋饱和,市场格局稳定。在“大共享,小独家”的音乐版权格局下,音乐客户端平台差异化建设成趋势,大力扶持原创音乐,丰富歌曲库和发挥长尾音乐价值,建立各具特色的音乐生态。同时音乐客户端结合短视频发展潜力巨大,音乐客户端平台通过布局短视频,可丰富音乐生态,进一步挖掘用户市场。音乐:手机音乐平台产业链音频:2018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增速快音频: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商业模式探讨2018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增速达19.5%,相较于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呈现较快增速。目前在线音频行业主流企业已经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主要围绕广告、付费内容以及硬件销售获得主要盈利,而转型语音互动社区的荔枝平台则主要以直播打赏、广告收入、主播培训、IP打造等盈利。短视频:2018中国短视频用户达5.01亿人短视频:中国短视频产业链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用户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随着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传播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演进,知识付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受人瞩目。(来源:艾媒咨询)支持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新华网厦门11月3日电(刘默涵)2日,《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9)》《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19)》在厦门正式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9)》指出,我国创意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随着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技术变革的不断发展,新一轮科技创新将驱动创意产业迭代升级。文化旅游正进入“科技+旅游+文化”的智慧文旅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正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即将进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新阶段。创意产业将在结构性优化中整体提质增效,创意经济将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19)》聚焦全球媒体融合转型大趋势下未来媒体的新兴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未来媒体发展呈现六大趋势:未来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融合成重点趋势;5G+未来媒体发展时代到来,视听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未来媒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媒体伦理治理体系构建势在必行;未来媒体将逐步分化为平台型媒体和服务垂直型媒体;追求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是无止境的,直至“人机合一”;未来媒体发展的“零概念创新”将成为追求愿景。《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9)》《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19)》由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新型特色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创意经济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文化意识的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娱乐休闲活动的追求也随之上升,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等产业共同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探讨1、5G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多机会5G发展将加速移动媒体、移动广告、家庭宽带和电视在内的内容消费,通过全新沉浸式和交互式新技术提升体验,释放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新媒体的潜力。2、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作正在普及目前大数据+文创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最普遍,但通过大数据进行文化创作仍然存有争议,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阶段。同时大数据的文化创作也在于各个产业进行跨界融合。 3、消费升级与消费分级如马斯洛理论提出的,在用户自身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就会有精神消费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全面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依然强劲。另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消费分级的趋势也日渐明显。高端产品、严选类产品和拼购产品都占据一定市场。 以上数据、内容参考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设计、产业孵化、研发创新为核心,吸引相关文科创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创意研发、人才培训、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区,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丰富,依据园区物业载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其中“利旧型”基于其内部产业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办公主导型、艺术集聚型、商业体验型和院校联合型四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化创意产业分布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9》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加以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地区彼此关联,协作与竞争并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是旧厂房改造,大量旧厂房结合其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纷纷发展起来。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则聚集了一批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这些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某一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园区。上述区域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迅速崛起,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完善,不断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1)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完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业服务费外,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园区服务内涵,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决定园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2)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发展,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效运行、放眼于不同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协同的智慧园区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对园区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检测、分析、集成和智慧响应等方式全面集成运用园区内外资源,能够增强园区之间信息交流,整合园区资源信息,促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3)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内外协同发展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发展规划,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德必佛罗伦萨WE“和德必硅谷WE”都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园区探讨在海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也将不断出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6年12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正式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产业,成为规划中的一大亮点,受到行业人士的普遍关注。《规划》强调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相结合是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国家规划的战略性与前瞻性。《规划》突出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特征,强调要加强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这与当下互联网发展、文化消费密切相关。互联网用户激增,数字文化消费成主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爆发与互联网、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化生产与传播、数字化消费与管理,让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截止到目前,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新媒体文化市场价值已经占到整个文化产业的70%,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中。目前,中国网民规模为7.1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6.56亿人,其中超过70%的是10岁到39岁的青少年,是数字文化创意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互联网应用中,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达到5亿多,超过网络购物4.48亿的用户规模。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数字新闻。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等数字创意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在文化产业统计分类中,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6%,是文化产业整体增速的两倍以上,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继续以30%的增速领跑文化产业。内容与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引领世界潮流《规划》指出,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在当下的火热程度。《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称,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实现规模将超过550亿元。2016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相继进入VR行业。从行业构成来看,VR行业急需丰富的内容制作。没有大量优质原创内容的VR,是无法激活用户的热情、维持用户的黏性。因此,在高新技术支撑下,优质丰富的内容是数字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内容和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是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互联网+”,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规划》指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影视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相关内容开发。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创作、网络协同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近些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型文化企业,在推动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开发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蓝海创意云就是一个“互联网+文化创意+金融”的新型服务平台。从2014年上线到现在,蓝海创意云一直都在突破传统文创行业的工作模式,将互联网的技术和众智、众创的思维模式融合到文创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打造了一个文创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线上众创空间。平台在整合文创项目所需资金、人才、资源和渠道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协同管理工具实现企业、团队和个人跨地域协同创作,对于优秀文创项目积极投入资金资源和服务进行孵化,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如今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生产结构、思维方式等。“十三五”时期,“互联网+文化”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国文化。未来5年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数字化潮流兴起,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通讯等数字技术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融合,深刻影响各个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规划》从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创新设计水平、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对数字创意产业进行全面部署与规划,明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路径。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创意行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不仅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喜欢传统文化的,把榫卯做成“中国版乐高”;爱吃的,捣鼓出“茅台冰淇淋”;迷上未来科技的,折腾出能抬起一辆车的“外骨骼机甲”……9月25日,淘宝造物节落幕,足足14天的创意展会上各类神物、神人层出不穷,展示了中国年轻人最有创意的一面。图/淘宝造物节上把传统榫卯结构做成“中国版乐高”的刘文辉获得“天下第一造”大奖而淘宝造物永不休,根据淘宝造物节发布《2019中国年轻创造力洞察报告》,淘宝上的年轻人已经成中国创意经济的主力,淘宝年轻人店铺中近四成都在“折腾”创意商品。尤其是95后,他们开起创意店铺的势头更是惊人,平均增速比整体高出近7倍。年轻人的创意在淘宝上创造出了上千个特色市场,聚集起各类粉丝,而与此同时各个粉丝圈之间的跨界创意又在衍生新的市场。像现在的淘宝上,“二次元”分出更多圈层,吸引着各类年轻的注意力。《报告》显示,二次元与传统文化跨界形成的“二次元古风”就是淘宝上95后的最爱,而90后则是cosplay的主力。图/淘宝造物节上汉服高定广场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粉丝围观事实上,在今年的淘宝造物节,汉服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个将时尚与传统融合的汉服高定广场,每天都吸引了上万围观。此外诸如此类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也在成为一股更广泛的潮流。《报告》提到,过去一年淘宝上年轻人店铺中,非遗相关的商品和店铺数量均比去年增长超一倍。像今年淘宝造物节上被评为“天下第一造”的“晚峰书屋”,拿手好戏就是把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做成“中国版乐高”,由此拼出各类神奇的新玩意儿。在造物节上“晚峰书屋”创始人刘文辉做的“榫卯火箭”就引起了快舟火箭公司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打算明年把“榫卯火箭”的设计图和照片通过真正的火箭发射送上太空。图/刘文辉做的榫卯火箭,将在明年搭火箭去太空此外,科技也正成为淘宝上年轻人大开脑洞的重要领域。像前几年还只能在实验室里“远观”的3D打印,就已经在淘宝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模玩、灯饰到手表,各类生活里的物品都有了3D打印商品。在今年淘宝造物节上,极速3D打印技术“淘宝打手”更是把3D打印的速度加快到分钟级,真正实现了现打现拿的体验。与此同时,淘宝上年轻人捣鼓出的新鲜玩意儿,并不仅仅在吸引着年轻人,当前淘宝上“70前”对于创意商品的消费增速并不输90后。创意消费已经成为一场席卷各个年龄层的消费大势。(大众证券网)
如今,利用闲暇时间看一场展览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的策展人和办展商将展览落地国内的首站选在上海,以便辐射长三角地区。在刚刚落幕的长三角文博会中,上海文创特展研究中心首次发布《2018上海文创特展产业研究报告》。论坛上,报告撰写人、上海文创特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山峰对该报告做了详细阐述。图说:《2018上海文创特展产业研究报告》发布 官方图文创特展,广义上是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领域中,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以公益或商业性的形式,开展具有特定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创新性的展览活动。狭义上则是指采用特定的产业化运作方式,体现文化创意内涵,包含特定目标、主题、内容、形式和价值在内的展览形式。从16个区的分布情况看,上海文创特展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浦东新区、黄浦区和徐汇区。此外,根据2017年“上海文创50条”十大文创产业分类,艺术业文创特展最多,其次则为休闲服务业、工业设计和网络信息业,约30%的文创特展都采用了跨界合作的形式。其余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跨界合作,这类合作模式的文创特展占比达到了30%,由此看来,在文创特展领域,行业界限逐渐模糊,不同产业之间的渗透正在加剧。图说:2018上海文创特展的分布情况 官方图专业性展馆仍然是文创特展的首选,其中33.73%的特展选择公立展览馆,30.20%的特展选择民营艺术馆,另有25.10%的特展在商业综合体举办,9.41%特展选择了文化创意园区。由于文创特展展出内容的特殊性,有很多场地未能完全达到布展的要求,因此,选址依然是困扰大家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票价、观展人次和票务统计来看,票价区间在50-150元票价区间占比最大,观展人次和票务方面的贡献也达到了60.76%和66.05%。与此同时,门票不再是消费者是否参加特展活动的关键要素,在如今追求内容为王的策展活动中,主题内容的创新性、文化性、艺术性才是影响消费者观展决策的核心要素。图说:2018上海文创特展产业的主要特点 官方图根据摩天轮演出票务网提供的数据,2018年上海文创特展业增速飞快,截至2018年第3季度,较2017年文创特展的场次同比增长12%,票次方面同比增长280%,票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48%。山峰表示:“上海作为国际创意都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环境,在文创特展领域上海也将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创特展行业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发挥其带头作用,推进区域软实力发展,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e公司讯,新华社消息,正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爆发式增长。2017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2016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32.3%;2017年,国内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036.1亿元,2016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