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高考下创新教育成热点 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乔豫

新高考下创新教育成热点 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

3月30日,来自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参加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等展开。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改革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热点,而随着在线教育的深入,学习模式发生了变革,学习创新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新高考下的综合评价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各地正在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业成就。“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在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山东省的自主招生简章中,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它很多大学都提到,报名条件是需要完成15学段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研讨会上,创新教育实验室课程负责人王旭在发言中分享了有关高中创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心得。他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正是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的,是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同时也是面向高中生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平台。“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经从之前精英式的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变成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王旭说。王旭表示,研究性学习从定义来说是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些问题,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当中来自我构建知识。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不同点。研究性学习不能仅沦为是一种实践,应该保证它的科学性,应该参考大学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其核心是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自主知识构建。“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王旭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经过两年的研发和一年的试运行,去年已经在13个省市数十所高中服务过数千名学生。在北京,166中学已经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给出2学分的认定,相当于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修环节。目前创新实验学习平台上上线的课程,包括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项目的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选题过程,类似于大学的选课模式,课题大类包括理学、工学、经管、人文和社会五大类,比如《探索神奇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脑为你赋诗》、《战狼2中一招致命的毒弓箭的毒液是什么物质》、《如何用大数据建模预测房价》等等。平台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研究的过程评价和成果认证。研究性学习做的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研究报告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将这个课题持续下去。最终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发表、参赛,可以获得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去参加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登峰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据悉,该平台目前免费开放给所有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合作学校。大数据支撑下的创新成果测评在创新教育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将评价数据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平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自动形成创新学习日志。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创新学习行为画像,数据来源于学生的选课完成度、作业完成度、作业评分、论文进度、论文评分等,实验室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作品五个方向,十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王旭说,关注创新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支撑自己和团队的正是一份情怀和责任。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问组委会的人,为什么说体育能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给出一个答案:它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赢,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去输。“我认为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因为它是对孩子视野的一种开阔,能让孩子看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到底有多广阔。”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那些事儿”

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成热点 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

2018年3月30日,来自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参加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以及大中小学衔接等主题展开,共同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极大地激发了与会人员对于创新教育的热情,拓宽了与会者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路。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研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二)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人才选拔及培养与基础教育如何衔接的有关问题,加强大学人才选拔及培养与基础教育的沟通与协作。(三)研讨如何开展全国优秀青少年“爱国·奋斗”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等如何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圆桌论坛新高考下的综合评价改革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改革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热点。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业成就。“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在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山东省的自主招生简章中,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它很多大学都提到,报名条件是需要完成15学段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研讨会上,创新教育实验室课程负责人王旭在发言中分享了有关高中创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心得。创新教育实验室王旭老师分享创新教育实验室正是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作为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和国内首个高中生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平台,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经过两年的研发和一年的试运行,在过去一年已经在13个省市数十所高中服务过数千名学生。选课题研究性学习从定义来说是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些问题,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当中来自我构建知识。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不同点。研究性学习不能仅沦为是一种实践,应该保证它的科学性,应该参考大学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其核心是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自主知识构建。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经从之前精英式的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变成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在北京,166中学已经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给出相应学分的认定,相当于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修环节。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目前创新实验学习平台上上线的课程,包括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项目的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选题过程,类似于大学的选课模式,课题大类包括理学、工学、经管、人文和社会五大类,比如《探索神奇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脑为你赋诗》、《战狼2中一招致命的毒弓箭的毒液是什么物质》、《如何用大数据建模预测房价》等等。37+专业方向平台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研究的过程评价和成果认证。研究性学习做的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研究报告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将这个课题持续下去。最终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发表、参赛,可以获得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去参加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登峰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创新收获与创新成果大数据支撑下的创新成果测评在创新教育实验室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将评价数据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评价同时,平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自动形成创新学习日志。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创新学习行为画像,数据来源于学生的选课完成度、作业完成度、作业评分、论文进度、论文评分等,实验室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作品五个方向,十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王旭老师说,关注创新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支撑自己和团队的正是一份情怀和责任。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问组委会的人,为什么说体育能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给出一个答案:它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赢,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去输。“我认为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因为它是对孩子视野的一种开阔,能让孩子看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到底有多广阔。

癞蛤蟆

中管院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私董会”在郑州圆满举行

9月8日,正值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喜日,由河南健行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中管院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私董会”在郑州举行。中管院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戴毅麟中管院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戴毅麟、河南健行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怀武、游戏化教育专家刑进、学前教育专家于荽,与育华教育、北师大踏石幼儿园、心媛国学幼儿园等来自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及代表,齐聚一堂,就学前教育的焦点热点问题深入展开研讨、分享。河南健行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怀武游戏化教育专家刑进在会上,中管院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戴毅麟对素质教育行业进行了分析报告。戴毅麟认为,“山雨欲来风满楼”,素质教育行业正处于行业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在线技术的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多元化升级,对线下素质教育的课程和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戴毅麟分析指出,行为素养教育深受家长青睐,“行为素养是人生的否决票”。他认为,一切不能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教育都是浪费甚至欺骗,行为素养教育是新时代的新机遇。学前教育专家于荽小八斗成长学院学前教育专家于荽就国家针对幼教的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分析了幼教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详细介绍了针对幼儿园设计开发的行为素养系列课程“小八斗成长学院”。在政策方面,于荽认为国家会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公办园教师编制补充等。关于幼教发展,于荽认为公办、民办竞争将加剧,生存之路是要特色发展,拒绝同质化,打造精品园、品牌园是必由之路。于荽介绍说,“小八斗成长学院”系列行为素养课程,是针对幼儿园设计开发的,按照人的成长规律,从认知、感知、知道、传播到创造的过程来设计的,尊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实。育华教育心媛国学幼儿园研讨环节,育华教育、北师大踏石幼儿园、心媛国学幼儿园等幼儿园园长及代表,就自己在幼儿园园建、招生、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难题主动提出来,与会专家、嘉宾一一对其进行研讨,大家相互出谋划策,给出了具体可实施的建设性意见。教育是爱的事业。当被问到从事幼教的原因时,大家给出了各种答案,但有一个是大家都提及的,“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也是河南健行教育研究院从事素质教育研究、培训的初衷。河南健行教育研究院,坚持十年,只做一件事,让素质教育走进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通过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农林

创新教育出大成果,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亩产万斤”今又来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会不断出现奇迹。这不,突然之间,涌现出一大批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这样的奇迹,到底是喜是忧?在我看来,涌现出大批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一点也不奇怪。此前,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思想指导下,不就创造过“亩产万斤”的奇迹,现在出现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不就是“亩产万斤”的翻版么?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时候,大行其道的是“卑贱者最聪明”,这正是因为“卑贱者最聪明”,所以“亩产万斤”的奇迹,才能创造出来。否则,谁敢这样大胆去想,谁又敢这样大胆去说呢?现在,我们当然知道,当初的“亩产万斤”,极其荒唐可笑。而“卑贱者最聪明”之说,也明显的反智思想。可是,一个历史事实,既然能够创造出来,肯定有其符合某种特定逻辑的合理之处。也就是说,荒唐你可以认为可笑,但荒唐之事既然会出现,一定有其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这个社会现实基础,会不会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们在创新教育的旗帜下,常常提到的“儿童最具有创造性”或是“儿童最具有想象力”之类的话,是不是跟“卑贱者最聪明”有几分相似之处?是的,少年儿童的具有无限的希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夸奖少年儿童,总是不会有错的。于是,我们就看到各种对少年儿童无限度的夸赞,你还不好意思去反驳。你怎么能够去诋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呢?但是,一个人的创造性,需不需要认知作为基础呢?一个人的想象力,需不需要知识来支撑呢?一个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果只是敢想敢干,会不会堕入到“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的境地?如果只是敢想敢干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那跟“亩产万斤”到底有什么区别?然而,这些年来,创新教育是如此的火热,以至于谁也不敢去否定少年儿童的创造力,谁如果要给少年儿童的创新教育泼冷水,似乎就是掐灭少年儿童希望的民族罪人。这么多年的创新教育,果真涌现出大批的丰硕成果,你看,小学生研究的高深课题,很多博士生都做不了,到底是真有这样牛,还是牛皮吹得这样大?少年智国则智,少年强则国强,按理说,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只是,我们还是要一句,到底是怎么来的?借用严复先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话,“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以前的“亩产万斤”是如此,现在的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也是如此。罗素有言:人生而无知,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变得愚蠢。那么,创造出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这样的奇迹,这种过度的聪明,是不是愚蠢的表现?好的教育,可让人变聪明;坏的教育,则让人变愚蠢。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直不乏“作伪”的种子,一旦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作伪”的种子,就会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最后会开出娇艳的“无耻”之花,在世间无耻地招摇。

李丰

“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落地尚文金泰

中新网9月29日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前国家很重视创新教育。最近创新教育又传重磅消息,教育部“中国智慧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落地尚文金泰。日前,开题仪式在北京举行,多位教育行业领导、专家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仪式现场,尚文金泰CEO张丹表示,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张丹表示,尚文金泰能有幸参与重点课题研究,将会竭尽全力为国家的创新教育贡献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继续探索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加强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仪式现场,相关领导和专家为尚文金泰少儿潜能教育颁发立项证书。比尔盖茨说过,未来社会属于了解脑力开发和思维导图的人。人们需要学习过去的知识,同样需要创造属于未来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来自具有创造力的大脑。多年来,创新教育高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尚文金泰教育教学体系,借鉴和延用了韩宏宇教授为代表的教育科研体系的研究成果,将相关研究有机融合,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多套独有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深获家长学生们的认可和好评。尚文金泰在“因材施教”领域,进行大胆创新,把智能检测系统引入教学中与全脑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使家长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以针对性地进行孩子扬长辅短的能力培养,缓解了家庭教育中的情绪与家庭矛盾,得到了很多家长们的认可和好评。未来,尚文金泰要在创新教育领域持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全力以赴做好课题研究,深入践行“恩责正念,承先启后,点亮未来”的企业理念,使每个受教学生都能开启天赋,获益终生。

酷条子

河南大力推进创新教育 聚焦研究性学习迎接新高考

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作为高考大省的河南,尽管还未正式开启高考改革之路,但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准备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受到了河南省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近日,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纪检书记陈冰文、河南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宏升、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副主任刘伟峰及南阳市教科所、电教馆相关领导前往创新教育实验室合作学校——南阳市第一中学校,实地考察了创新教育实验室在南阳一中的落地成果。在徐宏升看来,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不断促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期,也是不断扩大知识覆盖面,促进学习体系化的新阶段。河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考大省,更需要不断探索和发掘针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更好地迎接新高考挑战。事实上,新高考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其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也是综合素质考核的重中之重。也因此,各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也逐渐把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重点考察项目,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南阳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鹏岚介绍了南阳一中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推进情况。基于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上所拥有的20余个专业的上百门课题,每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南阳一中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课题,同时学校老师和创新教育实验室导师也将通过课内及课外指导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在期末通过学分认定转化成果,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根据李鹏岚介绍,截至目前,南阳一中学生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6个、外观设计专利36个,还有实用新型专利215个、外观设计专利155个正在审评中。而在2019年第33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南阳一中有28个课题组、37名学生荣获省一二三等奖。李鹏岚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分最多的一个课程。创新教育实验室同时拥有完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证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行为都将被真实纪录下来,帮助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以及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中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未来学校竞争的焦点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做得好的学校,一定会赢在高考的终点。”徐宏升也高度肯定了南阳一中在探索创新教育、推动研究性学习落地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为河南省发展创新教育、迎接新高考起到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表示: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在全省推进创新教育,通过推动创新教育实验室在河南省各个地市的试点建设等工作,提高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点带面实现各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进而实现全省的教育质量提高。

名曰治之

创新教育实验室破解研究性学习开展难题 助力中学接轨新高考

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研究性学习成为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重要体现,被纳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对于中学来说,推进研究性学习全面贯彻了新高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更具教改的动力,让学生更个性化地研究知识,让高校招生更关注考生的学习经历和人生感受。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筛选出最优质的课题?教师资源是否充足且能够满足研究性学习的专业要求?如何平衡学生课内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过程记录是否客观完整,评价的方式和维度是否科学?这些都成为困扰很多中学校长的“拦路虎”。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为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实施创新教育、推进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破解之道。零周期为学校搭建专属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所谓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然而,面对这种新兴教学要求,缺乏创新教育实战经验的学校往往无从下手;而对于有一定实操经验的学校来说,师资、课程不足也使得研究性学习无法深入开展,从而直接影响研究质量。创新教育实验室提供的就是包含课程、师资、学习平台在内一体化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帮助学校解决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困扰,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未来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创新教育实验室已经拥有了数百个创新课程,涵盖理学、工学、人文、社会、经管5大门类30余个专业方向,“我们的课题设置非常灵活。有些课题是单一学科的创新内容,有些则是多个学科的交叉热点;有些课题偏重于理论研究,有些课题则偏重于实践探索,不一而足。”创新教育实验室主任刘辰楠表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从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看到,诸如“蛋白质是如何组团开黑的”、“人工智能技术真的可以替代人类么?”“你家的床头灯支架够结实吗?”等课题充分贴合学生生活或者创新前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事实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这些课题并非一成不变,“每学期我们都会更新30门新课题,”刘辰楠表示,“实验室组建了一个由数百个国内顶尖双一流高校硕士博士组成的创新导师团队,负责研发创新课题,并引导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丰富学习体验。”在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上,学生以项目制的形式进行学习,实验室会适时推送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研和实践过程,循序渐进积累科研思维。“比如学生在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平台会提供信息资料的搜集方法、报告的撰写技巧等,也会推送一些案例分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刘辰楠称。依托于大数据服务,创新教育实验室聚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全过程记录和分析,并生成创新学习日志和创新过程性报告,确保学生创新学习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些智能化数据也为学校进行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数据参考。完善学习-评价-升学发展的研究性学习全链条从2014年跟随高考改革成长至今,创新教育实验室并不仅仅止步于丰富研究性学习教学体系,而是不断挖掘研究性学习模式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教育价值,搭建覆盖学生选课-学习-成果评价-升学发展的完整链条。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能一键对接到各个省市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成为高校多元招生的重要参考。这同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确保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的真实性,进而保证招录公平?创新教育实验室汇聚学校、家庭、协会三方之力,通过引入学校、家长、实验室及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构建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四维评价体系。其中,学校创新老师进行监督指导,家长参与规划并见证成长,实验室真实记录,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则进行质量评价和成果认证,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课题报告进行鉴定。“以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锦上添花,现在则成了学习的必需品。”对于学校来说,新高考政策下高校认可的人才选拔路径也越来越多,这些路径也对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出了高要求。结合新高考选拔人才的各种政策,创新教育实验室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公益性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升学发展路径。针对优秀创新作品,创新教育实验室还可以提供如论文发表/科创赛事支持等深入指导服务。巧借研究性学习助力新高考选科在新高考指挥棒效应下,学生们在高一就要开始选科并“定终身”,3+3选科模式也因此成为了最受家长们关注也最令家长们无所适从的新高考产物。在开始新高考的省份,不少家长表示:“孩子选科之前征求了我们家长的意见,但具体怎么选我们也没底,只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喜好选了。”而孩子的优势和喜好,往往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创新教育实验室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会提供专业的学业规划测评,从个人兴趣、个人性格天赋、家庭资源背景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给学生提供专业和课题建议。“如今相关选科测评的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成熟,但因为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推荐专业,所以还是会出现学生不满意所选专业的情况。实验室提供的数百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课题,方便学生去体验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选科。”刘辰楠表示,“同时,实验室也会不定期提供专业解读、专业职业发展专家讲座、专业实践体验、新高考选科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激发潜能。”如今,创新教育实验室已经为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百余所学校、10万余名中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学习服务,帮助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学校全面接轨新高考。

福克斯

教育解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探讨,看完长知识了!

[摘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笔者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确立教学目标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发展学生个性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激励学生思维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1、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四、开放课堂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2、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3、拓宽教学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耶里肖

创新教育实验室山东进行时 研究性学习撬动学生创新发展

对于整个山东省来说,历城二中6000平米的创客中心享有盛名。如今,创客教育已经是历城二中学科建设之外的另一大教育名片。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认为,创客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能够在个性化、情境化的空间里实现知识的构建与应用。它让人才在创新空间中成长,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普惠,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历城二中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价值。目前,历城二中在创客课程方面共设计了上万份教案和课件,涉及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等20余门课程。而在今年,历城二中再有新动作。它与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学生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合作,将创新教育实验室的百余门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到本校的创客教育体系内,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教育体系。“我们计划从新入学的1500名学生中筛选出一部分优秀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在校内展开自主学习。这些学生将用一年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研究一个课题并形成报告。而等整个学习流程跑通后,我们会在更大范围的学生中推行。”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本校的落地,历城二中创新教育负责人这样规划。事实上,历城二中只是研究性学习在山东落地的一个缩影。伴随着高考改革在山东的落地并深入实施,山东诸多高中早已达成了一种共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推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与高考改革的理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指标等不谋而合,也体现了课程建设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的过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作为国内第一家全国性的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于2014年成立的创新教育实验室成为了山东各高中探索创新教育、落实新高考改革的合作“伙伴”。目前,创新教育实验室已经与济宁一中、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青岛二中、聊城一中、东营市胜利一中、济阳一中等67所山东中学达成共建合作,全面拉开了山东省以研究性学习撬动学生创新发展的改革大幕。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聊城市第一所省级规范化中学——聊城一中是最早与创新教育实验室展开共建合作的山东学校之一。它在高一高二学生中全面推行研学课程,并将每周六晚自习的学习时间划为研究性学习专属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批次在学校计算机房学习,为寄宿生和部分走读生提供了方便的网络学习环境。在学习之余,聊城一中和创新教育实验室还为老师和学生开展创新学习专题系列讲座,并由创新教育实验室的硕博创新导师为学生提供学术专项辅导活动、科创赛事辅导课程等。这也使得聊城一中科创赛事获奖学生大幅提升,在各类科创大赛中获奖学生截止2018年8月达到200余名。不同于聊城一中的全面铺开,济阳一中则挑选了生源较好的实验班率先开课,并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让学生通过现场模拟、PPT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随着研学课程模式的成熟及学生学习成果的凸显,2019年,济阳一中也开始了研学课程在全校学生中的推行。在使用了创新教育实验室的多所学校老师看来,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专项研究,提升了同学们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激活了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价值,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这正是创新教育的价值所在。

蹙之乎颐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