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智慧产业园,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30000 ㎡,总建筑面积为 119127.67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76576.23 ㎡,包括研发办公用房和产业配套用房;地下建筑面积为 42551.44 ㎡,主要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本项目将紧密围绕珠海创新驱动战略,以珠海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本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0.88 万元,其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入54474.15 万元,不足部分将由公司通过自筹方式解决。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符合珠海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及加快创新创业载体的客观要求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珠海将作为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与产业优势明显,未来将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接与澳门、香港优势产业,发挥协同效应。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将依托珠海市的良好资源,构建科技与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集聚优质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孵化创新平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进阶,有助于加快珠海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质量。(2)短期增加公司业务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位于珠海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其所在的北围片区是高新区政府重点发展的核心区域,定位于打造集政务服务、产业孵化、企业金融、企业增值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随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掀起一轮新的热潮,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深耕珠海、落户高新区,为项目能达到运营目标奠定了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而短期内也将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3)中长期为公司培育新的战略业务板块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聚焦大健康产业集群及信创产业,未来公司可以通过该项目不断积累相关产业运营经验,再通过孵化、培育或收购等方式伺机进入大健康行业,为公司中长期产业升级和孵化新业务奠定基础,打造新的战略业务板块,进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本项目受到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珠海市人民政府于 2017 年 5 月印发《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实施园区扩容提质、配套优化、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管理提升等五大工程,为园区的开发建设制定了各种政策支持。2017 年 9 月,珠海智慧产业园在珠海高新区揭牌,总投资近 100 亿元,该产业园将打造成珠海产业园转型升级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慧产业集聚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创新区。在珠海智慧产业园的规划中,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2020 年 1 月 2 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加快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对新认定的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含加速器),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增面积,众创空间、孵化器的运营评价等给予事后补助。(2)本项目区位优势明显,为未来招商奠定了基础本项目实施地位于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唐家湾,区位交通优越,京珠高速、粤西沿海高速、广珠城际轻轨等主要交通设施贯穿其中,南距澳门 18 公里,北上广州 110 公里,与香港、深圳前海自贸区隔海相望,正在规划中的深中通道、深珠城轨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珠海高新区与深圳的地理距离。同时,珠海高新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著名高校,为产业的培育及发展奠定了科技、人才基础。本项目的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交通、科技和人才资源,为项目未来招商入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公司现有资源为园区入住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投资与管理业务以子公司铧盈投资、华金投资等为平台,管理多只私募基金,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本项目聚焦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和信创集群也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产业投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耕耘,公司熟悉相关企业的运营办公需求,并积累了一定量的大健康产业和信创产业潜在入园客户资源,可以为未来园区的入住率提供了有力保障。4、项目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80000.88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54474.15 万元。5、项目建设期本项目经过前期认真论证,已进入建设期,预计 2021 年底前建成。6、项目实施主体及其他本项目实施主体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华金智汇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所需土地、立项、环评等批复已取得。
东湖高新合肥国际企业项目中心项目1、项目概况东湖高新合肥国际企业项目中心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总用地面积 95,731.99 ㎡,总建筑面积 225,965.92 ㎡,其中地上计 容建筑面积 182,340.27 ㎡,主要用于建设研发办公用房和服务配套用房;不计容 建筑面积 43,625.65 ㎡,主要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项目由合肥东湖高新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作,旨在打造集战略新兴产业与市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用以满足于省内外及新站区周边众创孵化、加速成长及成 熟型总部经济等各阶段企业发展需求。本项目总投资为 66,177.38 万元,拟使用 募集资金投入 41,000.00 万元。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围绕“一带 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 时施策,加快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格局。东湖高新合肥国际企业中心项目将有力支持新站区发展成为国家层面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标志性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2)落实“双创”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近年来“双创”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大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转变政府 职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 育创新文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项目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 要举措就是构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社区,为大众创新创业 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项目的建设增强了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企业的孵化力度,加速推 进应用研究发展之路。同时通过提高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规模, 有利于促进开发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3、项目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受到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合肥明确在十三五期间, 6 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大新兴 产业,力图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跨越,产值达到 7000 亿元;同时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等 4 个在国际 上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2018 年,合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实施意见》、《合 肥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从产业集聚发展、企业成长、 创新研发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 合肥国际企业中心项目定位为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 业,以及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都市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承载 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孵化等功能,用以满足于省内外及新站区周边众创孵化、 加速成长及成熟型总部经济等各阶段企业发展需求。 (2)本项目是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融入“长三角”、加盟“长江中游城市群”、衔接“中 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区域价值优势。东湖高新成立以来,秉承“研究产业、服 务产业、投资产业”理念,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园”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并围绕“长江经济带”,完成了武汉、长沙、合肥、杭州以及重庆的产业布局;同 时将以这些城市的科技园区项目为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信息共享、经 验交流,搭建助力城市与企业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平台,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合肥国际企业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公司环“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拉 动区域经济发展。 4、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总体开发建设周期为 5 年,总投资使用计划为 6 年,总投资金额66,177.38 万元。5、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总体开发建设周期为 5 年,该项目部分销售,部分自持,内部收益率为 8.40%(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9.36 年(税后)。
2020年6月9日,在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上,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正式发布了《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通过开放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数字经济时代大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开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巩固市场领头羊地位,还能通过知识交互和共享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在今年疫情突发而至的形势下,开放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是尤为可贵。正是基于大企业创新正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发布了这份《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希望透过75家在华大企业管理者和专家的视角,通过剖析阿里、腾讯、小米、SAP等大企业的创新案例,结合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库的资源,分析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目标、路径、痛点,并且结合垂直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大企业的创新趋势。报告精彩观点摘要如下:Part.1大企业开放创新环境:创新热度不减,未来可期近年来,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的创新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创新的步伐不曾停歇。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添能蓄势;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支持企业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而在新兴技术领域,随着“新基建”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进入5G元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也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突发的疫情多方面波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普遍停工减产、人员外出受限,企业生产端、消费端均受到影响。但即便在至艰时刻,在华大企业的创新热度并未退却,显示出极高的创新韧性。调研显示,59.26%的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认为未来一年的创新环境较好或很好。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评估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对于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环境较为乐观的信心,除了源自国内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之外,利好创新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能力增强,以及疫情过后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加大,均是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抱有极大期望的重要因素: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分类评估数据来源:睿兽分析Part.2大企业创新机会与路径: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机遇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新兴技术与全球市场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捕捉与把握创新的动机是大企业因应市场变化、找准创新方向、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大企业创新的因素综合而言分为四类: 技术驱动数字科技环境下,大企业通过内外部技术创新,弥补技术短板,实现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客户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大企业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以技术创新为前驱因素,以市场应用为后驱因素,在市场的应用推广中实现新技术的价值。市场驱动大企业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战略并购、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弥补技术上的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机会为前驱因素,技术创新为后驱因素,大企业积极发现市场缺口或者用户痛点,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弥补市场空缺。 内生驱动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植大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实现组织架构、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并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并购等方式拓展市场。内生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大企业,始终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力,驱动因素多元化,技术、市场、资本等因素均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后驱因素。资本驱动企业出于市值扩张的需求,通过开放式创新扩大市场影响力。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及行业特征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当前,技术驱动已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调研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大企业高管或专家中,认为数字化转型需求、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是创新动机的占比分别达到65.54%、42.31%,反映面对技术变革,大企业管理层已深刻认识到数字转型和业务流程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大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并购等拓展商业版图的期望日趋强烈。调研显示,62.38%的大企业认为开展创新的驱动力在于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表明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在华大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变革,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捕捉新市场机会的期望日趋强烈。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构经济的新形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创新成为大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创新指的是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决策机制、客户运营等方面的变革,以达到业务运营数字化、客户交互个性化、供应链柔性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产品服务这些领域的创新与改造备受大企业关注。调研显示,80.77%的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表示未来一年最期待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此外,业务流程的创新(69.23%)、商业模式的创新(61.54%)、产品服务的创新(57.69%)也受到大企业高管和专家的关注。大企业高管和专家未来一年关注的创新机会数据来源:睿兽分析虽然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为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普遍的关注点,但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对于未来一年创新的侧重领域有所差异,大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也随之不同:(1)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决策机制创新的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强调客户运营方面的创新。针对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调研得出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显示,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对客户运营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92.09、183.06、210.59、231.62,反映出相关行业对于客户运营创新的高关注度。在企业服务领域,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向To B领域的产业互联网迈进,企业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B领域客户运营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企业服务“得客户尤其是得大客户者得天下”的定律依然有效。以微软为例,客户运营的创新是微软云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不仅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客户行为搭建数字化的预测分析体系、预警机制,还组建了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微软CSE)由新兴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CSE团队扮演着新技术布道师的角色,以专业的咨询服务消除企业业务与新技术的隔阂。(2)能源化工、制造业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比较关注企业决策机制的创新。能源化工、制造业对企业决策机制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200.59、170.88,显示相关行业对决策机制创新的较高关注度。受制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部门协作机制滞后等诸多因素困扰,国内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一些大企业决策机制迟缓,在数字化时代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经营压力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收集、分析生产和业务数据,通过组织架构改革打通企业内部横向管理,消除部门壁垒,实现敏捷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3)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等行业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等领域创新的同时,比较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49.5、134.87、123.5、130,说明相关行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关注度。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加速了中国电商零售、消费、教育等领域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商业模式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电商零售行业,以渠道创新为特征的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为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开辟了新的战场。而在汽车领域,伴随着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不少大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的同时,开始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由汽车购买使用模式向交通服务运营商模式的转变。大企业高管和专家对创新机会关注点的TGI数据来源:睿兽分析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局势以及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创新始于技术,以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大企业的共识。位于创新产业链前端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透过近年来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看到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高度。中国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速,但仍存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虽然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规模普遍落后于谷歌、微软、SAP这些全球的行业巨头,但中国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趋势明显。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比增速普遍超过20%,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更是达到64.52%;作为中国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北京汽车也加大研发投入,“不约而同”加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实现技术突破、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强烈预期。不过,与全球巨头相比,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仍偏低,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低于10%,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少大企业的该项比例更是低于5%。中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部分大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各企业2019年报,睿兽分析值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垂直领域向下延伸、供应链向上拓展。综合分析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一级股权市场的投资方向与大企业在财报中公布的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进入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的以下创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垂直领域向下延伸,医疗健康新基建与信息技术新基建将成为大企业创新带来新动能;二是供应链向上拓展,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伙伴的技术创新合作,确保产业链安全,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1)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痛点,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体量,给我国医疗基础建设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医疗信息化的提速以及创新药和疫苗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终端医疗场景由F2F(face to face)向F2S(face to screen)加速转变。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未来大企业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从一级股权市场的表现看,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成为2020年以来最受CVC关注的领域。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CVC投资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15家,远超其他行业。睿兽分析的调研结果显示,体外诊断、疫苗研发、生物技术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赛道备受投资人青睐。2020Q1 CVC投资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睿兽分析(2)5G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将驱动云计算和AI、数据中心等信息技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含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目前,国内外不少大企业纷纷推进信息新基建领域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与5G相辅相成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成为全球企业服务巨头争夺的前沿阵地。今年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预计研发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此前的3月份,微软宣布收购5G和边缘计算公司AffirmedNetworks,微软希望将Affirmed Networks的技术整合到微软的Azure中,让典型行业通过云计算来部署和维护5G网络;同在3月份,谷歌云平台宣布制定五年计划,目标是“至少成为第二大云”;除了云巨头,中国的运营商也正大力投入云计算,中国移动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千亿元打造移动云,定位为整个IT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战略基础设施。随着大企业在云产业链上研发投入加大,云产业链将在5G时代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及海外部分大企业近年研发投入及关注的技术领域注:以上信息由创业邦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各大企业2019年财报、官网数据、睿兽分析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的结果。(3)供应链安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全球经贸局势不确定性加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影响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上游供应链在技术领域的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在食品安全行业,沃尔玛成立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平台覆盖了冷链温度控制、可持续配送包装、产品追溯及快速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在硬件领域,小米集团计划未来五年围绕5G+AIoT方向投资500亿元的同时,将投资扩展至供应链公司,支持创新的技术和应用,赋能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材料、芯片和零部件企业。开放创新的路径:创新路径多样化、持续化为了达到最大的创新效果,大企业通常根据创新战略、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各类开放创新路径的特征,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成立孵化器,大企业依托雄厚的资源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税收优惠、政府政策、创业路演平台、风投基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就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第三,成立创新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为平台用户提供技术、管理等领域创新的解决方案;第四,设立加速器,针对孵化后进入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产业链对接和咨询辅导等服务;第五,设立创新实验室,联合合作伙伴进行“微创新”,孵化出创新型产品或技术;第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以投资方式驱动创新与市场扩张,并依托母公司业务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第七,战略并购,通过战略并购激发协同效应和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吸收关键的技术或管理技能,减少企业为创新付出的成本,节约企业转型发展的费用。在开放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在华大企业采用最多的方式是成立创新性平台及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调研显示,88.46%的大企业成立了创新性平台,73.08%的大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过研发合作。大企业创新路径的散点图数据来源:睿兽分析为了达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大企业通常采用多种创新路径。调研显示,68.3%的企业采用了3-5种创新路径。其中,35.37%的大企业采用了3种常用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设立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以及设立创新实验室。采用不同开放创新路径的在华大企业比例分布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开放式创新是大企业加速产品开发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重要工具。大企业以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参与到产品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设计、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是开放创新的主要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方式主要是成立创新性平台(57.69%)、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50%)、设立创新实验室(50%)、设立孵化器(30.77%);在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主要方式除了创新性平台之外,战略并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孵化器、加速器也成为重要的参与方式;而在产品试销与投产阶段,主要的参与方式为战略并购。在华大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采取的开放创新路径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大企业创新的痛点: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等因素,让有着先见之明的大企业,在推动内部创新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的创新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但是,受制于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体制较为僵化、运营理念较为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大企业开放创新仍存在不少挑战,有着较大的改进优化空间。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战略缺位。按照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将把数据处理能力放在创造信息上,其组织结构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的管理层级将大为减少,上级不再像过去一样做决策,知识也会来自于基层。然而,成长于工业化阶段的大企业通常有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这些大企业往往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风控措施,一线业务人员的创新想法会经过层层审核,难以到达决策层,容易在中间层级的审批过程中被扼杀,即便少数创新创意能被保留,往往经过漫长的领导层决策,审慎性评估,财务、业务等专业人员的充分讨论,大企业的复杂组织结构,使得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决心和力度减弱。与传统企业相比,诞生于后工业化时期的互联网企业,组织架构更有利于创新,通常表现出扁平化特征,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信息流通链路短,两者的观点与信息可充分碰撞,从而更容易创意的产生与推广。睿兽分析的调研显示,在华大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在于:76.92%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复杂的组织架构和过长的创新决策周期是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53.85%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企业的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创新的另一挑战。正因为具有上述挑战,在大企业的创新实践中,相比于组织架构调整、内部管理创新等自我改革举措,大企业更倾向于链接外部中小创资源的开放式创新方式。在华大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大企业创新迫切需要建立目标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大企业而言,实现组织结构转型风险高、难度大,优化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迫切。如睿兽分析监测所示,大企业创新的痛点,除了复杂的组织架构导致创新决策周期过长之外,所在企业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另一重要痛点。从不同类型的大企业来看,上市企业一般面临较大的资本回报的股东压力,需格外关注盈利和投资回报,而创新往往意味着打乱原有秩序,对于面对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倾向于采取保守态度;国有企业则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负有很大责任,这让企业同样也不得不更多关注营收和利润等指标,而对保持企业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投资不足。因此,积极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建立以目标导向、而不是业绩指标为导向的创新考核机制,是大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睿兽分析的监测数据显示,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是大企业受访者最希望完善的创新举措。65.38%的大企业受访者期待所在企业能在未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多样化、创新验收与评比兼顾长短期收益的创新激励机制。在华大企业受访者期待加大支持力度的创新举措数据来源:睿兽分析案例分析:阿里的OKR+PDCA创新管理体制如何打破大企业复杂的组织流程,提高创新的效率,兼顾长短期收益?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套“OKR+PDCA”的创新管理体系。OKR源自谷歌内部考核机制,“O”是指目标(objectives)、“KR”则是关键结果(key results),它是一项沟通工具,能帮助员工了解最新目标是什么,并拟定2~4个定量的关键结果,辅助成员了解“如何达成目标的要求”。用OKR取代KPI考核机制,能够让产品经理更关注产品的用户价值,这样能激发更有价值的创意。PDCA则是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执行(Do):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处理(Act):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阿里建立了一个类似于PDCA的战略循环,首先,“生成战略”,随后,将战略分解到各业务模块“集体行动”,然后进行“客户反馈”,最后基于“共同看见”进行战略调整。这成为阿里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一种方式。阿里PDCA战略循环数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睿兽分析Part.3如何开启创新之旅:构建开放创新路线图创新,尤其是开放式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大企业突破增长极限、塑造全新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然而,大企业创新的道路重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的特殊情势下,大企业更应该客观、理性分析创新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量体裁衣,制定与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匹配的创新地图。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为解决开放创新各个阶段存在的痛点和挑战,创业邦建议,大企业可以在深入剖析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动向的基础上,研究诊断企业在创新的文化、战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内在能力方面的不足,根据创新的不同阶段,制定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1)在激发创新的阶段,建议大企业展开系统的创新评估,从创新的驱动因素、创新的预期目标、创新的资源要素、创新的组织与文化保障等维度进行创新评估,形成企业创新评估报告。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变化,评估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检视企业创新文化及创新可能遇阻的根源,评估企业创新的可行性;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创新的认知,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2)在实践创新的初级阶段,建议大企业深入研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标杆企业的创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制定包含长、中、短期的创新战略规划。采取以下几项关键行动:一是根据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商业计划书,调配创新所需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源,保证创新战略可落地;二是成立技术委员会等创新核心部门,持续推动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技术合作和技术文化,探索公司的创新方向;三是借鉴标杆企业的经验,制定以目标为导向(例如OKR)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管理方法(例如PDCA);四是探讨创新实验室、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孵化器、加速器等适合企业自身定位的开放创新模式。(3)在实践创新的深水区阶段,大企业创新的工作重心是创新项目的复盘、验证,推进创新项目的落地和规模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一是对创新项目进行复盘,查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偏差,从而调整改进;二是搭建能与合作伙伴实时共享的创新合作平台,让合作伙伴深刻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创新合作伙伴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实现新技术与企业现有业务的无缝对接;三是确定内部一致认可的创新成功验收标准;四是定期汇报创新项目进展及时获取内部关键决策人支持。(4)在布局创新的阶段,大企业在汲取创新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议大企业采取以下行动:一是深入研究技术、市场等领域新的创新机遇,持续先趋势而动,保持对下一轮趋势和计划的领先洞察和布局;二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设立投资基金或者战略并购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扩展和生态伙伴的跨界合作及联合创新。创业邦大企业创新自测数据来源: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睿兽分析完整报告请登录创业邦官网下载阅读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通过构建可标准化、规模化的平台服务体系,围绕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需求,提供全方位在线辅导培训和在线严选企业服务。从技术上来说,“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采用平台化和组件化设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进行需求分析,匹配相应的服务。“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具体如下:1、在线辅导培训——基于优秀导师资源的知识分享体系本服务基于创业黑马多年的创业辅导培训经验及资源积累,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服务国内大量的创业者群体、中小企业及企业高管,培育出新时代的创新组。本服务围绕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对业务创新与组织能力提升的需求,通过“在线知识分享”和“在线时时互动”的方式,进行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组织创新与资源获取等知识技能分享,使创业者、企业核心团队掌握在新时代经营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具体来说,“在线知识分享”由企业家、投资人、行业独角兽与实战专家等讲授企业成长的基本方法论、典型案例;“在线时时互动”将答疑和问诊相结合,满足学员与导师的互动需求,巩固学习成果。同时,本服务还将开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能力进阶测试体系,让企业的学习成长可评估,让团队的能力提升有规划。2、在线严选企业服务——基于优质 ToB 服务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本服务将整合市场现有的优质企业服务资源,针对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社保、财税等方面的刚性需求,进行集约型服务资源采购,让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具体来说,平台对企业及其需求进行分类分级,为其快速匹配在线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法务服务、人力社保服务及财税服务等,并形成综合服务包。总体来说,在线辅导培训和在线严选企业服务是“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提供的两类服务,均面向同一用户群体。同时,二者在用户获取上互为入口,在服务上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有效地增加服务内容、延长服务周期、增强服务黏性等目的,可以使公司对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本次募投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关系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成长加速服务,本项目就是基于公司过去多年积累的导师资源、用户群体、培训辅导案例,通过构建“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一方面能使广泛的中小企业获取优质的成长加速服务,并使辅导培训对象由企业创始人扩展到企业核心团队,另一方面,线上辅导培训可以使导师的课程突破时间、地点、频次的约束,从而释放更大价值。综上所述,本次募投项目完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有机结合,能够拓展公司的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品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有效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二)项目背景分析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3,000 万家,贡献了全国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 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也产生了各种痛点,“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能够直击企业痛点,解决问题。公司作为最早开展创业辅导服务的企业,遵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直大力扶持创业者群体,助力他们健康发展。在企业培训辅导方面,公司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担任导师,提升创始人领导力、优化企业商业模式,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瓶颈及成长困惑。同时中小企业及初创企业在人力资源、法务、财务、市场、公共关系等方面有着多层次的需求,创业黑马基于多年来汇聚整合的多方资源,以“辅导、培训、孵化、加速”涵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减少了企业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风险,为其明确发展方向,促进企业高质量运营。截至目前,公司已深度加速赋能 12,000 多家企业。基于自身独特的服务体系、优质的导师资源、强大的用户积累、丰富的渠道网络以及坚实的技术基础,公司通过构建产业加速云平台,将导师资源和相关服务线上化,使“产业加速服务”向国内更广阔的区域输送,高效、便捷地普惠更多的中小企业。(三)项目必要性分析1、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助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网络获取信息。针对企业服务需求,人们正在探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促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的创业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更快速便捷、多元化地实现精准对接与融通发展。当前,企业服务业方兴未艾,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平台欣欣向荣,从民营型、政府型到混合型,从区域性、全国性到全球性,“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正在百花齐放。为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构建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将产业加速所需的在线培训、企业服务等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有效整合,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2、汇聚和匹配优质资源,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痛点中小企业在渡过艰难的初创期后,后续成长过程依然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使得企业迫切需要具有产业加速能力的导师、机构、资源等为其提供专业的成长服务。但受限于企业规模、付费能力、所在区域、创始人和核心管理层的学习时间等因素,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以上服务。本项目通过购置软硬件设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商业智能等技术搭建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采购及研发优秀导师的课程、严选企业级服务资源,为创业群体和中小企业提供成长加速服务。3、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增强公司竞争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带宽环境的持续优化,在线知识分享的灵活、便利等特点越发显著,移动化、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习惯。为应对这种新的趋势,公司通过构建云平台,在培训理念和方式上进行全面升级。线上线下结合,覆盖跨区域的中小企业客群,增加中小企业服务黏性,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增强持续竞争能力。(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2018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与资本、技术对接的门槛。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使更多优质资源惠及群众。2019 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继续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业黑马作为创业服务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焦科创服务。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将把成熟的产业加速体系带到更多的产业城市,服务地方企业加速成长。2、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的目标是为创业者群体和中小企业提供成长加速服务。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数量近三年呈稳定增长态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9 年末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速维持在 12%左右,其中企业数量年均增幅 14%左右,个体商户增幅约 11%左右;此外 2017~2019 年市场主体新增登记数量保持 10%以上的增速,其中企业新增幅度维持 10%左右,个体工商户增速超 11%。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二三线城市及产业区域带所覆盖的企业增强软实力、加速成长的需求日益显著;同时,随着科创板的到来,中小企业及创新创业企业的规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企业级服务的潜在市场将持续扩大。3、公司拥有优质的导师资源公司产业加速服务生态的核心是导师对创业者的赋能,导师是最为稀缺的优质服务资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及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目前已初步构建可持续优化的知识赋能及资源对接的服务平台,拥有全面综合的课程体系,并聚集了大批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及资深学者作为导师,为企业主提供了从初创期至成熟期的全方位培训支持。公司通过签约等方式固化导师与平台的关系,对导师进行分类分层化管理,提高了导师在平台上的黏性。截至目前,公司签约的导师已超过 600 位。同时,公司已经形成了“发现企业主→培养企业家→企业家反哺”的社群生态,通过回归辅导培训、业务合作等形式,老学员对新学员能够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司的导师储备。未来随着所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公司将不断提升平台上优秀导师的数量,并精准地匹配用户需求,形成产业加速服务平台的规模化效应。4、公司具备线上知识分享资源开发及业务运营的技术基础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内容运营、在线推广、活动发布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当前已自主开发了集业务应用、服务管理、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系统构架,实现了基础在线业务流程的闭环以及信息化支撑。公司在原有创业辅导业务基础上,融合线上流媒体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了网络及多媒体学习产品。与此同时,公司也培养了一批具有技术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为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移动化提供支持,有能力组织执行大规模的线上业务系统建设,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5、公司的服务体系、渠道网络和用户社群等能够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服务体系方面,公司拥有“找出来→推出去→配得上→能成长→能成交”这一独特企业服务方法论,支持公司在平台上形成体系化、规模化服务能力。在营销渠道和用户社群方面,历经多年发展,公司已在近 30 个城市建有“黑马城市学院”或“黑马城市创新中心”,每个城市每年形成 500 至 1,000 家中小企业的服务触达;公司已构建起庞大的二三线渠道网络,拥有超过 10 万家中小企业的潜在用户社群,这都为公司未来业务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伴随公司品牌知名度增强、用户口碑积累,社群规模扩大和黑马“百城计划”线下覆盖区域扩展,公司用户客群聚集将稳步增长。(五)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通过搭建在线服务云平台,形成线上平台化运营模式,向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各阶段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在线辅导培训和在线严选企业服务,并由此取得相应收入。1、投资金额及明细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57,651.0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50,000.00 万元。云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云服务器和机房设备购置、开发硬件及开发软件购置、云平台系统开发、供导师录播课程使用的演播厅建设。课程资源采购研发系导师课程资源版权的采购,企业服务包购置系在市场上采购优秀企业服务商的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法务服务、人力社保服务及财税服务等。2、实施主体本项目拟由创业黑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六)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本项目的建设期为三年,经测算,本项目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6.51 年(税后),内部收益率为(税后)16.66%,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名称:清控科创产业园项目地址:长治市城北西街191号项目类型:电子信息产业总投资:100亿元发展目标以立足长治,服务山西为总体发展目标,一年内将清控科创产业园申请为长治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两年内申请为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三年内申请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最终打造成长治市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为2800亩。建设内容:清控科创产业园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1、建设清控创新基地,建筑面积超20万m2,主要用于做总部基地和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占地200到300亩。建成后预计可入孵企业400家。2、建设清控工业孵化基地,主要定位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健康食品集群基地,预计占地约2600亩。项目优势1、资源优势清控科创是以科技创新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商和科技服务提供商,是清华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清华控股战略功能平台、清华控股成员企业。2、人才优势清控科创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丰富的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和创新创业服务经验,经过不断开拓与创新,已经打造了清控创新基地、科创慧谷、科创资本、小样青年社区、中关村创业大街等知名创新创业服务品牌,并取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与资质。效益分析建成后预计可入孵企业400家左右,产值超50亿元。招商目标招商对象:清控科创产业园重点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文旅产业等产业方向为主开展“双创”。引资金额:57亿元。招商模式:独资或合资、合作均可。配套条件园区已完成20000㎡厂房建设,基建配套已全部完成。优惠政策对优质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全面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者,可享受长治市人才奖励资助政策。除享受长治市政府政策外,同时享受长治市经开区相关政策。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报送工作启动。据了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国家级的“国创计划”和北京市级的“市创计划”,推荐为“国创计划”项目的最多可获得不少于10万元的资助。市教委表示, “国创计划”“市创计划”分别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其中,创新训练项目为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为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基于前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按照相关要求,可以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遴选不超过1/3的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级计划。据介绍,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已在中央部属高校共建经费、市属高校专项经费中给予支持。推荐为“国创计划”项目的财政资助额度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平均1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平均5万元/项,高校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自筹经费配套。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值班丁肇文流程编辑:tf011
华师科技园是湖北省首家且唯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学科技园,致力于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2001年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万豪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组建,园区面积为600余亩。园区致力于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工程和“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及武汉市主要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技术创新平台,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核心区。发展成果华师科技园打造了“数字内容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工程平台”、“教育数字内容服务营运平台”、“湖北省书画艺术数字资源保护应用服务平台”四大技术服务平台和“湖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园区现有入孵企业81家,其中文化和科技企业70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6.42%,其中拥有著作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在孵企业47家,累计获得著作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申请、授权总数3035项,其中软件著作权、专利、商标共计855项。园区累计培育出了1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湖北四板挂牌企业、1家湖北文交所挂牌企业,1家“首批武汉城市合伙人”企业,1家“第二总部”企业,2家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1家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4家武汉市“青桐计划·大学创业先锋”企业,11家武汉“光谷3551创业人才”企业,24家武汉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园区20余家创业团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武汉市创业十佳大赛、武汉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3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大奖。2013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0.31亿元,2014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1.17亿元,2015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1.45亿元,2016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3.01亿元,2017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3.87亿元,2018年园区企业总产值达到15.02亿元,已形成了以数字内容、数字教育、数字出版、创意设计、书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格局。园区规划建设成为“5个基地3个中心”,即: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和培育基地;制度创新的实验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项目筛选与评估中心;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的融资与投资服务中心。探索出一条“文化研究+科学技术+资本运作”具有华中师范大学鲜明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园区服务华师科技园专业打造了“数字内容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工程平台”、“教育数字内容服务营运平台”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软硬件设备共享服务;数字资源共享服务;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和专业企业培训服务等专业服务。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一)智能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 1、项目实施的背景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智能化产品不断涌现,“智能”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家电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高端化已经成为我国家电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国内领先家电企业竞相推出智能化产品,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智能家电产品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电视产量达到9,310.1万台,液晶电视智能化率接近60%。相关技术应用条件的不断成熟,推进家电智能化进程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在冰箱领域,智能化、高端化则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包括智能玻璃在内的高端配件需求日益显现。2、项目简介 项目总投资48,373万元,拟通过新建切磨钢化车间、贴合检测等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购置钢化炉、CG+Sensor(Film)贴合机、CG+Sensor(glass)贴秀强股份 2017年度创业板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合机、TP+LCM真空贴合机、脱泡机、UV固化机等主要生产、检测、安全、环保设备,形成年产家电家居智能模组玻璃220万片的生产能力,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所需,为公司玻璃深加工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项目实施必要性 (1)项目是顺应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抢占市场先机的迫切需要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家电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助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结构变革为家电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蕴藏巨大的需求潜力,智能化、高端化成为我国家电行业未来发展重要趋势。家电行业的变化驱动相关配套行业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具体到家电玻璃行业,家电的智能化、高端化趋势对高端智能玻璃将构成强劲需求。目前,我国智能家电已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并逐渐推向市场。未来随着家电智能化率、高端化率的持续提升,高端智能玻璃的需求也将迅速扩大。公司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与持续积累,在家电彩晶玻璃领域具备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公司始终关注下游需求变化与新品创新研发,在家电彩晶玻璃的基础上成功掌握了智能玻璃的生产工艺,具有了一定技术积累。因此,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已有技术储备与研发优势成功转化为先发优势和市场优势,以顺应家电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项目是巩固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引领行业持续发展的切实需要 公司是国内家电玻璃产品行业龙头公司之一。为应对下游市场的复杂变化,公司一直十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并成为引领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下游家电行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智能化、高端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面对下游家电市场的新变化,公司亟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现智能玻璃的规模化生产,从而满足下游厂商智能家电的新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继续引领行业的新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成为公司的必然选择与切实需要。(3)项目是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互联网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家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相应地对家电玻璃企业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配合家电企业不断研发与推出新品、持续丰富产品结构成为家电玻璃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公司家电玻璃产品仍主要以彩晶玻璃为主,2014-2016年彩晶玻璃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30%。公司智能玻璃是在彩晶玻璃基础上的升级,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与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现高端智能玻璃规模化生产,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扩大高毛利产品的产销规模,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4)项目是公司延续玻璃深加工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能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顺应了智能家电发展趋势所需,在实现智能玻璃的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还可将智能玻璃与公司现有的镀膜技术等诸多 储备技术融合应用,对智能玻璃进行不断研发创新,如将公司现有减反射镀膜技术应用于智能玻璃中,将增加智能玻璃触摸屏的清晰度,提高用户的视觉满意度;如将公司现有的镜面镀膜技术应用于智能玻璃中,将增加智能玻璃表面的镜面效果,当无人靠近时,智能玻璃显现出镜面效果,当智能玻璃红外感应到有人靠近时,智能玻璃将由镜面效果切换至普通状态,提高用户的感官满意度。4、项目市场前景 从长期来看,家电智能化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单品智能化,第二阶段是家电系统智能化,第三阶段是融入智能家居系统。目前,家电行业仍处于智能化初步发展的第一阶段,因此未来智能化市场空间极其广阔。根据2013首届中国智能家电趋势高峰论坛上,北京奥维云网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智能改变未来:智能家电的现状与未来》报告预计,到2020年智能家电的生态产值将由2010年的50亿元飙升至10,000亿元,实现十年增长二百倍的飞跃式发展。从主要品类来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93%、45%、38%和55%。1目前,我国是全球家电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量分别约为1.4亿台、0.8亿台、1.4亿台、0.7亿台。如按照上述智能化渗透率推算,2020年我国智能冰箱产量将超过3,000万台。按一台智能冰箱配置一片智能玻璃推算,则2020年仅智能冰箱对智能玻璃的需求量便超过3,000万片。同时,我国家电消费的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多门、十字、大屏等特点的冰箱受到青睐。未来,随着家电智能化率的提高,高端化消费趋势的进一步显现,以及智能家电发展阶段的不断迈进,智能家电乃至智能家居领域对配置大尺寸触控显示模组的智能玻璃的需求将更为强劲。5、项目实施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智能家电的发展对促进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及产业规划鼓励、支持智能家电的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家电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2016年7月,工信部印发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则强调,智能家电是重点智能产品,鼓励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产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智能家电等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本项目产品是智能冰箱、烤箱等智能家电产品的重要配件,也将受国家上述鼓励智能家电政策的有利影响。因此,项目实施具备政策可行性。(2)市场可行性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领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家电智能化、高端化消费的持续发展,对智能玻璃的需求也将迅速扩大。同时,公司从事玻璃深加工多年,在家电玻璃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海尔、海信、伊莱克斯、惠而浦、日立、东芝、LG、三星、松下等国内外大型知名家电企业均为公司客户,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入上述知名家电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需要经过长期而严格的认证与审核,周期往往长达2-3年,审核内容包括对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技术水平、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等全面而严格的审核。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证审核机制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拟进入智能玻璃领域的企业构成了较高壁垒。因此,公司现有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智能玻璃的市场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此外,本项目的建设投产,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助于智能玻璃与现有的彩晶玻璃、盖板玻璃等家电玻璃发挥协同效应,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从而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具备市场可行性。详细内容见本节“项目市场前景”。(3)技术可行性 项目是基于公司传统家电彩晶玻璃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玻璃的规模化生产。公司是国内家电彩晶玻璃的龙头企业之一,是彩晶玻璃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公司从事家电彩晶玻璃深加工多年,具备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对家电彩晶玻璃的属性了解透彻。在彩晶玻璃方面的坚实技术基础,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公司逐步推动家电玻璃产品由“色彩”向“功能”再向“智能”的方向不断深化与升级。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现已掌握智能玻璃生产中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触控模组和彩晶玻璃贴合工艺,实现了CoverGlass与Sensor、Sensor与大尺寸触控模组之间的成功贴合。目前,项目主要产品已实现给客户送样试用。综上所述,公司已掌握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项目实施具备技术可行性。6、项目报批事项及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用地座落于江苏省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行山路南侧,已取得宿迁市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宿国用2015第1822号”《土地使用权证书》,地号“321311009100154000”,土地面积127,853m2,本项目使用面积约40,000m2,权利期限自2015年2月10日至2065年1月1日,用途为工业用地。本项目涉及的发改委立项备案、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正在办理中。
报告: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偏爱二线城市 高科技行业最受青睐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马元豪)9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超过60%的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二线城市已成为其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高科技行业也成为其创业时的主要意向行业。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在发布会上表示,全球化智库于2016-2017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的2797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研,探究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报告首先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65%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表达出“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在区域选择方面,49%的高校学生表示更愿意在二线城市创业,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将一线城市作为首选的学生比例。报告认为,面对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等大城市病,以及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潜在优势,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开展创新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并超过一线城市已成为现实。其次,报告还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进行了总结。报告指出,40%的高校学生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行业进行创业,而高科技行业又在众多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高校学生创业时最关注的“香饽饽”。此外,报告还对高校学生在创业资金来源、配套服务、相关教育现状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及需求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设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极具可行性的建议,从而助力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并提升其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据悉,全球化智库长期致力于教育、创新创业和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出版相关蓝皮书系列,发表研究文章,并多次举办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化高端研讨会,《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是本年度发布的第十份独立的研究报告。(完)
4月8日,衡阳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城融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所长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衡阳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57亩,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两大类。主要包括蒸水河三期及柿江河生态整治项目、海绵化道路工程、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一带一路”青年创业学院、衡阳国家级高新区总部产业园、南华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衡州二小和衡州二小幼儿园7个子项目等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约55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子项目简介漫江碧透,两岸青葱,衡阳高新区蒸水河风光带柿江河生态整治如火如荼进行“一带一路”青年创业学院效果图“一带一路”青年创业学院位置图“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创业学院北临衡州大道,东临杨柳西路(杉杉奥莱对面),初步估算总投资约为3.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由衡阳高新投资集团开发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创业学院项目致力打造“IT强市”,为衡阳智能制造产业培养储备人才,打造湘南湘西IT及IA人工智能高地。项目预计实现每年固定招生6000人,5年运营实现收入4.5亿元,创造税收650万元,利润6400万元。南华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南华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承接广州、深圳产业转移大潮,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所带动的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以配套服务形成产业外延链,形成集科技研发、制造生产、教学培训、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推动衡阳产业全面升级,形成全市支柱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预测,项目运营后可承载企业200家,年产值约为200亿元,实现年税收10亿元,园区配套服务净利润每年实现4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约7000人。衡州二小及幼儿园位置图衡州第二小学位于天台路与培元路的交汇处,项目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20807.35平方米。衡州第二小学设30个班,学位约1350个,新建1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科技楼,另外还规划建设一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