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灵魂的拷问:川大好不好考?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宇宙的起源说起,看看报录比。小百科:什么是报录比?报录比就是指报考的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很多考研当都会把报录比视作报考的风向标。如果报录比大于1,则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近六年,川大管理类联考下的六个专业:MBA,MPA,MEM,MPAcc,MLIS和MTA的报录比呈现出来相似的特征。请各位胖友阅读前,先准备好速效救心丸和保温杯。川大MBA四川大学MBA报录比2017年,川大的报录比最喜人,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3个。2014年最焦人,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2个。川大MPA川大有两个学院都在招收MPA,公共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四川大学MPA报录比公共管理学院的MPA报录比也是2017年最喜人,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5个。最焦人年份和MBA一样是2014年,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2个。四川大学mpa报录比2017年是怎样的好年头?经济学院的MPA报录在2017年达到了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7个。而在2014年,10个报考的里面只录取到1个。川大MEM四川大学MEM报录比2017年,又是2017年!川大工程管理硕士在2017年10个报考的里面录取3个。不过2014年并不是川大MEM最焦人的一年,2018才是。在2018年,10个报考的里面只录取了0.8个,四舍五入才能算1个人。川大MPAcc四川大学MPAcc报录比川大的MPAcc的某些年份用的报录比用惨绝人寰来形容都不过分。2016年,10个报考MPAcc的胖友里面只有0.2个有幸被录取。还好,在2017年,来了一个反转,10个报考的里面有3个可以被录取了。川大MLIS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硕士报录比川大的MLIS的报录比从开始的喜人一路降到焦人。2014年,10个人MLIS,有5.5人被录取。但是到了2019年,被录取的人从5.5人掉到了1.5人。不要感到悲伤,毕竟在2018年10报考的人中还只有1.2个人能够被录取呢。川大MTA川大旅游管理硕士报录比川大的旅游管理硕士的报录最喜人的年份是2018年,10个人报考有5人被录取。到了2019年,报录比就变得很焦人,10个人报考只有2个人可以被录取。看完川大管理类联考下的六个专业的报录比以后,如果你还是放不下川大,那么你的备考应该提前开始了。毕竟2019年的341万考研人里面,很多都是狼人。
近日,四川大学回应清退300余名研究生:依据管理规定,学校从2017年起,就开始实施清退计划,但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延期至今。四川大学录取通知书近些年来,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这不,马上就到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了,却传出四川大学清退300多名研究生的消息。不知道这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们有没有影响。相信大家对研究生这一说法都早已耳熟能详了。今天让我再带你们学习到底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Postgraate)是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力申硕 、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近些年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大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本科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得不选择考研。可以说考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高考的竞争还要激烈,除了笔试,还有面试,不知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你能够说清楚。而高考不一样,高考只需要笔试,没有面试的压力。因此,在我看来,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人,他们的实力其实不差,当然保送的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能够保送,肯定说明他们在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都要比同专业的同学优秀。考研并非易事但是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不止本科生存在被清退的现象,就连研究生也有被清退的。这次的川大清退事件也许已经不是历史上第一次了。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疑问,为什么他们都考上研究生了,还不好好珍惜呢?是研究生也没有核心竞争力了吗?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研究生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多,相比较本科生而言,所以,研究生依然属于稀缺人才,并不是研究生已经不值钱了。他们之所以会被清退,也许除了他们自身不努力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研究生的压力更大,学习难度更大了。就像那句话说得:“你所在的职位越高,那么承担的责任也就越重大”。研究生的压力那是不言而喻的。要发论文,做研究,而且如果做了很久的研究没有成果的话,那种挫败感会让人更难受。他们面临的压力不止这些。而且还面临结婚、事业等方面的各种压力。试想一下,假如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事情,那么你能够做好吗?结果肯定不用多说,自然是做不好的。硕士学位证书因此对于研究生被清退,在我看来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他们不努力的理由借口。我觉得既然考上了,那么他们当初肯定是有所考虑过的,肯定不是盲目的。那么就应该做好了面对各种压力的打算。因此对于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而言,也许他们确实没有把握好,毕竟学校已经给了很多的时间了。也许他们出去以后也会感到可惜,具体是因为他们不珍惜,还是因为能力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觉得被清退是真的挺可惜的。尽管研究生的考试竞争很大,但要是你喜欢科研,或者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么是很有必要去念研究生的,甚至是博士生。因为你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当你到了某些位置,自然也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你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最后送你们一句话,你走过的路都是你人生的垫脚石,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思想决定出路,行动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哈喽啊,坤则MBA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在职人员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首先来模拟一下一个在职人员的准备考研的心路历程,再在这个过程里面来讲其中的问题。1、萌生考研的念头:因为种种原因想要考一个研(可能是职业发展受限,可能是需要树立形象)2、我一直想读**学校:因为过往的原因通常会有自己心怡的院校——名校(过往情结影响自己对院校的选择,此过程通常会遇到的问题:问题1:如何择校?)3、研究生专业辣么多我考啥:在职人员事情很多,工作是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大多数人不会放弃工作全职读研那就只能选择在职读研。(此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问题2:在职和全职研究生的区别以及有哪些专业?;问题3:啥是学硕啥是专硕?)4、要保证经济来源啊:在职读研有哪些专业要求是啥。(此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问题4:在职研究生专业有哪些?)5、我上班这么多年了基础不好(反正就是要个研究生考试越简单越好):看了一圈在职研究生专业比较少,并且大多要求考相关专业课程,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此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问题5、管理类联考都要求毕业年限吗?;问题6、管理类联考专业哪个更适合我;)问题1:如何择校?有自己心怡的学校很正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名校梦。但在考研这件事上真的是选择大于努力,择校一定不能光凭自己的情结决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备考难度,结合自身基础以及院校报考难度合理做出选择才是正确的,考上才是关键。(插入一条硬广:坤则MBA免费为大家提供起点测评,生成专属于你的测评报告)问题2:非全日制(在职)和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里面学习和大学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也就是你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学习,学校一般把课排在周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在学习方式上对研究生进行区别。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截取)问题3:学硕和专硕又是什么东东?学硕又称学术型硕士(往学术方向发展,简言之就是考博士);专硕又称专业型硕士(一般毕业之后出来上班)。学硕和专硕是学校在培养方式层面对硕士进行的区分。同时学硕入学难度大于专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只有专硕专业有。所以在职人员的考研范围确定为学习方式是非全日制的专硕专业。问题4:学习方式是非全的有哪些专业?大多数专业硕士都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但这些专业都需要考相关专业知识,这时候就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专业(自己所在行业,所从事职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里给出目前我国设立的39种专业硕士:分别为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警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城市规划硕士、林业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审计硕士。这些专业大多设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具体以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但大多专业都需要考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来说备考难度较大且对其自身职业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自然而然的备考难度相对较小的管理类专业(MBA/MEM/MPA/MPAcc/Maud/MTA/MLIS)就成为在职考研的首选专业。问题5:管理类联考7个专业都要求毕业年限吗?这7个专业中MBA(工商管理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MTA(旅游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对工作年限有要求:要求专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3年,硕士毕业2年(毕业年限计算方式为入学时间减去毕业时间);MPAcc(会计硕士)、Maud(审计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等三个专业没有毕业年限要求,即应届生也可报考。(但目前西财审计硕士和川大图书情报硕士只招收全日制,所以对于想在职读研的同学这两个专业排除)问题6:管理类联考专业哪个更适合我?MBA(工商管理硕士):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即适合工商企业及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层。MEM(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即适合工程领域的管理层。MPA(公共管理硕士):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即适合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MPAcc(会计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即适合想从事或正在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MTA(旅游管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即适合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具体选择什么专业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职业规划来定。这就是今天坤则MBA为大家带来的在职考研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更多备考资讯,请听下回分解!
报考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取得学历证对工作于职场的人来说,提升自己是很有必要的,选择一种不耽误工作和个人生活时间的继续深造方式当然很重要。直至发展较热的在职研究生的出现,使许多职场人士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报考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取得学历证书吗?川大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学员选择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最终可获得学位证书。一:学历证书学生通过专硕方式报考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门考试,才能进入四川大学学习,分别为初试和复试。最终能拿到双证,可见,专业硕士也能拿到双证,所以难度会大一点,但努力一定会成功。二: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不属于学历教育,因此最终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提升学历,因此学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报考。尽管专业学位不能获得学位证书,但四川大学的学位证也得到了社会和法律的充分认可,在机构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完全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发展。接下来介绍下四川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一、报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神经学、药物化学、车辆工程、食品科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民族传统体育学、天体物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特殊教育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等。二、报读方法:单证在职专业硕士和双证在职研究生。三、报读要求:单证在职硕士:大专学历可参加学习班学习,完成课程、修满学分后可获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仍需继续学习三年以上才能申硕,完成课程、修满学分后可获得研究生学位证;大学本科学位证书的人员,毕业后仍需继续学习两年以上才能申硕,完成课程、修满学分后可获得研究生学位证。双证在职研究生:对于大专学历的情况,就业时间还需要五年及以上才能申硕;本科就业时间还需要三年以上才能申硕;对于其他专业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情况,就业时间还需要两年以上才能申硕;对于以上几点,3种文凭(硕士学位)完成课程,修满学分后即可取得研究生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书(非全日制)。四、就读时间:非日制研究生一般就读四川大学二至三年,但学制不同,就读时间有少许差异,具体请参见四川大学在职专业硕士招生信息网;五、收费标准:单证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大多在2-4万元之间,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根据专业不同,学费会有不同,详细了解请仔细查阅招生简章。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01:37舟曲,是藏语的“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城而过得名,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的美称。这里是秦岭西端与青藏高原东部的山脉交汇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外省进入这里,通常要绕道四川广元,或先至2018年通航的成县机场,而后至陇南市,再坐两小时客车方到舟曲。白龙江穿城而过,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沿岸民众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 摄影:本刊记者 彭姝疑溯江而上,目之所及,皆是巍峨雄峰,白龙江好似一条被驯服的白龙,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极其吝啬地给两岸民众让出一亩三分地,供人们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这里,便是张小娟的家乡。2019年10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该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后,与结束新闻采访任务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一同乘车返回,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时,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短暂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扶贫路上。扶贫路上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崎岖的盘山公路从山谷往上,在陡峭的山坡上七弯八绕,直至拍摄者所处的半山坡或山梁上,犹如一条游弋在山间的白龙。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前往曲瓦乡开展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途中,发了一张当地崎岖山路的照片,并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按时间推算,那时,她应是结束了上午在曲瓦乡的工作后在赶往立节镇的途中。当日,也是舟曲县2019年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全面展开、开始下乡入户的第一天。在实地验收正式开始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和同事们加油鼓劲,张小娟为图片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也成了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张图片动态。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后和丈夫刘忠明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便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自2016年1月正式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驱驰奔波于这样的山路上,或者是在农户家中开展工作,大部分节假日也都在加班,甚至连一双年幼的儿女生病时也顾不上在医院多陪护一会儿。张小娟在周末来单位加班时,为便于照顾孩子,总会把孩子也带到扶贫办。为打发时间,七岁的女儿在扶贫办留下了一叠画作。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近三四年来,张小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以至于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额头前便已白发渐生,甚至要靠染发才能遮住早生的银丝。母亲杜条先时常为此感到心酸不已,她不明白小女儿的工作为什么那么辛苦。“要不跟着你大姑子和二姑子去给别人刷墙刮涂料吧!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就能回家,不用那么劳心劳力,还挣得比你多。”母亲好几次跟小女儿打趣道,而张小娟却总嘻嘻哈哈地回应:“哎呀,谁让你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呢,我可不是光挣钱啊,我是有重要事情要去做的。”一年中,张小娟(右一)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走村入户。图为张小娟在开展入户收入测算。 舟曲县委宣传部供图舟曲县19个乡镇的干部,几乎没人不认识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而她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数据的熟稔度,全县亦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被亲切地称为舟曲“脱贫攻坚的数据库”和“政策业务活字典”。全县扶贫干部在遇到政策疑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向张小娟咨询,正因如此,张小娟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家人给她打十次电话,基本有七次都显示“正在通话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张小娟也是手机不离手,往往在做饭时还要接着电话,以至于一顿饭要等很久。在舟曲县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张建平,见到二姐张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县上脱贫攻坚的会议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时,张小娟也经常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办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写作业。而翻开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内容,或者是政策解读,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个乡、哪个村。如今,走进舟曲县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门口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漫画图——舟曲“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近几年,贫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农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医、娃娃上学的事就会一筹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为此,县里将各项到户到人惠民政策进行精简整理,梳理出48条,配以形象的漫画图片制成政策图解,发放到农户家中。这样,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还达不到享受条件、将来还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实际看得一清二白。一张图文并茂的挂图,就让所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大大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在舟曲县峰迭镇水泉村村民桑建帮家中,张小娟制作的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被张贴在墙壁上。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想出这一金点子并亲手设计编制出这张政策图解的,正是张小娟。除此以外,极具创新性、实用性又颇显成效的微信“语音播报”(将政策信息同步录制成语音讲解,每早定时发送到乡镇工作群,进而下发到各村微信群,让所有群众能够直接看到、听到脱贫攻坚最新政策、重要动态)、政策问答“口袋书”等,也都是张小娟的杰作。随着脱贫攻坚已成为舟曲县头等大事,为便于集中协调、统一指挥,今年四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简称“三大办”),从各乡镇以及教育、卫生、医疗、民政、扶贫等部门各抽调一名工作突出的扶贫干事充实集中于此。今年4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小娟则因工作扎实细致、成绩突出、业务能力强,便从一名副科级干部被“高配”到了“三大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同时担任“三大办”与扶贫办的领导职务。自此以后,张小娟的生活近乎全被工作占满了。直至10月7日不幸发生时,她也未能稍稍缓口气。张小娟每早来到“三大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张小白板上对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作出安排,这是张小娟不幸遇难前最后一次作出的工作部署。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建平说,二姐张小娟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舟曲整县脱贫摘帽,没能看到国家向世界宣布,我们的脱贫工作已经完成。家乡,离乡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张小娟的成长原点。1985年4月,张小娟出生在城马村张家老宅。坐北朝南的宅院里有一棵合抱古梨树,据说在张小娟曾祖父小时候,它就已是而今这般粗壮高大,历经了几百年沧桑。曲瓦乡城马村张家宅院里有一个合抱古梨树。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这棵古梨树陪伴了张家三姐弟的整个童年。每逢春风拂来,整树的白梨花能遮盖大半个院落,蔚为壮观;夏日炎炎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上一个席子,就能美美地享受整晚的清凉;秋季成熟时,有时果实太重,会把一些树枝压断,一些梨子摔在地上,捡起来用水冲一下,香甜可口;而白雪皑皑的寒冬,大梨树就是一幅高大立体的素描画……张家宅院门前有一条小泥沟。几年前,这条泥沟在村容村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已被硬化。但在一二十年前,它却令沟渠两边的农户们头痛不已——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后山松软的黄泥土顺沟而下,流经之地,皆是泥泞一片、狼藉不堪,村民们对此束手无策。张家宅院门前的一条小泥沟,几年前已被硬化。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村后那片黄土坡土质太过松软且干旱缺水,羊肠小道崎岖难行,看起来很难耕种。多少年来,都没有村民愿意承包这片荒坡——即使承包过来也不知道能做些啥。但有个人,偏就不认这个理。20世纪90年代末,张小娟的父亲张生财迎难而上,坚持承包了下来。他倔强地开着挖掘机,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开出了一条盘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后又买来小核桃树苗,牵来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并让十余岁的儿子张建平帮忙浇水。就这样用了前后近两年时间,张生财硬是在这里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数千棵云杉树苗。几年后,小树苗逐渐长大。又几年,荒土坡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后,村里那条惹人嫌的泥水沟,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泛滥成灾过。凡是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父亲教给张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张建平认为二姐张小娟与父亲如出一辙。就像这些年来,扶贫工作即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小学未毕业的张生财,深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这让他抱定了信念:无论如何,哪怕耽误农活,也一定要让子女多受教育。那时,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二年级,之后就要转到村庄附近的曲瓦乡中心小学。而张小娟上三年级时,却与大两岁的姐姐张小慧一起被送到了离家50余公里外的舟曲县城去上学。父亲张生财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姐妹俩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乡,那时还没有哪家为了子女上学会这么做。张小娟上五年级后,奶奶年纪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俩就此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互相照应。直到小四岁的弟弟张建平也来县城上三年级时,母亲杜条先就完全放下了农活儿,全职下来照看姐弟仨的学习和生活。在舟曲这个闭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通常只有考学一条路。而张小娟也终不负所望,在2003年高考中,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从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张小娟的高中母校“舟曲一中”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为此,舟曲一中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父亲张生财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登上奖台领回了奖励给高考状元张小娟的2000元奖金,那笔钱很久都舍不得动。对张生财来说,小女儿一直是自己的骄傲,从没令自己失望过。入学前,张小娟还成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获得者。这项助学金的筛选极为严格,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被选中。有了这项助学金,张小娟大学学费基本不愁了,还能有一些生活补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里要供读三个孩子的经济压力。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那天,附近的邻里乡亲都来给父女俩送行。淳朴的老乡们,有的拿了些梨、核桃、蜂蜜,有的则直接塞给她五十、一百元钱,直到把她的包塞得满满当当。面对乡亲们的浓情厚谊,张小娟强忍住了泪水。在北上的列车上,她告诉父亲:“等将来有能力了,这些我都一定会还的!”第一次来到首都,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素质的首都人民,张生财由衷希望女儿将来能离开黄土地,在这里扎根。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娟娟儿,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留在这里。”当张小娟背着一大袋的核桃来学校报到时,的确让室友吃了一惊。父亲走后,张小娟把核桃放在宿舍阳台上晾干,而后一个个剥开、蘸上蜂蜜,送到每个同班同学手中。淳朴,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此后,张小娟每次从家里返校,都会给同学们带一些家乡特产,如核桃、蜂蜜、腌腊肉。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学朋友无比大方的姑娘,在生活上却节俭得紧,据张小娟的大学班长、室友乌兰回忆,张小娟是宿舍的节省标杆,晚饭基本上就在一块钱以内。北京四年求学经历,未曾改变张小娟质朴、开朗的本色。虽然来自民族贫困地区,但她从不认为家乡有什么不好,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同学、朋友和老师们宣传自己的家乡。在张小娟的描述中,家乡成片的花儿很美,堪比一片世外桃源,谈及家乡,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并真诚欢迎大家去做客。很多同学也是经由她才知道了“纯净的甘南”和“美丽的舟曲”。2007年,张小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 张小慧供图大学同学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时,他问张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而张小娟给了他一段颇具画面感的回答: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今日想来,彼时浮现于张小娟脑海里的,或许正是童年时代老宅院落中的场景吧。在这幅画面中,一边是与书为伴、潜心艺道的诗意栖居,而另一面却是树下听风、日照南窗的田园情境,其间的复杂心境,恐怕很难为外人道。四年之后,张小娟的确如父亲所愿,毕业时留在了北京。她入职歌华开元酒店,做到人事部经理,并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海淀。这一切,都在印证着家乡人所皆知的金科玉律:知识改变命运。灾后返乡,火线入党,矢志扶贫究竟是从何时起,张小娟产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今天已不得而知。不过,从她2006年大三时留下的一篇文字《寂寞城马》里,我们或能发现些蛛丝马迹。据张小娟姐姐张小慧回忆,张小娟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2005年在甘肃会宁支教和2006年在湘西凤凰县田野实习的见闻与经历,在回乡过年时开始对自己出生的城马村进行观察和反思,并留下了这样一篇并未完结的文字。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张小娟曾到甘肃省会宁县支教。张小娟(右三)会与学生们一起打篮球。条件虽然艰苦,但她与学生们都显得十分开心。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文中,张小娟着重讲述了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年轻一代,凭着一腔勇气与“干起”(能干)走南闯北、外出务工来反哺家乡的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他们都去见世面了,村子谁来发展?张小娟最后提出:“想办法发掘一切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使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事情可做,大概是留住劳动力的必要路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尤其是一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青年回家,才能让城马不再寂寞。张小娟是这样写的,也更是这样做的。读着妹妹多年前留下的文字,张小慧感动而惊讶,也更理解了妹妹辞去北京工作、以极大热情回来建设家乡的做法——“没有人比她更能深深体会到,脱贫攻坚是真正有益于群众的伟大事业,她深深目睹了昔日农村的落后和萧条,所以在有机会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时候,她是带着深沉的爱去融入、去贡献的,即使这条路那么辛苦艰难,即使有一些不能言说的委屈,她也心甘情愿付出,这是舟曲大环境对她的培养和影响,也是她心中真正滋长的深情和热爱。”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舟曲亦是重灾区。虽身在北京,张小娟对家乡的灾情极为关注。看到电视上对家乡灾情的描述,她十分忧心,时不时打电话给家人,询问受灾情况,还问姐姐,自己如果回来的话,能做些什么。张小慧半开玩笑地告诉她:“在北京的话,你就是一个很洋气的都市丽人,如果回来的话,那就是一个乡镇干部,每天都要在泥巴地里跑,会变得灰头土脸的……”令张小慧想不到的是,那个令全家人无比骄傲、待人接物皆为同辈亲戚之榜样的妹妹,真的于当年6月底,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弟弟张建平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二姐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彻底破碎了。张小娟的这一选择究竟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副校长王稳强告诉《中国青年》记者,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落后,在学校65年办校史上,竟无一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武大、川大、中央民大已是当地学生能考上的最好高校,从这里考出去的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天津、兰州等地。而且,多年以来,舟曲一中所培养的文科状元中,毕业后返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也仅有两人,张小娟便是其中之一。全县文科状元毕业后回到舟曲一事,也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还引发过一段议论。回到家乡的张小娟,先是在舟曲县立节镇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同时兼任党委秘书和驻村干部,很多老同事记得她穿着运动服轻盈地奔忙于乡镇村组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的情景。因为担心自己在相对慢节奏的乡镇环境中变得怠惰,好学上进的张小娟还完成了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在立节镇工作两年,因为功底深厚、踏实肯干,张小娟的工作能力很快在全县乡镇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缺人的县直部门“觊觎”的对象。2010年,张小娟参加了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给予舟曲这片土地多少怜悯。这里本就是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被2008年大地震震松了的山体在两年后,又给舟曲人民降下一场浩劫。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照片,泥石流过后,一名小女孩站在废墟上等待父母。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2010年8月7日夜里,700多万方泥石流疯狂肆虐着这座倚山而建的小城,几乎将县城的一半瞬间埋于淤泥里,泥石流阻断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又将县城另一半淹在江水中。举国同悲、寰宇哀悼。也是在那个令无数舟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眠夜,张生财带着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抱着朴素的救人信念、冒着生命危险硬是从泥石流与山洪的狼牙虎口中,救下了13位同胞。灾后,三人均被授予“甘肃省舟曲等地抗洪抢险救灾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而张生财转手就将自己的1万元奖励捐给了舟曲县见义勇为协会。2010年“8·8”泥石流灾害中,张生财与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13名同胞。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立节镇工作的张小娟,大灾当晚闻讯后,立即跑回县城投入到了抢险救灾工作中。那时,舟曲的交通已被迫中断,外部救援力量还未进入,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当地自己的力量,许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也都是由“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带头去做。一时间,人手十分紧缺,于是一条火线入党的特殊通道被开辟出来: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前几天抢救救灾工作中表现积极踊跃、工作突出的群众方能通过火线通道入党。当时,只有戴着“党员突击队”的袖标才能在灾区的不同区域间自由走动。为了发挥更大的力量,张小娟二话不说,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灾区的一片废墟上,她与其他十余位年轻干部拉开党旗、握紧拳头、齐声宣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戴上了那枚意义非凡的党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的一张照片展示了舟曲老县城的受灾与救灾情形。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火线入党的张小娟,主要从事人员搜救、消毒、防疫等工作。由于灾情太过严重,搜救出来的尸体被成排摆在马路两边,无人认领。而张小娟几乎每晚都忙到十点以后才回家。母亲杜条先自然是放心不下,在家里边看着电视上的灾情报道,边等着女儿归来。就这样,张小娟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了十余天。一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把手电筒进门时,看着女儿的一身迷彩服沾满了污泥与血迹,杜条先问她:“现在外面是这么个情况,你一个女孩子,别这么晚回来,路上多害怕。”而张小娟仍是习惯性地呵呵一笑,指着胸前的党徽,宽慰母亲道:“不怕,你看,我有护身符,戴着它,回来的路上就什么都不怕!”正是在这场劫难中,作为救灾志愿者的张小娟与灾害现场负责防疫工作的年轻医生刘忠明相知相恋,并于2011年底步入婚姻殿堂。由于平时太忙于工作,同学朋友的聚会,十之八九,张小娟都未能参加。事发前几天,张小娟问丈夫,为什么其他女生大多都有闺蜜和小圈子,而自己似乎并没有。刘忠明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告诉妻子:因为你是个很大气、有大爱的人,有了小圈子,感情和视角就会受局限;没有小圈子,恰恰说明你的朋友圈很广、格局很宽、爱很博大。在张小娟家里,丈夫刘忠明(右一)和弟弟张建平(左一)收拾着小娟的遗物,包括十余本工作笔记、无数荣誉奖章和一些信件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劫难过后的舟曲变得更加坚韧,并在全国帮助下,坚强地开始了灾后重建。短短两三年后,一座崭新的城区在老城区以西10余公里开外落成并投入使用。而张小娟也被调往老家曲瓦乡工作,历任副乡长、纪委书记,并于2014年10月18日在此正式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政务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曲瓦乡的工作动态、推介曲瓦特色产业、挖掘展示当地民俗,也记录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她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生态让生命更精彩,生态让生活更绚丽,生态让生产更兴旺。曲瓦乡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张小娟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张建平供图2015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脱贫攻坚成为舟曲县的头等大事,县扶贫办急需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德才兼备、足以服众的人来挑大梁。此时,县委书记与县扶贫办主任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合适人选:张小娟。四年间,张小娟果然不负众望,她的足迹遍布舟曲全县300多个自然村中的200多个,踏遍了87个贫困村,成为扶贫办最不可或缺的人。直至10月7日晚不幸发生后,她的电话自此再也无法接通了。而此时距离舟曲全县“脱贫摘帽”,仅剩最后两个月时间。向阳盛开,永久守望至少有三次,舟曲人民认识了张小娟:2003年成为全县文科状元考出去,2008年大灾之后返乡工作,2019年10月永久倒在了扶贫路上。2008年以来,怀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回家乡工作的张小娟获得了从舟曲县到甘肃省的诸多荣誉奖章,如“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南青年五四奖章”、“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等。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按舟曲当地习俗,家人通常会为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提前准备棺椁。由于公公婆婆已是耄耋古稀之年,在准备棺椁时,张小娟曾不止一次告诉丈夫刘忠明,将来等自己老了,就火化掉而非传统土葬。刘忠明问她为何,她只道:家乡土地太稀缺,火化了,就不会占地方了,找个地方埋了骨灰,种一棵树,这样既生态环保,又诗意浪漫,多好!10月10日下午,不幸遇难后的第三天,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省州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同事、亲友和张小娟帮扶过的贫困户及社会各界千余名干部群众,怀着悲痛和惋惜前来送别。自8日凌晨赶到两水镇后便昏迷住院的母亲杜条先,插着氧气管,也要强撑着来看小女儿最后一眼。在殡仪馆里,七岁的女儿“豌豆”忍不住问刘忠明:“爸爸,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向妈妈鞠躬?”刘忠明强忍着悲痛,告诉女儿,“妈妈很能干,现在国家派妈妈到月亮上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了,这事只有爸爸、大姨还有舅舅知道,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和弟弟要好好学习,等以后当上了宇航员,就能到月亮上去看妈妈了。”第二天的出殡时辰暂定了两个:早上六点半与下午两点半。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放大悲伤,家人最后决定早上六点半一早就从殡仪馆出发,前往位于刘忠明老家河南村的墓地。张小娟爱人刘忠明的老家河南村与舟曲老城区一江之隔,这里土地稀缺,房屋密集。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11日清早,当家属抱着张小娟的骨灰盒走出殡仪馆时,沿途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手捧着白花,打出一条条横幅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同志替致富脱贫尽力,人民永记!”“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沉痛悼念张小娟同志!”……10月11日清早,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 张建平供图出殡车辆后,不断有车辆加入进来,自发跟随,而清晨赶往学校的小学生,见送行车队驶来,全都停下了脚步,面向车队举手敬礼。这,是舟曲前所未有的景象。车辆驶入河南村时,公公婆婆早已瘫坐在村口,泣不成声,“孩子,你回来了!你的工作忙完了没有?!”刘忠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一双年幼的孩子来参与和见证母亲的送别仪式。虽然担心这会让孩子们留下阴影,但他觉得,如果不让孩子们参加,将来就无法向孩子交代“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河南村前往山坡上的墓地,将近半小时的行程,前来送行的花圈队伍绵延了整个山路,鞭炮声响彻山谷。秋风如泣,山野无声,整个舟曲,都在为这位心系家乡、视民如亲、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的藏族扶贫女干部默然垂泪。10月11日上午,张小娟的骨灰盒被带往河南村墓地安葬,前排分别为7岁的女儿“豌豆”和3岁的儿子“童童”。张小娟邻居王条玲供图在山坡上,张小娟的坟头隔着白龙江与舟曲老县城遥遥相望。从此以后,她将永久守望着曾经多灾多难的舟曲,守护着淳朴坚强的舟曲人。张小慧说,妹妹很喜欢葵花,她记得妹妹的QQ空间一直唤名“葵园”,因为金色的向日葵总是追寻着太阳的方向盛开、绽放。网友评论:致敬扶贫英雄!
将刊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19年第23期舟曲,是藏语的“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城而过得名,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的美称。这里是秦岭西端与青藏高原东部的山脉交汇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外省进入这里,通常要绕道四川广元,或先至2018年通航的成县机场,而后至陇南市,再坐两小时客车方到舟曲。白龙江穿城而过,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沿岸民众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 摄影:本刊记者 彭姝疑溯江而上,目之所及,皆是巍峨雄峰,白龙江好似一条被驯服的白龙,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极其吝啬地给两岸民众让出一亩三分地,供人们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这里,便是张小娟的家乡。2019年10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该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后,与结束新闻采访任务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一同乘车返回,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时,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短暂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扶贫路上。01扶贫路上 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崎岖的盘山公路从山谷往上,在陡峭的山坡上七弯八绕,直至拍摄者所处的半山坡或山梁上,犹如一条游弋在山间的白龙。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前往曲瓦乡开展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途中,发了一张当地崎岖山路的照片,并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按时间推算,那时,她应是结束了上午在曲瓦乡的工作后在赶往立节镇的途中。当日,也是舟曲县2019年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全面展开、开始下乡入户的第一天。在实地验收正式开始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和同事们加油鼓劲,张小娟为图片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也成了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张图片动态。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后和丈夫刘忠明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便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自2016年1月正式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驱驰奔波于这样的山路上,或者是在农户家中开展工作,大部分节假日也都在加班,甚至连一双年幼的儿女生病时也顾不上在医院多陪护一会儿。张小娟在周末来单位加班时,为便于照顾孩子,总会把孩子也带到扶贫办。为打发时间,七岁的女儿在扶贫办留下了一叠画作。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近三四年来,张小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以至于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额头前便已白发渐生,甚至要靠染发才能遮住早生的银丝。母亲杜条先时常为此感到心酸不已,她不明白小女儿的工作为什么那么辛苦。“要不跟着你大姑子和二姑子去给别人刷墙刮涂料吧!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就能回家,不用那么劳心劳力,还挣得比你多。”母亲好几次跟小女儿打趣道,而张小娟却总嘻嘻哈哈地回应:“哎呀,谁让你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呢,我可不是光挣钱啊,我是有重要事情要去做的。”舟曲县19个乡镇的干部,几乎没人不认识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而她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数据的熟稔度,全县亦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被亲切地称为舟曲“脱贫攻坚的数据库”和“政策业务活字典”。一年中,张小娟(右一)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走村入户。图为张小娟在开展入户收入测算。舟曲县委宣传部供图全县扶贫干部在遇到政策疑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向张小娟咨询,正因如此,张小娟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家人给她打十次电话,基本有七次都显示“正在通话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张小娟也是手机不离手,往往在做饭时还要接着电话,以至于一顿饭要等很久。在舟曲县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张建平,见到二姐张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县上脱贫攻坚的会议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时,张小娟也经常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办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写作业。而翻开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内容,或者是政策解读,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个乡、哪个村。如今,走进舟曲县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门口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漫画图——舟曲“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近几年,贫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农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医、娃娃上学的事就会一筹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为此,县里将各项到户到人惠民政策进行精简整理,梳理出48条,配以形象的漫画图片制成政策图解,发放到农户家中。这样,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还达不到享受条件、将来还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实际看得一清二白。一张图文并茂的挂图,就让所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大大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在舟曲县峰迭镇水泉村村民桑建帮家中,张小娟制作的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被张贴在墙壁上。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想出这一金点子并亲手设计编制出这张政策图解的,正是张小娟。除此以外,极具创新性、实用性又颇显成效的微信“语音播报”(将政策信息同步录制成语音讲解,每早定时发送到乡镇工作群,进而下发到各村微信群,让所有群众能够直接看到、听到脱贫攻坚最新政策、重要动态)、政策问答“口袋书”等,也都是张小娟的杰作。随着脱贫攻坚已成为舟曲县头等大事,为便于集中协调、统一指挥,今年四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简称“三大办”),从各乡镇以及教育、卫生、医疗、民政、扶贫等部门各抽调一名工作突出的扶贫干事充实集中于此。今年4月底,舟曲县委县政府组建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小娟则因工作扎实细致、成绩突出、业务能力强,便从一名副科级干部被“高配”到了“三大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同时担任“三大办”与扶贫办的领导职务。自此以后,张小娟的生活近乎全被工作占满了。直至10月7日不幸发生时,她也未能稍稍缓口气。张小娟每早来到“三大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张小白板上对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作出安排,这是张小娟不幸遇难前最后一次作出的工作部署。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张建平说,二姐张小娟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舟曲整县脱贫摘帽,没能看到国家向世界宣布,我们的脱贫工作已经完成。02家乡,离乡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张小娟的成长原点。1985年4月,张小娟出生在城马村张家老宅。坐北朝南的宅院里有一棵合抱古梨树,据说在张小娟曾祖父小时候,它就已是而今这般粗壮高大,历经了几百年沧桑。曲瓦乡城马村张家宅院里有一个合抱古梨树。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这棵古梨树陪伴了张家三姐弟的整个童年。每逢春风拂来,整树的白梨花能遮盖大半个院落,蔚为壮观;夏日炎炎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上一个席子,就能美美地享受整晚的清凉;秋季成熟时,有时果实太重,会把一些树枝压断,一些梨子摔在地上,捡起来用水冲一下,香甜可口;而白雪皑皑的寒冬,大梨树就是一幅高大立体的素描画……张家宅院门前有一条小泥沟。几年前,这条泥沟在村容村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已被硬化。但在一二十年前,它却令沟渠两边的农户们头痛不已——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后山松软的黄泥土顺沟而下,流经之地,皆是泥泞一片、狼藉不堪,村民们对此束手无策。张家宅院门前的一条小泥沟,几年前已被硬化。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村后那片黄土坡土质太过松软且干旱缺水,羊肠小道崎岖难行,看起来很难耕种。多少年来,都没有村民愿意承包这片荒坡——即使承包过来也不知道能做些啥。但有个人,偏就不认这个理。20世纪90年代末,张小娟的父亲张生财迎难而上,坚持承包了下来。他倔强地开着挖掘机,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开出了一条盘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后又买来小核桃树苗,牵来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并让十余岁的儿子张建平帮忙浇水。就这样用了前后近两年时间,张生财硬是在这里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数千棵云杉树苗。几年后,小树苗逐渐长大。又几年,荒土坡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后,村里那条惹人嫌的泥水沟,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泛滥成灾过。凡是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父亲教给张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张建平认为二姐张小娟与父亲如出一辙。就像这些年来,扶贫工作即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小学未毕业的张生财,深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这让他抱定了信念:无论如何,哪怕耽误农活,也一定要让子女多受教育。那时,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二年级,之后就要转到村庄附近的曲瓦乡中心小学。而张小娟上三年级时,却与大两岁的姐姐张小慧一起被送到了离家50余公里外的舟曲县城去上学。父亲张生财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姐妹俩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乡,那时还没有哪家为了子女上学会这么做。张小娟上五年级后,奶奶年纪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俩就此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互相照应。直到小四岁的弟弟张建平也来县城上三年级时,母亲杜条先就完全放下了农活儿,全职下来照看姐弟仨的学习和生活。在舟曲这个闭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通常只有考学一条路。而张小娟也终不负所望,在2003年高考中,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从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张小娟的高中母校“舟曲一中” 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为此,舟曲一中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父亲张生财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登上奖台领回了奖励给高考状元张小娟的2000元奖金,那笔钱很久都舍不得动。对张生财来说,小女儿一直是自己的骄傲,从没令自己失望过。入学前,张小娟还成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获得者。这项助学金的筛选极为严格,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被选中。有了这项助学金,张小娟大学学费基本不愁了,还能有一些生活补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里要供读三个孩子的经济压力。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那天,附近的邻里乡亲都来给父女俩送行。淳朴的老乡们,有的拿了些梨、核桃、蜂蜜,有的则直接塞给她五十、一百元钱,直到把她的包塞得满满当当。面对乡亲们的浓情厚谊,张小娟强忍住了泪水。在北上的列车上,她告诉父亲:“等将来有能力了,这些我都一定会还的!”第一次来到首都,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素质的首都人民,张生财由衷希望女儿将来能离开黄土地,在这里扎根。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娟娟儿,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留在这里。”当张小娟背着一大袋的核桃来学校报到时,的确让室友吃了一惊。父亲走后,张小娟把核桃放在宿舍阳台上晾干,而后一个个剥开、蘸上蜂蜜,送到每个同班同学手中。淳朴,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此后,张小娟每次从家里返校,都会给同学们带一些家乡特产,如核桃、蜂蜜、腌腊肉。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学朋友无比大方的姑娘,在生活上却节俭得紧,据张小娟的大学班长、室友乌兰回忆,张小娟是宿舍的节省标杆,晚饭基本上就在一块钱以内。北京四年求学经历,未曾改变张小娟质朴、开朗的本色。虽然来自民族贫困地区,但她从不认为家乡有什么不好,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同学、朋友和老师们宣传自己的家乡。在张小娟的描述中,家乡成片的花儿很美,堪比一片世外桃源,谈及家乡,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并真诚欢迎大家去做客。很多同学也是经由她才知道了“纯净的甘南”和“美丽的舟曲”。2007年,张小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 张小慧供图大学同学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时,他问张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而张小娟给了他一段颇具画面感的回答: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今日想来,彼时浮现于张小娟脑海里的,或许正是童年时代老宅院落中的场景吧。在这幅画面中,一边是与书为伴、潜心艺道的诗意栖居,而另一面却是树下听风、日照南窗的田园情境,其间的复杂心境,恐怕很难为外人道。四年之后,张小娟的确如父亲所愿,毕业时留在了北京。她入职歌华开元酒店,做到人事部经理,并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海淀。这一切,都在印证着家乡人所皆知的金科玉律:知识改变命运。03 灾后返乡,火线入党,矢志扶贫究竟是从何时起,张小娟产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今天已不得而知。不过,从她2006年大三时留下的一篇文字《寂寞城马》里,我们或能发现些蛛丝马迹。据张小娟姐姐张小慧回忆,张小娟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2005年在甘肃会宁支教和2006年在湘西凤凰县田野实习的见闻与经历,在回乡过年时开始对自己出生的城马村进行观察和反思,并留下了这样一篇并未完结的文字。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张小娟曾到甘肃省会宁县支教。张小娟(右三)会与学生们一起打篮球。条件虽然艰苦,但她与学生们都显得十分开心。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文中,张小娟着重讲述了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年轻一代,凭着一腔勇气与“干起”(能干)走南闯北、外出务工来反哺家乡的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他们都去见世面了,村子谁来发展?张小娟最后提出:“想办法发掘一切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使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事情可做,大概是留住劳动力的必要路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尤其是一批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青年回家,才能让城马不再寂寞。张小娟是这样写的,也更是这样做的。读着妹妹多年前留下的文字,张小慧感动而惊讶,也更理解了妹妹辞去北京工作、以极大热情回来建设家乡的做法——“没有人比她更能深深体会到,脱贫攻坚是真正有益于群众的伟大事业,她深深目睹了昔日农村的落后和萧条,所以在有机会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时候,她是带着深沉的爱去融入、去贡献的,即使这条路那么辛苦艰难,即使有一些不能言说的委屈,她也心甘情愿付出,这是舟曲大环境对她的培养和影响,也是她心中真正滋长的深情和热爱。”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舟曲亦是重灾区。虽身在北京,张小娟对家乡的灾情极为关注。看到电视上对家乡灾情的描述,她十分忧心,时不时打电话给家人,询问受灾情况,还问姐姐,自己如果回来的话,能做些什么。张小慧半开玩笑地告诉她:“在北京的话,你就是一个很洋气的都市丽人,如果回来的话,那就是一个乡镇干部,每天都要在泥巴地里跑,会变得灰头土脸的……”令张小慧想不到的是,那个令全家人无比骄傲、待人接物皆为同辈亲戚之榜样的妹妹,真的于当年6月底,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弟弟张建平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二姐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彻底破碎了。张小娟的这一选择究竟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副校长王稳强告诉《中国青年》记者,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落后,在学校65年办校史上,竟无一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武大、川大、中央民大已是当地学生能考上的最好高校,从这里考出去的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天津、兰州等地。而且,多年以来,舟曲一中所培养的文科状元中,毕业后返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也仅有两人,张小娟便是其中之一。全县文科状元毕业后回到舟曲一事,也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还引发过一段议论。回到家乡的张小娟,先是在舟曲县立节镇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同时兼任党委秘书和驻村干部,很多老同事记得她穿着运动服轻盈地奔忙于乡镇村组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的情景。因为担心自己在相对慢节奏的乡镇环境中变得怠惰,好学上进的张小娟还完成了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在立节镇工作两年,因为功底深厚、踏实肯干,张小娟的工作能力很快在全县乡镇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缺人的县直部门“觊觎”的对象。2010年,张小娟参加了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给予舟曲这片土地多少怜悯。这里本就是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被2008年大地震震松了的山体在两年后,又给舟曲人民降下一场浩劫。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照片,泥石流过后,一名小女孩站在废墟上等待父母。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2010年8月7日夜里,700多万方泥石流疯狂肆虐着这座倚山而建的小城,几乎将县城的一半瞬间埋于淤泥里,泥石流阻断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又将县城另一半淹在江水中。举国同悲、寰宇哀悼。也是在那个令无数舟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眠夜,张生财带着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抱着朴素的救人信念、冒着生命危险硬是从泥石流与山洪的狼牙虎口中,救下了13位同胞。灾后,三人均被授予“甘肃省舟曲等地抗洪抢险救灾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而张生财转手就将自己的1万元奖励捐给了舟曲县见义勇为协会。2010年“8·8”泥石流灾害中,张生财与儿子张建平、侄儿赵彦平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13名同胞。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在立节镇工作的张小娟,大灾当晚闻讯后,立即跑回县城投入到了抢险救灾工作中。那时,舟曲的交通已被迫中断,外部救援力量还未进入,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当地自己的力量,许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也都是由“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带头去做。一时间,人手十分紧缺,于是一条火线入党的特殊通道被开辟出来: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前几天抢救救灾工作中表现积极踊跃、工作突出的群众方能通过火线通道入党。当时,只有戴着“党员突击队”的袖标才能在灾区的不同区域间自由走动。为了发挥更大的力量,张小娟二话不说,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灾区的一片废墟上,她与其他十余位年轻干部拉开党旗、握紧拳头、齐声宣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戴上了那枚意义非凡的党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里陈列的一张照片展示了舟曲老县城的受灾与救灾情形。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火线入党的张小娟,主要从事人员搜救、消毒、防疫等工作。由于灾情太过严重,搜救出来的尸体被成排摆在马路两边,无人认领。而张小娟几乎每晚都忙到十点以后才回家。母亲杜条先自然是放心不下,在家里边看着电视上的灾情报道,边等着女儿归来。就这样,张小娟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了十余天。一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把手电筒进门时,看着女儿的一身迷彩服沾满了污泥与血迹,杜条先问她:“现在外面是这么个情况,你一个女孩子,别这么晚回来,路上多害怕。”而张小娟仍是习惯性地呵呵一笑,指着胸前的党徽,宽慰母亲道:“不怕,你看,我有护身符,戴着它,回来的路上就什么都不怕!”正是在这场劫难中,作为救灾志愿者的张小娟与灾害现场负责防疫工作的年轻医生刘忠明相知相恋,并于2011年底步入婚姻殿堂。由于平时太忙于工作,同学朋友的聚会,十之八九,张小娟都未能参加。事发前几天,张小娟问丈夫,为什么其他女生大多都有闺蜜和小圈子,而自己似乎并没有。刘忠明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告诉妻子:因为你是个很大气、有大爱的人,有了小圈子,感情和视角就会受局限;没有小圈子,恰恰说明你的朋友圈很广、格局很宽、爱很博大。在张小娟家里,丈夫刘忠明(右一)和弟弟张建平(左一)收拾着小娟的遗物,包括十余本工作笔记、无数荣誉奖章和一些信件等。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劫难过后的舟曲变得更加坚韧,并在全国帮助下,坚强地开始了灾后重建。短短两三年后,一座崭新的城区在老城区以西10余公里开外落成并投入使用。而张小娟也被调往老家曲瓦乡工作,历任副乡长、纪委书记,并于2014年10月18日在此正式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政务微信公众号“wei曲瓦”,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曲瓦乡的工作动态、推介曲瓦特色产业、挖掘展示当地民俗,也记录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她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生态让生命更精彩,生态让生活更绚丽,生态让生产更兴旺。曲瓦乡城马村一条街道的文化墙上,至今还留着张小娟任副乡长时刷下的一句宣传标语。张建平供图2015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脱贫攻坚成为舟曲县的头等大事,县扶贫办急需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德才兼备、足以服众的人来挑大梁。此时,县委书记与县扶贫办主任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合适人选:张小娟。四年间,张小娟果然不负众望,她的足迹遍布舟曲全县300多个自然村中的200多个,踏遍了87个贫困村,成为扶贫办最不可或缺的人。直至10月7日晚不幸发生后,她的电话自此再也无法接通了。而此时距离舟曲全县“脱贫摘帽”,仅剩最后两个月时间。 04向阳盛开,永久守望 至少有三次,舟曲人民认识了张小娟:2003年成为全县文科状元考出去,2008年大灾之后返乡工作,2019年10月永久倒在了扶贫路上。2008年以来,怀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回家乡工作的张小娟获得了从舟曲县到甘肃省的诸多荣誉奖章,如“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南青年五四奖章”、“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等。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按舟曲当地习俗,家人通常会为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提前准备棺椁。由于公公婆婆已是耄耋古稀之年,在准备棺椁时,张小娟曾不止一次告诉丈夫刘忠明,将来等自己老了,就火化掉而非传统土葬。刘忠明问她为何,她只道:家乡土地太稀缺,火化了,就不会占地方了,找个地方埋了骨灰,种一棵树,这样既生态环保,又诗意浪漫,多好!10月10日下午,不幸遇难后的第三天,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省州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同事、亲友和张小娟帮扶过的贫困户及社会各界千余名干部群众,怀着悲痛和惋惜前来送别。自8日凌晨赶到两水镇后便昏迷住院的母亲杜条先,插着氧气管,也要强撑着来看小女儿最后一眼。在殡仪馆里,七岁的女儿“豌豆”忍不住问刘忠明:“爸爸,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向妈妈鞠躬?”刘忠明强忍着悲痛,告诉女儿,“妈妈很能干,现在国家派妈妈到月亮上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了,这事只有爸爸、大姨还有舅舅知道,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和弟弟要好好学习,等以后当上了宇航员,就能到月亮上去看妈妈了。”第二天的出殡时辰暂定了两个:早上六点半与下午两点半。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放大悲伤,家人最后决定早上六点半一早就从殡仪馆出发,前往位于刘忠明老家河南村的墓地。张小娟爱人刘忠明的老家河南村与舟曲老城区一江之隔,这里土地稀缺,房屋密集。摄影:本刊记者 徐吉鹏11日清早,当家属抱着张小娟的骨灰盒走出殡仪馆时,沿途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手捧着白花,打出一条条横幅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同志替致富脱贫尽力,人民永记!”“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沉痛悼念张小娟同志!”……10月11日清早,自发赶来的舟曲人民早已在街道两侧排起了长队,前来告别和祭奠张小娟。张建平供图出殡车辆后,不断有车辆加入进来,自发跟随,而清晨赶往学校的小学生,见送行车队驶来,全都停下了脚步,面向车队举手敬礼。这,是舟曲前所未有的景象。车辆驶入河南村时,公公婆婆早已瘫坐在村口,泣不成声,“孩子,你回来了!你的工作忙完了没有?!”刘忠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一双年幼的孩子来参与和见证母亲的送别仪式。虽然担心这会让孩子们留下阴影,但他觉得,如果不让孩子们参加,将来就无法向孩子交代“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河南村前往山坡上的墓地,将近半小时的行程,前来送行的花圈队伍绵延了整个山路,鞭炮声响彻山谷。秋风如泣,山野无声,整个舟曲,都在为这位心系家乡、视民如亲、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的藏族扶贫女干部默然垂泪。10月11日上午,张小娟的骨灰盒被带往河南村墓地安葬,前排分别为7岁的女儿“豌豆”和3岁的儿子“童童”。张小娟邻居王条玲供图在山坡上,张小娟的坟头隔着白龙江与舟曲老县城遥遥相望。从此以后,她将永久守望着曾经多灾多难的舟曲,守护着淳朴坚强的舟曲人。张小慧说,妹妹很喜欢葵花,她记得妹妹的QQ空间一直唤名“葵园”,因为金色的向日葵总是追寻着太阳的方向盛开、绽放。(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在如今这个学历泛滥的时代,如果哪位”场面上的头面人物“没有个硕士或博士学历装点门面,就显示不出他(她)应有的档次来,因此”在职研究生“这种最迎合市场需求的产物就应运而生了,而且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大部分人虽然选择了这条道,然而却并没有走下去的耐心,这不,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一次性就清理掉了236个“混文凭”的“研究生”,其中有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117名。这些被清退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职研究生,究其原因,要么是未按规定年限完成学业、要么论文不达标、学分不够等,其实在这之前已有不少大学对这部分“僵尸”学籍进行了清理,例如据人民日报网8月31日消息,截止到今年8月31日,至少有近30多所高校(经过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就包括北京交大的59名博士生、川大的125名研究生和吉林大学的100多名超期研究生都将被按作退学处理。无疑,这向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发出了研究生要“严进严出”的强烈信号。沈阳农大位于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是中央与辽宁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有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亲题校名。校园面积达4000亩,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博士点10个,3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师资力量方面,专职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0人。
据《辽宁日报》报道,日前,沈阳农业大学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至此,沈阳农业大学超期研究生全部实现“清零”,释放出研究生“严出”的强烈信号。资料图 沈阳农业大学“银杏路”。新华社发(张文魁 摄)报道称, 被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大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沈阳农业大学从2015年开始,分三批对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以及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截至目前共清退超期研究生236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沈阳农业大学今年3月2日曾发布过《关于清理超过最长修业年限及未按规定申请延期研究生学籍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称:2015年教育厅责成我校对超出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拿出处理意见。为此,我校向教育厅上报《沈阳农业大学关于清理超期毕业研究生学籍的请示》(沈农大[2014]98号),并已在辽宁省教育厅备案。我校从2015年12月31日以后,定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及超出基本修业年限且未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进行清退。根据沈阳农业大学公布的《2018年1月取消学籍名单》、《2019年5月取消学籍名单》、《2020年3月取消学籍名单》,被清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中,最早的一人入学于2001年,入学已有19年之久。公开资料显示,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目前,该校已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应用型大学。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就“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问题,此前多所高校已有类似处理。譬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今年8月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有33名未联系到的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生名单。公示显示,这些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时间在2005年至2008年,均属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根据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延伸阅读:全国多所高校开始清退超期研究生引关注 专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全国多所高校开始清退研究生,其中,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已发布清退研究生公告,川大更是累计清退了未完成学业的300多名研究生,相关话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冲上热搜。根据计划,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扩招之后,如何保证研究生学历不缩水,如何保持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培养?近期,四川大学先后至少有8个学院发布了《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公告》,对于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没有完成学业的上百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除了四川大学,今年以来,还有武汉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告,对没有按期完成学业的学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对于此次大规模的清退研究生,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万学红介绍,一切都是按照规定执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他说:“办学质量是第一位的,任何规章制度、流程管理都要服务于质量,质量是刚性的。导师只要3年以内有2个同学在最长学习期限内没有毕业,或者3年以内有2个同学没有就业,这个导师停止招研究生1年。”其实,近两年来,有关高校研究生被清退的消息时常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整治的方案。有人说,考研难,读研更难,因为一不努力,超过了规定的学习年限就会被清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反映了高校在研究生管理上日趋严格。“因为它是按制度来,原来有制度没有执行,现在要执行了,在社会的监督之下,让这个制度生效,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实际上,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教育部早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应该及早分流。今年7月,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对我国新时代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研究生教育就是要严格质量管理,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计划扩招18.9万人。有学生担忧,研究生人数变多,学历的含金量可能会“贬值”;也有学者认为,扩招给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以高水平的质量来培养研究生,也是高校面临的压力。万学红表示,加强管理,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清退的时候,作为关爱学生,又给了他们一个宽限时间,博士两年,硕士一年。如果在这个时间内你非常努力,可以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可以获得结业证。这次清退,就是因为在宽限的年限内他们也没有达到结业的要求。”万学红说。针对近两年来多次出现的高校清退研究生的现象,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认为,高校也需要在研究生遴选上做功课,要选择合适的学生攻读研究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她说:“研究生的遴选要高度重视学术秩序和专业认同,而不是一般性的能力,要设法增加学术型和应用型的研究生,减少只是追求文凭的研究生。”(原标题:历时5年,沈阳农大分三批清退236名超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澎湃新闻 央广网流程编辑:u021
2018考研现在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了,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公布了拟录取名单。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考的怎么样,都考上了哪里。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下这些重点大学的分档,看看你考在了哪一档?第一档:清华、北大第二档:复旦、浙大、上交、南大、中科大、人大第三档:中山、武大、华科、哈工大、西交、南开、天大、北航、北师、同济、东南、华师第四档:北理、厦大、华工、大工、西工、川大、中南、电科、山大、重大、湖大、中农第五档:东北、兰大、吉大、海大、央民、西农以上就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分档,看看自己考上了哪一档?尤其是那些考辛辛苦苦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员,一边工作一遍考研,更加不易。不过小编希望大家都能考进理想的高校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将自己的才华施展开来。有些因为没有遇到好的伯乐,有些是因为被上司压制无法大展拳脚。前一种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跳槽,可当人们遇到后一种情况时,往往会因为可观的收入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以求保住眼下的工作即可。只是,人生那么短暂,因为糟糕的领导而牺牲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做事的情怀实在太可惜了。其实对于那些起点很高、情商也比常人更甚的职场新秀来说,不得不在“空壳子”领导手下干活,却是一种不同的游戏挑战。他们通常都将这些没有真才实学的领导视为职场路上的一个个大BOSS,暗自蓄力、然后慢慢将他们征服甚至伺机取代。01、 被甩了一个耳光后,我成了让领导失业的那个人黎鸿辉从川大毕业后就职在国内一家知名餐饮集团公司,由于在校期间不断利用寒暑假时间兼职提升自己的工作经验,所以刚毕业便被现在公司高薪聘请了。当同学只能拿平均水平的时候,他已经月薪过万。可就是这样一份让人眼馋的工作却让他整天提不起劲来,甚至喝醉酒的他抱着昔日好友痛哭了一场。原来他的顶头上司赵女士,是从集团内突然空降的,在对方就职前就有传闻说,年轻漂亮的她是集团某高层的情人。而事实证明她对工作业务并不精通,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抢占了他人的成果。像是黎鸿辉在具体创意或者实施工,但是业绩却由她来获得。直到一天因为黎鸿辉因为某个广告内容和她发生了争执,气急败坏的她甚至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从这天开始黎耀辉决定不再忍生吞气,他先是不动声色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然后暗地里和所在分公司最高领导不断来往,有意识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正实力。就这样“潜伏”了足足两年后,赵女士因为和集团高层闹掰了渐渐在分公司被架空权力。本来就具有真才实学的黎鸿辉则因为连续做了几件漂亮的营销活动让分公司领导赞赏不已,于是他理所当然的坐上了赵女士的位置。而此时已经转岗的赵女士成天惶恐不已害怕丢了这份工作,可是在岗时劣迹斑斑的她到底还是被分公司领导除了名。就这样黎鸿辉借着领导的手彻底铲除了对方,当年的那一耳光不但没有打散他的抱负,甚至成为他向上攀爬的动力。02、 便利贴女孩,从内到香港中环的破茧成蝶吴悠儿早已忘记周末长什么样了,所有时间全部消耗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表格制作。甚至爱美的她也将自己的长发剪成了短发,虽然工作忙碌没有将她击垮,可是同部门的主管邓达却让她苦恼不已。原来靠走关系进来的邓达没多久便成了该部门的业务主管,当发现吴悠儿业务能力突出的他就把自己工作的重担全部放在吴悠儿身上了。吴悠儿刚开始还认为这是部门领导对自己赋予重任,时间长了才领会过来因为对方根本无法胜任这些书面工作,所以自己成了那个呼之即来的“便利贴”女孩。醒悟过来后,她一边报考了在职研究生,一边加强自己英语学习,拿到注册会计师证,紧接着还拿到了香港某著名会计事务所的offer。当后来她再次碰到那位曾经对他呼来喝去的领导邓达时,对方明显嫉妒的眼光让她暗自欣喜,如果不是没有能力的邓达“压迫”自己的那些年,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所以无论今后还会遇到怎样的“空壳子”领导,越战越勇的人们永远不会言败,更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让本该明朗的前途一片黯淡。(本文由职场生存学原创,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