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已经过去,很多同学反馈题目比较新颖,很多内容都没有见过,尤其像什么数字劳工、数字素养、内卷等,感觉好多内容都太新了,书本上根本看不到。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倾向于考察学生对业热点知识的捕捉能力,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的感知能力,但是这些东西又是书本上所没有的,那么该怎么办?基于上诉问题,我们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比较权威的新闻传播学期刊,阅读期刊之后你会发现,大量你没有了解过的知识点、业内热点基本上都会出现在期刊上面,但是知网上的期刊那么多,该看什么,那些是权威。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最新版(2019-2020版)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刊),即常说的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新闻学与传播学(15种)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料学当代传播国际新网界科技与出舨现代出版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间界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述内容就是小编给大加整理出的新闻传播学C刊,因此,大家之后查找论文建议只看C看的就可以了,看最权威的期刊,考最高的分数,希望大家都如愿上岸!有的咏雪可能要问了,有了这些资源,怎么样看期刊,如何才能够有效利用在答题考试中,这些问题小编下期给大家整理,欢迎大家下方里留言,告诉我你想要再获取那些方面的信息,小编下期带大家解决。欢迎大家加入2022新闻传播学考研群,里面有大量复习资料免费赠送给大家
转自 学术志来源 | 学术志(ID:xueshu001)原创文 | 学君 编辑:学妹本报告收录了自2006年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论文数据,时间跨度超过12年。学术论文是学者研究成果的直接展现,也是学者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学者排名并不是本报告的根本宗旨,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描摹出一个学科的学术脉络。本报告按照综合指数进行最终计算排名。综合指数是以学科核心作者的平均发文量和平均被引频次为参数的相对指标,数值100代表该学科核心作者的平均水平,学者综合指数除以100后,代表了学者的成果数与影响力相比平均水平的倍数。从综合指数排名看,排名前10名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学者。例如,排名第一的是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力丹教授,他是新闻传播学科发文数量最多的学者。陈力丹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新闻传播学界尊为“离马列最近的人”、 “一流的大师”,又被门下弟子亲昵地称作“丹爷”。排名第二的是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喻国明教授是新闻传播领域知名专家,一直走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沿。目前,喻国明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目前仍在中国人民大学指导博士研究生,最近几年他发表的科研论文经常署两个学校。本榜单将喻国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个时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合并处理。清华大学彭兰教授、南京大学丁柏铨、重庆大学曾润喜研究员、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暨南大学范以锦教授分列3至10名。排名靠前的学者都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知名度,其学术能力得到学界同仁一致认可,他们也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这些优秀学者致敬。从学校分布看,中国人民大学表现抢眼,排名前10学者有3位出自人大,不愧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强校,抢眼的数据也是对其学科实力的证明。排名前50名学者中,有35人来自于985高校,只有15人来自非985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彭兰、陈昌凤、史安斌、李希光、曾繁旭、王君超、李彬)占据7席,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郑保卫、匡文波、杨保军、王斌、刘保全)占据6席,南京大学占据3席(丁柏铨、杜骏飞、胡翼青),遗憾的是新闻传播强校中国传媒大学未有人入榜从被引频次看,喻国明教授仍然排名首位,被引用次数高达4186;排名第二位的为彭兰教授(对其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时期的科研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被引用次数为3708;陈力丹、曾润喜、丁柏铨、匡文波、邵培仁、李良荣、张志安、娄策群分列3至10名。从篇均被引来看,排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重庆大学的曾润喜跃升为第一位。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师介绍显示:曾润喜,1984年出生,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取得管理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润喜研究员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属于80后学术研究队伍中的佼佼者,从论文发表期刊分布看,除了在《国际新闻界》等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发文外,还在《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中国行政管理》等情报学、图书馆学、管理学等领域期刊发文,代表着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研究思维。排名第二的夏雨禾,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雨禾教授近年来研究聚焦于微博传播和舆情扩散等方面,总体发文数量不算多,但是发文期刊层次比较高,其中2011年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上的《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成为微博研究的基础文献,引用多达172次。彭兰、谢耘耕、孟建、兰月新、娄策群、郭小平、李良荣、王国华分列3至10名从总发文量来看,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一,总发文量为495篇,核心期刊数量为412;喻国明教授排名第二,总发文量为261篇,核心期刊数量为247;丁柏铨教授排名第三,总发文量为171篇,核心期刊数量为142。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看,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一,共发表论文412篇,喻国明教授紧随其后,共发表论文247篇,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据悉郑保卫从人大退休后,已经出任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暨南大学范以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保全,7位学者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00篇。从基金论文数来看,杨保军教授排名第一,基金论文数为92,总发文量为111,占比83%;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二,基金论文数为87,总发文量为495,占比18%;张志安教授排名第三,基金论文数为84,总发文量为116,占比72%。从作者H指数来看,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的。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学者有H篇文章至少每篇被引用H次以上。相比篇均被引有可能造成的“一枝独秀”,H指数表明的是某学者的“百花齐放”,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广泛而均衡的学术传播影响力。其中,H指数最高的是喻国明教授,其H指数达35,彭兰、陈力丹、王国华、吴飞、丁柏铨等学者的H指数超过20。本文数据来源:《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全国高校学者期刊论文排名TOP50(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表(2006-2017)新闻传播学热词分析(2008-2017)▲2008-2017年新闻传播学关键词云图·end·—欢迎点赞和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不管是对于21届考新传的崽崽还是20的崽崽期刊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对于21届的崽崽们来说,阅读期刊是你把握学界动态的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崽崽们更需要了解),对于20届的崽崽们来说,做好期刊的阅读工作可以彰显你的思考力、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复试高分敲门砖。(▲ 今年考研结束后同学们关于“论文重要性”的感慨)所以具体期刊应该读哪些?怎么阅读效率更高?有哪些坑需要避开?今天叶子学姐以“影响因子”为依据不仅科学总结出了你需要关注的十大重要期刊,还手把手教你如何阅读!干货系列适合收藏起来慢慢读喔,注: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一般而言,影响因子越大,意味着期刊的影响力越大。Part 1:新传十大重要期刊NO.1 《国际新闻界》可以看到,《国际新闻界》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988,应该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符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了,它的厉害程度和重要性不必多说《国际新闻界》兼重传播学研究和新闻学研究,总体来看传播学相关内容会更多一些。除此之外,该期刊还有一个特色即每期都会设置一个话题,如11月刊的话题是“传播的空间维度”,之前还有“社会记忆研究”“健康传播研究”等,崽崽们可以关注一下每期话题下具体内容。( 期刊文章类目展示▲)NO.2《新闻记者》可以看到,《新闻记者》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755,非常高。与《国际新闻界》有所不同的是,《新闻记者》侧重新闻学研究,包括新闻史、新闻法规等,对于考新闻史和新闻法规的同学们来说,该期刊的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借鉴与延申。另外,《新闻记者》的一个特色栏目叫做实证研究,基本每期都有,可以看出对实证研究的重视,这说明什么?研究方法得学起来!(尤其是对于复试备考很有用!)还有很特别的一个栏目叫“书林一叶”,可以积累复试问题“你最近在读什么书”的相关知识。NO.3《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也不多说了,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743今年八月份开始,《新闻与传播研究》开设了一个专栏叫做“新中国新闻与传播研究70年”,不少新闻传播学70年发展的论文,对于了解学科体系和发展脉络是很有用的,非常建议大家读一读。NO.4 《新闻大学》《新闻大学》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编辑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类期刊,1981年创刊的老牌期刊,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181。《新闻大学》中的论文涵盖面很广,从新闻理论、新闻史到传播学、新媒体研究,都有涉及,对了解前沿知识和理论谱系都很有帮助。NO.5 《编辑学报》《编辑学报》的论文数量非常多,虽然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942,但综合影响因子为1.873,且除列入核心期刊和CSSCI外,还列入了JST,是很牛的期刊了。但是《编辑学报》的部分论文对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们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只需要选择性得看一下理论和操作层面的相关论文即可。毕竟,“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这类论文,出现在面试中的概率很小。NO.6《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94。《现代传播》的每期论文数量都不少,包含了新闻学、传播学、纪录片、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基本都是前沿主流知识,非常非常应该仔细阅读。NO.7《当代传播》《当代传播》(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81,是很不错的。《当代传播》每期论文数量不少,但都不算长,大部分都是热点前沿研究。很有特色的栏目是“大美新疆”栏目,会有许多美术、摄影类的作品展示,这与它的主办单位有关,同学们只需了解即可。NO.8《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2019版)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254。《新闻与写作》与之前几本期刊类似,论文基本也都是涵盖面广、数量多、篇幅不长、侧重前沿热点。NO.9《编辑之友》《编辑之友》(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18,相比于之前的《编辑学报》,虽说影响因子略小一些,但其内容与新闻传播学更关联强,帮助大,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刊载的编辑学相关内容与新闻传播联系紧密。NO.10《中国出版》《中国出版》与前面几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见上文分析,这里就不多说喔。看完以上学姐呕心沥血为崽崽们做的剖析,对于阅读哪些期刊崽崽们4不4心里已经已经心里有个大概了嘞!接下来学姐就教你们如何阅读这些期刊!Part 2:如何阅读期刊01粗略泛读首先是浏览式地粗略泛读(各大期刊各大话题各个大佬…)了解当今学术前沿,也就是大佬们都在研究什么,了解前沿热点知识,这一步主要就是为了,把你受到启发的观点、理论记录下来,补充进自己的知识结构。02把握重点目前大部分期刊更新到2019年11月份,都可以在知网上下载的,你要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帮助的论文仔细看,当然,建议这一步最好是在粗略泛读基础之上进行,那么什么是对你有帮助的论文呢?给你几点建议参考:一是与某理论有关的,以《国际新闻界》11月刊为例,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可以好好读;二是与研究方法有关的,复试中许多老师会提问有关研究方法的问题(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关注!)尤其是内容分析法、民族志等等,选择几篇优秀论文把研究方法吃透;三是与热点知识有关的,比如数据新闻、社交媒体等等,经过一年的学习,你一定对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热点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那就看看大佬们对这个话题是如何解答的。03学会整理这一步主要是强调崽崽们要把有用的内容整理进你聪明的小脑袋里。可以画思维导图、列知识框架等等来整理你的知识。尤其是对于准备复试的崽崽们,只有系统归类知识随时调用知识,才能应付考察会更加深入的考察。04寻找兴趣这一步主要是强调崽崽们要学会把你自己关注的、有兴趣的领域单独罗列出来,最好还是整理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做的目的是复试时如果被问到“研究计划”、“研究兴趣”之类的问题可以拎出来直接上。比如被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规划你的研究生学习”,你就可以用论文整理出来的理论来答“我对算法伦理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目前学界......balabala,希望自己在研究生学习中能更加深入学习......balabala”。05批判阅读不要丧失批判精神,对论文观点等都可以质疑,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停留在只是简单用理论分析热点,要以批判思维看理论,这对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06结合课本不管是20届的崽崽们还是21届的崽崽,这一点都是呼吁同学们一定不要丢掉基础知识,要结合基础理论联系论文,阅读论文的过程时不断夯实基础、巩固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建造空中楼阁的过程。07聚焦真题根据初试时的真题、或者能从学姐学长那里拿到的复试真题,聚焦自己考研目标院校关注的方向。不同学校有不同风格,千万不要因为一味关注大佬们而忽视了自己院校特色。学姐说:看了那么多,其实从期刊中大家可以看出来,本次推荐期刊中既有篇幅长、影响大、研究深入的,比较适合作为提高篇,又有篇幅较短的,较为聚焦基础热点的期刊。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总有一部分期刊会成为你未求学路上的老朋友,希望崽崽们看了今日推送能够学有所获,多读论文多思考、了解前沿热点、为之后的研究生学习打好基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方法的阅读喔!加油!编辑|叶子学姐策划|西蒙学姐主编|西蒙学姐总编|墨墨学长【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互联网世界及新闻传播领域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那些变化你或许已经观察到,但是却不知如何用学术语言概述。或许你也一直在思考,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对于疫情的研究究竟集中于什么呢?别担心,学姐已经帮你总结了新闻传播四大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最权威、最前沿的所有论文,快来一起学习吧!最重要的几篇文章,我都为你梳理了脉络和重点,文末领取论文,搭配食用哦!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截至10月,知网上共刊登了7期,其中仅有一篇论文的主题是关于新冠肺炎。从“ 新冠肺炎” 热点传播看新闻边界的颠覆与重构作者:蔡雯 凌昱(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内容提要:当下的新闻传播生态,尤其是对比 “新冠肺炎”期间与 17 年前的 “非典”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 2019 年底至 2020 年 2 月,我国 “新冠肺炎”事件传播中20 个新闻热点事件大多由自媒体推动进入公众视野,而专业媒体仍是后续报道的中坚力量。多元主体介入新闻场域后,新闻边界日益模糊,新闻成为多元主体协作竞争的产物,新闻内容泛化,事实与意见的界限模糊,新闻的对话性与个人视角增强,传统新闻基模面临社交媒体新叙事的颠覆。论文要点:阅读建议:蔡老师的这篇论文属于量化研究类论文,现阶段大家对于论文的研究方法不必掌握太多。大家可以重点阅读论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对核心问题进行回答的板块。新闻大学《新闻大学》截至10月,知网上共刊登了8期,其中有3篇论文的主题是于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中多元媒介的微博话语表达作者:孙少晶 王 帆 刘志远 陶禹舟(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内容提要:本文使用隐性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多元对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活跃传统媒体账号微博的内容分析,考察其中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主题、相关报道话语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媒介主体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这些微博在内容上既呈现了宏观叙事,也包括了微观话语,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而且媒体之间有着鲜明的内容和风格差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参考。阅读建议:论文的研究结果还挺有意思的,也建议大家记下来,收录至自己的资料库。(重点在上图的研究发现和主要发现两部分)。关于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新闻发布的实证研究————基于九省区市新闻发布的实证分析和若干对策建议作者:孟 建 裴增雨(单位:复旦大学)内容提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与DZY直接领导阻击战同步,全国相继启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新闻发布活动。本研究通过对九省区市新闻发布的实证分析,一方面佐证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在当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特殊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如何经受风口浪尖的“大考”进行分析,以期查找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不足与短板。本研究也期望通过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新闻发布的实证分析,对我国新闻发布工作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持。阅读建议:大家可以重点看下“若干误区”、“优化建议”、“共性特征”非常标准的答题话语,观察现象精辟到位、思考深入,且不脱离现实。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感知和风险传播模型研究——兼论疫情严重程度的调节作用作者:章 燕 邱凌峰 刘安琪 钟淑娴 李介辰(浙江大学)内容提要: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危机为例,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研究公众的风险感知、风险传播行为的特点,以及疫情严重程度对上述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风险信息、疫情严重程度主要通过风险感知对公众的风险传播行为起作用,风险感知是该模型中多个因素对传播行为发挥作用的重要中介变量;(2)疫情严重程度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传播行为的调节作用部分被证实: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地域的公众对风险感知和参与风险传播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存在于疫情较严重和疫情最严重地域的公众之间。阅读建议:这篇文章算是非常规范的量化、实证性研究,大家可以考虑收藏至复试备考环节及撰写毕业论文时期进行阅读。现代传播《现代传播》截至10月,知网上共刊登了8期,其中有4篇论文的主题是于新冠肺炎,3篇为思辨型论文、1篇为研究型论文。疫情期的谣言传播与治理作者:王四新 徐菱骏(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内容提要:社交媒体是中国抗击疫情期间各类谣言传播的主场域。此次中国抗击疫情期间涉及的许多谣言,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政府对舆论的及时回应以及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在谣言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互联网企业的多项举措对于遏制谣言传播意义重大。大量用户的自发行为,对谣言的生成、传播和消散也是谣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疫情期间各类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社会与政治动因,掌握谣言传播的机理,完善相关的谣言治理机制,促进网络生态健康、良性发展,是疫情期间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建议:疫情期间最让人头疼的是各种各样的谣言(小编曾经就被骗了,哈哈哈),所以如果要考察疫情问题,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会考查谣言问题。这篇文章按照“what-how”的经典逻辑,探讨了谣言背后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基本规律,同时最后也对要谣言治理提出了见解。这篇论文整体的风格比较适合考研答题,建议大家将论文打印收藏哦!突发事件信息治理制度构建研究作者:胡剑(重庆理工大学)内容提要:突发事件信息治理制度构建应遵循统筹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管控相结合、宏大叙事与微言微语相结合、鼓励交流与合规监管相结合、常态交流与快速对话相结合等原则。当前我国应建立并落实突发事件专职或兼职报告员制度,构建突发事件信息规划分析及信息生产制度,完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微话语转化工作机制,制定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分级及监测警戒制度,健全突发事件交流对话式信息传播长效机制。论文提要:阅读建议:这篇论文亮点在于治理的观点紧贴现实,直戳痛点。尤其是关于治理制度构建部分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收藏的。相信你用上后,一定会加分不少。论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信息甄别责任———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的研究作者:王志 贾媛媛(中国传媒大学)内容提要:现代社会危机频仍,作为危机中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新闻媒体肩负着信息集散、知识普及、社会动员、舆论引导、情绪安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在移动智能媒介生态下,传统的新闻信息价值标准、控制模式及内容秩序受到冲击,新闻媒体的危机报道实践面临多方面的信息风险。为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新闻媒体在危机采访及报道的过程中须明确自身的信息甄别责任,遵循信息甄别的专业原则,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审慎核实,及时发布,全面呈现,追求信息增值、传播阅读建议:疫情期间由于信息缺失和迟滞引发的危机及二次危机带来诸多后果,例如“双黄连事件”,不少研究。这篇论文围绕“信息甄别”提出新闻媒体的甄别责任及甄别原则,而这两点值得大家重点记忆。场域重构与主流再塑:疫情中的用户媒介信息接触、认知与传播作者:曾祥敏 张子璇(中国传媒大学)内容提要:作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信息传播也空前复杂。此次疫情的信息传播与扩散发生在移动社交传播语境下,互联网舆论场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基于 2601 位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媒介接触、媒介认知与评价、传播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用户的媒介信息接触情况及传播行为。调查发现与初步结论对于把握移动社交语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的变化、提升媒体网上传播能力、科学有效传播防控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阅读建议:这篇论文和《新闻大学》期刊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感知和风险传播模型研究》论文同属于典型的实证量化研究,这篇论文同样适合大家复试备考期间阅读。国际新闻界截至10月,暂无刊疫情相关主题论文最后,文章提及的所有论文及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关于疫情、引用度前15的论文已帮你直接整理在百度云啦!主编:羽生生编辑:羽生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新闻传播学四大刊热点,一期一会。追踪最前沿的研究,关注最hot的话题~本期为各位带来的是《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2020年第8期热点追踪。01期刊关注重点依据论文研究主题,我们划分了次级研究议题,并提取了相关论文的关键词。借助图悦在线词云图及ROST新闻信息分析工具,最终呈现出热点关注图和词频分析图。新闻与传播研究议题关注度:新闻传播史、传播法、新媒体>新闻学本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分为新闻学、新媒体、传播法及新闻传播思想史四个板块。其中,媒体权利、社会范式、纠错、义务性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新闻大学议题关注度:媒介与文化研究、嵌入式传播(本期特稿)>新闻理论、新闻传播法、传播学、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本期《新闻大学》分为嵌入式传播、新闻理论、新闻传播法、传播学、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及媒介文化研究七个板块。其中,嵌入式传播、社会网络、并购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现代传播议题关注度:传媒艺术>新闻学与传播学>新媒体研究>传播文化>传媒经营与管理、传媒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前沿>传媒观察本期《现代传播》分为传媒观察、传播文化、新闻学与传播学、哲学社会科学前沿、传媒艺术、传媒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研究、传媒教育八个板块。其中,传播、艺术、场景、话语分析、自我呈现、身份认同、亚文化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国际新闻界议题关注度:新闻学研究>谣言传播研究(本期话题)、传媒经济学研究>名家访谈、新闻传播史研究本期《国际新闻界》分为谣言传播研究、新闻学研究、名家访谈、传媒经济学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五个板块。其中,新闻透明性、网络谣言、话语、叙事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四大刊热点关键词总览(四大刊高频关键词一览)由以上多图可以发现,各大期刊关注度不一。借助ROST软件进行分词统计后,制作如上词云图。其中,网络传播、话语分析、媒介艺术、社群治理、身份和职业认同等为交叉关注点。02四大刊文章汇总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本期四大刊热点追踪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责编:赵奥博 李雨函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近日,3本分别由清华大学、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类期刊入选了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正式发布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以及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包括来源期刊568种,扩展版来源期刊214种。CSSCI全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1998年南京大学评价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开发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主要收录所有来源期刊/集刊全部来源和引文信息,其数据是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期刊/集刊为载体的成果产出状况和学术引用情况的真实记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每两年发布一次,其中入选的期刊通常被称为“C刊”。在此次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共收录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报》,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编辑之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出版发行研究》,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主办的《出版科学》,新疆日报社等主办的《当代传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新闻界》,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与出版》,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主办的《现代出版》,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复旦大学主办的《新闻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主办的《新闻记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等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5种。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则收录了9种: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刊》,广西期刊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出版广角》,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传媒》,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研究》,清华大学主办的《全球传媒学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编辑》。对比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两年前发布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以及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发现: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类并无变化,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中则新增了清华大学主办的《全球传媒学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以及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3种。目前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南京大学的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为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CSSCI通常被高校、科研院所视为最权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CSSCI的官方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保证之一,被称为“中国学术GDP指数”。
摘要:现将最新的新闻与传播学类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D期刊名录手工整理在这里,供各位投稿参考。本校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需要在二级以上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学校所指的二级以上期刊包括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现将最新的新闻与传播学类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D期刊名录整理在这里,供同学们投稿参考。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D来源期刊也是国内一些高校评价教师科研指标的重要依据,也供各位老师参考。新闻与传播学类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新闻与传播学类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新闻与传播学类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新闻与传播学类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2019)说明:另有一些发表新闻传播学论文的综合性社科期刊和学报没有收录。CSSCI来源期刊中的学术集刊因最新版本没有收录,故没有推荐。高峰传媒观察功能介绍:传媒写作、传媒研究、新闻评论、大学里的那些事
两本老牌新闻事业类杂志被最新的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剔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从北华大学、蚌埠学院等全国多所高校的官网检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核心期刊表,此前多个版本均有入选的《新闻战线》和《中国记者》两本杂志被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剔除。《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传媒》11本新闻事业类杂志入选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据北大图书馆官网介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7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和第七版(2014年版)。第八版(2017年版)去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该要目总览的最新版本。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未能入选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均为中国新闻事业类的老牌杂志。公开资料显示,《新闻战线》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专业刊物,创刊于1957年12月,是新中国新闻刊物中创办最早的新闻专业刊物,多次被列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第一名,荣获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记者》则由新华社主办,其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1月15日上午,澎湃新闻就这两本杂志被剔除一事致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本杂志之所以未能入选最新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数据不好。“我们是用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评价的,定量就是数据部分,它们肯定是一些指标不是很好,在这一版才没评上。”该工作人员解释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定的指标有哪些?江苏大学官网去年9月发布的《我校四种学术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第八版)》一文中对此有所揭露。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文附上了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编委会出示的入编通知。通知显示,项目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理论、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国家级、省部级)、Web下载量、Web下载率16个评价指标。
重大利好!只要评论“反思传播学”专辑的文章,就有机会获赠政治传播学名著。详情点击以下链接!评论赠书 | “反思传播学四十年”特别活动# 本文系2018年第2期“反思传播学”专辑系列文章 #作者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过去的40年,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传播学迅猛发展的40年。虽然传播学自五四时期引入中国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舶来学科,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还是从1978年开始的(李彬,刘海龙,2016;王怡红,2009)。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座谈会上提出的“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16字方针(王怡红,2007),基本概括了40年来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自从2008年纪念中国传播学30周年开始,中国传播学发展进入“第三次突进”(李彬,刘海龙,2016),已经从译介、学习、消化、吸收,过渡到自主创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学术自觉不断提升,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中国学者开始大量在传播学国际期刊发表论文。香港资深传播学者陈韬文(2008)所说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传播学科仍然未能与世界学术平等对话的局面被打破。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贾鹤鹏,张志安,2015;陶海峰,2015;张志安,贾鹤鹏,2015)。2018年1月6日,“首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吸引了100余位不同学科的学者参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热度。鉴于现有的几项研究大多限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学者的国际发表分析,着重探讨的也是机构和作者等情况,本文将不限定作者的学科归属,希望更加全面地呈现中国学者在传播学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现状。具体来说,本文将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传播学期刊的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如何?通常在哪些传播学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哪些机构的作者发表论文最多?哪些作者最高产?哪些作者发表的论文影响力最大?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传播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哪些理论或议题?如何评价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现状与未来?一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数量情况截止2018年2月18日,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传播学科的期刊论文(搜索条件为WC=communication,文献类型为Article),全球传播学论文发表总量50287篇。其中,WOS认定的高被引论文183篇,热点论文2篇。153个国家或地区的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其中美国作者发表24788篇,占所有论文的49.29%。排名前十位的国家见表1。中国虽然仅贡献了2.44%的论文,但也在全球名列第八。在中国贡献的1226篇传播学期刊论文中,有540篇论文的作者至少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机构,这个数量在全球大概排在15位左右。从论文发表的年份来看,中国大陆学者从1994年才开始在传播学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两篇发表在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上介绍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的论文(Zhao,1994;Chang,1994)。从1994年到2006年属于“滑行”阶段,每年发表论文不到10篇。2007年到2015年属于“起飞”阶段,开始突破每年10篇。2016年到达一个高峰,共发表95篇论文。2017年也维持在81篇的高位(见图1)。论文被引频次与论文数量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传播学国际期刊论文被引频次总计2962,每项平均引用5.49次,h-index为24,表明有24篇文献至少被引用24次。如图2所示,从2000年开始有论文被引用,2009年开始起飞,之后快速上升,到2017年达到599次的顶峰。与大陆学者一样,台湾学者也是1994年首次在SSCI传播学期刊发表论文,且发表在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的同一期(Liu,1994;Chen,1994)。目前共发表536篇论文,2004年开始突破10篇,2008年达到65篇的顶峰,近年来维持每年30-40篇的水平。被引频次方面,台湾学者的总被引频次7031次,每项平均引用13.12次,h-index为42,基本是大陆学者的两倍。比较而言,香港学者在SSCI传播学期刊发表论文的时间最早,为香港中文大学李少南发表在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上探讨中国传播二元论现象的一篇论文(Lee,1991)。到目前为止,香港学者共发表705篇论文,1998年开始突破10篇,2016年达到81篇的顶峰。被引频次方面,香港学者的总被引频次6644次,每项平均引用9.42次,h-index为35。从1995年开始有论文被引用,2005年开始起飞,之后快速上升,到2017年达到1055次的顶峰。三所大学贡献了82%的论文,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二中国大陆学者发表论文的传播学SSCI期刊情况中国大陆学者在哪些传播学SSCI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目前,SSCI传播学科共有79本期刊。检索发现,截止2018年2月18日,中国大陆学者在其中67本期刊上至少发表过一篇论文,占所有期刊的85%。表2显示了中国大陆学者发表10篇及以上论文的10本期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作者主要来自管理学领域。排名第二和第四的是两本偏重区域的期刊,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和南洋理工大学主办的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这两本期刊是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国际发表的重要平台,一共发表了71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6%。其他几本期刊则偏重心理学、语言学,以及传播学中的公共关系和健康传播。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大陆传播学者的论文已经见诸国际传播学界的顶尖期刊,如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篇),Communication Research(7篇),Communication Theory(1篇),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篇),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4篇),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6篇)等。三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高产机构和作者从作者机构来看,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位列中国大陆前十名(见表3)。其中,复旦大学优势明显,清华和浙大为第二梯队,中大、北大、人大和上海交大紧跟其后,北师大、中传与华科亦表现不俗。与最近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相比,部分A类高校上榜,如复旦大学(A)、清华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A+)、上海交通大学(A-)、中国传媒大学(A+)和华中科技大学(A)。也有若干非A类高校表现抢眼,如浙江大学(B+)、中山大学(B)、北京大学(B+)和北京师范大学(C+)。表4列出了中国大陆在国际传播学期刊发表论文的前十名高产作者。其中,仅有一半作者来自新闻传播学科,其他则来自管理学科和外语学科。新闻传播学科的高产作者大多为海归中青年学者,接受国际化的学术训练,不论是理论和方法,还是语言和写作,都更加容易与国际接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核心作者与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高产作者存在较大差异。在李彪和赵睿(2017)最近的梳理中,2001至2016年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产作者列表与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核心作者基本没有重合。四中国大陆学者国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情况哪些中国大陆作者的论文影响力最大?目前,中国大陆作者发表的传播学期刊论文尚无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统计的高被引论文,即被引用次数进入对应学术领域同一出版年最优秀的前1% 之列。但是,通过分析被引频次,我们仍可发现中国大陆作者论文被引次数最多的是哪些。表5列出了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被引次数最多的10篇论文。其中,新闻传播学者撰写的只有3篇,分别来自深圳大学的周裕琼、浙江大学的韦路和汕头大学的周翔(现执教于武汉大学),发表的期刊均为纯粹传播学的期刊。其他7篇论文的作者则来自医学、工业工程、管理学和心理学,有4篇发表在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期刊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3篇发表在传播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科学和电信科学的跨学科期刊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五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核心理论和议题中国大陆学者在国际传播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哪些理论或议题?从以上10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来看,有4篇研究网络成瘾。例如,Ni等(2009)探讨了影响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发现网络成瘾与自我报告的压抑程度和焦虑程度显著正相关,单亲家庭、初次接触网络的年龄、学生年龄、城市居民和思乡程度都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Rau等(2006)则聚焦网络游戏玩家,发现新手和老手都会出现时间障碍,即难以控制玩游戏的时间,除非有真实世界其他人的干预。北大心理学院的学者们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套中国网络成瘾量表,从干扰、情绪变化和依赖三个维度对中国网民网络成瘾的状况进行测量(Huang et al.,2007)。人大心理研究所的雷雳及其同事则重点研究了家庭关系,特别是青少年与父亲的关系如何影响他们网络使用的程度和偏好。结果显示,与父亲关系的疏离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病态网络使用,而信任则有助于减少病态网络使用(Lei & Wu,2007)。数字鸿沟是另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浙大传媒学院的韦路与其合作者探讨了数字鸿沟的社会后果,发现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的使用差异会导致更大的知识沟(Wei & Hindman,2011)。北邮的夏俊则从政策层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的数字鸿沟问题,认为现有的“村村通”项目难以持续发展,指出多元主体参与的分层管理模式才更加适合中国国情(Xia & Lu,2008)。电信政策,特别是3G移动网络的发展策略,也受到学者较多关注。例如,夏俊探讨了中国3G网络的现状、挑战和发展策略(Xia,2011)。张静等学者则以中国移动为例,分析了移动网络运营商在3G时代的商业生态策略,指出移动网络运营商应该通过管理全价值链和建构合理的价值分享机制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Zhang & Liang,2011)。剩下的两篇高被引论文则与政治传播有关。一篇考察了在中国的公共事件当中,网络舆论与媒体报道之间是如何进行框架互动的。一方面,网络舆论对媒体报道具有显著的框架建构影响;另一方面,媒体也并非完全被动,而是有选择地适应线上框架(Zhou & Moy,2007)。另一篇论文则通过对网易上关于陈良宇事件的博客讨论的内容分析,发现博客因其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在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Zhou,2009)。对引用次数20以上的38篇论文标题和摘要进行词频分析,发现高频词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媒介相关的心理和行为研究,如网络成瘾(20),网络使用(18),网络游戏(6),电视收视(4),消费者认知(4),媒介使用(4),冒险行为(4),烟草控制(4),网络依赖(3)等。二是新媒体技术的采纳、扩散和政策研究,如媒体融合(14),数字鸿沟(8),技术接受模型(7),决策(6),信息扩散(6),政策制定(5),移动网络(5),ICT产业(4),用户采纳(4),移动服务(3),移动商务(3),电信产业(3)等。三是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如自我检查(9),社交网络(5),知识沟(5),政治知识(4),公共领域(4),框架建构(3)等。六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评价和反思如何评价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现状与未来?基于以上梳理,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全球传播学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始于1950年的美国。中国大陆学者的传播学国际发表则发端于1994年,与美国大约有半个世纪的差距。不过,与港台相比,中国大陆学者在时间上并不算落后,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杂志上发表论文。区别在于,港台都有传播学者在那个时代发表论文,而中国大陆的早期论文都来自于经济管理学者。虽然整体来说,中国传播学的国际发表在全球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发展迅速,论文总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十,仅论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论文也可以排到全球15位左右,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国大陆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国际化,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第二,学科交叉,主体多元。通过梳理传播学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科的多元化。新闻传播学科的学者仅仅只占传播学国际发表的半壁江山。这一现象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传播学期刊吸引了大量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信息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把自己的研究在传播学领域的期刊发表。不论这些学者是否将自己的研究视为传播学研究,他们都为传播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悲的是,理应成为主角的传播学者,在传播学国际期刊的舞台上,戏却唱不过其他学科的学者。不论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还是被其他学者引用的频次,传播学者都未能形成主导性优势。这种现象在其他更加成熟的人文社会学科不太多见。第三,视野狭窄,学科内卷。虽然在传播学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来自众多学科,但研究的视角却体现出高度的同质化倾向。对于高被引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词频分析显示,现有传播学国际发表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以网络成瘾为代表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以技术采纳为代表的产业和政策研究,以公共领域为代表的舆论和参与研究。不可否认,这三个领域都是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但如果只有这几个领域的论文获得更多的关注,不免遮蔽了更加广阔丰富的理论视野。按照克雷格划分的传播学理论的七种传统(Craig,1999),以上三个领域只对应于社会心理传统和控制论传统,而修辞学传统、符号学传统、现象学传统、社会文化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受到中国大陆学者国际发表的足够重视,传播学的内卷化趋势(李金铨,2015)依然突出。第四,原创不足,贡献有限。是否具有原创性是SSCI期刊论文评审的重要标准。应该说,能够在SSCI期刊发表,说明这些论文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原创性。例如,北大学者开发的中国网络成瘾量表对于准确衡量中国网民的网瘾现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其他国家也有参考价值(Huang et al.,2007)。深大学者呈现的网络舆论与媒体报道之间的框架互动关系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框架理论中的框架建构过程(Zhou & Moy,2007)。浙大学者比较新旧媒体使用差异的认知效果,既回答了数字鸿沟的社会影响问题,又丰富了对于知识沟成因的理解(Wei & Hindman,2011)。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与传播学史上那些创立经典理论的研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大陆学者已经跨过了早期对经典传播学理论的介绍和验证阶段,开始对这些理论进行延伸和发展,但距离开创原创性传播学理论的目标还有距离,虽然这个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七小结总结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别是在最近1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发表强国。中国大陆学者在绝大多数传播学SSCI期刊发表过论文,包括国际传播学界的顶尖期刊,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传播学界较为活跃的学术生产者和对话者。然而,也必须看到,目前中国传播学国际发表还存在学科自主性不强、内卷化严重、原创性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传播技术和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为中国传播学研究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中国传播学者如果能够扎根中国火热的社会现实,在现有传播学以及其他学科理论的共同滋养之下,对中国出现的各种传播现象和问题进行多重视角的观察和研究,就有望产生既能解释中国现象、又有助于揭示一般规律的原创传播学理论,为人类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2期。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执编 / 小束胡翼青|显现的实体抑或意义的空间: 反思传播学的媒介观潘忠党 | 走向反思、多元、对谈的传播学邱林川 | 多元、对话与有机的传播研究:基于2018年JoC新酵母专刊的反思邵培仁 | 携手共同构建人类整体传播学史安斌|政治传播研究的“行省化”: 理论反思与路径重构龙强 吴飞 | 认同危机与范式之惑:传播研究反思之反思吴予敏 | “重构中国传播学”的时代场景和学术取向杨国斌 | 转向数字文化研究喻国明:传播学的学术创新:原点、范式与价值准则——在“反思传播学圆桌论坛”上的发言张涛甫 | 影响的焦虑 ——关于中国传播学主体性的思考张志安 | 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想象赵心树 | 选择螺旋——一个传播学大理论、元理论、预测理论和预设理论您也可访问《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cn/ ,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
欢迎关注官方微博:@木铎新传离初试成绩公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啦,小可爱们是不是近来都在为复试加足马力准备呢?如果面试官问你:“能说一说你的科研设想吗?”你该如何回答呢?什么是科研设想?我需要准备什么?这些你都了解吗?锵锵锵~相信刚刚有的小可爱一定虎躯一震、心头一紧,对于科研设想感到迷茫。不要怕!今天学姐要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科研设想小tips,帮助你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1科研设想是什么科研设想,通过字面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你今后学术研究的设想、未来学习的安排。考官或者是导师通过这份科研设想可以快速了解你的学术能力、学习计划和学术素养等。目前将学术设想设置为面试的重要部分进行考察的非中国传媒大学莫属,所以说如果有考中传的小可爱请注意,一定要抓紧时间构思一份科研设想出来,面试的时考官会围绕你的科研设想进行发问,必须重视起来提前做好准备哦!当然,科研设想这种“点睛之笔”,不管是学院复试有没有硬性要求,“有”一定是比“没有”要好哦。一份扎实详尽的科研设想,不仅可以让考官第一时间了解你的学术能力;而且科研设想的方向以及内容,还会吸引你的意向导师,为之后的导师选择打好印象分。所以说不论大家面试的是哪所院校,你可以将科研设想作为简历资料的一部分一起上交给考官,给导师发邮件的时候也可以附上去作为补充材料。总之,作为为面试的加分项,科研设想必须安排起来!2科研设想的组成部分研究方向、目的及意义科研设想的整体逻辑可以参考论文的开题报告,大致结构非常相似。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此次科研设想的研究方向,可以结合你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本科论文方向,例如新媒体研究、跨文化传播、媒介伦理等等。如果实在是有些迷茫的小可爱们,可以去搜一下目标院校的官网,查看导师简介,里面会有罗列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都可以作为参考。切记,研究问题一定要落脚到具体的点,研究题目尽可能详实,让考官一看就知道这篇设想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千万不可以太过笼统。研究问题需要清晰展现本研究大致是用什么研究方法去研究什么对象,要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而这些思路在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中要有所体现。选题目的可以列举你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想要研究出什么内容;选题意义则应当体现出选择该科研选题,对于学理上的贡献和现实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文献综述科研设想中最最重要,最能够体现你学术水平和素养的内容,就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需要小可爱们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问题对应领域内的大量论文做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资料梳理,去分析提炼出:step1、选题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等step2、找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借鉴的成熟的研究方法step3、领域内有哪些问题解决了、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找到可弥补的内容step4、自己的研究对此可以提供怎样的贡献和帮助,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到哪些创新。这整个过程需要对其作出综合性阐释,得出一个结论:通俗一点就是前人对该议题研究有什么,目前我找出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的研究议题对此可以解决什么。这就是基础的文献综述啦。文献综述的学习的确有一定难度,小可爱们可以去知网搜索一些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或者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去阅读其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多看几篇就会找到感觉啦,相信会有所助益。其中文献综述要注意以下:引用格式:对于文献的引用格式最常见的是“APA”格式,当然也有的同学喜欢插脚注,这种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可以参考目标院校的硕博士毕业论文的格式自行选择。语句用词:虽是文献综述但是用词上整体尽量保持简洁,一定避免原文100%的复制粘贴,最好自己组织语言去阐述你想引用的作者的观点,否则你的查重率可能会一片红哦。相关性:文献综述虽然重要,但是要切记所有功夫都是为了你的研究问题服务的,文献综述的撰写一定要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紧密联系。千万不可以写着写着跑题或者是范围铺的太广,导致看的人不知所云。参考文献:小可爱们一定要记得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及时记录参考文献哦,否则最后忘记参考文献有哪些,再按照标题折回去找,会花费太量时间。(ps:学姐以前就曾经忘记及时记录,导致最后花了巨长的时间一个一个重新搜索o(╥﹏╥)o)有一个好方法,小可爱可以在知网中【勾选】你要参考的文献,然后选择【导出参考文献】,这样直接复制,既节省时间又可以get到标准的格式,一举两得!(附上教程之 如何批量导出参考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的撰写相对来说思路比较清晰,基于前一节的文献综述,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姐在这里强调一下,研究方法非常重要,一定要结合大量文献阅读和自己的选题情况来确定适宜的方法。同样大家可以参考硕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一般需要写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等等。如果涉及问卷调查法,需要找到合适的量表;如果牵涉到变量,需要清晰表述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等因素,并找到合适的模型;访谈法和问卷调查都需要在附录附上具体问题、内容分析法则需要附上编码表……这些细节都是小可爱们需要注意的。课题计划最后是课题计划部分,相对于上面三部分来说,这一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考察你的研究有没有计划性。所以说这一部分实事求是地写,符合实际情况撰写就好啦,注意表述清晰,不要过分夸大,可以制作简单的表格便于阅读。3注意事项查重问题:学姐这里再三强调啦!千万不可完全复制粘贴、更不可以抄袭哦,阅读你科研设想的老师学术经验绝对比你丰富,你看过的论文他们一定也看过并且比你还熟悉,如果有抄袭现象被发现就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后续完善:写好的科研设想可以给目标院校认识的师兄师姐看一看,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把关,切记!病句、错别字这种低级错误千万不要犯。阅读文献:小可爱们一定要多阅读文献,方可下笔如有神。可以按照目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排名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文献阅读;一般我们所说的四大刊物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这些都是值得研读的好刊物。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顶尖期刊,阅读高质量文献,也可以吸一吸大牛的欧气哦;除此之外硕博士论文的行文非常规范,阅读该类论文可以让你的科研设想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通顺。参考文献:文献尽量多参考SSCI的国际期刊、C刊、核心期刊、名校硕博士论文等高质量文献……这样你的设想整体才是扎实的,所做的文献综述质量也是比较高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好小细节可能会在复试中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哦。手把手教学来袭(▲举个例子系列之 如何按期刊搜索文献)(▲举个例子系列之: 如何按院校搜索毕业论文)考官的心思咱们猜不透,面对机会唯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够临场不慌、从容应对。想要了解更多复试信息,可以戳之前推出的【高分复试经验贴】哦~小可爱们,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啦,大家坚持一下,利用在家的宝贵时间再努一把力,上岸必须给我安排!对于复试还有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崽们 这里看 复试集训班还在开课中!宅在家里不要焦虑!正是安心学习,准备复试的大好时机。根据经验,每年初试成绩查询时间从2月10号左右开始,后续院校陆续公布成绩,同城院校出分时间相近。留给大家准备复试的时间不多,尽早准备!编辑|小桃学姐策划|墨墨学姐主编|小桃学姐总编|Duty学长【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