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20鬼爷爷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20

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信息、符号、象征性社会互动”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01 信息(Information)(背景+定义+特征+分类+作用+意义)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最早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出现于通信领域,香农(又译为“申农”)和维纳从信息论与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背景)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运动的表达形式,对信息的度量可以采用“熵”,熵越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定义)根据所在系统的不同,信息可被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这三种,其中社会信息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类)信息具有事实性、传递性、时效性和系统性这几个方面的特征。(特征)信息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在的物质系统,从而减少或消除人们对该物质系统的不确定性,信宿收到信息后,不确定性解除得越多,则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作用)传播学中认为信息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科学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意义)02 符号(Sign)(定义+特征+分类+作用)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觉到的声音、动作、形状、颜色、气味甚至物体,只要它们能够指代特定事物或表述特定意义,都属于符号的范畴。(定义)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从广义上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但从一般意义而言,符号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发展性这三种基本属性。(特征)符号一般可以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两大类,或者也可以分为语言符号(Verbal)和非语言符号(Nonverbal)两大类。(分类)符号的三种基本功能主要是表达和理解功能、传达的功能和思考的功能,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或语言,是任何传播赖以进行的基础,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作用)03象征性社会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定义+前提+作用+意义)象征性社会互动,又称为符号互动或意义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象征性互动是揭示传播这一社会过程的一个基本概念。(定义)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但意义交换和互动的前提是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一方面是指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有共通理解;另一方面是指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前提)象征性社会互动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象征性社会互动虽然交换的是精神内容,但它是建立在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没有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人们也就无从抽象出意义,更谈不上意义互动。意义互动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既是社会关系形成的纽带,又反过来体现了社会关系。人类区别于动物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类能够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因此,考察人类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传播的性质。(作用+意义)

周南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18

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三功能说”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0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来源+内容+意义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分析的是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三功能。(来源)他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监视功能(surveillance of the environment)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correlation of the parts of society)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社会遗产传承功能(transmission of social heritag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内容)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影响)02赖特四功能说来源+内容+意义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中,继承了拉斯韦尔“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来源)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 也是在特定的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内容)总体来说,虽然前三个功能与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最后的娱乐功能却是结合大众传播的发展新提出的功能。(意义)0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三功能说提出+内容+意义+比较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提出)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这种地位赋予功能,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能够唤起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内容)在大众传播所具有的功能中,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首先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负面功能”,即"麻醉作用”。这一另类的“看媒介”角度,使人们从更全面的角度观察大众媒介的进步。拉斯韦尔基于有机类比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被后世称为“媒介的三功能说”,为传播学效果研究当下基础;默顿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大众媒介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以及媒介的负功能,以更加批判的视角来审视传播的功能。媒介可以通过他们的功能观,整合自己的资源,有效把握媒介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力求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意义)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视角与拉斯韦尔及施拉姆等人是不同的。如果说, 拉斯韦尔等人的功能观,强调的是传播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拉扎斯菲尔德则更重视现实的大众传播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效果或客观结果。在研究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之际,显然后者的观点更具有批判性和现实意义。(比较)

顺也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24

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创新扩散、第三人效果、框架效果、铺垫效果”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01 创新扩散(定义+背景+研究领域+影响因素+接受群体+接受过程+渠道+发展+影响)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指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的传播过程。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定义)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田园社会学中提出的。罗杰斯从1962年起,一直追踪和总结创新扩散研究的发展,并发表《创新的普及》一书。(背景)创新扩散的研究涉及农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新闻传播、营销学、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影响因素包含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影响因素)接受群体按照不同接受阶段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的大多数、滞后者。(接受群体)个人接受过程:认知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确认阶段。(接受过程)创新传播渠道分类:第一种划分方式把传播渠道分为大众传播媒体和人际传播媒体,第二种划分方式从信源的角度把传播渠道分为本地渠道和全球渠道。(渠道)在创新扩散渠道的研究过程中,早期的线性扩散模式被扩散网络研究取代,主要分为两类异质性网络、同质性网络。(发展)创新扩散研究延续了传播流研究,传播流研究带有比较浓厚的管理研究色彩,其成果更容易被利用信息影响受众的人运用。该理论框架比较关注微观的态度和行为效果,但是缺乏与更大的社会环境的联系,难以更深入地解释大众媒体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02第三人效果(定义+背景+三层含义+依据+制约因素+影响)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定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背景)其一,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其二,“第三人效果”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定位的致效人群并不是作为内容对象的“表面受众”,而是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以影响“表面受众”的形式,来实现操控“第三人”行为的意图。其三,“第三人效果”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三层含义)心理学依据:对自己的盲目乐观、虚幻的优越感、自我服务式归因。(依据)制约因素:信息的性质、信源的性质、社会距离、个人因素。(制约因素)有两种社会显性行为可能与“第三人效果”有关:一种是对限制媒体的舆论支持;另一种则是与抢购、挤兑等群体现象有关的集合行为。(影响)03框架效果(定义+背景+分类+新闻框架+新闻框架功能+受众框架+与基模的关系)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其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第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定义)“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对新闻框架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学家戈夫曼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背景)框架的概念同样可区分为“个人框架”和“组织框架”。作为个人框架,它指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关于存在、发生和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的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作为组织框架,它指的是一个组织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根据这种认知结构或这些准则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则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以及其动机、立场、倾向和态度。(分类)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新闻框架具体有4种功能:提供问题定义、阐释事件原因、供道德评价、示意解决方案。(新闻框架功能)受众框架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会出现对新闻信息的“同向解读”、“对抗式解读”、“妥协式解读”等各种情况实际上是大众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的解读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受众框架)戈夫曼的“框架”概念与皮亚杰的“基模”概念有着高度类似性,两者都用了“认知结构”这一核心词来界定自己的概念,都认为它们既是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积累,同时又是人们处理新信息、认识新事物的一种导引机制或者“建构”机制。(与基模的关系)04 铺垫效果(定义+前提+分类+发展+意义+影响)铺垫效果,也被称为预示效应、导引效果、显化效果、底色作用、启动效应等,最初出现于心理学中对记忆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相关研究,指的是一个先快速呈现的刺激(启动刺激)对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刺激(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定义)铺垫效果的产生,主要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接触的“易得性”发挥作用。(前提)铺垫效果分为情绪铺垫和认知铺垫:情绪铺垫侧重于个体判断后续信息时其情绪色彩会受到前设情境中的情绪刺激的影响,认知铺垫关注信息的内容及其属性对个体认知的作用。(分类)1984年,传播学者贝科维茨将铺垫效果引入传播学中,来研究信息铺垫对暴力行为的影响。1987年,美国传播学者仙托·艾英戈和唐纳德·R·金德在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后,出版了《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一书。(发展)铺垫效果回答了媒体如何影响公众对于议题重要性的判断,并指出背后的心理过程。研究者把“铺垫效果”与政治传播、议程设置研究联系在一起,扩展了媒介效果研究的视野,突破了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对媒体效果的认知界限,将铺垫效果正式引入传播学。(意义)铺垫理论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概念,从微观角度探讨了议程设置发生的原因,以及背后的心理现象,扩展了媒体效果研究的视野,突破了传统议程设置对媒体效果的认知界限,为研究媒介内容与公众意见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影响)

红宝石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15

#爆款创造营#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基模理论、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镜中我理论”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基模理论(提出+定义+特点)基模理论是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论的时候涉及的观点,是指个体运用与生俱来的基本行为模式,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基模有时也称为认知基模或图示。让·皮亚杰将其视为为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提出)基模(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知识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种。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之际提出的一个概念,后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学、信息处理学和传播学研究当中。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定义)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基模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般化和抽象化的性质,并有从较抽象向较具体分层的结构特点。基模是知识的急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特点)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提出+观点)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等在研究说服性信息传播之际,提出了一种称为“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提出)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以详尽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另一种是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前者是沿“核心路径”处理,后者则是沿“边缘路径”处理信息。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交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并具备相应认知能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反之则沿边缘路径进行一般处理。(两个观点)镜中我理论(提出+定义+阐释+评价)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Charles Cooley)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提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一个基本动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定义)这三个阶段严格来说是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一个结合体。通过人际传播,他人才会产生对我们的印象和评价。人内传播则体现在这三个阶段中的知觉和感觉部分,即借用人际传播中别人的反应来评价自己、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我认知,包括思想、情感、态度等。(阐释)作为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试的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镜中我”是揭示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理论评价)

卫风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22

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限效果论、宏观效果理论、传播流研究”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01 有限效果论(观点+背景+研究领域+代表人物+影响)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观点)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魔弹论”的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背景)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三个:一是“传播流”研究;二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与满足”研究。(研究领域)“有限效果”论的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罗杰斯和克拉帕。(代表人物)研究者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这就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同时,在认知、态度和行动这三个效果层面上,“有限效果论”只探讨了后两者;它只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综合的信息活动所产生的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还有一些学者指出,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效果的“有限性”会给传播实践带来些消极影响。(影响)02 宏观效果理论(简介+特点+理论成果+成果特点)宏观效果理论是指70年代以来关于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一些新理论观点。这些新的效果理论的产生既是对“有限效果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简介)从表面上看,早期的“子弹论”与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都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力性,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前者主张的是一种无条件、无中介的绝对效果,而后者则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做出的重新评价。(特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研究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它们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较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第二,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第三,它们都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沃纳·赛弗林等学者认为,“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可称为“适度效果论”,而“沉默的螺旋”则属于“强力效果论”。(成果特点)03 传播流研究(定义+内容+理论成果+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所谓“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定义)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其中《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可以说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内容)《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分为“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和“改变” 五种。《个人影响》是《人民的选择》的后续研究,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人民的选择》提出的各种假说在政治选举以外的其他领域是否适用。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中介因素”的概念,包含选择性接触机制、媒介本身的特性、讯息内容、受众本身的性质。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理论成果)这些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中介环节和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这些结论从正面否定了强调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的“子弹论”观点。(正面影响)但另一方面,正因为“传播流”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揭示效果产生的制约因素,其结论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无力性,人们把它称为“无力的大众传播观。(负面影响)

三乘

新传考研必备冲刺名词解释,看这个系列就够啦!16

很快,九月的到来催促着大家完成三轮一次次的复盘和输出,为了提高小可爱们复习效率和战斗热情,胡师姐团队也跟大家一起打卡冲刺!既然要冲刺,小伙伴们就要过好每一道关,而名词解释作为第一关可不容小觑。在名词解释中捡分顺利,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完成后续答题。走好这一步,信心倍增!今天我们呕(zai)心(xian)沥(tu)血(tou)地整理了一百多道考前必备名解,为大家提炼了最基础且必备的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群体压力、集合行为”的名词解释,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补缺叭!01 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定义+相关研究+特点+影响)在群体内部,传播活动经常是在“一对多”或“多对一”、“少数对多数”或“多数对少数”的场合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都会感受到某种程度的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一般指的是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定义)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又可译为阿希)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和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假说都是有关群体压力的研究。(相关研究)群体压力是群体传播的主要控制机制之一。(特点)在面临群体压力时,由于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然而,这种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基于理性判断而做出,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影响)02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定义+例子+产生条件+影响+研究意义)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定义)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例子)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集合现象的发生一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不满、焦虑和紧张情绪。触发性事件,即由某些突发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产生条件)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易引发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因此治理集合行为的根本,在于消除它产生的温床或发生的条件。(影响)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集合行为的发生概率也在不断增加,研究集合行为及其特殊的传播机制,对提高一个社会的传播理性,对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意义)

日入而息

传播学理论卷拿下130分,全靠这份必背清单/ 考前复盘

往期“考前复盘”专栏:背了这份新闻学考前必看知识点清单,至少稳住70分别催了!新闻史知识清单来了!中外一站解决!继新闻学、新闻史划重点后,我们应广大同学的要求,安排上了传播学教程的考前必备知识点清单!建议各位童鞋按照以下步骤食用清单(曾经的我靠着这份清单,440传播学基础理论拿了132分,希望也能帮助到大家):清单食用方法第一步:先简单过一遍,对比较陌生的考点进行标记;第二步:翻看书本,对已标记的考点进行巩固与背诵;第三步:重新过清单,边看清单,边背诵,对卡壳的考点进行标记,第三步在考前需重复多变。第四步:背诵之余,建议看真题举例部分,详细了解考点的考查方法,并自己尝试回答相关真题问题。(如若图片看不清,可私信任一小助手即可获取哦!)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何为信息?信息与传播的异同?传播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元传播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解五种基本类型,如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双重偶然性何为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真题举例:“传播”与“交通”两个词的内在联系(简答题,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史论,2019)5w 内容和意义(名词解释,安徽师范大学440,2020)传播隔阂(名词解释,四川大学440,2020)传播学是一门影响广泛的新兴学科,试举例说明(论述题,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史,2020)从“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请辨析(辨析题,武汉大学334,2020)精神理论对传播学构建的意义(论述题,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史,2020)谈谈你对“双重偶然性”的理解(简答题,河南大学440,20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哪个传播学理论,进行评述(论述题,吉林大学334,2020)信息(名词解释,广州大学847,2020)信息(名词解释,中南财大,2019)元传播(名词解释,电子科技大学623,2020)元传播(名词解释,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史论,2019)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的特征、意义与局限性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性中国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电子传播的里程碑意义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定义及特点(还需掌握何为信息爆炸和信息社会)口语传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简答题,中传新闻学708,2020)口语传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中国传媒大学708,2020).口语新闻是最新闻传播中最古老的形态说说它的特点,如何促进社会关系的情感纽带,以及口语新闻在媒体融合的新闻实践下有什么变化?(论述题,上海大学专硕,2019)简述古登堡印刷术对西方历史社会进程的影响(论述题,福建师范大学658,2020)信息社会的特点(简答题,河南大学440,2020)什么是“信息社会”(简答题,北京大学649,2019)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符号的定义及基本功能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符号意义的分类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文化主我和客我符号(名词解释,河南大学440,2020;湖北大学334,2020)符号互动论(简答题,深圳大学923,2020;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619,2020;名词解释,清华大学862,2019)非语言性符号对于人际交往和网络交往的运作 方法和主要特点(简答题,内蒙古大学440,2020)从符号的角度谈谈你对媒介的理解?它和媒体有什么区别?(传播业务题,四川大学916,2019)新闻符号世界与新闻事实世界的联系(简答题,大连理工334,2019)简述米德的主我客我以及相互作用(简答题,上大640,2020)主我与客我(名词解释,河南大学334,2020)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拉斯韦尔5W模式内涵、优点、缺点香农——韦弗模式的数学模式概念、优点、缺点奥斯古都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以上几种模式需掌握到能够模式图的熟练程度)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传播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5W 模式(同济847,2020;简答题,上交440,2020;上大334,2020;广州大学847,2020)把关(名词解释,河海824,2020)病毒式传播(名词解释,山西大学334,2020)传播过程的意义(简答题,新疆大学712,2020)传播流(名词解释,北京邮电大学617,2020;名词解释,兰州大学637,2020)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社会传播总过程(简答题,南师大专硕,2019)徳弗勒——施拉姆模式(名词解释,大连理工大学334,2020)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并举例三种常用解码模式(简答题,中山大学643)简述“编码,解码”理论的内涵(简答题,同济大学615,2019)简述社会信息分发的几种模式(简答题,同济334,2020)举例说明组织传播中非正式渠道的作用(论述题,西南政法大学440,2020)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简答题,浙传334,2019)拉斯韦尔的贡献(简答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4,2020)拉斯韦尔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简答题,吉林大学334,2020)赖丽夫妇的系统传播模式(简答题,电子科技大学623,2020)赖利夫妇传播模式(简答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0)香农韦弗模式(简答题,华南理工440,2019;陕师大710,2019)信息熵(名词解释,西南大学811,2020)第五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的概念主我与客我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第二节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定义、动机及特点库利镜中我人际传播的虚拟化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镜中我(名词解释,电子科技大学623,2020;华中师范大学440,2020;南开大学440,2020;中国政法大学440,2020;暨南大学707,2020)内省式人内传播的特征(简答题,浙工业440,2020)能指/意符(名词解释,湖南师范大学440,2020)皮尔斯(名词解释,四川大学916,2020)亲身传播(名词解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25,2020)人内传播(名词解释,北京工商大学440,2020;南昌大学619,2019)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简答题,深圳大学923,2020)相较于活动影像,文字符号在传播实务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简答题,复旦大学823,2019)与信号相比象征符的性质有何不同(简答题,南财440,2020)自我互动(名词解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4,2020)自我互动理论(名词解释,西南大学334,2019)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概念、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了解概念即可)群体模仿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概念和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匿名性原理流言定义、特点和公式集合行为的“信息流”第三节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多种渠道集合行为(名词解释,重庆大学440,2019)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简答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4,2020)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简答题,电子科技大学440,2020)集合行为中信息流特点理论核心内容(简答题,吉林大学学硕,2019)群体暗示(名词解释,湖北大学334,2020)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名词解释,南昌大学619,2019)群体传播(名词解释,河南大学440,2020)群体动力论(名词解释,西南大学334,2019)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简答题,陕师大710,2019)群体模仿(名词解释,北京工商大学440,2020)群体意识所包含的内容(简答题,湖南师大440,2019)第七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大众报纸的特点(可联想外国新闻史的相关特点进行记忆)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大众文化的特点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论述题,中央民族大学619,2020)论述大众传播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作用(简答题,北京大学传播学,2020)大众传播(名词解释,吉林大学学硕,2019)污名化(名词解释,中山大学838,2019)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论述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25,2020)大众传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简答题,南昌大学440,2019)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组织第一节 媒介技术和社会发展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地球村(包含对麦克卢汉观点的评析,及这些观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发展等)电视人和容器人媒介依存症电子乌托邦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把关人理论自媒体媒介融合流媒体媒介事件媒体公信力及其策略媒介化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回归强效果论”,列举一个相关理论,并阐述这种理论,重点解释这种理论的媒介强效果。(论述题,华南理工大学440/823,2020)不同性质的媒介有无替代性(简答题,湖南大学440,2020)传播学者哈特的媒介分类(简答题,湖南师大440,2019)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名词解释,湖南师大717,2019)从媒介技术对社会的相互关系角度,比较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立场及媒介观(论述题,安徽大学662,2020)大众传播媒介(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619,2020)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哪些(简答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0)法国媒介学的内涵和重要观点(简答题,暨南大学707,2020)技术与媒介的关系(论述题,上海师大334,2019)简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简答题,河南大学专硕,2019)简述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简答题,西北大学440,2020)简述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简答题,湖南师范大学717,2020;西南大学440,2019)简述人类文明史与媒介创新的关系。(简答题,中传传播学815,2020)简述社交媒体时代媒介事件的特点(简答题,西南大学学硕,2019)简述新闻媒介的作用。(简答题,西南大学629,2019)简述中介因素(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617,2020)简析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简答题,河南大学专硕,2019)(爱传播答题班、爱传播全程班课堂内容)结合案例说明“媒介依赖症”。(论述题,湖南师大440,2019)结合材料说说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机构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材料分析题,上海大学专硕,2019)结合传播实例谈谈新闻媒介为何被称为社会的公共舆论机关(简答题,中南财大,2019)结合实例,分析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意义(论述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0)结合新媒体时代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与时尚的关系(论述题,浙大440,2020)结合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简述媒介的高质量发展对新闻事业的意义(案例分析,湖南大学854,2020)解释麦克卢汉媒介人的延伸(名词解释,苏大440,2020)举例阐述詹姆斯凯瑞媒介的传递观和媒介的仪式观的内涵异同联系(论述题,福建师范大学872,2020)拉扎斯菲尔德媒介的负功能。(简答题,浙江大学440,2019)(此处省略大量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毫不夸张地说,麦克卢汉的理论观点几乎没有不被考查的,所以,大家加油背啊!)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的四种形式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麦奎尔提出的六种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有哪些理论(简答题,湖南大学714,202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名词解释,南京林业大学440,2019)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简答题,湖南师大717,2019)报刊的四种经典理论(简答题,中山大学643,2019)媒介的社会控制(简答题,西北政法大学440,2020)怎么规范和保障传播者责任(简答题,中科大334,2020)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与受众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同时牢记这几个名词:IPP指数分析、选择性接触假说、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几种权力:知晓权、传媒接近权、监督批评权第三节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分众观的核心观点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内涵、过程模式及评价“不要看讯息怎么影响受众,要看受众怎么处理讯息”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简答题,南开大学440,2020)“以受众为中心”与“以用户为中心”异同(简答题,北京大学334,2019)media literacy(名词解释,华中师大711,2019)阐述你对“受众碎片化”的看法(论述题,河南大学专硕,2019)大众传播环境下的“受众”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各自对应的角色、内涵及其主体性(论述题,安徽大学662,2020)大众传播几种受众观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理解(论述题,北京邮电大学617,2020)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河海大学,2019)单向的受众(名词解释,西南大学811,2020)分析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和格局(论述题,吉林大学学硕,2019)简述受众研究的不同传统(简答题,中国传媒大学713,2019)论述大众传播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记者与受众关系的变化(简答题,陕西师范大学710,2020)论述新闻专业主义以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受众观不同之处(论述题,辽宁大学334,2020)媒介接近权(概念题,苏州大学334,2019)媒介市场细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简答题,湖南大学440,2019)试举例说说你对媒介接近权的认识(简答题,重庆大学334,2019)试论受众对媒介活动的社会监督方式、作用以及意义(论述题,湖南大学440,2019)受众的地位的变化(论述题,浙大440,2020)受众的分类(名词解释,浙工商440,2020)受众的媒介认知包括什么(简答题,华南理工440,2019)受众的权利(简答题,电子科技大学440,2020)受众的选择性原理和行为在传播实践中的影响(论述题,上海交通大学440,2019)受众定位(名词解释,西南大学440,2020)受众对传播媒介的决定作用(简答题,西南大学629,2020)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的手段(简答题,西南政法大学440,2020)受众即市场(简答题,广州大学847,2020)受众控制(名词解释,浙工业440,2020)受众框架(名词解释,南财440,2020)受众商品论(名词解释,苏州大学440,2019)受众知情权(名词解释,同济440,2020)述说受众即市场观点,并说明网络媒介信息的接受者与传统大众媒介的受众的不同之处。(论述题,辽宁大学440,2020)顽固的受众(名词解释,西南大学学硕,2019)2020)休眠效果(名词解释,南师大学硕,2019)选择性理论(名词解释,兰州大学440,2019)在传媒业市场改革过程中分析受众角色由公民到消费者背后的内涵和影响(论述题,南京大学新闻学学硕史论,2019)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 麦奎尔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简单记忆即可)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效果论:子弹论第二阶段弱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的影响》、 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第三阶段宏观效果: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研究、涵化分析、编码与解码(对于以上效果阶段的牢记“每个阶段都分别有什么著名研究,并熟记理论提出者、提出时间、来源著作、理论内涵、研究概要及理论评价”)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可信性效果与休眠效果5种传播技巧(一定要牢记,小编当年就忘了其中一个技巧)意见领袖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数字鸿沟第三人效果理论(对于以上理论,大家需掌握概念、理论意义、理论评价及在新媒体环境的变幻)关于传播效果的真题非常非常多!在此学姐不一一举例啦!由此也可看出传播效果在传播学部分的重要性,拿下传播效果,离传播学高分不远啦!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异同信息主权全球信息化讲好中国故事“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策略(分析题,暨南大学707,2020)国际传播: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怎么做?(论述题,西北大学440,2020)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从文化和制度两方面分析措施(论述题,北京大学334,2020)建设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论述题,山西大学334,2020)结合理论案例谈谈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传播能力(论述题,暨南大学334,2019)结合全球化传播谈谈怎样叙述中国品牌故事(论述题,辽宁大学334,2020)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与策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述)(论述题,中传334,2020)你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论述题,复旦大学714,2019)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简答题,华南师范大学440,2020)如何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论述题,厦门大学440,2019)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研究。(论述题,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硕,2019)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如何进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案例论述(论述题,华侨大学440,2019)主场外交(名词解释,清华大学国际新闻,2019)第十四章 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了解研究者及其代表作即可):【欧洲源流】塔尔德、齐美尔;【美国源流】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施拉姆对传播学科创立的贡献四大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思想:拉斯韦尔、霍夫兰、卢因、拉扎斯菲尔德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之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代表思想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之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代表思想(注意批判学派又可分为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01经验学派传播学经验学派(名词解释,南师大专硕,2020)霍夫兰传播研究(简答题,广西大学学硕,2019)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别(简答,华中科技大学440,2020;上大334,2020)拉斯韦尔(名词解释,南师大专硕,2019)论述库利的传播学贡献(论述题,浙传334,2019)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成果(简答题,上海师大643,2019)批判学派(名词解释,广州大学847,2020)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分歧(简答题,中国政法大学440,2020;河海824,2020)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简答题,上海大学专硕,2019)02 批判学派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内涵(简答题,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史论,2019)伯明翰学派(名词解释,中国传媒大学713,2019)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河南大学440,2020;上海大学专硕,2019)分析批判研究,阐释研究,实证研究的异同(论述题,四川大学636,2020)符号资本(名词解释,四川大学636,2019)简述批判学派各学派的特点和影响(简答题,北京大学620,2019)美国批判学派(名词解释,吉林大学学硕,2019)拟剧理论(名词解释,内蒙古大学440,2020)批判学派(名词解释,东华440,2020;湖南师大717,2019;中南大学440,2020;大连理工大学334,2020)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简答题,北京大学334,2020)什么是葛兰西转向(简答题,北京大学649,2019)什么是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相比,它的特征是什么?(简答题,西北大学440,2020)谈谈德波的奇观和凯尔纳奇观的异同(简答题,苏州大学440,2019)文化帝国主义(名词解释,北京印刷学院440,2020)文化工业(名词解释,浙江大学719,2019)03 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电视理论研究中的主要观点。(简答题,四川大学636,2019)本雅明(名词解释,中传传播学815,2020)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4,2020)公共领域(名词解释,华南理工大学440/637,2020)哈贝马斯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部分称为__(选择填空,华中师大440,2019)交往行动理论(名词解释,北京大学620,2019)论述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受众观点的差异(论述题,清华大学618,2020)微博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是否同意(论述题,厦门大学440,2019)文化工业的理解(辨析题,湖北大学334,2020)新媒介技术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挑战或影响(简答题,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史论,2019)在中国的场景中,有学者围绕媒介与公共空间,媒介的公共性,媒介与公共参与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谈谈你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理解?中国公共空间的历史语域?中国公共空间生活如何打造?(论述题,浙江大学719,2019)04传播政治经济学派说说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进路(简答题,北京大学620,2019)05 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和理论(简答题,暨南大学440,2020)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答题,福建师范大学872,2020)霍尔高低语境特征(简答题,电子科技大学623.2020)谈谈霍尔的三种解读方式(简答题,苏州大学440,2019)文化研究学派(名词解释,南师大学硕,2019)06 媒介环境学派 传播的偏向(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334,2019)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关系,媒介即讯息是否适应数字媒体理论(名词解释,苏大440,2020)分析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简答题,大连理工大学334,2020)麦克卢汉什么学派,举例其学派其他两个人物和观点(名词解释,苏大440,2020)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简答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4,2020)媒介环境论(简答题,深圳大学701,2020;名词解释,清华大学618,2020;河南大学440,2020)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和代表人物(简答题,南大传播学,2020)媒介情境论(名词解释,重庆大学440,2020)媒介生态学(名词解释,北京大学620,2019)尼尔波兹曼(名词解释,西南大学学硕,2019)07 其他帕洛阿尔托学派(名词解释,南大传播学,2020)简述芝加哥学派理论成就和代表人物(简答题,南大传播学,2020)列举传播研究的三个人物及其代表作(简答题,苏州大学440,2019)传播技术学派在当下传播研究的意义(简答题,南京大学440,2019)詹姆斯·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的缘起及内涵(论述题,暨南大学440,2020)德波与《景观社会》(简答题,深圳大学923,2020)比特视域(名词解释,华南师范大学440,2020)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西北大学440,2020;河海大学,2019;中传传播学815,2020)景观社会(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619,2020)互动仪式链(名词解释,安徽大学440,2019)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民族志研究法焦点组方法抽样与随机抽样、滚雪球抽样、分层抽样操作化信度与效度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参与式观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A/B 测试(名词解释,华南理工334,2019)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简答,华中科技大学334,2020)大数据方法和抽样方法的关系(问答题,北京大学649,2019)定类变量(名词解释,中山大学838,2019)定量研究的效度如何提高(简答题,厦门大学440,2019)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理解(简答题,重庆大学634,2019)分层抽样(名词解释,西北大学440,2020)构造周抽样(名词解释,中山大学838,2019)固定层次抽样,并举例高层次和低层次例子,并加以说明(简答题,中科大440,2020)简述不明示结论的传播技巧(简答题,南昌大学860,2019)简述几种定性研究方法(简答题,上大640,2020)简述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简答题,北京师范大学440,2020;简答题,复旦714,2020)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简答题,同济大学847,2019)简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媒介考古学(简答题,北京大学传播学,2020)举例说明概率抽样的方法和特征(简答题,重庆大学440,2019)量表(名词解释,复旦大学823,2019)量化研究是什么,举三个例子(简答题,华东师范大学334,2019)论述控制实验法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设计所罗门四组实验(河海大学,2019)论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析理论与分析方法。(论述题,大连理工334,2019)内容分析(名词解释,河南大学专硕,2019;中国政法大学440,2020)内容分析可以解释哪些传播学问题,列举实例(简答题,华南理工大学440,/823,2020)社会网络分析(名词解释,北京大学620,2019)社会研究中“参与式观察”的操作注意事项(简答题,清华大学618,2020)深度访谈法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围(简答题,西安交通大学334,2020)网络民族志(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学硕,2019)系统抽样(名词解释,宁大440,2020)信度与效度(名词解释,西安交通大学440,2020)叙述定量研究,分别有哪些步骤,有哪些阶段,什么是伪变量,怎么造成的,有什么影响?(研究方法,中科大440,2020)影响样本量的因素(简答题,中山大学838,2019)再测信度(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824,2020)质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334,2019)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的区别(简答题,中山大学838,2019)注意事项1.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既可用来辅助记忆,也可以用来复习检查。目前挑出来的知识点适用大部分学校的考查范围,其他未涉及的知识点重不重要取决你目标院校是否曾经考察过,及目标学院是否有老师研究这个。2.这个方法需要你对各个知识点相对比较熟悉,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联想到很多知识点,不要悲伤,不要焦急。生活没有欺骗你,只是你还需要一点点进步而已。3.承接第2条,随着你的复习逐渐推进,你会发现自己能够联想到越来越多的东西,联想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那么恭喜你,你的复习是非常成功的。4.在自查时,也可以联合你准备的专题一起联想记忆,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在书上相关知识点边上做个记号。比如你看到论文中有关于知沟理论的发展或新的内容,就可以在书上知沟理论部分记一下论文名字、页码、内容关键词等等。你还想看什么学科的考前重点知识点清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编辑:羽生生主编:羽生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大均缘之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简析·20级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20级考研已落下帷幕首先,感谢自己吧,感谢能走完这段旅程的自己。小田心也相信,不论成败你一定也能在其中收获点什么。今天,小田心将对「成都理工·传播学」的真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田心考研」今年“覆盖”情况进行说明!有图有真相!「20级·成都理工传播学」真题简析与田心“覆盖”情况简析主要是对题目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评价,”覆盖“情况,主要是对今年田心考研的课程、日常推文、补充资料等的”命中率“进行说明。(以下题目皆为回忆版)全文太长?看简版我们从不“押题”,小田心全年用心耕田,只为和大家一起在“日积月累”中,碰触成功!正文如下,有图有真相。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名词解释1.有效受众简析: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有效受众指不但解读了媒介内容,而且在态度和行动上也实际接受媒介影响的人。覆盖情况:此知识是《大众传播学教程》上的基础知识。2.人内传播简析:人内传播即自我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指个人不以交际为目的的内部信息处理的活动。它是作为客体的外部环境信息刺激作为主体的个人的大脑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的表征是 “不出声”,但个人的言语运动器官仍在活动,并执行着与出声说话时相同的信号功能。覆盖情况:课中进行了强调,是《传播学教程》的基础内容。3.象征性现实简析:即“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最早由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覆盖情况:课程中直接讲到课程截图4.媒介依存症简析:媒介依存症指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根据这一理论,日本的传播学者又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电视人”和“容器人”。覆盖情况:在模拟题中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课程中直接讲到5.信息主权简析:所谓信息主权,简言之,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情况:在模拟题中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课程中直接讲到简答题1.简述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简析: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从语言产生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传播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也有学者认为,人类传播的发展可分为符号和信号时代、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六个阶段。覆盖情况:在课程中直接讲到2.简述马莱茨克的社会传播系统模式简析: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提出了自己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称为马莱茨克模式。它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由众多因素构成的而复杂的社会过程,这些因素影响到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含有如此众多复杂因素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在此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的总结。较之同为表述系统传播过程的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添加了更多的附加成分,并进一步指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既指出了传播过程的社会制约性,也指出了其中的心理变量。马莱茨克的分析较以往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且更具社会性。覆盖情况:课程中直接讲到3.比较“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的传播技巧与效果简析: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这是涉及诉求法的两种传播技巧,前者称为“诉诸理性”,后者称为“诉诸感情”。覆盖情况:课程中直接讲到4.谈谈你对“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句话的理解简析: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认为,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①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②它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覆盖情况:这是《传播学教程》上的一个基础考点,冲刺课仅强调。5.简述美国经验学派的特点和缺陷简析:经验学派是指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的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的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性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该学派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作为一个学派成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其重要特点:A.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B.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前者是指该学派的研究兴趣在于事实的判断,在于揭示传播活动的规律,去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注重短期效益;后者是指该学派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便可以消除社会矛盾,因此其任务不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缺陷:总的来说,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于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经验学派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的倾向性,他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正是传播学的另一主要学派——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覆盖情况:课程中直接讲到6.简述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简析:对于传播效果来说,群体规范对群体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的作用。群体规范影响着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性接触”,影响着他们对观点的接受,对价值或行为的认同。换句话说,群体规范影响群体成员对于信息传播的反应和态度,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其次,对于传播内容而言,群体规范起着制约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群体压力往往容易约束群体传播的范围和内容。其主要表现在于,相关的群体规范对于群体成员接受传播内容起到积极驱使或是消极抑制的作用。当群体规范原则与传播内容相适应时,对群体传播就能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产生消极影响。总之,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对于群体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覆盖情况:在课程中直接讲到群体规范论述题1.请用传播学相关知识阐释“表情包”现象简析:这是一个「软考点」,即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需要大家综合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表情包是网络环境下图片和语言两种符号相结合的新型交往方式, 它以娱乐为目的, 同时又发挥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彰显个性、构建全新话语框架等功能。大家可以从传播的功能入手解读“表情包”,如表情包具有传递信息, 提供娱乐;情感表达, 彰显个性;经济文化宣传等功能。可从表情包话语表达方式带来交流方式变革进行回答,如联结草根群体志趣, 争取话语权;构建全新的话语框架等。还可从符号学角度(其本质是符号化的情绪表达)、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角度(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可将表情包理解为:延伸的是人的情绪)等层面进行分析。也可分析表情包的负面影响等。这是一个较为容易解答的「软考点」。言之有理即可。覆盖情况:分析热点时讲到「表情包」公众号推文有「表情包」专题2.评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简析:对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早期的西方产生了大致两种态度,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在大众传媒的初期,乐观主义观点略占上风。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以美国政治学家布莱士、塔尔德、库利为代表。他们对媒介的期待是巨大的。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帝国主义进行宣传战和心理战的工具,煽情化、低俗化等倾向更是在二战后表露无疑,故以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为代表的学者对大众传播影响持悲观态度。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对当下传播学研究和研究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覆盖情况:课程中有直接讲到研究设计以《XX日报》对“精准扶贫”的媒介建构为研究课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简析:题目没有指定研究方法,首先要明确应该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思路可以结合框架理论视角研究《XX日报》的“精准扶贫”建构策略。研究设计中应该包含理论假设、研究假设、抽样方案、类目建构、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步骤。具体可以从文本体裁、消息来源、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报道呈现形式、报道价值取向等方面研究其建构策略。覆盖情况:在课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讲解过传播实务名词解释1.隐性采访简析:新闻采访有多种方法,以记者在采访中是否向采访对象表明身份来划分,就有显性采访 (公开采访)和隐性采访 (隐蔽采访)两大类。隐性采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采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现在我国新闻界又把这种采访方式称为 “秘密采访”或 “暗访”。覆盖情况:在课程中直接讲到2.二手资料研究法简析:即利用那些并非为正在进行的研究而是为其他目的已经收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如文献调查法(社会调查一般是从文献调查开始。通过收集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摘取其中对社会评价有用的信息。)覆盖情况:未直接讲解到3.谈话实录型通讯简析:谈话实录型通讯,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在谈话实录型通讯中,记者或记录人物之间的对白,或按原样保留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谈,或录下被访者的谈话并予以披露。覆盖情况:课程中直接讲到4.智媒时代简析: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指出:我们即将迈入的智媒时代,呈现“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三大特征。以人为主导的媒介形态开始被打破,各种智能物体及新技术的交互融合,推动传媒产业链的新变革。这场以技术革新为导火索的智媒变革,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推进,正以腾飞之势快步发展。覆盖情况:此题目在课程中有讲到,在公众号推文中也有讲到。简答题1.简述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简析:对于一个新闻采写记者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到采访时事无巨细的交流沟通,再到最终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撰写成稿件,这其中是对一个新闻采写记者的多个方面能力的考察,新闻采写对记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甘于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当然,大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覆盖情况:在课程中有强调这是重点2.简述如何用事实说话简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听众或者观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具体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覆盖情况:在课程中有直接讲到该知识点3.简述沟通的内涵和企业沟通的目标简析:沟通具有联络、通讯、交往、交流的意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沟通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们之间的思想、观点、信念、意见、感情、愿望以及信息等等的交流过程;狭义的沟通是指信息传递者将一种信息经过一定的途径传递给信息的收受者的过程。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沟通过程包括三个要素:信息的传递者、信息的收受者和传递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对外来说,企业沟通是为了维护公共关系,对内来说,这是一种组织传播,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系、总目标的实现。覆盖情况:无直接覆盖,但答题所用的公共关系、组织组织传播等都是讲过的内容4.简述新闻策划对新闻报道的意义简析:在新旧媒体的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的市场竞争与日俱增,要提升报道的可读性,必须要挖掘新闻素材背后的故事,为此,就必须要采用适宜的策划手段。新闻策划可以确立新闻报道的主题,确保新闻报道的方向能够正确引导舆论。当新闻报道的主题实现之后,新闻策划又可以围绕该主题调动各种信息资源,对材料进行广度的扩充、整合以及新闻价值的深度挖掘,策划最佳的报道方案。整合后的新闻素材,在挖掘其新闻内涵后,往往能够成为最佳的新闻报道。新闻策划就是将“点”的素材,连成一张网,向新闻受众展示时点新闻之间的联系,引发受众的思考。新闻策划需要将受众放置在首要位置,通过新闻策划的新闻报道,在主题和内容上都会偏向“如何在不影响新闻价值的前提下争取最多的新闻受众”,这样的做法既符合新闻的传播规律,又将新闻价值完美的呈现给新闻受众。另外,新闻策划还可以整合各个新闻媒体的优势,扩大新闻报道的舆论声势。覆盖情况:此题未直接覆盖到论述题1.举例论述新闻舆论格局及其对新闻创新的要求简析:互联网、手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 使更多元、更自由、更开放、更主动成为当今时代的舆论特征。大海般的信息量当中, 鱼目混杂, 泥沙俱下, 难免使受众真假难辨, 以致混淆视听。人们以前大多被动接受信息, 如今正在向主动传播信息转变。显然, 新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及生活方式。基于此, 新时期舆论格局大体形成这样的特征:一方面是由报纸、电视、电台、通讯社等组成的传统舆论阵地;另一方面是以互联网为主力的草根声音阵地, 这两个阵地有时对立, 有时融合, 互相影响, 不可绝然分割。新的舆论格局, 让担当舆论引导重任的新闻和新闻传媒遭遇挑战, 通过新闻创新使新闻传播被受众认同, 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迫和重要。在新的舆论格局下, 新闻创新可从理念、思维、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着手, 积极进行改革, 才有望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覆盖情况:未直接覆盖,但课程中有讲到舆论和新闻创新相关知识。2.举例说明公关人员如何依据证据增强说服力,影响舆论简析: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公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便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评论都有可能让一个公司陷入公关危机中。如2017年315晚会,无印良品上榜,理由是违规出售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中禁售产地的商品。无印良品发表声明指出央视记者混淆了公司注册地和食品产地并在声明最后附上了每批次食品报关报验单等一系列证明复印件。此次公关并没有抢时间,而是通过有力的证据来说明,在进行说服过程中,一般来说证据会作为论据进行使用,增强文本的说服力,给人类似“有图有真相”的感觉,从而影响舆论。覆盖情况:课程中有讲到危机公关相关知识应用题材料大意:改革开放40年,桓仁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商量了几次都不翻修1945年的办公楼,只为人民服务(同学回忆)题目:1.写出报道主题2.取总标题、小标题3.写作创意的评价3.撰写消息5.撰写短评覆盖情况:课程中有专门的消息写作和评论写作专题田心说看完是不是觉得,大部分考题小田心讲解和强调的,真的不会做都难!当然,小田心也会保持初心,继续努力,争取做到不仅我们讲解层面近全覆盖,而且让大家在接受层面也做到全覆盖,即帮助大家更深度的去吸收每一个我们讲到的知识点!小田心也相信,通过我们彼此的付出和努力,一定能打一场漂亮的考研仗!总的来说,今年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的题目主要为硬考点,有少量软考点,且考试题型题型之前基本一致,难度不大。大家只要平时把基础知识学到位,并且进行过一定的发散与拔高和做题训练,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对于20级的同学来说,建议大家定时回顾初试的备考内容,为复试保持状态。对于21级的同学来说,这次的真题也启示我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从深度和精细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同时要注意进行一定的拔高,关注学界、业界的最新动态,并训练自己的做题能力。成都理工笔记&课程即将上线关注 田心考研

红豆杉

2019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务745真题采访部分一、简答题1、新闻工作者的“四力”是什么?着重解释“脚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坚守四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2、如何理解“好记者是倾听者”?3、采访选题+报道策划。选题:六选一女子胆囊长出六厘米结石竟是服药二十年所致二、写作部分1、制作标题:材料是建军九十周年习主席阅兵。2、消息改写:材料是铁路客运一家三口聚少离多,通过日记留言23年。3、评论写作:材料是新华社AI主播。三、分析题:材料是山西铁矿,两家人两代人的过去和未来。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真题一、名词解释1、调查报道2、数字资本主义3、准社会联系4、扎根理论二、论述题1、试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2、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理解。三、评论题就王继才夫妻守卫边防的实例写一则评论(题目自拟,角度自选)。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真题一、名词解释1、内省式思考2、影响力经济3、传播制度二、简述题1、简述“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2、媒介事件的特点和作用。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信息茧房”的理解。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算法新闻”的看法。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理论938真题一、名词解释1、数据新闻2、算法3、人工智能4、机器新闻二、简答题1、简述VR、AR、MR的特点。2、分析小程序和轻应用的价值特点。3、分析网络舆论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三、论述我国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封锁

河北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真题2018

河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618 文史综合一、填空题(共15分,每题1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诗经的国风包 括 (填数字)国风。2、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别记事的史书是3、屈原《离骚》中最典型的象征意象是和美人两种。4、陶渊明的生平以其辞 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5、《世说新语》的作者 是。6、唐代在六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形式。7、“天长地久有时尽 ,是白居易《长恨歌》一诗中的名句。8、唐代诗 人被称为“诗佛”。9、明代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 10、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而 是。11、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 是。12、在结构方面,南戏的一场戏称为一“”戏。13、中国古代音律有五音六律的说法,其中五音指宫、商、角、徵、五个音 阶。14、现代文学中小说《子夜》的作者 是。15、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开始确定从《》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 书为正史。二、古文阅读题(共10分,每题1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於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 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1.秋水过至(解释加线词)2.百川灌M (解释加线词)3.不趟牛马(解释加线词)4.东面而视(解释加线词)5.今我睹子之难沒也(解释加线词)6.则II矣(解释加线词)7.以为莫己若(指出所用句式)8.而轻伯夷之义者(指出划线词的特殊用法)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翻译句子)10.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翻译句子)三、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题4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抒情小赋. 2、大历十才子 3、《四声猿》4、《新青年》 5、人生派小说四、简答题(共35分,每题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简要回答《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2.简要回答汉乐府诗的叙事特点。3.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4.简要回答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有哪些。5.简要回答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有哪些。6.请列出老舍的四部代表作品。7.简述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五、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结合作品论述陆游诗歌的风格特色。2.结合作品分析论述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再到《红楼梦》其人物形 象塑造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六、作文(50分,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平天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27 新闻传播综合特别声明:答案一律答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纸及其他纸上无效。一、新闻理论部分(一)简答题(两小题,共1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分)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10分)(二)论述题(2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试论从“受众”到“用户”的概念转变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二、传播学部分(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组织传播的功能2、“后真相”3、休眠效果(二)论述题(2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 比73.3%,规模为5.50亿。此外,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32亿。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 平限制仍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因不懂电脑/网络,不懂拼音等知识 水平限制而不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2.6%和26.9%;由于不需要/不感兴趣而不上网的比例为11.2%;受没有电脑,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等上网设施限制而无法上网的比例分别为9.3% 和 6. 2%。上述数据印证了传播学中的什么理论?请结合媒介实际,对该理论进行全面阐释。三、新闻史(共30分,答案一律答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纸及其他纸无效) 1、简答题(共15分)(一)“苏报案”形成的过程与情况〈7分)(二)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运动中,提出并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包括:(8分)2、论述题,(15分)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四、新闻传播业务(共50分1简答每小题10分 共20分。(二)、开放式与闭合式问题各自的特点和两者多间的不同点。采访前的准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实践操作题(共30分)根据给出的材料,制作消息标题和撰写评论1、分别制作消息的引题和主题(10分)2、评论要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字数控制在500左右,要制作标题。(20分) 本报讯河北大学“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读经悟典’主题征文活动”芷在有 :序推进。截至11月10日,共收到师生投稿310篇。该校“读经悟典”活动自启动以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受到师生热烈追捧。“读经典”指“读马列经典、悟人生真谛”。2015年5月6日,河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主 动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 启动“读经悟典”活动,使之成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该校成立“读经悟典”活动领导小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师为依托,组建以校 内专家学者为骨干的“读经悟典”活动辅导团,分别围绕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开展 活动。指导教师每学期公布阅读清单,把学生“读经悟典”情况列入平时成绩。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大学“读经悟典”活动紧跟时代步伐,重点研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新模式。有奖征文、主题演讲、院际 辩论等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大家对阅读马列经典和习近平新时代宁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浓厚兴趣,师生撰写的文章数以千计,既有理性的哲学思考,也有感性的体验认知, 真实反映了他们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