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生考研:最容易调剂的3个临床专业!但我劝你慎重!舍之则仰

医学生考研:最容易调剂的3个临床专业!但我劝你慎重!

作者君很少在标题中用“我”这个字眼!但因为这件事情比较重要,所以作者君的语气会比较严肃和凝重。原因很简单,初试结束,很多考研的同学感觉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又不甘心二战,纷纷打听哪里有得调剂。首先,这种态度是对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寻找调剂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是一种趋利避害、资源合理分配的选择。这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但不可取的是,为了调剂,为了读研究生,没有目的、没有原则地去调剂!图片来源:网络很多临床的同学来私聊作者君,说今年自己发挥失常,问一下哪个临床专业更容易调剂,自己想提前做好准备。一般遇到这种同学,作者君都会问他/她们两个问题,自己将来打算从事哪个科室,能不能接受调剂科室未来指向的生活。如果不行,作者君会劝他/她们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首先,作者君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的确有三个临床科室比较容易调剂,因为它们报考的人真的不多,也很愿意接受调剂生。但为什么报的人不多,难道你们心里就没有点数吗?这三个专业分别是:儿科、急诊、精神科。急诊专业为什么没有人报?想想前段时间发生的北京女医生被刺事件,你就清楚了!儿科也是同样的道理,收入低,工作量大,每天最烦恼的事情就是与麻烦的熊家长打交道和扯皮。其次,是精神科。因为作者君没有在精神科轮转过,所以就不加以评论了,但每年公布的调剂名单里面,精神科研究生是占大壁江山的!举个例子,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每年都是空缺很多位置。虽然这三个专业很多调剂,也很容易调剂,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上完线、读完研后的生活呢?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指向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假如你不喜欢小孩子,那儿科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你以为熬过研究生三年就可以了,但这却只是开始!噩梦的生活还在后面呢,因为你研究生所读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几十年生活的缩影。与其郁郁寡欢,终日不得开心颜,还不如就此放弃调剂这个专业,或者破釜沉舟再战一年。除了这些专业,还有一些专业也是比较苦和累的,比如说重症医学等等。有同学说道,自己可能不了解这个专业,那你就去打听啊!我们做事情不一定要积极主动,才能收获好结果!如果你不了解你想调剂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建议你向正在读这个专业或者从事这个专业的师兄师姐询问,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深刻的经验和认识。如果你单纯是为了读个研,我劝你还是好好想想!难道规培、二战,它就不香吗?图片来源:网络除了科室要注意,从专硕调剂到学硕也要注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读学硕?如果因为想要读博而选择学硕,请选择一个好一点的老板或者实验室!只有好的平台,才有资格让你有机会读到博士!毕竟,恕我直言,有些学硕读出来就是根没有读一样!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是因为这些同学能力不行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跟着的老板或者附属的实验室不行!没有资源、没有平台,最重要的是没有钱,你怎么开展实验研究?靠爱发电吗?三年出来,没有任何文章,只混了一个文凭而已。而反观你的专硕同学,虽然不是每个都有文章,但起码每一个都有一纸规培证。不要小看规培证,找工作时是非常香的!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为了规培证去调剂自己不喜欢的科室!宁愿读学硕三年以后再去规培,也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科室的专硕。这样节省出来的三年,相比你人生的长度,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只要记住一定:想要更好发展,跟大老板和大实验室就对了!其次,老板的人品一定要考察好!毕竟,老板坑学生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最近那个研究生自焚事件也是闹得沸沸羊羊,希望你们各自心里有数!可能我的话太极端了,但我真的想让你们认清一些事实,能够及早醒悟,不要沉溺在自己编织的美妙的幻想中,同时也能少走一些弯路,不要像我当初那么辛苦!图片来源:网络最后的最后,说一下教育部公布的考研调剂的基本要求。你们可以稍微浏览一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祝愿所有2020医学考研er儿都能如愿以偿读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考生调剂基本条件:(一)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二)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三) 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四) 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五) 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六)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九)相关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接受报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十)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十一)符合调剂条件的国防生考生,可在允许招收国防生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间相互调剂。(十二)自划线高校校内调剂政策按上述要求自行确定。考生申请调剂前,应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培养、奖助、就业等相关政策。招生单位也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

医学类考研性价比高的院校

1、东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每年统招100人左右,近3年专硕招生在30-50之间,其中专硕推免生不超过5个,一般过复试线只要同意调剂(专硕调学硕或者基础),基本都能录取。2018年东南大学医学院复试名单及分数线关于复试线,过了学院线就能进复试,复试相对比较公平,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拟录取,拟录取后再按照排名调整报考科室,开学后12月份双向选择导师。东南大学医学院复试成绩核算推荐专业重症医学(附属中大医院,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和泌尿科(外科)影像专业2、中国医科大学这所学校名称虽以“国”字当头,其实位于辽宁沈阳,是一所“双非”大学。但在2020年校友会排名中,中国医科大学在全国的医药类大学(除去综合大学的附属医学院)中排名第十。每年这所学校报考的人数不少,好在招生很多,报考难度不算大,基本上过线就能上。而且其附属医院的待遇也非常不错。推荐专业呼吸内科、儿科学、普通外科、医学影像学等。3、河北医科大学这所学校位于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也是一所“双非”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每年招生人数在千人左右,难度相对来说较小。部分专业报录比推荐专业这所学校的基础医学相关专业都非常不错,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的特色专业。4、重庆医科大学重医位于山城重庆,在研究生招生时被地理位置限制,导致考研难度在同等水平下的大学里面,难度算是比较小的。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复试分数线推荐专业学校的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专业都非常不错,是国家级的重点学科。5、首都医科大学北协和当然是当之无愧顶级医学院,但首都医科大学也很不错,相对竞争没那么激烈。但是平台、资源、杰出校友、未来发展都是不错而且城市都是北上广,是中国的核心城市,未来的机会和潜力都比较大。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推荐专业外科学(神外)、眼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

是果类乎

学医就必须考研?这4个医学专业,不考研可以进医院工作!

专注云南本土志愿填报以就业和职业规划为核心易知己志愿规划课堂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可以取得本科学历,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不吃香”的现象。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专业岗位的应聘门槛提升至硕士学历,这也使得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从2020年本科应届考研人数学科占比来看,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国内读研比例最高,达26%,居各学科门类首位!开瑞老师在昨天的直播课当中,也跟家长说过,想去三甲医院工作,最好是医学强校+研究生!这是因为如今各大医院招聘,大多数岗位的对于学历的最低要求都是硕士,本科毕业生想当医生简直难如登天。那么医学专业的学生想要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一定要去考研吗?以下这几个医学专业不需要考研也比较容易进公立医院就业。01.麻醉学麻醉学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学制为5年。麻醉学,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应用在手术、急救上,还应用在疼痛诊疗上。由于麻醉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麻醉学专业在就业方面,可以说是临床医学大类里面最好的,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就工作环境来说,麻醉医生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在医院里算比较辛苦的一类医生,也正是因为工作的高负荷运作,导致麻醉医生缺口很大。麻醉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进入各级医院麻醉科,通过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麻醉科医师。也有部分麻醉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被急救科、重症医学科或疼痛科录用,成为急救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或疼痛科医师。所以在部分公立医院招聘中,也会有麻醉本科岗位。02.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学制为5年。这个专业学出来后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比如说进入医院当放射科医生、心电图医生、B超医生等等。医学影像专业的工作性质并不像临床医生那样,每天需要熬更守夜为病人做手术,也不需要像护士那样,细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主要是为病人做影像或者照片工作,因此也是一门比较轻松的工作。本科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三甲以下医院的影像岗就业。03.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学属于医学技术类专业,学制为4年,该专业授予的学位是理学学士学位,不是医学学士学位,所以不能考职业医生资格证,只能考康复治疗师职业技术资格证,也就是不能算我们家长平时说的医生。近年来我国对于康复医疗领域的不断重视,使得医院的康复治疗部门的设置愈加完善,相应就需要越来越多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虽然不能当医生,但是可以进入各级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康复中心从事与康复医疗相关的工作。但康复科大部分工作是体力活和技术活,不建议女生填报康复治疗学。04.护理学许多人或许会看不上护理学这个专业,认为未来无非就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太辛苦,并且不怎么体面,薪资也不高。然而实际上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护理类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且好的医院的在编护士的薪资待遇也很可观。护理岗位对于学历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就读护理学一般不需要考研深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相当良好,本科毕业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也是比较容易的。开瑞老师有话说医学类专业总共分为11个大类!对于想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而言,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哪些专业能考医师执业资格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毕业后能当医生!具体哪些能当医生,哪些不能,表格当中已经注明了!如果考生想要毕业后能在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工作,并且要求有编制,那基本要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现在,除了临床类,其他医学类专业不让考研临床类专业了!开瑞老师要跟各位考生家长强调一下,报考医类院校和别的学校不同,首选专业再选学校!如果报考医类大学,按照某些外行常规高考报志愿的“冲,稳,保”的策略,孩子的分数不占大优势的情况下,基本不会被录取到想去的专业,而是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个就会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来想当医生,但是学了个不能从医的专业!

冷月刀

十年后的重症医学会是什么样?杜斌教授:从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有人文关怀的地方

编者按2019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杜斌教授曾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9年会开幕式上作了“在传承中超越——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的使命与挑战”的主题演讲,引发全场掌声不断。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年年会恰逢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成立十周年,主题为“传承与超越”。或许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过于沉重,我更愿意把它讲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或者是“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还要做什么?”回顾过去并不容易,展望未来或许更加困难。几十年前,西方一位学者曾说:“或许我们应该合上感染性疾病的教科书了。”如今我们知道,这是医学历史上最著名的错误论断之一。1936年,纽约时代杂志曾预言,“火箭永远没有可能离开地球”。这样的预言也是错误的。我们还知道,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说过,640 K对所有人来说已经足够了。然而,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预测全球移动终端的总流量将达到343 Exabytes。所以,预测未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才有专家学者下过这样一个结论,“没有人能够真正预测未来”,甚至我们都不一定了解当下。杜斌教授那么,我们究竟知道些什么?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十年前学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或许还知道,今天的我们是什么样的;那么,十年后的2029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关于2029年有很多预测:有人预测太阳能供电的价格可以下降到每瓦0.6美元;有人还预测,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以消除脸上所有的皱纹;还有人预测,届时全球人口将达到创记录的84亿。回首既往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舍弃了自己原本的专业,甚至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奉献给了我们的患者。我们改变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患者的生活。我们挽救了数以千计、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永久地改变了这些患者及其家属后续的生活。我们还改变了年轻医生的生活。老一代的重症医学创业者将自己的所知、所能教给了年轻医生,在教给他们怎样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在改变别人的同时,也在被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改变着,被今天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所有的人们改变着。敬畏生命 做有温度的ICU十年之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十年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十年后,我们的想法会跟现在不同。前两年的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重症医学的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畏惧。”我对此并不认同。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尊重其他专科、敬畏生命。我们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重什么?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转变为以疾病为重点,更多地探索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发展规律;我们还应当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使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逐步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ICU。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改变重症医学,改变这个专业的未来。但是,这样做并不容易。为了今天,有很多的同道奉献了他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献出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唯有失去让我们更加强大生活被四种事件所改变:爱、音乐和艺术会让你对生活充满更多的激情和热情,但唯有失去才能让我们变得更为强大和勇敢。改变的秘诀并不在于总是同旧有的事物、观念作斗争。在重症医学发展的今天,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沉溺于与旧有理念的斗争中,更多地是要思考怎样才能创造新的专业,创造我们重症医学新的未来!正如第16届美国总统亚布拉罕 林肯所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去创造它。(《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文字已经作者本人确认)

苜蓿

多地医生请战书令人泪目,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6人报名

“我郑重向组织提出请求,自愿加入医院组织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小分队,同时自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急诊第一线……”1月22日晚,一张落款为南区急诊科的“请战书”刷爆朋友圈。记者了解到,这张有15人签名的“请战书”出自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与此同时,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出现了数十人签名的“请战书”,言辞恳切,令人泪目。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医生们也纷纷主动请缨去一线。这两份宣战书,分别来自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党支部和感染科,下面分别有14名党员干部职工和23名医护人员的签名。短短数十字写出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其中包含的不仅是始终坚守的职责更有逆风前行的无畏此刻医务人员正全力奋战在一线他们工作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面对病毒,避险是人的本能冲到一线,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致敬,医者!致敬,仁心!保重,每一位无畏的逆行人!我们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延伸阅读逆行,走起!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集体请战,106人报名“我将随时听从医院指挥和派遣!”“为赢得阻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怨无悔!”昨天,北京协和医院院领导收到了一封“请愿书”,请愿书来自于重症医学科。薄薄一张纸,满满医者情。请愿书里,他们写道:重症医学自诞生以来始终都在国家重大公公卫生事件中起到先锋作用。“重症医学科的使命和角色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抗击此次病毒流行和爆发的主力军。”“为了保证协和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我郑重向组织提出要请求,自愿申请加入医院抗击本次病毒流行工作。”“我将随时听从医院指挥和派遣!”“为赢得阻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怨无悔!”记者了解到,目前重症医学科已经有106人报名,其中包括22名医生,84名护士。除了孕妇、休产假的以及出国学习的,其余的医护人员基本全员报名!北京协和医院全院已经有上千人自愿报名参加此次抗击病毒的战争!向所有最可爱的人致敬!来源:光明日报微博 江淮晨报 新安晚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编辑:tf008

夜与雾

医学考研热门高校推荐篇:同济大学

一、院校介绍类别:综合创办时间:1907年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19年11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专业学位硕士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院分布在四平路、沪北、沪西三个校区。有基础医学院、护理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十院临床医学院、同济临床医学院、东方临床医学院、肺科临床医学院、一妇婴临床医学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附属皮肤病医院、附属天佑医院(筹)、附属浦东精神卫生中心(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筹)、附属脑科医院(筹)以及20余家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临床教学资源丰富,附属医院总床位数12000余张。医学院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和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二、附属医院根据同济大学医学院官网,8家附属医院名单如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附属医院(筹)根据同济大学医学院官网,6家附属医院(筹)名单如下: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筹) (上海天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筹)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筹)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三、学科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结核病学(上海市肺科医院)、骨外科学(上海市同济医院)、妇产科学(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重症医学(上海市东方医院)、精神病学(上海市同济医院)、护理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疾病) 上海市高峰学科(IV类高峰):干细胞与转化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临床医学推荐专业: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四、学术期刊《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主,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证书编号:G965-2013),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中国科技评价研究中心(RCCSE)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 年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医学综合)《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本刊原为1992年创刊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2012年正式更名为《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文种由英文变更为中英文合刊。杂志已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内容涉及外科学领域,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创伤、烧伤、整形外科、器官移植、介入治疗、重症监护等。五、奖学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8000元/年,学制三年。国家奖学金,硕士生奖励金额为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秀硕士生奖学金5000元/年,研究生社会活动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0.6万元。六、复试差额复试,一般1:1.2纳入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口语与听力、专业外语、专业课和专业综合。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复试。综合排名由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入学考试总成绩,以此作为拟录取依据。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60%,具体由院(系)制定,并提前公布。考试分析:由于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很少,进而导致对外公布的有用信息不多,而且历年真题也很少,故复习时按照课本和习题按部就班逐步来复习即可,问题不大。复习时应该多做题,多总结,要重视综合分析题。进入初试后,分数越高录取可能性也就越大。但初试成绩高低不决定最终是否录取,即使初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好好准备,复试占有很大的机会翻盘,针对这一点,每次都会提醒,不厌其烦!!!同济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七、报考建议同济大学的综合实力以及上海的地理位置,导致报名人数相对较多。由于招生人数较少,导致报录比较高。一般在6:1-10:1之间。本校科目命题较灵活,题量大,难度适中,一般不超纲,需要努力学习、总结,专业课划线较高,复试线不高,但近年有升高趋势。同济大学每年招生计划数变化不大,但是报名人数近年却有所增加。综上:报考同济大学难度中等,综合学科实力与招生人数建议谨慎报考,每年报考人数与其他985高校相比相对较少,但招生人数同样也很少,如果有意到上海读书,可以尝试报考上海交大。小编接触到的同学也很少考同济大学的,上海地区就上交或者复旦的倒是多,如果你平时成绩优异,学习刻苦,想有一个名校的名头是可以尝试同济大学的。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超胆侠

重症医学科——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地方

很多人说重症医学科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充斥着别离。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却是在微弱的光亮下寻找光明。日前,开封市人民医院张文田副主任医师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再去病房查房。这时,急诊科打电话说需要协助进行紧急会诊。因患者病情极其严重,张文田副主任医师让患者直接转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值班的全体医护人员上下立即响应:备床,准备气管插管盒、呼吸机以及各种抢救药品。三四分钟后,病人被送达科室。医护人员刚把病人抬到病床上,这时,患者身上花斑已经出现,生命危在旦夕。张文田副主任医师迅速为患者插上气管插管,旁边的护士随即连上了呼吸机控制呼吸,同时检测病人基本指标。急查血气回示:PH 6.89,乳酸高达15mmol/L, K+5.8mmol/L,血压低、心率快。针对以上极其严峻的状况,值班的医护小组在采取抢救治疗的同时,管床医生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从家属口述中得知:患者从海南旅游回来,目前已经咳嗽了十多天,除了口服了一些常用止咳药以外,没有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直到今天晚上,腹部出现剧烈疼痛,才被紧急送往医院。此时,家属已经哭得泣不成声,哽咽着说:“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后悔没有早一些来医院进行及时治疗……”。这时已经是凌晨三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张文田副主任医师带领大家连夜给患者置深静脉、上血液净化治疗。最后,在张老师带领下,整个团队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早晨六点,复查血气患者的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上午八点,科室主任金晓烨前来查房,看到病情好转的患者,对当晚的医护团队提出表扬,并对治疗措施做进一步指导和优化。最后,经过整个科室的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状况已经基本稳定,当告诉家属患者可以转到普通病房时,患者家属热泪盈眶,感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地方,这里的医护人员深知,每一次的抢救,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我们会永远死守这块同死神抢夺生命的阵地。

海公子

这4类医学研究生,大幅度扩招!

9月23日,教育部网站“重要文件”一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并将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到2021年建设600个左右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意见指出: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2020年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缩减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紧缺人才倾斜。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到2021年建设600个左右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强调临床实践等业务工作能力,破除唯论文倾向。完善保障措施,适时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培补助标准。【新闻多一点】学医考生增加!钟南山:抗疫让年轻人感受到医生价值9月23日,在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钟南山院士表示,据他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广东省今年报考医学类专业的高考生大幅度增加,同比增加了3778人。他表示,经过九个月的抗疫洗礼,很多年轻人懂得人生的追求是为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9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南山学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钟南山寄语教师节。他表示,教师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极为重要。谈到教书育人,他表示希望南山班的学生,能成为有思想的医务工作者,不以考上名牌大学为标准,要更有创造性。他说,拥有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人,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健康的工程师,有更重的责任。(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

大荒野

重症医学开创者之一!全国第五、东北第一,此教授成果震动医学界

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让希望之火重燃。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重症医学科,每一次的救治,都是病人的生死一线。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以近万人的治愈率,不断刷新、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近20年的努力与贡献,他就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重症医学开创者之一、中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马晓春。"白手起家":全国第5、东北第11984年,马晓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6年制)。1990年中国医大一院建立了以外科为主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由于医护人员轮换频繁,缺乏重症患者治疗经验,这让出国深造时接触过重症医学的马晓春意识到中国医大一院在整体治疗方面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于是,马晓春毛遂自荐,在导师于润江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从零开始组建了一支重症医学队伍。2002年,马晓春震动了辽宁医学界。为了推动中国ICU学科的发展与壮大,在缺乏前期经验、缺乏技术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他从零起步,使重症医学科在中国医大一院落地生根,并且开创了辽宁省重症医学学科建设的先河。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全国第五、东北第一。科学务实的追求,让只有2名医生8名护士的团队迅速"高飞"起来,科室分别在2005年、2011年成为辽宁省ICU医生培训基地,辽宁省重症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担任省内ICU专科医护人员培训工作。2018年,成为首批重症医学国家专科培训单位。近年来,已培训东北三省各地区进修医生百余名,进修护士近500名,他们回到当地医院之后,都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的重症医学事业发展。"走出去,多交流,贴近临床,从基础到实践",是马晓春推动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壮大的核心理念。在他的倡导下,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重症医学教研室牵头组建辽宁省重症医学分会,主办全国性"重症感染大会"、"脓毒症论坛"等学术会议;举办系列辽宁省重症医学沙龙、巡讲、远程会诊。马晓春多次带队主持辽宁省危重病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展涉及重症医学各领域的专题讲座,给予基层医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周边地区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为使中国重症医学尽早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专业救治,马晓春教授牵头并制定中国第一部ICU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国第一部重症医学科室管理标准、12部重症医学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参与编写了重症医学全国培训教材、全国中高级重症医学人员晋级考核标准等二十余部学科相关教材。薪火相传:人才培养,英雄故事重症医学和所有事业一样,当下重要,未来更重要。马晓春心中的最重,是培养重症医学的"后来人"。自科室成立以来,马晓春带领的重症医学教师团队承担了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各层次的教学任务及临床培训任务。自2003年以来,马晓春先后培养了百余名博、硕士研究生。中国医大一院ICU毕业的研究生,凭借扎实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成为全国各地医院ICU的骨干力量。马晓春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国家重症医学领域,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人才济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上初露端倪,武汉及周边地区防控形势逐渐严峻。英雄总能在生死关头顶起一方天空。马晓春作为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专家,在1月2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后他进一步明确了对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影响的判断,一个有关抗疫的"整体"思路在他的脑海里初步形成。他被辽宁省抗疫指挥部任命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专家组组长,负责辽宁省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救治工作。马晓春一手打造的辽宁重症医学团队,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他一边"遥控"弟子们在南方打"湖北武汉保卫战",一边在家乡带领弟子们打"辽沈战役"。其团队中,多人加入辽宁援鄂的医疗队,并担当医疗和护理的领队奔赴武汉人民医院。援鄂重症医疗队,在他的指导建议下,迅速整合医护人员与医疗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医疗队进行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收治,顺利完成第一例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第一例ECMO治疗、第一例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率。18年来,马晓春率领他的团队先后参与SARS疫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甲流疫情、手足口病疫情、重大矿难与交通事故等多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工作,成绩斐然。十几年来砥砺前行,马晓春带领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团队在迈向我国重症医学的学科前沿里,拨云见日,未来可期。素材来源:中国医科大学

净化

重症医学人周华: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门

央视网消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天变得格外不同。作为一名老重症医学人,周华快速地把这种冲击转化成了一股坚定的力量——“一定要保住还在身边的重症患者”,带着爱参加战“疫”,在疫情一线才会输出更多爱。在死亡线上抢人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一名30岁出头的新冠肺炎患者小王痊愈出院了。临走前,他激动地说:“多亏周医生的‘俯卧位’疗法,要不我肯定不会这么快出院!”小王口中的周医生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华,也是这次北京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队员。1月27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团队共计11人从北京出发,驰援武汉。在这11名队员中,周华经验最为丰富,接到指示时,她没有任何犹豫,“疫情严峻,刻不容缓,我前往武汉支援,将牢记医生职责,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在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位具有丰富危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重症医学人,一直在死亡线上抢人。您不出院,我不撤!大学毕业后,周华就进入了重症医学科工作。“ICU里的患者,身体最难受,活动受限制,和家人分离,少有患者会对这里留下好印象。”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这里是最后一道生死之门,在这样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科室里,她一干就是25年。抵达武汉后,当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时,她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了。“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出现喘憋,需要紧急抢救……”而初期有限的医疗设备与爆发性的患者增长量、患者急转直下的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周华最为焦虑的问题。工作中,周华发现,当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占据了肺泡及小气道,造成低氧血症,患者喘不上来气,只能用力呼吸,而这会导致耗氧量进一步增加,患者常常憋到口唇发绀,潜在多器官受损。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她结合病例特点总结出了充分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俯卧位可以改善原来低垂部位的通气,提升氧饱和度。病区里,有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小王,刚入院就戴上了储氧面罩,流量开到最大,他仍然胸闷憋气,连饭都没法吃。“试着趴过来,变成俯卧位,如果能够坚持,过半个小时,我再来为你测一下血氧。”过了半个小时,周华过去一测,小王的血氧明显上升。两个人都备受鼓舞。在6天时间里,小王坚持配合周华的治疗,果然病情有所好转,可以摘掉储氧面罩,改用鼻导管吸氧。在周华的指导与鼓励下,更多重症患者以这位小伙子为标杆,开始了早期自主“俯卧位”治疗。一位兼患帕金森的重症老人,在周华“俯卧位”疗法下慢慢地好转。查房时,她问周华:“等我出院的时候,能和你合张影吗?”“好啊!您不出院,我不撤!”那一刻,周华心头满满的感动。团结一致,与队友共同战斗初到武汉,第一天院感培训、清点物资,第二天熟悉院区工作环境,第三天就是走进隔离病房医疗和照护确诊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医护人员各怀“紧张”。80后、90后队员们都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上前线”。对“战场”的未知是他们紧张的主要来源。“第一次穿隔离衣的时候有点紧张,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患者。”感染性疾病科王小辉主治医师说。但踏入隔离区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在实际的行动中踏实下来。第一次走进隔离区为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助,第一次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第一次中心静脉穿刺,第一次送康复患者出院……队员们快速适应环境。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收治的患者,重症和危重症占绝大多数。隔离区病房是没有任何家属和护工陪护的,患者因为高龄、病情重,生活无法自理,护理人员常常一刻不得闲,除了抽血、给药、输液等临床护理外,发饭、喂饭、翻身、换尿不湿、换床单等工作一应执行。每班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周华要穿着防护服为近50名患者查房。长期的精神紧绷状态下,周华常在半夜醒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工作群里的动态,了解哪位重症患者做了什么抢救。但周华和队员们没有抱怨,没有嫌弃,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必须靠一个团队的工作,大家紧密配合,才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往回拉。”周华很欣慰与这样的队友共同战斗。家人的支持让我蹈险逆行驰援武汉的第一个周末,周华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生日。走出隔离病房,手机上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有爱人手绘的肖像和一首鼓劲的小诗,有队员们手绘的生日蛋糕和联名祝福信,还有北京的同事在微信群里祝福接龙。“特别时期,特别生日,特别祝福,特别感动。”周华说。来到武汉已经一个月了,周华坦言自己很想家。老父亲因病排尿困难,长期插着导尿管,平日里都是周华亲自给父亲更换。如今,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儿子的重任都落在爱人的身上了。同学、同事听说她去医疗队,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告诉她“家里有事找我吧”。和家里人视频,老父亲耳背常听不清她讲话,她就冲着屏幕笑,给老父亲竖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很好,让他放心。“我站在救治一线,是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人的责任与使命,家人的支持让我放下包袱、蹈险逆行,后方的支援让我坚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们不撤!”2月中下旬,周华坚守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已经陆续有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这也更加坚定了她抗疫必胜的信心。平日里,晚饭后在周边的公园和家人悠闲地散散步,是周华最喜欢的调节自己状态的方式。她期待着这一天、这样的场景早点到来。(文/任佳 韩冬野)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