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1月22日电(陈琦、刘敏)作为2020年中新金融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22日下午,首届重庆未来金融圆桌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渝中区举行,标志着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正式落户渝中区。据介绍,依托重庆金融研究院、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海高金成立的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既是重庆市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重要项目,也是非官方、非营利性的金融专业智库。该研究院旨在以政策为导向,聚焦中新金融机制,为重庆、西部各省市及中国金融事业全面赋能。“此次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的设立,既是沪渝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渝中致力于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的重要举措。”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汪滔介绍,研究院将围绕金融领域政策研究、搭建金融交流平台、整合两地金融资源、促进沪渝金融合作、助力国家战略加快落地等重点目标,打造“四中心一基地”,即上海高金西部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绿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中心、金融法治中心、企业风险管理中心。今日举行的首届“重庆未来金融圆桌”就是研究院创建活动“首秀”,今后,研究院还将策划“陆海新金融沙龙”等系列活动。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渝中区按照“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指示,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和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载区,全力建设汇聚国际金融机构总部的新极点、中国西部资本互联互通的主动脉、“一带一路”金融机制创新策源地和接轨国际标准的金融生态示范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渝中区已集聚中银金融租赁、利宝保险等全国法人金融机构6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达183家,各类金融机构419家,其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占全市70%。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26.3%,存贷款余额超过万亿级规模,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全市第一,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倍、4倍;年均跨境结算资金规模达2985亿元,是全市跨境金融服务的主要承载地;全区绿色信贷余额767亿元、占全市29%,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15亿元、占全市49%,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
10月,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同比增长。一、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2957.9亿元,同比增长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41331.6亿元,同比增长8.2%,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3378.5亿元,同比多增854.9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241.9亿美元,同比增长7.6%。二、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1369.6亿元,同比增长13.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0209.6亿元,同比增长13%,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月末,外币贷款余额17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5%。转载自: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来源:黔江金融】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月3日,全市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20年金融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金融工作。会上,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市金融工作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7.4%、占GDP比重达8.9%,资产规模年均增长9.3%。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战疫复工有力有效,融资保障更实更准,普惠金融拓面提质,开放创新稳步推进,金融监管持续加强,金融生态有效改善。会议指出,全市金融系统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抓好“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全市金融工作重点任务,全面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一要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融资服务,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二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规范发展金融科技,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加强川渝金融合作,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取得新进展;三要持续防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提高正规金融体系覆盖面,突出风险源头治理,凝聚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与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的合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会议强调,全市金融系统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加强政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此,按照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两会”的工作安排,一方面,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并反哺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普惠性,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因此,在金融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助力重庆实体经济发展,对实现“两点”、“两地”、“两高”,意义重大。针对重庆的特点,我们建议,应当抓住在重庆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将重庆打造为西部顶尖、国内重要、全球知名的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一、政策环境及背景(一)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而促进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十九大”和“两会”的战略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服务实体,产融结合”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金融业发展基本原则,要求“高度重视金融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积极稳妥推进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并要使金融发展反哺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大金融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强化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局面”。(二)支付结算是中国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的亮点领域,金融科技是中国金融标准建设的创新领域,推动支付结算和金融科技发展将极大助力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进一步反哺实体经济发展7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批复》(银发[2018]171号,以下简称《批复》),批准在重庆市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并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要求,要充分发挥金融标准支撑金融稳定发展的作用,提高金融标准的整体应用水平,在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金融标准研究,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金融业标准化成果,探索国际金融标准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国际合作,在2020年,实现金融标准化意识有效增强、金融标准研究和制定取得进展、金融标准应用有效推进。金融标准的建设,将在硬件生产、创新服务等多方面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支付结算是金融标准“用起来”与“走出去”的亮点领域。以中国银联为例,中国银联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牵头制定了金融IC卡行业标准、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金融标准、金融标准二维码等多项金融标准,促进支付结算的金融标准“用起来”,并走向国际。2016年6月底,EMVCo管委会审议通过了银联提出的二维码工作建议,成立了“二维码标准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担任组长。银联还承建了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倡议内国家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上,支付结算领域具有相当优势。金融科技是金融标准研究及应用应当关注的重点创新领域。《批复》要求,应组织辖区内机构,加强对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积极参与,争取牵头部分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二、建议:抓住“两点、两地、两高”定位,建标准、促应用,打造金融结算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助力实体经济(一)依托经济基础,用好先发优势,促进金融标准建设反哺实际应用,充分发挥支付清算与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利好作用支付清算是串联经济金融各领域的“连接线”。任何一笔资金流动,都涉及支付与清算,也将在清算机构内留存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能有效跟踪经济金融运行状态,精准防控化解金融风险。清算涉及支付、债券、证券、外汇、票据等金融行业各板块,包括清分与结算两大内容,其中结算将涉及资金划拨与沉淀,为当地带来多方面货币供应利好。将重庆建设成为金融结算中心,不仅有利于促进重庆地区经济金融稳步快速发展,更有利于优化地区融资环境,促进地区产业联动。金融科技是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进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供给模式造成重大影响。将重庆建设成为金融科技中心,有利于降低区域经济交易成本,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实现有效竞争;有利于提高区域小微经济主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合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支付清算与金融科技作为金融标准创新与金融标准落地的优势领域,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标准研究力度,推动金融企业对标达标,进一步推动重庆标准“走出去”,将极大助力金融结算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重庆具备充分的经济基础。一是经济带动作用突出。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重庆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已逐渐成型。2017年,重庆GDP达到19500.27亿元,仅次于北上广深。增速方面,从2013年到2016年,重庆GDP增速“四连冠”领跑全国,2017年依然高居全国第四。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联动发展良好。重庆产业基础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具备较强基础优势。近年来,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实施内陆开放型战略,重庆运输设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两大产业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均为国家重点扶植的领域,适合作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重庆正着力打造万亿规模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这将催生对金融支持的巨大需求。此外,重庆市还大力打造世界级物流分拨中心,成立物流金融公司,探索物流行业结算中心建设,以及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要素交易所,也带动众多区外资金流入,有力推动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与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重庆具备相当的先发优势。“十二五”之前,重庆已经全面融入了现代支付体系,成为区域银行卡转接清算枢纽和全国八家票据区域中心之一。通过“十二五”期间的着力打造,重庆打造区域性金融结算中心已具雏形。“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累计引进外资超100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20家;金融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要板块;获得全国首批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资格,引进全国首家跨境人民币基金,成为中西部唯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外汇支付“双试点”城市;跨境结算成绩斐然,离岸金融结算总量达到3687亿美元,跨境人民币收付拓展至10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5000亿元;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2017年度达到1.46万亿元。(二)抓住“两点定位”,研究“两种标准”,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吸引机构聚集,打造典型应用,健全保障机制,全力打造两大中心,助力实体经济1。研究“两种标准”用好《批复》政策红利,充分发挥金融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对于支付清算和金融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设国内金融标准研究高地,助力打造“两个中心”。一是研究支付清算标准,尤其是移动支付标准。按照《批复》要求,积极研究支付清算领域相关标准,开展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技术规范的对标达标行动,大力创新并推广金融标准移动支付及其在公交地铁、菜场、商圈街区等场景下的应用标准,研究下一代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在保证移动支付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让移动支付的发展惠及百姓、惠及产业。二是研究金融科技标准。按照《批复》要求,积极开展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在分支机构层面有序开展技术性规范建设,并向中央提出金融国家标准提案,争取牵头国家标准编制。2。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议以市政府为主导,借助企业及社会力量,融通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拉动产业发展,提升支付、数据服务能力;加速产业融合,加速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民生领域,为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提供平台化、集成化、差异化的综合服务,从而为两大中心的安全化、便利化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3。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发挥好重庆物价低、房价低、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以现有产融合作为载体,以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团队引进等方式,采取激励性报酬、股权激励配套政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等激励,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引领金融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依托重庆金融学院及辖内各高校,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增设“金融结算”、“清算支付”、“金融科技”等本、硕、博项目,培养一批金融与科技兼通的本地复合型人才。4。打造典型应用要将新标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打造典型便民产品、建设典型便民场景,促进两大中心建设的红利全面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增长。一是打造典型便民产品,尤其是能够结合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金融标准创新产品,建议为:(1)持续推广金融标准IC卡及手机NFC近场支付,为全面结算安全、便利打好基础,配合“小额双免”产品,提升受理速度和用户体验。(2)银联金融标准二维码产品,快速推进银联二维码“联网通用”,实现支付向移动端快速、安全迁移,同步为大数据应用积累数据。(3)统筹推进“贷记”类业务快速发展,服务企业资金流转需求。(4)打造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COD),做强平台,提升辐射能力。二是建设移动便民支付示范工程。移动支付作为金融科技与金融结算的结合点,是金融标准“用起来”和金融便民惠民的窗口。应当利用人民银行的政策红利,将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涉及的金融标准移动支付落实到金融标准创新建设的工作中,着重打造如下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结合金融标准创新建设,使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真正惠及产业:(1)打造公交轻轨场景,借鉴广州、杭州等地经验,打造基于银行账户的各类手机Pay、银联二维码、IC卡挥卡等多种支付应用。(2)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商圈场景,以核心商圈、特色商圈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全受理改造。(3)打造旅游消费场景,依托4A级以上景区、游客光顾频繁的特色景点、大型游乐场、乡村旅游等,全面打造旅游支付移动化。(4)打造校园场景,以高校为重点,覆盖校内及周边各类场所。(5)打造民生场景,推动菜场、商超、便利店、医疗等移动支付应用,使人民能够真切享受到金融科技创新及支付结算发展的红利。三是联合打造物流结算、要素交易所和跨境电商结算等特色创新结算平台。将结算平台落地重庆,有利于吸引资金富集,优化局部地区金融环境,而跨境结算也是“一带一路”对重庆的战略要求。因此,一要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二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三是大力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吸引银行机构设立离岸结算业务运营中心;四是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结算,高标准建设统一结算平台;五是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结算,提升辐射全国、甚至一带一路物流园区的能力。四是鼓励金融创新应用于实体经济。应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一是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方面,引入并支持荣邦科技等专业领域内领先的科技公司,通过金融科技与金融支付的创新应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作为金融科技目前商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智能决策、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方面对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助力,利用中国银联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成熟产品,促进实体经济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降低成本与风险。五是助力精准扶贫。应加大数据服务等金融科技应用于建设精准扶贫综合平台,通过将扶贫全流程集合于互联网平台,提升效率,打造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理念,实现贫困区域定位、贫困人口验证、扶贫资金发放、扶贫效果追踪等功能的一站式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此实时了解受助地区人员状态,找到致贫原因,定差异化扶贫政策,使扶贫过程更公开透明。六是助力普惠金融。要大力提升金融科技和支付结算在改善支付环境、提供信贷支持和监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或保险等个性化支持的同时规避风险。健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贷政策并为其推荐差异化理财产品,实现最优化的金融服务。5。健全监管机制一是监管沙箱机制。“监管沙箱”指在限定的范围内简化市场准入标准和流程,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或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沙箱”是一种容器,沙箱内的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金融科技和支付清算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监管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面向金融科技公司测试创新产品,提供风险可控的自由测试环境,实现“逆周期性监管”,对促进金融市场稳健发展意义重大。二是咨询决策机制。搭建金融行业专家库,融合全球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精英智慧,打造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论坛品牌,定期组织主题交流,集聚一批金融人才和研究成果,为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智囊咨询,提升金融结算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建立与新加坡、伦敦、纽约、上海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交流机制,吸收消化先进经验。三是诚信环境机制。金融科技与金融结算与百姓的钱袋子紧密相关,建立诚信环境十分必要。应当扩充征信系统信息,增加社保、房产、小贷、网贷、手机号认证等查询功能。健全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压缩恶意逃债者生存空间。加大对于以金融科技和金融结算为噱头的非法集资、非法融资、传销活动及庞氏骗局的打击力度,防止不法分子“乘风口”、“搭便车”。(文章来源:当代金融传媒)
2020年已近尾声。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重庆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7.10亿元,同比增长2.6%。经济呈现平稳转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调节器,那么今年以来,重庆的金融发展有哪些大事?江北嘴财经为您独家梳理。图/江北嘴财经一、政策发布重庆出台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十条举措1月初,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人行重庆营管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提高金融担保增信支持、健全金融信贷容错机制等十条具体措施,切实提升金融信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重庆出台二十条政策措施助中小企业渡难关2月4日,重庆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涵盖资金支持、减税降费、优化服务等多个方面,着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运行。重庆“金融支持24条”出台2月12日,人行重庆营管部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等9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施细则》,确定了8项机制 24条具体措施,为在渝企业复工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重庆金融科技发展新蓝图发布4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具体内容包括: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区、金融科技监管先行区、金融科技标准示范区,建设基础数据和认证中心、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高地,以及推进金融科技开放与合作等。《重庆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发布4月1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共分七章五十二条,其出台标志着重庆融资担保行业监管规制层级更高,机制更规范,体系更完善。16部门联手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40条”措施7月初,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等16部门印发《重庆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意见》,出台40条支持措施,全力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信心。13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8月5日,人行重庆营管部、国家外管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市金融监管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将建立通道沿线省市金融合作机制,在项目规划、评审评级、信贷管理、融资增信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合作协调,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融资等加大对通道关键领域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放。重庆出台20条金融措施支持科学城建设11月12日,重庆市政府正式印发《重庆市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若干措施》,其中提出20条举措,包括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金融街、建设创投基金小镇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培育科技加金融的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12月初,《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创业担保贷款的贴息及奖补、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奖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的补贴,重点支持对象是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和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实施期限暂定到2022年。二、创新试点重庆获批开展动产融资担保统一登记试点4月16日,重庆获批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二批开展动产融资担保统一登记工作的试点地区。这将有助于解决各项动产担保权益登记系统分散、登记规则不统一的问题,有效提升金融信贷服务便利性和可获得性。重庆获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4月27日,人民银行表示,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地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重庆市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对外公示8月7日,人行重庆营管部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申报的首批5项创新项目进行了社会公示。重庆市首批试点项目重点围绕小微企业融资、涉农金融服务等痛点难点问题展开。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在渝落地9月,重庆市正式启动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取消企业外债逐笔登记,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外汇管理部门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后自行借入外债资金。截至10月末,重庆市已有8家制造业企业成功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重庆成首批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区块链应用场景试点10月,重庆获准首批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区块链应用场景试点。该应用场景主要通过建立银行、企业和监管部门间业务信息交互机制,探索解决银行对企业提交的支付交易凭证真实性审核中遇到的难题。重庆市全面启用存款保险标识11月28日,重庆市范围内参加存款保险的8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5647家网点已全部启用存款保险标识。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重庆将开展QDLP试点11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同时,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更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经济圈发展。三、新设机构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在重庆市正式落地运行3月26日,人行重庆营管部组织召开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重庆市)第一次会议。标志着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在重庆市正式落地运行。重庆市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9月14日,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任组长,副市长李波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重庆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欧顺清,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夔万,以及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主要负责人,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四、新落项目重高铁发商业保理公司落户1月初,重高铁发(重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获得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同意开业的批复。该公司系2018年4月20日起,商业保理等类金融机构监管职责由中国银保监会接管以来,重庆市唯一获批的商业保理公司,属重庆首家央企与地方国企结合的国有商业保理公司。双城经济圈首只发展基金首期规模计划100亿元4月29日,在川渝国资系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揽子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首只“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计划100亿元,标志着川渝两地在金融和产业领域合作正式开启。小米消费金融开业5月30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该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系全国第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我国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银金租正式成立6月24日,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在重庆成立。中银金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8亿元,是继昆仑金融租赁、渝农商金融租赁、重庆鈊渝金融租赁公司之后,重庆第四家金融租赁公司,重庆金融租赁企业数量位居西部省份第一。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6月29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全资设立的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本20亿元,成为全国农商行首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西部地区首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西部中心正式入驻7月,上海保险交易所西部中心正式入驻重庆江北嘴。上海保交所西部中心将以国家级保险要素市场为载体,开展保险、再保险和与保险资管有关的业务。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落地10月10日,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中心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支持下设立,主要提供专业、权威的金融科技检测认证及标准化综合服务,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五、上市进展新增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20年以来,重庆新增3家境内上市公司,分别是6月5日登陆上交所主板的三峰环境(601827)、8月8日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顺博合金(002996)、9月21日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百亚股份(003006);新增2家境外上市公司,分别是5月20日在台交所上市的永固-KY(5546),11月1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金科服务(09666)。1家获IPO批文12月1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重庆银行等全国多家公司在A股的IPO获得核准,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完成A股上市后,该行将成为西部首家“A+H”股城商行。2家上市申请获批6月17日,重庆银保监局同意重庆三峡银行公开首次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18.58亿股;9月11日,重庆银保监局同意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六、重磅合作川渝地方金融监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6月初,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签署了《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重点围绕支持重庆成都共同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创新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推进区域市场互联互通、完善金融政策协调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协作、开展工作。重庆银保监局与四川银保监局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6月15日,重庆银保监局与四川银保监局签订《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共推改革开放试点”、“共商跨区域协同发展”、“共抓风险联防联处”、“共促监管效能提升”五个方面加强监管合作。重庆出资参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7月15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作为基金发起人和出资人之一,重庆获得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一名董事席位。组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参与,首期规模885亿元,定位为国家级投资基金,财政部委托上海市管理,重点投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重庆市政府与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在拟上市企业培育、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固定收益与基金产品合作、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投融资路演对接、投资者教育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成功签约9月12日,新加坡普洛斯公司与重庆两江新区签订中新金融科技人民币投资基金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领域又一重要合作项目落户重庆,将有效助力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建设发展。首个中新金融科技合作项目签约9月15日,首个中新金融科技合作项目—“国际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融资平台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和实施将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化建设再添新技术、新服务,有力促进渝新两地国际商贸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重庆和中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以及东盟国家商贸往来发挥积极作用。重庆大批项目获国内头部股权投资机构青睐9月29日,财政部党组成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刘伟率领国内多家头部股权投资机构主要合伙人来重庆考察调研,重庆市召开投资项目推介会,向鼎晖投资、IDG资本、君联资本、中金公司、高瓴资本、红杉中国、元禾辰坤、华兴资本8家国内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推介重点项目150个,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计融资需求达1569亿元。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底,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优势互补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增强协同创新发展、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七、重大活动2020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成功举行10月22日-24日,重庆举办2020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来自国家部委领导,全球知名创投机构代表,各地高新区及科技园区代表、投资人,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负责人,上市公司高管,经济学家等,通过线下加线上的方式互动交流。大会设置投资机构展示区、企业展示体验区、重庆政策展示区等推介平台。签约项目金额675亿元。2020中新金融峰会成功举行11月23日-24日,2020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和新加坡会场同步举行。峰会主题为“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峰会有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云签约、分论坛、闭门会、专题活动、中新金融峰会线上成果展、云研讨会等多场活动,签约重点项目46个、合同金额774亿元。注:以上梳理仅为部分代表性事件,或有疏漏,敬请谅解!
来源:新浪财经殷红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消息,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论坛今日在重庆举行。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出席论坛并演讲。殷红表示,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因为重庆处于长江流域的上游,重庆的绿色生态发展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重庆曾经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传统经济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成功将为全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积极、非常重要的示范。第三,重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重庆的绿色和生态发展将会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以及绿色投资的领域,为中国的“走出去”以及“引进来”,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将做出示范。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殷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非常重要的峰会,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第二是目前在绿色金融的实践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第三是相关的建议。一、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我理解主要有三点:第一,因为重庆处于长江流域的上游,重庆的绿色生态发展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重庆曾经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传统经济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成功将为全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积极、非常重要的示范。第三,重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重庆的绿色和生态发展将会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以及绿色投资的领域,为中国的“走出去”以及“引进来”,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将做出示范。所以,我觉得以重庆作为绿色金融的示范城市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二、目前已经有很好的、比较多的一些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有不同的层面,主要有四个层面,即国际经验、国内(中国)经验、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最早进入工业化也最早面临环境的问题,因此他们在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经验。我们从这个序列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家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标准,目的就是对金融机构有比较大的期待,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发挥其中介的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当中,工商银行签署了两项联合国的相关原则和声明,9月份的时候130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的可持续银行原则,工商银行作为发起方,中方唯一发起人以及签约人,签署了这个原则,中国一共有3家,工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目前130家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1/3。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工商银行作为30家大中型企业,也是在华盛顿签署了全球可持续投资者联盟,工行是唯一的中资企业,这个联盟是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企业,包括银行各个门类、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银行、证券,还有产业界的一些企业。目的就是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做出表率,积极形成合力,推动并且带领相关的产业和金融机构共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是全球的一些经验。另外,中国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也有一些领先的地位。我这里不多作讲解,因为昨天很多专家都提到了这个事情,我想强调的一点是,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机构里面占有比较大的份额,在社会融资总量中达到了80%的份额。同时,在绿色金融里面也是起到了非常主导的地位,2018年末是8.3万亿,到目前已经有10.6万亿。最值得关注的是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增长的速度达到了16%,比银行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了6.1个百分点,意味着我们的信贷资产较快地向绿色领域去投放。同时,工商银行在银监和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也走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与其他国际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工商银行的绿色金融是把绿色的因素和绿色理念全面融入工商银行的战略、政策、制度、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整个金融体系里面。最突出的我们有两项经验:第一是我们在60多个信贷行业政策里,把绿色标准和绿色管理要求全面地融入到行业信贷政策里面。第二是我们把所有的公司贷款进行了绿色信贷分类,把公司贷款分成了四类12级,比如说友好类、合格类、观察类和整改类。基于这样一个绿色信贷的分类,我们把相关的政策进行连接,对于好的积极支持,表现不好的就进行限制。以至于我们在连续几年都获得了亚洲银行的“最佳绿色银行”的称号,同时工商银行也是绿债发行的典范,绿债的发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亿美元。工商银行的绿色信用研究在绿金委的指导下,我们也做了大量绿色金融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是全球领先,目前也是唯一的。另外就是带入的绿色投资指数纳入了今年峰会的成果清单;ESG的指数和中证指数研究院共同发布成为第一支可投资的ESG的投资指数。目前地方业务很多实践成果重点是在这三个方面,我就不多说。三、对重庆作为经改试验区示范城市的几点建议第一,对政策部门的建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标准;二是政策;三是产品创新;四是信息平台。对于标准我想讲,尽管目前已经有国家标准,但是针对重庆自身的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可以制定自身的一些相应的标准,意思就是说只要这个政策能够促进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绿色、越来越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是有效的。所以从目前的相关地方试点来看,也出台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其次是相关的政策,一个是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指引,相关金融机构本身在治理架构上要有这样一个安排,在相关的金融政策方面要有激励和鼓励的政策。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绿色建筑,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做的绿色建筑,他是放在房地产开发的统计口径里面,但是目前房地产是受到各种规模的限制,资金是进不去的。我们知道绿色建筑的排放占到能源的1/3,如果我们能够支持绿色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这将是绿色发展一个很大的份额。但是,如果这块政策里面能够拿出来,规模单独来计算,同时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统计里面,把这个放进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呢?其他的比如相关的产品创新以及信息平台的搭建,刚才人民银行的李行长也提到,将是重庆一个很好的创新。第二,对于金融机构的建议。金融机构如果要做一个微观主体,积极致力于促进绿色增长的话,他应该要有一个战略,他的资源应该要从经济的层面积极鼓励支持绿色政策,同时限制不绿,所以内部应该建立一套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这里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多作解释。谢谢大家,我今天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来源:经济日报11月5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二届中新金融峰会上,度小满金融CEO朱光透露,度小满金融已在重庆投资90亿元,并将继续加大投入,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中新金融峰会,全称为“2019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部门议定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五大标志性项目之一,于11月4日至11月5日在重庆举行。在这个国际金融交流最重要的平台上,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成为多国关注的热门议题。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发言。作为中新金融峰会的重头戏之一的“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分论坛,由中国建设银行、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联合协办,旨在促成中国普惠金融实践、金融科技前沿思考与东盟各国的思想碰撞。柬埔寨国家银行(央行)副行长妮占塔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首席金融科技官冯世坚、度小满金融CEO朱光等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在本次中新金融峰会上,朱光首先回顾了公司在重庆的发展历程。2015年,度小满金融的前身百度金融,在重庆注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注册资本已达70亿元。目前,度小满累计在重庆整体投资已达90亿元。“重庆作为西部金融中心,非常适合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发展。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度小满将继续加大在重庆的投资。”朱光说。度小满金融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也成为多国嘉宾关注的焦点。据悉,度小满金融已经携手数十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超过5000亿元。信贷业务的用户中,65%为两栖青年(兼职)和小微企业主,他们的贷款多用于资金周转和扩大经营;教育分期业务,累计发放贷款250亿元,服务用户200万人,其中40%以上用户来自农村,15%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今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度小满金融的信贷业务,已经支持新增就业323万人。朱光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风险管理是金融的本质,也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金融科技应该先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忽视风险管理的普惠金融是走不远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度小满金融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布局,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性风险管理和宏观风险预警。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让风险管理贯穿获客、准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全业务流程。在宏观风险预警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区域进行监控,并针对多头共债风险进行预警。同时,度小满金融还推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降低合作伙伴操作性风险。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度小满金融已经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6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普惠金融。重庆正致力于推动建设中国内陆金融中心。在2010年设立的两江新区目前是中国内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国务院将其定位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吸引了包括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在内的多家金融科技巨头落户。2019年9月26日,度小满金融宣布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投资协议,将两江新区作为在西部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度小满在此设立西部科研中心,打造金融科技输出平台,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动经济增长;加强与地方金融行业、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输出金融科技技术,帮助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拓展服务边界、降本提效。
受疫情影响,一波三折的“2019年重庆十大金融事件”终于揭晓了。这是由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和上游新闻“3报1端”联合发起的评选活动。上榜事件,由相关金融机构推荐,经“3报1端”财经记者和部分专家综合评议后确定的,旨在进一步回顾、总结和记录2019年重庆金融领域的重要活动,展示重庆金融业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1、“2019中新金融峰会”在渝召开上榜理由: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后的重要配套后续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新加坡贸工部、新加坡金管局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简称“2019中新金融峰会”)于11月初在重庆成功召开。这是重庆第二次举办这样的金融峰会。本次峰会以“金融互联互通·服务‘一带一路’——金融开放创新助推陆海新通道”为主题,以打造中国西部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高端合作平台为目标,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为标准,聚焦跨境投融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热点,来自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金融负责人、国内相关省(自治区)、中新两国及亚太区知名金融机构、全球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市内金融机构的代表等1200余人出席了峰会。本次峰会的召开,进一步奠定了重庆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影响力。2、重庆清理关停辖区内所有P2P平台上榜理由:以出清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以“三降”为抓手,争取一段时间完成整顿。这是银保监会2019年整顿清理全国范围内P2P平台的总基调。为响应银保监会号召,2019年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所有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进行了清理,然而结果是“我市没有一家机构完全合规并通过验收,所有P2P网贷业务也未经过金融监管部门审批或备案”,这就意味着重庆市辖区内全部P2P平台将关门停业。相关专业人士称,P2P平台的彻底关闭,将有利于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和更好维护重庆金融生态环境和秩序,进一步降低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3、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功登录A股,成为国内首家H+A农商行上榜理由:作为H股上市的首家内地农商行,2019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再传佳音,于10月29日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名称为“渝农商行”,股票代码为601077,发行新股数量13.57亿股,实现H+A的努力成功。同时,重庆农商行也是“全国第一家A+H股上市农商行”、“中国西部第一家A+H股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作为重庆本地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2019年9月末,资产总额达10341.92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万亿级”农商行,综合实力排名全球银行第137位、中资银行第22位。重庆农商行扎根重庆、深耕县域及农村地区,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倾力推动重庆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被监管部门评为农商系统的“标杆”银行。4、取消企业开户许可,重庆工行开出首个“无许可证”企业账户上榜理由: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企业银行账户服务,强化银行账户管理职责,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支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的组织指挥下,2019年6月10日上午8时许,工商银行重庆江北嘴支行成功开立了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新政实施后的市内第一笔企业基本账户,标志着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在重庆正式落地施行。工行重庆市分行介绍,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将为企业办理银行结算账户开户业务带来便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户时间缩短。人民银行对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不再核发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由商业银行完成审核即可开户,无需报送当地人民银行核准,开户时间缩短。二是自账户正式开立之日即可办理收付款业务。以往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后需等3个工作日方可办理付款。新政实施后,经商业银行审核开户资料、核实企业开户意愿,企业在账户正式开立之日即可办理收付款业务。此外,企业今后在银行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时,无需再向银行提供开户许可证,仅向银行提供基本存款账户编号即可,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5、重庆市总工会、建行重庆市分行共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行劳动者港湾”上榜理由:一直秉承“开放共享,责任担当”理念的建设银行,主动以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在全行网点倾力打造了“劳动者港湾”。“港湾”通过有序开放网点服务资源和体系化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的便利场所和贴心服务。“劳动者港湾”是建设银行继“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后,推出的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又一重大举措。“劳动者港湾”自推行以来覆盖了建行重庆市全部280个网点,累计服务劳动者282万人次,是建行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一举措。6、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重庆站)在重庆银行总行大厦举行上榜理由:为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暨人民币发行70周年,2019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主办,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承办,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钱币学会协办的“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巡展,在重庆银行总行大厦举行,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参观。据介绍,重庆作为“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巡展第11站城市,与人民币有着极大的渊源,十元人民币上的图片三峡夔门即是重庆风景。值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暨人民币发行70周年之际,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开展,重温70年光辉历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激发和凝聚社会各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激情和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7、平安普惠在渝推广“惠农贷”推荐理由:平安普惠作为平安集团旗下专注于为小微企业主和消费者提供个人借款服务的科技平台,深耕个人信贷领域14年,将服务小微的成功经验逐步应用于三农人群,助力乡村振兴。该公司在渝推广的“惠农贷”,自2019年初覆盖重庆綦江、江津、丰都、涪陵、长寿、渝北、南川、北碚、合川、永川、黔江、酉阳、忠县、渝中、石柱、璧山、荣昌、江北区域,总计直接扶贫59户,户均增收超1万,总计投放2090万金额贷款。客单件均55.9万,贷款利率低至2.5%,与省级农担集团合作,从根本解决扶贫路上“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化解农民抵押物少,农业风险大的难题。引入低成本资金,使年化总费率不高于《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农财{2017}40号)》文件要求的8%,从而促使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降低。同时,该公司通过平安智慧平台,计算机自动化审批,通过网页申请加速完成审批、简化流程,放款加速,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户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所需资金,不误农时。8、中国人保财险在渝推出“警保联动”服务新模式上榜理由:重庆市公安交警部门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下称“重庆人保财险”)探索“警保联动”交通管理服务新方式。打破行政部门与公司间的技术、信息壁垒,将保险公司保险理赔系统接入公安交管12123事故责任认定平台。 根据“警保联动”事故处置流程,一般的简易交通事故发生后,无论是车主、保险事故勘察员还是交警,只要将事故信息录入交管12123平台,车主无需到交警队现场开具事故责任认定书,无需向保险公司单独提交索赔资料,无需另找时间进行车辆定损,所有流程均由交巡警和保险公司通过交管12123事故快处平台在后台处理,免去了群众的奔波之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便民服务。目前,简易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两天缩短为最快15分钟。 此外,人保财险原来的事故勘察员经过交警部门严格培训后成为“警保联动队员”,被授予一定的辅警权限,帮助群众采集事故信息并上传到交管12123平台,同时启动保险理赔程序。联动队员虽然没有执法权,无权认定事故责任,但能帮助采集和上传事故信息,极大地提升现场处置效率。9、中国人寿在渝创新扶贫新模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上榜理由:健康扶贫事关民生基本民生和脱贫攻坚具体成效。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积极参与推进医疗改革迎热点,破难点,治痛点。原由各部门开展的医疗费用报销工作交由中国人寿提供一揽子服务,让数据跑起来,群众少跑起来。“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了“不见面,立即补偿“创新服务流程,以新服务开启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 “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通过平台的建立,从原来的人工审核结算到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实时计费,并引入互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相关人员信息,记录医疗费用和补偿资金产生的全过程,申请拨付资金自动生成,每笔资金都可以统计,有据可查。实施“一站式”结算后,贫困群众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按“一站式”结算可办理出院手续,真正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10、银联云闪付在重庆轨道全网线开通,市民扫码即可过闸乘车上榜理由:2019年底,重庆轨道全网线开通银联云闪付扫码过闸乘车,减少了市民排队购票、现金找零等烦恼。据中国银联重庆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重庆轨道全线网(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环线和6号线支线)163个站点,近1000台扫码闸机均支持银联云闪付APP“乘地铁”扫码支付。云闪付扫码过闸的改造完成,标志着重庆银联打造的轨道交通场景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前云闪付APP已先后实现在自助售票机和人工售票窗口扫码购票、公交IC卡扫码充值,为广大市民带来绿色快捷的轨道交通出行体验。此外,重庆银联加快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示范场景建设,重点打造涵盖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高速收费站、加油站、无感停车、乡村客运的大交通场景,广大市民手持云闪付APP就能在重庆辖内畅行无阻逐渐成为现实。
作为中新金融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22日,首届重庆未来金融圆桌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雾都宾馆举行,标志着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正式落地我区。副市长李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夔万,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区委书记黄玉林出席并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左永祥主持揭牌仪式。市级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区级相关领导及行业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活动以“未来金融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由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指导,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主办。现场揭牌的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依托于重庆金融研究院、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海高金成立,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金融专业智库,旨在以政策为导向,聚焦中新金融机制,为重庆、西部各省市及中国金融事业全面赋能。围绕金融领域政策研究、金融交流平台搭建、两地金融资源整合、沪渝两地金融合作、国家战略加快落地等重点目标,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打造了“四中心一基地”,即上海高金西部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绿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中心、金融法治中心、企业风险管理中心,进一步推动沪渝等地合作,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李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重庆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抓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努力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既是沪渝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平台。下一步,重庆将坚持把握时代大势、融入发展大局,推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加快发展,在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交流平台搭建中作出更大贡献。黄玉林说,作为重庆百年金融的发祥地,渝中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前,渝中正进一步集聚金融要素、提升金融能级,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为全市金融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相信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在渝中落地必将进一步汇聚金融资源、促进金融合作,必将进一步助推渝中、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揭牌仪式后,“重庆未来金融圆桌”活动作为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主办的“首秀”活动正式开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倪海英围绕研究院在智库平台、前沿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探索及实践进行分享。 据悉,研究院将陆续策划开展“陆海新金融沙龙”等系列高端活动。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研究院聚集了监管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共商重庆金融发展和开放大计,将助力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来源:渝中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00:37人行重庆营管部新闻通气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吴黎帆 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日14时讯(记者 吴黎帆)今(2)日,人行重庆营管部发布了2020年重庆金融运行简况。总体看,2020年全年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更加优化、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和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稳健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020全市经济较快回升 发展质量颇高据人行重庆营管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李响介绍,在社会融资方面,2020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8101.0亿元,同比多增2131.4亿元,创历史新高。存贷款方面,2020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908.9亿元,同比增长13.1%;2020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854.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606.8亿元,同比多增34.6亿元,企业资金面总体改善。另外,2020年重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较快增长,市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规模1331.9亿元,同比增长20.1%。企业贷款同比多增 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企业融资方面,2020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5143.9亿元,全年新增2391.7亿元,同比多增115.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有力,企业中长期经营贷款全年新增1108.9亿元,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8倍,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机构在政策引导下供给力度持续增强,企业中长期经营贷款增速7个月连创新高,同年12月末达34.9%,较上年提升20.1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在信贷市场方面,2020年12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2%,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均处于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2020年,全市金融系统与实体部门共渡难关,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让利超200亿元。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精准滴灌成效颇丰李响表示,2020年我市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12个月超20%,惠及面不断提升。2020年1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015亿元,同比增长28.8%,惠及61.3万户小微市场主体。其中,15.1万户企业首次获贷,占新发放贷款户数的33.3%。值得注意的是,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涉农贷款全年新增532.3亿元,同比多增53.5亿元,同比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基建行业贷款较快增长。2020年12月末,基建相关领域贷款同比增长16.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3个百分点。同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同比多增130.5亿元。2020年重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居中西部第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20年重庆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合计1687.0亿元,同比增长53.7%,结算量居中西部第1位。在疫情期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建立跨境人民币业务绿色通道,简化疫情防控物资进口付款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与材料审核,疫情期间累计支付7亿元,采购1100万个口罩、25万套防护服。落地全国首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跨境人民币防疫专项转贷款10.85亿元,有力支持了重庆抗击疫情的公共卫生应急支出。2020年,全市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为920.2亿元、257.4亿元,均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结算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56.4%、64.7%,有力支持了我市稳外贸稳外资。此外,2020年我市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成效明显,不断扩大人民币在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使用。跨境人民币政策也在进一步优化,并推动了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也更加便捷。(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