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4学霸太优秀:他专业第1保研中科院,她发论文3篇,保研重庆大学贝拉米

4学霸太优秀:他专业第1保研中科院,她发论文3篇,保研重庆大学

他严于律己、坚定信念,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中科院。他是自律达人、热心学委,和同学一起进步,一起考名校,她专注学习、热忱公益,实践经验满满,保送重庆大学。她的专业是生物,爱好是新闻。专业爱好齐头并进、两开花,这些“别人家的学霸”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小贝带你走近他们,一起探索一项项成就背后的故事。徐子凡:专业第一保送中科院徐子凡,2016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他以综合测评全院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大三暑假他参加了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和厦门大学的夏令营,并收到了三所学校的研究生免试推荐机会。徐子凡曾作为队长带队获得了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H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基础学科学习难度大,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入了别的专业,他对所学专业也有过动摇。“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正确的选择。”他选择相信自己的专业坚持下去,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实验,徐子凡逐渐对化学产生了热爱和信念。他一直以日剧《Legal High》里面的一句台词——“化学家一生都很清贫,但他们确实是在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来勉励自己。大三的寒假,徐子凡和其他两名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了全美数学建模大赛。“从题目公布到比赛截止一共只有四天时间,我们要在这四天之内从头了解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为了准备比赛,那四天所有队员都是不眠不休地在查阅文献。经过独立的研究和学习,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汇总想法,建模型比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他一直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大一期末,徐子凡轻松取得了专业第一,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规划自己将来的科研之路。大二的时候由于参加比赛,徐子凡的成绩有所下降,偶尔会掉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他开始感到压力和失落。但他在平时的学习、科研和比赛中,都以超出能力范围的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因此即使学习比赛两头都很忙碌,他仍然能多方兼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佳绩。付宇:自律达人,热心学委付宇,2016级药学专业学生,南开大学药物化学方向研究生,平均加权成绩排名专业第二,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生科院学生会心建部部长、生科院志协活动部部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曾主持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氟班色林的创新合成及工艺优化,拥有专利一篇:一种合成氟班色林的新方法。学霸、自律达人、热心学委……在师生们眼中,付宇既是一位自律努力的学霸,也是尽职尽责的学委。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付宇,深谙“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高考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到他,反而成为了他大学不断鞭策自己的学习动力。“自律真的很重要!”付宇把自律归为他成功的最大秘诀。日常生活中,他每天都会列一个计划表,严格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他从班级最初的第十一名,到第八名,最后一跃成为班级第一,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成绩,成了奖学金“收割机”。学习之余,他博览群书,锻炼也是付宇自律任务的其中一项,操场上几乎每天都有他跑步的身影。从大二到大四,付宇一直任职班上学委。上课时他会关注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状态不对的同学,他及时地去跟他们沟通。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他会将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分享给班上的同学。当发现班级有一个学生突然出现挂科时,付宇主动找他聊天,了解他消极的原因。在他和老师的帮助下,该同学顺利通过了所有补考。在付宇及各老师班委的监督下,他所在班级2016级药学班一直有着很好的学风。考研分数公布后,该班近五分之三的学生过线。中国海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班里的学霸云集,考上了各类名校。“他总是不遗余力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班主任胡琳珍评价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学委。王艾琴:专注学习,热忱公益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如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报道奖”、大广赛湖北赛区三等奖……这是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王艾琴大学四年的收获。她现已被保送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对专业永葆热忱,对学习永不言弃。大学期间,王艾琴对专业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课堂上,她永远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在课下,她广泛阅读传播学、新闻学相关书籍,勤学好思。学习之外,王艾琴也不断思考和突破。她通过参加数据新闻比赛、大广赛、英语竞赛等来增强学科知识体验;在科研方面,她主导并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期间,共发表论文三篇。学习之余,她热爱各类公益活动。“做公益是与这个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是她对公益的独特解读。从2017年进入学院志愿者协会以来,她一直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路上——两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后面是等待她安抚的百余只流浪狗;三十公里外期待她一起学习和玩耍的是心智不全的自闭症孩子;炎炎夏日里每天相约的是需要爱护和交流的可爱学生。在这些孤独和缺爱的生命里,她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四年的班长工作、两年的志愿者协会工作,课业、学工、活动、科研让她大学四年异常忙碌,但她选择以勇气向前突破,以担当书写青春。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好班长,优秀班干的评选中,同学们总是支持她;她是老师心里的好助手,能妥善处理许多问题;她是室友眼中的小陀螺,永远充满干劲。刘琴:生物是专业,新闻是热爱刘琴,2016级生物科学师范班学生,考研成绩总分为883,以基础医学专业排名第一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刘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长期排名班级前一二名,获得多项奖学金,也是校记者团记者部干事、校报三版实习编辑、院青年传媒中心编辑部副部长,获得2018湖北高校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刘琴虽然为理科生,但是对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中时,她最喜欢的两门科目就是生物和语文。大学时,生物成了她的“饭碗”,而新闻成了她的“调味剂”。她在大一时积极进入生科院青传采编部,在大二时竞选上青年传媒中心编辑部部长,并挑战了更高的平台——校记者团。大三时,她又尝试去当校报编辑,并在大三“退休季”依然选择留在记者团。采写了数十篇新闻稿件,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发表多篇新闻作品,还获得湖北高校新闻奖。同一学年,她又竞选上了班上的学委。学生工作和课程压力一下子压在她的身上,有时编辑校报的空闲她心里又在担心实验进展,做实验的间隙她不放心报纸的编排又再次返回查看,科研和新闻两个维度之间的来回穿梭让她有种“撕裂”的感觉。面对源源不断的学生工作,她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一步步坚持下来。“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做好。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她直言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只是牺牲了一些玩乐的时间,花在了自己觉得有价值和热爱的工作上。(图左为刘琴)疫情呆在家里时,刘琴依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和研友一起视频关麦学习准备复试。复试时,她从容的心态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赢得了复试评委老师的赞许,得到了总分883的高分,排名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第一。“新闻和科研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都追求真实和准确。”她将新闻采写的经历比作影子,潜移默化地改善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撰写科普文章的技能。未来的她希望自己能在科研方面更加努力,有机会的话希望能把自己的专业和新闻结合起来,继续热爱和投入下去。逐梦路上,从不会一帆风顺愿你怀揣梦想,承载期许扬帆向海,乘风破浪继续去追梦吧毕业生们!来源:湖北大学 图:由本人提供 文:记者团 柯琦 杨钰冰 林玥 编辑记者团 朱嘉怡

大盗不止

重庆教授:发SCI论文400余篇,受到国务院奖励,近日再获重大荣誉

11月25日,全球最大的非营利专业技术学会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公布2021年度Fellow名单,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晓峰教授成功当选,以表彰其在神经动力学系统和混沌密码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是重庆大学信息学科入选著名国际学术组织IEEE Fellow的又一突破。廖晓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动力学系统理论、混沌密码学、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他是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际重要刊物,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连续6年入选Elsevier中国计算机学科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在内的大小项目20余项,经费近2000万元。IEEE的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是当今世界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最著名、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建会于1963年1月1日,总部在美国纽约市。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40多万会员和39个专业分会,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创新驱动源之一。其各专业分会的出版物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是各国电子电气领域科学家和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选之一。IEEE Fellow即IEEE会士/院士,为协会最高等级会员,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本文素材来源:重庆大学官网

万物皆化

“民工与教授”的身份切换 重庆大学这个教授将论文写在大山上

齐鲁网讯重庆大学90年来,孕育了大批国家优秀人才。蒋兴良就是其中一个。5月13日,来自全国3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的教育主编、记者们走进重庆大学,深切了解了这位将论文写在大山上的教授。记者们走进重庆大学立德树人专题体味“名人”的魅力身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在野外坚守了30余年,主要研究极端恶劣环境下电网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他的团队先后奔赴高海拔、高山冰雪等生命禁区做试验,建立世界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成功破解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输电难题。他是我国高压输电行业的拓荒者,在荣获了国家创新争先奖和科技部“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称号之后,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迈向了新的征程。蒋教授的“高压冰雪奇缘”蒋兴良教授工作照蒋兴良与重庆大学的缘分也是因为“冰雪奇缘”。“1979年高考没考好,我在湖南大学邵阳分校上了大专。3年后,我考上了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被调剂到高电压工程技术专业,幸运地拜到恩师顾乐观教授门下。”蒋兴良讲述自己与冰雪高压的奇缘。那一年,顾乐观老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研究项目的支持,即让蒋兴良做绝缘子覆冰研究。从此,他开启了用冰雪与高压书写人生的历程。在3年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蒋兴良积极主动,参与导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团队的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人工气候室。蒋兴良则成为中国第一个利用人工气候室系统研究绝缘子覆冰的研究生。当时蒋兴良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人工气候室做试验,在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同时,在覆冰试验方法和覆冰绝缘子特性上做出了开拓性工作。毕业时,导师将他推荐到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工作。他得知,武汉高压研究所当时承担着国家“七五”重大装备攻关项目“重冰区输电线路覆冰及其防护”的研究,因研究人员不够,启动一年半后研究工作没能顺利开展。报到后,他才发现,武高所对于覆冰项目的所有研究都需要在野外自然环境和重庆大学人工气候室才能完成。他寻思,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由此,蒋兴良自1989年—1992年的4个春节,都只能在冰天雪地的贵州六盘水野外试验站度过。就在这4个冬季,蒋兴良和同事们在六盘水观冰站,系统观测了自然环境线路覆冰积雪的规律,试验研究了几十种防冰除冰的方法,提出了低居里磁热线除冰防冰的技术措施。这项成果获得了电力工业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兼做民工与教授”别人都不愿碰的“穷领域”,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却坚持了30余年。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冰灾,造成大面积停电。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覆冰不仅对电网造成巨大危害,南方高湿地区覆冰导致的风力发电机每年损失发电量达15%以上。而在航空器灾难害事故中,15%也由覆冰所引起。蒋兴良在观看新的试验结果应电网公司邀请,蒋兴良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高压覆冰研究成员之一,分别到重庆、湖南、贵州等9个冰灾受损严重的省市调查,分析冰灾的成因和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冰除冰措施。蒋兴良团队,虽然对于高压输电覆冰积雪有一定研究,但并不系统,特别是自然环境覆冰的多样性及其与人工气候室模拟试验的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他选择在湖南雪峰山建设试验基地,希望开展电网、风力发电机、飞机机翼、火车机车和接触网覆冰等一系列研究。于是,他带领团队和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开始试验基地的建设。2008年10月,他带领团队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自然(覆冰)试验基地的基本试验构架建设。为了改善试验基地艰苦的试验和生活条件,蒋兴良团队兼作民工和教授,设计、开石、挖方,砌砖、架线,在试验基地建成了一座二层楼的砖瓦房。由于试验基地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建设初期,蒋兴良自己还承担着厨师的职责。如今重庆大学高压输电雪峰山试验基地已有模有样,可满足各种结构物覆冰及其防护研究,在国内外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高压电网输电研究领域的一张名片。获取目前世界唯一的高寒地区高压输电外绝缘实验数据蒋兴良工作照从2008年到2018年,夏天观测雷暴天气下的输电状况,10月至次年3月做覆冰防御研究……通过多年的观测、研究,蒋兴良团队揭示了超特高压下导线覆冰融冰的规律,并研发出全世界首套电网覆冰预报预警系统、提出电流智能融冰防冰的方法,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目前,基于该理论研制的直流融冰装置,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规模推广,有效防止了输电线路倒塔、断线等事故的发生。该研究成果也应用于“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大幅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代表性成果“大面积冰冻灾害防御方法与成套装备开关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蒋兴良团队的成果远不止在雪峰山上的研究。早在2003年至2006年间,蒋兴良就带领团队每年分4次前往青藏铁路沿线,在2800米至5100米的格尔木、拉萨、风火山、昆仑山口等地,进行高海拔高压输电的电气外绝缘试验。正是那些年在无人区的多次实验数据,团队获取了世界上第一批电气外绝缘高压输电实验数据,成为截至目前高寒地区高压输电外绝缘方面全世界唯一的实验数据!“我们攻克了青藏铁路供电工程外绝缘和隧道电气间隙设计的技术难题,使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净空高度从初设的7.2米降低到6.95米。仅这一个隧道,就节省土建工程投资约1.4亿元!”谈及此,蒋兴良不无自豪。

祖罗

教育部发布重大消息,硕博论文抽检将列入重点工作项目,毕业更难

近日,疫情消息不断的刷屏,但是不代表其他部门的工作都被疫情所停滞了,很多部门依然在本月发出了很多重磅的通知。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发表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是为全面深化教育督导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所做的理论支持。其中提出了多项改革的措施,并提出在2022年左右,建立一个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机制保证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而且此项意见对于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学校,师资队伍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地对对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做出更加权威科学的评估监测。除了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对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以上学位的学生也做出了相关的要求。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检测,对博士硕士论文进行抽检调查,严肃处理各种论文造假,抄袭,代写现象。而且一旦发现有关行为的学生将在三年内不能再次提出学位申请,而且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学位。教育部今年将会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入重点工作之一。论文作假一直是我国硕博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去年的翟博士论文造假事件以来,教育部已经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入工作项目之一,而且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也加强督导查处。而今年,教育部将对此类问题更加重视,保证我国硕博学生的质量,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水平。除了对于硕博学生加强督察外,对于本科生教育部也进一步做出了要求。第一点就是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和培养工作。第二是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更加严格的评审制度,对于论文造假抄袭等行为实现零容忍。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近几年教育部对于高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的出关口,保证学生不在是严进松出。首先是取消了所有大学的清考制度,避免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其次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代写,抄袭,作假,买卖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一旦发现直接取消毕业资格。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平时的挂科和学术论文作假都有可能让自己没有办法拿到毕业证。通过近几年教育部不断提高对本科以上教育机构的教育要求,一方面是为我国高级人才培养打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是全面提高我国各个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学术不端问题的督导查处,提高毕业难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对于各高校老师起到鞭策作用。避免出现灰色交易,权钱交易,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以正学风和师风。教育部此次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出重点工作之中,就是为了让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计时器

细胞研究的论文面临重大考验,因污染问题,可能使3万篇论文作废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在细胞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但是最近有一份调查显示,这数十年来有超过3万份医学研究论文因污染细胞而无效,科学家使用的细胞系中有20%-36%的污染或者被错误识别。目前实验室用于研究的细胞,实际上是来自猪和老鼠的身上,但是其中一部分却被未知的其它细胞污染了,因为这些受污染细胞而取得的实验成果,发表的论文,最后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置,这些污染细胞的研究,起码损失了几十亿美元,如今全球最具权威性的Science进行了报道。经过Science的报道,其中一种被污染的细胞是HeLa细胞,就是癌症宫颈细胞,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细胞被首次培养,在实验室中无处不在,经过检验之后,发现这种细胞会污染和它接触过的各种细胞,特别是HEp-2和INT 407,这些被污染的细胞,如果科学家进行研究的话,意味着科学家可能在研究HeLa细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科罗拉多大学的遗传学家Christopher Korch经过了系统性的研究,发现1182种期刊中的5800篇论文中的HeLa可能污染了HEp-2;271种期刊中的1336篇文章可能将HeLa与INT 407混合在一起;根据Science杂志的报道,这7000篇论文又被其他论文引用214000次,这样大的扩散,引起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这还只是两个细胞系的污染,如今有超过400中细胞缺乏来源证据,在实验室的时候与人或者其他动物交叉污染。细胞在进入培养的阶段,会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有其他单个细胞进入这些原始细胞的种群,这时候人们很难发现,隐蔽性非常高。有医学研究者表示,如今很多抗体也存在这种验证机制,Nature及其子刊,如今要求论文作者提交相关的证据,证明他们使用的细胞系的准确性,通过外界干预的手段,防止污染的细胞进一步扩大,从而创造更多的有价值的研究。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进行了很多研究,如今如果需要将这些有问题的论文实验从新来过,这样的损失真的是太大了,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这么去做,否则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的结论会让我们的科学受到很大的挑战。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高校开学:毕业论文在5月25日前完成,返校后进行1-2周的线上学习

在4月26日,重庆市对高校的开学作出安排。从5月11日起,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推进开学工作,原则上在5月底前完成高校开学工作。近日,重庆市的高校相继发布开学通知。包括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三峡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开学安排也各不相同。在5月6日,重庆师范大学发布开学通知。其中提到全日制毕业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于5月12-13日返校;非毕业年级学生于5月16-17日返校。继续教育毕业年级学生于5月16-17日返校;非毕业年级学生于5月23-24日返校。境外的留学生不得返校,境内的留学生可和中国的学生一起返校。可见重庆师范大学的返校节奏还挺快的,中间间隔的时间并不算长,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其实在4月27日,学校就顺利组织了首批学生的返校,主要是湖北籍的学生。返校后进行集中隔离,为其他学生的开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学之后的教学安排如何进行,毕业年级怎么安排?重庆师范大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毕业年级:毕业论文在5月25日前完成毕业年级的返校由于不涉及知识的学习,所以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工作。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找工作与完成毕业论文。返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毕业论文。毕业生是在5月12日至13日返校,5月25日完成论文。中间只有12天的时间。所以对于有些寄希望于开学之后完成论文的学生来说是极其苦难的,尤其是对于需要做实验的学生来说更难。非毕业年级:返校后进行1-2周的线上学习非毕业年级的学生返校后要进行新课的传授与新知识的学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是学生们比较关切的问题。重庆师范大学对教学的安排是这样的:也就是开学第三周后也就是14天后,过了一个隔离期后,全体非毕业年级的学生才能正常的现场教学。全体学生要进行一周的线上教学,部分学生要进行两周的线上教学。进行线上教学期间,实行宿舍封闭管理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是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万不得已的做法。你怎么看待这种教学方式上的要求?欢迎留言评论!

龙虎

科研达人:入学至今,他总共参与发表SCI论文12篇,分享这些经验!

揭旭重庆大学药学院在读博士生学术成就申请并主持一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以三篇SCI论文成果超额完成。作为博士研究生,积极完成导师安排任务,以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为己任,在新型药物分析方法等领域相继取得进展。其研发的化学发光纳米设备可用于疾病标志物检测及胰岛素类药物筛选,成功的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底灵敏度与高背景干扰等缺点,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化学综合杂志《Angew. Chem. Int. Ed.》。此外,其他成果相继发表于分析化学权威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和《ACS Sensors》。入学至今,总共参与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三篇,二区一篇,三区一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超30。科研实验之余,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总计一次国际会议,两次国内会议,并获得2017西部地区药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口头报告“三等奖”。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2020 重庆市三好学生2019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2017 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2017 西部地区药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6~2017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人物故事明确目标,积累经验相信时间会给自己答案揭旭于2015年考入重庆大学药学院,后面以优异成绩转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魏为力研究员。在读期间,他关心同学,尊敬师长,因乐于助人多次被学院集体表扬。谈到给刚入门新生的建议,他认为研究方向最好是和导师一起商量,让导师帮你确定,毕竟你刚刚入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一定要寻求导师或者师兄师姐的帮助。当你在后面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利用你对前沿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再去另辟蹊径,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揭旭自己并没有遇到多少迷茫期,觉得只要一直坚持自己的道路往下走,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不会迷路。如果是在自己人生规划上的迷茫,他认为首先要保证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先做到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然后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你到底喜欢的是科研还是其他,是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相信时间会给自己答案。如果是在科研上的迷茫,其实答案很简单,向导师和师兄师姐寻求帮助!而在阅读文献、文章投稿和写作方面,揭旭分享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为首先需要丰富在自己研究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在五年前他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导师魏为力教授就要求每个学生关注相关领域期刊最新发表的文章,这对追踪领域前沿,拓宽知识,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追踪文献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Inoreader、X-mol学术期刊以及各大数据库等。当我们的工作做完后,想要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认可就需要将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少不了写作与投稿。至于写作,如果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较差,可以在初始阶段去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当自己的知识库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尝试快速且独立地写出好文章了,当然,在写作方面一定要从研一就开始积累一些词汇、连接词和句子结构等。至于投稿,首先要正确地评估你工作的意义以及创新性,然后筛选匹配的期刊,可以从高到底进行尝试。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及科研时记忆深刻的事情,揭旭分享到其实大家在实验中都会遇到问题,比如常常做到某一步的时候就难以继续进行,导致自己茶不思饭不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样地,从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课题结束,困难也是贯穿了我整个研究生生涯。“要是不经历挫折就将课题完成了,那么这个课题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是他和同门经常互相安慰的一句话,要是一件事情很简单就能完成,那么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的就是遇到问题后不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种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才算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勤动手,善思辩转变思维寻觅创新点揭旭回忆在重大的这五年多时间里,有按部就班的科研生活,也有文章接收的喜悦,更有研究生生活的酸甜苦辣。老校区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叹重大的精神文化,虎溪的荷花、天鹅、锦鲤、花果更是使人难忘!最后他总结到,科研其实除了需要先天的聪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只有不断的猜想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除了明确的实验计划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多动手,当你在不断的失败后,成功就会慢慢找上你。当然,研究生阶段还需要练成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思维转变”,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试着换换其他的方法;一次错误的实验现象经过探索后也许会是一个新的发现;一个不利的因素经过巧妙地设计后也许会变成一个创新点。研究生生活,到底应该怎么安排,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迷茫的事。但请坚定信心,重庆大学可以给你想要的,优秀的你也一定会拥有最好的!来源:重庆大学 文案:蒋怡夏 魏雅慧 编辑:蒋怡夏 魏雅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杨利华 重庆大学研招办出品

一鳞一爪

为什么我会狠狠批评旅行带电脑写论文的研究生?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及其所带博士、硕士团队这篇文章起源于上面的朋友圈,一个学生跟我说他(她)要去北京接最好的朋友一起去香港参加毕业典礼,还背着电脑完成我催了几次的论文。他认为我会赞赏他,可是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为什么批评他?对他来说,旅行还带着电脑写论文,说明他“刻苦”,时刻不忘老师的任务。可是对作为导师的我来说,这就是另外一回事。这个行为说明他没有把论文而是把自己的旅行摆在第一位。当然,这个案例里他的理由倒也情有可原,毕竟我们都有友情需要,他如果高高兴兴去参加朋友的毕业旅行,我绝不会批评他。他错就错在旅行还“不忘”写论文。我们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复杂、需要专注来做的事。背着电脑写论文,无非有两个结果:敷衍、心不在焉地做一下,或者他想认真但也难敌美食美景诱惑,这个事情就不可能做好。第二种结果就是电脑只是一种安慰自己或者敷衍老师的摆设,带了但是基本不开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不会太好,那为什么还要按照坏结果行事呢?学生不知道的是,小强几十年求学经历也有很多类似经历。在很多很多的寒暑假,给自己立了若干Flag:大学假期的时候要么背个画夹回去想提高水粉画水平、要么带点英语资料,研究生的时候想利用假期学学软件、甚至提高提高写作水平,博士的时候想提高人文知识。因此,每年寒暑假都从图书馆借一大堆重重的书背回去。结果,除了证明自己身有蛮力、背着重物还特能挤火车,没有任何意义。带回去的书从来都没翻开过,画夹倒是用过一次。时间长了,我终于知道那些书不过是安慰剂,仿佛带着书回去吃吃喝喝负罪感小点。开始几次,自己还能骗自己也许会打开它们,后面自己往里装的时候都不相信自己会打开它们,带书成为一种习惯。再后来,我发现自己需要把假期或平时的放松和工作分开。曾经有一阵,我迷上了“星际争霸”联网对战,可是那个时候刚好手里有个写论文的任务。写论文的时候我总不专心,后来我干脆连续玩了几天游戏,游戏之后写论文果然专注多了。现在,不管再忙,我也会在每周抽出半天自由玩耍的时间,让大脑放空。开始新论文选题前,我也习惯放松几天酝酿酝酿再做。这样工作效率会更高。调到学院,我在家的脾气有时候明显变坏,就有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不分带来的烦恼。没有了通勤距离的缓冲,这种情绪有的时候会让家人很受伤。小强不主张学生们玩耍和工作(学习)不分的另一个考虑是这样做会消耗我们对工作或学习的兴趣。试想一下,旅行或者其他休闲活动本来很惬意,可是你还要工作或写论文,你会觉得后者有乐趣吗?在旅行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消费的是你的激情和兴趣。反过来,如果繁重工作或学习之余,你能够玩耍一下,你会感觉很放松,能够提高对生活的兴趣。20几年前学大学英语,一位老教师总跟我们讲一句西谚“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我身边真的有部分学生,只顾学习,忘了玩耍。虽然学习不错,但是生活的激情被消耗殆尽,我为他们的未来深深担忧。如果玩都不会,指望他们有多少创造力?还有部分学生,是“懒”到宁愿被学习等事务推着走,而不愿放慢脚步在玩耍放松的时候多点顿悟或思考。有的学生花了比我还多的时间,就是论文毫无进展,这就是玩少了的结果。有时候陷入一件事出不来也是很可怕的,对工作和学习我们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否则就会低效率和低层次浪费生命。这句话如果改成“只玩耍,不学习,聪明的孩子会变傻”,我认为它也成立。现在的部分大学生、研究生是很聪明的,但是在学业上应付思想严重,这是他们把玩耍当成了主要目标。而学习则成了让玩耍更有意思的点缀。他们的学习生活,好比在课堂上玩手机,本来让你随便玩手机你很无聊,可是一旦在课堂上、会议上你会觉得玩手机很有意思,这是因为心思不在学习或会议上。一次课堂、一次会议也许真的无聊,玩玩手机可能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们把几年的学业生涯都用作玩累了的“放松”手段,那他们的人生真的出了问题。这样的学生,大学四年或者研究生三年并没有很好地把学业和玩耍分开,导致对学业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趣,一切都“佛系”了。他们应付学业、应付玩耍,最后导致他们和生活相互应付。但是更多地学生还不是“佛系”,他们玩耍的时候纠结于时间该用于学业,学习的时候想抵御玩耍的诱惑。“我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的责任感”的纠结冲突导致了假期带书带电脑回家的这种局面,是一种“放心不下”又“狠不下心”的表现。这样做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他们营造一种“我没有在浪费时间”的心理安慰但真的没有实际意义。这样的同学们,需要在假期放下学习、狠心玩耍,因为玩耍是给大脑放松、给身体充电。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认真地玩、认真地学、认真地生活!不要在玩耍的时候还假装背个学习的包袱!当然,有快乐型学习、玩耍型学习,这些概念本身说明学习是不快乐、不轻松的,所以才把学习方式变轻松点。他们的重点依然在“学习”,这也是为了安慰人迷惑人而发明的伪概念。我在给研究生们上课时也强调,写论文本身是艰巨的任务,所以才要他们找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选题。这样才能够用自己的激情克服写作中的困难。但是如果把写论文作为玩耍旅行之余的事务,这就会消耗自己的兴趣和激情给自己制造最大的困难!所以,同学们出门大可不必背电脑!

斗牛犬

发表16篇顶级论文却没被授予博士,才华最终败给了程序

近日这样一则消息让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最强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据报道该校学生孙光宇在硕士毕业之际因发表了16篇顶级论文被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最后因暂无先例可循没有成行。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全奖博士研究生,这名国内近几年少见的天才计划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西安交通大学任教。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起源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的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学校实力力压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兰州大学等从而被誉为“西部第一校”。其电气方面的斐然成就更是被称为“电气四虎二龙”的虎头,相关专业学科评估为A+。据悉现在大多数普通院校老师只要发表两篇SCI即可被聘为副教授,孙光宇更是一连发布了16篇顶级论文,这个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科实力强劲和孙光宇的天才潜能,本次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证明了现在高校之中仍然有重视人才的思维存在,虽然最后没有成行略显遗憾。高校数据哥认为学位证相对于毕业证来说,学位应该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工具而不是一顶因为我读了博士就有的身份帽子。对于人才我们应该要给予其更广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用规则去束缚他,假设天才有很独到的想法因为身份问题陷入僵局,被迫到国外去读博最后产出了重要成果,到时候这个成果是算中国还是算外国的呢?我们的高等教育目前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陷入了“唯程序论”,虽然这样子可以保证人才的批量产出,但是对于那些能作出跨越式成果的天才是一种伤害。我们应该逐渐把对硕士、博士等研究生层次的学位的认识逐渐回归到个人的学术成果之上,切莫让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刷三年试剂瓶子混个文凭然后考个公务员”的就业式跳板。

金玉奴

真优秀:她成绩第1,综测突破百分,论文4篇,跨专业985名校!

学业成绩,她专业和综测排名双第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来综测突破百分第一人;科研竞赛,她共计发表SCD等学术论文4篇,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社会实践,她是学院的团学骨干,是优秀志愿者。她,是2017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畅。生活因追赶而火热“放弃现在取得的成绩,研究生阶段选择跨专业去学习新闻与传播学,做这个决定我的内心有过纠结。但是,为了心中对新闻专业的那份热爱,我愿意大胆尝试一次!”在研究生招生夏令营中,她选择了与自己本科所学专业不同的领域,决心在新闻传播学方向继续深造。凭借扎实的功底,她在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夏令营中获得优秀营员。最终,她成功保研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功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厚积薄发;奔赴梦想的背后,是一颗保持热爱、坚定执着的心。学习中有属于自己的“秘籍”三年来,刘畅的专业成绩始终位于年级前列,大三学年加权平均分96.81。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刘畅善于总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广泛涉猎,学习更多的知识。在阅读或者写论文过程中,当遇到不熟悉的人物或作品时,她会立刻搜索资料,对其进行一个较为详尽的了解,并与脑中已有知识点串联,形成知识面。她说,这样可以让新知识很快融入到自己现有知识体系当中。“在大学四年里,我不能读完与专业相关的所有书籍,但是通过这种方法,我可以增长很多知识。”善于使用各种图表做笔记。在文科学习中,刘畅善于借助理科思维,通过思维导图、数据图等一些形式来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史时,她会按照朝代、人物、作品的顺序整理出框架图,方便熟记,复习时便十分清晰明了;在写论文准备过程中,把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图表列举出来,能直观地发现问题,更方便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成长基石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以外,刘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比赛,成绩斐然。她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获得金奖。大一入校不久,刘畅便加入了学院的新媒体中心,参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作为干事,她参与了“三言良语”专栏的编辑工作,收集、筛选同学们的散文稿件。“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这段经历,让我初次接触到‘新媒体’领域,也让我觉得‘媒体人’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因为这个契机,在大一的寒假里,她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当代视频创作中的二十四节气审美特色与传播”课题研究。初次接触科研,初次了解“新闻传播学”知识,她坦言,自己最初是很“懵”的状态,遇到问题心中充满了不知所措。从查阅文献,到组织同学进行实地调研,再到撰写论文,这其中的每一步,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面对眼前的困难,她没有退缩,选择了迎难而上,于是,她将任务拆分成很多个小目标,制定阶段性的计划,逐个完成。“其实我的源动力就是兴趣,而支撑我坚持下去的是一股韧劲!”在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她发现,真正的科研,不仅需要兴趣,也要有耐心、毅力以及严谨的学术精神。她踏出舒适区,探索自己成长过程中更多的可能性。揣着笔记本穿梭在南京各大新闻发布会现场学思并重,躬行求知。刘畅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在大二下学期,她便定下目标,未来要考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为了丰富经历,增长新闻与传播学方面的知识,大二、大三的寒暑假,她几乎都在实习生活中度过。作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实习生,她发表见报文章18篇;在共青团南京市委宣传部“青春南京”当实习生时,参与推文策划5期;在上海九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今日头条”当实习生时,发表新闻100余篇;在江苏省残联做评委,参与评稿工作近2个月……谈及实习生活时,她说最难忘的是2019年的暑假。“南京的大暴雨说来就来,但是实习任务却不能延迟,从中苑宿舍走到老校门的时候已经浑身湿透了,穿着湿漉漉的鞋坐上开往市区的公交。此时,刚好是晚高峰,车辆堵在了过江隧道里,我望着身边的一辆辆车,第一次明白了在这座城市工作打拼的不容易。”那天晚上,刘畅的任务是去先锋书店参加一场读书交流会。在会场上她遇见了一位年近八十的点评嘉宾,年迈的他依旧如约而至。“老先生对于文学之热爱,正如我对于新闻之热爱,无论倾盆大雨抑或是骄阳似火,这样一次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新闻工作的追求。”也正是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新闻媒体人的工作,刘畅发现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爱。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跳舞吧,大象》路演现场多重身份,保持热爱,忠于自我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也是踏实进取的好榜样。她担任2017级汉语言文学班班长,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各项班级事务;她是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充分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参与各项党日活动;她是书记学生助理,秉持着“搭好师生间桥梁”的服务理念与创新精神,广开言路,为改进教育教学和学院管理,踏踏实实协助老师做好学院的各项工作。在担任文学院新媒体中心网络部部长期间,她受益匪浅。任职期间,她参与文学院宣传片脚本编撰工作两次,运营官方公众号近两年,累计审核编辑推送200余篇稿件。身兼多职,虽然辛苦,但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到新闻传播学从0到1的跨越她追赶梦想的脚步从未停下在一次次实践中她坚定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跨专业保研需要敢想的勇气也需要有100%的实力谈及对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行业理解时,她从自己参加过实习的感受和认知谈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一句话让她受益匪浅,“无论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问心无愧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体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行业,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从事新媒体行业不需要新闻素养,但恰恰是在如今人人皆可为媒体的大潮流中,媒体人更不应该丢失掉初心。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亦不负有心人。刘畅说:“用文字与图像传播温暖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将是我一生无法割舍的事业。”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字:叶万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李依娜责编:张世誉审核: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