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超是我国恢复高考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位建筑学专业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默默坚守在西部的这片土地,奉献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从古都西安到延安,从青藏高原到内蒙古草原,从贺兰山下到北京首善区,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脚印。在2020年11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赵元超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此次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的授予,不仅是对一位耕者的嘉奖,更是对赵元超几十年来对建筑文化坚守与自信的肯定。一实践源起 思考建筑扎根城市的方式赵元超于1985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完成了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习,并被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后于1988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就表现出了对建筑强烈的热爱与天赋。1986年,他参加了南坪商业中心竞赛,作品获得一等奖并被作为实施方案,并在首届全国研究生“建筑与文化”研讨会上演讲并发表论文。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工作,开始了职业建筑师的生涯,期间曾在中建西北院三所、四所、海南、上海分院等部门工作。1995年,赵元超进入了中建西北院华夏所,师承张锦秋院士,并参与了包括陕西省图书馆在内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张锦秋先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对城市历史环境的高度尊重,并从建筑自身出发巧妙地将建筑形体与历史遗迹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根植于历史语境和城市环境下的作品。这段经历令赵元超对职业建筑师的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也启发他进一步思考建筑和城市的关系。赵元超与张锦秋自1999年10月,赵元超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在愈发繁忙的工作中,他也在不断进行着对建筑和城市的思考。并于2009年,创建了中建西北院“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任职主任与设计总监,继续着他的建筑实践。赵元超与“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的同事二立足西部 保护地域特色生根发芽他传承梁思成、张锦秋的城市保护思想,在从事建筑创作和设计实践的三十余年中,立足于西部,创作了一大批既有时代精神又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建筑作品,不断探索着结合西部环境的建筑之路。多年来,他潜心探索西部自然生态下的建筑创作,在广袤的大地上深耕苦旅。“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塑造了一种朴素、真实、大气的学院氛围;“圣地河谷”寻求着立体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途径;延安北部新城中轴线上的“延安大剧院”、“延安市民文化中心和行政中心”立足现存环境,为新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宁夏党委办公区建筑”体现了塞上江南的特色;“须弥山博物馆”在山体中谦虚守望千年大佛,恰如其分的融入自然环境,又提升整体环境;“西藏检察院”以鲜明的风格表达了对布达拉宫的敬仰;“内蒙古乌兰察布科技文化中心”回应了对草原文化的赞美。他立足西部,持续为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弘扬做贡献,也成为了西部新一代建筑师中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次数最多的建筑师,作品多次在全国乃至国际上获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创建筑师,曾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铜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威海国际设计大奖赛金奖,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一等奖30余项。作品多次入选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建筑展,参加米兰、威尼斯等建筑设计展。2009年,他主持参与的宁夏党校新区,人民大厦及其改扩建,西安干部学院荣获建国六十年创作大奖;2019年,他主持设计的延安大剧院和西安行政中心荣获中国建筑学会(2009-2019)建筑创作大奖;西安浐灞生态区商务中心荣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推举活动优秀项目;延安大剧院、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获2019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延安大剧院这些创作,是他从西部的土地上不断汲取养分,让地域特色生根发芽的成果与实践。三古都营建 根植于建筑实践的沃土他是一个建筑工匠,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建筑理论的研究者。1963年,赵元超在古都西安出生,这片土地从此成为他难以割舍的故土,也成为了他建筑实践逐渐开枝散叶的沃土。在工作中,他努力结合东西方文化,在实践中,践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西安历史文化的主轴线上,留下了他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成果。在这条轴线的南端,“陕西自然博物馆”以地景建筑的方式,完美处理了新老建筑的关系。逐步向北,“陕西省图书馆”保护了唐代地形,以典雅的建筑形象在城市中轴线上铺展开来,似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在城市的心脏部位,他主持的“西安城墙南门广场整体提升工程”被称为城市的心脏搭桥手术,塑造了新的城市开放空间,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卓越的设计,成为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的典范、老城复兴建设保护的示范,成为古都西安的一张新名片。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在城市逐步向北发展的过程中,他设计的“西安行政中心”,以血脉相连的理念,延续了城市肌理,以“四方城”为原型,创造出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为历史轴线的向北延伸奠定了基调。近年来,他的创作向遗产复兴和城市更新的方向扩展。“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妥善处理了建筑风貌、城市交通、环境提升等问题,连接了唐大明宫和西安城墙两个世界遗产,是唤醒城市历史遗产新的探索;“西安浐灞商务行政中心”在昔日的生态重灾区建立了一组现代化的办公综合体,极大改善了环境品质;“西安人民大厦整体改扩建”如同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既保护了建筑遗产的整体风貌,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他积极思考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探索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主持设计了百万平米的“西咸能源中心”、“西安幸福林带”等工程,使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他坚定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不断为城市的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型贡献力量。赵元超对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城市建设有种博大的情怀,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耕者,持续着他的“建筑苦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即使年近花甲,他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亲自画图,方案研究常常一讨论就是一天,晚上仍然继续工作。为了设计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西藏检察院,克服自身的高原反应、十余次上拉萨,赵元超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在设计西安行政中心时,为了高标准完成这一项目,他说服家人把家临时搬在施工现场附近,实时配合设计施工。还有在上海出差期间,不幸面瘫,他一天也没有休息,脸上缠着纱布也奋战在工地上。他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把每项作品都用心呵护,力图每一项工程都能成为一项精品。如今,他的工作依旧繁忙,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由赵元超主持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胜利中标,由赵元超主持设计的西安新火车站开始动工,百万平米的“西咸能源中心”胜利竣工,全国最大的地下综合开发也全面开工……他还曾受邀参与了雄安新区的城市设计研究和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及省市重点工程。由于长期往返于全国各地,每年有近一半时间不在西安。为了利用好“路上”的时间,他养成了在飞机高铁上工作学习的习惯。在他的办公室里,也经常能见到他拉着行李来开会的身影,开完会又背着行囊开始新的旅途。工作讨论他的每一个作品实质上是他对建筑的一次新的探索。在工作之余,他善于思考总结,主编了多部著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主编的《天地之间》《长安寻梦》《西安建筑图说》等著作得到广泛赞誉,开辟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的新视角。他兼任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建总公司科协建筑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建筑师分会理事长、西安城墙保护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委员、梁思成建筑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都市中心2020中标及实施方案——长安云都市中心2020中标及实施方案——长安乐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务实工作者,大年三十仍忙碌在西安奥体工地上。2020年疫情期间,他还参与西安市公共卫生疾控中心方案讨论,积极献言献策。居家隔离时,他一刻也没闲着,远程指导各项工程设计,谋划新的项目。在此期间,连续四项重大项目,投标获得第一。赵元超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抗疫”的贡献,对国家的支持。他为了西安全运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他工程设计,先后多次到工地,适时开展视频会议,为“疫情”后工程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数十年来,赵元超坚持“此时、此地、此景、此情”的创作态度,坚持“自然优于人工、城市大于建筑,适宜胜于创新、品质高于风格”的创作原则,立足做到让每一个建筑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对待每一个作品都精益求精、顽强坚守。都市中心2020中标及实施方案——山西会展中心都市中心2020中标及实施方案——山西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及配套酒店来源: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编辑:郭旭
木结构设计讲座于重大建筑城规学院举行重庆大学木结构设计讲座我们触碰木制物品时油然而生的温柔情绪,源于人类古老的情感基因。从在森林中行走,到钻木取火,再到断木为梁榫接卯合的灿烂建筑文化,人类对木材的亲切,早已融合生长在我们的基因之中。 我们以木为骨,千百万年居住其中,但你是否真正理解它,认识它。建筑学院学子认真倾听讲师分享建筑学院学子认真倾听讲师分享12月19日下午,主题为“以木为骨的设计,唤起人类情感共鸣”的木结构设计讲座在重庆大学举行,旨在加深建筑学院学子对木材的理解和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思考,促进当代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创新设计。本次讲座在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卢峰院长的推动下,由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西南中心孵化的堤旁树木工俱乐部主讲。主讲人余韬 ,2019年获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工匠”称号,任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裁判,翻译出版了国内首部车旋教科书——《木旋全书》,他表示,要做好木结构设计,必须先读懂木材的性格。主讲人余韬向学生们讲解木材应用的第一原理主讲人余韬向学生们讲解木材应用的第一原理读懂木材性格,做好木结构设计主讲人余韬以人类DNA为例,将“天然胶水结合天然纤维”的木材应用第一原理展现给大家。(木材应用的第一原理来源于彼得·科恩:木材是由天然的胶水木质素粘合而成的一捆木纤维)从一根木纤维,到一块木料,一个木结构,最后才是木建筑的呈现,微观的材料认识和宏观的设计都是建筑设计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木材性格有错误理解,就一定会做出错误的作品。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不论多么富有新意天马行空的设想,设计和制作木结构建筑时,都要回到材料本质中去,考虑到材料的“性格”,才能量材而用,材尽其用。木材和人一样,都有灵魂,木材是有生命的,依环境而生变化。木结构不仅仅是几块木材简单的拼凑组合,木结构中的线条,承载着对空间的分割、搭配和重构,因此更离不开精湛的木连接工艺。从木材的第一原理出发,引发的一系列木材差异化应用,是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木结构时必须重视的环节,不论是一根木棍的纤维方向、凳面的受力、圈椅的结合,还是木结构的抗震性能,都说明了木材第一原理在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学生感受木材纹理方向对受力的影响学生感受木结构受力强度学生分析圈椅材料的受力情况以木为骨的设计,沉淀在建筑中的原始冲动木材作为一种永恒的建材,古老而又现代,使建筑具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消除了建筑本身作为外来物的冰冷感觉。木结构建造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不仅是可供使用的建筑实体,更能成为一种别样的景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木材建造房屋的国度之一。山西应县木塔距今近千年,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山西平遥古城等一大批木结构建筑群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木为骨的建筑设计,是沉淀在人类建筑文化中的原始冲动,也是长期以来建筑设计的良选。木结构连接最广泛的方式就是榫卯,在本次讲座中,学生充分理解了理论知识后,对现场的十二种榫卯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通过亲身感受这些结构的受力方式,更好地理解了本次讲座的核心知识点:木材应用的第一原理。讲座结束后,学生与讲师就平常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建筑学院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木结构创意设计兴趣小组,了解了他们富有新意的设计作品,在沟通交流中,学生表示此次讲座有指导意义,在充分了解木材应用的第一原理后,对他们今后的作品设计有很大的助益。老师与学生交流设计中的问题与建筑学院木结构创意设计兴趣小组交流从材料出发的天然优势木结构具有钢筋水泥式建筑不可比拟的众多优势:使用寿命长,建设工期短,亲近自然、造型别致冬暖夏凉、环境友好、具极佳的抗震性能、节能、固碳、可拆卸和整体移动。木结构建筑是生态建筑的重要代表,为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减轻建筑在建造、使用、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为了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木结构、钢-木结构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木结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木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被攻克。发展现代木结构是绿色低碳和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新的木结构建筑规范和标准也发布,为木结构建筑发展迎来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春天。榫卯科学为我们构建的世界建筑坚固、家具美观耐用的灵魂当属于结构。结构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不用一钉一铆,将两个木质结构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严密扣合起来的连接工艺,是中国震撼世界的创造,绵延至今,这种形体构造的巧妙组合叫做榫卯。榫卯科学,为我们构建了不一样的世界。本次讲座圆满结束欢迎大家来访西南中心,现场感受木工魅力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西南中心诚邀您的莅临!西南中心创新矩阵围绕“DMX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创投孵化社区、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展开,致力于打通工业设计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数据智能化在重庆落地生根,打造重庆地区别具一格的精品科技投行,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富有活力的创业服务。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西南中心(重庆市九龙坡区罗汉沟27号万科023创意天地5-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3日15时讯(记者 秦思思)可居家办公娱乐复合,住宅环境生态自然能源自给自足。近日,由重庆大学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联合打造的小窝“斜屋”发布,面向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电子商务从业者、自媒体从业者、设计师等以家庭为单位所设计的工作坊。斜屋效果图“斜屋”的设计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办公线上化成为趋势 ,因此“斜屋”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家庭活动、休闲娱乐、办公等功能。“斜屋”二层阁楼空间利用一体化家具,翻折出座椅和桌子,下方可做储藏空间使用,或者扔个垫子,让人直接靠在上面。斜屋一层效果图 另外,建筑所有的能源均来自太阳能。屋顶上的板就是能量来源,整个建筑的运行核心。另外,为了尽可能多的减少建筑能耗,设计师在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外面加了一层缓冲空间,通过不同季节窗户的开闭实现空间的变化。据了解,重大-中建西南院联合赛队是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联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多家知名产品企业的技术力量,组成的产学研联合团队。斜屋建筑模型目前,“斜屋”项目正参与2021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是一项世界顶尖水平的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每个团队设计并建造一栋以太阳能为唯一能源的高性能全尺寸房屋,参与十项指标评比,评选出融合完美设计、智慧能源、多样创新和市场潜力的优秀作品。(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前几天,我们介绍了建筑老八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后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后并入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老八校是建国后我国的八所老建筑学校,这些学校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了很多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令人们非常崇敬。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现在还有一个建筑新八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这些学校是后起之秀,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建筑类专业的名校,具有各自的专业特色,科研特色和人才的优势。当然,新建筑八校也只是一个民间提法,也不是什么排名。只是这八所学校在建筑专业,土木专业,特别有特色。在办学级别上来看,在建筑新八校中,属于国家“985工程”大学的有6所: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只有深圳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不是“985工程”大学。而下面我们的一个参数就是全国对高校在2016年的一个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参数,如下: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1、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学院。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双一流”高校,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赞誉浙江大学为“东方剑桥”。截止到2020年浙江大学有7个校区,37个学院。截止到2019年,浙江大学有教职工93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5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5人。浙江大学有128个本科专业,12个门类。浙江大学的建筑工程学院分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交通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了A的评估结果,在全国处于2%~5%的位次。2、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简称“湖大”,“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湖南大学源远流长,起源于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湖南大学有6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4000人,在校学生36,000多人。湖南大学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建筑学院又分为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了A-的评估结果,在全国处于5%~10%的位次。湖南大学的建筑学是B等级。3、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是省部共建高等学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建筑、土木、机械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校。沈阳建筑大学有47个专业,16个学部,有在校本科生11,000多人,教职工17,000多人。沈阳建筑大学的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分为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和土木工程等几个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沈阳建筑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了B+的评估结果,仅次于A-,其建筑学是B等级,对一所非“985工程”大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4、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大连大学工学院。共有88个本科专业,17个学院,教职工4000多人,本科生25,000多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筑与艺术学院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工业设计6个专业。大连理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是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了 A-的评估结果,在全国处于5%~10%的位次。其建筑学是B等级。5、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简称“深大”,是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深圳大学始建于于1983年,有4个校区,24个学院,100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学生28,000多人,有教职工3700多人。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由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本科专业组成,有建筑系、规划系、城市与建筑环境实验室、世界建筑导报社、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学院设置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2个本科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深圳大学的建筑学获得了B-的评估结果。其土木工程是C+等级。6、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985工程”大学,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是华中工学院,创建于1952年。学校有103个本科,专业有教师3400多人。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均获得了B+的评估结果。7、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985工程”大学,有120多年的建校历史。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有本科专业,67个有31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6,000多人,有教师3200多人。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国际航运系,涵盖了五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获得了B+的评估结果。其建筑学是C+等级。8、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学校有4个校区,88个本科专业,31个院系,本科生13,000多人。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下设了建筑系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要培养高层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及区域规划专业人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的建筑学获得了B的评估结果。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
日前记者从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作推进情况讨论会上获悉,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引导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等7家单位发起组建的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已于近日正式组建成立,成为响应重庆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全国首个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重庆。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成立,既是贯彻落实我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汇聚国内外建设领域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并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渝合作发展,推动我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院旨在整合国内外产、学、研、用创新优势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主管部门政策、标准研究制定,服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孵化和产业化。核心业务是开展建设领域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交流合作和产业培育等。目前研究院已同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等单位开展“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及其信息化建造成套技术”研究,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拟授予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研究院成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等院士牵头的专家团队,围绕重庆市城轨快线长大隧道工程安全数字化仿真研究与决策平台建设、重庆市城轨快线数字建造技术研究与管控平台建设等市级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研究。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研究院将着力构建“1+4+N”的发展目标,即打造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成果转化中心等4个工作平台,组建N个技术研究所承担具体转化孵化工作,孵化培育一批优势产业,打造西部乃至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文章来源:华龙网)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科技与人文相济而衍重大。1929年,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创建。此后重大九十余载风雨兼程,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祖国培养了40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从重庆大学走出的董事长们!(按照入学年份排序)1.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国春王国春, 1946年出生,籍贯四川省中江县,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在重庆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高级经济师,四川省企业高级经营者,宜宾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国春先后被聘为四川省青年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团员、中国商标协会理事、中国酒城董事会董事、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和四川省企业管理协会理事。王国春系中共四川省委第八届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党代会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2017年3月23日,五粮液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市委、市政府关于五粮液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王国春、唐桥同志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2.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刘明忠, 1959年1月出生,重庆大学77级材料专业,工学硕士。曾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河北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河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并连续光荣当选为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中元熊中元,汉族,1961年1月生,云南省会泽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给水与排水专业,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同年2月被分配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北院")工作;199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4.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福生魏福生,汉族,1962年1月生,四川蓬溪人,工程硕士。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03月至2001年01月,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学习。高级工程师,中共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5. 成都新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立新唐立新,成都新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1981级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校友,全国知名企业家、教育家与慈善家,同时担任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曾获中国IT年度人物,四川十大企业家。2019胡润百富榜全榜单第275位,全四川第6位。值重庆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唐立新在支持重庆大学办学与深度发展的基础上,向重庆大学再次捐赠5000万元,其中向自动化学院捐赠100万元,支持母院建设与发展。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是一项助力培育国家栋梁之才的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唐立新推出全国十所名校奖学金计划,其中大学的奖学金捐赠额度从 1000 万至 3000 万。在唐立新的母校重庆大学,唐立新奖学金被学生赞誉为"奖学金中的奥斯卡"。6.海马汽车集团董事长——景柱景柱, 1966年10月生,汉族,河南兰考人,1984年9月到1988年7月就读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锻压专业本科。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全日制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大学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海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景柱的科研成果八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二个,优秀奖一个。7.广东佛山市铭晖燃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永霭关永霭,广东佛山市铭晖燃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大学城市燃气 1986级校友,重庆大学佛山校友会会长。1990年从重大毕业后,关永霭进入天然气行业工作。1999年,依靠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他开始创立起自己的公司。与其他创业者不同,关永霭认为自己的创业经历"很顺畅":"当时的创业环境没有现在好,创业的人也很少。但在工作中积累的技术、阅历和朋友的帮助,让我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比较顺畅。"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机遇,关永霭在天然气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8. 云狐时代集团董事长——董德福董德福,云狐时代集团董事长。1971年7月出生于吉林,199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从2002年创立德信无线开始,公司就以火箭般的增长速度在手机行业蹿升。董德福校友曾于重庆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期间,捐款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2018年10月11日,恰逢重大校庆九十周年启动之际,拟继续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捐赠大数据与软件学院1000万。今天的重庆大学正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和"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优良学风,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坚持"树西南风声,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对建筑行业比较感兴趣的家长学子们,一定听说过一个专业名词“建筑老八校”,意思是这八所高校一段时期内代表了中国建筑最高水准,“建筑老八校”,是指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这8所高校中有一个大学是比较特殊的,这所大学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因为同级别的要么是顶尖985高校,要么已经合并到985高校中去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所建筑实力超群的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雁塔、草堂两个校区和一个科教产业园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为B+(均位列全国前20%),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评估结果来看,学校也是一所建筑特色极为明显的学校。同时学校拥有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8个,3个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学校目前在全国主要是一本批次招生,整体的投档分数并不是很高,但是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的分数是一枝独秀的,单以安徽省数据来看,学校19年在安徽省理科最低投档分数为559分,而建筑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达到了592分,城乡规划专业的最低分达到了583分,所以准备报考这个学校的学子们就要注意了。毕业生就业方面,学校先后为国家建设输送了27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土木建筑、环境市政及材料冶金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报考建议:1.学校建筑土木实力强大,在同级别高校中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2.学校王牌专业的分数超出投档线较多,大家不要单看投档线来选择学校的王牌专业
2020年10月12日,校党委书记胡丹、副校长李朝晖带队赴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流我校新校区规划编制工作。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校区推进与建设办公室、信息技术与实验保障处、科研部主要负责人等随同出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院长助理鲁瑛对我校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双方开展座谈交流。我校新校区推进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天华通报了我校对《乐山师范学院苏稽新区校区新建工程概念规划方案》(2020年10月版)提出的13条意见。胡丹指出,目前的方案较好地满足了各学院的使用需求,我校比较认可,但是这13条意见是我校教职工对新校区建设的期许,请规划院一定要重视,尤其是规划设计中水体的问题。李朝晖就13条建议逐条与规划院进行深入的交流分析,双方就我校教职工关心的学科组团、图书馆建设、指标分配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鲁瑛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学院的反馈意见及商讨的细节,进一步优化方案,保证细节,确保将新校区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原创:小钟课堂重庆在科技上是定了决心,下了本钱的。清华、北大、哈工大、国科大、湖大等一批批双一流高校,都在重庆落户,建立研究院,致力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科技的研发、重庆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的科技高地,大量引进外省高校,这让作为本土第一的重庆大学略显尴尬。重庆大学虽然是985、双一流,但整体实力上来讲,与国内大多数985高校的差距非常明显,最好的学科仅为A-,没有能够在全国首屈一指、名列前茅的专业。在重庆打造科技之城上面,作为本土第一,重庆大学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看着外地高校风头。重庆大学风洞实验室获教育部批准,正在筹建当中。重庆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一条公告:《重庆大学风洞实验室项目施工招标公告》,这表明重庆大学风洞实验室已获得教育部批准。该实验室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大学B区乌龟山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0776.09平米,其中A1建筑面积约8664.89平米,A2建筑面积约1903.76平米,连廊207.44平米,总投资约5579万元。该风洞实验室,将建立风资源利用及风机设计、城市风环境与建筑通风节能、航空低速空气动力学等5至7个风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风防风能力、风力发电等重要领域进行研究。世界顶级专家领衔,将让重庆抗风设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风洞实验室由重庆大学全职外籍院士田村幸雄和土木工程学院共同发起。田村幸雄是国际著名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2017年10月受聘为重庆大学全职教授,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结构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设计风速的合理确定、结构风荷载以及等效静风荷载的计算、结构气动稳定性的评价、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规范的编制与修订、以及风灾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作为日本人,田村幸雄一直为我国科研发展做出贡献,早在80年代,资助了多达50名中国科研人员赴日学习、交流,这些学生和学者业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学的科研骨干。后来更是直接参与编制了我国工程结构抗风设计的相关规范。土木工程是重庆大学最为出名的学科之一,如今有了风洞实验室的加持,重庆土木工程必将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提升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质量。同时,风洞实验室的建设还让重庆大学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展露头角。我们期待重庆大学风洞实验室取得科研成果的那一天。
本报实习记者 陈婷 记者 赵毅 江门报道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GB50180-2018)明确从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从目前执行情况而言,各地执行新标准的力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还未执行新标准。从开发企业的情况来看,由于新标准调整和新增了部分强制性条文,与现状有较大的出入,企业对执行新标准存有疑虑和困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蒋朝晖对此表示,《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多来,既有大量点赞声音,也不乏置疑态度。通过收集3900张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容积率成为不同人群最为关注的焦点,最常见的住宅区用地出让指标容积率区间为3.5以上;容积率管理过程中“控规容积率制订不合理”成为“最吐槽”的问题。蒋朝晖指出,此前很多地方在制订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时,定的标准远远超过了2002年版《标准》,对容积率的误用也加剧了强度过高的情况。那么,城市住宅用地的平均容积率应为多少比较合适?蒋朝晖指出,经过计算,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只需要1.0~1.7。修订标准基于三大原因12月13日,广东省房协2019年度会员大会在江门鹤山方圆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蒋朝晖在大会上,对2018年版《标准》的修订背景及核心内容进行了详尽解读。据了解,1993年国家就出台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标准;2002年对其进行了局部修订;2016年进行局部修整;之后2018年版《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蒋朝晖指出,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便是时代的变迁。这些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人均GDP的变动,人口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我国的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在当前时期,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追求高质量、更公平是转型需要的关键词。第二个原因是,在过去住宅建设的过程中,有五大问题较为凸显。一是“风貌缺特色”,千城一面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服务缺配套”,住宅的建设忽略了绿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此外,“强度缺控制”“形态缺协调”“高度缺引导”三个问题使得住宅新区在建设过程中乱象频发。第三个原因是,多层高密度和低层高密度的形态等现实情况是此前《标准》所“屏蔽”的区域,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标准做好衔接,需要对《标准》进行全面的修订,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容积率成最关注焦点蒋朝晖指出,在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容积率成为大众最为关注的内容,最常见出让区间为3.5以上,最多新建层数类别为高层。而在容积率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和现象的统计中,“控规容积率制订不合理”成为“最吐槽”的方面,具体表现为空间形态不好控制、毛容积率代替净容积率。此外,“间距太近”成为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形态问题。“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在制订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时,定的标准远远超过了2002年版《标准》。另一方面,对容积率的误用也导致了强度过高现象的加剧,比如在小区的规模上用了针对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标准,放大了纯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标准。”蒋朝晖补充道。在城市住宅用地的平均容积率应为多少较为合适的问题上,蒋朝晖表示,城市地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是100平方米,通常而言,每个城市的居住用地比例约为25%~40%。从定义上看,居住用地主要由住宅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组成,其中住宅用地占到将近95%左右,人均住宅用地约是21~36平方米。“用人均居住面积乘以人均住宅面积,就可得到我国的城市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只需要1.0~1.7。”蒋朝晖还称,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标准》对限制容积率最大值、限制住宅建筑高度要求也不一样。此外,在绿地方面,蒋朝晖还指出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2018年版《标准》也对增加绿地做出要求,以提高人均指标。“之所以把生活圈分成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三种类型,强制性地要求绿地相对均衡分布,是让大家真正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林’。”蒋朝晖如是表示。(编辑:赵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