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南阳民营企业30强调研分析报告》透露了这些重要信息猎狼人

《2020南阳民营企业30强调研分析报告》透露了这些重要信息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民营企业在经济困境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壮大,在高质量发展中变强。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厚植成长沃土,优化发展环境,给予政策支持,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日前市工商联、南阳师范学院共同发布的《2020南阳民营企业3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南阳民营企业30强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出口稳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快、升、聚”发展态势。30强民营企业是我市民营经济的“主引擎”,他们如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记者近日走访部分民营企业进行采访。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轧钢厂厂区一角发展给力整体实力增强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西峡县钢构工业园区的河南龙成重型钢结构公司,火热的生产场面让人感受到企业蓬勃发展的生机:起重机械、压力容器、防爆设备实现批量生产,钢结构建筑、桥梁、船板等“拳头产品”供不应求……龙成重型钢结构公司是河南龙成集团控股子公司,是西峡县150万吨钢构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生产所需的特种、特宽、特厚钢板以及氧气、氩气均由龙成集团下属企业自产,无需专项运输,使用安全便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风雨一路歌,这是龙成集团32年风雨征程的真实写照。谈起发展历程,集团副董事长白金立深有感触。公司瞄准国际先进、进口替代、市场空白的产品目标,生产别人不能生产、不敢生产、不愿生产的产品,现已成为立足铁矿资源,发展特殊钢铁,横跨机械制造、冶金材料、煤高效应用、工程技术、钢结构、国际贸易、旅游等多领域,员工达一万余人的企业集团。2019年,龙成集团以238.39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南阳民营企业30强首位。龙成集团是我市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至今,南阳民营企业30强仍延续制造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发展态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从空间分布来看,空间集中的趋势依然保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淅减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汽车减震器淅川县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南阳淅减公司为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84家企业组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过“扶持大龙头、带动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建成大基地”,初步实现了绿色崛起。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桐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天然碱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资产总额达122.87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9.47亿元大关,带动桐柏碱化工产业跨越发展,撑起了当地税收的“半壁江山”。南阳防爆集团线圈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用机器人包带机绕线防爆产业是南阳的一面旗帜,也是南阳装备制造业的尖兵。在科技部公布的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中,南阳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南阳现有防爆装备和器材制造企业80余家,形成了集各类防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防爆产业集群,国家防爆检测中心、国家防爆工程实验室等金字招牌均花落南阳……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30强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分别达到972.08亿元、1621.14亿元、483.74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速度均超过两位数,分别是15.39%、12.61%、29.84%。其中,制造业以646.35亿元的营业收入总额位居首位。创新有力助推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如何才称得上健康发展,怎样才能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是答案。在南阳,民营企业绝不是人们印象中家庭作坊式的“粗而糙”,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已成为常态。在淅减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只见机械臂上下翻飞,传送带精准运行,自动化、模块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投资12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全部建成后,带来的是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20%、研发周期缩短50%、产品可靠性提高30%的巨变,将助推淅减公司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减震器生产基地。地处深山的淅减公司在地理位置方面并无优势,但经过40多年的努力,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由商用车减震器到轿车减震器再到现在的列车减震器,逐渐成长为国内大型汽车减震器生产企业。在公司董事长赵志军看来,技术不断进步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优势。谁来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呢?依靠自己培养的“土专家”!淅减公司现在的技术总监邢云明就是“土专家”的典型代表。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邢云明自学掌握了英语、德语及电脑绘图,先后获得11项国家技术专利,奥迪、捷达等车型的减震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攻克难关、成功生产的。南阳纺织集团以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为目标的产业升级换代,让传统制造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宽敞整洁的车间里,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机器代替了成排纺织女工来回奔波,受益于智能装备投入与工艺流程改造,原来170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23人,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从2016年开始,南纺集团斥资6.9亿元建设了20万锭智能化纺纱项目,运用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处理技术,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工厂。智能化技术装备的运用,让南纺集团工作效率和附加值提高、产能扩大、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成为国内智能纺纱的标杆。创新,既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产业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我市民营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南阳民营企业30强研发投入总额16.3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59%。其中,河南龙成集团以4.86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居首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平均比重为9.03%,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其中,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比重达36%,位居第一。爱心助力担当社会责任福森药业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南阳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接受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已成为稳就业、保民生和社会稳定的主力军。2019年,南阳民营企业30强纳税总额37.22亿元,比上年增加21.81%;员工人数117917人,比上年增长27.03%。南阳新奥针织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服装“产业走进村,工厂办家门,一人来就业,全家都脱贫!”这是镇平县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真实写照。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南阳新奥针织有限公司。2017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新增全自动织机、缝盘机600台(套),分别在镇平县建立9个扶贫基地,辐射带动周边30多个贫困村,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20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到1850元以上,全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际发放工资总额约1000万元。河南黄志牧业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内贫困群众正在劳动同样,河南黄志牧业有限公司投入扶贫专项资金8400万元,以创办规模养殖小区为平台,采取入资代养、安排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真心实意帮助农户脱贫致富。2016年,在邓州市小杨营镇实行生猪代养分红签约401户,分红金额28.64万元,在文渠、腰店等乡镇签约贫困户744户,为贫困户分红62万余元;2017年,落实到户增收522户,分红金额42.5万元;2018年落实到户增收第一批签约贫困户4707户,增收金额达到280万元以上,第二批涉及18个乡镇的未享受和遗留贫困户共计3069户签约5年,每年分红金额120万元,累计分红596万元。“一库清水倒逼我们向科技要效益,拉长产业链,发展环保产业。”福森集团董事长曹长城说。通过新建多条国内先进的生产线,福森药业成为国内剂型较全、生产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在福森集团带动下,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成为丹江口水库岸边的富民产业。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武汉暴发疫情后,想念食品取消放假保供应,全线昼夜不停生产;除夕夜,满载93.6吨挂面的三辆大卡车驰援武汉,今年大年初一凌晨1点半到达,确保了武汉市900多家门店的面条供应。今年10月2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2020年度粮食英雄”评选结果,想念食品董事长孙君庚等5人获评“粮食英雄”。全面发力帮扶民企发展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对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做实验当前,全市民营企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顶住了压力、催生了动力,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同增、结构与贡献并进。但同时,民营企业依旧存在大型企业偏少、经营效益不高以及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南阳民营企业化危机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和河南发展大格局,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南阳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采访中,部分企业家表达了同样的期盼,希望地方政府制定民营企业分类发展指导政策。他们建议,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加大对大型民营企业研发项目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同时,要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民营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此外,大家还表示,“民营企业自身要向‘专、精、特、优、新’方向发展,提高进入大企业产业链及在国内外细分市场的能力”。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问题。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不平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耀一认为,要鼓励民营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严肃环境准入制,严格源头控制,制定分年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狠抓节能减排,限期对可以改造升级的现有落后生产能力整改达标。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税收抵免、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小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为好产业好企业腾出资源环境容量。如果将民营经济比作树木,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好坏的生命线,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南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晓霞说,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便捷为导向,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用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着力压缩审批要件与时限,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真正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充满活力的发展空间。积极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企业家做事更顺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站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历史坐标,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助推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秉持新的理念,承载更多期许,民营经济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来源:南阳日报

茴香

佛山重点行业产业链调研报告今天发布

3月27日,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在会上发布《全球变局下的佛山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调研报告》。《报告》对佛山的八个重点产业做了分析。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塑料加工及注塑机械、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陶瓷和陶瓷机械、有色金属加工、氢能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朱森第认为,八个产业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优势明显的产业,像智能家电、陶瓷和陶瓷机电、塑料加工和塑料注射企业、有色金属加工,这四个产业佛山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全国的地位相当重要。他建议,需要从四方面发力实现产业链的高级化,一是加快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步伐;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四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比如铝型材从建筑延伸到工业铝材延伸,发展铝压铸件,家电向智能终端发展,要加快产业的智能转型。第二类是潜在优势明显的产业,主要是两个产业: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佛山这两个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具有潜在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有一定的集聚效应,珠三角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好的配套环境,对佛山的发展有很强的牵引力。但两大产业存在产业链短板,比如关键部件国产品牌满足不了需求,主要靠进口。朱森第建议,这类产业应注重产业链的补链,引进相关企业到佛山发展,补充完善数控机床主机品种;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完善供应链。第三类是重点培育的产业,一是氢能和燃料电池,二是电力电池。据了解,有14个省市形成氢能和氢能汽车发展的区域,但是总体来看,技术路线不同,现在处在中试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佛山起步较早,引进团队建立了仙湖实验室,开展了氢能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部署。朱森第建议,佛山可采取“中间突破、两头拓展”的发展战略,即从氢能应用的储存、运输、加注等中间环节入手,解决相应装备和关键器件,形成优势后再向两头拓展。对于动力电池产业,国内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形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市场份额大的企业。朱森第建议,佛山可在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领域创新商业模式,形成领先优势。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编辑/樊宏伟[ 北京头条客户端 ]

绿荫岛

Mysteel调研:四月山西煤焦企业调研报告

调研初衷:焦炭第8轮提降的落地,可能已到达本轮降价的一个谷底,另外山西作为中国焦煤、焦炭资源的主要产区,2020 年煤焦期现市场行情起伏多变,2021年更是变幻莫测,尤其清明节前后这场焦钢博弈,钢厂的第9轮提降以及焦企的第1轮提涨,大家各抒己见,山西后续的政策如何变动?最近蒙古突发疫情,焦煤进口骤降,山西“倒查”风声四起,炼焦煤大省供给是否面临同质问题?期货强势拉涨,双焦现货拐点何时出现?在此背景下,Mysteel煤焦团队于3月31日开始,组织了一场山西煤焦企业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煤焦企业当前生产节奏、库存订单及运输情况、当前盈利水平、后市预判以及对焦企产能淘汰、置换进展等相关情况开展了实地探访和调研。1.需求分析:下游需求情况,Mysteel调研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7.47%,环比上周下降2.08%,同比去年下降6.25%;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86.92%,环比下降1.38%,同比增加2.46%;日均铁水产量231.37万吨,环比下降3.68万吨,同比增加6.54万吨。近期高炉限产趋严,唐山发布《钢铁行业企业限产减排措施的通知》草案,文件要求3月20日至6月30日,唐山日均减少焦炭约4.6万吨;7月1日至12月31日,日均减少焦炭量约4.01万吨。Mysteel煤焦团队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环保限产将成为常态。如果钢厂严格执行限产政策,焦炭的消耗无疑会大幅减少。2.供给分析:2021年焦炭去产能将会告一段落,焦炭供给将有一定幅度的改善空间,目前焦炭产能呈现扩张态势,根据Mysteel调研统计2021年全年淘汰2775万吨,新增6548.5万吨,净新增3773.5万吨。而2020年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6154.6万吨,新增3637.5万吨,净淘汰2517.1万吨。产能扩张直接推动了焦炭产量的增加,从统计局公布焦炭数据,1-2月焦炭累计产量为7911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0.3%,较2019年增7%。从全样本独立焦化日均产量数据来看,当前焦炭产量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焦炭供应处于相对偏宽松状态,焦企自身在受到高利润驱动下,焦炉开工持续在高位,销售积极,但库存累积。3.一季度回顾:一季度,焦炭现货供应增加,焦炭产量1-2月同比增加10%以上,需求端,年初工信部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钢铁年度产量负增长,环保部限产政策严格落实,特别是河北唐山地区,焦炭需求被大幅压缩。焦炭库存大幅回升,现货连续8轮提降落地,市场悲观情绪严重。港口准一价格从年初的2950上方高位回落,目前报价为2100,降幅超过850,贸易商囤货意愿较低。4.二季度展望:焦企开工率虽然短期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二季度焦炭产量维持高增速的概率较大。需求方面,环保限产或成为常态,二季度的钢产量被压缩的概率较大,焦炭需求前景不佳。库存方面,焦炭行业库存一季度已经拐头向上,二季度供需宽松,库存继续向上概率较大。二季度,整体看焦炭基本面向好发展,但唐山钢厂限产依旧,焦炭刚需持续被抑制,短期难以实质性扭转局面,后期仍需关注产地环保限产执行力度以及需求持续性。以下是本次调研调研企业部分纪要:焦化厂A:企业情况:长协定价主要参考日钢、合钢、mysteel;出口量占比不大,但随着国外高炉复产,出口需求逐步增加;主焦无进口,因为自身身处产地,且距离港口较远;焦炭无余量给贸易商,计划全产全销。企业观点:对焦煤看法偏乐观。供应端,产地煤源产量区域性受限,左权再发生安全事故、山西对超越界开采的检查叠加进口蒙煤通关减量,优质煤种供应紧张;需求端,焦企去库,加之新增焦化产能较多,原料煤采购力度加大,支撑二季度煤价或将继续探涨。对焦炭看法,认为会反弹2-3轮。焦炭价格经过前期大幅回落,焦企出现一定抵触情绪,现阶段钢焦博弈为主,部分焦企库存开始不同程度消化,同时考虑价格基本筑底,下游部分低库存钢厂有加大锁单量的情况,目前看市场供需稍有好转,焦炭短期内稳中偏强,预计能上涨2-3轮。焦化厂B:企业情况:认为新旧产能接替是大概率事件,需要煤气去烘新炉。目前太原淘汰的产能多,新投的少,但太原的淘汰新增的进程是最快的。企业观点:认为4月焦炭情况不乐观。因为3月唐山环保限产,焦钢厂库存高位。唐山高炉目前恢复60%左右,首先应当消库存,其次是新产能再投产。目前焦炭情况供大于求,若想稳定,需钢厂复产或焦化限产。焦炭在九轮十轮时会有博弈。焦煤:在4月暂无大幅上涨的可能,预计6月随着设备的大幅投产,对焦煤需求量会大幅增加。焦化厂C:企业情况:听说产能置换还有补偿,但是不确定。完全置换之后山西产能还会微增,所以现在的问题还是供需错配;企业观点:认为4月焦炭价格稳或反弹,六月看法悲观。因为焦化产能陆续增加,加之政府有可能效仿唐山。目前焦炭情况供大于求,若想稳定,需钢厂复产或焦化限产。煤矿D:企业情况:煤矿核定产能660万吨/年,洗煤厂500万吨/年,主要产1/3主焦煤。目前厂内精煤库存几乎没有,都是产完即销。企业观点:焦炭整体来看,短期市场需求好转,持续性有待考验,钢厂库存普遍高位,不应盲目乐观,焦企要珍惜短期的供需错配行情。焦企炼焦煤库存也经历了连续下降,未来焦企进一步通过降库来打压原料煤价格的力量将会减弱;海运煤和蒙煤进口均不同程度受阻;国内炼焦煤增长有限;主焦煤供需关系较好,预计炼焦煤价格支撑力度较逐步增强。煤矿E:企业情况:自有露天矿和井工矿。露天矿由于山西安委办发布煤矿重组安全整治行动,目前在停产整顿,预计五、六月才可恢复。井工矿受到晋中左权石港煤业和环保督查的影响,目前在验收中。灵石地区现有43座煤矿,在产27-28座左右。全县产能3000多万吨。企业观点:认为随着焦化厂复工复产,及环保检查严格,认为焦煤价格会上涨。认为焦炭价格在九轮十轮提降后会反弹。煤矿F企业情况:由于发运一般,情绪略显悲观;主焦煤月7-8万吨,价格较为稳定。四月价格将上调,原煤回收率30%左右。企业观点:认为焦煤价格会上涨。由于山西能源局严格查超产能现象、澳煤蒙煤进口受限、焦化厂产能提升。山西即将开始的环保督查是否会对焦化生产造成明显影响。中长期来看,对焦煤继续维持看好,主要理由是随着新建焦化产能陆续投产,后期炼焦煤需求总体将会呈增长态势。焦化G企业情况:煤矿19年开始查超采,目前情况已得到大幅控制。目前定价参考日钢、河钢。化产咱不可抵消生产成本。等焦化厂无利润且化产赔钱时,会考虑主动限产。企业观点:焦煤价格四月将上调30-50元/吨,主要关注焦化厂能否稳住。长期蒙煤进口量会逐步回升,但澳煤问题迟迟看不到解决,后期进口优质主焦煤资源总体可能还将面临减少,国内炼焦煤尤其是主焦煤整体供需仍会相对较好。焦化H企业情况:零利润时会考虑主动限产。由于运费以及掉指标问题,尚未采购进口煤。企业观点:认为目前焦炭供需情况虽不乐观,但库存清空情况向好,止跌有望。若焦化厂环保检查或钢厂放宽政策,会有涨的可能。国内新增炼焦煤产能尤其是主焦煤产能较少,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后续看好焦煤行情。煤矿I企业情况:每月15号调价。自家属于地方国企,不担心环保检查,无限产。厂内暂无库存,目前市场普遍缺煤。企业观点:近期煤矿出货好转,精煤库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用户打款拉煤热情上升,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区域性偏紧。山西忻州、兴县等地气煤也小幅探涨了20-30元/吨。山西优质主焦资源供应稍紧,有小幅探涨的需求。在澳煤进口受限的情况下,南方焦煤需求明显提升,整体看好二季度焦煤价格。

毋固

36氪研究院|坤湛科技企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发展、政策的加持以及新冠疫情的催化,传统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当下,传统产业效率低、成本高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亟需转型。传统产业运用前沿技术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将大大降低能耗与成本。政府重视新基建发展,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保障,推动产业智能化往纵深发展。2020年伊始,全球疫情的爆发,加速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为产业智能化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数据中台企业等带来了天然优势。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产业智能化一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直接动因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层面来看,产业智能化发展涉及到众多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传统产业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的途径是利用IT系统与新技术破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升级难题,重新定义和整合设计、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全链路,实现业务创新和增长。从人工智能落地发展策略来看,第一、二产业智能化进程中,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技术、行业等),产业智能化新格局也会逐渐形成。从人工智能落地发展基本面来看,“平台化”建设将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据运营等关键服务于一体,且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核心数字技术及第三方服务平台是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中间角色。坤湛科技能够为传统行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实施的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2020年6月9日,坤湛科技宣布完成超2,000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投后估值近2亿美元。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为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2019年,产业智能化系统服务提供商坤湛科技应运而生,其主要核心团队成员由全球范围专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精英组成,且吸纳了来自BAT的技术专家。创始团队成员曾服务8大行业客户,成功交付100+转型项目,为客户增收数十亿元,拥有丰富的产业创新经验和技术方法论,聚焦传统产业(工业、农业、零售、物流、医疗等),提供沉浸式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服务。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字化运营等关键服务于一体,且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服务商相对较少。另外,数字鸿沟明显,产业协同水平较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平台针对用户信息、行业数据等资源的开放程度普遍不高。基于此,集产业智能方法论和产业智能操作系统于一体的服务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产业智能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未来,坤湛科技将深入到产业,做“技术+产业”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附加和增值服务,打造更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及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传统产业智能化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那么,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坤湛科技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赋能传统产业的呢?以下为《为传统行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实施的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36Kr-坤湛科技企业调研报告全文,点击报告链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9BMAmZDrr833X6YwxBMbPQ)下载报告全文。提取码:qx49注: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参考资料:1. 新华网,瞭望东方周刊,《新基建,是什么?》,2020-04-262. 《为什么产业智能化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IT人刘俊明3. 坤湛科技调研,闵万里、王金明

莫然吾魂

2019年企业数据生产力调研报告,90%的人都没看过

当前企业信息化迈入大数据阶段,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问题的暴露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即BI),期待从数据金矿中采炼更多,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然而知易行难,企业数字化转型绝非一蹴而就,数据分析和BI带给企业的也不仅仅只有机遇和收益,还有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数据成为生产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我国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究竟如何,企业因何而喜又为何而忧?针对上述疑问,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2019帆软第二届数据生产力大赛的参赛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本次调研报告。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入手,对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和获奖企业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绝大多数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在领导层的应用普及还不够,数据应用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在企业投入、定位等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应用效果的好坏。 一、数据应用现状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来分析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其中,价值体现即为最终的应用效果,其他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1. 价值定位价值定位聚焦于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以及企业资源倾的斜程度等方面。(1)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主要由IT部门支撑。尽管目前BI市场已经在向业务人员自助分析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仍然由IT部门来支撑。如图1所示,超过66%的被调研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技术运维,并且能以IT手段增强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运作能力,从而支撑企业业务;30%左右的企业认为IT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合作伙伴关系,IT技术能够帮助实现业务发展和新业务开拓;仅3.49%的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产品运维,主要的技术性工作交由IT厂商来完成。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2)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投入了较为充足的预算。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绝大多数企业对BI前景持看好的态度,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有较高的重视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将近75%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上有着不小的投入,如图2所示。其中超25%的企业其领导非常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给予了充足的预算;近一半的企业表示部分高管很重视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预算较为充足。也有约20%的企业表示高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预算有限。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预算投入2. 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层面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工作与配合,包括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驱动来源、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及效果等。(1)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主要由业务部门驱动。从理论上来说,BI建设的需求最先应该是来源于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因为数据分析和BI的目的就在于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企业提供业务决策支持。实际的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3所示,在被调研企业中,数据分析和BI项目由管理层驱动和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0%,其中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最多,占比37.21%;其次是管理层驱动,占比32.56%。由IT部门自我驱动的企业占比最低,为25.58%。因此,大部分被调研企业BI项目的建设方向和策略都是来源于业务决策的需求,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比较重视,能够主动推进项目的建设。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建设方向与策略来源(2)绝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部门存在较多的数据需求,其中又以业务取数需求居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数据需求激增,而企业之所以应用BI,无外乎是因为现有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其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如图4,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5%的被调研企业,其业务部门拥有大量的数据需求,其中以业务取数需求和深度业务分析需求为主,合计占比约达75.8%;报表需求仅占19.77%。仅有4.65%的企业只存在少量的数据需求,其业务部门几乎不提数据需求。这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从数据中获取知识,洞察业务见解。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3)IT部门主导仍是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最主要的配合方式。当前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仍然以IT部门为主导。在被调研企业中,采用IT完全主导和IT强主导这两种配合方式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8%,如图5所示。这一结果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当前的BI市场现状,目前自助式BI分析并未完全成熟,IT部门仍然需要从技术层面,来实现业务部门的大部分报表和分析需求。一旦未来几年自助式BI分析发展成熟,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将开始向业务主导的方式迅速倾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自助,即IT人员建设底层的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和BI分析均由业务人员通过BI工具实现。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4)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较好。对于IT主导的配合方式,目前来看最终的配合效果也很不错。图6显示,将近8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IT与业务配合的较好,其中24.42%的企业更是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IT与业务的配合关系。当然,也有约16%的企业不满业务与IT的配合,认为IT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甚至是质疑。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支撑团队上,团队的规模、开发能力,以及能力短板等是较为关键的衡量指标。(1)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团队规模较小,不够成熟。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用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团队仍然不够成熟。图7中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0%左右的被调研企业拥有5人以上的成熟数据团队,能够有力地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以3~5人的团队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20%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团队仅为2人及以下;甚至有近7%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建设支撑团队,采用的是个别员工兼职的方式。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2)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图8中的调研数据来看,被调研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的成员都具备基本的开发能力。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表示其团队成员有一定的开发经验,常规的报表开发不是问题;26.7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其团队成员具备从数据底层到前端可视化的完善能力体系;更有9.3%的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团队成员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当然,也有部分企业的团队成员仅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开发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项目需求。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3)业务理解能力是团队成员最大的能力短板。针对团队成员能力短板的分析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前文关于团队成员开发能力的结论,即团队中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并不多。如图9所示,41.8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的最大短板在于搭建企业各业务模块分析体系的能力。这也是IT部门主导BI项目的一个缺点,企业的IT部门主要以技术运维为主,在业务方面则缺乏较深的理解。另外,有17.44%的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在数据分析思维、方法和技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19.77%的企业不太认可团队成员的项目价值传播能力。团队成员的能力短板4. 价值体现最后是价值体现,也就是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行状况、应用普及率以及扩大价值的挑战等方面。(1)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取得了成功,运行状况良好。图10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运行状况来看,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还是非常成功的,仅5.81%企业表示项目访问量较低,业务部门基本不会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项目访问量相对稳定或较高,甚至有8%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受到了全公司的关注,很好地支撑了领导层决策。已上线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运行状况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不同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2)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一般,在IT部门的应用最为深入,在领导层的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当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某一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达到60%以上,我们就认为项目在该部门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根据调研数据,66.74%的被调研企业至少在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中的某一部门层级得到了较深的应用,因此整体来看,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只能算是合格。另外,如图11所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应用普及率随着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的顺序上升。大部分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IT部门应用得比较深;仅36.05%的被调研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领导层得到了较深的应用。也就是说,越偏向于执行层级,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就越高。结合前面的结论,虽然管理层级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但是最终能普及到他们的应用却仍然不够。而如何让企业的管理层更好地应用BI,发挥出BI的最大价值——决策支持,是企业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3)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集中在业务洞察阶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如图12所示,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表明,大部分已上线BI的企业处于“数据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即通过数据来驱动企业决策和运营。其中,超过半数企业的数据应用处于业务洞察阶段,他们通常使用统计分析、预测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来提示重大、相关的业绩改善建议;31.4%的企业仍处于业务监测阶段,他们通常应用传统的DW和报表方式,监测现有企业业务的运行状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上来看,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并不高,但是也有近12.8%的企业处于“数据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他们往往通过业务重塑发现新的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盈利手段,而且这一比例较去年是有所提高的。按照这一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业务重塑和数据盈利阶段,数据将真正成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4)企业在进一步扩大BI产出价值上存在不小的挑战。面对当前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效果,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BI项目的产出价值,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图13中的词云图表明,被调研企业认为最大的四项挑战分别是数据人才的培养、数据的整合与治理、与管理层及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IT部门自身的能力提升。具体地,被这四个问题困扰的企业均超过50%。另外,衡量数据分析的价值产出、公司重视程度或预算投入这两项挑战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占比均超出40%。另外,有20.93%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工具的选择上存在困扰,而BI工具选型的确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还有13.9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项目风险的控制也是BI价值产出的一道阻碍,风险控制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企业扩大BI价值产出存在的挑战二、获奖企业优势在前文中,我们对参赛企业数据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各项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出哪些因素对应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数据生产力大赛的获奖企业筛选出来,对他们的优势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优于未获奖企业从价值体现,也就是最终应用效果的角度来看,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这一结论也从证明了帆软数据生产力大赛的专业性和公平性。(1)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数据显示,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达到了78.26%,明显高于所有企业综合得到的数据66.74%。并且如图14所示,除了领导层应用普及率的企业占比类似,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其他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尤其是在业务管理层,应用较深的获奖企业占比达到了56.52%。这一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获奖企业的管理层级中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2)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要高于未获奖企业从数据应用成熟度来看,获奖企业的表现也比未获奖企业要好。具体表现在处于业务监测阶段的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从整体的31.4%减少到了21.74%,如图15所示。如果将未获奖企业筛选出来,数据差将会更大。相应地,处于业务洞察以上阶段的企业占比则有所增加。2. 影响企业数据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人通过对获奖企业的价值定位,工作状态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获奖企业与未获奖企业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人的层面,包括工作状态方面的部门配合效果、专业能力方面的团队规模和成员开发能力。(1)获奖企业的团队配合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图16中的调研数据表明,获奖企业中,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一般的企业减少了很多,所以最终配合效果在顺畅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91.3%,较整体情况有了不小的提升。获奖企业的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2)获奖企业数据团队的专业能力要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不论是团队规模还是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获奖企业的表现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在团队规模上,获奖企业不存在个别同事兼职运维的情况,5人以上成熟数据团队的企业占比也有小幅的提升,如图17所示;在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上,仅会简单操作的企业占比从整体的12.79%下降到了4.35%,相应地,数据团队拥有完善能力体系成员的企业占比、拥有高手成员的企业占比均有所提高,如图18所示。获奖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获奖企业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三、结语BI已经成为企业精细化运营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其价值无需多言。除了资源投入、基础设施等要素,数字化转型同样离不开人的支持。图13中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为企业后续的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数据人才的培养、团队配合效果的改善将是企业在下一阶段的行动关键。期待BI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发挥价值,让数据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瓣坛枫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穿越生死线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执行概要2020 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上看,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受访企业的经营仍然挣扎,我国的“疫后 重建”仍然任重道远。不论从产能恢复、营收利润、现金流,还是雇员和投资 计划看,受访小微企业的表现要远弱于大中企业。教育、文娱体育、住宿餐饮 为综合经营压力最大的三个行业(表 1)。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 “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这一方面表明小微企业仍需政策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则 指向若仅“抓大放小”片面钉住某些宏观指标(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 显著高估当前我国经济修复的程度。从当前受访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出发,扩 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保就业”的关键所在。一、样本关键词:小微企业、第三产业、经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在受访企业中占据绝对比重。受访企业中,87.9%员工数量小于 50 人,93.7%员工数量小于 100 人(图 1);70.5%营收规模小于 500 万, 80.9%营收规模小于 1,000 万(图 2)。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以员工数量为 标准区分了小微企业(小于 50 人)和大中企业(大于 100 人),以对比不同 规模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预期。样本结构使得全样本的统计指标非常接近小微 企业子样本。尽管受访企业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 20 个大类行业, 但在后文中关于行业的讨论中,我们未考虑受访企业数量少于 100 的行业,包 括农林牧渔(66家)、电热燃水(64家)、公共管理(55家)、采矿(16家) 以及国际组织(8 家)。从行业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比达 85.6%。其中批发 零售、租赁商服、信息软件、科研技术的企业数量在样本中合计占比达 71.1%。 第二产业占比 14.1%,主要为制造和建筑行业企业(合计占比 13.8%)。第一 产业占比 2.7%(图 3)。从区域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东、北 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合计达 15,774 家,占比 67.1%)(图 4)。 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湖北地区企业数量(1,399 家)相较前次调研(387 家) 大幅上升,指向湖北地区复工状况相较 2 月显著改善(只有在问卷发布期间登 录的用户才能参与调研)。类似地,尽管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全部 31 个省市自治区,但在后文关 于区域的讨论中,我们也未考虑观测值少于100的省份,包括内蒙古(99家)、 广西(85 家)、贵州(83 家)、宁夏(54 家)、青海(34 家)和西藏(4 家)。二、复产程度:大小企业“冰火两重天”当前小微企业的复产达产程度显著落后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58.7% 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50%,28.5%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10%,仅有 15.3%产能恢 复程度超过 90%;大中企业中,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50%的占比为 18.9%,产 能恢复程度超过 90%/75%的占比分别达到 39.8%/62.7%。全样本的产能恢复 程度仅略好于小微企业(图 5)。由于小微企业产能利用率更低,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在被问及何时 产能可恢复至 75%以上时,仅有 61.6%的小微企业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复,有 24.4%的小微企业表示年内恢复无望。而在大企业中,80.1%的企业表示三季 度前可恢复,认为年内无法恢复的不到一成(9.4%)(图 6)。若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服从均匀/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平均复 产程度/产能利用率:全样本的产能利用率约 45.7%,其中大中/小微企业产能 利用率分别为 73.3%/42.5%,可谓天壤之别。 此外,企业对未来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经营现状正相关,即复工程度较低 的企业预期产能恢复也较慢。当前仍未复工/产能利用率低于 10%的企业中, 认为年内无法复工的占比接近六成/超过四成(图 7)。从行业分布看,除样本数量较少的行业外,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主要行业包 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占比):教育(78.0%)、 文娱体育(61.5%)、居民服务(47.9%)、租赁商服(47.8%)、住宿餐饮 (46.2%)、科研技术(39.7%)和建筑(38.2%)。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主要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 75%的企业占比):金融 (49.7%)、制造(45.2%)、地产(42.6%),但即便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 超过 75%的企业数量也未过半(图 8)。各行业对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现状高度相关(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预期年 内产能利用率难达 75%的企业占比)。教育(37.4%)、文娱体育(37.5%)、 住宿餐饮(30.1%)、租赁商服(28.9%)、居民服务(28.6%)、交运仓储 (24.8%)行业的预期最为悲观(图 9)。从区域分布看,防疫措施最为严格或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省份产能恢复程 度最低(括号中数字为该区域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占比):北京 (52.6%)、黑龙江(47.9%)、湖北(46.5%)(图 10)。各区域对于产能 恢复的预期与现状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部分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 的不确定。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认为年内产能难达 75%的企业占比最高的省份/直辖市是北京 (30.0%)、广东(23.6%)、上海(23.5%)(图 11)。三、疫情冲击:供需、经营、融资(一)供需和物流 整体上看,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括号内数字为 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 外,小微企业对国内供需变化更为敏感。66.7%的企业国内市场订单减少,远 高于国内供给不足/受限的企业占比(31.1%);16%的企业表示物流不畅。有 16.8%/9.3%的企业表示受到了海外需求/供给的负面影响。仅有 10.3%的企业 表示未受疫情负面影响(图 12)。从行业分布看,需求方面,所有行业中受国内需求冲击企业占比均超过 45%,受冲击企业占比超过 70%的行业包括住宿餐饮(78.4%)、文娱体育 (73.9%)、教育(72.3%)、居民服务(70.2%)、租赁商服(70.1%); 受海外需求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制造(38.0%)、交运仓储 (36.1%)、批发零售(22.3%)、租赁商服 ( 12.0%)、信息软 件 (11.8%)。供给方面,受国内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文娱体育(39.2%)、 建筑(36.4%)、科研技术(33.5%)、租赁商服(32.7%)、信息软件 (32.1%);受海外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接近或超过 10%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 (17.2%)、制造(13.7%)、批发零售(11.5%)、住宿餐饮(9.6%)。物流方面,受影响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37.1%)、批发零 售(21.3%)、制造(19.9%)、水利环境(19.6%)。表示供需“免疫”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为金融(32.5%)、地产(20.3%)、 建筑(17.0%)、水利环境(15.2%)。综合来看,交运仓储、制造、批发零售行业中的企业受到海内外供需和物 流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最高(图 13)。(二)收入和成本 受访企业在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 占比,此题为多选)。收入端的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71.2%)和回款变慢 (41.7%),支出端的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 (51.7%)。在这三个方面受影响的小微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大中企业。大中企业受防疫政策的影响要大于小微企业:一方面大中企业的防疫压力 (33.1%)要高于小微企业(25.5%);另一方面,大中企业在用工和原材料 方面的困难相对小企业更普遍(约有两成企业表示遭受融资能力下降、用工难 和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的困难)(图 14)。从行业分布看,水利环境(47.3%)、批发零售(46.6%)、制造 (45.9%)行业反映客户回款变慢的企业最多;教育(61.3%)、住宿餐饮 (59.6%)、文娱体育(59.3%)、信息软件(55.4%)行业的刚性支出压力最大;卫生社服(46.7%)、住宿餐饮(36.3%)、教育(33.5%)行业的防 疫压力最大;信息软件(25.0%)、建筑(23.1%)、批发零售(22.6%)行 业的融资压力最大;建筑(39.8%)、房地产(33.6%)、水利环境(29.5%) 行业中面临用工难的企业最多;制造(32.1%)、住宿餐饮(27.2%)、批发 零售(25.6%)、建筑(25.4%)等行业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 企业营收我们将在后文展开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图 15)。(三)融资 在融资方面,受访企业最主要的困难是及时还款压力大(49.8%)和融资 成本高(39.6%)(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其 中,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51.4%)面临还款压力,比例远高于大中企业 (35.5%);而大中企业则反映融资的最大困难是融资成本高(46.9%)。对 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均有超过两成企业表示面临授信门槛高、效率低、额度不 足等困难。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被抽贷断贷的压力相对较小,小 微/大中企业中仅有 9.7%/6.6%的企业面临这一风险(图 16)。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4%)、居民服务(58.6%)、建筑 (55.%)、文娱体育(55.2%)行业的及时还款压力最大;水利环境 (47.3%)、教育(47.1%)、金融(45.4%)、制造(43.3%)等行业反映 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较多;信息软件(30.3%)、文娱体育(27.4%)不少企业 表示融资门槛高;建筑(24.7%)、教育(23.2%)、信息软件(23.1%)行 业部分企业表示融资额度不足;卫生社服(26.7%)、制造(26.3%)、信息 软件(23.7%)行业不少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授信效率低(图 17)。四、经营预期:亏损、裁员、收缩(一)营收及利润 近 3/4 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一季度营 收同比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达 74.2%,超过三成(34.3%)企业营收锐减 75%以上,仅有 6.6%的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总体上企业认为上半年营 收状况相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善:预期下滑 75%的企业占比减少了 6 个百分 点,但预期营收负增长 25-75%的企业占比增加了近 5 个百分点(图 18)。企 业对营收的预期与其当前的复产状况正相关(图 19)。与复产情况类似,小微企业的营收现状和预期也要显著弱于大中企业。小 微企业/大中企业中,预期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 25%的占比分别为 75.6%/47.5%,预期营收下滑超过 75%的占比分别为 30.9%/7.1%。但即便对 于大中企业而言,预期上半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占比也很小(13.4%),正增 长的小企业更是屈指可数(6.4%)(图 20、21)。从行业分布看,各行业均超半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显著下滑超过 25%:其中住宿餐饮(89.7%)、教育(89.0%)、文娱体育(85.0%)预计营收显 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同时,这些行业中亦有较大部分企业对上半年预 期极度悲观(括号中数字为预计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75%的企业占比):教育 (58.7%)、文娱体育(50.2%)、住宿餐饮 ( 40.4%)、租赁商 服 (38.0%)、居民服务(37.9%)。相比之下,金融(14.1%)、信息软件 (9.9%)、制造(9.5%)、科研技术(9.4%)等行业对上半年盈利较为乐观 (括号中数字为预期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企业占比),均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 上半年仍能实现营收正增长(图 22)。此外,除卫生行业外,其他多数行业预期上半年营收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 善,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变化均小于 3%。其中水利环境、交运仓储行业 中显著亏损的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进一步恶化(图 23)。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产能恢复最慢的地区的企业对上半年 营收最为悲观,北京、湖北、海南、黑龙江等省份预计营收锐减75%以上的企 业占比最高,分别达到41.%、36.0%、35.9%和34.5%。小部分企业预期上半 年营收可实现正增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括号中数字为该地区预计上半年 营收正增长的企业占比):浙江(9.4%)、福建(8.8%)、江苏(8.6%)、 重庆(8.5%)、上海(8.0%)(图 24)。受访企业对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预期显著正相关,对利润增长预期相对更悲 观,并认为上半年相较一季度无明显改善(图 25)。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 服从均匀/正态分布,一季度/上半年全样本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4%/45.9%, 大中企业为-30.3%/-27.2%,小微企业为-50.4%/-48.0%;上半年全样 本的利润同比增速为-47.9%,大中企业为-29.6%,小微企业为-49.8%。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对上半年营收和利润的预期出现分化:预期上半 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认为“营增利减”的企业占比超过 1/4(27.6%),表明这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成本上升(图 26)。这一情况在卫生社服、文娱体 育、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更为明显(图 27)。(二)现金流 在疫情带来的极端冲击下,企业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金流。 与 2 月调研结果相比,当前企业现金流边际好转。两次调研的受访企业大部分 并不相同,但对现金流可维持企业经营时间判断的分布形态高度一致。认为现 金流支撑生存时长在 3 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下降了 9.9 个百分点,生存时长在 3 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相应上升(图 28)。但整体上看,即便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受访企业的现金流仍然 十分紧张。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现金流可支撑生存时长平 均为 4.1 个月,小微/大中企业分别为 4.0/5.7 个月。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表示 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的占比分别为 58.9%/41.2%,现金流仅能维持生存 1个月 的占比分别为 18.1%/6.1%。大中企业生存时长超过半年的占比(35.6%)显 著高于小微企业(6.2%)(图 29)。从行业分布看,几乎所有非金融行业都有超过半数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 力。其中压力最大的集中在部分服务业及建筑业(括号中数字为撑不过 3 个月 的企业占比):住宿餐饮(69.0%)、教育(66.4%)、文娱体育(62.5%)、 建筑(61.0%)、居民服务(59.0%)、租赁商服(58.1%)、信息软件 (57.8%)(图 30)。这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对现金回款依赖度较高,另一方 面也与复产进程高度相关:复产程度较低的企业/行业现金流更为紧张(图 31)。相比之下,地产、制造、交运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恢复程度 较高,也有更高比例的企业表示当前现金流能坚持半年以上(占比分别为 25.7%、24.5%、22.8%和 20.2%)。值得关注的是,约两成企业短期内面临生存困境:有 4,634 家企业(在全 样本中占比 19.7%)认为当前现金流情况已难以维持生存到 6 月末,但届时产 能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75%(图 32)。从区域分布看,除北京(57.1%)、天津(54.9%)外,其他产能恢复程 度较低的地区,现金流紧张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更为明显(括号中数字为该 地区撑不过 3 个月的企业占比):包括湖北(63.8%)、新疆(63.6%)、山 西(63.0%)、海南(62.4%)、黑龙江(62.2%)(图 33)。(三)雇员及薪酬 由于营收和利润遭受显著冲击,且预期无显著改善,超过九成(91.5%) 的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根据均匀/正 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裁员幅度为 22.8%,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 均裁员幅度分别为 24.1%/11.5%。预期上半年将裁员 25%以上的小微企业/大 中企业占比分别为 35.5%/14.7%。随着裁员幅度的上升,小微/大中企业的分 化愈发显著。预期雇员数增加的大中企业有 14.3%,而小微企业则只有 7.7% (图 34)。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7%)、文娱体育(57.1%)和教育 (53.5%)行业计划裁员超过 10%的企业比例位居前三,这也是营收预期最悲 观、现金流最紧张的三个行业。雇员计划增加超10%的企业占比最高的三个行 业是水利环境(12.5%),信息软件(12.1%)和制造(10.8%)(图 35)。除裁员外,企业也可通过削减员工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根据均匀/正态分 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减薪幅度为 18.5%,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减 薪幅度分别为19.4%/10.5%。四成企业(39.6%)表示上半年将降薪10%以上。其中,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降薪超过 25%的占比分别为 13.7%/28.1%,上 半年员工薪酬有所上升的占比分别为 15.2%/9.6%(图 36)。从全样本观察,在“裁员”和 “降薪”之间,企业似乎更倾向前者。这也是 企业为维持劳动生产率的合理选择(图 37)。 从行业分布看,与裁员情况类似,教育(58%)、文化娱乐(56%)、住 宿和餐饮(54%)三大行业中降薪超过 10%的企业占比最高(图 38)。各行 业对于裁员和降薪的倾向性存在差异:如在疫情冲击下,卫生社服和金融行业 更倾向于降薪而非裁员,而建筑行业则更倾向于裁员而非降薪。此外,仍有少 数企业在疫情中雇员和薪酬均有所上升,主要是制造(6.2%)、信息软件 (6.0%)、水利环保(5.4%)、科学技术(5.2%)等行业(图 39)。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裁员/降薪的企业占比更高(括号 数字为裁员/降薪超过 10%的企业占比):海南(53.8%/48.7%)、云南 (50.7%/41.5%)、湖北(50.6%/48.4%)、北京(50.4%/46.6%)、黑龙江 (49.6%/46.2%)均有近半数企业预计裁员10%以上。也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企 业表示将增员/加薪(括号数字为增员/加薪的企业占比),包括四川 (12.7%/12.9%)、安徽(12.5%/15.8%)、浙江(10.7%/12.8%)、江西 (10.6%/12.1%)、江苏(10.6%/13.5%)。(四)投资计划 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 投资。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投资计划平均收缩幅度达 32.3%,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投资收缩幅度分别为 34.1%/16.6%。投资 大幅缩减 25%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为 50.7%/23.0%;投资活动基本停滞 (同比下滑超过 3/4 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 23%/8%(图 40)。复工复产是企业投资的前提和基础。产能利用率低于 25%的企业中,超 过七成(70.9%)选择大幅收缩投资 25%以上,仅有 3.8%选择扩张;相比之 下,在复产程度超过90%的企业中,仅有21.0%的企业大幅收缩,投资扩张的 企业占比为 14.4%。企业投资计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期收益:在预期上半年仍能盈利的企 业中,38.2%的受访样本投资同比扩张,投资大幅缩减超 25%的企业占比为 9.2%;而在亏损 25%以上的企业中,扩张和大幅收缩的占比分别为 4.6%、 61.5%(图 41)。从行业分布看,投资大幅收缩的主要是复产进度慢、营收预期悲观的行业 (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教育(67.1%)、文娱体育(62.2%)、住宿餐饮(62.0%)、居民服务(55.3%)、租赁商服 (54.9%)。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增加的企业均占比较低(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 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其中制造(11.4%)、科研技术(9.0%)、地产 (8.8%)、信息软件(8.4%)、批发零售(7.6%)排名靠前(图 42)。从区域分布看,除甘肃省(58.3%)外,复产进度较慢的地区投资收缩更 为明显(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 25%的企业占比):黑龙江(56.3%)、 北京(55.3%)、湖北(54.0%)、海南(52.1%)等均有超过半数企业投资 大幅下滑。而投资扩张企业占比较高的地区更多为内陆地区(括号中为上半年 投资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江西(11.6%)、陕西(10.7%)、河北 (10.0%)、四川(10.0%)等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图 43)。五、小结:艰难的修复据调研结果估算,4月末我国小微企业(雇员人数小于50)产能仅恢复四 成,大中企业(雇员人数超过 100)产能恢复约七成。受产能恢复缓慢影响, 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 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当前企业仍临着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供需方面,受访企业 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 经营方面,受访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其中收入端困难主要来自 营收减少、回款变慢,支出端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 支出。更多大中企业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价格的负面影响。融资方 面,半数受访企业的压力主要源自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3/4 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超过五成企 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下滑50%以上。对上半年营收预期最悲观的是住宿餐饮、 教育和文娱体育行业,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受访企业的利润和营收整体上高度相关,但对上半年利润的预期相对更为 悲观,近 3/4 的企业预期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超过 25%。值得关注的是,即便 在预期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仍有超过 1/4 的企业反映“营增利减”,表 明其受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面临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综合考虑供求 修复和政策支持,当前企业的现金流与 2 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整体上 看,企业生存压力仍然巨大,约两成企业正挣扎在“生死线”:预期上半年现金 流将耗尽但产能难达 75%。由于营收利润下滑、现金流吃紧,受访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 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另一 方面,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 加投资。小微企业的投资收缩幅度远大于大中企业。……(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招商银行)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赵朔

「调研报告」找差距 抓落实 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和区委安排部署,本人围绕“精准施策助推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聚焦工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为推动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全区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洪泽区初步形成了以盐化工、机械装备、现代纺织、电子信息等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并着力打造以盐化凹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食品产业为主的“三新一特”工业产业体系。今年1-8月份,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23亿元,入库税金4.1亿元。其中,“三新一特”工业产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5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3%,工业质效显著提升。(一)盐化新材料产业。现有规模企业66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4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34%。主要产品为元明粉、工业盐、硝酸、氯乙烷、三聚氰胺以及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产品,主要企业有银珠集团、金象赛瑞、春江润田、国瑞化工等。(二)机械装备产业。现有规模企业35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2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20%。主要产品为汽缸套、汽车半轴、无缝钢管、螺纹钢等,已初步形成从零部件加工,到生产设备总成的产业集群,主要企业有海珠公司、华晨机械、汽车半轴、富港特钢等。(三)现代纺织产业。现有规模企业34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15%。主要产品毛纺、棉纱、加弹丝、无纺布,主要企业有宏港毛纺、翔宇纺织、联合化纤、华龙无纺布等。(四)电子信息产业。现有规模企业21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6.7%。主要产品有电子触摸屏、高档机柜、电子测量仪器、电池、电子元器件等,主要企业有宇天港玻、瑞特电子、康丽欣电池等。(五)食品产业。现有规模企业16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8.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7%。主要产品有肉鸡宰杀、面粉加工、调味料、菌菇加工及粮食加工等,主要企业有华斯达食品、大湖面粉、紫山食品科技等。二、存在的问题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我区工业企业总体运行良好,85%以上企业能够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保持正常有序运转,部分企业发展战略清晰,信心充足,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区工业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两化融合成效不佳、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帮办服务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主导产业层次不高。从目前四大主导产业来看,现代纺织产业基本停留在纺纱工序阶段,无产业配套;机械制造产业还停留在配件级,产业链低端;电子信息产业缺乏自主终端产品;盐化新材料产业链条不长,初级加工品多,断层产品多。总的来说,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从当前“三新一特”产业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目前洪泽仅有戴为电动车和汽车半轴制造有限公司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仅有15家,且基本处于配件加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发展潜力不足。从区级层面来看,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向不清、产业定位不明晰、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没有在打造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机械加工、新型纺织行业发展还缺乏统筹规划。二是两化融合成效不佳。全区目前仅拥有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0家,实现“企业上云”的企业仅有15家,可以说我区大部分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一方面,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对“两化融合”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对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进程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导致两化融合推进效果不佳。三是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开发园区建设初期功能定位模糊,没有科学预留相应空间,近年来,随着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路、网、电、气等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大型超市、员工宿舍、菜市场、休闲区域等生活设施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园区招商和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苏淮高新区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调整,废水排放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一些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释放,运营成本加大。食品产业园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土地规划调整缓慢,基本生产要素不能满足园区入驻企业的生产需求,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户。四是帮办服务力度不够。我区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和招工难题。海珠公司、佳禾木业等企业运行质态良好,但无有效资产抵押,融资困难,规模发展受限;春江润田、翔宇纺织等企业因不同程度的缺工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汽、电等要素价格与周边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高居全省前列,富港特钢天然气消耗量大,点供气难以实施,无法满负荷生产;土地、环保、消防等部门在项目审批方面主动性不够,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协同会办力度不够,时常存在推诿、拖延现象,项目落户和营商环境等激励机制不活,影响投资积极性和新增长点培育。五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近几年项目引建情况来看,我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统计数量不少,但质效不高,存在过度包装现象,产值和税收较低。新建项目推进较缓且规模企业转化率不高,未能对全区工业经济产生大幅拉动。2017年8个新竣工项目中只有紫山食品1家培植成列统企业,2018年9个新竣工项目中只有陶氏工贸、亚润智能和曜曜科技3家培植成列统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5个新竣工项目中有4个均为技改项目,而另一个戴为电动车项目估计年底才能过渡为列统企业。三、推进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出击、精准施策,助推洪泽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一要激活创新转型“强引擎”,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勇于争抢“创新第一口活水”,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信心。引导海珠机械、华晨机械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整机产品及配件制造;鼓励宏港毛纺、联合化纤等纺织企业引入设计元素,增加产品附加值;督促国瑞化工、新东风化工等企业技改增效、扩大产能;推动新源太阳能、悦丰晶瓷等新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立足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二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增强工业发展新动力。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融合理念,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深入解读“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等政策内容,增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在用足、用好上级产业引导资金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探索出台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专项政策,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三是加强示范推广,通过总结提炼试点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形成借鉴和参考,逐步提升我区制造业的“智慧”水平。三要突出园区建设“大平台”,增强工业发展承载力。园区作为工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要不断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功能配套水平。工业园区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一方面,着力抓好园区内道路、供电、蒸汽、排污、绿化等设施建设,为重特大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园区企业需求,加大对超市、商场、公园、酒店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园区服务环境。食品产业园和苏淮高新区要积极对接市级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推进设施建设,打造全市食品产业和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各乡镇工业集中区要立足镇域特色加快发展,岔河可大力发展稻米加工产业、东双沟加快发展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三河着力发展木业加工业、朱坝发展玻璃制造和电子产业。四要打造营商环境“聚宝盆”,增强工业发展软实力。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在强化服务上用情用心,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主体信赖。一是高度重视企业生产要素的调度、衔接和保障工作,在科学调度电力、蒸汽、土地等资源、提升金融服务力度、优化审批程序等领域主动作为,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增产增效;二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作用,加强银企对接,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倾斜,支持有产能、有市场的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三是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推我区企业降本增效、做优做强。五要瞄准产业招引“主方向”,增强工业发展续航力。优质项目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完善项目招引机制,通过“以商引商”、“拜访晤商”、“对接招商”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全力主攻“三高一强”和“三新一特”产业项目,进一步补链、扩链、强链。二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紧扣优质项目建设时间节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项目推进上来,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全力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见效。三是以打造江北新区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建立以产业链条为依托的联合招商模式,瞄准江北新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上下游“链”环节,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把洪泽打造成为江北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作者:洪泽区工信局局长 周宗燕(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展现新面貌!

妇产科

百亿级企业27家!宁波上规模民企调研报告出炉!

9月10日,宁波市工商联、江厦智库联合发布了《2020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169家企业去年营收总额达1.19万亿元,净资产总额3388.7亿元,利润总额527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从户均数据来看,各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在20%左右,发展势头强劲。雅戈尔以1116.1亿元营收荣登169家被调研企业榜首,为全市唯一的千亿级民企,总资产1013.9亿元,去年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均居宁波民企第一。被调研企业中,营收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企业共有6家,分别为金田、奥克斯、中基宁波、远大物产、均胜电子和前程投资。从户均数据来看,参与调研的上规模民企各项指标较上年增长均在20%左右,发展势头强劲。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27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16%,户均营收达355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营收百亿级民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器、汽车和外贸等行业,十亿级民企主要来自外贸、金属加工、电器、化工等行业,五亿级民企分布在外贸、设备制造和汽车等行业。 民营企业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舰”。调研显示,“缺人才”在上规模民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区域合作战略、外贸转内销、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居前。此外,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也对上规模民企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63%的企业市场订单减少,37%的企业表示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承受较大压力。记者 谢斌【来源:宁波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关于新形势下和谐企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企业和谐稳定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前提。在企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同时,从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和谐稳定的问题入手,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整改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思想引导、凝聚工作合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持续攻坚克难、实现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一)思想政治工作彰显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发掘提炼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亮点和经验成果。各级政研会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密切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突破点,积极探索实践,创出了很多新做法、新经验,积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优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各单位政研会进行专题研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化、项目化。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减少分歧、增加合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职工多元化利益诉求得到有效满足。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把有效满足职工多元化利益诉求作为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到生产经营及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制度、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思想政治工作预案等,形成了每月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和加强职工心理疏导,努力塑造和谐心灵,促进职工身心健康。(三)职工思想动态预警管控工作扎实有效。对于职工关心的问题采取大范围、多频次、宽领域地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谈心和交流,认真听取职工群众的建议和呼声,听民意,体民情,解民困;高度重视网络和舆论生态,做好一人一事具体的思想工作。企业要从思想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减压、管理制度完善、人性化管理等方面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为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二、当前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关于企业发展前景问题。从现在情况看,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全力做好内部工作,还要有政策与资金支持。广大干部职工担心,如果未来几年没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投入,我们的主体生产工艺在省内将毫无优势可言,产品结构也将失去市场优势地位,率先突破、做大做强钢结构建筑产业,聚力冲刺行业第一梯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关于职工工资收入问题。总体上说,当前职工队伍比较稳定,绝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改革、正确对待利益的再分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关心企业发展。但在期盼改革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职工担心利益受损、技术知识不适应。企业与职工应当是共赢的关系,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企业做贡献,同时企业为职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职工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职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极为关注。三、几点建议(一)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调整措施。一要抓好顶层设计,形成智慧合力。必须要把顶层设计的理念始终牢牢地贯穿于每一项改革方案之中,最大限度保全职工切身利益,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拥护,改革的正面效应才能发挥到最大。二要坚持不懈抓好形势任务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新闻载体和宣传媒介,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领导带头,抓落实。要把抓落实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道德担当、一种工作习惯,崇尚抓落实,勇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二)继承和弘扬企业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育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实践证明,即使在行业处于冰冻期、企业经营异常艰难、职工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广大职工仍能理解和支持企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和谐因素,为企业全力应对困难形势创造了条件。不断总结提炼新时期精神特质,与时俱进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高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团结和凝聚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创新的发展局面。(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党群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群人才也是企业专业人才。经过前期持续的改革调整,目前公司党群系统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在岗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建议公司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群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党务政工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一支让领导放心、让职工满意、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群人才队伍。

恐龙王

Mysteel:西安市场管材企业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3月18日-2021年3月22日调研地点:西安调研方式:实地走访调研目的:了解西安钢管市场现状调研对象:西安市场钢管贸易企业调研背景:2021年一季度已然过去,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对国计民生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小。新的一年,在期货、提前预期以及限产消息频出的带动之下,西安市场钢管现货价格一路往上,并创近年内新高。具体表现在:截至4月16日西安市场108*4.5mm无缝管汇总价格月环比上涨480元/吨,年同比上涨1080元/吨;4寸*3.75焊管汇总价格月环比上调420元/吨,年同比涨1920元/吨。价格上涨幅度、速度如此迅速,高价资源在市场上销售情况是否如预期?市场心态如何?在当前环境下,笔者实地调研西安市场钢管贸易商,了解当前市场状况。走访情况介绍:A企业:无缝管商家,目前在西安市场现货库存量最大,常备库存5000吨,是磐金钢管西安市场代理,兼做山东管厂资源。较往年相比,今年库存略有减少,日均出货量200吨左右。B企业:无缝管商家,包钢代理,现货储备量5000吨,兼营螺旋管。正常走货日均150吨左右,商家心态由前期的谨慎乐观转变为谨慎观望,采购积极性转差,为规避风险,对库存方面进行小幅压缩。C企业:无缝管商家,德晟代理,该品牌在价格方面略有优势,贸易商现货库存量3000吨,直供终端为主,垫款周期较长,资金方面压力较大,对今年过高的价格有一定担忧。D企业:无缝管商家,包钢代理,该企业主要针对市场为主,垫资项目较少,多为现款现货销售模式。目前无缝管价格之高,出货情况受影响较大,同时近期对库存有一定缩减。E企业:无缝管商家,主营山东资源,受出厂价格以及运距影响,山东资源在西安市场优势并不明显,常备库存量稍差,约1500吨,日均出货情况一般。F企业:焊管商家,天津利达在西安市场设立的分销点,长年常备库存6000吨,市场认可度较高,报价基本随厂价涨跌,日均出货量200-300吨;在市场占有份额尚可,跟其他品牌亦有竞争存在。G企业:焊管商家,陕西友发一级代理。现货储备量维持在5000吨,市场批发、零售与终端配送同时进行,有固定客户群体,兼营热卷、型材的销售,日均出货200吨。商家表示对于后期行情比较看好,虽未有降库操作,但也不敢做多库存,维持常量即可。H企业:焊管商家,同时代理友发、利达,成材常规仓储量为3000吨,该企业节前大胆做了冬储,节后行情大涨,商家跟涨幅度略缓,出货量尚可,好过去年同期水平。I企业:焊管商家,代理友发,常备库存2500吨。除做焊管以外,型材、板材也是该企业主要经营产品,商家主要针对下游终端客户,厂家直发为主,现货库存量用来对冲风险。J企业:焊管商家,君诚代理,常备库存2000吨,月销量在1500-2000吨,君诚在西安市场占有体量较小,竞争力稍弱。K企业:焊管商家,华岐代理,该品牌市场投放量较小,商家常备1000吨的库存,据了解,出货情况较为一般。L企业:钢塑管商家,天津友发代理。该商户专营衬塑管,现货常备2000吨,市场销售与工程配送同步进行,每天订单情况尚可。M企业:螺旋管商家,主要发河北普阳、邯郸友发以及本地管厂的资源,兼营正大焊管,现货常备2500吨,该企业扎根于市场多年,客户群体稳定,销货情况良好。调研小结:西安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钢材流通的体量在西北区域占比第一,无缝管资源主要来自山东、内蒙古地区,焊管资源有本地(陕西友发)以及天津、河北等地,市场流通品牌较多,因运距较短,陕西友发资源在市场占有份额较大。今年西安全运会的召开,钢材市场重新规划,现相对而言比较集中,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一季度以来,价格持续走高,终端及次终端谨慎备货,供应端和需求端之间矛盾较为明显,管厂受制于生产成本增加频繁调整出厂价格,终端因资金压力导致采购积极性较差,一季度整体市场成交弱势,远未及预期;现阶段由于环保限产的力度并未放松,国家对于压缩粗钢产量的方针政策也在持续,短期供给端端受到制约,供需双方博弈。在这种环境下,市场贸易商需要谨慎决策,实时调整营销策略,才能在行情出现大幅动荡之时有效规避风险。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