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重庆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A区风雨操场举行。65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校长张宗益为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寄语全体新生树立远大志向,在学术创新中奋斗闪光,在刻苦磨砺中探索前行,在细照笃行中完善自我,在时代大潮中接受淬炼,勇作学术研究的前锋。以下为校长讲话全文:勇作学术研究的前锋——在重庆大学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时节,秋雨送爽,你们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探索、求真、修身的新旅程。未来的日子,重庆大学将与你们一道共同书写彼此铭刻的精彩诗篇。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2020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消弭了新春佳节的喜悦,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甚至命运。对你们而言,初试成绩的姗姗来迟,居家复习的惴惴不安,复试方式的拳拳在念,开学时间的悬悬而望,自始至终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以往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被突如其来的“始料未及”所替代。但我深感欣慰的是,即便是疫情肆虐、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你们依然以足够的勇气积极应变,以足够的才智主动求变,以足够的信心拥抱改变,在挑战中抓住了机遇。正是大家的坚持与努力,使我们今天在重大的相遇更加弥足珍贵。在即将揭开序幕的研究生生涯,我希望你们继续让坚持成为一种品质,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重庆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1948年,时任校长张洪沅、工学院院长冯简、数学系教授柯召招收11名研究生,拉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序幕。改革开放后,重大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在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今年正好就像你们热追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二十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先后成为首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荣获全国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授权试点单位,获批全国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目前,学校研究生教育在质量、规模、结构上实现了协调快速发展,为同学们潜心研究、深耕学术提供了优良条件。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什么?当然研究学术。“研”是治学的基础,体现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心态;“究”是求真的过程,展现的是质疑与推求的辩证统一。做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所以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历史经验和眼前的现实告诉我们,科技水平影响民族兴衰,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等等。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同学们风华正茂,是否已做好准备?对你们而言,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研究者、解决者,最终成为规律的发现者,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跨越,要实现这一跨越,需要聚焦学术研究的核心,在创新、刻苦、心智、志向四个维度上下功夫,作好“新”“勤”“艺”“势”四篇文章。一要“志于新”,在学术创新中奋斗闪光。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俗的讲,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就是创新。作为研究生,创新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亟需提升的能力。做研究要提得出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李政道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无论是对前人的质疑或是突发奇想,都将思维指向了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当然,提出一个好问题,也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跨界学习能力为前提。做研究要找得对方法。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创新的关键,如何运用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很少有人会手把手的教你解决问题,因此,你们要独立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批判继承和不断挑战中,积极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系统见解。二要“据于勤”,在刻苦磨砺中探索前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术研究是一个反复探寻的漫长历程,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能够得到的。无论是车胤的囊萤夜读,还是李密的牛角挂书,抑或是达尔文编纂《物种起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所有的成就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做研究要沉得下心境。求学之旅是充实而又艰苦的,无论才华撑不撑得起你的理想,过去不可当作缓行的借口,舒适不能成为刻苦的阻碍,你需要做的就是耐住寂寞,潜心科研。希望你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为手中的课题集中精力专注于每一篇文献、每一次调研,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验、每一步推演,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做研究要经得起挫折。科研之路就如同山城的道路,笔直平坦不是常态,“遇水逢山”“爬坡上坎”才司空见惯。在艰难探索中遭遇失败,其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梦珍,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从地沟油中研究出新型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在学术上迎来了“雨过天晴”。硕博连读期间,她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公开一项专利,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仅过去两年便发表了七篇高水平论文。“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希望你们像赵梦珍一样无所畏惧,勇敢地成长为求真求知的斗士。三要“游于艺”,在细照笃行中完善自我。经常听到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研”?这实际是关于科研素养的问题。古往今来,但凡学术研究有所成就者,除了创新和刻苦之外,往往还具备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有趣的灵魂和充沛的精力等共同点。这些看似与学术无关的因素,恰恰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创造力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就是智慧。做研究要跳得出舒适。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做研究就是逼迫自己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的过程。我希望大家能“吾日三省吾身”,审视并锻炼自己坚强的自控力、坚韧的抗压力、良好的协作力和清晰的表达力。自控助你消除“噪音”、匡正目标,抗压助你打破“玻璃心”、增强求胜欲,协作助你融入团队、增进对话,表达则助你展示自我并获得良好沟通,这四方面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科研人的基本内在。做研究要留得住爱好。科研与爱好不是势同水火、非此即彼的“对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伙伴”。一些科学家甚至让爱好成为他们职业身份的一部分。达芬奇既是艺术巨匠,也是现代生理解剖学、光学等众多学科先驱;爱因斯坦精通小提琴和钢琴,对文学也非常痴迷;霍金在患病之前,曾是牛津大学赛艇队的一员;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同时是一名世界级长跑健将……只要做好时间统筹与管理,在科研和爱好之间找准平衡,爱好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思想、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灵感和顿悟的重要来源。同学们,@是你们面对未来的“上上策”。以对爱好的激情投入研究,会使你更加专注;以做科研的严谨反哺兴趣,会让你保持自律。只要你们在重大的舞台上全心投入、尽情展示,就一定能将自己的学术画卷谱写得妙趣横生、异彩纷呈。四要“依于势”,在时代大潮中接受淬炼。个体只有自觉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在洞悉学术精微的同时,通晓时代之变,坚守学术理想,正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做研究要立得稳志向。同学们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盛世,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你们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作为高层次人才,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原始创新,是伟大时代所赋予你们的光荣使命。希望你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科研志向,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不负韶华,锐意进取,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研究要守得住定力。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各国之间围绕科技实力的较量从未像当前这样迅猛而又激烈。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短板明显,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然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我们更要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克服战术上的压力,保持战略上的定力,坚守既定的科研方向和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正视差距的同时,脚踏实地去追赶,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创新由量变走向质变。同学们!时节如流,击鼓催征。回望历史,一代代的重大人在近百年的上下求索中,书写着“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辉煌卷帙。面向未来,希望你们胸怀一往无前的勇气,长存披荆斩棘的锐气,永葆激情澎湃的朝气,于奋进中激荡青春,在挑战中放飞梦想,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勇作学术研究的前锋! 谢谢大家!校长 张宗益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实习生 刘宁
2020年我们更多的是在等待,更多的也是推迟。因为以前的影响,2020年的考研初试成绩和国家线,以及复试工作都做出了推迟的决定。让无数的考研学子心中是十分焦急的,如果我们没有被录取的话,我们是不敢放松的,所以一直提着一口气进行准备复试工作。马上就到五月底了,大部分学校的一志愿复试工作已经结束,各个学校也公布了自己学校的尼录取名单,终于让我们松了一口气。重庆大学也公布了一志愿拟录取名单!但每次我们说到考研的时候,我们心里都是非常的崇尚,因为我们过去一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研究生院校,这一切的努力和焦急都是不甘于平凡,不甘于现在的发奋,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也需要一个台阶来证明自己,来提高自己,本科阶段或许对我们只是一次简单的检验,而研究生阶段或许是我们提升自己的一个契机。重庆大学相比其他名牌大学像武汉大学和中南大学等一些中部和南部的城市的大学,分数。不如其他大学。其他大学的各个专业各个学科不乏400分以上的大神级别的人物。而重庆大学的最高分没有到400分。或许因为各个学校专业课的难度有所差别,所以导致了分数不是特别高,但是不可置疑的是重庆大学是西南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生活总是不甘于平凡的,也不愿意甘于平凡,因为我们需要有斗志来面对现实的生活,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高自己也就是提高国家的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中国在伟大复兴的这条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加坚定和坚实,中国的建设也需要靠我们这些研究生的人才,在其位谋其政。重庆大学公布拟录取名单也宣告了一志愿的工作正式结束,如果有想调剂重庆大学的学子们可以及时的登录研究生院查询具体的调剂信息。希望研究生阶段不是各位的重点,而是各位同学们的一个起点。也希望你们为将来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加油吧,2020年的准研究生们,让我们远方启航,披肩斩浪!
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是川渝地区综合实力顶尖的综合类院校,两校同属985工程建设高校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日两校公布了推免生拟录取名单,本文根据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招生计划和推免名单对比分析2021年这两所院校的硕士招生计划。1. 川大的招生专业数和计划数远超重大2021年川大计划招生人数近7000人,比重大的计划招生人数多45%。川大2021年的招生专业数超过200个,其中包含符号学、化学药物制备工艺学等40多个自主设置专业。重庆大学的招生专业数低于100个,该校的招生专业中包含1个交叉学科——工程财务与造价管理。图 1 2021年院校招生总计划和招生专业数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1.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2.以上专业数根据专业名称和学位类型统计。2. 两校学硕推免占比超50%川大和重大均多招收专硕生,两校的专硕计划占比均超过50%,其中重大的专硕计划占比较川大高3个百分点。两校的学硕超50%的计划开放给推免生,川大的学硕推免占比较重大高2个百分点,重大的专硕推免占比略高于川大。图 2 2021年各校推免情况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3. 管理学类硕士招生较多川大和重大招生计划排名前5的专业均为专硕专业,其中川大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重大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均无推免计划,两校电子信息计划数相近,川大电子信息的推免占比较重大高7%。招生计划前20的专业中,川大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的推免占比超过70%,重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几乎仅招收推免生,两校的统考剩余计划与推免招生人数相关,考生在报考时可参考上年最终的统考录取情况。图 3 2021年两校招生TOP20专业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1.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2.上图数字标注为专业总计划数。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近日,重庆大学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1年重庆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余名(含推免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重庆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为计划招生数,待国家实际招生计划下达后,各专业招生人数可能有所增减。重庆大学将于2020年10月下旬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各学院、各专业2021年实际拟录取推免生人数,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大学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术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重在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进行网上或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否则视为报名无效。网上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网上报名时间、流程及要求以教育部和省级招考机构通知为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须选择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标注“少”“退”的专业报考。报考信息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因招生名额有限,部分标注招收专项计划的专业可能无法录取考生。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试科目及时间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请见重庆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时间: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起始时间8:30)。复试时间及要求:各学院自定。重庆大学将根据初试考试成绩,划定基本复试分数线并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学院可能在重庆大学基本复试分数线基础上进行二次划线,考生能否参加复试届时请登录重庆大学研招服务系统查询。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3-65111374023-65105286023-65102374(工作日08:30-12:00, 14:30-18:00)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实习生 刘宁
重要通知 :重庆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合格基本分数线公布如下:备注:1.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核科学与技术[0827]等。2.参加全国统考且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报考学科(专业)分数线总分下降10分,单科分数不变。3.凡符合教育部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请按照我校相关通知向我校研招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4.本分数线为考生进入我校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各学院可在不低于本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生源和计划情况确定学院各学科(专业)的分数线(二次划线)。5.各学院确定的分数线将在我校研招网上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其他说明: 我校2020年复试相关工作安排将另行通知。我校不另寄送复试通知书,请考生认真备考,密切关注我校研招网!
2020年,重庆大学录取了6411名研究生新生,各位CQUer是不是和小招一样,对今年C位出道的超人气天团充满了好奇呢?那还等什么,赶紧签收,这份来自小招的萌新数据吧~萌新来袭学历构成根据重庆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数据统计,今年重大共录取了6411名新生。其中博士生961名,硕士生5450名。学术金字塔果然名不虚传,越是靠近学术金字塔塔尖的人越稀少,小招在此向博士大佬们致敬~人才济济重庆大学作为一所卧虎藏龙的“985”高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而他们大多在那些学院呢?那么今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最多的学院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438)、机械工程学院(37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48)。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成绩想必大家也十分关心吧?别担心~ 懂你的小招已经为小伙伴们安排上了。英语、政治、数学一应俱全,精彩不容错过,一起来看看吧~英 语首先,为大家揭晓的是英语一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学院:它们是电气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其次,为大家揭晓的是英语二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学院:它们是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新闻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政 治那么,政治平均分最高分位居前三的又是那些学院呢?赶紧搬好小板凳,火速围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愧是专业型选手,稳稳占据了第一的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数 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数学分为数一、数二、数三,容小招为大家一一揭秘:首先是数学一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其次是数学二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最后是数学三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学院: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年龄构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据图表显示,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主力军依然是90后,共有5089人;其次是80后共有327人;00后和70后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20人和14人。小招不禁感叹,后浪来势汹汹,再过几年就是00后的主场啦~ 据统计,90后博士以752人稳居第一,182名80后博士紧随其后,70后博士以25人位居第三,60后和00后博士“一枝独秀”,仅有1人。如果说,60后的博士大佬诠释了学无止境的治学精神,那么00后博士则用实力向我们证明了后生可畏。(据了解,这位00后博士出生于2003年,今年年仅17岁哦~)Boys VS Girls男女比例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组数据,毕竟事关各位CQU-er们的人生大事。重庆大学作为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男女比例总得来说还是比较均衡的。今年共有2812位漂亮小姐姐,3599位帅气小哥哥加入重大。PS;还没有脱单的小伙伴们,颜值与实力并存的萌新确定不考虑一下?(疯狂暗示~~~)男女比例虽说重大研究生男女比例总体比较均衡,但总有一些耀眼的“男生学院”“女子学院”格外令人注目,快和小招一起康康今年花落谁家吧~小招为大家筛选出了男生最多和女生最多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单位TOP前三。点击图片查看大图男生最多的学院前三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344名)、机械工程学院(318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64名)。女生最多的学院前三: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5名)、法学院(139名)和生物工程学院(139名)、建筑城规学院(126名)。盘点完男生最多、女生最多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单位,再来康康男生最少、女生最少的TOP前三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单位吧~ 男生最少的学院前三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5名)、体育学院(9名)和马克思主义学院(9名)、生命科学学院(10名);女生最少的学院前三:航空航天学院(11名)、体育学院(11名)、大数据与软件学院(26名)和物理学院(29名)。脱单不易男女女生的数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比例均衡,小招为大家盘点了男女比例最悬殊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单位TOP前六:外国语学院(女:男 8.4:1)新闻学院(女:男 6.3:1)航空航天学院(男:女 5.8:1)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女:男 5.8:1)机械工程学院(男:女 5.6: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男:女 5.3:1)PS:想必他们就是内部脱单难度系数最大的六个学院了吧~五湖四海相聚重大萌新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跨越了茫茫人海来到重大,未来你在校园里遇见的他(她)可能来自最北边的黑龙江,也可能是来自最南边的海南,也可能是来自最东边的浙江,还有可能是来自最西边的甘肃……翻山越岭、与你相遇,何其有幸~ 欢迎你,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魅力重大重庆大学位于西南地区,以自身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气质牢牢圈住了一波川渝的死忠粉。据统计,今年6000+的研究生新生中共有3454名来自四川和重庆地区,紧随其后的就是来自河南和湖北地区的同学,共有679人,看来重大颇受河南人民和湖北人民的喜爱呀~ 再次热烈欢迎萌新们来到重庆大学愿你们开启美好的“研途”之旅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未来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让我们就此扬帆起航~欢迎大家报考重庆大学研究生!!!来源:重庆大学 文案:杨利华编辑:杨利华审核:祁修平 魏雅惠数据来源: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重庆大学将设南京研究(生)院:5年内研究生培养逐步达千人高校与地方的跨区域合作再添一例——地处西部的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宣布,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将落户东部特大城市南京。这个重庆大学唯一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也被南京官方称作“双方共同探索的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重庆大学新闻网图12月8日,“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自主自强”推进会在南京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此次会议上,重庆大学与南京市签署协议,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并宣布了上述消息。据重大新闻网报道,在推进会上,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说,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项目是重庆大学与南京市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重庆大学首个异地研究(生)院,自双方开展对接洽谈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项目进展,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据《南京日报》旗下微信公号“紫金山观察”透露,今年10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了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一行。双方围绕深化跨区域校地融合、共同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进行了深入交流。仅仅一个半月之后,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张敬华表示,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把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打造成跨区域合作创新实践的样板项目,扩大创新名城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交融点,放大资源叠加效应,打造创新共同体。根据《南京日报》报道,在推进会上,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朱才朝介绍,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选址南京市浦口高新区,规划用地约145亩,将重点建设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研究生院建成后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培训各类国际化适用型人才为辅,5年内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达到1000人。此外,南京和重庆大学共同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个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南京拥有53所高校、独立科研机构136家,其中中科院系统独立科研院6家。为此,如何将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沉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勃兴、城市增长的动力,成为南京致力解决的课题。2017年,南京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愿景,并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在此期间,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参与其中,包括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内的校地融合项目相继落地。而此番重庆大学在内的外地高校的加入,或许将激起涟漪,让校地融合在南京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高校与地方的跨区域合作再添一例——地处西部的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宣布,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将落户东部特大城市南京。这个重庆大学唯一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也被南京官方称作“双方共同探索的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重庆大学新闻网 图12月8日,“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自主自强”推进会在南京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此次会议上,重庆大学与南京市签署协议,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并宣布了上述消息。据重大新闻网报道,在推进会上,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说,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项目是重庆大学与南京市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重庆大学首个异地研究(生)院,自双方开展对接洽谈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项目进展,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据《南京日报》旗下微信公号“紫金山观察”透露,今年10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了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一行。双方围绕深化跨区域校地融合、共同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进行了深入交流。仅仅一个半月之后,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张敬华表示,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把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打造成跨区域合作创新实践的样板项目,扩大创新名城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交融点,放大资源叠加效应,打造创新共同体。根据《南京日报》报道,在推进会上,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朱才朝介绍,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选址南京市浦口高新区,规划用地约145亩,将重点建设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研究生院建成后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培训各类国际化适用型人才为辅,5年内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达到1000人。此外,南京和重庆大学共同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个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南京拥有53所高校、独立科研机构136家,其中中科院系统独立科研院6家。为此,如何将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沉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勃兴、城市增长的动力,成为南京致力解决的课题。2017年,南京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愿景,并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在此期间,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参与其中,包括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内的校地融合项目相继落地。而此番重庆大学在内的外地高校的加入,或许将激起涟漪,让校地融合在南京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勇作学术研究的前锋——在重庆大学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校长 张宗益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时节,秋雨送爽,你们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探索、求真、修身的新旅程。未来的日子,重庆大学将与你们一道共同书写彼此铭刻的精彩诗篇。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2020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消弭了新春佳节的喜悦,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甚至命运。对你们而言,初试成绩的姗姗来迟,居家复习的惴惴不安,复试方式的拳拳在念,开学时间的悬悬而望,自始至终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以往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被突如其来的“始料未及”所替代。但我深感欣慰的是,即便是疫情肆虐、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你们依然以足够的勇气积极应变,以足够的才智主动求变,以足够的信心拥抱改变,在挑战中抓住了机遇。正是大家的坚持与努力,使我们今天在重大的相遇更加弥足珍贵。在即将揭开序幕的研究生生涯,我希望你们继续让坚持成为一种品质,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重庆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1948年,时任校长张洪沅、工学院院长冯简、数学系教授柯召招收11名研究生,拉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序幕。改革开放后,重大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在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今年正好就像你们热追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二十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先后成为首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荣获全国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授权试点单位,获批全国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目前,学校研究生教育在质量、规模、结构上实现了协调快速发展,为同学们潜心研究、深耕学术提供了优良条件。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什么?当然研究学术。“研”是治学的基础,体现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心态;“究”是求真的过程,展现的是质疑与推求的辩证统一。做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所以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历史经验和眼前的现实告诉我们,科技水平影响民族兴衰,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等等。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同学们风华正茂,是否已做好准备?对你们而言,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研究者、解决者,最终成为规律的发现者,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跨越,要实现这一跨越,需要聚焦学术研究的核心,在创新、刻苦、心智、志向四个维度上下功夫,作好“新”“勤”“艺”“势”四篇文章。一要“志于新”,在学术创新中奋斗闪光。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俗的讲,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就是创新。作为研究生,创新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亟需提升的能力。做研究要提得出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李政道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无论是对前人的质疑或是突发奇想,都将思维指向了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当然,提出一个好问题,也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跨界学习能力为前提。做研究要找得对方法。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创新的关键,如何运用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很少有人会手把手的教你解决问题,因此,你们要独立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批判继承和不断挑战中,积极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系统见解。二要“据于勤”,在刻苦磨砺中探索前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术研究是一个反复探寻的漫长历程,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能够得到的。无论是车胤的囊萤夜读,还是李密的牛角挂书,抑或是达尔文编纂《物种起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所有的成就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做研究要沉得下心境。求学之旅是充实而又艰苦的,无论才华撑不撑的起你的理想,过去不可当作缓行的借口,舒适不能成为刻苦的阻碍,你需要做的就是耐住寂寞,潜心科研。希望你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为手中的课题集中精力专注于每一篇文献、每一次调研,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验、每一步推演,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做研究要经得起挫折。科研之路就如同山城的道路,笔直平坦不是常态,“遇水逢山”“爬坡上坎”才司空见惯。在艰难探索中遭遇失败,其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梦珍,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从地沟油中研究出新型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在学术上迎来了“雨过天晴”。硕博连读期间,她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公开一项专利,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仅过去两年便发表了七篇高水平论文。“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希望你们像赵梦珍一样无所畏惧,勇敢地成长为求真求知的斗士。三要“游于艺”,在细照笃行中完善自我。经常听到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研”?这实际是关于科研素养的问题。古往今来,但凡学术研究有所成就者,除了创新和刻苦之外,往往还具备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有趣的灵魂和充沛的精力等共同点。这些看似与学术无关的因素,恰恰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创造力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就是智慧。做研究要跳得出舒适。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做研究就是逼迫自己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的过程。我希望大家能“吾日三省吾身”,审视并锻炼自己坚强的自控力、坚韧的抗压力、良好的协作力和清晰的表达力。自控助你消除“噪音”、匡正目标,抗压助你打破“玻璃心”、增强求胜欲,协作助你融入团队、增进对话,表达则助你展示自我并获得良好沟通,这四方面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科研人的基本内在。做研究要留得住爱好。科研与爱好不是势同水火、非此即彼的“对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伙伴”。一些科学家甚至让爱好成为他们职业身份的一部分。达芬奇既是艺术巨匠,也是现代生理解剖学、光学等众多学科先驱;爱因斯坦精通小提琴和钢琴,对文学也非常痴迷;霍金在患病之前,曾是牛津大学赛艇队的一员;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同时是一名世界级长跑健将……只要做好时间统筹与管理,在科研和爱好之间找准平衡,爱好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思想、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灵感和顿悟的重要来源。同学们,开启爱好与科研的融合,是你们面对未来的“上上策”。以对爱好的激情投入研究,会使你更加专注;以做科研的严谨反哺兴趣,会让你保持自律。只要你们在重大的舞台上全心投入、尽情展示,就一定能将自己的学术画卷谱写得妙趣横生、异彩纷呈。四要“依于势”,在时代大潮中接受淬炼。个体只有自觉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在洞悉学术精微的同时,通晓时代之变,坚守学术理想,正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做研究要立得稳志向。同学们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盛世,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你们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作为高层次人才,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原始创新,是伟大时代所赋予你们的光荣使命。希望你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科研志向,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不负韶华,锐意进取,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研究要守得住定力。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各国之间围绕科技实力的较量从未像当前这样迅猛而又激烈。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短板明显,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然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我们更要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克服战术上的压力,保持战略上的定力,坚守既定的科研方向和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正视差距的同时,脚踏实地去追赶,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创新由量变走向质变。同学们!时节如流,击鼓催征。回望历史,一代代的重大人在近百年的上下求索中,书写着“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辉煌卷帙。面向未来,希望你们胸怀一往无前的勇气,长存披荆斩棘的锐气,永葆激情澎湃的朝气,于奋进中激荡青春,在挑战中放飞梦想,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勇作学术研究的前锋!摄影:重庆大学研工部编辑:杨婧宇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郑大2021考研9月17日,郑大研究生院正式发布了《郑州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大师兄第一时间进行了详细解读,分享给大家。总体来讲,2021年招生简章有两大利好和八大变化!两大利好(一)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原文】2021年我校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81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9名。【利好解读】招生人数由2020年的6900人增加到今年的8100,增加了1200人,扩招比例为17.4%。并且增加人数都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人数基本不变。(二)优秀考生奖励标准显著提高【原文】推免生2021年奖励标准:经考核接收的我校及其他高水平大学推免生,入学报到后,可获得以下标准优秀考生奖金。(1)来源于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推免生25000元;(2)来源于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录取为我校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推免生10000元;(3)其他推免生5000元。以上均不含医学长学制转硕学生、保留资格推免生等。统招生2021年奖励标准: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后,可获得以下标准优秀考生奖金。(1)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考生15000元;(2)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录取为我校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考生5000元;【利好解读】推免生最高奖励标准由去年的5000元大幅提高到25000元;统招生最高奖励标准由去年的5000元大幅提高到15000元。政策的调整更有利于吸引双一流高校考生报考,能够优化郑大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八大变化1.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招生人数由2020年的6900人增加到今年的8100,增加了1200人,扩招比例为17.4%。并且增加人数都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人数基本不变。2.增加了“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2021年设立了两个专项计划,分别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其中“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为今年新增。3.报考条件放宽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也被接受和认可。4.增加了口腔医学硕士的招生对象具体要求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原则上为5年制全日制统招口腔医学专业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医学学士学位。5.根据国家统一政策,增加了网上确认环节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采用网上确认还是现场确认,详见各省及报考点公告。郑州大学考研6.明确了录取无效的情形: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7.推免生和统招生优秀考生奖励标准进一步提高:8.专业硕士细化了两个专业专业硕士学习年限和学费标准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两个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工业工程与管理全日制) 学制3年(暂定) 每年1.6万,总计 4.8万工程管理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全日制) 学制3年(暂定) 每年1.6万,总计 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