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成为作家:职业写作者需要养成的3个特质梦归人

成为作家:职业写作者需要养成的3个特质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但是并非人人都有信心称自己为作家。作家这个词,过于严肃和正式,给人以天赋异禀的感觉。正是因为人们认为作家是天生的,所以,能不能以写作为生,就变成了一件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个人更愿意把作家看成职业写作者,就是能够持续写字的人。既然作家是一种职业,那便有进入这个职业需要培养的一些特质。《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是一本关注写作者本身的书,是一本需要在读写作技巧类书籍之前阅读的一本书,它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写作爱好者成为一个作家。这本书在1934年出版后,长盛不衰,风行美国文学界80多年。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做过编辑,也是一位作家,曾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刘易斯学院和密歇根大学任教。《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我们之所以读过很多写作技巧的书,却仍然无法成为一个作家,就在于“怎样写”和“怎样成为一个作家”,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前者需要做的是提高职业水平,后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进入这个职业。写作者常常面对自身的困境,最常遇见的四类问题就是,是否要坚持写下去、无法持续写出成功的作品、灵感有时丰富有时枯竭、写出来的作品风格不稳定。这些时常冒出来的自我怀疑,是写作者持续创作的最大障碍。俗话说,文如其人。你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写作的诞生》中,多萝西娅认为,作家天才论是一个误区,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识、锻炼自己的原创能力、养成适于创作的生活习惯来实现。一 两个自我古话说,凡事太尽缘分必定早尽。如果你要走很长一段路的时候,就不能在开始时,耗尽自己的精力和热情,而是要细水长流,可持续的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个成功的作家,决不能仅仅拥有激情、敏感、白日做梦的一面;一个成功的作家,通常都具有两个自我,各司其职,互相独立又互相扶持。一个是艺术家的自我。在创作的时候,写作者需要像孩童一样,发挥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敏感力,用天真的眼神去观察一切事物,对人、环境、世界、乃至宇宙都怀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把你对世界的观点和感受诉诸笔下。另一自我是普通人,他追求实际、客观公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怀着工匠精神,耐心忍受,既能够中立的评判作品,也能够忍耐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修改、提高。因此,职业写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两个人。这个可以通过练习来进行锻炼:穿过一扇门,从你站在门槛的瞬间开始,以自己为观察对象。你站在那里看起来如何?你走路的姿势是什么样?假若你毫不了解自己,那么此时此刻,你对自己的背景、性格、意图了解多少?假若房间里有人,你必须过去和他们打招呼,你会怎样说?……这个初级练习,是为了锻炼我们客观看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不同的人,进行对话。二 持久的原创力01 善用意识和潜意识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占全部冰山的八分之一。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也是类似。我们的思想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于意识中,而我们经历的大部分事情、感觉都存在于潜意识当中,包括我们以为已经忘记的那些感受。潜意识的影响巨大,以至于作家写的每个故事都存在相似性,也就是说故事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写作过程中的灵感也是来自于潜意识。因此,我们需要练习约束潜意识,让潜意识能够在写作时自由得流动起来。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每天早上进行自由写作。在写作之前,不要阅读任何文字,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快速而不带评价的进行书写。自由写作的要点不在于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你要坚持你的笔一直在写,写下你感受到的任何文字。自由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可视化的过程,我们能够从这种习惯中获得流畅书写的能力。伊萨克·迪内森说过:“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写上一点点。”在做到了每天早上的自由写作之后,下一个训练潜意识的练习就是按时写作。每天,选定一天中的某个空闲时间,只要15分钟,到了时间,就雷打不动的开始写,直到时间结束。不管你喜不喜欢写作,在开始动笔之前,内心都会出现对写作的抗拒,很多写作者的拖延症就是这么来的,因此,按时写作是为了弱化潜意识的抗拒,让它习惯遵守规矩,减少启动写作所耗费的能量。02 模仿华杉在《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中说过:练功夫讲究“守破离”。首先是守, 就是照师父教的做。等到师父教的都百分百做到了,才能去研究自己的突破,最后才能离开师父。写作也需要守破离。守就是模仿优秀作家的作品,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当你做到熟练掌握了之后,再去打造自己的风格,成为与别人不同的写作者。模仿不是简单吸收别人的观点,模仿是要研究优秀作者的叙事技巧、多样化的行文节奏和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除了研究模仿作品的整体结构,详细分析关键处的每一个句子是如何写的,会更有效果。比如,我们如何表达时间的推进?直接写,“春天来了”,未免过于直白。曹雪芹写红楼梦,从不直接写四季变换,而是从园中植物的变化、人物服饰的转换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如何自然得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僵化单调,就可以选你喜欢的一句话,一字一词的模仿,这个就有点像我们古代的诗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巫山对秦岭,雨洗对云横,嵯峨对招递,十二对八千,危峰对远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字数。通过这样的仿写,会唤醒我们脑中对文字结构的敏感能力。03 找到原创力的源泉起初,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优秀作者的写作风格,来打磨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然而这只是一个踏脚石,要成为一个职业写作者,持续不断的原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持续的原创力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挖掘我们的思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想明白对于人生重大问题的看法,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观点,我们就能写出独一无二的文字。无法持续创作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观点来自于他人、社会环境和媒体,我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我们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没有想明白。为了持续创作,我们就必须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凡事追根溯源,不要停留于问题的表面。华顿夫人在《一个小说家的自白》中写道:事实上,只有两个基本法则:一,小说家应该只处理他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无论字面上或是修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同义词);二,一个主题的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作者能够从中发现什么,以及他能够深入研究的程度。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观看视角都不同。我们只是要相信,这些独一无二的条件,也让我们的感受都独一无二,我们要做的就是诚实得表达自己。正如阿格尼丝·缪尔·麦肯齐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所写:你的爱和我的爱,你的愤怒和我的愤怒,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名词称呼它们;然而在我们的体验,以及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个人的体验中,它们永远不会完全相同。三 作家的生活方式01 规律的生活身体是大脑的容器,大脑是思想的容器。职业写作者要保持持久的创造力,需要清醒的大脑,清醒的大脑需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来自于规律的生活。村上春树,写作30多年,每天坚持长跑,伏案四五个小时,写长篇小说期间,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完十页纸,每页四百字,经年累月,风雨无阻。职业写作者需要的就是这种有规律的写作生活,并找到能够激励自己的写作方式,比如有的人利用沉默的独处来激发构思,有的人用擦地、做家务来释放潜意识。每个人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多萝西娅建议,当你正在写某篇作品的时候,最好不要从事与文字相关的休闲活动,因为:书籍或戏剧越好,就越有可能让你分心,而实际上,它们不仅影响你的情绪,而且还会改变你创作时的态度。确实是这样,不信如果你读上一段张爱玲的文字,马上动手来写,你的文字风格便会多少受到影响,长期来看,这对于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02 像个作家那样阅读职业写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离不开大量阅读,很多作家本身就酷爱读书。有人排斥功利性阅读,而职业写作者恰恰要做的就是剖析一本书,学习作者的结构布局、写作风格、情节推动等技巧。像作家那样读书,要将所有的东西至少读两遍。第一遍就像单纯的欣赏一本书一样,不做价值评判,快速读完,然后开始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详细分析。总结性评价包括,你是否喜欢这本书,是否相信作者所写,喜欢那些部分,又不喜欢哪些。详细分析包括,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书中的哪些部分是你持不同意见的?如果你只喜欢这本书的一部分,其余部分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作者是怎么处理的?第二遍阅读重点在于分析。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草灰蛇线,伏笔千里的?留意作者是如何控制叙事节奏的?作者使用的高频词和习惯用语是哪些?如何推进时间,转换场景?作家读书不仅是为了欣赏,也是为了评判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现在,你已经准备好成为一个作家了吗?那么接下来,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写作风格和故事结构的书籍,将为你成为一个职业写作者增添成功的两翼。以上,与君共勉。

故行有求

想成为作家?你可能必须面对这四种困难!

“作家”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有着神奇的魔力,当代也是一个人人想抒发、全民写作的时代。因为在“作家”背后,是“自由、地位、财富”等光芒的闪烁,这让公众对其趋之若鹜,纷纷提笔奔赴战场。但现实是,写作的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那么享受,在决定走这条路之前,你必须做好准备学习这种体验的过程,而且你要走的必然是一条迂回的路。在绝大多数写作者的经历中,以下四种困难不断重复出现:第一个困难是写作本身也就是要不要写作的问题,这一困难的根源大多来源于年轻和自卑,正是你的害羞阻碍了你的才思泉涌。对于初学者,他常常会顾虑太多,“我文采不够好,不是文学专业的,不擅长写作,我只有在准备好之后才可以开始写作,灵感知识偶然的,不会持续燃烧······”通常来说,这些都是对写作的误解,并且这种困难要先于任何“故事情节安排和结构布陈”之类的困难而存在,且常常被忽视。因为这种困难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必须克服的,否则,很可能他根本都没必要接受任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第二个困难是早期成功过的作家很难重复他的成功这种作家通常被称作“一本书作者”,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小说都是自传性质的,因此,这类作者在完成自传片段的释放后,很难再有佳作问世。细心观察过文坛的很多作者就会发现,即使有的作者一直笔耕不缀,但出众的作品很少,甚至只有那么一两部。当然,总有一部分幸运的作者能够不但加工、重组自身的经历,使之再现为持续的、令人满意的作品。这类作家显然也是成功的,他们的问题并不在写作技巧上,这相较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但当他们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时,会因此导致焦虑的情绪,进而演变为丧失信心,甚至会导致绝望。第三个困难是长期间歇期的存在持续的生产力是作家生存的根本。但事实是,保持长期、不间断的写作生产力是困难的,很多作家在完成一部作品后要经过较长的间歇期才能再次进行富有成效的写作。这是任何一个写作技巧指导都无法解决的困难,遭受这种困难的人在饱受沉默间歇之苦中等待灵感的迸发,而这种依赖心理也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四个困难是写作的不均衡这主要是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即一个作家,没有能力为一个生动但不完美的故事安排一个成功的结尾。这类作家通常能够很好的驾驭故事的开头,但在故事发展上却有些力不从心,使文章变得枯燥乏味、干涩难懂,甚至迫使故事难以继续。这种作者通常不够自信,或者太过害羞,不能充分、满怀激情地面对人生,而这正是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有的态度。以上是作家在写作生涯开始时期最经常遇到的四种困难,只有克服这些困难他们才能在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获益。真正热切地想要写作的人多得令人吃惊。在下定决心之前请你先看清潜在的困难,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一个人急于求成,想要立竿见影地学习或做好某个工作,那他可能会面对失败,因为没有一个领域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那些充满渴望、相信自己良好感觉和智力,能够学习句子成分和段落结构的人;那些已经知道,当他们选择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对读者承担了一种责任,要在写作中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人;那些已经而且正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掌握写作技巧的人,以及那些已经为自己确立了严苛的标准,并且会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目标的人。<悦己悦读>:不简单,才有价值。

术数

想成为优秀的写作者,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情

首先声明:我没有出过书,也不是科班出身,只是偶尔写几行文字,也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上学时候考过满分作文的事我就不告诉你了,嘿嘿,谈写作未免贻笑大方,我也担心会被人嘲笑的, 但因为最近突然对写作有很多的话要讲,而且听了王鹏程院长的写作课以后,这个想法愈加的急切,像喷泉般喷薄欲出,像小草般破土抽芽,于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写下此文,权当抛砖引玉。写作是一件很自私的事情,就像有段时间流行的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纵然别人教你十八般武艺,你也听过写作的很多理论,但你也可能不会写,更别说有作留下来。因为你可能只是听听,而没有动笔,或者你想动笔,但是当你有千言万语在心中翻腾,坐下来想下笔的时候,无奈脑中羞涩、空无一词可以表达那时你的万千想法,于是只得作罢。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你的想法也慢慢的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其实,文章写的好,无非有两点,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写,两者得其一,即可登堂入室,舞刀弄枪,所以,写作唯此两点,无他。一,要想文章写的好,学富五车少不了近几年,社会上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读书有用吗?对此的观点分成了两派,一种观点是读书有用论。论据一是读书多了,学历好了,收入就上来了,比如说本科生学历的毕业生起点工资比大专生的高,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起点工资比本科生高,以此类推。二是读书多了,个人的气质就上来了。俗语说“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看,我读书多就是比你有气质。第二种观点是读书无用论,持有此类观点的人的主要论据是:你看有些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的人挣的钱就比你多,哪些没有读过书或读很少书的人有好多个都是富翁。你说读书有气质,我更不服,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好多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成为了教授、作家、企业家、演员什么的知名人士,难道人家不比你有气质?再说,气质有屁用啊?能当饭吃啊?你这么有气质怎么还是个穷鬼。就这样一句话就能把你噎死。两派观点都有道理,是非曲直外人也不好评判,个中冷暖只有当事人自知了。在我看来,读书有没有用,关键是看你读书后用来干什么了。你读书如果只是用来显摆、吹牛、嘚瑟、炫耀、提升你所谓的气质,读书就是无用的。因为你做的是无用功,因为你读书只是在欺骗自己很用功、你很勤奋,但结果是你读书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包括你自己。你读书后,如果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知名度,给世界留下了你的只言片语,那读书就是有用的。回到写作这件事上,多读书就是有用的。因为你读书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可以赚钱,可以提高你的名气,有助于你打造你的超级IP,所以读书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你不但要读书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关于读书对写作的好处,杜甫曾经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就有精彩的论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具体来说,多读书对于写作的帮助有以下几点:第一、多读书可以让你写作的时候有很多料。这个料就是词语、句式、故事。写作犹如烹饪,煎、炸、炒、爆,各类炒法你样样精通,但没有烹饪的料,你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第二,多读书可以提升你的语言品味。写作需要语感。语感是什么?语感就是想即所见,你可以将你的想法用笔写下来的那个感觉。你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你能在脑子中用语言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语言能展示出来,给别人去阅读,这就是语感。多读书,可以提高你的语感,也可以提高你的语言品味。语感有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组织起来,文字功底差的人和好的人,写出的文字往往千差万别。比如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很好的诠释:父子二人饮茶,子问:“为什么要我读书?”父答:“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卧操!茶不赖!二、写作更需要长期坚持写有的人看了上面的内容可能会说,你看有很多学历很低、读书很少的人,比如赵树理只有初中文凭,郑渊洁只有小学四年级,马克·吐温没有上过学,高尔基读的是社会大学,也写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成了大作家,这作何解释呢。对于这些人除了说他们天赋异禀,资质过人,就是写作这块料之外,我想他们还有下面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他们可能读了很多书。二是即使没有读很多书,但他们一定是笔耕不辍,常年奋战在写作的一线,从没有停歇过,即使受伤也不下火线的人。没有读很多书,怎么写出来文章呢?写作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哪怕只是记个日记,常年累月坚持不断不懈,逐渐掌握了写东西的心得、窍门,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样可以写出一条康庄大道。三、几类题材的写作心得小说小说主要通过故事和情节描写来驱动的一种文学题材。小说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小说讲究人物的刻画,通过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动为阅读者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的描写,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有高潮有低谷的故事脉络,制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时间上运用倒叙、插叙、正叙等方式铺陈故事的发展,不能有逻辑错误和时间混乱。散文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散文更多的是作者感情的抒发,当感情蓬勃的时候抓住灵感,围绕着一个主神铺陈展开,洋洋洒洒,恣意妄为,就是一篇上好的佳作。杂文杂文其实就是所写就所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只要文字组织得当就是好杂文,鲁迅是杂文的大师,可以多参考参考。其他几个文学题材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参考相应的作品观摩学习。四、写出了文章之后做什么?有些人坚持记日记,这是一种私密的事情,我们不谈。有很多人确实是在写作,但仅仅是写而已,没有后续动作,这是浪费。试想,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名人,除了政治人物,你能记住几个?你因什么记住了他们?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诗篇、文章、书籍而记住了这些人,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了。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作者写了很多东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表出来,他们的名字就如他们的作品一样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你要问自己你写作是为了什么?是作为一个日记本,是自己小心情的集散地,还是要通过写作为自己谋得名和利?这个答案或许就是你是否能够好好写作的终极一问。如果是后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众多的渠道和工具来实现你的目标,而且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也能够让你的写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快的向作家方向迈进。网红时代,人人都可以从写作者变成作家,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梦想和坚持。

泉水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作家?

作家和作家不一样。有搞雅的,小说当然是通俗的,我说通俗文化里稍微阳春白雪的,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莫言等等,有搞半俗不雅的,韩寒,郭敬明,最世文化里面的签约作家等等,有搞俗的,金庸,起点里的网络作家等等。有作品垃圾还能火的,具体就不说了,有作品很好没人看的,应该很多,毕竟命这东西谁也没辙。有爱抄袭的,有爱原创的。有为情怀写的,有为金钱写的。有写散文的,有写小说的,有写杂文的。作家分很多种,每种都不一样,唐家三少,郭敬明,莫言都是作家,三者没有可比性。至于你说作家大多都多愁善感,精神世界不快乐,多愁善感不一定,但是有想法是肯定的,当今社会,不管你写哪类小说,想写的好,脑子里都得有点东西,文化,经历,想象力,三者至少一条,想象力尤其重要,不需要多愁善感,况且多愁善感和写作没什么必然联系,作家不多愁善感的有,多愁善感不是作家的也多。精神世界不快乐,这个我觉得也分人,但作家的内心世界一直很丰富,他们攥写着书中每一个人,什么样的性格,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经历。抑郁,这对作家来说很正常,想要人物写的出神入化,刻苦铭心,抑郁是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有的作家都在最求,把人物写成真人一样,有感情,有爱情,有情亲。

廉士重名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我热爱写作,但是经常忍不住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吗?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上学那会最让我头疼的科目是语文,语文最让我紧张的事情就是写作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一个固定的主题写下规定的字数,这真的是一件既紧张又让人担心的事。一直以来我都没上过专门的文学课、写作课之类的课程,所以总是觉得一定有一些关于写作的方法性的东西,而我一无所知。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对这个问题我才有了答案:每个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庆光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序说,他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正在从事深度报道、叙事新闻、专题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在校新闻学子——它可以作为一本常翻常新的案头书。当然他认为这本书也适合更广泛的读者,无论你是否从事新闻或写作的相关工作。因为,讲故事、听故事、分享故事是我们基于社会交往和本能需求的信息行为之一。在此,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写作爱好者。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坚定、更踏实地行走在写作这条大路上,不再犹豫和彷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1特蕾西·基德尔在《从现场笔记到完整底稿》这篇文章里说:我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去写,以免为那些写得糟糕的句子而懊悔。当我最初为《大西洋月刊》写文章的时候,我会在晚上八点左右开始写——就是等到我的孩子上床之后。有时候,等到太阳升起来,我还在写第一句话。我那时的感觉是,除非我把第一句话写对了,否则我根本无法写下去。现在,我会先写完整个书稿,努力不回头去看我写了什么。如果我做了什么激烈的举动,比如在200页的地方改变了我的观点,我也努力不去为此而担忧。我会写那种糟糕的、超长的粗略草稿。其中,第一稿会花最长的时间,也最费劲。第一稿很可能根本没几段真正值得留下来的。这跟《成为作家》这本书介绍的不费劲的写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停地写。特蕾西·基德尔继续说:当我对草稿进行改写的时候,我确实需要整个重新来过。我现在已经认命了,也就是说,接受了把一本书一遍一遍地写来写去。我所有的书,我都写了好几遍,有时候多达12遍。在这么多的草稿中,会有一个增生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你会在前面1000万个句子中得到5个或者10个句子,将他们留下来。不过,慢慢地,它们自己就开始增生了。有时候,我不得不扔掉写得非常好的东西,或者完全地把它打碎,因为它跟整体合不到一起。也就是说,要将写作和修改分开进行。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创作时是作者角色,而修改时是批评者角色。如果任自己的批评能力飞速发展,而写作能力却没跟上,你的写作很难坚持下去。有些非常有天赋的年轻作家最后却完全放弃了写作,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自我批评和和自我驱动这两极间保持平衡。2辛西娅·戈尼在《从想法到发表》这篇文章中将“把一个故事写成”的流程比喻为一个漏斗:开始的时候,你有的是一些未成形的、模糊的想法,然后你把它扔进漏斗,出来的就是一个集中起来、有中心、有意图的故事——不管怎么说,关于写故事本身,大致的想法也就是这样。剩下的就是实践中去验证。关于第一幕,你把故事的各种要素扔到漏斗里。最后到了第四幕,你的故事最终成型了。辛西娅·戈尼在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个四幕剧。第一幕,微光。你萌生了一个想法。比如说,你在市议会的会议上得到了一个提示,或者,看到了一个你觉得很有说服力的故事,或者,摔倒在足球场上进了急救室。那个时候,那个时刻,就是你想到“这可以是个故事”的那个时刻,就是你的微光时刻。第二幕,初期探索。一旦你下定了决心要完成一个想法,你就进入了调研的阶段:对你选定的话题进行广泛的调研。这个过程,跟律师们说的“探索阶段”,是一样的。你有一个想法(膝盖、文盲或者黑人妇女中的艾滋病),一个大的、没有什么中心的想法。然后你决定去掌握这个话题所涉及的所有东西——只要你能掌握的,你就去掌握。这个探索的过程,能够让你搞清楚,你的这个想法,到底是不是值得去做,以及,如果确实值得做,该怎么做。这个过程,也能让你想清楚该怎么把这个想法推销给一个编辑。第三幕,漏斗中的探索。接下了任务之后,我就要开始投身于我称之为漏斗探索阶段的活动了。在这个阶段,你要提纯你故事的中心,提纯那些你要完成这个故事所需要知道的东西。第四幕,写草稿。辛西娅·戈尼说,最后我终于坐下来开始写了。跟往常一样,我从中间开始写,嘟嘟囔囔反反复复,问自己好多问题。而最后的成果,是一堆并不融贯的素材。当然,最终她还是找到了故事的语调。她说,在写一稿出来的过程中,一个中心任务是把文章的不同的部分摆放好。读了这段文字,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在生活中要这样抓住灵感,写成初稿。3马克·克雷默和温迪·考尔在本书的第四章《建立结构》的开篇说道:任何人,哪怕最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精良的初稿。有30年笔龄的沃尔特·哈林顿说:“我必须先写点儿废话,才能写出不是废话的东西。写作就是思考,是报道的拓展。”文章初稿或许能够提供句子或段落、精彩的概念、出人意料的措辞,或者是牢靠的框架。但所有这些恐怕都还尚未浮出水面,还陷在尚未成形的想法里。这些潜在的要素有待作者在下一稿和几易其稿后进行梳理方能显现。当你通读自己差强人意的初稿时,不要忘记接下来才是最艰巨的工作。你要更进一步确定主题并发展出阐述的策略。你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研究地点,并在那里花费掉一天、一周、甚至几年的时间。你要翻检自己的笔记和想法,去图书馆或法院做足功课。你要紧盯着自己手中的白纸,并在下面写下字句。好的作品是极为复杂的,一稿、二稿甚至第五稿都未能柳暗花明。好的作者往往是那些日积跬步的平凡作者。对于这一点,在我有限的写作时间里,我是很有体会的。一直以来,我是个害怕思考的人,很多事情,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想多了的结果是心烦、头疼。但是自从开始写作以后,很多让我烦恼的事情,写着写着就明白了。有些很重要的决定我都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出来的。还有就是,有时候想写点什么东西,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写。管它有没有意义,先写下来再说,写着写着意义自己就跳出来了。或者说,哼哧哼哧写了一两个小时,感觉废话连篇,放上几天,或者一个星期,重读一遍,修修改改,然后发现还是言之有物嘛。4斯图尔特·奥南在《不停手:作者的时间管理》这篇文章里说:约瑟夫·科纳尔是一位多产作家。他说写作只有两件事:开始写,不停手。他说的绝对正确。每个作家迟早都要做大的独立项目。要成功,你必须找到时间,挤出时间,甚至偷得时间。正因为项目是独立的,没人能帮到你,或催促你完成。想要写完就必须为自己立下规矩——不停手。刚开始写作时我还是个全职工程师。写短故事和小说时,我经常半途失去兴趣,就此放弃。作家应该把事情做完,无论喜欢与否。即便失去了对作品的爱,你也能回过头来改进它们。丢弃会成为你的坏习惯,一定不要。戴维·布拉德利是个很棒的虚构作家。我从他那儿学到,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有时,认清自己的初稿是一件伤心事。你已经一点点推进,很仔细地写,在纸上写出了漂亮的句子和出奇的意象,创造了正确的氛围。结果还是狗屎般的初稿。但这不要紧,你还有时间修改。我研究了小说家约翰·加德纳的私人文件,看过《格伦德尔》这样的奇妙小说的早期稿子。它们写得很糟糕。就像多数好作家,他不会写作,但却具备重写的能量和决心。每一部小说,他都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写成我爱读的那种生动、持续的梦。笑来老师曾经讲过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不管你是什么技能,想要成为大师基本上需要累计刻意练习一万小时之后。当然,客观地讲,成为大师还有很多其他前提条件,不是说任何人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就真地能成为大师,不管做什么,都有一些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因素,比如说天赋。但是在很多领域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大师,我们成为专家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管干什么事情,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天赋,做上一千个小时你就肯定比绝大多数普通人强出很多,成为真正的专家。如果我们能持续写作一千个小时的文章,而且大多数被人们喜欢,就是很优秀的作家了。看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觉得写成优秀作品的秘密太简单了,一点也不稀奇。如果你现在有一股想坐下来写点什么的冲动,说明我这篇文章触动了你,那请开始吧。

虞白

想成为作家?这条路并不容易

想成为作家那么你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曾经看见过一个网络写手,他拍他自己所看的书籍完全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说任务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要你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去做,那么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不过我劝幻想依靠约稿来做兼职的人,还是要多考虑清楚,付出是否值得。约稿平台不成,转而到自媒体平台,虽说写的东西自由了,什么都能写。只要发布到网上,赚取点击率。这样的模式无疑是放低了门槛,大量的人涌入平台,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类,无不都是充斥着依靠平台致富的字眼。不可否认的是,会有一小部分人脱颖而出,获得巨大利润,但毕竟那是少数,切不可往自己身上套。作为我本人来说,来到写作平台,一共赚了三十元不到。而内容不过都是自己发的牢骚。没有什么看起来有用的文字。所以自己也只是有空就来说两句,只言片语的,谈谈自己的想法。想要赚钱,必然要有好内容,一直靠着标题来吸引眼球,终究是不行的。要有禁得住推敲的文字才行。一个事情做的人多了,参与的个体多了,利润必然要分散,逐渐的,赚钱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有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才是可靠的。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平台。赚满堂是一个很好的公众号平台。每份订单收益基本上在8-10元左右,每天赚2个小时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但赚到的钱不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你生活的本质。任务类变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它相对方便,并且对我们办公室工作人员有优势。这实际上是一个赚钱的好方法。阈值也相对较低,安全系数非常高。不管你是在办公室、教室还是宿舍,你都可以按照操作在同一天拿到工资。在业余时间赚点钱,真的很不错呢。谢谢大家观看!

玄奘

想成为作家,每天你要做什么?

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作家梦。然而,宏伟梦想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对于想成为作家的人来说,每天需要做什么呢?笔者给出如下六点建议:第一,写作500字以上。试想一下,如果坚持每天写500字,那么一年365天以后,你就写出182500字了。稍加整理,就相当于一本书的字数了。每天无需要求写多,500字就可以,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写作思维,又能提高写作能力。第二,阅读1小时。写作是一种输出行为,时间久了,若无素材输入,容易才思枯竭,不知该写什么。而最有效的输入方法就是阅读。想要成为作家,最好每天强迫自己读书1小时。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如何遣词造句、组织文章结构。第三,做谋生的工作。在写作生涯的前期,写作所赚的钱一般不能维持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在写作未能为你和家人带来足够的生活来源时,你需要每天安排时间做些谋生的工作。只有肚子饱了,你才有力气写作。第四,睡眠8小时。许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睡眠充足时的工作效率是睡眠不足时的2-3倍。身体健康是实现梦想的基础条件。所以,要尽量保证自己每天有充足的睡眠。第五,运动1小时。同样的原理,梦想的实现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保证。无论生活有多忙,都强迫自己每天抽时间锻炼。如此的时间付出,未来一定会告诉你是值得的。第六,积累其他素材。阅读和生活都是我们很好的输入来源。除了每天坚持阅读,空闲的时间还可以多多体验生活。及时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给你的启发和触动。只要我们愿意做个有心人,丰富的生活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来源。能坚持每天做到以上六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但是,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有哪个伟大梦想是容易实现的呢?如果你真的热爱作家这份事业,我相信你能坚持下来。除了勤奋和坚持,自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作家梦想的。丁尼生说过,“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这么多人都可以做到,凭什么你不能呢?

阿狸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

谈谈入学前如何准备研究生专业的学习春夏秋冬,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经过复试的筛选,成功入围,意味着即将成为研究生中的一员。然而,在开学前这段时间,极可能因为紧张备考之后的放松,学习意识逐渐松懈下来,在开始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涯做个规划,将会对你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大有裨益。那么现在你准备好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了吗?接下来,我将以理工科专业为例,进行简要的讲解,希望能为各位在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工作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生复试完之后,导师的选择会是你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将会深深地影响你接下来三年的专业学习,甚至关系到你从事一生的事业。我在研究生复试结束后,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与自己的认识,将学院的老师分为两类:横向导师和纵向导师。一般横向导师是指那些和企业联系比较紧密,接一些企业课题项目的导师,这些导师经常有比较多的企业工作机会;纵向导师则是指那些具有国家或省基金项目的导师,一般与本领城的大牛有较多联系,他们有较丰富的再深造资源。然后,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读完研后进入社会工作还是走科研道路?通过综合分析,对自己读研有较清晰的目标后,我选择了纵向课题比较多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开启了读研生涯,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导师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大家一定慎之又慎。确定导师后,通过查找学校网页对导师的介绍,对其研究的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加入本课题组的群,与师兄师姐交流,进一步了解即将进入的实验室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对导师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后,就可以和导师面谈。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用Email与导师联系。在联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导师目前的课题研究方向;(2)说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3)请导师推荐几本专业书籍。施一公教授在其博文《方法论的改变》中谈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时说道:本科生以吸取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因此,在复试结束与入学前这段过渡时间里,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研究生学习生活。1.专业文献的查阅本科时,我们就像一个对新奇知识都照单全收的容器,而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不能等着老师把知识倒进“杯子”,如果一味等待,那么我们就彻底“杯具”了。在此阶段,除了导师推荐的专业书籍需要仔细研读外,还需自主去查阅新的文献,追踪新的研究进展。首先,可以通过师兄师姐的推荐搜集一些相关文献;其次,通过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和相关论坛来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最后,需要通过一些文献管理软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仔细的研读和做好阅读笔记。文献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由点到面。建立自己的知识树体系,通过一个点逐渐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枝繁叶茂,大家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如sciplore、mindmapping等。(2)由杂到精。建立完知识树后,在大量泛读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精读一些重要的文献。(3)由读到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文献过程中遇到好的句子、思想火花等都应该记下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专业英语的学习不管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有多好,在入学前这段时间,一定不能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因为,多数情况下,必须阅读外文文献,你才可能追踪到课题最新的研究进展。另外,注意一点,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因此在英语还不是很精通的时候,暂时不要去学二外。专业英语的好坏将会决定你是否能够接触到课题前沿,能否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能否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因此,再怎么强调英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三年将会有两年的时间在实验室度过,除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训练外,准硕士生还应该利用一切条件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帮助师兄师姐打打下手。这个过程中你将会学到很多实用的实验操作技巧,另外还会结识更多圈子的牛人,对以后开展课题大有裨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大家一定费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做好实验记录。很多人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的习惯,导致在实验出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好的实验记录可以让你对实验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并得心应手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操作一定要规范,实验失败是小事,如果对人身造成伤害就会得不偿失。另外,在实验研究中还应熟悉掌据新的实验技术或方法,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实验或预实验,确定实验精度和实验合适的平衡时间,掌握对实验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对实验数据以及现象进行比较、综合、抽象等思维加工的方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人曾把英文26个字母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字母表中排第几就是几分。其中,Good luck为85分,Hard work为97分,而Attitude为100分。三年读研生活,有一个最佳的Attitud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以我的座右铭“要想得到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就得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作为结语,祝愿大家三年研究生生活输快!作者:杨国力,系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编辑:张卫华文章:《中国研究生》杂志

黑山羊

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进步、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厉害的人、每个人都有万千道想法------老话这么说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思绪万千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没有人可以靠空想改变世界,任何想法不付诸行动都是耍流氓。阅读和写作,尤其如此。过去我也会说,等我有时间了就好好读书、等我忙完这段就静下心写作,但事实上,永远没有恰好的时间,忙完了这段还有下段,永远有新的事情在等待。所以不要再说“以后”,想要读书,现在就翻开一直摆在手边的那本。想要写作,现在就打开文档,写下第一句话,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动,读着写着,就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了。今天阅读了《学会写作》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在指导我们写作者,放下等待的心态、放弃完美的时间和计划,想要改变,现在、立刻、马上就去做。1、先完成、再完美就像永远没有完美的时间,写作也是一样,永远没有完美的状态。马云说“创业者就是要在一切都未就绪的时候去作死,如果什么事情都准备好了,我就不会成功了。”写作也是一样的,不可能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再做。写作的过程也许是一种煎熬,但只有在这种煎熬的过程里,才能渐渐清晰自己的思维、才能不断寻找素材、组合信息、产生思维碰撞、最终成稿。作者也提出,大多数人“想清楚再写”其实是一种拖延借口,改变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即刻去做,去生产去创造,看着它从无到有,从空白到成就。2、既要给文章做加法、也要给文章做减法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每个读者打开一篇文章都希望看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如此,我们写作者对内容的把握就要足够清晰,该有的信息不能省、该减的内容不能啰嗦。比如一些新名词概念、细节的生动描写、论证观点的多维论述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增量,就不能省略。而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文字赘述、重复内容就需要精简,不能因为是自己产出来的字就舍不得删。其实这里的加法和减法并不是简单的技巧,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思维,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其实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才能学会做加法和减法。3、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有趣、观点有用说到逻辑,我真的很头疼,因为我觉得我始终找不到文章的逻辑,大概是因为我本身是个毫无逻辑的人吧,自己的思维没有形成逻辑习惯,写文章也是乱糟糟的抓不住重点。作者提出想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可以使用“结论先行”的方法,这跟我上周读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说的写作原则一致。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先说目标再说方法。读者会自动联系下文论述与上文论点之间的关联,对写作者来说,就是留住读者的好方法。但除了逻辑和条理,文章的内容有趣有料也很重要。有趣是为了留住读者,有用是为了让读者认可作者,只有做到这两点,才算是成功的文章。可是很多人并不会讲故事、更不会将文字描述得足够生动,想吸引读者并不容易啊。书中作者提出要用生动的案例论证观点,名人案例、自身案例都可以,只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就能让人产生信任。4、修改润色,才是关键写完了文章,还没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头看,会发现要修改的地方很多。这就是很多成熟的写作者说的“第一遍都是狗屎”。名作大家都这么认为,何况我们普通人。以前我一直认为好不容易写了一篇文章出来,每个字都是自己的孩子,哪里舍得删除呢?现在发现,第一遍写出来的简直就是不成才的孩子,怎么好意思给别人看。所以任何好文章都是需要如此,写完了只是第一步,修改才是重头戏。别说那么多了,现在开始写吧!共勉!

玄远

如何成为作家

写作是一种创造,阅读也是。写作是用文字符号,重新创造一次事物。能从虚空中造物的,只有二者可以做到,一个是人,一个是神。其中只有人,神就是人创造性的一面。人有摄魂术,将事物的魂灵勾摄出来再注入其他容器(如土泥,石头,油墨,线条,人体)内这就是艺术文字,是其中最广泛的容器之一当看到美女,有的人只能一个劲儿说,woc好美有的人,能比作一朵花两者多么相似,让人一下就能领会也摄自己的魂,也把自己的魂魄注入容器,这样,千百年后,也有人能够体会,能感动从唯物史观看,艺术是人与自然事物的(生产)关系的体现。人是怎么看人事物,其实反映了人与对方的关系。那么,在艺术里,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特别深刻的关系,生产关系。文字,是创造了一个特殊场景,在其中,我们与事物的魂灵,与天地间一些神秘的东西,进行了会晤。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文字,我们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劳动生产活动,从一个角度看过了一个特殊的风景,有了一次特殊的感受和体悟。写作不能决定如何阅读。写作是一种参与,阅读同样是。参与到一种人类宏大事件中去。阅读,看似被动接受,其实非常主动。阅读也是一种劳动生产,一种看风景,一种感受体验。很多时候,我们说话是很自我的。认识事物的过程:1客观事物——2感官感受——3知觉观念客观事物,如风景,如水杯,如社会。感觉是感性的,比如“这个是红的”“这个味道甜”知觉是理性的,抽象的,“它含有β-胡萝卜素,所以是黄的”,“含糖量比较高”。知觉包含了浓缩的知识。有一部分是公共的显性的知识,这些东西能沟通。但是,里面也掺杂非常多的隐秘的个人的知识、信念。还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经过知觉处理的产物说出来,但是或许,这些东西是没有逻辑,别人也是不懂的。因为里面掺杂很多个人经验和冷门知识。这就有了沟通的障碍。当然,这种“原话语”也有价值。比如,你可以从中挖掘出,他的情绪感受,他的心理、观念。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所以,我们得从别人的角度看,去想他的思维,他的理解和反应。贴一段以前写的:高效地说话小x看到小w从外面回来,问,跟谁出去啦答曰,朋友。小x两眼一蹬,这话毫无信息量呀。难不成跟外星人把酒言欢。“那你说该怎么说话”小x告诉他说:要多想,我只能告诉你要多想。当别人说话或发问,从他角度思考下,他在说什么,或想问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用词构段?其实,人往往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却能准确领悟话外之意,犀利指出症结所在,就有特别的效果。回答前,仍然是从对方角度思考,你说的话他能不能听懂,会不会误解。且想,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信息最高效,让人最舒服。比如,能不能可视化,能不能具体化图片化(这也就是PPT的价值)。不仅是说话,做事也是一样。我们摸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预测事物的各种可能走向,就能 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 去把控事情,而不是被动接受指令和操作,后者看似更好,其实效率极低,做不好事情!END.没读够?点击看更多精彩往期文章:疯狂的单车 | 从骑车到博弈论,到道德的起源人,你为什么感到孤独——案例分析随笔三则|心理学与生活“我还希望明白什么是世界上最美最好的东西,我这样的人能做到的东西里什么是最美最好的。我要把它找到,献给别人。”(王小波),这也是“青钧”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