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未来5年中国城市新区深度分析发展规划南燕

未来5年中国城市新区深度分析发展规划

国家级城市新区状况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5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成都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8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2015年9月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黑龙江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吉林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2017年4月,中国宣布设立第19个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这将引发新一轮的国家级新区规划与建设的研究热潮。从中国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10月)到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4月)为止,中国共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其中,近年来获得批准设立的、地处东北地区的国家级新区有大连金普新区(2014年6月)、黑龙江哈尔滨新区(2015年12月)与吉林长春新区(2016年2月)。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中国各领域有关国家级新区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也随之开始,并于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图表 国家级新区简介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7月)城市新区发展特征一、数量多覆盖广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国家级新区建设高潮,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2016年6月14日,江西赣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至此,我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已达19个,已经形成了区域间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发展格局。国家级新区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新区的建设带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有辐射效应。我国19个国家级新区覆盖全国19个省份24个城市,由东部集中向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东北三省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整体扩散,基本形成能够辐射全国的国家级新区网络。目前获批的19个国家级新区的地区分布为:东部8个、中部2个、西部6个、东北3个。整体来看,呈现出东部地区遥遥领先,西部地区紧随其后,其余地区奋力追赶超越的态势。其中,以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引领的东部沿海新区继续放大优势。位于西部地区、批复时间较晚的四川天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兰州新区等正在加速崛起。二、等级层次多样我国城市新区按行政级别,分为副省级编制(国家级新区)、正厅级或副厅级编制(省级新区)、正处级或副处级编制(市级新区)。截至2020年7月,城市新区中,国家级新区19个,省级新区33个,市级新区13个。三、注重资源禀赋我国城市新区在定位产业发展方向、设计谋划发展路线时,充分考虑了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港口、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研发、海洋生态等多方面发力;作为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获批三年来通过搭建对俄合作载体平台,积极谋划和推进项目落地,不断探索拓宽对俄开放合作;四川天府新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打造“公园城市”的先行者;南京江北新区以“破旧立新”的思路,在新土地上擘画“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目前已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研究机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加速集聚。新区建设策略2020年5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规划建设省级新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科学规划一批省级新区”。早些时候的2月18日和4月28日,四川省政府已先后批复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四川并非个例。2019年,浙江连续批复了四大省级新区--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和绍兴滨海新区;广东省政府也审议通过了《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东莞滨海湾新区成为广东首个省级新区。国家级新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浦东新区,其功能定位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即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至今全国已经有19个国家级新区获批。雄安新区之后,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被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新区搞得太多了,占了很多地,但是没有开发好,遭到诟病,因此中央比较审慎,严格控制。不过从2019年开始,广东、浙江和四川等省份开始审批省级新区。2019年6月,宜宾主动提出要设立新区,但是四川省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后来成都也提出“东进”需要平台支撑。2020年年初,中央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抓手。2020年1月10日,四川省委财经委召开第四次会议,主要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双城经济圈的内容。此次会议就提出,要谋划建设一批战略实施载体,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基础,形成一批支撑功能平台,发挥好载体功能、先导作用和引领效应。在批复宜宾三江新区和成都东部新区之后,上述《意见》还明确提出,重点在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依托现有开发区、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发展平台,规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实际上,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四川希望通过设立新区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培育创建若干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全省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着力补齐成渝地区中部区域发展落差。2019年,四川省的经济总量超过4.6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六。但是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存,GDP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除了省会之外只有6个,分别是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和泸州。因此四川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国家级新区审批很严格,而且一个省份可能只能获批一个国家级新区,四川这么大,光有一个天府新区是不够的。因此,借国家战略的契机设立省级新区是一个重要举措,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先例。浙江上述四大新区也是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2019年,作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浙江在环杭州湾地区设立了四个新区。这四个新区都被赋予了融入长三角的角色:钱塘新区被定位为“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太湖新区被定位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前湾新区被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绍兴滨海新区被定位为“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广东的东莞滨海湾新区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2019年5月26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首个省级新区的发展规划。城市新区建设往往会再造一个城市规模,这会加快城市建设和带动地方发展,成为区域增长的新引擎。中央严格控制国家级新区审批,主要是担心新区热导致圈地,形成地产热。对于浙江、广东和四川等地省级新区审批的开闸,现在地方抓住国家战略的契机,希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通过设立省级新区建设拉动城市建设,提振经济,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举措。

类人猿

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参考范文)

全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情况汇报调研组各位领导:根据调研要求,现就我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近年以来,我县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为依据,坚持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积极营造了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加快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健全领导机制,为开展容错纠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工作中的失误是中央、省市的新论断,我县通过会议传达、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以正面舆论为导向,及时把容错纠错要求浸透到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人人知晓、入脑入心。为顺利推进容错纠错工作开展,成立了县委书记任主任,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副主任,县纪委、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改革办、县政府法制办、县人社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县容错免责评估审查委员会,负责受理、评审容错免责各项工作事项。并多方学习借鉴,研究制定了《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从容错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实施主体和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容错纠错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二是明确容错要件,为开展容错纠错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容错纠错机制政策性强,我县坚持依纪依规、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结合实际对照“三个区分开来”,划清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谋私的界限,明确了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没有明令禁止,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但符合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精神的;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的;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其他组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没有与其他组织或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主动纠错,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未直接造成安全责任事故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或未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等六个方面容错纠错条件,为有效调动广大干部谋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凝聚发展共识、调动创新创业热情提供了支撑,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三)确定容错程序,为开展容错纠错工作提供澄清方向。按照事后容错和事中纠错、事前防错一体推进的原则,建立了从领导班子或当事人认为符合容错情形向县容错免责评估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到县容错免责评估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核实情况,再到根据核实情形及认定结果,作出从轻、减轻直至免责的容错程序,为容错纠错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启动容错纠错后,坚持把容错的流程、对象、事件、原因、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容错纠错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让党员干部心服口服。并确定了对于认定予以容错的单位或个人,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的结果运用。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容错纠错要求,用好用活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加大容错纠错透明力度。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民众和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针对容错范围的确定,广泛讨论,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细化具体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保证制定内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让容错纠错在大众的监督下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容错申诉机制。按照申诉要素,允许责任人和当事人申辩申诉,举证解释,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反馈的事实和评估的结果为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判定结果。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免于追究纪律责任的,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工作。三是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在制度和规矩的范围内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摒弃“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错误心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而形成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勇于担当、积极履职的良好氛围。

赤道雨

徐仁标调研城市新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加快城市建设

2018-02-27 10:11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刘振清2月22日,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带领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人,来到城市新区调研。徐仁标希望城市新区在新的一年里,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盯项目带动经济,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加快城市建设。过去的一年,城市新区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紧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与相关街道一起,全力推进拔钉破难,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新的一年,城市新区将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和“一核两翼”总体布局,以“两年”活动为抓手,围绕“产、学、医、住、购、游、娱”一体推进,高强度开发,高速度建设,打造实力城市、加快产业新升级,打造活力城市、促进经济新增长,打造魅力城市、提升城市新品质。徐仁标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说,过去的一年,城市新区管委会工作很辛苦,工作量很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周边县(市、区)相比,重点不够突出,力量有些分散,城市建设存在着项目不多、速度不快、品质不高等问题。徐仁标指出,城市新区作为温岭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平台,担负着提升城市新品质、引领城市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新的一年里,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格局大气魄规划城市建设,大目标大战略大突破推进建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城市新区的重点是城市建设,要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美化环境,加强管理;要突破一批积累性的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突破征地拆迁等难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紧盯项目带动经济,按照市委提出的“产业优化升级攻坚年、项目招引推进攻坚年”,加强高新产业的引进和培育。要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城市新区管委会要成为攻坚克难的突击排,工作要有气势、有力度,马上就干提高行动力,破解难题提高攻坚力,提能增效提高服务力,步调一致提高凝聚力,排兵布阵责任到人,提升队伍素质,加快城市建设。

固不待物

区域|构筑江苏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之一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联合调研组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肩负着建设国家扩大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重要示范区的重大责任,承载着新时代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自2015年成立以来,江北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使命必达的责任担当,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对标找差、奋力开拓,实现了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的蝶变,正成长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一是经济增长持续领跑。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净增153亿元,人口净增80余万。到2019年底,地区生产总值27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03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9.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48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领跑全省全市,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外资企业落地生根、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内外资融合发展、互动并进特征日趋明显。产业结构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初步形成了国际产业水平分工中的优势,基本站在了全球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19年,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2%,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增长46%。三是资源要素快速集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国际先导性产业、国际资本和顶级人才集聚功能日趋完善,各种资源特别是创新性资源加快集聚、深度融合。5年来,引进各类人才36.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得主、中外院士等知名专家58位;集聚各类金融企业700余家、基金400多支,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建成新型研发机构77家,孵化和引进企业163家,专利申请量45155万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四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道路交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新主城建设取得引领性突破。行政村四级以上公路、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全覆盖。外国语学校、托马斯国际学校、中大医院、鼓楼医院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先后落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更加彰显。江北新区地处南京市长江北岸,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5年来,新区紧扣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完善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增强城市功能,打造优美环境,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力,不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主战略,持之以恒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建好用好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深化创新大国、关键小国的项目招引,先后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引进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德国法兰克福等地设立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累计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超过3000人。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搭建“江北新区高企培育管理系统”和“江北新区一站式高企服务平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40多家。同时,与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强化人才引领。加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制定发布“人才十策”“金融十条”以及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等特色政策,成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试点开展“双聘制”。每年约有3万名大学生落户新区,中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数量全市第一,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823名,形成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的良好势头。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营。加大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力度,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南京创新周等系列创新活动,推进苏港青年双创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指数呈逐年加速提升状态。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构筑“两城一中心”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紧扣“两城一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现代金融等主导产业,塑造产业发展新地标,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芯片之城”。着眼于抢抓信息产业前沿高地,以台积电项目为龙头,聚焦EDA设计、IP等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近600家,初步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和设备材料等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2019年,全产业链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5.6亿元,“芯片之城”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着力打造“基因之城”。顺应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拓宽国际视野,重点集聚生命健康、精准治疗、大分子药物研发、脑科学、高端专科医院、高端医疗设备等创新资源,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年测序能力超5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2019年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亿元,5年实现500%的超高速增长。着力打造“新金融中心”。坚持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以金融资产管理、VC/PE股权投资基金等产融结合的新型金融发展路线,助推“芯片之城”和“基因之城”建设。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成功开园,赛仕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入驻,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东方财富等260余家新金融机构先后落户。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推动江北新城高品位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产城关系、地上地下关系,加快过江通道建设,构建快捷交通路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宜居宜业新主城建设,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以中央商务区、研创园为重点,加速48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建设进度,建成综合管廊26公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等11个百万平方米的载体实现封顶,腾飞大厦、孵鹰大厦等一批示范项目陆续建成,全长6.7公里的中心区江水源热泵项目取水补水工程全线贯通。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扬子江隧道建成并与长江隧道免费通行,长江大桥完成改造崭新回归,高标准完成江北大道、大桥北路等快速化改造和美化亮化,骨干快速路网初步形成。以远期24条过江通道为目标,加快推进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建宁西路等5条过江通道建设,长江五桥即将建成通车。在已建成地铁10号线、3号线等4条轨道交通基础上,继续推进实施地铁S8线南延等工程,4号线二期即将开工。横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全面完工,浦泗立交即将通车。加强和改善民生。大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江北首个三甲医院—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建成开诊,南医大四附院即将建成投用,中大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南京一中、鼓楼幼儿园、托马斯国际学校等各层次优质教育资源汇聚新区。新区市民中心即将全面投用,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加快推进。滨江风光带、青龙绿带初步建成,羽毛球世锦赛、世界田径挑战赛等体育盛会在青奥体育公园举办,戏曲节、艺术节、音乐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高。着力提升生态支撑力,打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能力导向,以毫不动摇、毫不松劲的工作作风和实打实的硬核措施,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岸绿的美丽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要求,加快推进长江岸线整治。开展港口码头水污染长效治理,推进江北水上洗舱站建设,完成新材料科技园31家企业废水预处理设施及6家港口企业(计划拆除码头除外)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完成长江岸线一期保护和整治修复,建成新化、刘家湖、大厂三个生态防护林湿地公园,深入开展“百项提升工程”行动,推动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变,努力将江北滨江打造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客厅”。全力实施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即将建成投用,长江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以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为契机,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37件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直管区7个街道全部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道。河长制管理实现全覆盖,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9年,新区PM2.5年均值37.3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72.9%;省考以上断面稳定达标,市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江浦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个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严格实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制度,推进新材料科技园边界大气污染监控溯源系统建设。健全“互联网+”水源地管理模式,开发智慧水务系统,水源地监管人员、第三方管养单位、新区水源地管护专职机构线上实时掌握水源地情况,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治污与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有效统一。着力提升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涉及新区的各项任务,与全市其他板块、周边地区、苏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以特别合作区建设打造省内区域融合高地。以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深化全省南北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完善以总体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规划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产业补链强链,共同打造的5G智造智慧产业小镇迈出坚实步伐。以跨界合作推进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按照研发和总部在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滁州的产业协同模式,推进宁滁产业协同配套和错位发展。依托苏滁现代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原创科技城和来安汊河新城等载体平台,推动电子信息、营养健康、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家电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滁州。以“节点门户”建设释放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抓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机遇,推动北沿江高铁、南京北站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水路、铁路、公路、管道等于一体的综合运输功能,进一步强化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交汇节点和门户效应。依托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资源,建设江海转运枢纽。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贸易流联动,积极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优化片区口岸环境。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施“两步申报”通关监管改革试点。加快海外人才管理改革试点,量身定制引才绿色通道。着力提升政府服务力,持续优化亲清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抢抓自贸区发展新机遇,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创新新区管理体制机制。聚焦“去行政化”方向,系统设计职能机构、街道、产业平台职责体系,增强新区体制活力。构建“大部制+园区”组织模式,坚持“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将原新区、高新区、化工园区三个单元38个部门大幅精简为15个职能机构,扁平化设置管理层级。剥离街道经济管理职能,突出其保障服务和基层治理功能,推动聚焦主责、各司其职、协同运作,通过进一步做精街道、做强社区、做实网格,推动街道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保障改革发展、深化社会治理的基层战斗堡垒。产业平台突出发展产业和服务企业职能,以“店小二+服务员”定位,靠前服务园区企业。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结合“宁满意”工程,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2330”改革目标。同时推进全国领先的法治园区建设,探索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营造公平有序、开放便利、简约高效的投资贸易环境。扎实开展平安新区建设。深入落实全省化工安全整治提升部署,对新区108家危化品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一批安全隐患得到有效处置和管控。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推动“平安新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有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升社会安全感。江北新区通过5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力拼搏,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开创了国家级新区建设新局面,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新区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重要启示。启示一: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表”。江北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认真借鉴雄安新区、浦东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经验,精心组织编制各类重要规划近190项,完成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60余项,从顶层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规合一”。实践表明,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端引领、规划先行,对标对表、精准定位,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引领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发建设。启示二: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集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领域。江北新区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策源地”计划,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芯片之城”和“基因之城”。实践证明,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前沿产业未来产业,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全面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启示三: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赋予新区的重要使命。5年来,江北新区坚持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上的试点试验和示范效应,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内生动力,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实践证明,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刀刃向内,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在体制机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创新,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活力。启示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基本遵循。江北新区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规律,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推进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践表明,新时代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合调研组顾问:郑焱组长:沈和成员: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金世斌 陈幼迪 吴江 卢爱国袁真艳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陈希希 沈杨子南京审计大学 杜秀红执笔:沈和 金世斌 陈幼迪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0年第13-14期合刊《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网址:www.chinado.cn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电话:010-68352880

其一人美

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国家级新区数字化转型呈现七大代表方向

来源:中国网2020年12月3日,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论坛开幕发布环节,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编委会发布报告称,国家级新区数字化转型,加速建设“数字新区”的趋势十分显著,已呈现七种主要模式。报告主编、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发布会上指出,新城新区的本质在新、特征在新、生命在新。新区是新制度、新产业、新技术、新设施等方面的集成与融合。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划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占据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先机,成为“数字新区”,这是当前新城新区发展的方向与最重要的内容。据了解,从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至今,全国已经有19个国家级新区。东部一些国家级新区占所在城市GDP的1/41/3,核心地位明显。如浦东新区2019年实现GDP约12734.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3.34%,核心地位明显。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收入占到全国总量的1/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进出口额占到全国总量的1/5左右。169个国家级高新区,GDP占全国GDP的12.3%、税收占全国的11.8%,已成为国家整体经济重要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编委会已先后出版4本新城新区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编委会以国家级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推选出2020数字新区七种主要的创新发展案例与模式。这七种主要的创新发展模式是:一是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改革试验区模式。雄安新区与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并列,成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国家赋予的改革试验任务和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问题,正在进行探索。二是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数字社会的高效治理模式。浦东新区在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规范化、模式化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联合编制了十余项国家标准与建设行业标准,成效明显。三是数字经济的场景促进模式。如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一景一科技,一科技一体验。一批知名企业打造了诸多场馆、场景、体验项目,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是数字生态培育模式,一些新区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宜人的“小气候”“小环境”,如天津滨海新区通过造平台、建网络、引人才、促合作等方式,加速培育并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五是数字化“高、新、专、特”功能的建立与发展模式。这在不同新区都有不同体现,典型的如南京江北新区推动数字与贸易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商贸快捷便利、要素自由流转、资源高效配置的中国“数贸之都”。六是数字竞争力的优势叠加模式。如福州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的强强联合,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强势崛起。七是数字中心的区域性布局与建设模式。兰州新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一批大数据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新区,可为西北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00万个云计算终端提供服务。新区的数字化生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冯奎建议一是全面实施“数字新区”战略行动;二是促进强大的数字经济竞争力;三是构建健全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四是以差异化定位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包括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平台与产业选择、技术与人才结构等;五是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持续提升新区的能级和地位。责任编辑: 秦雪璠

满苟得曰

大调研丨把“两山”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湖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调研报告

2018-06-07 07:3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马晓晖推动湖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重大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全域景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交通,坚定不移促进民生改善。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和“‘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安排,自4月初以来,我和湖州市委一班人一起,谋划实施了以“十问湖州”为主要内容的“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并牵头开展了中心城市能级提升问题的研究。调研过程中,带队实地查看了市域河湖水系、森林绿地公园、交通枢纽场站、旅游集散中心、商业文化街区、教育医疗设施、居民生活社区及重要平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现场,巡查了环太湖周边城市滨湖开发情况,累计下基层蹲点7天,考察基层点65个,召开座谈会6次,与350多名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探讨,征集到意见建议120多条。通过深入解剖麻雀,基本掌握了中心城市的基础优势和问题短板,对如何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有了一些思考。一、基础优势近年来,湖州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统筹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功能品质显著提升。目前,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088.6亿元,常住人口145万人,建成区面积129平方公里,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长兴和南浔为两翼的带状组团城市格局。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自身条件的持续改善,湖州的组合优势越来越明显:1、生态文明优势。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良好的生态是湖州辨识度最高的城市名片。总书记指示我们要“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省委要求湖州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2、区位交通优势。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紧邻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铁路、公路、水路综合交通十分发达,随着商合杭、沪苏湖高铁的建成和申嘉湖高速西延的贯通,在湖州将形成“十字型”高铁网和“三纵三横”高速网。3、文化底蕴优势。湖州是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化典故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更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优势所在。4、战略叠加优势。湖州被全域纳入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等重大区域战略,是全省“四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陆续承担了“中国制造2025”、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示范、内河水运转型示范等多个国家级试点。5、后发空间优势。从环太湖区域遥感卫星图片可以看出,目前太湖以东和以北地区开发强度明显高于以南和以西地区,湖州以16.48%的开发强度,在区域内形成了可用空间资源的洼地。二、问题短板1、经济发展带动力不够强。由于传统产业升级不够快、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中心城市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始终较低。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44%,地方财政收入占比42%,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36.4%,出口仅占比28.4%。虽然拥有1个国家级、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平台,但“多而散”导致承载力不强、集聚度不高,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如织里童装产业缺乏设计环节和高端品牌,虽然年产值超500亿元,但税收仅为1.7亿元。2、人才创业吸引力不够强。人气不旺、留不住人,是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所本地高校每年培养大学毕业生8200多人,仅有20%左右留在湖州就业。目前,主城区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人,按照每平方公里1万人规模计算,缺口25万人。人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城市经济不够发达。尤其是缺乏集聚人气、商气的高端业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众创空间。3、公共配套支撑力不够强。中心城市的公共配套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特别是交通的通勤效率不够高,缺乏贯穿城市组团的快速路网,从主城区到南浔40公里左右路程需要1小时。医疗方面虽有两所三甲综合型医院、1所三乙综合型医院和3所三甲专科型医院,但整体医疗水平不够高,病人越来越多选择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就医。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全市在校大学生仅为嘉兴的28.6%、绍兴的27.1%。4、生态环境保障力不够强。虽然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不平衡、不稳定的现象仍然突出。水环境方面,部分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监测断面水质反弹压力较大。大气环境方面,虽然每年都有进步,但由于受输入性影响,加上道路扬尘、燃煤锅炉等治理不够到位,空气质量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三个县已实现100%全覆盖,但两个区分别仅为79.5%、67.3%。5、城市精神向心力不够强。很多群众认为,湖州的地域文化比较“散”,缺乏统一的城市品牌、城市象征和城市符号,导致城市知名度不够高,甚至在外不如三县的名气大。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既有客观原因,很多居民都是外地移民,对湖州本土文化认同感不强;也有主观原因,中心城市发展不够好、能级不够高,对三县的辐射力、影响力不够大。三、对策思考根据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推动湖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协同、集约高效、彰显特色,持续优化城市布局、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带动力、人才创业吸引力、公共配套支撑力、生态环境保障力和城市精神向心力,推动中心城市提高首位度、打造增长极、实现新发展,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提供重要支撑。具体要打造“六个城市”:1、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样板城市。这是省委的要求。始终把“两山”理念作为最大的遵循,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2022年全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达标率、地表水出境断面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在全省排名逐年提高。2、坚定不移实施重大战略,着力打造绿色智造城市。这是我们实施“中国制造2025”、绿色金融改革两大国家试点的战略方向。积极抢抓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全省大湾区建设,统筹推进平台整合提升,规划建设南太湖新区和湖州科技城,打造高能发展平台,构建产城融合高地。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政策体系,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3、坚定不移建设全域景区,着力打造滨湖旅游城市。这是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点任务,也是提高旅游发展档次的客观要求。深度做好“旅游+文化”的文章,邀请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对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重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设计,打造一批5A级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全域大景区。特别是以太湖龙之梦开业为契机,整合滨湖旅游资源,串联各区县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等资源,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形成以滨湖区域为集散中心、辐射各区县的全域旅游网,着力打响滨湖旅游度假品牌。4、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现代智慧城市。这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顺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将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方位构建智慧产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智慧体系,不断提高城市运行的经济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5、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交通,着力打造枢纽门户城市。这是由湖州区位交通基础优势所决定的。站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大格局中谋划湖州的对外交通,以实施“五年千亿百项”综合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加快建设接轨上海、融入杭州、联通苏皖、辐射内陆的大交通体系,早日实现每个区县都有高铁站、通两条以上高速路,着力构建到长三角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和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努力成为长三角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和上海都市圈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6、坚定不移促进民生改善,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理念,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深入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统筹抓好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着力打造便捷舒适的社区生活圈,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为中共湖州市委书记】投稿邮箱:104590886@qq.com联系人:小潘

亲知

蓝绍敏调研江北新区:高质量推进新区新主城建设

4月19日,市长蓝绍敏专题调研江北新区建设发展工作。他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抓牢目标任务,提升标杆追求,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市领导罗群、杨学鹏,周金良参加。在雍庄立交、江北大道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蓝绍敏认真察看工程规划、设计、推进情况,他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精细化整治管理,同步推动基础功能设施、城市环境面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展现新区一流形象品质。在现场检查五一河水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时,蓝绍敏强调,新区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蓝绍敏听取了江北新区工作情况汇报,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协调研究。他充分肯定今年以来新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效,并指出,江北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要牢固树立国家级新区责任担当,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新区发展部署要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高质量推动新主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蓝绍敏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抓牢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更多新区力量。目标要有新追求,牢固树立领先、率先、争先的强烈意识,始终坚持更高的目标追求,切实扛起国家级新区的使命担当,确保新区在发展速度上快于全市、发展质量上好于周边。招商要有新突破,紧盯“招商突破年”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两城一中心”建设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举措、完善招商引资保障措施,确保优质项目引进集聚走在“第一方阵”前列。特色要有新进展,紧紧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金融等产业,用足用好各类载体平台,策划组织更多高水平政策推介、国际合作、招商引资活动。按照“三中心一高地”发展路径要求,加快推进南京国际健康城建设,有效提升“三中心一高地”等新区品牌的能见度、知晓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安全要有新担当,树立更强安全意识,坚决守好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监管,确保万无一失,保持和巩固安全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内容来源/江北新区 编辑/周晓舟 江北新区融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火幽灵

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发布 未来之城新面貌愈发清晰

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1月29日电(记者高博、曹国厂)记者从百度《未来之城 拔节生长——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面向全国网络直播的发布会上获悉,随着各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城市组团的形态已见雏形。在《报告》中,百度使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图像理解技术,从植被覆盖变化和湿地保护成效等角度对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情况进行量化分析。2020年,雄县、安新县的绿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整个区域进行统计,相比2019年,2020年雄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6.40%,安新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9.15%。容城县西侧和北侧的绿色植被覆盖明显增加,东侧由于容东片区大规模建设植被数量有所减少,容城县整体绿色植被覆盖保持了相对稳定。总体而言,雄安新区三县县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19年起,雄安新区开始重点建设府河、孝义河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河口湿地是白洋淀的生态屏障,形成了白洋淀生态缓冲区域。《报告》中指出,府河、孝义河河口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孝义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46.26%,府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12.53%,变化非常显著。2020年雄安新区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和2019年相比,雄安新区的整体地表面貌在202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当属容东、昝岗、雄东、启动区等重点建设区域。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2020年10月雄安新区整体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相比2019年10月增加了89.52%,建设规模显著扩大。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容东片区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比2019年10月增加了57.75%;雄安高铁站周边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达比2019年10月增加了69.48%;雄东安置区在建区域增加非常明显。随着各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城市组团的形态已见雏形,未来的城市面貌非常令人期待。随着雄安新区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的有序推进,2020年雄安新区人口特征也在持续变化。《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雄安新区人口总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逐月变化情况。除去周期性和季节性因素外,伴随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2020年雄安新区的人口总量显著增加,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峰值,人口增幅一度达到了30%。在疫情等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下,雄安新区多措并举,做到了“防疫安全,生产高效”,使得广大建设者能够健康、安心地奋斗在一线,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此外,雄安新区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也在持续提升。以2019年11月的人口总量为基数1,2020年11月,雄安青年常住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7.35%。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雄安,为雄安注入新的青春力量。来源:新华社

善哉汝问

百度《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发布 未来之城新面貌愈发清晰

中国雄安官网1月28日电 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提供精准“测量”,是助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手段。1月28日,在人民网演播厅面向全国网络直播的发布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未来之城 拔节生长——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生态环境、基建成果、产业发展、人口画像和网络形象等多个角度,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遥感卫星影像等技术,对雄安新区202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和解读,为公众展现了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最新面貌。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线上发布会现场。人民网供图百度研究院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窦德景指出,2020年是雄安新区正式转入大规模建设之年,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入挖掘城市的内在变化,较为全面地刻画雄安新区发展现状。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成果显著在《报告》中,百度使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图像理解技术,从植被覆盖变化和湿地保护成效等角度对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从图1到图4可以看出,2020年,雄县、安新县的绿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整个区域进行统计,相比2019年,2020年雄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6.40%,安新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9.15%。容城县西侧和北侧的绿色植被覆盖明显增加,东侧由于容东片区大规模建设植被数量有所减少,容城县整体绿色植被覆盖保持了相对稳定。总体而言,雄安新区三县县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图5 孝义河河口、府河河口生态湿地绿色植被变化从2019年起,雄安新区开始重点建设府河、孝义河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河口湿地是白洋淀的生态屏障,形成了白洋淀生态缓冲区域。《报告》中指出,府河、孝义河河口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图5可以看出,孝义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46.26%,府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12.53%,变化非常显著。雄安新区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图6 雄安新区红外遥感成像(2019年10月)图7 雄安新区红外遥感成像(2020年10月)2020年雄安新区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雄安新区2020年基础建设发展成效。如图6和图7所示,和2019年相比,雄安新区的整体地表面貌在202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当属容东、昝岗、雄东、启动区等重点建设区域。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2020年10月雄安新区整体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相比2019年10月增加了89.52%,建设规模显著扩大。如图8-13所示,容东片区、雄安站枢纽片区、雄东安置区等重点建设区域的地表面貌变化非常显著。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容东片区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比2019年10月增加了57.75%;雄安高铁站周边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比2019年10月增加了69.48%;雄东安置区在建区域增加非常明显。随着各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城市组团的形态已见雏形,未来的城市面貌非常令人期待。《报告》中呈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雄安新区地理面貌的影响。从图14、图15可以看到,荣乌高速和京雄高速以“南北纵横”的形态在遥感影像上清晰呈现,雄安新区的主干路网也已呈现出初步轮廓。此外,从图16、图17可以看到,京雄城际铁路已经全线贯通。2020年12月27日,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群的高速铁路网结构。图 18 近一年雄安新区主干道里程变化(公里)同时,《报告》重点分析了雄安新区路网密度的变化。从图18中可以看出,2020年10月,雄安主干路网里程对比2019年10月提升了7.25%。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加速图 19 雄安新区各类POI总数变化《报告》统计分析出不同类别雄安新区POI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反映了雄安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注:POI是一个专业术语,是英语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是兴趣点的意思。POI是指地图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或地点,比如一个饭店、一个景点、一所学校等,都称之为POI。)从图19中可以看出,相比2019年,2020年雄安新区各类POI的数量增长显著,其中,医疗和汽车服务类POI数量的增长比例均达到30%,美食类POI数量同比增长24.7%, 购物类POI数量同比增长13.7%,企业类POI的增长则达到7.41%。上述分类POI的高速增长,可从侧面反映出雄安新区建设大军的涌入,带动了当地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报告》还深入研究了雄安新区产业空间的变化分布。基于聚类算法,通过融合人群到访的具体POI,可以计算出如图20和图21中所示的雄安新区各个区域主要功能分布。功能区的分布变化,可以折射出城市建设的速度以及区域产业格局的自我调整能力。过去一年,雄安金融和企业类功能区域增加了7.12%,消费类功能区域增加了27.34%,城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功能区的转换也体现出雄安新区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的自我调整能力。雄安新区城市活力持续增强图22雄安新区人口总量变化随着雄安新区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的有序推进,2020年雄安新区人口特征也在持续变化。《报告》中指出,图22展示了过去一年雄安新区人口总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逐月变化情况。以2019年10月的人口总量为基数1,如图22所示,除去周期性和季节性因素外,伴随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2020年雄安新区的人口总量显著增加,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峰值,人口增幅一度达到了30%。在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雄安新区多措并举,做到了“防疫安全,生产高效”,使得广大建设者能够健康、安心地奋斗在一线,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图23 雄安新区青年人口吸引力变化(18-34岁)此外,雄安新区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也在持续提升。从图23中可以看出,以2019年11月的人口总量为基数1,2020 年11月,雄安青年常住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7.35%。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雄安,为雄安注入新的青春力量。民众雄安新区关注热点稳中有变图24 全国民众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分布(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报告》还指出,房价、规划、建设和招聘等是过去两年全国民众对雄安的持续关注热点。如图24所示,与2019年相比,“商务区”首次进入全国热门搜索词。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雄安新区的主要商务活动场所,考虑入驻雄安新区开展相关商业活动的可能。雄安新区本地民众的关注重点,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其中,“搬迁”和“规划”等主题词近两年持续受到关注。此外,“疫情”和“公共资源”等新的热点词开始受到雄安新区本地民众的关注,体现了雄安新区当前建设阶段新的特点。图25雄安新区常住人口的热门关注分布(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表示,通过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城市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可以更好的认知城市现状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进而达到更懂城市,让城市更智慧的目标。百度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撰写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正是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建设发展的突出案例。今后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政商智能、移动计算、城市大数据、智慧交通、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方面优势,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科学参考。

芄兰

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发布,未来之城新面貌愈发清晰

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提供精准“测量”,是助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手段。2021年1月28日,在人民网演播厅面向全国网络直播的发布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未来之城拔节生长——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生态环境、基建成果、产业发展、人口画像和网络形象等多个角度,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遥感卫星影像等技术,对雄安新区202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和解读,为公众展现了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最新面貌。百度研究院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窦德景教授指出,2020年是雄安新区正式转入大规模建设之年,也是雄安新区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入挖掘城市的内在变化,较为全面地刻画雄安新区发展现状。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成果显著在《报告》中,百度使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图像理解技术,从植被覆盖变化和湿地保护成效等角度对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情况进行量化分析。2020年,雄县、安新县的绿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整个区域进行统计,相比2019年,2020年雄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6.40%,安新县城区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9.15%。容城县西侧和北侧的绿色植被覆盖明显增加,东侧由于容东片区大规模建设植被数量有所减少,容城县整体绿色植被覆盖保持了相对稳定。总体而言,雄安新区三县县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19年起,雄安新区开始重点建设府河、孝义河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河口湿地是白洋淀的生态屏障,形成了白洋淀生态缓冲区域。《报告》中指出,府河、孝义河河口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孝义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46.26%,府河河口湿地的绿色植被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12.53%,变化非常显著。雄安新区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2020年雄安新区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雄安新区2020年基础建设发展成效。和2019年相比,雄安新区的整体地表面貌在202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当属容东、昝岗、雄东、启动区等重点建设区域。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2020年10月雄安新区整体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相比2019年10月增加了89.52%,建设规模显著扩大。容东片区、雄安站枢纽片区、雄东安置区等重点建设区域的地表面貌变化非常显著。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容东片区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比2019年10月增加了57.75%;雄安高铁站周边在建区域的辐射面积达比2019年10月增加了69.48%;雄东安置区在建区域增加非常明显。随着各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城市组团的形态已见雏形,未来的城市面貌非常令人期待。《报告》中呈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雄安新区地理面貌的影响。荣乌高速和京雄高速以“南北纵横”的形态在遥感影像上清晰呈现,雄安新区的主干路网也已呈现出初步轮廓。此外,京雄城际铁路已经全线贯通。12月27日,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城市群的高速铁路网结构。同时,《报告》重点分析了雄安新区路网密度的变化。2020年10月,雄安主干路网里程对比2019年10月提升了7.25%。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加速《报告》统计分析出不同类别雄安新区POI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反映了雄安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注:POI是一个专业术语,是英语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是兴趣点的意思。POI是指地图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或地点,比如一个饭店、一个景点、一所学校等,都称之为POI)。相比于2019年,2020年雄安新区各类POI的数量增长显著,其中,医疗和汽车服务类POI数量的增长比例均达到30%,美食类POI数量同比增长24.7%,购物类POI数量同比增长13.7%,企业类POI的增长则达到7.41%。上述分类POI的高速增长,可从侧面反映出,雄安新区建设大军的涌入,带动了当地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雄安新区城市活力持续增强随着雄安新区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的有序推进,2020年雄安新区人口特征也在持续变化。《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雄安新区人口总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逐月变化情况。除去周期性和季节性因素外,伴随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2020年雄安新区的人口总量显著增加,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峰值,人口增幅一度达到了30%。在疫情等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下,雄安新区多措并举,做到了“防疫安全,生产高效”,使得广大建设者能够健康、安心地奋斗在一线,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此外,雄安新区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也在持续提升。以2019年11月的人口总量为基数1,2020年11月,雄安青年常住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7.35%。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雄安,为雄安注入新的青春力量。民众雄安新区关注热点稳中有变《报告》还指出,房价、规划、建设和招聘等是过去两年全国民众对雄安的持续关注热点。与2019年相比,“商务区”首次进入全国热门搜索词。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雄安新区的主要商务活动场所,考虑入驻雄安新区开展相关商业活动的可能。雄安新区本地民众的关注重点,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其中,“搬迁”和“规划”等主题词近两年持续受到关注。此外,“疫情”和“公共资源”等新的热点词开始受到雄安新区本地民众的关注,体现了雄安新区当前建设阶段新的特点。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教授表示,通过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城市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可以更好的认知城市现状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进而达到更懂城市,让城市更智慧的目标。百度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撰写雄安新区2020年大数据报告正是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建设发展的突出案例。今后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政商智能、移动计算、城市大数据、智慧交通、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方面优势,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