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2020〕-190(发))要求,经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市属高校和直属(直管)学校推荐(申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报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审定,并经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公示,确定本年度重大课题2项,精品课题18项,重点课题20项,一般课题121项,专项课题213项。现将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公布于后。那么,今年我们龙泉驿有哪些课题立项呢?接下来,小编来仔细给你捋一捋精品课题(▲点击查看大图)重点课题(▲点击查看大图)一般课题(▲点击查看大图)党建专项(▲点击查看大图)教育改革发展专项(▲点击查看大图)职业教育专项(▲点击查看大图)对外合作交流专项(▲点击查看大图)名师专项(▲点击查看大图)青年教师专项(▲点击查看大图)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来源:成都龙泉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年度,经过学校自主申报、区域统筹安排,成都市青羊区新的教育科研中心组已正式成立。3月26日,新的科研中心组在区教科院召开成立大会暨学期工作会,科研室曹艳老师和25名科研中心组成员(含基地校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室王傲红老师主持。成立仪式上,区教科院副院长叶剑强调,中心组成员应有身份认同,既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向专家同仁学习,还要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快速成长,同时也要以评价者的眼光协助科研管理,在入校观摩交流指导中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解决问题,共同进步。期间,王傲红部署了本学期中心组的主要工作:立项答辩;学校重大科研活动指导;课题结题入校检测;课题中期考核;小课题管理等。并就接下来的立项答辩工作跟大家作前期交流。此外,中心组成员还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组内互动交流。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羊区教育科研中心组一般由区教育科研骨干组成,是协助推进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培训、指导的核心力量,也是区培养教育科研精英的主要渠道,成员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科研素养。(宋得恩)
文/梵说事【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 】看遍世间繁华,写尽人世百态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简称,简称“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同时也是整个四川省最为发达城市“国家”,新一线城市,西南地区特大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核心平原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约:1658.10万人,全市共辖12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3个县,总面积14335km,2020年GDP总量有望突破18000亿,汇聚全川优势资源集一身、成都到底有多厉害,截止目前为止成都,共有高校含在建共计:57所,三甲医院总数已达40余家,三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共计69家,全国医院综合排名第二位的,华西医院就在成都。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约301家,同时成都、也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每年吸引着无数人才来蓉发展,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结合生产制造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产业链。同时成都也是一座,著名的旅游文化城市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风景区,历史悠久的,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更有现代化大型购物、娱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购物中心,春熙路、太古里等。同时世界最大单体建筑环球中心,也坐落成都,这个大型建筑长500米,宽400米高100米,总建筑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可容纳20个悉尼歌剧院,3个华盛顿五角大楼。成都,也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同时也拥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网,2021年总里程有望超过500公里排名上升至第四,仅次于北上广。聚集四川优质资源为一体,成都才发展到如今规模,可想而知,一个前不靠江后不靠海的纯内陆城市,能发展的如今的规模可以说非常难得,也可以看出想要发展出一座国际大都市有多难。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说成都的发展是“压榨”,整个四川资源来堆砌的抽干了四川其他城市,让其他城市始终发展不起来,真是这样的吗?2019年四川省城市GDP排行。可以看出的确是成都一家独大,但是笔者认为成都的发展势在必行,同时也没有网友说得那么夸张抽干了全川,长远来看成都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四川发展。成都发展起来以后,以成都为桥头堡、带领四川其他城市群发展,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规划发展,未来的四川发展将会充满活力。遥想以前,四川人民出门打工只能选择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哪时候的四川整体发展都不如意,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输出,流失大量人才。现在不同了,我们四川有成都这座大城市,我们可以就近选择到成都工作发展,既方便又能拿到给沿海地区,差不多工资的待遇。对此大家怎么看待四川集合优质资源建设成都呢 ?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未来两年,成都高新区将再添优质公办学校。2019年12月30日上午9点,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举行。据悉,此次双方计划合作举办4所学校,均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川片区,含1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1所中学,由四川省教科院领办,为高新区管委会直属公办学校。四所学校分别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位于会龙大道北侧、梓州大道东侧的四组团一幼)、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西区)(位于中和嘉年华南侧远大都市风景东侧、红星路南延线西侧的祥明一路东侧小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东区)(位于会龙大道北侧、梓州大道东侧的四组团一小)、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位于会龙大道北侧、梓州大道东侧的新川一中)。4所学校计划于2021年正式开学,学校管理团队将由高新区与四川省教科院共同组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省教科院作为一流的教育智库,拥有实力雄厚的教育专家团队、丰富的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经验,是高新区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的‘优中之选’。”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在致辞时指出,成都高新区正朝着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目标挺进,一流的园区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支撑一流的园区。“成都高新区教育具备创新驱动的先天条件和卓越发展的优质沃土,是省教科院实现教育科研先进成果转化的‘优质孵化器’。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涛在谈到附属学校未来发展时表示,省教科院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努力把附属学校办成国内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际化、创新型、示范性学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用成都外国语学校治理体系总设计师、校长龚智发的话来说:一个好学校校长离职影响不大,好老师离职影响才大。2020年,成都外国语学校一举摘得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新教师培训成果”一等奖。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在校内良性竞争下,在校外激烈竞争中,成外教师越挫越勇,成长和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00余篇,国家、省、市级赛课获奖超过30余个。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2篇 ,获得国家级赛课2个一等奖。2017年扩招,同时启动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以来,成都外国语学校办学成绩每年上一台阶,保送、出国、高考、竞赛,四箭连发,近20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竞赛实现跨越式发展,金牌数跃居四川第二,向全国百强名校挺进。在高速良性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保障——师资团队。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教师成长与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了一支团结进取、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放眼世界,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重新审视和丰富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研兴校,科研强校,努力建成“学术成外”。”龚智发强调教师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构建治理体系,创建全国百强名校其中关键一环是教师成长和发展。”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师2020年所获荣誉教师发表论文:国家级刊物22篇,省级刊物18篇,市级刊物2篇;教师赛课:国家级一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12个,市级特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10个,市级二等奖5个,省级三等奖1个;各级各类展示课数十节;教师论文获奖:省级一等奖1篇,市级一等12篇,市级二等54篇;教师课题立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4项;教师课题结题: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7项;教师小课题成果获奖:2项。2020年5月,学校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20年11月,学校的“新教师培训成果”被成都市教科院评为“一等奖”。2020年,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两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成外一共有104节课例参赛,荣获30个一等奖,39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顶层设计 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在学校 “构建治理体系,创建全国百强名校”总目标的指引下,思考和构建教师发展的治理体系,建设和增强教师发展的治理能力。“通过教师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构,更好地实现搭建教师成长之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提升发展、追求卓越教学文化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宗旨。”教师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徐华是成外教师发展五年规划蓝图的具体操盘人,“按照成都外国语学校五年规划,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努力建设一个科研氛围好、科研意识强、科研队伍大、科研水平高、科研成果多的学术成外;采取的特色策略是营造科研氛围,增强科研意识,壮大科研队伍,提高科研能力,让教师有专业提升的自我愿景。”龚智发校长带领新教师参观校园,讲解校园文化,渗透办学思想而引导与帮助全校近600名教师发展的服务性部门——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就肩负了教研、科研、培训、团队建设等与教师成长和发展相关的工作。“中心为成外教师搭建发展框架;引导教师进行发展规划;设置教师发展具体内容;同时通过团队建设助力教师发展。”徐华介绍。关注学生 打造优效课堂“新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我们就在此要求下研究具有成外特点的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发展回应课改需求。”龚智发说。学校以“课”为抓手,开展“优课”研究;以“课例”为抓手,开展“类课”研究;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抓手,开展课题研究。着力解决课改、教改、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不是老师讲得精彩,而是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龚智发说。“学校要坚决杜绝满堂灌,只讲输入不讲输出,好的课堂要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学得实惠。”一个好的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何谓优效课堂?龚智发给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备的优效、学的优效、教的优效、练的优效、评的优效。把握四个环节:创设情景、教师精讲、学生参与、总结反思。通过设问、感知、质疑、思考,启发、点拨、讲解、整合,讨论、交流、练习、反馈,归纳、建构、批判、评价,落实优效教学基本过程,采用最优化设计、最优化过程、最优化评价、最优化管理、最和谐氛围、最优化效果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维度之一,但是要落实最优化评价。“龚校长最反对学生补习,学校要求老师考前不要给学生发大量题目刷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自己建构能力体系,不能用健康换取分数。”学习研修 助力教师提升在学习研修方面,学校开展了项目制读书活动和学科教学微论坛活动。读书小组针对课改过程中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或根据教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大的研究项目,在项目下梳理出3-5个紧密相关的专题。比如,项目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专题有: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分层研究与实践;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分层研究与实践;初中英语学生评价的分层研究与实践等。针对每个专题,在读书研讨之前,提出若干小的问题。比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提问如何分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分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课堂练习如何分层?等等。老师们带着小问题,阅读不同的专著、杂志、报刊等各类文献资料。读书会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参与每个专题的研讨与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共识,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优化的实际落地情况。教研活动以学科教学微论坛的形式来进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学科组的老师围绕论坛主题积极准备,确定几位主讲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在论坛会议上,老师们各抒己见,与主讲教师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观摩、聆听、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智慧,通过思维的碰撞,摩擦产生新的认识,并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共识。建设团队 助力教师发展名校有名师。为了引领教师的成长,成都外国语学校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科学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特级教师,为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筑牢师资队伍。学校对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和成员都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同时,学校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与评价。学校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对校本教研进行指导,对校本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学术委员会每年对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的主题、论文、教学设计、校本教材和科研课题进行评审和论证。龚智发校长评审校本教材所有行政干部下到学科教研组,对学科公开课进行评议,参加线上教研活动,督促、指导、管理学科线上教研活动;开学、期中、期末参与检查学科教案,检查师徒听评课,并反馈指导意见和建议等等。“希望通过教师发展工作,造就一支名师队伍,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夯实一个教师团队。实施教研兴校,科研强校,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着力学科建设,努力建成‘学术成外’”校长说。
全面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持续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学校“微改革”创新项目,并创新建立了教育技术科研骨干班,通过“理论+实践”、“集中+自组织”的方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养,不断提高区域教育技术科研主力军的理论支撑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智慧教育建设。“教育技术科研骨干培养是健全武侯区教育即可科研体系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关系到区域教育技术科研的整体提升,学员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凝练智慧、涵养动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武侯区教育微改革项目教育技术科研骨干培养第二次集中培训会上,武侯区技装中心主任阳涌总结成绩、找准问题,以实际措施为出发点,为项目发展指明方向。他表示,作为一项骨干培养计划,学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组织学习的效益,保证培养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认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会上,课题立项、分组活动优秀的两组代表学员还分别进行了经验介绍,小组对高水平的教育技术科研理论再次深化认识,并结合武侯区智慧教育建设和“五育并举,百舸争流”的教育举措,指出课题项目应是系列化、持续性,责任清晰地开展,确保课题项目研究的有效性。据了解,武侯区教育技术科研骨干班于今年6月正式开班,在力求强化区域教育信息化科研支撑能力,引领智慧教育发展行动,促进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主旨下,成绩斐然。2021年,武侯区省级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达到16个课题立项,其中8个来自骨干培养项目学员。目前,骨干培养项目73%的学员担任了课题主研,体现了项目学员开展教育技术科研的意愿,也具备了主导教育技术科研的能力。以研促教,百舸争流成都市晋阳小学李绪美:学校一直鼓励老师们借助课题研究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实战,从点到面、从课后社团到面向全体学生,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努力建设更加丰富、完整的学校课程。目前,通过运用STEM模式,学校成立了“家庭科学实验室”、“蜀绣艺术团”、“书法社团”等50多个项目社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黎琬琳:教育科研中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员态度更加严谨,在面对教育教学、学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大家逐渐养成了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流程去研究和解决。同时,在课题研究时会接收到很多的来自专家、团队内其他老师的经验和观点;参与培训、查阅文献、研读著作、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习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课题研究时会接收到很多的来自专家、团队内其他老师的经验和观点。这些都促使一名科研型教师,不断反思和自省,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成都市磨子桥小学杨雯:在参与的《基于双师课堂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省级课题中,针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将线上教学和教师课堂上的现场教学相结合。首先,利用线上智能教学平台来改变传统的编程教学模式,提供不同难度的进阶学习,平台系统还能自动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其次,在平台上做编程的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操作时的迟疑,操作时长,甚至编程语言的使用习惯,都会被系统有效的采集和科学的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高效的学习方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汤妙:通过武侯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建设与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区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师生对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王泽敏:借着课题研究与“师资基地”的助力,学校成立了人工智能项目组。并结合自身优势项目,大胆尝试着将常有的十余个人工智能课程都开展了起来,同时采取“教学—特长—竞赛”一体化的“梯队式”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全程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刘杨)
总结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与经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7月9日,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儿园召开了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媒体支持下的早期阅读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会。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主任郝志宏,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研培中心主任张延蓉,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贺晓斌等专家、领导,成都第二十六幼儿园园长蒋妍凤以及幼儿园课题组教研人员等20余人参会。会上,蒋妍凤从课题研究背景、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效果、未来展望九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她谈到,幼儿园《新媒体支持下的早期阅读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基于幼儿园的园本特色课程《绘本“悦”读》,将新媒体技术融进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全域发展。期间,幼儿园教师代表李芸以《“悦”读“阅”快乐》为题进行了课题分享,讲述了幼儿园以“339”电视塔为阅读对象,开发适合3-6岁幼儿的新媒体阅读资源,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阅读能力、社会能力、倾听能力,促进幼儿多维能力发展,让幼儿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成华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家长代表讲述了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感悟,纷纷表示,在幼儿园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帮助下,自己逐渐找到了一些可行、高效的育儿方法,同时,通过课题开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更培养了他们表达力与表现力,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引导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把日常积淀的阅读能力展现出来,让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现在的教育,同时也在塑造未来的教育,推动教育改革走向纵深。贺晓斌说,成都第二十六幼儿园开展的《新媒体支持下的幼儿早期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在教育领域掀起技术革命浪潮的趋势下,将新媒体技术合理运用到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了解本土人文标识加深幼儿对特色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她希望,幼儿园教师能不忘科研“初心”,深入学习,再接再厉,提高自身新媒体应用能力,为提升幼儿园教育科研水平及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结题报告,查阅了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相关材料,认为课题选题定位精准有价值、研究过程扎实推进很务实、研究团队通力协作成长快、研究成果物化外显易推广,并鼓励课题组进一步丰富、提炼研究成果,将早期阅读资源本土化、系列化、主题化,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多元功能属性,开展多元的新媒体阅读活动。“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成都二十六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学习、努力探究,走科研兴园之路,促进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让幼儿园的课题探索之路越走越远。(刘林)
有思考、有深度地推进成都市第四区域教育联盟工作,发挥中心城区的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促进管理、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多级互动,增量优质资源向重点、薄弱领域有序流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2月28日,成都市教育局成立教育联盟以来首个科研立项课题、青羊区教育局市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共同体理念下区域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研究——以‘第四区域’为例》在成都市少城小学开题。开题会上,少城小学的周子尧老师代表少城小学共同体带来《一张纸的畅想》课例展示。周老师以学生随手可及的“纸”为切入口,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听评课系统、TBL苏格拉底系统)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头脑风暴、利用信息平台展示分享学习成果、创新制作等活动,将勤俭节约的德育教育内涵、以信息平台分享为代表的能力内涵、以学生创意制作为代表的思维创新等育人目标有效整合,呈现了一节多学科、多能力融合的无边界课例。少城小学科研室主任王璟在课例分析中利用“雨课堂”平台跟现场和场外的专家及老师进行互动研讨,详细介绍了该课的设计背景与共同体各学校在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共享研讨的探索过程。表达了共同体学校希望通过无边界、多融合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发挥联盟优势,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联盟区域内学校整体教育的综合实力,实现“一树花开,朵朵精彩”的愿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宇燕宣读课题立项书后,青羊区教育局民办与终身教育科科长林川进行了课题陈述。林川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效益”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目标、研究轨迹和预期成果。林川表示,将通过分析区域教育联盟的成功经验与尚存问题,探索并制定创新区域联盟共同体运作机制,借助整合与优化资源,完善第四区域教育联盟共同体的体系建设,推进构建“管理共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生态共建、文化共融”的协同发展联盟教育生态,实现联盟全域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在成都市区域联盟这块方阵中探索创新,创建一流,成为区域联盟建设的示范。与会领导、专家认真翻阅课题研究方案、听取报告,肯定了本次课题是立足于成都市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对课题组前期的准备工作、实践研究和调查分析进行了高度评价,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江源教授表示,一个区域联盟的共同体,不仅仅是发展、共享的,还应当呈现出共建构、互竞争、有文化、有思想、有精神等特征。陈宇燕在提到课题研究与工作总结的相互关系时表示,课题研究应当比经验总结式的工作更规范、科学,但课题研究一定要立足于经验的实证。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叶剑认为,区域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应当关注到共同体的差异性,争取做到求同存异,互利互惠,成果共享。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琨表示,在联盟成立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青羊教育在区域教育联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第四联盟各成员单位也做出不少思考和努力。此次开题会,是第四教育联盟各成员校守望相助、凝心聚力、携手并肩的又一次成果。“少城小学作为成都市第四教育联盟少城小学共同体牵头学校,在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今后也将带领各联盟学校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少城小学校长王婉表示,此次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与全体第四区域联盟学校的老师进一步树立了科研兴教的意识。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青羊区教育局及各联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第四区域联盟将不断探索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营造合作共进共赢的新生态,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样态,和更多孩子一起共享美好明天。(刘杨)
近日,由“同心公益”携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发起的农村教师专业培训与提升活动在成都市高新区举行。来自四川大竹县、安岳县以及四川省陶研会乡村振兴联盟的五十所学校的五十名语文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小学校语文老师牟世美带来了以“教育教学案例、故事撰写”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大面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坚持走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力求让每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都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能力,成就学生成就自我。据悉,学校有省市区级课题多个,涉及语数英艺体学科,学校更是号召老师们人人参与微课题研究。专项培训中,牟世美结合大面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和故事,从文章撰写的架构、规范、技巧以及对教师成长的意义进行逐一解读。牟世美深入细致、接地气的讲解受到参加培训老师的欢迎和喜爱。牟世美表示:“我校能够受邀参加此次公益培训,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这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乡村教育振兴联盟的一系列公益活动。”
近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成飞中学承办的“2020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专项培训暨‘院地共建UGI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主研人员培训活动”中的一个开题观摩分会场,全省教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人员和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所有主研人员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培训学习,线上观看人数超过2万。专家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课题进行指导。会上,课题负责人,青羊教科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邵开泽对开题报告进行全面细致的陈述;青羊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长、课题组成员刘荣芳和王璐老师分别对调研报告和文献研究综述内容进行汇报;青羊教科院副院长叶剑和成飞中学校长余泓代表课题组,就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向专家提问。线上和现场的与会专家都对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的“内容优”“视阈广”,是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行动与结构的良好结合,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这项基于实践的研究开出理论的“花朵”。同时,也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聚焦、预期成果和推广价值的凝练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从如何确定“UGIS”的定位、如何将其真正落实与操作、如何厘清培训与培养的双向关系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专家们经过合议,一致同意课题开题。邵开泽院长对专家意见进行总结归纳,并表示,将带领课题组结合专家的指导对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深入剖析原因,实践探索方法。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长王真东肯定了本课题在开题准备上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以及课题组扎根专业领域的“深耕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以本次开题论证会为例,强调了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具备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和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以课题研究提升学术水平,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是我们持续前行的动力和永不止步的追寻。”青羊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课题的成功开题,让课题组成员和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大家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信心。(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