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年产50000吨果茶饮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质

年产50000吨果茶饮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厂房为已有建设,总面积为9300平方米,需在内新建奶茶(固体)生产线4600平方米;果茶饮料(液体)生产线4500平方米。(注:奶茶固体生产线与果茶饮料生产线均属于果茶饮料生产项目)项目规模项目运营后每年可实现年销售额8000.00万元(六年平均)。每年给政府来来税收约1465.11万元(含所得税)。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项目建设,奶茶(固体)生产线2条和果茶饮料(液体)生产线1条;待项目运转后,再进行后续的研究拓展计划。项目建设的背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需求快速食品来代替传统食品,以饮料行业为例,这几年中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猛发狂飙,饮料市场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而作为杯装奶茶市场也以每年逾20%的平均增幅快速增长,香飘飘、优乐美等杯装奶茶强势品牌就是饮料时代的弄潮者。目前所有品牌从市场规模、销量或品牌影响力等综合标准衡量,还没有一个能算得上是杯装奶茶行业的巨头老大,如品牌影响力最大的香飘飘目前销售也就几十亿元左右,与整个超百亿元的茶饮料市场规模相比,还只是九牛一毛。奶茶行业还缺少像乳业当中,伊利、蒙牛那样强势无法撼动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渠道分销与乳业相比也存在巨大的差距。现在的奶茶市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饱和,国内杯装奶茶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发展潜力也还非常的巨大,并且目前还没有一条产量高效的奶茶生产线,建立一条优质而高效的奶茶生产线将有效的打入国内奶茶市场的巨大潜力空间之中,发展前景广阔。建设的必要性扩大就业口径,改善民生,提高就业需求在当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随着产业转型而产生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人因长期以来从事相对单一的产业工作,对其他产业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从而造成失业、贫困等突出的民生问题,进而影响人心和社会稳定。因此,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等民生问题,应该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引进吸收一大批能充分吸纳就业的项目,并通过政府部门的培训、宣传和引导,以接续和代替或扩大城市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就业口径小、再就业难度大等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城市的社会和谐。本项目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项目建设和投产运营,不但能够直接解决280个就业岗位,还通过其他原辅材料供应、销售、服务等方式间接解决上下游产业至少500个左右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本项目通过对接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使每个就业家庭都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从而对扩大消费、带动相关就业人员将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带动大量的岗位就业,从而对当地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带动相关行业发展项目原料以奶粉为主,奶粉的主要产源为鲜奶,内蒙古地区农副产品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因此,项目的建设将为内蒙古地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和推动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该项目达产后平均年纳税1465.11万元(含所得税),能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同时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一条以奶茶生产线为主的产业集群。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很好的促进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故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市场背景固态冲泡奶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休闲食品品类,最早是来自台湾风味的奶茶店现泡奶茶。其中香飘飘是最早在国内推出杯装冲泡奶茶,让这一产品真正成为了走上货架的商品。随后广东的果冻大王喜之郎、浙江的瓜子大王大好大和河北的果乳大王小洋人跟进,相继推出优乐美奶茶、香约奶茶和妙恋奶茶。随后众厂家把产品进行升级,用木薯为主料做的珍珠取代椰果果粒推出珍珠奶茶,形成珍珠奶茶和椰果奶茶两大系列。然而从超市的货架陈列和消费层次来看,奶茶这一品类还处在一个成长期,这一品类还是一个窄众的品类,品类尚未充分裂变,市场竞争仅仅表现在渠道、价格等较为初级的竞争状态。主要消费人群杯装奶茶制品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为青少年,其消费心理:第一,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然后才是实用,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第二,追求个性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加强了,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他们的特殊性。因此 ,青少年不仅仅是追新逐异,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他们的个性,喜欢购买能反映其个性的商品。当然,单个商品是很难反映各类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的,因此青少年是在他们全部消费活动中来表现其个性的。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他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还必须有独创性,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第三、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青少年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果茶饮料(液体)生产线介绍果茶饮料(液体)生产线建有一条,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主要生产原料为浓缩茶汁、水、白砂糖、食品添加剂。其中生产流程图如下:图表4-3 果茶饮料(液体)生产线介绍备注:报告为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出品,展示部分严谨转载,违者必究。

景曰

2021年中国茶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情报网讯: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和广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一、茶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茶叶分类》(GB/T30766-2014),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茶叶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及再加工茶。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行业相关产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茶产业发展。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资料来源:中山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行业市场规模1.茶园种植面积情况目前,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4成以上并持续提升,尽管我国茶叶产量领先全球,但是从茶园单产角度来看,我国茶叶供给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比去年增加149.82万亩,同比增长3.26%。其中,可采摘面积4152.18万亩,比去年增加461.41万亩,同比增长12.5%。数据来源: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茶园面积逐渐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18个主要产茶省(区、市)茶园面积达4597.87万亩,同比增长4.6%。其中,可采摘面积为3690.77万亩,同比增长6.15%。可采摘面积超过300万亩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云南(604.65万亩)、贵州(470.1万亩)、四川(446.24万亩)、湖北(370万亩)和福建(309.39万亩)。数据来源: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茶叶产量情况茶叶属于天然健康的饮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饮茶历史。中国是茶叶最大的生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第一。2016年以来,中国茶叶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量从2016年的231.33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97万吨,2020年较上年增加19.28万吨,同比增长6.94%。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0年,我国六大茶类中,绿茶、乌龙茶产量继续稳增,但总产量占比继续向下微调;红茶、白茶、黄茶产量激增,总产量占比出现攀升;黑茶略有减产,总产量中占比有所下降。具体来看:绿茶产量184.27万吨,占总产量的61.70%,比增6.99万吨,增幅3.94%;红茶产量40.43万吨,占比13.54%,比增9.71万吨,增幅31.59%;黑茶产量37.33万吨,占比12.50%,比减0.48万吨,减幅1.28%;乌龙茶产量27.78万吨,占比9.30%,比增0.20万吨,增幅0.73%;白茶产量7.35万吨,占比2.46%,比增2.39万吨,增幅48.05%;黄茶产量1.45万吨,占比0.49%,比增0.48万吨,增幅48.78%。数据来源: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茶叶销量情况近年来,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各茶类交易量格局相对稳定。目前,中国前三类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比去年增长17.61万吨,同比增长为8.69%。2020年中国茶叶内销均价为131.21元/公斤,同比下降2.98%。2020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2888.84亿元,同比增长5.45%。数据来源: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中国绿茶内销额1699.20亿元,占内销总额的58.8%;红茶500.85亿元,占比17.4%;黑茶301.57亿元,占比10.4%;乌龙茶280.72亿元,占比9.7%;白茶89.53亿元,占比3.1%;黄茶16.96亿元,占比0.6%。数据来源: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重点企业分析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从2016年的14.73万家增长至2020年的32.6万家,同比增长4.99%。2020年,我国新注册茶叶相关企业在业/存续的茶企有31.36万家,比上年增加4.14万家,同比增长15.21%。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行业的发展趋势1.茶叶市场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是茶叶消费大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目前,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部分地区仍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天然的茶叶产品的消费需求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茶叶市场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2.茶企竞争趋向品牌化,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茶企数量多而分散,整体规模较小,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日益重视,众多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品牌茶叶的平均消费增速领先于非品牌茶叶,品牌茶叶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头部茶企发展有利。目前,中国茶行业的集中度还相对较低,随着头部茶企品牌建设的不断完善,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未来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3.茶叶深加工制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茶的利用方式,多以沸水冲泡饮用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个性化消费的增加,传统饮茶方式无法满足需要,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加简便、快捷、多元化的茶叶消费方式。企业通过运用现代深加工技术,把茶叶加工成茶饮料,或与传统食品相结合制成茶食品,可更加充分地提取茶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在此类新消费观念的指引下,各类茶叶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向多元化发展。4.线上线下相融合,向新零售趋势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茶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消费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行业销售模式,并向新零售趋势发展。茶企的线下布局,为其积累了品牌口碑与客户资源,有利于为其线上模式的推广进行引流。茶叶市场线下销售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线上销售规模亦快速增长。5.茶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仓储和运输系统建设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愈发重视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在于加工、仓储和运输环节。近年来,我国茶叶工艺逐渐成熟,仓储和运输系统的不完善将可能影响茶叶品质。高品质茶叶对茶色、茶香、茶味和鲜度都有要求,而温度、湿度、含氧量及阳光照射等都会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为满足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未来茶叶仓储和运输系统将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2019-2021全球茶叶产业运行大数据与中国茶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茶叶需求量逐渐增大,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逐渐提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达到2157.36亿元,增长率达到10.7%,其中2018年绿茶产量达到172.2万吨,绿茶销量占比63.1%。部分省份将茶叶种植作为扶贫产业之一,进一步推动了茶叶行业的发展。同时,近年来茶叶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兴起如大益茶、小罐茶等茶叶国货品牌。然而,总体而言,中国的茶叶行业理念仍然相对落后,“茶二代”及新一代的茶叶经营者推动茶叶市场在向集约化、品牌经济、电商经济等方向发展,有望开辟全新的茶叶市场格局。 核心观点全球茶叶市场发展乐观,有望维持稳定上涨趋势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达590.45万吨,增长率为3.8%。在产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下,预计2024年全球茶叶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突破700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总体而言全球茶叶市场发展乐观,有望维持稳定上涨趋势。中印两国茶叶产量优势明显,社会需求及科技进步助推行业发展。2018年全球茶叶总产量为590.5万吨,其中中国、印度两国的产量已达到67.1%,两国分别贡献了261.6万吨(44.7%)和131.2万吨(22.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茶叶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主要茶叶生产国的产量仍将保持增长;特别是中国消费市场在养生、健康等方面意识的增强,也将带动全球茶叶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中国茶叶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寻求出海发展中国茶叶生产量及需求量都相对较高,2018年国内茶业市场销售量191.05万吨,其中绿茶销量占比高达63.1%,占据市场稳定位置。同时,中国茶叶出口额为17.8亿美元,出口额的增幅略高于出口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出口茶叶的单价提高,增加了茶叶的附加价值,这种高端化的出海路线将成为重点开拓路径。茶叶企业品牌意识崛起,有望开辟高端化、品牌化的全新市场格局近年来,茶叶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兴起如大益茶、小罐茶等茶叶国货品牌。然而,总体而言,中国的茶叶行业理念仍然相对落后,“茶二代”及新一代的茶叶经营者推动茶叶市场在向集约化、品牌经济、电商经济等方向发展,有望开辟全新的茶叶市场格局。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全球茶叶市场规模数据分析随着消费者对茶叶接受度的不断提高,预计2024年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将达到731.3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总体而言全球茶叶市场发展乐观,有望维持稳定上涨趋势;特别是中国消费市场在养生、健康等方面意识的增强,也将带动全球茶叶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球主要茶叶生产国调查数据2018年全球茶叶总产量为590.5万吨,其中中国、印度两国的产量已达到67.1%,两国分别贡献了261.6万吨(44.7%)和131.2万吨(22.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环境气候及经济贸易结构等影响,短期內茶叶生产国的国家变动不会太大,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茶叶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主要茶叶生产国的产量仍将保持增长。中国茶叶国内市场需求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的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带动了中国茶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到191.05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饮茶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和部分地区的生活习俗之一,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茶叶销售量都将保持上升趋势。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升级理念提升,茶叶的品质会成为茶叶销量的重要因素。中国主要茶叶品类介绍中国主要茶类产量变化数据分析中国茶叶产量结构稳定,绿茶产量远超其他茶叶。2018年中国绿茶产量为172.24万吨,增长幅度为2.6%,产量占比超过5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综合中国的茶叶种植环境、市场需求等考量,绿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产量优势。中国主要茶类出口变化数据分析(三)2018年,除普洱茶外,其余茶类的出口额有在略增;由于红茶的出口量下降,其出口额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18年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出口额分别为12.23亿美元、2.81亿美元以及1.80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红茶出口额增长的原因是出口价格在上涨,目前中国的产品价格、质量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优势,会进一步影响到出口额的变化。中国主要茶类进口变化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在进口茶叶中,红茶的进口量最大,占比达到83.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际茶饮品牌中红茶的品类相对丰富且口感较好;并且如奶茶等新茶饮的兴起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市场对红茶的需求,中国的国产红茶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争取这一庞大市场。中国主要地区茶叶品牌数量分析从品牌所处省份来看,浙江、福建及安徽省份的茶叶品牌数量最多,分别为23个、19个、18个。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浙江、福建及安徽都是产茶大省具有优质茶源,具有形成茶叶品牌的基础;同时三个省份的茶叶商户竞争特别激烈,部分企业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来争夺市场,因此相关地区的茶叶品牌最多。中国茶叶产业链剖析中国茶园种植面积数据分析2017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缩减了127.4万亩,2018年茶园种植面积扩张至4395.6万亩,增长率为2.8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茶源种植面积基本呈现周期性稳定增长态势,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预计2019年茶园种植面积仍将增长,在2020年可能略有缩减。中国茶叶种植地区十强名单综合国内外的评价标准,如茶叶产量、茶叶品质、茶叶销售等茶行业因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2019年发布了中国茶叶百强县名单。茶叶百强县分布于全国15个省份,其中云南省有15个上榜,数量最多,此外福建、湖北、安徽三省上榜的茶叶百强县数量均超10个。茶叶百强县案例一:湖南安化(三)据数据显示,2018年安化县茶园面积已达35万亩,茶叶加工量达8.2万吨,综合产值达180亿元,茶业税收为3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6.0%、9.3%、18.4%和7.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安化县黑茶产业总体向好,已成为湖南省脱贫致富的重要动力。茶叶百强县案例二:遵义湄潭(二)2018年湄潭县茶园面积为57万亩,茶叶总产量达6.77万吨,茶叶综合总收入为124.85亿元,茶叶种植已经是湄潭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茶叶百强县案例三:福建安溪(二)2018年,福建安溪县的茶园面积比安化县及湄潭县的茶园面积大,达到60万亩;同年涉茶总产值达到175亿元。2017-2018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数据分析2018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增长率为10.7%。艾媒分析师认为,中国茶叶市场规模持续攀升,市场红利进一步提高了茶企业的经营动力。中国茶叶出口额变化趋势分析随着中国茶叶出口量的增长,中国茶叶出口总额再创新高,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额达17.8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占比较低且增幅较缓,因此茶叶出口额的增幅也相对不高。但更进一步对比发现,目前茶叶出口额的增幅高于茶叶出口量,这一定程度反映了茶叶出口品类的单价有所提升,后续精品化、高端化茶叶出口,可能会成为主要趋势。中国茶叶主要外销国家/地区中国茶叶线上销售用户画像随着2018年全民狂欢节的完结,茶叶电商消费者的用户画像也随之出现。其中男女性消费者比例相差不大,女性消费者比例为50.05%,男性消费者则为49.95%;而18-25岁的消费者则为20.15%,26-30岁的消费者比例为19.1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茶叶已经几乎成为全民饮品,无论男女、青年老少都有一定的茶叶消费行为。十家典型茶企营业数据分析2019上半年,业绩排行前三的中国茶企均超过1亿元关口。其中,天福以83977万元的总营收位列排行榜第一位,且占十大上市企业营业收入的60%,而其余九家上市企业营收占比不超过1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尽管在茶叶企业中天福营业收入占据绝对地位,但是与中国茶叶整体的市场规模对比,天福的营业收入不足一成,这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茶叶市场的集中度过低、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茶企案例一:小罐茶(二)小罐茶将具体产品分为黑罐、金罐及银罐三个系列。黑罐为限量系列,属于高端产品,要求累计消费超过1万元才可以购买,金罐系列单位为50元/罐,银罐系列平均单价为25元/罐。茶企案例二:大益茶(三)2015-2018年大益茶叶旗舰店连续四年为双十一销售冠军。2018年,大益茶叶仅用1小时零4分成交额就达到9484万元,超越了2017年的成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多年的品牌沉淀,大益在电商发展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企业开始相对普遍的进行电商传播,大益茶的发展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茶企案例三:天福茗茶(二)茶企案例四:英国立顿(三)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东南沿海的中国网民最关注立顿的相关资讯,其中,安徽网民对立顿的讨论量明显最高,占比38.67%。2019-2020中国茶叶种植情况总结分析2020-2022年中国茶行业趋势分析(一)来源: 艾媒网

恶搞版

重庆南岸区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批复

近日了解到,2020年5月,重庆南岸区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线路全长8.96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快速路网结构,服务重庆东站快速集散需求。同期南岸区茶园新区B标准分区支三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道路总长1292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茶园新区开发建设,完善片区道路路网系统,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另获悉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迁建位于南岸区CBD弹子石组团A分区地块,建设用地面积约82亩,拟建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床位设置为1200张,拟建设内容有新建医院门急诊楼、医技部、住院大楼(含内、外、妇、儿等)、科研教学及办公楼、地下停车场、室外休闲和康复场所及其他附属设施和功能性用房。总投资约22亿元人民币。璧山城173城整理

麻冕

广水市武胜关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年6月,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学生到武胜关镇杨林沟茶场、桃源茶场、广水周边茶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一、广水茶叶发展态势 对比周边河南信阳、湖北大悟、随县、孝昌等县市茶叶发展的势头,我们广水现已处于发展的洼地,大有被淹没之感。综合分析我们广水茶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用“小、低、散”来概括当前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一)规模小。按照产业的定义范围,广水市茶叶离成为茶叶产业的目标还远,差距还大。目前全市面积尚不足2万亩,而曾都区已发展到10万亩,信阳市每个区今年新增面积都达到2万亩以上,茶叶早已成为我们邻近县市的农业支柱产业,而我们仅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但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加速该产业的形成,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建设,把它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它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来做。认定之后,无论离目标有多远,差距有多大,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地干,茶叶形成支柱产业的目标就能实现。(二)水平低。广水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虽然经过艰辛努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规模不大,科技支撑不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运作不好,仍然处于“五个较低层次”的生产状态。一是低层次组织方式。全市种茶农户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散户种植,面广量大,不便管理,千家万户种植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很难对接大市场;二是低技术生产。由于科技支撑不力,主要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茶叶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科技附加值低;三是低水平加工。受资金、地域制约,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全市几乎全是小作坊的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不能按现代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四是低文化运作。目前,所有的茶农各自为阵,自成体系,自创品牌,进行无序竞争,不能站在整个产业高度来审视和预测产业的发展,缺乏文化包装。五是低效率收入。除极少数通过认证的有机茶价格较高外,其它乡镇茶农种植处于低收入水平,发展相对困难。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这种处于“五低层次”的作坊、小企业只能粗放经营,在内部无序竞争,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三)管理乱。一是面对散乱的茶农、加工户,没有统一的生产规程和统一的品牌,处在散乱、无序中小敲小打、自产自销的经营管理之中。这种超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每个农户自成体系,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造成茶农只能以滞后的信息去被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这样终归跳不出“价升—发展—增产—难卖—价跌—减产—价升”价格调节的生产怪圈。二是面对众多乡土小品牌,在市场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相互内耗,相互摧残,孤军拼打,散兵作战,这种营销方式,岂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商海中搏击?又哪能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二、广水茶叶发展的优势 (一)条件优。广水市地处桐柏山与大别山交汇处,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气温13.5--16.3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无霜期240天以上,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大部分土壤 PH值为4.5—5.2之间,具有早春名优茶的优势。茶叶主产区武胜关镇和吴店镇海拔一般在400—8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远离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基本属于绿色食品的茶叶生产区和无公害生态茶适宜的生产区域。因此,广水市名优早春茶和无公害茶生产优势明显。(二)文化浓。茶叶在广水历史悠久,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广大农民对茶叶生产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种茶的积极性。悠久的茶文化,传统的种植习惯,是我们选择发展茶叶产业,用现代科技提升茶产业的群众基础。(三)前景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含各种化合物质500多种,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营养协会推荐为人类三大饮料之首,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据预测,国内还有15亿斤左右的茶叶市场空间,国外未来5年内,仅美、日、欧洲世界茶产业将有超过250亿美元的市场,消费群体广、市场空间大。(四)效益高。茶叶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摘的植物,采摘期长达20-30年,而且经济效益好,每亩茶园(仅指卖茶青)每年至少收入3000元。每亩茶园农户可年获纯利1000-2000元,相当于2亩水稻的收入,发展茶叶产业,是实现广水市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五)品质特。我们广水产出的茶叶嫩度好、茸毛多,芽叶内含物积累高。基本无污染,农药残留量低,茶叶品质高,甘醇回味,经久耐泡。武胜关镇杨林沟茶场生产的“杨林龙井、寿眉龙芽”2004-201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鄂茶杯”金奖,2005年“中茶杯”优质奖,2005年第五届国际名茶“金奖”,2006年通过中农有机茶质量认证,产品商标已注册。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综合分析广水市茶叶生产,天时、地利、人和、质优,万事俱备,只欠奋力发展,我们更待何时! 三、茶叶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市委、市政府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倡导干部职工、茶农、商家发展茶叶生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让利于生产者,从而调动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议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工作力度,树立四大意识,破解七大难题,创办一个试点,奋力推进广水市茶叶超常规发展。(一)树立四大意识一是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有序发展的意识不动摇。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形成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明确未年5—8年新建茶园的目标,如何实现目标,如何落实面积,落实在哪里,怎样布局,这些我们应认真研究,科学编制规划,指导发展,避免出现遍地开花,处处发展的不良现象。二是牢固树立茶叶是广水市后续支柱产业的意识不动摇。对于广水市的农村经济结构来讲,寻求支柱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为此全市上下,应该统一思想,团结一心,牢固树立茶叶是广水市的后续支柱产业的意识不动摇,精心呵护、潜心培育、倾心发展,才不愧于广水的发展。既然是支柱,就必须有量来支撑;是支柱,就不仅是经济,更是政治;是支柱,就不是哪一级哪几个的事,是全市上下、是全民的大事。三是牢固树立产业发展的市场意识不动摇。综观全市的茶园面积,从数字来看,十几个乡镇的面积都抵不上信阳一个私人老板的总量,这样一种被动的产业发展模式,结果是得不偿失。因此,在产业发展中,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逐步淡出行政干预的发展模式,政府搭建政策平台,鼓励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投资建设茶园才是我们初衷和的目的,更是今后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四是牢固树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动摇。龙头企业承包发展茶园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必然,茶叶这种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更需要这种发展模式来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它能将资产、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聚合起来,围绕市场目标发展生产、带动发展,抵御风险。(二)破解七大难题1、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破解茶叶规模小的难题。我们已经连片开发了1万多亩茶叶基地,下一步要加速规模化进程。目前推进苗圃基地建设是解决茶产业发展中茶苗供应不足的关键,可按照“品种优良化、茶苗市场化”的原则,引进良种,提高品质结构,大力抓好良种茶苗基地建设。针对广水市茶叶产业建设中散户多、大户少、辐射小的实际,着力发展以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客商为主的大户,鼓励他们建立集中连片基地,同时逐步培育加工企业,促进茶叶交易市场的形成,为建设茶叶综合批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渐实行种植、加工、销售的社会化分工,改变千家万户种茶、制茶、卖茶的粗放经营方式,实现以市场促销售,以销售促发展,以发展壮大茶产业的目标。2、倾力打造茶叶品牌,破解优质低价的难题。广水茶叶虽然具有良好的品质,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企业作载体进行市场运作,称得上名牌的“杨林沟”商标,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必须改变品牌多而杂的现状,实施“三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策划,避免内耗、避免无序竞争,树立广水有机茶品牌形象。3、发展专业大户,创新茶叶生产主体,破解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难题。茶叶生产,是一种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农户由于资金薄弱,难以承受长期投资带来的困难。因此要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大力倡导、鼓励机关干部留职带薪、带职带薪、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独资合资创办茶园,将茶叶产业作为一个投资领域,成为茶园建设的投资主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建园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服务,搭建平台,本着让客商发财,产业发展的原则,实现茶叶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三赢目标。4、引进龙头企业,创新茶叶市场主体,破解带动力不强的难题。茶叶龙头企业和加工流通企业是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条件下茶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广水市目前只有杨林沟茶场是一个龙头,但企业规模仍显过小,资金困难,很难适应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加快广水市传统茶叶生产向现代茶业转变的一个迫切任务,更是广水市茶叶产业向国内市场进军中必须紧紧抓住的机遇。因此,在发展茶叶产业中,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作为今后茶叶经营体制的一个核心,大力创新茶叶市场主体,用企业竞争代替农户竞争,使茶叶企业尽快成为茶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力量。5、提高组织化程度,破解生产管理混乱的难题。由于广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存在“一人一锅一个厂,老板员工一肩挑”现象,靠这样的企业去拼打市场,必然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组建自己的“兵团”。按照“民建、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企业、种植大户联合农户兴办茶叶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逐渐实行茶叶质量标准,产品价格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同时要引导规范合作协会的运行机机制,通过外联企业、市场,内联农户、基地,形成稳定的茶叶产业销售渠道和供货渠道。逐渐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三大群体,从而解决生产管理混乱、产品无序竞争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6、强化保障机制,破解工作不落实的难题。茶叶产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强化保障机制,是实现目标的内在要求。一是组织保障。市政府可成立市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市茶叶生产。各乡镇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茶叶生产领导小组,组建茶叶协会,确保本乡镇茶叶产业发展和任务落实。二是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预算一定数额的茶叶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茶叶产业贷款贴息和引种补助。同时,对上级财政扶贫、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等资金向茶叶基地倾斜,重点扶持精品茶园基地建设。7、发展生态茶业,破解食品安全的难题。安全食品成为市场的敲门砖,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有害微生物构成的茶叶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茶叶销售的一大瓶颈。因此,瞄准高端市场,按生态茶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茶、有机茶,做到质量并举,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大力发展“猪—沼—茶—林”生态建园模式,在适宜种茶的退耕还林地,鼓励、引导农民按“猪—沼—茶—林”大力种茶,发展林中茶园,做到茶林相间,种上茶的退耕还林地继续享受退耕政策,这样既保证了退耕还林不受影响,又能确保退耕户长远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三是以实现标准化为途径,推行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现茶叶无公害化生产,建立茶叶质量定期抽检制度,引导茶农建立农事档案,规范农资供应,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的可溯性和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农药的使用,真正做到茶叶产品安全、健康。(三)创办一个试点由于我们的茶叶发展现状和周边县市存在一定的落差,所以我们必须破除常规定式快速推进该项工作地开展。武胜关镇山场面积大、茶叶产业初具规模、群众种茶积极性高,镇政府有一定的发展茶叶经验,下一步可在该镇杨林沟茶场设立试点,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总结出好的经验,然后再全市推广,达到以点带面、事倍功半的效果。根据武胜关镇的茶叶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兄弟县市先进作法,我们可加大以下四个方面的力度来支持茶叶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捆绑使用茶叶项目资金,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武胜关镇茶叶产业,按“以奖代补”的原则,重点解决种苗、设备、肥料等薄弱环节。在基地建设上,凡新建茶园基地,市里免费提供种苗投入;在技术开发上,从科技三费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推广茶叶生产、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技术、无性系良种的选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在重点茶场建设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宣传、重点茶场建设和设备改造;扶持企业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及质量体系认证,对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权威机构质量体系认证的,奖励一定数量的现金。二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退耕还林面积,大力推广在条件较好的退耕还林地块营造茶叶基地,推行“林茶”、“果茶”配套模式,实行基地建设与生态农业开发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解决茶叶基地建设用地问题。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的贷款指标,及时满足武胜关镇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合理的资金需求,对企业所需收购流通资金和申请贷款,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积极落实扶贫贴息政策。四是加大组织支持力度。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武胜关镇茶叶产业建设,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的工作机制,形成举全市之力抓产业的氛围。武胜关镇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茶叶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加强武胜关镇茶叶协会建设,在茶叶规模、产业开发、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管理协调、项目申报等方面,发挥职能,搞好服务,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2020年8月16日

黑磨坊

爱如潮涌:走过千山万水,匠心茶人翁荣彬何以独宠广西三江侗家茶

核心提示:追求是人生的一种努力,力图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实现自己的理想,升华自己的灵魂,丰富自己的人生。撰文/中国改革报·改革网广西总编辑 李寒江人生,在汩汩匆匆的岁月中度过。历史,在忙忙碌碌的人群间凝固。岁月,在风风雨雨的季节里流走。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人生的价值。的确,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人”字,哪怕风浪再大,有的人还是把它书写的真真切切。眼前,这位来自广东汕头市、名叫翁荣彬的匠心茶人,便是一位矢志不渝者,他至始至终追求的是卓越与超越,让人生绽放出了美丽的光芒。你看,他的双肩上扛起的满是责任与担当: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广西茉莉花产业商会会长、广西广东商会副会长、南宁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及广州市金润堂茶业有限公司、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广西三江三汇茶业有限公司、中国圣茶谷茶园景区等四家企业董事长。所以,“2015中国茶叶行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的荣誉称号降落了他的头上,树立了行业楷模;而他统领下的公司入选了“2015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榜单,积极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生态的加速成长,迎来了一片赞扬声。如今,他在做优、做强、做大广西横县那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同时,又挺进广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建设大型茶叶产业园,打造侗家茶地方特色品牌和生态旅游新名片,力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做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两篇“大文章”。于是,他的故事值得一说,他的江湖值得一探。〔上篇〕翁荣彬创下的辉煌成就:让茉莉花茶走向了世界在许多人眼里,一谈起潮汕人,总免不了夸一下,潮汕人厉害,会做生意。的确,潮汕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商业意识比较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不过,对潮汕的评价中最令潮汕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恩格斯的评价。恩格斯在其巨著中指出,远东中国唯一具有商业意义的城市是汕头。此外,在人们看来,潮汕人还酷爱喝茶,他们在品茶、赏茶中追求一种祥和、宁静、悠然的心境,享受一种平实、欢愉、超脱的生活态度。曾有文章这样评价:一个潮汕人,无论生处繁华喧闹的大城市,还是隐居在穷乡僻壤,或是飘洋过海客居异国,无论他是一介平民,还是身居要职或腰缠万贯,他都会时不时煮茶把盅,临窗品茗。所以,茶与潮汕人已经难舍难分,浑然一体,也成了潮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错,一方水土浸润着一方文化。如此,从小就有商业天分的翁荣彬,同样喜欢上了喝茶,直至走到了亲自卖茶和种茶。他说,许是人生既定的方向,喝着、卖着、种着,茶与自己成为了一辈子的灵魂伴侣。这不,早在1984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9岁的翁荣彬就进入了广东陆丰县土产公司供销社从事茶叶业务员,开始与全国各地的茶山、茶农、茶商打起了真正的交道。历练八年后,翅膀硬了的他因不甘心囿于陆丰的小天地里打拼,于是辞职自己做起茶叶原料买卖。年轻人,心怀梦想,志向高远。1998年,在茶叶行业崭露头角的翁荣彬只身来到了广州,开办起“普洱人家”,打造自己有特色的品牌。尤其是2004年6月成立广州市金润堂茶业有限公司后,他与云南合作伙伴在第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成功推出了世界最大的普洱茶饼,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产品迅速占领了全国,进而推向了世界。为此,翁荣彬的广州金润堂茶叶有限公司荣获了广东省文化学会颁发的“2004年度十佳文化单位”奖牌,他本人也被评为“十佳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真正的茶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把茶作为文化的载体,一生都在为推广茶文化而奔忙。翁荣彬正是这样的匠心茶人,他在追求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的独具风味的同时,也在被称为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茶所吸引。虽然,他最初经营茶叶是从茉莉花茶开始的,但由于当时各种原因所致,无法真正把茉莉花茶重视起来。当他的普洱茶王国在广州建立起来后,对茉莉花茶的那份挚爱又重新燃起。山水还有重逢日。2002年,原国有企业广西横县茶厂改制后,一个新的私营股份制企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诞生了。此时,循着一丝丝茉莉花香,远道而来的翁荣彬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他决心在横县横州镇郁江边上重新演绎那一朵茉莉花的美丽与芳香。据介绍,创建于1952年的横县茶厂,是广西建厂最早的茶叶企业之一,1978年时就成为横县首家引种并带动当地广泛种植茉莉花的企业,为横县发展成为“中国茉莉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这样,“老字号”企业如何传承和发展?不少当地人对初来乍到的翁荣彬投去了或探究或期待或疑惑的目光。广东商人就是牛,天生勤劳,办事高效,把每一分钟都变成效益。你看,改制以来,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在董事长翁荣彬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老字号”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一是先后投入1800万元改造了6座标准化厂房,购进和更新了一批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标准化有机茉莉花种植基地325亩,有机茶园500亩。二是成就了一系列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的花茶产品。其中,“金花”、“人间壹香”两大品牌在2017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估值已达2.212亿人民币,把茉莉花茶综合性地销往世界各地。三是以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指导思想,探索开发了“圣茶谷农业生态旅游”。目前,圣茶谷已获得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广西四星级农家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四是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兑现着企业的庄严承诺,妥善安置近200名职工就业,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更多贫困农民,为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如今,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和茉莉花品牌综合价值达197.45亿元,茉莉花茶产业已成为该县一张靓丽的对外名片。对此,当地媒体撰文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个花茶产业路上追梦人的辛劳与奋斗,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荣彬就是其中一员。”我想,被人夸,是一种自豪!〔下篇〕翁荣彬许下的未来愿景:让世界爱上广西侗家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潮汕人也不例外,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此等人生态度令他们在商界独树一枝,让人刮目相看。采访翁荣彬时,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是他对于茶叶的一种态度和坚持,而且那种热忱,带着内心的温度,让人感动。他说,扎根广西十八年,一直从事广西茶事,一心一意想如何更多的奉献自己的真情和实爱。对于他的话,直到近日与他深入到广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山考察后,我才读懂他这些话中的份量。原来,在做好横县金花茶业这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的同时,为了扩大茶业版图,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翁荣彬开始了新的产业布局,把目光对准了广西四大重点产茶县——三江。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据当地有关领导介绍,三江县已有几百年的种茶历史,侗家大部分老百姓主要以种茶为主,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更多农民积极投身茶叶发展。这一来,政策红利催生了“蝶变”效应。目前,三江县内拥有了20万亩茶园和400多家茶叶加工厂,但遗憾的是,由于茶厂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合力,规模上不去,品牌难树立,多年来市场打不响,严重影响了茶叶产业大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为这,三江县的领导班子深感使命艰巨,他们切实担起惠一方百姓的责任,充分利用三江得天独厚的宜茶地理气候环境,有针对性地向客商推介,尤其是有志向、有头脑、有实力的客商,想方设法引进来,依靠外资发展三江茶业,想方设法打响三江茶叶品牌。而即将投入生产的粤桂扶贫协作茶叶加工厂便是明证,该厂共计投资7000万,生产车间10000平方,是三江县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茶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看到了三江县发展优质茶叶的优势和三江县父母官的为民情怀,翁荣彬的胸膛里瞬间燃起了一团火,他暗下决心要与三江共非凡,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协力打造侗家茶叶品牌走向世界,为三江人民脸上争光。心动,就要行动。经过多方实地考察,翁荣彬出任董事长的广西三江三汇茶业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9日宣告成立,运用公司+茶厂+农户的形式,力争把三江的20万亩茶园和400多家茶厂有效整合起来,统一品牌标识,以侗家茶——“潮派囍茶”的新颖形象面市,让世界爱上广西侗家茶。“广西三江侗家茶想在全国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就要大胆成为茶产业的‘搅局者’,然后再寻找机会,去打破行业固有‘边界’,寻找新的‘蓝海’。”这是翁荣彬在三江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考察时对记者说的一番话。他在说,也在做。眼下,翁荣彬正为“三江三汇茶叶产业园”建设项目而奔走。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拟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0763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以茶叶加工为主,配套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建成后加工能力可覆盖三江县4个乡镇9万亩茶园,年产茶叶5000吨,年产值约1.5亿元,可以给当地提供从种植、加工、生产到销售约1200个就业岗位。翁荣彬说,该项目一旦得以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实现茶叶深加工链条攀升科技上游、下沉终端的纵向拓展,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旅游等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有力拉动三江县经济产业化又好又快地发展。“今年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又是下一个乡村振兴的衔接年,三江三汇茶业有限公司入驻三江意义深远。”结束采访调研,回到广西首府南宁时,一位与翁荣彬多年相识的老干部这样对记者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因为有料,不怕大考,匠心茶人翁荣彬定会心想事成!

大盗乃止

湖南省辰溪县2018年油茶可研报告

1 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湖南省辰溪县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项目1.1.2 项目主管单位辰溪县林业局1.1.3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辰溪县人民政府1.1.4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本项目建设单位一共有3家,详细情况见下表:.1.5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分布在3个乡镇5个村,包括辰溪县后塘瑶族乡前塘村、王家村,长田湾乡老屋台村、长田湾村,田湾镇乌金村。1.1.6 建设性质新建1.1.7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4170.0亩,其中辰溪县后塘瑶族乡前塘村1100.0亩、王家村1100.0亩,长田湾乡老屋台村290.0亩、长田湾村660.0亩,田湾镇乌金村1020.0亩。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新造油茶示范基地4170.0亩,包括林地清理、土地平整、栽植、抚育等;项目区内新建管护棚4处、林道8.68千米、蓄水池4座、泵房4个、灌溉管道设施8千米;购置抽水泵4台;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喷雾器4台、割灌机4台、旋耕机4台。详见表1-2、1-3。表1-3 项目建设主要分建设单位内容表1.1.8 项目建设期1年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本项目总投资1209.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92.60万元,占90.33%;流动资金117.01万元,占7.91%。建设投资1092.60万元中:工程直接费用989.49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90.5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1.07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4.67%;基本预备费用52.04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4.76%。资金来源:在项目总投资1209.61万元中,申请湖南省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357.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53%;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42.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81%;项目建设单位自筹709.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66%。1.1.10 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计算期内(15 年)可生产油茶籽8298.30 吨,年均553.22吨;实现经营收入16596.60 万元,年均1106.44万元;净利润6219.28万元,年均414.62万元;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1.85%,项目税后投资财务净现值(基准收益率8%)1094.14万元,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8.02年。项目投资年利润率34.28%。油茶基地建成后,不但可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还将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生态效益发展油茶产业除了可以提供茶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油茶不仅是经济树种,又是生态效益明显的生态型树种,其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是低山丘岗红壤的先锋造林绿化树种。油茶冬春开花,花色浓艳,为少花的秋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在固碳释氧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区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3)社会效益①科技示范,促进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项目将在辰溪县高标准建设油茶产业基地4170.0亩,项目建设使用的优良嫁接苗,先进的油茶生产技术,将在辰溪县各乡镇起到科技示范作用,有利于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在项目计算期内,项目建设中栽植、抚育施肥、管护、采收茶籽等劳务费用达4550.17万元,相当于提供51.71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为项目区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繁荣安定。1.1.11 科技支撑单位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1.12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及资质编制单位:怀化市林业调查设计院资质证书: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甲B18-0041.2 编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8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1]194 号);《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国家林业局 2009 年7月);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及做好2015年度项目滚动计划编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规山函[2014]27 号);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林计[2018]0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 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配套政策的通知(湘财农综[2010]9 号);湖南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湘财农综[2010]17 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林规发“2012”245 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63 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6]156 号);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 /T 1328-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 43/T725-2012);油茶苗木质量分级(GB/T26907-2011);现场调查资料和申报单位、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等。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4。1.4 综合评价1.4.1 建设的可行性(1)政策环境分析示范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可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扶持。项目的实施严格遵循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布局科学合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符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很强。(2)交通条件分析项目区林地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基地建设需要。项目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和传统,适宜良种油茶栽培,具备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的自然条件。项目区内交通发达,水泥公路遍及各个村、组,交通方便。凭借优越的地理位臵和丰富的油茶良种苗木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切实可行。(3)技术条件分析三家项目建设单位拥有成熟的油茶育苗和造林技术。建设单位实施了多项油茶栽培和改造工程,掌握了油茶丰产培育新技术,有丰富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技术依托单位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林业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手段先进的公益类综合性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经验,是项目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力量。从技术层面分析,项目实施有良好保障。(4)经济效益分析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表明,项目财务状况较好。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85%,项目投资利润率为34.28%,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5)生态环境分析项目建设期间,在土地平整、施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将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新造油茶林示范基地可为项目区增加4170.0亩森林面积,对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直接作用,生态效益较明显。1.4.2 风险评估从市场风险方面分析,目前,国际国内食用油品市场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茶油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风险低。从技术方面分析,项目技术条件成熟,不存在技术风险。影响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三:一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二是产量下降、波动过大,三是森林火灾。应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确保产量不出现较大的波动,造林的苗木必须是经湖南省林木品种审(认)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品种,具备“四证一签”,同时按照油茶经营的技术要求进行抚育管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和森林防火等,确保项目成效。1.4.3 辐射和带动作用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广大农户从事油茶林经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议单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行油茶基地的经营。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的成功建设将带动项目区油茶产业发展,辐射周边地区,有助于辰溪县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可提高食用油料加工原料供应能力,有利于促进油茶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1.4.4 研究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将新增4170.0亩油茶产业基地示范林,为油茶产业的振兴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可为油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具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造林地有保障,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建立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具有丰富的油茶丰产培育技术,项目协作环境良好,有较完备的项目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该项目有利于提高油茶产量,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无论是从生产条件、产品市场,还是从科技支撑,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讲,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1.4.5 建议(1)抓紧落实项目建设资金。(2)在项目获得批准之后,立即着手基地建设。(3)建议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给予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惠政策,把油茶产业做活、做大、做强。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油茶是世界少有的木本植物油料资源,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为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90.47%,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并且是一种不干性油,耐贮藏,色清味香,被喻为“东方橄榄油”,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为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湖南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湖南省油茶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建设亩产茶油50千克以上油茶丰产林基地1000万亩”的发展目标。湖南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全省122 个县(市、区),除两个湖区县外,均有油茶成片分布。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居全国油茶林总面积首位。辰溪县是湖南省122 个油茶县(市)之一,为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辰溪县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环境,维护产业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印发了《中共辰溪县委、辰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辰发[2008]26 号),对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和油茶基地在资金、租赁、承包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为保护与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了中央专项资金引导各地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2014 年,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及做好2015年度项目滚动计划编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规山函[2014]27 号),根据文件精神,建设单位抓住油茶产业发展新机遇,依托辰溪县近年油茶产业大发展的优势和国家对油茶产业的扶持,申报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计划建设4170.0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委托怀化市林业调查设计院编制《湖南省辰溪县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落实油茶产业政策、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需要湖南省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见》,2015年全省已经建成油茶丰产林面积100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50万吨,油茶产业年产达到300 亿元。辰溪县县委、县政府把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出台了《中共辰溪县委、辰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辰发[2008]26 号),辰溪县县委、县政府现在已经把把油茶造林财政补贴由原来的5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亩。本项目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4170.0亩高产油茶产业基地,是项目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政策精神,实现辰溪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稳步、持续推进的重大举措。2.2.2 项目建设是推进资源优势转化重要战略措施的需要辰溪县油茶种植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现有成片油茶林面积31.5 万亩,但油茶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较小。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油茶林分山到户,经营者单兵作战,部分油茶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油茶产品生产企业也偏小,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到限制。二是产量和效益有待提升。长期粗放经营,产值低下、效益不高,林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不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本项目的提出,从打造油茶种植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入手,充分利用油茶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加速转化。2.2.3 项目建设是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年来,油茶产业在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快速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给当地参与的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带动油茶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拉动经济增长。本项目启动后,需要51.71万个工日的劳动力,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当地的林地资源可通过租赁形式进入项目建设,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2.4 项目建设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粕和茶壳,副产品深加工价值大。茶粕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皂素,可用于生产饲料、制作抛光粉和有机肥;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油茶“浑身都是宝”。茶油属木本食用油料,是优质食用油,是油中圣品、油中之皇,号称东方橄榄油、液体黄金。茶油中所含的茶多酚、山茶苷在所有油品中最符合人体细胞营养比例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在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中居首位,远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甚至高于橄榄油。茶油每千克含维生素A、E 分别为51 毫克和202.8 毫克,不含芥酸和黄曲霉。茶油在工业上可制取油酸及其它脂类,通过氢化制取硬化油,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可氢化后水解为硬脂酸和甘油等工业原材料。茶油性味甘、凉,具有润胃通肠、退湿热、养颜生发、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可起到降低人体血清甘油三脂、升高脂蛋白的作用,可防治冠心病,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可消炎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另外,茶油可用于制作注射用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医药价值高。因此,本项目建设是满足食用油绿色消费的需要,是发展、壮大地域特色绿色产业的需要。2.2.5 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油茶不仅是优良的经济树种,也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以走无污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轨道,而且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油茶林基地建设,将增加有林地面积,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化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项目区气候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绿色湖南”建设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需要。2.2.6 项目建设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需要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属武陵山区域范围,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法[2011]95 号),辰溪县已经纳入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范围,为项目区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带来了良好契机。建设单位根据各级政府文件精神,依靠人才资源优势和已有的科技成果应用优势,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科技,既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更重要的是为农民的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为武陵山片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找到新门路,对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3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辰溪县位于湖南西部,怀化市北部,呈隶书“上”字形镶嵌在雪峰、武陵两山脉之间的沅水中游。介于东经109°54′-110°32′, 北纬27°35′-28°13′之间,东连溆浦,南邻中方,西与泸溪、麻阳接壤,北毗沅陵。县境内南北长55 千米,东西宽22-26 千米,土地总面积296.5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4%。项目区位于辰溪县后塘瑶族乡前塘村、王家村,长田湾乡老屋台村、长田湾村,田湾镇乌金村,基地所在村、组均已通水泥公路,交通十分方便。3.1.2 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辰溪县年平均气温在16.5-17.9 摄氏度之间,全年元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1 摄氏度,以7-8 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8.3 摄氏度。全县年均降雨量为1356.4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817.1 毫米,最少年降水量951 毫米,地域分布大致自西向东南随地势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76.8 小时,最多年达1754.7 小时,最少年1179.8小时。(2)水文辰溪县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境内水系干流沅水纵横南北,主要支流辰水横卧西部,众多溪流呈树枝状蜿蜒分布于沅、辰二水两岸,共有大小溪流117条。苏木溪乡境内的思蒙溪、苏木溪等注入溆水流域。其它溪流以沅水为干流,有88条大小溪河汇入沅水。流域面积大于7500平方千米的是辰水;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龙门溪;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的有柿溪;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上蒲溪、洛衣溪、搞潭溪;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腊天溪、黄溪、双溪、松溪,野鹿溪、征溪;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有石牌溪等42条;流域面积小于10平方千米的有34条。全县溪河干流总长920.8千米,河网密度为0.47千米/平方千米。(3)土壤辰溪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水平地带为红壤地带,垂直分布呈干湿交替的垂直带谱,海拔500米以下为红壤,600-700米为山地黄壤,10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县境西部及西北部丘陵、岗地区以紫色土、红壤为主,还有河潮土、第四纪红色粘土、砂岩红壤、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等;县境中部低山区以黄红壤为主,还有石灰岩黄红壤、板页岩黄红壤、砂岩红壤、红壤等;县境东北部、东南中低山。中山区以山地黄壤、黄红壤为主,还有板页岩黄壤、板页岩黄红壤、黄棕壤等分布。项目区土壤为红壤,适宜栽植油茶林等。(4)地形地貌辰溪县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式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带的南面,雪峰隆起带与沅麻盆地接壤处,各方面的构造应力在区内汇集,断裂为主,构造复杂。以常怀公路为主轴线,东部属山地,西部属丘平。东部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构成“乡”字形支架,山体由东向西梯级下降西部沅麻盆地,似槽盆,面向西北倾斜靠在“乡”字形支架旁,多不规则馒头形丘岗。山丘多,平岗少,切割深,切割碎,坡度陡。地势东高西低,山谷相间,梯级下降,高差悬殊,有着明显的立体特点。东南部以雪峰山支脉罗子山为主组成,东北部以尖山为主组成 。东部山地切割深度一般500米,最大1000 米,形成深山峡谷,坡度大部分超过25°,不宜垦植;西部多为孤山独丘,大面积平原很少。因此,辰溪县地形差异十分明显,光、热、水、土、生物等都因地域差异较大。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较为平缓。3.1.3 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辰溪县辖23个乡(镇),29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1.13%;城镇人口10万人,占总人口的18.87%。少数民族人口4.9 万人,以瑶族为主。(2)交通运输辰溪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沪昆铁路穿境而过,S223、S308 两条公路干线和娄怀高速公路、娄怀—常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交叉连通,沅江、辰水交汇于县城。距怀化芷江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均1小时左右车程。(3)供电及通讯项目区所在地均有充足的电力保障,各村各户均已通电。程控电话通讯已遍及全县各乡村和农户,移动通讯也已形成网络。便捷高速的网络通讯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辰溪县土地总面积296.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9.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67.7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57.81%。近年来辰溪县已实施的林业工程主要有: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紫色页岩改造工程、油茶产业化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和林农在人工造林、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1.5 油茶产业发展状况辰溪县油茶林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老油茶林24.3万亩,茶油产业为辰溪县农业优势产业。2008年,辰溪县县委、县政府规划在全县发展3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要把油茶打造成辰溪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12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现在,油茶新造林的财政补贴已经提高到了1200元/亩。在辰溪县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辰溪县的油茶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0 年以来,辰溪县共完成油茶基地造林7.2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8.8万亩。造林模式也由原来的农户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引进了省龙头企业益阳福民、怀化途源、怀化金月云、怀化洪源等多家公司来辰溪县投资开发油茶产业,培育了鑫富、菊叶、大湘西、宏伟、新森、永胜、宝丰隆等多个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企业公司新造油茶基地8000 多亩,合作社新造油茶10000 多亩,引导大户新造油茶6000余亩。2013 年,辰溪县启动完成30000亩现代农业(油茶)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孝坪镇为中心,向船溪乡和田湾镇辐射;2014年-2018年,每年均完成新造6000亩。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1)社会条件。选择劳动力充足、林地权属清晰、交通便利、适合油茶生长的林地作为项目建设地点。(2)自然条件。原则上选择相对高度200米以下,光照充足、坡度20度以下的斜坡或缓坡,有效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4.0-6.5的红壤、红黄壤进行造林。根据集约经营的要求,优先选择集中连片、肥力较好的开阔地带。依据上述条件,本项目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地点分在共3个乡镇5个村,包括后塘瑶族乡前塘村、王家村,长田湾乡老屋台村、长田湾村,田湾镇乌金村。3.3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3.3.1 有利条件(1)交通便利。项目区交通方便,沪昆铁路、S223、S308、娄怀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城乡物资交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与运输都很便利。项目区内电力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备,中国移动、联通信号实现了覆盖城乡绝大部分地区。基地周边灌溉与排水便利。(2)苗木供应。苗木供应。为确保项目造林苗木供应,辰溪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与湖南省油茶定点育苗单位株洲市同兴林业有限公司、辰溪县国有苗圃签订了意向购苗合同,预订购优质湘系列两年生油茶苗25.5万株,三生苗2.5万株。辰溪县国有苗圃是“湖南省良种油茶定点育苗单位”, 2019年春可产两年生轻基质优良油茶160万株,项目苗木有充分的保障。(3)自然立地条件。通过对项目区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指数<1,土壤肥力达到Ⅱ级,符合各种有机农产品生产条件。项目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坡度平缓,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适宜油茶产业发展。(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群众积极性高,建设单位自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较丰富,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油茶栽植技术的专业人员,具备组织实施、发展规模化油茶基地的实力,能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辰溪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发展油茶产业,加强了对油茶产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近年来,广大农户尝到了栽植优良无性系油茶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的甜头,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高涨。(5)土地资源充足。建设单位已与林农签订了租期长期林地租赁合,合作社的土地为村民所有,为项目实施准备了充足的土地资源。(6)油茶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45万吨,仅相当于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57%。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茶油人均年占有量仅为0.33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年占有量20千克的水平。我国只须达到人均茶油年占有量2千克的标准,茶油产量将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多万吨,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将保持持续旺盛。3.3.2 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1)资金不足。油茶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新造油茶林正常投入为2500-3500元/亩。由于资金投入过大,无论对于油茶开发公司还是分散的农户,仅靠公司和个人的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解决方案:采取各种融资手段和方式,解决好制约油茶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2)新技术应用推广效率低。目前,辰溪县大部分农户在对油茶林进行管理时,由于缺乏技术,油茶垦抚、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跟不上,油茶产量上不去,效益较低,对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解决方案:加大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强化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油茶产区林地生产力及广大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由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油茶树可能会受到冰雪冻害、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使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解决方案:一是选择抗逆强的品种,提高油茶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将油茶林基地纳入当地森林“三防”体系,依托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灾害防御能力和全社会的抗灾救灾力量来化解或减少风险;三是积极参加森林保险或农业保险。3.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4.1怀化途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概况:怀化途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20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名,技术人员15人,其中(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5人),长期聘用人员100人。公司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己任,致力于油茶产业的开发建设。公司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提供高品质绿色有机茶油为企业的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争取成为我国生产高品质茶油系列产品的农业产业化一流企业。计划在怀化发展建设高标准油茶基地2万亩,其中辰溪县1万亩、通道县1万亩。目前公司已在怀化市辰溪县集约土地2000余亩,通道县集约3000亩。(2)公司财务状况:怀化途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单位。根据公司提供的2017 年的财务审计报告,截止2017 年末,公司总资产为2997万元,负债合计0.0万元,所有者权益2997万元。从财务上分析,公司财务运营正常,无不良资产,资产负债率低,银行信誉等级优良、盈利能力强,有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自筹资金。公司成立以来无任何拖欠税费、无拖欠员工及民工工资,无拖欠社会保险金记录。(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人代表曾宪龙,男,汉族,生于1983年1月14日,本科毕业。曾宪龙抱着一腔“投资故里,报效桑梓”的热情,从繁华的沿海城市回到怀化,成立了怀化途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全心投入油茶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事业。3.4.2辰溪县大湘西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概况:辰溪县大湘西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13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从事原生态农业开发、生态养殖及绿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公司现有员工28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10人;同时聘请省科技厅、辰溪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2人长期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公司已流转土地4600亩,计划发展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5000亩。现有新造油茶基地800亩,基地经营水平较高,幼林长势良好,已进入初果期,亩产茶油30公斤,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公司财务状况:根据辰溪县大湘西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2017 年的财务审计报告,截止2017 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028万元,负债合计200万元,所有者权益828万元。从财务上分析,公司财务运营正常,无不良资产,资产负债率低,银行信誉等级优良、盈利能力强,有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自筹资金。公司成立以来无任何拖欠税费、无拖欠员工及民工工资,无拖欠社会保险金记录。(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人代表李玉莲,女,汉族,生于1972 年9月11日,本科毕业。李玉莲怀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一腔热血,工作责任心强,作为一名女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的投入到油茶事业的发展中,2016年被评为辰溪县“十大双创”明星。3.4.3辰溪县鑫源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1)合作社概况:辰溪县鑫源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2月14日,注册资本1913万元,法人代表涂冬花。现有入社成员152户,其中贫困社员56户。主要从事油茶、蔬菜等种植销售。合作社现有新造油茶幼林730亩,幼林经营管护水平高,幼林长势喜人。(2)合作社财务状况:根据辰溪县鑫源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2017年的财务审计报告,截止2017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481.23万元,负债合计3.58万元,所有者权益1477.65万元。从财务上分析,合作社财务运营正常,无不良资产,资产负债率低,银行信誉等级优良、盈利能力强,有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自筹资金。公司成立以来无任何拖欠税费、无拖欠员工及民工工资,无拖欠社会保险金记录。(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人代表涂冬花,女,瑶族,生于1957 年11月1日,高中毕业。工作责任心强,不怕苦不怕累,热爱油茶事业发展。3.5项目依托单位研发能力项目的依托单位为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林业应用科学研究,担负着国家、部和省的林业科技攻关和先进应用技术推广。在油茶方面,研究所设有:遗传育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油茶化工等专业研究室和情报资料、科技开发、试验工厂、试验油茶园等机构,配备有植物分析、土壤测试、原子吸收色谱声相等。现在职员工1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工程师8人,中级工程师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长期从事油茶工作的人员7人。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油茶良种培育砧芽嫁接、丰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成熟的经验。研究所建有近百亩全国独一无二的山茶组新物种——怀化大花红山茶引种驯化栽培基地,为油茶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种质;1983年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怀化市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出的5个优良无性系1990 年被列为湖南省科技兴林成果项目重点推广。4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 市场分析目前,油茶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随着人口增加,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不足的主要渠道。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木本食用油料。4.1.1 市场调查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从上世纪90 年代至今急剧增加。油茶还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单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发展前景较好。4.1.2 市场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千克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需增加约3.8亿亩油料种植面积,从而满足我国食用油的需求。但是我国可用种植油料作物的田地有限,无法到达需求,届时每年仍需进口千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4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33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千克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和茶壳的售价持续上升。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4.2 市场营销辰溪县的多家油茶精深加工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可实现物理精制、常规精炼两种生产工艺;精炼与压榨工艺配合,可生产脱壳低温压榨山茶油、原香山茶油、清香精制山茶油等。项目建设所产油茶籽可为辰溪县油茶精深加工提供原材料供应。4.3 市场风险分析4.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通过上述各章的分析研究,本项目主要风险在于市场、自然与环境、建设投资、工程建设、社会风险等五个方面,现就这些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了解各因素对项目影响的风险程度,采用单因素评估法,就项目可能涉及的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对结果的整理与分析见表4-1 。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4.3.2.1 市场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1)加强工程建设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有成效的管理,努力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以增强产品竞争力。(2)构建技术服务网络,密切与科技支撑单位的协作,加强科研力度,确保科研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4.3.2.2 自然与环境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1)自然与环境风险有其不确定性,如病灾、虫灾、风灾、火灾、冰灾等自然灾害,可采用购买林业商业保险的方式,以转移风险。(2)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防治,确保安全。(3)加强与辰溪县林业局的合作,以当地现有的森林防火组织为依托,实施联防护林防火;不断完善项目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在与村庄火险系数较高的交界处,开设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确保野外生活、生产用火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详细、责任到人的森林防火制度,加强日常巡山,尽量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4.3.2.3 资金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采取多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4.3.2.4 工程建设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1)苗木是确保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项目造林所用的油茶苗木必须是经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严禁使用其它油茶苗木。(2)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湖南省栽培技术规程》(DB 43/T725-2012)。按设计的技术标准施工,保证技术到位、管理到位。(3)实行工程监理制,从造林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理,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4.3.2.5 社会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1)项目业主要充分考虑林地经营者的利益,在保证经营者利益的前提下,寻求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或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益,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2)加强与项目区各级政府的联系和沟通,项目区各级政府要给予业主大力支持,积极做好林农的工作,协助业主维护林地的经营;同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5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5.1 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1.1 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因地制宜进行新品种造林示范,实行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5.1.2 建设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3)坚持区域发展、规模生产、集约经营、高标准、高起点原则;(4)坚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走高科技建设之路的原则;(5)坚持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5.1.3 建设目标(1)采用优良油茶品种,通过先进栽培技术建设油茶丰产林,力争到稳产期每亩油茶籽年产量达到200千克、茶油50千克以上。(2)通过示范和辐射,带动辰溪县油茶产业发展,促进油茶产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选择立地条件好,适宜油茶生长、且具有示范带头作用乡镇,运用先进的油茶栽培技术营造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4170.0亩。5.2.2 建设布局根据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的原则,选择的项目区范围内海拔500米以下,土壤土层厚大于60厘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坡度20度以下的林地,要求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凡选择项目区必须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油茶林资源,群众基础好,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水平,同时交通方便,乡镇政府大力支持、林业生产条件好。经多方比较确定项目建设地点为辰溪县后塘瑶族乡前塘村、王家村,长田湾乡老屋台村、长田湾村,田湾镇乌金村,建设规模为新造油茶4170.0亩。5.3 生产技术方案油茶新品种造林主要是通过选择立地条件适宜的地块,进行林地清理、大穴土地平整,在早春以良种壮苗栽植,及时抚育、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促进油茶优质高产。其技术流程如下:5.3.1 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200米以下,关照充足、坡度20度以下的斜坡或缓坡,有效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 值4.0-6.5的红壤、红黄壤的林地。根据集约经营的要求,优先选择集中连片、肥力较好的开阔地带。本项目选择的造林地的基本情况详见表5-1。5.3.2 栽植区划分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辰溪县在油茶适宜栽培区范围内。另根据《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辰溪县在我国适宜油茶栽培的区域之A.1.24 湘西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立地区范围内。5.3.3 品种选择本次项目建设采用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或湖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油茶优良品种:湘林1号、湘林28号、湘林35号、湘林75号、湘林210号。示范基地采用品种5个以上,严格执行“四证一签”和检疫制度。5.3.4 种苗根据栽植密度(74株/亩)和基地面积另加10%的损耗系数(80株/亩)进行计算,本项目共需油茶种苗34.36万株。造林苗木应采用两年生嫁接Ⅰ级苗(裸根苗苗高大于等于40厘米,地径大于等于0.4厘米),并按高度进行分级。并严格执行油茶种苗 “四证一签”制度。本项目选用长沙区域或怀化经湖南省定点的油茶育苗基地培育的优质油茶种苗。5.3.5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为74 株/亩,株行距3.0×3.0米。5.3.6 土地平整及栽植(1)林地清理在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块后,根据作业设计,在2018年秋季进行林地清理,主要清除造林地中的残留木、杂灌、树蔸等,以便于今后的作业施工。(2)土地平整土地平整要在栽植前三个月进行,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有利于幼林根系伸展和对水、肥的吸收。根据《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3/T725-2012)以及项目区情况,所有小班坡度均在10-20度之间,采用水平梯级土地平整方式。按等高线挖水平带,由上向下挖筑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内外高差10-20厘米,梯面宽1.5米以上。环山水平撩壕成梯,壕沟宽50厘米,深70厘米,表土回填,梯面宽1.5米以上。筑梯后按设计株行距定点开穴,穴规格70厘米×70厘米×70厘米。在2018年11-12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栽植穴。提倡机械化土地平整和杂灌粉碎还山。(3)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应在覆土时进行,油茶造林每亩施农家肥(基肥)500千克,基肥应施在穴的底部,与回填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土待其沉降后栽植。项目建设将利用湖南省林木测土配方施肥平台,逐步将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和应用到生产实践中。(4)栽植①栽植季节。在2019年1-2月进行。②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方式。栽植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土实,深浅要适当,嫁接苗要使嫁接口与地面平,踩紧、压实。起苗时保护好根系,长途调运的苗木须打泥浆,切忌风吹日晒。用两年生苗造林,应适当修剪部分侧枝、叶片,定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并培蔸覆盖。造林要搞好品种配置,选择花期、果期一致、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系,采用行状或小块状方法配置造林。(5)幼林抚育搞好油茶幼林抚育管理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油茶稳产、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油茶幼林抚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 补蔸全苗。在造林季节,采用同品种类型的I 级苗对林地缺株进行补植,确保造林保存率在95%以上。② 中耕除草。造林后1-3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松土,培蔸正苗,维修梯面。第三年全面深挖(20-25厘米)一次。提倡合理间作,以耕代抚,间作以花生、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科作物为主,严禁间作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和红薯、西瓜等藤蔓作物。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厘米以上。提倡间种绿肥植物,绿肥要埋青。③追施肥。根据《湖南省油茶栽培技术规程》,幼林每年施肥2次,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可结合幼林抚育进行,春季3-5月施复合肥,冬季12月-翌年1月施有机肥,从第二年开始,春(3月)施速效肥,如油茶专用追肥、尿素等;冬(12月)施越冬肥,如油茶专用基肥、厩肥、生物有机肥等。追肥用量应根据油茶树生长情况和测土配方指标来科学确定。采取沟施的方法,每次每株0.1千克。不同林龄施肥量如表5-2所示。5.3.7 土肥水管理为使林地保持水、肥,在水平梯内侧挖竹节沟,沟距8-10米,沟底宽50厘米,深40厘米。油茶怕渍水和干旱,幼树有适宜的水分时,生长快,新造林地前三年根据土壤情况适时浇水灌溉; 在花芽分化期间,水肥过多可能会影响花芽分化,在管理时应根据不同物种或品种的表现,采取恰当的水分管理措施;油茶大量挂果时也会消耗大量水分,当夏、秋季正值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遇上干旱(俗称“七月干果,八月干油”),通过合理灌水可增产30%以上。因此,适当地供水保肥是油茶高产的保证,雨季时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5.3.8 整形修枝定植后在30-50厘米处定干,以后连续4 年每年都要整形修剪,幼树整形,成林修枝。修剪时注意“剪密修疏、去劣留强”,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树干下部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和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下垂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树冠修剪复叶枝、徒长枝等,修剪后腰及时除萌。因树修剪,随树整形,有主干且分层明显的修剪成半圆形或伞形,没有主干的修剪成心形。修剪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修剪强度因树而异,一般在10-20%。5.3.9 有害生物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防治体系。(1)严格执行有害生物检疫制度,严禁有害生物随穗条、种子、苗木调入和调出;(2)造林前对林地及周边地区环境进行调查,控制虫源和病源,及时搞好林地抚育,注意林地卫生,提高油茶自身抵抗有害生物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率。(3)做好预测预报,利用高效低毒短残留有害生物防治物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使林木受害率降低到最低水平。(4)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详见表5-3。5.4 建设内容及规模5.4.1 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新造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4170.0亩。5.4.2 生产设施建设(1)林道为便于管理与采收,进行林道建设,充分利用采用原有道路改建,路宽2.5米,铺设砂石路面,砂石厚度20厘米左右。林便道的进出口与现有拖拉机道、公路相连。根据造林地实际情况,规划林道8.68千米,前塘村1670米,王家村3130米,老屋台村320米,长田湾村1300米,乌金村2260米。(2)管护棚为了保护造林成果,本次基地建设在造林地较集中的地方建设4座共160 平方米的管护棚,前塘村、王家村、老屋台村(包括长田湾村)、乌金村各1座。5.4.3 灌溉设施建设(1)蓄水池项目区灌溉条件较好,本次规划在项目区共建设4座蓄水能力为100立方米的砖混结构圆形水池,前塘村、王家村、老屋台村(包括长田湾村)、乌金村各1座。(2)供水管道水分的充足是造林成功的关键,为了使丘陵地区的水分得到保证并充分节约劳动力,本次规划在安装铺设供水管道8千米,前塘村、王家村、老屋台村(包括长田湾村)、乌金村各2000米。(3)泵房本次规划在项目区建设4个,6平方米1个,共24平方米的泵房,前塘村、王家村、老屋台村(包括长田湾村)、乌金村各1座。5.4.4 主要设备采购为提高生产经营和管护效率,减轻劳动负荷,需配置必要的病虫害防治设备、抚育设备和灌溉设备。本项目规划购置4台背负式可调电动喷雾器、4台割灌机和4台旋耕机以及4台抽水泵。5.5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1 年。2018年8-10月完成项目准备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等,2018年10-12月完成林地清理与土地平整,2018年11-12月完成土壤改良结合整理地进行;2019年1-2 月完成植苗,2019年3-5月进行追肥,2019年5-6月进行抚育,抚育完成后进行项目验收。具体详见表5-4。6 环境影响评价6.1 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地占符合《辰溪县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了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及山谷洼地等容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三废”污染。6.2 环境影响分析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是生态型项目,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无“三废”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潜在影响有:(1)在造林过程中,土地平整不当可能会产生轻微的水土流失。(2)有害生物防治、化肥残留将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经营期内,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和促进林木生长使用的少量有害生物防治物品和化肥,将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轻微污染。(3)大面积人工纯林因物种单一,生态环境差异性小,降低了森林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导致地力衰退。6.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3.1 水土保护措施(1)将土地平整时清理的杂物就地处理、埋青,不允许放火炼山。(2)采用沿等高线带状土地平整,并修筑外高内低的水平梯土,带间及下坡林缘保留部分原生植被。(3)抚育时将砍除的杂草、灌木覆盖栽植穴及其周围,避免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刷,或者在林下间作豆科等农作物,既可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也能增加地表覆盖,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6.3.2 林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使用肥料油茶示范基地作为食用油的原料基地,因此项目建设提倡尽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等,尽量不用或减少化肥的用量,以免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及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止水资源富营养化;推广表土还穴、抚育埋青作肥技术,增加林地有机肥。湖南省现已建立全国首个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项目实施小班土壤的缺肥情况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点状穴施,避免肥料流失及污染环境。(2)坚持科学防治病虫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时,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必须采用药物防治时,应选择广谱、低毒和低残留的药物,对油茶林实行人工喷施,尽量减少用药,不提倡大面积的飞机防治,减少有害生物防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3)减少垃圾的产生苗木包装使用易降解的纸质容器,不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容器。项目建设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及时填埋,严防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用水主要为油茶基地灌溉用水和少量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在利用氧化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消防用水的频率和总量很小,不会产生污染。基地灌溉用水大部分为土壤、林木吸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6.3.4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在进行油茶新造林时,优先选择宜林荒山,注意保护好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禁止毁林造林。对项目区内一切有科研和保护价值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妥善保护。6.4 环境影响评价科学种植油茶,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改善区域自然条件,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并且由于油茶的多种用途,既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用油原料,也可以为生物质能源提供原料。其副产品茶枯、茶壳可提取茶皂素,加工生产抛光粉、活性炭、糠醛等产品,是日用化工原料的组成部分,可减少对其它资源的消耗。从严格意义上讲,相对于其它建设项目,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只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措施,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加强对污染的管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湖南省辰溪县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丰产林基地示范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全局的、长期的,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7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7.1 机构设置与职责7.1.1 机构设置为了便于在建设中实施有效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三家项目建设单位全面负责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单位成立基地建设与经营办公室,办公室下设计划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各职能部门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确保组织机构正常运行。7.1.2 机构职责基地建设与经营办公室职责:全面负责基地建设决策和宏观管理以及产品营销。制定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原则;领导、指挥工程建设的实施;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宜。基地建设技术部职责:全面负责基地生产和技术指导、土地合同签订、施工设计、检查验收、种苗、化肥、有害生物防治、工具等生产资料调度等。计划财务部职责:负责制定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决策、日常财务管理及财务运行工作。7.1.3 劳动定员本着“精干高效、按需设岗”的定编原则,管理人员主要从建设单位内选拔优秀技术和管理骨干。每个基地设办公室主任1名、基地建设技术部主管1名、计划财务部主管1名兼任会计,出纳由公司人员兼任。生产活动主要根据生产季节需要,临时聘请季节性合同工。7.2 经营管理模式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湖南金月云农林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及经营管理,提供土地,协调和组织劳动力实施造林;农户参与项目造林、抚育等劳务活动。项目建设与经营单位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运行,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内部实行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必须根据不同任务和职能,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提高整个机构的工作效率。7.3 经营管理措施7.3.1 工程管理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建设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考核,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充分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实施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集约经营。生产技术组要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认真做好作业设计、施工监督工作。建立并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工程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确保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质量和生产效益。7.3.2 工程监理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建设实行工程监理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种苗、土地平整、栽植、基础设施等建设进行监控,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确保项目建设成效。7.3.3 生产管理(1)生产技术管理:实行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双轨责任制。在项目经理组织下,由生产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并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出适合基地实际情况的技术操作细则,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育技术人员,在具体生产中评定、验收造林质量。(2)用工管理:雇请临时工从事生产时,必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经过事先指导,方可上岗工作。7.3.4 资金管理基地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为管好、用好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施报账制。项目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查监督。7.3.5 物资管理项目办公室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编制出项目所需种子、肥料、有害生物防治物品等物资采购计划和设备购置清单,经领导小组审批后再购置。所有物资由项目办公室统一分配和管理,配备专人管理,造册立档,及时将物资发放到造林单位,并定期组织检查物资使用和管理情况,以防止物资流失和浪费。7.3.6 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造林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林木生长健康状况、单位面积产量、出油率等动态数据,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输入管理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产量预测,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7.3.7 技术管理(1)统一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湖南省相关营造林、种苗技术规程规定编制造林模式表,结合油茶基地建设的经验和科研成果,按工序编写技术标准和要求。(2)统一培训考核。技术人员上岗前塘行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每年适当安排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总体技术水平。(3)统一检查验收。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兑现工程款。(4)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除进行常规的图、表、卡建档,要实施计算机管理,并及时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更新。7.3.8 项目监测(1)监测目的为全面掌握工程运行和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监测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成功。(2)监测内容包括施工进度、造林质量(包括造林成活率、I 级苗使用率、面积核实率、幼林生长等)、造林地环保措施(主要指是否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监测“品”字布穴,沿等高线栽植,长坡段小班的山顶、山脚、山腰保留原生植被情况等)、目的树种补植及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等。(3)监测的方法加强档案管理,自项目施工之日起,项目办公室要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本项目经营周期长,资料多,必须设立档案专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档案管理要求,将资料装订成册,打印检索目录,每年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营造林检查验收制度,对造林进度 、质量和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在建设期间每年要定期检查验收,要以小班为单位由项目办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造林(保存)面积、成活(保存)率、抚育质量、环境保护等,对不符合规程规范的要立即返工,以确保建设质量。7.4 技术培训加强骨干技术培训:以三家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体,采取短期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考察、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油茶基地建设的骨干技术人员。加强农户技术培训:主要培训丰产栽培技术、油茶园管理技术,使示范基地所有参与基地建设的农户都得到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有发放培训材料,组织骨干农户集中培训,到示范园参观学习等。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5.1 劳动安全(1)加强培训与教育。对项目建设及管理人员进行劳动安全培训和生产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防火防灾素质。(2)配备安全设施设备。项目建设与管理涉及施用肥料、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为了确保野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配备安全、防卫、救护等设施设备。(3)建立安全工作制度。项目单位应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定劳动纪律和规范,确定专人负责劳动生产安全,并接受当地劳动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4)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加强防暑降温和防治冻害发生,确保员工的劳动安全。7.5.2 职业卫生(1)做好饮水卫生工作,不喝不卫生的生水。(2)做好饮食卫生工作,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认识的菌类和野菜,严防食物中毒。(3)搞好临时工棚的卫生,防止疾病发生与传染。(4)各施工点应准备常用药品,施工人员如发生比较严重的疾病,应尽快送往医疗机构治疗。7.5.3 消防消防工作是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依法管理,杜绝火灾、特别是森林火灾的发生。(1)组织管理确定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由作业单位负责人全面落实,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经常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制定好灭火应急方案。(2)储藏管理对生产需要的储存物资(如茶籽、肥料、有害生物防治物品等)应按其火灾危险程度分类,按规定分别储藏,在炎热季节必须采取降温措施。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险隐患后,方准入库。(3)火源管理在基地建设作业时严禁使用明火,使用明火作业时,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开好防火线等。(4)森林防火加强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火源的控制,尤其是农田周边烧田坎的火源防范力度。8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 投资估算依据(1)《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政部文件 财建[2002]394号);(2)《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 计价格[1999]1283号);(3)《林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林业部LBD301-96);(4)《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 建设部文件 计价格[2002]10号);(5)《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文件发改价格[2007]670号);(6)《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7年湖南省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湘建价〔2017〕165号)(7)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和国家发改委及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投资估算定额标准;(8)湖南省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营造林方面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9)辰溪县各项生产定额及市场调查所得有关经济指标。8.2 投资估算8.2.1 主要项目取费指标根据上述估算依据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主要项目取费指标如下:(1)劳务费:88元/工日;(2)林地清理:2工日/亩;土地平整(含施肥用工):8工日/亩;栽植:1.5工日/亩;(3)苗木:2.0 元/株(含运费、10%损耗费,80株/亩,160元/亩);(4)土壤改良(油茶专用有机肥):350元/亩(含运费);(5)追肥(复合肥或有机肥):150元/亩(含运费);(6)有害生物防治:20元/亩;(7)抚育:352元/年.亩(锄抚,每年两次,每次2个工);(8)管护:20元/年.亩;(9)管护棚:40平方米/座,800元/平方米;(10)林道:100元/米;(11)蓄水池:100立方米/座,20000元/座;(12)灌溉管道设施:20元/米;(13)泵房:6平方米/个,1000元/平方米;(14)设备:割灌机4000元/台、旋耕机6000元/台、移动式可调电动喷雾器5000元/台,抽水泵4000元/台;(15)技术培训费:每人次400元,每年安排40人次,总计16000元;(16)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1.5%计算;(17)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2.5%计算;(18)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1%计算;(19)基本预备费(不可预见费)按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算。8.2.2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09.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92.6万元,占总投资的90.33%;流动资金117.01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9.67%。详见附表3。(1)建设投资经估算工程直接费用989.49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90.57%;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1.07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4.67%;基本预备费用52.04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4.76%。详见附表1。(2)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按扩大指标估算法计算,共需流动资金117.01万元。详见附表2。(3)单位面积建设投资油茶新造建设投资单价为2614.8元/亩,其中工程建设费2368.1元/亩、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22.2元/亩、基本预备费124.5元/亩。详见表8-1、表8-2。8.3 资金来源8.3.1 资金来源相关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和《湖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配套政策的同志》(湘财农综[2010]9号)文件规定:(1)中央立项项目,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为1:0.4。(2)辰溪县为省级贫困县,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本项目地方财政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3)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8.3.2 中央财政资金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57.14万元、占总投资的29.52%。8.3.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项目申请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42.86万元、占总投资的11.81%。8.3.3 自筹资金及来源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709.61万元,占总投资的58.67%。来源为建设单位自有资金。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详见附表8。8.4 资金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投资由三家建设单位统一计划管理,建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专职专责,并接受有关部门审计、监督和检查。8.4.1 财政资金项目建设申请中央财政资金与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共计500.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油茶新造(包括林地清理、土地平整、苗木、土地改良、有害生物防治等)、生产设备购置、附属设施建设(包括管护棚和林道等)。详见附表8。8.4.2 自筹资金项目自筹资金709.61万元,主要用于油茶新造(包括林地清理、土地平整、植苗、抚育、施肥、抚育和管护等)、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和预备费等)和流动资金。9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9.1 经济效益分析9.1.1 评价分析依据与基础数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用手册》(第三版,2006.8,中国计划出版社);(2)计算期15年(含建设期1年,经营期14年);(3)税种税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本项目免征产品销售税。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的25%征收;(4)销售价格:油茶籽单价20000元/吨;(5)产量:油茶新造从第8年起,年产油茶籽稳定在200千克/亩;(6)基准收益率(ic):8%。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经测算,项目第8年达到稳产期,年产油茶籽834.00吨。经营期内共产油茶籽8298.30吨,折茶油2074.58吨;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16596.6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1106.44万元,详见附表3。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油茶籽属农业初级产品,免征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1)成本计算①工资:每个基地定员3人,工资及福利为4.32万元/人·年。②办公经费:1.5 万元/人·年。③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折旧,从第2年起开始折旧,场区工程及建构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率均为5%,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均为10%。资产摊销:采用年限平均法,不计残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10年,其它资产摊销年限5年。详见附表5。④经营管理费:基地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抚育、管护、施肥和病虫防治、采收等。其中:肥料费按150元/亩·年计算,有害生物防治费按20元/亩·年计算,抚育施肥费按300元/亩·年计算,管护费按20元/亩·年计算,采收成本:2000元/吨。⑤其它费:按20元/亩·年计算。⑥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2)总成本经营期内总成本801.15万元,年均总成本533.41万元。详见附表6。(3)经营成本经营成本7255.15万元,年均经营成本483.68元。详见附表4。9.1.4 财务效益分析(1)项目利润经营期内总利润8595.45万元,年均总利润573.03万元。所得税按25%的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2376.18万元;项目净利润6219.28万元,年均净利润414.62万元。详见附表6。(2)盈利能力分析①动态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计算期内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如下: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FIRR)15.27%,财务净现值(FNPV,ic=8%)2214.28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Pt)为7.49年。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FIRR)11.85%,财务净现值(FNPV,ic=8%)1094.1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Pt)为8.02年。详见附表7。②静态财务盈利能力(增量效益)分析:计算期内,项目总投资利润率(ROI)34.28%。9.1.5 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BEP1(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100%=119.57÷(1106.44-413.84-0.00)×100%=17.26%BEP2(产值)=1106.44×17.26%=191.02(万元)正常年份,当项目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17.26%或年产值达到191.02万元时,能实现盈亏平衡,说明项目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2)敏感性分析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和经营要素分析,产量、经营成本、价格、建设投资等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较显著。现就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作敏感性分析,详见表9-1。计算结果表明,油茶籽的价格、产量对项目效益影响最敏感。当产量或价格降低10%时,其内部收益率仍高于8%的基准收益率,说明该项目抗风险能力强。因此,项目实施中应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市场营销,稳定销售价格,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9.1.6 财务评价结论从经济评价看:项目经营计算期内,投资利润率为34.28%,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094.1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1.85%,投资回收期为8.02 年(含建设期),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大于行业平均水平。经营期内项目经济效益良好,具有一定的盈利和抗风险能力,项目建设是可行的。9.2 社会效益分析(1)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在项目建设中通过引进新品种、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传播新信息,将有效更新农民生产观念,提高林农经营油茶的科技水平。(2)通过项目建设,将带动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完善油茶产业链,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还将提供51.71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9.3 生态效益分析(1)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林分结构油茶基地建设可增加森林面积4170.0亩,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蓄水保肥项目建成后,新增的4170.0亩有林地按每年每亩可增加蓄水量28.5吨计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118831.0吨,按每吨水1.5元计算,蓄水效益为17.83万元;每亩森林每年可固土4 吨,保土效益按每吨3.5元计算,4170.0亩的林地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为5.84万元;每亩森林每年可以保肥0.04吨,每吨肥料按2000元计,保肥效益为33.35万元。(3)固碳效益油茶林碳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植株碳储量,另一部分是油茶果实碳储量。计算期内油茶新造平均每年每亩果实产量2.27吨,以干重比率0.45、生产1吨干物质要固定二氧化碳1.63吨计算,油茶果实每年每亩固碳1.66吨,相当于可固定纯碳0.45吨。采用瑞典的碳税率每吨150美元计算,油茶新造林每年每亩的固碳效益为256.5美元,4170.0亩油茶新造的固碳效益相当可观。9.4 综合评价结论9.4.1 结论通过对项目建设条件、产品市场需求、技术方案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估表明:(1)项目区是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油茶丰产林基地的建设,是全国油茶产业规划确定的适宜栽培区。(2)项目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林农积极性高,同时项目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较雄厚,技术支撑力量强,协作环境良好,有较完整的项目支持体系,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3)项目建设单位营林经营丰富,技术支撑力量可靠,协作环境良好,有较完备的项目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单位财务状况良好,有充足的资金保障。(4)从财务分析来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85%,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从敏感性分析可知,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此外项目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具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有利于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从自然条件、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9.4.2 建议(1)尽快办理项目各种审批手续,争取国家配套扶持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以保证项目按期建设,尽早投入生产,发挥效益。(2)建设项目按设计方案高标准、高起点地一次性建设到位。项目建成后,要精心管理经营,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3)本项目属农业产业化项目,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建议当地政府给予政策优惠。(4)建议建设单位加强与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横向联系和科研项目合作,加强科技攻关,积极推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促进湖南省油茶产业沿着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方向加速发展。

打烂仗

“精准为帆 优势为桨” 西南大学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帮扶云南昌宁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长期以来,西南大学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扶贫作为践行社会服务职能、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服务农业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得到充分彰显。2019年9月,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文件部署和安排,西南大学拉开了定点扶贫云南省昌宁县的工作序幕。学校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迅速行动,举全校之力,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精准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助力昌宁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学校选派两位干部赴昌宁,分别担任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务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从党委书记、校长到二级部门负责人;从承担扶贫项目的专家教授到科技支农、顶岗支教的青年学生;从普通一线教师到云集全国的校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据统计,目前已有师生270余名(人次)奔赴昌宁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校园课堂、乡村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利用农业科技、基础教育、文化资源等优势,从昌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高原特色农业和基础教育)、产业升级壮大、技术人才培训、教育骨干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全力助推昌宁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各项规定帮扶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特色帮扶行动有声有色,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大大提升了帮扶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共建创新创业基地 供图针对昌宁县2018年已经脱贫摘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基础教育水平不高、人才极度缺乏等实际县情,西南大学以“精准为帆”,精准制定工作计划、精准整合校内资源、精准把握帮扶节奏、精准谋划未来发展;以“优势为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基础教育优势,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工程”,以产业发展为着重点、以教育提升为着力点、以人才培养为着眼点,为接续推进昌宁县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西南大学专家调研昌宁肉牛养殖 供图遴选帮扶项目,精准施策战脱贫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昌宁县交流对接,精准落实了一批帮扶项目,并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超额完成“6个200”任务。一是投入帮扶资金390万元,资助昌宁县初级中学智慧校园平台、新城社区路灯亮化建设等5个定点帮扶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农业和教育发展等专项规划,为编制《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引进帮扶资金450万元,资助魔芋、茶叶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引导“扶贫先扶智”的先进理念和长效机制。三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1430人次。四是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消费扶贫700余万元。五是大力开展文化帮扶,深度挖掘昌宁哀牢文化、湾甸傣族文化、耇街苗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助力昌宁乡村旅游和文化振兴。昌宁县田园镇新城社区路灯民生项目 供图聚焦特色产业,科技助力提档升级根据学校制定的昌宁茶叶、核桃、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主导农业产业帮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科技助力产业提升。一是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划》和《昌宁县优质柑桔产业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乡村产业振兴开好头、起好步。二是引领示范,促进标准化生产,为带动全县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学校茶叶公司与昌宁县福兴茶厂和郁泰茶厂共建茶叶产学研合作基地,目前基地已正式揭牌启用;帮助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注册成立“昌宁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利用“昌宁魔芋专家工作站”,举办魔芋种植技术专题培训1500多人次,并在田园镇建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20亩,为昌宁魔芋产业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引进学校枇杷新品种4个,并在卡斯镇建立示范园50亩;肉牛养殖专家团队为湾甸傣族乡规划建设20万吨青贮饲料厂方案正在推进中。三是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滇西四季豆”等有机蔬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相关工作顺利推进,赋能昌宁蔬菜品牌化营销。此外,以博士研究生导师领衔的五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昌宁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环保、畜牧养殖、果蔬营养等调研,并对相关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等技术人员等开展专业指导和培训。茶叶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 供图深化教育帮扶,夯实基础筑未来当前,昌宁县教育整体水平偏低,高考一本上线率仅在10%左右。扶贫先扶智,为做好全县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学校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用于全县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改造湾甸民族中学塑胶运动场和饮水管道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民族中学发展的硬件短板。设置“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4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先后向10余所农村中小学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图书;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骨干750多人次;选派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7人已经到岗;与昌宁县签署了共建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协议;举办2场文艺演出,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学生“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项目组织百名优秀大学生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子,学校组织百名“西小兰”志愿者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学生开展“一对一”线上爱心家教活动,提供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关爱等服务;“西小兰”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分别结对帮扶昌宁县第一中学和示范小学,派出7位优秀高中教师送教上门,指导2020年高考应试技巧和课堂观摩点评,开展全方位帮扶行动。西南大学爱心支教活动 供图挖掘民族文化,助力昌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学院田阡教授率领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家学者28人组成的团队,扎根昌宁湾甸傣族自治乡,深入挖掘傣族历史文化,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顶层设计和技术路径设计。国家治理学院王斌教授率领专家团队深入到昌宁田园镇新城社区,就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开展专题调研,并与新城社区及德馨扶贫安置区的党组织主要干部、普通党员、致富带头人、安置农户等进行座谈交流,为昌宁乡村组织振兴准备一手资料。此外,西南大学39人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为田园镇新城社区和卡斯镇邑等社区百姓献上“青春绽放新时代——西南大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汇演”,宣传党和国家的发展蓝图,传递和践行新时代文明,让村民享受到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图书捐赠现场 供图西南大学坚持“大扶贫”理念,聚焦贫困地区,统筹“定点扶贫”和“面上扶贫”,为昌宁农业产业和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路径,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昌宁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昌宁县委县政府专门致函学校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新闻网、云南网、云南民族网、云南电视台、保山日报网、昌宁新闻网等省内外媒体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改善民生,提升民众获得感民生项目是解决群众当前急需,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学校资助定点扶贫经费近60万元,实施的田园镇新城社区村庄路灯亮化工程,完成了130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一盏盏路灯犹如夜空中的星星,照亮了社区居民回家的道路,保障了新城社区8个村民小组居民的出行安全,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施的湾甸民族初级中学师生饮水管道安装项目,新建自来水管道1.2公里,新修50立方米蓄水池1口,彻底结束了农村民族中学580余名师生长期饮用大肠杆菌超标井水的历史。西南大学专家调研昌宁柑橘产业 供图产业扶贫,注入脱贫新动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现代“三农”工作的终极目标,现代产业是群众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在开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学校结合昌宁现有的产业特点,将核桃、茶叶、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又适时引进学校的最新科技成果,培育柑橘、魔芋、枇杷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西大魔芋公司来昌宁投资成立“昌宁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枇杷新品种4个,努力推动昌宁农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布局。柑桔研究所、食品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专家团队先后到昌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助力产业提升。人才培养,接续乡村振兴新动力脱贫攻坚,重在当前,乡村振兴,立足长远,关键在人。学校通过送教上门、线上线下、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培训一批中小学校长、教师骨干和基层干部,提升了昌宁干部整体素养,为昌宁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贮备了一批新型实用型人才,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帮扶,注重乡村振兴新内涵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对新时期“三农”工作和农村居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根据昌宁现有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特点,重点对湾甸傣族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策划包装,提出了“五个一”工程,聚力将湾甸傣族自治乡帕旭傣族村打造成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引进种植魔芋示范基地 供图主要经验(一)行动迅速,步调一致。接到帮扶任务以后,西南大学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主动与昌宁县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举措。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克服疫情的影响,学校李旭锋书记、张卫国校长等8位校领导带队到昌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专家270余人次到昌宁开展帮扶工作。全校师生和社会各方精诚合作,按时超额完成“6个200”帮扶任务,各项帮扶工作整体推进顺利,受到昌宁县干部群众的好评。6月下旬昌宁县委政府专门致信学校,向西南大学为昌宁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二)帮扶精准,措施得当。精准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关键。只有精准了解情况、精准制定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提供地方想要的,解决地方急需的,把高校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在谭志友、李德谋两位挂职干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科学研判,认真分析,结合西南大学优势和昌宁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的思路。学校立足自身的办学特色,把产业发展、教育提升、人才培训、文化挖掘等作为帮扶重点,整合全校资源,强化各个层级的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落实,一批项目在昌宁落地见效,为昌宁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三)着眼急需,注重长远。在努力完成规定任务、积极协助昌宁解决当前发展短板、助力昌宁脱贫攻坚的同时,西南大学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农业、教育、文化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组织实施了“乡村振兴助推工程”,围绕十四五昌宁发展,在战略咨询、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文化提升、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昌宁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为昌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四五”定点扶贫工作思考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西南大学将切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昌宁县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遗余力扎实做好“十四五”定点扶贫工作。(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倾情倾力做好扶贫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准确把握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要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帮扶工作强大合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加强对扶贫干部工作督导,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为服务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二)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助力昌宁“十四五”发展要立足昌宁县“十四五”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调研,为昌宁编制高水平产业规划和教育规划。立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思维,继续把产业帮扶、教育帮扶、人才帮扶和文化帮扶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实施好帮扶项目,彰显西南大学的帮扶特色。要结合昌宁乡村振兴所需,主动作为,创新帮扶方式方法,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扶贫措施,为昌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帮扶有序有效进行要不断总结帮扶工作经验,围绕帮扶工作发展需要,加强校内的协同,强化与地方的互动,在信息交流、工作对接、项目组织、督促检查等方面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遴选一批特色产业、特殊群体(如贫困中小学生)进行帮扶。同时,我们将在人才培养培训上下足功夫,在基层管理干部、农村技术骨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中小学教师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理念新、懂管理的基层领导干部,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技巧的中小学教师,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壮大昌宁核桃、茶叶、畜牧、蚕桑、蔬菜、柑橘、花椒、魔芋等高原特色农业和基础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力争定点扶贫工作出成果、出经验、出影响,为昌宁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资料提供者:西南大、学派驻保山市昌宁县副县长谭志友、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第一书记毕蕾)

带我飞

国务院:到2025年革命老区居民增收幅度超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李源)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意见》全文如下: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助力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推进振兴发展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各扬所长,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定时期内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先支持将革命老区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建设配套产业园区,提升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以工代赈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建设领域、赈济方式。统筹城乡规划,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革命老区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供水、建设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大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对革命老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完善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方法,适当提高低保标准,落实符合条件的“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烈士老年子女、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群的优抚待遇。(四)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落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提升功能品质、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研究支持赣州、三明等城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革命老区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城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服务农业农村能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五)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相关规划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赣州、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好赣州、井冈山、梅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岩、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吉安申请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三明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鼓励大别山、川陕、湘鄂渝黔等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陕甘宁、太行、沂蒙等革命老区重点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琼崖革命老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鼓励左右江革命老区开展全方位开放合作,引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合作增强振兴发展活力。三、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加快完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将革命老区公路、铁路、机场和能源、水利、应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条件后尽快启动建设,促进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京港(台)、包(银)海、沿江、厦渝等高铁主通道,规划建设相关区域连接线,加大普速货运铁路路网投资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大力支持革命老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便捷连接重点城镇和重点红色文化纪念地,加快国省道干线改造。支持革命老区民用运输机场新建和改扩建,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加快综合水运枢纽建设和航道整治,推进百色水利枢纽过船设施等工程,研究论证赣粤运河可行性。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有序规划建设支撑性清洁煤电项目、煤运通道和煤炭储备基地,加快建设跨区域输电工程,持续完善电力骨干网架,推动石油、天然气管道和配套项目建设,保障革命老区能源稳定供应。(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林产业,支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鼓励电商企业与革命老区共建农林全产业链加工、物流和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中国稀金谷”建设,研究中重稀土和钨资源收储政策。支持革命老区立足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稀土、旅游等行业大数据中心,鼓励互联网企业在革命老区发展运营中心、呼叫中心等业务。(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支持革命老区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口支援革命老区重点高校工作力度,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革命老区开展合作共建。完善东中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促进中西部革命老区与东部地区加强科技合作。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革命老区合作,共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研究建设稀土绿色高效利用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在革命老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研发基地等创新载体。支持地方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革命老区完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因地制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北斗系统应用。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繁荣发展红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支持革命老区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革命老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继续面向革命老区实施相关专项招生计划倾斜。推进高职学校、技工院校建设,实施省部共建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加强革命老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支持市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传染科)和卫生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鼓励国内一流医院与革命老区重点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联体。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发展县域医共体。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和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医优势专科。提升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水平,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体育公园,鼓励革命老区承办全国性、区域性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活动。(十)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围绕革命历史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将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纳入中小学教材,在干部培训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大对瑞金中央苏区旧址、古田会议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力度,加强西路军、东北抗联等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县现存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纪念设施保护修缮。统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十一)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相得益彰。统筹推进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其他重要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建设长江、黄河、珠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总结浙西南等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经验,继续支持新安江等流域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复制推广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支持科学布局建设国家公园。支持革命老区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鼓励地方依法依规通过租赁、置换、合作等方式规范流转集体林地。加快能源资源产业绿色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支持资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加强赣南、陕北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动将部分厂矿旧址、遗址列为工业遗产。五、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普惠性的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机制,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完善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省部会商和省际协商机制,及时协调推动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事项。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继续组织对口支援工作。研究建立发达省市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重点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发挥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作用,支持地方办好瑞金、古田、百色、大别山等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广泛凝聚正能量,表彰奖励正面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对革命老区所在省份予以倾斜支持。探索制定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和奖惩激励办法。继续支持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对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研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对其他地区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转移的企业,按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十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损毁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的,经认定可用于占补平衡,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按规定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对革命老区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并按规定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探索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十五)强化组织实施。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列为本地区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健全对革命老区的差别化绩效评估体系,对重点城市和城市化地区侧重考核经济转型发展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指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进一步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和农产品供给能力相关指标考核,在开展试点示范和安排中央补助时对革命老区给予倾斜支持。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在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强化对革命老区的统筹支持,研究制定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支持政策,指导地方开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修编。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各项工作的协调,制定重点任务分工和年度工作要点,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2021年1月24日

敬闻命矣

中国茶行业深度报告:道阻且长,曙光渐显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訾猛、徐洋)报告导读茶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但是在小农经济思维的禁锢下,行业仍处于百业待兴的分化状态;借鉴小罐茶/立顿的经验,破局之道已然清晰,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而去。对标白酒,换个视角分类茶叶。中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与白酒文 化一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因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决定了茶叶 的社交属性;同时健康、提神的功能属性以及成瘾性决定茶叶强大的 消费属性。基于按定位划分白酒可以划分为高端/次高端/中高端/大众 端,按照同样的逻辑茶叶也可以划分为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其背 后的发展驱动力均不尽相同。行业空间:量价齐升,暗流涌动。整体来看,我们判断量价齐升推 动下未来 4 年行业 CAGR 有望达到 8%;销量方面,消费升级背景下 大众/商务消费承接政务消费助力礼品茶放量,健康重视程度加深+ 提神追求提升助力口粮茶扩容,下游奶茶等延伸行业的高速扩容助力 原料茶放量,总体来说预计未来 4 年销量 CAGR 达到 5%;从茶色角 度看:绿肥黑白兴乌龙衰将是大趋势;吨价方面:产品结构升级+提 价带动下,预计未来 4 年吨价 CAGR 达到 3%。风未至,追风之路昭然若揭。从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当前我国茶行 业边际趋于离散化,2019 年行业 CR10 仅为 5.1%,较 2016 年下滑 0.3pct,分化加剧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市场参与者受小农经济思维 的禁锢,从自身出发设计产品及营销思路,造成产品不标准、品牌影 响力微弱、渠道粗放等问题,因此无法俘获消费者“芳心”;而小罐 茶和立顿的成功经验已经点明破局之路:贯彻消费品经营思路是核 心,产品标准化/便利化+营销/产品简单化是抓手。1. 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1.1. 源远流长,百花齐放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消费基础深厚。我国饮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 时期,当时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 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 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在 全国范围内传开。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 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 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各个阶层。茶叶种类繁多,同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按属性不同,可以划分为礼 品茶、口粮茶以及原料茶;按茶色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 黑茶、青茶(乌龙茶)以及黄茶六大类;按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不 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产业链方面:茶叶产业主要包括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下游渠道-终端消 费环节,同时茶叶除了直接饮用以外,还可以深加工为奶茶、茶食品、 茶保健品等,相比于日本而言,在深加工领域中国茶行业还处于初级阶 段,下文会详细阐述。1.2. 对标白酒:换个思路划分茶叶,海阔天空1.2.1. 对标白酒:产品属性一脉相承从产品属性角度来看,茶叶与酒相类似,两者兼具投资、社交、消费属 性。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茶和酒不仅满足了最底层的生理需求, 更是迎合了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投资属性:文化积淀+供给稀缺性决定投资价值。(1)文化积淀:茶文化与酒文化一样,贯穿于上下五千年,在满足大众口腹之欲的同时,实 现了对于精神世界的渗透。茶文化的兴起与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息息相 关,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便有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来对抗当时的奢 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终日高 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 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 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因 此后期出现了许多好茶人;随着历史的推移与洗礼,以“天人合一、以 人为本”为核心的茶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 茶叶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2)优质茶叶供给稀缺:尽管到 2019 年我 国茶园规模达到 4598 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 279 万吨,产量占据世界 茶叶供给的半壁江山,但是受制于土壤、树种、气候等因素,真正优质 的茶叶资源相当稀缺,正如飞天茅台、52 度五粮液之于白酒行业的稀缺 地位一样。以普洱茶为例,根据中国普洱茶网的数据,2015 年我国普洱 茶产量为 12.8 万吨,而其中品质较高的老班章普洱茶产量仅约为 70 吨, 在总产量中的占比仅为 0.05% ;作为对比,2015 年茅台基酒产量在酱 香型白酒总产量中占比为 8%,因此高端茶叶其实相比于高端白酒来说 供给更加具备稀缺性。总体而言,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供给稀缺性, 高端茶叶具备投资属性,当前普洱茶已经形成独立的投资交易市场,同 时根据大益行情网数据,截至 2020 年 12 月 12 日 601 班章有机普洱茶 行情价达到 31547 元/公斤,较 2013 年 11 月 9 日的行情价上升 417%。社交属性:认同感+高品质助登大雅之堂。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 际交往中最普遍不过的道理,而俗话说“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便 是对茶和酒待客之道的精要概括;基于千年积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叠加 色香味俱全的品质,茶与酒一样,是宴请宾客、送礼馈赠的绝佳选择。消费属性:茶叶兼具健康、提神以及成瘾性。一方面,因为富含咖啡碱, 茶叶具备提神以及成瘾性;另一方面,茶多酚具备解毒、抗菌作用,茶 多糖有助于降血糖和血脂,茶氨酸有助于降血压,因此茶叶具备健康属性。1.2.2. 换个角度,重新分类通过与白酒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茶叶与白酒产品属性基本一致,基于按 属性不同白酒可以划分为超高端、次高端、中高端及大众端这四大类, 我们也可以按相同逻辑将茶叶划分为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其中礼 品茶具备投资/社交/消费属性,可以对标白酒的超高端/次高端/中高端 (不过考虑到当前茶叶行业具备投资属性的茶叶品种占比太低,未来发 展暂时不会直接影响到整体行业,因此在之后的分析当中我们暂时忽略 茶叶的投资属性),口粮茶主要具备消费属性,可以对标白酒的大众端, 而原料茶主要作为奶茶、茶食品等衍生品的生产原料,因此我们可以单 独通过下游的需求变化来分析原料茶的发展前景。在第二章节,我们将 着重按产品属性的不同来分析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的发展前景,从而 得出对茶行业整体的发展判断。1.3. 全球贸易视角下:我国茶叶举足轻重但效率亟待改善中国茶叶在全球茶叶总供给中占据半壁江山,且比例持续提升。站在全 球贸易的角度,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 4 成以上并持续提升,根 据国际茶委会的数据,全球茶叶产量从 2014 年的 520.9 万吨持续提升至 2019 年的 615 万吨,5 年 CAGR 达到 3.4%,在同一时间段,我国茶叶 产量由 209.2 万吨持续提升至 279.3 万吨,5 年 CAGR 达到 6.0%,我国 茶叶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也因此从 2014 年的 40.16%持续提升至 2019 年 的 45.42%。单位效率亟待提升。尽管我国茶叶产量领先全球,但是从茶园单产角度 来看,我国茶叶供给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国际茶委会数据,2018 年我国茶叶亩产为 59.65kg/亩,显著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 80.57kg/ 亩(其中土耳其/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分别达到 218/149/140/100 kg/亩), 我们分析认为造成我国茶园单产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可以从生产端和 经营端 2 端进行探究:生产端: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低。无性系品种是从同一个茶树母体中 取其一部分营养体(茎、叶、根等)进行扦插、压条繁殖新个体,不通过 两性细胞结合后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过程,故能保持繁殖个体的性状特性 相对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 种最突出的优势便是高产。过去受限于理念及技术的制约,我国无性系 良种茶树普及率偏低,根据农业部数据,2009 年我国无性系良种茶树普 及率仅 41.3%,远低于其他茶叶生产国。随着生产端的逐渐重视,我国 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边际提升,到 2016 年已达 54.5%,相当于斯里兰卡 2004 年的水准,到 2019 年进一步提升至 68.2%,而日本 2004 年便已 达到 92.1%。总体而言,我国无性系茶树普及率边际提升但绝对占比仍 然偏低。经营端:商业模式不成熟导致夏秋茶利用率低。古人云“春茶香,夏茶 涩,秋茶好喝无人摘”,春茶凭借其优质的口感与香味备受消费者青睐, 而夏秋茶却因为口感苦涩/经济效益低下鲜有人问津,归根结底核心原因 在于我国茶叶深加工发展的不成熟造成了大量夏秋茶叶的浪费,作为对 比近邻日本则深谙茶叶加工之道,日本的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茶叶 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已经形成茶饮料/茶药品/ 茶食品/工业用品四大类用途,因此茶叶深加工带动的茶产业链延伸造成 日本年均人茶叶消费量显著高于我国,结合国际茶委会及 Euromonitor 数据,2018 年日本年均人茶叶消费量达到 3.03kg/人,是中国的 2.05 倍, 细分来看 2018 年人均纯茶叶消费量角度看中国和日本差别不大(0.58kg /人 vs 0.63 kg/人),主要是在茶叶衍生品方面,日本人均 2.4kg/人的消费 量显著高于我国的 0.9kg/人。按照茶树一年萌发 4 次新梢的规律,叠加 农业部的数据,产量占比超过 50%的夏秋茶利用率偏低是造成我国茶园 最终亩产偏低的另一大原因。2. 行业空间:量价齐升,暗流涌动2.1. 量价齐升助推行业扩容,预计未来 4 年行业 CAGR 达到 8%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中国茶叶销售额由 2014 年的 1669 亿元逐 渐提升至 2019 年的 2740 亿元,5 年 CAGR 达到 10.4%;拆分量价来看, 量价齐升是过去 5 年发展的主旋律:从销量角度看,中国茶叶销售量由 2014年的160万吨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206万吨,5年CAGR达到5.18%; 从单价角度看,中国茶叶单价从 2014 年的 104.3 元/kg 逐步抬升至 2019 年的 133.0 元/kg,5 年 CAGR 达到 4.98%。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到 2023 年茶叶行业销售额有望达到 3753 亿元,未来 4 年 CAGR 将达到 8%, 其中量价齐升仍为扩容的主旋律,预计量/价未来 4 年 CAGR 将分别达 到 5%/3%。2.2. 销量角度:暗流涌动,结构性繁荣加速演变2.2.1. 维度一:按属性划分,口粮茶稳健扩容,礼品茶/原料茶销量有望高速增长结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及 Euromonitor 数据,我们测算,2019 年我国礼 品茶/口粮茶/原料茶销量分别占比约为 9.5%/30.8%/59.67%,从趋势上来 看,2014-2019 年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销量增速呈“哑铃状”,即两头 快、中间慢,2014-2019 年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销量 CAGR 分别 6.33%/1.96%/6.92%。展望未来,正如前文与日本茶叶人均消费量所作的 对比分析,当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相比于主要茶叶消费大国依旧具备 广阔的提升空间;基于定位的不同,我们分别从礼品茶、口粮茶和原料茶三个角度对未来的销量进行分析。总结而言,社交属性强化拓宽助力 礼品茶放量,消费者健康/提神功能需求边际提升刺激口粮茶销量提升, 下游衍生行业的发展助推原料茶销量增长,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数据,到 2023 年中国茶叶消费量有望提升至 251 万吨,2019-2023 年 4 年销量 CAGR 将达到 5.06%。礼品茶方面:消费升级背景下终端结构演变助推销量增长。尽管 2013-2015 年受到三公消费限制的冲击,礼品茶销量有所下滑(见图 17), 但是从 2016 年开始,随着货币政策放松以及地产财富效应显现,居民 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升级带动下礼品茶消费结构出现变化:个人/商务消 费的增长有效承接了政务消费的下滑,助推了整体礼品茶销量的扩容; 因此,2014-2019 年礼品茶行业销量呈现出前降后升的趋势:2014/2015 年分别同比 -5.8%/-13.6% , 2016-2019 年分别同比 +16.4%/+13.3%/+9.2%/+9.3%。展望未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 者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 基于茶叶拥有接近 5000 年的文化底蕴积淀,可以很好满足消费者的精 神追求需求,我们看好高端礼品茶延续过去放量的态势。口粮茶方面:健康/功能属性是口粮茶扩容背后的两大支撑力。一方面伴 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受教育程度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 对于饮食健康化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城镇化率提升同样带动生 活节奏加快,居民对于具备提神的功能性饮品日益青睐(2014-2019 年 即饮咖啡/能量饮料销量CAGR分别达到8%/17%,可以侧面验证这一点), 在此背景下,兼具健康属性及提神功能的茶叶销量持续提升,根据茶叶 流通协会数据,我国饮茶人口由 2011 年的 4.43 亿人持续攀升至 2018 年 的 4.90 亿人,7 年 CAGR 达到 1.5%,从销量数据上看,我国口粮茶销 量由 2014 年的 57.63 万吨持续提升至 2019 年的 63.50 万吨,5 年 CAGR 为 1.96%。展望未来,从需求端来看,基于城镇化率/受教育程度带动认 知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消费者对于饮食健康属性的重视边 际提升;同时在城镇化率提升带动下整体生活节奏加快,具备提神功能 性的食品饮料愈加得到推崇。而从供给端来看,茶叶正是少数兼具健康 化及提神功效的饮品,因此我们认为口粮茶销量依旧会延续过去稳健扩容的趋势。原料茶方面:下游衍生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原料茶销量提升空间广阔。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对于追求健康和品质的消费者而言,传统的饮料已 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更加迎合消费者喜好、注重口感和风味以 及消费体验的新式茶饮应运而生,且备受消费者欢迎。根据中国产业信 息网数据,2014 年至 2018 年,以奶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 由 275.3 亿元增加至 575.4 亿元,4 年 CAGR 达到 20.2%,并且到 2023 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 1238.4 亿元,未来 4 年 CAGR 将达到 16.7%。因此, 在下游新式茶饮逐渐兴起的带动下,上游原料茶销量持续提升,从 2014 年的 88 万吨攀升至 2019 年的 123 万吨,5 年 CAGR 达到 6.92%。展望 未来,基于下游新式茶饮业快速扩容趋势不减,我们判断未来原料茶仍 将持续受益。2.2.2. 维度二:按茶色划分,“绿”肥“黑白”兴“乌龙”衰绿茶主流地位日益凸显,黑茶/白茶驱动行业放量,食品安全风险拖累乌 龙茶发展。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从销量角度看,2014-2019 年 绿茶主流地位愈发稳固,销量占比由 2014 年的 53.10%提升至 2019 年的 58.94%,5 年销量增速达到 7.39%,略高于行业整体增速,而以普洱茶 为代表的黑茶和白茶 5 年销量 CAGR 分别达到 25.87%/21.39%,引领了 整体行业销量的增长,占比也因此分别提升 9.17/1.05pct,黑茶销量的攀升主要归因于普洱茶越陈越香/保质期长的特质逐渐被市场所认知接受; 归因于 2017 年随着白茶标准的修改,标准化发展下,白茶消费逐渐兴 起,标准化这点也为其他茶叶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值得注意的是, 2014-2019 年乌龙茶销量 CAGR 仅为 1.57%,较 2001-2011 年 10 年黄金 时期销量 CAGR 达到 14%的水准相去甚远,我们分析认为销量显著放缓 主因 2010 年前后以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供不应求背景下,农药的过 度使用导致食品安全凸显,从而使其逐渐被消费者所摒弃。展望未来,基于文化积淀+口粮茶属性满足大多数消费者,我们认为未 来绿茶依旧将占据茶叶的消费主导地位,而黑茶与白茶也将逐渐兴起, 总体呈现“绿肥黑白兴乌龙衰”的趋势。2.3. 价格角度:空间大,且驱动力足单价提升趋势明显且空间大,产业链上游经济效益亟待提升。根据中国 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我国茶叶单价从 2014 年的 104.3 元/kg 逐步抬升至 2019 年的 133.0 元/kg,5 年 CAGR 达到 4.98%;按可比口径看,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9 年我国茶叶单价仅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 42%/46%/19%,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商业模式粗放造成上游经 济效益低下:基于主要茶叶市场参与者仍然以农产品思维经营茶叶,当 前上游茶农经济效益相当低下,从出口数据看,2019 年中国出口茶叶 36.7 万吨,出口金额 139.23 亿元,换算下来出口茶叶吨价仅为 38.0 元/kg, 我们假设农户的卖出价即为出口茶叶吨价,同时根据农业部数据,我国 每户茶农拥有 1 亩茶园,2019 年每亩茶园产量 60.75kg,换算下来 2019 年每户茶农年收入仅为 2307 元,而 2019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 16021 元,假设每户农民家庭 2 个农户,那么 2019 年平均 每户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32042 元,显著高于每户茶农的年收入水平。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 4 年茶叶单价 CAGR 有望达到 3%,延续过去的增长态势,而产品结构升级+提价将成为 2 大主要驱动力。产品结构升级大势所趋。随着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 升,消费升级趋势愈演愈烈,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的健康及美味等属性 愈加重视,表现在茶叶行业则体现为消费者偏好于品质更高的茶叶产品, 因此茶叶行业升级趋势明显,以龙井茶为例,高端细分品种西湖龙井最 近几年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到 2018 年西湖龙井销量在龙井中的占比已 经达到 2.6%,较 2011 年提升了 1.1pct。展望未来,基于消费升级依然 是未来需求端发展的主旋律,因此茶叶行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乃大势所 趋。直接提价为辅。当前我国茶叶行业整体仍处于粗加工阶段,从中国茶叶 以及澜沧古茶的招股书来看,2017-2019 年直接材料在总成本中的占比 均超过 75%,同时茶叶在澜沧古茶直接成本中占比接近 9 成,因此茶企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而茶青等原材料属于农作物,价格受 自然天气、农户种植意愿等因素影响大,以福鼎白茶为例,根据中国茶 叶流通协会的数据,2018 年 1 年/特级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的官方指导价分别同比上涨 28/50/31%。基于未来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我 们认为直接提价仍然会是茶叶参与者对冲原材料上行风险的有效手段 之一。3. 竞争格局:边际趋于离散,思维亟待转变3.1. 风未至:格局分散化程度持续加深竞争格局趋于离散。根据统计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总数接近 7 万家,其中 规模企业为 1,600 余家,仅 87 家企业总资产超过 1 个亿,6 家企业总资 产超过 10 亿,而其中的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真正达到一定 规模并拥有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业内流传的“7 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更是折射出我国茶叶行业面临国际巨头 时的无奈,以及社会对诞生本土大型品牌企业的渴望。结合 Euromonitor 以及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 年我国茶叶行业 CR5 仅为 3.7%,CR10 仅为 5.1%,远低于同期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水平(2019 年日本/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茶叶 CR5 分别达到 42%/74%/35%,基本已经形成寡 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从趋势上看,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边际趋于分散, CR5 由 2016 年的 3.9%逐渐下降至 2019 年的 3.7%,其中行业龙头大益 茶的市占率更是从 2016 年的 2.3%逐年下滑至 2019 年的 1.5%,即将上 市的中国茶叶市占率则从2016年的0.51%逐渐提升至2019年的0.76%。 尽管行业整体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不过仍存亮点:小罐茶通过坚定贯 彻消费品经营模式来运营茶叶产品,营业收入逐年攀升,2016-2019 年 营收 CAGR 达到 85%,市占率也因此从 2016 年的 0.11%持续提升至 2019 年的 0.53%,其背后的成功经验值得所有茶企借鉴,我们会在下文 详细分析3.2. 以小罐茶/立顿为鉴,消费品理念加持助力腾飞3.2.1. 小罐茶:消费品思维加持,对于观念僵化的传统茶企形成“降 维打击”消费品思维是小罐茶最核心的竞争力。自 2016 年问世以来,小罐茶冲 击了传统眼光里面茶叶应有的样子,尽管饱受非议,但是从结果上来看, 小罐茶已经驶入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 小罐茶营收从 2016 年的 2.3 亿持续飙升至 2019 年的 14.6 亿元,3 年 CAGR 达到 85%,增速引领全行业。究竟小罐茶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我 们分析认为,最核心之处在于公司以消费品思维经营茶叶,对尚处于农 业阶段的传统茶企形成直接“降维打击”:传统原叶茶注重山头、产地, 做好茶叶再去找用户,因此产品远离消费者;而小罐茶的打法是聚焦消 费者真实需求,先锁定终端消费人群,再根据人群的需求,设计产品/ 包装、进行品牌宣传,并且在占领市场后追溯上游,建立工厂进行标准 化生产、建设生态示范茶园进行规模化种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逐渐扩容。基于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标准化+便利化+简单化是小罐茶的取胜抓手。当 前我国茶叶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繁复的饮茶习惯、不透明的价 格体系以及过度的归属地宣传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消费者对于 茶叶的认知度低下,针对该痛点,小罐茶在产品和营销两端进行精准打 击,首先底层思路上摒弃过去的繁文缛节,弱化品类以及归属地,在营 销方面强调品质以及品牌,将茶落地为大众看得懂的消费品;其次在产 品设计上真正做到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相比于其他茶企更加注重标 准化以及便利化,最终实现消费粘性的提升:1.标准化:(1)品质标准 化:相比于传统茶企过度强调原叶而造成的同款产品品质不稳定,小罐 茶通过拼配技术实现了同款产品口味的标准化,稳定的产品品质有利于 消费者味觉记忆的形成(茶叶拼配是实现茶叶品质标准化最关键的技术, 类似勾调之于白酒发展的重要性,下文会有详细分析);(2)品类标准 化聚焦:根据《中国茶经》,当前我国共有 192 种茶品种,其中单单绿 茶便有高达 153 种细分品种,面对并不标准的茶行业,小罐茶走出了自 己的标准化道路,聚焦8款SKU,有效解决了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2.包装便利化:“形似罐装茶,实为袋泡茶”,在产品包装方面,传统茶 企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包装设计不便捷,不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且不 易储存从而封闭住了消费场景,小罐茶在包装设计方面独树一帜,采用 4g 小罐包装,一方面突出了快消品属性,有利于消费场景的延伸,另一 方面则符合传统观念对于茶叶罐装的认知,属于依附在传统文化之上的 创新总体而言,小罐茶以经营消费品的思维运作茶叶是助力其走向高速发展 的底层逻辑,具体落地来看,我们认为产品标准化/便利化以及营销删繁就简最值得传统茶企借鉴的地方。3.2.2. 立顿:标准化+便利化+规模化成就全球第一茶品牌尽管中国拥有最悠久的饮茶历史以及最庞大的茶叶消费者人群,同时也 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却花落全球第二大消 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根据公司公告,2019 年立顿茶业务营收 达到 20.8 亿欧元,约合 163.3 亿元人民币,高于我国 2019 年 top10 茶企 营收之和(134.5 亿元人民币)。拼配技术炉火纯青,单品标准化程度高。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品质受 气候/土壤等外界因素影响波动大,而立顿茶叶原料又属于全球采购,因 此在原料这块的差异性远高于我国的传统茶企,在此背景下,立顿是如 何保证产品品质的百年如一呢?答案就在于公司聚焦拼配技术,通过专 业评茶师的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把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 择其所短,或美其形,或匀其色,或提其香,或浓其味,拼合在一起的作业,实 现了茶叶原产地及品种概念的弱化,最终达到了产品口味的标准化。标准之下的创新:“袋泡茶”横空出世,打破季节/地域/口味的桎梏。立 顿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通过小袋包装重新定义了茶叶的单位,使得茶叶可 计量,饮用更方便,消费场景也因此得到大幅拓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 统茶饮消费冲泡时间长、程序繁杂、茶渣难处理、不易携带与储存的痛 点。打通产业链上游:全球布局,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实现供给的充足与相对标准化。自 19 世纪下半叶起,立顿便开始在斯里兰卡收购茶 园,之后逐渐切入肯尼亚、坦桑尼亚、中国茶产业,逐渐实现全球化茶 园布局,并且通过机械化的种植、采摘、加工,实现了标准化种植以及 规模化生产,最大程度保证了原叶的品质统一。当前立顿茶园的茶树种 植面积超过 1.1 万公顷,每年绿茶叶的产量约为 20 万吨,同时,立顿还在 35 个国家采购优质茶叶,以确保其原料充足。3.3. 追风之道昭然若揭:放下执念是核心,产品标准/便利化+ 产品/营销简单化是抓手借鉴小罐茶及立顿的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传统茶企若要做大做强,最核 心是要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贯彻消费品思维,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 进行产品/营销开发与推广,具体落地来看,产品标准化/便利化+营销简 单化是核心改革点,只有真正从农产品转变成消费品之后,产品才能逐 渐流入现代渠道,最终实现对于更加广阔消费人群心智的占领。拼配技术是品质标准化的灵魂。正如上文所提及,拼配技术之于茶叶就 类似于勾兑技术之于白酒的重要性,世界上两片没有完全一样的茶叶, 同样同一口酒窖里面难以产出品质完全一样的基酒。以茅台为例,勾兑 是制酒中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着茅台出厂前的质量。茅台不同酿酒车 间酿造的原浆酒特点不一样,味道也有差别,勾兑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将 同类型的不同特点的酒,按特定标准进行掺和平衡,以调整白酒主要香 型成分的比例,使不同生产期、不同批次的酒达到同一效果,将不同酒 质、不同特点的酒以不同的比例勾兑在一起,使分子间重新排列组合、 补充、协调、平衡,烘托出主体香的产品风格,最终达到不同批次产品 品质的标准化。回归茶叶本身,茶叶在粗加工后,分出长短/粗细/轻重 不同的茶,每一种的性质都不同,只有通过茶叶拼配,才能保证茶叶品 质的标准统一。通过拼配技术的运用,立顿实现了品质标准化,小罐茶 同样做到了。总体而言,茶叶拼配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茶企需要 重视起对于拼配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才能逐渐实现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包装设计便利化,有助于实现消费场景的拓宽。当前我国传统茶叶产品 包装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性化,大罐装的设计一方面体积过大不 便携带,另一方面难以实现茶叶的保鲜,因此导致消费场景的封锁。在 包装设计这方面,立顿以及小罐茶均突出了便利化,其中小罐茶更是实 现了依附在传统之上的创新,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产品/营销简单化,实现对于消费者心智的逐渐占领。受传统思维的束缚, 传统茶企在营销方面侧重于宣传山头、产地等虚无缥缈的概念,在产品 方面则专注于自己的独家秘方,从而造成茶饮消费漂浮于空中,消费者 对茶叶认知度低下;与白酒作为对比,当前白酒按香型划分共分为酱香、 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五大类且有官方制定的明确的理化指标作 为划分,而当前我国茶叶 6 大品类保守估计有 192 个子类,且缺乏权威 的行业标准。参考小罐茶的经验,产品/营销简单化有助于实现茶叶消费 的落地,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最终实现对于消费心智的占领。总体而言,相比立顿等工业化茶企,中国绝大多数茶企在思维方式上依 旧很“原始”,造成的结果便是传统饮茶文化和正在触达年轻用户的加 工茶饮之间还有着天然的割裂。要想从 7 万茶企中脱颖而出,传统茶企 似乎就要失掉本身的风骨,“放低身段”,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中将茶叶绞 碎,装进茶包,然后走向抢手的广告位,做出认知度最高的品牌,适时 资本化。自古华山一条路,风向已然清晰,未来茶叶行业整合的进度快 慢取决于主要参与者思维转变的速度与幅度,前路坎坷却光明。4. 中国茶叶与澜沧古茶:大而全和小而精的两大标杆(详见报告原文)在当前资本市场规模茶叶上市公司极其稀少的情况下,中国茶叶和澜沧 古茶分别作为大而全、小而精两种茶企的代表,对于国内茶叶行业的发 展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1. 中国茶叶:大而全,消费品思维加持,成长可期。4.2. 澜沧古茶:沿着精品化路线茁壮成长。5. 风险提示1. 市场参与者思维转变不及预期;2. 原材料价格异常上涨;3. 行业爆发价格战;4. 食品安全风险(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