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报告★ 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的定位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当前,深圳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主导之下高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深圳产业园经济模式功不可没,深圳的高新科技企业因此快速落户,快速成长和淘汰,最终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产业园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为了更好的了解深圳产业园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深圳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产业园概况、深圳产业园开发环境、深圳产业园发展现状、深圳重点产业园案例、深圳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深圳产业园发展趋势。报告最后一部分为附录,统计汇总了深圳产业园区名单,包括产业园区的所在地、面积、入驻企业等。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PART2:深圳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本章从经济、人口、政策产业发展需求、产业定位要求解读深圳产业园区开发环境。近几年,深圳经济运行总体稳健,深圳市2019年上半年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133.92亿元,增长7.4%。同时,深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1:39.1:60.8。PART3:深圳产业园发展现状目前,深圳总体数量超过200个,以龙华、龙岗、宝安和南山居多。深圳产业园区主要吸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通信和计算机、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的研发测试以及数据中心等行业的企业入驻。PART4:深圳重点产业园案例本章主要重点介绍了蛇口网谷、宝能科技园、深圳大运软件小镇、龙岗天安数码城、星河WORLD、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中海信(深圳)创新产业城。PART5:深圳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件、高端软件等产业,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领域。PART6:深圳产业园发展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圳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必然要适应深圳战略转型的要求,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做好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深圳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9f8d0dac9a1543119786f9925ea4bc2d/点击快速下载完整版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珠三角九市各具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培育产业园区。未来,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方将迎来更多新机遇,广州产业园区发展前景明朗。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州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21年广州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概况、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广州产业布局、广州产业园区现状、广州产业园区案例、广州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附录广州市产业园区名单汇总。以下为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的一个“黄金时代”。PART2:经济运行分析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8%。另外,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恢复势头进一步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475.8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15.87亿元、工业增加值3196.96亿元。其中,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2.9%。PART3:产业布局现状从产业结构来看,广州市产业体系完整,轻重工业体系齐备,传统制造业强势,做大做强IAB、NEM企业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整体提升。广州市支柱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消费品;新主导产业包括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与NEM(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PART4:产业园区分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广州市各种园区数量约为2346个,涉及的类型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综合园区、生态园区、商务园区等。此外,广州曾印发《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为有效管理新型产业用地(M0)的准入和实施,广州于2020年4月发布了《广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准入退出实施指引(试行)》。据悉,目前首批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正在建设中,最快的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底建成。据了解,广州市首批M0项目共15个,分布在荔湾、白云、花都、番禺、增城、黄埔6个区,地价按同地段办公用途地价的20%计收,大幅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其中,荔湾区项目最多有4个;白云区M0项目合计占地面积最大,约19.8公顷。PART5:产业园区案例《报告》以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COCO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平谦国际汽车产业园、凤凰创意产业园等产业园为案例进行分析。PART6:产业园投资前景根据《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广州将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都市现代农业”五大产业为主导,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未来,广州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下,整合大湾区资源,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产业与载体、载体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新旧动能转换。PART7:附录
中商情报网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市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方将迎来更多新机遇。目前,中山市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灯饰照明、五金家具、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前景广阔。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山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21年中山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概况、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中山市产业布局、中山市产业园区现状、中山市产业园区案例、中山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附录中山市产业园区名单汇总。以下为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的一个“黄金时代”。珠三角产业园发展也逐步完善,广州、深圳、中山、东莞、佛山、珠海、惠州等地积极布局,已有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PART2: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前三季度,中山市经济各项指标积极变化,规上工业呈可喜势头、回暖程度好于预期,经济基本面支撑渐强。2020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36.11亿元。其中,2020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48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1-9月收窄1.7个百分点。10月当月完成增加值107.51亿元,同比增长13.9%,比9月提升1.4个百分点。PART3:产业布局现状目前,中山市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灯饰照明、五金家具、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中山市拥有23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白色家电)、百亿级产业集群12个,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PART4:产业园发展分析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市各类园区数量超600个。其中,工业园区数量最多超400家,涉及类型包括工业园、工业区、工业中心、工业城等。其次为产业园区,数量占比约为10%,涉及的类型包括产业园、产业基地、产业城等。随后分别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物流园区等。中山市园区布局不断加快,产业园、科技园、物流园等数量不断增加。中山市重视产业园区发展,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更多布局。根据中山市规划,东部片区起点高,将规划布局产业、科技、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大力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中部片区依托岐江新城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首位度;西部片区将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湾区西部重要产业发展平台和新增长极。PART5:产业园案例《报告》以中山美居产业园、中山市工业设计产业园、坦洲园、翠亨新区高精密制造科技园、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产业园为案例进行分析。PART6:产业园投资前景旧城产业升级需要新布局,传统产业园区需要新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需要新建设,中山需要承接产业外溢,这些都为中山新兴产业园区提供了发展机遇。PART7:附录
中商情报网讯:智能制造引领未来,引领的是先进制造,最能促进转型发展。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企业逐渐转变发展策略,并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思路。一些智能制造企业在园区中构建自己的生产研发基地,和大批厂商共同投身于高品质、优性能产品的研发热浪之中。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掀起了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热潮。智能制造产业园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作用明显。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市场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产业园概况、智能制造行业现状、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环境、智能制造产业园现状、智能制造产业园案例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可以分类为综合性产业园、单一型产业园以及复合型产业园。产业园的功能包括资源聚集功能、企业孵化功能、技术渗透功能、示范带动功能以及外围辐射功能。目前,产业园的建设开发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政企联合开发模式3类。PART2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目前,智能制造产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规模将近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值规模将超27000亿元。PART3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环境当前全球各国都将制造业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智能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同时,人口红利递减,企业主需要机器代替人力。此外,智能制造节省用工成本,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PART4智能制造产业园现状分析近年来,各地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智能制造链条上诞生了大量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共计537个,范围涉及全国27个省市。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较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从结构来看,大数据产业园数量最多超100个,占比20.6%。其次是综合型产业园区,占比17.8%。由于新材料用用范围广泛,园区占比达到17.1%。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园面临缺钱缺人缺产业的问题。PART5智能制造产业园园案例本章节重点介绍武汉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园、萧山机器人产业园、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渭南3D打印产业园、荆门数控机床产业园。PART6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发展趋势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园行业将走向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产业垂直化、运营资本化。《2019智能制造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全局研究了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园行业的发展概况,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对整个行业把控的前提下,关注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市场现状和重点企业进行剖析。附完整报告下载地址:《2019智能制造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d2fecb45cc924b198e9a96eee7aef3ce/
注: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未经原作者允许禁止修改。关于我们 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致力于国际、国内高技术产业园区研究,在我国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导向、政策配置、园区治理、经济布局、产业竞争力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公司坚持“高瞻远瞩、新益求新”的理念,“研精毕智、究源穷理”的态度,立志成为支撑我国高新区发展最重要的“知识库”和“思想库”,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指导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咨询机构,成为国内高新区管理者和建设者交流的园地和培训的平台,成为国际同领域研究互动与合作的前沿。主要职责:1)开展创新创业、区域创新、创新评估等领域学术研究,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开展决策咨询,面向国家决策部门、地方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等政府管理部门和产业界提供战略设计、发展规划、政策分析、管 理模式探索等研究服务;3)结合各高新区发展实践开展相关培训、交流等应用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新区发展的相关领域。自成立以来,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关村、深圳、西安、成都、广州、无锡、苏州工业园、洛阳、南宁、桂林、长春、大连等园区涉及战略规划、产业研究、人才政策、创新发展、国际战略等方面一系列项目研究;协助科技部火炬中心推动产业集群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高新区评价、国际化发展等多方面战略提升任务;陆续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的委托任务,成为以中国高新区为载体、旨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集群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智库组织。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珠三角九市重点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增资扩产及转型升级项目、珠三角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拥有较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加工贸易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拟投资建设的工业项目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广州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并逐步完善,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全市107个各种产业园区,其中,工业园区占比约七成,各种大小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番禺区、增城区、南沙区、白云区北部等外围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产业园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广州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七个方面介绍当前我国产业园概况、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现状、广州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广州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广州重点产业园区分析、广州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和广州产业园四大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产业园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PART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现状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ART3:广州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近年来,广州经济保持平稳增加,增速减缓。三产增加值中,第三产业占比超七成,贡献率高达73%。经济环境稳中求进。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55.54亿元,增长7.1%,比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3.04亿元、3096.73亿元、8555.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0%和8.6%。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2.1%,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2015-2018年,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4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前3年分别达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人口聚集,反映广州的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得到认可,也使所在区域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增强、全国影响力增强。PART 4:广州市产业园发展现状当下,广州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广州市产业规划图显示,广州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北部、东部、南部三条产业集聚带“一核三翼”格局,包含了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等3大国家级园区,花都开发区、从化开发区、云埔工业园区、白云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园区,成为全市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PART5:本章主要重点介绍了广州广州T.I.T创意园、宏太智慧谷、广州纳金科技产业园、番山创业中心、华南新材料创新园。PART6:广州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广州将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都市现代农业”五大产业为主导,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从细分重点产业来看,广州有能力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高地、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地.2018年广州发布《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PART 7:广州产业园四大发展趋势未来,广州产业园区将重点升级改造村级产业园,打造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同时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在产业园规划中更注重产业园区产异化定位,提供产异化服务。报告仅展示部分,详情请下载《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珠海区位优越,濒临南海,东与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与澳门陆地相连,在港珠澳大桥的联通下,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珠海市重点布局智能家电、机器人、高端芯片、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跨境金融、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了更好的了解珠海市产业园区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年珠海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产业园概况、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珠海市经济运行及产业布局、珠海市产业园现状、珠海市产业园案例以及珠海市产业园发展前景。同时,报告最后一部分为附录,统计汇总了珠海市产业园区名单,包括产业园区的所在地、面积、入驻企业等。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PART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的一个“黄金时代”。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其中,湾区西岸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以及肇庆。湾区东岸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港澳地区包括香港、澳门。PART3:珠海市经济运行及产业布局珠海市重点布局智能家电、机器人、高端芯片、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跨境金融、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产业。总的来看,珠海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以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和科学崛起为指引,按照“高端起步、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创新驱动”的方针,打造三大板块、一区一带的“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战略格局。PART4:珠海市产业园现状珠海工业空间结构在近中期由9个产业园区逐渐过渡为3大制造业组团,分别为:东部高新技术制造组团,包括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机器人),生物医药;西部临空制造组团,包括航空产业园核心区和三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西部临港制造组团,包括新青,富山,平沙,以及高栏港,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海洋装备、港口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游艇),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横琴新区发展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保税区继续发展保税加工和物流,南屏工业园工业逐渐转移至高新区和富山园区。PART5:珠海市产业园案例PART6:珠海市产业园前景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多地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将越来越突出及重要。粤、港、澳三者在大湾区中扮演角色不同,珠海市紧抓重大机遇,紧密与粤港澳其他城市群的联系,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新格局。报告最后一部分为附录,统计汇总了珠海市产业园区名单,包括产业园区的所在地、面积、入驻企业等。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也进入了调整期,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显然,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2020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主要围绕产业园概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况;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趋势等六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产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提出当前的发展前景。PART1产业园概况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PART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指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它是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PART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整体来看,广东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最多(8家),占总数的7.5%。其次为黑龙江、四川(7家),占比6.5%。我国现代农业园区主要聚集在东部及中部地区。PART4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理论支撑包括发展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链理论。发展极理论是把要素资源集投在某个区域,优先发展,产业集聚理论是通过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的优势,产业链理论就是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这三个理论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等多种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PART5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典型案例项目概况:改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模式为“稻菜轮作”“稻蔺轮作”种植模式。计划播种粮食100.78万亩,种植蔬菜45万亩,种植蔺草3.5万亩,水果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同时,整合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园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旱涝保收”标准规划建设。此外,加强技术服务指导。PART6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趋势园区生产方式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化:农业园区在开始建设时候基本以设施农业为主,但由于投入较高,加之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限制,这种生产方式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近年来,农业园区的生产方式正在由设施农业开始逐步向大田农业转化,涵盖种植业、畜牧业、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20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3adc2ca30b3416dafad627a2bbf923f/
本报告由零壹智库&数字资产研究院联合发布作者:赵静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广州市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正在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改革的试验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紧抓区块链发展机遇,大力促进区块链企业的集聚化发展。广州市的区块链产业化建设已取得相当亮眼的成绩。目前广州市的区块链产业园有5家,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区块链技术也已实现政务、税务、智慧城市等多场景的应用,这与该地区优越的经济环境、科研能力、人才优势以及政策支持都密不可分。另外,区块链产业基金的设立、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的成立等也进一步为区块链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报告为零壹智库区块链区域产业发展研究的一部分,本系列研究将通过对全国各区域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成果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系列区块链区域发展报告和园区案例报告,并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全国的区块链产业园进行榜单排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报告!2016年,我国首次将“区块链”纳入《十三五信息规划》,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对于基础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至此,区块链技术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相较于北京和上海,广州的区块链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广州紧抓区块链发展机遇,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发展重点,利用该地区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不断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大力促进数字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广州市政府以及各区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块链政策,进一步为区块链产业化提供支持和保障。除此之外,广州市强劲的经济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科研氛围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等共同为该地区区块链的产业化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构成了广州区块链高度集聚化产业园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广州市区块链发展的产业背景及政策(一)经济发展情况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实现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22859.35亿元,较上年增长6.3%。三大产业也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2.5%、5.4%、6.6%。图1 2015-2018年广州市GDP及三大产业产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其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广州市科技发展的重点地区,财政支持为该地区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的地方可支配财力和地方财政支出自2016年起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8年,可支配财力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50%。图2 广州开发区2015-2018年地方可支配财力及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注:广州开发区包括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开发区可支配财力的增长与该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税收大幅增长密不可分,而财政支出又可以进一步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形成良性的经济增长生态。2015-2018年期间,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截止2018年底,广州高新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544家,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2575家,增长率高达266%。图3 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2018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二)科研发展情况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广州市的科研进程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数据统计显示,广州市2018年全社会的研发支出达到600.17亿元,较上年增长12.73%,占同期GDP的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支出在2015-2018年间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2018年研发支出达到267.27亿元;广州市整体研发人员的数量2018年达到20.3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2015-2017年间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9.56万人。图4 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5-2018年研发支出及研发人员数量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得益于研发支出与研发人员的高水平投入,广州市科技类专利申请数量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7万件,增长率高达46%。这表明广州科技型企业近两年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科技市场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另外,广州市高科技产品的产值也正在逐年提高,2018年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已达到48%,较2015年增长了9.8%。图5 广州市2015-2018年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零壹智库(三)人才发展情况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支撑技术长久发展的基础动力,对于广州市来说,该地区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可以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学术、研究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方面,广州保持着较高的输出能力,向社会输送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截止2018年底,广州市共有硕博培养单位22个,共有约2.5万名的硕士和超过3000名的博士成功毕业,为科技型企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图6 广州市2015-2018年硕博毕业人数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另外,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广州市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也在持续增长。2018年,广州市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到176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超过20万人,这可以从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定向人才需求提供充足的支持。图7 广州市2015-2018年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零壹智库除了之外,在区块链专业人才方面,布比区块链研究院已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聚焦布比商业级公链基础上的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溯源和交易撮合及其场景应用,重点开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以打造具有“社区化”特色的区块链研究院。在专业培训方面,针对区块链专业人才的培养,广州市打造出广州黄埔区块链培训学院作为专业的区块链人才平台,该学院也是目前唯一官方正式授权的区块链培训机构。(四)广州市区块链产业政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城市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区块链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作为承接广州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的先行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该区区块链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表1 广州区块链产业政策统计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二、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化发展成果2017年3月,广州宣布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提出要以实现科技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目标,以区块链为抓手,以推动场景应用为核心任务,结合物联网、5G等新技术,大力推进本地区数字化经济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的成立、省内首家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的落地以及区块链技术多场景的应用,广州的区块链产业集聚生态正在逐渐形成,黄埔区、经济开发区也正在成为国内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截至2019年10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集聚区块链企业近300家,涵盖金融、政务、民生、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一)区块链组织2017年7月28日,广东省内首家正式登记成立的区块链行业协会——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填补了广州在区块链领域的空白。该协会由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汇桔网)等16家单位发起,重点建设4大平台1个基地。即区块链通用开发平台、区块链双创平台、区块链产业服务平台,和区块链创新基地(包括区块链总部经济核心区、区块链大厦、区块链众创空间等),布局建立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区块链未来空间、蚁米区块链众创空间、城投e谷区块链孵化园等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区块链孵化载体,产业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表2 广州市区块链组织简介资料来源: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零壹智库黄埔区区块链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港澳企业的关注。2018年11月9日,由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香港区块链产业协会和澳门大学携手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总部设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香港、澳门分别设立联合总部。图8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发展愿景资料来源: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零壹智库(二)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区块链基金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区块链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区块链企业进一步打通资本市场的上升渠道。广州市区块链协会不断推进专业投资机构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落地,推进区块链专业投资基金平台的建立,通过服务优质企业,进一步盘活区块链市场的资本资源。表3 广州区块链投资基金简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三)区块链场景应用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广州“区块链+”发展的带头兵和改革的试验者,先后实现了广东首个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的上线,以及全国首张通过“区块链+AI”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的诞生,现在已经在智慧政务、智慧税务以及智慧城市等细分场景进一步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表4 广州市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零壹智库(四)区块链产业园分布产业园是产业集聚发展的载体,产业园的快速增长是经济产业化发展催生的自然结果。随着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的逐渐落地,区块链企业的集聚发展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区块链产业园因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增长。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区块链产业园35个。在地域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广东、上海、杭州等城市;其中广东有6个区块链产业园,占比最大。从城市分布来看,广州、上海和杭州居于前三,广州区块链产业园的数量为5个,上海和杭州各有4个。图9 区块链产业园地域分布资料来源:零壹智库就广州地区来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目前黄埔区已打造出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园、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区块链未来空间四大载体。另外,广州越秀国际区块链产业园地处越秀区。图10 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园地域分布资料来源:零壹智库结合优越的地理优势,广州市正在加快建设以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契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进程。(五)区块链企业情况根据对公司名称/曾用名/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名称)中含有“区块链”的公司数量统计,全国的区块链企业数量自2017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相较于2016年,2017年全国的区块链企业注册数量增加4195家,广州市的新增量为2180家,增长率高达637%。据零壹智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0月,广州市新注册的区块链企业数量为4335家,区块链企业总量达到13723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统计范畴内的“区块链”公司,绝大部分并未实际开展区块链业务。图11 广州市2010-2019年区块链产业园数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零壹智库在具体的区域分布上,天河区和黄埔区遥遥领先,区块链企业注册数量分别为5341家和1699家。这一结果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天河区是广州CBD所在地,经济技术发展最为活跃;而黄埔区则是广州区块链发展的重点区域,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因此对企业的吸引力相对较高。图12 区块链企业在广州市的地域分布资料来源:零壹智库三、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园案例(一)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是由百达丰和黄埔区政府共同成立的区块链产业园,位于黄埔区伴河路136号,占地面积1510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1307.3平方米,提供A、B两栋大厦供企业入驻,由百达丰和中创孵化器共同组建的百达丰中创(广州)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该园区坚持以“黄埔为基地、立足大湾区、辐射南中国”为导向,以政府政策为依托,利用当地资源,服务IAB产品,积极参与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旨在把基地建成黄埔和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园区,为黄埔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零壹智库的调研,在企业类型的定位上,一方面,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的A栋大厦主要引进发展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旨在打造高端的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B栋大厦主要针对科技类初创型小微企业进行招商。这种模式既可以促进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构造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和发展生态。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数量为53家,入住率已超过60%。在服务及政策方面,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区块链10条(1.0版)”、“加速区块链产业引领细则(2.0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以及“金镶玉系列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二)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蚁米空间由广州蚁米孵化器有限公司运营,是广东首家区块链开源社区众创空间。位于黄埔区广汕三路31号蚁米双创园,面积 6000平方米,包含创客空间、休闲区、路演区、广场区等功能区。空间作为青年创业的孵化载体,通过技术软实力注入、产业资源供给、一对一项目训练和辅导、封闭式特训营、直 接投资等强有力的支持,促成初创项目和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蚁米控股旗下多个公司,以“教育、孵化、创新、基金”四位一体的闭环模式,推 动空间企业、项目发展,蚁米基金目前已经投资30余个项目。增值服务方面,蚁米创客空间提供融资对接、政策咨询、知识产权、 市场开拓、技术合作交流、法律服务、财务代理、税务筹划、创业培训等,为入驻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三)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园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园于2017年9月4落户广州黄埔,面积2万平方米,是由广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打造的、以区块链、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生态产业集聚区。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园旨在引进一批市场成熟度高、产品效益好、产值税收大的品牌企业和高成长性的创新型项目,打造基础设施完备、运营管理规范、商业模式清晰、创业链完整、产业链协同、服务功能齐全、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特色示范园区。在服务方面,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园拥有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6类服务产品、2个服务平台以及4大支撑体系,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End.
本报告由零壹智库&数字资产研究院联合发布作者:杨雅2016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相关政策。在区块链区域产业支持政策上,上海宝山区、徐汇区、虹口区、杨浦区相继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其中杨浦区发布了上海首个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上海市由政府机构、企业或高校为主导的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已经达到12个,区块链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已经设立了2个。2016年11月,上海成立了首家区块链产业园——上海智力产业园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目前,在全国40家区块链产业园中,上海共有4家区块链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仅次于广州和杭州,位居第三。本报告为零壹智库区块链区域产业发展研究的一部分,本系列研究将通过对全国各区域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成果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系列区块链区域发展报告和园区案例报告,并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全国的区块链产业园进行榜单排名。后台回复“上海区块链”,查看PDF版报告!目录一、上海市区块链发展产业背景(一)经济发展情况(二)科研发展情况(三)人才发展情况二、上海市区块链产业政策三、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发展成果(一)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二)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三)区块链场景应用(四)区块链产业园分布(五)区块链企业情况四、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案例(一)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二)亚太区块链中心(APBC)(三)蓝天经济城区块链集聚区在全国区块链发展中,上海算是起步较早的城市。2016年,上海就已经开始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探索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应用区块链孵化基地,推动产业集聚。2018年9月,上海杨浦区发布了首个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杨浦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并在11月正式成立首个50亿规模的区块链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推动区块链产业集聚和技术应用。在经济、科技、人才发展优势及政策支持引导下,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发展与集聚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为其区块链应用与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一、上海市区块链发展产业背景(一)经济发展情况上海市作为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一的城市,地方GDP总量已经突破3万亿,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前列。2018年,上海GDP达到3.27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6.6%,经济增速与全国持平,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9.9%,同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图1-1:上海市GDP及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wind,零壹智库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7大产业)比上年增长8.2%,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二)科研发展情况从科研投入来看,上海在科研投入上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上海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359.2亿元,较2017年增长12.78%,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4.1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9%,在全国各省及直辖市中仅次于北京的6.17%。图1-2:上海市R&D经费支出及其经费投入强度(R&D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零壹智库从专利数量来看,上海市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都在平稳增长。2018年,上海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5.02万件,较2017年增长14.04%,5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97%,专利授权数量为9.25万件,较2017年增长27%,5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86%。图1-3:上海市专利申请受理数及专利授权数(单位:万件)数据来源:wind,零壹智库(三)人才发展情况在人才方面,上海具备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资源。截至2018年底,上海共有64所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有38所,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知名重点高等学府,高等学校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自2016年以来,上海高等学校每年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13万人,2018年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为13.25万人,较上一年减少1699人。图1-4:上海市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单位:万人)数据来源:wind,零壹智库在区块链专业人才培养上,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上海已经有6所高校明确设立区块链相关课程或开设相关培训班,包括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其中同济大学还设立了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表1-1:上海市高校明确设立的区块链相关课程或培训班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二、上海市区块链产业政策2016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探索以及产业发展。2016年6月,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下达的《关于开展2016年度第二批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大数据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区块链技术创新项目也被纳入申报项目中。2017年4月,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还发布了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区块链自律规则《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表2-1:上海市各区域区块链相关产业政策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而从上海市各地区发布的产业相关政策来看,上海市宝山区、徐汇区、虹口区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杨浦区更是出台了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杨浦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三、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发展成果(一)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上海市由政府机构、企业或高校为主导的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已经达到12个,包括了7个区块链联盟、3个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和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这些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区块链技术、具体产业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表3-1:上海市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二)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上海共有两个区块链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一个是民营企业设立的基金,另一个是政府主导设立的区块链产业引导基金。2015年10月,在首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万向控股宣布设立一个5000万美元的区块链投资基金,该基金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投资区块链技术相关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2018年11月,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协以及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科委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主办的“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揭牌仪式暨首届长三角区块链技术应用论坛”活动召开,并正式成立上海市首个“区块链产业引导基金”。根据资料显示,该基金整体规模为50亿元,其中首期10亿人民币规模股权投资基金已启动,主打“区块链+科创板”的投资方向,主要针对投资能落地、能够给实体经济带来实效的区块链及区块链上下游企业。(三)区块链场景应用上海作为国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金融、供应链、航运、溯源等领域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场景。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依托政府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推广,以及区块链企业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推进与实践,上海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保险、供应链金融、航运物流、食品溯源、医疗健康、社会信用、电子存证、数字版权等多个场景落地实践,并有不少应用成果出现。表3-2: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实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四)区块链产业园分布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家区块链产业园区,从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共有4家区块链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仅次于广东省和浙江省,单就城市来看,上海区块链园区数量也同样位居第三,次于广州和杭州的6家。图3-1: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地域分布数量数据来源:零壹智库从区块链产业园区成立时间来看,早在2016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就都已经开始着手成立区块链产业园。2016年11月,上海智力产业园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正式落户上海宝山区,成为中国首个应用区块链孵化基地。2018年,随着区块链相关政策的推动,有3家区块链产业园相继落户上海杨浦区、虹口区、嘉定区。图3-2: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园区分布资料来源:零壹智库(五)区块链企业情况从区块链企业数量来看,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上海区块链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区块链企业数量达到了367家,是2010年区块链企业数量的3倍多,其中2018年新增注册区块链企业最多,为77家。同时,在这些区块链企业中也不乏万向集团、蚂蚁金服、平安集团等知名企业旗下区块链技术公司。图3-3:2010-2019年上海市区块链企业数量数据来源:零壹智库从区块链企业分布区域来看,在上海市各个区域中,崇明区、嘉定区和宝山区是区块链企业最多的三个区域,分别为48家、42家以及36家,其中嘉定区和宝山区都是区块链产业园区发展活跃的地区。图3-4:上海区块链注册企业分布区域数据来源:零壹智库四、上海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案例(一)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2018年9月,在2018中国(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上,杨浦区发布上海首个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并宣布启动建设“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该基地落户于湾谷科技园C7栋,建筑面积达19000平方米。2018年11月,杨浦区正式成立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协会及整体规模50亿元的区块链产业引导基金,对基地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立足“孵化+基金+智库+社群生态+培训”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基地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影响力不断扩大,政策效应也不断凸显。在2019中国(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上,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指出,基地已经入驻40多家区块链技术应用型企业,并在专业培训上以基地为平台举办了11期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培训,为大型企业定制课程。(二)亚太区块链中心(APBC)2018年10月,由虹口区政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扶持指导,亚太区块链基金会委托筹建、运营和管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孵化平台——亚太区块链中心(APBC)正式成立。该园区坐落于虹口区通州路300号,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秉承“共识、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园区目前已经涵盖了教育培训、区块链研究院、区块链实验室、应用落地推广与投资孵化五大业务板块。同时,园区已经与与香港分子区块链中心、WBO开放式企业孵化中心、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万向区块链新链空间、巴比特加速器等多地孵化器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孵化器平台网络。目前,园区已经入驻联盟链研发、区块链游戏、区块链智库、区块链评级、区块链数据服务、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等各类型区块链技术企业,并与国内外的行业组织、技术极客、媒体社群等行业共同体举办过超百场区块链交流活动。(三)蓝天经济城区块链集聚区2018年10月,上海嘉定蓝天经济城宣布联合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创飞集团、链观天下等,共同打造上海特色区块链集聚区,同时还推出针对区块链技术企业的8大项区块链扶持政策,包括办公用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经营扶持政策、人才奖励政策、上市扶持政策、区块链技术示范基地联盟支持、投融资支持以及专利奖励。该集聚区位于上海蓝天经济城小美科技园内,拥有共计40000平米的创业物理空间,其中园区一期建设已经收工,6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已经全部入驻区块链企业,二期于2019年3月13日正式启动,同时区块链集聚区BCC于2019年3月挂牌成立。集聚区围绕区块链技术、产业布局、实用场景和创新应用提供多维度创业支持,引导区块链企业合规、快速成长,助推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目前已经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游戏、物联网等领域产业应用的落地试点。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