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招商一直是各地区重点关注问题。那么,什么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如何招商?按照联合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企业的区域。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照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类型分类:我们最常见类型有: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也在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家对于中国产业园区运营现状了解多少呢?在对产业园区招商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根据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产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01产业园区的演化产业园是我国未来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产业园区从成立之初经历了传统、聚核、聚链、聚网四个主要阶段。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02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产业园区从以政府主导为到多种模式并存,这期间离不开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继出台了如下政策措施:03产业园区的分类及数量、规模总体产业园区的一般分类:产业园总体状况▼产业园的数量状况:从整体上来看,国家级全国产业园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产业园。在总体数量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居多,总体数量占比达70%以上。根据2019年全国产业园总体状况为: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最多,达到22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201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其他类型则数量较少,分别为19家和23家。主要产业园类型生产总值情况:近几年,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主要产业园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占据了全国产业园的大部分产值贡献:04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从产业园区的历史进程来看,单一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用经济的发展,现在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以复合的模式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园区盈利模式▼05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模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产品模式将由“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过去单一的产品模式已不再适合经济发展。未来产业园将更强调“城市经济”,即产业建设与城市生活配套的有机结合;二是盈利模式将转向合作共赢思维: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方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而是通过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模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合作共赢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三是运营模式将由“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未来,在众多的产业园中,政策、服务、产业配套合适度将是竞争的发力点。虽然全国各地区都在加大园区运营,紧抓产业园区发展及招商,但由于各种原因,产业园区的各项发展不尽如意。其中,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便是招商引资难。面对产业园区招商难的局面,最为常见的痛点如下:招商现状:招商难,精准招商更难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招商作为关键环节,只有做到精准招商,锁定符合园区/区域发展的优质项目,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为园区增强竞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很重要,但招商引资也很难。这已成为了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化解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纵观整个产业园区招商情况,影响招商的主要有3个关键因素:01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在于依托区域内专有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有不少产业园区盲目跟风,无规划无体系无创新,“三无”让区域内企业失去了对园区的兴趣度,最终导致招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02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园区政策优惠是吸引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只靠优惠政策,不仅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还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如此一来,不仅没有发挥出优惠政策应有的效益,反而桎梏了产业园区的发展。03园区运行效率低下:产业园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导致企业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面对以上问题,产业园区招商应如何做?链接产业资源,大数据助力精准招商产业园区招商固然难,需做好园区产业定位规划,联合外脑智囊团,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园区招商的精、准、快。链接产业资源:要想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关键点是园区内的产业企业要集聚,即同一产能的企业要少,不同产能但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全。应要针对产业链上的企业展开招商引资工作。依托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后台数据整合及需求分析,快速精准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及园区,从而使园区与企业达到无缝对接,实现精准招商。
2021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潜力及前景预测(附报告目录)产业园区是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产业园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1)自发成长型产业园区自发成长型又被称为“原生型”产业园区。该类产业园区的出现主要源于区域良好的内部条件,这些内部条件的催生加上外部需求扩大等诱因导致当地围绕某一核心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大量出现并自发聚集而发展形成,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集群形成模式。但是,园区企业之间相互临近和技术方面的共性基础便利了技术溢出,降低了技术模仿难度;但也导致园区内技术模仿严重,技术保护困难。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和缺乏政府的引导容易导致园区内部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园区内的这种无序竞争,损害其他园区企业利益和整个园区的声誉,导致园区不经济。(2)资源驱动型产业园区该园区主要依托自然资源,以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为基础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这些自然资源既可以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属,也可以是农产品、水产、树木等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该类园区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条件是当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竞争优势角度分析,当地有价值的、稀缺的但对开采利用的企业而言却是廉价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优势,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而且在当地进行资源的加工利用,又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一旦资金和技术条件具备,当地的这种资源优势将驱动当地大量企业围绕资源的开采、加工等集聚,把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形成的产业园区,由于这些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企业对资源的盲目和过度开采,使当地稀缺性资源迅速减少。(3)规划引导型产业园区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集群发展模式。与自发成长型产业园区相反,政府规划型产业园区的出现和发展带有明显的人为主导痕迹,被形象地称为“引凤筑巢”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于这类产业园区往往是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未来发展定位而实施的具有一定战略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因此,规划引导的产业园区多为医药、化工和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4)产业转移型产业园区它是指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形成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出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部分低端产业或产业链中的低附加值部分环节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并逐渐在一些较为临近或条件较好的地区聚集形成的产业集群。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业或产业链中的环节;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是该产业附加值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以及城市的重新定位,这些产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在当地发展的空间有限。因此,产业转移的首选就是地理位置相临近,相对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2、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区域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由于带动效益显着,高新技术产业园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受地方政府追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具有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知识、技术和信息流动迅速等特点,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模式。2019年,全国169家高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上缴税费1.9万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1.8%;出口总额4.1万亿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21.6%。2019年,全国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61.9万家,同比增长32%;企业从业人员2213.5万人,同比增长5.8%;实现营业总收入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总产值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0%。3、2021-2026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潜力未来十年,估计中国市场化产业园市场需求将仍然非常强劲,主要原因如下:(1) 新型城镇化趋势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实现了高速城镇化。政府日渐意识到发展新型城镇化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新型城镇化模式下,不单只是人口由乡入城,更重要的是能同时解决人们就业及社会地位向上流动以至改善生活环境等多重需要。政府新一届领导层倡导“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实现产业现代化、优化资源分配及推动国内增长等目标。作为城镇化规划的一环,地方政府普遍推动市场化产业园的开发,尤其对于部分处在转型中的城市,大型市场化产业园的开发与周边地区结合,可以帮助这些城市打造新城市中心。(2) 政府大力支持为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及城镇化的政府政策,地方政府一般将指定范围划定作经济开发之用,以优惠价格将该等范围的土地出售作为市场化产业园开发,并提供一系列奖励及优惠政策,包括向进驻产业园区的公司提供补贴及免税期以及为其雇员提供住房补贴及其他津贴。(3)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的园区开发机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围绕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制造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是当前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主要举措。各地区也因此纷纷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使园区成为荟萃知识精英、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创业园、孵化器和集中区。报告目录:第一章中国产业园区基本情况分析1第一节产业园区的基本概念分析1一、产业园区的定义1二、产业园区的类型3三、产业园区的功能8第二节产业园区的演化趋势分析8一、生态系统的发端聚核8二、生态系统的形成聚链8三、生态系统的完善聚网9第三节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9一、自发成长型产业园区9二、资源驱动型产业园区9三、规划引导型产业园区10四、产业转移型产业园区10第四节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分析11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构成要素分析11二、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分析13三、共服务平台的构成20四、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22五、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保障23第二章中国产业园区运行现状分析30第一节产业园区发展历程分析30一、产业园区生命周期特征30二、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分析32第二节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分析32一、产业园区数量规模分析32二、产业园区投资规模分析33三、产业园区建设面积分析33四、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规模34五、产业园区从业人员规模34第三节产业园区经营效益分析35一、产业园区盈利模式分析35二、产业园区经济指标分析38三、产业园区投资收益分析39第四节产业园区投资与开发风险39一、政策性风险分析39二、周期性风险分析40三、资金链风险分析40第五节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41一、产业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竞争突出41二、过于依靠优惠政策招商41三、园区建设存在“产城分离”现象41第六节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分析42一、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42二、以增强园区特色为重点42三、园区间协作带来共赢发展43四、由注重招商引资向促进园区内部企业发展转变43五、增强园区产业综合服务43六、产业园区战略投资转型44第三章中国产业园区开发主体分析45第一节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分析45一、“园中园”开发模式45二、“市场化”开发模式46三、“行政特区”开发模式47四、“官助民办”开发模式49第二节园区住宅开发主体分析51一、园区住宅开发模式分析51二、园区住宅运营模式分析51三、园区住宅盈利模式分析52四、园区住宅开发影响因素53第三节园区商业开发主体分析55一、园区商业地产开发模式55二、园区商业地产运营模式57三、园区商业地产盈利模式57四、园区商业开发影响因素61第四节园区工业开发主体分析61一、园区工业地产开发模式61二、园区工业地产运营模式63三、园区工业地产盈利模式63第五节政府对园区产业的规划64一、园区产业方向选择标准64二、企业入驻园区参考因素67三、政府对园区发展的定位67四、政府对园区产业的定位67第四章中国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分析69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园投资分析69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基本情况69二、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规划分析72三、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分析79第二节工业园区投资分析84一、一般工业园投资分析84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分析90第三节专业园区投资分析96一、现代农业园区投资分析96二、化工产业园投资分析108三、汽车产业园投资分析116四、食品产业园投资分析126五、物流园区投资分析131六、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分析143七、总部经济园区投资分析157第五章中国产业园区竞争排名比较分析161第一节产业园区竞争综合排名分析161一、综合指标排名产业园区总体状况分析161二、综合指标排名产业园区区域状况分析162三、综合指标排名产业园区类别状况分析164第二节具体细分指标排名情况分析165一、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指标排名分析165二、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指标排名分析166三、产业园区产业合作指标排名分析167四、产业园区公共服务指标排名分析168五、产业园区社会发展指标排名分析169第三节产业园区区域排名情况分析170一、东部地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分析170二、中部地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分析177三、西部地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分析183第四节产业园区类型排名情况分析189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排名分析189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排名情况分析199第五节产业园区竞争排名情况总结分析203一、五大类指标得分均值与变异系数比较203二、五大类指标得分均值以上产业园区分布特点204三、各类指标排名均值以上产业园区汇总205第六章中国重点省市产业园布局与产业规划方案208第一节北京市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08一、北京市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08二、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08三、北京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211四、北京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12五、北京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14六、北京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19第二节上海市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20一、上海市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20二、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21三、上海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222四、上海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22五、上海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24六、上海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30第三节天津市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31一、天津市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31二、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32三、天津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233四、天津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36五、天津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39六、天津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46第四节重庆市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47一、重庆市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47二、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47三、重庆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248四、重庆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48五、重庆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51六、重庆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63第五节江苏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64一、江苏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64二、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65三、江苏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265四、江苏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66五、江苏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67六、江苏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73第六节浙江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74一、浙江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74二、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75三、浙江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276四、浙江省产业园区布局及规划278五、浙江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80六、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84第七节广东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86一、广东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86二、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286三、广东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287四、广东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290五、广东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291六、广东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298第八节山东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299一、山东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299二、山东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00三、山东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01四、山东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01五、山东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02六、山东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08第九节福建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09一、福建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09二、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10三、福建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10四、福建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11五、福建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15六、福建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19第十节湖北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20一、湖北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20二、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21三、湖北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21四、湖北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22五、湖北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22六、湖北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25第十一节湖南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25一、湖南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25二、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26三、湖南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27四、湖南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27五、湖南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28六、湖南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32第十二节江西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32一、江西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32二、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33三、江西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34四、江西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35五、江西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35六、江西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38第十三节河北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40一、河北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40二、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41三、河北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42四、河北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43五、河北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44六、河北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49第十四节辽宁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52一、辽宁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52二、辽宁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53三、辽宁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53四、辽宁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54五、辽宁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55六、辽宁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59第十五节山西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59一、山西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59二、山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61三、山西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61四、山西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62五、山西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63六、山西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67第十六节四川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68一、四川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68二、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69三、四川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70四、四川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70五、四川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72六、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83第十七节内蒙古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84一、内蒙古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84二、内蒙古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85三、内蒙古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86四、内蒙古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87五、内蒙古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89六、内蒙古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393第十八节安徽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394一、安徽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394二、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394三、安徽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394四、安徽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395五、安徽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397六、安徽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402第十九节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404一、黑龙江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404二、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404三、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405四、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405五、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投资分析408六、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410第二十节贵州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412一、贵州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412二、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413三、贵州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413四、贵州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414五、贵州省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分析415六、贵州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417第二十一节云南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419一、云南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419二、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420三、云南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421四、云南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424五、云南省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分析425六、云南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429第二十二节河南省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规划430一、河南省产业园经营情况分析430二、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432三、河南省产业发展环境及方向432四、河南省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434五、河南省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分析434六、河南省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分析437第七章中国领先产业园区经营状况分析439第一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营分析439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39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41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42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43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44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45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46第二节联东U谷北京金桥产业园经营分析447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47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47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48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48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49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50第三节中国五矿(营口)产业园经营分析451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51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51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51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55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56六、营口市铝产业招商引资平台461第四节天安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经营分析462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62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62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63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63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64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67第五节津通(常州)国际工业园经营分析468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68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68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68四、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69五、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69第六节上海国际汽车城经营分析470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70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70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71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71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72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72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73第七节固安工业园经营分析474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74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75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76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76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77六、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78第八节深港中海信科技园经营分析479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79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79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80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80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80六、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81第九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营分析482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82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82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83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84五、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87六、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87七、园区发展战略规哈487第十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营分析491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91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91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92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94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495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495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496第十一节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经营分析497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497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497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498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499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00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01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01第十二节苏州工业园区经营分析502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02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02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03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04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04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06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06第十三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营分析507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07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07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08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09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10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10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12第十四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经营分析512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12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13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13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15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16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16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17第十五节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营分析517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17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18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18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19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19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20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21第十六节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营分析521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21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21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21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22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22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23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23第十七节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分析524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24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24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25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25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28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28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28第十八节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分析529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29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30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30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31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31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31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31第十九节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经营分析532一、园区基本情况简述532二、园区发展规模分析532三、园区产业布局经验533四、园区优惠政策解析534五、园区发展战略规划534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534七、园区招商引资分析535第八章中国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策略与建议536第一节园区招商引资资金来源渠道分析536一、招商引资产业资本渠道分析536二、招商引资商业资本渠道分析536三、资源、政策招商向资本招商转变537四、重资产招商向重知识、技术招商转变538五、政府主导招商向政企研联合招商转变538第二节园区招商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539一、招商引资风险来源分析539二、国外招商引资风险规避经验借鉴540三、对我国招商引资风险的启示541第三节中国园区招商引资路径与典型模式542一、国内招商引资方式及路径542二、国内招商引资的典型模式547三、主要招商引资模式对比分析555四、中国招商引资成功案例分析558第四节产业园区项目包装推广方案561一、产业园区品牌的价值561二、产业园区品牌营销现状562三、园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563四、产业园区品牌营销建议565第九章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前景与招商引资建议566第一节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分析566一、产业园区建设政策环境566二、产业园区建设经济环境582三、产业园区建设社会环境589第二节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前景590一、产业园区投资机会分析590二、产业园区创新招商路径591三、产业园区创新规划理念592四、产业园区创新盈利模式592五、产业园区发展前景分析592第三节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议593一、产业园区开发主要问题593二、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建议595三、产业园区项目申报建议596四、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建议598第十章2021-2026年产业园区前景及趋势预测607第一节产业园区“十三五”规划研究607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 “十三五”发展规划607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607第二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前景610一、2021-2026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潜力610二、2021-2026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前景展望611三、2021-2026年产业园区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611第三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市场发展趋势预测616一、2021-2026年产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616二、2021-2026年产业园细分市场发展趋势618第十一章2021-2026年产业园区投资价值评估分析623第一节产业园区的盈利环节与模式623一、园区盈利的背景与意义623二、园区盈利环节与模式分析623三、提升园区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625第二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626一、有利因素626二、不利因素628第三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629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629二、产业发展的方向分析629三、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632四、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633第十二章2021-2026年产业园区投资机会与风险635第一节产业园区投资形势分析635一、产业园区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635二、全国兴起产业园投资热潮641三、高新区转型下的投资机会分析641第二节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分析642一、企业融资模式642二、项目融资模式643三、其他融资模式644第三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投资机会646一、产业园投资吸引力646二、产业园增长动力分析647三、产业园区域投资潜力分析648第四节2021-2026年产业园区投资风险及防范648一、市场风险648二、经营风险649三、政策风险649四、人才技术风险650第五节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发展建议650一、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650二、产业园区主要投资建议651三、中国产业园区融资分析654第十三章2021-2026年产业园区面临的困境及对策656第一节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656一、产业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656二、中西部产业园区面临的困扰分析656三、低碳产业园建设大跃进亟需规范化657四、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及思路662五、城市产业园的定位策略与模式选择671六、我国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思路675第二节产业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78一、产业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678二、产业园区的规划对策分析679第三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困惑及对策680一、发展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困惑680二、发展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对策681第十四章2021-2026年我国产业园区运营策略分析684第一节产业园主要投资模式684一、产业园开发模式684二、主体企业引导模式684三、产业地产商模式684四、综合运作模式685第二节产业园建设融资渠道分析685一、产业园建设行业发展的难题:资金与管理685二、资金与管理产业地产的资本特点687三、目前国内主要融资渠道688四、多元化的融资发展方向分析689第三节提升产业园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措施691一、促进产业集群方面691二、完善生产要素方面692三、拓展需求条件方面692四、主导企业发展方面693五、品牌营销推广方面693第四节产业园运营建议695一、运营策略建议695二、投资策略建议700
作者:东滩顾问 · 莫金玉本文基于东滩顾问产业内参《云计算产业投资趋势及发展模式》部分内容整理。依托弹性扩展、费用低廉、速度快捷等优势,云计算成为颠覆传统IT架构的存在,未来将成为IT行业的主流趋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产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基础硬件到下游平台+行业应用的产业生态,东中西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布局。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由一个可配置的共享资源池组成,该资源池提供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等多种软硬件资源,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用户只需要少量参与就可按需获取资源。1、产业分类按照部署方式,云计算技术分为混合云、公有云和私有云。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一直在不断演进,目前业界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是NIST提出的三大类:IaaS、PaaS、SaaS。2、市场和格局全球云计算市场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PaaS市占率最小,增速最快;SaaS市占率最高,但增速较缓。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在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363亿美元,其中PaaS市场规模占比12.25%,SaaS市场占比63.90%。纵观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一家独大,市场率超过45%;近年来,阿里云发展迅猛,2017-2018年市场规模增速超过90%,且阿里云在亚太地区表现良好,市占率超过微软和亚马逊的总和。我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内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IaaS具有市场集中度高、技术壁垒高的特点,社会资金更倾向于流入,目前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参考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预计未来PaaS、SaaS市场将高速增长。3、发展趋势“上云”已成为各类IT应用的发展趋势。以企业上云为例,对标欧美等国家,我国企业上云率偏低;随着2018年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文件的发布,企业上云已经成为IT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各类企业资源和运营管理“上云”,研发上云成为更深层次企业上云的标志。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对软硬件资源采取集中式、动态化管理,可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集成端到端管理工具服务,覆盖云中协作、需求分析、编码调试、测试、部署、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二、云计算细分产业环节云计算产业分为核心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四个环节,其中核心硬件包括存储、内存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等,平台按照服务类型分为IaaS平台、PaaS平台和SaaS平台,应用按照行业分为金融云、制造云、电信云等。1、上游-核心硬件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是我国IT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云计算领域也是同理。芯片设计环节的核心技术被美企垄断,中国企业鲜有涉猎;芯片制造环节的最先进工艺7nm被欧美的跨国企业垄断,制造设备被荷兰、日本等国家垄断,我国的工艺还停留在16nm和22nm的层面,显著落后。云计算同样为我国的CPU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云时代,数据中心由大量低端X86服务器堆积而成,不再盲目追求单个CPU的计算速度;算力的高度集中使得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的推广不再由单个的客户端决定,龙头供应商负责推广和普及应用,从而快速搭建起产业生态圈,实现内部良性循环。2、中游-IT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包括IDC、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IDC为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提供的一个特殊基础设施,是承载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IT资源的场所,也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和云计算的发展,IDC市场快速发展,一线城市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政府加强对IDC的布局规划,新建数据中心(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北上广深周边地区、西部地区转移。服务器、存储设备厂商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除核心芯片外其他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60%,带动相关厂商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3、下游-云平台(1)IaaS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当前云计算的技术更加成熟、服务更加稳定、规范和便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业务迁到云端,行业业务量快速增长,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纵观2016-2018年市占率的变化,阿里云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市场占有率不断上涨,而中国联通、世纪互联等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趋近于无。(2)PaaS细分市场多、碎片化发展,IaaS、SaaS厂商向中游拓展生态。PaaS是面向应用的核心平台,提供一体化应用开发、部署、运行、管理和监控的托管环境,是沟通IaaS和SaaS的桥梁,细分领域众多,呈现碎片化发展的趋势,缺少统一的龙头整合市场。IaaS厂商的基础计算、存储、网络等业务的同质化程度高,厂商之间通过降低基础服务的价格进行竞争;SaaS厂商的应用可以满足客户的单点需求,但是要争取到定制化程度高的客户还需要在PaaS层面发力,双方都有向PaaS领域发力的技术和需求。(3)软件企业天生带有做SaaS平台的基因,未来的爆发点是外部性强的板块。SaaS是应用软件的云化,传统的软件厂商具备多年的业务积累、客户积累、技术积累、产品积累,拥有天生的优势,能够快速实现存量客户转化。外部性越强的板块,诸如销售、客服、营销等领域,其对外沟通和移动办公需求大,涉及企业隐私少,上云后有助于提升外部连接的便利性且不担心机密泄露,未来越可能实现云化。4、行业应用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下,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交通物流、政务等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型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企业开始选择云计算技术作为其核心的IT资源,市场前景广阔。三、云计算产业园区布局分析云计算产业园的分布受到自然资源、市场需求、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呈现三级化布局的态势。· 以基础设施(如大型IDC)为主的产业园,具有高能耗的特征,发展更多受到土地、水、电等资源环境的限制,更倾向于向温度适宜、资源禀赋好的地区布局。· 以平台服务为主的产业园,发展受到技术要素的约束,园区集中分布在科技实力强劲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北京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等。· 以行业应用为主的产业园,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更多,主要集中在应用需求大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园已逐渐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据东滩顾问不完全统计,东部地区有产业园23个,西部地区有产业园18个,中部地区有产业园7个。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环境优越,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应用市场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各地发达的产业对云计算提供的IT基础服务有需求。适宜发展平台服务、应用类的产业。东部园区总体呈现出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的特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程度高、土地压力大、人口密度大,在布局园区的时候首先考虑产业适配程度和城市经济发展,园区以服务现有产业为主,倾向于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因此以小型、单一功能为主,零散分布在现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中。2、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能源、气候优势明显,能够为大型云计算园区/基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优势独特。西部园区总体呈现出占地面积大、布局高度集中、功能多元的特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略显不足、城镇化水平低,发展大型园区有利于带动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培育龙头、完善生态、吸纳就业。目前,西部地区的园区多由政府主导建设,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多元,借助产城融合发展吸引配套产业和相关企业形成集聚。选址在城市外围地区,也便于集中管理和服务。3、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介于西部和东部之间,既没有西部的自然条件优势、又缺乏东部的产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弱。但在如武汉、长沙、郑州等IT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有人才和技术的保障,也为云计算产业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四、云计算产业园区案例解析1、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概况:云栖小镇位于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杭州,是国内首个以云生态为主导,云计算为核心科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的产业小镇。目前小镇已累计引进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中航工业、银杏谷资本、华通云数据、数梦工场、洛可可设计集团等在内的各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涉云企业400余家。产业覆盖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发展策略:创新创业生态+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云栖小镇注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培育,与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中心、工程院等合作,培育、储备科技型人才,并提供技术支撑,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小镇吸引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大企业开放核心能力,结合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创新平台等优势资源,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链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2、市北·云立方——上海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 概况:市北·云立方位于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内,项目以滨水办公为主,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由A、B两栋研发办公楼和C栋数据中心构成,搭配有亲水平台、生态走廊、中心景区等配套设施。发展策略:园区成立之初,便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吸引优质的国家云计算行业龙头入驻,通过东方通、中标软件、达梦数据库等龙头带动努力打造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并引进科达华盛在园区设立数据中心,实现“基本服务架构-云计算操作平台服务-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发展。3、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概况: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于2011年在泰达服务外包产业园揭牌。产业基地总体占地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发场地100万平方米,公寓、学校、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50万平方米。发展策略:园区通过“搭平台-引龙头”的方式完善产业生态,努力打造形成“超级计算—云存储—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园区积极搭建公共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商务运营服务、投资融资服务、科技资讯服务、政策解读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园区内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引进的业内知名龙头企业包括:提供IaaS服务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腾讯北方数据中心;提供SaaS服务的渣打科营中心;以及惠普全球首家云计算展示中心、中国一重天津研发中心、唯捷创芯、猎聘网等重量级机构与企业。4、新疆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天山云”计划的核心基地概况: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是新疆“天山云”计划的核心基地,规划用地10.84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围绕“电子制造-软件开发-IT服务-内容服务”四大板块,服务“石油、智慧城市、旅游、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金融、物流、农业”等八大行业,形成“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创意、地理信息、物联网和教育培训”等七大产业集群。截止2017年末已有70个从事数据服务的企业和项目落地,2万个机柜、近25万个服务器在运行,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拥有3.5万个机柜数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集聚区。发展策略:选址在自然禀赋优越的地区,易于吸引龙头企业/项目入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煤炭及新能源资源异常富集;气候偏寒,降低了数据中心冷却所需的能源消耗。园区内集聚如华为云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数据中心、新疆自治区重要信息系统异地灾难备份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多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和业内重要企业,吸引大量相关企业入驻,辐射带动周边市区医疗、金融、制造等产业上云,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上文分析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细分产业特征、产业集聚模式和园区发展借鉴。云计算是当下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IT行业发展的重点,多地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及由云计算带动的产业生态将会蓬勃发展。
《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由行业公众投票选出,代表了在2019年里发展成果得到行业认可的10家产业园区运营商。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投票圆满结束,投票结果除了直接作为《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榜单评选的唯一标准外,还将作为2020方升榜单评选中的影响力指标,总体占比5%。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01 中城新产业深圳湾产学研sp@ce中城新产业在此次《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票选中荣获第一。中城新产业是职业经理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刘爱明因“窄门原理”从房地产走向产业地产,他认为许多事情貌似很容易,但因为做的人多,反而不容易。例如,大家都在高周转做住宅,如果他也去造住宅,怎么可能竞争过那些大家伙?短短5年时间,中城新产业从无到有,在产业地产列强环伺的局面下完成突围,已经形成了以产业运营为核心竞争力,轻重资产均衡发展的业务模式,项目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青岛等多个重点城市,构筑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产业格局。此次在网络投票中摘得桂冠也展现出中城新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商业模式等得到了行业大众的有口皆碑,未来发展值得期待。02 济高控股中欧装备制造小镇2019年,在济南高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昊的带领下,济高控股在转型发展中取得突破,成绩斐然。此次入选《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第二位,展现出行业大众对于济高控股成绩的认可。济高控股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运营商”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品牌化“四大战略”,在国有园区运营商市场化发展中已经走在前列。济高控股的重点项目中欧装备制造小镇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首批15家典型特色小镇,除此之外同样拥有中国(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核心区域汉峪金谷、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英石墨烯产业园等一大批标志性产业园区项目。03 合肥高新股份中国安全谷继2019年斩获《2019年人气产业园区运营商10强》第六位之后,合肥高新股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再一次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在本次《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票选中位列第三。刘铭掌舵的合肥高新股份,其产业园区团队专业度让人叹服。合肥高新股份拥有中国声谷系列、创新产业园系列、明珠产业园系列、生物医药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等1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总开发运营面积近500万平米,聚集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超4000家,包括科大国盾、华米科技、海康威视、中盛溯源、本源量子等高端技术领军企业及阿里、腾讯、思科、金域医学等行业龙头及世界500强企业。合肥高新股份正走在一条正确而快速的发展道路上,规模正快速扩大,专业度迅速提升,产业运营能力与日俱进,有助于提升企业资信,助力企业市场化发展。04 中电光谷光谷软件园2019年中电光谷从过去的专业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集团转变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和“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在战略作出转型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企业稳定的业绩增长。中电光谷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服务园区企业的生态体系,通过数字化管理,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从园区到产业,开启TO B业务的通道。能够在《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票选中名列第四,展现出行业大众对于中电光谷创新型TO B业务的肯定与期待。05 成都高新天府软件园成都高新即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成都高新区的开发运营主体,属于典型的国有园区运营商。近年来,在成都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彤的带领下,不仅是打造了数个成都热门产业园区项目,提出了赢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即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并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5亿元出双创债券,获得打工国际给予的资本市场最高等级的AAA主体信用级别评级,成为全国高新区中除了北京、上海外第三个拥有AAA主体信用级别的平台公司。成都高新能够在《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票选中名列第五实是名至实归。06 碧桂园产城碧桂园北斗产业基地碧桂园从高周转的房地产转向慢工出细活的产业地产,难免水土不服。通过前期产业地产业务发展经验的积累,碧桂园收缩布局,在持续开发运营已有的20多个产业园区项目的同时,放弃快速拓展,选择更加稳健的发展方式。这对于碧桂园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放弃原有的高周转思路,沉下心运营手中现有的资产,打磨自身专业能力,是明智的选择。看似在产业地产领域折戟沉沙的背后,这超过20多个持续运营的产业园区项目正是碧桂园布局在产业地产领域的桥头堡。碧桂园产城能够在《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票选中名列第六无疑透露出了行业对于碧桂园产城的认可。碧桂园产城在战略转型后交出了一份令人相对满意的成绩单,“行百里者半九十”,碧桂园在这一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仍需要进一步打磨自身核心竞争力。07 启迪协信上海奉贤启迪协信智慧港启迪协信源于清华,由全国最大的科技服务企业启迪控股与协信控股实施“业务战略整合重组”成立,专注于科技园的投资运营。从2015年成立至今,经过短短5年时间,启迪协信的创新基地已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杭州、武汉等20多个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开发和运营了40多个园区项目,目前已进入运营园区面积近300万方。源于清华的启迪协信,拥有着天然科技产业资源的整合优势,依托启迪控股集团背景优势,启迪协信成功导入了启迪科技创新资源、清华校友资源以及清控企业等资源,为民营科技企业引入高水平科研院所等资源,汇聚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组织协调启迪之星、启迪众创工社等遍布全球的创新基地网络资源,全面有效满足创新创业企业需求。此次启迪协信荣获《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第七名,是行业公众对于其在科技创新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认可。08 北大资源北大资源大健康产业园北大系和清华系携手入榜,北大资源紧随启迪协信之后,荣获《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第八名。北大资源源于北大,创立于1992,依托北大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经过28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特色产业、精工产品、价值服务三大核心业务版块。北大资源定位为“科创产业服务商”,以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平台为核心,聚焦“科技”和“大健康”两大发展主轴。目前,北大资源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经济带、华中经济带五大区域的战略布局,业务版图覆盖20余个中心城市,开发运营面积超过2000万方,全面打造科创园区、特色产城、美好社区、璀璨商办、全龄教育、至诚服务六大系列组成的“丛林产品体系”。09 电子城高科电子城·(北京)国际电子总部电子城高科荣获《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第九名。电子城在今年正式更名“北京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电子城高科全面开启科技服务转型发展的新战略。电子城高科以“构筑科技产业生态,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为使命,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服务企业”为愿景,凭借在科技发展空间营造、科技发展助推服务及科技资源资本运作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了“科技空间服务”及“科技创新服务”两大发展体系,已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启动运营了数十个各具特色的科技空间及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形成了贯穿产业全链条、覆盖创新发展全周期、整合科技创新全要素的科技服务生态。此次入选是对电子城高科在科技服务领域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其转型发展的认可。10 e通世界三银基金产业园e通世界扎根上海,运营8个产业园区项目,规划产业园区开发建筑面积80 余万平方米,自持面积50万方,租赁托管运营面积30万方。通过创新的“e通模式”,构建起从产业园开发、产业招商、产业链培育、产业园运营、资本及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独特品牌竞争力,发展模式更是获得了市区政府的高度认可。在此次疫情影响下,诸多产业园区运营商发展面临困境,反观e通世界通过对招商体系的进一步升级,租金逆势上扬,业绩斐然。能够入选《2020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也在情理之中。— END —会议背景: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来袭,对各行各业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从政府如何发展产业到产业运营商如何修炼内功,产业园区“江湖”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多维度、多层次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产业园区核心能力即“产业运营能力”的考验,这将开启产业园区“下半场”新序幕。会议时间:2020年6月17日会议地点:上海参会人群:政府领导、企业代表、金融机构、知名产业园区运营商等
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是对外开放,吸引投资和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园区已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律,未来可能会有八大趋势。趋势一:园区战略转型升级尽管中国的园区经济只有20或30年的发展,但它却每隔几年便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园区内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使中国园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中国公园的发展模式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例如,增长方式已经从注重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资源分配已从粗放发展转变为集约发展;产业结构由制造业转向制造业,结合了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业。环境建设从相对艰苦的环境转变为更加柔软的环境。可以说,现有的大多数工业园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都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趋势二:公园产业的“精简”和“增长”随着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到处绽放,工业定位的同质化和工业投资的盲目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工业园区都有“有企业却没有工业”和“高工业点低表面”的工业困境。集群效应不明显。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背景下,促进产业升级升级是园区“二次创业”的基础。园区产业的转型可以概括为“缩小”和“增长”两个词。“瘦身”主要体现在产业分类上,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分类,优化,升级”,建立园区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产业链经济。“增加”主要体现在产业升级上。从绝大多数工业园区的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传统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是这些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园区产业的“增长”可以依靠产业整合来延伸和扩展产业链,构建园区产业的“微笑曲线”,增强园区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融合发展是园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是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趋势3:工业园区正在向综合城市地区发展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演变,园区所承担的功能日益多样化。该地区大量城市元素和生产活动共存和聚集,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逐渐融合。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一些工业园区积极进行战略转型,逐步计划从单一的生产园区发展成为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城市。趋势四:行业投资运行良好产业投资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投资约定,项目结算,运营支持等诸多环节,涉及投资参与部门权益的设计。当前许多公园投资模式仍陷于突破性的“游击战”中,具有强烈的个人动机和快速的项目引入,但是投资体系不完善,投资方法过时,整体营销工作不足以及难以形成公共平台的情况仍然存在。不利于未来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趋势5:园区的品牌和“连锁经营”如今,随着园区经济的“泛滥”,“软实力”已成为构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由于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还不够,因此还必须具有质量和品牌。高质量公园的单位输出不知道普通公园的单位输出多少倍。创建优质园区和建设品牌园区已成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趋势六:产业资本战略促进园区战略资本问题是公园的发展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公园的发展中经常会成为问题。园区的发展具有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报长的特点。从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开发到产业孵化和产业支持,园区发展的整个过程离不开资金的推广。趋势7:从吸引投资到吸引智慧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培育主要取决于知识和智力资源。许多工业园区在注重“吸引投资”的同时,也着眼于“吸引投资”,积极吸引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室和博士后工作站进驻园区。在过去的两年中,在国家和地方“计划”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公园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参加海外留学人才的竞争。只有加强人才招聘,才能实现资金,技术和项目管理的三维驱动。趋势八: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竞争工具从园区层面看,产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园区的发展已从孤立的房地产开发逐渐发展为综合的工业发展,从单面的艰苦环境建设到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创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它开始重视公园的文化氛围,建设软环境,例如创新机制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已日益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并已被列入园区的工作时间表。如今,在公园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园经营者正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宣传和投资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经常出现在地方政府的各种年度计划中。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园区品牌,吸引投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效增强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方升研究于5月22日在2019第五届中国产业园区大会现场重磅发布了方升产业园区年度榜,涵盖《2019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等一系列榜单。行业大数据剖析行业现状方升研究收集整理了149家产业园区运营商自2014-2018年,企业5年关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行业大数据来展现行业概览、细分市场、行业特征和行业趋势。5年来,产业园区行业总收入从5356.87亿元增长至8945.91亿元,增幅近67.00%。行业净利润从715.27亿元增长至1232.55亿元,增幅近72.32%。行业静态净资产收益率从3.96%升至4.46%。可以从中看到产业园区行业的长足进步。但是在2018年,产业园区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净资产、总资产、现金流等数据都展现整个行业在经历一场震荡,增速高度下降。与此同时,行业也存在一个较大的隐患,就营业收入来看,2018年的CR10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4.86%,而净利润的CR10更是接近60%,行业的头部企业具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中小型产业园区运营商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较低。净资产收益率成为行业两种类型企业的分水岭,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大类型,市场主导往往有着不错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总资产方面并不突出。而政府主导类有着超高的总资产和相对高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方面则往往让人大跌眼镜。2018年方升研究给出的净资产收益率区分线是5%。两类企业的数据对比体现出这基本上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市场,甚至很多方面是对立的。在收集到的149家产业园区运营商中,华东区域数量最多,达到74家,华南区域企业数量最少仅有15家,但是营业收入却是排名第二,平均营业收入高达159.97亿元。中西部区域相比于沿海地区,无论是营业收入总量还是平均营业收入都处于垫底的位置。更多产业园区行业数据与分析报告可以关注由方升研究隆重推出的《2019产业园区年度报告:典型企业研究》和《中国产业园区企业发展历程研究报告》!而每年公布的产业园区年度榜属于方升研究产业园区年度报告的一种展现形式,方升研究结合企业年度数据、专家投票、网络投票的方式综合得出2019年度产业园区年度榜。产业园区年度榜详解方升研究通过整合专家评审委员会投票、企业财务数据以及网络投票的结果得出的2019年度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的榜单中,华夏幸福在2018年遭遇了现金流、环京限购等问题后,但随着平安入股,华夏幸福进入了换挡再加速时期,因此在本次榜单中让出了头名宝座。招商蛇口保持上升趋势,在企业客观数据以及专家投票环节双双拿下桂冠,荣获本年度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第一名!中新集团与中国宏泰发展在本次榜单中,稳居三,四。上海临港位列第五,超越落至第九的张江高科成为上海市的“头牌”,上海市中市北高新同样值得关注,上升8位来到第十五位。中关村发展上升2位,位居第六,联东集团依靠成熟的商业模式保持第七的位置,前十名中出现2名新人,分别是位列第八、第十的中节能实业和星月投资。在50强榜单中,本年度一二线热点城市中产业集聚区的代表园区运营商多家入选本次榜单,例如深投控、成都高投、亦庄控股、昌发展、成都天投等,而作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的武汉,本土的产业园区运营商东湖高新和中电光谷,2018年商业模式仍然保持单纯的租售形式,缺乏创新与突破,导致最终排名差强人意。但是在近期,中电光谷围绕产业运营与产业构建,做出了突破性改变,增加自持,注重产业孵化等一系列举措,而东湖高新仍然保持原有模式,导致园区板块持续缩水。方升研究相信,长此以往中电光谷势必将有所突破,大幅度超越东湖高新,成为武汉“头牌”。在本次50强榜单中,除了华夏幸福、联东集团、隆基泰和、鸿坤产业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外,其他所有的产业园区运营商都属于其所在城市产业选址办公的热门区域。市场现状是最具说服力的,产业的选择以最直观的方式佐证了榜单的公允性。而以华夏幸福、联东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因各自商业模式影响,在选址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着重点,华夏幸福PPP模式旨在造城,联东集团专注工业厂房,都走出一条具有各自特色的商业模式。行业震荡,多家热门区域运营商上榜产业园区行业在2018年遭遇了整体的震荡,运营商排名变动较大,多地产业成熟区域的运营商都成功入围本次产业园区年度榜。在榜单前十强中,市场化园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仅有上海临港和中关村发展属于国控园区,其余8家均属于市场化运营的企业。华夏幸福和招商蛇口作为产业园区行业的“绝代双骄”,在产业园区行业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华夏幸福更是常年霸占头名宝座。但在2018年,华夏幸福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寻求开拓新模式、新领域、新地域,这一年成为华夏幸福的换挡期,招商蛇口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依靠40年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成熟经验,在2018年持续快速发展,营业收入达到882.78亿元,净利润达到152.40亿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招商蛇口在本年度的评选中,在企业发展力和产业发展力两项评选中均获得头名,最终在2019年度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评选中超越华夏幸福夺得头名宝座。位于第三、第四的中新集团和中国宏泰发展,在商业模式中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重视前期规划,重视产业构建,保持稳定的发展脚步,但跨出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就在2018年底,双方就银川苏银产业园达成合作,强强联合。上海临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展现出其出色产业运营能力。漕河泾作为上海临港的代表区域,以纯市场化的运作,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将该地区打造成为上海市的城市副中心,在此过程中,保持了非常高的支持比例。上海临港本次通过出色的业绩以及行业内的优秀口碑,成为了上海市的“头牌”。张江高科作为过去多年上海市产业园区的头号代表,业绩仍处于颓势,在专家投票环节也是被上海临港迫近,最终排名也是跌至第九位。张江高科急需找到一条成熟的商业模式。中节能实业进入榜单前十,位列第八,成为本次榜单的最大黑马。作为中国节能集团环保有限公司在产业园区行业围绕节能环保领域构建产业园区的企业,积极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已成为领先的中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运营商。经过25年积累,依托企业大量绿色建筑的开发和技术集成经验,通过“绿色建筑开发、绿色科技服务、绿色智慧运营”三驾马车战略,在全国多地建成并运营了27个绿色园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超过610万平方米。中节能实业在绿色环保特色产业园的打造运营能力不仅在业绩上得到了体现,更是在专家投票及网络投票中都名列前茅,帮助其成为本次榜单的最大黑马。星月投资在本次年度榜评选中,成功跻身前十。从2004年成立至今,立足上海经过15年持续耕耘,已经在上海站稳脚跟,并逐步走向全国。致力于打造总部办公型园区,依靠成熟的产品金融化,轻资产化以及对上海市的熟知,已经成功运营11个产业园区项目,规模超过180万平方米,自持比例高达50%。其中长三角电商产业园和陆家嘴金融社区两大金牌项目属于其中的佼佼者,星月投资也正是依靠这两大项目拉升了榜单排名。榜单中,成都高投、亦庄控股、合肥高新股份、浦东金桥等产业园区运营商,项目在成立之初,在城市中都处于较为偏僻地区。经过多年的耕耘,通过产城融合打造、推动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产业、人口的集聚,将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的产业高地。这些产业园区运营商出色的产城融合打造能力,帮助企业在本次榜单中都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星河产业集团与鸿坤产业集团在作为房企转型的成功典型,依靠自身成熟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在2018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了他们产城融合的能力。榜单中同样出现了以恒生科技园、闵虹集团、北大资源、昌发展、合肥高新股份为代表的园区相关收入低于10亿的小规模企业。虽然在企业体量上与其他运营商存在差距,但是在园区运营方面都极具特色,在本次榜单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中让人惋惜的就是位于32位的荣盛产业新城,在2018年荣盛产业新城在业绩方面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因为其“埋头苦干”的特质,在品牌宣传方面较少,市场对于荣盛产业新城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过去,导致其专家投票环节成绩惨淡。在随后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产业园区金项目十强中,招商蛇口蕲春健康产业新城、中国宏泰发展廊坊龙和高新、鸿坤产业集团鸿坤·金融谷、中节能实业中节能·西溪首座、中新集团苏通科技产业园、隆基泰和隆基泰和和谷产业园等10个优秀项目入选。入选项目都属于企业的标志性项目,以及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地,值得考察学习。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南通蓝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桐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付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产业园区创新榜。城市营商环境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息息相关,2019年度中国城市榜,为产业园区行业筛选出了适合产业园区投资拓展的红榜,分别为深圳、南京和银川。而天津、广州和西安入选了本年度的城市黑榜,产业园区运营商在拓展过程中应避免选择黑榜城市。最后发布的2019年度人气产业园区运营商10强,鸿坤产业集团、亦庄控股、荣盛产业新城分获前三。此份榜单来自于网络投票,同时也是2019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评价体系中影响力指标。附产业园区年度榜评价体系:目前的产业园区行业业态多样,写字楼、商办楼、城市综合体、众创空间、产业新城,如何评价产业园区运营商地整体实力将更为复杂。但是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仍然是产业园区行业地发展宗旨。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政府一样高度重视企业的产业运营能力,因此将产业运营能力设定为评价产业园区运营商最关键的指标,在评选过程中占比高达55%。但是在秉承产业园区运营商核心价值,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凭借合理的商业模式兼顾自身盈利,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样属于评价产业园区运营商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评选中占比达到40%。最后的5%来自于网络公开投票,也就是产业园区运营商的网络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去倾听行业的声音,也是专家评审的一种延续。这一指标折射出企业通过良好的品牌建立以及优秀的产品形成的良好口碑,最后在行业内,乃至在全国层面形成的品牌影响力。由此形成了产业发展力、企业发展力、影响力三大指标,方升研究也在此基础上,更为细分了多个子指标,为产业园区行业打造一个最具说服力、最客观、最真实的产业园区年度榜单。在本次《2019产业园区年度榜》的评选过程中,方升研究创新性地融入了奥斯卡评选方式,引入专家投票环节,邀请了产业园区行业大咖、政府领导、金融机构高层、产业企业高管、主流媒体负责人等在内56位专家组成2019产业园区专家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打造了多个成功产城项目,在产业园区行业内拥有超过20年操盘经验的高炜先生担任2019产业园区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执行主席。产业园区年度榜的评价体系与政府需求紧密挂钩,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政府找到在2018年度最具产业发展能力、产业运营能力以及在业绩方面取得出色成绩的产业园区运营商。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成渝鄂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四大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模式,引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转移至中国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产能转移经历了三个时期,2000年前是有日本主导的全球TFT-LCD产业发展,同时期的韩国企业大力大力发展该产业,该时期全球出货量第一是三星;2000-2010年日本向中国台湾地区技术转移,同时期中国大陆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收购的方式开始快速发展液晶面板产业;2010到现在,日本多家厂商已经退出LCD产业,而韩国也将重心转移至OLED,从而目前中国的LCD面板产能占据全球第一。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我国LCD产能占全球产能的50%,未来的LCD产能也继续集聚中国。2019年随着国内市场面板出货量稳定提升以及OLED面板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面板显示市场规模1740.7亿元。2019年LCD产品仍然占据2019年中国面板显示市场的主要份额,市场规模达到1350.2亿元。而受到产品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OLED产品近三年市场规模以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近30%的增速快速增长。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增速持续领先全球近年来随着多条G8.5/G8.6以及G10.5代线的先后量产,我国LCD产能保持高位增长,2019年LCD总产能达到11348.1亿平方米,稳居全球第一。OLED领域,随着G6代产线产能加速释放,我国OLED产能全球占比超过10%,预计2022年产能超过1000万平方米,占据全球近30%的产能。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集中在四大区域其中成渝鄂领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成渝鄂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四大地区在TFT-LCD、AMOLED面板生产线领域的总投资额超过了12000亿元,拥有已建或在建的G10.5代TFT-LCD产线5条,G8.5/8.6TFTLCD产线13条,G6代AMOLED产线11条,是国内面板产能的集中地。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成渝鄂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四大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模式,引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面板产业园区集群效应突出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担负着聚集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等)、培育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带动等重要使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由于地方政府对于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土地、税收、财政等多项优惠政策,加之产业园区服务性功能带来的巨大地产价值,园区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地方政府(管委会)运营、企业主导、地产开发商主导等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当前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园区主要以政府运营为主。赛迪顾问通过产业竞争力、配套竞争力、园区竞争力等3个一级指标体系,以及辐射形成的18个二级指标,评选出2020新型显示十大园区。其中深圳光明科学城排名第一,其次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省(市、区)分布来看,广东省、福建省分别有两个园区入围十大园区,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分别有一个园区入围。这些地区新型显示产业普遍起步时间较早,拥有两条(含两条)以上的面板生产线,集聚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占据了国内新型显示的主要产能。近年来多条TFT-LCD高世代线、AMOLED柔性生产线先后落户十大园区,带动产业投资额持续上涨,截至2020Q1十大园区占据国内面板产线投资总额的55.6%。十大园区目前拥有共计22条TFT-LCD产线量产或者在建(拟建)。高世代线方面,G10.5代线有4条分布在十大园区,已量产的G8.5/8.6产线有6条坐落在十大园区,目前十大园区产能占比超过90%。国内量产或者在建(拟建)的AMOLED产线共计18条,其中十大园区拥有11条之多,这也直接导致十大园区国内AMOLED产能占比近85%,达到188.4万平方米。(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术,从数字货币加速渗透至其他领域,和各行各业创新融合。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由两个阵营推动。一方面,IT阵营,从信息共享着手,以低成本建立信用为核心,逐步覆盖数字资产等领域。另一方面,加密货币阵营从货币出发,逐渐向资产端管理、存证领域推进,并向征信和一般信息共享类应用扩散。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为8300万美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达1.6亿美元。现阶段区块链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这是因为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多处于尝试阶段,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的潜力,计划在未来增加预算,受此影响,中国区块链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近3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末,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4.2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3%。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区块链产业园政策扶持区块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资本的不断涌入,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将区块链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各地相关政策扶持之下,区块链产业园迅速在全国拔地而起。地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力度强弱对区块链产业园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3月,全国已有七个城市出台了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包含了人才、场地租金、研发、标准以及活动等多项补贴,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当地区块链产业园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目前,国内7个城市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覆盖了至少10家区块链产业园区。资料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二、区块链产业园分布地图从地理区域划分来看,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其中浙江省和广东省各有4家区块链产业园区,并列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首位。而从城市分布来看,杭州、广州、上海最多,三大城市区块链产业园数量占比全国50%以上。数据来源:互链脉搏、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区块链产业园区市场格局国内22家区块链产业园区中,规模在3万㎡以下园区数量最多,占比达到53%;其中1万㎡以下规模的园区占比为21%,1—3万㎡规模的园区占比为32%。规模在6万㎡以上的园区占比为26%,但这类区块链产业园区通常设立在其它综合型园区内,很难统计其区块链行业实际使用面积。从投资规模来看,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占比达46%;投资规模在1—10亿元区间的产业园区占比为36%;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园区数量最少,占比仅为18%。数据来源:互链脉搏、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全国22个区块链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名来看,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竞争力全国第一,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排名第二,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文化基地位列第三。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区块链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各个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在95分以上,其中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和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总得分超过100分。第二梯队各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处于87—95分区间,仍以上海、杭州、苏州、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产业园区为主;第三梯队综合竞争力得分为87分以下,该梯队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多集中在长沙、武汉、赣州等内陆城市,也有少数规模较小的产业园区集中在沿海城市。总体来看,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差距不大,但与第三梯队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发展差距。数据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区块链产业园发展趋势产业发展不均衡 三大梯队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沿海发达城市与内陆城市产业基础发展不均衡,导致当前各个区块链产业园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随着沿海发达城市区块链发展加快,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将更加严重,而第一、二、三梯队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区块链产业园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产业园过剩 “空心化”现象加剧目前区块链产业园发展仍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除了已有的22家区块链产业园以外,包括福州、温州等城市仍在筹建区块链相关产业园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大多数区块链产业园区企业入驻并不理想,空置率较高,随着更多地区筹建规划出台,区块链产业园区将面临过剩的局面,产业园“空心化”现象值得警惕。区块链产业园发展将走向差异化现阶段,区块链产业园虽然遍地开花,但同质化现象却非常严重,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并不明显。互链脉搏在调研中发现,已有少数产业园区正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区块链+金融、政务、溯源等为各自主题的应用场景试验区,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指在一定的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指导下,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生产空间(如写字楼、研发楼、厂房、仓库、技术平台等)及综合配套服务,吸引特定类型、特定产业集群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入驻,形成技术、知识、服务、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高度集结并向外围辐射的特定区域。在我国,具备产业或者经济特征的区位环境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园、企业孵化器等均属于产业园区的范畴。产业园区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成长与发展起来的。同时在新形势下,新兴的运营思维、盈利模式、融资方式也在逐渐形成,园区运营与管理行业逐渐聚焦园区综合服务,促进园区内生价值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成长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基地。因此园区运营与管理得到了中央较多的政策支持。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术,从数字货币加速渗透至其他领域,和各行各业创新融合。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由两个阵营推动。一方面,IT阵营,从信息共享着手,以低成本建立信用为核心,逐步覆盖数字资产等领域。另一方面,加密货币阵营从货币出发,逐渐向资产端管理、存证领域推进,并向征信和一般信息共享类应用扩散。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为8300万美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达1.6亿美元。现阶段区块链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这是因为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多处于尝试阶段,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的潜力,计划在未来增加预算,受此影响,中国区块链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近30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末,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4.2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3%。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区块链产业园政策扶持区块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资本的不断涌入,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将区块链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各地相关政策扶持之下,区块链产业园迅速在全国拔地而起。地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力度强弱对区块链产业园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3月,全国已有七个城市出台了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包含了人才、场地租金、研发、标准以及活动等多项补贴,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当地区块链产业园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目前,国内7个城市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覆盖了至少10家区块链产业园区。资料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二、区块链产业园分布地图从地理区域划分来看,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其中浙江省和广东省各有4家区块链产业园区,并列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首位。而从城市分布来看,杭州、广州、上海最多,三大城市区块链产业园数量占比全国50%以上。数据来源:互链脉搏、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区块链产业园区市场格局国内22家区块链产业园区中,规模在3万㎡以下园区数量最多,占比达到53%;其中1万㎡以下规模的园区占比为21%,1—3万㎡规模的园区占比为32%。规模在6万㎡以上的园区占比为26%,但这类区块链产业园区通常设立在其它综合型园区内,很难统计其区块链行业实际使用面积。从投资规模来看,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占比达46%;投资规模在1—10亿元区间的产业园区占比为36%;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园区数量最少,占比仅为18%。从全国22个区块链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名来看,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竞争力全国第一,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排名第二,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文化基地位列第三。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区块链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各个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在95分以上,其中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和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总得分超过100分。第二梯队各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处于87—95分区间,仍以上海、杭州、苏州、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产业园区为主;第三梯队综合竞争力得分为87分以下,该梯队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多集中在长沙、武汉、赣州等内陆城市,也有少数规模较小的产业园区集中在沿海城市。总体来看,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差距不大,但与第三梯队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发展差距。数据来源: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区块链产业园发展趋势产业发展不均衡 三大梯队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沿海发达城市与内陆城市产业基础发展不均衡,导致当前各个区块链产业园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随着沿海发达城市区块链发展加快,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将更加严重,而第一、二、三梯队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区块链产业园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产业园过剩 “空心化”现象加剧目前区块链产业园发展仍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除了已有的22家区块链产业园以外,包括福州、温州等城市仍在筹建区块链相关产业园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大多数区块链产业园区企业入驻并不理想,空置率较高,随着更多地区筹建规划出台,区块链产业园区将面临过剩的局面,产业园“空心化”现象值得警惕。区块链产业园发展将走向差异化现阶段,区块链产业园虽然遍地开花,但同质化现象却非常严重,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并不明显。互链脉搏在调研中发现,已有少数产业园区正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区块链+金融、政务、溯源等为各自主题的应用场景试验区,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