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鲁人孔丘

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AI)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历经了“逻辑推理”、“知识工程”的两起两落。目前,随着智能算力与数据瓶颈得以解决,在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震撼中,“人工智能+”逐渐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走向繁荣。从全球产业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关系着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通过技术突破、激起创新热潮,从而推进生产力变革与社会进步,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未来效果同样如此。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加强了对人工智能的战略安排:美国、英国注重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日本、德国偏向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我国则提出,“现阶段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未来随着5G、基础数据等新基建深入,人工智能应用必将爆发新动能。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基础/硬件、数据、算法/平台/软件、应用等四层。其中,基础/硬件、数据、算法/平台/软件分别对应了人工智能的“算力、数据、模型”三要素。很多时候不容易区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大数据产业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产业是大数据产业的升级及蜕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关系与区别基础/硬件层包括GPU、DSP、FPGA、ASIC以及类脑等人工智能芯片,以及云计算、5G等相关的内容,是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支撑。目前在芯片领域,国外发展较早、积累较多,以NVIDIA、Intel、谷歌、IBM等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具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国内起步稍晚、市场需求强劲,以寒武纪、地平线、中星微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快速发展和突破,尽快实现进口替代。AI芯片对比 数据层则结合不同技术研究需求,为各行业提供数据(集)的设计、采集、标注等资源及服务,是形成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目前,全球数据的快速增长催生数据产业蓬勃发展,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数据量,但是也存在采集汇聚困难、数据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不高、数据集不成体系、公共数据资源及服务缺乏等不足。未来,人工智能多模态非结构数据量大、种类复杂化;多模数据组合标注等需求将进一步突出,数据生产将更加智能,流程化、效率将大幅提高。以数据堂等为代表的企业,重视智能算法模型研发、智能数据工厂建设,具备多行业数据需求研究规划、大规模数据众包采集、大容量数据高效生产等能力,在未来的数据服务市场中将获得更多的青睐。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与数据层关系对应表  算法/平台/软件层包括了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类脑学习等算法理论,以及开发平台,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TensorFlow(谷歌)、MXNet(亚马逊)、Caffe/2+PyTorch(Facebook),百度Paddle Paddle以其易用性和支持工业级应用而逐步被国内用户接受。同时,百度、华为、阿里、腾讯、商汤、讯飞、旷视等国内巨头,面向不同应用领域打造开放平台,努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架构  应用层是人工智能走向市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与各领域融合,对于改善传统环节流程、提高效率、提升效能、降低成本,甚至推动传统领域变革等方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来看,其应用没有另有领域限制、其方案层出不穷。如百度阿波龙量产下线,提供了L4级量产园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雄安、厦门等多地开展实地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推想科技的医疗影像AI解决方案,为影像专业医生提供辅助阅片服务,已累计合作全球300+大型医院;科大讯飞基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让机器能够“听懂”人类语言,在智慧教育、城市超脑、交通超脑等多行业提供应用,其中“交通超脑”试运行让示范区域内通行效率提升10%;新松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不仅包含智能看护、亲情互动、家政服务等功能,还拥有强大的家庭卫士、环境感知、自主学习等黑科技……人工智能的起落,还未走远;人工智能的兴起,已悄然而来。人工智能做应用者,得用户;搭平台者,争生态。而善用数据者,才能成就优秀应用或平台。阅读并下载完整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文,请登录数据堂官网查询。来源:东方网

崧高

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目标,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总体要求,以“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情况为重点,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组长,由委员、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课题组,通过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征集等形式,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表现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开展了10余次调研活动,赴浦东新区、青浦、奉贤、金山、松江、嘉定、崇明等多个涉农区的基层镇村走访座谈,前往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北京等地学习借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听取来自市、区农业农村委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介绍,咨询了相关专家顾问,并结合国际大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本市实际,经过反复探讨,形成了调研报告。意义与现状乡村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空间要素,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旺与否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都市中的农业产业发展,是上海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综合全面发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调研认为,对于上海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应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上海在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和提质增效等方面,应当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员,这是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改革再出发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应从上海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从上海农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的特殊性出发,从上海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考虑出发,进行综合性考量。既要站在“三农”看“三农”,又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看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考量其长远价值,找准应对问题的策略。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在农业“三区”划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京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苏浙皖等长三角一体化兄弟省市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面临着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空间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市场竞争弱、产业经营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缺少打得出、叫得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地产“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小、散、乱”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亟待大力推进。从上海农业农村发展大环境看,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农业农村部门无法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在全市统筹融合发展的视角下通盘考量、寻找答案。按照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要求,农业产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底子不足,目标尚高。要扫除阻碍产业发展屏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就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多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通过统筹协调的办法加码推进。问题与挑战目前,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有五大突出问题。土地要素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农业产业规划还缺乏刚性,相关产业用地尚未纳入乡镇总规或新市镇规划或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产业用地具体操作路径还不明确。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受限于全市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现有政策中每年5%建设用地用以支持产业发展,但很难用于农业发展领域,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各区供地积极性不高,乡村规划引领不够等。二是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管理弹性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仓库、场地及管理用房等;另一方面,栽培模式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化设施装备的广泛应用也需要硬化部分土地,但设施农用地供给相对不足。以花卉生产为例,上海花卉产业前途光明,现代化花卉生产需要硬化土地,但现有农业用地政策不准硬化,而设施农用地备案指标有限,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旺盛发展。三是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土地流转承包后,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土地政策不稳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约束机制也不到位,给经营者投入与生产带来风险,导致签订长期流转合同的意愿普遍不强,也影响了新增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农业产业被误认为主要污染源从全市面上来看,对农业环保工作的理解和对农业污染源的认定,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已经阻碍了农业产业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领域,由于存在认识误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在环保治理中常遭“诟病”,往往简单地将养殖业作为污染源搞“一刀切”,进行取缔、关停、禁止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禽养殖业的加速退养,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将养殖业简单地归为“污染源”是欠科学的,搞“一刀切”更不可取,合理规划养殖业空间布局,科学利用畜禽粪污制成的有机肥,不但不会造成环保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养殖业“受伤”,也影响了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和地力改善。在种植业领域,随着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从耕地质量调查结果来看,全市耕地地力稳中有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但对标上海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来看,耕地质量总体状况仍待改变,绿色防控技术有待提升,种植户用地养地意识普遍缺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仍然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耕作层变浅和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持续推进减肥减药工作任重道远。农业环保问题,根本上需要通过现代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到位的约束机制来解决,从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简单采取禁止、退养等做法不可取。产业环境束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例,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园艺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10亩以上,其中果树为30亩以上)面积为2.67万亩,散户种植面积为3.93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占比为40.47%。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二是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近年来,本市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形成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的成功做法,但全市通过这一方式销售的大米数量不多,生产主体的参与度不高;蔬菜田头交易的比重依然较大,采用订单农业生产量依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仍处在较低水平,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资源环境匹配度不高、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低端农产品过剩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项目扶持重点有待进一步聚集。自2016年市级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后,项目扶持重点未聚焦在原已形成的特色产业上,而分散于茶叶、芝麻、荷花、灵芝等非优势产业,项目规模偏小、过度分散、总数偏多现象至今并无改观,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融合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一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收能力低。以往上海农民增收主要靠就业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等,现在已不可持续。各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民宿等配套设施不足,农民收入仍主要依靠农业初级产品,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以金山区吕巷水果公园为例,公园每年可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但通过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增收极为有限,相反却增加了交通、环境等压力。二是仍然缺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落地性政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农业势必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但推进过程还存在诸多障碍。就民宿发展而言,目前全市虽然已经制定了乡村民宿发展指导意见,但尚缺乏全市统一的民宿发展规划和行业评级标准,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监管不力。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宿尚未取得合规证照,处于“黑户口”状态。另外,在对休闲农业试点项目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乡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照搬城镇项目的技术规范进行审核和报批,如绿化覆盖率、停车位面积、消防供水、供电配置、建筑高度、装配式建筑等,急需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明确乡村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务农人才匮乏,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偏低目前,各涉农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受限于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从业人员为例,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人数为53746人,平均年龄为57.69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是崇明,为60.88岁,松江最低,为48.8岁。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领域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普遍超过60岁。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失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受限,阻碍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除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水果、鲜食玉米等用工量大且相对集中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替代不足。这种青黄不接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策与建议上海城乡差别之大,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补上这块短板势在必行。推动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引擎,为参与国际大都市建设搭建新舞台,不仅要找差距、补短板,更需研究探索如何在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形势下,探索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国务院审批,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也紧接着出台,但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要突出规划的刚性和严肃性,防止过去几十年存在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农业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多领域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农业板块在全市整体板块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的优先发展权,明晰市、区两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业农村土地、环保、金融等问题的主导性权责,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事务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跨前一步。二是找准功能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参照系,在研究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和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上海农业农村的功能发展定位,主要发展“高精尖”和“名特优”特大型城市需要的绿色农产品。三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农业“三区”划定成果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对照2035年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抓好农业农村规划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吸取历史教训,使规划具有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突破用地政策,灵活资源配置一是要突破供地政策。研究科学合理用地政策,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退养土地问责机制;对于绿色生态、前景光明的优势农业产业,积极给予配套支持,对于先进栽培方式所需的硬化土地需求,要突破现有政策束缚,保证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要灵活资源配置。如参照浙江省“点状供地”原则,或先行先试,增加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将土地减量化建设用地和盘活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一部分,优先用于农业融合发展。三是要明晰推进主体。对于基础性设施建设,应以整镇、整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性推进;对于分部门设施建设,探索针对性地统筹推进;对于生产与休闲相结合的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创新项目化融合推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财政供给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善于统筹整合,将农田水利项目、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等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镇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大型项目倾斜,集聚各种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要优化财政供给。继续深入调研梳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厘清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短板,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优化水稻、经济作物、蔬菜、畜禽、水产等补贴政策,并聚焦重点扶持方向性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先建后补等资金拨付方式;健全各类保险政策,着力提升政策供给水平,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僵尸合作社”清理力度,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凝聚和抱团协作发展。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微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扶持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落户上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三是注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品牌建设。聚焦蔬菜、瓜果、大米、生猪、河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充分运用电商、实体店等销售渠道进行品牌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品牌美誉度,提升产品价值链。着力融合发展,鼓励先行先试一是着力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协同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特色及自然景观,探索盘活农民房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整合资源、集聚发展。拓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普、医药、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鼓励突破性先行先试。鼓励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大胆闯、大胆试,借助苏浙皖地广量大的农业资源优势,探索上海在先进生产方式上的卓越引领,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的战略性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不足短板,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创新安信农业保险金融服务方式,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完善环保监管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一是优化农业行业污染物的监管。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修订)农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农业行业当前的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特别是养殖业废气废水排放标准中的某些参数,需要进一步评估与认证,以提高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监管执法环节的人性化操作,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行政执法主体环保问责与考核机制,给予农业生产者整改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关了之”。二是强化农业行业绿色生产的理念。一方面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并且在租赁合同中加入土地质量管控的内容,切实降低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全程绿色生产模式,在茬口调整、减肥减药、废弃物处置、绿色防控等工作中做大、做深、做实。

借嫁娘

2020中国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报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大背景下,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受海外疫区国家供应链断裂的直接阻断和干扰的级联效应,全球制造业供应网络中断以及资本市场企业投资中长期放缓等功能性损伤使制造业短期内生产秩序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工业信息化及数字化的投资和产业引导,制造业部分高质量国产产品的生产面临供应链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的良机,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将阶段性受益,资本市场对先进制造产业的关注越发明显。投中研究院此次与专注于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投资的领中资本借助联合发布《2020中国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报告》的契机,发挥双方独特优势,秉承专业严谨的研究风格和专业精神,对国内先进制造产业的行业现状、投融资状况、其细分行业现状与投融资状况、投资案例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希望本研究报告将为先进制造产业的投融资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参考。

梁祝恨

2020广州网络安全产业调研报告:101家网安企业营收40亿

1月19日下午,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促进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园授牌仪式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促进会介绍2020年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发布2020年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调研报告简版(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广州涉及到安全业务的企业注册资金多、具有硬件、软件、集成、服务中多种业务的企业比重大,整体企业实力较强。该份调研报告对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整体情况进行摸查,调研了注册地在广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安全企业,调研范围覆盖政府机关、行业协会、查询平台三大类别,收集了101家企业的数据,形成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行业生态、规模结构、企业概况等方面的产业画像。产业生态上,调研报告关注了政策、投资、产业园、人才4个生态板块。人才培养方面,调研报告认为,广州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广州通过专项培养、学校培养、校企培养等方式,初步构建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广州7所院校开设了网安相关专业,但是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整体规模上,调研报告关注了产值、人员、地理分布三项数据。营收规模上,2020年,101家网络安全企业营收为40亿元,软硬件整体营收占比达到63%。人员规模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从业总人数2.1万人,从事网络安全业务人员0.6万人。地理分布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主要聚集在天河区,占比56%。企业整体情况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中I类企业(核心网络安全企业)、II类企业(一般网络安全企业)、III类企业(边缘网络安全企业),占比分别为57%、26%、17%,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的占76%。产品和服务上,调研报告认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行业生态较为完整。 101家网络安全企业涉及最多的三个细分业务领域为安全设计与集成服务、安全咨询服务、应用安全。应用场景上,大数据、云安全、物联网安全是各大主要企业的“战场”,参与的企业数量位列前三。接下来,广州的网络安全产业应当如何发展?调研报告建议,一方面应当加强软性环境的建设,要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如出台地方性的扶持政策、出台网络安全产业专项基金或网络安全行业引导基金,促进产业的聚集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培育本地生态促进产业融合,如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园的政策扶持,鼓励本地网络安全企业聚集;政府打造为本土网络安全企业服务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企业联合与合作。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潇丽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静

备忘录

通山枇杷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通山枇杷产业历经多年蓄势发展,近年来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的良好发展局面,但特色水果产业普遍存在的发展困惑与瓶颈也不断显现,通山如何突破瓶颈与制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把枇杷产业做优做强?带着这些问题,按照市委“六大”活动要求,立足通山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对通山枇杷产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一次深入系统的调研。一、历史与现状枇杷是一种南方特有水果,因叶状如琵琶而得名,秋末冬初开花,春末夏初果熟,独承四季雨露,富含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维生素,枇杷果实、花和叶皆有润肺、止咳、止渴功效。加之枇杷在水果中最早成熟,是青黄不接时的水果。因此,自古以来深受通山群众偏爱,村前屋后随处可见枇杷树影婆娑,一粒金黄的小小枇杷往往能勾起通山人万千乡愁。(一)悠长的种植历史通山种植枇杷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据不完全统计域内尚存百年以上枇杷古树70余棵。400余年来,通山人种枇杷、吃枇杷,制作枇杷膏、饮用枇杷茶,留下大量枇杷药用丹方和枇杷故事传说,枇杷仙子传说、枇杷治病救人的故事在通山广为流传。这种自产自销、自种自用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发生了改变。20世纪80年代末,通山县大畈镇率先吹响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枇杷种植的号角,意图构建与柑桔产业互为犄角的产业结构,终因枇杷品种不优缺乏市场份额而止步。进入新世纪,富水库区主导产业柑桔渐失市场优势,库区群众收入来源收窄问题日益凸显,拓宽收入渠道,寻找新的致富门路,成为摆在通山干部群众面前的现实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政府大力支持引导,华农毕业高材生袁观强毅然回乡试种大五星、早钟6号、白玉等优质枇杷获得成功,空前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群众竞相发展,开启了通山枇杷产业规模化、产业化、优质化发展新时期。(二)独厚的种植环境枇杷喜光好暖、不耐寒,生长期间要求平均温度在12到15之间,对气候条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通山地处幕阜山脉腹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富含微量矿物质元素,为枇杷种植提供了优质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生长环境。至今尚存的70余棵枇杷古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不仅见证了通山悠长的枇杷种植历史,更显示出通山具有枇杷植株保持恒久生命力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山大畈枇杷主打品种大五星、早钟6号、白玉等均为近年引进优质品种,据专家权威鉴定,通山大畈枇杷相较于其它同质品种,鲜果个更大味更美、汁更多肉更厚,特别是甜酸适度,酿成枇杷酒色如琥珀、口感甘醇,推向市场倍受好评。(三)长足的发展势头通山枇杷产业发展历经能人试种、群众自发、抱团发展、企业主导四个阶段,形成了以优质枇杷种植为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局面。一是种植规模加快扩张。2019年,全县枇杷种植面积1.8万亩,下树鲜果1700万公斤,产值8500万元,种植规模、产量和产值均居华中之首。大畈镇作为全县枇杷主产区,全镇13个行政村2300余户群众专业从事枇杷种植,种植规模超过1.3万亩,形成了“户成林、村连片、枇杷满山野”的种植格局。二是科创加工异军突起。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健全了“院士工作站+综合试验基地+协会农技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枇杷种植乡土专家)”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成了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年培育优质枇杷种苗20余万株。2019年,八福康公司结合传统丹方研发枇杷膏产品,加工鲜果40余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广东华星集团研发、生产高端枇杷酒和枇杷饮料,加工鲜果120万公斤,产值5500万元。三是枇杷品牌越创越响。品牌就是竞争力。政府积极搭台,企业主动唱戏,创建了一批枇杷品牌。其中,“大畈枇杷”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畈镇大坑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枇杷示范村,“隐水枇杷”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大畈枇杷观光采摘园、板桥生态观光采摘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三品一标”认证枇杷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四)强劲的辐射带动枇杷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强劲的辐射带动力。一是带动能人大户加盟。2018年,大畈镇鸡口山村能人余国义采取“租赁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经营”模式,流转大畈镇大坑村山地6000余亩,集中连片发展枇杷种植,打造全县规模最大的枇杷连片种植示范基地;67户果农共建千亩枇杷采摘园,燕厦乡引导能人大户发展枇杷种植,种植面积扩张至3000余亩。二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根据果农测算,一亩普通枇杷果园可种植果树50-60株,种植周期为5年,前期成本约为10000元,丰产期每株果树可挂果50-60斤,亩产量3000-3600斤,按市场收购价每斤为2.5元计算,一亩果园年产值可达9000元。枇杷种植户,进入丰产期后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年回本,第二年开始受益,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实、富民产业。近年来,通过出台政策扶持,鼓励能人大户带动,大畈镇有300余户贫困户发展枇杷种植,年户均增收5000元;700余户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年终分红”模式参与枇杷经营,每亩土地每年获取租金和分红近800元;带动1700余群众在枇杷基地、枇杷加工企业实现就近就业,用工高峰期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三是助推农旅深度融合。按照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建设标准,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枇杷休闲采摘基地、采摘园38处。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盛大枇杷旅游节,吸引带动周边地区前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游客超过20万人次,采摘枇杷鲜果60余万斤,枇杷采摘收益突破百万元。枇杷产业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实现了吸引游客走进来与枇杷走出去的完美结合。二、问题与瓶颈(一)生产模式粗放通山枇杷种植仅有少量大户种植基地相对集中连片,大部分为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模式,投入不足、技术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基本处于“望天收”状态,急需加快实施标准化建设提升。但标准化建设前期投入大,特别是通山山区地形,实施果园标准化建设所需投入更大,种植户虽有标准化建设愿望,但在高额前期投入面前望而却步。据测算,枇杷从植苗到进入丰产期周期大约为5年,一亩普通园前期投入约为1万元,一亩标准化示范园前期投入约为5万元,成本投入相差5倍,标准化让种植主体倍感压力。以我县目前规模最大的余国义枇杷种植基地为例,6000余亩果园若按普通园建设标准,前期投入约需6000余万元,年投入约1200万元;若按照标准园建设标准,则前期投入超过3亿元,年投入超过6000万元,建设标准园一年投入相当于建设普通园前期总投入。对于普通果农特别是贫困户而言,建设标准园的梦想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二)良种培育偏弱因过去发展注重规模、速度,忽视品种规划,导致枇杷品种单一,主导品种成熟期基本集中在4、5月份,上市集中、量多价低、效益不佳,集中上市不足。目前,虽然依托科研院校和院士工作站技术支持,投资建成了占地30亩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但是由于科研院校和院士工作站不能长期驻留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苗圃科研水平偏低、实力偏弱,仅能发挥引进种苗、嫁接培育等基础性功能,在关键的品种改良研发方面难有突破。加之苗圃运营是一个长期投入过程,政府供给缺乏专项对接的资金来源;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由于不可预知的产业前景和风险,企业等市场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而且如果没有长期持久的稳定投入供给,也难以提升苗圃研发所需的技术力量。(三)销售渠道不宽目前,枇杷销售主要以出售鲜果和精深加工为主。鲜果销售方面,主要有休闲采摘、电商销售、超市批发、果农零售和鲜果加工等渠道,销量结构为:电商5%、超市10%、加工10%、采摘20%、果农零售55%,电商和进超占比过低,传统销售占比过大,鲜果市场开拓不够、活力不足。今年受疫情影响,外来游客减少,枇杷鲜果出现较大面积滞销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电商物流成本过高,6斤一件的枇杷鲜果,物流费用高达15元,鲜果销售利润受到挤压;二是休闲采摘、电商销售、超市批发等销售渠道,对基地规模、鲜果品质、电脑技术均有要求,主要集中在种植大户、专业采摘园和枇杷经纪人,绝大多数散户和小规模种植户主要依靠提篮叫卖和鲜果加工收购。精深加工方面,全县现有枇杷加工企业3家、主打产品4个,即八福康公司主打生产枇杷膏,广东华星集团(九宫山枇杷)主打研发枇杷酒、枇杷饮料,北京通山商会企业主打生产枇杷罐头。3家企业中罐头生产刚刚落户还在建设当中,剩下2家企业生产稳定,但是产品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如八福康食品公司主打的枇杷膏产品,采用民间配方,沿用古法炼制,药用品质得到有效传承,目前在上海地区销售市场稳定,但是由于产品没有获得国药认证,作为普通食品销售,缺乏市场广泛认同,占有市场份额十分有限;广东华星集团(九宫山枇杷)通过改良升级枇杷酒生产工艺和产品包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其新增的枇杷饮料已经进入量产上市阶段,但作为新开发上市饮品,市场营销推广面临巨大压力。三、展望与愿景枇杷产业是我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也是未来支撑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寄托着全县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景,必须因势利导、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接续努力,着力把枇杷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明星产业、特色经济增长极。(一)果园是大厦基石,要再引导大升级,高起点建设一批成规模好品种的枇杷园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坚持政策扶持、整体谋划、高位推进、常抓不懈,推动枇杷种植基地整体质效大提升。一是扩规模。以大畈镇、燕厦乡两个枇杷连片规模种植乡镇为重点,以106国道、核电公路和幕阜山生态旅游公里沿线镇村为主阵地,用好用足土地和产业奖补优惠政策,引导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间和自留地种植枇杷,招引有枇杷种植意向的企业和客商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力争3-5年全县枇杷种植面积翻一番,始终稳居华中地区枇杷种植面积第一地位,并不断持续提升和扩大在全国枇杷种植影响。二是调结构。加快完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枇杷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分散型向适度集中型转变。一方面调优品种,预算枇杷科研经费,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力促在枇杷新品种改良上取得突破,力求特早、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缓解枇杷集中成熟上市压力;另一方面,调布局,制定完善枇杷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充分考量地理区位、种植基础、发展规模等要素,指导引导种植主体分类建设早熟鲜销基地、都市休闲体验观光园、优质晚熟特色种植基地,引导消费合理分流。三是提品质。有了好品质,不愁好销路。坚持“示范引领、重点打造、梯次推进、逐步普及”原则,对接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按照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化种植基地实施提档改造,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编制枇杷栽种、嫁接、灌溉、施肥、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商品化处理技术操作规程,引导果农按技术规程种植,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二)加工是定海神针,要再攻关大研发,高端化加工一系列高品质、受欢迎的枇杷饮食品发展农业产业投资风险大、见效周期长、可逆性差,不能像小船一样说掉头就掉头。目前,通山枇杷精深加工主要有“三家企业、主打四个产品”,这些企业和产品是通山枇杷特色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打方向、主要支撑,也是促进脱贫攻坚的重点培育对象。我们将结合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用活用好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枇杷精深加工企业提档加工工艺、提升鲜果加工能力、拓展市场营销,在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好发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脱贫增收作用。一是拓展药品领域。鼓励支持八福康公司加强科研合作,加大枇杷药用价值研发力度,完善枇杷膏、枇杷茶配方,提升产品保健功能和医疗功效,扶持企业积极申报“国药准字”号,推动食品加工向医药生产转型升级,扩大产品适用群体,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开拓饮品市场。依托广东华星集团(九宫山枇杷),着力枇杷饮料开发和市场开拓。一方面,鼓励企业细分市场群体,按照高、中、低端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研发选择更多、品类丰富的枇杷功能饮品,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华中地区的第二个“红牛基地”;另一方面,强化广告宣传推介,通过电视广告、媒体宣传、抖音发布,联合商超等召开新品上市发布会、产品营销推介会等方式,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知晓率。三是做长食品链条。以北京商会枇杷罐头生产企业为基础,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再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参与开发枇杷深加工,加大果酒、果醋、果酱、果素、精油等系列延伸产品开发及利用,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三)品牌是核心竞争力,要再包装大推介,高效率创建一批省内外叫得响的枇杷品牌酒香还怕巷子深。拿出不怕赔钱赚吆喝的勇气和魄力,解放思想、精心策划、扩大宣传,做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扩大综合效益。一是统一地域品牌。坚持“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依托“隐水洞”获评枇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湖北著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健全枇杷种植、生产、营销“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整体提升通山枇杷市场品牌影响力。二是培育公共品牌。加大枇杷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枇杷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打造华中枇杷产业园,健全枇杷产业全链条服务,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建设枇杷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让消费者追溯枇杷种植生产各个环节中的相关信息。三是提升文化品牌。以枇杷产业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载体,融入旅游观光和枇杷文化元素,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娱乐休闲、农耕文化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科技教育基地,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知名度和效益。 (四)融合是最优路径,要再布局大谋划,高质量构建一种三产融合、产村融合的格局始终突出融合化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多业态发展,加快打造综合产值过十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产村共融。将枇杷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结合农村“三资”清理,落实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坚持政策向产业集中、项目向基地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枇杷产业连片化,实现产村一体共融,为加快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二是产旅一体。鼓励按照景点标准发展和打造枇杷种植基地,实现“建成一片果园、形成一处景观、带动休闲采摘、延伸旅游消费”,办好枇杷采摘、枇杷研讨、枇杷微马等系列“枇杷”主题节庆活动,力促枇杷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共进共荣。三是产销对接。联结打通农户-企业-经销商之间的信息渠道,倡导发展订单农业,加快构建产销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打通鲜果销售最后一公里。(文章来源:咸宁日报)

大理石

中资协开展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

为持续开展行业投资管理业务调研工作,积极落实行业数据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切实提升行业投资管理能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中资协”)近日开展“2020-2021年度保险公司(集团)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调研内容包含以下部分:自主及委托投资资产明细、投资治理、风险管理、委托投资、资产配置、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调查结果仅供中资协形成行业调研报告使用。原文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冲锋号

伊春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掌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伊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9月下旬,我们组成调研组,以走访、重点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们深入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园区,了解发展园区现状,走访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抽取8户重点调查对象,了解结构性改革、“三去一补”等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全市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014年,受木材停伐及市场疲软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断崖式下降,2014年—2016年降幅分别为28.2%、15.7%、10.1%。面对经济发展连年下降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制定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西林钢铁集团成功重组,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对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在重点企业拉动下实现快速增长,质效稳步提高。1-8月份,全市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其中,在建龙西钢的带动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71.5%,实现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1.6倍。二、调研的企业基本情况(一)园区经济发展情况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园区于2004年5月筹建,2016年3月晋级为省级经济园区。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有闺蜜企业35户,其中规模以上5户(华能公司、伊春药业、黑尊科技、越橘庄园、中盟食品);小微企业园50户。2019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3032万元,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收入78884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值961万元,仅占园区产值的1.2%。实现销售收入666万元,占园区销售收入的0.8%。(二)重点调查企业发展情况我们抽取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伊春华宇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伊春绿时代家具有限公司、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格润药业、嘉荫县华银热电有限公司、伊春太阳风新能源有限公司8户企业就改革、“三去一补”等情况进行重点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多错并举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为蛋制品加工,为降低成本,2018年新建养鸡场,自己养殖蛋鸡;为提高产品质量,对设备进行技改。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实行预定制减少库存囤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互联网相关平台寻找新颖热销家具和同行探讨新技术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嘉荫县华银热电有限公司安装新建热源一处,投入一台82吨热水炉,135吨蒸汽锅炉一台,170吨蒸汽锅炉一台,配套安装25MW汽轮发电机组一台,以及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和电力配套设施等必要的生产附属设施,降低煤炭等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通过与邮政部门联合代收供热费以及新增加互联网相关平台的收费渠道收取热费,补充自己原收费模式的不足。三、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虽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但在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调研中感到,伊春市工业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完全破解,以新兴产业、高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还未真正形成,推动发展的动力不足,原有发展模式下隐含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和显现,给我们已习惯了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一)综合性问题1、发展基础不强,层次不高竞争力弱。一是规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型龙头企业少。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占全省的1.9%,大型企业只有一户,多数企业体小力弱、产业链短、产能小。其中科技型企业缺乏骨干龙头带动,没有形成知名品牌,支撑工业经济壮大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二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市主导产业多数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全市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列入高新技术企业的仅有8家,均为制药行业。三是企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且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工业园区发展缓慢,集聚效应低带动力弱。由于园区成立之始,缺乏高标准规划,又急于扩张规模,招商心切,企业入园门槛低,导致园区只是由各类企业组成的聚集区,企业之间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产业散而不强,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弱。区内中小企业占据多数,缺少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致使园区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延展不够,产品低端低档,配套能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从翠峦园区看,园区企业大多都处于起步阶段,规上企业只有五户,缺少龙头企业,对经济带动力不强。3、招商实效差,落地企业相对少。伊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实施招商政策,引企落地。但从实效看,不尽人意。走访了解到,翠峦园区规模企业35户,其中一年以上没有生产任务的5户,在建的4户。小微工业创业园50户企业,多数为阶段性生产和季节性生产,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扩规模提质量任务艰巨。4、创新能力不足,限制发展空间。一是企业发展理念陈旧。个别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缺乏现代企业家的眼光与气魄,企业做大做强的闯劲不足,后续发展速度较慢。二是经营方式落后。多数小企业以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市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没有真正建立现代经营理念。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走访中了解到,多数企业生产为订单生产,没有建立积极的营销管理体制,备料等单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研发意识不强。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问题,企业技术力量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致使大多数企业在较低发展层次上徘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5、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虽然金融机构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但中小企业贷款偏少,主要原因:一是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现象。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或合伙制发展起来的,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差,资金往来都是通过个人账户或现金流转,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不敢给企业贷款。二是抵押物不足,担保机构偏少。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等质押、抵押不足。有的企业房产、土地没有产权证、土地证,有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部分企业因“两证合一”新政,无法办理抵押登记。同时,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少,资本金不足,为银行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能力不够,影响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二)个性问题不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尽相同,我们对调研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反映,木质原材料来源困难,虽然通过搜寻购买旧木材、小规格的木材进行指接加工降低成本,但只能缓解成本压力,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政策,通过进口木材等渠道能使企业平稳过渡,能在同行业长久立足,并做大做强。2、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主要是企业升级改造、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发展问题。一是铁路运输问题。建龙西钢实现500万吨产能,年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1500万吨采用铁路运输,500万吨采用汽车运输。南岔至西林仅仅是单线的铁路,已经不能满足建龙西钢的运输需求。二是铁矿资源短缺。建龙西钢实现500万吨生铁需要铁精粉760万吨,翠宏山铁矿年可提供120万吨,周边群采矿80万吨。其余560万吨均需要从辽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区域采购。建龙西钢目前铁料资源70%来自进口,企业精矿粉外进依存度过高。三是煤炭需求缺口增大。明年底,建龙西钢140万吨焦炉即将建成,省内优质精煤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短缺问题将进一步加深。四是石灰石亟需替代资源。建龙西钢自有的五星石灰石资源储量1200万吨,仅能满足6年左右的需求,亟需寻找石灰石替代资源。企业希望:一是市政府能协调铁路部门,对汤林线至西林段由单线改成复线,帮助企业解决运输问题。二是省内精煤资源,需要省政府给予平衡解决,否则新建焦炉面临吃不饱或者吃不好的问题。三是建议把翠中铁矿及翠宏山整装勘查区作为建龙西钢的后备资源。翠中铁矿资源和石灰石资源也需要省市政府就近帮助寻找新的矿源,解决西钢长远发展问题。四是伊春周边尚有杨树河石灰石矿,南岔晨明石灰石矿等资源,可以给建龙西钢作为后续储备资源。希望市政府给予协调解决。3、伊春华宇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属于绿色能源产业,虽然享受国家减免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截止8月末,亏损524万元。主要原因:一是运行期间上网电量受到限制,不能全额发电;二是由于建设期间贷款额较大,发生的利息支出多;三是上网电价下降,比建设初期电价下降了0.1元左右。4、伊春绿时代家具有限公司,依靠林区先天优势,企业的广告效益以及实际产品质量,在实木家具行业占据一定地位,但是由于近几年网络营销的新兴,导致绿时代公司竞争压力加大,包括本地家具竞争也面临销量较少的危险。另外,成本逐年升高,使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希望政府能提供政策支持,包括本地产业企业的专项支持,部分税款的减免以及同银行进行政企银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5、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明年扩大再生产,库房不足。希望政府将厂区附近的拆迁房为企业所用,重新修建后可作为库房使用。四、建议伊春市工业在经历阵痛后,实现稳步发展,但发展质效有待提高。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针对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强化细化具体措施,不断改善融资环境,积极防控经济运行风险,保障骨干企业稳健生产经营,以此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级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多措并举,积极筹措资金扩大企业贷款过桥资金规模,帮助企业解决一时之需,努力防范化解企业融资债务风险。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银企互利共赢、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政府融资功能。加快建立产业融资平台、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不断提升投融资功能,保障企业资金供应渠道。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引导企业树立开放思维,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结构合理、财务规范、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股权改制为重点,推动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二)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扩规模提质量。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是全市市情,小微企业比重大,发展质量不高。要确保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外延一起抓,既要聚集内生动力,又要招引借梯登高。一是加速推进存量项目建设。要认真梳理存量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包保责任制,加强调度和督导,按照“前期促开工、建设促竣工、投产促增效”的要求,加快“建链、补链、强链”,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存量项目发展潜力,促进主导产业滚动发展、裂变发展、做大做强。二是优化招商引资机制。要树立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打破县区“各自为战”模式,构建市、县、区大联合大招商工作格局,做到统一招商平台、统一收集招商信息、统一指挥调度项目洽谈、统一落实项目选址、统一督导检查,打造招商引资工作合力;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给予场地、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倾斜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创业大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汇聚发展强大动能。(三)要优化工业经济规划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要针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修订完善规划纲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全市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二是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完善园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和预留空间。三是统筹布局产业项目。依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界定主导产业,突出优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布局产业项目。(四)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一是积极优化企业结构。认真落实各级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条与加大项目投资为方向,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经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单个领域向多个领域转变,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在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打造优质产品、知名品牌,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努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完善人才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归则下之

文旅产业深调研|文旅项目融资难,究竟难在哪?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9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上,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海华携该市的文旅项目进行路演,该项目涵盖南粤古驿道、梅家大院、盘皇岛等景点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路演一结束,罗海华就被多家企业机构代表们团团围住,希望能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在文旅产业融合的态势下,一批新业态开始涌现,社会资源和资本跃跃欲试。文旅产业如何借资本之力实现高效运营?资本如何通过文旅产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文化和旅游界和金融界有关人士正在积极探索。机遇构建平台助力产融结合面对巨大的消费需求、有利的宏观政策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和旅游业正在成为社会投资热点之一。今年8月底,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19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在广州举行。经过前期广泛征集与筛选,组委会共收录省内外462个项目,其中广东省项目264个、外省项目198个,当中涵盖不少新业态新项目。截至目前,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以下简称“对接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作为文化和旅游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它不仅构建起广东文化旅游投融资项目库,还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更有效推动了文化旅游项目签约合作。2017年,惠州星河智谷、揭阳靖海湾文旅特色小镇等54个项目与合作方签署合作协议或合同,投资总额达789亿元;2018年,四会市人民政府与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签署旅游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四会玉器小镇,合同金额约200亿元。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经回访调查,路演项目在活动后知名度得以大幅提升,部分项目已获得资金或成功引入战略投资,部分项目建设运营、异地扩张等取得进展。“这样的投融资平台非常有益,如果不出来推介,在国内尤其是沿海一带,对司马相如了解的人比较少。”蓬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让平携相如故城文旅综合项目来穗引资,希望能够找到匹配的合作方。更值得欣喜的是,文旅融合之下,新业态开始积极涌现。广东研学设计院有限公司CEO陈石此次携行而明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参加项目路演,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不同客群做出了不同的梳理,被投资者所看好。路演刚结束,就有好几个机构上前谈合作。刚刚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的台山市,有不少文旅项目期待资本的关注。罗海华透露,今年台山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前期的项目探索经验吸引到一些非常感兴趣的投资方,相关投资机构近期将会到台山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度沟通。“除了提供资金,投资方还会就项目模式跟我们进行对碰,包括投融资的资本对接、运营团队的管理、还有效益模式的设计,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对接组合不同板块的资源。”据悉,台山希望通过对接会找到好的运营单位和优质业态,对台山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做整体的提升。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姚军表示,产融结合,构建实业金融双轮驱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带动产业的转型。当前,以对接会为媒,广东文化和旅游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对接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业界仍希望对接会能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有所延展。罗海华表示,路演的十几分钟时间还是不足以充分介绍项目,投融资机构看不到面,战略布局便会有所局限。未来,希望主办方能把对接会延长到项目所在地。若能延伸,组织一批有意向、各有所长的投资机构到现场考察,把资源方潜在的文旅资源项目化,一方面能扩大投融资者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通过项目也可撬动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而清远洪秀集团的李女士则称,目前在台上路演的项目都是比较大型的企业,希望今后可以给中小企业更多机会。困境文旅项目面临融资难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或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四川省蓬安县的相如故城,是历史上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故宅的所在地,拥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汉文化。目前该项目正处在招商引资阶段。陈让平坦言,资金问题是目前该项目最大的瓶颈,前期投资金7亿元,尚需融资15亿元。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融资难,是阻碍文旅项目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界人士指出,盈利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确,运营模式难以确定,收益不能得到保障,令不少文旅项目难以得到投资方的青睐。利亚德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执行总裁代旭称,关于文旅项目的定位问题,包括策划者及产品内容,都是运营和投资中的难点。文旅项目投融资同时还面临着突破业态规划和用地性质匹配的问题。在此之中,更需要专业运营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投资假设及指标完成。除此之外,产权和经营权问题也是文旅项目实现与资本对接的障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指出,产权不明晰将导致文旅资源的产权界定和分配的不清晰;另外,文旅项目的价值评估也是难点,导致金融资本难以介入,一些文旅项目的面积看似很大,但只有一小块有证,其他有景观无产权,这些都增加了价值评估的难度。文旅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回收周期往往很长,这与大部分金融资本喜欢短投资、快回报率相矛盾。以国内某文旅地产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投资额至少在50亿元左右,而资金的回报周期需要30-50年,在此之中,项目的运营成本也是对资金链的一道考验。当前,文旅产业的主力消费人群已成为新生代的“80后”和“90后”。这意味着在丰富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文旅资源的项目载体,即文化体验方式和消费业态,变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供给侧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升级。面对当下文旅业内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人才的匮乏、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文旅目的地与创新内容之间难以合作等等,资本的进入或将有望带来改变。以股权投资为例,左驭资本、左驭文旅董事长胡伟东指出,股权投资机构不仅在整个筛选和遴选资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并且能为行业带来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先进的技术,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文旅项目内部的效果。随着文旅产业的兴起,跨界人才的稀缺成为行业痛点,胡伟东认为,股权投资机构能够整合优秀的人才,为文旅行业赋能。建议文旅小镇谨防投资过热,避免同质化竞争无论是政策利好,还是市场驱动,文旅项目成为广受追捧的“香饽饽”已成事实,然而资本盲目追逐之下,也存在隐患,比如文旅小镇就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在广东,近期就有多个文旅小镇项目正在落地,总投资达500亿元的融创文旅城、斥资150亿元的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恩平泉林黄金小镇等,投资方均是地产商。地产转型做文旅小镇,在广东乃至全国已然掀起一股热潮。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指引及浙江特色小镇示范下,一些产业基础较薄弱、产业特色不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掀起了特色小镇申报创建与模仿热潮。《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指出,有的省份提出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3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建设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有的省份提出要建100个特色小镇、100个文化小镇和100个旅游小镇,这些不同类型的小镇往往存在交叉重叠、重复申报和同质化现象。但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间,文旅小镇投资的失败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杨店卓尔小镇、常德德国小镇、常州杨桥小镇、咸阳东黄小镇等,均面临经营不善的问题。在乌镇景区、古北水镇景区总规划师、总设计师、总裁陈向宏看来,造成文旅小镇投资过热、文旅小镇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原因,主要源于两点:一是概念出发的教条化,二是少数人意志的图谱化。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就要注重景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以个性化塑造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同时,陈向宏也提醒文旅小镇的投资方需要具备风险意识,“文旅小镇是市场化的产物,文旅行业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我们所做的都需要符合市场的价值规律。”雪松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段冬东认为,很多文旅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用户的需求到底在哪里,文旅项目应充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未来的文旅投资的方式,需要在了解消费者的基础上,调动相关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产品和体验。记者调研发现,金融界人士对文旅项目的考量更具象。东莞信托总经理陈英表示,金融从业者界定文旅项目的吸引力,从以下六要素考量:一是项目所能得到的自然禀赋;二是跟主要人口要素的距离;三是一定距离辐射的人口;四是外在经济的发达程度,消费者对文旅市场的需求;五是文旅项目的核心内容和竞争力;六是项目本身的创意。盛方咨询集团文旅专家王雨舟则提出了降低文旅项目投资风险应注意的几大要素。首先区位是项目投资的核心要素,另外景点需要充足,至少一半应为本土化景点,注重独特性;土地成本、投资成本低同样有助于降低风险;文化的精髓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演艺、科技、游戏等新奇的表现形式提升项目吸引力;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营销手段和管理能力将有助于降低风险。最后,王雨舟强调“所托专业”,投资者应找到有经验的规划策划单位实施项目,人才的专业性相当重要。【策划/统筹】陈韩晖 卢轶 周人果【调研组成员】周人果 郑洁琳 蔡华锋 马华【采写】郑洁琳 周人果来源:南方网

开放日

短视频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拍、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本文是一份关于短视频行业的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分析1.1 市场背景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内容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抢占的先机和要攻占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碎片化时间更充分地被填补了,用户接触内容更加方便,内容的变现越来越直接,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视性越来越强,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1.2 行业背景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逐步成熟,网民数量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断增长,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技术的革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需求和社交方式,推动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2016年开始,短视频行业进入爆发期(图1是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类产品),投融资数量持续增长,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砸钱入局。2017年延续了2016年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初的“撒币大战”更是火爆全网,为移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规模的扩大,近两年政府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快手的道歉、头条的回应、内涵段子的关停、抖音的反沉迷公告和评论维护,都是对有类似不良价值观导向应用的警钟。图1 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产品1.3 行业规模截止2018年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同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行业用户粘性可观,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2017年和2018年短视频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尤其是2017年7月份之后,短视频行业用户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增大。图2给出了2016年8月-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以及短视频月使用总时长。图2 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及月使用时长二、竞品分析2.1 竞品布局2017年4月,腾讯关闭自家短视频平台微视,并领投快手。一年后,腾讯重启微视,并在今日头条关闭内涵段子后的重要时刻,于2018年4月16日高调入股梨视频。除此之外,当下活跃度靠前的有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以及火山小视频,还有背靠新浪的一下科技孵化出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及继直播答题之后出现的波波视频。与此同时,百度好看视频也低调亮相,稳定发展,百度秒懂视频作为知识短视频平台也在最近全面升级。不难发现,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想在短视频这一行业有所作为,都在打造自己的短视频行业产业链。表1给出了巨头互联网企业的短视频布局:表1 巨头互联网企业短视频布局2.2 竞品选择以快手和抖音短视频为例,对短视频行业APP进行深度分析,表2给出了两种短视频APP的市场规模对比。从月活跃用户数及月使用时长来看,快手依然领先抖音短视频,并且短视频类行业排名中快手一直保持第一,这和快手的先发优势有很大关系。表2 市场规模2.3 用户分析快手用户地域分布和年龄分布都十分广泛,且男女比例相当,中低以下消费能力用户较多,可见快手用户人群遍布全国,来自于各行各业。而抖音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等相对较发达的城市,24岁以下的用户以及女性用户比例更高,这一群体具有年轻、热爱音乐、有个性、追求时尚的特点。具体用户属性分布如图3所示:图3 用户属性分布2.4 产品定位分析快手和抖音虽然都是短视频社区,但产品定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它的slogan为“记录世界,记录你”。而抖音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它原来的slogan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崇拜、有个性是抖音产品定位的初衷。最近刚改的新slogan“分享美好生活”。我个人认为没有了此前的个性,且有复制快手的嫌疑,但这确实也符合了当下头条扩张的需要,为未来向全品类短视频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2.5 信息架构图4 快手5.6.7版信息架构图5 抖音1.7.8版信息架构2.6 功能差异性表3 功能差异性2.7 核心竞争力及建议抖音作为一款时尚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为自己拍摄的视频选择配乐,如电音、二次元、古风、舞曲、流行曲等,还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做对应的表演和剪辑创作,且制作简单快捷,作品节奏感和带入感较强,有魔性,给人感觉酷炫。除此之外,抖音依赖于头条的精准强大的推荐机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节省了视频筛选时间,并且还确保了只要短视频内容质量高,人人都可以被展示在推荐列表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在这里,优质内容创作者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明星以及大IP的关注度不见得能超过那些生产好内容的普通用户,但对于一般内容制作者来说就可能没那么有利了。当下的抖音已经出现了推荐类别同质化严重,以及同一话题下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因为优质内容的输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吸粉已经不足以驱动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短视频生产。所以想要维持平台内容的高质量,在未来必须要解决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变现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快手提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平等的得到展示的机会。它鼓励用户自己去创造内容,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每一个用户都积极地产生内容。用户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上传到平台上,短视频的生产成本相较于抖音更低,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广,更好的满足了更多的一般内容创作者。也正因为如此,快手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地输出内容。虽然与抖音被推荐的高门槛相比,快手上用户创作的内容几乎都能平等的得到展现,但快手平台的内容质量却明显没有抖音高,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被关注度也较低,所以很多内容消费者和优质内容生产者都转移到抖音上去了,而且如果被打上了“low”的标签,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不利。所以快手需要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才能保证不被抖音所取代。2.8 商业模式分析目前抖音采取的商业模式有:启动页广告、短视频广告推送(与大品牌合作)、电商合作。而快手的商业化方式有:直播、粉丝头条、短视频打赏。快手没有做启动页广告,是因为快手没有启动页,但加个启动页对快手来说是很简单的,而抖音也可以随时选择做短视频打赏。两者商业模式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快手没有做短视频广告,个人认为:快手的发现页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展现方式,如果用户看到推送的广告,很少会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差。而且快手上的网红、大V很多都移步抖音,且快手的内容环境可能不那么“优质”,所以很多大品牌更愿意投抖音。所以对快手来说,品牌建设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三、总结当代年轻人中重度网瘾患者占比居高不下,而在此之中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获取讯息和娱乐的方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捧。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短视频作为大众娱乐以及获取资讯的一种快捷舒适的方式,愈发受到移动端用户的喜爱,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空闲的时间,观看短视频获得娱乐放松甚至是资讯学习。可以说,当下短视频app市场广阔,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综合性地整理并分析了截止2018年4月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背景以及行业背景、规模,重点对抖音和快手进行了竞品对比,从用户、产品定位、信息架构、功能差异、核心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别的短视频产品,在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成长起来之后都应该综合性发展,继续往全品类短视频上发展未来的路线,都需要往中间靠拢一。这两个产品当下的竞争与当年的淘宝和京东非常类似,淘宝为了应对京东,做了天猫商城来提高,变得像京东一点,而京东则从完全自营转变为自营为主,兼有开放平台。因为,各自路线有各自路线的优势,如果不改变自身,学习对方,对方就会打到自己的领地。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不论是抖音还是快手或是别的短视频软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上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因为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本文由 @Ja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复见老子

调研报告范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6篇

【篇一】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为配合与市政协的联动调研,了解xx营商环境,根据“‘xx营商环境’调研协商监督工作方案”的部署安排,由县政协副主席xx,县政协原副主席xx带队,县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士,于xx年6-9月份开展“xx营商环境”课题调研。调研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课题调研相关工作,组建调研组工作群,广纳众智,集思广益。调研组成员先后走访县科工局、县优化办、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政府办等单位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深入县工业园组织召开企业主代表座谈会,倾听企业主和园区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实情,查找问题,探寻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与成效(一)优化政策环境,聚焦减税降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减税降费工作方案、政策和责任落实清单,将减税降费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实行“一窗通办”、“一厅通办”,让纳税人享受“一次办结”和“最多跑一次”便利,大力推行新的电子税务局、办税自助终端和个税扣缴客户端,切实提高纳税人办税效率,降低纳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出台《xx县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xx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服务实行零收费,取消依靠行政权力提供强制服务的“红顶中介”,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县工业园、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措施100%准确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100%落实到位。xx年共减免各项税费2.91亿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涉及金额1168万元;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共1200余户,减免税额2053万元;增值税即征即退4户,退税额242万元,落实稳岗补贴企业50家、技能提升补贴企业43家。xx年上半年减免各项税费5424万元,为企业减负4140万元,为274家企业减少保险金额48.6万元。例如,主营铅锌矿石采选的xx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拥有800多名员工,年工业总产值约4.5亿元,每年主要的税费负担是企业增值税和职工社保费用,分别约为1亿元和0.6亿元,自增值税率从16%降到13%,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到16%等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后,这两项负担金额下降了16%,公司每年可节约2000多万元资金。(二)优化政务环境,落实简政放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抓实“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营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与政府门户网站深度融合,按照“四级四同”改革要求,xx年清理政务服务事项4022项,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1060余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结”事项分别达68.5%、81%、99.1%,行政审批提速69%。xx年上半年,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和盖章类事项1082项,累计压缩审批时限68%。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对注册资本取消最低限制、推行认缴制,对项目投资实行网上备案审核制度,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xx年全县新增内资主体807家、个体工商户4057户。xx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内资企业市场主体405家。当前,我县又在谋划启动“企业投资、政府代办”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梳理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尽最大努力让企业和客商不再为各种繁杂手续牵扯精力。同时,改善政商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加强企业帮扶的同时,严格规范政商交往。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严禁公职人员“索拿卡要”或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优化金融环境,注重企业帮扶,破解民营经济难题。出台《xx县xx年县级领导联系“三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企业帮扶月”活动,为黄沙坪矿业、宝山矿业、银星公司、利诺药业、翔龙通航等30家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轻装”前行。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先后组织集中招聘会10次,帮助企业招工3500余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规范运营管理,为548家中小企业、合作社及事务机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客户满意率达96%以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xx县惠企政策措施、银行金融产品、重点产业项目汇编》。xx年8月1日,我县举行xx年政银企对接洽谈会,当天,中国银行等10家县内金融机构与丹桂园等10家实体企业举行了银企对接项目签约仪式,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总金额14.52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今年1―6月,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1.9亿元,比年初增长26.12%,存贷比达到76.72%,存贷款总量、新增贷款和存贷比均居全市第一。(四)优化法治环境,打击违法行为,护航企业生产经营。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明确无法定依据或者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影响、阻碍企业正常的建设经营活动,xx年以来对厂矿企业的督查检查事项同比减少50%以上。依法从严打击各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强揽工程、垄断地材、强行参运、阻工闹事、恶意索要等,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依法处置一起,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引导培训,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高峰论坛、招商活动、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密切政企之间、企业家之间的联系,及时总结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提升企业家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近几年,先后举办各类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12期,培训企业家900余人次,表彰了王尤安、罗四姣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营造了尊重、爱护和激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二、xx县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政策环境发力不够,没有跟上企业发展节奏。一是一些政策举措针对性还不够。部分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较高,覆盖面不足,申领手续多,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困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举措还不够灵活,程序较为繁琐。受地方经济条件所限,县一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即便我们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仍然较突出。三是城乡规划、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及公民道德素养等相关政策支撑不够,而这些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与发达地区相比,xx县比较劣势较为明显,影响到整体环境的全面协调同步提升。(二)政务环境改善不足,服务意识有待全面增强。一是个别部门的关键岗位存在服务“滞后”现象。像社保站“五险一金”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窗口耐心解释政策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有待加强。如在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时,有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主动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片面理解政策要求,机械执行上级文件,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破解难题少,以有关规定为借口降低办事效率,想方设法寻求领导表态,怕担当,明哲保身,延长审批周期,“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同一事项需企业来回跑多次,影响到审批事项正常办理及项目如期开工,造成群众满意度下降,政府形象受损。二是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够顺畅。一些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审批事项,相互沟通衔接不到位,答复时间过长,影响企业开工建设。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政企沟通亦缺乏畅通渠道。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开办企业登记便利度不够高,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企业获得感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三)金融环境优化不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尽管xx县存贷比排全市第一,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的21.30%,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仅为8.64%,低于各项贷款增速6个百分点。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存货、仓单、订单等权益类质押融资产品及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够大、不够实。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办理难。(四)法治环境保障不够,法治化进程有待加快。一是有的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依法依规办事能力不强;变相隐性阻工扰工现象依然存在,影响项目正常推进。二是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较为滞后,“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现象尚未根治,无法适应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特点,监管方式不够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完善。三、优化xx营商环境的建议和对策(一)优化政策环境,在简化程序上做好“减法”。一是降低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主知晓优惠政策,让优惠政策能够覆盖更多的经济实体,简化申领手续,争取“一窗式”受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简化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三是压缩办事时限。实现企业注册开办业务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业务2个工作日内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二)提升政务环境,在服务内容上做好“加法”。认真贯彻落实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建设,提升网上办事比例,确保今年年底前,县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高频事项掌上可办率达到50%以上。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编制政务服务百事通向社会公布,推进实体大厅服务与网上办事平台、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深度融合。优化完善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办事热度,统一规范服务时间,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窗口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街接,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应及时共享,标准应统一,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高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三)改善金融环境,在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上做好“乘法”。一是多方引进民间金融贷款实体落户xx,从而增加企业贷款选择方式,形成县域金融平台的良性竞争,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利率。二是简化企业贷款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贷款门槛,让金融业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协调沟通,甚至惩戒处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四)完善法治环境,在改进作风上做好“除法”。应持续深入开展涉企收费领域专项整治。清理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涉企收费行为,重点整治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主体的不规范收费行为,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应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涉企监管,做到精准监管,有效根治“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怪病,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应深入开展融资、政务诚信、公共资源交易、第三方评估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严厉打击变相隐性阻工扰工行为,优化施工环境。【篇二】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0月上旬起,区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全区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先后制定出台了《xx区深化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十大动计划方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xx-2020年)》《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xx年工作要点》《xx区xx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xx区关于针对企业办事难整治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八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人和落实时限。组建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办公室,并且分别从“八办四组”及相关单位抽调专人集中精力集中办公,认真开展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二)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一是优化服务方面。在政务大厅设立工商注册登记窗口、业务咨询点,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注册登记及咨询解答;取消了施工许可证办理中涉及的施工合同备案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事项;将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和施工图审查备案并行办理;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民用建筑地下防空室审批并行办理;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行办理;全面启用了自助办税“24小时全天候”服务;113项涉税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网上纳税、窗口纳税、处理发票均在2分钟内完成,电子税务可办事项增加至148项,企业纳税人网报开通率100%。二是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开办企业办理环节数平均3个,较去年减少1个,办理时间平均2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3个工作日;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证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27个工作日,实现了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不动产登记事项至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下可3个工作日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查询等及时办结,材料数量平均为6件,较去年减少3件。用水报装办理环节数平均为4个,较去年减少1个,其中,个户平均3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8个工作日;企业平均9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6个工作日。获得电力办理环节数平均9个,较去年减少5个;办理时间平均15.5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2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数量平均10件,较去年减少5件。用气报装办理环节数5个,较去年减少2个,办理时间一般民用户11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6个工作日;一般商用户17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9个工作日。获得信贷办理平均4.9个工作日,较去年减少11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数量平均9.2件,较去年减少10.8件。(三)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一是降低企业税费。企业所得税方面:xx年通过汇算清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098亿元,享受收入减免9601.66万元。增值税方面:xx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770.71万元;其他税种,xx年车船税减免2.37万元,印花税减免9.93万元,个人所得税减免20.31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2022.84万元,资源税减免232.52万元,契税减免1251.91万元,耕地占用税减免0.34万元,环保税减免44.67万元,水利建设基金减免20.44万元。二是降低人工成本。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费和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举措,降低工伤保险111.3万元,失业保险45.2万元,生育保险217.3万元,发放稳岗补贴80.1万元,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0.5万元。三是降低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电价连续四次下调,下降7.25分;取消临时接电费、电卡补卡费,复电费、电能表校验费、10KV间隔费、更名过户费、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备费;全面清理转供电环节的不合理加价,确保降价成果真正惠及到终端用户。四是降低物流成本。快递物流成本由原来的首重1公斤10元,每增加1公斤3元,降低至首重3公斤7元,每增加1公斤2元。(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召开了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八办”牵头单位,分别对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整体进展情况、成效以及本单位牵头负责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接受现场记者提问,会上分别邀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参与了现场监督,发布内容在xx电视台、xx报、xx新闻网进行全面宣传。同时,我区8-12月份通过租赁城区道路路口LED显示屏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行了宣传。二、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区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1、相关机制不健全。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八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人和落实时限。组建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办公室,并且分别从“八办四组”及相关单位抽调专人集中精力集中办公,认真开展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区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区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在资金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三、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区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区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区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区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区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征地难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同时加强新民风建设,杜绝征地过程中群众胡搅蛮缠、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三是要贯彻落实好《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5、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6、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治散强纪、治懒强劲、治庸强能、治混强效”专项治理,确保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二是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以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篇三】按照《中共xx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旗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扎党办函〔xx〕14号)要求,围绕“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优化提效、简政放权、规范中介组织服务事项和收费等创建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放管服”改革工作整体落实情况(一)编制权责清单,规范管理。根据盟旗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自xx年以来公布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xx〕19号、国发〔xx〕27号、国发〔xx〕44号、国发〔xx〕5号、国发〔xx〕27号、国发〔xx〕50号、国发〔xx〕11号、国发〔xx〕57号、国发〔xx〕9号、国发〔xx〕10号、国发〔xx〕7号、国发〔xx〕46号),对我旗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的权责清单等“八张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及时取消了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户外广告登记、公章刻制审批等项目,承接了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初级职业资格证核发、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等下放权力,编制了xx政府权责清单,并在xx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依法行政专栏中集中公示。共梳理涉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53家,其中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单位36家,授权的17家;共计梳理行政许可类清单172条,行政处罚类清单1976条,行政强制执行类清单20条,行政强制措施类清单90条,行政确认类清单23条,行政给付类清单14条,行政奖励类清单39条,行政监督检查类清单207条,行政征收类清单14条,行政其他权利69条。为规范权责清单管理,制定了《xx权责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由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统筹管理、机构编制部门综合协调、监察部门监督查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权责清单管理机制,形成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审核、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审批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程序。(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提效。xx年11月27日,旗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外网、内网、专网“三网”并行,以及公共WiFi全覆盖,使我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实现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原则,共有25个部门、139名窗口工作人员进中心大厅集中办公。目前,全旗共有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290项,其中,有257个项目进入了大厅,可在大厅“一站式”完成办理,其他项目在旗人社、司法等分厅开展。目前,大厅运行平稳,日办件量达到1000件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效,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群众反响良好,实现了零投诉。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和“开放式”办公。新建政务服务大厅的投入使用,打造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新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旗的行政审批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二是实现合理布局、集中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内部门窗口设置时,将业务关联性和延续性较强的部门窗口设置在一起。使办事群众从一个窗口办理完业务之后,到另一个窗口不足几步,就可以连续办理。三是实现流程再造、审批提速。理清各部门项目入驻、窗口人员、项目运行以及服务方式等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规范了窗口服务工作流程;深入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30余项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如群众办一本二手交易房产证,往返于国土、住建、地税等3个部门,需要20天左右时间,而现在限时办结时限为7个工作日,如所需材料准备齐全,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对审批环节复杂,流程重复交叉,办结时限较长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把脉式”流程压缩,通过减前置、减要件、减流程、减事项、减收费等方式,促进审批提速。四是实现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银行收费窗口”,窗口统一收取行政审批和服务性项目费用,禁止窗口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直接收费,杜绝了搭车收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设置了“双语岗”、大型电子显示屏、自助饮水机、窗口工作人员监督栏等,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及时掌握群众的举报,有效杜绝了“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四风”现象;统一收费、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导航服务、双语服务、温馨提示等特色服务的推行,打造了“服务一流、效率一流、管理一流”的行政审批队伍,提升了行政审批整体服务水平。五是实现网上审批、便民利民。按照创新行政审批方式的总要求,打造“温馨、便捷、高效、文明、规范、清廉”的工作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推行网上审批工作。目前,已经在国税、文体、发改、环保等窗口,开展了网上备案、审批试行工作,设置了自助服务区,群众可在导办员的指导下,登录平台进行网上审批,为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三)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强化监管。一是及时调整了xx年以来国务院、自治区、xx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各部门及时制定取消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国务院xx年以来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中介服务管理和收费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编制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共计28条)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共计4条),并在xx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实行动态调整,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三是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行为,坚决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审批,坚决度绝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批行为,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实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四是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实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定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执法检查。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确定了由旗法制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编办牵头,各相关执法部门全力配合的联动机制,确保年底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随机抽查全覆盖。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各项制度、细则、方案,认真开展相关工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规范随机抽查行为,强化工作纪律。实行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提高了执法公信力。二、存在主要问题(一)审批环节繁琐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审批项目存在审批程序、审批环节过多过繁,办里一个证照,要多个股室、多个人签批现象。(二)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管功能“先天不足”。政务服务中心是各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的场所,审批权力仍属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仍在本部门,只是办公地点变了,审批主体、审批权力、审批责任、审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在这种体制下,行政审批中心对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和窗口人员的管理、对外事项的协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三)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审批网络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没有完全打开各审批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没有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各部门之间执法检查沟通协调不充分,配合不密切,造成企业迎检次数相对较多,阻碍营商环境的优化。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一)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管理,以及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目的的事项,要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二)不断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宗旨,为企业登记、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探索施行新的审批模式,重点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事项精简审批,全方位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建设盟、旗、乡、村四级一体化平台为契机,大力提升网络平台建设水平,逐步实现多网互联互通、全程网上审批,建立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三)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以《xx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为指导,以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节省行政审批资源,规范审批行为,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目前,xx落实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已组建盟行政审批服务局,下一步可参照成立旗行政审批服务局,科学划转行政审批职能、事项和工作人员,全力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新型审批模式,实现“一颗公章管审批”,彻底解决审批服务项目进大厅存在授权不到位、一个项目多股室人员签批、行政审批中心监管功能“先天不足”等问题。(四)大力度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优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借助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大力推行“互联网 监管”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持续完善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机制,提高随机抽查覆盖率,适当增加高风险企业抽查概率和频次,实现执法行为阳光化。【篇四】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关于推进xx年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改革工作的通知》、《xx市优化审批服务20条》、《xx市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方案》等措施,同时按照《xx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纲要(xx-xx)》40条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水平。(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贯彻落实《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管理条例》,“xxe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取消名称核准,精简提交资料,优化注销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登记、注销时间成本。以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为例,改革前设立登记需3个工作日,8份申请材料,改革后可当场领取营业执照,申请材料精简到2份,减幅达75%。今年1-3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96户,同比增长37.2%,注销2858户,同比增长135.23%,市场主体流动性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梳理出建设项目常用事项61项,中介服务事项20项,其他环节16个,试行“五个一”审批模式(一张申请表、一张流程图、一张受理单、一张审批表、一份办事指南)。实现办件关联和建设项目基础信息在14个相关部门共享,申报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更加清晰明了。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全市38个部门开展“不见面审批”事项梳理工作,梳理出110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不见面审批,占比85%。开通“极简微申报”服务,对“不见面审批”的实施进行了深层次优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可以通过申报办理,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自xx年1月业务上线至xx年3月31日,共办理了60357件。(二)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增强办理事项“一窗受理”服务。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目前可开展食品经营许可新办、户外广告审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设施审批等190项业务的综合受理。通过“线上综合申报、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企业和办事群众办理相关事项不需逐个跑窗口。今年来已成功办理37704件。增添办税便利,落实减税降费,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为新开业纳税人提供集中办理10项涉税事项的“套餐式”服务、推行6大类24种表证单书124项业务“免填单”服务、不断丰富网上办税事项、增加自助办税设备、将原需15个工作日办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10万以下)调整为即时办结等措施,解决纳税人办税“来回跑、多头跑、闹心跑”问题。采取宣传、培训、辅导、走访、12366短信平台发送信息等多项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将国家税改红利落实到纳税人身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展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的“集成服务”工作。住建、税务、国土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将一般登记业务和一般抵押登记业务的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3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推行延时服务制度,最大限度满足办事群众需求。今年起市、区两级政务服务机构通过调休的方式在周六、周日提供延时服务。延时服务期间提供咨询、收件服务,审批用时以工作日计算,即办件当场办结。截止4月10日,各业务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594笔。(三)加强金融服务,改善融资环境,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信贷政策,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xx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3.9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7%,全市贷款余额1284.89亿元,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119.5亿元,同比增长17.8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269万元,同比增长2995%,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69.76亿元,同比下降10.5%。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获性和服务便捷性。各银行机构推出“线上优贷通”、“小微快贷”、“经营快贷”等金融产品,加快“银税互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xx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8.3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6.99%,同比增长13.74%。加快xx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建设。目前已有4家银行机构能够办理FT账户,为走出去、走进来的企业提供较好的资金管理平台,这是我市探索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设立了xx自贸区(港)发展基金。首期投入资金30亿元,将来预计形成不低于500亿元的基金投资规模,为推动我市十大产业落地,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空间格局提供财力保障。(四)坚持“优服务 强监管”,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率先在离岛免税业务试点实施“查检合一”改革。推行购物提货单及提货流程无纸化,离岛免税购物旅客全程无需留存纸质单证,仅凭身份证即可实现“秒办”提货,压缩旅客购物提货环节时间80%以上。取消租赁游艇进境、保税仓货物出入库、暂时进出货物核准等13项内部核批;取消进口游艇申报前所有备案环节,实现进口游艇“直接申报”;深入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将报关单、报验单合并为一张报关单,原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为105个,实现通关流程“去繁就减”。利用xx离岛免税海关监管系统和RFID仓库监管系统,结合智能报警系统和人员驻点监管等手段,实现智能监管、精准监管,同时采取“通道监管 船边监管”相结合的便捷通关模式,利用海关通道和船上X光机,进行人员及物品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及通关速度。xx年12月,xx口岸平均整体通关时间出口1.9小时,进口37.9小时,分别较xx年压缩71.6%和68%。(五)强化司法职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开展产权司法保护行动为抓手,严格区分经济活动与刑事犯罪,妥善调处权利冲突,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细化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规定,制定《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规定(试行)》,在全省首设破产案件管理人援助资金,帮助无财产可执行的“僵尸企业”启动破产程序退出市场。设立专业领域法庭,专司涉外民商事案件以及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72件,同比增长42.1%,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呵护创新发展。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刑事犯罪,保障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xx年审理非法集资等涉金融类案件4件,涉案金额1亿余元,追究5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236名涉案被害人情绪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选择典型案例公开开庭,邀请侵权行业经营者旁听,做到开庭一案带动一片。同时通过广场宣传,报刊专版,专题培训,广电节目访谈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法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凤凰机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我市成为全国首个空港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的非省会地级城市。建设南山“四个一”交通配套工程、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工程、主城区主次干道升级改造等项目,公共交通在全省实现“九个率先”,全市行政村公交车覆盖率达100%。今年一季度,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6.0%,明显高于整体投资增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初步形成五个供水厂互联互通的骨干管网系统,福海苑水质净化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完成,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可靠性。电网建设扎实推进。xx年,我市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1.577小时/户,同比下降10.123小时/户;中心城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2.941小时/户,同比下降1.369小时/户。天然气城市普及率达100%。城区小区和村委会及周边区域高速光纤和4G信号覆盖率达100%。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人大附中xx学校、xx外国语大学附中xx学校建设,支持市第六中学与西南大学、市实验中学与xx中学合作办学。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全面启用,北大口腔医院xx分院开工建设,恒大妇产医院、石药德中医疗公园等高端医疗项目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市。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到2025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的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政务服务中心,实际上还有“两头办理”现象。有些部门迟迟不敢“放权”,尤其对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担心出现“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或者有些审批事项放开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却跟不上,简单的一放了之或以罚代管。有些事项办理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素质不佳等问题。(二)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还需深入开展。我市经过两轮的政务服务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工作,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已经逐渐“破冰”,但离“全贯通、全标准、全归集、全在线”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仍存在信息壁垒,已经整合的数据也存在要素不齐全、数据可用性不强、共享频率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我市使用省级系统的部门较多,协调省级平台开放数据共享协调难度较大。(三)企业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政府、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机构紧密协作的机制,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有钱不敢贷,企业用钱贷不着,融资成本居高难降。此外我市物价、房价、租金、人工等企业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四)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有些企业反映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我市在人才招聘、城市就业培训服务上措施不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五)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有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如有些政策制定时未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三、意见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二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科学确定多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三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四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便民利民。(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建立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实现部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完善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和个人在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招投标、贷款等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减少检查”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限制、禁止或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专题教育,普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提升全民诚信文明素养。(四)推动金融业多层次高效率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助推扶持更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加强金融诈骗防范宣传与教育,提升全民金融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五)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两轮驱动”,突破智力支撑不足瓶颈。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着重培养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同时围绕xx的需求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优先引进本地缺乏和急需的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二是选对人才,用好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注重“岗位”“实干”意识,不为“虚名”“学历”所累。三是加快干部队伍的交流,分批次选派更多优秀青年骨干到先进地区挂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先进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创新意识。四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五是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网络通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同时探索更为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住房补贴、子女就学、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款返还等激励政策,鼓励吸引人才留在xx。(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市场“负面清单”制,政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企业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升核心竞争力,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二是建立诚信、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利民惠民优惠政策,兑现各项承诺协议,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主动作为、提高能力、靠前服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商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四是畅通政商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建议、投诉和反馈处理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五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整治为官不为。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拖、有求不推、有难不避。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服务企业“推拖绕”,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廉洁用权、搞权钱交易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在创新路上非主观故意的失误行为,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敢创新担当者撑腰鼓劲,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保护好干部和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企业吃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心丸”。(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引进第三方评价力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定期对我市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价,查找短板与不足,研究相应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促使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大对评价指标涉及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准确掌握评价指标的内容及评价方式,同时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保障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三是重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四是增强做好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营商环境评价纳入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营商环境建设大格局,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确保我市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不断向好。【篇五】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工作思路不够创新因循守旧。工作中习惯旧思路、老办法,依靠老经验;对工作不够大胆泼辣,放不开手脚。对照“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还有所差距,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金点子”和“新招数”不多,对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存在畏难心理和犯愁情绪,缺乏改革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离“三力”统计的目标还较远。(二)统计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在基层调研和听取基层工作建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有时调研存在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对规上企业和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等情况还没有摸细摸准,参考价值较大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与精品分析相对缺乏,统计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服务企业模式过于单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发展越好,经济发展越优,新区企业给我们贡献了数据,而统计回报企业少是我们服务的短板,紧紧局限于被动服务。二、整改措施(一)实施依法治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统计保障。结合《区统计局xx年担当服务调研方案》,实施“10 1一线工作法”,全面铺开十条服务路线,结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主动到企业调查优化营商环境和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工作,进一步扩宽对企业沟通服务的桥梁,开展“走出新区看新区”主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学习其他18个国家级新区,建立营商环境、统计数据、方法制度、工作经验交流共享机制。同时,规范统计执法程序,完善统计执法制度,严格执行“双随机”执法检查,全年抽查企业不少于112家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法治环境。(二)突出统计职能,发挥统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作用。结合《区统计局“工作落实年”部署实施重点攻坚工作方案》,成立民营经济突击队,探讨建立民营经济监测机制,利用“四上企业”监测重点企业和结构及发展趋势。同时,加大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研究力度,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撰写高质量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真实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状况、新特点、新趋势,全力服务新区民营经济发展。(三)服务企业纳统,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壮大企业纳统“蓄水池”。对于符合纳统的企业,加强对纳统申报工作技术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申报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详细讲解各项指标审核关系和填写方法,提前告知纳统标准和申报所需的材料以及必须经过的流程,努力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企业申报效率。xx年度新增纳统企业280家,xx年1-2月份新增纳统企业117家,纳统企业数量居各区市首位。(四)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企业咨询和业务培训服务能力。一是对企业来函来电的咨询,进行认真梳理问题,符合对外公开的资料,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的需要。简易资料即时或当日提供,复杂资料2个工作日内提供。二是分专业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与联网直报企业实行“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对新纳统企业或业务水平较低的统计人员进行网络远程指导或上门培训,确保有效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和统计工作能力,切实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三、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区统计局将牢牢把握“营商环境体现的是政风”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在11月份底完成。【篇六】为助力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月上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调研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1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在今年四月通报的xx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综合排序中,xx县以56.23综合得分,位居138个县、区(高新、自贸、经开区)52位;居全省107个县(区)第46位、全市第4位,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县政企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关于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县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工作规则》等13个配套文件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周转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一事一议"做好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36个入驻单位、服务各类事项759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473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62.3%;推行互联网 ,网上及手机办理和发放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发票等,117项事项实现"零跑路"目标,三是按照"一窗"改革目标,实施金融服务专区、联合办税区、自助服务等分厅改造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五是完成"建设审批"和"企业登记"两大类6项并联审批流程及细则,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办理事项压缩至5个工作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出台《xx县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xx县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及现场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在县纪委设立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将营商环境纳入巡察、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季度督查的重要内容,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访必复"原则,凡涉及到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从重从快严肃查处。二是围绕县委营商工作"九项机制"、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及并联__度落实等8类情况和干部作风问题综合开展专项检查,倒逼任务落实、责任落地。三是对49个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查找问题、征询意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__作用。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县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1.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成立了xx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综合办公室和"八办四组",但在安排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系统推进"十大行动方案"的有序实施方面还有差距。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不及时,各部门具体职责还未落实,工作推进不够系统深入。比如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过程中,部分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营商环境与自身关系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给此项工作带来难度。2.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在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暴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3、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县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4.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县委、政府虽然也建立了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但2000万元周转金量小,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三是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5.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是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截止xx年6月底,全县新发展企业193户,虽然同比增长19%,但仅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数472户的40.89%。二是垄断行业收费高。企业反映如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三是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四是征地环节阻力较大。由于目前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__不到位等原因,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群众漫天要价的现象,尤其在乡镇较为常见,给企业落地带来阻力。6.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按照石编发[xx]5号文件,将不动产管理职责和登记职责分离,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办理的房产测绘,由于两个局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房管局能用,又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的房产平面图和界址坐标,申请人只能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重新测量,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影响办证效率。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切入点,破"五难":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企业出生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解决企业交易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征信难;加强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解决行政执法监管难;出台配套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等问题,着力打造"支持政策最优、保障措施最强、行政审批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提升。1.明确两个清单。一是县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优化方便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各项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完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专人代办手续"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帮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方式运行,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使垄断行业各类费用回到合理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整治各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周转金的投入额度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一支由县级领导挂帅、为企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专门针对招商引资重大落户项目、市县重点项目在企业开办、政策支持、安全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蒙受损失。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乡镇征地难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同时加强新民风建设,杜绝征地过程中群众胡搅蛮缠、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三是要贯彻落实好《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5.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6.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治散强纪、治懒强劲、治庸强能、治混强效"专项治理,确保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二是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以结果导向,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选调生#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