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11月3日,亚金协第三届产业金融国际会议在沈阳成功召开。在社会相关各方共同见证下,亚金协成功发布了《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2020)》。《报告》发布仪式由亚金协秘书长陈克文,沈阳市市长姜有为,产融委主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高伟,产融委常务副主任单位、日本瑞穗银行(中国)行长石原至,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韩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共同启动;由产融委办公室主任、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钺致发布词。报告的主题是如何建立金融支持知识产权的机制。在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亟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势不可挡。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资本,是推动创新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提出了创新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此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新优势。知识产权资本化是发展趋势,也是构建知识产权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如何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融资的良性发展,对于培育国家经济增长新动能,开展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先机,积极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当前全球各经济体的共识。知识产权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当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要素。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保护企业技术创新不受侵犯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带来的产业附加值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有利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企业不断深化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有利于促进形成企业盈利与保持创新活力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第二章主要从理论角度介绍知识产权融资机制及主要挑战。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的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等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融资则指公司利用无形资产等获取信贷的过程,即知识产权资本化。在资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融资以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中介服务机构及监管方为主体,采用质押、证券化、信托和产业基金等模式完成融资。然而,现阶段中国知识产权融资仍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价值存在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困难、知识产权融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报告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知识产权融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备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合理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评价与风险分担机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对于挖掘企业潜力意义重大,当前主要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根据被评估对象而精准施策。知识产权交易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各类知识产权主体从事知识产权交易的专业场所,包括有形场所、线上市场、市场运行规则等,以提供能力交易、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产权交易以及综合配套等服务。有效的风险评价与风险分担可以保障知识产权融资顺利开展,一方面,建立知识产权融资的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辨别风险来源、选择风险评价方法与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形成银行、担保机构、中介机构、保险机构等进行风险共担的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和分散风险。报告第四章从实践层面介绍了知识产权融资发展的国际经验。报告选取市场推动型的美国、政府推动型的日本、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生态体系的韩国、典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摊模式的德国,以及采取多方位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英国,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国际上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有益经验。通过总结各国经验,发现一些共性,总结为两大方面,一是政府对知识产权融资高度重视并提供制度政策保障,二是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与分摊机制。政府支持又可划分为五项: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二是贴息奖补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三是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沟通与服务平台;四是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贷后管理机构;五是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帮助中小企业知悉知识产权和为创新企业启动发展营造相对有利的政策环境。报告第五章主要聚焦中国知识产权融资实践。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结合、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我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内涵日益丰富。知识产权质押作为最主要的模式,2019年中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超1500亿元。除此外,投资基金、信托以及证券化等知识产权融资的新形态不断涌现。从顶层设计角度,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法治政策条例、鼓励融资模式创新并支持民营小微科创型企业发展。通过财政风险补偿、贴息补费、专利保险等措施形成以政府引导推动为主的风险分担机制。各地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特点,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多方机构合力支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三大类,涵盖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基金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充分融合担保、保险、财政资金等风险分担作用,形成了由点及面、初具规模的知识产权融资新局面。报告第六章回顾当前知识产权融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结论,并针对未来趋势提出五条建议。结合理论研究基础和国际先进实践经验来看,可以得出五条主要结论: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新优势是主要经济体的共识,知识产权资本化是实现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风险管理是解决知识产权融资难题的关键,加强政府引导是营造良好知识产权融资环境的保障,金融创新是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以上结论及我国特色情况,研究提供五条政策建议:一是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推动市场化融资,增加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建设科学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科创型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培养专业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担与风险处置机制,建设活跃健康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四是运用金融科技提高知识产权融资效率,搭建相关交易信息数据集合平台、分析平台以及建设银行数字化知识产权融资线上平台;五是强化政府在知识产权融资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有效的顶层设计指导及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记者今天获悉,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具有“风向标”和“晴雨表”意义的“2020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2020 China's Instrial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简称2020CIFDI)如期发布。指数从资金支持度、结构优化度、服务有效度和金融安全度四个维度,运用38项指标综合评价我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绩效,以期引导和推动中国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首期指数于2017年发布,其后每年发布一期,受数据滞后性的影响,2020CIFDI使用的是2019年的数据。该报告结果显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显著增强,迈向提速发展轨道。2020年我国产业金融发展综合评价得分达到137.84分,比上一期增长3.2个百分点。从近年来指数变化情况来看,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缓慢增长、优化调整后,本期得分实现较大提升(如图1所示)。从分项指标得分来看,资金支持度和服务有效度出现大幅增长,结构优化度维持略有增长,而金融安全度则呈持续下降态势(如图2所示)。资金支持度增长最快,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央行多次降准和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广义货币供给增速回升,2019年末国内广义货币(M2)余额为198.65万亿,同比增长8.7%,M2与GDP比值较上一年小幅下滑,维持在200%左右,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比值较上一年小幅回升但仍小于1,表明货币供给相对经济增长仍处于偏紧状态;2019年我国金融总资产达到467万亿元,与经济总量比值达到481.4%,该比值迎来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金融机构总资产与GDP的比值多年来持续下降,金融机构持续瘦身健体、脱虚向实,债券市场未清偿余额与GDP的比值稳步提升,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值显著提升,如图3所示。(图3 2011~2019年我国各类金融资产相对GDP规模情况)金融加快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创投投资规模下滑金融业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绿色产业、消费市场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其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支持持续提升,贸易信贷规模有所下滑,跨境人民币结算逆势增长,绿色信贷规模占比下降,绿色债券市场快速扩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增速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创投基金投资规模初现下滑态势,说明创新创业活跃度下降。金融服务有效度提升缓慢 金融业仍需增强内功从银行业服务效率来看,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靠息差生存越来越难,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房地产对其他领域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挤占效应”明显减缓,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类融资占信贷融资规模增量的比值达到近5年最低水平。从证券业来看,整体服务效率得分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后,又经历了2017与2018年不断下滑,2019年出现明显恢复,其中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大幅增长是主要原因。从保险业来看,保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幅提升,财产保险综合赔付率达55.8%,扭转了下降态势,保险资金运用率达86.4%,达到历史最高点。金融安全度得分持续下降,防范风险任务仍然艰巨金融体系长期发展累积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风险正在逐步暴露,金融风险压力正在不断释放。银行业不良率增速减缓,金融机构表现出现分化,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压力加大;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趋降,债券违约率快速上升,如图4所示。2020年不断出现信用债违约事件,要防范债券市场风险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图4 2014-2019国内企业债券违约率变化)产业金融发展京粤沪稳居第一梯队 区域竞争异常激烈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产业金融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北京、广东、上海位居前三名,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川、湖北、重庆跻身十强,从得分来,区域竞争非常激烈,得分相差很小,内蒙古、宁夏、西藏、海南和青海落后较多。从资金支持度来看,京浙粤沪苏位居前五,浙江表现突出;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优化看,区域得分差距较大,北京上海并驾齐驱;从金融服务有效度看,整体向,好差距不大,天津和吉林排名大幅上涨;从金融安全度看,整体得分小幅下降,内蒙古、辽宁、宁夏、青海风险压力较大。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畅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刘畅通讯员:程旭玲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来源:供应链金融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加深远。一方面,自全球化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通过供应链的组织紧密链接在了一起;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累加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产能过剩、全球债务过高、地缘争端、全球经济疲软等等,早已让全球经济变得脆弱。新冠疫情让某个局部地区或行业停摆,所产生的风险会通过供应链传导至全球,叠加近年来积累的其他不确定因素,让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加深远。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在30%左右,国际市场受影响必然影响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也会影响中国金融的整体稳定性。从微观来说,企业面临着需求的不足/不确定、现金流急剧恶化、物流不畅、原材料采购不顺、产能与生产成本难以调节、组织协同难、信息沟通不畅、用工难等多方面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都会将企业压垮,中小企业尤其脆弱。其中,资金问题无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政策给出了不少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指引,包括鼓励合理展期、续贷、适当降低利率、降低担保费用,提供风险补偿、贴息支持,鼓励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线上化等等。在企业急需金融支持、国家三令五申,但同时金融风险却大大增加的情况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及助贷机构,对于服务中小企业到底持何态度?如何应对客户的融资需求?对融资客户有何要求?未来的产品和风控可能会做何调整?对金融科技的真实效用如何判断?对政府部门、监管部门有哪些具体的诉求?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起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金融机构与供应链金融的助贷机构对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真实想法,并从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治理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报告》从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治理角度,提出了5点建议,分别是:形成由多方共同作用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结构;形成可靠、关联和有效的供应链金融管理体系;形成规则明确的供应链金融行为;建设合理、清晰的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与风险可控并行的供应链金融秩序。来源: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咸宁青砖茶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清,久负盛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咸宁的历史名片之一,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咸宁砖茶特色产业发展,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成立调研专班,从金融支持的视角,深度研究和探索金融支持咸宁砖茶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何日重振雄风咸宁青砖茶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茶”,清末时期,赤壁羊楼洞汇聚俄、德、英多国茶商,年产40万担青砖茶运往亚、欧大陆,年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川”字品牌成为青砖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与悠久辉煌的历史相比,当今咸宁青砖茶却逐渐没落,与国内同行发展相去甚远,在国际市场更是难觅踪影,砖茶产业发展面临三大不足。(一)产业规模小,融合发展不足。目前全市规模化砖茶企业17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全市砖茶产量由2017年的3.8万吨逐年增长至2019年的4.5万吨,年增速徘徊在个位数,且由2018年的10.5%降至2019年的7.1%。(二)市场占有率低,出口拓展不足。2018年、2019年咸宁市砖茶产量分别为4.2万吨、4.5万吨,分别仅占全国黑茶市场份额的13.2%和11.9%,市场影响甚微。国外市场销售多为借道异地专业贸易公司,分散、量小且无品牌,砖茶出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三)品牌分散,市场优势不足。目前咸宁砖茶品牌众多,有“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还有“川”、“羊楼洞”、“生甡川”等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品质参差不齐,存在售价无序竞争,“内斗”之下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除“川”字牌外,其他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咸宁砖茶的知名度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存在较大差距。二、金融诉求:信贷供给侧改革亟需推进2017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为11家砖茶企业发放贷款56笔,金额4.15亿元,4月末贷款余额2.81亿元,贷款企业覆盖面65%。整体而言,金融支持砖茶企业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等问题。此次调研访谈,砖茶企业还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急需流动贷款纾解资金压力问题。今年的新冠疫情对砖茶业发展影响较大,企业销售与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一季度,赤壁市赵李桥茶厂、赵李桥茶业、洞庄茶业等3家较大规模茶企销售同比分别下滑30%、45%、50%,利润普遍下滑50%以上,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咸安区三山川、柏庄等小微茶企,陷入经营困境,急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予以周转,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二)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问题。砖茶从购进原材料到发酵、制砖、烘干,再到包装出售,生产周期较长,特别是年份茶,需要更长的陈化时间。目前银行新增贷款多为一年期,虽然大部分贷款到期可以续贷,但续贷程序同样复杂,增加了企业财务工作量,也与企业生产周期不相符。(三)资产抵押率偏低问题。企业反映,目前银行贷款抵押率普遍偏低,土地抵押率为60%,房屋抵押率为40%,其他固定资产抵押率不足50%,甚至更低。资产抵押率偏低降低了企业的可获得信贷资金。(四)缺乏个性化信贷产品问题。银行信贷产品较为单一,以抵押担保为主要模式,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等占比较小,订单质押贷、专利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未落实,尤其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如针对砖茶企业存货占比高、周期长的特点,金融部门没有推出相应的“砖茶仓单质押”贷款产品。三、服务制约:企业有效金融需求不足通过银行访谈,我们认为,制约金融支持砖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一)产业发展不充分,整体信贷承载能力不足。我市青砖茶历史悠久,但产业发展缓慢,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且产品氟含量偏高,达不到国际市场质量认证要求,影响砖茶产业发展。全市17家规模砖茶企业中,缺乏一个有带动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砖茶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信贷承载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融资授信已达上限,追加授信存在较大难度。(二)企业管理不规范,达不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我市砖茶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部分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客户准入标准。个别企业经营理念偏差,经营风险过高。如羊楼洞茶业,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产业园,偏离主营业务方向,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部分贷款出现不良,对整个行业的信用环境造成影响。(三)第三方增信不足,降低了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我市砖茶企业因规模偏小,普遍抵押担保能力不足,“贷款难”实际表现为“抵押难”。我市第三方担保公司资本到位率低,担保基金不足,代偿能力偏弱,很难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与上级担保公司合作,又面临流程长、成功率低的缺陷。第三方增信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四)金融创新受限,仓单质押贷款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砖茶企业因其行业特性,普遍处于存货有余、资金不足的状况。如赵李桥茶厂目前存货1800吨,三山川茶业产成品700余吨。这些存货如能通过金融手段变成信贷资金,无疑能大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企业要求银行推出“砖茶仓单质押”贷款的呼声强烈,但因缺乏权威的估值标准及专业的第三方仓管平台,在我市尚不具备实施条件。四、对策建议:敢问路在何方我市砖茶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在全国形成影响力,还需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综合施策,共同推进。(一)做好顶层设计,引领砖茶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制订砖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砖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力争用5年时间将我市砖茶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增长极。二是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从香城产业基金中切分出3000万,建立“砖茶产业引导基金”,专项用于砖茶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对全市砖茶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培育一至两家大型龙头企业,以生产高品质砖茶为主,主打“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其他中小茶企可为其代工,或自主经营小众品牌及“边销茶”。四是促进产品提档升级。狠抓茶园高标准建设及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鼓励企业抓好技术研发,推进便捷化、高端化产品的开发生产。(二)完善担保联保机制,缓解企业抵押不足问题。一是建立政府增信机制。组建由政府出资参股的信用担保公司,为砖茶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便利。对现有担保公司进行注资重组,增强担保实力。同时对砖茶企业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增强砖茶企业发展信心。二是成立砖茶产业协会。引导砖茶企业成立产业协会,增强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协会内企业可以存货为抵押相互提供联保,缓解企业外部担保不足问题。(三)多方联动,创新推出仓单质押贷款。针对企业呼声较高的仓单质押贷款,建议多部门联动,积极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一是签订合作框架。政府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保险机构、砖茶企业等,共同签订《政银企多方合作推行“仓单质押贷款”框架协议》,政府承诺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二是制定估值办法。银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砖茶质押品公允估值办法》,质押品估值与贷款额度比例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三是搭建仓储机构。由政府出资搭建专业的砖茶质押品第三方仓储管理机构。机构建成之前办理仓单质押贷款,可指定存放在官塘775物资储备处。四是规范操作流程。办理仓单质押贷款具体流程:金融机构受理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质押品入库——检测——签订仓管合同——签订质押合同——放款——跟踪管理——收回贷款——解除质押(质押品出库)。金融机构办理仓单质押贷款时,也可采取第三方担保或企业联保相结合模式。(四)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助力砖茶企业发展。一是用好用足信贷政策。全面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做到应延尽延,帮助砖茶企业渡过当前难关。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低成本资金,降低砖茶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二是建立信贷主办行制度。推动全市砖茶重点企业分别与银行签署主办银行合作协议,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减少信贷违约风险,形成银企长期共赢。三是优化金融服务。合理配置信贷资金期限,提高贷款抵押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加大信贷考核力度。建立砖茶产业信贷投放目标,加大对砖茶产业的信贷投放。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鼓励银行积极发放信用贷款。适度调整不良率考核指标,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落实银行工作人员尽职免责要求。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行长 朱华1 刚刚!2020年咸宁中考分数线公布!2 旅游综合体即将建成!咸宁这个镇要火啦!3 咸宁正式发文!取消37项证明、8项摊派…4 事关疫情防控!咸宁发布重要提醒
11月21日,以“金融服务实体信用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9深圳金融峰会在深圳举办,会上发布了《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报告展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以及给出了扶持实体经济的十大建议。据悉,该报告由南方城市智库、南方日报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历时五个月,深入5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研制作而成。调研发现,当前深圳实体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是:一、不怕利息高,就怕高门槛;二、融资中介常骚扰,贷款银行不好找;三、抵押类贷款过度偏爱房地产;四、以行业风险判断企业风险;五、贷款期限过短,过桥成本过高;六、银行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七、产品设计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吻合;八、融资审批流程慢、效率低;九、贷款之外缺乏综合性金融服务;十、服务体验有待优化。对此,来自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的人纷纷为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建议,分别是:一、适当提高对银行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二、数据驱动,建立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产品;三、银行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普惠金融产品;四、抵押物多元化;五、针对不同行业和产业开发针对性产品;六、推出更多到期无还本付息续贷产品;七、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八、贷款外提供更多综合性金融服务;九、银行利率更加市场化;十、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现在实体经济存在困难,但是银行的利润还挺高,每年赚的钱都不少。对银行来讲,可能要转变理念,提高对坏账的容忍度。“此外,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贷款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力争将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明确化,对民营企业企业不良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来源: 证券时报网
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金融业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金融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xx市为例,在对全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一、xx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xx发展银行)x个、商业性金融机构(xx银行、xx银行)x个、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xx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xx个。 经过xx多年的改革和发展,xx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惠民的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如农行“连贷通”、邮储银行“小微易贷”、农信社(农商行)“乡村振兴贷”、工行“网贷通”以及建行“税易贷”等产品,有效发挥了金融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备耕、粮食生产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水电气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xxx.xx亿元,较20xx年末增加xxx.x亿元,增长xx.xx%。“十三五”期间,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断推进。20xx年以来,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联社分批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xx〕xx号)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xx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中国农业银行xx市县两级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涉农”的职能边界,对推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农村抵押物范围不断拓宽。为解决农村抵质押物不足问题,20xx年,xx县、xx县被xx省列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县。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两权”等抵押范围的扩大,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农村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xxx个,布放ATM机xxx台,POS机具xxxxx台,农村人均持卡量x.xx张。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全市采集农户信用信息xx.xx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xx%。共评定信用户xx.xx万户,信用村xxx个,信用乡镇xx个,占全市xxx个乡镇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万户农户享受到了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金额达x.x亿元,平均利率x.xx%,为农户节约成本约xxx万元。三是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人民银行按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情况进行评估,20xx年度全市评定A类机构x家,B类机构xx家,C类机构x家。同时,持续加强现场来访投诉咨询人员的接访和xxxx投诉咨询电话及时分处办理。2020年办理xxxxx投诉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一是确保人总行新设的两项直达实体工具落地见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xx中支通过灵活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截至xxxx年xx月末,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x.xx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额x.xx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延期激励资金xxx.xx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xxxx年x次定向降准,增加法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xx亿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x.x个百分点,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约x.xx亿元,有效增强了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运用不断强化。xxxx年以来,全市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含扶贫)再贷款资金xx.xx亿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农(含扶贫)再贷款余额xx.xx亿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金融发挥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因辖内农村区域广且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涉农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导致金融机构布点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当前xx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为xxx个,远少于xxx个行政村的数量。二是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的电信网络建设普遍落后,信号差、网速慢、费用高、用户体验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金融发挥作用支撑不足 xx市地处滇中腹地,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从农村产业来看,主要为烟草、蔬菜、种养殖,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从层次上看,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态农业以采摘、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对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利用较少。同时,农村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发展不强导致金融资源缺少支撑,难以有效落地。 (三)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金融发挥作用动力不足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融资担保公司x家,由于在县域一级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要。二是农业保险广度、深度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抵押贷款大多用于种植及收购农产品,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xxxx年,xx市人均保险密度xxxx.xx元、保险深度x.xx%,分别低于全省(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国(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三是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或风险补偿机制形同虚设。当前,xx市仍有县市未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即使已经建立的县市,也存在贷款出现不良难以代偿的情况。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xx.xx亿元,出现不良贷款xxxx万元,但只有x.x万元实现代偿,代偿率x.xx%,风险收益不对等制约了金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四是尽职免责制度未有效落实。当前,虽然各类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尽职免责证明过程和材料较为复杂,“尽职免责”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和发挥作用。如xx市内某商业银行共有职工xxxx多人,仅xxxx年就对xxxx人次进行了问责,给予xxxx人次经济处罚,处罚金额xxx万元,平均每人问责x.x次、罚款xxx元。另一商业银行成立近xx年,历史上仅有x个人实现尽职免责。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农村产权配套政策缺失,金融发挥作用平台不足 虽然“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契合了县域经济主体的资源及银行贷款条件,融资主体可利用林权、农房等资源作抵押申请贷款,但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平台缺位,导致确权不易、评估缺失、风险突出,运作流程不顺畅,参与机构权责划分不明晰,抵押贷款发放工作受到制约。以武定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试点近x年来,武定县农房颁证率仅为xx.xx%,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x.xx%,高于全市不良贷款率x.xx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经济金融互惠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xx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特点,选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如xx县“特色芒果”、xx县“冬早蔬菜”、xx县“xx壮鸡”、xx县“xx猪”),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换,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推动农村产业走差异化发展、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培育农村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回流,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推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两权”交易平台,依托不动产登记中心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为实现抵押、担保、转让和银行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实现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落实涉农贷款新增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xx县市全覆盖,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稳步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供给,切实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性担保服务。 (二)从监管层面来说,要加强激励引导,调整优化考核机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产业链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的推广、对接和运用,整合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信用,破解小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难题,为上下游不同的主体提供链条式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及时给予商业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三是推动惠农、便民支付产品创新。立足农村地区群众支付需求,拓展政府电子支付平台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覆盖面,推进支付资源全民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县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贷款投向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其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在支农再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下浮。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考核要求。 (三)从银行层面来说,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探索制定行业统一的尽职免责操作细则,出台更为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建立尽职免责保证制度,组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第三方仲裁机构,使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被追责时有上诉渠道。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重点,加大和优化商业银行网点、ATM、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通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探索设立乡村金融宣传员,开展“金融夜校”进乡村活动,对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就防范金融诈骗、惠农金融产品、手机银行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了解金融、熟悉金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减少失信行为。
融资贷款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部分中小企业座谈会、金融机构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一、伊春市中小企业享受金融贷款服务基本概况(一)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授信情况。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授信户数1889户,其中:中小企业798户,小微企业1091户。约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户数8578户的22.1%。授信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缺少抵押物,金融机构很难判断企业真实生产运营情况,导致中小企业授信比例过低。(二)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情况。截止今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8.44亿元,较年初增加6.48亿元,增长3.56%。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9.26亿元,其中:工商银行12.42亿元、农业银行3.06亿元、中国银行7.86亿元、建设银行2.65亿元、邮政银行0.99亿元、龙江银行5.45亿元、哈尔滨银行2.14亿元、农商银行14.6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24.14%,较年初下降1.0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是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1、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有难度。虽然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如:新增贷款支持小微企业、三农资金比例不低于30%降低为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普惠金融部门等,但由于金融机构控总量、防风险的要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差原因,中小企业真正得到银行贷款的占比很小。2、商业银行贷款权受限,贷款不良率高。全市大部分银行500万元以上贷款都由上级银行决定,500万元以下的贷款由市银行决定,但需要担保,抵押(不动产)、质押(动产)、保证等方式,而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抵押、质押不足,前置条件受限。同时,贷款不良率高影响银行放款。3、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偏少。对央企、国企、民企等大型企业无论授信额度、贷款额,均在银行对企业贷款总额方面占比较高,虽然务家银行都成立了普惠部或小微企业贷款中心,但授信额度、贷款额度都不高,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抵押、质押、担保等前置条件,为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不高,信用贷款更少,存要门槛高、惜贷等现象。4、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或合伙制发展起来的,管理水平低,账务管理差,资金往来都是通过个人账户或现金流转,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给企业贷款存在风险。有的企业信用观念差,不重信用,有的涉及信用违约记录、法律涉诉等不良记录,有的企业贷款目的不纯,贷款后就没有打算还款。造成企业信用行为扭曲。5、中小企业存在抵押物不足,担保机构偏少。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等质押、抵押不足。不少企业房产、土地没有产权证、土地证,有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部分企业因“两证全合一”新政,无法办理抵押登记。同时,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少,资本金不足,为银行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能力不够,影响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三、建议(一)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继续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度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50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18条),把政策的保证金含金量用足用好,让民营企业接得住用,用的上。通过各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搭建起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融资平台,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二)金融机构降低对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落实中小企业普惠政策。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十三项举措》,在信贷投放、融资成本、产品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十三个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进一步降低为中小企业贷款中介服务机构收费,制定中介机构的评估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取消或减免非实质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收费,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缩短中小企业融资时间,降低融资的额外成本。(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信贷中小企业政策落地、落靠。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做大为中小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业态。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普惠金融政策,做大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征的信贷产品,开通小额贷款快车道。重点支持全市五大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风险分担手段,采取“担保+保险”、“担保+信用”、“担保+信用+风险”等多种措施,积极对接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过桥贷款担保服务。(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中小企业诚实守信。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账务培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账目,真正让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增强银行对企业贷款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信用培育,找出全市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问题、症结,围绕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级低、个别存在赖账等难点问题,开展银企对接和信息共享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政务服务直通车。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市级领导帮扶企业制度,定期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让企业安心、舒心的发展壮大。落实《伊春市银企对接信息共享实施方案》。筛选符合全市五大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企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荐给金融机构,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做到信息共享,真正让中小企业有获得感。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探索农村金融助力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王彩娜)11月21日,由金融扶贫及创新课题组组织编写的《2020年中国农村金融扶贫及创新调研报告》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2020金融扶贫及创新峰会上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农村金融扶贫及创新调研报告》显示,在金融扶贫实践中,全国各地相关参与主体积极探索,在制度设计、管理机制以及金融服务与产品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贫困人口增收。一是建立信息共享与监测评估机制,金融监管部门与政府扶贫办建立了金融扶贫信息共享机制,开发了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贷款信息一目了然、动态更新。二是多措并举降低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融资成本。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增加贫困地区有效金融供给,以满足贫困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四是精准助力产业扶贫,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积极对接财政资源,促进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融合发展,带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在帮扶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创新金融产品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五是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根据贫困地区实际和融资需求,为其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等短板基础设施提供金融支持。六是通过消费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金融机构通过直接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或搭建销售平台的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七是通过派驻扶贫干部方式定点扶贫,提升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八是积极开展金融扶智,不少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培训村干部、村民,普及金融扶贫政策与知识,提升贫困人口金融素养与道德修养水平。金融扶贫及创新课题调研组成员,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布作为金融扶贫及创新课题调研组成员,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布表示,“总体来看,金融扶贫特色鲜明,成效显著。通过紧密配合国家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得以扩面提质,农村贫困群体的经济活力得以激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扶贫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为更好地探索农村金融助力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纳入缓解多维贫困的目标,金融扶贫及创新课题组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一是强化金融扶贫的“造血式”扶贫能力与效率。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充分运用金融手段调动相对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深度结合,为相对贫困人口提供一揽子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二是推动相对贫困人口信用评估体系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刻画相对贫困人口的信用特征,完善金融扶贫信用体系;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既有农村信用评估数据的共享共用。三是注重发挥合作性金融的减贫作用。在缓解相对贫困中,合作性金融相对于商业性金融更具优势,对合作性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根据其扶贫成效进行适当的财政奖励与补贴。四是全力助力金融教育减贫。除了对教育发展提供足额的融资外,还应聚焦相对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金融财商素养教育。五是积极助力绿色减贫。金融扶贫参与主体应对扶持地区的绿色产业进行筛选,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综合绿色产业本身的发展前景以及对相对贫困户的吸纳、带动情况,决定其授信额度;探索助力建立绿色资源交易平台,开展绿色资源抵押、质押等金融创新试点,有效放大绿色减贫效应,提升绿色减贫质量。
由CWM50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牵头,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撰写的《新规下的健康投资文化培育——金融投资者调研(2020年度)》课题报告于今日正式发布。课题聚焦资管行业转型背景下的投资者教育问题和重要意义,在梳理投资者教育工作现有法律基础和制度建设以及各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问卷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刻画投资者画像,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分享国内成功实践,以期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和为各个市场主体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资管新规推进大资管行业不同机构同台竞技,根据不同资金属性提供收益回报和风险管控,通过净值化的产品形态,可以建立投资端和资金端的风险对称,对于提升金融行业总体的成熟度、发挥资产管理服务居民理财需求的主体功能,发挥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本课题立足业界实践,从有效缩短资金端和代销机构净值化转型探索路径出发,邀请在净值型产品管理上具有成熟经验的公募基金和券商机构参与案例编写,公募基金行业将投资者认知引导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东方红资产管理,作为本次课题的特别支持单位,分享了服务代销机构开展投资者认知引导的完整体系。财富管理市场的三个重要参与主体为产品的购买者、销售者和发行者,在资管新规实施前,传统产品销售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下,居民的投资意识、投资能力、投资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均面临如何有效提升的问题,这是资管新规实施后,居民的理财资金能够匹配实体经济的增长,实现资金期限和长期收益良性循环的关键点;另一方面,销售端能否立足投资者需求提出资产配置建议,也是资管新规有效落实的过程中,基于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完善的重要方向。作为投资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机构,理应在资管新规实施后的财富管理新格局下,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三者的行为选择和良性互动,将会沉淀成为健康的投资文化,这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课题组由银行业协会、基金业协会、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东方红资产管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融信托、中金公司、富达国际、宏利投资、富邦华一银行的相关负责人组成,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市场机构的不同角度,共同为做好我国投资者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课题组认为,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健康度不断提升的当下,树立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和敬畏风险的理念,坚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的原则,并推动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是形成健康理性投资文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多部法律法规以及《九民纪要》对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相关概念做出了不同角度的界定,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概念仍有待明确,信义义务具体标准有待规范,统一法律属性产品的监管标准也有待统一。课题组发现,近年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投资者教育和引导工作,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风险意识、维权意识都有比较大的提升,但投资者教育工作仍面临缺乏战略规划和长效机制、市场主体参与投资者教育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投资者的投资常识和风险理念较为薄弱且对创新产品接受度差、现有金融产品销售模式未与投资者利益达成一致、传统投资者教育方式有效性降低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为更好地把握当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特点和投资偏好,以及更好地掌握目前销售渠道的转型成果,从而提高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向银行、券商、信托机构的投资者和理财经理进行广泛问卷调研。课题组发现,资管新规推出两年多以来,大多数投资者和理财经理已经对净值型金融产品形成了较为准确的认知,为行业在新规下平稳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同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财经理,对于产品和业务转型都仍需要逐渐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课题组建议,进一步明晰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投资者的概念,同时完善法律和制度,营造“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法律环境,并加大对金融欺诈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违法的成本。课题组呼吁,在资管行业中逐步推动“信义义务”共识,进一步细化信义义务规范标准,同时将金融机构信义义务规范用作行政处罚和民事裁判的依据,降低立法成本,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课题组建议,进一步深化投资者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将投资者教育提升到国家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投资者群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对于市场机构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课题组认为,要将投资者教育贯穿至投资者的全流程环节和生命周期,构建完整的长期、健康的投资生态圈;打破原有销售模式,优先考量客户需求,实现客户服务转型;要在投资者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好投资者陪伴;积极推动买方投顾,引导资管市场良性发展。
调查背景2019年以来,金融科技的应用愈加受到重视,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有的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有的组建金融科技研究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与实践,掀起了一波波金融科技应用的浪潮。金融科技也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扫码支付、刷脸认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金融科技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因素,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货币被人们当做投机的工具,加剧了金融投机活动;金融系统中充斥着大量的数据流,数据的安全性值得忧虑。蒙格斯智库和珠江元知研究院顺应趋势联合发布《蒙格斯调查之十四:蒙格斯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全面展现了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状态。报告简介本报告全面分析了主要金融科技的发展状态以及在金融业的应用。在对主要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的基础上,对主要金融机构做了综合排名。全面展示了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两家金融龙头公司在金融科技赋能方面的实际探索与应用。在面对金融科技潜在风险剖析的基础上,给出金融科技应用和风险防范两大方面建议。报告部分内容展示1、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金额国别分布从融资金额来看,中国遥遥领先,以3256亿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5%;第二位的美国融资额506亿,占比12%;印度、英国分别以152.2亿、99.0亿位列第三、四位,占比分别为3%、2%。除新加坡、巴西、荷兰、德国、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哥伦比亚、巴基斯坦、日本、法国、南非12个国家外,其余各国融资均不超过10亿元。2018年共有16个国家全年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较去年的8个国家增长了一倍。2、区块链特征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基本的特征,意味着区块链不再依赖于中央处理节点,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和更新。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了数据直接相关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具有特殊权限要求的区块链系统除外)。任何人或参与节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记录或者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记录对全网节点是透明的,数据记录的更新操作对全网节点也是透明的,这是区块链系统值得信任的基础。3、人工智能应用层技术达到落地标准随着机器视觉、智能语音、预测分析三个应用方面的准确率达到落地标准,尤其是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准确率达到99%,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实际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4、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数据收集和存储、信息整合、知识发现、智慧决策。数据收集和存储将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通过分布式技术进行存储;信息整合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建模;知识发现引导机器进行数据学习;智慧决策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由计算机给出决策结果。5、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规模及增速我国云服务市场近几年取得爆发式增长,无论是IaaS、PaaS还是SaaS市场均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IaaS成为公有云市场中增速最快的领域,增速达到82%,直接面向企业用户的SaaS也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6、金融科技多维评价评价维度主要从认识高度、投资力度、研究深度、应用广度、外溢程度、发展潜力六大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进行打分。目前评价最高的是中国平安。金融科技风险特点(部分)1.脆弱性2.难控性3.隐蔽性金融科技潜在风险(部分)1.数据损失风险2.技术应用风险3.技术创新风险对策与建议:风险防范方面1.构建金融科技风险防火墙2.建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制度3.创新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对策与建议:科技应用方面1.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2.战略投资金融科技公司3.产学研合作开发金融技术4.成立金融科技类公司报告目录珠江元知研究院由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元知合汇(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等发起机构出资设立,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悟往来之道,成一家之言”为愿景,以建设“国际水平,国际交流,中西智慧,教研结合,人才孵化,学科互融”的高水准智库为使命,是一家非官方、公共利益导向、从事跨学科学术研究的智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