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研究》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 12-1459/F;国际刊号:ISSN 2096-4714;邮发代号:6-148。主管单位: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单位:滨海时报社是深入探讨中国科技、商业环境和经济趋势的权威型省级期刊,被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家各部委主要领导特送刊物、每年“人大”主会场特送刊物。办刊宗旨:服务京津冀,辐射国家级新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面向国家级各类主体功能区。以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形成内生动力为主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将产业创新研究经验与经济运行实际相结合为主攻方向,搭建政府,企业,专家,高校交流平台,立志打造成独具特色、全国知名、学术权威、行业有影响力的智库型杂志。栏目设置:(上半月)创新引领、区域经济、新兴产业、财经金融、企业管理;(下半月)前沿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应用、工程技术、研发探索。稿件要求:1.文章应具有学术理论的前沿性、问题分析的深刻性、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产业实践的操作性等特点,尤其欢迎有创新亮点、介绍相关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实例、体会与经验的文章,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数据翔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或普遍借鉴意义。2.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稿件寄出半个月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3.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稿件,并通报作者姓名。4.论文所涉及的项目如为国家或地方基金课题,请在来稿中注明课题项目、编号、来源,本刊将优先录用。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
李悦等编著的《产业经济学》(第五版)已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深入总结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经济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该书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着重论述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规律等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系统阐述;突破国外产业经济学只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理论框架,探索构建包括发展理论、产业规律、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06日 09 版)
核心摘要:从2003年算起,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国从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的鸿蒙时期,到互联网产业经济位列世界先列,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成就。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国际态势,还是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都将我国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心向科技本身转移。基于此,本报告以科创板为契机,梳理中国制造2025所辖6大板块,梳理我国科技行业发展近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为社会各参与方提供数据及观点层面的帮助。铁幕:世界的规则竞争的制高点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变化和平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之一,但矛盾冲突又是物质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交锋始终是伴随人类历史的一对双生子。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所有国家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行动,其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先全球并抑制他人。科技硬件为基础全球合作下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后,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规模飙升,这源于之前数年中国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的上升。但在这一表象的背后,是全球全面科技化的宏观环境,尽管高科技出口总额飙升,但高科技出口占比却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所以这是一轮硬需求拉动的上升。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到一个数据背后的现象是,在目前大企业全球化战略多年的浸润下,全球贸易已经从过去的制成品贸易变成了半成品贸易,以全球为尺度的供应链,任何国家都无法占据绝对领导地位。这一点在美国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2000年后,美国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的百分比逐年下降,但全球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认为美国的科技属性在下降。过去,互联网产业大放异彩,这源于全球各国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之完全可以承载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硬件能力。而现在,在新一轮技术急待落地应用的时间关口,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就是新一轮全球合作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端。信息软件为核心下一个国际角力主战场的酝酿物理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世界已经成为历史,随着军事装备信息化的进程,武力作为国家间竞争的最后手段,若想发挥最大优势,信息与通信自然成为先于武器装备,制约彼此的竞争领域。在这一领域里中国一直在跟随美国的脚步迅速壮大,同样是在2000年后,我国ICT服务出口总规模起升,并始终与美国保持同步。但在占比上,中国在2005年后反超了美国并进一步上升。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信息非常庞大,正向去看的话,这是由中美之间产业差距造成的,中国借鉴了各国已经成型的先进经验,在信息和通信领域发力形成了跨代竞争的态势。而从负面的角度去看的话,这或许是由于中国对外服务本身就很局限,导致信息和通信异军突起。不过无论如何,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可见的5-10年内,都将成为国际角力的重要战场。外柔而内刚的自强多方作用下促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所有科技类国际贸易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综合科研能力的体现,1996年后,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上升幅度非常明显,这种数据结果多少佐证了前文正向视角下的结论。而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文章数量首次超越美国。种种数据都说明,在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中,中国表现出的方向性和落地性无可置疑的正确。1988年,中国国内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在当时冷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出于国土安全和军事势力两方面的迫切需求,不得不向科技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也给中国今天的科技腾飞打下了制度性的基础。时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已有细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其二,专业领域向泛领域的转变。而这两个方面,也将对中国今天的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方向变革中国商业面临学研向落地的问题2018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前200家公司中,毛利率水平前20中(阿里集团位列21,而没能入选),有6家中国公司,除了腾讯一家之外,其余全是银行。而美国不但上榜公司数量最多,且包揽前三名,前三名中没有一家是金融机构。除了中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将金融机构的能量向国家战略支撑的方向转移以外,学术研究向落地应用之间的制度保障,也是摆在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好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科创板鼓励行业的从业企业,均与各大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制高点的含义30年间国际法则的悄然变化如果说科技除了强国本身的象征意义外,最为实际的恐怕就是知识产权的国际收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记录以来,1970年美国就已经产生了知识产权使用收入。而到了199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2.28亿美元。而同期中国这一数字才被记录,而且仅为0.55亿美元。而前文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信息与通信服务出口,科技期刊文章以及科研投入占比等数字,无不让人欣喜。但在实打实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层面,中国在2015年后才有小幅度的跃升。这和2000年后我国科技投入的跃升之间,整整晚了15年。时至2018年,美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高达1304.51亿美元,而中国只有55.61亿美元,比20年前,增长了100倍。所以国际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看不见硝烟的脑力时代,一切都促使中国在经济制度改革领域,不得不有所变革,这或许是中国科创板成立的一个历史理由。冷战:科技所需的基础设施中国的脑力2009年的二次科技腾飞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或许可以依靠人力,但是一个国家的科技腾飞却要依赖顶级的大脑。东方哲学和自然环境与西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导致两种不同文明集团理解和看待世界的视角存在天壤之别。也因此东西方在彼此擅长的领域各自大放异彩。2000年后,全球进入到一个多极融合的时代,技术与文化上的交流穿插,尤其邓小平时代中国外派的大量学习人才,使得中国受益匪浅。中国科研人员和专利申请量二者稳步提升,并在2009年加速上升。但不得不承认,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亦需要做出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的脑力在宏观层面上得到强化,这虽然是新时代的制度,却或多或少的是旧时代的产物。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界也爆出了学术造假、唯职称论等诸多弊端,进一步释放中国的脑力和创造力,目前来看是更加迫切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或许解决中国脑力二次腾飞的金钥匙,就藏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模式中。研发的加速应用率逐年降低意味着新一轮内生的科技创新正在进行2013年后,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率从88.5%的峰值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直到2018年,我们预估这一数字将下降到86.6%。这一方面源自前文多次提到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源自中国科研力量的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商业团体不同,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多不考率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所以一级产出品普遍消耗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商业机构对技术应用的天然门槛,商业团体在拿到技术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使一级产出品更加经济。虽然有国家的大量补贴,但在诸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生产品尚需时日。科研的制度性阻碍科研经费申请难并且很难用在实际科研上除了商业化这个科研自身的问题以外,在科技研发制度上的亦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两个方面,科研经费申请难,申请通过后又不能有效使用,审批机构像对待骗子一样对待申请人,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无法投入到鼓励创造性劳动本身上,转而只能应用在诸如差旅等常规支出方面。但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归咎于科研经费申请机制本身,这是一个应该加强多方合作的问题。科研经费审核机构身上的责任在于,他们要替国家把资源准确的投入在实际需要的地方,而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事务性的,所以必然会在差旅等方面制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而忽视或者说无力评估实际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而科研机构在申请经费的时候,亦过度的追求技术的卓越性,对于开销和技术未来能够产生的市场价值,以及对国家宏观战略的促进等层面知之甚少。这里面充当润滑剂的第三方人才长期缺失,导致双方均无法有效说服对方,让机制更健康的运作。历史的关卡软服务谢幕,硬科技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回看2010年后中国国内的双创热潮,就能发现2017年后的资本寒冬到来是必然事件,只是在当时那个时间关口上,没人拥有那个战略高度,能看到国家推动双创背后的意图。2014年后,中国VC创业基金投资强度陡然上升,从平均每个1000万左右,骤然上升到2017年的3000万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者胃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源自社会各界对科创这个词认知的转变。2010年后,由于互联网巨头平台战略前所未有的成功,导致所有创业者甚至于资本方都产生了一种,只要做平台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错误认识,导致大量的资本被倾注到毫无意义的项目里,仅有的几个明星项目,也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服务方面。而当下国际形式的变化,让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科技的制高点并不是服务,而是硬科技。而且很多设想很好的项目,也势必需要科技硬件等产品作为基础设施,而这一进程不可能凭空完成,技术升级的道路无法逾越。而不幸的是,技术是一件非常消耗资源的事,种种一切变化,均导致中国创业投资强度的骤然攀升。项目品质的老生常谈资本市场存在的目的是服务国家战略,而非圈钱与投资强度遥相呼应的是所有以上市为退出方式项目数量的占比,从2012年近乎30%,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13.7%。这一方面由于市场鸡犬升天过后必然一地鸡毛。另一方面也由于资本市场,尤其国内资本市场的独特特性。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垃圾站,并不会对项目毫无鉴别的予以支持,尽管这种体制带来了大量的诟病,但在中国整体金融实力有限的前提下,要集中使用在国家战略方向上。所以2017年后的资本寒冬,也是之前双创市场看不清大方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一如前文所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科技产业的特性,都注定了这是一个耗资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的产业,目前从国际级产业基金体现出来的投资方向和特性来看,资本在科技领域已有布局,预计未来5年内,以上市为退出方式的项目比例会有所回升。解决问题的资本市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股市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好坏反应着实体经济的好坏。从宏观尺度上看,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几乎每一轮资本市场的大动作,背后都隐藏着制约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解决这个因素,国家不得不对资本市场进行有组织的运作,进而达成战略目标。在历史上中国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正规化,国际化等问题解决了若干个不得不解决的制度性问题,每一轮制度性问题的解决,都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所以如今开新的科创板,背后的目的亦不言自明。市场孕育的问题,最终也势必由市场所解决。更宏观尺度上的风向国民对本国战略的认可程度体现在最终消费端科技产业是一件事关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很大层面上它并不可见。宣传和民意引导在国家意志和战略面起的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听明白了和实际行为之间的鸿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硬化指标。这不仅仅体现在科技类产品民族品牌的拥戴程度,还体现在一个国家居民整体的消费品牌倾向上。出口、投资和消费,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者在最终消费的领域,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民族品牌形象和信任度的指标。这种消费倾向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科技产业,但对于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存在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市场经济一切以供需关系作为市场考量,而用户的消费倾向则直接影响着对国产和进口的信心,如果民族品牌得不到足够重视,那么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多极:中国科技产业的努力中国制造2025资本市场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亘古不变的本质《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提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其中,指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分类,科创的内涵可以分成六大板块,但实际上每个板块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庞杂,几乎每一个板块都可以独立成为支撑一方产业的支柱。也因此科创板以科技创新为旗帜的行业,大多服务于中国更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于中国的工业基础,实体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产业的大杂烩,要注重硬件设备的基础设施作用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变现,在此之前的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所以对整个行业有很强的提振作用,不过与此同时带来的结果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即人工智能逐渐背离其“仿生学”的内核,转而在应用场景上做了过多的尝试,有些尝试已经超越了人工智能的范畴,这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以软件为核心,但面对物联网、商业与生产智能化等多重实体商业的影响,软件能够迅速成长的先决条件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的完备,所以这个行业未来增速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5-10年内实体智能化普及率如果能上升到一定程度,那么行业会迎来更疯狂的爆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企业服务格式化的大门将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启动过去几年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除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外,还有赖于个人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之所以能做到标准化,源于个人数据的易得性和需求的同质化。但是企业服务完全不同,一方面企业数据获取难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企业需求千差万别,所以难以便准化进而规模化。而这一切有可能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而改善。高端装备制造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的战略要地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件事本身还充满了战略意味。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深海钻采等领域,无一不是系统性工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和科技能力。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上述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核心零部件,设备核心系统等尚需国外进口。为了更好的与社会资源实现整合,帮助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等战略的深入执行,可以尝试采用PPP(公私合营模式)和产学研模式作为高端装备业的发展路径,在保证国家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同时,调动企业、科研机构的积极性辅助我国顺利转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除高铁产业相对体系化,其他产业处在成长期,潜力巨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其战略意义突出。我国除了高铁产业相对成熟、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外,其他产业仍处在成长期,个别产业处在试验阶段,一旦正式实现规模化量产,产生的商业价值巨大。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会在下游创造更大价值,加上研究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及了六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新材料材料加工能力是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最大阻力新材料是很多高新科技产业的基础设施,制约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转型的最大阻力,并不是资源上的不足,而是材料加工能力的不足。材料加工能力落后的内在原因,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工业制造基础,使得哪怕是已经在性能上与国外一致甚至超越的材料,也无法规模化应用到工业环境中。而外部原因则是国外对于加工工艺和材料配方的严防死守。至于添材制造技术,为人类加工材料开创了另一种思路,但现阶段该技术受到材料选择范围少、工业稳定性差和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阻碍,此外,添材制造技术也无法作为解决我国材料行业面临的问题的良策,原因在于添材制造技术也依附在一国的工业基础能力上。新材料产业结构新材料种类繁多,材料应用下游情况复杂且市场庞大新材料种类繁多,并且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单一材料重复使用和同时使用多种材料的情况,所以在计算山给存在大量重复计算的可能性。因此本报告采用回归材料产业的上游来核算市场规模。但由于新材料种类多样,加上研究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及了八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医药行业医疗改革的阵痛在中国,看病难,没好药,没好械,这九个字归根结底就是“没技术”这个本质原因造成的。而医药行业庞大繁冗的供应商体系,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利润与民计民生之间的矛盾,因此2017年,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推行“两票制”大幅削减了盘根错节的供应商体制,而一系列药品价格的强制下调,以及医疗保险对药品报销机制的调整等惠民措施,使2017和2018两年,医药行业的规模增速下滑。不过,在优化老问题的同时,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手段,在鼓励创新,这会给大量国内药企的新药上市带来方便,新的市场增量可以迅速弥补产业规模的下滑。医药行业产业结构医药短期发展优于医疗器械,但想解决根本问题尚需时日中国大部分肿瘤药和特效药这种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的药品均由国外提供,而医疗器械在某些专利领域可以自给自足,但生产医疗器械的材料,却受制于人。而对本土药品的扶植与促进,也尚需数年的临床试验。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国家生物学整体的进步,和医药领域的研发,是一大系统工程。节能环保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之间过度桥梁性的产业节能环保在当下的中国,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过去几年,粗狂式的工业和跑马圈地资源型的建设,都使中国人在“地大物博”这件事上缺乏必要的战略眼光。而对于目前被市场广泛熟知的节能环保主要行业中,基本都属于服务非常成熟产业的附庸。而随着诸如汽车、铸造、铁路等被环保服务行业增速不再强劲,导致传统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速也开始下滑。但除此之外,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严格执行,垃圾源更加精细的区分,将会给垃圾回收和再生提供极大便利。以及打造更加清洁居住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未来节能环保大主题下辖的更前沿科技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短期内很难有效行成产业整合产业链十分丰富,但每个细分领域都相对细碎,由于行业差异较大,技术不统一,服务对象也千差万别。所以目前尚不能行成有效的产业整合。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猎了四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但未来市场规模结构不会有显著变动。新能源行业不得不被国家意志强迫的梦想能源不同与其它科技行业,它更多的是一种基础设施,所以在中国就必然具备行业最终零售端无法市场化定价,以及生产与流通端存在一定阻隔的弊端,但这理论上也同时是新技术应用风险最小化的策略。目前除了常规的火力发电以外,水、风、光、核和生物质能,在能源领域整体存在的弊端是发电能力不稳定以及发电成本高于火电,所以国家不得不采取综合运用各类能源和补贴的策略予以应对。不过整体上看,落后且污染严重的能源将被逐渐替代,中国终将过渡到清洁新能源的时代。除了能源本身,制度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标志,精细化的数据和运营,可以使任何普通家庭的发电设备与主网链接,实现自产自销。新能源行业产业结构核电的国家博弈与自然能源的不确定性由于本数据讨论的仅是当年增量,所以其占比的大小,并不代表能源本身的重要性,只代表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偏移。星火:可见的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未来的智能化会发生在各制造环节的连接处2012到2017年间,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按领域划分,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三个为制造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说明我国的科研成果主要服务于庞大工业基础,无论是制造还是技术服务,都是支撑中国一系列战略运作的核心。但是在走访大量被冠以科技之名的企业时,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会发现国内科技能力的获取比较依赖于收购国外企业这种方法,这种演变路径,导致我国的工业相对割裂,只是单纯的实现了功能上的可行,并没有完成整合,行成合力更无从谈起。因此未来,技术应用领域会向精耕细作渗透,力求在制造各环节连接处智能化,这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学术落地的重要性制度化的保障科研与商业化中间的润滑和衔接如前文所述,中国自1996年起,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和深度奋起直追。在一些独特的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地位,整体而言相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其它国家一样,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科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不得不考率的可行性要素。主要体现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科研成果直接商业化行成的产品,是市场可接受商业产品成本的3倍以上。也就是说,商业公司在获得某产品专利或核心技术后,需要将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这个高科技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
文/亿欧智库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企业效益增长,在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私募股权市场,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类型的初创公司成长为独角兽,试图撼动传统行业格局。市场中的创新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如果以量化思维去考量产业创新,结果将是如何呈现?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理解,使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提供以行业为分析角度的洞察国民经济和市场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和阐释2016年以来至2017年年末产业创新的现状和成果,最终形成《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报告》。Chapter1:产业创新背景和内涵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等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名已提升至第22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比甚至高达第2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经济体。尤其在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初创公司规模、专利数量、论文被引数量等名列前茅,顺应当下的产业革命趋势,中国有机会成为国际创新高地。也应注意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这要求以往依靠资本拉动、依靠低人力成本、以规模换收益的企业急需完成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效能不足,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实现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亟待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不同行业的创新成果,更体系化地研究产业创新的动态,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认知理解,将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以及产业的活力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Chapter2: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通过收集整理不同数据,亿欧智库最终形成2017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的创新得分远高于其他行业,印证了两大行业输出扩散创新成果、支持其他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创新企业100强中,华为以7447的高创新指数居于第一,其次分别是中石油、阿里、中兴和腾讯。制造业在100强中占到了60%以上,尤其是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新科技指数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分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得益于其科研应用和技术服务的行业特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也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但是在制造业内部,不同细分行业的创新程度差距悬殊。以企业的研发投入为衡量标准,发现前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占到整体的53.7%,其中大多数为大型国企和科技企业。此外,在新理念和新政策层面,能够发现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发挥了强力的引领作用,政府更加注重引导扶持小微企业创新。从行业的活力程度来讲,资本市场往往更青睐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未来潜力。Chapter3:产业创新指数行业分述本部分,亿欧智库分别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案例分析。Chapter4: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结论整体而言,除科技驱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新兴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在指数表现上与前两名差距较大。近几年新科技新业态的涌动仍未明显撬动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初创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鲶鱼效应仍有待时日,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融合尚局限在少数范围内,研发投入梯度呈长尾曲线,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在前期攻坚阶段。从行业层面来讲,我国研发创新的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汽车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结果,国有企业在引领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头部企业与中长尾企业的研发投入量相差巨大,后进者面临着较严重的淘汰风险。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成为创新理念的发散地,政府则倾向于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间接调控手段,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文丨中国数字化年会组委会 来源丨首席数字官2020年12月10日上午,以“点亮数字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数字化年会线上论坛盛大召开。在盛大的云端开幕式上,国内首个“数字企业测评系统”,也正式发布并上线运行。“数字企业测评系统”由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研究团队,根据“数字企业模型”和310份中国企业有效样本开发而成,企业可以在线实时自动测评,希望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资产管理、数字化绩效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对标,寻找差距,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创新提供参考。“数字企业测评系统”背景介绍: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全球性的前沿课题。它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任务,更是传统企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核心课题。但是,适合中国企业衡量数字化水平和指导能力提升的指标体系一直空缺。2018年2月开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及研究团队、锦囊专家联合十余位业内知名CIO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数字化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案例访谈、问卷调查、深度研讨等多种研究方法,启动数字企业模型问卷调研及案例研究工作。研究团队提出的“数字企业模型”由架构层、关键要素、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共同组成。该体系经历几次深度讨论和统计分析进行迭代逐渐成熟,在《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一书中系统介绍,并成为《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2020、2019、2018)的数据基础。在对数字企业长期且大量样本的深度调研和研究中发现,企业迫切的希望通过数字企业标准化模型,进行深度的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和数字化能力测评,收获标准化、多维度、量化的数字化能力评估。基于这样的数字企业构建的需求,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董小英研究团队,历时一年时间深度打磨数字企业测评系统模型,结合外部专家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痛点,以及锦囊专家的技术团队基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服务经验,共同开发出“数字企业测评系统”基础测评版本,今天正式上线运行!数字企业测评系统致力于帮助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进行自我数字化能力现状评估,明确未来数字化能力建设规划及目标,动态调整数字化转型战略及优化部署具体实施路径。“数字企业测评系统”模型理论依据:数字企业测评系统2021版,根据数字企业模型3.0开发而成,旨在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战略、资源、能力、资产和绩效层面进行对标分析,明确定位、寻找差距,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创新提供参考。数字企业模型3.0 是在2018、2019年基础上迭代版本,故称数字企业模型3.0,由五个主概念层和十二个子要素构成。五个核心概念层包括战略层,资源层,能力层、资产层和结果层。在这五个核心概念层内,分别提出了十二个要素,战略层以数字化战略为要素;资源层以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人才为要素;能力层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创新、数字化生态为要素;资产层以数字化资产、数字化服务为要素;结果层以数字化绩效为要素。目的是从组织战略、人、技术、过程、资产、结果等不同维度,立体呈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问题和进程。数字企业模型3.0参与“数字企业测评系统”线上测评,您将收获:即时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多维度能力测评分值;数字化转型能力将从战略定位自评、数字化人才团队、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生产-运营-营销-决策-创新)能力、数字化生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绩效、以及基于数字企业模型2020数字企业平均得分八大维度的具体数字化对标图表;基于数字企业模型的一级指标维度下细化的多指标具体得分;简单清晰直观的多图表多维度呈现的《数字化转型测评报告》PDF版本。“数字企业测评系统”使用指南:测评方式:请企业数字化转型负责人认真填写,系统将自动生成多维度数字化能力评估对标图表。收费标准:在线测评免费,即填写完测评题目将为您免费呈现企业自测评对标图表。如需获取完整的测评PDF版报告,仅需支付费用580元。目前,数字企业模型得到工信部、国资委等相关领导高度认可,并为政府、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辅导。一批正在实践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如中石油、上汽大通、建发集团、华为、招商局、新奥集团、国家电网、广西中烟、重庆银行、阿斯利康等,将本模型及相关研究报告、案例,引入企业内部,指导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上千家参与前期问卷调研的企业,通过学习报告受益。便捷高效的专业测评系统就在今天已经正式发布,还等什么,抓紧时间登录锦囊专家官网开启线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测评之旅吧!
人民网合肥12月23日电(汪瑞华)日前,以“科创时代、洞见未来”为主题的长三角“十四五”规划中科技与产业创新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联合主办。会议期间,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是大势所趋,智能化将是人类社会下一个技术形态的标志。”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查正军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在若干个单点问题解决上取得了成功,然而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与通用型人工智能相去甚远。他表示,揭示人脑信息处理机制,发展类脑智能技术,是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信息化向智能化跨越,有效促进中国智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江俊指出,新材料的发展意味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传统的材料开发没有数据支持,只能通过“猜测—尝试—错误—再猜测”的反复循环实验进行。在他看来,构建材料数据库对“基础数据收集—量子化学模拟—人工智能分析—新材料设计—器件制备”的新材料开发新范式全流程至关重要。“大科学装置是凝聚多学科多领域科学家同时工作的大科学平台。”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强调,作为新型科创与产业融合的研究平台,大科学装置在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链条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张文禄则认为,数字化时代的高性能计算无处不在,这种先进计算赋能先进生产力。他指出,智能制造离不开行业先进的软硬件计算技术和优异的加速性能。芯片是高性能计算的基础,目前我国“缺芯少魄”的现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身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苑震生分享了量子信息科学前沿与热点问题。他认为,量子精密测量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的热点方向;光量子计算、量子比特计算、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精密测量等则是前沿方向,它们将迎来基础物理学发展和应用科学发展的百年新变局。在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辉看来,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完整的院内疾病诊疗,将是“十四五”科技重构健康产业的重点,也是助力国家健康2030战略的突破口。中国电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敏认为,未来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消防、万物互联安全等领域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就要进行“重构数据、设计数据、用‘机器智慧’代替人”的尝试,打破数据“藩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陈晓剑,对“十四五”规划期间的科技突破作出展望。他指出,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有三大趋势,即科学与技术越来越难以分开、某个领域或方向的科技突破往往推动了其他领域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科学研究的范式正在发生重要变革。来源: 人民网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7月9日,国盾量子正式登陆科创板,对于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及资本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量子通信作为高级别的安全通信手段已成为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必争战略高地,”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在仪式上说,“一旦获得产业化突破,我国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并率先确认占位优势与规模优势。”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名片 量子通信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心。2017年起,美国已经将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器件列入出口管制范围,国盾量子通过自主、合作研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 今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举行,活动就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共识,被各地纳入“新基建”范畴。 国盾量子的技术起源于以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等行业应用。2017年9月,国盾量子联合中国电信、烽火科技等,发布全球首个大容量商用化超长距量子共纤传输成果,实现了让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现网宽带光通信技术无缝融合。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从元器件及核心设备到传输干线和系统平台,再到终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上中下游的紧密协同,覆盖了以国盾量子、国科量子、中国电信、神州信息等为代表的企业主体,市场引领不断增强。 商业化仍处于推广阶段 量子保密通信在新型协议、新型器件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小型化、专用芯片以及更远通信距离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有关专家表示,应用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打通产业链,以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储备,为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军事、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应用场景拓展。 “量子通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研发资源形成了自身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彭承志坦言,客户对传统密码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民商用领域对价格敏感。只有进一步开发更经济、更便于终端接入的硬件产品和兼容开放的应用软件产品,才可能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软硬件条件。 国际竞争中国暂时领跑 2016年以来,全球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及应用加速发展,欧盟、美俄等国迅速启动了相关工程。目前,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现阶段,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标准制定促进量子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话语权。 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上,中国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截至2020年6月,国盾量子正牵头或参与29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密码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国盾量子牵头了第一个ISO国际量子密钥分发标准的制定。2019年9月,国盾量子牵头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信息网络等量子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小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技术团队按照“三步走”的策略:从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到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再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建立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一路领跑,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技术储备基本完成,并初步形成了一条探索型产业链。 (科技日报合肥7月9日电)
7月22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保,601601)发布公告,透露原中金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现已加盟高瓴资本。中国太保公告介绍,在7月21日召开的公司董事会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提名梁红女士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候选人,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公告中附后的梁红简历中介绍,梁红现任高瓴资本集团旗下产业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梁红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过往职业履历亮眼。包括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高盛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亚太经济研究联席负责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销售交易部联席负责人、资本市场部负责人。这份公告也证实了,前中金研究“掌门人”梁红已经加入高瓴资本,现任高瓴资本集团旗下产业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梁红于2008年加入中金公司,曾担任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董事总经理、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等职务。2014年10月10日,梁红接棒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成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20年4月20日,市场传出消息称,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即将离职,且去向基本已定,将加盟高瓴资本做合伙人。不过,中金公司当时对此消息以“无法回应”进行了回应。高瓴资本创立于2005年,目前是亚洲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美团点评、滴滴、蔚来汽车、Bilibili、爱奇艺、Uber、Airbnb、百丽国际、Peet’s Coffee、百济神州和药明康德等。2月24日,高瓴资本宣布成立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高瓴创投,主要专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的风险投资。高瓴创投合计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将以美元和人民币双币种模式运作,覆盖从300万元人民币到3000万美元不等的多轮投资策略和创新领域。今年以来,高瓴资本绝对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投资者之一,截至2020年一季报,高瓴资本出现在6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凯利泰(300326)、金域医学(603882)、爱尔眼科(300015)、格力电器(000651)、泰格医药(300347)、海螺水泥(600585)等。不过,高瓴资本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十分低调,并没有在公开平台上披露更多信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由天津大学与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天津大学―紫光云AIOT产业创新研究院”8月26日成立。天津大学与紫光云公司将共同研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需求探索和应用研发。(天津日报)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7月9日,国盾量子正式登陆科创板,对于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及资本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量子通信作为高级别的安全通信手段已成为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必争战略高地,”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在仪式上说,“一旦获得产业化突破,我国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并率先确认占位优势与规模优势。”图片由科大国盾量子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名片量子通信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心。2017年起,美国已经将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器件列入出口管制范围,国盾量子通过自主、合作研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今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举行,活动就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共识,被各地纳入“新基建”范畴。国盾量子的技术起源于以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等行业应用。2017年9月,国盾量子联合中国电信、烽火科技等,发布全球首个大容量商用化超长距量子共纤传输成果,实现了让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现网宽带光通信技术无缝融合。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从元器件及核心设备到传输干线和系统平台,再到终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上中下游的紧密协同,覆盖了以国盾量子、国科量子、中国电信、神州信息等为代表的企业主体,市场引领不断增强。商业化仍处于推广阶段量子保密通信在新型协议、新型器件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小型化、专用芯片以及更远通信距离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有关专家表示,应用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打通产业链,以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储备,为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军事、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应用场景拓展。“量子通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研发资源形成了自身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彭承志坦言,客户对传统密码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民商用领域对价格敏感。只有进一步开发更经济、更便于终端接入的硬件产品和兼容开放的应用软件产品,才可能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软硬件条件。国际竞争中国暂时领跑2016年以来,全球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及应用加速发展,欧盟、美俄等国迅速启动了相关工程。目前,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现阶段,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标准制定促进量子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话语权。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上,中国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20年6月,国盾量子正牵头或参与29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密码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国盾量子牵头了第一个ISO国际量子密钥分发标准的制定。2019年9月,国盾量子牵头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信息网络等量子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小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技术团队按照“三步走”的策略:从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到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再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建立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一路领跑,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技术储备基本完成,并初步形成了一条探索型产业链。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视觉中国编辑:岳靓审核:管晶晶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