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中国学者在CNS顶尖期刊发表论文44篇,施一公、颜宁包揽5篇!目的地

2019中国学者在CNS顶尖期刊发表论文44篇,施一公、颜宁包揽5篇!

CNS论文2019年的第一个季度很快就结束了,截至3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44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按杂志来划分:Cell发表了10篇,Nature发表了17篇,Science发表了17篇;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26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成,18篇是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其中有12篇是中外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6篇是国内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按领域来划分:生命科学领域的有26篇(包括12篇结构);材料科学有7篇;,化学有4篇;物理学有3篇;地理学,海洋科学,考古学,环境科学各1篇;按单位来划分:清华大学11篇,中国科学院10篇,中国科技大学4篇,浙江大学3篇,南京大学3篇,复旦大学2篇,北京大学2篇,上海科技大学2篇,其他大学/机构各1篇,包括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西北大学,香港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1篇CNS),包括施一公3篇,颜宁2篇文章。生命科学领域【1】2019年1月1日,施一公研究组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人类γ-分泌酶与Notch片段的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分辨率为2.7。 Notch的跨膜螺旋被PS1的三个跨膜结构域包围,并且Notch片段的羧基末端β-链形成β-折叠,其在细胞内侧具有两个底物诱导的PS1的β-链。 杂合β-折叠的形成对于底物裂解是必需的,其发生在Notch跨膜螺旋的羧基末端。 PS1在底物结合后经历明显的构象重排。 这些特征揭示了Notch识别的结构基础,并且对γ-分泌酶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募集具有意义。【2】2019年1月11日,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ecognition of th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人类γ-分泌酶与跨膜APP片段的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分辨率达到2.6。 该结构用作发现γ-分泌酶的底物特异性抑制剂和理解γ-分泌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AD的疾病机制的重要框架;【3】2019年1月11号,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研究团队等人在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CB2”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人源CB2与拮抗剂AM 10257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2.8。该研究为深入了解CB2的激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合理的药物设计,以精确调节内卡那宾系统;【4】2019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团队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roblem-solving male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female budgerigars”的研究论文,这是一个虎皮鹦鹉雄鸟通过学习取食技术重新赢得青睐的故事;【5】2019年1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光侠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Regulation of HIV-1 Gag-Pol Expression by Shiftless, an Inhibitor of 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干扰素刺激的基因产物C19orf66(本文称为Shiftless)是抑制HIV-1的-1PRF的宿主因子。 这些发现将SFL鉴定为-1PRF的广谱抑制剂,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1PRF的机制;【6】2019年1月24日,上海科技大学李俊,杨海涛及饶子和在Cell发表题为“Crystal Structures of Membrane Transporter MmpL3, an Anti-TB Drug Targe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单独的分枝杆菌MmpL3和与四种TB候选药物复合的晶体结构,包括SQ109(在2b-3期临床试验中)。该结构数据将极大地推动MmpL3抑制剂作为新的TB药物的开发;【7】2019年1月31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崔儒涛,厦门大学邓贤明及复旦大学王鹏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STK19 Inhibits Oncogenic NRAS-Driven Melanoma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确定以前未表征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9作为新的NRAS激活剂;【8】2019年1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柏勇平,休斯顿卫理公会的心血管再生中心Fang Longhou及Chen Kaifu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IBP-mediated cholesterol efflux instructs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fat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一个体节衍生的促造血线索,AIBP,协调HSPC从血液内皮,一种表现出造血潜能的特化内皮细胞的出现;【9】2019年2月7日,芝加哥大学何川,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韩大力及清华大学徐萌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nti-tumour immunity controlled through mRNA m6A methylation and YTHDF1 in dendritic cells”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表明,与新出现的检查点抑制剂或DC疫苗相结合,YTHDF1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治疗靶点;【10】2019年2月8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blue-green light harvesting and energy dissipation in diatom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二聚体FCP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辨率为1.8,揭示了的每一种色素的配体结构和结合环境,为研究光捕获系统中单个色素的吸收特性、能量转移途径和动力学以及过剩能量耗散机制提供了基础;【11/12】2019年2月15日,原清华大学颜宁团队Science背靠背同期发表2篇论文,发表发表题为“Structures of human Nav1.7 channel in complex with auxiliary subunits and animal toxins”及“Molecular basis for pore blockade of human Na+ channel Nav1.2 by the μ-conotoxin KIIIA”,共同阐述离子通道结构;【13】2019年2月21日,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李涛及张学敏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Acetylation Blocks cGAS Activity and Inhibits Self-DNA-Inced Auto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乙酰化抑制cGAS激活和阿司匹林直接乙酰化cGAS,同时抑制自我DNA诱导的自身免疫。另外,该研究发现Lys384,Lys394或Lys414上的cGAS乙酰化有助于保持cGAS无活性。重要的是,阿司匹林可直接促进cGAS乙酰化并有效抑制cGAS介导的免疫反应。最后,该文章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患者细胞和AGS小鼠模型中的自身DNA诱导的自身免疫。因此,乙酰化有助于cGAS活性调节,并为治疗DNA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14】2019年2月27日,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贺福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钱小红在Nature共同通讯发表题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110个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早期肝细胞癌的成对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突出了早期肝细胞癌的异质性:研究人员使用它来将该队列分层为亚型S-I,S-II和S-III,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结果。本研究中提出的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层,提供了对该癌症的肿瘤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并提出了针对它的个性化治疗的机会;【15】2019年2月27日,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刘新东及清华大学董晨等人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Genome-wide analysis identifies NR4A1 as a key mediator of T cell dys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使用小鼠体外T细胞耐受诱导系统,研究人员发现耐受性T细胞中的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特征,并表明它们不同于效应和调节性T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NR4A1在耐受性T细胞中以高水平稳定表达。 NR4A1的过表达抑制效应T细胞分化,而NR4A1的缺失克服了T细胞耐受性并夸大了效应功能,以及增强对肿瘤和慢性病毒的免疫力。该研究将NR4A1鉴定为诱导T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一般调节因子,并且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靶标;【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初宝进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Han Gang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Mammalian Near-Infrared Image Vision through Injectable and Self-Powered Retinal Nanoantenn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可注射眼球注射光感受器的上转换纳米粒子(pbUCNPs)。这些纳米颗粒锚定在视网膜光感受器上作为微型NIR光传感器,以产生具有可忽略的副作用的NIR光图像视觉。这种新方法将为各种新兴的生物集成纳米器件设计和应用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这一概念验证研究应指导未来的研究,以扩展人类和非人类视觉,而无需任何外部设备或遗传操作。赋予具有近红外视觉能力的哺乳动物也可以为重要的民用和军用应用铺平道路;【17】哈佛医学院吴皓,James J. Chou及浙江大学陈枢青共同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Higher-Order Clustering of the Transmembrane Anchor of DR5 Drives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对于死亡受体5(DR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受体,受体中单独的跨膜螺旋(TMH)直接组装高阶结构以驱动信号传导,并且这种结构未被束缚的胞外域抑制。该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独特的观点来调节这些受体的信号转导,这些数据可用于疾病治疗,包括癌症免疫疗法;【18】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上海生科院李亦学及斯坦福大学Lars M. Steinmetz等人在Science发表题为“Cytosine base editor generates substantial off-target 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 in mouse embryo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被命名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并使用该技术发现: 近年来兴起的单碱基编辑技术有可能导致大量无法预测的脱靶,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此研究显著提高了基因编辑技术脱靶检测的敏感性,并且可以在不借助于任何脱靶位点预测技术的情况下发现之前的脱靶检测手段无法发现的完全随机的脱靶位点,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安全性评估带来了突破性的新工具,有望成为新的行业检测标准;【19】中科院遗传所高彩霞团队在Science发表题为“Cytosine, but not adenine, base editors ince genome-wide off-target mutations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水稻(一种重要的作物物种)中BE3,HF1-BE3和ABE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进行了全面调查。该研究发现BE3和HF1-BE3而非ABE诱导大量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主要是C→T型单核苷酸变体(SNV),并且在富含基因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sgRNA的情况下用BE3或HF1-BE3处理水稻也导致全基因组SNV的增加。 因此,需要优化BE3或HF1-BE3的碱基编辑单元以获得高保真度;【20】2019年3月6日,清华大学江鹏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p53 regulation of ammonia metabolism through urea cycle controls polyamine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肿瘤抑制因子p53,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通过抑制尿素循环来调节氨代谢。通过CPS1,OTC和ARG1的转录下调,p53在体外和体内抑制尿素生成和氨的消除,导致肿瘤生长的抑制。相反,这些基因的下调通过MDM2介导的机制相互激活p53。此外,氨的积累导致多胺生物合成速率限制酶ODC的mRNA翻译显著下降,从而抑制多胺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增殖。总之,这些发现将p53与尿素生成和氨代谢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揭示了氨在控制多胺生物合成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21】2019年3月13日,西湖大学周强团队(第一单位清华大学)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the human LAT1–4F2hc heteromeric amino acid transporter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LAT1-4F2hc复合体的结构,并提供了对其功能及其可能与疾病相关的机制的见解;【22】2019年3月13日,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陈建军,芝加哥大学何川,中山大学杨建华及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黄刚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Histone H3 trimethylation at lysine 36 guides m6A RNA modification co-transcriptional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Lys36(H3K36me3)的组蛋白H3三甲基化【转录延伸的标记】,指导m6A的沉积过程;【23】2019年3月13日,清华大学陈柱成/李雪明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的"Mechanism of DNA translocation underlying chromatin remodelling by Snf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不同核苷酸状态下Snf2-核小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染色质重塑的机理;【24】2019年3月14日,施一公研究组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s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ated Yeast Spliceosome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Branch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得到了酿酒酵母的两种不同前mRNA上组装了B *复合物,并确定了四种不同B *复合物的冷冻EM结构,总分辨率为2.9-3.8。 U2核小RNA(snRNA)和分支点序列(BPS)之间的双链离散地远离5个B *复合物中的5'-剪接位点(5'SS),其缺乏步骤I剪接因子Yju2和Cwc25。 将Yju2募集到活性位点使U2 / BPS双链体进入5'SS附近,BPS亲核试剂位于距催化金属M24处。 该分析揭示了Yju2和Cwc25在分支中的功能机制。 不同前mRNA上的这些结构揭示了在主要功能状态下剪接体的底物特异性构象。 这些构象状态的比较揭示了对支化反应的机理见解;【25】2019年3月14日,山东大学张亮然,Wang ShunXing及哈佛大学Nancy Kleckner共同通讯在Cell 发表题为“Per-Nucleus Crossover Covari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确定了减数分裂重组的一个基本新特征:每核CO协变。 从三种哺乳动物,高等植物和真菌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一特征在进化上是保守的。这些发现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新特征,并提出了可能的适应性优势;【26】2019年3月21日,北京大学高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an Extracellular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来自P. asymbiotica的完整PVC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这种超过10-MDa的蛋白装置类似于简化的T4噬菌体尾部,包含六个六角形基板复合物和一个带帽的117纳米鞘管。 PVC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管和鞘蛋白的三种变体的存在,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功能特化。该研究为理解广泛使用的CIS的一般机制提供了框架,并为将其用作生物或治疗应用中的递送工具铺平了道路;其他学科【1】2019年1月9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柏乐及Gao Zheng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Realiz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实验证明了一种具有极宽(超过25%带宽)3D拓扑带隙的3D光子拓扑绝缘体。使用直接场测量,研究人员绘制出有间隙的体带结构和光子表面态的狄拉克样色散,并展示沿非平面表面的稳健光子传播。该工作将3D拓扑绝缘体系列从费米子扩展到玻色子,并为三维几何中的拓扑光子腔,电路和激光器的应用铺平了道路;【2】2019年1月11日,伯明翰大学,深圳大学及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Science发表题为“Observation of chiral zero mode in inhom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Weyl metamateri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非均匀的Weyl超材料,在该材料中,通过对单个单元的工程,为Weyl节点产生一个规范场。实验证实了规范场的存在,并通过单向传播观测了零阶手性Landau能级。在不破坏时间反转对称性的情况下,我们的系统为设计三维光子Weyl系统中的人工磁场提供了一条途径,并可能在光子学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2019年1月18日,南京大学汪民怀,浙江大学俞绍才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erosol-driven droplet concentrations dominate coverage andwater of oceanic low level clouds”的文章,该研究表明气溶胶驱动的液滴浓度是主导海洋低层云的覆盖和水的重要因素;【4】2019年1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人在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Observation of magnetically tunable Feshbach resonances inultracold23Na40K+40K collis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在超低温下观察到的原子 - 分子Feshbach共振以极高的分辨率探测三体势能面有助于提高对超冷碰撞的理解(点击阅读);【5】2019年1月18日,北京大学周欢萍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Eu3+-Eu2+ ion redox shuttle impartsoperational rability to Pb-I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文章。该研究表明,铕离子对Eu3+-Eu2+充当“氧化还原梭”,它在周期性转变中同时氧化Pb0并减少I0缺陷,实现了21.52%(认证20.52%)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并且具有显着改善的长期耐久性;【6】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韦世强、杨金龙等课题组密切合作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hydroxide anchored on Pt for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in H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首次设计出一种新型Fe1(OH)x-Pt单位点界面催化剂结构,并在低温高效去除氢气中微量CO制备高纯氢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7】2019年2月15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Duan XiangFeng,黄昱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共同通讯在Science上联合发表了题为“Double-negative-indexceramic aerogels for thermalsuperinsulation”的文章,该研究使用了三维石墨烯结构模板化陶瓷气凝胶,从而生产出机械稳定性极强的超绝缘材料(点击阅读);【8】2019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研究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Inferring Earth's discontinuous chemical layeringfrom the 660-kilometer boundary topograph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非对称路径660千米间断面散射波震相,揭示了地幔410及660千米间断面的小尺度起伏特征,为地幔对流模式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9】2019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辰,翁红明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Catalogue of topological electronic materia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有效,高效和全自动的算法,可以诊断大部分非磁性材料中的非平凡带拓扑。该研究的算法是基于最近开发的占用带的对称表示和拓扑不变量之间的穷举映射。研究人员在水晶数据库中扫描了总共39,519种材料,发现其中多达8056种材料在拓扑上非常重要。所有结果均可在具有交互式用户界面的数据库中搜索;【10】2019年2月27日,南京大学万贤纲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search for topological materials using symmetry indicato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将对称指示器的方法应用于所有230个可能空间群中的所有合适的非磁性化合物。数据库搜索显示了数以千计的候选拓扑材料,其中研究人员突出了241个拓扑绝缘体和142个拓扑结晶绝缘体,这些绝缘体具有明显的全带隙或相当大的直接间隙以及小的琐碎费米口袋。此外,研究人员列出了692个具有位于费米水平附近的带交叉点的拓扑半金属。这些候选材料开辟了在下一代电子设备中使用拓扑材料的可能性;【11】2019年2月27日,华盛顿大学Xu Xiaodong/香港大学Wang Yao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ignatures of moiré-trapped valley excitons in MoSe2/WSe2 heterobilay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在二硒化钼(MoSe2)/二硒化钨(WSe2)异质层中捕获莫尔势的层间谷激子的实验证据。这些结果表明观察到的效应的起源是层间激子被捕获在光滑的莫尔势中,具有继承的谷对比物理学。这项工作提供了通过改变扭转角来控制二维莫尔光学的机会;【12】2019年2月28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海峡研究院喻朝庆等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Managing nitrogen to restore water quality in China”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从1955年到2014年人类活动导致的氮流失量,建立了各省淡水环境氮容量的“安全”阈值;【13】2019年3月13日,南京大学戈惠明、谭仁祥和梁勇研究团队首次鉴定出能够催化[6+4]环加成反应的一类酶家族,相关成果“Enzyme-catalysed [6+4] cycloaddition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natural procts”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张博博士以及博士研究生王凯标、王文和汪欣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戈惠明、谭仁祥、梁勇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Kendall N. Houk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14】2019年3月15日,南昌大学/东南大学熊仁根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 molecular perovskite solid solution with piezoelectricity stronger than lead zirconate titan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分子钙钛矿(TMFM)x(TMCM)1-xCdCl3固溶体(TMFM,三甲基氟甲基铵; TMCM,三甲基氯甲基铵,0≤x≤1)合成压电材料,其中MPB存在于单斜相和六方相之间。另外,还发现了一种压电系数d33为每牛顿约1540皮克库的组合物,与高性能压电陶瓷相当。 该材料具有可穿戴压电器件的潜在应用。iNature发现,该文章的第一通讯单位是南昌大学,这是南昌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Scienc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的意义;【15】2019年3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雷和畅,中科院物理所孙煜杰及钱天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Observation of unconventional chiral fermions with long Fermi arcs in CoS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使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揭示了两种类型的非常规手性费米子 - 自旋-1和电荷-2费米子 - 在CoSi中费米能级附近的带交叉点;【16】2019年3月22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he Qingjiang biota—A Burgess Shale–type fossil Lagersttte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of South China”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并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进化古生物学界又一突破性发现;【17】2019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李昺作为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 in plastic crysta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一类称为塑料晶体的无序固体中的巨大热量效应(CBCE)(热量效应是压力诱导的相变的冷却效应)。所获得的代表性塑料晶体新戊二醇的熵变化在室温附近为389J/Kg/K(目前主要材料的热量效应是几焦耳/千克/开尔文熵变化的特征)。压力相关的中子散射测量表明,塑料晶体中的CBCE可归因于这些材料的广泛分子取向紊乱,巨大可压缩性和高度非谐振晶格动力学的组合。该研究确立了CBCE在塑料晶体中的微观机制,为下一代固态制冷技术铺平了道路;【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尧和尚睿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生物质来源的有机羧酸脱羧转化领域的研究。基于绿色催化的理念,该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可见光激发的分子间电荷转移用于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新概念,发现了一种简单易得、高效环保的非金属阴离子复合物光催化体系,成功实现了温和条件的脱羧偶联反应,突破了传统反应需要贵金属光催化剂或有机染料的限制。研究成果以“Photocatalytic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s mediated by triphenylphosphine and sodium iodide”为题,于2019年3月29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上。来源:iNature

无死

惟创新者强!浙江大学“四个面向”勇攀科研高峰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开辟“回眸‘十三五’ 奋进‘双一流’”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岁末寒冬,室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面向未来五年,浙大分子影像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在举行启动会,这也是学校该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历史性突破。此前一年,这两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教授,对外发布了团队历时12年研制的国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科研任务承载力显著提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9项,创新2030-重大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项,科研经费在高位持续增长。面向未来,浙大人总会自问,我们科研攻关的“杀手锏”在哪里?我们如何为国铸重器?面对新的历史时点,浙大人需要解放思想再出发,自我革新寻突破,在更高层次实现改革、开放、创新的战略迭代。面向科技前沿勇攀自主创新的高峰杭州西北角,9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这是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现场。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斌教授几乎每周都要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关键技术研讨,确定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指标。“浙江期盼已久的‘国字号’大科学装置,终于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科学装置的创新是科学思想的结晶。这一重大项目的背后,是首席科学家陈云敏院士团队与合作者们在物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长期耕耘。建成后,项目将利用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开拓科技前沿。如同一台引擎,项目不仅催生一流成果的涌现,更为攀登科技高峰提供强大的源头创新供给。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找方向的问题。为此,今年4月起,浙江大学用半年多的时间,开展了四校合并以来的第一次科研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促进大共识,一体化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讨论中形成了《浙江大学科研大讨论意见共识20条》,明确了“十四五”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制定了《浙江大学“十四五”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要将“四个面向”作为我校未来科研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迭代,实现质量和声誉导向的战略迭代,实现面向重大任务或需求的战略迭代,实现交叉集成、攻关会聚的战略迭代,以更大的勇气和格局,树立信心,找准方向,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更大贡献。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创新对于决胜未来的意义更加彰显,要突出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意义,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念,全局谋划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要瞄准战略性关键领域,面向“十四五”实现科研创新重大突破,为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作出新的贡献。面向科技前沿,依靠原有的惯性,已经难以胜任新的科技发展,必须在迭代升级中实现跃迁。正如校歌所言,“形上谓道,形下谓器”,浙大人在跟踪到引领中实现新突破,在平台装置上开辟新蓝海,在引育杰出科学家上创造大气候。从2017年担任量子信息交叉中心主任开始,物理学系朱诗尧院士便带领浙大一批年轻人,开展与量子计算和量子光学相关的研究。2019年该团队王浩华教授与合作者们,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现为物理学系特聘研究员的团队成员宋超说:“朱院士为研究工作掌舵领航,积极为我们创造‘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同样是芯片的研制开发,浙江大学牵头继2015成功研制达尔文1代后,又于2019年成功研制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芯片在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时,在感认知智能任务的低功耗与模糊处理中独具优势。基于最新芯片,今年9月,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诞生。能否抢占科技制高点,意味着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能否胜出。“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内涵质量持续跃升,第一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细胞》《自然》《科学》主刊上发表论文24篇。“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新增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和儿童健康与疾病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获批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加快建设数学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科研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筑牢基础研究的高原污染防治,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进入冬季,雾霾再度成为全民聚焦的话题。燃煤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用煤企业密集分布区域也常是雾霾高发地区。解决雾霾问题,发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并与浙能集团合作,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烟气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高翔(中)在工程项目现场在嘉华电厂,记者看到200多米高的烟囱上,几乎看不到烟色。燃煤烟气通过1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只需要通过短短几十秒钟就“跑完”这个系统,监测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我们瞄准煤炭清洁利用这个国家重大需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翔介绍,团队依托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和基地,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共37项,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为国贡献,是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个体攻关转向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在构建适应大科学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中,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浙大,正在不断强化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不断考核从“0到1”的原创发现,探索项目揭榜挂帅,激发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学术志趣和探究动力,鼓励带头人对标国家需求,组建混编科研团队,通过协同攻关培育重大颠覆性成果。苍穹澄澈,星空仰望,在遥远的月球背面,有一颗鹊桥号中继星,依旧在开展工作。从参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工程到为嫦娥四号中继星“量身定制”光学观测相机系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之海教授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瞄准国家需求。“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在徐之海眼里,光学成像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探测手段。团队主持研制的鹊桥号观测相机系统,更是原创性地提出双分辨率相机的概念:通过一次成像得到两张照片,实现了“大场景”与“大特写”的同时成像。在徐之海心里,对光学成像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就是为国人打开那扇仰望星空的大门。“开展基础研究,就是要认准一个方向,踏踏实实去工作,在不断积累中突破自己的极限。”他说。如何提升科研的规模和品质?浙江大学不断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校领导联系制度,采取“一项一议”“一事一议”,以创新机制推进科研攻关,加快科研特区建设。微米,一米的百万分之一;纳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聚焦“微纳尺度”,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硬核”。无论是研制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硬件,还是合成新型生物原料,或是开发新材料,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都需要深入探究极端尺度下的微观世界。围绕“微纳尺度”这一鲜明特色,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致力于在交叉领域前沿研究、发展颠覆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实现重大突破。杭州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牵头,正在开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现有的硅材料展现出更多优异的特性。“通过平台‘一条龙’建设,打通宽禁带半导体创新相关的材料、器件、封装等多环节。既探索新发现,也开发新技术,我们的工作将同时处在科技和产业的前沿。”杨德仁说。聚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会聚融通,正在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科技前沿高地和战略必争领域。杭州科创中心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正在努力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策源地。重点培养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的微纳电子学院,已经整体迁入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前端人才培养和后端产业化实验,在同一个园区无缝对接。学院院长吴汉明院士说:“从2001年回国算起,我已经在集成电路产业20年了,这次‘跨界’,我希望培养青年一代研发成套的大生产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十三五”以来,浙大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科创基地布局不断完善,以各类科创基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新增获批国家级科创基地16个、各类省部级基地77个。面向经济主战场当好服务地方的高参“重要窗口”,如何展现浙大之为?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在当地开工建设,秉承“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理念,不断构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动的新机制。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在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的衢州市,正是我国重要的化工、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统计数据显示,衢州“两院”2020年开展的横向科研经费近千万,其中为衢州企业产能升级开展的研究占合同总额的七成多。不久前刚在衢州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离子体技术产业化项目,能够实现纳米硅球和石墨烯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项目投产后将推动衢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并对传统制造方法带来重大变革。从科学问题到技术突破,从实验操作到产业应用,十余年科研攻关,该项目的研究团队不仅完成了追赶,更实现了超越。衢州“两院”院长任其龙院士说:“国家强调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比别人更早一步、更快一步,靠的就是核心技术的推广转化。”任其龙院士(左二)团队聚焦产业,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浙江、奉献浙江,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主导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一院一地一企”产学研合作工程,探索服务区域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学校完善在浙江省的社会服务布局,相继成立温州研究院、湖州研究院等。名校、名城、名企之间,相互滋养、相互赋能。这其中浙大与杭州的战略合作,堪称典范。双方新一轮合作涵盖93项“2019-2020两年行动计划”及66个“五年工作计划”,共159个项目将在本轮深化合作中扎实全面地推进落地。跳出浙大,发展浙大。从紫金港校区出发向西,绵延33公里的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浙江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建设四年多来,科创大走廊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创新从来没有孤岛,只有主动融入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取得更具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浙江大学在大走廊区域生态系统构建中聚焦产业导向和地方发展实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大走廊建设壮大发展培育新动能。依托创新型企业、“创新飞地”、紫金科创小镇、全球校友总部产业园等,浙江大学正逐步理顺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打通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大走廊区域内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协同创新。在杭州市余杭区,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在大量的企业走访中发现,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已涉入“无人区”,其关键技术问题呈现出明显的理论基础性特征,企业自身难以短期内解决。这些难题,正好是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优势,研究院还通过混编机制,形成了灵活而稳定的人才队伍,提升区域内高端装备企业的创新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浙江大学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聚焦战略引领、更大规模开放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可持续平台合作四个主攻方向,开展战略迭代升级,积极助推我省高水平打造创新型省份,加快构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圈。上海,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十三五”时期,学校与上海开展的合作达1500余项,约60家校友企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今年,浙江大学与上海市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致力于突破计算+核心技术、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服务辐射区域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参与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浙江大学在推进新型校地合作中,不断服务区域战略汇聚创新资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校企创新共同体,实现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学校通过扎实的合作,实实在在地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不断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将科研平台打造成为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正联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长三角“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华为、百度以及商汤等公司,共同推出“人工智能”微专业,将创新技术需求和教学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在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下,推动各创新要素的高层次融合,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十三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战略,目前已经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建设雄安发展中心、海南研究院、中原研究院、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天津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等。服务经济主战场是高水平大学格局胸怀的鲜明体现,更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责任担当。翻越一座山,需要多少年?2300公里外的云南景东,年初接种的小香蕈菌棒已长出鲜嫩的幼菇,经过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陈再鸣驯化的野生菌,待到春节销售,每袋的净利润可达30元。小小一朵菇,浑身是科技。野生资源调查、纯种分离、人工驯化、菌种产业化,这四步是野生状态进入人工栽培的“关键一跃”。这一跃,要跃过菌种分离纯化、跃过温光气的环境拟合、跃过栽培基质的探索。从实验室到田间,再从田间到实验室,日复一日,陈再鸣找到了这些野生菌人工栽培的奥秘,个性化配置,“一个配方一朵菇”。浙江大学把定点帮扶云南景东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实践,8年多的时间,在当地培育和发展了食用菌、普洱茶和乌骨鸡三大主导产业,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的景东农产品近1亿元;组织开展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培训党政干部、技术人才,累计超过15000人次。学校在长期帮扶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联结、四扶两提、点面并进、长效保障”扶贫模式,帮助景东县11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于2020年5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顶天立地,是浙江大学卓越创新的基因与文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攻关会聚的高招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2月初的湖北,从天南地北赶来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中,有50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各医院,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浙江,发挥高校高水平附属医院的临床优势,统筹各专科的诊疗骨干力量,浙江大学承担起省级定点诊治医院的任务。什么叫“尽锐出战”,什么是“科技力量”?战疫时刻,尤显担当。对抗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全国科技工作者凝集了集体智慧,发挥了科技抗疫的力量,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了不懈努力。“这次战疫中,广大医务人员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展现了应有的精神风貌。”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夜以继日地奋战了两个月,把“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是李院士在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创建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这一项目后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首次花落浙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李兰娟院士团队取得新突发传染病领域突破的一大特点,就是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2018年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他们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胡海岚(左三)团队成员合影医术与学术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重要的链接点就是临床科学家。回国3年来,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研究员张进不时收到病人的来信,其中很多来自未诊断患者和罕见病患者。虽然张进在单位网页上发布的研究成果介绍很简要,用语也很专业,但患者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张进团队的研究重点是将从血液中逆分化出的多能干细胞重新塑造为功能强大、用途多样的免疫细胞,可用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疫苗等。这项工作走在了国际干细胞与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在浙江大学,知识的大融通正在链接不同学科的发展之源、创新网络和研究方法。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脑运动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运动,首次证明高龄患者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进行复杂而有效的运动控制是可行的。项目负责人王跃明说,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需要神经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而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征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很好的土壤。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等前沿方向的交叉研究。同年10月浙江大学双脑中心获批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此后的2019年,浙江大学成立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和脑医学领域教学、科研、临床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该学院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人才汇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脑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就在今年成立的浙江大学传奇创新研究中心,更是将目标聚焦到数字医药、数字器官、游戏中的人机融合智能、梦境研究等人工智能新方向,引领未来的智能和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全球科技发展新形势,相继推出“科技创新团队”“16+X”科研联盟、“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等科研组织模式,逐渐形成“纵深发展、立体互动”的科研管理新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聚焦以文载道打造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地“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览日前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176件组与长安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唐代文物,徐徐展开一幅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画卷。记者在艺博馆了解到,许多艺术史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实物教学的重要性。不管是艺术史专业教育,还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大学通识教育,通过接触实物来理解文明的本质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欧美的一些大学,很多讨论班就在文物库房的展览室开展教学。在西方一流大学任教的一些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如艾瑞慈、方闻、高居翰、班宗华、李铸晋等都曾带着他们的学生策划重要学术展览,而库房专用的提看室正是他们培训研究生仔细观摩艺术品并参与策展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就是人文学科的实验室,深化既有的知识,并启迪新的发现。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历经千年,敦煌莫高窟茕茕矗立在河西走廊西端。众所周知,敦煌文书与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四大发现。在敦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张涌泉教授团队,正在致力于让敦煌文献“孤儿回家”“新人团聚”。缀合,是敦煌文献研究的基础。先把内容相关的敦煌残卷汇聚在一起,再将内容直接相连或相邻的残卷进行比对,碴口是否相合、字体是否相同、装帧是否一致……在实践中,张涌泉团队系统总结了敦煌残卷缀合的程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缀合效率,新的缀合成果不断涌现。在接受采访时张涌泉说:“文献的缀合,不仅恢复了一个初步可读的变文文本,而且使我们得以走近古代变文作者,重构变文讲唱的场景,去拼接那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明。”北敦3894号(前部)与北敦2301号卷端碎片缀合图在冷门绝学中有浙大人的坚守,在新兴领域也有浙大人的探索。近年来,光华法学院在“数字法学”特色学科上不断耕耘,组建“人工智能+法学”“大数据+立法学”“大数据+互联网法学”等创新团队,推动数字法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基础性提升作用,积极为数据经济和数字安全等领域的地方立法献智献策。“十三五”期间,学校推进各类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文科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神经与行为、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探索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人文社科研究方式转变和方法创新。学校加快建设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优化学术生态、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国内首创驻访学者、驻院研究员制度,推动原创性研究和交叉研究路径,服务思想创新,集聚和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浙大高研院业已成为国内高研院建设的标杆。正式启动首个由文科牵头的“创新2030计划”——“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并成立亚洲文明研究院,探讨亚洲文明的重大理论构建和现实挑战问题。随着学校第四次文科大会的召开,《面向2035: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浙江大学关于加快推进文科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校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全校率先推出“一院一策”改革,并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试点长周期考核、人文社科著作奖评审等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4项(其中一等奖5项),均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走过三分之二的边境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教授告诉记者,只有在一线调研,才能为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从参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一直到参与今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起草,周谷平说,研究者们一直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以前开放都是东部沿海,西部这么长的边境线,也应该想想怎么样把边境两边的蛋糕做大。”为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带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广西凭祥、黑龙江绥芬河-东宁、辽宁-丹东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规划。201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其中“点名”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就包括广西凭祥。周谷平表示,这在很大程度是基于我们对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总体规划的前期调研成果。今年3月,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十三五”期间,浙大文科建设日新月异——学校成立了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智库建设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北京研究院(国家制度研究院),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努力为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等7家智库列入浙江省新型智库,为“最多跑一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等重要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学校布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典籍整理与编纂研究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等在学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推动学术阵地建设中,重点遴选支持了18本文科高水平期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五年光阴,只争朝夕。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先机、赢得优势。“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系统要素更加优质,生态结构更加优越,创新能力更加显著,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形成。面向“十四五”,远眺2035,如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浙大思想、浙大力量、浙大技术、浙大工程?惟有信心、意志、能力,方能登上科学高峰。(原标题《惟创新者强!浙江大学“四个面向”勇攀科研高峰》,编辑 何双伶)

君祭

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破除SCI(包括文科的C刊、核心期刊)至上的错误科研评价倾向,继续受到关注和热议。笔者以为,对此的讨论应从“是否应破除”深化到“如何破除”的层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操作性解决办法。而其最关键的是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细分评价能力,也就是运用复杂性思维,依据评价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和运用适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论文评价无疑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有其适用范围。有些科研工作重在实绩,成果涌现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或表现为文化艺术产品创造,可能参考和凝结了许多论文成果,但它本身无法也无需用论文表达。 在适用论文评价的领域,也依然有“细分”的必要。除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到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有较大区别。创新研究往往诞生在学科交叉地带,而大部分学术期刊根据现行学科体系设立,这就容易造成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发表难,故应充分考虑创新研究的特点,一文一议,对论文质量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把对科研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对某项课题承担能力的评价区分开来。有的高校,只问论文刊发的刊物是否“核心”,不问文章内容;另一些高校,又要求发表具体专业的论文,科研评价时才“算数”。前者或是科研管理的懒政,或是应付各种考核、排名的无奈之举;后者限制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扼杀了思想火花的迸发,事实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往往有赖于有着广博兴趣的大脑。一位地质学专业的学者,如果凭真本事在文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恰说明这位学者文理兼修、综合学养较高。不过,如果他以若干篇文学论文为依据,申请地质学的科研课题资助,那就需要认真考量,一题一议,合理研判申报者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学术储备和能力。 科研评价具有强大的引导力。只有评价细分,引导才能精准,真正评出成果、评出人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把评价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尊重科研规律。从事科研评价者未必是全能的专家,却应成为善于品鉴的“美食家”。如此,科研人员才能安心工作、展现成果,实现人生抱负、奉献国家社会。 胡一峰

不知其所

广州大学本科生2篇创新成果被SCI期刊录用,真牛!

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2018级创新班陈煜、罗芳、邢慈湃、陈卓荣、陈乐昕等本科生的两篇创新成果,先后被知名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和《Information Sciences》录用。上述期刊均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重点推荐的高水平国际期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作为点对点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提供了一种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中的核心模块,由于区块链中的数据无法篡改,智能合约保证了交易真实性。然而,一旦发布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存在漏洞,合约将无法撤回修改,因此智能合约的漏洞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现有的基于机器学习检测方法存在正确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邢慈湃、陈卓荣、陈乐昕等同学联合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区块链团队在论文《A New Scheme of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mart Contract with Machine Learning》中提出了“切片特征”,对智能合约整体“分而治之”的思路,并在区块链平台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他们的方案相比于已有方案检测效果有显著提升。目前,该成果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重点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录用。此外,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数据隐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大多数行业数据呈现数据孤岛现象,如何在满足用户隐私保护前提下,进行多方数据机器学是人工智能的一大难题。而“联邦学习”成为解决这一行业性难题的关键技术,但已有联邦学习无法有效解决训练结果的可靠性。陈煜和罗芳两位同学在我校李同博士后的指导下,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信执行环境下的解决方案,该创新成果《A Training-integrity Privacy-preserving Federated Learning Scheme with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B类重点SCI一区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录用。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创新班的学生们在完成繁重学业任务的同时,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开展大量调研文献和系列实验活动,最终完成以上创新成果并被上述高水平期刊录用,实属不易。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以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目标,进一步组建导师组和研究生指导团队,培养更多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学术发展潜质好的创新型人才。来源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 | 何嘉昕 责任编辑 | 杨艺 何嘉昕

成都天府软件园内两家新经济企业在世界级期刊发表论文

文 / 界面四川日前,成都天府软件园内两家新经济企业,先后在世界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一是,成都柔电云科科技有限公司和与其合作的国家生物材料中心,分别在生物材料领域的世界一流杂志《Acta Biomaterialia》与《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B》发表了基于柔性生物电子材料的电刺激慢性伤口愈合的学术论文。二是,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中国人群中关于强光喷嚏反射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学术论文。天府软件园:正在成为面向全球的技术研发与科研创新中心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状况显示,2017年中国100篇高影响国际论文分属于69个机构,其中高等院校80篇,研究所14篇,高校附属医院和其他医院5篇,公司1篇。公司论文进入百篇高影响国际论文,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高。而据《鞍钢技术》统计,三十年前,国内鲜有企业发表发表科技论文,偶有几家,又多是颇具规模的国有重工业企业。如今以柔电云科、23魔方为代表的新经济民企纷纷发表国际论文,从国企走向民企,从重工业走向新经济,从国内走向国际,三十年的变化令人感慨。虽然以企业名义发表论文的现象还比较少见,但事实上,成都民营企业的科研活力远比表面看上去更为活跃,因为相比于发表论文,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更倾向于申请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活动最为活跃的园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天府软件园内企业申请专利数2.2万项(含PCT专利),软件著作权持有总数超过1.95万项,其中拥有专利较多的企业包括鼎桥通信、九洲迪飞、极米科技、西可科技、理想境界、品果科技、西加云杉、中移物联网等,著作权较多的企业包括超图软件、交大光芒、鼎桥通信、中电启明星,勤智数码、中科大旗等。而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天府软件园的专利与著作权大户,如IBM、飞利浦、西门子、爱立信、戴尔、TCL、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并未计算在内。天府软件园内企业的研发成果蜚声国际,并非偶然。近年来,天府软件园按照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聚焦前沿科技、聚焦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聚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做平台、做链接,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创新。目前,包括IBM、SAP、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落户园区。天府软件园的“5C”创业培育计划全方位覆盖资金、人才、圈子、市场、创业辅导,已成功孵化医联、极米、咕咚等众多国内外领先的企业和品牌。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为科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成长体系,不管是初级还是中高端人才,都能在天府软件园找到稳健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得这里形成了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愿意将全国甚至全球研发总部设立在这里,如此又吸引更多人才集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截止目前,园区已形成软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IC设计、移动互联、数字娱乐、科技金融、共享服务中心等几大产业集群,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R等热门行业,并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和全国知名的创新地标。天府软件园,正在成为面向全球的技术研发与科研创新中心。天府软件园企业刊发这两篇论文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柔电云科:新材料点燃科研新灵感柔电云科的核心技术是电子皮肤系统。该系统利用纳米工艺,将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等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制造成拥有各项特性的柔性电子器件,算是一类复合新材料。这种新材料薄而柔软,可承受形变拉伸而不影响性能,适合贴合皮肤使用,被称为电子皮肤。柔电云科研发的电子皮肤材料,上了CES2017的官网封面新材料为科研人员带来了创新灵感。柔电云科联合创始人兼COO郭仪指出,用电刺激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在海外早有临床应用。这种治疗非常昂贵,一般用专门的金属棍来放电处理伤口。隶属国家生物材料中心的研究团队已研究此种治疗方式多年,该团队在接触到柔电云科的电子皮肤技术后认为,电子皮肤可代替金属棍产生放电效应,且电子皮肤材料经剪裁后能完整覆盖伤口,在大型创面的治疗上比原有方案更具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建议柔电云科研发可放电的电子皮肤材料。这一项目于两年前正式立项。去年可放电的电子皮肤研发成功后,国家生物材料中心的研究团队将其用于小鼠对比实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慢性伤口愈合效果,并据此撰写了论文。郭仪透露,接下来柔电云科考虑将电子皮肤放电治疗的技术产业化,不过鉴于生物医疗项目的周期普遍较长,可能需等待数年时间才能实现商用。虽然电子皮肤放电治疗技术的产业化还有待时日,不过基于电子皮肤这一复合新材料的其它应用,已在加速产业化。比如基于电子皮肤研发的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柔电云科已拿到不少医疗机构的订单,预计四月中下旬开始量产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并计划今年生产数百万片。此外基于电子皮肤技术的透皮给药产品将于今年年中面市并首先运用于美容领域,在样品期已经获得大量的商业合作伙伴强烈合作意向,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量产的产线建设。可用于玩具无人机控制和VR交互的动作捕捉手套等电子皮肤应用,也在产业化的路上。柔电云科透皮给药设备原理柔电云科研发的无线心电采集传感器能与人体无缝贴合,令其抗干扰能力非常优秀,同时被测者不会感到明显异物感,材料与身体的接触亦不会引发过敏。作为心电检测的耗材,该传感器不仅适用于专业医疗设备,还能和手机APP搭配使用。郭仪指出,柔电云科在类似解决方案的商用上,走在了全球前列。柔电云科在2016年获得合力资本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以及参加了两次美国CES展后,对外发声较少,行事颇为低调。现在看来,这几年柔电云科应该在苦练内功,摸索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并为产品商用做准备。郭仪认为,项目推进的节奏慢与柔电云科的产品属性有关,在他看来,“做科研产品不比做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追求快速迭代,可以大量试错,而科研产品就必须埋头苦练内功,只有把技术做扎实了,才敢放心推出去。”23魔方:实现研究方式的创新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生命科学技术,基因检测成了创新创业的热门赛道,23魔方正是该赛道上数一数二的跑者。对基因检测领域“摩尔效应”——每隔一段时间,因技术升级,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价格减半——的不懈追求,为23魔方带来超过30万中国人的基因样本,这一数据持有量,在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中名列前茅。基因检测与生物技术关系紧密。23魔方拥有自建生物实验室,每年可为40万人进行基因检测,而且还正在建设一个年产能达400万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型基因检测实验室。此外23魔方还和一些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研究,本次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该公司首篇学术论文,正是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王孟樵老师关于强光喷嚏反射的合作研究。强光喷嚏反射(PSR, photic sneeze reflex)是一种基因表型,即当个体暴露于强光下会打喷嚏的现象。23魔方的研究,第一次通过具有大量样本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证明了强光打喷嚏与遗传的关联意义,同时也证实了强光打喷嚏受多基因影响,且该特征不是某种种族独有,属于不同种族中都存在的遗传现象。在统计建模和数据可视化方面,此项研究得到了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王孟樵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科研成果应用,而23魔方则发挥了数据收集和计算方面的优势,双方携手合作克服挑战,实现了原创性的科研发现和论文发表。不仅是学术研究上取得进展,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3魔方还在此次研究中,证明了在线调查之于临床研究的意义。研究团队从众多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志愿者中选取了3519个个体,通过问卷形式征集数据,将收集来的数据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并对各组个体基因数据进行质控,使用逻辑回归方法,验证个体性别、年龄等可凭借基因数据验证的信息后,再进行基因位点与强光打喷嚏的关联性分析。一直以来,依靠线上问卷获取的信息,可信度饱受质疑。23魔方的这次研究打破了质疑,证明用线上征集信息进行学术研究的可行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王孟樵老师指出,用户参与的开放模式是对传统科研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创新,合理的问卷设计是保障数据质量的基础,而确保调查对象的隐私性和积极性也非常关键。扎实的基础工作,打消了调查对象的疑虑,3500多名用户在问卷回答中选择的性别,和他们在生物芯片检测中推断出的性别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故意的信息错填现象,也使得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领域内相关学术单位和产业机构广泛的兴趣和热议。王孟樵表示:“以23andMe为典型代表,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已发表了多篇有关基因生理表型的学术论文,而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在原创性学术研究方面刚刚起步,未来可期。”据了解,除与四川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外,23魔方还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基因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在学术方面有所合作,主要研究基因对中国人的生理,及经济学与社会学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

赐真经

重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

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刊发学术论文《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吴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怀兵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燃料电池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的第四种发电技术。其洁净、高效、无污染特点越来越引起关注。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领域,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是解决目前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是通过低价阳离子取代高价阳离子,如掺杂三价铱离子取代结构的四价锆离子,从而产生氧空位,进而提高了氧离子电导率。但是结构掺杂的方法,并没有有效解决燃料电池电解质面临的百年挑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我校燃料电池创新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低温、高性能燃料电池研究,聚焦高质子电导率电解质的开发,历经多年的不懈探索,经过反复试验论证,首次通过半导体异质界面电子态特性,把质子局域于异质界面,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质子通道。图: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超质子高速通道(A,B);获得极其优异的质子电导率(较传统钇稳定二氧化锆电解质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约3个数量级(C);实现了先进燃料电池示范,在520摄氏度,输出超过1000毫瓦/平方厘米的功率密度(D)。在传统质子传导材料里,质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垒,通过氧空位跳跃前行。本研究如同给质子修建高速公路,即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助推超质子实现又快又好地“跑起来”,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导率。这与传统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相比,提升了3个数量级,并且实现了先进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示范(如上图)。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场诱导加速离子迁移,是能源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该研究成果为优良质子传输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质子限域传输提供了科学方法,为燃料电池研发应用插上了翅膀。该成果将促进新一代燃料电池研究和发展,对发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方面的支持。燃料电池创新研究团队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文|胡守庚 编辑|王紫璇 审核|陈华文

天职

徽商杂志专访|方向民:打开前沿创新的窗口

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合肥市产业主支撑、创新主引擎、发展主引领。“到今年,合肥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已有30个年头。”6月23日,合肥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接受徽商杂志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从郊区农田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前沿窗口,合肥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领跑之路。1988年,安徽省政府同意合肥市建立高新区的前身合肥科技工业园;1990年,高新区正式奠基;1991年3月6日,合肥高新区的前身——合肥科技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一个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特区”。经过30年的奋力建设,合肥高新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讯飞入选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即将获批,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01三十年蝶变1992年,起步区2.2平方公里,400多户农民、5万多平方米的农舍1个月内拆迁完毕,3个月内实现“五通一平”……当时的合肥高新区在大蜀山脚下开创了安徽建设史上的“深圳速度”。“1994年,万燕电子、美菱空调器、合肥三洋洗衣机、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等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较大的项目入区,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方向民向记者介绍道。随后,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一批批企业争相入驻。经过十年的发展,在2004年国家第一次经济普查中,全区企业达到886家。“不过,在此之前的13年,合肥高新区的名气一直不大。”方向民说,上世纪90年代,高新区和合肥经开区的定位差别不明显,都是引入项目为主。“由于面积小,承载力不足,所以当时在招商的时候,秉承着‘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原则,所以选择空间并不大。”改变从2004年开始。这一年,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合肥科学城的宏大构想,并将合肥高新区作为实施主体,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从此,大蜀山以西的这片示范区,成为高新人‘二次创业’挥洒汗水、激扬青春的主战场。”方向民回忆,2005年,高新区与肥西县合作开发柏堰科技园,2007年与蜀山区合作开发南岗科技园,基本奠定了128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格局。发展空间确定之后,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模式的转型。“一次创业期间,高新区对做大产业规模重视不够,企业规模不够大,发展速度增长慢。”方向民说,由于当时的项目“大而不强,强而不大”,高新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07年,格力、大陆轮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吹响了大项目进驻的号角。随后中建材、晶澳、长安汽车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支撑家电、汽车等园区主导产业形成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得益于大项目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亿元,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八,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经历了“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肥高新区,对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从此,合肥高新区拉开创新驱动发展的宏伟画卷。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正式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2019年,合肥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六,连续6年稳居第一方阵。目前,合肥高新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公共安全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家电、汽车两大传统产业,以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即“421”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75%。据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共有市场主体4.2万家,其中企业3.16万家。2019年,全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100.3亿元,增长10.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34.8亿元,增长18.5%;市场主体财政总收入263.4亿元,全区税收收入209亿元,占全市18%。02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的政策边际效应开始逐渐递减。早期的税收和土地优惠不再是企业看中的第一要素,企业找的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环境。”方向民认为,近年来,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开始趋于同质化,产业生态、产业配套、人才资源、融资环境以及法治环境等综合环境变得尤为重要。“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启动“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升级打造“1+N”政策扶持体系、率先在全国编制绿色发展规划、服务外籍人才2000余人次……近年来,在营商环境营造上,合肥高新区一直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生活环境、包容共赢的开放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此外,在金融服务方面,合肥高新区全力营造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企业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方向民透露,目前,高新区已吸引200余家基金机构入驻,包括6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60余支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800亿元,在业界形成了基金产业的聚集效应,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是从企业孵化开始扶持,甚至一个大学生带着一个创意过来,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支持,从种子轮到天使轮,从风投到上市再到产业化进园区,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方向民介绍。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支撑起园区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如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在合肥高新区创业以来,全程享受园区各类金融支持,2018年2月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美股上市的安徽企业、首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未来,高新区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引领性产业,加速推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推动家电、汽车、光伏等传统成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培育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新业态、新模式。”展望未来,方向民表示,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合肥市产业主支撑、创新主引擎、发展主引领。—THE END—信息来源:徽商杂志

庚桑子曰

中国城市产业创新活力地图

在构成一座城市创新力的众多要素中,产业创新相比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接近应用层,也能更大规模地带动与创新相关的人才和资本的集聚。因此当我们需要跟踪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时,摸清城市里的产业创新实力和空间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每年由科技部主导认定的具备高新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重视研发投入和活动的企业。由于认定要求严格且每次认定只有3年有效期,这类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城市产业创新的活力。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启信宝合作,为科技部每年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匹配完整的企业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应用数据技术挖掘企业、行业和产业信息,以此对中国主要创新城市的产业创新活力展开分析。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量来看,4座一线城市保持着明显的领先优势。北京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接近2.5万家,最少的上海也有9200多家,它们构成了产业创新的第一梯队。不过相比于其他增长势头更猛的新一线城市,4座一线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增幅都在30%左右。其中广州增长速度最快,在2018年新晋成为拥有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城市。东莞、苏州和天津3座城市都拥有超过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与城市商业魅力指数不相匹配的是,紧随其后的是二线城市佛山,2018年这里增加了1702家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按3年有效期计算,整体的增幅达到了58.46%。佛山之后,还有8座新一线城市和4座二线城市能进入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前20的名单。在它们之中,南京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了80%。城市群对产业创新的意义在于,几座具有较高创新实力的城市能够连结成片,在技术和产品产出上形成互补的上下游链条,释放更大的创造力。在不久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这片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提出也是基于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具备的产业创新活力。不计入港澳两地的创新实力,深圳和广州已经在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构成了双城鼎立的格局,周边的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也都拥有2000家以上的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创新活力良性发展的城市群中,头部城市的创新实力应当相对均匀。计算各个城市群内首位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可以大致判断出城市群内创新要素的分配情况。京津冀城市群内,85%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而其中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到了京津冀总量的71%,这对天津和其他河北城市的发展并不能算是一个好消息。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对城市之间创新力的连结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启信宝针对《201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中涉及的行业分类,结合启信宝自主研发的企业知识图谱相关数据挖掘算法和图谱技术,对高新企业的行业属性重新做了梳理,进而摸清了每个城市里具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群内各自的核心城市,北上广深均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门类,从传统的制造业与商贸服务,到金融、互联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各新兴行业都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几个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不少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能与周边的一线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佛山国家高新区就聚集了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发展基础是珠三角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用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转型做手机用铝型材、家具或建筑公司投入研发生产型机器人,这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诞生的高新技术企业构成了佛山的产业创新活力。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则以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为主。以西湖区为例,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是近年这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行业。个体的技术人才在择业时更倾向寻找有更多工作选择的地方已经成为人才全国性流动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意味着,与创新活力紧密相关的人才通常会偏向去某个行业更成规模的城市寻找机会。过去一年的“抢人大战”中,不下10个新一线或二线城市陆续降低落户门槛或推出人才奖励政策,以期为城市引入更多高层次人才。但如果城市内缺乏排位靠前的创新产业,这样的政策最终能够拉动的技术人才迁徙效果并不会很显着。因此要与人才政策配套,更重要的是建立几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再配合将有限的政策优惠、资金等资源集中到最具潜力和比较优势的行业上,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天津在天津,数量最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类型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它们占到了天津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60%以上。细分到二级行业,金属材料、软件、微电子技术、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电力系统与设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超过了300家。作为北方发展最早的工业城市,天津的主城区集中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西青区和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到南开大学一带在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上有绝对优势,是天津高新技术企业最聚集、行业复合度最高的创新核心。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在推动中国城市形成新的、以生产为主导的创新型区域时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设立25年以来,与天津主城区相距近50公里的滨海新区形成了较为独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聚集了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滨海新区与主城区之间,也出现了空港经济区、东丽开发区、海河创意中心等组团式发展的创新园区。东莞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目前已经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在这座不设区县的城市中,32个街镇几乎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基础,这也使得东莞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呈现出了多点布局的特征。在以深圳为核心的深莞惠城市圈内,东莞曾经是承接深圳产业升级后迁移的来料加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的目的地。而在深圳土地日益紧张和企业运行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从深圳向东莞输出人才和资本,促进了东莞的生产效率提高和产业升级。华为就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主要负责终端业务的新基地——它距离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仅一小时车程。去年7月,2700名员工从深圳搬迁到东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根据启信宝查询到的数据,当前华为在东莞设立了包括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与业务之间相关的公司,另有一家东莞绿苑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周边的居住配套开发。一年多前,东莞在西南部与深圳宝安区接壤的滨海片区设立了滨海湾新区,探索承接香港码头的业务转移,并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苏州苏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经达到南京的1.7倍。其中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一西一东,已经构成了市区最重要的两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域。此外,苏州下辖的昆山市也是产业创新重镇。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和59%,苏州全市的这一数值为47%。引入科研“大院大所”是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在这一阶段用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牛津大学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研究院,应用型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也入驻高新区,为其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生物医药、纳米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或特色产业板块在苏州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当地“产学研”持续不断的融合。文/欧杨洲 项维肖 视觉/蒋亦哲 王方宏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城市榜单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运动城市创新城市城市消费力 商业分析本土便利店外资便利店城市便利度全家对手品牌1.0对手品牌2.0·H&M对手品牌3.0·国民小吃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喜达屋在苏州金鸡湖中华第一商圈商圈栅格Airbnb冰淇淋店餐厅排队诚品书店低线城市 电竞星巴克选址网红餐厅电影票房盒马选址儿童业态电影宣传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海淘中超咖啡馆快递母婴消费奶茶店沙拉社区商业生鲜电商手机物流地产下厨房鲜花新能源汽车演唱会直播宜家Kindle新西兰租车城市空间城市天际线宠物医院大学城单身社会电影院公园国家级新区健身房老建筑修复联合办公摩天轮高楼文创泳池瑜伽馆DIY个别城市上海·城市扩张深圳·城中村京津冀城市群 重庆·新中心上海·路网乌镇·戏剧香港·商业苏州·新旧文化摇滚城市苏州·扩张路径义乌知乎城市交通地铁路线地铁系统地铁线地铁拥挤飞机晚点高铁站12306公交运转共享汽车交通枢纽城市买车决策一站地拥堵有轨电车BRT城市人白领午餐电影节海归商住睡眠相亲找工作装修自由行运动民宿涂鸦双城生活All about 城市撤县设区城市餐饮结构城市群中心抖音网红城市二手房方言圈房价合作办学开发区垃圾处理 人口日出日系特色小镇排水系统县级城市消费夜场电影夜生活

寡人读书

《试题与研究》是什么级别刊物?是正规期刊吗?能评职称吗?

试题与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ISSN:1673-1301CN:41-1368/G4期刊收录:知网、维普主要栏目:教海领航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学科实践名师论道理论前沿园丁视角教海纵横课堂参考课题巡礼技法点拨教育管理备考方略投稿须知1.《试题与研究》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寄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邮件;2.《试题与研究》基本格式:(1)论文标题:少于20个字,可带副题应另列,应单独列出(2)摘要:100-200个字符,左顶格;关键字:3-5,以“;”分隔,左顶格(3)应说明基金资助的项目:基金全名,项目主题,项目编号(4)正文(在字幕的第3级内;引号的末尾用阿拉伯数字加[]编码,来自相同来源的引号使用相同的序号,并且简短文档被直接标记)用引号引起来,例如“ X子鼓励学习”)(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3.《试题与研究》避免使用图形。的确,所需的图纸不超过6个。尽可能使用“三行表”。4.《试题与研究》有权对收到的文章进行结构,语言和编辑性的规范性修改。

有间

过度依赖“高被引”期刊非学术正道

过度依赖“高被引”期刊非学术正道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学术出版界发生了剧变。目前,学术文章在作者撰写、期刊处理、学界评价等各个阶段均存在严重问题。许多学术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已经被少数寡头出版集团及其旗下的所谓“高水平期刊”所统治。这种统治地位的获取,是以“高被引”替代“高影响”来评价科学家成就的结果。对在高被引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过度依赖,已经孳生了不良的学术文化:许多研究者热衷于“打包发表”科学成果,或者对已有经典研究进行跟风验证,而忽略了扎实的科学论述和真正的创新工作。“高水平期刊”话语权过强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常常是创新性的科学成果,这类工作需要突破该领域的现有主流观点,因而不太可能会获得审稿人一致的正面共识。在此类工作的发表过程中,期刊编辑需要具备平衡作者和审稿人意见的决断力。我们相信,活跃在相关领域前沿、具有专业水准的科学家最能担此重任。目前,为使文章能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大多数时候,研究者不仅必须遵守数据采集、分析和推论的严格标准,还不得不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审稿人的权威意见保持一致。同样糟糕的是,许多期刊已经抛弃了理性论辩的精神,而这一精神对于科学的进步至关重要。大多数“高水平期刊”越来越不愿意发表对自身已发表文章的批评意见,评论版块的逐步消失即是明证。他们把学术文章看成商品,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质疑其商品的价值。结果一些有问题的研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二线期刊的“翻版”文章。这些文章累积起来,使得发现科学的真相更为困难。它们旨在重复已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研究的“可重复性项目”(eLife 6:323693),其初步结果已经印证了上述现象。在高被引期刊发表并讨论真正具有潜在影响的争议观点,过去时常出现,现今却越来越少。指向权威的向心力很可能已经拖慢了科学前进的脚步。因此,学术界现在迫切需要采用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新模式。譬如,《美国科学院院刊》已开始公开部分文章的审稿人姓名。eLife也大幅革新审稿流程,在编委会终审决定前,审稿人可在相互交换意见后取得对该文章的一致看法,而过多修改和补充实验对于论文的接受已经并非必要。F1000Research将收到的投稿在编辑部快速浏览后,数日内便全部在线发表,审稿流程则是在文章发表后公开进行,署名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都与文章一同发表,而只有通过了评审的文章才会被正式接受,并被PubMed收录。F1000Research也鼓励发表结果为无效/阴性的研究成果、小成果、案例报告和数据说明。今年早些时候创刊的Science Matters则允许以三盲审稿模式(编委不知道作者信息,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身份)发表科学观察结果,而一旦被接受,文章会在投稿后数周内连同审稿意见一并快速发表。NSR推行科学出版新举措自今年起,《国家科学评论》(NSR)将启动研究论文出版的一系列新模式,废除当前高端论文审核限制“交流与争论”的措施。目标在于提升创新而有争议性的传播与讨论。新的出版模式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论文组稿、审稿,论文接受或拒稿,审稿人评论,以及设立“争鸣”的新栏目。1. 出版“创新研究”论文。出版研究论文,我们鼓励四方科学家(作者、推荐人、编委和审稿人)共同参与。参与者在出版过程中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推荐人:对于稿件的初始筛选要求编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评判,初筛也是科学出版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NSR借鉴了科研领域招聘的推荐人和推荐信模式,要求投稿作者至少提供一封来自领域同行专家的稿件推荐信,为文章的初始评估提供参考。稿件推荐人不参与该文审稿过程,若稿件最终被接受,将在发表版本中注明推荐人姓名。稿件推荐人运用自己的科学判断,促进了高质量研究的发表,其贡献应该被体现和认可。此外,NSR还将逐步组建一个大型的由知名科学家构成的咨询委员会,以推荐及约请高质量稿件。编委:收到稿件后,编委评审组长会同编委评审小组一起判断来稿是否进入同行评议流程。同行评审后,评审组长与评审小组对同行评审意见和作者学术观点进行判断和裁决。评审过程中,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但实验结果分析和对研究意义的阐释不要求获得所有审稿人一致赞同。所以,作者可以不必为满足所有审稿人的意见而过度花费精力修改。文章的最终接受由学科副主编作决定。审稿人及其评论:稿件接受后,NSR会请求审稿专家署名撰写一篇基于审稿报告和论文内容的评论,并以独立短文形式刊载于研究论文之后。如果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建议拒稿(通常为经编委驳回的少数意见),该评论可以是其他审稿意见不同的批判文章。这些评论文章由编委评审组长和编委评审小组审阅。2. 创立“争鸣”栏目。近年科学论文发表已经从“创新性争议”转型为“保守型共识”。NSR设立新栏目,发表对于近期研究成果或科学观点质疑的论文。“争鸣”栏目鼓励对近期有争议性论文批判的稿件,批判对象以有影响力论文为先。NSR也将邀请原始论文作者在合理时间内回应。NSR作为学术出版界中的新刊,可望为学术界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学术前沿的进展报道、重要科学问题的论坛讨论、权威科学家的访谈、以及科学研究机构的介绍。上述栏目近期内对中国本土学术界有所侧重。NSR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科学家发表研究发现、最新想法和学术批评的首选平台。(吴仲义系中山大学、芝加哥大学教授,《国家科学评论》生命科学评审组长;蒲慕明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科学评论》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