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茶之味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 12-1459/F;国际刊号:ISSN 2096-4714;邮发代号:6-148。主管单位: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单位:滨海时报社是深入探讨中国科技、商业环境和经济趋势的权威型省级期刊,被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家各部委主要领导特送刊物、每年“人大”主会场特送刊物。办刊宗旨:服务京津冀,辐射国家级新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面向国家级各类主体功能区。以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形成内生动力为主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将产业创新研究经验与经济运行实际相结合为主攻方向,搭建政府,企业,专家,高校交流平台,立志打造成独具特色、全国知名、学术权威、行业有影响力的智库型杂志。栏目设置:(上半月)创新引领、区域经济、新兴产业、财经金融、企业管理;(下半月)前沿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应用、工程技术、研发探索。稿件要求:1.文章应具有学术理论的前沿性、问题分析的深刻性、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产业实践的操作性等特点,尤其欢迎有创新亮点、介绍相关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实例、体会与经验的文章,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数据翔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或普遍借鉴意义。2.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稿件寄出半个月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3.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稿件,并通报作者姓名。4.论文所涉及的项目如为国家或地方基金课题,请在来稿中注明课题项目、编号、来源,本刊将优先录用。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

出气筒

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赴浙江满易网络调研

区块链已经成为国内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区块链企业遍地开花,产业生态初见雏形。2019年12月1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区块链服务网络合作伙伴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举行。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指出,区块链服务网络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应凝聚各方智慧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块链战略部署,更好地引领带动行业实现创新发展。要加强资源整合,营造发展生态,整合各方合作伙伴的技术研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持续开发和优化区块链服务网络底层架构、基础能力、功能模块和运维体系,促进区块链技术快速普及和创新发展。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酒店监管领域的应用引人注目。据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振峰介绍,在城市大脑下城平台试点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酒店消毒监管、道路健康生态检测等,接下来将在政务服务领域进行更多探索,实现区块链在社会治理应用领域的突破。12月1日,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秘书长、北京智慧旅居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周辉赴浙江满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双方就开展课题组共建、区块链技术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秘书长、北京智慧旅居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周辉表示,目前,区块链在文旅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观念引导期。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该技术可被用于解决品牌传播、票务发行、交易结算、大数据管理、财税管理等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下设的“文旅区块链公链”专项课题旨在发掘文旅领域区块链应用样本,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探索文旅区块链公链底层架构与技术开发。浙江满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表示,区块链技术是在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下,利用共识算法进行数据账本的生成、维护及激励,以区块的形式生成唯一连续的数据链,使用密码学技术作为数据账本验证和逻辑关系的基础,同时利用自动化脚本进行应用功能扩展的一种新型的计算范式。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最主要创新可以归纳为“信息时代下的自组织适应”,其中又包含了信任机制的创新和协同关系的重塑。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透明可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极大降低了社会信任成本,将大幅提升交易和运转效率。满易网络自主开发的联盟链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跨境贸易、农业食品溯源、资产管理等场景。双方一致认为,区块链中的各参与方按照共识算法制定的规则,各尽其责又协调有序地形成自组织的结构,可以有效进行政府层级、自由市场和组织机构间的大数据管理,非常符合文旅产业的行业属性,将为文旅领域治理能力提供支撑。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一行还赴浙江永旗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活动。据悉,“智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组由北京智慧旅居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洪泰文旅科技有限公司、中景联(北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机构共建,以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文旅产业智能化创新发展为研究方向,下设“智慧旅游大数据”“高铁经济圈与智慧旅游”“民宿发展与文脉传承”“文旅区块链公链”四个专项课题。

守望者

聚焦丨“面向2035年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在京开题

探寻产业政策转型之路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北京讯(记者 王彩娜范媛)由国研经济研究院承接的“面向2035年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部门及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特点、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不同程度地通过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来加速对当时工业发达国家的追赶。现如今,产业政策不仅没有过时,还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现代现象,已经无所不在。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产业政策调查显示,仅仅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便至少有84个国家实施了正式的产业发展战略。这些国家不仅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90%。针对性产业政策的使用遍及所有发展水平的国家。 从1986年开始,我国向日本学习借鉴并尝试在国内使用产业政策,快速实现了经济起飞和追赶,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实施产业政策较多的国家之一。 与会专家认为,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追赶前期,产业政策在市场失灵的一些领域,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政策的实施得大于失。但在经济发展追赶的中后期,产业政策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产生了一系列阻碍竞争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产业政策的失大于得。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后期、数字经济兴起和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新阶段,现行产业政策已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产业政策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工具选择、覆盖范围等都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产业政策亟须重大转型。”与会专家认为,建立一个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特点、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是立足基本国情、适应国际规则、针对当前阶段发展任务、保持经济政策连贯性的必然选择。 与会专家分析称,从时代背景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各国竞争力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根本性影响,现代产业政策依然大有可为。 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面临着竞争两头受挤的局面,应对种种挑战需要现代产业政策。此外,应对国内产业过快向外转移的潜在风险,产业政策也需要有所作为。与此同时,国际经贸规则处于重构过程之中,产业政策还需要更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引领规则的重构过程。 从国内发展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相比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制定实施产业政策要实现的目标有很大不同,如产业政策要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增强发展的包容性等。 据“面向2035年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介绍,将重点研讨以下内容:一是全球产业政策的演进过程和时代特征;二是我国产业政策的演进历史和综合评价;三是面向2035年聚焦创新驱动的目标对产业政策转型提出新的迫切要求;四是我国产业政策转型的主要思路、目标和原则;五是具体政策建议。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马原

敖德萨

天津市振兴老字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本报讯 3月19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天津市振兴老字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在狗不理老字号产业园召开。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领衔,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承担,旨在通过分析天津老字号发展现状,深入研究生物科技在老字号食品产业的应用等,为振兴天津老字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精准建议和产业示范。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代表及天津市老字号协会负责人等出席了此次启动会。陈坚院士指出,老字号既要保留传统特色,还要从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角度,尽快实现老字号转型升级的目标;并对课题研究提出站位要更高、研究主题要更深、研究成果要更多的三点要求。“天津市振兴老字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将对天津传统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深入探讨食品生物技术驱动天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策略,开展未来食品科学技术推进天津传统食品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探索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格局。(记者/苏诗钰)(编辑 张伟)

研究产业技能人才培训课题

昨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揭牌仪式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标志着长三角学院正式落户绍兴。作为融杭联甬接沪的交汇点,绍兴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必将全面提速,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目前,全市年均技能人才晋级数超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2万人,位居全省第二;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00余人,位列全省第一,为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据介绍,长三角学院将切实承担起劳模工匠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会干部培训教学实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智库建设和工会与劳动关系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生的教学与实习实训4大职能。学院将实施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指导、“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工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调研指导,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班和工匠培训班标准课程建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劳模工匠培育工程创新班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教师、学生赴企业见习等项目,做强工会特色教育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工会院校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人虽有知

中国酒业协会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枸杞酒产业科研项目立项启动

3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枸杞酒产业科研项目立项启动会在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宁夏中卫市常务副市长肖汉华,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广江,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酒业协会、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立项启动会。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主持会议。宋书玉理事长从行业顶层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我国饮料酒分类标准,明确了宁夏红酒业按照露酒酒种确定未来技术研究方向,提出结合宁夏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将中国传统的白酒、黄酒酿造工艺与现代创新技术深度融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宁夏红酒业的创新突破,为市场和消费者呈现出好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肖汉华副市长在大会上表示,中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发展,希望以本次枸杞酒产业科研项目为契机,利用好中国酒业协会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的平台优势,将创新作为引领枸杞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现代化枸杞全产业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曹广江董事长在大会上提到枸杞作为宁夏五宝之首,具有其他药材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营养价值及特定成分发挥的药理功效是集团科技创新的研究重点,今后要在此基础上赋予品牌新的生命力,实现从“枸杞红”、“宁夏红”、到“中国红”甚至“世界红”的价值追求。路福平校长在会上介绍了天津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传统发酵食品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希望未来在传统酿造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与中卫市政府及地方企业开展深入的实质性的合作,共同为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启动会上,天津科技大学陈叶福教授介绍了创新香型白酒的研究。江南大学毛健教授介绍了宁夏红创新型黄酒基酒工艺路线。天津科技大学乔长晟教授介绍了枸杞风味加工路径研究。

虎山行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重磅发布全国首个 “数字企业测评系统”

文丨中国数字化年会组委会 来源丨首席数字官2020年12月10日上午,以“点亮数字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数字化年会线上论坛盛大召开。在盛大的云端开幕式上,国内首个“数字企业测评系统”,也正式发布并上线运行。“数字企业测评系统”由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研究团队,根据“数字企业模型”和310份中国企业有效样本开发而成,企业可以在线实时自动测评,希望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资产管理、数字化绩效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对标,寻找差距,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创新提供参考。“数字企业测评系统”背景介绍: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全球性的前沿课题。它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任务,更是传统企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核心课题。但是,适合中国企业衡量数字化水平和指导能力提升的指标体系一直空缺。2018年2月开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及研究团队、锦囊专家联合十余位业内知名CIO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数字化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案例访谈、问卷调查、深度研讨等多种研究方法,启动数字企业模型问卷调研及案例研究工作。研究团队提出的“数字企业模型”由架构层、关键要素、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共同组成。该体系经历几次深度讨论和统计分析进行迭代逐渐成熟,在《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一书中系统介绍,并成为《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2020、2019、2018)的数据基础。在对数字企业长期且大量样本的深度调研和研究中发现,企业迫切的希望通过数字企业标准化模型,进行深度的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和数字化能力测评,收获标准化、多维度、量化的数字化能力评估。基于这样的数字企业构建的需求,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董小英研究团队,历时一年时间深度打磨数字企业测评系统模型,结合外部专家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痛点,以及锦囊专家的技术团队基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服务经验,共同开发出“数字企业测评系统”基础测评版本,今天正式上线运行!数字企业测评系统致力于帮助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进行自我数字化能力现状评估,明确未来数字化能力建设规划及目标,动态调整数字化转型战略及优化部署具体实施路径。“数字企业测评系统”模型理论依据:数字企业测评系统2021版,根据数字企业模型3.0开发而成,旨在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战略、资源、能力、资产和绩效层面进行对标分析,明确定位、寻找差距,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创新提供参考。数字企业模型3.0 是在2018、2019年基础上迭代版本,故称数字企业模型3.0,由五个主概念层和十二个子要素构成。五个核心概念层包括战略层,资源层,能力层、资产层和结果层。在这五个核心概念层内,分别提出了十二个要素,战略层以数字化战略为要素;资源层以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人才为要素;能力层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创新、数字化生态为要素;资产层以数字化资产、数字化服务为要素;结果层以数字化绩效为要素。目的是从组织战略、人、技术、过程、资产、结果等不同维度,立体呈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问题和进程。数字企业模型3.0参与“数字企业测评系统”线上测评,您将收获:即时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多维度能力测评分值;数字化转型能力将从战略定位自评、数字化人才团队、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生产-运营-营销-决策-创新)能力、数字化生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绩效、以及基于数字企业模型2020数字企业平均得分八大维度的具体数字化对标图表;基于数字企业模型的一级指标维度下细化的多指标具体得分;简单清晰直观的多图表多维度呈现的《数字化转型测评报告》PDF版本。“数字企业测评系统”使用指南:测评方式:请企业数字化转型负责人认真填写,系统将自动生成多维度数字化能力评估对标图表。收费标准:在线测评免费,即填写完测评题目将为您免费呈现企业自测评对标图表。如需获取完整的测评PDF版报告,仅需支付费用580元。目前,数字企业模型得到工信部、国资委等相关领导高度认可,并为政府、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辅导。一批正在实践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如中石油、上汽大通、建发集团、华为、招商局、新奥集团、国家电网、广西中烟、重庆银行、阿斯利康等,将本模型及相关研究报告、案例,引入企业内部,指导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上千家参与前期问卷调研的企业,通过学习报告受益。便捷高效的专业测评系统就在今天已经正式发布,还等什么,抓紧时间登录锦囊专家官网开启线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测评之旅吧!

风花

江西省工信厅稀土产业发展课题获工信部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8月10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厅获悉,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审定,江西省工信厅完成的《聚焦聚力短板弱项,加快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获2018-2019年度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据悉,江西省工信厅组建专题调研组,围绕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绿色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开展课题研究,实地走访了41家企业、10个产业(科研)平台、7个矿山、5个尾水处理站,召开了6次政企座谈会,进一步摸清摸透了江西稀土产业“家底”,找出找准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短板,针对稀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环保压力沉重等问题,科学谋划了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并于2020年3月获批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构建了全链式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了产业上下游协同联动,培育壮大了龙头企业等若干条发展举措。(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艾琳娜

郑洛新自创区首批8个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立项,含29个课题|明细表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7日,河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发布《关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立项的通知》,指出经凝练整合、综合统筹、论证咨询等程序,并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决定首批集群专项立项“轨道交通装备”等8个专项共29个课题。此次立项的8个专项具体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物联网及信息安全、智能装备、新型药物及医疗器械、超硬材料及制品、钛钼金属材料及硅材料及光伏。中国一拖集团、华兰生物、安图生物、宇通客车等企业牵头的29个课题包含在内。据了解,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是按照“突出重点产业、围绕重点环节、依托重点企业”的思路,在自创区内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是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抓好科技创新“四个一批”、支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立项明细表End

猎音师

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

2020-10-27 09:58:31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解决国家重大急需和“卡脖子”关键技术,成为学科和学者面临的挑战,我们有责任为国分忧,勇于担当。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单元,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欧美国家大学的科研工作以基础研究为主,而基础研究又分为“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两类。“仰望星空”是对科学前沿的探索性研究,而“脚踏实地”则是针对技术创新背后的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研究。国外大部分企业,其自身有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能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并主动与大学相关学科领域对接,针对其中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研究。国际龙头企业与大学共建实验室、设立研究课题等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德国著名的巴斯夫公司在海德堡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几乎与60%的全球500强企业都有联合实验室。因此,国际一流大学的大部分基础研究方向是源于技术创新需求,是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的。我国产业界现阶段创新人才不足、创新平台水平不高,自身技术研发能力还不够强劲。一方面,这与产业界对解决关键技术背后存在的科学问题认识不够,与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动对接的能力不足直接相关,造成研发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开展的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那么基础的基础研究”和“不那么应用的应用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基础研究不够前沿,应用研究又不够接地气,科研工作的定位和方向不够清晰,研究成果偏重于追求发表论文等,大学对产业界关键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亟须进一步提高。可见,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基于此,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对校外十一个学科带头人主导的学科基地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形成了以下共识,以期探索新形势下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模式。1.用基础研究推动颠覆式技术创新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院士曾经将创新分为四个层次:(1)效率式创新,由提高管理和产销效率而产生;(2)开发式创新,由已有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或集成创新转化而来;(3)高新技术创新,建立在已有科学知识和原理基础上转化而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创新,如核技术;(4)颠覆式技术创新,是建立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基础上转化而成、具有突破性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创新,是最高阶的创新,如原子弹、图灵机等。目前,国家“卡脖子”技术、重大急需技术主要是高新技术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所有“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根本上是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没有得到阐明。只有从基础性研究着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效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难题。例如,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涡轮叶片关键材料的研发关系国家战略驱动发展,长期以来投入了国家大量的资源,成效并不尽人意。浙江大学相关团队聚焦产学研融合,依托浙江大学高温合金有关学科研究基地,聚焦涡轮叶片关键难题,组建显微结构表征与合金制备的交叉合作研究团队,基于组织结构调控及材料性能关系基础理论,开展服役条件下高代次单晶合金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性研究,使涡轮叶片关键材料在温度、应力以及稳定性等参数指标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及技术转换突破。2.校外科技基础设施架起学科和产业创新互动的桥梁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一般要经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产业化五个阶段,如图一所示。欧美大学一般以基础研究为主,后面的四个阶段基本上由产业界来完成。中国的情况不同,由于产业界的研发能力不足,技术研发、技术评价和示范应用尚需要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为主导或者共同参与来实现。因此,需要学科从基础研究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向延伸,同时也需要培养产业界向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方向延伸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学科建设时凸显这一特点,尤其是工程学科。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关键技术创新过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产业化”这根链条不断,科技基础设施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功能定位来看,我国大学的学科在高科技产品研发中应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同时尽量向技术研发、系统测试、示范应用以及产业化延伸。产业界则应该努力向应用示范、系统测试、技术研发与基础研究延伸,而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则架起了大学与产业界互动的桥梁,填平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谷”。从需求或者获益角度看,学科发展需要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而学校本身没有充足的物理空间和资金建设大型的科技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壮大则需要科技基础设施支撑技术研发、技术评估和示范应用,而企业没有足够的科技能力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期盼产业的转型、积聚人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三方的诉求虽然各不相同,但可以通过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使各方获益。例如,我们这次调研的十一个校外学科基地,在校外建设了三十多台大型科技基础设施,获得了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和建设这些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人才的配套资金约14亿元,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科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当地城市的科技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3.学科带头人主导 全链条过程更具活力人才是核心,队伍组建是关键。如图二所示,从研究所、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和产业化公司的互动关系来看,基础研究主要由大学研究所或学科教师承担,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研发;技术研发则需要由从事基础研究的部分教师、平台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公司的部分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研发队伍,相应的技术支撑产业化;产业化工作中,同样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部分教师、部分平台的工程技术研发人员直接参与到产业化工作中,为产业化保驾护航。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再从基础研究出发,进行技术改良和提升,实现全链条创新并形成良性循环。例如,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飞机装配技术一贯的封锁政策,浙江大学有关教授团队原创性地解决了飞机装配领域的一系列复杂数学、力学和工艺问题,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飞机数字化装配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数控定位器适度刚度设计理论,系统掌握了数控定位器的系列化、模块化设计方法,成功开发了一系列数控定位器产品,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装备保障;建立了一整套飞机数字化装配核心技术体系和规范,开发了开放式、网络化、组件化飞机数字化装配大系统集成框架,为我国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软件平台。通过调研发现,这三个机构(图二),既相互独立、有各自的职能,又交叉融合、形成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以学术带头人为首的核心人员:学术带头人全链条参与是实现全链条创新的关键因素;学术带头人通常学术底蕴深厚、学术活力强劲,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影响力大;他们有能力从基础研究出发,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评估和应用示范,并主导或参与相关技术的产业化,从而实现全链条创新。这种全链条创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4.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在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过程中,传统的学科建设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浙江大学的学术带头人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第一,团队组建。依托研究所或者二级学科,由学科带头人领衔,围绕国家重大急需,开展全链条创新。这样的转变有利于某一时期从事产业创新的教授不脱离学科,反而形成学科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和建设经费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平台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作为学科的校外基地,为学科发展提供充足物理空间和科技基础设施,为学科由基础研究向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延伸创造了条件。第三,方向凝练。进一步明晰了学科发展方向,将学科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关键难题结合起来,将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企业的前瞻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内生驱动力。第四,任务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学科的主要任务,即一方面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性研究,推动颠覆式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围绕关键技术,推进全链条创新。第五,人才培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有能力开展全链条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新了人才培养范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劲的创新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面向育人与创新高度融合的未来,高水平大学必须率先抢占大变局下的发展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国家重大亟须及关键核心领域,持续拓宽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形成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全链条,使大学主动肩负起培育时代英才、打造国之重器、竞争世界科技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张泽,系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云敏,系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严建华,系浙江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朱敏洁,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专职副秘书长)编辑:迟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