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标用户开展系统的产品调研,也是直接获取用户反馈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大公司,产品调研的工作是以用户调研人员为主导,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配合的形式进行的;在小公司,这项工作则通常由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自主完成。常见的调研方式有:(1)与用户的面对面访问调研人员营造了轻松的交流氛围,与用户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您可以降低查找周围同事和朋友的标准),向用户询问自己想知道的产品相关情况。(2)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调研人员邀请用户使用该产品并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将观察用户的实际产品使用情况,并详细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如果您想避免由于调研者在身边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调研者还可以让用户独立完成操作任务而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并且调研者可以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进行预定义。安装监视软件以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此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可用性测试中,以评估产品可用性并帮助产品人员发现产品中的问题。(3)让用户填写问卷。问卷通常是电子版本。调查人员可以使用某些软件来快速制作此类调查表。前两种调研方法的成本很高,因此调研范围不能太大,只能用于定性调研。而第三种调研方法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用于定量调研。尽管定性调查的样本量并不大,但是可用性大师Jakob Nielsen对可用性测试中理想测试对象数的调研表明,只有5个用户可以找到所有产品问题的85%,而15个用户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问题。因此,定性调研在帮助我们获得直接反馈信息方面仍然非常有效,例如“当用户使用我们的视频站点时,许多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产品经理可以基于此结论直接改进产品,也可以使用此信息来完成定量调查问卷,从而使定量调查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性,最终得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结论,例如“用户在使用我们的视频网站时,有60%的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
编辑导读:用户调研是进行产品运营的前提,做好用户调研,可以从用户口中了解更多有用的信息,从用户视角帮助完善产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一次用户调研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介绍,与你分享。今天来和大家聊下用户调研的那些事情。我相信大家一定遇到过以下的场景:产品留存上不来了,或者说产品新上线了一个功能,但是最终的效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说,我们做一次用户调研吧,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说做就做,你就开始着手做用户调研。别小看用户调研这个事情,真正做好这件事情,才能从用户的口中了解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用户的视角帮忙我们更好地完善产品,提升产品的数据指标。关于用户调研,主要会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如下图:这过程中,我会重点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问卷设计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多多指教。一、明确调研目的对于运营来说,调研一定是奔着解决或者找到某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去的。可能是产品留存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付费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对于某个功能完全无感,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偏差较大,于是为了找到某个问题出现的原因,甚至找到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有些运营就会选择用户调研的方式去了解用户某个行为背后的深度原因。而这些问题,一定是从运营数据出来的,从数据中结合用户行为去分析数据可能出现的原因。现在心里做一些预设,后续在用户调研中在针对用户去做深入的调研访谈。二、确定调研对象,方式明确调研目的之后,接下来就是明确调研对象和方式了,明确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做针对性的调研,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比如某一款产品的3天留存率一直不高,第2天到第3天的时候,从数据折线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急剧下降的拐点。所以针对3日留存率这个问题,我们确定我们的调研对是2日活跃但3日不活跃用户,找到用户在第3天流失掉的原因:是没有找到产品的Aha时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我们需要针对一款新产品去做用户调研的话,也是根据新产品的目标用户去做筛选,找到潜在目标用户,了解潜在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接下来应该明确调研的方式了,是选择线上问卷,电话访谈,还是深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这3种调研方式各有各有的好,各有各的弊端,根据现实情况去选择即可。访谈效果依次是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线上问卷,而访谈的操作难度则是完全相反的。一般来说,面对面深入访谈一般发生在产品初期,这个时候对于产品的定位,以及用户的痛点都不太明确,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这些用户的需求,更好地将产品包装给用户。三、设计调研问卷这个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决定一个用户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是网上的针对所有人的问卷,那么这一套问卷一定是针对目标用户逐一筛选,往下漏的一个过程,比如想针对一款工具产品调研用户留存差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用户是否是工具产品大类的目标用户,其次是用户是否是该工具产品的用户,从大到小,逐一筛选。不过如果都是在自己产品内,或者针对自己的用户去做调研,那么就不存在上边的筛选过程。接下来就是针对用户留存差的原因做具体的调研和分析了。这其中可能包含产品上的一些问题,运营上的一些问题,或者其他的原因,这些都是需要在问卷调查中逐一去深入挖掘。最好是按照用户选择的某个选项,设计一系列深入逻辑选项,找到用户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四、展开调研调研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找到用户心中真正的问题,如何针对一个问题深究是关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通过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挑选一组具有同质性的用户,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在这个环节中,针对用户的回答进行深入询问是关键,从用户的回答中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福特造车的故事吗?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福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接着往下问: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地马?因为这样我可以跑的更快。你为什么需要跑的更快?因为这样我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你想要一匹更快的马的核心目的是什么?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达到目的地。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按照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但是用户一定知道某个行为背后他想要从中获得的利益或者好处。从行为背后的目的出发,能够更好更快地定义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突破口。所以,做问卷访谈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用户说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信息,顺着回答多问几个为什么,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信息。五、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是单纯地记录调研的问题和答案,而是从问题和答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是关键。用户访谈看起来人人都能做,但是真正做好用户访谈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真正了解用户心中所想,心中所想要获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本文由 @运营汪日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上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海外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同时面向多个国家/地区的进行效率最大化的问卷调研?如何提高海外问卷调研结论的深度?如何将结论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做一款面向海外的产品时,了解目标市场用户的产品认知、行为特点、使用习惯等至关重要。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解?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用时相对较短、结论相对较快“等特点的线上问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如何同时面向6个国家/地区的进行效率最大化的问卷调研?如何提高海外问卷调研结论的深度?如何将结论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是本文重点。1. 明确目标在做调研前先明确好目标和目标用户范围,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与产品等多个角色进行讨论和沟通(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达到调研目标方向的统一。经过讨论,此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目标市场用户对已有短视频产品的认知,挖掘用户关心维度(例:内容、性能、拍摄体验、社交体验等),以便我们后续对齐这些核心部分,同时为产品发布/内容选择做铺垫。2. 准备和执行(1)投放前——老板决策前围绕调研目标,进行以下讨论,尽可能全面罗列出相应的点,同时也准备好向老板汇报的PPT,方便老板快速决策。讨论的点包括:调研市场:泰国/马来/印尼/越南/台湾/香港投放平台:FB / IG / JOOX/ VOOV / Local目标角色:短视频观看者和发布者目标年龄:10~30调研方法:问卷调研及定量分析题目数量:10道左右(2~4分钟内搞定)题目类型:选择题(最后一个选项是其他,可以填写)每国家/地区希望回收有效份数:100份每国家/地区日预算:$571 | 每国家/地区总预算:$4000(2)投放前——老板决策后根据老板的决策结果,进行以下的工作:1)通过邮件和WeChat等方式与多国Local沟通题目细节,根据意见和建议,对问卷做微调,并将问卷转交给翻译侧翻译成相应国家的语言。这里不直接让Local翻译并Review的主要原因是相应Local团队的工作也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进行专门跟进翻译,所以解决方案是让深圳翻译团队翻译好,同步给Local让其帮忙Review,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方的工作量同时也保证质量。当时泰国团队正在海外团建,消息回复和Review都不是很及时,所以很多综合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减少双方的工作压力。此次跟多个地区的Local沟通邮件滚动,达到职业生涯至今之最的90余次。2)与此同时,同步准备相应素材(相关Banner图片设计、FB/IG官号申请、奖品沟通、渠道联系、预算申请)。3)等翻译OK后,再请Local Review,最终确认后,分别将6种语言录入到Google form里。目前在市面上的问卷产品相对较多,国内的有腾讯问卷、问卷星、乐调查、问卷网等,但是在多语言的处理、海外用户使用习惯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选择用Google Form进行问卷设计,不论在多语言的显示上,还是海外用户品牌认知上,还有投放渠道Facebook和Instagram的链接跳转上都更加符合海外用户习惯。4)设置好 不同选择后题目间的跳转,测试无误后就可以拷贝好链接,可以准备在FB/IG上发布投放。(3)正式投放所有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根据每个国家/地区的情况,针对性的开始投放,这里一般的平台是Facebook(公司申请的账户,一般个人较难申请到),根据目标,选择好投放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收入等,然后上传好说明文字、链接Banner、投放资料按照相应的格式整理好,点击发布。材料相应格式如下(泰国举例):投放平台:FB / IG国家/地区:泰国()年龄:10~30岁链接: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YDxdns9XZUhz-CbCrIW26kQ6J5SOKcjL0Eb7fvj1a360FfQ/viewform内容:$50希望回收有效份数:100份日预算:$300总预算:$2000目前一般FB的收费是按展示收的,展示又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不同也会波动,都是实时竞价,没有固定价格,千次展示费用在$0.6~4.1之间,单次链接点击费用在$0.05~3.4之间。所以一个地区达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大概的费用在$800~1000之间。(4)结束投放当回收到目标数量时,就立刻关闭该国家/地区问卷访问,在Google Form也关闭“接受回复”,这样回收的结果就不再变化,方便统计和分析。二、如何提高调研结论的深度?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到预期时,及时对每个国家/地区的所有题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一般问卷工具会默认统计好单个国家/地区的相关结果数据,但手动二次分析和整理也是必要的),同时针对重点题目进行多维度交叉深度分析,可以挖掘到更深更有价值的结论。1. 多地区的横向分析因为6个国家/地区的题目基本一致(部分细节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单个题目进行横向分析,可以非常直观看到不同地区用户行为差异化特点。这里举个例子:你使过下面哪些短视频APP?最后不同用户的选择是结果是印尼/香港/越南/台湾Tik Tok占比最大,而马来Musical.ly占比最大,泰国Like占比最大。通过这样的横向对比直观看出差异。2. 单地区的纵向分析单地区题目纵向分析,可以更加直观且多维度的了解当地用户的行为特点。这里举个例子,“不发视频原因”和“假如要用这些app发视频,那些点会吸引你”这纵向分析的结果会更加具有针对性。3. 多/单地区的交叉分析多/单地区的交叉分析可以提高调研结论的深度,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点从多维度出发,导出原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得出结论。再拿刚才的举例,比如不发短视频原因有5个,那选择第一个原因的用户中,用户动力点是什么?选择第一个原因的用户中,使用过哪些短视频app?选择第二个原因的用户中,用户动力点是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挖掘更多:多/单地区用户拍摄视频每周在5条以上的用户在意的app功能是什么?每周拍1条的用户在意的app功能是什么?……三、如何将结论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将分析挖掘出的用户特点和用户行为,进行整理罗列,逐条与产品进行深度讨论,整理出优化列表。涉及到产品部分,可以从产品功能、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涉及到交互部分,找到用户体验中需要提高的点,梳理出完整的交互流程图和DEMO,最终推动老板落地到产品中;涉及视觉部分,可以从用户反馈问题中,调整颜色、icon等,以及根据用户喜好,加入本地化视觉元素等。写在最后本次交互侧主导的海外用户问卷调研,不仅高效跑通了问卷调研的全流程,也为未来常规化问卷调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产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设计点,落地和应用到了产品中。最后想说一点,问卷调研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还有其他方法,我们要客观辩证的看待问卷调研。希望本文介绍的海外问卷调研实践过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一个产品经理而言,用户可以算是“最亲密的陌生人”了。需求都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可能有不少人会疑惑,很多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PM还要听用户的吗?答案当然是要听,但有技巧地听,并进行分析。所谓用户分析,无非就是更多的去了解用户。这其中最笨的方法就是想办法接触用户,去问他。以下内容主要介绍一些接触用户的方法和用户调研的基本知识。说到接触用户,第一反应应该是聆听他们的声音,而这“声音”就在他们的反馈当中。一直认为认识产品的方法有很多,各种调研产品的方法也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用户反馈,通过用户反馈去了解产品的现状和问题,是最高效最有用的方法。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问题当看到用户反馈的内容的时候,关注的点,基本是:自身产品的问题、竞品的问题、可能的机会点。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收集用户反馈?公开渠道:App Store等应用市场、微博、贴吧半公开渠道:微信朋友圈内部渠道:用户投诉,电话录音、客服咨询针对用户反馈不同渠道的处理策略:公开渠道:对于公开渠道,可以采取搜索+关键字订阅+使用监测工具的策略;半公开渠道:微信朋友圈可以通过“搜一搜”功能,搜索关键字的方法;内部渠道:这就需要整合内部用户反馈渠道,包括邮件、QQ、留言等;需要定期与一线的同事进行沟通,或者适当地当一天客服。具体的用户调研渠道有哪些,进入这些渠道中有大量的用户反馈,又该着重看什么?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应用商店评论主流的应用商店与常用的工具包括:IOS:App Store,安卓:360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安智市场、豌豆荚等;常用的工具有APPAnnie、应用雷达、ASO114、酷传等。对于应用商店,应该着重监控以下四点:低分差评:重点看低分 1-3分;有效评论:重点看有实际描述的评论异常行为:比如水军刷榜、恶意评价竞品变化:监控竞争对手的应用变化主流的社交平台与常用工具微博、贴吧、知乎、人人网、雪球的等,工具是关键字+收藏夹、微博企业版、百度、Google等。PS:这里查看贴吧内容有个小技巧,在关键词后添加site:tieba..com,相当于筛选了站点的内容。通过用户咨询、投诉发现问题内容来源:客服后台、录音、意见建议、用户反馈、邮件等。上面介绍了简单的接触到用户并得到用户反馈的方法,但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直接告诉你他的想法,也不会主动给出反馈;因此,我们要知道他们的真正想法,就需要通过用户调研这个方法。用户调研做一件事情总是有目的的,那用户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用户调研的目的有: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了解目标用户群的使用场景和过程总结用户的问题和流程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带着目的,我们就找方法。用户调研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的用户访谈。这里需要注意,在调研过程中最忌讳直接问用户想要什么、有什么需求;直接问用户有没有用、好不好用;快速打断用户还有强烈的说服用户倾向。用户访谈的时候,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观察其使用过程>提问>用户主动说。一些常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就用问卷星等,用户访谈就需要用到录屏软件(MacBook+screenflow),手机端录屏(iPhone+MacBook+airserve),统计系统(growingio、诸葛io、APPsee)、录音笔、电话、QQ、微信等。用户调研怎么做?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背景:什么情况下发起的调研?是否必须通过用户调研来解决?目的:希望通过用户调研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另外需要注意,调研的目的忌大而全,调研的方向越聚焦,越有价值;忌假大空,针对行业用户的调研,针对满意度的调研,价值都不大。选择目标用户基于背景和目的,先挑出大量符合行为的用户选定部分目标用户,针对性分析(用户画像)选择合适的用户(时间、地点、感兴趣程度等)邀约用户:直接说明目的,并告知可能发生的情况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分析用户和问题这里是事先猜测目标用户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分析调研对象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猜测用户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变成可执行的demo(纸面、原型等)准备任务和访谈提纲,并演习按照用户调研预设时间的2倍去准备问题,标注必须要回答和用户操作的关键问题,准备用户必须操作的任务,把问题串起来,并找同事预演一遍,最后总结和调整。调研现场先缓和情绪,不要着急一下子进入到访谈/调研中,其次了解背景信息与自己的猜想是否匹配(用户画像),尽可能模拟用户真实的环境,尽可能记录用户的操作过程:录屏、录音、笔记。调研结束总结整理单个用户的调研过程,是否要调整调研对象,汇总本轮调研用户的过程和结论。最后用户调研不是简单找几个用户来Q&A,这一系列的流程,都需要精心的准备。这就要求产品同学们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还有态度的端正了。下一篇,将谈一谈了解关键用户的方法—用户画像,希望大家多多交流!作者:志志志,某公司产品汪一枚,热爱篮球的青年,正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PM,未来希望进入人工智能行业。本文由 @志志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网站分析(或APP分析)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调研或者问卷调查聚类定性评价满意度调研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上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影响最大?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优先级?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定量的可用性测试、web分析或调查问卷。2.当你有一个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中也会有好的方法来研究以下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全球导航分类?我们的大多数用户怎么看待我们的视觉设计?在dashboard中,我们应该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呢?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A/B测试,卡片分类,树状测试,编码定性评论法,满意度调研,或眼球追踪。然而,在这些建议的方法中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或者技术原因,你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A/B测试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是发起一个面对面的可用性研究来对比两个原型。然而,这并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应用,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它了。四、考虑研究成本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在成本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实现该研究。你使用的工具,要求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许多团队的研究预算也有很大差异。再者,这里的成本估计是相对的。预算相对较低的团队可能需要依靠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比如,使用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排序平台(如OptimalSort)、A/B测试以及网站分析(或APP分析)的方法。根据经验,面对面的方法(比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排序)往往成本比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成本。此外,他们还要求外出和租赁专业设备。眼动测试应该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了,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预算和专门的用研团队才会使用它。这张图显示了本文中讨论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位置,即它们适合于研究问题(一般到特定)的不同维度级别。五、总结一旦你选择了一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结束之后,确保你能够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计划进行研究,并保证能得到对自身有用的结果。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只收集数据指标,不做任何统计分析就开始做决定。仅仅收集5个用户的评级响应是不够的,要取一个平均值,然后再继续。对于这里讨论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建议最小样本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确定统计的意义,你可能需要收集数据点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小样本量才行。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保证你的发现或者结论是正确的。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把握好需要你研究相关统计学概念的时间,以及获取正确的最小样本量的成本。你要相信,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而你最终获取的定量数据一定是有价值的。原文作者:Kate Meyer原文链接:s/quantitative-user-research-methods/译文校对:不器#专栏作家#熊猫小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交互设计师,UED负责人。关注互联网C端产品设计相关,擅长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前沿设计风格探索,设计流程优化和管理,欢迎交流~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译者提供
编辑导语: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是用户研究最常用的手段,我们再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在问卷设计这一项,一个好的问卷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本文作者对问卷调查做出了详细解释,我们以起来看一下。大家都知道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是用户研究最常用的手段,上次做了用户访谈后,我们团队又紧跟着做了一次调查问卷。过程中大家对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关系的讨论非常有代表性,于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实操经验以及我们的思考。一、讨论&流程问卷调查的流程一般分为四步:问卷准备、问题设计、问卷投放和问卷分析。关于问卷准备阶段,我们团队发生了一个讨论:做一次用户调研,是只做访谈?只做问卷?还是访谈问卷一起做?根据之前的经验,我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对用户群体还没有深入了解时,冒然做问卷调查的话,其问卷结果只能说是问卷设计者自己问题的答卷;有了用户访谈之后,我们对用户属性、需求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才能形成一个丰满的真实的用户画像。两者从不同维度了解用户:用户访谈是深度,问卷调查是广度;用户访谈是定性,问卷调查是定量。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通常是绑定的,而且其先后顺序也是有很多考究的!是先访谈还是先问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通常的做法是:先用户访谈了解到了几种典型用户,然后在问卷中去验证这些用户的需求和用户规模;然后我们还会发现有一些新的需求和用户属性,问卷结束后我们已经有了总体的量化分析;再对这些漏网之鱼访谈,我们对用户的整体了解就非常充足了。这种先用户访谈,再问卷,再访谈的方式,在对用户群体没有太多了解的时候非常有效果,也推荐给大家。二、问卷准备准备阶段我们要明确调查目的、目标用户、时间安排和调查渠道,然后用户访谈,对我们的思路验证,形成提纲。我们之前的用户访谈其实就约等于问卷准备环节了,详情可以查看我上一篇用户访谈的文章。三、问卷设计很多文章会教大家设置问题的小技巧,我就不再赘述了。这篇主要讲一下问卷调查的框架,充分的问卷准备和问题框架是成功的保证。问题一般有几个类型:用户、行为、产品、态度等。用户类:描述用户属性,方便我们了解用户群体。比如:职业、性别等。行为类:了解用户具体的行为、操作或者场景。比如:了解渠道、使用产品的目的等。产品类:了解自己产品或者竞品在用户的使用情况。比如:使用过什么类似产品、使用反馈。态度类:用户对产品的个人看法。比如:评价、好感、想要的功能;尽量避免提一些无法判断、没头没尾的问题,一方面对产品优化没有帮助,另一方面会降低用户的的期望。需要注意的问卷调查有一定的机械性,不管是选择还是填空,很多用户的回答都有误导性;比如我曾经遇到某用户表格中填他使用了某产品,我再针对性访谈的时候,发现他使用的是另外一款产品。所以一定要有用户访谈的支撑,在问卷前的访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群体的情况,而问卷后的访谈可以避免我们被误导。确定好问题,就需要使用表单产品了。市面上的问卷表单产品很多,我们使用的还是之前的SeaTable,表单表格一体,制作好表格,然后转化为表单,用户填的表单会反馈到表格里,简单方便。四、问卷投放问卷做好了后,我们就要投放给用户,那么需要考虑的就是投放到哪里去了?如果投放的用户和问卷不匹配,我们得到的是没有意义的信息。如果问卷是调查售后的,总不能让新用户填吧!所以我们要找到合适的用户群体投放问卷。找到用户后,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愿意填的,那么怎么才能让用户更多地填问卷呢?人天生有惰性,做事情都是需要驱动力的,而驱动力分为正面驱动和负面驱动;正面驱动就是做了这个事情可以得到什么,而负面驱动就是不做这个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显然我们没办法给用户负面驱动,所以我们只能给他们正面驱动,而正面驱动可以分成两种:精神和物质。精神方面就是鼓励、尊敬、信仰和赞扬等正面的;物质方面的就是现金、奖品等。我们要结合自己产品和用户的特点,设计激励机制,吸引用户填问卷。五、问卷分析用户调研的目的是对目前的用户情况有一个数据统计,并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了解用户行为逻辑,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并对之后的产品运营有指导作用,所以分析报告一般有两部分组成: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数据背后的逻辑和总结。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几个手段处理:统计、对比、整合,然后再用一些图表功能展现出来。图表产品国内比较好的是BDP,但因为不喜欢做一件事用好几个产品就没用,使用的是SeaTable自己带的统计图表,比较方便!分析总结有点三点需要注意:避免误导偏差、客观性、尊重逻辑。如果发现某些意料之外的数据,我们可以再次访谈,确定是否有误导。用户反馈的数据可能并不真实,也并不一定是问题的直接答案,我们要尽量客观。数据背后的逻辑性,不要无端猜测,很多数据可能并没有直接关系。在这些原则下,我们围绕此次问卷的主题,以数据和逻辑为支撑,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并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以上就是此次问卷调查实操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欢迎留言讨论交流~本文由 @运营小魔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由于B端的特殊性,做用户调研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套路和C端有很大的不同。一起来看看作者给我们什么建议:用户调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永远不想开发一款用户不愿意买单的产品。用户调研能帮助你快速聚焦需求,过滤伪需求,制定产品开发的优先级。下面我从个人经验出发,谈一谈B2B产品用户调研的十大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有些非常基本,但往往设计产品经理潜意识的思维方式,往往更容易影响调研的成败。1. 不要单打独斗B2C产品经理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自己的用户——论坛,网站,自己的应用和游戏。用户既是付费者,也是使用者。 B2B产品,用户和使用者很多时候是分离的。用户有最终的话语权决定是否使用产品,而使用者往往没有权利觉得使用什么产品。做B2C产品的用户调研需要:识别出谁是用户(customer),谁是使用者(end user)。 很多时候,这两部分人不一样。 如果你的产品是SDK或者SaaS产品,那用户往往是商业部门,而使用者是developer。注意和这两组人的合作。找到正确的人帮你找到用户。 用户经常是最终的decision maker。产品经理一般并不用拥有客户关系,几乎没办法通过问卷的方式完成调研。 你需要sales或者BD把你带到你的产品的用户面前。单打独斗的产品经理甚至很难找到自己的用户。-找到influencer。以SDK或者SasS产品为例,虽然developer不是decision maker,但是他们的声音会很大程度影响业务部门选择产品或者选择vendorB2B的产品经理必须能够团结周围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找到decision maker,找到influence,然后挖掘他们的需求。2.分清楚pitch meeting和interview meeting只要有sales参加的会议,都是pitch meeting——pitch meeting最终的目的是close deal, pitch meeting是sales meeting。产品经理当然可以参加这样的meeting,但永远记住:这是sales meeting,sales带你去是为了能够close deal。这样的会议上,如果你问的问题太简单,用户和sales会觉得你没价值;如果你问的问题太深入,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你们的产品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跟现在sell的产品还有很大差距的印象。Sales参加的meeting,产品经理的作用是咨询师。产品经理直接面对用户并且没有sales参加的会议才是interview,才是用户调研的会议。利用这样的会议,深入了解用户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什么,他们是怎么使用你的产品或者竞品的,在使用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和困惑。有哪些是他们觉得”要是 xxx 这样就好了”,有哪些是他们觉得”为什么别人有,而你们没有yyy”。前者往往是用户需求,而后者往往是用户的感受,深挖下去,很多时候发现,用户要的并不是yyy。3. 锻炼访谈技巧访谈技巧是需要训练的——最核心的是:理解用户平时的工作流程和产品使用习惯,以及在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以下是一些不好的访谈问题: 如果我们开发xxx 功能/我们有个新产品,你们会用吗?(一般都是,当然会用;反正也不需要现在付钱,为什么不用呢。直到你需要用户真的掏出真金白银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你觉得我们这么改动,你们能喜欢吗/觉得可以吗? (没有比较就分不出高下。如果你非要这么访谈用户,给用户AB两个选择,而不是一个选择) 你觉得我们产品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反馈?(能临时想起来的,要么是重大的产品问题,要么就是最近遇到的不重要的产品问题,一般来说,这种问题得到的都是用户最近的一些反馈,不能反应用户深层次遇到的困难)可以考虑采用: 能告诉我平时你怎么集成SDK吗? 能告诉我平时你怎么在我们这里搜索信息吗?4.现场有神二手材料永远比不过一手材料。如果情况允许,亲自面对面的和用户交谈。其次的方案是视频或者电话访谈;最差的方案是通过sales获得用户反馈。合格的产品经理说:『过去2个月,我和30个用户交谈过,从交谈中我印证了我的用户需要xxx feature』;不合格的产品经理说:『sales告诉我,我们的用户需要 xxx feature』5. 永远有一个roadmap做产品经理有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CEO,他会问你细节;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一线的用户,他会问你长远的规划。在用户调研的时候,记得永远准备好你的roadmap,随时跟用户交谈。能够描述一个完整的、令人兴奋的产品愿景,是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也是你在访谈的时候可以随时校验用户的兴趣是着眼在现在,还是着眼在未来6~12的产品上。6. 谨慎带工程师参加meeting尽量不要带工程师参加用户调研的会议。用户调研会议用来探索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而不是用来帮助用户找到solution——除非你面对的用户是开发者,一般不要带工程师;很多时候,会议会变成大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和讨论各种方案的优劣势。记住:用户调研的首要目的是发现和确认需求。7. 是一个用户还是多个用户B2B很多时候会面临一个困境:大客户的需求永远要被优先处理,但大客户的数量有限。处理大客户的需求意味着团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其他用户的需求。产品经理需要时刻警惕单一用户的需求,例如:能给我们加上这个API吗?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报表吗?能让你们的产品做这样的改动配合我们的产品吗?这也引出了第八个注意事项8. 辨别客户可以忍受的feature缺陷和客户无法忍受的feature缺陷有些feature,尽管没有,但是客户可以忍受。比如:虽然没有客户需要的那种报表,但是客户可以通过下载几张报表来合成想要的报表——这就属于客户可以忍受的feature 缺陷。如果客户必须要求你的产品支持通过API下载数据否则不会使用该产品的话——这就属于无法忍受的feature缺陷。挖掘用户需求和做调研的时候,时刻注意这两种需求。试着问一下客户:现在没有xxx,你们是怎么做的?9. 克制谈论解决方案的冲动客户访谈避免不了谈到如何解决问题,产品经理要克制谈论解决方案的冲动。如果你的客户调研会议只有30分钟,这30分钟要花在了解工作流程,了解痛点上。现场产生的解决方案,通常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和客户谈论可能的方案,然后回去明确需求,花专门的时间思考解决方案。10. 不要从sales那里拿解决方案第一线的sales能很好的把握用户的问题和痛点,但是,他们一般不具备权衡feature,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不要把sales的建议当做解决方案。花时间了解sales给出的客户反馈,为什么sales会那么讲?是客户随口一提,还是客户深思熟虑?是客户可以忍受的feature缺陷,还是无法忍受的客户缺陷?这也回归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你必须亲力亲为的去验证用户的需求!本文由 @Han L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需求调研分析是产品经理人员常常去做的事情,用户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怎样提高用户调查的有效性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上有很多提供调查方法的文章和理论似乎并没有系统完整地阐述如何进行用户调查,那么用户调查究竟应该怎么做呢?1.分析并明确调研的对象刚开始,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调查对象。当我们做调查时,俗话说问对人做对事,含义:研究不同的用户群,获得不同的需求。用户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发现不同的调查对象;所以明确的调查目标是整个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从时间上看,调查目的可分为三类:i、产品状态:目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现状如何?ii、具体需求(用户来源、使用路径、资费等):产品需求得到用户的认可吗?iii、使用体验:产品经验的表现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设定目标,使问题更聚焦2.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用户调查有着不同的使命。在产品开发初期,我们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作为构建系统的依据,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可以从用户那里收集反馈,改进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不管您是想要了解用户的观点和行为,验证假设,还是量化研究结果,您都必须在进行研究前确定这次调查的目的,因为任何无意义的闲谈或问卷调查都是无效的和干扰。2.2、其实很多人习惯问用户“你想要什么其他功能?”,“您觉得这个APP好用吗?”这样类似的问题,但这是把客户引向错误方向的开始。千万不要让客户告诉你怎么做系统。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用户对业务和使用习惯的描述来构建或改进系统。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必要设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确定调研目标后,我们要针对目标制定调研计划。调查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目标用户的地理位置?调查预算是多少?采用何种调查方法才能达到调查目的?问用户什么问题,以验证我们的疑问和假设?调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设备,物料等准备工作。3.明确调研的形式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眼动试验、A/B测试、可用性试验、用户见面访谈、电子问卷、焦点小组、参与式设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我们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里恰当的意思是指适合产品规模,同时也适合公司规模,比如许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做眼球运动试验或可用性测试。基于我的经验,下面的几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可以产生不错的效果:关于用户见面访谈采访用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和用户进行更长时间更深入的交流。更容易得到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潜在因素,通常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研究者提出的问题需要仔细推敲和打磨。在文章的下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问题的组合。电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反馈,用于数据统计/分析。缺点是不够深入,问卷的设计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回答。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直接决定了本次调查的质量。一份优秀的问卷需要两个主要方面:长度和问题类型。通常问卷时间5分钟内即可,设定的问题要尽量具体,不要空洞。在问题设置上,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封闭式问题(提供多个选项,类似选择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容易诱导回答者,从而导致结论不准确。另外,使用半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的好处是,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回答者思考更多,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场景调研在一些传统书籍中,也称之为“现场观察”,但现在更多的是再现场景。说白了就是创建用户平时使用产品的场景,看看用户在熟悉的环境下是如何操作的。在B端产品中,通常是进行实地考察。这种方法可以使产品人员对需求和业务流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更容易得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多思考,尝试总结整个任务的步骤,寻找脉络。4、分析调研结果4.1、对调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用来回答调查研究中的问题和假设。以需求为导向的分析过程如下:我们的调查用户和目标用户是否匹配?如不匹配,试着在下一次调查中找到更准确的目标用户。4.2、用来比较调查结果是否有很大的不同。使用者是否认为我们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一种痛点刚需还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小需求?使用者认为我们的产品很酷?是否有特点?是否愿意为此付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果我们的需求假设得到验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果需求假设没有得到验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用户不匹配,是需求有问题还是解决方案有问题?想想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优化后,我们将进行下一次用户调查,并继续迭代。5.分析用户行为和真实想法;5.1、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是调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若将用户需求比作一条污染河流,则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可见需求”。经常会有困扰用户的问题,用户可以自己想象得到的功能等等。但是污水总是源源不断地从河里排出,我们必须找出一种方法去寻找来源,就是得到“没有意识到的需要”和“无形的需要”。5.2、潜意识地通过产品人员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感同身受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无形需求是指产品人员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用户心理去构思出用户无法想象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需要归纳和总结并大胆的提出设想,再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验证。并且,通过研究用户的想法,可以使产品人员了解用户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需求,基于什么样的业务和心理前提,这样的需求是否值得响应等等,对需求分析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用户研究可以从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的观点,但产品不能追求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产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
本篇文章将调研过程分成5个阶段:问题准备、客户筛选、预约行程、现场交流、整理总结,详细地阐述了调研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周时间密集拜访调研了8个城市的22个客户,复盘之后,有些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讲一下背景,笔者刚从C端产品的创业公司转过来没多久,目前负责的B端产品是一个大数据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客户对象也基本上都是一些规模化的集团公司。此次调研一方面是针对产品的某一个模块进行客户需求调研,另一方面也让笔者本身能够现场接触产品使用者,对产品的使用场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笔者之前运营过多个从0到1的C端产品,用户调研是驾轻就熟的环节。但是此次客户调研后,笔者发现B端产品的客户调研跟C端产品的用户调研真的很不一样。下面从此次调研的五个阶段来剖析需要注意的点:一、问题准备阶段一次客户调研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必须要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毕竟一次B端产品客户调研涉及到的人力,财力和各方面的资源配合不像C端用户调研那样,线上回收一些问卷就可以。根据此次调研的主题,笔者准备了一个调研问题模板,分为5个模块,共计22个细分的问题,预计跟客户现场交流1小时左右。准备调研问题模板的目的,一方面是整理思路,防止对话的过程中遗漏一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笔者方便记录交流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东西。需要注意的点:调研之前,问题模板一开始设计的可能不是很合理。除了有重复和遗漏,最多的可能是有些问题让客户无法回答,或者回答了对调研主题也没什么帮助。比如:“关于企业的数据挖掘,有什么想法?”,这种问题问出来之后,客户基本上是没法回答的,这个问题太大了。再比如:“后面会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吗?”这样的问题,客户基本上也不会说后面不会继续使用。B端产品的使用决策更加理性,不会像C端产品那样一拍脑袋,说不用就立马卸载了。所以经过前面的两三个客户后,需要对问题模板进行及时调整,将一些重复的问题进行合并,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最重要的是修改上述那种大而全或者得不到客户真实想法的问题。具体的方法是可以问一些更加细节的问题,客户只要回答是或不是,或者是哪些,有多少。二、客户筛选阶段笔者从公司的系统记录里面根据关键词,将涉及到调研主题相关的合作客户全部筛选出来,尽量多用一些可能的关键词,这样从数万的客户中筛选出了三百多个相关客户。需要注意的点:按关键词搜所出来的客户不一定是本次调研的目标客户,需要逐条查看相关前方同事的商务记录文本,剔除不相关的记录。同时,有些来自历史问卷的客户描述并不是很清楚,就需要跟之前的相关同事进行沟通。经过这一步,三百多的客户差不多还剩下七八十个客户。根据本次调研需要,3个星期的工作日时间,拜访20个合作客户,越多越好。为了防止有些客户预约不到或者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拜访失败,这样至少要准备一个30个客户以上的目标客户名单。同时,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见的客户城市也是越集中越好,所以我剔除一些相对较远,客户又少的地区,这样下来还剩三四十个客户。这时候看下剩下来的客户名单,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里面也还有一些是三线城市然后就一个客户的,这种也基本上不考虑。初步筛选完之后,还需要跟相关同事进行确认,比如产品经理,售前和销售。因为可能有些客户刚刚被调研过,频繁拜访会对造成客户困扰。还有就是,如果客户处在某些特殊的阶段,比如出现问题刚刚被前方同事安抚,这时候去拜访则会对前方同事造成工作上的干扰。就算没有问题,告知销售和售前也是有必要的,对方可能会跟着一起去,或者一些遗留问题需要提前知道,防止到时候客户询问却一无所知。三、预约行程阶段在客户预约之前,需要的是先计划行程,要把一个地区的客户集中预约。这样以周为单位比较好划分,所以笔者准备第一周在苏皖地区,第二周在上海,第三周在粤闽地区。为了保证中间的时间能够赶到下一个客户那里,笔者做了一个表格,把每个工作日划分为上下午,半天的时间最多只安排一个客户。因为之前都没有去过这些城市和客户,如果把两个客户的时间安排的太靠近,很难保证赶得上。在给客户打电话预约之前,笔者已经提前在表格里按照计划将客户放到想要的时间段里,跟客户预约的时候,笔者会跟客户约这个时间段。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给客户打电话了。当然,作为一个专业公司的成熟运营人员,必须要考虑周全,打电话之前笔者已经准备好了术语,以及客户可能有的反应的策略。苏皖客户预约得还是挺顺利的,上海的客户预约起来也很爽快。但就在笔者觉得预约客户不是问题的时候,最后一周的客户给笔者一个迎头痛击!打了所有粤闽地区的客户电话预约之后,发现定下来的只有两家!其他客户不是说可能要出差,就是说要跟领导申请或者下周再说,这在前两周是不存在的。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不同地区的客户的特点:长三角的客户更加自主高效一些, 而珠三角的客户因为环境更加开放, 遇到是情况更加复杂,所以相对来说会更加谨慎。需要注意的点:笔者基本上在这周的周四周五预约下一周的客户,太早了,客户肯定确定不了。预约客户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需要二次确认的,前一周确定有时间,能定下来具体时间的最好定具体时间,不能定具体时间的也要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比如周二或周三的上午。以免万一,最好还要准备一些备用的客户。然后去客户之前,必须提前一天再跟客户确认一次,确认具体的见面时间和地点。尤其是地点一定要问清楚,公司系统资料里面的不一定准,有时候客户可能刚刚换了办公场地,或者要拜访的部门刚刚换了办公场地。很可能就因为没问客户现在的办公地址而去错了地方,这样不仅自身的调研任务不能完成,也会给客户留下不靠谱的印象。四、现场交流阶段预约好客户之后,就来到了本次调研中实际跟客户现场沟通的阶段。首先必须要注意的是,到客户公司代表的就是公司的形象,所以宁愿提前到顾客那边等着,也不要掐着时间过去。因为在陌生的城市,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比如堵车、找错地方等等。其次,还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不能穿得太随意,适当整理一下仪容仪表,毕竟代表公司形象。因为是合作客户,基本上都是非常客气并且愿意回答相关问题的。在与客户得交谈过程中,笔者会在提前在公司的系统中建好该客户对应的调研问题模板,这样交流过程中直接在这里记录。结束跟客户的沟通,从客户现场出来后,当天的任务还没有结束。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客户提到的问题,查看相关记录,然后联系相关同事了解和反馈情况。我们有我们的调研诉求,客户也有客户的诉求,所以肯定会把一些平时积累的问题说出来,我们应该当场表示会关注这些问题并在回来后及时给予反馈。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是在客户现场,所有突发情况都要临场应变,挺考验应变能力的。需要注意的点:客户有些专业术语,可能是你没听过的,这时候直接询问客户会让客户怀疑你的专业性,可以记下来之后回去再了解。偶尔有客户不是很友好的,比如不想听你的问题,而是一直在说他们遇到的问题,这种给予正面反馈后,适当转移话题,引导客户回到调研问题上来。如果没掌握沟通的节奏,客户的回答可能比较浅层次,或者客户干脆觉得问题太多了,你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老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东西。五、整理总结阶段在与客户沟通的同时,笔者就会将客户的回答记录下来,然后每天晚上都会将这些拜访记录进行整理。本次客户调研结束后,需要形成一篇调研总结报告,主要就是根据每天的客户整理分析获得。需要注意的点:后来发现可以优化的地方是,总结调研报告不可能仅仅都是定性的描述,还需要有一些定量的统计分析,这时候又要回过头来,整理每个客户记录中的结构化问题,费时费力。其实可以在设计客户调研问题模板的时候就将一些可以结构化的问题做到表格里,方便调研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六、总结B端客户的调研不同于C端用户调研的地方在于:调研样本数量少,规模大,问题多。也就要求我们在调研之前做好的充分的准备,调研交流过程中随机应变,调研结束后及时处理客户反馈的问题。作者:阮磊(),大数据行业B端产品运营,爱写作,爱交流。本文由 @阮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问卷调研?问卷题型不知如何设置?问卷内容被吐槽缺乏思维逻辑?调研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符?本文将从背景、目的、内容、常见问题、投放以及总结六方面分析问卷调研方法和流程。相信大家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都做过问卷调研或者被调研过,下面这几个问题大家是否有遇过?接下来将与大家一起讨论并揭晓答案。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问卷调研?问卷题型不知如何设置?问卷内容被吐槽缺乏思维逻辑?调研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符?一、写作背景近5月份以来一直在筹备一款连接B端(客户)和C端(用户)之间的平台型产品。目前已初步完成业务调研阶段,其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含市场分析、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接下来主要针对我在问卷调研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被领导吐槽过的一些点,进行尝试总结和提炼。一方面希望借此加深自己对问卷调研方面的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问卷调研方面有一个新的认知。二、明确调研目的当我们在接到某个任务时,无论是问卷调研还是市场分析等其他方面,首先需要做的是梳理工作思路、拆解任务并制定计划时间等;而不仅仅只是去做一个执行者(螺丝钉)埋头去写,写完拿去找领导结果被骂的狗血喷头。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和领导的目标是有出入的。所以根据产品形态、定位、明确目的、确认思路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思考和确认,针对我们这款由0到1的招聘类平台型产品,其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验证需求想法,包含对B端(客户)和C端(用户)的市场分析、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从而针对提供解决方案再到两端用户是否接受我们的解决案。用户接受并付费的意愿如何。C端产品要实现以公司商业目的为出发点,所以调研核心在于对用户付费意愿的挖掘分析。以此类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假设我们需要收集业务团队针对公司某个系统最近上线的某个功能的评价反馈。我们选择的调研对象在北京公司投放问卷,但实际上北京团队很少使用该功能,更多是在上海团队在使用,因而得到的反馈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价值不高。所以在问卷调研的前期阶段一定要搞清调研目的,避免造成“幸存者偏差”现象。三、确定调研内容1. 结构设计问卷调研的内容最能体验并考验设计者的逻辑思维,一份满意的问卷一定是包含丰富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层次的,而不是缺乏逻辑,想到哪写到哪,设置的问题和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从而获得不到完整的信息。从被调研者的角度来看,大家的时间是有限的,问卷结构不宜太长以15-20道题为主;且避免存在很多不必要无意义的问题。如果问卷过长,对于用户来说一方面会产生填写压力、烦躁,导致后面可能会随意填写失去调研意义;另一方面可能会直接放弃填写。所以我们在设计问卷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获得完整、拟出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最多资料问题。确保既不遗漏任何一个问句导致信息的不全,同时也不去浪费任何一个问句去取得不需要的信息资料。因此需要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在设计结构的时候确保问卷设计的前后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将需要问的核心问题放在中间。2. 合理的问题题型叙述类问题您当前企业员工数约为 人,其中正式员工数 ,外包员工数 人,兼职员工数您认为兼职工数量:1.偏多 2.适中 3.偏少探索性问题您招聘的兼职工平均薪资约为 (单位:元/每小时)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兼职工?您在兼职工招聘过程中,工资以外的资金花费为?假设性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兼职招聘APP符合您的要求?您认为兼职招聘的APP应具备哪些必须功能?互动性问题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您能接受付费金额最多为工资成本的比例是:您最期望的兼职员工类型是?举例以我负责的这款由0到1招聘类的平台型产品来说,结合上面调研的目的,以此我们思考在问卷的设置方面:对于B端(客户)来说,首先要了解的是客户目前是否有在使用我们将要提供的招聘服务?什么时候会使用?使用的渠道来源有哪些?目前使用的感受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对遇到的问题我们给你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你是否愿意接受?接受的意愿度如何?对于C端(用户)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用户基本信息?是否有做过我们提供的招聘服务?分别做过哪些类型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帮你解决问题你是否接受等等?四、问卷调研常见问题确定了调研目的和内容之后对于我们问卷调研来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问卷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存在问题?逻辑是否一致?以下是我在问卷设计阶段对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领导指正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1. 用词过于书面口语化用词过于书面化,不够专业严谨。如:您认为线上招聘最大的顾虑是?被员工放过鸽子。此类答案对于年轻人来说会觉得比较随意、年龄稍大的可能不理解什么叫放鸽子等,失去调研的意义。对此可以将答案改为:员工毁约2. 用词过于专业,导致问题失真用户难以理解在对用户进行调研时,要避免使用专业性的词语。一方面会给用户的理解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对问题理解产生较大偏差,导致失真如流量、获客成本等。3. 避免题目内容和问卷主题相违背题目的内容一定要紧扣主题,避免出现题目内容和主题相违背,如:针对B端商家的调研,但是题目出现“家教”的答案。对于B端商家来说,员工是去门店或企业上班的,不可能存在在家上班的情况。4. 避免题目内容出现歧义题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避免出现同一个名词包含多个含义,引起歧义,如:要了解您当前企业兼职工的岗位有哪些?对“操作工”一答案选项存在歧义,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厨师、切配、流水线、车床、机电等都是操作工;导致概念不清,对此可以改成其他生产岗位。5. 避免多重新、导向性、是非性问题6. 多重性问题:多选、可多选等关键词用户在看到此类问题的时候,由于问题本身设置成了多选,用户在选择时往往会降低选择的标准,比如下面这题: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兼职工?(可多选)亲朋/同乡朋友/同行介绍门店告示劳务公司中介机构招聘平台工头、群主校企合作其他在用户看到问题的题干时,用户脑中一定是有一个想知道的答案。但是如果设计成多选用户往往会把自己带入题目设定的场景,用户虽然从来没有用过工头、群主,但是由于多选看到了答案,导致会对选择降低标准,而选择尽可能多的选择答案。7. 是非类问题:带有是否、是不是、有没有等关键词如:你是否有用过兼职类APP?有没有用户在看到此类问题时候,往往对题干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什么是兼职类APP?我看过兼职专题的社区算不算?我注册过账号但是觉得不好用就卸载了,算不算使用过?这样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失真比较大的。8. 导向性问题:限制用户具体的事件如:在选择兼职时,你更愿意自己挑选还是听取别人建议?自己选择听别人的用户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由于题干限制了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把用户限制在自己选或听别人的意见这两种场景下,所采集的信息往往不准确。五、如何投放调研问卷我能想到的调研问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线上问卷调研线下调研两种方法的优劣势如图:结合平台和用户属性,此次问卷调研我主要采用的是线上电话调研和线下用户面对面访谈为主(就是那种去别人店里拿着笔纸好似推销员的那种)。在选择调研方式时,要结合调研的目的,平台的属性,预算、采集人员样本需求、结果统计需求入手,合理选择调研方式。六、用户调研总结首先,要明确调研目的,即调研的主题是什么?想获得哪些信息?发现哪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思路是什么?如果我们提供这种解决思路你是否愿意接受?接受程度如何等等。其次,在访谈前做好暖场及铺垫:初始寒暄以闲话家常开端,问候老板疫情期间生意如何?是否受影响?同时告诉对方自己目的,打开用户话匣子,减少用户猜疑。接着,问卷设计的核心在于思维逻辑,注意前后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将需要问的核心问题放在中间。然后,提出好问题才能收集到有意义的信息,问题是访谈的核心。最后,初次访谈后,要进行总结,调整话术,不断对访谈时间、目的、问题进行调整优化。七、小结随着工作的深入和新项目的开展,越来越体会到产品经理是一个思维的工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将自己碎片化的知识迭代成有知识体系的框架,除了必备的硬技能:竞品分析、原型设计、需求评审、测试验收等,同时也发现在硬技能提升的同时仍然不足以支撑我在职场的江湖行走。软技能需要同步的提升,比如:系统化思维、结构化思维以及最近被领导快折磨逼疯的框架思维和战略思维等。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也迫使我开始慢慢去进一步思考:在执着于某个单点上的努力,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线和面的全局思考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并完善自的知识框架。我们每天工作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我个人觉得做每件事情,都要明白在自己的知识框架的哪个部位,当前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学到的新技能后是否可以回头来完善我们恩典知识框架和自己之前做过的项目等。以上是我对问卷调研的分享和一些感悟,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朋友能够给与指正。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本文由 @jach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