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新人:如何高效做好“产品调研报告”凌音

产品新人:如何高效做好“产品调研报告”

编辑导语: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你分析竞品、研究竞品,避免踩雷,也能让你更好的分析行业和市场的现状;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的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产品调研,对于每个做了几年的产品人来说是是再熟悉不过了,相反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就有点懵逼。其实只要你掌握了对应的方法,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的难。产品调研,也叫竞品分析,它能够帮你快速熟悉自己产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对手产品的差距。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呢?你是否希望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你的同类产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踩过哪些坑?要深入研究同类产品,方便自己,你的同事甚至你的老板了解。所以写好一份产品调研报告,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要的技能之一。一、产品调研报告分类做产品调研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常见的调研报告的分类,这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不同目的展开进行的。第一种是市场调研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行业和市场规模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爹二种是产品体验报告,为了帮助我们对比分析竞品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第三种是竞品分析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竞品的规模、特色、布局、营收、产品定位、发展趋势而进行调研的报告。二、To B和To C调研的区别首先最大的区别就是调研的目标不同。B端产品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撑企业业务运转,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研目标主要是分析业务现状和梳理业务问题、为给出有效的设计方案提供支撑,最终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相反C端产品是面向与终端用户,所以一般调研目标是获取真实有效的用户需求、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感;以便后面结合用户需求、痛点设计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需求。其次是调研的对象不同。B端产品的目标用户为某一特定组织或机构,我们的调研对象需要包含组织中的不同人员,从高层管理人员再到一线运维人员,业务涉及到人员都要全部覆盖。所以很多时候,B端的调研是最耗费时间和经历的。相反C端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调研对象一般都是个人,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细分领域所具代表性用户。最后是调研的方法不同。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必须的一步、需要从那些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同类型产品或将来存在竞争的产品中,争夺用户。所以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其必须要做的,能够清晰了解到竞品的核心业务、优缺点、自己又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相反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确说选做的。不同公司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都是不一样的,需要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B端产品需求根据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去进行分析的。B端产品的调研方法;深度访谈、轮岗实习、调卷调查、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等。三、如何做好产品调研如果调研之前没有问题,没有目标,那么花费时间调研完全属于浪费时间;调研之前必须先明确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采取合理的调研方法,得出有用的结论。《用户体验要素》中将产品的用户体验分为五层,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其中最底层也最基本的即战略层,战略层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这是一个产品存在的最终极意义。1. 要明确你的调研目的和产品目标是什么?调研目的,我以滴滴打车为例:做项目之前,你的领导想了解出租车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普通用户对共享打车的需求有多大?普通市民的汽车保有量处于什么量级?基于这些问题,完全有必要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产品目标通常很明显,说白了就是要么给企业赚钱,要么给企业省钱,用户需求却通常是非常复杂也非常值得分析讨论的话题。更具体一点,在调研报告中如何将用户需求阐述清楚呢?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就得到以下的场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的什么样的需求。当然,To B类产品有不同于To C产品之处,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更需要了解竞品的售价如何?竞品的销售流程是怎样的?竞品的推广销售团队规模有多大?竞品怎么打广告、怎么推广产品、怎么扩大影响力的?竞品对于售后是怎么做的?等等,一系列对于To B类产品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调研来解答。2. 要知道,我们调研什么?你将要负责的产品逻辑是什么?有了对应的分析以后,已经明确了调研目的;根据调研目的,可以详细筹划细分,明确具体的调研项。这里以企业微信为例,假设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竞品的销售方面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拆分,从以下角度入手:产品定价是什么?产品的付费方式是什么?产品有没有优惠,策略怎样?产品销售团队规模多大?产品对应的流程怎么样?我们的产品涉及到哪些角色?当然以上仅仅是从销售这一块出发,就可以细分出上面的许多问题;如果从宣传推广角度,也可以整理出很多明确的问题。相反从产品的视角,对于用户,我们需要去搞清楚用户的流向,都有哪些用户?他们互相之间是怎么联系的?例如:新浪微博中的大V(核心用户)是怎么吸引跟普通用户来关注、互动的,不怎么发微博的用户是怎么被微博热点吸引上来并且偶尔评论的,也就是他们是怎么联系的。对于数据,即数据的流向,产生的数据流是如何运转的?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会产生汇合点,那我们也要去分析用户、数据在哪个关键页面汇合。例如:饿了么,它里面的红包、积分等与钱有关的是怎么得到,怎么运作的;它里面的用户点评数、评分,又是怎么运转的;红包与评分之间是怎么支撑起产品的整个生态链的。至于汇合点,就是上面所说的用户和数据是在哪些页面,通过什么操作来进行汇合的。例如:当用户取消订单之后,在取消订单页面是需要商家同意的,在取消订单页之前用户是怎么操作的,之后商家是怎么操作的。最后一点是关键路径——找到不同类型用户必须要经过的,不可去掉的路径,分析这个路径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3.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调研呢?明确了上面的两点,接下来就是根据要调研的内容,思考调研方法了。调研方法有太多,可以发问卷、可以做访谈、可以上网查数据、可以访问竞品网站、可以体验竞品产品……。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目标的方法,然后执行。针对To B类的产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作为客户去和竞品的客服人员、销售人员、甚至技术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聊天;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小到产品定价,大到产品方案介绍。当然,对于竞品方案的琢磨分析,还是需要产品经理下一番苦功夫,真正用心体验竞品的产品。明确了上面的三点,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去执行了。四、如何写产品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接下来就该思考怎样写调研报告。第一点,我们写的内容务必有用。和做调研的目的一样,写调研报告时候也要时刻谨记写的内容一定要有用,和调研目的相对应;如果写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拼凑罗列内容或者秀PPT美观性,那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多少。第二点,调研的要有明确的一些结论。越是重要的调研报告,越会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看到一份调研报告,最想看到的必然是调研结论;所以,一份调研报告,结论非常重要的;而且,建议最好把调研结论放到最前面。第三点,调研要给出可行的建议。调研除了总是往往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结论,与自己的产品业务相结合,梳理出可执行的建设性的建议。如果重要的方向性的问题或者涉及到一块业务做和不做的问题,就更有必要把调研结论和建议呈现给领导,让领导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定夺。第四点,调研的报告要有逻辑性,避免简单的罗列。我们写调研报告不仅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而是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将材料进行梳理整合,进行逻辑条理、重点突出的呈现。第五点,要学会突出重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都要用大号文字、特殊颜色、加粗等方式进行标注;重要的内容包括:标题、结论、建议、重要的数字(比如:定价)等。最后一点虽然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关于报告的美观性。把美观性放在最后,并非不重要,二是前面的要求和这里的美观性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在To B产品团队,建议采用商业风格、整洁严谨的PPT模板。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并不是只罗列事实,最好能达到的效果是:读者只看结论部分,就能了解你整份报告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成果。以上是对于产品调研报告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由 @断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力牧

运营如何做一份产品调研报告,“抄袭”也是一门学问?

编辑导语:在开始一个项目时,我们经常会做竞品分析,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找到优缺点或者是差异点;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运营如何做一份产品调研报告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聊聊如何做产品调研报告。这也是最近困扰我的一个点,因为最近刚好在做公司内部的小程序矩阵规划,在分析完前提条件,选定目标对象后,到了竞品调研这个环节,有些卡壳。为什么呢?可能很多运营同事都会遇到过这个问题,就好像不管怎么写,都是散的,不太成体系。此前其实也做过一部分的竞品调研工作,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浅的。虽然这部分工作一般都是由产品经理在执行,但是作为一个运营,这其实也算是一个必备的技能之一,所以那就带着问题来学吧。在看一些文章和课程之后,其实要完成一份完整合格的产品调研报告,是有一定的逻辑和体系的。这里我做了总结,分享给大家。一、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我们在做一个产品调研的时候,往往是有背景和目的的,比如我要做小程序矩阵。背景是啥呢?因为公司要拓展新的获客渠道,去覆盖更多的流量。对个人而言,这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目的是啥呢?要通过产品调研来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模式,更有效的去打用户,拉流量。二、选定目标产品选定目标产品过后,一般调研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点调研,可以关注主流产品的相关模块。比如我们想关注一个电商产品的支付流程,那我们就可以选择京东、淘宝这样在支付流程行业做的很成熟的主流产品。一种是完整产品调研,可以关注1个龙头产品的的核心流程。比如我们想了解外卖行业的服务流程,那我们就可以选择美团外卖这样在外卖行业把服务流程已经做得很成熟的龙头企业。为什么是主流产品和龙头企业呢?因为用户已经被主流产品教育过了嘛,这样咱们做的适合可以减少用户接受成本。三、深度体验产品选定竞品后,接下来就要去深度体验它了。什么叫深度体验呢?那就是在体验产品过程中,重点关注用户、使用场景、需求,把用户、场景、需求明确下来,尽可能找到相应的用户做简单的访谈,找出用户视角的实现逻辑;从用户视角来看,究竟是怎么满足需求的。四、还原产品比如我要做一个装修行业的小程序产品调研,那就应该把自己还原成一个刚接完房的用户;我的场景就是想装房子,需求就是想找本地的、可靠的、便宜的装修公司,再去体验竞品是在功能和流程上怎么满足我的需求的。所以,在还原产品过程里,最重要关注关注三个东西:核心流程、核心页面功能、产品结构;而非页面,除非你是做UI设计的。五、产品迭代、运营分析现在很重要,但发展过程更重要。在工作中,我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通常都会找到竞品的以往版本,我记得之前在做首页改版的时候,我们的产品经理在调研淘宝的时候,就找到了淘宝网首页的前面几个版本。这样做有2个好处。从产品的迭代过程可以发现人家踩的坑。从运营过程中可以发现产品的表现和重要程度。这里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常用的调研工具,如图:六、横向比较同类产品一般来讲,还可以找到同类型的其他产品进行比较,比如我们在调研装修类小程序时,假如我们主要分析对象是齐家网,那么也可以和土巴兔这样同类的产品进行对比,看分别处于什么位置?找到产品之间的核心差异点,总结分析同类产品的优缺点。这样,更有利于完整的指导我们后面的产品策略。七、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完之后,就应该输出调研报告了,结论通过是清晰明确的,而且能表达调研的过程和结论之间的关联,不要带个人色彩,以中立的角度来描述,客观的去描述,一般来讲不超过5个点。八、推广报告讲出你的想法,我记得我大学的外国文学老师说过:对一个东西最好的掌握,那就是言说!因为对外讲的时候你是在重新思考的,这样更有利加深你对调研报告的理解。通常来讲,一般就是内部分享会,如果做得很优秀的,也可以在第三方平台表达出来。九、总结:在做产品调研的时候,要有一定调研框架去做,不然就会行动起来就会散。站在用户视角,真正从流程、功能上体验,如果你不能从流程上去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你可能就只能提界面改进这样不痛不痒的东西。本文由 @雷震子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蹲循勿争

短视频市场调研报告

本文旨在快速了解短视频行业,寻求发展机会。enjoy~一、调研目的快速了解短视频行业,寻求发展机会。二、调研手段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问卷调研和线下访谈,又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没有采取购买行业数据资料方法。因此主要通过研读网上相关调研文献,公开数据(相关企业的官方数据、企鹅智库、七麦研究院、艾媒网、艾瑞网、Useit知识库,易观千帆等)进行分析,并完成报告。三、行业概述1. 行业背景(PEST分析)随着短视频行业野蛮生长并逐渐形成规模,国家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规范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近几年,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发布《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调整《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提高了短视频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加强了内容监管。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良好的运营数据,优秀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受到资本和巨头的青睐。随着大量的资本涌入,更多的短视频平台诞生并活跃在市场上形成激烈的竞争,倒逼各企业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人民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升级,传统的图文形式不再满足消费者的内容消费需求,而更加生动直观的视频形式逐渐成为流行的信息传播形式。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掀起了碎片化时代,短视频提供碎片化信息,加持社交互动功能,增强了分享性和可玩性,能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宽带流量成本降低,为视频发展为主流的内容消费形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驱动行业进步,似乎成为必然。短视频头部厂商大都利用智能分发技术,向用户推荐展示内容,优化了用户体验。2. 行业发展现状(1)平台发展历程PC端视频网站的拍客模式是短视频最早的一种探索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快手、秒拍等移动端短视频应用大量涌现,吸引资本关注。目前短视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市场规模/投资情况短视频行业不断得吸引资金涌入,2016年投融资事件数最高达102笔,金额高达53.9亿元(人民币),短视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7年投融资稍有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我认为投融资事件数量稍减的原因是市场头部厂商逐渐形成,加上巨头的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资本逐渐回归冷静。(3)用户规模2017年以来短视频市场整体增速依然强劲,截至2018年2月移动短视频综合平台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高达4.035亿人,聚合平台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高达1.655亿人,用户获取和留存数据表现优秀。相对于全网9亿多用户而言,短视频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4)产业链分析典型成熟的互联网模式,为用户提供免费消费内容,形成流量规模,通过广告合作,电商合作获取利润。短视频产业链特征:内容生产模式成熟,UGC、PGC和PUGC是以往图文内容的主要生产模式。MCN模式崛起,更专业的管理和更高效的运营促进内容生产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短视频分发平台多元化,除了独立短视频平台,综合平台以内嵌短视频的形式存在,目前主要有新闻资讯平台,社交平台和传统视频网站。四、市场表现1. 短视频app下载量排行榜以及用户规模在短视频APP下载排行榜中,抖音,快手,美拍,西瓜视频,土豆视频,火山小视频,秒拍等名列前茅。目前抖音国内日活达到1.5亿,月活达到2.63亿,反超快手,跻身短视频行业老大;快手凭借着市场先发优势和先进的推荐算法系统在此前一直稳居行业第一,目前月活高达2.59亿;其他今日系短视频产品(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表现也很优秀,月活分别为1.48亿和1.44亿。娱乐类型的短视频平台,更受欢迎。在我看来,市场表现优异的短视频产品背后,都有先进的推荐算法技术支持,精准的内容推送,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先进技术驱动为基础的产品,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更具优势。2. 用户粘性表现相对于其他典型泛娱乐消费领域,短视频行业用户粘性表现不俗,处于高位,占据用户大量的碎片化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国内移动短视频市场用户人均单日使用长64分钟左右(独立平台)/67分钟左右(综合平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 7次(综合平台)/5次(独立平台)。我认为,随着短视频传播形式的普及,综合平台对短视频应用有待开发,其用户粘性有很大的提高空间。3. 海外表现抖音领衔出海,进入全球top10的国家已有19个,工具类VUE有6个,相比之下,快手表现逊色,仅有4个。据抖音官方公告,抖音在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可见抖音的产品定位和运营策略非常出色,值得学习借鉴。五、主流产品分析根据市场表现选取抖音,快手,美拍作为代表,分析主流产品情况。1.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简介:短视频行业的黑马,16年9月份上线,历经不到2年时间,凭借今日系强大的信息流推荐算法技术,以及优秀的运营手段,截至18年6月,日活1.5亿,月活3亿,成为短视频行业第一。产品定位: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主体公司:字节跳动运营策略:早期种子用户的冷启动运营,引入一些兴趣达人和高校学生引导社区氛围和产品调性,利用今日头条系的产品对用户生产内容进行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推荐。标志性事件是17年3月岳云鹏在微博转发带有抖音水印的视频,抖音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开始快速发展。明星战术,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扩大宣传范围。热门综艺节目赞助宣传。17年突然火爆起来的《中国有嘻哈》,主流的《快乐大本营》《偶像来了》等综艺节目合作。联合推广。曾与网易云音乐互换过资源。基于社交的病毒式传播。由奥美等顶级广告创意公司制作周期为一个月的《世界名画抖抖抖起来了》,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疯狂传播。与MCN机构合作。2. 快手——快手,记录世界,记录你简介:定位三四线城市,去中心化,不干预运营的草根短视频社区。抖音横空出世,并在今年6月份月活超过快手之前,快手一直是短视频行业的老大哥,坐拥2.5亿月活,并且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产品定位: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主体公司:快手运营策略:快手的运营理念是不打扰用户,不扶持网红,不引入明星,而是让每个用户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形成草根网红UGC为主的健康生态。快手也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凭借着优秀的推荐算法,提高了用户的体验。3. 美拍——在美拍,每天都有新收获简介:美图的产品矩阵中重要的一环,用户定位一二线城市的潮流女性。产品定位:专注于女性化生态的潮流短视频社区主体公司:美图公司运营策略:产品社区多元化,主导短视频+直播。明星+网红双重效应,前期利用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关注进行宣传推广。与MCN机构合作,促进内容高质量的生产。六、用户调研分析(国内用户情况,以抖音、快手、美拍为代表)1. 用户分类抖音、快手和美拍等短视频应用由于产品功能结构特性,需要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用户的同时参与,才能运营起来。并且大多数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2. 用户画像短视频用户都是女性用户偏多,24岁以下年轻用户为主。以女性潮流社区为定位的美拍女性用户比例高达76%,而音乐短视频抖音的24岁以下用户高达76%。在城市分布上,美拍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上,中高消费水平用户占比例相对抖音快手也是比较高,这得益于美拍较成熟完善的“直播礼物”消耗功能。而抖音和快手相对于美拍,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分布比例较大。快手在四线城市及以下渗透率高于抖音,抖音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高于快手。从消费水平上看,快手和抖音较为一致,中等消费水平为主。(1)用户消费场景可见用户使用娱乐类短视频的目的大多是消遣,打发无聊时间,重度使用者会牺牲睡眠时间,社交时间和玩游戏时间。(2)用户使用行为用户使用短视频app,高频行为有刷“推荐/发现”页、点赞视频、看评论,然后是点关注、刷“关注”页,写评论等行为。(3)用户心声对内容的看法:有意思的人,有才艺的人,熟人的内容,颜值高/时尚的用户,名人明星依次成为受关注的对象,其中熟人占到近30%,说明社交在短视频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内容上,最受欢迎的是搞笑类,其次技能类,依次为日常生活类,教程类,歌舞表演类,颜值类,游戏类,风景类。对广告的接受程度:超过70%的用户表示,能接受创意有趣的广告内容;在教程类视频中植入广告,男性可接受用户占22%,而女性占到43%;在品牌/产品中露出广告,有20%左右的用户表示可接受;而名人明星出现的内容,仅有10%左右的用户能接受。七、总结短视频行业头部厂商(今日系产品,快手)已经逐渐形成,巨头进场布局,目前短视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仍然有巨大发展空间。通过分析主流产品,尤其是抖音,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推荐系统的智能分发技术,精准的内容推送能提高用户体验,借鉴抖音的运营策略。除了短视频独立平台,综合平台之外,今年出现了短视频+的模式,短视频+在线租赁(途家),短视频+在线音乐(网易云音乐),短视频+美食推荐(大众点评),短视频+知识问答社区(知乎),短视频+招聘(钉钉)以及短视频+电商(淘宝)等。短视频取代,辅助传统的图文信息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可以从以上两个方向寻找市场机会。本文由 @drg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赤峰号

产品调研究竟有什么用?

编辑导语:产品调研,这对产品经理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了,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学会做产品调研。本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指出了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并且总结了产品调研应该怎么去做。“坚持长期有效的调研,是提升产品感的有效方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窘境。”产品调研重不重要?几乎每个从业1-3年的产品经理都会遇到的问题。人人都说知彼知己方可百战百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80%的产品经理很少重视产品调研。不可置否,尽管各个产品流派都在强调产品调研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产品调研这项工作往往就会被忽略。各种因由,可能是时间,可能是资源。归根到底还是在大多数产品经理心中对于产品调研,觉得是个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为什么要去做产品调研?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场景:竞争对手上新的功能了,我们要评估一下,要不要跟进;要上新的功能,之前没有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是可以参考的;日常联系自己对产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三个场景几乎我们都会遇到,然后也会用一些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产品调研。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产品调研呢?第一点:竞品上线新功能之后,我们去调研的时候,一般需要考虑用户有哪些、用户分别是怎么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满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以及用户得到了什么好处。其次,我们还要看一下数据表现,也就是功能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业务类型选着合适的数据指标。功能的数据表现主要看覆盖率、打开率、成交量等等。一般特别精确的内部数据我们是拿不到的,我们只需要关注公开资料中的相关数据即可。最后,需要思考对于自己的产品有什么意义。调研产品是为了给设计产品做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去思考要不要抄,能不能抄,给出自己的结论。第二点:我们自己的产品准备上新功能的时候,一般会去借鉴其他产品的功能。那么针对这一类调研,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在调研之前,我们一定要思考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还有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以及了解自己产品目前的现状。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迭代,做迭代主要是希望达成什么目的?然后最好带着目的去做功能点的具体调研。我们在选择调研产品时,要尽可能的去调研国内外优秀的产品,譬如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或者周围用户都在使用,口碑很好的产品。具体在分析时,可以去关注,对方产品功能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他们的功能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背后可能满足的用户场景是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调研几款产品时,通常来说相同点都是关键点,差异点都是亮点。最后,通过梳理功能逻辑,给出自己的结论。第三点:为了个人学习和积累,我们要先明确都有哪些功能点,在这些功能点中,哪个是最关键的。与之对应的用户场景需求是否都被满足了,产品的底层逻辑和流程是怎样的,其中的亮点有哪些,最后,数据表现如何,是否跟我们的分析相符。其实上面的的三种情况仅仅是我们在做产品调研中比较初级的功能点的调研,当我们产品经理比较丰富的时候,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产品是,我们就不能仅仅考虑功能的本身了。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来关注独立产品的设计。二、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是目的性明确的调研,注重产品底层的逻辑流程和产品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功能调研注重的是业务流程的梳理,交互体验和功能中的突出亮点;产品调研则注重功能的迭代过程、产品结构以及运营逻辑。简单一点来说,可以把功能调研,理解成是点的调研,而产品调研,是面的调研。功能调研更倾向于在单点进行深入,而产品调研,更注重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三、产品调研如何做?产品调研怎么来做呢?在讲产品调研之前啊,先给大家介绍一个“黑白盒子”理论,所谓黑白盒子理论就是一套产品分析的方法。所谓黑箱,套用测试里面的定义,就是不去考察产品内部的线路、流程和设计思路,而是直接按照他的交付预期去测试。比如这个产品就是让100个人站上去不会垮,他的黑箱测试就是让100个人站上去,看看会不会垮,如果不会就成功了。至于里面是水泥做的还是塑胶做的,统统不管。所谓白箱,就是看产品里面的设计逻辑、线路结构、流程等细节是否符合设计方案,我们套用这里理论进而推导出了一个产品调研模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第一点:用户场景需求,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场景)会使用产品或者功能,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明确“用户、场景、需求”是怎么被满足的,这点特别重要。假设我们有个功能特别棒、特别酷,但是呢?如果功能跟用户的使用场景没有关联,对用户需求解决没有帮助,尽管这个功能很好,但是对产品而言也是个无用功能。第二点:产品逻辑,就是产品是怎么运转的,都有哪些用户,用户和用户之前是如何发生了联系,产生的数据是如何流转的,用户和数据是在哪个页面汇合的。这里我们可以具体到几个工具:产品业务逻辑图、产品业务流程图、产品功能结构图、产品页面流程等。第三点:关键页面与交互,这一点相对容易一些,我们都下载使用过不少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多留意一些好的交互设计,遇见不好的交互也可以多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第四点:了解产品的迭代路线。一款产品爆红一定是有发展历程的,所以要关注产品的迭代与发展,通过分析产品的迭代路径,可以知道哪个功能点的优先级会高一些;然后再结合这个产品的数据,还有用户的反馈,帮助我们判断用户的喜好,然后我们以后在设计产品时,可以少走弯路。第五点:前面我们看了用户需求、产品逻辑、页面交互、迭代路径等等,基本上就把产品分析的很透彻了。再下来有个很关键的点,判断产品好不好,还要看一下他的数据表现怎么样。产品表现我们主要看两个指标,数据表现和用户表现。尽量看产品本身公开、有用的数据,比如用户的评论数、评论内容、产品内的内容相关数据,数量、用户点赞评论转发等。第六点:运营路径与关键运营点,通过我们得到的数据去复盘运营路径与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我们避免踩坑。得到数据后,我们可以简单复盘一下。四、总结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目的来看,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在我看来,无非两个东西:提升所谓的产品感,我们的产品感好的话,设计起产品来就会更加顺手一点;提升工作效率,当我们要做个一事情的时候,有前人经验和案例可以参考。对于提升产品感,理解行业新趋势,并获得和同行交流的谈资。通常每半年都会有新的产品形式,要思考新的趋势跟自己产品的结合;此外,你体验和思考的多了,也可以帮助自己积累谈资,跟圈子里的同行交流时有话可谈。第二种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抄时选择性的抄,知道哪些该抄、哪些不该抄,需要结合产品本身及当前形势判断的。归根结底,所谓的产品调研其实就是让我们去认识产品、还原产品、创造产品。认识产品:就是充分理解产品,怎么理解产品,我们通过体验、使用产品,通过产品的数据表现、版本迭代,去理解他的运营动作,看看他的官方动作或者其他人的调研报告来深入理解。还原产品:就是对产品的分析和归纳,我们首先要看到产品背后的功能结构和流程,这是必须要理解的,否者我们只是产品的一个用户而已。版本迭代的过程,整个产品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我们要站在对方产品经理的角度去理解产品设计迭代的逻辑的;再然后我们梳理出运营大事件的时间轴,最后呢通过前面三个,我们得出一个产品增长曲线。通过增长曲线我们就可以看出产品增长背后的理由,它是由功能带动的呢?还是由运营带动的呢?还是因为市场的问题?当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产品增长的时候呢,眼光也会更加透彻了。再然后就是创造产品:在调研部分的创造是比较粗糙的,这里我们只要确定,别人做的什么、是不适合我们、抄不抄、抄哪个。最后,我们所有东西都要做吗?也不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基于我们的目的,基于目的去分析产品,这样产出的报告也会非常的聚焦,可读性非常强。这就是我对产品调研的理解,最后用一句鸡汤来作为结束:坚持长期有效的调研,是提升产品感的有效方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窘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就官一列

如何进行产品设计调研分析

前言最近重新梳理《设计调研》读书笔记。秉着啃完书就想做图示消化的习惯,把这本书的脉络和重点划出来了。ps.因为最近在做一个大型农牧业项目,所以特喜欢大自然的颜色(绿啊蓝啊哈哈哈)所以,本篇配图以清新淡雅的自然色为主~不喜欢唔系欢哈哈哈也没有用滴!目的设计调研 - 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设计的调查和研究。设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的指导设计活动开展和产生积极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要弄清楚人们想要什么,然后通过设计来给予他们。调研形式针对产品所处的阶段,设计调研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已有产品」和「全新产品」。针对「已有产品」,通过调研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产品体验。针对「全新产品」,通过调研提出设计原型,让用户进行体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直到满足用户需求。后者包含前者,贯穿于产品形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调研方法设计调研根据时间顺序分为「数据采集」和「调研分析」。但是在设计调研中也不仅仅在开始时需要数据采集,可以说,每个阶段都可能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调研的进行。调研的流程设计调研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设计师需要在某些关键设计阶段,根据产品状态,选择最佳的调研方法和方法组合,完成调研目标。以下为设计调研的通用流程。一、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调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调研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正确的调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调研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调研希望解决的问题及具体内容,同时初步确定调研将会采用的方法。调研方法有很多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相对的概念。定性:用于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和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定量:是对定性问题的验证,常用于发现行为或者事件的一般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选择的方法类型也就不同。下图为所有调研方法在四个象限的分布,横轴区分了该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客观的(行为)还是主观(目标和观点)的,纵轴区分了该方法的类型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1.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1)产品开发期:这个阶段还没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用户的需求应该如何被满足?”这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竞品用户,专家用户)和二手资料研究之类的定性方法来解决。(2)产品成长期:这个阶段需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维持高增长率。用定量的方法调查积累的用户数据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人群细分,再结合定性的方法来获得特定类型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从而办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3)产品成熟期:这个阶段产品趋于稳定,需要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所以需要发现新的用户群,增加新特性来开辟市场,重新进入成长期。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发现需求,并结合定量的调查来验证评估可行性。(4)产品衰退期:当产品走向消亡,我们就需要调整产品以适应新的用户群,那么回到“开发期”。2.与产品设计阶段对应的调研方法(1)细察环境:了解市场同类产品,探索客观环境,定义并描述设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竞品研究:竞品优劣势,我们的机会?如何差异化设计?(2)形成方案:探索多种解决方案,考虑可行性,进行快速测试和反馈,避免后期做高成本修改。(3)选择方案:对方案进行测试,评估与验证,选择最佳方案,并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4)评估结果:通过论坛,问卷,后台数据等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建立各类指标等来衡量与跟踪产品满意情况。二、制定调研计划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把控时间节点,并对结果的输出具有大致的方向。1.调研背景描述设计调研的背景,产品所处阶段,希望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2.调研目的为了解决背景中的问题,需要在调研中完成的具体内容,也是最终报告输出时的需求阐述。3.调研方案(1)调研方法(2)调研计划(3)调研对象(4)进度安排4.预计成果对调研目的的逐一回答,会获得一份对调研产品的全面评估报告,报告包括3个部分:1.问题说明2.原因分析3.解决方案。5.人员分工设计调研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可绘制文档记录跟踪:1.环节2.具体任务3.负责人。三、邀请调研用户在实际调研中,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选择设计调研的对象也会不同。以下为邀请用户的3个步骤:1.确定招募用户的条件和方式注意不要过分确定目标用户,即招募的用户可能比目标用户更宽。例如一个儿童网站,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儿童,也要考虑儿童家长的意见。2.编撰用户甄别问卷及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甄别问卷主要用于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无论是利用自己的数据还是借力专业招募公司的数据库,编写甄别问卷都是招募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编撰时要注意避免会直接透露所招募条件的问题。3.确定邀请的用户信息和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后,我们需要讲用户信息和时间安排整理成表格,主要指可用性测试,单人访谈,焦点小组等需要用户在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参与调研。四、执行调研过程不同的调研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下边列举几种调研方法的适应场景与方法组合。1.焦点小组-定性焦点小组是一种多人同时访谈的方法,6-8人为宜。聚焦在一个或一类主题,用结构化的方式揭示目标用户的经验,感受,态度,愿望,并努力客观的呈现其背后的理由。用于产品开发早期,重新设计或者周期迭代中。善于发现用户的愿望,动机,态度,理由;利于对比观察,是很好的探索方法。但是,不能用来证实观点和判断立场。2.卡片归纳分类法-定性卡片法是以卡片为载体来帮助人们做思维显现,整理,交流的一种方法。便于整理,随时抽取,方便查找,还可以将不同时间记下的信息做比较,排列。常用于产品目的,受众以及特性的确定,但在开发信息架构或设计还未确定之前,这种方法处于设计的中间环节。也广泛用于创造型思维的激发方法中,比如在头脑风暴中使用。3.问卷调查法-定量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是发现用户是谁和他们有哪些意见的最佳工具。问卷类型分为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和半结构问卷。问卷调查省时省钱省力,不受空间限制,利于做定量的分析和研究。4.可用性测试-定量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试验的测试方法,6-10名为宜。在于发现人们如何执行具体任务,因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每个独立特性的功能点向预期用户展示的方式。是发现可用性问题最快,最简单的方式。5.问卷法和焦点小组-定性&定量这种组合是讲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通过定量的问卷发现人们行为中的模式,通过焦点小组对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研究。反过来又可以再通过问卷法来验证这个解释。如此交替的调查方式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五、输出调研结果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1.定性报告写报告的关键点在于,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来写。不要把所有的研究结果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大家每个用户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较好的方式:确定目标-分析结论-摆出证据-给出相应的建议。2.定量报告定量报告最重要的是图表的呈现方式,要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达你要呈现的信息。最后设计调研能够帮助设计师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局限,从个人思维换位到用户思维,逐步体谅、理解用户,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功能需求、价值评定、审美观念等。是设计从业者应该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一,是设计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知识,更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希望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越来越专业。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叫我牙套」

汝恶之乎

调研报告越多,洞察力越差?

编辑导语: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和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的作用,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机构。调研报告越多,我们的洞察力真的会变得更好吗?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市场调研报告和各种白皮书特别多?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埃森哲、德勤、安永等)、知名智库(亿欧、易观等)、各大调研公司(Forrester、益普索、艾瑞等)、券商(东北证券、广发证券等)、广告和传播公司(奥美、电通等)还是头部公司的研究院(阿里、IBM等)以及各企业服务公司(超多的B2B公司)都非常勤劳敬业。各种各样的报告,内容不仅涵盖了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市场调研、发展趋势分析,还有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预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光《后疫情时代,XX行业发展趋势》就有一箩筐….)。发布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几乎每周都有报告新鲜出炉。常常有热心人收集各种报告,并在微信群里分享。大家当然是点赞、鼓掌并红包致谢,接着保存、转发一条龙。一时间,各种PDF文档满天飞。常言道“开卷有益”,读报告当然也有各种好处。但是一旦数量太多,就看不过来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先快速“滑”一遍内容,然后保存。到了年底的时候如果能想起来就再翻出来看看,要是没想起来就一直沉睡了。正好急用的时候,又常常觉得收藏的报告好像哪哪都不对。要不用不上,用上显得又空又泛,唬唬不懂行还可以,在公司内部用太务虚,忽悠老板还可能会翻车。如果顺着报告的思路来写分析报告,很容易被带歪,写不下去…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么多研究报告,到底有没有用?如何用?先来说说:一、为什么有这么多报告?今年的疫情之后,大家算是真正懂了什么叫“不确定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经营者都很渴望看到各种趋势预测。咨询公司业务受很大冲击,但员工工资要照开,未来工作要铺垫。正好发挥优势,深入分析案例并做方向性分析。服务和维护原有客户的同时,也能对疫情后新客户的获取有些帮助。后来智库、企业研究院都紧跟其后,于是各种白皮书越来越多(whitepaper,没有刊号的书,不同于解决方案,强调观点与案例)。区别于调研报告,白皮书大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定性的分析更多一些,更多是对未来的趋势预测。从事B2B市场营销的读者都知道,白皮书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客方式。客户在互联网上看到某白皮书,如果想阅读全文的话,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才能下载,而这就是潜在的销售线索。调研报告更看重数据,通过各式图表(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做定量的分析,一般是对过往的总结。老牌的调研公司这些年生意难做,在大数据面前,传统的调研方式显得有些落后,证券公司、掌握大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在报告效率方面更快更准。这几年调研公司纷纷开始和行业协会、大企业合作,发挥自己的看家本领,把报告做得更炫更酷,并逐渐向咨询公司的方向做转型。正因为如此,也卯足了劲先拼数量再说。于是,报告越来越多,看的人有点不够用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大趋势。一方面是需求方很焦虑,想预知未来;另一方面是供给方很着急,需要通过报告来获取潜在销售机会。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初步根据报告的目的来辨别:二、哪些报告有价值?哪些没有?大胆说一句,市场上大部分报告的价值是很低的。首先,前面提到,因为有商业诉求存在,所以很多报告或多或少失去了第三方应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快速成文的报告,难免会急于求成。往往样本不足,挖掘不深就急着下结论了。比如我前两天看到一份报告,100个网络回复样本就能成一篇报告,主动参与调研的人是怎样的背景、公司性质、从业时间等都没有一一分析,这样的报告还真不敢信。其中的道理和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民调一样,回答问卷的样本分层有偏差,结果从一开始也许就是错的。最后,专业调研公司的报告相对客观并有参考价值,因为无论是调研方式、样本的选择、分析方式都是较科学和专业的。但老牌调研公司往常只用传统流程和方式,已经无法捕捉日益变化的行业趋势。另外,对于新的商业模式、新风向,他们相对来说敏感度不足。这样的报告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空,有点泛(每个字都看得懂,放在一起不明白就是指这种报告)。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报告有参考性?调研报告,在阅读之前先仔细看看样本数量、覆盖的人群、调研方式等(也就是第一页的解释,可以判断文章是否值得继续看。但很多人会略过这部分);趋势分析,知名度越高的新锐调研公司和咨询公司的报告大概率有价值。这样的公司有大量的高手和专家,见多识广,有方法有理论。不过这些公司的报告一般都比较难读,各种高大上的词堆在一起,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三、研究报告对市场洞察有用吗?研究报告始终是拿来用的,那么如何用起来?我想除了开拓视野,学习知识之外,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报告洞察市场,了解对手,寻找和发掘潜在的机会。每到年底的时候,每家公司都会向外看看,从市场空间、发展的趋势、竞争态势、潜在竞争对手等多个角度了解所在的行业。再回到自身总结,发掘现状与机会之间的差距(注意不是现状与目标之前的差距)。唯有了解了机会在哪,才能有的放矢的投入资源,安排优先级,做战略规划。当然,很多高手并不需要调研报告也能引领客户需求,比如乔布斯,他从来就反对做市场调查,认为客户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不过,能有的他那样敏感并对产品有极致的追求的企业家少之又少。一般来说,我们还是需要借助第三方的一些信息,再结合业务实践中的观察和客户的反馈来综合制定未来的计划,而不是拍脑袋下结论。四、市场洞察怎么做?战略规划中的市场洞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分析。1. 环境分析基本上包括宏观趋势、市场容量、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就像前文提到的,这些信息未必客观权威,需要与专家、客户、合作伙伴多方验证。2. 竞争对手分析除了分析现有对手之外,一定要留意来自其他行业以及上下游的竞争对手。现有对手的动态一般一线销售的报告更清晰准确。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需要从大量的报告中找出端倪,然后深挖。另外,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从产品、服务、市场营销、内部组织等多个角度全面展开。3. 客户分析这里的客户不需要详细到每个客户(超级大客户除外),而是聚焦在客户所在的行业,深入的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通用痛点、场景需求、对现在供应商的评价等等..越详细越有利于做战略规划。更加精准的客户分析还需要从客户画像、决策因素等多个角度深入的去研究。市场洞察不是简单的读报告、写PPT就可以应付了事,更不是想到哪写到哪。往往需要从纷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发现线索再不断的深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内部沟通、客户访谈,然后再结合报告,不断深入直到有了全盘的观点。五、培养市场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市场营销人需具备的高级能力,也是很多人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但简单点来说,最基本的洞察就是从数据、信息中提炼出观点。研究与分析是洞察的方法,强调套路与逻辑。但除此之外,洞察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不断的训练。高大上的商业洞察方法论不是我今天要说的,几个让自己更有洞察力的小习惯大家可以试试:看到报告前,先尝试判断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性。方向错了,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结论,判断要不要读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环。尝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客观的思考。不要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相信,不利的就先放在一边。比如现在蛮多科技企业,一看到国产替代就满眼放光,但是一提到国外的技术优势对比就视而不见。广泛收集有用的信息后先归类,再按照类别阅读。现在的信息不是不够,而是太多,如果能够把同类信息对比着看,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举个例子,现在的报告都在说Z时代的消费习惯,各家有各家说法,那么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看看,有了对比就有了答案。不断「为什么」。不要急于接收观点,而是连环“why”,一层层分解,直到找到最初假设,并判断是否合理。不断提高的总结能力。试着在看完一个调查的数据后,看不看结论,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对比报告的结论,找到差距和分歧,再读一遍报告,继续思考总结。经过客观的判断、在不断推敲逻辑的合理性中,逐渐就会形成独特观点。当然这中间还需要不断地验证、纠偏、迭代。我们市场营销人常常和分析调研打交道,如果仅仅做信息的分享与收藏,只会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市场洞察力。在信息量巨大,大众焦虑的当下,更需要保持清醒,客观理性地分析信息和数据,时时更新知识,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并从多个角度思考与校验,形成观点,最终帮助业务决策。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深度思考,成为有洞察力的高手吧!#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与分享,关注成长型公司的营销战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莫知其始

产品经理应该这样写竞品分析报告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之前,都会做一下竞品分析。所谓竞品就是竞争对手的产品。竞品分析是指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竞品分析报告是产品经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写的一种报告。通过竞品分析报告,可以让产品经理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掌握对手的产品策略,资本背景,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为自身制定产品决策提供参考,获得新的切入点,快速自我调整并保持优势。图片来源于网络1、如何确定竞品的种类竞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直接竞争类:产品定位(目标方向、目标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等)相似,这一类是最容易找到也最需要时常关注的竞品。间接竞争类:产品的目标人群可能相似,但是功能功能需求方面不太相同;或者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同,单其他内容相似。潜在竞争类:行业相近、业务相近的企业产品。2、竞品分析目的不同竞品分析报告的分析重点不同,具体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有的偏向于前期行业调研或公司发展,有的偏向于功能对比,有的可能偏向具体功能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3、竞品分析获得信息渠道编写竞争分析报告,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司的季报、年报。(2)公司的官网(包括版本更新、人才招聘、企业最近资讯等)、产品论坛(用户的反馈、客服的回答等)。(3)艾瑞、易观国际等数据网站的行业分析报告。(4)行业媒体的新闻、论坛或分析文章等。(5)从对方公司、相关渠道、市场、运营等部门获得对方内部的消息等。(6)作为用户,使用对方产品,进行客服或技术咨询等,获取想了解的信息。(7)寻找对方产品用户(核心用户、普通用户等)进行访谈。(8)百度指数等。图片来源于网络4、竞品分析维度(1)行业分析:了解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产品市场占比、包含盈利模式、代表性产品、目标用户区别等。(2)盈利模式:包括产品的盈利模式,盈利情况、运营的资本投入。(3)产品技术:技术是否前沿、对于用户迅速增加的压力承受能力、稳定性、技术框架等。(4)战略层: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是哪些(用户特征: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学历差异、收入差异等)?核心需求是什么?想让用户从产品中获得什么?(5)范围层:目标用户的相关需求有哪些?应该有哪些功能?(6)结构层:流程结构,用户如何达到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7)框架层:页面布局、按钮、表格、表单、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是否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8)表现层:产品的UI和UE(即产品在交互和视觉上的体验)。(9)数据分析:包含盈利情况、推广情况、用户群体覆盖面、市场占有率、总注册用户量/装机量/转化率/日活/在线时长等。在实践中,数据的意义非常大,除了产品数据外,还包括营销数据、经营数据、媒体数据等。总之,要根据不同的竞品分析给出对应的建议和结论。图片来源于网络5、竞品分析方法(1)SWOT分析法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SWOT分析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将竞品的优劣势等表达出来,只需要简洁体现即可,切记过度复杂。(2)信息对比法这是将上述需要分析维度罗列出来、几个重要的维度包括:目标用户、盈利模式、核心功能(功能的有无、功能的实现差别、用户满足的期望值)、UI和UE。(3)十字交叉法(2×2象限图)此方法可以简洁、直观地呈现一些对比等,在象限坐标的选取上,可以因人而异。进行竞品分析时,大家可以使用5W1H的方法(What、Why、Where、When、Who、How),比如分析一个功能时,功能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使用场景是什么?何时使用?用户群是谁?问题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每一步进行质疑和自我思考。如对于Where,质疑:为什么是这个使用场景?自我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使用?其实竞品分析永远可以做得更细,需要明确分析的动机,清晰自己的需求,以此来判断做一个怎样详细程度的竞品分析文档。

晨年礼

B端产品如何做调研?

对于B端产品来说,调研的难度会比C端产品要高。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B端产品如何做调研,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前言C端产品在调研的时候比较容易,可以找同行业的产品试用,但因为B端系统是有权限才能使用的,产品经理在调研时的难度就大大提高。即使有了账号登录使用,因为每家都有独特的业务模式,功能一样,但目的可能不同。所以针对于B端的产品经理要求会更高一些,如何来做产品调研呢?要求产品经理对所在领域的业务很熟悉。比如做餐饮行业商家端的产品,需要去了解餐饮行业的工作流程,只有去深入业务才能输出可行的产品方案。因为所负责的产品在商测阶段,产品是否对商家有用,目前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如何?带着这几个问题开始一轮商家走访,通过这一次走访总结了针对B端业务调研的一些方法,与正在做B端业务的小伙伴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通过调研前,调研中,调研后三个部分来阐述。二、调研前先介绍一下产品的背景,从0-1搭建的B端平台产品,用户是4s店的售后部门。目前产品产品开发完成,已经有商家试用,通过这次走访了解商家试用产品的情况,以及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程度摸底。调研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决定这次调研的结果如何,在调研前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呢?1. 了解行业现状及痛点提前了解行业现状及痛点,可以网上找资料,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学习。在调研前我看了一位后市场从业人员写的一本书,描述了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看完这本书,对汽车后市场行业初步有了认识。这样在调研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访谈,在规划产品的时候也会以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出发,这样规划的产品才能够落地。2. 明确调研的目的产品在不同的阶段,调研的目的不同,要明确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产品规划阶段,那调研的目的就需要调研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目前用户的痛点是什么,调研的结果作为产品规划的关键依据。如果产品在迭代中,需要升级优化,调研的目的就是了解目前使用产品的情况,使用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需要如何迭代解决?若是团队一起去调研,需要与团队中的同事共识本次调研的目的,根据调研的目的准备问题。3. 调研商家范围因为面向的用户是经销商,如何在全国的经销商中筛选需要调研的商家很重要。调研的结果如何取决于样本的选择,所以选择商家范围很重要。根据城市、品牌、经销商规模、与之前合作的配合度等几个因素去考虑,最终确定商家的范围。4. 调研的问题为了防止调研过程中有遗漏,提前准备好要调研的问题,如果感觉自己想的不够全面,可以和团队小伙伴收集一下,这样调研的才能更全面,将问题总结成EXCEL方便查看。5. 确定调研的人数若调研的商家比较多,需要分配一下每人负责的城市及商家,提前熟悉负责商家的信息。这次一共是调研20家,分别在深圳、广州、上海这几个城市,团队中确定5人出去调研,将每个人负责的城市和商家分配。有的店是2个人负责,有的店是一个人负责。6. 提前联系商家与商家提前沟通时间,地点等,若商家临时有事,可以申请其他联系人。因为与商家访谈会耽误他们的时间,可以给商家准备一份小礼物以表示感谢。7. 提前确定差旅行程若需要出差,需要提出差申请,提前定好机票,酒店,确定好时间后提前与商家沟通拜访的时间。8. 准备笔本或电脑在调研的时候需要将结果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笔本或者电脑。建议两个人到一家店拜访会好一些,一个人主要负责访谈,一个人主要负责记录和补充,同时商家也能感受到我们对此次访谈的重要程度。三、调研中调研前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那就开始行动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呢?1. 自我介绍因为是代表公司的形象,穿着需要正式一点,若有公司的工服,可以穿上,体现我们专业性以及公司的品牌文化。见到商家先做自我介绍,若有名片可以递给商家一个名片,让他们知道你是谁,这样建立初步的信任感。2. 做好记录提前熟悉一下问题的数量,问题的范围,这样防止与商家沟通的时候忘记。可以将问题记在手机的备忘录中,与商家交流的时候有机会拿手机看一下,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问题。在开始访谈前可以先与商家人沟通是否能够语音记录下来,如果不方便语音,就需要用笔本记录好。3. 控制好时间访谈过程中围绕自己的问题去聊,因为商家问的问题有可能会比较开放,不要因为聊着高兴,聊起来最后跑题了。需要控制好时间、交流的节奏。例如我们在访谈北京的一家商家的时候,商家的接待人员特别热情,除了问的问题,其他的也会和我们讲, 因为后面还有许多问题要交流,当时尝试转移话题,往想问的问题上引导。这样最后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访谈,如果不试图将话题拉回来,可能时间会延长,还有可能自己想问的问题没有时间再沟通。所以时间控制非常重要,商家配合调研也是义务性的,不能耽误他们的时间。4. 不确定的问题,不承诺经过沟通,商家对正在规划的一个产品功能比较感兴趣,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上线还没有具体时间。当商家询问什么时候上线的时候,可以与商家沟通目前还不太了解上线时间,回去向同事咨询后续同步,而不要当时就承诺不太确定的事情。5. 与商家连接访谈结束后,可以把提前准备的礼品交给商家以表示感谢,同时留下商家的联系方式,与商家建立好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意向客户, 要重点维系好这些客户关系,后续产品功能试用,正式售卖这些都是我们的目标商家。可以建一个微信群,将产品上线时间,售卖方式等随时与商家沟通。微信群的运营很重要,不是把所有商家都拉入群,而是需要有温度的运营。让商家有信任感,这样离成交才会更近。四、调研后1. 整理调研的成果调研结束后,需要将分散的调研记录整理在一起,最好的方式是用excel输出,将调研的所有商家整理在一起,针对一个问题能清晰的对比出不同商家的反馈情况。若是语音记录的,语音比较长不方便摘取文字。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可以用讯飞软件中语音转成文字的一个功能,虽然付费的,但是效率很高。5分钟以内就可以将1个半小时的音频转成文字,再取其中想要的部分就可以。2. 结论将结果整理出来以后,结论非常重要,对比调研前准备的问题, 根据调研的商家情况,输出结论。结论一定是客观的,不要两三商家有同样的问题就确定问题的存在,一个商家有需求也不确定所有商家都有这个需求。将所有的样本都汇总梳理后,需要根据调研商家所在的城市,店的规模,厂商的要求等多方面去分析他们的问题及痛点,这样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3. 输出调研报告调研的报告是调研的成果,调研报告的作用除了向领导汇报,更重要的是作为项目下阶段方向的依据,如何输出一份高质量的的调研报告呢?输出报告也需要考虑谁看,也就是目标用户是谁。领导是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细读,所以报告的格式最好用表格,这样清晰明了,切记不要一推文字,这样谁看的都比较费劲儿。调研报告中需要包含:调研目的、时间、地点、商家数量、调研人员、调研问题、结论以及下一步计划。结论可以用加粗或其他颜色标,能够让读者挑重点内容去看。写好调研报告,需要将报告发给谁呢?之前在第一次做调研的时候,做好报告以后直接发在钉钉群,这样因为群里消息多,同事因为忙别的事可能就忽略了。所以需要发邮件给相关人,即使当时没有时间看,最后想到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去查邮件,大家也不要犯我这个的错误哦~五、总结因为这次是新业务,通过亲自走访商家验证产品是否对市场有需求,同时也是能够维护好一批优质的商家,作为我们的天使用户。如果是产品已经面向市场有一段时间,那调研的目的可能就是是更好的优化产品,可以采取线上问卷、线上沟通等成本低的方式。所以因为产品不同阶段调研的目的也不同,可以根据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调研方式。做产品最怕做完的产品没有面向市场,所以只有对业务理解的更深,规划的产品才会更能落地。作者:柿子姐,8年互联网产品经理;公众号&视频号:柿子姐说产品本文由 @柿子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万世之后

5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竞品分析报告?

先说明一下,这不是一篇讲竞品分析报告的方法论和标准步骤的文章,这里只是汇总了一些关于做竞品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此做了梳理和归纳,意在为从事产品相关工作做竞品分析时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建议。这是一个被写烂了的文章标题,未经思索,笔者便提笔写下了和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因为这是从事产品相关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归纳文字只为在工作中做的更好,笔者鼓起勇气罗列如下文字,也希望能对阅读文章者,有明思启发之用。文章内容主要围绕着竞品分析与产品分析的区别、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何开展分析等几点做了归纳和总结,缺乏严谨和未及论证之处,还请广大阅者多多指点,共同进步。目录什么是竞品分析;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竞品的分析维度及关键点;经典UX五层模型在竞品分析中的应用思路;总结。一、什么是竞品分析什么是竞品分析?顾名思义,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横向分析过程;通过对多个产品的整体架构、功能、商业模式、产品策略等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分析,从而获得目的性的结论。二、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从事产品岗的同学,日常中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体验分析和竞品分析两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笔者也曾在工作中傻傻不分,导致最后分析的输出报告似是而非。弄清楚二者间的区别,才能做好分析工作。竞品分析的概念在上面描述过了,这里再说一下我理解的产品体验分析——是一个纵向剖析产品的分析过程。通过深度使用某款产品后,对产品解决的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特征以及提供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用户体验等从战略层,到框架层再到表现层进行有层次的剖析。图-2 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主要区别从分析目的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更倾向于一种策略或战略性的,比如:通过竞品分析想验证一下自己产品的想法及可行性,或者了解一下对手产品或市场情况等等(下面会再次提及竞品分析的目的)。而产品体验分析通常是挖掘产品缺陷,优化产品体验,为产品迭代提供依据,比如:通过深度体验产品,挖掘产品的在功能、交互体验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分析制定产品优化方案……从分析报告的受众来说,公司BOSS、产品总监或制定产品战略的管理层,更希望从竞品分析报告中,获取对产品战略决策有用的信息。产品体验报告一般会用于产品设计、研发团队,为产品优化迭代提供依据所用。从分析的完整性来说,二者均有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其中,竞品分析一般是围绕分析目的和分析维度进行重点分析,分析内容一般小而精,很难面面俱到。而产品体验报告一般会从产品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再去深入体会一下竞品分析与产品体验分析的区别。三、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在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下面我将总结一下自己平时工作中做竞品分析的思路和一些注意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下面是笔者归纳的竞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笔者将竞品分析分成准备阶段、分析阶段两个阶段来做具体分析的工作,内容见下图:图-3 竞品分析的阶段划分及基本思路竞品分析目的不同我们采用的分析思路及分析方法是不同的,确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完成竞品分析的前提,比如: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市场切入点,了解对手和发现潜在对手,把握需求对应的功能点和界面结构,验证产品想法及产品方案的可行性,对比竞争产品是如何做的,是否这样做就是最好的,还有哪些待挖掘或完善的机会……笔者比较推崇——按照目的来分析,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去分析什么!在确定竞品对象时,可以按照同行业内产品在细分市场的服务重叠程度,来树立竞品层级如直接竞品(核心、重要)、间接竞品(一般)、潜在竞品,这样可以更合理的挖掘竞争对手,并树立长期跟踪分析机制,以此来把握市场、对手的发展动向及潜在危机。在确定分析目的的同时,还要明确一点——分析报告是给谁看的,是领导、运营、产品总监、设计师,还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灵活选择分析深度和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对比研究法),制定合理的分析计划。收集竞品数据信息时,要避免角色代入和主观的选择性收集,目的是保证收集的数据的客观性,从而保证客观分析的准确性,防止误导分析结论。制定分析维度和深度分析的关键点,一定要结合分析目的,在弄清楚真正的分析目的的前提下,建立横向的对比分析维度及关键点。竞品分析不要盲目的将产品特性及功能信息简单罗列,应结合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目的进行深度判断,尤其是重点分析维度。四、竞品分析的维度和关键点竞品分析是有目的属性的,其分析过程是对分析对象的横向比较研究。图中所示关键点并。不一定全部列为分析关键点,一定要在合理的分析维度中,结合分析目的来设置分析的关键点,以此作为竞品分析的重点,有层次的分析——即分析维度作为纵向分析方向或梯次,关键点作为竞品分析的横向对比核心。五、用户体验五层模型在竞品分析中的应用思路图-5 用户体验要素经典模型在网上经常看到在竞品分析中采用UX五层模型来完成分析过程,大体归纳了些规律,在竞品分析中采用此类方法的,多是用于竞品分析过程中,对产品结构维度的横向对比分析,也就是说竞品分析的重点在于——挖掘产品功能及交互体验的差异性时多采用此类方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对作业帮、猿题库两款产品进行竞品分析,目的是为什么这两款产品能在作业答疑类产品中能脱颖而出。分析的目的很有开放性,需要我们思考并分析一下,“脱颖而出”意思不就是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肯定。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得到市场和用户的接纳呢?好的产品(说了句飞<fei>花<hua>)。那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呢?好的产品的标准是哪些呢?对于用户来说,能帮助用户解决很好的解决问题,产品提供的功能服务符合用户需求,产品的交互体验符合用户心里预期,产品实用、好用、易用……就是好的产品。越来越清晰了,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心理分析来制定产品的分析维度,并为这些分析维度制定几个分析的关键点,就可以对产品进行关键点的横向对比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到了——经典UX五层模型的分析方法,这时我们就围绕分析的目的,结合五层模型分析法来对两款产品进行分析。图-6 策略分析及基础结构分析维度分布以上是运用经典UX五层模型方法,对竞品分析过程中产品架构维度各关键点分析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还要对产品定位、用户分析、运营策略等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就不在罗列详细内容了。笔者建议可以自主命题,来做一份竞品分析的练习来巩固一下竞品分析涉及的细节知识点,与君共勉。总结竞品分析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不同职位做竞品分析的目的,角度和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分析者切记: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对产品进行重点分析,合理的制定竞品分析的计划,如灵活的选择分析维度、分析关键点和分析方式方法,要做不盲目的竞品分析。(温馨提示:本文总结内容对于C端类产品的竞品分析更有普适性)本文由 @岁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如何写一篇有说服力的竞品分析报告?

编辑导读:对产品经理来说,学会做有效的竞品分析并撰写易读的竞品分析报告是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人的报告都停留在套用模板和堆砌信息的阶段,看似框架完整、五脏俱全,实则重点不清、价值不高。具体该怎么做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分享了撰写竞品分析报告的相关方法经验,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小白也能够写出一篇就说服力的竞品分析报告吗?让你地位提升,不在被指手画脚,只能画原型图,只会被让做功能,开会说话被无视!做一个有说服力的产品,不是da(打)成一致,优质的竞品分析报告就是武器,让弱势的PM们站起来~如何做一篇竞品分析报告?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套方法,在这里我做一下自己的分享,资深运营人员养成的习惯下,是怎么去做一个竞品分析报告的。一、运营转产品和纯产品出身思维路径的主要区别运营出身让我思维会从对方、商业化、用户、未来运营角度去思考产品,是我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让我面向领导和开发们能够做出最具说服力的产品设计的原因。1.1 每个人的性格、工作经历、学习习惯决定了思维上最大化的差异来源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之前并没有深度去思考,其实笔者和一般纯产品/技术出身产品最大的差异是思维的广度,笔者最主要的缺陷在于纯产品方向的,思维方式差异都是有迹可循的。运营出身的重视商业化和运营需求,UI出身重视界面和视觉体验,技术出身可能注意产品逻辑和实现上难度,纯产品出身基于个人学习路径会导致重心差异。笔者是基于用户和运营多维度思考比较多,为什么呢?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去收集和整理产品运营知识,盘感兴趣行业的商业模式,看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最新动态及头部公司调整思考运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等。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复杂,但是以市场、运营和商业相关的比较多。1.2 运营的思维路径(1)商业模式是什么?做产品的开始,是基于我公司商业模式的理解,在我看来所有一切产品及功能都是围绕着商业模式展开的,商业模式不同会导致产品设计思路、风格、注重点完全不同;商业模式不一样,产品的设计内容,支付宝主要以支付为核心,扫一扫、付钱/收钱为核心,其他的应用和服务,都是为了围绕着创造更多的支付场景和环境,提高使用频次和诞生的,甚至政务类型的都完全不赚钱的。微信以社交为核心,最难的不是现在,而是在12-16年间形成用户社交网络那段时间,现在已经无法颠覆,现在微信的产品设计思维就是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并且在这个流量池子里不停地孵化各类型服务。(2)设计的功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我看来,设计产品一定是基于某一个目的展开的,销售、用户增长、净利润、用户体验、用户活跃等目的,基于目的展开进一步思考;(3)功能的价值长期做运营管理后的习惯,设计的功能会对运营有什么好处,整体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解决功能性问题,基于用户的运营需求,还是销售额增长;(4)业务路径是什么?转化为产品路径?业务路径可以理解为怎么去赚钱,产品路径其实是用户整条线上的操作路径和体验流程,在这个流程里会涉及到的信息字段和数据,完成信息结构图;(5)产出信息结构图、体验路径和原型对照行业类似的产品,凝练和理解后产出体验流程图、信息结构图、原型等;如果没有类似的,就寻找框架非常像的来参照;(6)产出PRD文档完成设计之前的思考,已经足够完成PRD文档;1.3 产品的思维路径(1)产品类型什么?产品的类型基本决定了产品设计风格和大致功能,纯产品出身的PM思考的会不一样,就是这是什么类型产品,并非说产品经理不会基于商业模式思考,而是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产品类型,确认风格后,再进行用户画像、竞品调研、产品设计等工作;(2)为什么样的用户设计这款产品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个功能设计,那首先也是需要理解整个产品面向的用户是什么,有什么特性。就是刻画用户画像出来,明白的他们有什么特性,那基于功能设计,细节上的要点自然会注意到。(3)竞品是怎么做的?这里是需要做常规的那一套竞品调研,即使时间来不及,也需要去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逻辑是什么,才能让自己快速有思路,做得更好。(4)产品路径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体验?C端产品,有一个原则就是让用户使用的更加舒服,B端是满足用户们的商业化需求;产品是怎么一步一步操作,实现功能需求的?(5)产出信息结构图、体验路径和原型基于竞品调研和产品的路径分析以后,对产品整体和信息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已经能够完整的形成信息结构图、(6)产出PRD文档完成设计到这一步,都一样的;二、如何去写一篇竞品调研报告?产出或者写一篇竞品调研报告,本身并不复杂,很多萌新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很可能缺乏框架性的思维,缺乏一个套路,一个模板。初期模仿别人写的去写,到后期其实不必完全拘泥于别人的模板或者套路,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思考,然后添加自己需要的内容。2.1 一个思维导图——竞品调研报告的大纲或框架Why?因为,没有框架,你的个人工作从哪里展开都不知道,没有思路甚至无法思考。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PMcaff上去扒一下大佬们,或者拥有成熟竞品调研会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可能会非常简单,在做产品后,因为以前写BP和公司内部商业分析的时候积累了很多经验。2.2 互联网医疗相关的商业模式设计的是一个互联网医疗的挂号功能的竞品调研报告,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大部分服务,都是基于挂号+在线问诊展开的,并且最早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挂号获取流量,在通过其他方式变现,开始的。互联网预约挂号服务是指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由医院/第三方服务机构向患者提供的挂号、手术、住院、专家团队和合作机构的预约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就医压力的问题。而且是可以拿到挂号行业里对应功能的数据,并且该功能对于互联网医疗产品来说,就是基础是开始,围绕着用户需求、平台运营、医生需求和医生的运营管理,基本可以囊括所有面向C端的互联网+医疗的产品需求。,三、解读竞品调研报告的内容3.1 调研背景公司内部基于什么情况下做的竞品调研3.2 调研目的从竞品调研中发现功能最佳优化和迭代方向,产品路径设计到原型设计等;3.3 行业分析行业背景可以从艾瑞咨询、易观智库和行业新闻上去获取;行业情况,需要看目前行业发展阶段做展开,上升期和成熟期的行业,侧重点会有一些区别;3.4 市场分析目前市场情况,竞争格局,类似和已有的玩家一般商业模式如何?自己公司在这样关环境里,哪些地方还有机会?(市场、运营、用户等多维度)3.5 竞品分析竞品概述、竞品分析,从流程、体验、界面等展开,需要具象到每一款产品,分别详细的描述缺乏(缺了详细描述);(1)竞品概述简要概述竞争对手的情况,从经营情况、商业模式、规模、运营等一切能够想象到的维度去描述,然后进行对比,可以辅助自己决策,也可以快速让领导理解竞品经营现状大致是什么样的。(2)竞品分析这里需要很具体,就是从操作体验、流程、界面设计、特殊的细节等,一切是为了对比相同和不同,获取最佳的产品路径、原型、用户体验方案。3.6 用户调研和分析调研和分析是为了产出结论,没有结论只是描述,还不如不做了;主要集中于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差等;(1)用户画像框架(2)问卷调查设计框架四、后竞品调研的工作简述4.1 有说服力的产品经理——产出竞品调研报告和PPT(1)竞品调研报告word文件当时基于功能写了一个18页的word文件,详细地把整个框架下的东西都写出来了,给自己看也是未来产品内部迭代的核心依据,作为向领导汇报的基础。为了说服领导、开发和公司。(2)竞品调研PPT写PPT目的只有一个——给领导汇报,当时写了46页的汇报PPT,然后向领导从头讲到尾去描述行业市场情况什么样子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去做、为什么这么做、最后产品方案是什么。4.2 扎实的产品经理——产品之外的细节和技能(1)细节——(字段、数据、流程、特殊用例… )完成竞品调研报告后,信息结构图、用户体验流程图、PRD文档和原型后,将会开始内部评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细节(字段、数据、流程、特殊用例),不然开发后就会有坑,而且该动起来很麻烦。(2)沟通——基于公司需求、业务、用户等去说服写的再好的PPT只是PPT,最后还是需要去和UI、开发沟通,最后把产品开发出来,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有很多问题,说服他们进行工作排期和未来开发最大的依据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注意技巧,大家是合作方式,如果别人不愿意,那就需要从对方工作的角度去和对方沟通,否则… …记住了,产品经理是整体的弱势方,不要成为背锅侠,也不要让别人背锅。五、后记这是自己第n次进行产品竞品调研的分析,运营时期是分析了为了写BP和战略,所有的技能基础都是一样的,冰山模型下很多可迁移技能,善用他们并且不断强化他们,才会是未来每一个人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经快3个月没有进行更新了,自己换工作的事、事业、梦想和现实各种掺杂在一起,导致精力没那么多,现在恢复更新了,计划年底产一篇行业分析,关于VR社交/Facebook等的,也请大家期待一下吧。六、免责声明大家如需交流或者侵权等,请发邮箱:aigbert.li@qq.com,或者加微信Aigbert-Aquarius,欢迎各位指正和交流。#专栏作家#资深运营和产品,连续创业者,现任某公司产品负责人。关注虚拟现实、虚拟增强、电商、新零售和生鲜领域,擅长运营分析、行业分析和产品分析。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