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常州大学涌现了一批“学霸班级”“学霸宿舍”,优异成绩的背后,学霸是如何养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硬核”故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暖心室友齐心考研五人分别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一人提前一年毕业,考入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这个“学霸宿舍”出自华罗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械电子类2016级。早晨睡到8点自然醒,上午复习3小时,中午午睡1小时,下午复习4小时,晚饭后散完步,再回宿舍看4小时,睡前一起总结当日复习经验,互相交流心得,他们的备考“养生”而有规律。谈到考研成功的秘诀,考入华东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的江冲说:“我们始终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齐头并进。”当宿舍成员偶有倦怠情绪时,其他舍友会用‘反向激励法’,帮助其走出低谷;临睡前,大家围坐一起,讲讲自己当日遇到的难题,分享最优的解决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164班336宿舍的四位同学,分别被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和常州大学录取。在四位学霸看来,“神仙友谊”是他们考研成功的关键。四年来,宿舍每位同学都能相互体谅对方,每个人又非常自律,大家关系相处非常融洽。“备考过程中,我们有着默契的配合,每天大家都有复习的目标,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仲国强说。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161班406宿舍,五人分别被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东华大学、长江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你一定不会成功”是这个“学霸宿舍”的座右铭。翻看他们的经历,“斜杠青年”属性十足。从大一开始就活跃在各级各类学生活动、学科竞赛中。求索网站主席、学通社摄影部部长、学生班主任……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这个“学霸宿舍”,除了学得好,还注重全面发展。从大一开始就抱团学习、抱团参加各种活动,自然而然也就抱团踏上了考研之路。考上东南大学的张燚说:“从大一开始,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追梦人,学在常大,我们追梦的步伐未曾停歇。”合理规划有目标,海外研学出佳绩身在海外求学的常大学子,也有着精彩的奋斗故事。今年,海外教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79.3%的学生进入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高校深造。在他们之中,也有“学霸宿舍”的身影。两年前,海外教育学院刘仁璟、吴扬、卢文璇三位同学来到了合作高校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开启了在加拿大的求学之路。机缘巧合之下,三个人同租一套公寓成为室友。两年后,三位同学都收到了多伦多大学(QS最新排名:加拿大第1位,世界第25位)的offer,决定一起继续“租房”,共赴多伦多大学攻读研究生。异国他乡求学的日子里,三位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克服语言关到交流学习心得,从内向的留学新生到有人成为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中国留学会主席,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到共同获得奖学金,谈到为什么会成功,三位同学默契地将原因归结为共同的目标、合理的规划。一来到加拿大,三位同学都想在完成本科学业后,进一步去知名大学深造。有了这个目标,大家学习的动力十足。每次专业课后,一起讨论教学内容,防止遗漏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传授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弥补其他人专业学习的薄弱环节;期末复习的时候,连着一周都从早到晚都待在图书馆学习,分享方法,共享成果,甚至有时候午饭也在图书馆解决了;申请学校遇到了困难,相互交流,传授经验,困难迎刃而解。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制作油泼面,卤肉饭,水煮牛肉犒劳自己。刘仁璟说:“异国求学的日子里,每个人潜移默化的帮助,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充实而不枯燥,顺利而无遗憾。更希望读完研后,我们可以回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全班拧成一股绳,考研之路携手闯31人的班级,14人考取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45%,年年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石油化工学院能化161班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班级”。四年的相识与相守,换来的是一辈子的默契与灵犀;成绩的背后,是班级同学共同的努力与付出。优良班风、科创氛围、团结协作是大家公认的成为“学霸班级”的法宝。能化161班从大一开始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以及“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周庆伟说:“班级同学学习欲望强,上课抢座位的现象时常发生,不逃课、准时上课是我们班一直坚持的。”同学们还全员参加科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实验大赛等比赛中屡屡获奖,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团结协作的考研氛围,也是“学霸班级”的助推剂。考研路上,班主任与辅导员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紧张的考研复习中,班级同学发挥专长,传经送宝,有分享考研信息的达人,有善于鼓劲的行家,有传授解题技巧的学霸……“漫漫考研路,班级的同学同监督、同努力、同成功。”考入厦门大学的廖忆晨说。常州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细致入微的“软硬件”服务,通过考前辅导、慰问、假期寄送考研资料、布置考研线上复试教室等方式全面助力学生考研。今天,“学霸班级”“学霸宿舍”的故事已经讲完;明天,更多的常大“学霸班级”“学霸宿舍”正在孕育。来源:常州大学 素材来源:各学院、学通社采访部编辑:蒋佩津、汪怡彤审核:张茹、徐寅
问:江苏高校为数众多,常州大学有哪些特色和优势?答:常州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历经42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构建了博士生、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建立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常州大学作为原部属院校,具有石油石化行业背景,与行业和地方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2011年,江苏省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功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这是学校特有的强大行业优势。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更让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常州大学,拥有了显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常州,其丰富的地方名人、创新创意和江南特色文化,为常州大学提供了文化优势。常州大学科教城校区所在的常州科教城、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常州“一核八园”的智慧之“核”,是常州乃至长三角科技、智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智库和引擎。所以,常州大学坐拥天时地利人和。问:常州大学今年本科招生专业和计划安排情况如何?答:常州大学今年本科层次共有70余个专业(方向)面向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4500余名。在江苏全部为本一招生,占总计划的一半以上。问:常州大学今年在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及选测科目要求是怎样的?答:今年常州大学(招生代码1242)、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招生代码1631)、“4+0”联合培养项目(招生代码1526)江苏普通本科录取的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为1B1C(含)以上,必修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考生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测试成绩中不合格(或D级)科目不超过三门。问:常州大学今年的录取规则是怎样的?答:常州大学的录取规则是:1.普通类进档考生:对于进档考生,我校将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方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当投档分相同时文科考生语文分数高者优先,理科考生数学分数高者优先,以上条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语分数高者优先。2.江苏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为1B1C(含)以上,必修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对进档考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录取,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成绩相同时,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高者优先排序,后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如在排序中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仍相同,文科考生语文分数高者优先、理科考生数学分数高者优先,以上条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语分数高者优先排序。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考生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测试成绩中不合格(或D级)科目不超过三门。3.美术类:(陕西省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及位次从高到低录取。(陕西省外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录取时按总分(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当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4.音乐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采用音乐类联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联考成绩计算)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高考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5.表演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采用表演校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我校校考成绩计算;采用表演联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联考成绩计算)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高考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6.体育类:(江苏省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省体育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总分(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江苏省外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体育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7.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以上录取规则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政策不符的,执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政策;如果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政策有所调整,我校也将做出相应调整。问:常州大学的学科建设、教学水平如何?答:学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学科上榜。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9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育部2006年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三连冠”;在近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在近五届“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在近四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2016年获得华为“专项奖”;2014—2019年,先后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赛特等奖。学校拥有招收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资格。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问:常州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答:学校现有科教城、西太湖、靖江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5亿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300万余册,馆藏基础雄厚,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地区中心馆。学校建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学校设有23个学院,现有7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另设有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问:常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答: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5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博士学位5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29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获得答:等,排名全国高校第7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大学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最具经济和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高铁距离省会南京40分钟,距上海仅50分钟。长期以来,常州大学得益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至今学校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优秀人才,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10%的学生进入石油石化行业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涵盖全国各省市,行业分布广泛,实现了优质就业、稳定就业和高薪就业。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排名,列江苏省非“211”公办本科院校第三位。近三年学生考研录取学校不乏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问:常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情况如何?答:常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立于2006年,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简称圣大)和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简称梅大)两所高校合作举办四个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并招生。学院以创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目标,吸收和利用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的教学安排由学院组织。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中嵌入外方专业课程,并确保语言课程在前3年教学安排中的占比。语言类课程由外教负责,专业课程由常大其他专业学院及境外合作高校教师负责。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名学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BC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博学位;部分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广播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希迈士国际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企业工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批准,成为英语雅思官方考点之一。中加项目:毕业生当中,1/3的同学选择在加拿大或者美国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1/3的同学选择在加拿大工作,1/3的同学选择回国发展。具体而言,毕业生分布于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上海、苏南片区的各大名校、名企及银行、证券公司工作。中爱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达研率连续10年达100%,52人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等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深造,70多人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0的名校深造,或者进入微软、IBM、英特尔、博世、西门子、汇丰控股等世界名企就业。问: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的招生、培养情况如何?答:华罗庚学院(以下简称华院)以华罗庚先生“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献身祖国”之精神为院训,以“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为办学思路,以“小班教学、名师授课、教学自主、师生互动、注重实践、鼓励创新”为教学组织原则,以“导师制、淘汰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培养机制,实行荣誉项目学分管理机制,旨在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具有较宽的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潜质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院依托教育部《面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地方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和江苏省《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依靠相关学院,大胆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和促进学生交叉学科学习及个性化自主学习,大力推进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单位),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第1单位)。学院实行大类培养,在新生入校后通过选拔进入化工材料、机械及信息电子三个专业大类学习,每班25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00人,已有五届毕业生。建院至今,华院已形成踏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院风和创新创优的氛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为突出,普遍具有人文关爱情怀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初步呈现出华院学子的特质,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20届毕业生升学录取率达70%,2020届毕业生中,33人被浙大、复旦、南大、川大、南理工、南航、美国罗切斯特等国内外优质高校录取,优质高校录取占比80%,升学质量、数量再创新高;华院学生团队分别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2015年、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年答:CM程序设计大赛铜奖,国家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256项,生均1.28项,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231项,省级学科竞赛人均1.5项,累计120余人次赴国(境)外长、短期学习交流,累计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项,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问: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招生、培养情况如何?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于2018年9月,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董事长、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发起,由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州大学等联合共建,三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联盟,旨在共同在常州打造集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产业加速和资本参与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学院自2018年9月起招生,每年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及项目能力测试遴选新生进入学院。学院现有51名学生(2018级20名,2019级31名,2020年起拟招生50人)。学院借鉴欧林工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智能制造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挑战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构,以“项目制课程流”为核心引领,探索构建一套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跨学科融合培养的全程项目制课程为引领的全新教学体系;李泽湘教授把学院视为在新工科教育理想实施布点高校之一,向学院导入其生态企业(如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大疆无人机等)真实工程案例,导入国际高校(香港科技大学、欧林工学院)优质课程资源,与学院共同将企业真实案例转换成教学项目(如机器视觉、平衡车、倒立摆、四悬翼无人机等),共同将国际教学资源实现本土转化。学院还与周边智能制造企业(北自所长江院、常州固高科技、科乐为等)形成合作意向,以企业项目委托的方式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大三、大四年级的自选项目。项目制培养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效显著。2018级学生仅经过一年的训练,就在各大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省级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目前,学院正依托中以常州国家创新园与创新国度以色列高校探讨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以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问:常州大学的奖助学金的设置情况如何?怎样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答:常州大学设置以下奖助学金:新生“青果奖学金”:在当年实际缴费报到注册的新生中,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国家奖学金8000元,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面约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平均3300元,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等分为2300元、3300元、4300元三个标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面约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综合测评奖学金:根据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评定,特等奖4000元/生/学年,获奖面2%;一等奖2000元/生/学年,获奖面3%;二等奖800元/生/学年,获奖面10%;三等奖400元/生/学年,获奖面20%;单项奖200元/生/学年,获奖面20%。企业社会奖助学金:翟健栋博士奖学金20000元、扬子石化-巴斯夫奖学金5000元、圣汇奖学金5000元、南萍助学基金5000元/生/学年、唐荆川爱国兴学奖助金5000元、福彩爱心助学金3000元、常州市福建商会助学金3000元、天津校友会学费资助等数十项。学校设有“奖、助、勤、贷、补、免”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立体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后,可以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为主,“青果”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企业社会奖学金为辅的模式解决学费和住宿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和企业社会助学金为辅解决生活费;特殊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常州大学完备的资助体系将帮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无法一次性缴齐学杂费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学校开辟“绿色通道”,先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核实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予以资助。问:常州大学今年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情况及学生的食宿条件怎么样?答: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并严格按照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公布的各专业学费均为每学年预收学费,具体收费详见招生计划表,学年结束时学费按学分分学年结算。住宿费:根据入住条件不同收费标准为700~1500元/生/学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切实履行“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承诺,常州大学所有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公寓实行24小时管理,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创造整洁、文明、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后勤产业集团公司饮食服务中心获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教城校区第二食堂喜获“江苏好食堂”称号。问:常州大学今年新增哪些专业?答:2020年常州大学新增生物医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和消防工程4个本科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新增学位授权点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北京工商大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1),自批准之日起,可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质量意识,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等2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等2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2),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待其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查后,再开展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工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将名单下达到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并抄送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主管部门,督导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并指导高校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工商大学 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浙江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南方科技大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硕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硕士湖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水产、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重庆科技学院 工程硕士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医学(蒙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学上海电力学院 电气工程江西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河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工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吉首大学 体育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医博士重庆师范大学 考古学贵州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西藏藏医学院 中医学(藏医)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青海民族大学 民族学塔里木大学 生物学新疆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北方民族大学 民族学海南医学院 临床医学上海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山西大同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硕士赤峰学院 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上海海关学院 税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盐城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程硕士临沂大学 化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南阳师范学院 工程硕士湖北文理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天水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宁夏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硕士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教育学、翻译硕士、会计硕士贵阳学院 哲学、工程硕士昌吉学院 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合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齐齐哈尔医学院 医学技术、药学硕士南昌工学院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昆明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农业硕士榆林学院 工程硕士、农业硕士钦州学院 国际商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大连民族大学 民族学、生物工程、工程硕士四川警察学院 警务硕士答记者问:有的高校也进行了公示,但并没有批准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因是什么?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批准了复审中专家同意票数在三分之二(含)以上的2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高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根据复审专家组希望适当增加学位授予单位数量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了特别程序,对复审中专家同意得票不足三分之二的10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和1所申请硕士单位高校,是否列入审批议程进行了审议表决,决定将这些高校中得票在二分之一以上的4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作为审批对象,列入审批程序。经表决,批准这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余高校虽然进行了公示,但没有进入审批程序,未被审批为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对于仍需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何加强建设?答:对照申请基本条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28所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仍需加强建设的有21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5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些单位的主管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建设方案,在办学方向、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各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性地补齐这些高校的短板,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办学水平,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经统计,建设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凝练办学方向和目标,破除了“等靠要”思想,更加聚焦高水平和高质量,建设动力明显增强。二是显著增加办学经费,统筹财政、社会、自筹等多元经费渠道。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设立“编制池”等多个办法,预计增加教师编制两千五百余个。四是着力优化在校生比例结构,特别是部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计划通过大幅度的调整,推动全校整体办学结构的优化。五是更加重视科研育人,创新机制,采取支持实验室及平台建设、保持师均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校企校地服务与联系等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未来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否能够常态化实施?答: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
日前,常州大学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常州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代表听取《常州大学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并产生第十二届学生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研究生委员会和主席团成员。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常州大学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宣读《常州大学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倡议书》。本次大会体现常州大学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是实施部署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重要会议。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常州大学党委,党委常委、组织部,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兄弟高校学生会代表以及大会代表参加此次大会。来源:常州大学团委
去年8月和12月广东省教育厅分别公示了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结题验收认定结果及2020年度省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遴选结果华师共有5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课程吧53门课程获得省级认定 1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其中我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38门课程成功入选。而在 8月份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结果中,我校有《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等15门课程验收通过。据此,我校2020年度获得省级一流认定的课程数为53门,入选总数在广东高校中排名第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20) 7 号)安排,经各校遴选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与公示公告, 确定651门课程为2020 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8 门,线下一流课程330 门,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06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7 门。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安排, 经课程管理单位初步评估、验收条件审核、专家评审、公示、复审等环节, 共评出优秀项目13项,良好项目41 项、合格项目30 项。验收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课程, 视为验收通过,上述课程认定为“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本次入选的53门本科课程分为21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6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3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25个课程单位推出,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确保高水平、高质量,不断改革创新的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这些本科课程有何特别之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谢幼如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教育部教指委规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3门最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驱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依托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谢幼如、李克东编著),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前沿,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研究方法应用,提供丰富情景案例,可供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中小学、职教和高校的教师以及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教育心理学课程负责人:何先友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全国A+学科平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解决教育心理问题以及独立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能力。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在疫情期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推荐的在线课程资源。实验心理学课程负责人:陈彩琦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彩琦、陆爱桃、孟明、张喜淋、秦鹏民、曲琛、黄健等七位教师联合开发的心理学专业类慕课。课程依托A+学科平台,教学团队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精良,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周到细致,深受好评。课程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已运行至第3期,选课人数已达44000多人,被25所高校引用建立SPOC;今年3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尹睿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全国首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沿发展,以“应用驱动”和“创新引导”为理念,有机渗透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教学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追求卓越小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树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课程负责人:武丽志所在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课程简介:《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出发,围绕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研究方法、论文撰写、著录规范、自信答辩等展开,旨在帮助并陪伴即将本科毕业的学子顺利度过论文写作与答辩的“艰苦”岁月。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14个月,关注人数已超5万,并有60多所高校依托该课程建设SPOC。课程秉持开放理念,还通过百校千课共享联盟、智慧职教、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等平台免费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开放。生态学课程负责人:李韶山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精心打造40节系列微课,视频制作精美,讲解生动,涵盖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本质规律,力求反映我国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特色。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负责人:况姗芸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移动技术变革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但其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从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支持技术与平台、典型案例、活动设计等视角系统介绍了移动学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和家长了解学习应用,帮助职前职后老师掌握利用移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推进移动学习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柯清超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升级为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帮助师范生和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课程负责人:胡小勇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一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各专业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信息化从业者理解和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教师的智能技术教育教学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教育评估与管理”,既包括理论理念、内涵方法和技术工具,又体现了领域发展前沿。心理学课程负责人:刘学兰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介绍:《心理学》是本科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广州大学和肇庆学院参与建设,10位教师共同讲授,课程负责人是心理学院刘学兰教授。本课程2019年12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已开设3期,并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课,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情意心理、人格心理、心理健康、人际心理、爱情与性心理、网络心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负责人:陈俊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介绍:《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内容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为“理论与进展”,模块二为“实践与指导”。本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旨在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掌握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的理论及原理、学习的策略及指导,通过积极关注、科学设计学习过程、从而助推高效学习;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课程负责人:钱扬义所在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国内第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展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理论、新案例和新教学模式等关键内容,面向职前化学师范生(本科、硕士)、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大专院校老师、中学生等广大学习者。课程聚焦学习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大量丰富实用的初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详细地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开发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课程负责人:陈娬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成为学校面临的挑战,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课程聚焦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学习”、“翻转课堂的设计”、“混合学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四个专题。其次本课程团队由各领域专家组跨界协同组成,根据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应用方式,采用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同伴互助等多元方式开展教学,让学习者在参与、体验、反思中发展技术融合与教学的能力。教育法学课程负责人:彭虹斌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以法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为基础,是法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法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我国教育法治的新理论与新问题。全面阐述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域,并努力使教育法学研究从经验认识层次、法律解释水平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进而提炼教育法学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在结构和内容上,力图反映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几大新成果。数学教学论课程负责人:何小亚、冯伟贞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中的必修课,是提高师范生数学教育专业素养、培养师范生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课程知识体系包括:课程概论、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数学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及数学教学研究及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为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够帮助其认识中学数学教学、影响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拓宽理论视野、掌握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在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论课程负责人:周小蓬所在学院:文学院课程介绍:《语文教学论》重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方式与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价值,掌握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培养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课程负责人:王朝霞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介绍:该课程为高校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既涵盖音乐教学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也汇集了基础音乐教育课改的成果——通过对全国优秀课例的评析,使得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对音乐教学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课程团队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与教学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在四十多个微课中,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的评析,而且教学案例是根据知识点去截取的,力求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负责人:张军朋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介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以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展示了先进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了物理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计了物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理论与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进阶性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方式灵活,既适合在线学习,也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为师范生奠定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又能促进其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负责人:黄丽燕、徐曼菲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课程介绍: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价》依据师范人才培养目标及一线教学需求,系统介绍语言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中的命题设计与实施方法。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合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形成了三大亮点:“职前职后贯通”、“理论实践并重”、“线上线下协同”。课程在“学银在线”上线使用以来,成效显著,学生的测评素养得到较大发展。课程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类),质量得到同行高度认可。公共教育学课程负责人:扈中平、肖绍明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本门课程对现实的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较为贴切的分析和批判。本课程包含六个必修模块,即“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基本理论(二)、课程论、教学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各模块之间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支架,符合培养学习者的现代教育素质、增强师范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刑法学(分论)课程负责人:黄立所在学院:法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行情况好,获得广泛好评。参建高校已使用该课程进行教学。已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常州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江夏学院等外省学校将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微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张松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简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在线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微生物学数字课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利用教学平台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负责人:穆肃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让学生们从教与学的过程、特点和需求出发,用专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认识、有效设计和合理采用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团队从十二年前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达成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活动和实践达成高阶教学目标,课后线上线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创新,建构了3P-HAPPY 融合教学模式。逻辑学课程负责人:赵艺所在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向学生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发展到目前的大致学科形象,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大数据平台思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设计素养、技术、创新、实践模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金课两性一度要求,支撑学校“双优”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负责人:王朝霞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简介:该课程采用本人主持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为线上学习资源,将课程内容分类组织,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将网络教学的小步子原则和知识呈现的系统化为设计原则,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再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的音乐教育情怀和教育知能培养相结合,铸造未来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课程负责人:柴少明所在学院:国际商学院课程简介:以知识建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建构新知识和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和模块,开发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形成了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开放课程,线下教学以问题探究和项目学习为主,二者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艺术与审美课程负责人:郑莹洁所在学院:城市文化学院课程简介:本课程依托智慧树国家精品慕课《艺术与审美》,在本校砺儒云平台创建spoc课程,线下结合“学习通”app互动开设面授课堂。秉承“以学定教,以美导善”的教学理念,基于三个平台建构迭代提阶教学模式,创建艺术沉浸式创新学习空间,注重传统艺术文化守正创新,培育中国心、中国魂、中国情,培养具有艺术审美品位,有文化自信的创新人才。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负责人:贾义敏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致力培养学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形成系统认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挑战。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下,团队坚持“教研相长”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实施“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混合教学。已创建有丰富的开放网络课程资源,衍生出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等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体系。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孙艳辉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建设遵循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形成以下特色:1.课程模块完善,强化过程导学、实施多元评价;2.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丰富,注重与学生专业特点、学科前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3.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强化将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4.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式。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课程负责人:周少娜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简介:为满足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行列物理学人才培养要求,打造学科功底和教研能力双向发展的“新师范”物理学科的拔尖人才,借助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平台,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引进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思想和国际教育研究案例,建立实证研究思维并深度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课程负责人:沈映珊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的思路,以知识点为导线,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了涵盖计算机科学核心的扁平化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双主教学的“3O-HAPPY-CL”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如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做好理论引导。利用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表现活跃,线上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市场营销学课程负责人:张凤超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简介: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实用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课程核心内容是面对广阔市场的企业卖方如何从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出发,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市场细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锚定营销目标,制定营销战略战术组合,指导企业展开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曾碧卿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思想、培养程序设计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教学过程中对MOOC、励儒云、学者网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累计有20余所高校的3000余人通过本课程在线教学资源辅助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互动体系,较好培养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负责人:丁美荣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面向新时代人才素养需求标准,面向新工科双一流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学生的学”为导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探究、激励与沟通、工程伦理、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课程从团队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团队的建设、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与沟通等运营和管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了解“团队激励与沟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齐梅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基于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广东省“新师范”的战略举措,以及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南方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学科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和教育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突出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以“学习中心,任务驱动,以研促学”为主导原则,创建了3KAM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科研实践,促进师范生多样化发展。公共关系课程负责人:夏宝君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秉承“师生平权、启迪心智、引导价值、培育创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对话教学和对分课堂,创建全景式、沉浸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 “3+1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引导学生在公关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培育传递中国声音、中国力量的新闻人,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有机化学课程负责人:汪朝阳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在省级千百十人才汪朝阳教授带领下,有由我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系列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教学中注重“温故而知新”六重奏的策略,注意渗透绿色化学前沿知识,注意强化化学史立德树人功能,各类成果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普通心理学课程负责人:陈俊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采用经典剖析、科学重现、课堂延伸、高效互动的创新教学实现“四度”(深度-广度-温度-厚度)学习,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构筑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体验研究的巧妙、涵养科学的思维、激发创新应用能力。课程注重“新时代新教法,新师范新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策略的科学优化,教学过程中为达成“基础+实践”双创型人才而设计并论证、运行、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方案。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吴先球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特色:1. 教学实施“师德养成”培养教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文化。2.创建“一体二翼”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 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对课程支撑强。4.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政治经济学课程负责人:贾丽虹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致力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3年课程入选首批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013 年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该质量工程项目在 2017 年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评级。团队将以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扎根。环境化学课程负责人:吴宏海所在学院:环境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我校化学和地球科学而具有先天性的学科优势,设环境化学二级博士授予点。课程融入生态理念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水、大气、土壤的环境污染化学;2.污染生态化学;3.环境分析化学;4.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软件构造课程负责人:潘家辉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讲授软件工程知识国际体系SWEBOK中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软件构造的标准化技巧、形式化方法以及23种设计模式。教学内容涉及面向关键质量目标的软件构造基本技术,软件代码重构和面向更复杂软件系统的高级构造方案。学生学习后能掌握软件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日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离散数学课程负责人:蒋运承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是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目前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负责人为二级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教学团队以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开设的离散数学课程面向全院本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资料上传砺儒云课堂和学者网课程平台,设计和录制了81个慕课视频已在砺儒云课堂上线,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数学分析(I)课程负责人:刘名生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讲授极限理论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论,有自编的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课教材和非常强的教师团队。负责人刘名生为校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主编教材《数学分析(一)、(二)、(三)》和《数学分析学习辅导 I、II、III》以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发行;实验课教材《数学基础实验教程》由冯伟贞、章绍辉主编。无机化学课程负责人:王前明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和重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省部重点课题,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获华师第四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出版的 “十三五”规划配套教材包括《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已被湖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广泛使用。运动生理学课程负责人:段锐所在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线下课程利用生理学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和指导运动实践中的生理问题,并最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拥有长江学者引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采用团队成员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作为配套教材,对国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日本概况及中日关系课程负责人:李雁南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的特色是文本阅读、比较研究、课程思政和科研培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文脉、地缘关系、民间交流、文化互通等方面解析中日关系,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通过对日本这个“他者”来观照“自我”,提高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水平,对中日关系的历史理解、现实认知和未来建设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高人文素质,抱有深挚的中国情怀。城市管理学课程负责人:杨爱平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秉持“尚礼、志学、求实、探真”的8字课程思政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读书报告、实地观摩等方法,实现四大教学目标:一是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二是理解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制度逻辑、治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三是领会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决策和运行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并分析现实的城市管理问题;四是了解当代国内外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合唱与指挥基础课程负责人:苏严惠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重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立足音乐基础教育根本、努力开拓原创合唱的现代演绎,践行“立德育人,朋辈同行”的实践模式,坚持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学体系,以“未来教育者”为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音乐教育人才,努力造就具有现代文明精神、宽厚知识基础、卓越专业素养和深挚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负责人:宋一兵所在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围绕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介绍旅游目的地概念、构成要素及相关的地方性理论知识,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及竞争力、软实力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危机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管理与智慧旅游、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低碳生活实践课程负责人:张立国所在学院:环境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由环境学院开设,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已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与昆士兰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建立了本硕连读项目等国际化办学合作。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环境教育科普实践由学生组织,75%以上实践活动深入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及企业,依托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实践成果发布推广公众号“师范环境教育”,用户已超过1200人,实践成果关注量超过2万人次。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课程负责人:李思娴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在近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在幼儿园里读大学”的教学特色,坚持实践为导向,创设多元情境,为学生践行师德、内化师德、锻炼能力提供依托。课程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案例性、问题性与真实性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体悟师德要求,坚定从教信念,践行并最终内化师德,自觉规范教师行为。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张永刚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简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之中,通过实践育人模式增强思政课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经过十余年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建设与教学效果走在全省前列,并形成了立德树人价值目标突出明显、时代特色与地方优势项相互结合、“八个统一”教学方法有机统一、全院教师倾力打造共同参与的课程优势。这些一流课程中有没有你正在上的课呢我们努力学习 学有所成就是对老师最高的肯定预告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即12套)“道德观察”栏目拍摄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鑫见义勇为事迹专题片《被打碎牙齿的女大学生》,央视12套节目将于1月10日(星期天)12:20、21:30先后播出,次日(1月11日)09:34重播。敬请关注。
近日,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常州大学涌现了一批“学霸班级”“学霸宿舍”,优异成绩的背后,学霸是如何养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硬核”故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暖心室友齐心考研五人分别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一人提前一年毕业,考入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这个“学霸宿舍”出自华罗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械电子类2016级。早晨睡到8点自然醒,上午复习3小时,中午午睡1小时,下午复习4小时,晚饭后散完步,再回宿舍看4小时,睡前一起总结当日复习经验,互相交流心得,他们的备考“养生”而有规律。谈到考研成功的秘诀,考入华东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的江冲说:“我们始终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齐头并进。”当宿舍成员偶有倦怠情绪时,其他舍友会用‘反向激励法’,帮助其走出低谷;临睡前,大家围坐一起,讲讲自己当日遇到的难题,分享最优的解决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164班336宿舍的四位同学,分别被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和常州大学录取。在四位学霸看来,“神仙友谊”是他们考研成功的关键。四年来,宿舍每位同学都能相互体谅对方,每个人又非常自律,大家关系相处非常融洽。“备考过程中,我们有着默契的配合,每天大家都有复习的目标,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仲国强说。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161班406宿舍,五人分别被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东华大学、长江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你一定不会成功”是这个“学霸宿舍”的座右铭。翻看他们的经历,“斜杠青年”属性十足。从大一开始就活跃在各级各类学生活动、学科竞赛中。求索网站主席、学通社摄影部部长、学生班主任……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这个“学霸宿舍”,除了学得好,还注重全面发展。从大一开始就抱团学习、抱团参加各种活动,自然而然也就抱团踏上了考研之路。考上东南大学的张燚说:“从大一开始,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追梦人,学在常大,我们追梦的步伐未曾停歇。”合理规划有目标,海外研学出佳绩身在海外求学的常大学子,也有着精彩的奋斗故事。今年,海外教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79.3%的学生进入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高校深造。在他们之中,也有“学霸宿舍”的身影。两年前,海外教育学院刘仁璟、吴扬、卢文璇三位同学来到了合作高校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开启了在加拿大的求学之路。机缘巧合之下,三个人同租一套公寓成为室友。两年后,三位同学都收到了多伦多大学(QS最新排名:加拿大第1位,世界第25位)的offer,决定一起继续“租房”,共赴多伦多大学攻读研究生。异国他乡求学的日子里,三位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克服语言关到交流学习心得,从内向的留学新生到有人成为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中国留学会主席,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到共同获得奖学金,谈到为什么会成功,三位同学默契地将原因归结为共同的目标、合理的规划。一来到加拿大,三位同学都想在完成本科学业后,进一步去知名大学深造。有了这个目标,大家学习的动力十足。每次专业课后,一起讨论教学内容,防止遗漏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传授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弥补其他人专业学习的薄弱环节;期末复习的时候,连着一周都从早到晚都待在图书馆学习,分享方法,共享成果,甚至有时候午饭也在图书馆解决了;申请学校遇到了困难,相互交流,传授经验,困难迎刃而解。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制作油泼面,卤肉饭,水煮牛肉犒劳自己。刘仁璟说:“异国求学的日子里,每个人潜移默化的帮助,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充实而不枯燥,顺利而无遗憾。更希望读完研后,我们可以回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全班拧成一股绳,考研之路携手闯31人的班级,14人考取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45%,年年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石油化工学院能化161班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班级”。四年的相识与相守,换来的是一辈子的默契与灵犀;成绩的背后,是班级同学共同的努力与付出。优良班风、科创氛围、团结协作是大家公认的成为“学霸班级”的法宝。能化161班从大一开始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以及“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周庆伟说:“班级同学学习欲望强,上课抢座位的现象时常发生,不逃课、准时上课是我们班一直坚持的。”同学们还全员参加科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实验大赛等比赛中屡屡获奖,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团结协作的考研氛围,也是“学霸班级”的助推剂。考研路上,班主任与辅导员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紧张的考研复习中,班级同学发挥专长,传经送宝,有分享考研信息的达人,有善于鼓劲的行家,有传授解题技巧的学霸……“漫漫考研路,班级的同学同监督、同努力、同成功。”考入厦门大学的廖忆晨说。常州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细致入微的“软硬件”服务,通过考前辅导、慰问、假期寄送考研资料、布置考研线上复试教室等方式全面助力学生考研。今天,“学霸班级”“学霸宿舍”的故事已经讲完;明天,更多的常大“学霸班级”“学霸宿舍”正在孕育。来源:常州大学 素材来源:各学院、学通社采访部编辑:蒋佩津、汪怡彤审核:张茹、徐寅
问:江苏高校为数众多,常州大学有哪些特色和优势?答:常州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历经42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构建了博士生、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建立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常州大学作为原部属院校,具有石油石化行业背景,与行业和地方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2011年,江苏省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功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这是学校特有的强大行业优势。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更让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常州大学,拥有了显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常州,其丰富的地方名人、创新创意和江南特色文化,为常州大学提供了文化优势。常州大学科教城校区所在的常州科教城、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常州“一核八园”的智慧之“核”,是常州乃至长三角科技、智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智库和引擎。所以,常州大学坐拥天时地利人和。问:常州大学今年本科招生专业和计划安排情况如何?答:常州大学今年本科层次共有70余个专业(方向)面向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4500余名。在江苏全部为本一招生,占总计划的一半以上。问:常州大学今年在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及选测科目要求是怎样的?答:今年常州大学(招生代码1242)、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招生代码1631)、“4+0”联合培养项目(招生代码1526)江苏普通本科录取的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为1B1C(含)以上,必修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考生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测试成绩中不合格(或D级)科目不超过三门。问:常州大学今年的录取规则是怎样的?答:常州大学的录取规则是:1.普通类进档考生:对于进档考生,我校将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方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当投档分相同时文科考生语文分数高者优先,理科考生数学分数高者优先,以上条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语分数高者优先。2.江苏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为1B1C(含)以上,必修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对进档考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录取,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成绩相同时,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高者优先排序,后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如在排序中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仍相同,文科考生语文分数高者优先、理科考生数学分数高者优先,以上条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语分数高者优先排序。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考生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测试成绩中不合格(或D级)科目不超过三门。3.美术类:(陕西省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及位次从高到低录取。(陕西省外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录取时按总分(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当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4.音乐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采用音乐类联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联考成绩计算)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高考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5.表演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采用表演校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我校校考成绩计算;采用表演联考的省份,考生专业成绩按联考成绩计算)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高考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6.体育类:(江苏省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省体育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总分(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江苏省外考生适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生源省份相应的体育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7.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以上录取规则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政策不符的,执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政策;如果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政策有所调整,我校也将做出相应调整。问:常州大学的学科建设、教学水平如何?答:学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学科上榜。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9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育部2006年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三连冠”;在近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在近五届“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在近四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2016年获得华为“专项奖”;2014—2019年,先后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赛特等奖。学校拥有招收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资格。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问:常州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答:学校现有科教城、西太湖、靖江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5亿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300万余册,馆藏基础雄厚,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地区中心馆。学校建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学校设有23个学院,现有7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另设有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问:常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答: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5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博士学位5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29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获得答:等,排名全国高校第7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大学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最具经济和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高铁距离省会南京40分钟,距上海仅50分钟。长期以来,常州大学得益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至今学校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优秀人才,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10%的学生进入石油石化行业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涵盖全国各省市,行业分布广泛,实现了优质就业、稳定就业和高薪就业。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排名,列江苏省非“211”公办本科院校第三位。近三年学生考研录取学校不乏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问:常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情况如何?答:常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立于2006年,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简称圣大)和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简称梅大)两所高校合作举办四个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并招生。学院以创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目标,吸收和利用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的教学安排由学院组织。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中嵌入外方专业课程,并确保语言课程在前3年教学安排中的占比。语言类课程由外教负责,专业课程由常大其他专业学院及境外合作高校教师负责。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名学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BC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博学位;部分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广播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希迈士国际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企业工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批准,成为英语雅思官方考点之一。中加项目:毕业生当中,1/3的同学选择在加拿大或者美国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1/3的同学选择在加拿大工作,1/3的同学选择回国发展。具体而言,毕业生分布于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上海、苏南片区的各大名校、名企及银行、证券公司工作。中爱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达研率连续10年达100%,52人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等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深造,70多人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0的名校深造,或者进入微软、IBM、英特尔、博世、西门子、汇丰控股等世界名企就业。问: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的招生、培养情况如何?答:华罗庚学院(以下简称华院)以华罗庚先生“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献身祖国”之精神为院训,以“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为办学思路,以“小班教学、名师授课、教学自主、师生互动、注重实践、鼓励创新”为教学组织原则,以“导师制、淘汰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培养机制,实行荣誉项目学分管理机制,旨在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具有较宽的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潜质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院依托教育部《面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地方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和江苏省《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依靠相关学院,大胆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和促进学生交叉学科学习及个性化自主学习,大力推进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单位),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第1单位)。学院实行大类培养,在新生入校后通过选拔进入化工材料、机械及信息电子三个专业大类学习,每班25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00人,已有五届毕业生。建院至今,华院已形成踏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院风和创新创优的氛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为突出,普遍具有人文关爱情怀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初步呈现出华院学子的特质,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20届毕业生升学录取率达70%,2020届毕业生中,33人被浙大、复旦、南大、川大、南理工、南航、美国罗切斯特等国内外优质高校录取,优质高校录取占比80%,升学质量、数量再创新高;华院学生团队分别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2015年、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年答:CM程序设计大赛铜奖,国家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256项,生均1.28项,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231项,省级学科竞赛人均1.5项,累计120余人次赴国(境)外长、短期学习交流,累计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项,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问: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招生、培养情况如何?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于2018年9月,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董事长、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发起,由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州大学等联合共建,三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联盟,旨在共同在常州打造集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产业加速和资本参与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学院自2018年9月起招生,每年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及项目能力测试遴选新生进入学院。学院现有51名学生(2018级20名,2019级31名,2020年起拟招生50人)。学院借鉴欧林工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智能制造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挑战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构,以“项目制课程流”为核心引领,探索构建一套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跨学科融合培养的全程项目制课程为引领的全新教学体系;李泽湘教授把学院视为在新工科教育理想实施布点高校之一,向学院导入其生态企业(如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大疆无人机等)真实工程案例,导入国际高校(香港科技大学、欧林工学院)优质课程资源,与学院共同将企业真实案例转换成教学项目(如机器视觉、平衡车、倒立摆、四悬翼无人机等),共同将国际教学资源实现本土转化。学院还与周边智能制造企业(北自所长江院、常州固高科技、科乐为等)形成合作意向,以企业项目委托的方式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大三、大四年级的自选项目。项目制培养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效显著。2018级学生仅经过一年的训练,就在各大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省级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目前,学院正依托中以常州国家创新园与创新国度以色列高校探讨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以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问:常州大学的奖助学金的设置情况如何?怎样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答:常州大学设置以下奖助学金:新生“青果奖学金”:在当年实际缴费报到注册的新生中,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国家奖学金8000元,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面约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平均3300元,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等分为2300元、3300元、4300元三个标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面约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综合测评奖学金:根据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评定,特等奖4000元/生/学年,获奖面2%;一等奖2000元/生/学年,获奖面3%;二等奖800元/生/学年,获奖面10%;三等奖400元/生/学年,获奖面20%;单项奖200元/生/学年,获奖面20%。企业社会奖助学金:翟健栋博士奖学金20000元、扬子石化-巴斯夫奖学金5000元、圣汇奖学金5000元、南萍助学基金5000元/生/学年、唐荆川爱国兴学奖助金5000元、福彩爱心助学金3000元、常州市福建商会助学金3000元、天津校友会学费资助等数十项。学校设有“奖、助、勤、贷、补、免”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立体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后,可以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为主,“青果”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企业社会奖学金为辅的模式解决学费和住宿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和企业社会助学金为辅解决生活费;特殊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常州大学完备的资助体系将帮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无法一次性缴齐学杂费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学校开辟“绿色通道”,先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核实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予以资助。问:常州大学今年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情况及学生的食宿条件怎么样?答: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并严格按照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公布的各专业学费均为每学年预收学费,具体收费详见招生计划表,学年结束时学费按学分分学年结算。住宿费:根据入住条件不同收费标准为700~1500元/生/学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切实履行“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承诺,常州大学所有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公寓实行24小时管理,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创造整洁、文明、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后勤产业集团公司饮食服务中心获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教城校区第二食堂喜获“江苏好食堂”称号。问:常州大学今年新增哪些专业?答:2020年常州大学新增生物医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和消防工程4个本科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新增学位授权点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北京工商大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1),自批准之日起,可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质量意识,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等2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等2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2),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待其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查后,再开展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工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将名单下达到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并抄送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主管部门,督导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并指导高校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工商大学 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浙江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南方科技大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硕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硕士湖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水产、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重庆科技学院 工程硕士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医学(蒙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学上海电力学院 电气工程江西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河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工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吉首大学 体育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医博士重庆师范大学 考古学贵州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西藏藏医学院 中医学(藏医)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青海民族大学 民族学塔里木大学 生物学新疆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北方民族大学 民族学海南医学院 临床医学上海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山西大同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硕士赤峰学院 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上海海关学院 税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盐城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程硕士临沂大学 化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南阳师范学院 工程硕士湖北文理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天水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宁夏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硕士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教育学、翻译硕士、会计硕士贵阳学院 哲学、工程硕士昌吉学院 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合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齐齐哈尔医学院 医学技术、药学硕士南昌工学院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昆明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农业硕士榆林学院 工程硕士、农业硕士钦州学院 国际商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大连民族大学 民族学、生物工程、工程硕士四川警察学院 警务硕士答记者问:有的高校也进行了公示,但并没有批准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因是什么?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批准了复审中专家同意票数在三分之二(含)以上的2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高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根据复审专家组希望适当增加学位授予单位数量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了特别程序,对复审中专家同意得票不足三分之二的10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和1所申请硕士单位高校,是否列入审批议程进行了审议表决,决定将这些高校中得票在二分之一以上的4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作为审批对象,列入审批程序。经表决,批准这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余高校虽然进行了公示,但没有进入审批程序,未被审批为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对于仍需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何加强建设?答:对照申请基本条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28所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仍需加强建设的有21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5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些单位的主管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建设方案,在办学方向、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各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性地补齐这些高校的短板,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办学水平,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经统计,建设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凝练办学方向和目标,破除了“等靠要”思想,更加聚焦高水平和高质量,建设动力明显增强。二是显著增加办学经费,统筹财政、社会、自筹等多元经费渠道。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设立“编制池”等多个办法,预计增加教师编制两千五百余个。四是着力优化在校生比例结构,特别是部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计划通过大幅度的调整,推动全校整体办学结构的优化。五是更加重视科研育人,创新机制,采取支持实验室及平台建设、保持师均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校企校地服务与联系等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未来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否能够常态化实施?答: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
日前,常州大学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常州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代表听取《常州大学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并产生第十二届学生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研究生委员会和主席团成员。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常州大学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宣读《常州大学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倡议书》。本次大会体现常州大学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是实施部署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重要会议。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常州大学党委,党委常委、组织部,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兄弟高校学生会代表以及大会代表参加此次大会。来源:常州大学团委
去年8月和12月广东省教育厅分别公示了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结题验收认定结果及2020年度省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遴选结果华师共有5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课程吧53门课程获得省级认定 1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其中我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38门课程成功入选。而在 8月份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结果中,我校有《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等15门课程验收通过。据此,我校2020年度获得省级一流认定的课程数为53门,入选总数在广东高校中排名第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20) 7 号)安排,经各校遴选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与公示公告, 确定651门课程为2020 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8 门,线下一流课程330 门,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06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7 门。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安排, 经课程管理单位初步评估、验收条件审核、专家评审、公示、复审等环节, 共评出优秀项目13项,良好项目41 项、合格项目30 项。验收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课程, 视为验收通过,上述课程认定为“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本次入选的53门本科课程分为21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6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3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25个课程单位推出,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确保高水平、高质量,不断改革创新的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这些本科课程有何特别之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谢幼如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教育部教指委规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3门最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驱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依托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谢幼如、李克东编著),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前沿,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研究方法应用,提供丰富情景案例,可供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中小学、职教和高校的教师以及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教育心理学课程负责人:何先友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全国A+学科平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解决教育心理问题以及独立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能力。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在疫情期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推荐的在线课程资源。实验心理学课程负责人:陈彩琦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彩琦、陆爱桃、孟明、张喜淋、秦鹏民、曲琛、黄健等七位教师联合开发的心理学专业类慕课。课程依托A+学科平台,教学团队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精良,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周到细致,深受好评。课程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已运行至第3期,选课人数已达44000多人,被25所高校引用建立SPOC;今年3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尹睿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全国首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沿发展,以“应用驱动”和“创新引导”为理念,有机渗透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教学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追求卓越小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树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课程负责人:武丽志所在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课程简介:《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出发,围绕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研究方法、论文撰写、著录规范、自信答辩等展开,旨在帮助并陪伴即将本科毕业的学子顺利度过论文写作与答辩的“艰苦”岁月。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14个月,关注人数已超5万,并有60多所高校依托该课程建设SPOC。课程秉持开放理念,还通过百校千课共享联盟、智慧职教、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等平台免费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开放。生态学课程负责人:李韶山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精心打造40节系列微课,视频制作精美,讲解生动,涵盖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本质规律,力求反映我国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特色。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负责人:况姗芸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移动技术变革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但其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从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支持技术与平台、典型案例、活动设计等视角系统介绍了移动学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和家长了解学习应用,帮助职前职后老师掌握利用移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推进移动学习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柯清超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升级为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帮助师范生和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课程负责人:胡小勇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一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各专业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信息化从业者理解和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教师的智能技术教育教学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教育评估与管理”,既包括理论理念、内涵方法和技术工具,又体现了领域发展前沿。心理学课程负责人:刘学兰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介绍:《心理学》是本科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广州大学和肇庆学院参与建设,10位教师共同讲授,课程负责人是心理学院刘学兰教授。本课程2019年12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已开设3期,并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课,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情意心理、人格心理、心理健康、人际心理、爱情与性心理、网络心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负责人:陈俊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介绍:《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内容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为“理论与进展”,模块二为“实践与指导”。本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旨在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掌握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的理论及原理、学习的策略及指导,通过积极关注、科学设计学习过程、从而助推高效学习;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课程负责人:钱扬义所在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国内第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展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理论、新案例和新教学模式等关键内容,面向职前化学师范生(本科、硕士)、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大专院校老师、中学生等广大学习者。课程聚焦学习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大量丰富实用的初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详细地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开发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课程负责人:陈娬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介绍: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成为学校面临的挑战,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课程聚焦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学习”、“翻转课堂的设计”、“混合学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四个专题。其次本课程团队由各领域专家组跨界协同组成,根据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应用方式,采用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同伴互助等多元方式开展教学,让学习者在参与、体验、反思中发展技术融合与教学的能力。教育法学课程负责人:彭虹斌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以法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为基础,是法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法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我国教育法治的新理论与新问题。全面阐述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域,并努力使教育法学研究从经验认识层次、法律解释水平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进而提炼教育法学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在结构和内容上,力图反映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几大新成果。数学教学论课程负责人:何小亚、冯伟贞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中的必修课,是提高师范生数学教育专业素养、培养师范生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课程知识体系包括:课程概论、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数学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及数学教学研究及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为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够帮助其认识中学数学教学、影响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拓宽理论视野、掌握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在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论课程负责人:周小蓬所在学院:文学院课程介绍:《语文教学论》重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方式与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价值,掌握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培养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课程负责人:王朝霞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介绍:该课程为高校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既涵盖音乐教学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也汇集了基础音乐教育课改的成果——通过对全国优秀课例的评析,使得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对音乐教学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课程团队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与教学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在四十多个微课中,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的评析,而且教学案例是根据知识点去截取的,力求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负责人:张军朋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介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以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展示了先进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了物理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计了物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理论与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进阶性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方式灵活,既适合在线学习,也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为师范生奠定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又能促进其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负责人:黄丽燕、徐曼菲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课程介绍: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价》依据师范人才培养目标及一线教学需求,系统介绍语言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中的命题设计与实施方法。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合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形成了三大亮点:“职前职后贯通”、“理论实践并重”、“线上线下协同”。课程在“学银在线”上线使用以来,成效显著,学生的测评素养得到较大发展。课程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类),质量得到同行高度认可。公共教育学课程负责人:扈中平、肖绍明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本门课程对现实的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较为贴切的分析和批判。本课程包含六个必修模块,即“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基本理论(二)、课程论、教学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各模块之间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支架,符合培养学习者的现代教育素质、增强师范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刑法学(分论)课程负责人:黄立所在学院:法学院课程介绍:本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行情况好,获得广泛好评。参建高校已使用该课程进行教学。已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常州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江夏学院等外省学校将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微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张松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简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在线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微生物学数字课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利用教学平台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负责人:穆肃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让学生们从教与学的过程、特点和需求出发,用专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认识、有效设计和合理采用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团队从十二年前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达成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活动和实践达成高阶教学目标,课后线上线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创新,建构了3P-HAPPY 融合教学模式。逻辑学课程负责人:赵艺所在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向学生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发展到目前的大致学科形象,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大数据平台思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设计素养、技术、创新、实践模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金课两性一度要求,支撑学校“双优”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负责人:王朝霞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简介:该课程采用本人主持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为线上学习资源,将课程内容分类组织,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将网络教学的小步子原则和知识呈现的系统化为设计原则,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再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的音乐教育情怀和教育知能培养相结合,铸造未来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课程负责人:柴少明所在学院:国际商学院课程简介:以知识建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建构新知识和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和模块,开发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形成了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开放课程,线下教学以问题探究和项目学习为主,二者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艺术与审美课程负责人:郑莹洁所在学院:城市文化学院课程简介:本课程依托智慧树国家精品慕课《艺术与审美》,在本校砺儒云平台创建spoc课程,线下结合“学习通”app互动开设面授课堂。秉承“以学定教,以美导善”的教学理念,基于三个平台建构迭代提阶教学模式,创建艺术沉浸式创新学习空间,注重传统艺术文化守正创新,培育中国心、中国魂、中国情,培养具有艺术审美品位,有文化自信的创新人才。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负责人:贾义敏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致力培养学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形成系统认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挑战。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下,团队坚持“教研相长”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实施“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混合教学。已创建有丰富的开放网络课程资源,衍生出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等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体系。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孙艳辉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建设遵循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形成以下特色:1.课程模块完善,强化过程导学、实施多元评价;2.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丰富,注重与学生专业特点、学科前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3.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强化将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4.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式。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课程负责人:周少娜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简介:为满足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行列物理学人才培养要求,打造学科功底和教研能力双向发展的“新师范”物理学科的拔尖人才,借助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平台,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引进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思想和国际教育研究案例,建立实证研究思维并深度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课程负责人:沈映珊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的思路,以知识点为导线,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了涵盖计算机科学核心的扁平化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双主教学的“3O-HAPPY-CL”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如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做好理论引导。利用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表现活跃,线上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市场营销学课程负责人:张凤超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简介: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实用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课程核心内容是面对广阔市场的企业卖方如何从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出发,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市场细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锚定营销目标,制定营销战略战术组合,指导企业展开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曾碧卿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思想、培养程序设计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教学过程中对MOOC、励儒云、学者网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累计有20余所高校的3000余人通过本课程在线教学资源辅助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互动体系,较好培养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负责人:丁美荣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面向新时代人才素养需求标准,面向新工科双一流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学生的学”为导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探究、激励与沟通、工程伦理、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课程从团队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团队的建设、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与沟通等运营和管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了解“团队激励与沟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齐梅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基于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广东省“新师范”的战略举措,以及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南方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学科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和教育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突出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以“学习中心,任务驱动,以研促学”为主导原则,创建了3KAM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科研实践,促进师范生多样化发展。公共关系课程负责人:夏宝君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秉承“师生平权、启迪心智、引导价值、培育创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对话教学和对分课堂,创建全景式、沉浸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 “3+1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引导学生在公关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培育传递中国声音、中国力量的新闻人,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有机化学课程负责人:汪朝阳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在省级千百十人才汪朝阳教授带领下,有由我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系列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教学中注重“温故而知新”六重奏的策略,注意渗透绿色化学前沿知识,注意强化化学史立德树人功能,各类成果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普通心理学课程负责人:陈俊所在学院:心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采用经典剖析、科学重现、课堂延伸、高效互动的创新教学实现“四度”(深度-广度-温度-厚度)学习,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构筑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体验研究的巧妙、涵养科学的思维、激发创新应用能力。课程注重“新时代新教法,新师范新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策略的科学优化,教学过程中为达成“基础+实践”双创型人才而设计并论证、运行、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方案。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吴先球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特色:1. 教学实施“师德养成”培养教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文化。2.创建“一体二翼”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 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对课程支撑强。4.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政治经济学课程负责人:贾丽虹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致力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3年课程入选首批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013 年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该质量工程项目在 2017 年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评级。团队将以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扎根。环境化学课程负责人:吴宏海所在学院:环境学院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我校化学和地球科学而具有先天性的学科优势,设环境化学二级博士授予点。课程融入生态理念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水、大气、土壤的环境污染化学;2.污染生态化学;3.环境分析化学;4.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软件构造课程负责人:潘家辉所在学院:软件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讲授软件工程知识国际体系SWEBOK中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软件构造的标准化技巧、形式化方法以及23种设计模式。教学内容涉及面向关键质量目标的软件构造基本技术,软件代码重构和面向更复杂软件系统的高级构造方案。学生学习后能掌握软件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日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离散数学课程负责人:蒋运承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是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目前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负责人为二级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教学团队以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开设的离散数学课程面向全院本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资料上传砺儒云课堂和学者网课程平台,设计和录制了81个慕课视频已在砺儒云课堂上线,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数学分析(I)课程负责人:刘名生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讲授极限理论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论,有自编的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课教材和非常强的教师团队。负责人刘名生为校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主编教材《数学分析(一)、(二)、(三)》和《数学分析学习辅导 I、II、III》以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发行;实验课教材《数学基础实验教程》由冯伟贞、章绍辉主编。无机化学课程负责人:王前明所在学院:化学学院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和重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省部重点课题,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获华师第四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出版的 “十三五”规划配套教材包括《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已被湖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广泛使用。运动生理学课程负责人:段锐所在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线下课程利用生理学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和指导运动实践中的生理问题,并最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拥有长江学者引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采用团队成员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作为配套教材,对国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日本概况及中日关系课程负责人:李雁南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的特色是文本阅读、比较研究、课程思政和科研培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文脉、地缘关系、民间交流、文化互通等方面解析中日关系,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通过对日本这个“他者”来观照“自我”,提高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水平,对中日关系的历史理解、现实认知和未来建设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高人文素质,抱有深挚的中国情怀。城市管理学课程负责人:杨爱平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秉持“尚礼、志学、求实、探真”的8字课程思政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读书报告、实地观摩等方法,实现四大教学目标:一是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二是理解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制度逻辑、治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三是领会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决策和运行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并分析现实的城市管理问题;四是了解当代国内外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合唱与指挥基础课程负责人:苏严惠所在学院:音乐学院课程简介:课程重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立足音乐基础教育根本、努力开拓原创合唱的现代演绎,践行“立德育人,朋辈同行”的实践模式,坚持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学体系,以“未来教育者”为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音乐教育人才,努力造就具有现代文明精神、宽厚知识基础、卓越专业素养和深挚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负责人:宋一兵所在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围绕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介绍旅游目的地概念、构成要素及相关的地方性理论知识,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及竞争力、软实力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危机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管理与智慧旅游、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低碳生活实践课程负责人:张立国所在学院:环境学院课程简介:课程由环境学院开设,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已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与昆士兰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建立了本硕连读项目等国际化办学合作。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环境教育科普实践由学生组织,75%以上实践活动深入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及企业,依托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实践成果发布推广公众号“师范环境教育”,用户已超过1200人,实践成果关注量超过2万人次。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课程负责人:李思娴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在近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在幼儿园里读大学”的教学特色,坚持实践为导向,创设多元情境,为学生践行师德、内化师德、锻炼能力提供依托。课程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案例性、问题性与真实性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体悟师德要求,坚定从教信念,践行并最终内化师德,自觉规范教师行为。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张永刚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简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之中,通过实践育人模式增强思政课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经过十余年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建设与教学效果走在全省前列,并形成了立德树人价值目标突出明显、时代特色与地方优势项相互结合、“八个统一”教学方法有机统一、全院教师倾力打造共同参与的课程优势。这些一流课程中有没有你正在上的课呢我们努力学习 学有所成就是对老师最高的肯定预告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即12套)“道德观察”栏目拍摄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鑫见义勇为事迹专题片《被打碎牙齿的女大学生》,央视12套节目将于1月10日(星期天)12:20、21:30先后播出,次日(1月11日)09:34重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