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哪个好?网友:它的实力更强!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对这三个学校不太了解,毕竟都不是很出名的学校,那这三个高校到底哪个好呢?我认为南通大学更好一些。这三所学校都是江苏省内的学校,相比来说也都不算江苏好的学校。其中江苏科技大学和南通大学是省属重点,常州大学相比来说略逊一筹。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这三所学校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虽然不出名,但都是共建大学,背靠交通部、中国船舶、中石油等,就业都是不错的。15所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前身是1952年筹建的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南通大学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南通大学位列国内第128名。常州大学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2011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学科建设成果:南通大学更胜一筹,江苏科技大学: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南通大学: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常州大学: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日,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3个寝室的14名同学全部考研成功,8名男生和6名女生,分别被北京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等11所高校录取。其中,3栋517寝室的4名男生大学期间,经常为了讨论一个问题“互怼”;9栋524寝室的4名男生考研期间不打游戏,并通过运动缓解压力;5栋301寝室的6名女生为减轻备考压力、营造轻松环境,通过掷筛子决定洗漱顺序。他们的考研励志故事在校园传播,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寝室”。图为盐城工学院3栋517寝室全体成员。受访者供图3个寝室的14名同学均为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3栋517寝室的戴中奎、魏治平、潘德成、顾高源4名男生分别被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成功录取。9栋524寝室的李俊烨、周超、徐潇、吕磊4名男生分别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南大学。5栋301寝室的女生宋煜青、吴宇分别被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成功录取,李琦、单淇均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陈悦和郭超强成功考进常州大学。“寝室四人都考研,所以我们选择一起在寝室复习,每个人都是彼此的研友,每天相互督促、相互鼓励、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的魏治平认为,这是他们都能考上研究生的重要原因。戴中奎是3栋517寝室的舍长,发表过1篇论文,拥有2项专利。据潘德成介绍说,寝室没有跨专业考研,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每当有人提出问题或者提出想法,他们都会激烈讨论,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看书来获取答案。图为盐城工学院9栋524寝室全体成员。受访者供图顾高源告诉记者,大学4年,4人经常因为讨论问题“互怼”,火力的集中点在“老实人”戴中奎舍长,“通常在解决完问题都会问他一些相关问题或者更深层次问题,而戴中奎都会被‘怼’得哑口无言。”“每次看到李俊烨早早起床,无形之中就给自己施加了压力,自己就不好意思再赖床了。找一个志趣相投的研友,相互督促,相互鼓励,真的很重要。”9栋524寝室成员徐潇表示,室友李俊烨每天都是寝室里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他的勤奋和刻苦也在感染着其他室友。“考研期间,我们寝室四个人从来不玩游戏。”考取吉林大学的周超说,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就是运动,每天晚上都会在操场上跑步。“室友徐潇在后期备考最煎熬的时段,喜欢骑自行车排遣压力,吕磊则喜欢听英语歌曲放松心情。”图为盐城工学院5栋301寝室寝室全体成员。受访者供图“我们都是自己动手修理水龙头,厕所水箱,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5栋301寝室6名女生,成了同学们公认的“女汉子”。据了解,她们在一个寝室生活了4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并且在大一时全部加入院学生会进行锻炼。“晚上的洗漱时间是我们的放松时间,我们喜欢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洗漱的顺序。”宋煜青说,在考研最后的冲刺时刻,每晚掷骰子的时候寝室QQ群里是最热闹的,此时大家都冒泡出来聊天放松心情。吴宇认为,“掷骰子只是一种闲暇放松,为的不是洗漱,而是大家聚在一起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舒缓气氛,这对我们后期备考心态调整是有极大帮助的。”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华介绍,今年,该学院401名毕业生中共有227名学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136人被拟录取,录取率达60%。
这年代,名校学生考上研究生不是新闻,非名校生考上名校才有人点击。前不久常州大学学霸宿舍集体考上研究生被曝网络刷了一次屏,引发大众进行了一次辩论式的讨论。大概议题无非就那么两种。第一种是对非名校生考上名校所付出的努力应当被正式和肯定,第二种则认为高考是一种分界岭,将绝大多数资质好的学生送进了名校,两者差距悬殊。基本上,第二种被喷的最惨。都在试图将对方辩败,说服对方。1.我大体可以猜测持第一种观点的人群,大多可能不是名校学子,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目前的社会标准所认可。我为什么说是社会标准呢?因为在目前的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名校学生是社会精英、国之栋梁,目光总是聚焦在名校上。不然你可以对比看看,同一则有关学生的新闻,名校学生的肯定要比非名校更受人们关注。不然也不会有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学生毕业当保安备受关注了。这到无可厚非,身为名校,其本身除却悠久的发展历史之外,各种优质资源都要远远超于其它普通院校。大众对其有期待感,是可以理解的。而持以第二种观点的人,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本身就是通过高考进入名校就读的“土著”,自然倾向于自己远胜同龄人的说法。第二类,则是被环境给同化掉的人。他们被外界一些信息所“侵入”,默默地被一些社会上的声音给“洗脑了”。这类人群中,可能也有相当一部人并非名校学生,但对“高考分层论“坚信不疑。不客气的讲,这类人就是纯属没脑子,不擅思考。而生活中,这类人的比例恰恰很多。2.在这里,我并不想评判非名校考到名校的学生应不应该点赞,也不想质疑高考分层论的合理性与否。因为在我看来,那完全没有意义。第一,你又不是考上的当事人,你点不点赞,别人在意吗?人家可能根本没功夫搭理你的讨论。第二,高考分层是否客观存在?你是否亲身体验过?还是只通过网上一些只言片语,和某个个人的经验分享,就盲目相信?因为我们接触到的每则信息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造就你对某一事物产生一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前文所提到的社会标准,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伴随着的讨论也不尽一致,只是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罢了。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听到的强音太多,会不自觉地去认同。具体到考研来讲,长期以往的考上名校就有种种好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也倾向于认可这样的强音灌输。事实也证明,人们常常喜欢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里,觉得我已知晓的就是事实的全部,这也是非名校生考上名校后广遭诟病的主要因素。3.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考研中,还是在生活中,存在一些被环境同化掉的人群。举个身边的例子来讲,上周我去找朋友玩,刚好那天他没在,听他室友讲,他去上选修课了。当时我有些诧异,张嘴道:“你怎么没去上课呢“,说完就有些后悔,很明显,他翘课了。哪知,他满不在乎的讲道:“选修课质量太差,实无必要去上。“后来,我和朋友吃饭聊到此事时,朋友告诉我,他们宿舍大多数持以此类看法, 认为学校的选修课完全是在为让学生修够学分而设置,水的不能再水,反倒是他们都很向往名校的选修课,谈起名校选修课时津津乐道。我向朋友表达出我的疑惑,现在很多公开课均是由名校打造推出,可谓唾手可得啊。朋友一副不屑的神情对我说:“网课能和现实正常教学相提并论?”,言下之意是说,这些由名校推出的网课水分也很大,不值一看。这使我觉得奇怪,一方面,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喜欢追求高层次的事物。4.但当真有机会接触自己向往的东西时,却一副摒弃姿态,令人费解。后来,我知晓,一部人是只喜欢嘴上渲染一些美好以及高层次的事物,并且擅以此为基点嘲弄他人。拿考研来讲,你很有可能是因为受到这种强音的干扰而选择名校,也有可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舞台和可能,无论两者是哪一种,你只要去做了,而且成功了,那么我祝福你。但在可以允许的情况下,我希望你是第二种,有过自己的思考后的选择。最后,我想说,选择你所认为正确的事,并锲而不舍的做下去,窗外的嘈杂声,有时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难道“学霸宿舍”仅仅是美丽的鸡汤,是应试教育的麻醉剂?当然不能这么看。每年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放榜后,媒体报道“学霸宿舍”已成了一种惯例。类似励志故事,肯定了刻苦学习的传统价值,激励后来者砥砺前行。被报道的“学霸宿舍”有个共同特点,即“学霸”通常不在名校读本科。北大一个宿舍的学生考上北大研究生,不是新闻;而只有非名校的学生,集体考上了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才为公众所津津乐道。这种对比和反差造就了“学霸宿舍”,也让“学霸”的定义在一些人眼中不那么有信服力。前几天,常州大学一个“学霸宿舍”全体成员考研成功的消息,就引发了一番舆论风波。报道称,这个宿舍的同学“亲如兄弟”,在考研准备过程中互帮互助,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然而,网友并非一致地表达羡慕和赞许,不乏有人用嘲讽的语气说,非名校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也没用。以“有用”或“无用”来衡量考研的意义,是站在功利视角的二元划分。有用,到底是什么“用”?是通过硕士文凭找工作、取得用人单位认可的有用呢,还是适应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并开启自己独立学术生活的有用呢?不同的“有用”依赖于不同的判断标准,简单的“有用”“无用”根本说不清楚。在高校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硕士文凭在初次求职时的作用被稀释了。不少用人单位以“第一学历”筛选简历。同样一所名校的学生,参加同一场招聘会,甚至各方面素质都差不多,结果有人被最终录用,有人在简历关就被淘汰,差的就是“第一学历”,这在当前粗放化的用人单位招聘中并不鲜见。对于科研来说,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非名校学生被名校录取后,发现自己跟“土著”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你在图书馆啃习题的时候,名校同学已经跟着导师在实验室里作出科研成果;当你在琢磨考研英语技巧的时候,名校同学却轻松获得赴海外交换学习的机会……这种起点的落差,恐怕不是通过一场考试的成功就能填平的。那么,难道“学霸宿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鸡汤,是应试教育的麻醉剂?当然也不能这么看。研究生考试在高考之后,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也许在顺利考上名校研究生以后,本科来自非名校的学生发现自己与“土著”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只要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差距就有机会缩小以至消弭。确实有不少非名校的学生冲着就业优势而考研,当他们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土著”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旁人更会讥诮他们“考上研究生也找不到出路”。然而,只要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会养成区别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在职场上获得优势。须明白的是,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读研,意味着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固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科研工作,但至少在选择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学术有所向往和追求。外界会赋予学历各种各样的附加值,这或许是“有用”“无用”引发争论的基点。不过,如果不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那所有的附加值就无所依托。争论非名校生考研有没有用,恐怕是瞎操心。考研的意义,不在于努力本身,不在于熬制一锅浓浓的“鸡汤”,而在于争取机会平等,表达对高层次教育的向往。要看到“学霸宿舍”的励志意义,更要看到“学霸”们对教育价值的生动演绎。(王钟的)
每年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放榜后,媒体报道“学霸宿舍”已成了一种惯例。类似励志故事,肯定了刻苦学习的传统价值,激励后来者砥砺前行。被报道的“学霸宿舍”有个共同特点,即“学霸”通常不在名校读本科。北大一个宿舍的学生考上北大研究生,不是新闻;而只有非名校的学生,集体考上了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才为公众所津津乐道。这种对比和反差造就了“学霸宿舍”,也让“学霸”的定义在一些人眼中不那么有信服力。前几天,常州大学一个“学霸宿舍”全体成员考研成功的消息,就引发了一番舆论风波。报道称,这个宿舍的同学“亲如兄弟”,在考研准备过程中互帮互助,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然而,网友并非一致地表达羡慕和赞许,不乏有人用嘲讽的语气说,非名校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也没用。以“有用”或“无用”来衡量考研的意义,是站在功利视角的二元划分。有用,到底是什么“用”?是通过硕士文凭找工作、取得用人单位认可的有用呢,还是适应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并开启自己独立学术生活的有用呢?不同的“有用”依赖于不同的判断标准,简单的“有用”“无用”根本说不清楚。在高校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硕士文凭在初次求职时的作用被稀释了。不少用人单位以“第一学历”筛选简历。同样一所名校的学生,参加同一场招聘会,甚至各方面素质都差不多,结果有人被最终录用,有人在简历关就被淘汰,差的就是“第一学历”,这在当前粗放化的用人单位招聘中并不鲜见。对于科研来说,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非名校学生被名校录取后,发现自己跟“土著”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你在图书馆啃习题的时候,名校同学已经跟着导师在实验室里作出科研成果;当你在琢磨考研英语技巧的时候,名校同学却轻松获得赴海外交换学习的机会……这种起点的落差,恐怕不是通过一场考试的成功就能填平的。那么,难道“学霸宿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鸡汤,是应试教育的麻醉剂?当然也不能这么看。研究生考试在高考之后,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也许在顺利考上名校研究生以后,本科来自非名校的学生发现自己与“土著”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只要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差距就有机会缩小以至消弭。确实有不少非名校的学生冲着就业优势而考研,当他们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土著”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旁人更会讥诮他们“考上研究生也找不到出路”。然而,只要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会养成区别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在职场上获得优势。须明白的是,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读研,意味着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固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科研工作,但至少在选择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学术有所向往和追求。外界会赋予学历各种各样的附加值,这或许是“有用”“无用”引发争论的基点。不过,如果不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那所有的附加值就无所依托。争论非名校生考研有没有用,恐怕是瞎操心。考研的意义,不在于努力本身,不在于熬制一锅浓浓的“鸡汤”,而在于争取机会平等,表达对高层次教育的向往。要看到“学霸宿舍”的励志意义,更要看到“学霸”们对教育价值的生动演绎。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题: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近日,某校“学霸宿舍”全部大学生考研成功的事引发热议!有网友点赞,有网友羡慕,还有网友在嘲讽...“学霸宿舍”:8男生全部考研成功据现代快报报道,前几天,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15号宿舍楼上,宿管阿姨挂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 “热烈庆祝储运142班302室全体考研成功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包海霞 陆文杰)原来,最近考研成绩公布后,这个宿舍的8 名男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一时间他们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302 宿舍也成为名副其实的 “学霸宿舍 ”。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 15 号宿舍楼 302 室是一间两室一厅的学生宿舍,里面住着8个男生。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包海霞 陆文杰)最近考研成绩陆续公布,这 8 个男生中,淮安的杨亚吉、安徽的王帅、盐城的唐国祥都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淮安的田素俊、河南的谢昆伦、扬州的沈涛和来自重庆的庞海明 4 人都留在了常州大学读研;四川宜宾的万宇翰则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8 名男生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包海霞 陆文杰)“我们 8 个人亲如兄弟,同在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平时基本上一直呆在一起”, 舍长王帅说,他们一年前开始集体准备考研,连寒暑假都集体留在学校,每天学习时间都在 10 个小时以上。唐国祥告诉现代报记者,他们 8 个人既是个体又是整体。每天早上 6 点多集体起床,一同去上课,一同泡图书馆,一起分享信息心得,累了一起去操场跑步打球。同时每个人都会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走路吃饭的时候,有的人会背单词,有的人会用手机听网上课程。“我们 8 个人都没有报考研学习班,大家都是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找资料,找到好的内容都会一起共享,谁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大家一起帮忙解决。”杨亚吉说。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包海霞 陆文杰)学霸们平时的生活并不只有枯燥的学习,文体生活也很丰富。 沈涛说,每年宿舍 8 个人还会一起出门旅行,最近他们正在筹备集体毕业旅行。此事却被部分网友嘲讽“宿舍8人全部考研成功”被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其中,有网友却认为,“找不到好的出路的就只能上研究生了”:还有网友评论说,“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然而,这个观点遭到大家的反驳:网友说,“不是211、985怎么了?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更多的评论在为这个“学霸宿舍”点赞,并表示羡慕!网友表示,“也希望待在这样的宿舍!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想成为“学霸宿舍”的一员吗?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团队协作比单打独斗要更好”:有一个好的宿舍氛围真是太重要了,在大学校园,不断有一些“学霸宿舍”出现:她们其实并非都是学霸,也没有粗壮的“大腿”可以支撑,但她们选择相互扶持,将六双“小腿”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努力前行,不忘初心。她们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要会“舍得”。你也想成为“学霸宿舍”的一员吗?
近日,常州大学“学霸宿舍”8人全部考研成功的事引发热议,舍长说,他们一年前开始集体准备考研,每天早上6点多一同起床,一同上课,一同泡图书馆。很多网友为他们点赞,但也有人嘲讽他们“本科双非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因为知道除了考研没有别的出路”。小编认为:考上研究生是一个新开始很多人考研只是为了提升自己,所以努力考上了比本科更好的学校,我们在进步!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单单是上课认真听讲、期末好好考试,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学习,看文献,做实验,做调查,软件运算,写文章等等,专业性更强。就算你本科学校很好,也是要花时间用心学的。出路在哪?身边很多人考研,考个名校的研究生无非就是三种理由:想拿个名校硕士学历,找个好工作想读博、出国继续深造想学点更专业的东西或者换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我觉得无论是哪种都很好,想读书的时候就来读了,而且还努力考上了自己本来高考很难考的学校,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圆梦。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是很难得、很棒的事情!
前几天,江苏常州大学白云校区,有间寝室8的名男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宿管阿姨挂起横幅庆祝,消息传来,有人赞叹,也有人不以为然:本科双非考上985也没用。(4月10日《现代快报》)同一间寝室的舍友全部考上研究生,这样的新闻经常发生,也确实是学校里的佳话,有良好的榜样与励志作用,也给人以启示。俗话说,人要好伴,树要好林,一个寝室,一个班级,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带头人,一个学霸能影响一群人见贤思齐,形成共同切磋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8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连宿舍阿姨都为之打横幅祝贺,可见对此是深深地认同与由衷高兴。宿管阿姨的横幅反映她的价值取向与内心追求,考研并非是无路可走的下策,实是在学习道路上发奋进取、积极向上的表现,在大学就是要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无止境,在最好的年龄就应该好好学习。宿管阿姨的横幅,也道出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但有网友对此冷嘲热讽,说什么“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这种嘲讽无疑是在泼冷水,不得不说,这种心态有一定的现实土壤,社会上的确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的潜规则,有名校博士只因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找工作时屡屡受挫,有毕业生屡投简历却如石沉大海。据传,有人事部经理曾自曝内幕,参加招聘会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生的简历直接投入了垃圾桶。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很伤自尊却又叫人无奈,因为你没办法去较真,本来就是双向选择,在一大堆简历面前,人家这么做还可以叫择优录用呢,你维权都难。也要看到的是,第一学历的歧视现象虽然存在,但并非主流,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最高学历与实际能力。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念的书,无论第一学历还是最高学历,都不会毁掉一个人的努力,只要认真学习,天生人才必有用,就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非名校生考研遭嘲讽,当然是一种怪现象,不能简单地怪网友语有不敬,根子还在于某些用人单位的偏见与势利眼。同学们也不必气馁,任何对努力的嘲讽都是浅薄的行为,也会因无知而招致惩罚,因为会错过一个真正用功与自强不息的人才。改变这种第一学历歧视,靠用人单位转变观念,更靠同学们自己不断加油,以更强大的表现来让人信服,在以后的路途中,默默学以致用就是对他人不屑的最好回应。文/余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