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常州考生首次突破万人10名考生中,就有1人选报常大常报全媒体讯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近日结束,来自常州地区唯一考点——常州大学研究生部的数据,今年常州地区考生首次突破万人,多达10235人,相比去年多了1800余人。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呈上涨态势。2017年起,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统一招考,导致这两年的考生数更是呈爆发式增长。笔试安排在12月22~24日,考生数再创新高,以至于首次分设常大武进校区、西太湖校区、武进职教中心3个考区。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招考统一,致考生数激增统计数据显示,应届生是考研“主力军”。万余名考生,应届毕业生6401人,占比6成。常州大学研究生部学位办主任潘剑波分析,相对来说,用人单位更青睐高学历的人才,这对本科生找工作是考验。尤其是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专业,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通过考研来提升竞争力。据介绍,连续两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主要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考”的改革:2017年开始,原安排在每年10月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调至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统一进行,“考试时间、考卷、分数线都统一。”潘剑波表示,招考改革信息于2016年下半年发布,这对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来说措手不及,2017年的考生数并未明显增加,一年“缓冲期”过后,这批考生集中报名了。数据可见一斑:2017年报考数6795人,仅比2016年多了236人,但2018年陡然增至8359人,相比2017年增加1500余人,2019年又多了1800人。推免生比例高,考研竞争更激烈考点统计数据显示,本地考生报考研究生,更为青睐沪宁线上的高校。其中,报考常州大学的人最多,万余名考生,1017人报了常大。换句话说,10名考生中就有一人选报常大。此外,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大也是报考较多的院校。以前并不受待见的专业硕士,现在报得明显多了。随着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专硕计划投放逐年增加,有些高校专硕与学硕的比例已达到甚至反超1∶1。如常州大学,2018年研究生招考,专业硕士539个,学术硕士360个。教育部规定,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不过,从高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推免生比例普遍较高,基本都接近50%的上限,部分高校的部分院系推免生比例达到70%,希望借此招到基础更好的学生。报考人数递增,推免生比例又提升,这就意味着,考研竞争愈发激烈。常大石油化工与食品学院应届毕业生小王,报考的是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是“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小王说,江大的招生计划显示,该专业拟招收135人,推免生就有85人,裸考竞争之残酷,可想而知。为鼓励、支持学生考研,高校都很“拼”在常高校均反映,学校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升,校方则全力以赴做好考生服务,从学业指导到校园生活提供“绿色通道”。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的考研录取率已达40%,相关负责老师介绍,该学院在大三下学期就进行考研宣讲会,围绕每个节点适时为考生服务:暑期送清凉,开志愿填报指导会,考生初试过后联系报考院校老师为复试准备。主打精英教育的华罗庚学院,3届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均在60%以上,院方介绍,除了日常贴心服务,该学院在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上和考研对接。江苏理工学院2018届1200余名毕业生,近580人被国内外高校录取,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录取率达35%。据悉,各二级学院成立“考研工作指导小组”,采用导师制等形式指导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今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原有VIP考研俱乐部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和带领考研学生到拟报考学校参观校园、实验室、拜访在读研究生校友等,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校方还整合资源全力保障考研,邀请专家为学生做考前政治、外语、心理调适等辅导。【备考故事】考研“兄弟连”早上6∶00刚过,王成超准时起床,匆匆收拾后赶往考研教室。他在宿舍相当于闹钟,听到动静后,另3个小伙子相继起床,奔赴自习室或图书馆。距离2019年考研仅剩一个月,常州大学石油化工与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这4个男生,进入冲刺阶段。在这4人间的宿舍,王成超是第一个萌生考研念头的。自称“浑浑噩噩过了大学前两年”的他,大三上学期决定考研,目标瞄准为国内高校食品专业的翘楚——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下学期积极备考。余涛涛是4人中最后一个决定加入“考研团”,一是受宿舍气氛感染,二是“大四初期逛了两次招聘会,感觉得提高学历才能找到理想岗位”。他和王贺结伴跨专业考研,报考了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专业。“抱团作战”好过“孤军奋战”。余涛涛“爆料”,学霸王成超真的是“用生命在考研”,“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零点过后才回宿舍”。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偷懒,除了中午在教室课桌上趴会儿,其余时间都用来背书、刷题。手机搁置一边调至静音模式,忘了游戏是怎样一种存在,聚餐也几乎没了。回到宿舍,话题还是离不开考研,生活回归简单。因为报考院校、专业一致,余涛涛和王贺日常交流更多。心态最重要,这是考研“兄弟连”的最大体会。期间,身边不乏中途放弃的,但他们相互鼓励坚持了下来。总会遇上瓶颈期,四个人的解压方法类似:或听听音乐,或去操场上跑一圈。这段最磨砺心志的过程,他们希望,多年后再回忆起,无悔。本版文字 毛翠娥
图:视觉中国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 2020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 考研大战 " 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 18.9 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 " 注水 "?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 " 顺风车 " 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 2017 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 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 341 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 " 考研大军 " 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 " 不上不下 ",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 " 顺风车 "。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 2020 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 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 3 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 2019 年的 2059 人增加到 2020 年的 2773 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 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 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 80.5 万人。按计划扩招 18.9 万人计算,2020 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 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 2700 多人。" 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 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 " 大军 " 将往何处去?扩招 18.9 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 " 注水 "、学位不 " 贬值 "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 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 " 抬杆过关 ";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 " 水分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 " 文凭贬值 "。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 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 2019 年一季度增长了 42.96%,其中 5G 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 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 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 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来源:新华社
最近,全国各高校相继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分数线和复试办法。“考研大战”已经进入下半年。教育部计划今年扩大招生18.9万名研究生,并将继续扩大相应的招生规模。扩招如何影响数百万考生?如何分配扩大的注册配额?研究生教育如何避免“注水”?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查。我们能赶上扩大招生的“免费搭车”吗?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研究生人数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趋势。2020年,研究生人数达到341万,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的学生历史同学是“考研大军”之一。由于初步考试的结果“跟不上”,他和许多考生一样,特别担心自己能否赶上扩大招生的“免费搭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明显扩大。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项目经过两轮追加招生目标后,实际扩招率接近30%。华中科技大学已将所有招生名额分配给医学。专家认为,这种安排直接关系到当前防控新皇冠肺炎疫情的背景,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人才领域的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的指标倾向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强调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硕士学位项目在扩招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今年专业学位的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位的招生计划。”。学校的招生计划全部向农业、畜牧业、兽医学、生物医学、机械专业倾斜,培养更多能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学准备好了吗?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的数据,2019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80.5万人。根据18.9万人的扩招计划,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超过20%。扩招给一些大学带来了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专门研究石油化工的大学。目前,该大学有近1000名硕士学位导师,但只有2700名研究生在校。“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并一直试图提高研究生入学指数。”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琦表示,扩招后,研究生的规模将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明显扩大,以工程专业为重点,约占招生总量的三分之二。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接受采访的许多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说,招生只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步。学生到达校报时还应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和其他方面的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硬件和软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管理服务,它能适应扩招后的实际困难吗?此外,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正值疫情防控之际。如何保证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已经成为研究生招生本身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表示,往年研究生复试中需要在离线环境下完成的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环节,今年无法通过远程网络复试实现。学校计划通过加强对考生先前学习的考试和设计全面开放的试题来选拔具有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每年数百万大师的“大军”会去哪里?经过18.9万人的扩招,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接近100万人。如何保证培训不“注水”,学位不“贬值”,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通信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表示:“在毕业季节,会有公开提问、初步答辩和答辩,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对过去发表的学生论文应进行严格审查,例如,应明确出版物的性质,并审查论文的学术性质是否明确。例如,一些采访文章和总结文章不能被视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应严格控制质量,防止一些高校或专业因生源不足而“解禁”。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也迫使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引入过程评价,挤出了研究生培养中的“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不到位,压力就会传导到毕业和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一定会导致“文凭贬值”。根据大数据调查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新基础设施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网上发布的相关帖子数量总体增长了42.96%,其中5G帖子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帖子同比增长74.64%。许多专家告诉记者,尽管疫情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速度加快,高端人才的潜在需求将继续释放。“研究生的扩招主要是为了专业硕士。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该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的挑战。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12月26日)开考。全国报考人数达37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共设117个考点、8968个考场,有26.3万名考生参加考试,人数较去年增长5.6%。今天(12月26日)上午8点,记者在淮阴工学院枚乘路校区考点入口处看到,考生排队扫描苏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在核验通过后,有序进入考场。一名考生告诉记者:“我报考的是清华大学,我希望在土木方面能够有所进展,而清华大学是土木方面非常强的一所高校。”另一名考生说:“我已经考了五年了,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就最近一个星期才开始看书复习。我报考的是延边大学,希望今年考上。”常州大学是常州地区今年唯一的考场。开考前,由该校40多名研究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10个检测通道,对考生进行入场检测。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考生首先要出示健康码,如果是绿色的,我们在准考证上给他盖章。通行之后,保安进行体温检测。”常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孟启介绍:“我们每个考区都配备了足够量的隔离考场,而且配备了特殊的监考老师。另外在考试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有些考生临时出现特殊情况,我们负责疾控的副主考,也会到现场对他们进行研判,决定他们是在原来的考场考试,还是进入隔离考场考试。”常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孟启在考场外,记者还看到一些前来送考的家长。有家长介绍:“我的孩子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提高,所以来报考了。准备的过程挺苦的,我们家长看在眼里也挺苦的。但是作为我们来讲,更希望孩子有所成长。”有考生坦言,尽管报考人数有所增长,但高校招录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只要备考充分,心态不会受到影响。一名考生告诉记者:“考一个更好的学校,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另一名考生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时选择的余地更大,将来出路更多一点。” 今天(12月26日)上午的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参加考试的,绝大多数是报考该校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的社会考生,他们的首场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上午11点半首场考试结束,10分钟之后,陆续有考生走出考场。24岁的王佳拄着双拐走出考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王佳说:“进出考场的时候,监考老师都很热心,一直搀着我,给了我很多关照。大家在排队的时候,其他考生都不约而同地让我先进去,上楼梯的时候也是一起扶我的。”为了全身心备战考研,王佳8个月前就从单位辞职,一门心思备战,每天的复习时间超过12个小时。“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学习,大学校园这样的环境也更适合我自己,然后我就想重新回到校园。”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6日下午 外国语12月27日上午 业务课一12月27日下午 业务课二12月28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21点35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谢健 淮安台 常州台 编辑/汪泽)
2020年考研国家线公布以来,我院学子硕士研究生录取喜报频传。在学院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在2020年的考研中再次取得了佳绩。我院毕业生人数320人,考研录取人数62人,占全院毕业人数的19.4%,其中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985名校为5人,有24人被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211名校录取,另有3人被双一流名校录取,11人考取伦敦国王学院、南安普顿大学等国外高校。 学长学姐们通过辛勤的努力,终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让小微带你们领略学长学姐们的风采吧! 学院祝福全体2020届毕业学子前程似锦、事业有成,也希望我院的每一位在校生都能以历届优秀毕业生为榜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来源: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20考研是一个非常令人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今年的考研人数达到了341万,是历年来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竞争力十分大的一年,我们面临这众多的考研学子的竞争,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你自己最优秀的状态来应对各个学校的考核。我现在正在等待着国家线的发布和复试的通知,今年的复试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呼声比较高的复式形式,昨天常州大学在研究官网上发布了一个这样的通知。一时间令无数的考研学子沸腾,难道今年的考研复试又会是线下复试吗?网络上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也引起了各个机构,各个老师对复试形式的各种猜测,于是又分为两种对立的阵营,因为其他学校大部分都是发不了关于会采取网络复试的一些通知,只有常州大学全发不了线下复试的通知,所以今年的考研复试的形式的不确定度更加增大。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早晨,这个官方通知的链接却打不开了,也就是说常州大学的研究生官网把这条通知给撤销回去了。把这条消息撤回去的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说线下复试的可能性与线上复试的可能性相比会略低一点。那也就是说今年很可能会大概率的采取网络复试的一种形式。从这条消息中,可以看到今年各高校很可能会采取线上复试的一种形式,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发货线下复试的一种可能,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准备好线上复试的一种准备。更好的制裁来应对,各种复试形式的变化,来打赢考研复试这场最后的战役。你认为是线上复试好还是线下复制好?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2017年12月23日,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今年报考人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中国人民大学考点,考生入考场前抓紧复习。 图片来源:刘彤/视觉中国湖北武汉,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华中科技大学考点,考生从“老子”雕像旁步入考场。 图片来源:吴铭/视觉中国南京,考生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排队入场参加考试。 图片来源:苏阳/视觉中国在安徽省阜阳市十五中考点,考生在进入考场前抓紧时间复习。 图片来源:卢启建/视觉中国一名考生在江苏常州大学考点做出胜利的手势。 图片来源:陈暐/视觉中国江苏南京,河海大学考点,考生正抓紧考前复习。当日,2018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全国各地同时开考。 图片来源:杨素平/视觉中国山东聊城,在2018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聊城大学考点,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 图片来源:摄影师/视觉中国
寒窗苦读数十载,可否迎来终破剑?很多人把考研当成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它是改变人生轨迹的良机,也是向顶峰攀登的阶梯。自古以来,有机遇就是有挑战,而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为应届考研生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高校扩招以后是否会带来其他隐患?教育及就业压力会有影响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谁能搭上考研“顺风车”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扩招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幅度降低国家线,让更多的同学能够进入复试。这一点其实对初试高分党并不友好, 增加了竞争压力和心理负担,毕竟每年高分落榜的人并不在少数。最幸运的人群还是徘徊在排名1:1.5中1.5周围的考生,你们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争取逆袭!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考研招生院校是否做好准备?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考研报名人数在迅速增长,那么,录取人数有没有相应地增长呢?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大约为60万,2017年为64万,2018年为68万,2019年大约72万,可以看出研究生录取增加人数远远没有报名人数增长的快,也就是说2020年录取人数为120万人,近些年的报考和录取人数才能“收支平衡”!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扩招意味着总体报录比的提高,预估今年可能会有大几万甚至十万(粗略估计,仅供参考)的考生,因为扩招上岸、读上研究生。政策虽然安排上了,但总数的增长,并不能保证所有的院校和专业都扩招,所以对于考生来讲,最终还是要参考自己院校、专业是否有扩招,扩招了多少名额。考不上?该何去何从?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如果你是非985或者211的本科毕业生想加入考研大军的话,那么就应该提前比名校的考研人要想好自己的未来应该要怎么做了,因为在当今这个研究生满地都是且工作岗位“狼多肉少”的情况之下,名校读完研究生有很多企业都会抢着收入自己囊中,所以为了自己到时候不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应该要及时清晰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奋起直追的弥补自己的短板。总之,一个政策的实施一定会有利有弊,坏处在于学历会逐渐变得贬值,当研究生学历都开始不那么值钱甚至满大街都是的时候,在硕士研究生之下的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的学历都好像成为了一张并没有太大作用的白纸,更何况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相关专业根本找不到自己对口的好工作,;好处就在于,好似多年以前社会由很少的大学生到大学生满地都是,学历的贬值体现了社会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一件值得让人乐观的事情。Didi社记者:0172020年4月28日
交汇点讯 12月22日,为期3天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记者发现,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今“考研热”早已经呈现多元化取向,考生提升自我愿望强烈。提升自我,考研心态更趋多元在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逐渐接近半数,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仙林考点,记者在现场发现了不少“二战”考生。“我爸说,就当我多读了一年‘大五’,将来走上社会,多个筹码。” 淮安某高校2017届毕业生小朱,去年报考了一所名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去年初试我考了第17名,距离进入复试还有几名的差距。”第一年考研落败,小朱并不甘心,在学校旁边租房子复习了整整一年。“我觉得我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今年还没考上,我会去找工作。但将来还是会继续报考。”在南大鼓楼考点,来自江苏某金融公司的小傅表示,为了考研,自己已经戒了一年的娱乐活动,每天的生活都是做题和看书,他认为,很多人说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不想工作,其实我考研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报考的是MBA,提升学历,无论是知识还是人脉,都会派上用场。”在庞大的考研大军里,还有考生仅仅为了兴趣。来自南京某工科名校的小闻,已经拿到了两个相当不错的OFFER,薪酬不菲。他却执意报考了南大戏剧专业,“大学时就参加了话剧社团,参与制作和演出了多部话剧。找工作只是为了保个底,年轻的时候,我还能为纯粹的喜欢去努力,也是一种幸运。”“弃考率”不低,走进考场就是“胜利”“今天才是第一场考试,一个考场里,有5、6个考生的位置是空着的。”在南大仙林考点的一位考生告诉记者。虽然近些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弃考族”也占不小比重。据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每年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约在10%至20%之间。“大学最后一年,我在准备考研和找工作之间不停切换角色。网上交了报名费后,没想到竟然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便放弃了这次考试。”南京林业大学的大四学生王刚坦言,本科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大多没有很明确的方向,自己身边这样因为找到合适工作后弃考的不在少数,“读完研究生后还是要找工作,不如先抢好位置。”另一部分“弃考族”则来自往届考生。“此时应该在考场的我,在家里喝雪碧。”早上10点半,在传媒行业工作的王宣将这条消息发到朋友圈后,没想到引发了“热议”。他说:“原来身边有不少‘悄悄’报名的朋友,他们‘弃考’的理由也五花八门,譬如‘睡过头了’‘一点儿书都没看’等。”有关专家指出,“弃考族”大多属于盲目跟风型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考研,也没有制定什么切实可行的计划,“等到报名、缴费成功,快要进行考试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没真的想考研,因而就放弃了考试。所以说走进考场,就是‘胜利’。”江苏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在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增列中,江苏新增博士学位授权高校1所——常州大学,总数达24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所——盐城工学院,总数达7个;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3个,新增数量列全国第一,其中,普通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52个。博士硕士授予高校数(含特需项目高校)达34个。2017年,江苏招收研究生64266人,较上年增加19.97%,其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增幅达45.02%。无论从学位授权点还是招生人数看,江苏正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积极调整,逐步提高研究生专业学位比例,以匹配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近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高校研究生招生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500名左右,其中学术型1750名左右,专业学位1750名左右,各占一半。南京工业大学专硕占比更高,2019年该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300名左右,其中学术型硕士900名左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00名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说,根据《江苏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江苏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2020年要达到6:4。交汇点记者 王拓 杨频萍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其质量备受社会关注。11月1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资料图:2018年10月19日,江苏省农业类暨南京农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体育中心举行。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 摄该报告由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科研团队组织编撰,对全省36所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高校进行了调研,聚焦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平均月薪为6343元据报告统计,在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增列中,江苏新增博士学位授权高校1所——常州大学,总数达到了24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所——盐城工学院,总数达到了7个;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3个,新增数量列全国第一,其中,普通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52个。博士硕士授予高校数(含特需项目高校)达到了34个。另一方面,江苏2017年招收研究生共64266人,较上一年上涨19.97%,其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增幅达45.02%。从报告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位授权点还是招生人数上来看,江苏正在积极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提高研究生专业学位比例,以匹配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资料图:2018年9月7日,南通大学举行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据了解,今年该校招收的1048名研究生,其中有18名留学生。尤炼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近年来,严把高等教育的“出口关”成为趋势,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江苏省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报告,在全省硕士毕业论文的抽检中,合格率超96%。2017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63%,较上一年提高1.63%,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略高。毕业研究生平均月薪为6343元,增幅达10%。整体来说,江苏研究生教育的出口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博士研究生奖助经费不能低于5 万元为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我省省级财政经费加大投入,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助推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向世界一流迈进。去年,首批12所高校经认定成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高校。“在奖学助学经费投入方面,我们要求所有学校对博士研究生的奖助经费不能低于5 万元,低于5 万元就是考核不合格。我们的想法是,不能让博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打工兼职谋求生计,同时兼顾学习和科研。”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说,下一步,要着力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机制、资助机制、中期分流退出机制、学位论文评议和答辩机制、校所联合培养机制、国际联合培养机制、博士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说,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应该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资源投入固然非常重要,质量的聚焦点要在“人”身上,我们要考虑大学给学生的“增值”。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心一定要下移,下移到课程、教学、教师、课堂,质量内涵也一定要更加丰富和细致,“研究生教育不能满足于课程开齐,教授上课,我们要关注和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课程’。”到2020年,专业型研究生将成为主流报告显示,专硕的就业率和平均薪酬都比学硕更高,这与长期以来社会“重学硕轻专硕”的风向恰恰相反。这某种程度上也在悄然影响着报考人数比例。杨树兵说,三年前,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比例是4:6,目前是5:5,:“预计2020年将6:4,专业型研究生将成为主流。”研究生教育并非“关起门”的教育,无论是教育界还是产业界,都在呼吁尽快建设产教融合大平合。去年,全省评选新增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205名,在聘总人数超900名,涉及行业包括化工、信息、文化、金融、医药、农林等众多领城,惠及33所高校,创新资源辐射1000多个企业。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专硕培养还是按照学硕的模式,仅仅靠校内导师队伍不能满足专硕人才培养的需求。汪霞认为,这就需要打破传统体制机制障碍,调动更多校外专家的广泛参与,让更多的行业专家参与到专硕的人才培养当中来。记者 杨频萍 王拓 实习生 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