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你分析竞品、研究竞品,避免踩雷,也能让你更好的分析行业和市场的现状;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的做好“产品调研报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产品调研,对于每个做了几年的产品人来说是是再熟悉不过了,相反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就有点懵逼。其实只要你掌握了对应的方法,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的难。产品调研,也叫竞品分析,它能够帮你快速熟悉自己产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对手产品的差距。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呢?你是否希望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你的同类产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踩过哪些坑?要深入研究同类产品,方便自己,你的同事甚至你的老板了解。所以写好一份产品调研报告,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要的技能之一。一、产品调研报告分类做产品调研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常见的调研报告的分类,这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不同目的展开进行的。第一种是市场调研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行业和市场规模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爹二种是产品体验报告,为了帮助我们对比分析竞品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调研的报告。第三种是竞品分析报告,为了帮助我们了解竞品的规模、特色、布局、营收、产品定位、发展趋势而进行调研的报告。二、To B和To C调研的区别首先最大的区别就是调研的目标不同。B端产品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撑企业业务运转,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研目标主要是分析业务现状和梳理业务问题、为给出有效的设计方案提供支撑,最终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相反C端产品是面向与终端用户,所以一般调研目标是获取真实有效的用户需求、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感;以便后面结合用户需求、痛点设计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需求。其次是调研的对象不同。B端产品的目标用户为某一特定组织或机构,我们的调研对象需要包含组织中的不同人员,从高层管理人员再到一线运维人员,业务涉及到人员都要全部覆盖。所以很多时候,B端的调研是最耗费时间和经历的。相反C端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调研对象一般都是个人,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细分领域所具代表性用户。最后是调研的方法不同。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必须的一步、需要从那些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同类型产品或将来存在竞争的产品中,争夺用户。所以C端产品做竞品分析是其必须要做的,能够清晰了解到竞品的核心业务、优缺点、自己又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相反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确说选做的。不同公司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都是不一样的,需要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B端产品需求根据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去进行分析的。B端产品的调研方法;深度访谈、轮岗实习、调卷调查、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等。三、如何做好产品调研如果调研之前没有问题,没有目标,那么花费时间调研完全属于浪费时间;调研之前必须先明确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采取合理的调研方法,得出有用的结论。《用户体验要素》中将产品的用户体验分为五层,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其中最底层也最基本的即战略层,战略层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这是一个产品存在的最终极意义。1. 要明确你的调研目的和产品目标是什么?调研目的,我以滴滴打车为例:做项目之前,你的领导想了解出租车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普通用户对共享打车的需求有多大?普通市民的汽车保有量处于什么量级?基于这些问题,完全有必要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产品目标通常很明显,说白了就是要么给企业赚钱,要么给企业省钱,用户需求却通常是非常复杂也非常值得分析讨论的话题。更具体一点,在调研报告中如何将用户需求阐述清楚呢?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就得到以下的场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的什么样的需求。当然,To B类产品有不同于To C产品之处,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更需要了解竞品的售价如何?竞品的销售流程是怎样的?竞品的推广销售团队规模有多大?竞品怎么打广告、怎么推广产品、怎么扩大影响力的?竞品对于售后是怎么做的?等等,一系列对于To B类产品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调研来解答。2. 要知道,我们调研什么?你将要负责的产品逻辑是什么?有了对应的分析以后,已经明确了调研目的;根据调研目的,可以详细筹划细分,明确具体的调研项。这里以企业微信为例,假设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竞品的销售方面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拆分,从以下角度入手:产品定价是什么?产品的付费方式是什么?产品有没有优惠,策略怎样?产品销售团队规模多大?产品对应的流程怎么样?我们的产品涉及到哪些角色?当然以上仅仅是从销售这一块出发,就可以细分出上面的许多问题;如果从宣传推广角度,也可以整理出很多明确的问题。相反从产品的视角,对于用户,我们需要去搞清楚用户的流向,都有哪些用户?他们互相之间是怎么联系的?例如:新浪微博中的大V(核心用户)是怎么吸引跟普通用户来关注、互动的,不怎么发微博的用户是怎么被微博热点吸引上来并且偶尔评论的,也就是他们是怎么联系的。对于数据,即数据的流向,产生的数据流是如何运转的?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会产生汇合点,那我们也要去分析用户、数据在哪个关键页面汇合。例如:饿了么,它里面的红包、积分等与钱有关的是怎么得到,怎么运作的;它里面的用户点评数、评分,又是怎么运转的;红包与评分之间是怎么支撑起产品的整个生态链的。至于汇合点,就是上面所说的用户和数据是在哪些页面,通过什么操作来进行汇合的。例如:当用户取消订单之后,在取消订单页面是需要商家同意的,在取消订单页之前用户是怎么操作的,之后商家是怎么操作的。最后一点是关键路径——找到不同类型用户必须要经过的,不可去掉的路径,分析这个路径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3.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调研呢?明确了上面的两点,接下来就是根据要调研的内容,思考调研方法了。调研方法有太多,可以发问卷、可以做访谈、可以上网查数据、可以访问竞品网站、可以体验竞品产品……。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目标的方法,然后执行。针对To B类的产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作为客户去和竞品的客服人员、销售人员、甚至技术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聊天;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小到产品定价,大到产品方案介绍。当然,对于竞品方案的琢磨分析,还是需要产品经理下一番苦功夫,真正用心体验竞品的产品。明确了上面的三点,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去执行了。四、如何写产品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接下来就该思考怎样写调研报告。第一点,我们写的内容务必有用。和做调研的目的一样,写调研报告时候也要时刻谨记写的内容一定要有用,和调研目的相对应;如果写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拼凑罗列内容或者秀PPT美观性,那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多少。第二点,调研的要有明确的一些结论。越是重要的调研报告,越会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看到一份调研报告,最想看到的必然是调研结论;所以,一份调研报告,结论非常重要的;而且,建议最好把调研结论放到最前面。第三点,调研要给出可行的建议。调研除了总是往往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结论,与自己的产品业务相结合,梳理出可执行的建设性的建议。如果重要的方向性的问题或者涉及到一块业务做和不做的问题,就更有必要把调研结论和建议呈现给领导,让领导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定夺。第四点,调研的报告要有逻辑性,避免简单的罗列。我们写调研报告不仅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而是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将材料进行梳理整合,进行逻辑条理、重点突出的呈现。第五点,要学会突出重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都要用大号文字、特殊颜色、加粗等方式进行标注;重要的内容包括:标题、结论、建议、重要的数字(比如:定价)等。最后一点虽然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关于报告的美观性。把美观性放在最后,并非不重要,二是前面的要求和这里的美观性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在To B产品团队,建议采用商业风格、整洁严谨的PPT模板。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并不是只罗列事实,最好能达到的效果是:读者只看结论部分,就能了解你整份报告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成果。以上是对于产品调研报告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由 @断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停云本文在PMCAFF社区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场景1.自己没有产品,想做产品。这类产品调研主要是想问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场景2.竞品分析:自己有产品,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是最理想的,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类产品调研是第一个场景的细分深入。主要想了解的是:1.整体市场行情如何?我在什么位置?2.我如何构建独特竞争力和自己的护城河?二.产品调研具体调研什么?具体根据调研目的和场景拆分成内容1.判断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使用价值:是否真实解决用户问题,解决了多少用户的问题,用户反馈如何。市场规模:产品的增速和规模、天花板。投资价值:用户是否会为解决的问题付费或者这些用户能否被转化,盈利如何,能不能持续盈利。2.判断市场玩家和竞品情况--市场上下游供应链重点企业的参与模式与核心产品--主要竞品产品理念:产品的理念是怎么样,是如何通过功能和信息体现的目标用户:产品选择了哪些目标用户主要资源:有什么资源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基础功能架构:有什么功能,功能是怎么组织的信息结构:有什么内容信息,信息是怎么组织的使用流程:产品是怎么使用,用户体验如何--运营运营推广策略:内容、产品。发展动向--财务成本构成:主要成本如何收益模式:如何收费,买断、租赁、按时间、按次付费...3.竞品做得如何用户情况:用户量、留存率、转化率、口碑NPS盈利情况:销售额、成本、毛利、净利市场情况:市场占有率做竞品对比的时候,根据需求,抽取国内2-4家,国外1-2家典型公司做对比。4.自己是否可做SWOT5.自己怎么做资源、机会、竞争力优势突破点竞品借鉴点定位与规划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艾瑞咨询的报告,或者加公众号停云记回复【产品调研报告】看具体案例分析。三.如何调研?如何获取上面这些信息,有两个来源:1.二手信息来源,如果有人做好了,直接拿来用就好,不重复造轮子。2.一手信息来源,如果没有,那就自己组织收集信息,这一步是最难的,要很多资源协调。那如何更好的获取二手信息?推荐以下文章和信息渠道(见公众号停云记):【感知力提升】4步法快速提升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查找网站集合同时如果报告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开头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市场的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通过这三个问题去掌握重点信息。2.一手信息来源,如何收集信息,重要有的两点:成立调研专题,争取所要的资源:人、钱、物。如果缺乏资源保障,很难做好一个有效的调研,更多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浮于表面。深入一线场景:专业的问题找专家,用户需求找用户,竞品就找竞品公司体验。“ 记得当时我做生鲜O2O那一会,每周都要逛超市、小店了解竞品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情况,做农业那会农忙时节一周三天以上在农村田间工作,后来我做到家服务O2O做新品调研,又应聘竞品公司的服务小哥,使用他们的上门服务和APP使用。”“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心智必须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他们的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一针见血满足需求获得回报。——海贼·王路飞”
前言最近重新梳理《设计调研》读书笔记。秉着啃完书就想做图示消化的习惯,把这本书的脉络和重点划出来了。ps.因为最近在做一个大型农牧业项目,所以特喜欢大自然的颜色(绿啊蓝啊哈哈哈)所以,本篇配图以清新淡雅的自然色为主~不喜欢唔系欢哈哈哈也没有用滴!目的设计调研 - 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设计的调查和研究。设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的指导设计活动开展和产生积极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要弄清楚人们想要什么,然后通过设计来给予他们。调研形式针对产品所处的阶段,设计调研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已有产品」和「全新产品」。针对「已有产品」,通过调研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产品体验。针对「全新产品」,通过调研提出设计原型,让用户进行体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直到满足用户需求。后者包含前者,贯穿于产品形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调研方法设计调研根据时间顺序分为「数据采集」和「调研分析」。但是在设计调研中也不仅仅在开始时需要数据采集,可以说,每个阶段都可能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调研的进行。调研的流程设计调研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设计师需要在某些关键设计阶段,根据产品状态,选择最佳的调研方法和方法组合,完成调研目标。以下为设计调研的通用流程。一、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调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调研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正确的调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调研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调研希望解决的问题及具体内容,同时初步确定调研将会采用的方法。调研方法有很多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相对的概念。定性:用于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和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定量:是对定性问题的验证,常用于发现行为或者事件的一般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选择的方法类型也就不同。下图为所有调研方法在四个象限的分布,横轴区分了该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客观的(行为)还是主观(目标和观点)的,纵轴区分了该方法的类型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1.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1)产品开发期:这个阶段还没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用户的需求应该如何被满足?”这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竞品用户,专家用户)和二手资料研究之类的定性方法来解决。(2)产品成长期:这个阶段需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维持高增长率。用定量的方法调查积累的用户数据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人群细分,再结合定性的方法来获得特定类型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从而办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3)产品成熟期:这个阶段产品趋于稳定,需要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所以需要发现新的用户群,增加新特性来开辟市场,重新进入成长期。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发现需求,并结合定量的调查来验证评估可行性。(4)产品衰退期:当产品走向消亡,我们就需要调整产品以适应新的用户群,那么回到“开发期”。2.与产品设计阶段对应的调研方法(1)细察环境:了解市场同类产品,探索客观环境,定义并描述设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竞品研究:竞品优劣势,我们的机会?如何差异化设计?(2)形成方案:探索多种解决方案,考虑可行性,进行快速测试和反馈,避免后期做高成本修改。(3)选择方案:对方案进行测试,评估与验证,选择最佳方案,并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4)评估结果:通过论坛,问卷,后台数据等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建立各类指标等来衡量与跟踪产品满意情况。二、制定调研计划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把控时间节点,并对结果的输出具有大致的方向。1.调研背景描述设计调研的背景,产品所处阶段,希望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2.调研目的为了解决背景中的问题,需要在调研中完成的具体内容,也是最终报告输出时的需求阐述。3.调研方案(1)调研方法(2)调研计划(3)调研对象(4)进度安排4.预计成果对调研目的的逐一回答,会获得一份对调研产品的全面评估报告,报告包括3个部分:1.问题说明2.原因分析3.解决方案。5.人员分工设计调研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可绘制文档记录跟踪:1.环节2.具体任务3.负责人。三、邀请调研用户在实际调研中,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选择设计调研的对象也会不同。以下为邀请用户的3个步骤:1.确定招募用户的条件和方式注意不要过分确定目标用户,即招募的用户可能比目标用户更宽。例如一个儿童网站,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儿童,也要考虑儿童家长的意见。2.编撰用户甄别问卷及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甄别问卷主要用于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无论是利用自己的数据还是借力专业招募公司的数据库,编写甄别问卷都是招募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编撰时要注意避免会直接透露所招募条件的问题。3.确定邀请的用户信息和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后,我们需要讲用户信息和时间安排整理成表格,主要指可用性测试,单人访谈,焦点小组等需要用户在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参与调研。四、执行调研过程不同的调研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下边列举几种调研方法的适应场景与方法组合。1.焦点小组-定性焦点小组是一种多人同时访谈的方法,6-8人为宜。聚焦在一个或一类主题,用结构化的方式揭示目标用户的经验,感受,态度,愿望,并努力客观的呈现其背后的理由。用于产品开发早期,重新设计或者周期迭代中。善于发现用户的愿望,动机,态度,理由;利于对比观察,是很好的探索方法。但是,不能用来证实观点和判断立场。2.卡片归纳分类法-定性卡片法是以卡片为载体来帮助人们做思维显现,整理,交流的一种方法。便于整理,随时抽取,方便查找,还可以将不同时间记下的信息做比较,排列。常用于产品目的,受众以及特性的确定,但在开发信息架构或设计还未确定之前,这种方法处于设计的中间环节。也广泛用于创造型思维的激发方法中,比如在头脑风暴中使用。3.问卷调查法-定量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是发现用户是谁和他们有哪些意见的最佳工具。问卷类型分为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和半结构问卷。问卷调查省时省钱省力,不受空间限制,利于做定量的分析和研究。4.可用性测试-定量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试验的测试方法,6-10名为宜。在于发现人们如何执行具体任务,因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每个独立特性的功能点向预期用户展示的方式。是发现可用性问题最快,最简单的方式。5.问卷法和焦点小组-定性&定量这种组合是讲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通过定量的问卷发现人们行为中的模式,通过焦点小组对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研究。反过来又可以再通过问卷法来验证这个解释。如此交替的调查方式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五、输出调研结果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1.定性报告写报告的关键点在于,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来写。不要把所有的研究结果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大家每个用户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较好的方式:确定目标-分析结论-摆出证据-给出相应的建议。2.定量报告定量报告最重要的是图表的呈现方式,要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达你要呈现的信息。最后设计调研能够帮助设计师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局限,从个人思维换位到用户思维,逐步体谅、理解用户,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功能需求、价值评定、审美观念等。是设计从业者应该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一,是设计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知识,更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希望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越来越专业。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叫我牙套」
编辑导语:产品调研,这对产品经理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了,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学会做产品调研。本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指出了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并且总结了产品调研应该怎么去做。“坚持长期有效的调研,是提升产品感的有效方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窘境。”产品调研重不重要?几乎每个从业1-3年的产品经理都会遇到的问题。人人都说知彼知己方可百战百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80%的产品经理很少重视产品调研。不可置否,尽管各个产品流派都在强调产品调研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产品调研这项工作往往就会被忽略。各种因由,可能是时间,可能是资源。归根到底还是在大多数产品经理心中对于产品调研,觉得是个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为什么要去做产品调研?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场景:竞争对手上新的功能了,我们要评估一下,要不要跟进;要上新的功能,之前没有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是可以参考的;日常联系自己对产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三个场景几乎我们都会遇到,然后也会用一些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产品调研。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产品调研呢?第一点:竞品上线新功能之后,我们去调研的时候,一般需要考虑用户有哪些、用户分别是怎么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满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以及用户得到了什么好处。其次,我们还要看一下数据表现,也就是功能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业务类型选着合适的数据指标。功能的数据表现主要看覆盖率、打开率、成交量等等。一般特别精确的内部数据我们是拿不到的,我们只需要关注公开资料中的相关数据即可。最后,需要思考对于自己的产品有什么意义。调研产品是为了给设计产品做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去思考要不要抄,能不能抄,给出自己的结论。第二点:我们自己的产品准备上新功能的时候,一般会去借鉴其他产品的功能。那么针对这一类调研,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在调研之前,我们一定要思考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还有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以及了解自己产品目前的现状。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迭代,做迭代主要是希望达成什么目的?然后最好带着目的去做功能点的具体调研。我们在选择调研产品时,要尽可能的去调研国内外优秀的产品,譬如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或者周围用户都在使用,口碑很好的产品。具体在分析时,可以去关注,对方产品功能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他们的功能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背后可能满足的用户场景是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调研几款产品时,通常来说相同点都是关键点,差异点都是亮点。最后,通过梳理功能逻辑,给出自己的结论。第三点:为了个人学习和积累,我们要先明确都有哪些功能点,在这些功能点中,哪个是最关键的。与之对应的用户场景需求是否都被满足了,产品的底层逻辑和流程是怎样的,其中的亮点有哪些,最后,数据表现如何,是否跟我们的分析相符。其实上面的的三种情况仅仅是我们在做产品调研中比较初级的功能点的调研,当我们产品经理比较丰富的时候,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产品是,我们就不能仅仅考虑功能的本身了。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来关注独立产品的设计。二、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是目的性明确的调研,注重产品底层的逻辑流程和产品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功能调研注重的是业务流程的梳理,交互体验和功能中的突出亮点;产品调研则注重功能的迭代过程、产品结构以及运营逻辑。简单一点来说,可以把功能调研,理解成是点的调研,而产品调研,是面的调研。功能调研更倾向于在单点进行深入,而产品调研,更注重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三、产品调研如何做?产品调研怎么来做呢?在讲产品调研之前啊,先给大家介绍一个“黑白盒子”理论,所谓黑白盒子理论就是一套产品分析的方法。所谓黑箱,套用测试里面的定义,就是不去考察产品内部的线路、流程和设计思路,而是直接按照他的交付预期去测试。比如这个产品就是让100个人站上去不会垮,他的黑箱测试就是让100个人站上去,看看会不会垮,如果不会就成功了。至于里面是水泥做的还是塑胶做的,统统不管。所谓白箱,就是看产品里面的设计逻辑、线路结构、流程等细节是否符合设计方案,我们套用这里理论进而推导出了一个产品调研模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第一点:用户场景需求,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场景)会使用产品或者功能,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明确“用户、场景、需求”是怎么被满足的,这点特别重要。假设我们有个功能特别棒、特别酷,但是呢?如果功能跟用户的使用场景没有关联,对用户需求解决没有帮助,尽管这个功能很好,但是对产品而言也是个无用功能。第二点:产品逻辑,就是产品是怎么运转的,都有哪些用户,用户和用户之前是如何发生了联系,产生的数据是如何流转的,用户和数据是在哪个页面汇合的。这里我们可以具体到几个工具:产品业务逻辑图、产品业务流程图、产品功能结构图、产品页面流程等。第三点:关键页面与交互,这一点相对容易一些,我们都下载使用过不少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多留意一些好的交互设计,遇见不好的交互也可以多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第四点:了解产品的迭代路线。一款产品爆红一定是有发展历程的,所以要关注产品的迭代与发展,通过分析产品的迭代路径,可以知道哪个功能点的优先级会高一些;然后再结合这个产品的数据,还有用户的反馈,帮助我们判断用户的喜好,然后我们以后在设计产品时,可以少走弯路。第五点:前面我们看了用户需求、产品逻辑、页面交互、迭代路径等等,基本上就把产品分析的很透彻了。再下来有个很关键的点,判断产品好不好,还要看一下他的数据表现怎么样。产品表现我们主要看两个指标,数据表现和用户表现。尽量看产品本身公开、有用的数据,比如用户的评论数、评论内容、产品内的内容相关数据,数量、用户点赞评论转发等。第六点:运营路径与关键运营点,通过我们得到的数据去复盘运营路径与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我们避免踩坑。得到数据后,我们可以简单复盘一下。四、总结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目的来看,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在我看来,无非两个东西:提升所谓的产品感,我们的产品感好的话,设计起产品来就会更加顺手一点;提升工作效率,当我们要做个一事情的时候,有前人经验和案例可以参考。对于提升产品感,理解行业新趋势,并获得和同行交流的谈资。通常每半年都会有新的产品形式,要思考新的趋势跟自己产品的结合;此外,你体验和思考的多了,也可以帮助自己积累谈资,跟圈子里的同行交流时有话可谈。第二种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抄时选择性的抄,知道哪些该抄、哪些不该抄,需要结合产品本身及当前形势判断的。归根结底,所谓的产品调研其实就是让我们去认识产品、还原产品、创造产品。认识产品:就是充分理解产品,怎么理解产品,我们通过体验、使用产品,通过产品的数据表现、版本迭代,去理解他的运营动作,看看他的官方动作或者其他人的调研报告来深入理解。还原产品:就是对产品的分析和归纳,我们首先要看到产品背后的功能结构和流程,这是必须要理解的,否者我们只是产品的一个用户而已。版本迭代的过程,整个产品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我们要站在对方产品经理的角度去理解产品设计迭代的逻辑的;再然后我们梳理出运营大事件的时间轴,最后呢通过前面三个,我们得出一个产品增长曲线。通过增长曲线我们就可以看出产品增长背后的理由,它是由功能带动的呢?还是由运营带动的呢?还是因为市场的问题?当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产品增长的时候呢,眼光也会更加透彻了。再然后就是创造产品:在调研部分的创造是比较粗糙的,这里我们只要确定,别人做的什么、是不适合我们、抄不抄、抄哪个。最后,我们所有东西都要做吗?也不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基于我们的目的,基于目的去分析产品,这样产出的报告也会非常的聚焦,可读性非常强。这就是我对产品调研的理解,最后用一句鸡汤来作为结束:坚持长期有效的调研,是提升产品感的有效方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窘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大家好,我是王曦,一个痴迷于个人品牌不能自拔的眼镜男!王曦谈个人品牌:假如你做了一个产品,你是怎么样知道产品是不是有市场呢,做产品的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测试这个项目的成功几率的?【王曦谈个人品牌-我的理解】:最好的测试,就是直接开卖!以前,人们用市场调研,测试产品十分符合需求,但是往往是失败的,因为中国人填写市场调研报告是不真实的。比如,你你开发了一款质量上好的包包,堪比lv,你问他愿不愿意卖,他的回答是愿意,你问她愿意出1500元,2000元还是300000元,他回答说是3000元。因为这样回答对他是最有利的,显示出他的友好,也显示出他是一个有消费能力的人。但是当你把包包生产出来,他就不买了。他说暂时不需要,或者他说买了更好的包包。而事实上是,他根本舍不得花3000元买这个包包。这个测试在中国是不准确的。那么怎么才是最准确的呢。当他回答说,愿意出3000元买,你就直接说:“那这样吧,这批包包第一批,先以2000元的价格销售,你需要定几个”。如果他当场就定了,说明是真的被你打动了,经过100人的当场就卖,就能测试出来你的成功率。那么是不是他买了,就说明是一个好产品呢,也不一定,只有他愿意买又愿意用,才真是一个好产品。前几天在深圳见到樊登,他说到做的第一个读书产品是,每年读50本书,把书的核心内容做成ppt,一年365元,他一场演讲下来,卖了300多份,当时很兴奋。就回去做ppt,然后邮件给每个人。结果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看。他就打电话过去,想看一下客户是不是不满意,结果客户非常满意,说“樊老师,你做的产品很好,只是我没有时间看,你每个月尽管发,等过年我一起看。”你看,连客户都说非常满意的产品,也绝不要求退费,算不算好产品呢?按道理来说,客户愿意出钱,应该算是好产品,但是从长远来看,就不是好产品,也不会有好口碑,因为客户不再购买第2次。因为什么呢,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即便你做成ppt,他看起来同样很困难。于是,后来就改成了“讲书”,既然你不喜欢“看”,那么就让你“听”。现在樊登读书会,已经有1600万会员了。经过直接开卖和监视客户是否使用,这两个方法都通过了,说明这是个好项目。————————每日一问,让思考提升一个量级————————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没有与您产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呢?当然参考别人的思路不如自己去思考,自己才知道自己最适合什么,并且你的思考并不是白白的浪费时间,每一次思考就是在个人品牌打造的路上前进一步。每天我都会针对个人品牌提出一个针对性的问题,借此来引发大家的思考,相信每一位积极回答的朋友都会有所收获。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的思考阵营,可以留言申请加入我们的【每日一问】社群,同行者会为你带来力量,我们都是沉浸在个人品牌塑造路上的人!我这里还有一份礼物送给你:(留言可申请加入社群)王曦谈个人品牌【每日一问】社群奖励政策1. 30天打卡总结一天的感悟心得,100%完成的朋友可免费获取价值599元入门班1张门票,升级人脉资源。2. 不定期分享关于个人品牌的干货内容。3. 每天围绕着个人品牌探讨,连续100天发送每日一问,共同走出迷茫期。4. 赠送《打造会赚钱的朋友圈》教你从0开始创建微信号,打造高质量朋友圈个人品牌塑造。
编辑导语:在开始一个项目时,我们经常会做竞品分析,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找到优缺点或者是差异点;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运营如何做一份产品调研报告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聊聊如何做产品调研报告。这也是最近困扰我的一个点,因为最近刚好在做公司内部的小程序矩阵规划,在分析完前提条件,选定目标对象后,到了竞品调研这个环节,有些卡壳。为什么呢?可能很多运营同事都会遇到过这个问题,就好像不管怎么写,都是散的,不太成体系。此前其实也做过一部分的竞品调研工作,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浅的。虽然这部分工作一般都是由产品经理在执行,但是作为一个运营,这其实也算是一个必备的技能之一,所以那就带着问题来学吧。在看一些文章和课程之后,其实要完成一份完整合格的产品调研报告,是有一定的逻辑和体系的。这里我做了总结,分享给大家。一、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我们在做一个产品调研的时候,往往是有背景和目的的,比如我要做小程序矩阵。背景是啥呢?因为公司要拓展新的获客渠道,去覆盖更多的流量。对个人而言,这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目的是啥呢?要通过产品调研来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模式,更有效的去打用户,拉流量。二、选定目标产品选定目标产品过后,一般调研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点调研,可以关注主流产品的相关模块。比如我们想关注一个电商产品的支付流程,那我们就可以选择京东、淘宝这样在支付流程行业做的很成熟的主流产品。一种是完整产品调研,可以关注1个龙头产品的的核心流程。比如我们想了解外卖行业的服务流程,那我们就可以选择美团外卖这样在外卖行业把服务流程已经做得很成熟的龙头企业。为什么是主流产品和龙头企业呢?因为用户已经被主流产品教育过了嘛,这样咱们做的适合可以减少用户接受成本。三、深度体验产品选定竞品后,接下来就要去深度体验它了。什么叫深度体验呢?那就是在体验产品过程中,重点关注用户、使用场景、需求,把用户、场景、需求明确下来,尽可能找到相应的用户做简单的访谈,找出用户视角的实现逻辑;从用户视角来看,究竟是怎么满足需求的。四、还原产品比如我要做一个装修行业的小程序产品调研,那就应该把自己还原成一个刚接完房的用户;我的场景就是想装房子,需求就是想找本地的、可靠的、便宜的装修公司,再去体验竞品是在功能和流程上怎么满足我的需求的。所以,在还原产品过程里,最重要关注关注三个东西:核心流程、核心页面功能、产品结构;而非页面,除非你是做UI设计的。五、产品迭代、运营分析现在很重要,但发展过程更重要。在工作中,我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通常都会找到竞品的以往版本,我记得之前在做首页改版的时候,我们的产品经理在调研淘宝的时候,就找到了淘宝网首页的前面几个版本。这样做有2个好处。从产品的迭代过程可以发现人家踩的坑。从运营过程中可以发现产品的表现和重要程度。这里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常用的调研工具,如图:六、横向比较同类产品一般来讲,还可以找到同类型的其他产品进行比较,比如我们在调研装修类小程序时,假如我们主要分析对象是齐家网,那么也可以和土巴兔这样同类的产品进行对比,看分别处于什么位置?找到产品之间的核心差异点,总结分析同类产品的优缺点。这样,更有利于完整的指导我们后面的产品策略。七、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完之后,就应该输出调研报告了,结论通过是清晰明确的,而且能表达调研的过程和结论之间的关联,不要带个人色彩,以中立的角度来描述,客观的去描述,一般来讲不超过5个点。八、推广报告讲出你的想法,我记得我大学的外国文学老师说过:对一个东西最好的掌握,那就是言说!因为对外讲的时候你是在重新思考的,这样更有利加深你对调研报告的理解。通常来讲,一般就是内部分享会,如果做得很优秀的,也可以在第三方平台表达出来。九、总结:在做产品调研的时候,要有一定调研框架去做,不然就会行动起来就会散。站在用户视角,真正从流程、功能上体验,如果你不能从流程上去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你可能就只能提界面改进这样不痛不痒的东西。本文由 @雷震子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产品经理在项目开发中扮演的是一个连接者的角色,连接的前提是要熟悉连接对象即兼容对方,善于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本文将从测试的角度来总结分析产品设计,以此来提升产品设计全面性。在苏杰大神的博客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产品新人如何快速上手的方法之一是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从测试的视角写的产品描述。测试与产品的逻辑不同,产品抓大放小,测试就是要想清楚各种边边角角。所以,如果团队正好没有TC,你来写一遍,保证对产品的各种细节都很熟悉,也会知道背后用的技术,因为各种限制而造成的各种坑。一、关于软件测试从测试方法来分:软件测试分为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从测试阶段来分:软件测试分为需求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黑盒测试也叫功能性测试,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大多采用此方式。我所说的产品经理懂测试,针对的即是功能性测试,从功能性的角度做产品的需求文档,遍历尽可能多的功能场景。一定不能让开发和测试找到你的漏洞,那将是产品经理最尴尬的时刻。有数据表示:在许多失败的项目中,70%~85%的返工是由于需求方面的错误导致的。二、限制边界值如果没有限制输入框的长度,专业的测试分分钟可以把开发认为没问题的程序搞挂。因此对输入框的长度限制,是一个产品最底层的功能,我想这也是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进一步的要求是对可输入字符类型的限制,此项不至于影响到功能,但属于产品最基本的友好性需求。下图是作者好不容易找的一个反面例子:数值「0」是开发容易忽视的边界值,在很多场景中0值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金额为0元、数量为0等。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前做过一个资金分配的功能,由于PRD没有说明字段的规则(以为开发小哥哥用脚想想都会明白),然而在做功能验收的时候,我成功给好友分配了0元。。。对于这些字段的规则,其实没有必要在文档上一一标注,因为很多页面的字段其实是重复的,这个方法也很容易漏掉一部分字段。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是:在全局规范中建立字段规则表。这个方法让我想起了:大学编程的时候,会统一将全局变量的定义集中放置。作者抛出一个输入框对空格的处理的测试用例供大家思考:前面存在空格后面存在空格前后都存在空格中间存在空格二、遍历异常逻辑正常流程只有一个,异常流程却异常的多。在很多PM的PRD中,仅仅陈列了正常的业务流程。很少有开发是会替产品考虑异常逻辑的,所以为了不给自己挖坑,在写PRD的时候,就要将所有的异常流程都描述清楚,我想在需求评审的时候会更容易通过,也会在开发的眼里树立权威。有人说,无反馈是产品大忌。我想说,反馈不完全也是产品不专业的体现。对于特定事件的反馈,既然有成功的结果,必然会存在对立面——失败。对于这些事件的总结其实很容易找到规律,很多优秀的PM都会整理一份交互设计自查表,然后会不断的更新迭代。善于总结是一个优秀学习者的必要品质,在项目经历中总结积累遇到的异常情况。有句话这样说:“你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在未来某一时刻用上”。登录注册可能是大多数PM童鞋的处女级产品功能,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没有从零到一将这个需求落地,一定是存在认知漏洞的。我说一个场景,看大家有没有考虑到:手机号验证码输入框在同一个页面,在手机号无误、验证码输入正确的情况下,然后更改手机号(手机号格式合法),提交之后应该如何反馈?三、关联性的问题在项目中,大多数功能模块往往不是独立的,一般存在交集或者需要进行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因此一个模块如果发生了需求变更或者数据丢失,就会影响到相关联的功能模块。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由于平台新增了直营店功能,之前设计的订单详情就不适用了,需要融合新需求,财务管理模块也要做字段的扩展。关联信息不允许删除,比如商品类别,假如商品类别是商品的必要属性,此时就应该禁止正使用的类别被删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联性问题是,正在生效的规则是不能被删除。四 、性能的问题性能无止境,性能的优化伴随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测试过程,性能测试处于功能测试之后,也就是说功能大于性能。翻越异常逻辑的大山,从性能角度设计产品,是产品经理进阶的又一指标。作者分别从数据加载、信息的筛选跨度、图片处理三个方面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关于数据加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仅涉及产品的性能,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我在这里只是蜻蜓点水,想要突出对产品性能的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在数据列表等相关的信息流模块,如果没有做数据加载条数的限制,一个经验不足的开发童鞋很可能一下子请求所有的历史数据,结果可以预见:轻则加载缓慢,严重的话直接导致应用崩溃。对于信息流页面的数据加载,一般都会限制单次加载10-20条。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筛选的请求限制。像支付宝这样大体量的产品,在筛选账单的时候,也仅仅支持查找6个月跨度的账单。图片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又一大因素,在前端上传图片注意做图片大小的限制,即使上传之后技术也要做压缩处理。图片的压缩分为分辨率的压缩和大小的压缩,根据业务需求,如果需要展示缩略图,要在服务端自主生成。五、写在最后说了这么多,作者并没有误导大家把产品重心向测试的角度偏移,毕竟产品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既不能技术化,也不能业务化,掌握好工作中的「度」,做好「中庸的」连接者。当然,懂测试,能从测试的角度设计产品只是优秀产品的一个方面。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的定位不明确,它的「难」与「坑」我想也是这个原因。持续不断的学习,时刻都在拓宽自己的边界。懂技术、懂心理、懂设计、懂运营才能更好的连接。本文由 @ 产品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继上篇《产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产品体验报告的区别》之后,这次我将完整的讲解产品体验报告该怎么写。还没有搞清楚和竞品分析报告区别的朋友,可以看我上篇文章。我们知道产品体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深度了解一款竞品的产品情况,帮助优化自身产品体验。同时,产品体验报告也是面试神器,特别是校园招聘。一份好的产品体验报告,可以拥有直接进入名企的机会,这已经被知友验证。产品体验报告该怎么写包含六个方面:操作环境、产品体验、用户评价、产品规划&运营推广、竞品分析、总结分析。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要展开来写,可以写很多很多,没有目的的报告,只能概而全,发现什么都有,但是最后什么也不知道。而且目的不同,自然会有侧重点和删减。写产品体验报告无外乎有以下几种目的1、想通过竞品对比,优化自身产品体验;想开发一个新产品,但没有相关经验,需要产品做参考。这样的目的以产品体验为主,像竞品分析应该就不要了,总结分析中的产品优势、产品劣势、产品功能&体验建议,运营&推广建议就不要了,更多应该体现在产品的交互、视觉、功能、迭代路径、运营等参考方面。2、做为第三方想了解一款产品到底做的如何。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对产品本身统筹的了解,产品体验不用这么细。应该着重战略层,然后特色功能,重要业务流程,交互体验设计评价就够了。其他模块照旧。3、想求职,体现你对产品的了解和思考。这样的目的除了产品体验外,加入对竞品的对比分析就很有必要了,这样你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一款产品。上面的模板就比较适合。看完这个模板,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懵逼的,下面我以“想求职,体现你对产品的了解和思考”为目的来分析一款产品。我从事二手车行业,以瓜子旗下C2B拍卖平台“车速拍”为例来详细讲解。操作环境产品体验战略层1、用户需求用户卖车想卖的快、卖的高,而且还很便利、很容易、很轻松就能实现的话,用户做梦都会笑醒。这是用户卖二手车过程中的迫切需求。2、产品定位目前直客(普通车主)卖车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卖给车商,不管是通过58、二手车之家找到车商,还是到市场卖,都是属于这种类型;二是直接卖给4S店或做置换;三是给C2B拍卖平台;四是给瓜子、人人车这样的C2C平台出售;五是做寄售(很少)。那如何让用户卖的快、卖的高,还卖的很轻松呢,这就是车速拍的产品战略。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瓜子能实现卖的高,但卖的不够快,而且不够轻松,遇到对卖车体验有要求的客户该怎么办?瓜子属于C2C交易,对车源品质有要求,若不满足品质的车源瓜子该如何处理,就放弃这部分用户吗?直客卖车都不会对车源进行整备,若是车辆品相不好,虽然骨架无损,但可能难以卖出高价,导致长时间难以成交,这部分车源又该如何处理?很多直客对车价是没有概念的,瓜子的定价可能不满意,这部分用户很可能就去其他C2B拍卖平台试试了,一试可能就损失了这个用户。所以瓜子也需要给关注价格的用户一个有说服理由的价格参考。车速拍就应运而生,C2B拍卖模式,车商竞拍车源,卖的快,卖的轻松,而且相对价高。车速拍受益于瓜子,同时也受制于瓜子,这个我们不深入讨论了。3、市场分析分成二手车行业的整体分析及C2B模式的分析两块。二手车行业整体趋势1、2016年二手车交易量破千万,且随着限迁政策的放松和汽车置换时间的来临,未来还会增速2、电商快速增长C2B模式市场分析1、平安二手车为C2B模式已经在16年初关闭,又一车被车置宝合并,开新二手车被车来车往合并。二手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C2B模式剩下车置宝、天天拍、开新二手车。2、C2B模式运营了多年,获得了资本及市场的认可,所以C2B模式已经是被市场验证过的成熟模式。范围层1、基础功能车辆订阅:这是车源交易平台很常见的一个功能,因为车源较多,而车商做车都有自己擅长的车源,所以需要订阅功能,当有符合要求的车源时及时通知。通过品牌、所在地、价格、排放标准等进行设置。车辆筛选:车辆筛选是最基本的一个功能,通过车龄、里程、过户次数、排放标准、车况等级等进行筛选。车辆列表:查看车源的基本方式。车辆检测报告:每辆车都有详细的检测报告,最先展示车辆评级,然后评估师的综述,最后从主架构、外观、内饰、发动机舱、底盘悬架、路试、随车工具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车辆竞拍:车辆竞拍功能,价高者得,车商每台车都可出价参与竞拍。2、特色功能一口价:拍中车源之后,若非车况差异,否则不能议价,只能以拍中价格成交。每小时上新:每个小时都会上一批新的车源,不再是传统拍卖平台一天固定上一批车源的模式。新的竞拍模式:拍卖前10分钟为自由出价,车商可以任意出价,10分钟即产生出价结果,而其他拍卖平台基本都需要十几个小时;若有车商中标,其他车商还可参与出价,只可加价,最终以“车商荣誉”“出价金额”做为排序规则。低门槛:下载APP后,不用注册就可直接查看车源;然后可通过APP自行注册,操作简单。而其他C2B平台要么不登录无法查看车源,要么注册审核要求极高,需要提供很多材料。结构层1、页面结构图2、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在于宏观上分析业务流程,并不细致。3、重要功能操作流程图其中,车辆竞价、车辆检测、车辆成交、违约处理、代看车等属于重点功能,我这就不一一详细分析了。我以违约处理和代看车为例。(1)成交过程中的违约处理(2)代看车框架层页面太多,流水账就不记了,我把重要的几个页面给大家做分享。1、重要页面(1)首页。首页中最关键的就是能直接看到刚上架正在竞拍的车源,说明正在竞拍的车源对车速拍来说最为重要。其次即将上架的车源也可以提前查看。其次能推荐车源分类,折扣专场、精品车、降价车等。丰田、本田、别克、大众等品牌快捷方式,对车商选车来说,实际意义不大,不如改为价格区间或者排放等。(2)车源详情页。车辆服务费明确说明,下面的促销、帮买展现形式让用户看的很明白,这个展现方式感觉不错。评估师综述内容繁多且冗长,不利于阅读,建议分类,从外观、内饰、机械、结构、证件等方面进行归类说明。车辆检测报告汇总的展现方式很好,清晰的看出哪些地方有问题,哪些正常。识别二手车具体车型时,并不是说给了一个车型名称车商就能知道这台车是什么配置。比如舒适型、豪华型等,车商一般通过配置进行区别,所以差异化了亮点配置就特别关键。车辆配置虽然全部展示了,但是不够明确突出,看起来比较费神,而且配置是为了确定车型的,所以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更好。车源图片、车辆介绍、车辆检测报告、基本信息、配置信息在一个页面上,查看整个车源信息很方便,没有切换,用户思考会比较顺畅。(3)车辆检测报告页主架构、外观、内饰、发动机舱、底盘悬架、路试、随车工具,全部位于一个页面,上下滚动就可查看,非常方便。而且顶部还有tab页显示,即可做快速定位,也可滚动时给予提示。全部正常默认为收缩状态,若有异常选项,则默认为打开状态。比如现在的事故排查全部正常,为收缩状态。车况先以车辆结构示意图的方式展示,车况损伤严重程度、损伤部位一目了然,其次有具体的损伤照片,可以再次确认损伤情况。(4)个人中心页面因内容太多,不止归了类分了模块,而且我的钱包、会员中心、我浏览过的车源等还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2.不好的体验每次点击车辆进入车辆详情页,都非常慢,甚至等待超过10s,一般用户早就崩溃了,这个是优先级最高最需要解决的。首页点击日系车,然后再点击车源筛选项,不管是品牌,还是筛选,点击后不选择,点击左上角返回按钮,竟然直接退回到了首页,竟然直接退回到了首页。个人中心车速贷页面,若没有完善个人中心,点击后,竟然是这样的页面。发现什么不对了么,竟然木有返回按键,My God,只能按Home键强制关闭APP了,没法退出了。表现层1.视觉设计在评价视觉设计之前,我们先说说该如何评价一款APP的视觉设计,包含哪些元素。我们常能想到的是字体大小&颜色、按钮大小&颜色、页面布局&留白、图标样式、图片样式、背景颜色、视觉统一等,然后这些整体让我们形成了一种视觉体验,是简约、高逼格,还是繁杂、low逼、山寨。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视觉设计师,也不是专业的UE/UX,但我知道若只是这样来评判一款产品的视觉效果,肯定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我们可以看看这两篇参考文章,来相对全面的了解该如何评价一款产品的视觉设计。文章一:对于App界面,怎样的视觉设计才算优秀?文章二:浅谈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统一评价视觉设计四要素:结构清晰、美观、一致性、视觉和用户体验的统一。(1)结构清晰车速拍产品布局结构清晰,不会让人产生困惑。大的三个模块,首页、随时拍、我的,每个页面功能点明确,重要的车辆详情页及车辆检测报告,结构布局的也很好。(2)美观车速拍产品风格简约,绿色为主色调,让人感觉比较舒心,美观性相对较好。字体大小基本控制在三种字体大小,颜色因突出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也不显得混乱。按钮颜色和大小设置的都比较合适。白色做为主要背景色,加上适当的页面留白。(3)一致性产品视觉效果的一致性主要看文字、按钮、背景色、图标、图片等是否统一。车速拍体验下来相对统一。唯一存在的疑惑是,蓝绿冷色调和红橙暖色调混搭在一起,对用户体验来说有何影响,不过很多的APP都是这样的设计。(4)视觉和用户体验的统一视觉和用户体验统一性较好。主要文字为黑色,描述文字为灰色,特殊作用、链接为其他颜色,按钮为绿色,符合用户体验。用户评价我感觉用户评价对一个产品来说至关重要,而我们本身并非用户,体验报告若只从我们自身出发,难免偏颇。所以真实的用户评价,对我们评判一款产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1、获取渠道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取用户评价,分为公开渠道、半公开渠道、封闭渠道三个方式获取。(1)公开渠道百度微博(本产品相关话题)贴吧(本产品相关话题)知乎(本产品相关话题)AppStore、安卓应用市场中的评论(2)半公开渠道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信群、QQ群(3)封闭渠道用户反馈用户调研用户访谈2、车速拍用户评价由于用户评价要充分,而且还得去除杂音,否则不但不能正确评估产品,可能还有负面影响。由于工作量较大,请原谅我的偷懒。(1)百度。通过百度搜索出来结果很少,且都是负面评价。最少可以说明三个含义,一车速拍不重视百度;二车速拍的用户数还不够多;三有竞争对手或者体验很差的用户忍不住来吐槽。(2)贴吧。可以看出问题集中在充值及提现上面。(3)AppStore用户评论。因为用户评论不够,AppStore上面没有展示任何评论,我们通过应用雷达(一款做ASO的应用服务,请叫我雷锋)查看。当然因为评论较少,可能存在运营方刷评论的情况,自行分析。可以看到用户集中的问题在于客服和提现体验不好,而且非常令人不满。(4)微信群。可以看出用户最大的使用障碍是在保证金及扣款担忧上面。产品规划&运营推广产品功能迭代路径任何产品都并非一蹴而就,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拥抱不确定性。过去火箭式的发布产品已经不复存在了。就像张小龙所说,我也不知道微信三个月之后的样子,因为我的认知在不断提升。看产品功能迭代路径,可以让我们知道,该产品是如何一步一步更新到现在的版本,最先开始做的核心功能版本是怎样的,后面如何进化。然后放弃了哪些功能,加强了哪些功能。车速拍产品功能迭代路径,我们通过应用雷达的APP版本更新历史查看。版本号:1.1.0更新日期:2016年08月22日1、新增APP城市定位功能 2、新增新车源、降价车源消息提醒 3、优化性能、操作体验更加流畅版本号:2.0.0更新日期:2016年12月01日1. 首页大改版,每日新车整点抢拍; 2. 登录页优化,登录注册更加便捷; 3. 其他细节优化。版本号:2.0.1更新日期:2016年12月09日部分体验优化 近期更新: 1. 首页大改版,每日新车整点抢拍; 2. 登录页优化,登录注册更加便捷。版本号:2.1.0更新日期:2017年01月06日功能更新: 1. 城市筛选可以看“全国”啦,全国车源一网打尽; 2. 车源详情页新增分享,可以转发给大伙儿看车啦; 3. 其他用户体验细节优化。版本号:2.1.1更新日期:2017年01月18日功能更新: 1. 城市筛选可以多选城市,一步查看多个城市车源啦; 2. 其他用户体验细节优化。版本号:2.2.0更新日期:2017年03月12日功能更新: 1.随时拍大改版,操作体验更加流畅 2.车源列表新增车况等级,车牌归属地 3.其他细节体验优化版本号:2.3.0更新日期:2017年04月04日功能更新: 1.“我的”页面大改版,竞拍车源,账户,订单操作更方便 2.随时拍筛选器优化,更快更方便筛选车源 3.其他体验优化版本号:2.4.0更新日期:2017年05月22日功能更新: 1.详情页大改版,查看车况信息更加清晰,使用体验更加流畅 2.其他体验优化版本号:2.4.1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4日本次更新 -新增微信支付功能,赶快充值啦 -其他的体验优化…从更新历史可以看出,车速拍一直处于功能迭代更新之中,直到最近几个版本才是主要进行优化,说明目前的功能已经趋于稳定。而且其发布版本的节奏较快,在每次改动这么大的前提下,保证半月一个版本。运营方案因为车速拍没有经营微博,也没有公开渠道查询,所以历史运营方案难以查询。我仅以当前版本运营方案说明。1、折扣专场。带有折扣的车辆可享受服务费折扣,服务费折扣计算方法:当月活动时间内成交第一台,服务费9折优惠;成交第二台,服务费7折优惠;第三台,服务费6折优惠,成交第四台以上(含),服务费2折优惠。2、服务费返券50%活动。活动期间拍车即返50%应付服务费优惠券,不限拍车数量;活动期间车源在成交且已定审核后,即可按照应付服务费50%获得服务费优惠券,不限获赠次数。推广策略同样因为车速拍没有经营微博,也没有公开渠道查询,所以推广策略也难以查询。因为车速拍的车源都来自瓜子,所以车源的推广策略我们就不说了,只说商户端。我知道车速拍在重要城市成立了线下门店,而车速拍的拍车用户都是二手车商户,非常精准的人群。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车速拍会通过线下二手车市场地推;线上通过二手车之家、华夏、58等获取车商联系方式然后精准推广。竞品分析竞品分析让我们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目的产品到底做的如何。不过若只是体验产品,竞品分析可以不写。竞品筛选车速拍为二手车C2B拍卖模式,解决同样需求的同类产品有:车置宝、天天拍车、开新二手车、车来车往;解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有:车易拍、优信拍、汽车街、联盟拍等。我们筛选分析主要竞争对手车置宝、天天拍车。产品定位车置宝、天天拍车、车速拍都是二手车C2B拍卖模式,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所以竞争将会最直接、最激烈。车置宝、天天拍在可以预见的几年之内,定位都将是全国性质的C2B拍卖模式。不过虽然车速拍是C2B模式,但车速拍是瓜子的辅助,瓜子不可能单独剥离出来,像瓜子一样去推广,瓜子强则车速拍强,瓜子弱则车速拍弱,所以实际上是瓜子跟他们的车源竞争。市场分析目前车置宝、天天拍都已经开启了全国战略,都将在年内覆盖全国四十到五十个城市,完成对国内重要的一二线城市的全面覆盖。有瓜子的地方就有车速拍,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车置宝、天天拍的应该在互相对比,两家的拍卖车辆每天都保持在1200-1500左右。天天拍在16年11月率先完成C1轮1亿美元融资,并开启分众、地铁等广告推广。车置宝在17年3月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之后,又在6月完成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且已经全面开启了广告推广。瓜子在6月完成4亿美元的B轮融资。我们再来看看APP应用数据。(1)车置宝。车置宝用户端这是车置宝用户端APP在App Store中的下载排名,可以看出车置宝广告效应还是有效果,拉动了下载,最近排名维持在一百多。车置宝车商端这是车置宝车商端APP在App Store中的下载排名,波动性较大,最近维持在二百多。(2)天天拍。天天拍用户端这是天天拍用户端APP在App Store中的下载排名,最近排名维持在七百多。天天拍车商端这是天天拍车商端APP在App Store中的下载排名,最近排名维持在六七百左右。(3)车速拍。车速拍车速拍因为车源来自瓜子,所以暂时没有用户端,只有车商端。这是车速拍APP在App Store中的下载排名,最近排名维持在五百左右。以上数据来自应用雷达。从App Store排名来看,车置宝用户数最多,这跟其最近的广告投放应该有直接关系。天天拍和车速拍在商户端相差不多。另外还可以从易观千帆上查看用户数、用户分布等。功能对比拍卖模式不同:参拍要求不同:具体拍卖规则不同:其他功能大同小异,界面设计、视觉效果等差异比较大,我们在体验对比中分析。体验对比三个产品对比下来,从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来说车速拍是最好的,天天拍次之,车置宝垫底。从APP的体验可以看出,车速拍的产品运营互联网基因还是比较强的,天天拍和车置宝就比较差一点。但二手车交易有很重的线下体验,除了APP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线下成交环节,成交环节又分为用户端和车商端,另外还有客服、商户维护,这几块没有体验,暂不发表意见。不过从天天拍、车置宝的产品体验我们也可以看出,针对toB的产品,能为商户创造实际的商业价值是最重要的。其实针对拍卖来说,商户能不能拿到价格有优势并且车况有保障的车是最关键的,产品体验可以慢慢优化。总结分析从产品定位来说,车置宝、天天拍会进入直面的厮杀,而车速拍做为瓜子的辅助产品,竞争实际上是瓜子、车置宝、天天拍的竞争。从市场分析来说,车置宝、天天拍的融资都相差无几,车速拍也不缺钱。覆盖城市来说,车速拍覆盖城市最多,天天拍、车置宝相差不大。APP数据来说,车置宝最好。从功能来说,有差异,但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拍卖模式,谈不上谁好谁坏。从体验上来说,车速拍胜出,车速拍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车置宝、天天拍要差一些。产品优势从首页、车源详情页、车辆检测报告、个人中心等页面综合体验来说,车速拍的交互设计和视觉效果做的最好。车速拍重视线上运营,搞了很多优惠促销活动,还有专门的折扣专场,而车置宝、天天拍几乎没有。车速拍的体验门槛更低,无需注册即可查看车源,通过手机号即可自行注册,车置宝、天天拍需要认证注册。车速拍城市覆盖有优势,已经覆盖了一百多个城市,而车置宝、天天拍今年目标是五十个城市。产品劣势车速拍因为是瓜子的辅助,车源已经被瓜子筛选了一轮,所以车源质量没有那么高,老旧残破车居多。车速拍的品牌知名度、推广和投入不如车置宝、天天拍。车速拍起步较晚,商户数量不及车置宝、天天拍。因为瓜子为C2C模式,跟车商有一定嫌隙,所以车速拍必然没有那么受待见。从拍卖模式来看,天天拍、车置宝都是固定的一天拍卖模式,而车速拍只有十分钟,所以拍卖价格必定比不上车置宝、天天拍。因为车速拍的定位,既要满足瓜子对车源定价的参考,也要满足车商的成交,所以比较尴尬。十分钟的拍卖模式注定成交率不高。通过用户评价可以看出,商户对车速拍保证金、充值、提现、客服等方面非常不满。产品功能&体验建议重视客服的服务,很重要。优化充值、提现体验,很重要。修改详情页加载速度,刻不容缓;车速贷、首页热门车源筛选功能bug。产生中标价后,商户第一次出价后,二次确认价格时,写上总价,这样车商会更明确价格。车辆详情页,在帮助车商确认车型上应该做更多优化;然后在车况的描述上应该更清晰明了,要不然内容多,影响阅读。运营&推广建议推广:因为车速拍面向的都是精准的二手车商,所以推广一定是以线下地推为主,为了维护商户,销售人员会经常性的拜访商户,送些商户需要的小礼品不错。推广还可以跟一些拥有商户资源的组织、机构、公司进行合作,这样能节约不少时间和成本。运营:商户拿车都为利益,所以除了被瓜子淘汰下来的次品车,也应该增加一些品质高一点的车,要不然会形成垃圾车的形象。其实在二手车拍卖模式下,规则都非常严谨,而出错后的成本又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商户体验的代价非常之高,而商户一旦成交了一次,获取了利益,后面反而就很容易了。因为拍卖环节必定较复杂,除了降低注册使用门槛,能让商户模拟使用拍卖,这样愿意尝试的人会增加不少。获取商户不易,所以在退还商户保证金的时候都是各种拖延。关于钱的事都是大事,你又不是京东是吧,一旦在退款中让商户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这等于是逼商户退完钱之后再也不要用这垃圾平台了,适得其反。报告分析好了文章写完了,看下我们通过这篇报告获得了什么,目的是否达到。首先,我们全面了解了车速拍的产品体验,用户需求、产品定位、市场分析、功能特色、页面结构,重要交互和视觉设计。我们了解了车速拍用户评价,知道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我们通过产品规划&运营推广,知道车速拍的产品规划路径和运营推广策略。我们通过竞品对比,知道车速拍和竞品差异情况。最终通过总结分析,我们知道车速拍的优劣势,还提供了一些建议。看看我们的目的:想求职,体现你对产品的了解和思考。虽然这篇文章在产品体验上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深度还不够(这块确实要非常深入仔细的分析),但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自白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最近在看如何写产品体验报告,发现很多知乎的热门回答确这么片面,想给大家一个参考。二是自己学习总结。我再次强调,写报告一定要明确目的,明确目的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框架。从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写一篇产品体验报告是个很费时的工作,报告只是形式,达到目的才是关键。另外感觉还有困惑的,可以参考另一篇产品体验报告,写了份报告,我去百度金融实习了 | 读者故事。
对目标用户开展系统的产品调研,也是直接获取用户反馈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大公司,产品调研的工作是以用户调研人员为主导,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配合的形式进行的;在小公司,这项工作则通常由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自主完成。常见的调研方式有:(1)与用户的面对面访问调研人员营造了轻松的交流氛围,与用户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您可以降低查找周围同事和朋友的标准),向用户询问自己想知道的产品相关情况。(2)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调研人员邀请用户使用该产品并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将观察用户的实际产品使用情况,并详细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如果您想避免由于调研者在身边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调研者还可以让用户独立完成操作任务而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并且调研者可以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进行预定义。安装监视软件以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此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可用性测试中,以评估产品可用性并帮助产品人员发现产品中的问题。(3)让用户填写问卷。问卷通常是电子版本。调查人员可以使用某些软件来快速制作此类调查表。前两种调研方法的成本很高,因此调研范围不能太大,只能用于定性调研。而第三种调研方法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用于定量调研。尽管定性调查的样本量并不大,但是可用性大师Jakob Nielsen对可用性测试中理想测试对象数的调研表明,只有5个用户可以找到所有产品问题的85%,而15个用户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问题。因此,定性调研在帮助我们获得直接反馈信息方面仍然非常有效,例如“当用户使用我们的视频站点时,许多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产品经理可以基于此结论直接改进产品,也可以使用此信息来完成定量调查问卷,从而使定量调查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性,最终得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结论,例如“用户在使用我们的视频网站时,有60%的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
之前有同学希望我写写产品经理怎么做测试,作为一名混迹互联网十余年,先后从事过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移动产品的老鸟,正好,就此机会我权且写写我理解或者我认为的测试。测试,其实就是产品上线之前我们按照一定规则对产品进行检查的工作,确保我们的产品在上线之后没有重大和明显的BUG,并保证用户可以流畅正常地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谈谈自己对测试及测试员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产品心中的测试人员形象?一提到测试人员,我心中出现什么形象呢?提到测试人员,我脑子里的印象是两极的,一个印象是上线时间来不及了,总是有人提议压缩一下测试时间,产品成功了,感谢名单上测试总是排在后面,产品有bug了,总是测试人员第一个顶包,似乎测试就是那口最大的黑锅,和背后的无名英雄。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孙悟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似乎那火眼金睛一瞪,什么bug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上线前,只要他按下那绿色的小按钮,Greenlight, Bingo! 定心丸下肚,产品经理的心就先放下了一大半。到底什么是测试人员?其实一想到测试人员,我脑子里首先出现的词就是QA, 尽管我的很多测试的朋友已经跟我解释多遍,QA, Tester, SDET不是一回事,QA是质量保证,不仅仅做测试的工作,还要从流程等多个角度保证整个产品和项目的质量,而QA也不仅仅存在于IT行业,其他行业也可以有专职的QA。Tester便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专职测试人员了,可能是专职的纯手工测试,也可能是半自动化的测试。而SDET这个角色似乎最早是从微软出来的,意思是测试开发工程师,认为他们不仅仅会测试,更会写代码做开发,更重要的职责是测试框架和工具的开发,因为会写代码,所以这个角色似乎被很多的测试朋友所认同。好吧,我得说他们的努力没白费,这些个概念我是牢牢记住了,可是洗脑并不成功,因为这些年来在我眼中的测试人员始终分为两类:普通的测试,优秀的测试。产品经理也要做测试?其实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这个需要多种技能加身的岗位,在一些人员配备不足的公司中,可能需要同时担任产品和测试两个工作。做了产品经理这么多年,关于如何更好完成测试工作,我有十个方法分享给大家。1.UI设计测试:页面所包含的所有字段,图片,图标等界面元素,产品经理要和设计人员一起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和反馈。2.测试用例测试:根据prd撰写测试用列(可按照正常流程/异常流程/分支流程,并使用因果图法遍历功能),测试用例需要遍历所有功能,测试时根据测试用例进行,也更方便进行bug的定位。3.错误推测法:根据经验和直觉推测出可能会出现的bug,并对此设计测试用例,作为补充测试用例的一种方式。4.字符测试:根据特殊字符,长度,表情,中英文,符号,阀值限制等要求进行输入测试。5.缓存测试:从缓存的数据和大小(峰值设置),缓存时间,缓存环境(有无网络),缓存存储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6.最多/少数测试:阀值,观察系统的反应及显示(一般指压力测试,需借助一些平台进行操作)。7.多环境/外部环境测试:同一系统不同版本,不同屏幕分辨率,不同厂家设备,GPS(关闭或不佳),摄像头,加载时长等情况的测试。8.准确性测试:搜索数据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9.排序测试:根据产品设计规则,进行排序测试和调整。(包括消息列表,产品列表,时间等)10.账号测试:账号首次登录,新建账号登录,同一账号不同机型多次登录,同一设备不同账号登录时数据显示情况测试。如何成为产品眼中合格的测试人员?上面是我对过往工作中对测试和测试员的一点点回顾和总结,当然我的立场没法提供一个长长的check list:1.必须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 2.必须熟练应用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 3.必须会熟练使用loadrunner进行性能测试 4.必须熟练使用calabash或appium进行手机app的自动化测试… 只能从我的角度试图去总结,是什么样的特征或态度最终区分了一个优秀的测试和一个资深的测试。测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测试人员的耐心、创造力、观察力。产品经理虽然不是也不太可能成为专业的测试人员,但是仍然需求对这项工作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