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农药草铵膦专题报告:长期成长确定,短期关注中间体风回路

农药草铵膦专题报告:长期成长确定,短期关注中间体

1. 草铵膦仍具有成长属1.1. 草铵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是上世纪 80 年代由赫斯特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 仅次于草甘膦和百草枯,同时也是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转基因除草剂。作用机理则是通过 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产生,可以导致植物氮代谢紊乱、胺的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作为四大非选择性除草剂的代表之一,草铵膦近几年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与草甘膦体 量尚无法抗衡,但其已于 2016 年赶超百草枯,成为全球第二大非选择性除草剂,2018 年规 模达到 9.2 亿美元。对于草铵膦需求端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上研究短缺的一个环节,主要受制原因为农药数据更新 频率低、滞后时间长、海关数据不透明、海外生产及作物推广信息获得不及时等。一般来 看,草铵膦需求 可以分为两部 分:一块是存量 需求,即以加拿 大为代表的种植 LibertyLink 油菜种子系统的国家及地区,这块保证了全球 40%以上的草铵膦需求;另一块 就是新增需求,代表的是美国种植带有耐草铵膦基因的多抗转基因大豆、棉花等作物带来的 新增需求以及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百草枯禁用后出现的替代需求。存量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 性,而新增需求从 2017 年以来维持较高增速。从草铵膦需求分国别来看,加拿大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草铵膦消费国, 这主要得益于其国内 转基因油菜极高的渗透率。美国、中国等国紧随其后,其中美国得益于各类耐草铵膦作物的 普及使得整体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近年来受到百草枯禁用所带来的市场真空使得草 铵膦迎来快速放量期。另一角度,从作物的使用结构来看,油菜作为巨大的存量市场仍保持 较大的市场体量;大豆、棉花等作为新增市场增速较高,主要得益于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的 普及;传统果园等需求维持平稳。1.2. 转基因油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未来新增量整体有限耐草铵膦转基因油菜的商业化种植始于 1996 年,与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正式推广同年, 是全球最早一批推广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加拿大是全球最早种植耐草铵膦油菜的国家, 主要种植的油菜种子有 23 种,其中有 12 种具有草铵膦抗性基因,绝大部分拥有超过 20 年 的种植时间,在加拿大国内具有较强的种植基础且渗透率较高,这也是加拿大成为草铵膦最 大消费国的原因。加拿大是全球油菜的主要种植国家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超过 25%。转基因油菜是加 拿大转基因作物中种植总量最大的品种,占其国内转基因渗透率的 70%以上。2018 年加拿 大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达到 874 万公顷,占国内油菜总种植面积的 95%。其他种植转基因油菜的国家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智利。根据 ISAAA 的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这些国家主要转基因油菜种子都以 Rounp Ready 系统(耐草甘膦)为主,草铵膦消 费量较少,且以上三个国家转基因油菜总种植面积仍有限,美国、澳洲等地种植面积增速显 著放缓,智利的总种植量波动较大。所以我们对于转基因油菜的研究重心仍以加拿 大为主。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种植结构直接影响到全球草铵膦的消费水平。根据加拿大油菜委员会的相 关数据显示,其国内转基因油菜种子的产品结构中,耐草铵膦的 LibertyLink 比重持续提升, 截止 2017 年达到约 50%,目前 LibertyLink 系统已超过 Rounp Ready系统,成为加拿 大最主要的转基因油菜种子性状系统。2017 年加拿大 LibertyLink 与 Rounp Ready 的比重呈现 50:45 的关系,我们假设这一比 重至今维持不变(考虑到耐草甘膦杂草比例的提升,这一估计是偏保守的),同时假设加拿 大整体转基因油菜渗透率维持 95%左右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种植面积的成长性来看,我们认为加拿大油菜种植面积呈现周期性波动,继续大幅 度提升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根据加拿大油菜委员会公布的 2025 年规划,该国计划到 2025 年国内实现油菜籽产量 2600 万吨,油菜单产提升到 52bu/ac,折合种植面积 800 万公顷, 也基本与目前的种植面积体量持平。第二:从 LibertyLink 系统的渗透率角度来看,2010-2017 的八年间,渗透率从 45%提高至 50%,转基因渗透率已近成熟,我们认为该系统在未来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空间较小。由此我们认为,作为全球草铵膦消费最大的存量市场——转基因油菜,已呈现出极为明显的 周期性特征,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的概率较低、且存在周期性回调的风险。1.3. 耐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的推广超预期以巴斯夫、科迪华、孟山都公司推广的耐草铵膦转基因大豆、棉花等种子或将成为草铵膦需 求新的增长点。这类产品本质是草甘膦耐受杂草问题加重,科学家采用杂草交替控制的策略, 开发兼具多种除草剂抗性的转基因作物,所以草铵膦与草甘膦需求高度相关。这块的需求增 量一直被市场普遍的研究所忽视,之前市场的一致研究预期普遍认为草铵膦的新增量主要在 于百草枯的替代。但是由 USGS 2016 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大豆、棉花等转基因渗透率高 的作物对于草铵膦消费比例显著提升,总消费量增长超过 50%达 920 万磅左右,也在一定程 度上对这一猜测给予验证。以下,我们将通过新闻和数据的搜集整理,解释 2014-2016 年草 铵膦在大豆、棉花用量变化的原因,同时锁定相关种子的商品名,并对未来推广进 行展望。首先,2014-2016 年草铵膦在美国转基因大豆中的消费绝对量逐年提升,结合美国转基因大 豆 播 种面 积的 变况,我 们可 以推 算出 具 有耐 草铵 膦 性状 的大 豆渗 透况 5%/5%/11%,可见当时抗草铵膦大豆的推广较为顺利。另一方面,我们又试图通过收集和分析新闻,来锁定耐草铵膦大豆的具体品种。2016 年 4 月拜耳Liberty产品经理David Tanner 接受采访表示,LibertyLink大豆2015年播种面积+50% 并有望在 2016 年继续保增速。2017 年 11 月 David Tanner 又表示,LibertyLink 大豆在 2015 年市场占有率为 6%,并有望于 2018 年占据 20%市场份额,播种面积较 2017 年提高 25%至 1700 万英亩,且公司通过对农民进行意向调查认为 LibertyLink 大豆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该推广增速。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算出 2014-2018 年 LibertyLink 大豆在美国的 播种面积,分别为 126/188/282/550/688 万公顷,结合 Liberty 制剂的草铵膦浓度 24.5%及 在大豆上的施用剂量 32-43 fl oz/英亩,可以估算出 2014-2018 年 LibertyLink 大豆对草铵膦 的需求量为 866/1299/1948/3797/4746 吨。该测算数据与 USGS 公布数据吻合度高,所以我们推断,美国大豆的草铵膦用量明显增长主要受益于拜耳 LibertyLink 大豆系统的推广。接下来,我们将回顾 LibertyLink 大豆的推广情况,总结导致种子推广受限/加速的原因,并 以此为参照,展望未来 LibertyLink 大豆系统远期市场空间。第一,种子本身的亩产量、作物质量,以及更重要的,农药施用的有效性、即除顽固杂草能 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对种子的选择。2017 年 11 月,拜耳公司发布了一项 Kynetec 公 司的市场调查结果,以美国 21 个州的作物种植者为调查对象,选出了 2017 年最佳的大豆性 状系统——LibertyLink,并同时指出,除草剂抗性问题已超过亩产等因素成为种植者首要选 择种子类型的考量点。第二,农药的施用成本及作物获得的出口准许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推广进展。拜耳公司其实 早在 2007 年前就获得了在美国的种植 LibertyLink 大豆的批准,但由于受到草铵膦价格高昂 (2014 年前,草铵膦价格曾维持在 30 万元/吨以上)、大豆进口国对于 LibertyLink 大豆的进 口审批暂停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该种子的商业化推广在初期受阻。但是随着对含有耐草铵膦 性状的大豆的新增登记批准国家数量在 2014 年有了突变,且草铵膦价格降幅明显(由于国 内外企业开始大量新建/扩产草铵膦),这无疑提振了美国农民对于耐草铵膦大豆的种植热情, 而拜耳也在 2014 年前后开始全面推广 LibertyLink 转基因大豆。我们认为 LibertyLink 大豆有望继续扩大在美国乃至巴西、阿根廷等其他主粮种植地的市场 份额:(1) 更高的亩产量。拜耳的大豆市场经理 Malin Westfall 表示,LibertyLink 大豆具有最好 的基因组,产量比 Rounp Ready 2 Yield大豆高出每英亩 2.1 蒲式耳。(2) 更优异的杂草防控效果,技术授权加速草铵膦抗性系统推广。当前美国转基因大豆 大部分市场依旧为Rounp Ready系统,即抗草甘膦。但据Stratus Ag 的研究表明, 美国将近 75%的种植者正面临严重的草甘膦抗性杂草问题、且草甘膦致癌争议不断。 而 Liberty除草剂(有效成分草铵膦)在除草谱宽度及对抗抗性杂草问题方面被选为 第一名。此外,拜耳也与杜邦、先正达、孟山都等公司进行技术的交叉授权,研发生 产新的双抗或三抗种子,为防除草甘膦抗性杂草提供了新工具,如巴斯夫的 Credenz (草甘膦-草铵膦抗性,LibertyLink 升级版)、先正达的 Agrisure 3000GT(草甘膦草铵膦双抗)、科迪华的 Enlist E3(草甘膦-草铵膦-2,4-D 三抗)等。科迪华今年 1 月底宣布,未来5年其将加速Enlist E3大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种植推广,并预计2020 年种植季其 Enlist E3 种子有望占据美国 20%市场,与原先预期比翻倍。科迪华乐观 的预期也体现出含有耐草铵膦性状作物的受欢迎度明显提升。(3) 施用简单,无漂移问题,更具竞争力。Liberty 除草剂在施用过程中没有挥发性,对 邻近种植的其它作物友好,这相对于竞争对手孟山都的 Rounp Ready II Xtend(抗 麦草畏及草甘膦)大豆种子来说是一个较大的优势。孟山都的 XtendiMax除草剂(有效成分麦草畏)单独使用时具有明显挥发性,会漂移到周边其他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如 2017 年种植季,美国各地的农民向农业机构提交了共计 2700 多份投诉,声称麦 草畏造成了他们约 360 万英亩农作物的损失,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虽然孟山都开发 了新的 VaporGrip 技术降低产品挥发性,但它们需派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 指导,使用过程较为复杂,所以麦草畏的使用至今仍然极具争议性、投诉不断。且拜告诉路透社,其 Rounp Ready II Xtend 大豆种子 2020 年在美国的播种预期约 为 5000 万英亩。其实这一数值与公司以前预期的 5500 万英亩降低了 10%,也侧面 反映出该品种的推广受到了阻力。(4) LibertyLink 大豆具有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认证,被各谷物收购商认可。LibertyLink 大豆已取得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地的种植许可,以及中国、欧盟、日本等 国的进口许可,植者们是可以信赖的,不会影响种植积极性。综合以上四点,我们认为耐草铵膦大豆在美国的种植前景依然乐观。考虑草甘膦抗性问题的 日益严重、抗麦草畏大豆 Rounp Ready II Xtend 竞争力的下降以及 Credenz、Enlist E3 等种子的推广,我们认为草铵膦耐性基因在大豆中的渗透率远期有望超过 50%,对应美国草 铵膦远期需求近 1.2 万吨,较现在需求体量翻倍。除此之外,巴西、阿根廷等国也是大豆主 要种植国,其种植体量与美国相当,随着耐草铵膦大豆在这些国家的推广,草铵膦市场需求 有望再上一个台阶。美国棉花种植方面,通过对 USGS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以从“草铵膦/草甘膦”这一 指标的变化趋势明确看出,近几年美国草铵膦消费增速最高的农作物品种为转基因棉花,该 比值目前已超过 0.2。我们推测美国棉花对草铵膦需求增长较快与孟山都 Bollgard II Xtend Flex 品种普及加速直 接相关。Bollgard II Xtend Flex 可同时耐受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三种除草剂,它凭借更 高的亩产和更优质的棉花质量,自 2015 年推出以来今年以来在美国普及较快,根据孟山都 公司披露,2017-2018 年分别达到 600/800 万英亩,分别约占全美棉花播种总面积的 48%/59%。美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约1300万英亩,转基因棉花渗透率常年稳定在95%的水平, 若假设美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全部使用 Bollgard II Xtend Flex 种子,则可估算 Bollgard II XtendFlex 棉花远期种植面积约 1200 万英亩。配合使用 5%草铵膦含量的双草制剂,喷洒量 300 毫升/亩,则 Bollgard II Xtend Flex 棉花对于草铵膦的远期需求空间可达 1100 吨。1.4. 中国、泰国、巴西禁用百草枯将继续拉动草铵膦内需及出口除了上文讨论的转基因领域外,百草枯替代也是草铵膦这些年及以后贡献增量的主要原因之 一。百草枯作为一种性质优异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6 年全球消费百草枯折百量 7.5 万吨。但由于其中毒后的不可逆性,近年来逐步在各发达国家 及发展中国家开始施行限用或禁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百草枯消费国,2016 年折百用量达 到 1.2 万吨,较三年前使用量下降 30%,主要是因为 2014 年开始,我国在禁用百草枯这个 品种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农业部发布 1745 号公告,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 停止生产。此后 2016 年 7 月起禁用和禁售百草枯水剂,2020 年 9 月起中国市场上不再有百 草枯产品销售、使用。百草枯的禁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真空,将由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等品种进行补充。假设 草铵膦的替代率达到 30%,则我国远期可新增约 5000 吨增量;同样方法可以估算出泰国和 巴西远期替代市场分别为 4000 吨和 3000 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农业部 2016 年发布“禁 用和禁售百草枯水剂”,导致我国百草枯的用量 2016 年出现的断崖式下滑,而不是从 2014-2016 年逐年平稳减少。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市场方面,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 发布的 2020 年底起全面禁用百草枯,将于今明两年明显拉动草铵膦需求,并且该变化有望 于下半年体现出突变。以上对于百草枯市场真空渗透的预测,是我们基于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4:3:3 的比例估 算的,草铵膦 30%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取决于草铵膦的性价比。价格过高,农 民的接受度就会很低。尤其对于目前禁用百草枯的国家来看,仍以东南亚、巴西、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为主,农民收入较低对于农资的价格敏感度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草铵膦 替代百草枯的推广。当草铵膦价格下调至 12 万元/吨时,已具备经济可比性。通过对比四种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每 亩使用成本及每亩有效成分使用量,我们可以看出,按指导施用剂量使用时,草铵膦平均亩 成本明显高于草甘膦,但每亩原药使用量要显著少于草甘膦(符合我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 标)。我们假设制剂价格随原药价格变化幅度一致,考虑两种极端情况:(1)当草铵膦原药 价格降至 8 万元/吨时,使用草铵膦制剂的每亩成本可与草甘膦一致。(2)由于很多杂草已对 草甘膦产生了抗性,所以农民往往加大草甘膦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保障除草效果,考虑多次、 增量使用草甘膦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2 次),则草铵膦价格为 16 万元/吨时即可与草甘膦的 每亩成本相当。平均来看,我们认为当草铵膦价格跌至 12 万元/吨以下时即与草甘膦有经济 可比性。另一角度可以看到,近五年,草铵膦与其他三个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比价呈上升趋势, 草铵膦价格的下行对于其市场推广起到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 国内草铵膦企业的技术革新之路,低成本是抢占并扩大市场的关键2.1. 草铵膦生产工艺众多,低成本工艺壁垒高草铵膦生产壁垒较高,国内产能大部分为格氏法,原子经济性不高、三废较多、且容易发生 爆炸。草铵膦生产成本最低的方法为拜耳的连续气相法,工艺壁垒非常高,国内虽尚未复刻 其工艺技术,但随着国内草铵膦企业的不断尝试,已在部分关键步骤取得突破,国内草铵膦 生产成本也有望显著降低。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典型的草铵膦工业化生产路径进行详细拆 分和解读:草铵膦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段:(1)关键膦中间体 A/B/C/D 的合成。(2)草铵膦的合成。工业化生产为控制成本,路线选择需考虑原料来源及价格、反应条件及收率、安全环保等方面。 综合来看,拜耳法工艺最佳,可实现完全连续、自动化、无溶剂、无臭味、几乎无废渣的洁工艺。而国内草铵膦生产路线在步骤(1)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这也体现出了技术水平 的分化。(1) 根据起始原料的不同,合成关键膦中间体 A/B/C/D 可分为两种路线,国内多通过亚 磷酸三乙酯经格氏反应生产中间体 B(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该反应路线步骤多、反 应条件苛刻(无水)、存在较大环保和安全风险,技术壁垒相对不高,主要代表企业 包括绵阳利尔、永农等。而另一类更为先进的工艺是通过 MDP 实现的,该方法原子 经济性高、三废少,难点在 MDP 的合成,代表企业有拜耳、广安利尔、七洲及亿盛 等。MDP 的成功合成是我国草铵膦生产实现工艺突破的关键一步。(2)关键膦中间体到草铵膦的工业化生产,拜耳通过壁垒较高的 Michael 自由基加成反应; 而国内普遍采用成熟的 strecker 路线,缺点为使用剧毒的氰化物、环境风险高。2.2. 工艺路线差距大导致草铵膦成本曲线陡峭,草铵膦价格中枢由边际产能决定 根据公司公告及现有环评情况,目前草铵膦全球产能为 5.4 万吨,国内 3.9 万吨。中国作为 全球最大的草铵膦生产基地,预计未来将新增 1-3 万吨产能(包括广安利尔、威远、福华、 长青等),增幅达到 26%-79%。分工艺来看,国内格氏法产能最大、占比约 69%,而新技术 产能的投放发生于近两年。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事件一:七洲实现络合物法 MDP 合成,投产低成本甲基亚膦酸二乙酯 格氏法瓶颈为三乙酯,七洲二乙酯投产助推行业成本下行。3 年前,国内主流草铵膦生产工 艺为格氏法,成本约 12 万元/吨,亚磷酸三乙酯是绕不开的中间体。2017 年下半年起,国内 环保督察严格,亚磷酸三乙酯企业供应受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铵膦企业的生产负荷。 2018 年,七洲 5000 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亚磷酸三乙酯的下游产品)投产,这无疑对国内 草铵膦企业的生产以及成本降低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从草铵膦价格和除草剂指数的对比也可以看出,2018 年下半年起两者出现了背离,草铵膦价格下行是成本端推动的。根据我们 对生产成本的测算,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生产的草铵膦成本可较格氏法生产成本单吨降低 约 1-2 万元。七洲尚有 1.5 万吨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未投产,产能投放后,二乙酯的供应 有望在国内普及,行业平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事件二:广安利尔突破气相法 MDP 工艺,龙头优势进一步巩固气相法 MDP 壁垒最高,广安利尔国内首家实现技术突破。MDP 是草铵膦拜耳法的前端核心 中间体,反应条件极为苛刻、对设备要求很高,技术长期被拜耳垄断。利尔化学历经多年的 研发开发和调试,终于 2019 年底实现 MDP 量产,目前正处于与草铵膦并线的关键期,成 功后有望实现新工艺的切换,大幅降低广安基地草铵膦原药成本。根据我们对生产成本的测 算,广安利尔气相法 MDP 生产的草铵膦成本可较格氏法生产成本单吨降低约 2 万元,且比 络合物法 MDP 更具优势(固废少、溶剂需求少等),公司成本优势将迈上新的台阶,市场份 额及利润水平有望受益提升。为了更好地比较各个工艺的成本差距以及草铵膦行业盈利水平变化幅度,我们简化出 4 种代 表性的草铵膦生产工艺(工艺 1~4)及 6 种成本:工艺 1→成本 1、工艺 2→成本 2、工艺 3 →成本 3A(七洲二乙酯)及成本 3B(外购七洲二乙酯)、工艺 4→成本 4A(自产三乙酯) 及成本 4B(外购三乙酯)。工艺技术进步增大草铵膦成本曲线陡峭程度。通过对项目环评的成本进行拆分,可以估算出:成本 1(4-5 万元/吨)<成本 2(6-7 万元/吨)<成本 3A(7-7.5 万元/吨)<成本 3B(8.5-9.5 万元/吨)<成本 4A(9.5-11 万元/吨)<成本 4B(11-14 万元/吨)。然后,我们以工艺进步 为时间区间划分节点,绘制了 2016 年和 2019 年草铵膦行业成本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技术未实现突破的 2016 年,格氏法产能为主、占比约 78%,即使我们根据企业是自产亦 或外购三乙酯中间体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两级(成本 4A、成本 4B),可是主要产能的成本曲 线较为平缓、极差在 4 万元以内,在全行业都能盈利的情况下,成本优势其实不能很好地体 现出来。此后,在七洲已实现络合物法 MDP 合成二乙酯的 2019 年,较高成本的格氏法产 能占比降至 46%、新工艺(成本 2A、成本 2B)产能占比突然增至 28%,成本差异增至 7 万元,行业成本曲线陡峭程度加剧,在行业成本中枢下移、盈利能力下滑、亏损面扩大的背 景下,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差距开始显现。那草铵膦定价多少较为合理?我们认为草铵膦价格中枢由边际产能决定。目前全球约 4 万吨 草铵膦需求,我们假设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速为 15%,则 2021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达到5.7 万吨,国内(内需+出口)有望达到 3.7 万吨。从成本曲线上可以看出对应草铵膦价格中 枢约 8 万元/吨,对应外购七洲二乙酯的成本(成本 3B)。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草铵膦生产基 地,2019 年产能 3.9 万吨/年、约生产 1.5 万吨草铵膦,未来 2 年内新投放的产能确定性高 的为:七洲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二期 1.5 万吨/年产能、以及另一低成本的新工艺广安利尔 1 万吨/年草铵膦产能(气相法 MDP 产能 1.5 万吨/年)。若这两个项目两年内达产,结合 MDP: 草铵膦=0.63 及二乙酯:草铵膦=0.72 的单耗数据,可以推算出利尔和七洲可满足 5.1 万吨草 铵膦的生产,远大于国内需求市场。所以我们分析认为,成本更高的格氏法产能没有优势、 与行业长期盈利中枢比将处于亏损状态,这部分产能也将逐渐淘汰;而草铵膦价格中枢是由 边际产能决定的、即外购七洲二乙酯企业微赚的合理价格,约 9-10 万元/吨。这个价格比上 文中我们通过分析每亩成本得出的 12 万元/吨的价格更低,草铵膦相对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 的性价比将会更加凸显,需求有望增长超预期。2.3. 性价比提高利于快速放量,草铵膦有望成为下一个 10 万吨级大单品国内草铵膦的产能扩张与其他周期品种在成长期的发展轨迹类似,也是经历了“需求旺盛— —价格上涨——较高盈利回报——大幅扩产”这一循环过程。金融危机后,农化行业景气度 上升,由于百草枯全球禁用范围扩大、抗草甘膦超级杂草出现、以及抗草铵膦转基因油菜的 推广,草铵膦需求急速膨胀,严重供不应求,原药和制剂(拜耳〃Basta、永农〃百速顿、 威远〃法姆乐)全面缺货,价格也水涨船高。2010 年,拜耳为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历时 2 年花费 1500 万美元完成对位于美国密歇根州 Muskegon 工厂的扩产,产能增至 2000 吨/年。 此后,威远的低价草铵膦制剂产品紫电青霜进入市场后,又一次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内开始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2012 年以来,国内草铵膦产能扩大了 70 倍,其中 2015-2018 年是国内产能扩张最快的两年,例如 2015-2017 年绵阳利尔大幅度扩产、 2018-2019 年永农、七洲、威远、红太阳等新产能投产;海外方面,拜耳 2015 年优化其草 铵膦合成工艺、2018 年中又新投产 6000 吨产能至 1.2 万吨/年。跌价并不代表行业景气周期向下。2014 年前,草铵膦价格高企是限制其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当时草铵膦单吨价格超过 30 万元,对应亩成本约 20 元,而同期的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百草和草甘膦成本仅在 3-5 元/亩,这也就造成了农民对草铵膦的抵触心理。在产能扩张以及工 艺突破双重作用下,草铵膦价格趋势下行,2015-2016 年比较明显、从 31 万元/吨连续下滑 至 11.7 万元/吨,2018-2019 年也从 20 万元/吨下滑至 10.2 万元/吨(史低价)。通过近 5 年 的大幅降价,草铵膦的性价比已有明显提升,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5.6 亿美元提升至 2018 年的 9.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13%,属于高增速农药品种。低价凸显性价比、促进新需求爆发,行业需求端可能会走上类似于消费电子的逻辑。从未来 草铵膦产能扩张情况来看,增速高于行业需求增速、且工艺成本具有竞争力,草铵膦价格可 能趋势下行。但我们认为,价格下调可继续提升其性价比(性价比的比较参见 1.4.中的讨论), 有利于行业推广,抢占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市场份额,草铵膦有望成为下一个 10 万吨级 大单品。2.4. 新一轮产能周期大幕拉开,中枢价格下移,低成本是核心竞争力行业成本逐渐下移,企业成本差距及竞争力分化程度加大。高盈利及需求旺盛驱动行业供给 端继续扩张,自 2018 年下半年起,国内草铵膦迎来新一轮产能周期。这轮扩产与 2015 年 时期的扩产情况不同,并非只是规模上的扩大,而是伴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突破, 草铵膦行业成本下移,我们以工艺进步为时间区间划分节点,测算并预测了 2016、2019、 2021E 年草铵膦行业的平均成本,分别为 10.3/9.1/7.7 万元/吨。虽然技术的进步确实降低了 行业平均成本,但由于不管是气相法 MDP 还是络合物法 MDP、均较传统格氏法壁垒更高, 所以除了利尔和七洲外,行业中其他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突破,具备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的竞 争力分化程度将会扩大,这一点反应在成本曲线上就是陡峭度的增加。在合理价格时,先进工艺产能具有较高盈利能力。上文 2.2.中,我们尝试测算出 2021E 草铵 膦合理价格约 9-10 万元/吨,这个是对应未来两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 15%的价格,届时,利 尔气相法 MDP 工艺生产的草铵膦单吨利润可达 1.5-2 万元。若我们悲观假设 2021 年与 2019 年草铵膦市场需求不变,则可测算出草铵膦合理价格区间在 8.5-9 万元/吨,而利尔气相法 MDP 工艺生产的草铵膦单吨利润仍可达 1-1.5 万元,较其格氏法工艺在合理价格(2016 年为 11.8 万元/吨)时的单吨利润 500 元有了明显的提升。低成本企业将在抢占市场中胜出。这里我们通过“草铵膦当年最低价-行业成本”来衡量行业 承受亏损的程度,得到 2016 年和 2019 年承担亏损的幅度分别为 4 千元/吨和 5 千元/吨,可 以看出,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得产品单吨盈利性被压缩,而随着国内新增的万吨级、低成本产 能投放,落后产能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愈发加大,从而导致产能退出。相比之下,龙头企业 由于受益工艺进步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资金情况不断向好,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将 更有积极性去扩产,进而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安信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日出而作

草铵膦专题报告:需求快速增长,技术升级打造供给端高壁垒

一、草铵膦占除草剂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一)除草剂稳定占据农药近一半市场除草剂稳定占据着农药接近一半的市场。农药主要包含除草剂、杀虫剂、杀 菌剂三种,而除草剂长期以来稳定占据着整个农药将近一半的市场。尽管受到农产价格、种植面积、气候、库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草剂的销售各年间会呈现一 定的周期波动,但需求仍有较强的刚性。除草剂本身的研发与杀虫剂和杀菌剂有很 大的差别,植物一般在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年份,病虫害发生程度可能会比较轻; 但是只要作物生长,杂草也肯定会随之生长,特别是随着种植方式发生变革以及人 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人工拔草已不太现实,必须使用农药来达到除草的目的,所以 除草剂市场是比较稳定的市场,相对波动不大。转基因种子的推广会加深除草剂品种区分度。与杀虫剂和杀菌剂中产品结构分布较为均匀不同,除草剂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被草甘膦占据,而其余产品分布较 为均匀。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会增加相应除草剂的销量,而抗虫和抗菌转基 因作物的推广反而会降低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量。另一方面,耐除草剂性状具有专 一性,只有对应的除草剂销量会增长,抗虫和抗菌性状对相应害虫或病毒虽也具有专 一性,但对杀虫剂和杀菌剂却缺乏专一性(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杀灭谱广),导致无 法做到只降低某一品种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的销量。因此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会加深除 草剂品种的区分度,而对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品种区分度影响极小。草铵膦在除草剂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最近几年除草剂市场结构不断变化,虽 然草甘膦仍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但草铵膦不断提升自身份额,已上升至第二的位 置;硝磺草酮主要用于玉米田,市场稳定;其余大多除草剂也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 的份额,波动不大。(二)除草剂市场迎来新变局,安全高效性使草铵膦脱颖而出草甘膦抗性问题和百草枯禁用为除草剂市场带来新变局。最近几年,因为抗 草甘膦杂草和百草枯禁用问题,草甘膦和百草枯销售额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草甘 膦全球销售额增速放缓,进入平台期;百草枯销售额近年来更是不断下跌,已失去 了其第二的份额,而多出来的市场空间自然需要其余种类的除草剂来填补。现在市面上有望争夺此部分空间的除草剂有草铵膦,2,4-D,麦草畏等。草铵 膦与草甘膦同为灭生性除草剂,使用范围较广,2,4-D和麦草畏为选择性除草剂,多 以复配形式用于禾本科作物;草铵膦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而2,4-D和麦草畏的漂移 性都较强。我们认为受益于草铵膦的性价比逐渐显现,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更有 望借机提升市场份额。安全高效性使得草铵膦脱颖而出。除了百草枯以外,草甘膦、2,4-D和麦草 畏在全球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安全诉讼问题。特别是2,4-D和麦草畏的漂移性 问题,会使得其在喷洒后脱离靶向作物,进而损害周围非相应抗性的作物。草铵膦 兼具百草枯的快速,草甘膦的长效性,并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毒性低、在土壤 中易降解、对作物安全、漂移小、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草铵膦对于 抗草甘膦杂草的防除效果极佳。草铵膦全球销售额增势明显。以全球销售额为例,同为灭生性除草剂,草铵 膦已经超过了百草枯,成为了第二大除草剂,且增速明显,大有追赶草甘膦之势。 而从草铵膦,2,4-D和麦草畏的全球销售额来看,草铵膦已经以较高增速超过2, 4-D,并在2018年接近达到10亿美元;麦草畏受限于需求端和登记问题,增速较缓; 而2,4-D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销售额也即将步入平台期。二、草铵膦供给端—工艺升级促进行业寡头化(一)MDP 路线成为新一代草铵膦工业生产核心草铵膦生产工艺。目前工业化生产草铵膦的主要是拜尔工艺、格氏-Strecker 工艺、三元络合工艺,而利尔新工艺也即将投产。拜耳工艺:拜耳工艺通过甲烷与三氯化磷制备甲基二氯化膦(MDP),再得 到甲基亚膦酸单正丁酯(MPE),随后与2-乙酰氧基-3-丁烯腈(ACA)进行Michael 自由基加成反应并水解得到草铵膦,这也是最早实现草铵膦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拜 尔工艺技术核心在于两点,一是高温裂解制备MDP并分离;二是Michael自由基加成 反应,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学者未有报道。MDP具有腐蚀性,遇水易燃烧,合成难度 极大,这让许多想模仿拜尔工艺的企业望而却步,拜耳也因其工艺的连续化、无溶 剂、无气味,三废排放极低等优势牢牢巩固着自身的护城河。拜尔工艺的原药成本大致为3万元/吨,能耗为1万元/吨,综合成本在4万元/吨左右。格氏-Strecker工艺:工艺利用制得的格氏试剂制备甲基亚磷酸二乙酯,然后 膦化丙烯醛,再发生Strecker反应并水解得到草铵膦。此法避开了MDP的合成,为 国内主流草铵膦合成工艺,但也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格氏试剂非常敏感,遇水易 燃,是整个工艺中最大的安全隐患;Strecker反应需要用到氰化物,环境不友好。除 此之外,此法工序多、效率低下,未能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投资额高;而收率 低进一步导致分离困难和“三废”量大。国内此法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位于8-10万 元/吨的区间。三元络合工艺:该工艺采取了三元络合法生产MDP,而国外暂未商业化。氯 甲烷、三氯化磷、三氯化铝,气液固三者在溶剂中加压反应后,分离还原再解络合 得MDP。随后可以走酮酸路线得到草铵膦;也可以将MDP加工成二乙酯,出售给其 他企业加工成草铵膦。整个工艺成本理论上优于格氏-Strecker工艺,有望达到6万元 /吨,但由于环膦酸酐酸值较高,Claisen缩合收率低,成本位于7-8万元/吨的区间。利尔新工艺:利尔新工艺最大的突破,在于其打通了拜耳的三氯化磷、甲烷 向关键中间体MDP转化的工艺流程(即气相法生产MDP),工艺后半段则与Strecker 工艺一致。除此之外,利尔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制MDP 过程中,加入捕集剂,优化冷凝平衡温度,大幅降低能耗。由MDP制备二乙酯,采 用氧化钙替代了氨气或有机胺作为缚酸剂,不仅成本降低,而且对环境友好。总的 来看,利尔新工艺在成功仿制拜耳核心技术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自身的技术突破, 整个反应过程连续化程度也明显增强,同时规避了格氏试剂的使用,工艺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都明显增强,工艺成本也大幅降低,估计可达到6-7万元/吨。气相连续法控制难度大,三元络合法需妥善处理三废。综合比较而言,拜尔 工艺优势巨大,高收率导致低“三废”和低成本,其核心技术为MDP制备和Michael 自由基加成;格氏-Strecker工艺最为简单,但安全隐患大,使用氰化物对环境不友 好,同时收率低,“三废”量大,成本居高不下;三元络合工艺制MDP存在一定安 全隐患,纯度较低,酮酸路线受困于转化率瓶颈,且反应冗杂,处理困难,如果能 在Claisen缩合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工艺效益就有希望在未来得到较大改善;利尔新 工艺在融合拜尔工艺和Strecker工艺的基础上,以自身技术加以优化,无论在连续化 程度、收率、成本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但仍然无法避免氰化物的使用。已经可以 看到利尔在仿制和改善拜尔传统工艺上付出的努力,如果未来能在后半段的Strecker 工艺上,继续有较大的突破,利尔新工艺将比肩拜耳,跻身最先进的草铵膦工艺。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将促进MDP路线完成对格氏法的替代。格氏-Strecker工 艺以二乙酯为关键中间体,而在利尔成功打通MDP路线后,MDP成为整个工艺的关 键中间体已是大势所趋,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将促进MDP路线完成对格氏法的替代。 未来掌握了MDP合成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行业中拥有话语权,而MDP合成的高壁垒 也将加速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二)名义产能明显增长,但行业真实供给瓶颈在中间体环节草铵膦名义产能投放较多,但真实供给仍控制在中间体环节。草铵膦国内外 产能大、成本较低、开工稳定的龙头企业分别为巴斯夫和利尔化学,两者现有名义 产能皆达到了一万吨以上。近年来,全球草铵膦产能不断走高,在2018-2019年, 草铵膦新产能集中释放,站在当前时候往后看,国内规划投产的草铵膦量仍然比较 多。但是我们认为,市场对于草铵膦的供给端认知存在偏差,实际上行业新投产产 能多数属于中间体(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草铵膦环节,而核心中间体(甲基亚磷 酸二乙酯)环节的产能由于技术难度原因,产能扩张速度将慢于草铵膦环节。因此 受中间体环节制约下,草铵膦实际供给增量难以大幅提升。现有的MDP生产厂家较少,核心技术突破难度较大。MDP是未来草铵膦生产 中的核心中间体,而国内率先工业化生产MDP的企业是七洲绿色化工,其子公司洪 湖一泰建有多条MDP下游生产线。目前国内草铵膦生产具备成本优势的是MDP-甲 基亚膦酸二乙酯-草铵膦的生产工艺,而国内目前能够提供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的仅有 洪湖一泰与利尔化学。受制于技术量产突破难度较大,目前国内能够稳定两场MDP 并生产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外售的仅有七洲,其他企业仍未能实现稳定量产。新装置方面利尔化学新工艺气相法单耗较永农宁夏装置更低。气相连续法 MDP的生产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已经看到环评公示的有利尔化学与永农生物,通过 对比两家公司环评报告,利尔化学在主要原材料上的单耗,基本都小于永农生物。 在新工艺气相法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拥有更为成熟的气相法生产MDP 技术,利尔化学已有进一步追赶拜耳的资本。根据利尔化学公告,当前MDP新工艺 正在正常的试运行调试当中。(三)L-草铵膦具有较大应用前景,核心中间体也不会绕开 MDPL-草铵膦又名精草铵膦,目前市面上所售的草铵膦大多为外消旋混合体(DL型),而真正发挥除草作用的只有L型草铵膦,D-草铵膦不仅没有活性,反而会向环 境中引入手性污染物。而L-草铵膦是天然物,不易产生抗药性,寿命周期很长,具 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相比草铵膦,L-草铵膦的工业化还不够成熟,只有小规模的生 产。L-草铵膦实现投产意义重大。L-草铵膦除草活性是普通草铵膦(DL-型)的两倍, 亩施用量仅为草铵膦(DL-型)的50%,施用成本二者基本相当。这可以大大减少原药 用量,对于提高产品原子经济性、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并且,L-草铵膦是天然物,不易产生抗药性,寿命周期很长,具有极大的 应用前景。当L-草铵膦实现工业化后,如果L-草铵膦的成本能控制在草铵膦的2倍左 右,就将在市场上具有话语权。国内L-草铵膦工业化逐步推进。2020年4月1日,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精草 铵膦铵盐(商品名:金百速)获准正式登记,这也是精草铵膦铵盐在我国的首次登 记;2020年4月7日,利尔化学公司拟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2万吨L-草铵膦 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19年,利尔化学公司广安基地建设也包含年产3000 吨L-草铵膦项目。除此之外,红太阳、七洲绿色和新绿化工也有各自的L-草铵膦投 产计划。L-草铵膦现有工艺仍然以MDP为核心中间体。为了构建L-草铵膦的α-N手性 中心,已有报道的方法分为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法又分为L-草铵膦衍生物合成法、 外消旋生物拆分法、转氨酶法;化学法分为不对称合成法、L-氨基酸前体合成法、 手性辅助剂诱导法、化学拆分法。在这其中,报道较多、应用前景较好的是转氨酶 法和不对称合成法,两者都是以酮酸作为关键中间体,而在酮酸已知的合成路线中, MDP都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L-氨基酸前体合成法和手性辅助剂诱导 法,也基本离不开MDP的参与。其余的三种方法需要草铵膦或者草铵膦前体,而正 如之前所说,MDP也逐渐成为这两者合成路径中的关键。总的来看,L-草铵膦已有 的合成方法报道中,MDP是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关键中间体。L-草铵膦之争将落脚到MDP上。从现有公开专利的情况看,目前L-草铵膦的 生产工艺还是以MDP为核心中间体,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未来L-草铵膦实现工业化生 产,预计行业格局仍然与当前情景类似,掌握核心中间体MDP生产工艺者仍然能持掌握市场话语权。三、草铵膦需求端驱动—转基因抗性推广提供内生动力(一)转基因技术推动除草剂格局改变——草甘膦的成长之路转基因种子带来农药格局的不断演变。自从1996年以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种 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给环保带来的效益也是愈发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农药总用 量的减少,这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作物渗透率高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上。草甘膦和草铵膦抗性基因引入数量最多。由于杀草谱广,草甘膦和草铵膦非 常适合做抗性基因,两者也分列转基因性状记录数的前两位,分别为124和104,并 遥遥领先于其他除草剂的转基因性状记录数。草甘膦销量的迅速增长依托于抗草甘膦转基因性状推广。耐除草剂转基因作 物推广前草甘膦销售额仅排在第五位,而1996年孟山都在美国市场投放第一代转基 因技术产品耐草甘膦大豆Rounp Ready后, 草甘膦在大豆田中便以横扫姿势彻底 取代当时美国大豆田市场除草剂霸主咪草烟,草甘膦销售额及占除草剂比重也迅速 增长。继大豆之后,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在玉米、棉花、小麦等越来越多的作物上 扩展,草甘膦市场蓬勃发展。草甘膦仍然拥有除草剂中最大的份额,并遥遥领先于 其他除草剂。(二)种子加农药模式,草铵膦有望复制草甘膦增长模式转基因新性状的推广对草铵膦的消费结构已经产生影响。对于耐草铵膦性状 而言,转基因油菜的推广较为成功。从国别上讲,加拿大是全球草铵膦使用量最大 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渗透 率也到了90%以上。目前加拿大国内主要种植的转基因油菜品种分为甘蓝型和芜菁 型两种,以种植比重最高的12类种子而言,其中有6种为耐草铵膦的油菜品种。这六 种种子均有超过20年的种植时间,在加拿大国内具有较强的种植基础且渗透率较高, 这也是加拿大草铵膦消费量能居全球第一的主要原因。从美国数据看,耐草铵膦种子的推广加速了草铵膦的消费量提升。得益于草 铵膦抗性种子的推广,美国草铵膦用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USGS数据显示,美 国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草铵膦消费比例明显提升,总消费量增长超过50%。如果我 们看草铵膦/草甘膦比例的变化趋势看,在棉花与大豆的农药使用中,草铵膦的渗透速度在快速提升。从抗草铵膦种子的推广情况看,美国棉花抗草铵膦抗性种子的种 植批准时间集中在2011年-2014年之间,大豆草铵膦抗性种子的种植批准时间集中 在2014年。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事件数已超过草甘膦。随着近年来各大农化公司对耐草 铵膦转基因种子的研究,我们从ISAAA的数据库中整理出不同转基因抗性的事件数, 在耐除草剂转基因事件数上,草铵膦已经超过了草甘膦。草铵膦在转基因种子领域 后劲十足,空间广阔。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批准种植数趋近草甘膦。随着转基因作物全球化,各类 转基因种子得到批准,在各国用于食用、饲养以及种植。而批准种植显然是最为关 键的增量来源。自2010年后,含耐草铵膦性状的转基因种子批准种植数不断走高, 加之科学家们在2016年对转基因的公开支持,其批准种植数在2016年达到峰值,并 不断趋近草甘膦。相比之下,耐麦草畏性状的转基因种子批准种植数自2012年才开 始有记录,并始终处于低位。批准种植数的增加大大推进了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的 商业化进程。草铵膦销售额增长呈现快速上行趋势。从销售数据看,草铵膦全球销售额数 据呈现出加速上行趋势,于2018年达到了9.16亿美元,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了12.2%。我们认为在转基因作物推广的驱动下,草铵膦销售量增长有望复制草甘 膦的增长模式。(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仍有推广空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保持低增速,仍有推广空间。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在美 国商业化种植以来,持续快速发展,至201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92 亿公顷。近年来除了2015年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等因素,导致全球农业不景气之外,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基本各年维持稳定的低速增长。自2011年至2012年的爆发 性增长之后,全球转基因作物转化体总批准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日本作为当下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批准数量第一的国家,但目前仍未种植转基因作物。中国转基因政策变化是未来潜在的转基因种植面积增量。农业大国中,巴西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速较快,2010年至2018年期间翻了一番。而中国作为世界上 农作物种植面积第三的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和应用率都处于低位,相对应的 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接近饱和的应用率。考虑到中国已具有广阔的耕地面积,随 着国家政策的一步步落实,转基因作物采用率未来必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以此带 来的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销量也会有巨大的攀升空间。农化巨头争相转型,转基因种子得到长足发展。孟山都在草甘膦业务的成功 模式,使得其种子业务的营业收入和毛利常年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近几年新药 研发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些都迫使其他农化巨头争相转型。其他5大公司纷纷推出与 自己优势农药产品相对应的转基因作物,例如与拜耳研发的草铵膦相对应的 LiertyLink系列耐草铵膦作物等。随着大量的转基因种子问世,转基因作物全球化, 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在2013年也首次超过了传统种子。更多的技术授权和企业合作,扩大耐草铵膦种子的覆盖面。目前主要的耐草 铵膦作物有巴斯夫的Libertylink系列,先正达的 Agrisure 3000GT大豆、玉米种子, 孟山都的 Bollgard II XtendFlex棉花种子,以及陶氏益农的 Enlist E3大豆等。 Libertylink系列耐草铵膦作物无疑是推广最为成功的耐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在巴斯夫 接手拜耳相关业务前,拜耳通过授权Libertylink商标给杜邦等公司,与其特有商标结 合,推出多抗种子;拜尔也与孟山都合作,推出Libertylink和Rounp Ready相结合, 即草铵膦与草甘膦双抗转基因种子。随着农化行业的洗牌,更多的技术授权和企业 合作将会成为大势所趋,以此带来耐草铵膦种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草甘膦遭遇瓶颈,草铵膦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之前已经提到,草甘膦和草铵 膦是最适合做抗性种子的性状。而由于长时间大面积的种植,草甘膦抗性杂草问题 已非常严重,并面临可能致癌等相关问题,市场空间继续上行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而草铵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极有可能在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农化企业业务转移的 加深下,成为最大受益者。(四)转基因种子推广对草铵膦未来需求的影响转基因种子批准情况对未来农药用量具有指导意义。从2010年至2018年耐草 铵膦性状种子的批准种植情况来看,耐草铵膦与草甘膦的双抗或多抗种子所占比重 维持在70%左右,这也意味着成本较低,除草效果更好复配制剂可能会成为草铵 膦施用的主要形式。而从作物方面来看,往日在耐草铵膦作物中占据极大比重的油 菜近年批准数量较少,玉米、大豆、棉花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在2018年转基因作物 种植面积统计中,美国、巴西是全球最主要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国,而加拿大是最主要的转基因油菜种植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一批的耐草铵膦种子的推广 种植,草铵膦的需求增量将主要体现在大豆玉米上,而美国巴西等国也将成为草铵 膦的主要增量需求来源。草铵膦增量需求来源主要为抗草铵膦玉米作物种植与美国抗草铵膦作物种植 面积增长。2016年草铵膦在油菜领域中的应用占到总消费量的39%,而这一数字在 2018年下降到20%,与此同时,大豆,棉花,玉米的比重均有所上升。从草铵膦的 地域消费结构来看,得益于耐草铵膦转基因油菜的大面积种植,加拿大是2016年全 球草铵膦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市场的38%,在2018年这一份额被美国巴西等 国超越,下降到19%,而美国则以27%的全球市场排名第一。由此可以看出,全球 草铵膦需求的分布结构与耐草铵膦种子的批准情况高度相关。能够预见的是,未来 随着批准比例最大的耐草铵膦玉米的大量种植,美国和玉米作物将继续逐步超过加 拿大和油菜,成为草铵膦主要的需求来源国和来源作物。四、草铵膦需求端驱动—对其他除草剂的替代(一)替代驱动一:抗性杂草问题抗草甘膦杂草数量迅速增长。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种植,铸就了草甘膦的 辉煌,但也同时催生了一大批抗草甘膦杂草的出现。根据国际抗性杂草调查网站显 示,截止到2019年,已经有48种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而且这一数字在日后将 会不断扩大。虽然抗草甘膦作物和其他作物系统中的抗性杂草种类数量相近,但抗 草甘膦作物系统中的抗草甘膦杂草侵染的面积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占90%以上。为了 防除抗性杂草和防止杂草抗性的快速发展,现有连续单一的施药方式必须变得多样 化,例如获得多抗作物,将不同除草剂复配使用;进行作物轮作,并减少休耕期等。双草复配优势明显。为了解决草甘膦抗性杂草问题,双草复配是一个非常好 的选择。“双草”混配能发挥草甘膦和草铵膦1+1>2的效果,互相弥补“双草”的 短板。比如草铵膦原本受温度(高低温)、雨水等天气影响较大,在这些极端天气 条件下效果不能充分发挥,返青较快。比如草甘膦目前对多数杂草抗药性较强,杀 草不彻底,需要加大用量。二者复配后,受极端天气和抗药性影响大大降低,使用 范围增加,杀草效果突出,而用量的减少,则为农户节省了使用成本。双草复配在非转基因领域每年带来草铵膦新增需求量可观。由于近年来耐草铵膦加 草甘膦转基因双抗或三抗种子的大量批准(约占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批准总量的 70%),可以预见除草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草甘膦复配草铵膦除草剂用量将会得 到增长。根据农药快讯2017年的报道,根据联合试验的结果,草甘膦和草铵膦含量 比例在3∶1、4∶1和5∶1时,对多种杂草如马唐、千金子等都有相加作用。这也是 联合试验推荐的混配比例范围。但目前来看,多家企业都选择了5∶1这个比例。复 配制剂中草铵膦原药含量和草甘膦原药含量用量之比大都为1:5,假设双草复配的 渗透率达到30%,则双草复配带来的草铵膦需求增量将达到3.6万吨。(二)替代驱动二:替代百草枯百草枯大规模禁用将腾出市场空间。作为全球主要的灭生性除草剂之一,2018 年百草枯全球使用量达到7.9万t,市值超过1 000 t的国家分别是哥伦比亚、泰国、马 来西亚、墨西哥、中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危地马拉、印度、印度 尼西亚,其中中国和泰国市场超过1万t,巴西为第三大应用国。由于百草枯剧毒, 对人、畜危害极大,会使得误食的生物肺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而且无 特效药,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同为灭生性除草剂的草甘膦、 草铵膦和敌草快,便成为了百草枯市场份额的有力争夺者。百草枯替代预计带来新增草铵膦需求6000吨以上。根据研究统计,单次百草 枯原药用量大约为45g, 等效情况下草铵膦原药对应用量约60g, 一般情况下百草枯 使用频率约为草铵膦的2倍,因此草铵膦与百草枯的年用量之比约为2:3。假设2018 年全球百草枯用量的50%被禁用,按照草铵膦不同的替代比例,预计将新增 6000-17000吨左右草铵膦需求。(三)替代驱动三:农药减量化农药减量化发展需求利于草铵膦的推广替代。草铵膦每亩用量显著少于草甘 膦等除草剂。早在2015年2月,中国农业部就制定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 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 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我们认为未来农药减量化发展 是行业趋势,减量化对于高值低毒高效农药的推广提供政策基础。农药减量化发展 需求会利好草铵膦这种虽然价格相对高,但使用量更小,效果更好,更加环保的除 草剂。……(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广发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知人

利尔化学称贸易战影响不大 持续看好草铵膦市场成长空间

利尔化学(002258)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就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5月23日公司披露机构调研时指出,贸易战是持续的过程,目前看对公司产品影响不大,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积极采取可能措施应对。公司一直都看好草铵膦市场的成长空间,并全力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公司还在开发改进L-草铵膦、唑啉草酯、氯虫苯甲酰胺等系列新产品,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一直看好草铵膦成长空间利尔化学于2008年在A股上市,主营安全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相关业务,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系列共40余种原药、100余种制剂以及部分化工中间体。公司草铵膦、毕克草和毒莠定原药产销量全国第一。公司通过解决草铵膦生产中格式反应控制及放大等重大工程化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合成关键技术,生产过程一体化程度高,成本、规模优势突出。草铵膦是基于天然产物的除草剂,相较于草甘膦等化学农药,具有环境和谐、较好的社会认可度等优势,目前无致癌争议,是替代草甘膦的最优品种。有机构的研报表示,草甘膦替代空间远期达29万吨。子公司广安利尔则承载了利尔化学草铵膦的扩产规划。去年10月,利尔化学完成募资金额达8.52亿元的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正是投资在广安基地10000吨草铵膦原药、1000吨氟环唑原药、1000吨丙炔氟草胺原药项目。去年利尔化学广安基地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对生产经营产生2个月左右影响。就目前项目进展,利尔化学5月23日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2018年公司全力推进广安生产基地原药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丙炔氟草胺项目已复产。公司一直都看好草铵膦市场的成长空间,并全力保持竞争优势。利尔化学表示,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除了草铵膦、氟环唑、丙炔氟草胺等项目的开发外,还一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目前已经储备了包括L-草铵膦、唑啉草酯、氯虫苯甲酰胺等系列新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项目和技术储备。贸易战对公司影响不大2018年报显示,利尔化学去年国内销售营收22.57亿元,国际营收17.67亿元。自2014年起,利尔化学国际营收金额就持续增长。就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产品的影响,利尔化学指出,贸易战是持续的过程,目前看对公司产品影响不大,公司也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积极采取可能措施应对。公司外销主要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会对公司利润造成损失。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情况,将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锁定利润。作为利尔化学控股子公司,江苏快达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销售取代脲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杀菌剂异菌脲的厂家。利尔化学表示,江苏快达作为公司重要的子公司,近年来销售业绩逐步回升,后续将大力开拓其光气资源,拓展新产品。利尔化学今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12.48%;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37.51%。公司近日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1.3到2.09亿元,同比下降50%到20%。就上半年业绩下滑,公司认为主要是市场原因,部分主要产品利润贡献率下降;同时广安基地建设进度低于预期。东兴证券认为,利尔化学是国内最大的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公司,最先全面掌握氰基吡啶氯化工业化关键技术。公司是中物院的重点军转民企业,具有很强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后备资源。江苏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持续性环保趋严政策不会改变,农药未来供给端将会减缓增长。此外,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将于2019年逐渐投产,抓住较好的投产时间窗口。

非洲人

利尔化学:一直看好草铵膦市场成长空间

e公司讯,利尔化学(002258)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看好草铵膦市场的成长空间,并全力保持竞争优势。公司还在开发改进L-草铵膦、唑啉草酯、氯虫苯甲酰胺等系列新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

生与

农药行业:草铵膦长期成长确定 短期关注中间体

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信证券 张汪强 孟瞳媚草铵膦仍具有成长属性草铵膦是全球第二大非选择性除草剂,近10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9.2亿美元。文中我们对草铵膦存量市场及新增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草铵膦需求主要增长点在于美国耐草铵膦转基因大豆、棉花等作物加速推广,以及中国、东南亚、巴西等地百草枯禁用后出现的替代需求。由于海外的数据更新慢并相对不透明,这部分的研究较少。我们区别于市场的分析为:(1)尝试锁定了造成美国草铵膦用量提升的转基因种子为拜耳LibertyLink大豆及孟山都BollgardIIXtendFlex棉花。我们预测耐草铵膦大豆在美国的种植前景依然乐观,考虑草甘膦抗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抗麦草畏大豆RounpReadyIIXtend竞争力的下降以及Credenz、EnlistE3等种子的推广,草铵膦耐性基因在大豆中的渗透率远期有望超过50%,对应美国草铵膦远期需求近1.2万吨,较现在需求体量翻倍。除此之外,巴西、阿根廷等国也是大豆主要种植国,其种植体量与美国相当,随着耐草铵膦大豆在这些国家的推广,草铵膦市场需求有望再上一个台阶。(2)自2019年起禁用百草枯的国家包括泰国、中国、巴西等,百草枯的禁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真空,若草铵膦的替代率达到30%,可估算泰国、中国、巴西远期替代市场分别为4000/5000/3000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类比我国农业部2016年要求“禁用和禁售百草枯水剂”后导致我国百草枯用量2016年出现断崖式下滑,我们认为,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发布2020年底起全面禁用百草枯将有望于今明两年明显增加草铵膦需求,并且该变化有望于下半年体现出突变。另外,我们通过对四种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每亩施用成本进行比较,得出当草铵膦价格下调至12万元/吨时,已具备经济可比性,价格下调有助于草铵膦产品的推广。国内草铵膦企业技术革新抢占市场目前草铵膦全球产能为5.4万吨,国内3.9万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草铵膦生产基地,预计未来将新增1-3万吨产能。草铵膦生产工艺路线较多,成本最低的方法为拜耳的连续气相法,工艺壁垒非常高,国内虽尚未复刻其工艺技术,但目前已在部分关键步骤(MDP)取得突破,标志性事件为2018下半年七洲投产络合物MDP法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及广安利尔突破气相法MDP,生产成本有望比国内主流格氏法降低约2万元/吨。工艺技术的进步增大了草铵膦成本曲线的陡峭程度,国内产能的成本差距从4万元/吨扩大至7万元/吨,而这轮从2018年开始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扩张短期将导致草铵膦行业供大于需,价格可能继续承压。对于草铵膦定价多少较为合理?我们认为价格中枢由边际产能决定、即外购七洲二乙酯企业微赚的合理价格,约9-10万元/吨。这个价格比上文中我们通过分析每亩成本得出的12万元/吨的价格更低,草铵膦相对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性价比将会更加凸显,行业需求端可能会走上类似于消费电子的逻辑,低价促进新需求爆发,草铵膦有望成为下一个10万吨级大单品。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企业竞争加剧将导致盈利能力下滑、亏损面扩大,此时企业的成本差距开始显现,落后产能将会退出,而低成本的龙头企业由于受益工艺进步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将更有积极性去扩产,进而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利尔化学、七洲绿色化工、利民股份等。风险提示:草铵膦价格波动;转基因种子推广低预期;对百草枯替代不及预期。

炼气

利尔化学:草铵膦龙头 伴随市场迅猛增长

中信证券指出,草铵膦作为一种新型除草剂品种,行业正处于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利尔化学作为草铵膦国内龙头,有望凭借新工艺及成本优势,继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受益于市场空间增长。此外,公司多基地布局,实现了核心原材料、中间体、农药原药全产业链布局,未来随着产能增加,公司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期,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19元及“买入”评级。来源: 证券时报网

梦影版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优质企业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贾雄伟、傅锴铭)一、资本开支三阶段:无序扩张、聚于龙头、再上台阶我们将 2011 至今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两个阶段:1)无序扩张:2011-2015 年期间整体 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以及化工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化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资 本开支无序扩张;2)聚于龙头:2016 年至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同时环保安全政策、投资规模等层面提高行业准入壁垒,化工企业数量不断下降,行业资 本开支低速增长或负增长,而龙头企业基于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 链以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等,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且现金流充裕,叠加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 吸引资本加入,2016 年至今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聚集现象明显。第一阶段:2011-2015 年化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2013 年银行信贷 规模扩张背景下资金容易获得,同时化工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各地区对化工项目 环评审批等相对宽松,化工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2011-2015 年期间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化工品产能快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固定投资增速分别为 31%/17%/11%/3%;2015 年底我 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数量近 2.5 万家,较 2011 年初增长 16.5%(+2,342 家)。从 具体化工品看,2011-2016 年期间我国 MDI、环氧丙烷、己二酸、氨纶、PTA、乙二醇、甲醇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10%,有机硅、钛白粉、涤纶长丝、粘胶短纤、醋酸、味精产能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2011-2015 年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快速增长,产能无序扩展现象明显,主要是:1)化工行业新进入者较多,化工生产企业数 量持续增加;2)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从低速增长到负增长,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速,化工品产能呈现“发散式”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恶化;3)化工品产能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化工品供应过剩。由于化工行业无序的资本开支,导致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价格指数趋势下行,化工行业利润率逐步下行后处于低位。第二阶段:资本开支向龙头集聚,民营大炼化异军突起多种因素约束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后化工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5 年以 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 的环保政策,通过环境容量、环境准入、化工园区认定、以及强化环保标准约束和提升资 金门槛等提高化工项目投资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速增长 甚至负增长。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为加大资本开支奠定基础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环保及安全标准提 升导致化工品及其上游中间体和原料等供应收缩,处于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右侧的小产能 生产成本明显提升,进而推升化工品边际成本和价格;龙头企业基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 力、工程化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以及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生产成本相对 平稳。龙头企业与小产能之间成本差距的拉大,导致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逐步陡峭化,龙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中证细分化 工成分股(50 家市值较高的代表性化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全部化工上市 公司的比例不断提升,充裕的现金流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本开支奠定良好基础。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国家对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2014-2017 年,国家准入了一批由民营企 业牵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大连长兴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 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盛虹连云港 1,6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项目 和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分别于 2019 年 5 月和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我们预计盛虹项目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民营大炼化项目由于较高的杠杆和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实现了较高的 ROE。 这一批获得大炼化项目准入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公司规模和利润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 认为在实现几百亿元每年的现金流回流后,这些公司有能力撬动下一个大炼化项目和多个 大型化工项目。轻烃资源可得性。相比于国内炼化项目的严格控制,轻烃裂解项目的批复较为容易,PDH 项目的审批权在地方,2013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国内已经投产 14 个 PDH 装置,我们 预计 40 套以上的新装置在建或在前期规划中。得益于全球丙烷贸易大市场的存在,以及 PDH 项目较好的回报率,在沿海建设 PDH 装置成为很多化工企业切入烯烃大化工的理想选 择。乙烯项目的审批难度相比 PDH 较高,选址限定在大型石化基地。对乙烷裂解制乙烯项 目而言,由于原料乙烷单一来自美国,在国内设立乙烷裂解装置需要打通从北美管输、液 化、航运、国内码头接收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丙烷裂解制乙烯难度更高。资本开支向龙头集中,促进竞争格局优化及加快成长2016 年以来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由于化工项目投资的环保和安 全标准、资金等门槛提升以及环境容量指标等的限制,2016 年后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而且龙头上市公司由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支持,以及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和轻烃资源可得等吸 引社会资本加入,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加快,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使得其产品产能扩增,叠加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多数化工品行 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我们梳理了 18 种化工品 2016 和 2020 年前五大企业产 能占比数据,2020 年 DMF、味精、有机硅、己二酸、草甘膦、氨纶、粘胶短纤、涤纶长丝 等多数化工品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助力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化工上市公司以及代表 化工龙头的中证细分化工的资本开支增速、营收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数据对比,2016 年以 后龙头公司基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营收和利润增速领先于化工行 业和化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基于其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开支规模实现 了加速成长。第三阶段: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再上台阶,优质公司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我们将未来三年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第三阶段:未来三年国内主要化工龙头企业均有 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计划,我们预计将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 些优质的龙头公司有望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中国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场,为诞生全球化工龙头孕育机遇中国化工行业营收、资本开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 2018 年中国化工企业资本开支 871 亿欧元,2008-2018 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 10.6%,全球领 先的资本开支规模及增速推动中国化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8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 3.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 1.2 万亿欧元,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的 35.8%,是全球最 大的化工市场,巴斯夫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近 50%。中国化工企业迈向全球龙头具备市场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但是呈现典型的 “大而不强”格局,2019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前 50 的化工企业中,仅中石化、台塑、中 国石油、恒力石化、先正达及万华化学 6 家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化工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 短板但也孕育着机遇,我们认为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化工市场体量,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 中国化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 6%。从化工品消费结构看,化工品生产中石脑油及煤炭 消费量较高,其中煤炭既是原料,也是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从化工品制造过程看,涉及碳 排放的主要是:1)能耗排放,主要是设备运转需求的电力投入,以及维持产品生产环境的 蒸汽投入;2)反应碳排放,以煤气化为例,主要是碳转化率较难达到 100%,以及难以完 全转化成有效气体成分(CO+H2)。我们测算 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约 6%,其中化 工行业中甲醇、合成氨、乙烯及丙烯等重要产品合计碳排放占化工行业约 60%。“碳达峰,碳中和”基本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近期“碳达峰、碳中和” 议题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认为:1)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 展;2)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是未来的主旋律。我们 预计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将继续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碳达峰前化工行业 新增产能将继续向上,“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我们认 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1)我们认为未来化石能源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制约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集中至低能耗/ 低排放的龙头企业,减排技术成为扩产重要壁垒。我们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要求下,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制约行业新增产能的重要瓶颈,生产要素将 进一步向低能耗、低排放的龙头集中。在高能效、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仍 具有明显优势。2)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内蒙古《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 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内蒙古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4%以上。焦炭、电石等高耗能产业不再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 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3)多数化工品减排压力相对较低。从总量看,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仅 4-6 亿吨左右, 排放量和减排压力远低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从子行业看,目前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 电石法 PVC 及煤制油等碳排放量较高,但多数子化工品碳排放系数仅有 1-3,排放量相对较 低。先进能效、碳效将成为优势,未来 3-5 年成为行业资本开支重要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化工企业不仅新上产能难度提升,存量 产能都将面临能效和碳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具备先进能效和碳效的一线石化化工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可能将成为化工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 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几年有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优势。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加大,优质公司有望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我们梳理了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较大的 20 家基础化工和 9 石化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 及主要投资项目情况。资本开支是化工制造业成长的核心投入要素之一。化工行业作为中游生产制造业,土地、 厂房机器和设备等是企业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企业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资产,能够使产 能不断上台阶,因此资本开支是化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资本开支的产出效果 可以通过 ROIC 等盈利指标直观体现。化工各领域龙头核心竞争优势强,历史投资回报率较高。基于产品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及 工程化能力下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聚氨酯、煤化工、钛白粉、农药、染料、食品和 饲料添加剂等化工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盈利较强,2016-2019 年 ROE 和 ROIC 等指标领先于 化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公司盈利指标远超上市公司均值水平。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大规模资本开支驱动,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加快成长。基础化工板块,我们预计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500 亿元;华鲁 恒升、鲁西化工、龙蟒佰利、中化国际、玲珑轮胎、华峰化学、合盛硅等公司未来三年资 本开支规模有望接近或超过百亿元;金禾实业、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等公司未 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有望超过目前(3Q20)净资产的 60%。各领域龙头公司投资方向主要 是聚焦在原有产品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以及向新材料、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延展。石化化工领域,我们预计 9 家公司未来三年资本开支均有望超过 150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1,000 亿元,恒逸石化和桐昆股份资本开支有望超 过 500 亿元,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大炼化项目、聚酯产业链、烯烃及下游材料配套项目。二、重点子行业资本开支2.1、MDI:全球新增产能向万华集中,低成本扩张增强万华成本优势低成本完成烟台园区技改扩能,MDI 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未来三年内新增产能仍看万华。2 月 25 日万华发布公告完成烟台化工园区 MDI 装置技改扩能,从原有的 60 万吨/年增至 110 万吨/年,低成本扩建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稳居成本曲线最左端,此次技改后万华全球产 能合计 260 万吨,市占率达 27.3%。未来三年,除 Covestro 漕泾 2021 年有 5 万吨/年破瓶颈新增产能外,2024 年前海外企业无其他扩产投放计划;而万华宁波园区 30 万吨/年技改 产能及福建园区 40 万吨/年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3/2024 年前后达到投产状态,将视市场需 求投放,全球新增产能仍看万华。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康乃尔和 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瑞典国际化工)100%股权,确保 MDI 等核心技术不外泄;又于2021 年 1 月以 4.2 亿元 收购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 30%股权(华陆参与万华 MDIHDITDIPC 多个项目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流程管理等环节),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扩散风险,稳固龙头地位。疫情冲击下,万华逆势扩张,强资本开支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自 2020 年初开始的疫情 仍未在全球范围内消弭,国内需求复苏强劲,海外巨头受到疫情冲击及不确定性,纷纷缩 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福建基地 MDI/TDI 装置、烟台乙烯二期高端聚烯烃、尼 龙 12、柠檬醛、眉山改性塑料、PBAT/ BDO 一体化项目及 PLA、PC 一体化项目、新能源锂 电池项目等将持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 3-5 年维持年资本开支 200 亿元,推动盈利再上台阶。2.2、钛白粉:龙蟒佰利成本竞争力最强,全球新增产能向国内龙头集中龙蟒佰利钛白粉成本竞争力、盈利能力全球领先。龙蟒佰利具备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 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龙蟒钛业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2017/18/19 年钛精 矿产量分别为 79/80/86 万吨;同时循环经济优势显著,通过利用联产法生产技术,相互嫁 接钛白粉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并且开发硫氯耦合技术, 在实现为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原料的同时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工艺的废酸处理和石膏堆存问 题。受益一体化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优势、规模化优势等,龙蟒佰利钛白粉生产成本远低于 竞争对手,钛白粉盈利能力全球领先。2010 以来全球钛白粉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2019 年全球钛白粉产 能 869 万吨,中国钛白粉产能占比接近一半。2010 年以来全球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 2019 年我国钛白粉产能约 400 万吨(有效总产能 380 万吨),较 2010 年产能翻倍。目前龙 蟒佰利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仅次于科慕(125 万吨)和特诺(110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全球钛白粉新增产能向中国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目前对国内新建硫酸 法装置存在一定限制;氯化法钛白粉由于技术壁垒高、投资规模大,并且先进技术基本被 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国内规划建设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企业 较多,但我们预计成功投产的不确定较大。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 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焦作二期 3 号线 10 万 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1 年底投产,云南基地 20 万吨/年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2 年 底投产,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钛白粉产能将突破 150 万吨,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钛白粉 供应商。中核钛白主要以硫酸法产能为主,目前具备 33 万吨/年钛白粉粗品产能和 40 万吨 /年钛白粉成品产能,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扩增钛白粉粗品和成品产能。2.3、氨纶: 景气高涨,龙头加大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景气度快速修复,2021 年氨纶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2020 年 8 月至今,氨纶价格 从 2.85 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的 6.2 万元/吨,突破上一轮景气周期 2011 年高点。产品价格的 持续上涨,导致行业扩产加速。然而新增产能集中于 2021 年末至 2022 年投放,我们预计 今年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2015 年至今氨纶行业供应格局变化整体分为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形成双寡头格局。氨纶行业在 2014-2020 年的七年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不断洗牌,供应端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2018 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华峰、晓星、新乡扩产外,华海、奥神、越华等 企业也在持续投资。2019-2020 年行业寡头初现,华峰、晓星、新乡、泰和加快做大做强, 一超三强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华峰重庆拟在重庆新增产能 30 万吨,晓星拟在宁夏 新增 36 万吨,我们预计行业未来可能逐步形成双寡头格局。投资强度差异大,华峰远低于同行。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氨纶项目的投资状况,单吨投资额 从 1.5 万元/吨到 5.1 万元/吨,若以十年折旧计算,则年度成本仅折旧一项就高达 3000 元/ 吨。华峰化学重庆基地与集团共享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扩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及成本优势。2.4、农药: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农药企业的成长主要依托原有核心产品扩产能,或者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农药行业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多数农药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企业通过单个品类做大规模, 仅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等大品种除草剂以及康宽、拟除虫菊酯等大品种杀虫剂市场规 模较大,并且部分品种需求增长前景较好,能够支撑企业做大规模。沿着单一品种扩产能的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随着规模扩大不断提升,但是跨品种的扩张模式,需要企业 具备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竞争能力。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 等龙头企业基于较强的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围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 式等,能够结合核心产品扩产能以及丰富产品种类等模式不断成长,因此随着龙头企业的 资本开支加大,我们预计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实现稳健成长。扬农化工优嘉三、四期项目合计投资近 45 亿元。公司总投资 21 亿元建设的优嘉三期项目 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产品均已稳定达产,逐步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优嘉四期项目将投资 23.5 亿元扩增拟除虫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原有 品种产能以及新建 6,000 吨硝磺草酮、1,000 吨虱螨脲等产品。同时扬农化工已变更为先正 达控股子公司,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每年对外采购原药超过 200 亿元,2019 年扬农化工向 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 12.2 亿元,占先正达集团对外采购额的约 6%。得益于扬农化工 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以及先正达集团体系内扬农化工原药供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新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利尔化学在建及拟建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近 38 亿元。利尔化学近年来围绕草铵膦相关产 业进行了多基地布局,其中广安基地一期项目草铵膦、丙炔氟环唑已经建设完成,氟环唑 暂时推迟。此外广安二期围绕核心中间体 MDP 及下一代产品 L-草铵膦进行了布局。荆州基 地是老工艺亚磷酸三乙酯的重要供应商,未来升级搬迁改造后将围绕磷化工继续深耕。广 安利华是公司和科迪华合资,围绕氯代吡啶类类产品布局的一个基地。我们测算公司未来 三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 37.8 亿元。广信目前在建中间体及原药项目众多,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 40 亿元左右。邻苯二胺技改 项目已经验收完成,我们测算可以增厚利润 3000 万元以上;对邻硝基氯苯二期有望于 1H21 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5000 万元以上;30 万吨氯碱项目有望于 2021 年一并投放,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6500 万元以上;热电及码头项目今年将逐步运营,我们测 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4000 万元以上;噁唑菌酮已经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1.3 亿元左右。原药方面,我们预计肟草酮、噻嗪酮、茚虫威等有望于 2021-2022 年逐步投放, 此外公司嘧菌酯、康宽等产品也有远期规划。我们测算,公司三年期维度资本开支将达到 40 亿元。2.5、煤化工:煤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获批煤化工项目价值凸显2015 年后重点地区煤化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2015 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及广东省珠三 角等重点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煤炭 消费,2015 年以来山东、江苏及浙江等化工大省严格限制新建煤化工项目。山东省煤炭指标向重大项目和高效清洁利用企业集中。在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的趋势下, 2020 年 4 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通过收储能源消费指标、煤炭替代指标、煤炭消费指标等方式腾挪出煤炭指标,以破解山 东省重大项目落地能耗指标瓶颈制约,在有限指标的约束下,山东省煤炭指标逐步向重大 项目和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龙头企业集中。内蒙古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2021 年 2 月,内蒙古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关于确保 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1)将控制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2020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 碱等项目;2)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 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华鲁恒升:1)德州基地定位高端化发展:公司规划德州基地未来将围绕新材料板块延伸拓 展以及提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目前德州基地所在化工园区大约 5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7 万吨/年精己二酸项目已于 1Q21 投产,我们预计己内酰胺及尼龙 6 切片等新材料项目将于 2021 年中期到年底投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德州基地仍有 2,000 多亩空余 土地,我们预计未来德州基地仍有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2)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基于 荆州基地便利的铁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宜的地价、水价,以及贴近需求市场等,我们认 为荆州基地综合条件具备优势,能够复制公司在德州基地所建立的煤化工核心竞争优势。 荆州基地一期将投资百亿元以上规模建设尿素、醋酸及有机胺系列产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3 年底前投产,我们认为荆州基地有望再造一个华鲁,将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宝丰能源:投建内蒙 4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掀起新的发展续篇1)公司具备煤矿-焦炭-聚烯烃-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 2005 年成 立以来,依托宁东煤田优质资源,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已打造成型焦化、烯烃及精细化 工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一体化的煤化工龙头,并且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带给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有煤炭产能 750 万吨/年、焦化 400 万吨/年、甲醇 400 万吨/年、聚乙烯 60 万吨/年、聚丙烯 60 万吨/年、 苯加氢装置 10 万吨/年、焦油深加工装置 30 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 20 万吨/年和重碳四 异构装置 12 万吨/年,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公司聚烯烃等产品成本 优势明显。2)持续资本开支,助力宁东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继续完善,焦炭和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张。煤 矿:公司红四煤矿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入试运转,公司煤炭自供率将提升至近 70%。随着 红四煤矿(240 万吨/年)的正式投产,后续马莲台煤矿(360 万吨/年)采矿区安全改造项 目的完成,以及丁家梁煤矿 90 万吨/年煤炭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煤炭总产能未来将提升 至 840 万吨/年,原料供应将获得充分保障。焦炭:公司在建 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公司计划 2021 年底投产,建成后焦化产能达到 70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 焦化企业之一。烯烃:三期 1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我们预计 2022 年底投产, 除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外,碳三以上组分的利用将继续降低公司烯烃成本。3)卡位乌审旗优质原料煤资源,有望复制宁东基地成功经验,未来成长性获保障:公司公 告拟于内蒙古扩建 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计划投资 673 亿元,项目选址同属能源 化工“金三角”的鄂尔多斯乌审旗,使用国家现代煤化工总体规划中的烯烃指标,仍定位 于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预计有望复制公司在宁东基地的成功经验,巩固在烯 烃行业的战略地位。中国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下煤基化工品是极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路线, 而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总量指标控制,以及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煤炭 行业从过去的数量型短缺转变为质量型短缺,适应于煤化工的低硫、低灰分、低微量、高 热值的原料煤资源的稀缺性将逐渐显现。我们理解公司的规模化扩张有效解决了对下一阶 段发展瓶颈的问题,从营收体量和现金流入来看具备了再造一个宝丰的基础,将为公司在 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投入保障。我们认为公司在高端聚烯烃、 EVA 和针状焦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在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上并行不悖。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七圣皆迷

利尔化学:草铵膦龙头,伴随市场迅猛增长

中信证券指出,草铵膦作为一种新型除草剂品种,行业正处于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利尔化学作为草铵膦国内龙头,有望凭借新工艺及成本优势,继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受益于市场空间增长。此外,公司多基地布局,实现了核心原材料、中间体、农药原药全产业链布局,未来随着产能增加,公司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期,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19元及“买入”评级。

天意

农药市场研究:长期享受产业链的利润顶端的国外农药巨头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当前农业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耕地资源有限与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总数的矛盾。据联合国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人口70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98亿,因此提高农作物产率,是社会对农业日益增长的最大需求。然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却离不开持续有效的农药产品的保护。德国的Oerke 博士曾对世界农业统计中的八个主要作物因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吃惊。分析发现,农作物因病虫草的危害,经济损失最高可达70%。如果通过农药的使用,则每年将挽回大量的粮食和经济损失。显而易见,农药是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确保农业稳产丰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之一。一、农药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广义的讲,农药分为作物保护类农药和非作物保护类农药,作物保护农药按用途主要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保护。非作物保护类农药主要包括杀鼠剂、驱虫剂、健康灭蚊用品等,主要应用于住宅用药、公共健康、林业管理、工业防霉、害虫防治、季节用药、木材防腐、草坪防护等领域。二、农药产业链农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其上游为石油、化工原料,中游包括中间体、原药和制剂三个细分行业,下游主要为作物和非作物用途。石化行业处于农药行业产业链的前端,最终源头为石油。石油价格、石化行业的波动将会影响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甚至农药制剂的产品成本和经营成果。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中游产业链。其中,原药细分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的研发能力与合成技术,研发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而制剂主要是在原药的基础上,结合分散剂、助溶剂等辅料,复配、生产出可以施用的农药产品。目前,全球龙头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原药专利、制剂登记证,占据农药市场产业链的利润顶端以及85%左右的市场份额。英国农化资讯商Agrow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农药公司占有市场份额超过5%的公司有6家,均为传统的农药行业巨头企业。具体包括先正达(99.09亿美元,17.21%)、拜耳作物科学(96.41亿美元,16.75%)、巴斯夫(69.16亿美元,12.02%)、科迪华(64.45亿美元,11.20%)、富美实(42.85亿美元,7.44%)、安道麦(36.17亿美元,6.28%)。而其他公司则只占有剩余15%的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农药行业的下游主要为农业,部分为林业及卫生防疫领域。从下游农作物用药情况来看,用药市场规模排名前10的农作物分别为果蔬、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甜菜、向日葵。其中果蔬是用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占据整体农药市场规模的1/4;果蔬、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是农药需求量最大的农作物,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7.4%。从各作物2013-2018农药市场规模占比情况来看,果蔬和水稻农药市场占比呈上升趋势,而谷物和玉米农药市场占比呈下降趋势。三、农药市场由于农产品刚性需求的影响,在全球人口增长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下,农药的广泛使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的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从2001年的298.9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627.02亿美元,增幅为109.78%。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农产品价格走低、库存水平趋高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候异常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导致农药市场需求疲弱,创下新世纪以来最大降幅。2015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为581.81亿美元,其中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为518.35亿美元,非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为63.46亿美元。但自2015年后,全球农药市场保持小幅增长趋势。截止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648.72亿美元。其中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规模575.61亿美元,占比为88.42%,非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规模73.11亿美元,占比为11.58%。全球共开发过2000个以上的品种的农药,但作为商品流通的只占30%,约600个。2018年全球的农药总使用量约为300万吨,其中欧洲用量为96万吨,占比32%,排名第一;美国51万吨,占比为17%,排名第二;我国农药使用量为21万吨,排名第三。目前,我国农药消费有80%左右用于农业生产,有15%左右用于林业生产,其他主要用于卫生防疫等领域。农药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三大类。2011-2018年,除草剂市场规模由204.59亿美元增长至246.08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由44.34%降低至42.75%。杀虫剂市场规模由118.33亿美元增长至145.49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5.65%降低至25.28%。杀菌剂市场规模由117.28亿美元增长至163.19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5.42%增加至28.35%。2018年除草剂占比达到42.75%,依然占据农药市场的半壁江山,杀菌剂和杀虫剂农药市场规模分别为28.35%和25.28%。在农药市场上,除草剂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杀虫剂、杀菌剂占比接近。目前,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农药有64种,其中除草剂有29种,杀虫剂18种,杀菌剂15种,其他2种。四、我国农药企业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受长期行业集中度低导致的技术落后、产品老化和附加值低等问题困扰,导致现有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大型农药公司差距很大。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但是国内企业主要为海外农药巨头做中间体、原药加工,因此全球约60%的原药来自中国,对外出口比例能达到70%以上,几乎覆盖全球主要农药市场。然而,在制剂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专用的农药助剂工业体系和农药助剂的质量检验标准,导致很多海外农药巨头从我国农药原药企业购买原药加工复配为农药制剂并向国内销售,赚取高额利润。过去,全球农化巨头相继开启了整合之路,通过重构产业链的方式充分享受两端带来的更强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农药行业整合升级目标明确。据统计,2015-2018年国内农药企业CR20由44.22%提升至54.98%。2018年全球农药销售前20强销售额占行业整体销售额比重已经达到86.63%。可以预计,通过整合升级,未来我国农药企业也将享受产业链两端带来的利润增长。扬农化工(600486):公司为全球麦草畏和菊酯类原药龙头,当前公司拥有草甘膦4万吨/年、麦草畏2.5万吨/年、卫生菊酯2600吨/年、农药菊酯5500吨/年、中间体贲亭酸甲酯5000吨/年、吡唑醚菌酯1000吨/年、吡虫啉3000吨/年、啶虫脒2000吨/年等系列主营产品产能。利尔化学(002258):公司为全球草铵膦原药和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原药龙头,其当前拥有草铵膦产能15400吨/年,毒莠定产能3000吨/年,毕克草产能1800吨/年,绿草定产能 500吨/年,丙炔氟甲胺1000吨/年,氟草烟产能500吨/年,氟环唑150吨/年。利民股份(002734):公司为国内保护性杀菌剂龙头,拥有代森锰锌35000吨/年、百菌清产能3万吨/年、硝磺草酮1000吨/年、阿维菌素300吨/年、草铵膦1500吨/年产能。(资料来源于:解析投资APP)

道德不一

新时代证券维持利尔化学强烈推荐评级,2021年一季报预告点评:草铵膦行业高景气,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每经AI快讯,新时代证券03月15日发布研报称,维持利尔化学(002258.SZ)强烈推荐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草铵膦行业高景气,公司广安项目产能释放,一季度业绩超预期;2)草铵膦市场空间巨大,新工艺新技术有望带来盈利提升。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项目不及预期,安全生产事故。每经头条(nbdtoutiao)——3·15调查 | 钻石造假、黄金“掺水”、证件伪造…每经记者历时数月 揭开直播间贵金属造假黑幕(记者 蔡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