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中国新餐饮消费行为趋势研究报告人谓之樗

2018中国新餐饮消费行为趋势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于居民生活的渗透不断深入,以及80、90后等网生代尤其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80后、90后新中产群体成为餐饮消费的重要群体,当前市场对手机线上点餐、等位和支付等需求出现持续增长,同时对餐饮消费便利性、个性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移动化、自助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餐饮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餐饮市场概览餐饮消费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整体形势稳中向好餐饮行业作为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之一的行业,规模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餐饮营业额达12736亿元,同比增长10.1%,持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年初的一次演讲中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餐饮业营业额从改革开放初期不到60亿元增长了700多倍,行业规模即将跨入4万亿时代;服务网点也从1978年的12万户发展到2017年的465.4万户,涉及门店超过800万个,整个行业从基础薄弱逐步发展成为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惠及民生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产业。新餐饮时代,全链路线上线下一体化成新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于居民生活的渗透不断深入,以及80、90后等网生代消费者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当前市场对手机线上点餐、等位和支付等需求出现持续增长,同时对餐饮消费便利性、个性化和品牌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使得餐厅在功能与服务线上化、用户消费体验持续提升以及全链路线上线下一体化等维度的竞争,将成为国内餐饮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新餐饮消费趋势洞察样本说明生活节奏加快拉动在外就餐需求增长,超5成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增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愈发青睐在外就餐。与此同时,90后等网生代年轻群体更是其中主力。艾瑞调研数据显示,从外出就餐的频次变化来看,51.8%受访者最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频次在增加,仅有10.7%的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减少。 此外,42.5%的受访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且每月在家做饭少于三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龄段的2倍以上。8成消费者外出就餐时间在60分钟内从就餐时间来看,有58.4%的消费者外出就餐花费的时间在30-60分钟,其中18.9%的消费者外出就餐平均花费时间在1小时以上。从消费金额来看,58.3%的消费者平均每顿花费的金额在50-200元之间。就餐第一步—挑选餐厅:重口碑从信息获取渠道来看,随着餐饮行业互联网渗透程度不断提升,在线生活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消费者查看餐厅信息、挑选餐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亲戚朋友的推荐也是消费者获取餐厅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口碑评价、价格、位置是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的前三考虑因素,其中80.7%的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会考虑餐厅的口碑评价。就此而言,提升餐厅的口碑值不但能帮助餐厅提升老客复购的频率,更能帮助餐厅吸引更多的新客前来就餐。就餐第二步—预订餐位:选餐订位首选在线生活服务平台从预订行为来看,在线生活服务平台由于其方便快捷、信息丰富等特性,已成为消费者外出就餐时预订餐厅的主要方式。在预订过餐厅的消费人群中,有85.1%的消费者曾通过在线生活服务平台预定餐厅,超餐厅微信公众号及电话预定等渠道近一倍。就餐第三步—排队等位:超半数消费者最希望用手机在线排队调查显示,85.2%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能接受的最长等位时间不超过30分钟,15.2%的消费者希望等位时间能够在10分钟以内,仅有3.2%的消费者能接受1小时以上的等位时间。排队方式方面,当前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方式是门店排队机取号,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有51.7%的消费者希望能够通过手机在线排队等位。就餐第四步—点餐:服务三次未响应流失近半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49.4%的消费者会经常通过服务员点餐,不断涌入的线下点餐需求对餐厅服务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有71.5%的受访者表示,外出就餐时通常需要召唤2次以上才会有服务员响应。但对消费者而言,约五成人认为在召唤2次未响应时,自己的就餐体验就会变差。而当召唤第3次时,50.8%的消费者会放弃就餐。就餐第五步—上菜就餐:上菜速度整体满意度较高50.4%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的平均上菜速度为10-20分钟,而12.1%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通常上菜时间会超过20分钟。在对上菜时间的容忍度方面,44.4%的消费者表示上菜时间超过30分钟就不会再去该餐厅就餐,19.3%的消费者表示能接受的最长上菜时间为20分钟。就餐第六步—结账买单:移动支付成就餐主流结账方式移动支付已成为消费者最主流的支付选择,93.2%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通常会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仅有42.7%的消费者通常会选择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已成为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最主流的支付方式。就餐第六步—结账买单:近六成消费者希望能自助开票当前消费者最经常选择的开发票方式是将抬头和税号保存在手机中,让餐厅收银员开票。但58.5%的消费者更希望能自助开票,同时扫描付款小票上的开票二维码自助开票是消费者时下最愿意使用的开发票方式。新中产人群餐饮消费趋势洞察 国内中产规模稳步增长,新中产更具消费潜力根据瑞信(Credit Suisse)《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在世界11亿中产中(财富介乎1万美元至10万美元),中国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2.6%迅速升至2017年的35%,全球中产群体的人口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2.3亿,至逾12亿人,中国所占比例也将升至40%。目前中国的中产群体已形成了相对可观的规模,同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80、90后也将进入富足化阶段,成为最具消费实力的新中产人群。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消费群体结构的整体重塑,以及餐饮消费市场需求的全面更替。新中产餐饮人群画像新中产餐饮消费“两高”明显根据艾瑞调研数据,随着餐饮市场愈发年轻化,以80、90后为主的新中产正在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其中,64.6%的新中产每周会外出就餐超3次,高出整体水平16.4个百分点;同时,在消费金额方面,新中产人群花费金额普遍高于其他人群,并有近七成新中产消费者表示平均就餐消费金额会超过100元。“高频次”“高消费”成为新中产的最重要特征,让其在餐饮市场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近六成新中产最爱用手机在线排队在新中产消费者外出就餐最想用的等位方式方面,艾瑞调研数据显示,58.7%的80、90后新中产消费者选择手机在线排队,是这类人群最愿选择的等位方式,而仅有9.7%的新中产消费者会选择通过服务员登记等位。四成新中产偏爱提前预点餐从点餐方式的意愿来看,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通过在线生活服务平台提前预点餐和在门店扫码自助点餐是80、90后新中产最希望使用的点餐方式,而其他餐饮消费人群仍对服务员点餐方式有较好印象。新中产就餐更重服务体验根据艾瑞调研数据,相对于整体中产餐饮消费人群来说,80、90后新中产更要求上菜效率,有16.1%的新中产消费者仅能接受20分钟以内的上菜时间。此外,新中产人群也更为看重就餐时的服务体验,15.9%的新中产召唤服务员超过2次没有响应就放弃在该餐厅就餐,是整体水平的1.11倍。四成90后新中产外出就餐时间多于50分钟在外出就餐时间方面,新中产平均时长显著高于较其他群体,并且这一时长随着年龄降低而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40.7%的90后新中产外出就餐时间花费会在50分钟以上,人数占比高出80后新中产近17%。男性重效率,女性重体验从性别维度来看,男女新中产最希望使用的点餐方式不尽相同。根据艾瑞调研数据,42.7%的男性新中产最希望使用在线生活服务平台提前预点餐,在免去排队之苦的同时,按时有效率地享受美味。相对而言,女性新中产更在意便捷性和私密性,近八成在点餐时更希望在线自助完成。男性在意性价比 女性吃饭不将就此外,在新中产人群中,男女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区别。其中,75.5%的女性新中产消费者外出每次外出就餐花费在100元以上,且每次餐饮花费在200元以上占比36.3%,愿为餐食品质和就餐体验付出更多;相对而言,男性每次外出花费多控制在200元以内(76.2%),高性价比的餐食才是其就餐首选。新餐饮消费趋势新餐饮消费走向自助化、智能化时代,全流程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成制胜市场关键综上来看,随着互联网对居民生活渗透的深入,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通过在线渠道满足自己对餐饮的各类需求,通过在线生活服务平台挑选、预定餐厅也已成为消费者就餐时的常规选择。与此同时,以新中产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餐饮消费人群,除了一如既往重视餐食的品质安全外,也会越来越关注餐饮全流程的效率和体验,这使得新技术、新体验将成为餐饮行业下一步发展的重心,逐步用智慧化、数字化的经营理念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而移动化、自助化、智能化的新餐饮体验也将成为未来餐饮的重要发展方向。

美团发布中国餐饮商户数字化调研报告 餐饮商户数字化率普遍不足10%

新冠疫情对餐饮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加速了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近日,美团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餐饮商户数字化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9成商户认为餐饮线上运营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然而现阶段餐饮商户数字化率普遍不足10%,仅有26.8%的餐饮商户设立了全职线上化运营团队。餐饮商户数字化率普遍不足10%调研报告显示,现阶段餐饮行业数字化服务的渗透率并不高。外卖成为餐饮商户数字化主要形式,但其渗透率也仅为14%,而诸如订单分析、会员管理、线上装修、线上收银、线上进货等数字化服务的渗透率更是低于10%,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有很大空间。疫情期间,外卖服务颇受追捧,有大量商户开通线上服务实现自救,而外卖为商户增加了线上渠道,在整体营收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在受访的外卖商户中,疫情期间超5成商户外卖收入占比超过了40%,而外卖收入占比为20%-40%之间的商家也占到了26.3%。正是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餐饮商户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调研报告显示,现阶段餐饮商户对数字化价值比较认可,超5成商户认为数字化可以带动客流增长,近3成商户认为数字化可以增加利润,超2成商户认为数字化提高了品牌影响力。近9成商户认为餐饮线上经营需要专业技能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并不简单,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现金流受到冲击,即使有心进行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重重障碍。调研报告显示,有近9成商户认为餐饮线上经营需要有专业技能和能力,然而在实际经营中,仅有26.8%的商户设立了全职线上化运营团队,仅有27.2%的商户会对员工进行数字化指标的考核。不少餐饮商户表示缺乏了解相关数字化经营的渠道,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生疏。此外,随着餐饮业的数字化转型日趋加快,餐饮商户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被进一步放大。调研报告显示,缺乏专业性人才与技能已经成为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痛点,有超5成的商户表示缺少专门的数字化运营人才。“当今每家餐馆都需要具备专业线上运营能力的‘产品经理’,他们已经和厨师一样,成为餐饮企业的人力标配。”一位餐饮从业者表示。餐饮数字化趋势日益凸显,有6成商户表示未来将增加数字化投入,用于提升线上平台的营销推广能力。餐饮人士表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餐饮商户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应积极借助数字化平台配套的各项服务与强背书能力,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张倩蓉) 【来源:中国网科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导梦园

美团发布中国餐饮商户数字化调研报告:餐饮商户数字化率不足10%

来源:蓝鲸财经蓝鲸TMT频道9月25日讯,美团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中国餐饮商户数字化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现阶段餐饮商户数字化率普遍不足10%,仅有26.8%的餐饮商户设立了全职线上化运营团队,近9成商户认为餐饮线上运营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调研报告显示,现阶段餐饮行业数字化服务的渗透率并不高。外卖成为餐饮商户数字化主要形式,但其渗透率仅为14%。诸如订单分析、会员管理、线上装修、线上收银、线上进货等数字化服务的渗透率则低于10%,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有很大空间。疫情期间,有大量商户开通线上服务,外卖在商户在整体营收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在受访的外卖商户中,疫情期间超5成商户外卖收入占比超过了40%,而外卖收入占比为20%-40%之间的商家也占到了26.3%。调研报告显示,现阶段餐饮商户对数字化价值比较认可,超5成商户认为数字化可以带动客流增长,近3成商户认为数字化可以增加利润,超2成商户认为数字化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同时,有近9成商户认为餐饮线上经营需要有专业技能和能力,但在实际经营中,仅有26.8%的商户设立了全职线上化运营团队,仅有27.2%的商户会对员工进行数字化指标的考核。不少餐饮商户表示,缺乏了解相关数字化经营的渠道,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生疏。此外,随着餐饮业的数字化转型日趋加快,餐饮商户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被进一步放大。调研报告显示,缺乏专业性人才与技能已经成为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的难题,有超5成的商户表示缺少专门的数字化运营人才。不过,有6成商户表示,未来将增加数字化投入,用于提升线上平台的营销推广能力。

死之棘

全国人大调研报告: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340-360亿斤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360亿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议。报告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稻谷、小麦两大主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小麦、稻谷库存可以确保全国一年消费”。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耗现象。其中,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二是消费环节浪费。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360亿斤(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报告指出,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目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报告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这根弦,面对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只有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才能真正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中新网)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朋友圈

全国人大调研报告:中国城市餐饮年浪费超300亿斤

记者 辛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日前发布的一份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超过300亿斤。未来要加快推进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法制化进程。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议。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造成了巨大的粮食损失浪费。中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二是消费环节的浪费。这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亿-360亿斤。今年以来,粮食浪费和粮食安全成为焦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粮食安全和制止餐饮浪费的必要性。多个省份的餐饮协会发出提供“小份菜”,鼓励打包等倡议,号召抵制浪费现象,崇尚节俭之风。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尽管产量连年增收,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而且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比如,虽然我国“三大主粮”——小麦、玉米、水稻自给率高,库存充裕,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高品质粮油的供给明显不足,大豆等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认为,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是导致我国粮食浪费现象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缺乏制止粮食特别是餐饮浪费的专门法律,现行法律中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仅有原则规定,不具体、不明晰,缺乏更具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一些更具体的规定法律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制止粮食浪费的广度和力度不够,亟需提升法律层级。”报告指出。对此,报告建议,加快推进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法治化进程,补齐法制建设短板,建立有利于促进粮食节约的法律机制。据新华社消息,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草案,餐饮店可以通过在醒目位置张贴、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同时,为避免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餐饮店有义务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合理确定餐食的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的选择。对于违背相关规定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店,草案做出具体的惩罚规定:首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报告中还建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减少因供需不匹配造成的浪费。此外,报告强调,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加强管控,通过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加强低损高效收获机械研制,提升粮库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粮食加工低碳低耗生产制度等措施,减少损失浪费。

沈约

连锁餐饮行业首个减少食物浪费调研报告发布

工人日报客户端8月27日讯 在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9-2020年度报告—中国连锁餐饮业食物损失与浪费初探》(简称《报告》),基于2018-2019年开展的消费者问卷调研和餐饮企业从业者调研和访谈,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食物损失和浪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报告》指出,在消费者端,通过对6639位消费者的调查分析,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餐饮企业未来能够在减少食物浪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企业端,近九成的受调查企业表达了积极意愿和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减少食物浪费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认可并愿意参与“CCFA餐饮连锁企业减少食物浪费倡议自愿行动书”。同时针对推进减少食物浪费的主要举措,超过五成的受调查企业认为通过制定相应管理手段,例如:制定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加强提示和宣传,开发新品消化过量食材,对食物进行记录测量等,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其他还包括:加强宣传、后厨及餐台摆放提示牌、通过开发新品消化过量食材、每日对食物损失量进行记录、要求服务员提醒消费者酌量点菜等措施。同时《报告》发现,餐饮企业在减少食物浪费行动中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从业人员意识有待提高、对食物浪费测量缺乏关注、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关键环节识别有待进一步研究、餐厅业绩与适量消费的平衡。本报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现阶段餐饮企业减少食物浪费的“技能解锁”行动路线图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纳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用数字说话——开展测量和评估;运营环节的有效控制;供应链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与消费者共同实践。(工人日报记者杨召奎)

甲壳虫

深度研究报告丨火锅行业研究及消费者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36氪发布了最新的火锅《行业研究及消费者调研报告——舌尖上的“古董羹”》。火锅历史悠久,口味多元,文化内涵丰富,社交属性明显,为消费者所喜爱。相比其他餐饮行业,火锅每平米营收和平均净利率都高于其他品类,是餐饮行业的优质赛道。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趋势逐渐凸显,更为关注火锅的菜品质量,注重对于产品本身的探索与体验。一、我国火锅行业概况火锅是中国的独创美食,历史悠久,远可考究至战国时期,宋代开始平民化,到了清朝已在民间盛行。我国火锅派系众多,川渝火锅是现代火锅的代表。1、依据火锅的地域、工艺和口味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六大派系:川渝火锅、北方火锅、粤系火锅、台式小火锅、云贵火锅;海南椰子鸡锅和韩式火锅等。现代火锅发展以成都和重庆两地为引领,以川渝火锅为代表,兼具麻和辣的特点,声名远扬。2、火锅店遍布全国,行业竞争格局分散。18年全国火锅门店近40万家,其中以麻辣口味为特色的川渝火锅占比超60%,是最大火锅细分品类。3、在火锅市场,大众市场份额最大,但中高端市场增速最快。从地域维度来看,一线城市市场增速最快,其他城市消费潜力有望在未来五年被激发。4、火锅产业链日趋成熟,上游火锅食材原料市场较为稳定;中游火锅调味市场增速较快,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下游火锅餐饮行业百家争鸣,火锅外卖和自热火锅兴起。成本管控与门店扩张成为火锅经营的关键。二、火锅行业主要玩家火锅行业玩家众多,行业竞争激烈,短期内难以改变。在火锅赛道众多玩家中,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毛肚火锅分别代表了独具特色的三种经营模式。海底捞——定位中高端市场,已成为“服务”的代名词。布局火锅行业全产业链,将内部费用成本部门转变为利润中心。呷哺呷哺——定位大众市场,开创了时尚吧台式小火锅业态。巴奴毛肚火锅——定位中高端市场,已成为“毛肚火锅”代名词。建立底料加工厂和中央厨房,实现规模化生产以保证口味稳定,始终践行“产品主义”核心理念。随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逐渐攀升,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火锅连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海底捞和呷哺均涉足火锅产业链中上游,以完善自身供应链,相比之下,海底捞更具有深耕优势。与海底捞相比的巴奴,在与海底捞体量悬殊的情况下,弥补双方差距的变量正是巴奴提出的“产品主义”。于2012年进行战略转型,聚焦于毛肚品类,正式更名“巴奴毛肚火锅”。三、火锅行业消费特点90后成为火锅主流消费人群,且一二线城市消费能力更强。火锅是人们外出就餐的热门选择品类,且在秋冬季更受欢迎,天冷嘴馋聚会均可吃。火锅消费者口味多元,毛肚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火锅头道招牌菜,而且口味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趋势逐渐凸显。90后消费者对麻辣易上瘾的川渝火锅更为青睐,更为关注火锅的菜品质量,注重对产品本身的探索与体验,在口味和菜品喜好方面更为多元。下载本报告完整版或查看更多行业报告,请登录【发现报告】官网

爸爸

餐饮发展分析报告:疫情之下的餐饮业 谁会是活下来的那一个?

2020年伊始,中国餐饮行业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疫情之下的餐饮行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经此一“疫”,什么样的餐饮企业会更好地活下来?哪种业态的餐饮模式会获得资本的青睐?餐饮行业会迎来什么样的新变革?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人民美食发展研究院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联合重磅发布中国餐饮发展系列分析报告,全面呈现一个行业波澜壮阔的历练、发展与成长过程。一、疫情之下的餐饮企业受损惨重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创。此次疫情周期较长,涉及面广,影响人员众多,覆盖区域广泛,而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所受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同样是吃野味惹的祸、同样是新型肺炎、同样是巨大的冲击,当前的情况,和17年前的非典时期,何其相似!2003年时,我国的三大产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以农林牧副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在当年最严重的第二季度,产业GDP增速滑落1.1%;以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第二季度增速滑落1.9%;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第二季度增速滑落1.8%。据调查,2003年餐饮门店关门歇业率达到了70%,经营业绩普遍比2002年同期下滑50~80%。直至进入6月份后,餐饮市场才开始有回升的势头。小微餐饮企业受到更大的打击,资料显示,“非典”后,餐饮企业倒闭率接近40%。看似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非典”时期都曾遭受更大冲击。但实际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2003年下半年很快控制住了跌势,并且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增速水平;而第三产业受影响最大,时间也更长,直到当年第四季度时才出现了明显改善。有专家认为:在疫情被有效控制之后,各行业步入正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受影响有限;第三产业直接关乎居民消费,而人们的情绪在“后遗症”影响下,消费影响自然较为突出。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短期来看导致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长期来看,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的工作生活业态快速发展,很可能改变未来的工作和管理方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七成。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20年1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春节对餐饮企业有多重要?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中的15.5%来自春节这一传统的消费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据亿欧网、恒大研究院等的调查数据显示,短短7天的春节假期,受疫情影响,仅餐饮行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约50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中国餐饮业占GDP的比重近6%,至2019年,餐饮业约占到了GDP的7.5%,高于2003年的6%。这意味着,相比于17年前,餐饮业承担了更重要的经济角色,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大于2003年的非典。 拥有600多家门店的西贝贾国龙说只发得起3个月工资、眉州东坡王刚称春节退订直接损失1700万元。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老乡鸡的董事长束从轩也谈到过他800多家直营门店的损失:在初一到初七几天时间损失2000多万元,疫期损失预计约3亿元。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的经营统计数据也显示,受疫情影响,集团直属正餐门店雅间年夜饭平均退订率在50%左右,大厅退定率更高,达七八成。目前,正月的宴席基本都退订了。快餐品牌“麦当劳”也透露,此次受疫情影响仅10天时间,其全国餐厅报告现金流为负数。2月4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广东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调查问卷》,在几个小时内收回了550份餐饮企业答卷。调查显示,春节期间,有30%的企业持续营业,但同比营收下降五成以上,在这其中,又有30%的企业收入几乎为零。参与调查的正餐类企业同比宴席减收高达2亿元。根据中国饭店协会2019年的调研,我国整个餐饮业的人力成本占比为21.11%,房租成本占比为9.3%——仅这两项成本,就占到了企业支出的三分之一。经过测算:平均一家餐饮企业三个月的刚性现金支出,对应的是三个季度的净利润。换句话说,对于一家水平之上的成熟企业,拿出几乎全年的利润去扛,也勉强只能活到5月。实际上,根据中欧商业评论发布的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更加糟糕: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的生存。某种意义上,餐饮业和地产行业有一个相似之处:“高周转率”。大部分老板不会保留现金,一般可能只保留1-2月的运营资金。对于大企业来说,这种高效是由市场竞争所决定的。无论是西贝、外婆家、九毛九,抑或海底捞,都具备相似的开拓逻辑,以大品牌、高流量,去对冲房租和人工成本。今年的疫情,又让外卖成为了餐饮的重要增长极。线上订单快速增长,却让许多知名餐饮企业感到掣肘:虽然它们已经开始了线上、多元零售化的征程,但实际上,在这场与疫情的拉锯战中,它们是——“被外卖”,完全准备不足。二、17年前“非典”带来的智慧1、海底捞:“山不过来我过去,没人来吃饭,我就送他家里去!”当年,受“非典”影响,大佬海底捞也未能幸免!营业额直线下降,往日的宾客满座变得门可罗雀。任何困难面前,灵活变通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于是海底捞发布了一条关于火锅外卖的消息,为了送货方便,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电磁炉!现在外卖行业如此发达您可能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17年前的背景下,海底捞“外卖”的举措,还被“焦点访谈”栏目作为餐饮业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案例,进行了专题报道!2、呷哺呷哺:“一人一锅,你要的‘安全感’我给你!”当年,非典席卷全国,但是却给主打“台式小火锅”的呷哺呷哺带来了契机!面对其他的餐厅纷纷歇业,呷哺呷哺董事长贺光启坚持死扛,“非典闹得再大,也抵不过人要吃饭!”怎么让大家在非常时期来餐厅吃饭呢?呷哺呷哺打出口号:“一人一锅,非典染不上”。他选择了增大宣传力度,在北京交通广播里打出广告:“今天你呷哺了吗?” 呷哺就这样把“非常时期”顾客最欠缺的“安全感”作为宣传,确实提高了业绩,给餐饮人做了一个好榜样!随着疫情的后退,呷哺呷哺甚至创下日客流量2000位的就餐记录。3、胡大饭馆:“员工是我的家人,关键时期只有我能保护他们!”胡大饭馆创立于1999年,最初还是孙玉珍在北京街边开出的一家小龙虾店,无奈03年非典突袭,强势的病毒让顾客不敢出门,员工更是人心惶惶!“店里这些员工大多数都是来北京打工的,这种关键时期他们没有家人朋友在身边,我必须保护好他们!”于是,她自掏腰包给店员打每支1000多元的预防针,还给店里的人买各种预防的药,并且双倍的工资给员工,每天进行无数次餐厅消毒等等。就这样,靠着温情和团结熬过非典,成为现在一条街开4家店,平均每天卖8万只小龙虾的京城美食名片!4、太兴:“顾客的安全在我手里,就算一直赔钱,我也要坚守品质大关!”31年前,陈永安的太兴烧味快餐店在香港开业,忠实粉丝一大批!但是2003年非典,餐饮行业遭受极大的波折,更有约4成的香港餐饮企业关闭。而在这样的非常时刻,太兴坚守品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新鲜,每4个小时做一次!而一般的烧味店通常是早上做好一天的量!“非典面前我没别的能力,我只能保证我这里不出问题,用最好的品质保证我顾客的安全!”就算只赔不赚,太兴凭着坚定的信念熬了半年时间,坚持活了下来!直到2019年6月13日,太兴靠着多年如一的品质成功上市,成为又一餐饮楷模!5、丽华快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有担当才能共同胜利!”丽华快餐1993年成立,2003年非典时期一天都没有关门,丽华人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冒着生命危险,把一盒盒饭菜及时送到了包括医院、隔离区在内的许多地方,增加了40%的业务!另辟蹊径,才能剑指天下!三、标准化的春天:死磕标准化 提升大众信任度新冠病毒掀起的风暴中,我们也看到了餐饮业内部的变化与思考。毫无疑问,疫情会让消费者对饮食、对每一个餐饮品牌重新开始认知。最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外面是天灾,你会吃什么?消费者最关注的一定是健康、卫生、大品牌。可以发现,疫情期间,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品牌仍有大量门店在营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麦当劳、肯德基等一直以来死磕标准化的品牌印象。通过统一标准、操作量化把过程复制并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岗位上,是优秀餐企擅长的技能点,也是留给消费者的深刻印象。管理严谨的品牌个性,原本并不是为防控疫情而准备,但恰好在这个时间派上了极大地用场。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肯德基率先开始推行无接触配送方式,消费者与送餐骑手不产生直接接触,双方协商约定将餐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面对面取餐,尽可能降低人传人风险。同时,对店内堂食顾客,将无接触点取餐服务作为疫情防护工作中的另一重要措施,倡导餐厅消费者多使用手机自助点餐或自助点餐机下单,减少点餐过程产生的直接接触。点餐完成后,消费者凭取餐号在柜台领取自己的餐点。部分试点餐厅会配备自取货架、增加标识,方便消费者自行取用餐点。考虑到餐点在空气中暴露所产生的的风险,尝试无接触点取餐的肯德基餐厅将对堂食和外带的餐点都使用外带纸袋/盒并做封口处理。餐厅的自助点餐机每天多次定时消毒,保障消费者安心用餐。疫情期间,饭美美工厂满负荷开工生产盒饭,每个工厂日均生产能力由以前的2千份升至8千—1万份,利用高科技,实行机器人生产+自动取饭机模式,实现无接触安全销售。喜家德是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比如,通过区域统一管理寝室,不按店住;统一包车或步行上下班;上岗员工必须住集体宿舍等;都是为降低感染风险做考虑。还成立“水饺大学心理加油站”,针对疫期建立专门用于心理疏导的微信号。心理层面的安抚,解决员工焦虑,也帮助企业解决留人问题。而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疫情过去后,人们的心理恢复仍将需要一段时间,抚平伤痕,消除恐慌。允许复工之后,顾客敢不敢、愿不愿意到店消费,企业给到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再精细也不为过。喜家德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1.为减少飞沫传播,用播放器、手牌、手势代替原本的话术。2.安排专人开门、测温、消毒、接待、填写顾客登记表等,保证零接触少隐患。3.撤掉部分椅子,保证相邻两桌前后左右间距具备防范的安全距离。4.顾客进店用餐,要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5.店面及时备料小瓶水,替代饺子汤/柠檬水,按用餐人数发放,并要匹配相应话术和顾客解释:“因为特殊时期,不能提供饺子汤,赠送您小瓶水。”6.强化可溯源:疫情期间食材溯源→采购地,全部公开,严格确保食品安全。特殊时期的特殊方式,不管在嗅觉、视觉还是实际感受上,都能给到顾客放心,是服务极致化的体现。疫情之下,消费者会偷偷奖励那些平时用心经营的品牌。西贝的外卖安心卡被报道后,引起大范围学习。成为让顾客安心的举动,也让整个行业受益!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要给到顾客安全感。相比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我们的传统餐饮企业在“死磕标准”的精神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日常标准化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在特殊时期保留信任度。四、网红餐厅的冬天:概念类餐厅是否会将迎来大败局今年,餐饮中的哪一种细分类型会受到最大的冲击?疫情这个“场外因素”,使得消费者的观念在改变。人们在重新考虑他们的需求,考虑出去吃饭“图什么”。在2003年的上海,一张晚报记录了这样的新闻:非典来了,上百家网红店一夜之间消失。在报道中,一个受访者谈起其中一个品牌:昨天还在电视上做着十几秒的广告,一周之后,老板就不见了。产品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命力。从这个角度看,疫情之中,重营销、轻产品的“爆款店”,网红、玩概念、炒时尚的企业会最先被消费者抛弃。毕竟,再诱人的商业想象,没有根基都是一场空。五、疫情后的餐饮业变革1、消费反弹可期随着疫情的退潮,部分消费领域将出现“报复性增长”——这是2003年的经验,也是被历史无数次验证过的。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等重要转折点中,餐饮业的蓬勃发展是最直接的反应之一。在2020年的餐饮行业,亦当如此。消费者需求长期压抑之后,餐饮行业会有一轮消费反弹。有行业观察者,甚至看到了疫情中积极的一面:疫情等社会要素,甚至能催化行业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一场冲击也是洗牌,帮消费者筛出优秀企业。对比2003年非典时期餐饮行业波动数据显示,在当年非典疫情较重的5月份,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5.5%;但到了6月份,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4%,一举扭转了5月份负增长的被动局面。那么随着疫情的退潮,餐饮业的“报复性增长”将会出现在哪里呢?谁能活下来?哪些企业最先复苏?根据我们的评估和预测,本次疫情,至少要有60%-80%的餐饮企业阵亡。经过大浪淘沙,活下来并迅速复苏的一定是那些传统的、经典的、有文化积淀的、品质与口碑俱佳的、实力雄厚的品牌餐饮企业,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在疫情中对餐饮品牌选择进行了最直接的思考与回答。在餐饮品牌中,到底是选择那些“匠心”独创、别出心裁,以高附加值截取消费升级的企业?还是倾心于传统、经典、简单的去满足大多数人喜好的品牌企业?疫情帮助他们做了最本心的回答:回归标准。传统的味道、经典的菜品、稳定的出品,让消费者稳定地信任。在这场疫情中,这些餐饮业的中流砥柱们也正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担当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社会消费的引领。全国各省市老字号餐饮企业在多个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纷纷制定预案响应政府号召。自疫情出现以来,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杏花楼集团、南京古南都集团、杭州饮食服务集团、长沙饮食集团、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酒家集团等众多老字号和传统大型品牌餐饮集团等积极响应政府应急反应,各集团旗下老字号餐企通过配置红外测温仪、加大店内消毒频次、统一佩戴口罩、张贴外送安心卡等举措防控疫情。同时,为满足疫情期间的春节餐饮需求,各老字号餐企推出品类丰富的年夜饭礼盒、以家庭消费为主的特色套餐和方便宴席,并加大外卖供应力度、增设堂食免费外送到家服务、便民菜站服务等多种举措,保障疫情期间的餐饮服务供应。拥有鸿宾楼、同和居、庆丰包子、护国寺小吃等20多家老字号品牌的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在疫情中坚持“不关店、不断货、不涨价”,打响老字号的疫情抗击战,彰显了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疫情中加强防控,从原材料到菜品,从环境到器具,从人员到设备设施,从员工到顾客,通过每一个细节,让顾客放心、安心。在特殊时期,积极转型,将服务重点从堂食转向远程预点餐、堂食外送、网络外卖、团体健康套餐等多种形式,运用科技手段主动引导市民选择让人放心的用餐方式。同时,为了满足疫情期间市民的健康餐饮需求,北京华天还特邀营养专家和烹饪大师,研发益于提高免疫力的健康菜品;同和居、同春园等不少老字号门店在外卖包装中附有安心卡片,注明厨师、装餐人及配送骑手的姓名和体温;集团所属各企业加入首都商业保供大军,通过设置便民菜摊、蔬菜线上外卖等多种形式,助力首都蔬菜供应。眉州东坡从大年初二开始,就拿出原本为春节订餐备下的食材,在各店开设起平价菜站。最开始只是出于处理存货,同时方便周边居民买菜的目的,每天能卖出500公斤的肉蛋瓜菜。没想到菜摊越来越受欢迎,每天的进出货量也在成倍地增长。由于便民菜站只能覆盖周边地区,眉州东坡又把菜站搬到了线上。2月10日,眉州东坡开通了“东坡菜篮子”小程序,全北京的消费者都能一键下单。除了当天从四川空运来的新鲜川籍蔬菜以外,还能买到川椒、大料、眉州东坡香肠、火锅底料等特色食材,手工包子、一品东坡肉、经典甜烧白等经典菜品的半成品也将逐步上线。老字号便宜坊鲜鱼口店等9家门店推出免费送餐服务,餐食不设消费门槛,两公里以内全部免费配送,让市民们在家也能吃上可口的老北京菜。南京古南都集团开展“大排查”、“大消杀”工作,在确保食品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主食小吃、半成品特色菜和果蔬等外卖,成为百姓的菜篮子、后厨房。杭州饮食服务集团全力以赴、不计成本确保食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充分满足广大市民需求。知味观配送中心加班加点,确保半成品套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公司旗下知味观总店、杭州酒家、味庄、知味观电商新零售旗舰店等40余家门店照常营业,积极拓展货源渠道,开展线上外卖、门店打包等举措,全力做好春节期间市场保障供应工作。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倡议,对所有店堂进行了关停。但为了保障民生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旗下一些老字号餐饮门店纷纷推出了外卖订餐服务。目前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德发长酒店、同盛祥饭庄、西安烤鸭店、春发生饭店、大香港酒楼、常宁宫会议培训中心餐饮企业30多个经营网点推出了外卖服务。广州酒家集团全力保障外卖,专设外卖团队,制作外卖卡,所有配餐人员上岗前严格测体温、必须佩戴口罩、必须戴手套,必须洗手消毒。在特殊时期,把控产品质量,保障市场正常供应,老字号餐饮企业舍小利、顾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老字号餐饮企业的风采。“文化底蕴”、“品牌力量”是餐饮企业的旺盛生命力与生生不息的根基。每一个时代都不缺乏时尚与潮流,但大浪淘沙,历经数十年、上百年而流传下来的一定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怎样变迁,餐饮业不会消亡,北京烤鸭、龙井虾仁、羊肉泡馍等等传统口味、经典菜品不会消亡,川鲁淮粤等地方菜不会被淘汰,那么以此为根基、为产品的企业一定会经历一次次考验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企业可能更迭,但餐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会被减弱!全国餐饮老字号企业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与口碑、过硬的产品质量、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等,占据优势,在疫情过后的爆发式增长中必将具有引领市场的优势。2、复兴的契机在哪里?—— 餐饮业的变革疫情逐渐过去,随着一些餐饮企业的关张、歇业、减薪、裁员等非常措施的实施,将有一大批新店铺、新品牌、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出现,餐饮业的变局正在发生。竞争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餐饮业寻求复兴的契机。变革一:“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植物经营“山珍野味”,是餐饮业许多业主的牟利驱动。特殊消费群体的存在,是野生动物嗜食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少数人的不良陋习,在今天就足以对极其脆弱的生态产生毁灭性的后果。2001年4月,亚洲食学论坛主席,中国饮食文化首席专家赵荣光教授,作为倡议发起人,在泰山极顶向国内餐饮人发出了《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植物宣言》的倡议书,提出了“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植物的“三拒”口号,号召中餐职业厨师和社会民众珍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净化灶台。此次活动中有1000余餐饮人签名,因倡议活动在泰山举行,故称为“泰山宣言”。视食珍奇动植物为“口福”,可以说是我们饮食生活的一个久有历史的传统。众所周知,肆食野生动物之所以会形成社会风气,就是餐饮业乐此不疲地坚持经营是主要原因之一。“山珍野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中国菜肴的极品,各类菜谱书籍一定要写,各类饭店竞相经营,多数厨师伺机制作。如果厨师未做过或不知道如何做几样野生动物原料菜肴,那在行业中是会被认为见识不足、经历太少。很显然,如果餐饮业不予经营,则以食源为目的的非法捕猎就会基本终止,厨师制作自然成了无源之水,食者也就无由问津了。由此可见,“三拒”的关键在餐饮业,厨师是“三拒”的重要环节。然而,只是注意到业主和烹饪者的责任是不够的。特定嗜食群体的存在造成了特殊的市场需求,于是才会有供给,才会有供不应求。特殊消费者群体的存在,也是嗜食野生动物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这个群体的存在,有关部门的禁令才会形同虚文,群众的愤慨和媒体的批评才显得那么无力。如果不追究嗜食者的责任,珍爱珍稀野生动物的努力只能是不了了之,经营者照常经营,厨师照做不误,食者仍然肆食。在抗击非典期间,社会大众评点的“我最深恶痛绝的生活陋习”之一就是“滥捕食野生动物”(《光明日报》2003年6月11日)。让我们痛心地是,显示有那么一些人仍然没有吸取非典的教训,才有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重大疫情!疫情过后,人们是否仍会麻木?仍慢慢恢复一如既往的种种陋习?应当说,在这方面大家都应当总结经验教训。仅仅依靠职业厨师的努力与自律,要想达到“三拒”目标显然还远远不够。所以,“三拒”理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需要通过媒体传递信息、扩大影响,更需要全社会的热情支持与大力普及。变革二:文明进餐疫情必将对餐饮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有6000年使用筷子进餐的历史,而分餐也并非西方所固有。中国历史上,宋代之前一直维持传统的分餐进食的方式,学时中国的日本一直保留了这一进餐方式。宋代之后,围桌合食逐渐取代了分餐制,但在上层社会,尤其是在宫廷礼食场合则一直采用分餐的方式直至清帝国的末期。传统中餐公宴场合每人一筷在公共器皿里戳来戳去的进食方式既不卫生,也很不文明。越来越多的华人意识到:传统中餐公宴场景中,相识不相识的人围聚在一起用一双筷子戳来戳去的进食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了。怎么改?有过多种建议和实验,甚至包括所谓“中餐西吃”的方法。但是,这种中国烹饪文化依旧而仅仅是进食方法的“全盘西化”肯定行不通。1910年12月中国东北地区爆发鼠疫,伍连德(1879~1960)临危受任,历艰辛、破万难终于遏制住了。那次灭顶之灾中,中国以4万生灵的代价,在种族牺牲的恐惧中,伍连德以清政府任命的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身份发明了“旋转餐台”,创始了用专门的公筷夹菜的进食方式!《申报》等媒体都对此有跟踪报道。伍连德是马来西亚籍华人,祖籍广东台山。他是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他的学养功业举世瞩目。“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这是梁启超的赞叹!其时社会精英高度认同伍连德,交口赞誉并力行他的双筷进餐方式。杨昌济(1871~1920)先生任教湖南高师、北京大学的时间里,就一直在长沙和北京的家里坚持双筷进餐,他的学生萧子升、蔡和森、毛泽东及许多访客都体验过。陶行知先生是另一位力行者,1939年民族抗战的艰难岁月中,陶行知在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亲定《育才卫生教育二十九事》,其中第十条规定:“用公筷分菜”,《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中饮食公约之四,规定:“公筷取菜,另碗分菜”。陶在每张饭桌上放公筷,并带头使用双筷制,以防止“病从口入”。此后,该校毕业的学生都有了用双筷的习惯。杨、陶都是锐意促进社会进步的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学者,他们代表了时代精英改造社会、提高民智、移风易俗、革弊强国的热切愿望。直到20世纪中叶,双筷进食方式仍在不断的议论中坚持着(参见杨步伟《中国食谱》)。2003年非典过后,在中餐聚餐中开始出现“双筷制”——一双“取食筷”,一双“进食筷”的进餐方式变革。如《长江日报》2010年2月11日《体验开放式教学 武汉中学生深度感受港澳》一顿饭:每人两双筷子黑白分明。在欢迎武汉中学生的晚宴上,一一落座,每人面前摆放的一黑一白两双筷子让人摸不着头脑。随行的保华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香港人推广公筷饮食,黑色筷子是自用的,白色筷子则是公筷。据介绍,前两年香港暴发非典后,你一筷我一筷的“大锅饭”进食方式,引发病毒通过筷子传播的担忧。香港人为此专门制作了公筷公益电视广告,香港医学会在提供公筷和公匙的餐厅窗户上都张贴了贴纸和海报,学校里还开展名为“我最聪明,我用公筷”的比赛游戏,甚至连香港艺人也加入推广公筷的行列。演员黎明出演的一则公益电视广告中,他饰演的古代武功高手发现餐厅不供应公筷,骑一匹黑头大马飞奔而去。黎明以高手姿态潇洒抓住一双飞来的筷子时,画外音及时传出:“武林高手是使用公筷的。”再如人民网 2011年3月18日《本网记者感受香港个人游》“香港不少酒店的筷子就很有人情味,在每个餐位设不同颜色的两双筷子,一双自用,另一双是夹菜用的公筷。”说起香港服务的人情味,来自台湾的舒先生对筷子印象最深,“每个人手里都有公筷,夹菜自然就很方便。台湾的饭店里通常是按碟设公筷,有人夹这碟菜时,其他人都只好等着。” 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公筷”有所不同,每菜设公筷与每人双筷制相比有明显的不足,后者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每走一道菜,服务员都要随同跟进提供一双公筷,服务员的“繁琐复杂与负担”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了;二、公筷的交替使用会在手持部位发生“交叉感染”概率;三、公筷交替使用会在接触食物的部位一次次叠压累积“视觉不洁”效应;四、每位进餐者都要等待公筷餐盘转到自己的餐位才能取而进食,公筷接续使用的时空限制,会使宴程节律与宴间氛围因之受到不良影响;五、经常会出现误将公筷转为私用的尴尬;六、每道菜都配置公筷一双,显得台面缭乱不堪,中餐摆台艺术与肴馔美形、器皿美态的美感效果均受减损。当然,不是说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双筷进食。快餐、便餐、自助餐等进餐场景当然勿须双筷。我们强调的只是传统中餐公宴的特定语境,建议双筷进食。传统中餐公宴进食方式改革不能继续迟滞、趋势不可逆转时,“取食筷”“进食筷”衔接交替并用的“两双筷子”就成了不二的选择。有人会顾虑“两双筷子吃饭是不是会太麻烦?”简单理解,两双筷子换来换去是有些麻烦,初习也免不了“公筷私用”的尴尬。但是,熟悉之后就会顺畅适应。而且,为了彼此的安全、健康,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为了餐桌文明,麻烦一点点又如何?中国人习惯了思维与行动的被动生活方式,得过且过,习惯自然,不以为然,是大众心理与习惯。2003年震惊世界的SARS事件,让中国全社会都开始质疑传统中餐公宴一筷制进食方式的弊病。SARS也过去了,于是一切按部就班、因循苟且。中国从来不缺乏有奉献精神、勇于担当的智识者,但智识者利于社会、有益民族的见识往往着眼长效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迄今为止,“双筷制”正在中餐公宴领域慢慢普及。全国各省区越来越多的高中档酒店、餐馆相继在实行双筷服务。孔子第79代后裔孔垂长回山东曲阜祭孔后的招待宴会上用的就是双筷。只要社会餐饮的外食空间逐渐被双筷服务覆盖,传统中餐公宴双筷进食方式就会耳闻目濡、浸淫风化,由习尚最终成为风俗传统。从伍连德创始到现在,100多年过去了,双筷制在被淡忘了半个世纪之后重新回到中国人的餐桌上来。变革三:清洁卫生应该说这不完全是一个变革,中餐,尤其是大中型餐饮企业对于清洁卫生早已越来越重视。但是疫情使消费者对于健康卫生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危机过后,公众对到餐馆就餐仍然会心有余悸,因此,卫生状况和通风将成消费者选择餐馆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清洁卫生的要求不仅仅在此一时,严格的标准化应成为行业一以贯之的固定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中餐才能持久地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在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中,才有可能突出重围,而不是不像现在这么被动。变革四:经营创新产品变革,商家须重视与平台和消费者的互动。今天春节,我们看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饭店卖菜。餐饮门店为应对春节高峰又会加大采购与备货,大多数店面把资金重仓压在库存上,突发疫情,只好将库存卖掉。有些企业则增开窗口销售,增加主食、半成品等产品品种,提供点餐打包带走服务。疫情爆发后,大多数国人遵循专家建议,宅在家中,居家饮食成为必然。即便因为春节传统,家中多备食物,但总需补充。这时人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不想出门,以避免增加感染机会。但是,线上生鲜购买,因为订单暴增、人手不足等等原因,受到需要零点抢购、秒没、无人配送等困扰,无法实现。于是才有2月1日起,盒马生鲜与青年餐厅、云海肴、西贝等多家餐饮企业开展合作,将餐饮企业员工临时借入盒马生鲜,以解决生鲜电商因疫情爆发、订单需求暴涨而带来的人手不足的困境。当然,这一合作也部分解决了现阶段餐饮企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餐饮企业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现代的年轻群体多不善厨艺,有一些家庭原本以外食为主,在疫情困扰下,无法外出就餐,外卖难以保证安全,日常的饮食需求难以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品牌餐饮企业配送的“半成品”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半成品的配送既可以保证口味需求,制作又简单,又因为家庭内部加热烹煮,高温杀菌而避免了传统成品外卖所带来的病毒传播隐患,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相比于大量专注外卖的中小型餐饮,大型实体餐饮品牌做外卖有先天的优势,譬如品牌的安全背书、中后台资源所带来的品质保证和价格优势等。但目前,这些理所当然的“优势”没体现出来。为什么?问题出在长期的直营模式,使得大部分传统餐饮企业并无准备,在危急时刻,无法找到出口。 在中间环节经手人的健康状况不明的前提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谁呢?答案显而易见。在未来的发展中,餐饮行业与外卖外送平台、生鲜电商等企业跨界合作大有可为。京东在2月6日发布“共同战疫”倡议书,邀请餐饮企业加入“餐饮零售发展联盟”,将菜品做成速食商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市场。8日,每日优鲜也发起了“共赢行动”,与线下餐饮品牌合作,开拓成品、半成品速食产品。当然,餐饮企业仅仅探索新产品结构,还远远不够。“社区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企业要考虑如何利用自己周边的消费信息和覆盖范围,以单店为单位,解决周边客群需求。同时,如果有些餐企能够在疫情危机这段时间培养出一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那么这个新业态就能蓬勃发展。中国烹饪协会今日也提出建议,认为疫情促使配送到家服务需求迅速增长,未来餐饮企业有必要考虑通过自建体系,或选择与组织方式和物流体系健全的相应平台合作,继续拓宽新零售产品线,创新经营模式,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其成为未来业务新增长点。此次疫情过后,餐饮行业一定会迎来一轮洗牌,从另一个方面看,或许,对许多“危机中坚守、危机下成长”的企业,也是一次新的发展契机。那些在灾难中越挫越勇的企业都成了强者!(作者:郑南,人民美食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佐光

火锅行业研究及消费者调研报告|36氪研究

来源:36氪文 | Tempo2018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已达到42716亿元,火锅作为餐饮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将在未来三年迎来超过7000亿的市场空间。火锅历史悠久,口味多元,文化内涵丰富,社交属性明显,为消费者所喜爱。相比其他餐饮业态,火锅每平米营收2.63万元,平均净利率11.76%,高于其他品类,是餐饮行业的优质赛道。火锅门店遍布全国,行业竞争格局分散,连锁化率较低。2018年全国火锅门店已近40万家,其中以麻辣口味为特色的川渝火锅占比超过60%,是最大的火锅细分品类。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趋势逐渐凸显,更为关注火锅的菜品质量,注重对于产品本身的探索与体验。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火锅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城市的火锅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火锅产业链有哪些环节,打通产业链是否具有价值?火锅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利润与成本如何?火锅餐饮主要玩家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优势与特点?火锅消费人群有哪些显著特征与消费习惯?消费者最青睐何种口味的火锅与菜品?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提取码:1r8m

无影无踪

南国民调丨海南省餐饮业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南国智库发布《海南餐饮业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多维度分析餐企在疫情下的生存状态、应对措施南国智库发布2020海南暑期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海南“免税游”替代出境“买买买”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来源:南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