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决战2020年亦是我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迎来了《财政研究》创刊40周年!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载初心不忘,四十载砥砺前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一直支持陪伴我们的广大读者、作者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们将开展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回顾创刊以来《财政研究》对繁荣财政理论和推动中国财政改革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财政研究》未来如何在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期待您的参与!活动内容· 大数据看《财政研究》40年· “我与《财政研究》40年”征文· 《财政研究》精品论文集· 创刊40周年大型主题研讨会在此,《财政研究》编辑部邀您一起为活动建言献计!欢迎将好点子、好建议随时以任何方式告知我们。联系方式· 邮箱:czyj40th@163.com· 电话:010-88191229也可通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们留言《财政研究》创刊40周年征文启事198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财政研究》诞生了。伴随着中国经济与财政的改革与发展,《财政研究》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对繁荣财政学术研究和推动中国财政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代代财政经济学人的相伴相随中,《财政研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硕果累累。在这四十年里,如果您曾被《财政研究》感动过,如果您曾被《财政研究》影响过,如果您曾与《财政研究》有过难忘的交往与情感,希望您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些经历和故事,这里有您们珍贵的回忆,更有您们殷切的期盼,让我们共筑《财政研究》的美好未来。征文要求来稿以“我与《财政研究》”为主题,体裁、篇幅不限,可以是寄语、述评、回忆录,也可以是诗歌、散文、随笔等。要求系个人原创,内容真实,未公开发表。我们将择优刊发并集结出版。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投递渠道文稿发送至邮箱czyj40th@163.com,主题注明“我与《财政研究》”字样。作者联系方式务必完整、清晰、准确。联系人:黄老师,010-88191223《财政研究》编辑部2020年4月“老资料新希冀”素材征集活动198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财政研究》诞生了岁月荡涤我们已经同广大读者一起走过四十个春秋四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财政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陪伴了许许多多优秀学者、基层工作者一起成长值此创刊四十周年契机《财政研究》邀请您一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征集内容一、老资料旧 刊重点为2000年以前的《财政研究》、增刊及其他出版物;手 稿曾在《财政研究》发表的作品手稿,曾在《财政研究》工作的编辑手稿;信 函与《财政研究》编辑部的往来书信;照 片与专家、编辑的合影,参加研讨会、座谈会的照片,编辑部办公地点照片;证书纪念品《财政研究》颁发的各类证书,参加活动的纪念品;其 他其他所有与《财政研究》历史相关的资料;二、新希冀手写一段寄语,表达您对《财政研究》的期望;录制一段视频,送上您对《财政研究》的祝福;创作一幅绘画,讲述您与《财政研究》的故事。(书法、绘画、剪纸、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任选)征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将在《财政研究》创刊40周年活动中展出,并收录在《财政研究》40周年特刊。我们将视资料的价值给予提供者奖励。盼望您的支持与参与!征集方式将资料发送至邮箱czyj40th@163.com,邮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准确信息;也可以通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们留言;联系人:于老师,010-88191229相关说明(1)投稿资料应当不涉及版权纠纷,如内容涉及抄袭、借用等侵权行为,由提供者本人承担一切后果,与本刊无关。(2)投稿资料默认授权《财政研究》编辑部使用,编辑部保留对内容进行修改编辑、宣传展示和应有的权利。审稿:邢丽 程瑜 闫晓茗组稿:李成威 高小萍 于婧华编辑:李雅煊原创扶持
近日,经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省财政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公共财政研究》入选中国知网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在财政学科期刊中,“影响力指数(CI)”得分55.299,排第13名;“影响因子(JIF)”中的“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分别排第10名、第9名和第9名。《公共财政研究》自201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定位、高点起步、高质追求,注重思想性、前瞻性、实践性、战略性,聚焦重大财经现实问题,财经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搭建新平台、倡导新思维、刊发新观点。今年以来,《公共财政研究》接连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关注度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权威文献计量评价系统,标志着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科影响力取得了较大进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正确的办刊方针,始终紧紧抓住刊物质量这条主线,努力把《公共财政研究》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财政期刊。供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我就知道你“在看”
来源:中国财经报近日,中宣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入选名单,财政部部部属单位共有2人入选,财科院科研组织处副处长程瑜入选理论界名单,财税博物馆安全保卫部副主任孙继亮入选文化经营管理名单。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重点人才工程之一,旨在加强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选拔工作由中宣部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安排,在各地区各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资格审核、组织专家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研究产生。 根据有关规定,中宣部对入选的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给予每人30万元自主选题项目资助经费,用于人才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程瑜同志的自主选题项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财政行为与财政改革研究”,孙继亮同志的自主选题项目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行业博物馆研究”。致力于财政智库建设的时代青年——程瑜致力于财政智库建设的时代青年——记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程瑜程瑜,女,中共党员,1979年4月出生,山东淄博人,200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同年8月入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历任科研组织处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科研组织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入院以来,程瑜同志爱岗敬业,对财政科研矢志不渝,并在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取得了良好成绩。当财科院进行高端智库建设之际,又根据组织安排,从一线研究人员转而成为财政智库建设的操作者。13年来,无论是从事财政学术研究,还是科研活动组织、智库建设管理及对外合作交流,都秉承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严谨细致、求实创新的作风,为推动财政科研和高端智库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一是作为科研活动组织者。近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策划组织财科院主办或联合主办的50余场大型学术论坛、成果发布会、研讨会、新知大讲堂等学术活动;策划组织财科院“降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两项大型调研,通过线上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上报材料和公开发布相结合,已成为财科院品牌之一;组织出版10余部智库丛书和智库系列报告,致力于扩大财科院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二是作为智库建设宣传员。负责对接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近年来组织完成其交办研究任务20项,组织上报财政智库专报40余期,多篇工作动态和研究报告被采用。负责运营管理财科院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网站,主动策划宣传主题,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对财政政策和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既遵守“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对每一篇推文严格审核,又鼓励原创,强调时效,形式多样,致力于扩大财科院的智库影响力。三是作为对外合作联系人。负责联系协调财科院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等多家国内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科研基地,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品牌宣传和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共赢;负责联系财科院与世界银行、中亚学院、日本财务省综合政策研究所、韩国发展研究院等多家国际知名智库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近年经办派出30余个学术交流出访团组,组织接待40余次国际学术来访,致力于拓展维护财科院国内外对外合作网络。四是作为学术研究骨干。长期致力于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在政府预算、绩效预算和行为财政学研究方面小有建树。出版学术专著2部,分别为《政府预算契约论》《中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合作撰写著作10部,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税务研究》等学术期刊及财科院《研究报告》等内刊,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被省部级内参采用,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财政部及相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或国际组织课题研究100余项。对于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选拔工作,程瑜同志认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部党组领导下,围绕国家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今年3月已正式成为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对于此次入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名单,程瑜同志表示,新的起点,新的使命。作为一名财政科研领域和高端财政智库的年轻干部,此次入选名单,备受鼓舞振奋,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感谢和珍惜组织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一定认真完成自主选题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财政行为与财政改革研究”,向组织交一份高质量答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久久为功,为财政科研事业发展和高端智库建设贡献力量。守护传统财税文化的时代青年——孙继亮守护传统财税文化的时代青年——记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孙继亮2005年五一节前夕,一名刚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信心满满地赶到中国财税博物馆报到。15年岁月如梭,在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下,在默默的日常工作学习和重大任务的锻炼考验中,当年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成长为稳重干练的业务骨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积极投身于财税历史研究与财税文化宣传推广的青年财税工作者的深刻内涵。这位立足岗位默默耕耘的青年财税工作者,名叫孙继亮,1979年2月生于山东青州,现就职于中国财税博物馆,历任文物保管与陈列部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现任安全保卫部副主任。孙继亮同志的进步与成长之路,离不开他勤勉尽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也离不开他求真务实、积极正派的生活作风,更离不开博物馆历任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孙继亮同志在博物馆长期从事文物保管和陈列等相关工作,认真当好四个角色,为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财税文化宣传与推广贡献了才智与力量。公共文化和财税历史的推广者孙继亮同志配合部门领导先后参与了“中国古代财税历史”“中国近代财税历史”“中国当代财税历史”三大基本陈列和“财富中国”“中国会计史”两大专题陈列,在这些项目中承担了大纲编写、形式设计深化、文物文献挑选与策展等工作,展览全面呈现我国从古至今的财税历史变革,着力体现和诠释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015年他参与设计施工的“财富中国”展览项目获得浙江省第九届(2014)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精品奖。2019年4月—6月,他参与了财税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熠熠千年: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特展,这是财税博物馆首次与外部博物馆的联合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白银与国家财政、百姓民生休戚相关的历史,不仅很好地宣传了财税历史、财税文化,而且扩大了财税博物馆在文博界的影响力。2019年6—9月,他参与了财税博物馆与部办公厅、机关党委共同制作完成的“初心引领 砥砺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财政工作展览”,在展览中承担了“伟大革命”“伟大探索”两个部分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并多次在馆领导的带队下赴京与部办公厅负责同志、项目负责人进行展览场馆的实地调研、形式设计的深化、布展资料的精选、运输及现场布展等工作,该展览一经推出,就受到部领导以及广大财政干部的一致好评。行业文物和专业文献的守护人孙继亮同志作为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成员,十多年来遍历全国多个省份,配合领导及同事征集大量财税文物文献,其中文物3000多件套,文献资料近万件,不仅充实博物馆馆藏,也为中国财税史实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为了征集财税文献,馆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安徽、浙江乡村,到老乡家里征集挑选资料,乡下蚊虫多,下过雨的乡间小路泥泞不堪,还经常伴随牲畜的粪便,走路都困难,资料保存的环境也很差,他们没有手套,没有口罩,也没有防护服,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垃圾堆”般的故纸中翻看,找寻博物馆所需的文献资料,每次挑选完后,几个人都会出现皮肤过敏、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但正是基于对博物馆工作的热爱,让他们坚持下来,博物馆一万多件财税文献资料中很多都是这样一张张被捡出来的。为了更好的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他与同事们一起对博物馆法律法规、文物文献保护制度、有效利用机制等认真进行研究,主动与全国各大文物商店信息沟通与交流,积极收集相关财税文物文献动态信息等。2017年8月省文物局进行全省可移动文物大普查,孙继亮同志所在的馆文物普查小组被浙江省文物局评为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学术研究和课题攻关的生力军孙继亮同志始终把学习和学术研究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他自觉把财税历史研究放在财政中心工作的大背景下,在学习、调研、思索的基础上,撰写财税历史论文,先后在学术论文集、公开出版物发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从津浦铁路债券看晚清铁路外债借款模式转变及其影响》《中国财税博物馆藏元代“扬州元宝”考》《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世界贸易网络初步形成内在关系探析》等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在馆领导的指导下先后形成了《服务财政工作的一次挑战与历练——中国财税博物馆全力参与财政干部培训教材撰写工作》《中国财税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调研成果。追求梦想与躬行力耕的践行者作为新时代博物馆人,既要增强理论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工作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孙继亮同志以宣传弘扬财税历史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一流展馆、办好一流展览、做出一流业绩。在日常工作中,他担任起了布展陈列部“技术搬运工”的工作,将学到的财税历史新知识、布展陈列新技术及时与部门里的其他同事分享,在知识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技术发展的新道路。每次陈列展览工作例会,他都会给大家准备一些专业技术知识,看到行业最新技术文章总会发给同事们共同学习。同事们有问题问到他,他总是耐心解答,有自己不懂得的专业技术问题,他总是查询书籍、查询网络、请教老师把问题学通弄懂再讲给大家。就是以这种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主动分享的态度,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对于此次入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化经营管理名单,孙继亮同志表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统筹推进文博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财税博物馆在部党组领导下,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布展陈列、文物征集、学术研究、数字化建设等工作,在弘扬财税文化、普及财税知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作为一名文博领域的年轻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此次入选名单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对此深表珍惜和感谢,一定保质保量完成自主选题项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行业博物馆研究”的研究工作,一定继续立足本职岗位,重温财税博物馆干事创业的初心,在馆领导的领导下努力发挥好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宣传、教育等各项职能,自觉承担起服务财税中心工作和财税事业发展的使命任务。来源:财政青年编辑:傅博
4月2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财政政策”专题会议,就当前如何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进行研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楼继伟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 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我讲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第一个方面:关于已经采取的财政措施首先是税费的减免。比如社保、公积金的延期缴纳;比如失业保险金的使用,特别是失业保险补助的人员范围还包括了原来没有参加失业保险金缴纳的一些农民工;还有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提高,除“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外,真正实现了出口产品零税率,包括农业含量高的产品等之前较难处理的问题也做了考虑,这些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些地方在发消费券。除了补助居民,促进提高消费之外,还有助于重启商业。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动用财政资源。《预算法》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全国人大没有通过新的预算之前,可以按照上年预算延续的结构以及上年结转的项目继续支出,同时还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这些措施都是依据上述规定来实施的,但是考虑到肯定会突破今年原先报给全国人大的预算,因此应该尽快通过预算增加赤字。第二个方面: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预计应该已经有议案送全国人大了,可能开会后生效。去年的赤字率是2.8%,专项债的规模是2.15万亿,今年赤字率肯定会提高,专项债的规模也会提高。第三个方面:关于财政政策下一步如何展开一是加大救助力度。由于救助工作的信息复杂性高,因而此项工作应该主要靠地方,但是地方面临减收,他们因救助而增加的支出要靠中央扩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二是要推动民间投资。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6%,其中第二产业下降了22%。投资下降、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的下降最多。推动这些投资要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的政策力度。2016年营改增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原来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时,由于设备、厂房等不能计入抵扣项,所以期末留抵退税不多,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后,这部分就比较多了,实施一次比较大的投资,可能两三年都抵不完。在2017、2018年都想加大期末留抵退税的力度,由于增值税“五五分享”,但面临产业链地区分布差异的困难,退税却无法“五五分担”。到2018年年底时,留抵退税的规模接近2万亿,直到2019年国务院新出台了分摊退税政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进度也加快了。估计留存的期末留抵还是很大,应该按新办法加快期末留抵退税,这有利于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推动民间投资。三是要扩大一般预算赤字,特别是中央的一般预算赤字。首先是要补上由于经济下行造成的减收,不然会影响已经确定的支出。其次是要补上加大留抵退税力度之后的财政减收。之所以要以中央为主,是因为按预算法规定,地方增加的赤字只能用于公共投资,增加中央赤字和中央的转移支付后,才可以补上本级和地方的支出缺口,主要是一般支出缺口。再次是要弥补减费的缺口,包括已经减免的社保缴费等。这类减免,支出方面不能减,就增加了社保支付的缺口,要靠一般财政来补。还有一些跟财政支出不相关的收费,比如公积金。公积金的缴费率是单位和个人各5%-12%,合计最高到24%。现在是可以缓缴,我认为今后可以将缴费率统一降至5%,包括一些专家提出取消公积金的建议我也赞成。此外,还可以考虑降低工会会费,如将目前按工资总额的2%缴纳减半按1%。降低这些收费不会加大财政补缺口的压力。四是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去年是2.15万亿,今年加多少取决于有多少合格项目。专项债要对应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投资项目,一般使用政府性基金做还款保障,各地普遍用土地储备基金。额度的增加还是要与符合条件的项目相对应,但确实应有所增加。这次提出了抗疫特别国债,但也要符合特别国债的要求,即所用项目能够按期付息、到期还本。如果是五年期的特别国债,估计大致每年要付息2--3%,五年以后一次还本。如果真有这样的项目,民间投资就可以做,或者财政提供些补贴支持。如果真找到一些这样的公共项目,少量发一些特别国债未尝不可,但大量的这类机会可以由民间来做,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还如PPP方式就可以。另外,我不认为特别国债可以用于一般性支出。我国去年赤字率是2.8%,今年即使再加3个百分点也只是5.8%,相比美国的赤字率从3%提高至14%,并不存在特别的压力。而且特别国债不列入赤字是因为能够还本付息,因而不能用于一般性支出。我也不赞成由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不管发什么债,亦或增加赤字,用一般债务来弥补赤字缺口。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是违反《人民银行法》中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规定的。总之,无论是特别国债的性质、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基本的原则还是要坚持。五是分析需要多大的财政政策规模。2019年是19万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疫情导致经济减速可能减少收入1.5万亿。目前来看,第一季度已经下降较多,全球疫情何时能真正平稳、产业链何时能真正恢复还很难判定,而且不仅是我们自身的经济减速,全球的衰退对我们都有影响,所以减收是必然的。首先要解决这1.5万亿的减收问题,如果加大留抵退税力度,按退税1万亿预估,则就是2.5万亿的规模,再加上抗击疫情补短板增加的一般支出,至少是3万亿的赤字增加,而且主要是中央层级的。我国GDP去年是100万亿,3万亿就是3个百分点的赤字率,至于增加多少专项债和特别国债,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定。全部加上之后,真有可能接近有的专家提到的5万亿规模。第四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推进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这非常重要,特别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会产生巨大的有效需求,也能产生巨大的供给和足够的就业,这些方面应该重点着力。财政政策恰恰能在其中发挥相当大的助力作用,因此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比如支持农民工子女就学,建议将已有的中央义务教育经费随学籍转移制度,进一步延伸至发达地区,让发达地区多吸收农民工,支持农民工子女的就学和就业。还有其他一些政策,如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也可以提供支持。土地现在是同等入市,要让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能够真正发挥产业集聚,推动创新,吸收就业,进而产生新的需求和供给。在一个资源配置比较完善的经济体制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结构性改革空间比较大的经济体,如果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加快结构性改革,就能创造出巨大的动力、巨大的供给和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很好的助力,所产生的效果更大。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2020 4.30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2870字 | 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本期关键词:政府过紧日子背景速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过紧日子”成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政府务必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们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6月11日,随着财政部等部门公布预算,2020年度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的大幕开启,102个中央部门晒出各自“账本”,体现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突出绩效导向等特点,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Number1:如何理解“政府过紧日子”「CAFS两会热评」刘尚希|财政政策如何发力?要让资金直达“六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政府过紧日子,是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而不是说单纯地压缩支出。换句话说,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一定要保障,而一般性支出要压减,财政资金大力提质增效,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得有效果,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政府过紧日子,也就是要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上要“以收定支”。这并不意味着,在制定政策和编制预算时也是“以收定支”,而是相反,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来编制国家预算,也就是“以支定收”,即扩大赤字和债务,以此对冲风险。Number2:“政府过紧日子”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协同推进「CAFS两会热评」石英华|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认为,今年的财政支出安排“宽严有度”,政府过紧日子的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将协同推进。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预算报告在将中央本级支出安排为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缩减50%以上,压减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提出通过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基本民生等支出只增不减。这些举措对于化解财政收支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Number3:“政府过紧日子”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CAFS两会热评」申学锋|“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申学锋认为,政府过紧日子,就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财力永远是相对不足的,而在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注重绩效管理,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方面,要以预算绩效为导向,绩效好给予倾斜,绩效差给予压减,无绩效给予问责;另一方面,要杜绝“百端俱举”“撒胡椒面”的观念,找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在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不急之务的同时,加大对“三大攻坚战”、基本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Number4: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CAFS两会热评」谭静|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谭静认为,新冠疫情的冲击让经济下行叠加大规模减费降费的中国财政支出压力更大。过紧日子成为各级政府缓解日益加剧的收支矛盾的必要举措。不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风险看,还是从高质量发展所内涵的集约思维和价值思维看,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在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中不能丢掉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常态秉持的集约思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意味着各级政府必须彻底改变“花纳税人的钱不计成本”、“只花钱不问效”的粗放式的“撒钱思维”,把“让每一分钱花的有价值、有实效”的集约式“治理思维”融入进政府运行机体的血液,要高度警惕经济恢复后的旧思维反弹和新形式的铺张浪费和无效撒钱。Number5:“政府过紧日子”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AFS两会热评」陈少强|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与“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认为,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优化。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则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如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缩,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此外,要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的方式,节约财政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Number6:严肃财政纪律,实现“过紧日子”常态化【CAFS两会热评】李成威 于雯杰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重在优化结构、提高绩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李成威认为,严格的财政纪律能够创造更大的财政空间,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可以用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财政挑战和公共风险。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恪守欧盟财政契约和国内财政纪律。借鉴德国经验,我们要进一步严格财政纪律,完善财政管理框架,在中央文件和相关法律中细化“过紧日子”相关条款,将“过紧日子”常态化。通过财政“过紧日子”,倒逼各级政府和部门调整思维方式、转变职能、提升决策水平,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下决心通过改革放权减轻自身负担,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Number7:“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CAFS两会热评】韩晓明 | “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负责人、研究员韩晓明认为,政府成本管理是对政府工作中发生的各类支出的全过程管理。自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统一遵循的标准和要求,政府财务核算体系正式建立,新增收入、费用的核算为进行政府成本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为不同政府单位的成本计量提供了可比口径,政府成本管理具备了围绕政府财务核算体系开展全过程管理的基础。“过紧日子”客观上要求政府严格管控支出,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将日常运转和各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都体现为财务核算信息,并通过成本计算与比较体现其支出合理性,通过成本投入与产出对比反映政府工作成效。依据政府财务核算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反映,政府各类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具备了现实的可操作性。END
2020年5月25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蚂蚁集团研究院在线联合发布《数字消费券对居民消费及复工复产的效应分析》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做主题为《数字消费券对居民消费及复工复产的效应分析》的发言,蚂蚁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做《消费券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理论与实践》的发言。刘尚希院长指出,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不景气,地方政府适时推出数字消费券,实现了政府、平台、消费者、商户多方主体的结合。在数字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创新了政策实施机制,大大提升了政策实施效果。通过对佛山市消费券发放及使用的消费大数据研究有几点启发。一是,消费券对推动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杠杆效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施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表现为公共消费的乘数效应。公共消费对居民的私人消费有显著的挤入的效应。二是,发放消费券不仅能有效带动居民消费,而且对适用行业商户的复工复产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发放数字消费券同时启动了居民消费和商户复工复产,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业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从需求带动供给,拉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供给需求之间形成正反馈的循环,有助于推动经济快速的复苏。消费券之于经济的作用,可比喻为“手摇发动机”的手摇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这一发动机停摆了,消费券来助力,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一种连带关系,推动“经济”再次运行。消费券作为在特定时点的政策工具,符合当前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目标,并非长期适用。地方可以通过发放不同类型的消费券,更因地制宜地来推动当地的消费需求,从而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发放电子消费券促进了数字化。疫情期间发放电子消费券,更多的线下用户变成线上用户,基于线上大数据,平台企业可以帮助政府提升政策实施的效果。在数字化大的趋势下,政府和市场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数字化水平,优化政策实施的机制。四是以数字财政建设为抓手,实现政策、资金、服务对象的一体化。当前,财政数字化亟需提升,有助于精准施策,促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更好的匹配,真正做到公共服务跟着人走。在媒体提问环节,刘尚希院长与李振华院长就“消费券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保市场主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消费券作为公共消费带动私人消费的实践效果以及数字消费券是否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率”等问题做出回应。此项课题由财科院刘尚希院长亲自挂帅、策划、指导完成,财科院团队,包括傅志华副院长,财科院财政大数据研究所王志刚所长、周孝博士等与蚂蚁集团研究院合作,基于行为经济学和自然实验方法,通过挖掘相关城市消费券发放及使用产生的消费大数据,系统深入分析了消费券政策对居民消费及复工复产的带动作用。
2017年,经财政部批准,中国财政学会向为我国财政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85岁以上仍健在的九位老专家颁发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楼继伟会长亲自向荣获“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的老专家代表何振一教授颁发了奖牌、证书。为了更好地宣传老一辈财政学专家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激励年轻一代投身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组织拍摄了专题纪录片——‘’财政学功勋人物‘’。该片现已完成制作,即将在cctv发现之旅频道播出,敬请大家收看!来源:中国财政学会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3579字 | 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本期关键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背景速览:日前,2020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率提到3.6%以上,较上年赤字率目标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合计2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引起了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Number1: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理解“积极有为”「CAFS两会热评」刘尚希|以财政风险对冲公共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不能分散地看各项支出,而是要整合起来看,只有这样,“积极有为”才能更充分地体现。要理解“积极有为”,可能看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看得还不是很清楚,还要结合预算报告来看。第一,体现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上,收入是负增长,支出是正增长,实际上收和支的差额达到6.76万亿元的规模;第二,减税降费的规模预期为2.5万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力度相当大。第三,扩张的资金总量达到14万亿元,2020年财政从收支两侧对冲风险的资金总盘子达到14.01万亿元,力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第四,财政支出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中央的本级支出是负增长,这样的安排也是史无前例的,而新增的1万亿元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都是以特殊转移支付的方式直达市县,增加市县的财政能力,也能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前大家都是零散去看,难以形成整体概念和印象,其实应该整合起来看,充分体现出“积极有为”。Number2:三方面体现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财政政策如何更积极有为刘尚希认为,积极有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保持一定的力度。通过赤字率、抗疫特别国债以及支出的增长,在2020年预算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支出的正增长,可见支出的力度是不小的。第二是支出结构进行大力调整,有“保”有“压”。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优化支出结构也是“有为”的重要方面。第三是强调这个钱怎么用好、花好、用到刀刃上,让钱花的有效果。Number3:财政政策应围绕“六保”发力「CAFS两会热评」刘尚希|更加积极有为 财政政策要有新思维刘尚希认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当然意味着更大力度的赤字率、特别国债和地方债等,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已作出安排。但是,对于“积极有为”不能狭隘和机械地理解。当前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扩大赤字、增加债务以后干什么。就当前形势而言,首先要致力于化解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公共风险,稳住基本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公平与效率,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否则,很难称得上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跳出传统思维,转向新思维,重点考虑怎么把财政资金用好、发挥其应有作用。而新思维的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风险思维。“六保”的提出可以视为财政政策摆脱路径依赖的一个新思路,增加赤字、扩大债务应主要围绕“六保”做文章,以使居民就业、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风险得到有效对冲。Number4: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CAFS两会热评」石英华|应对冲疫情冲击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认为,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同时,更加注重政策提质,坚持零基预算理念,打破一些领域支出固化僵化现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在对冲公共风险的同时控制财政风险。为此,石英华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二是短中长期政策配合,积极支持稳就业;三是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四是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基本盘。Number5: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更加凸显民本财政本色「CAFS两会热评」王志刚|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惠企利民稳四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认为,今年预算报告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这是特殊时期应对变局的非常之策,也是兼顾短期稳经济运行和长期促改革发展的双重目标的正确选择。今年财政收支安排集中体现着财政的“惠企利民”的民本属性;同时,为减轻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压力,对地方政府融资支持也作出了众多新举措。财政全力支持“六保”更加凸显民本财政的本色。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报告对主要支出政策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一是切实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二是支持保市场主体。三是支持保粮食产业安全。四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外,报告还强调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可压尽压。同时,以及全力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各项安排。Number6: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调入存量资源,为赤字率营造有利空间【CAFS两会热评】赵福昌 | 赤字安排充分体现更加积极有为的考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认为,看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安排,我们发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调入的存量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达到29980亿元,接近2019年预算安排15144亿元(实际执行中有增加)的两倍。就其积极程度看还不止于此,相比2019年,这是在财政紧平衡压力增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存量规模不断缩小的背景下实现的,努力程度更加不一般。设想,如果2020年预算安排调入的存量资源规模跟2019年一样,那平衡预算还需要增加近1.5万亿元,占GDP比重在1.4个百分点以上。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可以不提高赤字率,但同样增加了财政政策积极有为的效果。Number7:财政政策积极有为与政府过紧日子可以并行不悖【CAFS两会热评】陈少强 | 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与“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并不仅仅是“量”的扩张,也包括“质”的优化和改进,即积极财政政策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相结合起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要求政府推进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以构建高效、廉洁、透明、服务型的政府。在实践层面,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与政府过紧日子也可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陈少强从杭州建德市了解到,该市通过“保基本、降成本、控投资、严标准、抓创新、拓财源”六大举措,政府过“紧日子”倒逼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让百姓和企业过上“好日子”,进而实现经济、社会、财政、生态等的良性互动。建德市的案例表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与政府过紧日子在实践中可以齐头并进。Number8: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重在优化结构、提高绩效【CAFS两会热评】李成威 于雯杰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重在优化结构、提高绩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李成威认为,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要在稳增长、稳预期上发挥更大作用,应发挥财政结构性政策的作用,推动结构性改革。应努力摆脱惯性思维,避免简单地围绕收与支、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高与低做文章。当前,应当借应对疫情强化“过紧日子”之机,加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支出结构调整涉及各方利益调整,阻力大,平时难以推进,在危机和风险背景下,更容易达成共识,阻力相对较小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中央的决策部署,着眼于鼓励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公共风险防控等方面,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优化支出结构,应按轻重缓急、优先顺序排队,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适当压缩,要具体化,有硬措施。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科研、脱贫攻坚等方面支出。优化支出结构,还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探索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与风险挂起钩来,融入到相关体制机制当中,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Number9:正确理解更加积极有为内涵,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CAFS两会热评】王泽彩 | 更加积极有为,更要提质增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认为,今年,通过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筹措资金,将有效缓解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一是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就是“借钱花”。明确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切实努力增加支出激发市场需求潜力,稳住经济向好基本盘,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二是保障民生,补齐短板。中央已明确,今年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压力陡增。特别是,阶段性多重目标叠加增加支出较多。三是扩大投资,激活市场。新增加财政赤字全部安排给地方支持完成“六保”任务,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两新一重”项目,能够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END
2020年10月20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0)》。报告关注2019年中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运行特点,在回顾2019年的同时对2020年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展望,并对财政与国家发展运行、政策评估、财政管理等热点问题分别进行探讨。蓝皮书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经济面临短期内的总需求不足,投资、出口、消费均面临一定压力。通过构建ARMA模型(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对2020年及“十四五”经济社会形势和财政收支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受疫情冲击,2020年GDP增速可能在2.3%~3.0%之间,“十四五”期间GDP增速总体将处于5%~6%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全年增速或与2019年持平,“十四五”期间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或较2019年放缓,整个“十四五”期间财政支出仍面临较大压力。优化支出结构、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将更为重要。蓝皮书提出,2019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加力提效”为基本特征,聚焦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的政策目标,持续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着力于三大攻坚战等关键任务的实现。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积极有为,提升政策质量的内涵和要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政策导向上,转向公共风险管理,财政政策重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注入确定性,同时权衡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的平衡关系;在政策目标上,以改善就业状态为首要目标,兼顾多重目标;在政策目标主体上,从注重物转向更注重人;在政策实施主体上,更加注重政策实施主体的行为一致性,更加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性。蓝皮书认为,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稳定了企业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但是,长时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也面临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财政收支压力大,税收调节能力弱化等风险。进一步的减税降费要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下进行,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费制度。2019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基础性政策拓展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的新框架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评价标准应从体系的完整性、效率性、稳定性和弹性四个基准出发,政策体系协同作用的关键是向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中注入确定性。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1802字 | 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本期关键词: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速览: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Number1:经济生态影响“双循环”「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打造疫情之下中国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市场主体还有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要从经济生态角度来考虑,在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大量的小微企业是配套的,形成一个经济生态。如果这些小微企业没有活力,说明经济生态出现问题。单纯依靠大企业可能撑GDP、撑经济增速短期内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我们的经济内循环、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可能就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要实现畅通可能也比较困难。比如工业化的问题,工业化实际就是大中小微企业怎么形成产业的分工协调。Number2:畅通经济循环要建立正反馈机制「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畅通供需循环刘尚希认为,下半年经济恢复到正增长没有问题,但是要想让经济的弹簧弹得更高,需要注入新的力量,这来自于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经济不仅仅是眼前需求不足的问题,更要关注“供给响应机制”钝化,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有待形成有力的正反馈的问题。需要警惕疫情冲击加剧了供给需求之间反馈机制失灵的问题,更要警惕供给与需求之间负反馈导致经济收缩的风险。Number3:财政政策对冲需求与供给萎缩,推动国内大循环「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如何理解疫情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刘尚希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冲击。一是在需求侧方面,疫情来临时,为了抗击疫情,人员隔离,企业基本停工,需求骤降,尤其是餐饮、运输、旅游需求侧的冲击最为明显。二是对供给侧的冲击,企业不能生产,首先是因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不能复工,处于隔离状态,由此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供给侧受到严重冲击。需求侧、供给侧受到的冲击相互影响,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供给,就业和收入受影响,需求也萎缩了。这样供给、需求同时出现萎缩并相互强化,最终导致经济不但不能增长,实际上还会衰退。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及时出手应对疫情的冲击。疫情产生了多层面的冲击,就要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疫情冲击进一步扩散、扩大,程度进一步加深。Number4:补全球供应链“缝隙”以促进国际循环「CAFS专家视点」文宗瑜|刺激政策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一是多措并举支持中国产业链价值链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从补全球供应链“缝隙”要求看,要以更高附加值及其可延伸的价值链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在全球供应连中的黏连性。二是协调政策促进中国产业及企业加快弥补全球供应链的“缝隙”。应实行政策协调,按先外供后外采的顺序进行落实。对于中国新产业及高科技企业的国外采购链,也要抓住欧美经济受疫情冲击的机会,调整策略而加快补“缝隙”。三是依托“两个创新”实现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缝隙”的完全弥合。必须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Number5:保供应链就是保中国国际市场地位「CAFS两会热评」王志刚|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惠企利民稳四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认为,全球化时代,保产业链稳定就是保中国国际市场地位。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恢复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鼓励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持战略关键领域工程化攻坚、重点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建设。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政策。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继续支持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