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刊物介绍】期刊名称:《财会学习》期刊级别:国家级F经济专刊主管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会计学会建材分会、中国建材报社国际刊号(ISSN):1673-4734国内刊号(CN):11-5460/F发行周期:旬刊期刊收录:知网、万方主要栏目:以财务会计为主,审计、金融、财政税务、造价、经济管理【周老师有话说】《财会学习》国家级会计类专刊,适用于会计师或经济师等人员评高级职称时的论文发表(单位有特殊要求除外)【审稿周期】《财会学习》审稿周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最快只需1天(如需加急请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
现在评审职称基本上都是要发表论文或者专著的,那要发表论文,有的职称评审规定是需要发表期刊的级别的,特别是中级以上的职称,比如广东省2018年出台的《2018年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规定》中就写明中级职称的评审要求中就写明:需要发表2篇论文(市级以上刊物);或者发表1篇论文+1篇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或实例材料);同时要满足学历要求及工作年限要求。如下图所示:广东省职称评审文件从广东省的职称评审文件中我们就能看出我国目前的职称评审对于论文的发表还是有硬性规定的,这也是为了在职称评审中能够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同时也是以发表论文为载体体现职称评审客观与公平。对于职称论文发表于什么样的期刊,哪类期刊能够达到评审要求,要从以下2点来进行区别:一,行业。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有其专业的学术期刊,相关行业人员选择期刊时,首先就是要考虑专业的匹配性,需要优先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期刊发表,这种期刊里都是行业内人士投稿和阅读,专业性相当强,评职称时会更有分量,更容易加分。比如财务类的,可以发表在《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财会通讯》等专业的核心期刊上。教师评职称就可以发表在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上,比如《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上海教育科研》《数学教育学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等。我们将所统计的期刊划分到了八大类当中,有医学期刊、教育期刊、经济期刊、农业期刊、电子期刊、政法期刊、文史期刊。如下图: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图片描述二,级别。论文投稿人员根据所评职级别的不同(多数为初级、中级、高级),需要选择的期刊级别也就不同,初级、中级可选择省级、国家级期刊,而高级(副高、正高)级职称则需要选择核心级别的期刊。专业的技术人员,平时都要忙于工作,很多人都真的实践着马云提倡的996式工作时间,写作论文的时间与精力就可想而知,另外在单位或者相关部门没有指定投稿期刊的情况下,想要评职称发论文特别是有分量的专业核心期刊,就很不容易实现了,因此我们为投稿人员在线介绍期刊,基本能满足投稿期刊需求,无需评职人员逐一了解和对比,节省发表论文的时间成本。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啊!
编者按: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型、制度变迁的特殊阶段,加之随着信息技术变革、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我国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领域正面临什么挑战?处于怎样的现状?有何趋势?未来又存在哪些关键问题?2016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和政策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主题为“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第161期双清论坛。会上来自国内23所高校的49余位专家学者对以上问题如何认识呢?本次推文通过介绍靳庆鲁、孟庆峰、王艳艳、吴育辉、顾远东、吴刚以该论坛探讨为基础所作的《互联网时代和中国制度下的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研究》,带领大家了解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与财务行为面临的重要制度与时代特征约束、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以及未来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二、讨论:这篇文章开篇以我国特殊体制下经济转型与信息技术变革及互联网发展背景为契机,探讨这些情境将为我国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通过分析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经济制度改革、恰逢经济新常态及互联网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现实情况,讲述对我国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领域理论和实践发展构成的“双重挑战”。那么,我们现状如何、又要如何发展呢?在现状方面,文章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做了如下阐述。首先通过介绍制度环境与会计审计及公司财务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强调部分制度因素怎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行为。同时点明现有文献大多从法律属性、产权保护、政治制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非正式制度等层面对我国会计审计及公司财务如何影响进行研究。其次,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会计审计及公司财务领域研究带来的挑战。现今,国内外关于该方面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相关文献,这个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最后,文章对会计审计及公司财务领域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趋势予以概括,指出我们当前的研究方向已经从单纯的“微观—微观”、“宏观—微观”拓展到了“微观—宏观”层面,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微观会计信息与宏观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上述对当下背景及学术界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之后,作者依次介绍了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聚焦的主要核心内容。第一部分对制度变迁与会计审计问题研究进行讨论,与现有研究方向基本一致、该分论坛围绕政企关系、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会计准则制定等方面与公司会计审计行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则讨论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前述“微观”间及“微观”和“宏观”间关系的研究相呼应;第三部分着重研究时下全球热点关注的移动互联网下公司财务行为,讨论信息技术发展中信息披露与信息传递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第四部分关注中国制度背景下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深入分析我国制度变迁及市场监管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第五部分侧重于我国资本市场独特行为特征研究,如15、16年的市场股灾、关系型交易与资本市场的交互作用以及中介机构者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等。文末,作者凝练了今后研究的五个关键科学问题,并指出我们的未来研究需立足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出微观数据信息含金量,在基于中国情境下构建我们独有的理论,倡导在当前国际上较为欠缺的考察互联网或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企业会计审计和财务行为或股价表现的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理论、借此实现理论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篇基于学术会议探讨上的思考,靳庆鲁等人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对会议主题予以系统讨论,清晰地刻画了当前现状和问题、并为我国学术界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也强调,学术界关于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的研究必须基于我国特殊制度环境背景、结合当下发展环境,必须紧扣时下来实现价值。这篇会议纪要给小编带来很多启发。学术研究来源于现实取材,我们关于相关领域的研究选题必须到现实背景中寻找灵感;我们需要对政策出台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性,多思考宏观政策及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多关注经济环境与科技环境的改变对企业会计审计带来了何种影响。理论研究是为了服务和引领现实,朝着不断完善当前理论研究的方向努力、对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我国正处于制度更迭的重要时期,从货币政策、税收政策、限薪令,到十八大加大反腐力度、全面营改增的推行等,都为对经济环境有高度敏感性的会计审计和财务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探索机会,这是丰富现有理论的契机、同时具有重要指导现实的实践意义。近期正值两会圆满落幕,让我们共同重视起对经济制度环境及时事政策的关注、不要只把目光停在书本和文献上啦。三、知识链接:互联网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领域应何所为?当今世界,企业互联网化持续发酵,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正迅速发展和被应用,诸多企业通过借助这些新技术不断加速转型升级。“秒创新”的技术革新、颠覆性的商业变化、日益紧密的产业互联网,这些新现象都昭示着企业管理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管理模式日益显得封闭、落后、僵化,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心——以财务会计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也迫切需要结合形势做出变革调整。一方面,在“互联网+”推动下、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内容已然巨变。互联网技术进步在客观上为会计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支撑,但当前该领域的理论更新还不足以满足高速互联网发展变化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与时俱进离不开会计理论创新。同时会计的法律法规及准则制度想跟上并适应各方面需求,也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会计理论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发展环境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在此进程中,会计信息系统面临巨大风险、安全问题频发。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安全保密系统,同时还应实注意强化内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例如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采取防火墙技术预防病毒、对数据加密等。大势所趋的互联网发展下,时代的进步不仅为我们带来各种可能和机遇、也是我们面临新的问题及挑战。我们不仅要把握好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新可能、也应留心处理好于此同时呼啸而来的风险和隐患。期刊来源:靳庆鲁,孟庆峰,顾远东,吴刚,王艳艳,吴育辉.互联网时代和中国制度下的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7(03):287-296文章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所用,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一起学习!
最近很多学生向学长咨询如何才能发表一篇省级论文。遇到这样一问的,一般学长都会耐心解答,告诉他们如何选择高质量的省级期刊,如何快速通过审核,如何规避高价版面费的坑等等。对这些问题,学长还是很熟悉的,毕竟本科期间从一个论文小白,到毕业时已发表大大小小省级期刊十篇左右,读研期间,仍在不间断地发表省级论文。学长在省级论文发表的圈子里,一路摸爬滚打,自然而然地摸索出一些旁人不知道的那些“秘密”,也总结出一套专门适用于新手发表省级期刊的攻略和套路。也因为比别人多了解一些,周围有论文发表需求的朋友和老师,都会找学长咨询,有的索性全权交我办理,然后请学长大吃一顿,以表感谢。在学长的帮助下,他们往往能够发表高质量的期刊,且出刊快,价钱还低。久而久之,学长对省级论文发表事宜早已了然于胸。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学长很熟悉省级期刊论文的发表,隔山差五,总有因朋友推荐过来咨询的。既然是朋友推荐的,学长都耐心帮忙解答。有的时候,有学生问学长能不能帮忙投稿,学长说当然可以,把论文发过来看看。可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往往让人吃惊:“我还没有论文呢”。然后给学长发个尴尬的表情。学长心想,没论文你还想发表,想干哈,想上天吗?学长让他们先回去写论文,写完再来找。可他们的回答再次让人吃惊:“我不知道怎么写论文呢,书叔你能告诉我怎么写吗?有没有具体的格式?写什么才可以发呢?要写多少字啊?”瞬间给跪。于是学长一条一条解答,有时候要打的字太多,学长干脆就直接上语音。一套回答下来,往往要花费半个多小时。除了学生不会写论文,有的初高中老师对写论文也不是很了解。过来问的,除了学长熟悉的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的时候,还有医学的,机械的,新闻的,教育的,化学的学生等等。虽然学长没学过这些,但是论文的写作套路大同小异,尤其是写篇省级期刊论文,更是大同小异。于是学长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他们解答。后来,更多的人找到学长,发现他们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不会写论文。学长才明白,原来自己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误以为天下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写论文。其实事实情况是,很多本科生直到写完毕业论文,才明白论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毕业之前,老师不会提前去指导学生论文,学生也很少有主动提前去学的。可是到了需要论文评奖评优的时候,学生总是拿不出论文,想要发表,却不知所措。这样的情况貌似很多。所以索性这次就将平常给本科生关于如何写论文的一些回答,整理出来,列出一二三。下次再有人问,就直接把文章发过去,既省时间,也方便学生看。不过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声明两点:第一:所总结的经验是针对所有学科,但并不代表,这样的经验用在每个学科当中就能写出质量不错的论文。以下经验能够保证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上。难以保证按照以下经验,就能写一篇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学长告诉你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具体的论文专业性,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作者自己去把握。第二:所总结的经验只适用于一次都没写过论文的,且想要将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上的新手。对于那些研究生,亦或是写过论文,发表过论文的“老手”们来说,这些经验就显得作用不大。因此,这些朋友看看就好,如果有不同意的,或者有新的见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下面就是学长所总结的写一篇省级期刊论文的干货,拿好纸笔准备记录或直接收藏。一、明确导向既然确定要写一篇省级期刊的论文,就要明白论文写作就要以“能发表”为导向,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不要想着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写出创新的论文,写出对学术有巨大贡献的论文。根本不可能。要真写出这样有价值的论文,就没必要投省刊了,干脆出门左拐,直接投核心就好。况且中国目前的省级期刊论文,没有那个敢站出来说,我们的论文有创新。大多数的论文还是相互参考,相互借鉴,没什么实质意义。很多学生在写论文之前,总是担心自己写的论文质量太差,发表不了省级期刊,一直迟疑,难以下笔。还有一些学生即使是写出了论文,也不敢去投稿,还是担心自己论文的质量问题。但对于本科生来说,省级期刊论文发表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你懂得了论文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需要注意哪些规范,按照什么样的格式写,如何整合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如何用学术话语表达观点等等。也为毕业论文提前做好铺垫。这些才是本科生发表省级期刊最大的意义,其次才是内容的考究。总的来说就是:以能发表为导向,范式第一,内容第二。明白了这点,你才能将论文发表这件事从你的认知圣坛上请下来。才能敢于下笔,敢于投稿。二、知己知彼,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知道了论文发表的导向,破除了心理对于发表省级期刊的迷信,就想去写,敢去写了,接下来就需要开始真正考虑如何写论文这件事本身了。但是在写论文之前,还有个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就是要了解学校要求我们发怎么的期刊。换句话说,我发什么期刊,才能加分,才能评奖,才能保研呢?这个直接关乎到你发出来的论文管不管用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发省级以上的期刊,这个省级以上期刊包括,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那么省级期刊和国家期刊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这两类期刊的级别是一致的,都是省部级期刊。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主管单位。省级期刊的主管单位一般是地方机构,像省或者是市级机构。例如省级教育类期刊《文理导航》,它的主管单位是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而国家级期刊的主管单位一般是中央机构,例如国家级经管类期刊《管理观察》,它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有的学校对这两种期刊没有明确的区别,统一算省级期刊,加分都一样。但是有的学校,也有不一样的规定,国家级期刊加分比省级期刊加分要多。当然国家级期刊当中也分是否为第一批学术期刊,和第二批学术期刊。关于期刊的这些问题,下次有时间再专门写篇文章解析。今天的主要内容还是如何写论文。因此不多做概述。另外,有的学校会具体要求论文需要收录在制定的数据库中。例如要求发表的论文能够在知网上搜到。有的则没有这样的具体要求。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个数据库的概念。正常来说,发表论文除了在纸质期刊上出版以外,还会以电子出版的形式发布在一些数据库中,方便网上收录。这些数据库规模、权威性都不一样。目前业界比较权威的几个数据库是知网、万方、龙源、超星等。其中知网当然是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收录论文最多,也是质量稍微更好一点的论文数据库。因此,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发表论文的质量,会有收录知网的要求。但是这样要求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其他数据库也并非比知网差多少。尽管如此,如果学校有这类要求,选择期刊就需要问清楚该期刊是否上知网。因为知网的影响力更大,因此上知网的期刊论文版面费自然会高一些。综上,你需要做的是明确学校对于期刊发表的具体加分奖励政策以及其他要求,一般学校都会有这样的文件,哪些期刊是学校承认的?不同期刊加分是怎样的?内容有没有要求?是否要求上知网?作者署名方面有没有规定等等,都会详细说明。而这些信息一般都挂在学校社科处网站上,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或者直接打电话咨询。知道这些信息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评奖评优的具体条件,需要发几篇,需要加多少分,自己还差多少。再针对性规划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总的来说就是:熟悉学校论文发表政策,熟悉评奖评优具体条件,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三、文无首,不成章知道了需要发什么期刊,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论文书写工作。可是很多人都想写论文,发论文,可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什么可以写?正如前面所说,事实上本科生发省级期刊的论文,不需要多大的内容创新,不需要多大的实际意义,只需要注意范式就可以。因此关键在于写出来,而不是如何写。那么选题那么多,可以写的那么多,我到底该写什么好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大招,任何专业都可以借鉴的大招。按照这样的方法,写一篇跟你专业有关的论文且发表,一点问题没有。,而且难度不大。这个大招就是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可以参考这样的题目格式:某某问题的研究——以某某为例第一个某某指你所在专业的专业理论,例如营销的4P,经济的恩格尔系数,财务的内部控制等等;第二个某某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企业,也可以是具体的某件案例。这简直是个万能公式,换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立马写一篇专业论文。举几个知网论文栗子。营销专业:中国米乳饮料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安徽省联合米乐意为例王文井.中国米乳饮料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安徽省联河米乐意为例[J].消费电子,2014,(18):203-204.护理专业:叙事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以《成人护理学》为例高凤,沈泽群.叙事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以《成人护理学》为例[J].护理与康复,2018(11):74-76.机械专业: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研究与思考——基于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案例周忠辉.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研究与思考——基于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案例[J/OL].中国商论,2018(32):70-71新闻专业:地方官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分析——以安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为例郭聪.地方官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分析——以安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为例[J/OL].新媒体研究,2018(21):58-59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结一下这样的论文内容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概述该专业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所选企业(或事例)在这个理论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一篇符合标准的论文就完成了。总结一句话:写论文题目很关键,用好万能公式解难题,专业理论打头阵,具体事例分析一番,发现问题最重要,最后不忘提建议。四 、基本格式要注意确定好了写什么,那接下来就是具体论文正文的写作。论文写作还会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框架问题。论文需要按照怎样的框架来写,才能符合大多数期刊的要求呢?在参考了国内数家期刊网站,以及多年来的发表经验之后,总结出期刊论文通用的框架如下:首先是摘要。一般摘要要求200到300字左右。内容就是文章的概述。包括研究目的,过程和结论。其次是关键词。关键词一般3到5个最好。这几个关键词要最能代表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话题。而且最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是文章的主题,需要写在第一个,剩下的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往下排。然后就是正文部分。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大概300到500字左右,大概就是将你为什要研究这个主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解决这样的问题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一般分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等。第二部分就是文章的具体章节部分。这部分包含文章理论综述,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到最后的结论和建议。第三部分也是很多人常常忽视的部分,文章的参考文献,即文章中,尤其是理论综述部分,都参考了哪些人的理论,需要一一标注,具体的标注方法可参考以上链接的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大概控制在10到20个之间。太少说服力不强,太多占版面,不划算。总结一点就是:文章写作框架很重要,摘要一段刚刚好,关键字三五个就足够,引言需要讲明白,具体内容是核心,关键部分不能少。最后参考文献要切记。五 、几个细节要关注论文写完了,但是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发表成功,这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首先,是文章内容中不能涉及任何敏感问题,例如宗教问题,政党问题,民主问题,政策争议,敏感国际时政问题,同性恋问题等等,现在新闻出版总署对这些敏感词汇管控得很严格。一旦涉及,很少哪家期刊敢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是在帮助发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被接收的敏感论文,作为参考,防止踩雷。论文题目:和平条件下朝鲜半岛统一的路径选择涉及敏感问题:国际政策论文题目:半岛无核化趋势下对韩美同盟的影响设计敏感问题:敏感国际时政论文题目:发展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期待可能性涉及敏感问题:国家政策其次,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重复率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一般期刊要求的重复率是不超过30%,也有一些期刊的要求是20%。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尽量控制在20%到30%之间最好。最后一点,却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中尽量不要出现太多的表格。要知道论文发表是按照版面费收钱,图表最占字符数和版面。杂志社一般会将一个表格折算成300字符左右。所以不必要的表格,尽量删除,或者用文字叙述。写到这里,关于新手如何写一篇省级期刊论文的攻略算是交代清楚。按照以上方法,写一篇省级期刊论文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下一期,我们谈谈发表论文是一个怎样的流程?以及如何才能辨别质量好的期刊?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发表论文时常遇到的问题。
来源:格隆汇格隆汇11月20日丨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将波音目标价从406美元升至427美元,评级买入。亚马逊:通知参加亚马逊公司养老保险计划401(K)的参与者,富达投资已被选为新的计划记录保管人。据AppleInsider:苹果向开发者发布第三个macOS 10.15.2测试版。
“我们学院的同学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比较多,这更加有利于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这一点非常值得庆幸”。上海商学院会计17级汪州同学说。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有财务管理、会计学和金融学三个本科专业。国际化和应用型,是财务金融学院成立伊始就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色。金融学专业还成功获批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今年,正值上海商学院建校70周年。一直以来,财务金融学院将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工作主要抓手,积极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商科人才,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有力实践如果把教学看成是学院发展的命脉,那么,推进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就是学院一直努力的方向。学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教育部的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和国际通用的财经类的证书要求融合,将其融合植入到学生培养方案当中,学生能够在大学4年中,既能满足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又能获得国际化财经类证书能力。图说:财金学院CMA教学团队参加首届“CMA管理会计教育研讨会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学院还为学生设计了“2+2+1”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2+1”主要是在上海商学院攻读两年,然后再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外的学校再读两年,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以同时获取双学位。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被选拔出来再读一年,进入到硕士阶段深造。目前财务金融学院和美国的西弗尼亚大学金融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还有会计学专业都分别对接了这个“2+2+1”的项目。学院已开展了2年赴美学生交流项目,共有近20余人参加了项目交流。其中,在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有两位学生几乎满分拿到了美国西弗尼亚大学的免试直升硕士入学的机会,第2批的学生涵盖面将会更广。此外,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也在金融学专业率先推出了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多海外学生正准备申报到学校进一步交流深造。图说:加拿大高级房地产评估师王平讲授房地产税评估体系成立财务金融研究所以科研对接和服务行业需求的大胆探索2017年6月,财务金融研究所成立,主要成员是来自于海外教授、留学归来的博士等。研究所8位全职研究员,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海内外高水平的期刊杂志上累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在英文国际B类期刊上发表了6篇,在英文国际的C类期刊发表了9篇。研究所的顾晨老师入职仅一年多时间,获得了2019年浦江人才项目计划;许元镫老师在两年内撰写了几十篇学术论文,成功发表近十篇,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研究所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研究员之间密切地合作的氛围,比如每一位研究员都至少与另一位研究员有合作的项目或论文”。财务金融研究所所长高翔如是说。作为应用型商科大学,积极对接行业需求,将国际化与行业化有机结合起来,铸就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商科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财务金融学院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在2018年“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评选中,“营改增”试点改革研究成果榜上有名。“营改增”试点改革研究作为上海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下设的4个子课题之一“生产性服务业商品劳务税制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2009-W-03),由该学院原院长董惠良教授牵头负责完成。这是上海商学院服务商务领域行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也是财务金融学院长期对接行业需求持续努力的成果。图说:李志刚副院长为客座教授颁发聘书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学院累计举办了34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不断用科研反哺教学,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卓越的高水平应用型商科人才。 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践行初心和使命服务社会是一所大学的功能之一,也是大学的活力所在。财务金融学院的发展,正恰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金融专业的单科人才,更需要会计、财务、法学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给学院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学院发展注入了动力。在十三五期间,财务金融学院已经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明确学院的使命就是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与财务人才。“修文德以立身,求卓越以济世。”这是财务金融学院的院训。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大力培养ACCA、CPA、CMA、CFA等高级专业人才,对标“大金融”的概念,充分利用和盘活学校现有学科资源,将在“金融反制裁”“法务会计”等方向探索推进建设新的学科方向。财务金融学院院长李志刚如是说。接下来,上海商学院将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主动布局,特色发展,注重形成“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为推动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贡献力量 。汤原
记者 | 田思奇医学期刊《柳叶刀》5月22日发表的文章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带货”的羟氯喹跌下神坛。研究结果称,新冠患者服用这种原本用于抗疟疾的药物后,更有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在医院病亡的概率增加。受此研究影响,世界卫生组织随即宣布在其大型药物研发项目中暂停有关羟氯喹的试验。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柳叶刀》的研究本身禁不起推敲。问题出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数据分析公司Surgisphere上。这家Linkedin上只显示3名员工的芝加哥企业,是否真的准确掌握了全球上千家医院的医疗数据?数据违背常识《柳叶刀》的羟氯喹研究作者,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一家附属医院的心脏病专家梅拉(ManDeep Mehra),合著者包括另外两位心脏病专家,以及数据公司Surgisphere创始人,拥有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和行医资格的德塞(Sapan S Desai)。这项研究的数据源自全球671家医院的9.6万名新冠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死亡比例9%;接受羟氯喹或羟氯喹加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死亡比例高达18%和23.8%。但当外界开始相信羟氯喹无效且有害时,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一结果提出异议。从原始数据选取来看,有人质疑称,全球六大洲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BMI)差别很小,但实际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肥胖率有较大区分;而患者吸烟率差别又过大,占比三分之二的北美洲患者吸烟率是南美洲患者的三倍。此外,这些患者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他们接受的羟氯喹剂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极为不同。北美洲患者接受的剂量显著高于美国设定的指导方针,研究也没有规避服用实验药物的患者可能比对照组患者病情更重的风险。曼谷玛希隆大学疟疾研究员尼古拉斯·怀特(Nicholas White)还发现,研究纳入了4402名非洲患者,但非洲许多医院并没有电子病历存放如此详细的患者数据。《卫报》调查发现,该研究囊括的5家澳大利亚医院死亡患者数高于官方通报的全国死亡病例数。之后《柳叶刀》发布更正声明称,一家被分配到澳大利亚组的医院实际应为亚洲组,这才导致死亡数过高。《柳叶刀》还表示,与Surgisphere没有关联的作者正对数据来源和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预计很快就会发布结果。当数据失去可信度时,提供数据的公司便成为众矢之的。Surgisphere是什么公司?《柳叶刀》研究的患者数据库由总部在美国芝加哥的企业Surgisphere建立并维护,该公司由论文合著者德塞创建于2008年。界面新闻查询Surgisphere网站发现,该公司自称利用QuartzClinical平台分析医疗数据,来源包括医院的电子病历、供应链数据库和财务系统等。该平台复杂的机器学习技术为专业医疗人士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数据分析结果,并且结果已经应用于权威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然而公司网站并没有列出任何与其合作的医院,也没有列出任何医学专家为其担任顾问。在美国广泛使用的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上,截至北京时间6月4日中午,只有3名用户把自己标记为Surgisphere员工。除具备医疗背景的创始人德塞外,其余两人分管商务和营销业务。管理咨询公司Nous Group数据科学家彼得·埃利斯(Peter Ellis)撰文质疑:仅靠这几名员工就能向数百家医院提供软件收集敏感的患者数据,同时遵守46个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关于数据保护的规定吗?投资基金Blocktown Capital医生詹姆斯·托达罗(James Todaro)提出的问题是,既然公司已经成立超过10年,为什么Surgisphere的数据库直到今年5月才出现在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中?德赛的发言人对《科学》杂志回应称,该公司有11名员工,维护巨大数据库的方式是“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尽可能地使这个过程自动化,这几乎是完成此类任务的唯一方式。”但作为一家强调机器学习的公司,Surgisphere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没有留下痕迹,也没有详细介绍公司数据库的技术水平。对于创始人德塞,《卫报》调查发现,他曾在美国接到三起医疗事故诉讼,其中两起发生在2019年11月。在其中一个案例中,患者指控他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社区医院因粗心大意导致手术为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西北社区医院证实,德塞自2016年6月以来一直受雇于该医院,但已于2020年2月10日因个人原因自愿离职。2008年,德塞在Indiegogo网站发起一项众筹活动,宣传一种名为神经动力学流(NeuroDynamics Flow)的产品,称其是“体验下一代人类增强和可穿戴电子产品。让你学得更快,表现更好,更聪明地思考。”该装置筹集300多美元,距离1万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研究中招《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也和Surgisphere的数据库产生联系。该期刊周二发表一篇“表示担忧”的文章,称其5月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也使用了Surgisphere数据库中世界各地数百家医院的记录。当时该文章结论称,新冠患者持续使用常见降压药不会增加死亡风险。该期刊已要求作者提供更多资料证实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提到5月1日发表的另外两项独立研究已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新冠患者服用降压药没有额外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同属“医学四大刊”,和《美国医学期刊》(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并称为顶级综合性医学周刊。还有一项使用Surgisphere数据库的研究于今年4月发表在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网站上,同样由德赛与人合著。该研究发现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降低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伊维菌素是拉美地区的常见药物。这项研究促使疫情严重的秘鲁将伊维菌素添加到国家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中,多个拉美国家对其需求激增。但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Carlos Chaccour指出了研究数据的不妥之处:接受呼吸机输氧治疗同时没有使用伊维菌素的患者死亡率只有21%。而针对纽约市及周边地区的病例研究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新冠患者死亡率高达88%。在Surgisphere网站上,该公司于5月29日对《柳叶刀》羟氯喹研究数据作出回应,称研究结果不完全适用于健康人或不住院的轻症患者,研究没有得到制药公司、政治团体或其他捐赠者的资助。公司数据来自46个国家的1200多个机构,且“严格的隐私标准是医院信任Surgisphere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Surgisphere尚未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伊维菌素相关的研究数据作出说明。羟氯喹的未来虽然增加死亡风险的研究数据存在隐患,但羟氯喹正受到更多质疑。周三(6月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羟氯喹在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方面还不如安慰剂效果好。研究观察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821人,其中80%报告称密切接触过新冠患者。结果显示,服用羟氯喹的人中12%患上了新冠肺炎,而没有服用该药的人中,感染比例为14%。此前特朗普证实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而服用羟氯喹两周。他的私人医生肖恩康利出具体检报告称,服用一个疗程没有让特朗普产生副作用。6月3日当天,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决定似乎又将改写羟氯喹的命运。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评估目前收集的羟氯喹试验病亡率数据后,“团结试验” 数据安全和监控委员会建议无需修改试验方案,试验项目执行小组将继续进行羟氯喹的治疗试验。然而曼谷玛希隆大学的尼古拉斯·怀特指出,当《柳叶刀》的研究在全球成为头条后,现在已经很难招募患者参加羟氯喹试验了:“全世界都认为这些药物有毒。”
试题与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ISSN:1673-1301CN:41-1368/G4期刊收录:知网、维普主要栏目:教海领航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学科实践名师论道理论前沿园丁视角教海纵横课堂参考课题巡礼技法点拨教育管理备考方略投稿须知1.《试题与研究》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寄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邮件;2.《试题与研究》基本格式:(1)论文标题:少于20个字,可带副题应另列,应单独列出(2)摘要:100-200个字符,左顶格;关键字:3-5,以“;”分隔,左顶格(3)应说明基金资助的项目:基金全名,项目主题,项目编号(4)正文(在字幕的第3级内;引号的末尾用阿拉伯数字加[]编码,来自相同来源的引号使用相同的序号,并且简短文档被直接标记)用引号引起来,例如“ X子鼓励学习”)(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3.《试题与研究》避免使用图形。的确,所需的图纸不超过6个。尽可能使用“三行表”。4.《试题与研究》有权对收到的文章进行结构,语言和编辑性的规范性修改。
2019年,银监会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纳入大型银行管理,这样就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以下分别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六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加之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等12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浙商、恒丰、渤海,统一称为股份制银行),构成我国现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虽然家数有限,但却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恒丰银行尚未披露年报,因此,本报告以其余17家银行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将从资本、资产、盈利以及流动性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资本状况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重,金融风险逐渐暴露;金融监管从严,资管新规逐步落地,表外业务回到表内,同业受到压缩,处置不良资产压力增大。以上种种因素对银行业资本充足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各大银行都在想尽办法增加资本,提供资本充足率。2018年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的银行资本达标的最后一年。全国性银行在资本补充上进行了诸多努力。这一年,有12家全国性银行启动了资本补充计划。或定向增发,或发行优先股,或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得益于资本补充,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全部达到了监管要求。浙商试图回归A股,实现A+H两地同时上市,并于2018年6月于A股递交招股说明书,目前还在排队之中。2019年6月,邮储递交招股说明书,如果回归A股成功,则国有六大行“A+H”模式将基本确立。(见表1)表1 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情况注:1. 浙商银行的筹资额单位为亿港元。2. 中国银行境内优先股的筹资净额仅为第一期的数额。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年报及其网站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8%,资本充足率为14.20%,杠杆率为6.73%,较2017年底均有所上升,总体保持稳健。下面将详细分析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情况。图1 2017~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如图1所示,资本充足率最高的是建行(17.19%),最低的是平安(11.5%)。广发于2019年初完成了300亿元的定向增发,使其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均提高了1个百分点左右。相较去年,仅有两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滑,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建行(增长1.69个百分点)和浦发(增长1.65个百分点)。多家银行通过扩充二级资本手段,有效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平安资本充足率虽较去年有所上涨,但面临的资本压力仍然较重。(见图1)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建行保持第一(14.42%),渤海为最后一名(8.61%)。相对2017年,总共有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下跌,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广发(增长1.4个百分点),其300亿增资计划使其一举拉开了与监管红线的距离,其次为邮储(增长1.21个百分点)。此外,华夏在年末也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增资,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增长了1.06个百分点。虽然大型银行整体保持稳健,但股份制银行,尤其是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则要大得多。其中,渤海勉强满足监管要求,但也只比监管红线高0.11个百分点。(见图2)图2 2017~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情况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建行依旧位列第一(13.83%),浙商排名最低(8.38%)。总体而言,均保持在监管红线上方一定空间。仅有两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相较2017年有所下滑,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广发(增长1.4个百分点)。光大积极的信贷扩张使其资本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降低0.41个百分点),但总体较为稳健。在这三个充足率中,国有六大行总体上领跑其他银行,股份制银行中仅有招行表现较为突出,能够达到国有大行水平。邮储各指标总体落后于其他国有大行,在杠杆率方面尤其明显,仅略高于渤海。(见图3)图3 2017~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情况图4 2017~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杠杆率情况杠杆率方面,17家银行全部达到了4%的监管要求,总体较2017年有所上升。杠杆率最高的为建行(8.05%),最低的为渤海(4.52%)。华夏(增长1.21个百分点)和广发(增长1.01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较为突出,华夏也是股份制银行中杠杆率水平最高的银行(7.06%)。仅有三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见图4)2019年,资本补充的压力仍然很大,但不少银行已经在资本补充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除了2018年预案公告的资本补充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和完成之外,2019年也有很多银行公布了新的资本补充方案。(见表2)表2 2019年全国性银行资本补充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年报及其网站公开资料整理监管部门也在积极鼓励资本工具创新。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提出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2019年,中行成为首家发行永续债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非上市银行发行永续债松绑后,渤海也宣布了不超过300亿的永续债发行计划。(见表3)表3 2019年全国性银行永续债发行情况注:中国银行的永续债筹资净额仅为第一期的筹资数额。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年报及其网站公开资料整理资产质量截止201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率相较去年增长了0.09个百分点,达到1.83%。但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从3.49%下降到3.13%,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继续回升,分别达到186.31%和3.41%,较去年分别增长了4.89和0.25个百分点。关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我们将从不良贷款、风险抵补能力、贷款集中度三个方面分析其资产质量情况。(见图5、图6)图5 2014~2018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图6 2014~2018年商业银行拨备水平情况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图7、图8分别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而言,由于规模上的差异,除邮储外其他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显著高于股份制银行。从不良贷款余额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除个别银行外(招行、浦发),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幅普遍高于国有大行,六大行中除邮储外不良贷款余额增幅均控制在10%以内。由于不良贷款的基数较低,邮储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幅最大,高达35.1%,但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较低水平。农行不良贷款余额延续下降趋势。股份制银行中,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显著提高,仅有招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继续保持下滑,连续两年降幅达6%上下。图7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变化情况图8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不良贷款率方面,17家银行不良率均控制在2%以内。浦发不良率最高,为1.92%,其次为华夏(1.85%)、渤海(1.84%)。邮储不良率最低,为0.86%,为17家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银行。招行(1.36%)、浙商(1.2%)也相对较低。从不良率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17年见证了强监管大幕的拉开,共有13家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2018年则只有8家,国有大行的不良率两年来持续好转,尤其是农行的不良率由2016年的2.37%下降到2018年的1.59%,但邮储涨幅相对较大(增加0.11个百分点)。由于不良贷款绝对规模上涨稍快,股份制银行面临的不良率上升的压力相对较大,但招行的不良率实现了相对较大的降幅,分别在2017和2018年下降了0.26和0.25个百分点,同时也是2018年17家银行中最大的降幅,浦发在2018年也出现了0.22个百分点的降幅。(见图7、图8)除了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我们也选择逾期贷款余额和比例、关注类贷款余额和比例,以及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来全面考察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不良贷款压力。由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是衡量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走向与不良率具有一定相关性,故也纳入考察。图9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变化情况图10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变化情况图9和图10列示了17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情况。显然,关注类贷款余额与资产规模高度相关,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国有大行相对股份制银行的增幅要低,其中工行,农行和交行的关注类贷款规模有所下降;股份制银行中,浙商和中信都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分别为31.95%和24.36%。关注类贷款占比方面,近日国有大行关注类贷款情况总体有所好转,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华夏占比率最高,为4.44%,民生(3.36%)、广发(3.33%)紧随其后。邮储占比继续保持最低,为0.63%,浙商(1.62%)、招行(1.51%)表现相对较好。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都有所好转,工行降幅达到1.02个百分点,幅度最大,其次为平安,降幅为0.96个百分点,民生、广发、光大降幅也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0.71, 0.84, 0.56个百分比。2017年有14家银行关注类贷款比例下行,2018年则有15家银行呈现下行,仅有中信和浙商略有上升。(见图9、图10)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情况来看,由于广发和浙商未披露2018年度迁徙率数据,故暂时剔除。相对2017年,共有10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有所上升。中信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最高,为48.27%,农行最低,为16.93%。部分银行明确在年报中披露,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分类下调所致,如中信、平安等。(见图11)图11 2016~2018年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情况逾期贷款方面,国有大行在规模上依旧是最大的。从变化趋势来看,国有大行表现相对较好,工行,农行和交行的逾期贷款余额都继续延续了下降的趋势。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和浙商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分别为53.67%和48.15%,平安和广发的逾期贷款余额降幅最大,分别为13.81%和14.90%。逾期贷款率方面,国有六大行表现总体好于股份制银行。邮储逾期率保持最低水平,为0.99%,华夏和广发逾期率最高,均为3.42%。大部分银行的逾期贷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曾经逾期率最高的华夏、广发和平安,仅有3家银行在2018年出现了逾期贷款率的上升,最大降幅出现在广发,逾期贷款率下调了1.46%,虽然仍是最高水平,但基本回归正常区间。(见图12、13)图12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类贷款余额变化情况图13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贷款率变化情况另外,在此我们还可以从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剪刀差”来衡量各个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真实程度。如图14,广发虽然“剪刀差”最大,但相对2016年的高点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下调,在2018年控制在了2%以内。很显然从趋势上来看,各个银行的“剪刀差”在近两年来都有较大程度的缩减,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这表明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距得到了控制,很可能是由于各个银行出于审慎目的,积极下调风险分类,主动将部分逾期贷款归入不良,从而强化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其实早在2018年,监管部门就已经要求加大不良确认力度,并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设置了过渡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早在2018年中就已经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农行甚至早在2018年8月就已表明将对公30天以上的逾期全部计为不良。因此总的来说,国有大行的贷款质量真实程度更高一些。(见图14)图14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剪刀差变化情况总体而言,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各银行年报中均提到了改善资产质量,化解风险,提升风控合规管理等字样,这反映了各大银行风险控制意识观念的增强。随着贷款质量真实性的提高,叠加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迁徙情况,以及逾期率的稳定乃至好转,都可以表明在2018年,各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在2019年5月公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如果金融资产的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含展期后)超过360天,商业银行应将其归为损失类。按照这一标准,在2019年及以后,操纵逾期控制不良率的空间将更加缩小,将有利于存量风险的释放,但也对各银行拨备计提比例造成一定压力。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目前, 银监会通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项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综合考核。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调整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具体而言,拨备覆盖率指标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指标由2.5%调整至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释部分银行的拨备率压力,提高银行的利润空间,逐渐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贷款拨备率方面,农行继续保持国有大行中拨备率最高的地位(4.02%),招行在2018年排名第一,为4.88%,广发最低,为2.2%,各银行之间虽有所分化,但均满足监管要求。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虽然监管要求有所放松,但2018年仅有4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出现下降,招行增幅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在2018年录得0.66个百分比的增幅。此外,建行和邮储的贷款拨备率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民生相对去年则减少了0.3个百分比,降幅最大。(见图15)图 15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变化情况拨备覆盖率方面,邮储稳居国有大行中的最高水平(346.8%)。2018年共有12家银行有所增长,招行继续保持最高水平(358.18%),较上年末增加了96.0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幅排名最高。邮储(346.8%)、浙商(270.37%)的拨备覆盖率在股份制银行中也较为显眼。此外,邮储、农行、建行、渤海、光大、工行、交行近两年的拨备覆盖率都实现了连续增长。民生在2018年则下降了21.56个百分点,取得134.05%的最低水平,逼近监管红线。(见图16)图16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情况总体而言,尽管个别银行同时出现了不良率略有上升和拨备率下降的情况,但绝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都较为稳健,资产质量不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也不断强化。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情况为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风险,2018年5月4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具体而言,《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15%;而对于同业客户,《办法》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监管要求,规定其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5%。《办法》要求各银行应于2018年12月31日前达到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但对于同业风险暴露超出监管标准的,可以设置三年过渡期。显然,《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符合目前治理同业乱象的政策导向,鼓励银行业务回归本源,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图17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情况图18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情况图17、图18分别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的情况。由于邮储资产结构的特殊性,故在这里不纳入衡量范围内。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情况方面,渤海位列第一,达到了9.09%的比例,逼近监管红线,且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这与其规模较小有一定关系。广发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降幅,从2016年的7.98%下降到了2018年的1.58%,两年间降幅达6.4%,成为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低的银行。另外,浙商、农行、工行和兴业也可见较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浙商,在2018年下降了5.05%,为当年最大降幅。2018年,共有11家银行出现了单一客户贷款比率的下跌,除个别银行外,均大幅低于监管标准。(见图17)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情况方面,渤海依旧是比例最高的银行,为55.24%,大幅高于其他银行,且连续两年有所增长。招行和交行相对其他银行也出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最低的为浦发,仅为10.18%。浙商、广发则在201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调。2018年,共有11家银行出现了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的下跌。(见图18)总体而言,虽然在2017年贷款集中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在强监管,去杠杆,降风险的大背景之下,2018年除个别银行外,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都实现了贷款集中度的减小,有效地抑制了风险积累,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盈利能力2018年,受全球货币政策收紧、贸易摩擦加剧、英国脱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经济环境和经营形势,但受益于一系列应对及改革转型措施,全国银行业仍保持了一定的盈利增长。17家商业银行共实现税后净利润14762.11亿元,较上年增长5.14%,增速上涨0.69个百分点。从收入支出的角度来看,17家全国商业银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048.66亿元,较上年增长8.54%,增速较上年增长4.75个百分点,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为71.1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为20.01%,两者占比较去年均出现小幅回落,前者下降0.56个百分点,后者下降1.14个百分点。以下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角度评价2017 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 然后再分别从影响银行利润的三个主要部分——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发, 具体评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情况净利润增长率图19列示了2016~2018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情况。全部17家全国商业型银行盈利规模持续提高,但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11家银行增速低于5.14% 的平均水平,6家高于平均水平。(见图19)图19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情况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0753.56亿元,较上年增长4.70%,增速上涨0.6个百分点;其中,邮储净利润增速降至两位数以下,但仍为六大行中最高者(9.71%),其次为建设(4.93%);中行净利润增速增幅最大,高达3.57个百分点,工行净利润增速较去年上升0.93个百分点至3.92%,增速居于五六大行末位,但在净利润规模上继续以2987.23亿元位居行业首位。11家股份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4008.55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增速上涨0.9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仍快于大型银行;各股份制银行增速差异较大,其中招商增速最高(14.41%),成为唯一一家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股份制银行,且以808.19亿元净利润继续保持盈利能力最强的股份制银行地位;此外,兴业、民生、浙商、广发这几家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降,但净利润规模仍旧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与2017年相比,有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其中,邮储下滑幅度最大,达到10.09个百分点;有11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上升,其中,华夏上升幅度最大,达到4.5个百分点,平安、中行上升幅度也较大,分别为4.41个、3.57个百分点,其他银行变动幅度基本上集中在2~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将各行的盈利规模绝对数与银行净资产和总资产结合起来,较好地展现了各行单位净资产或总资产的盈利水平,有利于客观比较各行的盈利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控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图20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情况图20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18年,除广发(8.82%)外,其余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11%的达标线。大型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集中于11%~15%;股份制银行情况则稍微分散,招商(16.57%)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15%以上,广发(8.82%)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低于10%,排名垫底,不及监管达标线。从近三年情况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与上年相比,有16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仅招商净资产收益率微增0.0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平安(0.13个百分点);渤海、光大、民生和兴业分别下降1.53个、1.20个、1.09个和1.08个百分点,降幅较大。(见图20)图21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情况图21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除广发(0.48%)和邮储(0.57%)外,其余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在2018年全部显著高于0.6%的及格线。整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行和工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3%和1.11%,都超过了1%的水平,邮储(0.57%)位列六大行末位,不及监管达标线。股份制银行中,招商以1.24%的总资产收益率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但其他银行该指标均低于1%,多在0.7%~1%,广发(0.50%)排名垫底,已低于0.6%的监管要求。同上年相比,建行和平安的总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持平,中信、光大、兴业、邮储略有上升,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普遍小于2017年,均小于0.1个百分点。利息收入水平2018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为43048.66亿元,较上年增长8.54%,其中,利息净收入达到30621.91亿元,较上年上升7.69%,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71.69%略微下降到71.13%。2018年,随着风险化解成效逐渐显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中转好;在金融回归本源的背景下,新增资产中高收益信贷比重提升,带来了利息收入水平的改善。本报告从利息收入比、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与净利差三个角度讨论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比是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整体来看,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由2016年的70.81%上升为2017年的71.69%,2018年又小幅下降为71.13%。大型银行中,农行利息收入比近三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交行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他4家银行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邮储利息收入比最高,达到89.62%;交行利息收入比相较前一年进一步下降,至61.56%的低位,为大型银行中最低。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情况愈加分化,最高的是华夏(71.36%),仅有这一家银行利息收入比超过70%,最低的则是广发(38.14%),低于40%,其余几家股份制银行均处于40%~70%。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看,2018年17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延续了去年有升有降的变化趋势,有6家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上升,其中有4家是大型银行,2家是股份制银行,分别是邮储(5.96个百分点)、工行(2.13个百分点)、浦发(1.79个百分点)、中行(1.34个百分点)、建行(0.56个百分点)、华夏(0.0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民生(11.08个百分点),其次为光大,为10.99个百分点。(见图22)图22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比情况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规模的两大驱动因素为生息资产规模与息差水平。考察息差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和净利差。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情况有所改善,有11家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有所上升,13家商业银行净利差有所上升。图23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情况图23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息收益率。2018年,有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维持在2%以上。大型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均值为2.17%,其中邮储最高,为2.67%,交行(1.515)仍为最低。股份制银行中,招商(2.57%)、平安(2.35%)都超过了大型银行中最高的农行(2.33%)。广发净利息收益率仅为1.11%,为17家银行中最低。就变化趋势而言,由于大型银行存款基础相对扎实,受监管影响相对较小,负债成本相对较低,中行(0.06个百分点)、农行(0.04个百分点)、工行(0.08个百分点)、建行(0.08个百分点),以及邮储(0.27个百分点)净息差略微上升,此外,中信、光大、招商、浦发、兴业、浙商分别实现0.15个、0.02个、0.14个、0.08个、0.08个、0.03个百分点的上升;其余银行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差异较大,下滑幅度最大的广发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了0.23个百分点,民生下降了0.15个百分点,其他银行下降幅度较小,均维持在0.1个百分点之内。(见图23)图24 2016~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情况净利差与净息差收益率情况类似,图24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差。大型银行在净利差水平上相较于股份制银行的优势正在减弱。大型银行中,邮储银行(2.64%)成为净利差最高的银行,交行为唯一一家净利差跌破2%的银行,为1.39%;股份制银行中,2018年招商净利差高达2.44%,平安也达到2.26%,广发净利差下降至1.06%,为17家商业银行中最低。就变化趋势而言,大型银行中,除交行净利差继续下降,其余5家银行继续保持上升,中行上升幅度高达0.4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与2017年相比,中信、光大、平安、招商、浦发、兴业、民生、浙商净利差实现了由降转升的逆转,民生2018净利差增幅高达0.29个百分点,为股份制银行中增幅最高者,华夏、广发、渤海保持了下降的趋势,且渤海降幅进一步扩大。(见图24)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本报告中,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不过,在中国银行业中存在真实表内名义表外的业务。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其秉持了防风险的总基调,核心目标在于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在资金池业务、刚性兑付、多层嵌套、通道业务、非标业务等重点领域保持了十分严厉的态度,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面临下行压力。本报告将选用中间业务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两个指标考察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情况。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中间业务净收入,即财务报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的绝对水平。2018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8615.88亿元,较上年上升2.72%。图 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情况。大型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4893.54亿元,占17家银行整体的56.80%,其中:工行和建行分别以1453.00亿元和1230.35亿元排名前两位;邮储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在大型银行中最小,为144.34亿元,低于中信、招商、兴业、民生等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中,招商以664.80亿元继续保持领跑地位,而民生、中信、兴业紧随其后,分别实现了481.31亿元、451.48亿元、429.78亿元的中间业务净收入;浙商、渤海则均在100亿元以下,分别为42.52亿元和63.57亿元。(见图25)图25 2016~2018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情况就近三年变化趋势而言,2018年6家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上升3.61个百分点,11家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上升1.58%,呈同向变动趋势,且大型银行上升幅度较大,这导致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在17家银行中的比重上升。与2017年相比,大型银行中,仅中行下降了1.67个百分点,其他5家都出现了上升,邮储由于中间业务净收入基数较小,上升幅度最大,达13.3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华夏、中信、浦发、招商、渤海、浙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3.53个、3.65个、14.42个、26.81个46.94个百分点;增长的股份银行中,增速最快的广发达到了25.94个百分点,增速最慢的民生则仅有0.81个百分点。中间业务占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重要指标。由于利息净收入与中间业务净收入合计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90%以上,因此中间业务占比与利息收入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是相反的。2018年,17家全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为21.30%,较上年下降1.12个百分点。图26列示了近三年各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除浙商,其余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在20%以上,高于大型银行。六大行中,建行达到19.41%,超过交行(19.39%),在大型银行中占据首位;邮储、农行的中间业务占比依然很小,分别为5.53%、13.05%,工行降至18.78%,中行降至17.30%。股份制银行中,广发以57.20%的水平在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占据头把交椅,最低的浙商仅为10.90%,较上年大幅下降12.49%个百分点,其余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均在20%~35%,超过大型银行。从近三年的变化情况看,2018年仅有广发一家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上升,其余16家商业银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与2017年11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上升的局面大为不同。整体来看,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下滑程度较小,交行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六大行下降幅度最大者,其次中行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其余大型银行下降幅度均在1%以内。股份制银行中,仅广发中间业务占比上升了3.88个百分点;在下降的银行中,浙商大幅下降12.49个百分点,为所有商业银行下降幅度最高者,渤海下降7.03个百分点,其余股份制银行下降幅度均在5%以内。成本控制水平影响商业银行利润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就是相应的成本。成本收入比是反映取得单位收入所耗费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按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图27 2016~2018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图27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2018年,除邮储成本收入比较高外,达到56.41%,其他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均继续保持在40%以内。大型银行中,工行最低(23.91%),邮储最高(56.41%),其他银行成本收入比则在26%~32%之间。股份制银行中,广发(36.18)成本收入比最高,渤海(35.46%)紧随其后;浦发仅为25.12%,成本控制情况最佳;其他8家银行均为25%~35%。从近三年的变化情况看,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变化各不一致,有升有降,但是大多数银行都在下降。6家大型银行成本收入比均在下降,邮储下降幅度达5.16个百分点,农行下降了1.69个百分点,其余4家银行下降幅度均在0.6个百分点之内。股份制银行中,除中信、平安、招商、浦发、渤海5家银行成本收入比分别上升了0.65个、0.43个、0.79个、0.78个、1.18个百分点,其余银行均在下降,光大、广发分别下降了3.13个、3.09个百分点,区其余银行下降幅度均在2%以内。流动性分析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其实质是如何正确匹配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我国M2增速处在高位,从2014年的第三季度至今,流动性比例在 46%~51% 之间波动,宏观流动性比较充裕,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足。本报告采用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流动性比例流动性比例是指流动性资产总额除以流动性负债总额得出的比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变现用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性比例越高,表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充裕。银监会对这一指标的监管要求是不得低于25%。近年来,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总体上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图28 2016~2018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情况图28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情况。2018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均明显高于25%的监管要求。其中,大型银行流动性比例最高的是交行(67.28%),其次是邮储(61.17%)、中行(58.7%)、农行(55.17%)、建行(47.69%)和工行(43.8%),也都在40%以上。股份制银行中,广发(80.58%)、兴业(66.52%)和光大(64.26%)的流动性比例均超过了60%,最低的招商也有44.94%。2018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以正增长为主,仅有浦发出现负增长,为-2.82%。大型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流动性比例变动最大的是邮储,上升了19.07个百分点;中行大幅上涨了11.60个百分点,建行也从2017年的负增长变成了今年4.16个百分点的增长。股份制银行中,广发、渤海和民生分别上升了16.83个、14.62个和11.84个百分点;其他流动性比例上升的股份制银行上升幅度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之比,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自2018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不低于90%。在此之后,资产规模不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流动性覆盖率的最低监管标准。图29 2016~2018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情况图29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情况。总体来看,2017年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已符合流动性覆盖率达到过渡期90%以上的监管指标,有12家银行已经超过了100%的监管要求。截至2018年底,所有银行都已经全部符合100%的监管要求。大型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全部大于了110%。其中,最高的邮储225.20%的流动性覆盖率,远超其他大型银行;建行以140.78%的流动性覆盖率排在第二位,超过了中行的139.66%;工行、农行、交行也达到了126.66%、126.60%、112.03%。在股份制银行中,浙商排在首位,流动性覆盖率也超过了200%,为215.50%。其余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都介于100%到150%之间;股份制银行中流动性覆盖率最低的华夏也达到了107.14%。与2017年相比,大多数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都呈上涨趋势,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只有工行出现了下降,下降了2.36个百分点。其余大型银行整体上也没有股份制银行表现良好。大型银行中有2家银行上涨幅度低于10个百分点,分别是交行1.83个百分点和农行5.40个百分点;最高的邮储上升了79.41个百分点,建行为18.79个百分点,中行为22.2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上涨幅度均大于10个百分点,增长较快的有招商为42.51个百分点,平安为40.82个百分点。其余10家银行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低的华夏上升了13.71个百分点。净稳定资金比例净稳定资金比例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与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可用的稳定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各类资本与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对应的可用稳定资金系数的乘积之和;所需的稳定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各类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以及表外风险散口与其对应的所需稳定资金系数的乘积之和。2019年,银保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按照半年度频率披露最近两个季度的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信息。截至2019年8月8日,已有5家国有大行和2家股份制银行公布了2018年末净稳定资金比例的具体数据,这些银行已全部满足银保监会100%的比例要求。其中,最高的邮储为163.91%,其余国有大行的净稳定资金比例都在120%以上,显著高于已公布的股份制银行,从高到低依次为农行127.40%,工行126.62%,建行126.43%和中行125.60%;另外两家股份制银行分别为浙商109.69%和光大105.75%。其他银行,如交行和民生,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也在年报上披露净稳定资金比例已满足监管要求。执笔人:任非凡、吴梓萌、杨佩玮、欧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