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材料行业概况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和科 创板六大领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 关键保障。新材料产业由于其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1 新材料的定义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材料的定义于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并于本世纪初 期开始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在科技部2004年出版的《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 中,首次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的材料;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 使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功能的材料。国务院《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的具有 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 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1.2 新材料的分类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主要包括: 先进基础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树脂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 进轻纺材料等; 关键战略材料:重点从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需求,以耐 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 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 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1.3 国际新材料发展情况材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关键性资源,伴随着社会生产模式的发展而发展。 新材料与现代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现阶段,随着新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科学 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也将持续发展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宏观政策引导力度较大,全球新材料发展迅速。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 域的逐步扩大,新材料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国防实力 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限制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相继出台相应产业 政策以促进新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总体规模增长迅速,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发展较快。在各国产业政策的积极引 导下,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并预计2019年将达到2.8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16%,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10%。 同时,由于3D打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兴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增长较快,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分布不均,差异化特征显著。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场,多数产 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创新主体。其中,美国在新材料全 领域位于前列;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中国在半导体照明、 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发展较好;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俄罗斯 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呈现出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趋 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地区发展的差异化可能 会继续加剧。产业集约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严重。随着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新材料 产业逐渐向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学科、 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强,集约化、集群化和高效化特征显著。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促使 了产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有利于产品研发与下游应用的融合,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寡 头垄断的逐步形成。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开始结盟并进行跨国合作,通过并购重组构建 整个产业链生态。1.4 国内新材料发展情况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为了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实现我国从 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 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来支撑我国新材料行 业的发展。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现 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分别为32%、24%和19%, 前沿新材料仅占总额的3%。全面布局新材料,部分省市产值已达万亿。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 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各区域之间产业种类与发展规模均存 在差异。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个城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均超万亿,以浙江、 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专注于对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和高性能化工等领域 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则以高性能钢材、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稀土 等领域新材为主,以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更倾向于战略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 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全国新材料布局呈现多元化发展,各具特色,互有优 势。关键材料尚有空白,进口依赖现象严重。中信部2018年7月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 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据中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尚 属空白,52%依赖进口。其中,95%的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的高端专用芯片、70% 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储存芯片均对进口依赖严重。装备制造领域中,95% 以上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 加工生产线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新材料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据前瞻研究院统计,随着政策支 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大量资本投入新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迅速,2017-2018年分 别有115起、74起和54起投资,累计投资规模高达224.41亿元。但由于新材料行业性 质特殊,虽然该行业利润水平较高、竞争者较少,但行业壁垒高、投入资本大,未来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2、下游需求旺盛,新材料市场未来可期需求旺盛,下游产品“激活”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新材料产业涉猎领域众多,由于 行业自身特点、所处周期以及下游市场不同,不同行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发展空 间不同。基于产品需求角度,当下下游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新材料领域为 5G 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面板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和其他前沿 新材料。随着下游需求逐步爆发,上述行业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前景的板块,市 场空间广阔。2.1 5G材料5G 产业链主要包括接入网产业链、承载网产业链和核心网产业链。5G 概念主要由 5G 终端和 5G 网络组成,其中 5G 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和物联网终端等,5G 网络主要分为 三个领域,分别与通信网络架构一一对应,其中接入网和承载网是最值得关注的。下游领域丰富,多领域需求巨大。据 IHS 预测,2035 年 5G 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活 动的市场规模将达 12.3 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预计将达到 3.4 万亿美元, 其次影响最大的分别为信息通信和批发零售业,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 1.4 万亿和 1.3 万亿美元,其他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发展空间。2.1.1 微波介质陶瓷5G 时代,小型化陶瓷介质滤波器优势明显。传统的滤波器一般由金属同轴腔体实现, 通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轴腔体滤波器中振荡,保留达到滤波器谐振频率的电磁 波,并耗散掉其余频率的电磁波。陶瓷介质滤波器中的电磁波谐振发生在介质材料内 部,没有金属腔体,因此体积较上述两种滤波器都会更小。5G 时代,Massive MIMO (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天线集成化的要求较高,滤波器需要更加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为了满足 5G 基站对滤波器的相关需求,更易小型化的陶瓷介质滤波器有望成为主流 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爱立信已经开始布局陶瓷介质滤波器,其他设备商也在逐步开始采用陶 瓷介质滤波器,预计 2021 年全球主流设备商会逐步采取全陶瓷方案。技术升级支撑产品革新,滤波器行业前景可期。随着 5G 时代来临,基站滤波器市场 有望持续稳定发展。据产业信息网统计,整个 5G 周期中,预计全球将建设 1000 万个 基站。其中,中国将建设约 606 万个基站,滤波器总需求将接近 600 亿元人民币。5G 时代巨大的市场增量,将为滤波器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良机。随着陶瓷介质滤波器应用的逐步展开,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粘接剂和银浆等上游产 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2 高频基材高频基材是 5G 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材料。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 成,而 PCB 制造的关键材料为基材,PCB 基材包括基板(覆铜箔层压板)、预浸材料 (半固化片)和铜箔等。5G 时代,传统基材材料一般很难达到高频通信所必需的电 性能要求,易产生“失真”现象。因此,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PCB 基材 要选用低介电常数(Dk)和介质损耗(Df)的高频基材。同等信号覆盖区域所需 5G 宏基站数量较多,高频覆铜板需求较大。5G 波长极短,频 率极高,信号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和穿墙能力极差,传播介质中的衰减情况严重, 因此 5G 的基站需求量远高于 4G 时代。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5G 宏基站建设数量 约为 4G 宏基站数量的 1.1 倍—1.5 倍。为了满足 5G 高频率的特性,高频覆铜板的下 游需求将得到释放。微小站建设带来高频高速覆铜板增量需求。与以往的通信建设不同,5G 时代更注重 于对室内网络的覆盖。因此,5G 建设将同时建造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 其中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合称微小站。和宏基站相对比,微小站型号小,安装便 捷,能够更好对室内网络进行覆盖。因此,微小站的普及和安装,将给高频高速覆铜 板带来增量新需求。高频基材应运而生,市场规模持续增加。在 5G 时代,伴随着高频、高速、高数据量 的技术要求,很多原有的中低频通讯材料会被淘汰,高频基材未来用量有望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Massive MIMO 技术的实现使 5G 基站大幅提高了天线容量;此外,由于高 频电磁波本身穿透性差的原因,5G 小基站的建设规模会远高于 4G 时代,这也将进一 步推动高频 PCB 在内的高频通信材料规模的增长。预计 2023 年,PCB 市场规模达到 262.4 亿元,高频基材市场规模为 86.6 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加。随着高频基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其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金属铜箔、合成树脂等上游 产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3 塑料天线振子振子是天线内部最重要的功能性部件。传统的振子是采用金属材料压铸成型,或是钣 金件、塑料固定件和电路板组合的形式,但振子重量大、成本高、安装复杂。5G时代,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更高,振子的数量将大幅提升,从原来的一个天线单扇面 2- 18 个振子,提升到 64 个、128 个,更高甚至达到 256 个,单个基站的扇面则为 3 面 或 6 面,对振子的数量需求较高。因此,具有重量轻、零件集成度更高、模块一致性 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的塑料天线振子逐渐成为首选方案。相比于现有 4G 网络(10-40 个天线振子),5G 时代由于频段更高且采用 Massive-MIMO 技术,天线振子尺寸变小且数量将大幅增长。下游需求旺盛,塑料振子市场可达百亿。随着 5G 布局的逐步展开,基站建设将带动 对塑料振子的巨大需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 年塑料振子市场规模预计将 达到 12.7 亿元,2021 年达到 23.1 亿元,同比增加 81.9%,整个 5G 行业周期内,预计宏基站塑料振子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2.1.4 LCP与MPI材料随着 5G 商用化,天线材料市场广阔。天线作为无线通讯中重要的一环,其市场需求 将随着 5G 的逐步推广迎来重大的发展契机。尤其是 5G 对于高频、高速和小型化的 较高要求,催生了 LCP 材料和 MPI 材料成为了 5G 时代天线材料的候选者。LCP 和 MPI 材料优势明显,5G 时代有望脱颖而出。随着 1G、2G、3G、4G 的发展,手 机通信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逐渐提高,其中 5G 的频率最高,分为 6GHz 以下和 24GHz 以上两种,而目前的 5G 技术实验以 28GHz 为主。由于当电磁波频率较高、波长较短 时,易于传播介质中衰减,因此对天线材料的要求较高。4G 时代的 PI 膜由于在 10GHz 以上损耗明显,无法满足 5G 终端的相关需求,LCP 材料则凭借其介子损耗与导体损 耗小、灵活性高、密封性好等特性逐步得到应用。但目前 LCP 造价较高、工艺复杂, MPI 有望成为 5G 时代初期天线材料的主流选择之一。中国 LCP 材料产能较小,进口依赖严重。从 LCP 研发进程、产能分布以及产品特点 等方面综合判断,现阶段日本 LCP 产业综合实力更强。沃特股份(002886)自 2014 年收购三星精密的全部 LCP 业务后,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连续生产 3 个型号 LCP 树 脂及复材的企业,目前产能 3000 吨/年。但其余中国 LCP 生产企业产能均较小。LCP 材料应用广泛,下游需求稳步提升。LCP 在电子电器领域,可应用于高密度连接 器、线圈架、线轴、基片载体、电容器外壳等;汽车工业领域,可用于汽车燃烧系统 元件、燃烧泵、隔热部件、精密元件、电子元件等;雷达天线屏蔽罩、耐高温耐辐射 壳体等领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 LCP 材料全球需求为 7 万吨,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7.8 万吨,随着 5G 应用的逐步推广,LCP 市场将持续稳步增长。2.1.5 3D玻璃手机后盖去金属化大势所趋,3D 玻璃迎发展契机。由于 5G 采用的大规模 MIMO 技术 需要在手机中新增专用天线,传统的金属后盖会对信号产生屏蔽及干扰,后盖材料去 金属化大势所趋。目前主流的材料为玻璃、陶瓷和塑料,但普通的“注塑+喷涂”的 技术无法满足 5G 时代的相关要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质感到体验都向金属和玻璃 逐步靠近。3D 玻璃作为手机外壳材料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耐候性佳的优点。 目前主流品牌的高端机型大多采用 3D 玻璃作为前后盖材质。3D 玻璃市场逐步渗透,未来市场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5-2017 年我国 3D 玻璃市场规模从 7.4 亿元增长至 48.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56.35%。但目 前,3D 玻璃价格较高、技术不成熟、产能存在不足,3D 玻璃应用有限。随着 3D 玻璃 技术的升级和量产的实现,3D 玻璃有望在 3C 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中得到大规模的应 用。到 2023 年,预计 3D 玻璃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 280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近 5 倍。2.2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产业基石,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由于半导体材料领域中高端产品技术壁 垒高,目前市场主要被美、日、欧、韩、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我国 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大部分产品自给率较低,主要依赖于进口, 半导体材料关乎产业安全,国产替代迫在眉睫。2.2.1 大硅片硅片也称硅晶圆,是制造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基本材料。硅片直径越大,能刻制的集 成电路越多,芯片的成本越低。大尺寸硅片对技术要求高,进入壁垒极高,市场呈寡 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大陆自主生产的硅片以 6 英寸(150mm)为主,主要应 用领域仍然是光伏和低端分立器件制造,8 英寸(200mm)和 12 英寸(300mm)的大 尺寸集成电路级硅片进口依赖严重。12 英寸硅片为先进制程的主流方案。制程 20nm 以下的芯片性能强劲,主要用于移动 设备、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包括智能手机主芯片、计算机 CPU、GPU、高性能 FPGA、 ASIC 等。制程 14nm-32nm 的芯片则应用于 DRAM、NAND Flash 存储芯片、中低端处理 器、影像处理器、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45-90nm 中高端产品中,12 英寸也逐渐成 为首选。制程 45-90nm 的芯片主要用于性能略低,而对成本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领 域,例如手机基带、WiFi、GPS、蓝牙、NFC、ZigBee、NOR Flash、MCU 等。消费升级,终端市场持续向好,硅片需求逐步扩大,12 寸硅片市场不断渗透。8 英寸和 12 英寸硅片作为主流硅片产品,在终端市场带动下需求将持续扩大。据 SEMI 统 计,2019 年晶圆管面积出货量将达 11,810 百万平方英寸,并预计 2023 年达到 13,761 百万平方英寸,增速稳定。同时,全球 12 英寸硅片市场占比不断提高,预计 2021 年 将达到 71.20%,并有望继续扩大。2.2.2 光刻胶光刻胶是微电子技术中微细图形加工的重要关键材料,国内光刻胶自给率较低。光 刻胶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30%,耗费时间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40%-60%, 是半导体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目前国内光刻胶自给率仅 10%,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 相对较低的 PCB 领域。G 线、I 线光刻胶的自给率约为 20%,KrF 光刻胶的自给率不 足 5%,12 寸硅片的 ArF 光刻胶目前尚无国内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中国光刻胶集中 PCB 领域,高技术光刻胶市场份额低。从全球市场来看,LCD 光刻胶 占比较高,为 26.6%,但中国光刻胶市场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 PCB 领域,占比达 94.4%,LCD 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所占份额非常低。全球光刻胶市场预计可达 20 亿美元,国内市场广阔。2017 年,从全球区域市场来看,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最大,达到 32%。其次是美洲地区,其光刻胶 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 2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规模达到 12 亿美元,预期未来市场加速扩张,2023 年可达 20 亿美元2.2.3 电子特种气体电子气体是指用于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产品生产的特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 航空航天、新型太阳能电池、电子产品等领域,是电子工业体系的核心关键原材料之 一。其行业技术壁垒在于从生产到分离提纯以及运输供应阶段,一直受到欧美发达国 家的技术封锁,并且行业集中度高,美国气体化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 日本大阳日酸株式会社和德国林德集团五家公司垄断全球特种气体 91%的市场份额, 国内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0- 2018 年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8 年达到 121.56 亿元,同比增长 16.1%,预计 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152 亿元。同时,随着国内晶圆厂陆续投产,电子 气体需求有望继续增加,预计 2025 年集成电路对特种电子气体需求将达到 134 亿元。2.2.4 高纯溅射靶材高纯溅射靶材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高纯溅射靶材主要是指纯度为 99.9%-99.9999%的金属或非金属靶材,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物理气象沉积工艺, 是制备晶圆、面板、太阳能电池等表面电子薄膜的关键材料。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 将其分为半导体靶材、面板靶材、光伏靶材等。高纯溅射靶材技术门槛高、设备投资 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占比合计超过 80%,主要分布于美、日等国家。下游行业持续放量,半导体靶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半导体芯片的金属溅射靶的作用 是制造金属线,将信息传输到芯片。据 SEMI 统计,溅射靶材占半导体密封材料市场 的 2.7%左右。2019 年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规模为 163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0 亿美元;中国半导体用靶材市场规模为 47.7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75.1 亿元。2.2.5 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实现晶圆全局均匀平坦化的关键工艺。抛光材料是 CMP 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耗材,但是技术壁垒高且客户认证时间长,一 直以来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根据功能的不同,抛光材料可划分为抛光垫、抛光液、 调节器、以及清洁剂等,其中抛光液占据 49%的市场份额,抛光垫占据了 33%的市场 份额。全球芯片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韩国等企业垄断,占全球高端市场份 额 90%以上。CMP 抛光垫方面,陶氏杜邦占 79%的市场份额。中国抛光材料市场发展迅速,未来可期。2019 年,全球抛光垫和抛光液的市场规模 分别为 7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中国 CMP 抛光液市场销售规模 增长迅速,从 2014 年的 12.1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1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0%,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4.4 亿元。CMP 抛光垫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 为 9.7%,2018 年市场规模为 10.3 亿元,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14.3 亿元。CMP 抛光步骤不断增加,CMP 材料需求有望继续突破。由于工艺制程和技术节点不同, 每片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历几道甚至几十道 CMP 抛光工艺。随着未来芯片尺寸 不断减小的趋势,抛光的步骤将不断增加,相关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的发展潜力 巨大。2.2.6 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分立器件和 芯片制造;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及发光电子器件, 也是制作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的优良材料,广泛应用在微波通信、光通信、卫星 通信、光电器件、激光器和卫星导航等领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制作高温、 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电子器件,应用于半导体照明、5G 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 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较 为成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两种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度较高。据 CASA 统计,2019 年 SiC 投资 14 起,金额 220.8 亿 元,GaN 投资 3 起,金额 45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 60%。根据赛瑞研究显示,2017 年全球 SiC 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3.02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达到 13.99 亿美元,GAGR 为 29%;2017 年全球射频 GaN 市场规模为 3.8 亿美元, 预计 2023 年达到 13 亿美元,CAGR 为 22.9%。2.2.7 先进封装封装技术地位重要,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封装技术伴随集成电路发明应运而生,主要 功能是完成电源分配、信号分配、散热和保护。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封装技术不断 革新。封装互连密度不断提高,封装厚度不断减小,三维封装、系统封装手段不断演 进。随着集成电路应用多元化,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5G、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先进封装提出更高要求,封装技术发展迅速,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市场发展未来可期,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受5G 与电子产品的相关影响,2019 年全球 封测市场规模达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放量,封测行业 市场有望迎来高增长。目前全球封测产业的主要地区为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是全球芯片封测代工实力最强的区域,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美国由于众 多 IDM 龙头企业用自己的封测部门,因此也是全球封测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封测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推进半导体产业发展,封测行业发展迅 速,通过自主研发先进封装和海外并购整合,中国大陆封测市场迅速壮大,份额位居 全球第二。2019 年中国封测市场规模约 359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5%,随着 5G 的进 一步推广,未来需求有望继续增加。2.3 面板材料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信息产业发 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技术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 发展到二十世纪初的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技术又分支出离子显示(PDP)、 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技术路线。相比于阴极显像管技术, 平板显示具有节能环保、低辐射、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平板显示 技术的主流产品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面板和 OLED 面板,前者主要应用 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以及电视等领域,后者应用与显示照明领域。LCD 在大尺寸屏幕产品中处主导地位,大尺寸化趋势是促进液晶面板行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而 OLED 技术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在小尺寸平板显示中广泛应用。商业化趋势加速,OLED 市场规模逐年增加。近年,OLED 显示的商业化应用趋势开始 逐步体现,AMOLED 显示面板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为手机和电视产品,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2018 年 OLED 产值规模已达 131.1 亿美元,市场规模 9.6 亿 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7.1 亿元。随着 LCD 和 OLED 下游需求的不断放量,液晶材料、偏光片、OLED 发光材料等同产业 链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2.3.1 液晶材料液晶材料是 LCD 的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着液晶显示整机的时间、视角、亮度、 分辨率、使用温度等性能。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逐渐由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转 向中国大陆,国内混合液晶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TFT-LCD 面板出货面积的不断增 加也将推动上游混合液晶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受益于国内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混合液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IHS 数据显 示,2019 年混合液晶的全球需求量约为 780.5 吨,2023 年将达到 871.5 吨,2019- 2021 年国内混晶需求量分别为 410 吨、510 吨和 590 吨,年均增速超过 20%,市场空 间较大。2.3.2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玻璃基板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薄 玻璃片,与面板的分辨率、透光率、重量、厚度、可视角度等指标密切相关,成本约占整个显示面板产品成本的 20%。玻璃基板行业是液晶显示面板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器 件,技术壁垒较高,行业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消费电子市场广阔,玻璃基板发展动力十足。2019 年我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为 203.09 亿元,其中电视面板领域市场为 141.54 亿元,占比 69.69%;电脑、笔记本及其他大 尺寸面板领域为 38.1 亿元,占比 18.76%;手机及其他小尺寸面板领域玻璃基板规模 为 23.45 亿元,占比 11.55%。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消 费电子市场的不断增长,玻璃基板的需求快速扩张,预计 2019 年达到 32,324 万平 方米,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 28.75%。2.3.3 偏光片偏光片是一种复合材料,可实现液晶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的特性,是液晶面板的三 大关键原材料之一。LCD 模组中需要两张偏光片,分别位于玻璃基板两侧,缺少任何 一张偏光片都无法显示画面。偏光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 PVA、TAC 等原材料,中游 为偏光片生产,下游为显示面板及太阳眼镜、护目镜、摄影设备等终端产品。大陆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利好拉动偏光片厂商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能规模 扩张。2018 年的全球偏光片产能规模约为 7.27 亿平米,整体产能扩张趋于平稳,预 计未来五年内偏光片市场供需将保持 4%的增速稳步增长,2020 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 模将达到 132.5 亿美元。2018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为 4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 34.1%,预计 2020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可达 5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40.2%。偏光片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70%以上,其中 TAC 膜、PVA 膜分别占材料成本的 56% 和 16%左右,是偏光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PVA 膜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片 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 膜一方 面作为 PVA 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 PVA 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 PVA 膜不受水 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片的环境耐候性。2.3.4 OLED发光材料OLED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面板的关键材料,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OLED 材料主要包括发光材料和基础材料两部分,发光材料主要包括红光主体/客体 材料、绿光主体/客体材料、蓝光主体/客体材料等。目前,OLED 发光材料具有较 高的专利壁垒,核心技术被韩日德美企业所掌控,国内企业主要从事 OLED 中间体和 单体粗品生产。其中,绿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为三星 SDI、默克公司;红光材料的主 要供应商为陶氏化学;蓝光材料主要由出光兴产供应。2019 年 OLED 发光材料市场规 模为 13.4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 亿美元,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可期。2.3.5 精细金属掩模版精细金属掩膜版(Fine Metal Mask,简称 FMM)是 OLED 蒸镀工艺中的消耗性核心零 部件。FMM 的主要作用是在 OLED 生产过程中沉积 RGB 有机物质并形成像素,通过准 确和精细地沉积有机物质提高分辨率和良率。制造高精度 FMM,需要 INVAR 等更高级 的合金。现在市面上唯一能提供满足 FMM 使用要求的合金厂商是 Hitachi Metals, 国内 FMM 材料处于初始研发阶段,尚不具备量产条件。FMM 供应商数量有限,技术壁垒较高。HIS 数据显示,2017 年 FMM 市场将产生 2.3 亿 美元收入,2022 年达到 12 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38%。当前领先的制造商为大 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绝大多数的 AMOLED 显示屏均使用其 FMM 掩膜。2.4 高分子新材料2.4.1 生物可降解塑料“限速”升级,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长未来可期。可降解塑料也称为可环境降解塑料, 是指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降解且对环境无害的塑料。可降 解塑料可应用于农用地膜、垃圾袋、各类塑料包装袋、商场购物袋和一次性餐饮具等。 近年来,“限塑令”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发 展空间较大。2018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为 36 万吨,近五年年复合增速约 5.0%。2.4.2 胶粘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空间无限。胶粘剂以粘料为主剂,配合各种固化剂、增塑剂 和填料等助剂配制,能够把各种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胶粘剂用途广泛,近年来,我 国胶粘剂应用领域已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服装、轻工、机械制造、 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贮等众多领域。商标、标签和 广告贴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快了胶粘剂品种的发展,汽车业、电子电器业、制鞋业、建筑业、食品包装业的用胶量增长快速。用途广泛,胶粘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 年,全球胶粘剂市场规模达到 487 亿美 元,同比增长 7.5%,预计到 2020 年,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超过 520 亿美元,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9%。其中中国胶粘剂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 2020 年,中国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达 1200 亿元。2.4.3 有机硅性能优异,有机硅应用广泛。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 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 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 等领域。有机硅聚合产品既可以作为基础材料,又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添加入其它材 料而改善其性能,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 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 及制品。全球市场稳步增加,产能增长主要源自中国。2008-2018 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从 150.2 万吨/年增加至 254.8 万吨/年,产量从 113.3 万吨增加至 210.0 万吨,预计 2023 年 全球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到 309.2 万吨/年,产量达 268.0 万吨。近十年,有机硅产 能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产品优势愈加明显,进 口替代效应显著。2.5 高性能纤维2.5.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地区冲突拉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不断增长。超高分子量聚(UHMWPE)纤维,是 由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 万-500 万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近年来,世界各地冲突加 剧、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等行业增加了对高强度、高性能等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未来 2-5 年,UHMWPE 年需求量 将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总需求预计达到 68.3 万吨。后发先至,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起 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9 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总产能约 4.1 万吨, 占全球总产能的 60%以上。2.5.2 碳纤维碳纤维优点显著,下游应用领域众多。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 CF)是由有机 纤维(粘胶基、沥青基、聚丙烯腈基纤维等)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机构 的无机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 90%的无机纤维。碳纤维具有目前其他任何材料无可 比拟的高比强度(强度比密度)和高比刚度(模量比密度),还具有低比重、耐腐蚀、 耐疲劳、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 以及高性能民用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交通 设施等,是一种国家亟需、应用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材料。三种碳纤维在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等一系 列优异的性能,三种原丝制造的碳纤维具有一定的通性,但在具体的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的需求量稳定增长,近年呈加速趋势。2008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 36.4 千吨, 2018 年达到 92.6 千吨,十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 9.8%,且近年来增长率有所提升, 2015-2018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 28%、15%、7%、10%,平均而言高于此前的增长率。 若按每年 10%的增长率计算,预计 2019 与 2020 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101.9 与 112.1 千吨。国内碳纤维的需求以加速趋势增长。2018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达到 31 千吨,占全球碳 纤维需求的 33.48%,对比 2017 年的 23.5 千吨,增速达到 32%,同期全球碳纤维需求 的增长率约为 10%。2008-2018 十年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量从 8.2 千吨增长至 31 千 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14.22%,高于 9.8%的世界平均增长率;自 2015 年以来,国内碳 纤维需求的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若按 14%的增长率计 算,预计到 2020 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 40.29 千吨。2.5.3 对位芳纶对位芳纶性能优异,民用、军用领域应用较广。对位芳纶的强度是钢的 3 倍、强度较 高的涤纶工业丝的 4 倍;初始模量是涤纶工业丝的 4-10 倍、聚酰胺纤维的 10 倍以 上。对位芳纶稳定性高,在 150℃下收缩率为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如 在 260℃温度下仍可保持原强度的 65%。对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要为防 弹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光缆增强等,间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 要为阻燃装备)、工业过滤、工业制毡、汽车工业等。生产条件严苛,垄断严重。生产可供使用的、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芳纶纤维缩聚物的条 件较为严苛,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因此鲜有企业具备大量产业化生产能力。由于芳纶材料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世界芳纶产业集中程度较高,全球芳纶产业 几乎由美国杜邦、日本帝人、中国泰和新材、韩国可隆四家公司垄断。对位芳纶产能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国内对位芳纶需求量为约 1 万吨,而实际产能 仅仅 2000 吨,进口依存度约为 87%,对位芳纶需求缺口大,进口依赖严重。单兵防 护装备、航空航天领域等国防领域的需求较高,且暂无较好替代材料,目前我国对位 芳纶产能不足,性能也未达到最优。2.6 其他前沿新材料2.6.1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中国市场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主要由电池、电机和 电控三部分构成。其中锂动力电池主要由电芯、BMS 和 Pack 组成,燃料电池由电堆 和系统配件组成,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机械结构构成。据 Markline 统计,2020 年上 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BEV+PHEV)销量为 97.4 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 本、其它国家分别销售 31.3、11.0、32.4、1.2、17.5 万辆,对应分别占比 33.5%、 11.8%、34.7%、1.3%、18.8%。2.6.2 离子液体优势明显,下游应用众多。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或有机离子液体 等,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在 100℃以下呈液体状态的盐类。离子液体 无味、不支持燃烧、蒸汽压小且很难挥发、易回收,在工业使用中无有害气体产生, 是传统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与传统常规溶剂相比,在热稳定性、导电性方面具有 独特的优势。离子液体目前广泛应用于溶剂,电解质,显示器,分析仪器,润滑剂, 塑料,电化学行业等领域。Graphical Research 预计,2017 年全球离子液体需求达 1.5 万吨,预计到 2024 年需求将达到 6.5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市场规模 达到 25 亿美元。2.6.3 富勒烯应用广泛,未来市场广阔。富勒烯具有完美的对称结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有特殊的 稳定性和奇异的电子结构,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因此被称为“纳米王 子”。受成本与技术因素限制,目前富勒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富勒烯具有硬度高、 稳定性好、超导性等诸多特性,在电子、生物医药、超导、能源、工业催化等领域具 有极大的应用潜力。2006 年到 2018 年间,全球富勒烯市场规模都在以年均 7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达到 136 亿美元。3、政策支持,新材料发展动力十足为了提升我国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 先后颁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与指导性文件。具体从战略材料、先进 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展开。其中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 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及高分 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根据对国家政策的相关梳理,根据我国对新材料支持力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新材料 划分为重点突破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结构材料、航空航 天、新能源汽车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材料等;加快研发的新材料,包括先进钢 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等;提前布局的新材料, 包括石墨烯、形态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与仿生超材料等;结合我国在新材料 领域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新材料。4、产业周期创造新材料发展新机遇领域发展成熟,成长期与成熟期新材料潜力巨大。新材料应用广泛,但由于新材料是 基于理念、技术和设备等领域创新后的产品,因此一个新材料从概念提出到发展成熟 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新材料产业按产品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 退期,新材料所处周期不同,对应的业务规模和发展规划也存在差异。对于导入期新 材料,相关概念刚刚提出,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成长期新材料相关产品出现分化,技 术工艺迅速发展;成熟期新材料市场发展开始兑现,产能产量处于高位;衰退期新材 料开始逐步退出市场。从产业周期角度,最具发展潜力的为处于成长期于成熟期的新 材料。 导入期:加强产品创新,进行市场培育。导入期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类别。 处于导入期的产品,一般市场容量较小、市场渗透率较低;此外,公司的生产规 模一般较小且生产成本高,并且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但是 该市场产品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会领先市场获得巨大收 益。概念提出期,相关领域研究刚刚起步。进军导入期公司的相关要求较高,需要具 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该领域资深的研究经验、政策的扶持和新兴市场的需求。 此外,该领域新材料技术尚不成熟,市场较小、需求不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石墨烯、超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记忆合金和关键战略材料等。 成长期:重视工艺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创立企业品牌。进入成长期的产品市场 容量逐步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产品由于技术趋于稳定,产品质量的逐渐 标准化,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且产品成本逐步降低。因此在该阶段,具有较高 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的公司会获得较大的收益。技术、市场成长期,新材料应用增多,市场规模逐渐增加。成长期新材料相关技 术工艺开始逐步成熟,成本开始下降,市场应用逐渐增多,下游需求开始发力, 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产品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除了重视研发外,要注重对于市场的 开发,进行生产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创立自身品牌并建立 相应的销售网络。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钛合金、半导体材料等。 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成熟期的产品技术稳定、质 量稳定且产品差异较小,市场接近饱和。公司应当通过资本密集化、规模效应等 来降低产品成品和提高产品质量,倒逼产品升级。市场兑付期,新材料行业认可度高,使用广泛,下游需求旺盛。成熟期新材料市 场应用较广,终端产品对该新材料粘性较高,市场规模与需求较大。处于成熟期 的公司应当在对原产品成本、质量优化的同时,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同时延伸产 业链外延,拓宽新的业务链并推动技术的不断升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3D 打印、锂电池材料、特种橡胶等。 衰退期:新产品逐渐替代,市场逐步缩小。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规模的不断 缩小,衰退期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新产品开始对旧产品产生替代效应, 市场空间逐渐缩小。新材料退出期,该材料性能不再具有优势,市场规模开始缩减。处于衰退期的 公司应当尽量缩减生产能力、减少开支并逐步缩小市场。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多晶硅和稀土荧光材料。……(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万联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刘万鹏)01 军工新材料:高确定性增长优质细分赛道作为武器装备的技术先导,军用新材料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取得和保持武器装备竞争优势的原动力。国防工业往往是新材料技术成果的优先使用者,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对军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美国空 军对2025年航空技术发展的预测分析,军工新材料重要性位列43个系统中第二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军用新材料按照属性衍生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四大类,其中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动, 大批产业投资基金不断设立以拓 展军工行业融资渠道,叠加国家 推动军工资质“四证”简化为 “三证”意图降低壁垒,许多优 质技术的上游企业将加快技术突 破的脚步,短期内有望逐步打破 现有的竞争格局,成为军工行业 的黑马。对于上游原材料企业而言, 2019-2020年两年间,就有西部超 导、铂力特、中简科技图南股份 及中天火箭等优质企业跑步上市, 为钛合金产业链及复合材料产业 链注入新的活力。长期来看,随着技术下沉市场,新材料军工企业是最有潜质冲 击民品赛道龙头地位的公司。02 先进金属材料:武器装备更新迭代催生市场高温合金通常是指能在600-1200℃的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 材料。 按照制造工艺划分可以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发散冷却高温合金等;按照基体 元素种类可以分为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等;按照强化方式可以分为固溶强化高温合金、时效强 化高温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等。在军工领域, 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舰船和工业燃气轮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如 涡轮叶片、导向器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也是核反应堆、化工设备、煤转化技术等方面需要的重要高温结构材料。钛合金对于减轻结构重量、 提高结构效率、改善结构可靠性、提高机体寿命、 满足高温及腐蚀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金属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应用水 平成为衡量飞机结构选材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军用飞机战技性能的重要方面。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与全球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航空领域, 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始终占据钛材总需求的 50%左右,而国内航空用钛材的比例仅为 16.3%,航空用钛材市场还存在较大潜力, 随着国内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和新增型号列装,以及商用飞机通过适航认证后的产能释放,未来高端钛合金材 料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历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发布的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近六年航空航天钛材销量的复合增速为21%,考虑到国内目前 航空航天用钛材占比远低于全球范围内航空航天用钛材占钛材总需求的 50%的比例,假设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不变,则至2029年,钛材销量将达到 8.5万吨,未来10年国内航空航天用钛材需求量预计约为 41.54万吨。03 复合材料:军民两用双轮驱动提升景气碳化硅纤维: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碳化硅纤 维主要用作耐高 温材料和增强材 料,耐高温材料 包括热屏蔽材料、 耐高温输送带、 过滤高温气体或 熔融金属的滤布 等。用做增强材料时,常与碳纤 维或玻璃纤维合 用,以增强金属 (如铝)和陶瓷 为主,如做成喷 气式飞机的刹车 片、发动机叶片、 着陆齿轮箱和机 身结构材料等, 其短切纤维则可 用做高温炉材等。碳纤维:飞行器减重利器。随着现代军用器材的发展,陆军对于所用的榴炮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自行火炮炮台、构件、轻金属装甲车用材料的轻量化是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保证动态和防护的前提下,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减轻重量,还可以减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变形,有效提高射击精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 极强的可设计性能。在主战机以及直升机的一些形状复杂的构件中也能够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既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又可减少制作成本。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疲劳性能、减震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特点,所以说碳纤维是新一代军工材料,也是当 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国防工业往往是新材料技术成果的有限使用者,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高分子材料行业趋势及主要壁垒分析(附报告目录)1、高分子材料概述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及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原料多,生产容易,成本低,加工快;品种多,性能多种多样,用途广泛,适应能力强(通过改性可以得到多种性能);具有特种功能,如塑性、弹性、韧性、耐腐蚀、防辐射、绝缘等。这些特点使得高分子材料成为近代各技术部门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其用途多样,作用突出,可作为下游塑料、橡胶、树脂、涂料、纺织等制品产业的原料,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工程、医疗卫生、纺织、轨道交通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行各业。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报告》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领域资料来源:普华有策目前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的覆盖细分产品众多,生产厂商以江浙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较为集中。各厂商的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2、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在当前人类生产、生活中,高分子材料与金属、陶瓷并列为三类最重要的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分子材料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以及政府部门对高分子材料行业的支持,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呈现从结构材料发展到功能新材料、从单一材料发展到复合材料、从单纯的配方调节向预定性能生产发展的趋势:(1)从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复合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发挥各自组成材料的优点,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材料的经济效益。由单一向复合转变是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其中高分子树脂是结构复合材料的最主要的基体材料,许多高性能的增强材料也是由高分子材料所构成。目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玻璃钢”,当前已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占高聚物基复合材料的绝大部分,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建筑、船舶、家电等领域,而今后仍会有所发展。(2)从单纯的配方调节向预定性能生产发展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各种各样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耐高温,耐磨性,耐老化,耐腐蚀性及高的机械强度等方面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对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工业、家用电器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1)创造新的高分子聚合物;2)通过改变催化剂和催化体系,合成工艺及共聚,共混及交联等对高分子进行改性;3)通过新的加工方法改变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4)通过微观复合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3)从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发展功能高分子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充满活力的新领域,目前虽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正十分广泛而活跃地进行研究、开发、创新,并且已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进展,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高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物质传输、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催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力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例如像金属那样导电的导电性高聚物,能吸收大量水分的吸水性树脂,用于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胶,作为人造血管和人造心脏等原料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等。3、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技术配方是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及净化剂产品制造行业的核心。在配方的设计中,原材料和改性助剂的品种或数量发生轻微变化,都会引起产品性能指标较大的波动。目前,高性能的专业型产品配方被各细分领域内的领先企业掌握,产品性能和质量的一致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核心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的影响。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与净化剂产品,其研发涉及诸多领域多个技术环节,在产品配方、反应机理等方面技术难度很大,对过程控制、工艺精度等方面要求严苛,对制备技术和制备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各领域内的领先企业均对其生产配方、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高度保密,而新进企业通常缺乏技术积累,短时间内难以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同时,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与净化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相应下游客户对产品具有性能持续优化的需求。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迎合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与团队和相应的技术储备,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控制体系等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2)人才壁垒高分子材料行业及催化剂与净化剂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征,优秀的高分子材料企业与催化剂企业需要大量的具备高分子材料和催化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技术开发经验的优秀研发人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在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现阶段,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仍属紧缺资源,而面对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行业高效化、复合化、环保化等各类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尖端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3)资金壁垒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与净化剂产品涉及的生产工艺和制备设备配套要求较高,加之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前期研发资金投入较大。原材料价格在企业投产运行的过程中,受宏观经济、原油价格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高分子材料下游行业多为大众大宗消费品行业,受宏观经济、消费心理、技术进步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相关行业景气程度也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能源净化产品中的脱硫催化剂和特种催化材料及催化剂单笔供货数量大,一般采用订单式生产,生产周期长,存货占用资金多。因此,企业也需要一定规模流动资金来应对原材料价格和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风险。(4)客户壁垒高分子材料的一些下游行业,如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工程、医疗卫生、纺织、轨道交通等,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催化与净化行业客户的招标项目条件设置较高,需要多年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营业绩、产品质量保障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因此新进入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市场渠道并顺利进入招标市场。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对原材料质量的认同往往建立在长期考察和业务合作的基础上,一般通过长期、严格程序审查后才选择规模实力较强、工艺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对供应商的实力、技术、服务、团队、品牌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且这些企业一旦选定了供应商,就不会轻易改变,业务合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这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客户忠诚度和品牌效应是其进入本行业的较大壁垒。目录第一章 2016-2020年国际高分子材料发展动态第一节 国际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国际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分析一、行业规模及应用领域二、行业技术现状分析三、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四、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三节 主要国家与地区高分子材料发展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量、前景预测)一、美国二、欧洲三、日韩第二章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GDP增长态势分析二、2016-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第二节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国家政策法规环境分析一、我国政府对该行业采取的扶持政策二、中国扶持政策变化分析三、行业准入政策分析第三节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第四节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社会、人文环境分析第三章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一节 中国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产能与产量分析二、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结构分析三、中国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现状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总体供需情况分析一、国内高分子材料总体消费分析二、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需求状况分析第三节 近三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进出口情况分析一、高分子材料进口情况分析二、高分子材料出口情况分析第四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价格分析一、2016-2020年我国高分子材料市场价格分析二、2016-2020年我国主要高分子材料市场价格分析第五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运行动态分析第四章 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分析二、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三、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总销售收入分析四、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析五、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投资资产增长性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一、企业数量与分布二、销售收入三、利润总额四、从业人数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投资状况监测一、行业资产区域分布二、主要省市投资增速对比第五章 橡胶第一节 橡胶的分类一、天然橡胶二、合成橡胶第二节 中国橡胶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应用领域二、生产工艺三、发展概况四、市场现状调研第三节 中国橡胶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第六章 高分子纤维第一节 高分子纤维的分类一、天然纤维二、化学纤维第二节 中国高分子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应用领域二、生产工艺三、发展现状调研四、市场现状调研第三节 中国高分子纤维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七章 塑料第一节 塑料的分类一、通用塑料二、工程塑料第二节 中国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应用领域二、生产工艺三、发展现状调研四、市场现状调研第三节 中国塑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第八章 2016-2020年中国其他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 高分子胶粘剂一、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胶粘剂生产工艺发展现状调研二、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胶粘剂应用领域变化情况分析三、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胶粘剂市场现状调研四、中国高分子胶粘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二节 高分子涂料一、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涂料生产工艺发展现状调研二、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涂料应用领域变化情况分析三、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涂料市场现状调研四、中国高分子涂料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三节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一、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发展现状调研二、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变化情况分析三、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市场现状调研四、中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九章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一、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二、主要高分子材料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集中度分析一、企业数量集中度分析二、销售收入集中度分析三、资产集中度分析第十章 高分子材料行业优势企业运营对比分析第一节 A公司一、企业基本状况分析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四、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第二节 B公司一、企业基本状况分析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四、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第三节 C公司一、企业基本状况分析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四、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第四节 D公司一、企业基本状况分析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四、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第五节 E公司一、企业基本状况分析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四、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第十一章 2016-2020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产业运行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产业总况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特点及应用开发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十二章 2016-2020年中国橡胶机械行业运行动态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概况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橡胶机械市场状况分析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橡胶机械企业及品牌分析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第一节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一、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分析二、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开发方向三、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十四五”整体规划及预测分析四、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分析五、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进出口预测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运行状况预测分析一、2021-2026年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分析二、2021-2026年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三、2021-2026年企业数量及变化趋势预测分析四、2021-2026年行业利润指标及变化趋势预测分析五、2021-2026年行业总资产预测分析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前景展望分析一、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格局及竞争趋势展望二、2021-2026年行业经济效益预测分析第四节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分析一、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供给预测分析二、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三、2021-2026年高分子材料行业生产区域转移预测分析第十四章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第一节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分析一、生命周期分析二、行业增长性分析三、产业成熟度分析四、垄断程度分析五、对原材料依赖性分析及趋势预测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规模的发展及投资需求分析二、总体经济效益判断三、与产业政策调整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三、技术风险分析四、政策和体制风险五、其他风险第十五章 2021-2026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建议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对于三元材料而言,2020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从大背景来看,动力市场的低增速严重限制了正极材料的需求量,而年内电池厂方面的降本诉求以及消费者方面对于电池安全性能的强烈关注都在不断推动磷酸铁锂的回潮,使得三元材料市占率持续下滑。从社会舆论上看,三元材料体系略显失宠。 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场仍然不乏亮点,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延续同比增长势头,出口量更是同比翻番;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材料体系仍是主流,2020年全年市占率仍然超过60%,同时三元材料的高镍化进程也在稳步进行。在技术路上下,三元材料更是呈现多线开花趋势,NCMA、NMx、高电压等路线均开始步入市场化应用。2021年,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复苏以及海外新能源市场的强势增长,预计国内三元材料市场增量将极为可观,特别是在高续航车型上,三元材料体系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三元材料的未来而言,市场规模与技术发展缺一不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客观的了解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场的变化,鑫椤资讯推出《2021-2025 全球三元材料产业链价值研究报告》,通过对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梳理,为大家拨云见日更正确的理清未来三元材料行业的发展。▲报告目录以实际交稿为准●本报告涉及数据的来源及解释:本报告所涉及宏观、行业数据来自于:工信部、国家统计局、中汽协、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公开渠道报道等。●本报告所涉及企业数据来自于企业公开报道以及报告制作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企业调研、电话调研等方式获取。●本报告所涉及预测数据,主要由报告制作方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热点等方面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得到。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首先说下,找各行各业的行业报告的用途是什么?如果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或者产品方向,或者市场策略,或者产品设计,或者广告定价,或者投资,或者任何方向,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人对行业报告的深浅度需求不一致。所以会需要不同层次的行业报告。另外,行业报告良莠不齐,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来判断,而且不同行业报告的口径不一致,可能导致结论对接不上,所以在行业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解读和判断上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否则引用臆断的行业报告结论来做出判断,危害巨大。最后,行业报告的材料都是偏行业性质的,比较大范围和大规模,不一定适用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在获得大概的了解后,最好结合案头研究(行业报告),定性和定量的的研究来辅助定位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东方财富研报中心,pdf直接下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行业报告)一,国内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艾瑞研究-艾瑞网(互联网行业报告)艾瑞APP指数-艾瑞网(移动App TOP 1000 月度活跃和日活跃)艾瑞PC指数-艾瑞网(PC TOP 1000-月度活跃和日活跃)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所有行业报告,内容繁多,支持搜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可以当做互联网人口普查基础表来看数据新知 - 易观(易观智库)-仅参考【友盟+】数据报告-(被阿里收购)仅参考http://www.dcci.com.cn/report/index.html (DCCI)-仅参考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赛诺数据,智能机出货量的专业统计数据报告-移动观象台-TalkingData(Talkingdata报告)-行业报告可看艾媒网-全球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发布平台/iiMedia Research出品-行业报告可看DataEye大数据移动营销综合服务商-数据报告-dataeye-偏手游方向ASO100 - 专业App Store数据平台丨ASO优化专家平台丨iOS榜单排行榜查询工具电影电视行业免费报告列表页-艺恩咨询(是个研究娱乐行业的公司,提供行业报告)旅游数据报告-旅游圈(旅游行业报告)小程序报告-阿拉丁统计爱应用:一个应用所有历史版本的产品分析截图记录。Appannie,看国外的人都下载什么应用卡思数据-短视频网红分析数据分析国金证券研究所(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和报告)中金研报(不用付费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结论)抖音快手的热门视频和kol的名单各大媒体的每天的热门排行榜短视频行业的数据招商证券的电商类报告(电商类的行业观察,企业研究,品牌深度报告,这个很赞)短视频和图文内容类的行业报告-新榜http://www.100ec.cn/zt/wmds/ (涵盖跨境电商所有报告,行业数据和研报)镝数聚-权威数据 海量聚合 (除了各行业报告汇集外,还提取了报告中的数据,颗粒度比较细,可以查看使用)研报首页(东方财富研报中心),报告PDF直接下载排名不分先后二,国家机构公开数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成果-权威发布-权威数据国家智能机出货量的官方统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中国城市地铁线路的流量数据)国家的便民服务查询(包括5A景区list,小微企业名录,法人信用查询,出租车信息查询)国家宏观经济数据(GDP,CPI,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粮食产品,PPI,各地区行政规划,各地财政收支等等,分月度季度和年度)部分数据如下5,国家统计局(数据多到瞠目结舌,包括年度,季度,国家,国际,年鉴,介乎涵盖所有数据指标和历史)部分数据举例6,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库(有健康,农业,公共部部门,人口分布,外债,性别,教育,环境,气候变化,能源,贫困等各种公开数据)7,世界数据图册(世界和地区统计资料,各国数据,地图,排名)包含的全球的国家公开的数据(可惜的是好像有些数据只更新到2017年)8,国家机关部委的公开数据(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不,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各城市开放数据(包括浙江数据开放网,青岛数据开放网,贵阳数据开放平台,成都数据公开平台,合肥数据开放平台,河南开放数据平台等)10,宏观经济查询数据(包括高校财经信息库,人民网经济数据库,香港统计处,联合国统计司,世界经合组织,欧盟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11,房价数据(包括中国房价指数,房价走势,台湾房价行情,北京房价查询,深圳楼盘成交查询等,上海地铁房价,贝壳指数等)12,汽车数据(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百度汽车网,易车汽车指数,汽车渠道直通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中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13,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三,国内互联网公司数据报告网站列表讲座PPT-腾讯大讲堂Tencent 腾讯-业绩报告腾讯大数据-腾讯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开放服务平台-百度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数据研究中心 提供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百度数据中心报告首页-阿里研究院-阿里行业研究报告企鹅智酷_腾讯网-腾讯出品行业报告腾讯CDC -腾讯交互设计报告百度用户体验中心-百度UED用户研究报告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网易UED用户研究报告网络视频数据报告-优酷指数行业报告PP指数_PPTV聚力-PPTV指数行业报告360研究报告_360安全中心-360应用商店等产品出品报告排名不分先后四,国外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国外咨询机构较多,数据详实,无论是海外出海产品,海外报告中多有亚洲和中国的重点研究,相关报告和趋势分析都可以选看)Flurry-国外app行业报告App Annie Blog-app指数报告https://www.appannie.com/insights/ (Appnnie的行业包括,包括app 分发行业的分发量和收入)BI Intelligence-business insider的报告Today's Articles on Digital Marketing and Media-emarker的报告http://www.newzoo.com/category/press-releases/-newzoo侧重于手游行业报告Gartner Press Release Archives-gartner侧重于硬件的出货量,包括智能机和PC等IDC - Search Results-IDC的硬件出货量全球报告Yozzo Telecom NewsJ.P. Morgan Home-摩根投行报告德勤中国 | 审计, 企业管理咨询, 财务咨询, 风险管理, 税务服务及行业洞察Precisely Everywhere-comscore的互联网行业报告Ericsson - A world of communication(Global移动行业报告)GamesInstry.biz(Global游戏行业报告)http://adfonic.com/(Global广告行业报告)Canalys | Insight. Innovation. Impact.(Global智能机报告)Mobile, Online & Digital Market Research, Data & Consultancy(通信无线报告)Home | GfK Global(终端比较专业的报告)Kantar Worldpanel(主要统计Android和ios的市场份额)PwC publications(皮尤的所有用户,市场研究报告)Fiksu | Data-fueled mobile marketing(统计app用户获取成本和应用商店下载频次的监测)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揭示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Insights - Jampp (Jampp是国外的app 的粘性和转化漏洞的网站,在insights里还有行业的app的retention等benchmark的数据,有些类似flurry的行业数据)罗兰贝格行业评论 战略和行业评论和报告普华永道: blog 各个行业的主要发现和行业报告Website Traffic & Mobile App Analytics (similar web 以色列的网站分析工具,可以分析任何网站,包括用户,来源,终端,分布等等,数据非常棒)CADAS(全球航空公司研究报告):非常支持和专业印度互联网年报 - 竺帆 | 助力中企扬帆天竺 (印度出海报告,非常详细)GSMA: 全球移动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全部免费下载报告和数据,从2015年到现在商业价值研究院 -IBM(行业观点报告比较多)排名不分先后五,各大公司不定期发布的报告,比如(细分方向的时候用)高德地图: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微信城市服务发布《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报告】淘宝发布 2015 中国消费趋势数据,2015 年我们为什么买单?互联网增长的第一本数据分析手册-Growing IO的公开手册移动游戏运营数据分析指标白皮书(一)-Talkingdata 运营指标分析白皮书多多大学 (多多大学也分享了很多的拼多多运营数据还提供课程,可以看)排名不分先后(不局限于以上list)六,找行业内的人事打听内部一手资料1,关注一些专门打听行业内部人事的信息来源这里先推荐一家公共号:晚点LatePost(微信搜索公共号可以 关注)这家主要是会 看一些行业内部和重要的消息2,在行上约人。在行 App如果想知道一些企业的信息,可以在在行上找到一些行家,曾经一手经营或者运营过祥光额项目和参与过竞品和行业公司的操盘,可以约出来,从信息和方法论角度获得资讯七,企业信息报告新三板在线 - 中国最大的新三板生态平台(各行各业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高管数据等)企查查|企业查询(查询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法人信息)企业注册信息查询(天眼查,同企查查)SEC.gov | Home(美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季度年度财务报告)Bai | Investors(各大上市公司季度财报,IR.XX公司.com,比如百度这个)天眼查(可以查到各个企业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到员工个数)排名不分先后八,各种业内微信群现在发现很多好的内部报告和难以获得报告,是通过加入一些干货群,内部群来获得的。比如做直播电商的人自己比较关注一些直播和电商带货的详细的数据和报告趋势,大家会自己组建一些干货群,只要是市面上有的报告,自己内部发现的都会往里面扔。这个是淘宝直播的负责人赵圆圆离开淘宝后创业,同时聚集的几个群,里面关于直播的干货非常多。其他的关于投资的,趋势,创业的类似群也很多,获取报告也很一手,大家也可以自己开发下这样的群组织。九,各大公司的财报通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报信息包含的内容是最全面的,关于用户,商业,渠道,增长,业务策略等等。所以如果想了解一个公司,如果是上市公司最好第一手先看财报后者SEC(上市报告)。很多同学问我财报哪里找,不知道怎么看。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IR(投资者页面),在上面有财报的完整的pdf下载。另外,也推荐大家听听每期的企业conference call(回答财报问题),可以听下CEO对财报的解读。这里我列举几个大公司财报的网站wind:金融数据库,包含财报和行业信息(wind的账号可以到闲鱼租)百度财报 PDF:Bai | Investors | Home百度财报解读podcast:音频可以在线听阿里财报pdf:阿里巴巴集团腾讯财报pdf:Tencent 腾讯 - 投资者关系搜狐财报pdf:http://investors.sohu.com/拼多多pdf:Investor Relations | Pinoo Inc.拼多多财报解读:音频可以在线听。如果大家有自己想要了解的公司,在百度or google搜索:公司名字+IR ,可以 定位到他们公司的财报网站页面。在页面上找到conference call或者webcast,可以 找到他们的财报解读音频。十,投资机构的统计网站(创业方向选择,投融资选择的时候用)IT桔子 | IT互联网公司产品数据库及商业信息服务(IT桔子,中国创业公司投融资数据和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投中的每个季度的行业融资报告,不定期有专项分析报告)CB Insights - Blog (CBI insights的一系列产品,包括公司的估值,独角兽公司列表等)The Downround Tracker(公司估值下降的趋势)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独角兽公司列表)IPO Center: IPO Market, IPO News, IPO Calendars, IPO Pricings, IPO Voting(IPO相关新闻和趋势报告)PrivCo | 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Intelligence(美国金融数据公司,主要关注未上市公司的所有投融资资料,目前涵盖的公司包括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公司)券商行业研究报告 (国内券商的行业报告,策略报告,可以筛选行业,筛选报告类型)https://pitchbook.com/news/reports(PitchBook的PE,VC,M&A行业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IPO 投融资行业报告)Dow Jones VentureSource 2Q’16 U.S. Venture Capital Report(道琼斯旗下机构Dow Jones LP Source行业投资报告)NVCA Venture Investment(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每个季度和年度都会出投融资行业报告)PWC-MoneyTree Home(PWC的money tree report是每个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报告)https://home.kpmg.com/xx/en/home/insights.html (KPMG毕马威的insights报告,一般是每个季度的创投趋势,比较细致的分析)Mattermark - Discover, Enrich, & Analyze Companie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M&A, 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 Database(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DataFox | Prospect Sales Leads with Company Signal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CrunchBase accelerates innovation by bringing together data on companies and the people behind them.(创业公司数据库)Venture Intelligence PE/VC databaseStock Market Insights | Seeking Alpha (二级市场金融分析网站)Tencent Holdings Ltd -- Trefis(各个公司的revenue model的预测和key driver的趋势,这个网站简直不能再棒)排名不分先后十一,本地数据库这个世界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只解决了其中20%,其他80%的信息再各个角落,包括微信群,包括口口,甚至包括直播里都有,但是都不在搜索引擎。就搜索引擎而言,现在很多人只是使用了其中的5%还不到。搜索引擎的技巧可以提升,但是其他80%的信息获取渠道更为隐蔽和无法公开获得的。我加了很多 群,里面都是这些报告和信息和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这些是搜索引擎提供不了的这些冰山下的信息才决定了信息的获取的不同和优质与否。除了上述渠道外,能找到靠谱渠道,找到合适的报告随时存储起来,等用的时候随手打开用是最好的。分享一个我最近看的收藏的精品的报告收藏夹,也希望对你们有用十二,怎么提炼自己获取信息的层次和获取信息的价值找到行业信息报告知识获取信息只是其中一个层次 ,获取信息是否更有价值更直接可用,在于基本功行业信息报告的甄别和获取,积累和提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越往上走,越是接近信息更有价值,更新鲜,更真实有效,更直接,有大量的渠道 可以 获得更多 的信息,这些不仅是通过 行业报告获取的,还有包括自己可以控制的方法,包括爬虫,数据挖掘,信息技术 等,还包括人脉,圈子,内幕的等渠道。大家感兴趣可以到这个答案看下详情,我对每个层级的方法的解读。
中商情报网讯: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建材行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工业,我国重视建材产业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建材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建材绿色化改造,推广绿色建材,此外,16省市将建材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一、中国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1、建筑工业综合实力增强2018年以来,中国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现提高的趋势。2020年中国建材行业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但是与整个工业增速持平。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主要产品生产保持增长近几年,中国主要建材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水泥产品产量维持在22万吨以上,平板玻璃产量在8亿重量箱左右。2020年中国水泥产量23.8亿吨,同比增长1.6%,平板玻璃产量9.5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3%。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效益稳中有升近几年,中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6万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总额487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水泥行业营业收入9960亿元,同比下降2.2%,利润总额1833亿元,同比下降2.1%;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39%。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新型建材涌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建材出现。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在相关性能研究方面,新型建筑材料在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耐腐蚀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生产过程方面,新型建筑材料充分地利用了生产原料,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在环保方面,新型建筑材料更聚焦于减少物耗、减少能耗以及减少污耗等方面,追求让建筑材料更加符合世界环保趋势和人类生存需求的目标。与传统建材行业相比,大多数新型建材产品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投资较少。但部分科技含量较高、工艺复杂、且对生产过程节能环保要求较高的产品,大部分企业生产能力不足。5、建材工业竞争格局建材工业仍然存在的总体基础薄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低,半数产业的半数企业仍处于中低端。总体竞争情况来看:我国建材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特点,企业普遍市占率较低,但也预示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大。伴随着众多建材行业企业陆续上市,80后、90后新兴消费者对传统建材装修自我定义,建材行业将加速洗牌升级。二、十四五时期各省市建材产业发展思路分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中国十四五纲要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此外,16省市将建材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9省市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及建材。例如,贵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推进建材产品向轻质、高强、隔音、节能、低碳、环保方向转型。推动水泥、预拌混凝土、玻璃及加工等行业技术创新,推进清洁智能化生产,促进行业提质增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材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方晏荷、武慧东、张艺露)报告综述基建集采趋势加快,防水及外加剂龙头或迎发展新机遇我们认为近年来在政策驱动下,基建集采趋势正在加快,万亿规模基建集采 将成为建材企业角逐竞争的新赛场。参考地产集采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基 建集采利好有较强品牌、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的相关建材龙头。水泥、混凝 土、钢材等大宗产品基建集采规模大,但对应的供应商也更分散,我们认为防水、外加剂等细分赛道龙头弹性或更大。基建集采优势显著,万亿市场需求庞大大型总包型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在 30%-40%左右,原 材料成本的优化是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集中采购可以发挥 规模采购优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采购价格, 目前已成为大型工程施工公司的主要采购方式。我们从供需两侧对 19 年七 家建筑头部企业集采规模进行交叉验证,并进一步测算 21-22 年七家建筑 头部企业年均集采总额将超过万亿,部分品类如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外 加剂集采金额分别为 1868/3395/184/271 亿元,其中若考虑中国建筑庞大 的房地产及房建业务,我们预计相关非金属建材的市场将更为庞大。收款及中标改善推动基建集采规范化发展,新蓝海增长可期2019 年以来基建集采规范化发展逐步推进,1)自 2019 年起,国家不断 推出政策保障企业收款权益,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方垫资,且付 款期最长不得超 60 日,未来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或有所好转,有望带动上游 建材企业现金流改善;2)19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修订 稿)》明确投标人不得通过异常低价进行竞标,并提出了综合评估法、经评 审的最低价投标价法等新的评估方法。我们认为随着政策趋向于加强对质 量的考核,传统的最低价中标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防水、外加剂龙头 企业在产品质量及配套服务方面优势明显,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静待花开,重点推荐防水及外加剂龙头企业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产品种类较多、掺量小,19 年在中铁原材料采 购成本占比仅为 0.8%/1.1%,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且施工企业 的质量敏感性大于价格敏感性。而防水、外加剂细分赛道龙头供应商较少, 在基建集采发展趋势下将更加受益。基建集采:建材企业角逐新蓝海采购模式演化:分散采购—项目集采—战略集采市场对房地产集中采购建筑材料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基建类集采缺乏研究,而我们认为 其正快速成为防水、管材、外加剂等主要建材企业角逐的新赛场。一般而言,工程承包公 司的采购主要包括产品物资采购和服务类采购,其中服务采购主要包括设备使用、人工分 包和商旅采购。本报告我们以物资采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采购主体来分,物资采购可 分为业主采购和承包商自主采购两种模式,其中业主采购主要是指业主通过招标采购,与 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采用有偿调拨的方式供应给承包商,然后在支付的工程款中扣除货 款。而承包商自主采购是指承包商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全部材料由公司自行采购。在工程 项目中,这又可以简要分为战略协议采购、集中招标采购以及就近分散采购三种模式。工程公司在成立初期,一般由于公司的业务体量较小,且业务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为了节 省采购的时间,公司通常选择以就近分散采购为主,通过有限的物资采购人员利用当地的 供应信息渠道,为附近的几个工地同时供应工程所需物资,这种采购模式的优点是采购时 间较短,对市场反映灵敏、补货及时、购销迅速,但随着公司承接的工程量逐渐增多,且 工地更加分散,分散采购的缺点被逐渐放大,一方面需要增加更多的采购人员,造成采购 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且各地的供应链较为分散,不利于进 行统一管理。行业报价方式的改变驱动基建企业采购模式向集采发展。国家发改委在 2005 年发布的《建 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报价方式,建立 工程造价市场形成和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思路是“统一计算规则,有 效控制水量,彻底放开价格,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与传统 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更加依靠市场和企业的实力,通过竞争形成价格。 这一报价模式的推出,给工程市场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工程企业为在竞争中抢占市场 份额纷纷转向“低成本战略”,在企业的采购模式上将眼光投向了低价高效的集采模式。与就近分散采购相比,集中采购有诸多优势,如发挥规模采购优势、规范采购行为、优化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可以带来采购成本的下降。在就近 分散采购的模式下,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范围仅仅局限在某一区域,供应商的数量较少,不 存在竞争压力,因此公司在采购过程中的议价权相对较低,而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企业 可以整合分散采购资源,发挥规模采购优势、获得更加优惠价格,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招投 标的方式,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选择合适报价者作为自己的供应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对于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来说,传统的材料采购流程一直在使用,传统的采购将重 点放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通过多方材料供应商的角逐竞争,选择最低价格供应商,但这 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1)工程施工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为商业合作关系,并不能以战略合 作作为出发点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是短暂且不稳定的,企业难以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的管理; 2)在传统的招投标模式下,供应商为了能够中标只注重价格的压低,导致产品质量下滑; 3)项目的招投标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的进度。战略集采是指企业与主力供应商签订集中采购的框架协议,工程企业可以锁定对应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供应的型号和价格,在协议项下执行订单操作。战略集采相对于“一单一 询、一单一谈、一单一签、一单一结”的传统采购模式,有利于统一采购标准与提高采购 效率,其实质是通过有序竞争,与优选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整合内部需求资源和外 部供应商资源,从而优化采购供应链。而供应商也可以获得一个长期客户,战略集采对双 方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目前,规模较大的工程公司都开始推广这种采购模式, 如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上海建工等,我们预计未来战略集采的占比仍会持续上升。基建集采 vs 地产集采:基建集采有望厚积薄发与房地产集采相比,基建集采的推广时间更早,但地产集采推广的速度更快。从我们统计 的中国中铁 2015-2020 年建筑材料招标量来看,2016 年中国中铁建筑材料招标量出现大 幅增长,同比增速高达 187%,随后两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8 年底已增长至 3809 条, 较 15 年增长 7 倍,19、20 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高位,而地产集采主要受益于行业集 中度提升以及精装房政策驱动,19 年才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势头。根据优采云平台的数 据统计,全国重点 70 成房企 19 年招标量 11490 条,同比增长 50%,20 年尽管房企销售 受疫情冲击,但招标数量仍实现 39%的增长。地产商集中度快速提升是推动房地产集采模式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在融资收紧、土地成 本上涨而房价上涨空间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竞争逐渐加剧,而降本增效、提高房屋建筑质 量与自身周转开发速度成为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集采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规 模经济优势,降低企业采购价格,同时能够规范质量管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提升周转速 度。根据克而瑞数据,TOP100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市占率已从2014年的22%提升至2019 年的 44%,截止 20 年 11 月继续提升至 49%,以分散采购为主的小型地产公司的生存更 加艰难,伴随着房地产企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集采模式越来越受到地产商青睐。精装房占比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加快地产集采模式的发展。我国精装房渗透率自 2017 年 以来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20 年全国新开楼盘全装修面积 6.1 亿平,渗透率达 42%。 以华东地区和一二线城市为主力,渗透率较低的东北、西北地区及四线城市高速增长。精 装房的盛行,对产品的质量、供应商的服务、售后保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集采模 式下,地产商更容易筛选出综合实力更强的供应商。地产商通过与建材供应商签订战略集 采协议,可以使其为自己提供稳定、充足且可靠的产品供应,同时配套安装及售后服务, 大大降低了地产商的成本,因此精装房渗透率的提升,进一步加快了地产集采模式的发展。参考地产集采的发展路径,地产企业集中度提升、降本增效和精装修比例的提升是重要驱 动力。我们认为 2019-2020 年建筑工程企业订单和收入集中度快速提升,“十四五”期间 基建领域发展重心也有望转向高质量有序发展,对应的基建集采需求预计也将快速提升。行业规模:万亿基建集采开启,头部企业竞争力突出成本探究:工程公司规模效益竞争更为突出首先我们对建筑行业的成本构成进行探讨,为了消除因 IPO 因素、行业景气波动和收入跨 期确认带来企业毛利率大幅变动的情况,我们筛选 2008 年后上市且毛利率变动较小的 14 家建筑企业,涵盖了基建、园林工程、设计咨询、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等九个细分行业, 并选择东方园林、中国建筑、中国铁建这三家细分行业龙头进行成本拆分,进一步了解影响工程企业的主要成本项目。对于劳务成本的效益,我们通过测算每亿元工程建设劳务支出所带来的工程建设收入来衡 量。从 2013 年至 2019 年,工程建设劳务成本的效益在逐渐减少,从每亿元成本产出 4.8 亿收入减少至 2.7 亿元,但减少幅度在收窄并趋于稳定,2014-2016 年每年下降幅度约 14%, 而 2017-2019 年幅度仅为 4%。由于工程建设的劳务成本主要花销于劳动力的开支,对比 国内建筑业工人同时期的收入变化,我们发现每亿元工程建设劳务成本带来的收入与建筑 业工人收入情况成反向关系,且随着劳动力收入增长的收窄,成本效益的减小幅度也在收 窄。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每亿元工程建设劳务成本带来的收入将会稳定在 2.5-3.0 亿元左右,因此在此背景下,公司未来的收入总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项目体量的变化, 也即公司规模效益的体现,而原材料成本在项目效益中的体现也将更加重要。17-19 年中国建筑分包成本占比 30%以上,材料成本占比 28%以上,人工成本占比 5%以 上,原材料成本成为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建筑 19 年工程项目成本占营业 成本比例为 87.8%,其中基建工程成本占比 23.1%,房屋建设成本占比 64.7%。通过进一 步成本拆分,我们发现中国建筑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分包成本(2019 年占营业成本的 30.4%) 与原材料成本(2019 年占营业成本 29%)。分包成本是指公司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 剩下的就是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比重较低只有 5%左右 (2019 年占工程成本的 5.1%),这种成本结构可以代表主要的大型总包型企业成本构成。 由于中国建筑已实现通过自身集采平台进行分包招标和原材料集中采购,因此原材料涨价对 公司的影响整体可控,近三年成本占比较为稳定,集采有效分散了原材料价格风险。17-19 年中国铁建材料成本占比 40%以上,人工费占比 30%左右。相比中国建筑,中国 铁建的成本最大构成在材料费(2019 年占总成本比重 41.8%),若叠加机械使用费,二者 合计占比超过 50%。其次为人工费(2019 年占总成本比重 29.5%),因此对原材料和劳务 成本的上升更为敏感,通过集采降低材料成本的需求也更重要。需求端:我们预计 CR7 工程公司未来两年年均基建集采规模超万亿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等价格波动较大且采购量也较大的大宗商品是基建公司集采的主要品类。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原材料,因其需求量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 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特点,是建筑公司集采的主要品类,根据中国中铁 2019 年采购品类 目录,钢材、商品混凝土、砂石料、水泥采购金额占全部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重分别为 32%/14%/10.3%/7.7%,防水材料主要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两类,在基建工程的各个领 域应用广泛,混凝土外加剂主要以减水剂为主,另外包含部分膨胀剂、引气剂等功能性材 料,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产品的特点是种类多、掺量小,价格波动小,在基建工程 中的原材料采购占比低,19 年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 0.8%和 1.1%。我们测算 2019 年七家建筑头部企业基建原材料成本合计 9802 亿元,其中水泥集采规模为 756 亿元,商品混凝土集采规模为 1373 亿元,防水材料集采规模为 75 亿元,外加剂集采规模为 110 亿元。根据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披露,七大头部企业在建筑原材料采购上多采取集采模式,尤其是采购量较大的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等。除中国建筑披露基建业务所对应原材料成本外,其他几家公司均未披露基建业务所对应原材料成本, 但考虑到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基建工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均超过 85%, 因此我们以材料成本/总收入来近似代表公司基建业务材料成本占其基建收入的比重,则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分别为 29.2%/39.8%/37.2%/24.9%,中国建筑基建业务的原材料成本为 880 亿,占基建业务收入的 27.7%,由于中国电建、葛洲坝均未披露原材料成本,我们以另外五家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均值来代替,则中国电建、葛洲坝原材料成本占比约为 31.7%。根据七家建筑企业 19 年基建收入,我们预计 19 年中国建筑/中国交建 / 中国铁建 / 中国中铁 / 中国中冶 / 中国电建 / 葛洲坝基建原材料成本分别为 880/1432/2887/2720/776/898/209 亿元,合计约 9802 亿元。我们根据中国中铁 2019 年采购品类目录中各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计算出水泥、商品 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的集采金额占总体采购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7.71%、14.01%、 0.76%和 1.12%。考虑到其他工程公司的基建项目原材料集采情况与中国中铁类似,因此 按相同的比例对 7 家头部工程公司的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集采规模进行了测 算,测算中国中铁等 7 家头部工程公司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集采金额分别为 756/1373/75/110 亿元。根据万科采筑的估算,2020 年全国建筑材料 B2B 市场交易规模超 5 万亿元,其中房地产 集采规模 1.6 万亿元,大基建集采规模 3 万亿元,上下游采购 4000 亿元;而采筑电商平台 2020 年采购交易额约 2000 亿元,其中地产与基建采购金额分别约 800 亿元、900 亿 元,是最大的两大采购品类,房地产企业在“三条红线”政策影响下,部分地产商扩张或 受限,地产投资增速或有所放缓,我们认为建材企业基建采购份额有望进一步巩固。我们利用建材行业数据,对上述测算进行自上而下进一步验证,我们估算全国 2019 年基建原材料市场规模为:水泥 3030 亿元,商品混凝土 4400 亿元,防水材料 305 亿元,外加剂 300 亿元。1)水泥: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 23.3 亿吨,同比增长 6.1%,根据 工信部数据,2019 年水泥行业实现收入 10100 亿元,同比增长 12.5%,水泥下游需求包 括基建、房地产与新农村建设。根据我们在 20 年 6 月水泥产业峰会的调研,19 年基建领 域的水泥需求占比约 30%,因此我们预计基建所拉动的水泥需求约 3030 亿元。2)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作为基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全国混凝 土产量高达 25.7 亿立方米,按 2019 年中国建材混凝土 428 元/立方米的单价进行测算, 2019 年混凝土行业规模达 11000 亿元,根据我们对西部建设(002302 CH)的调研信息, 基建领域的混凝土需求占总混凝土需求的 40%左右,因此我们预计基建所拉动的混凝土需 求约 4400 亿元。3)防水材料: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数据,2019 年防水行业规模以上防水企业数量约 653 家,实现收入 990 亿元,同比增长 12.2%,根据我们 2019 年 4 月 1 日报告《行业加 速集中,龙头再创辉煌》中测算,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约占整个防水行业规模的 65%,我们 预计整个防水行业收入规模约 1523 亿元,其中基建需求占整个防水材料下游需求的 20%, 因此基建所拉动的防水材料需求约 305 亿元。4)混凝土外加剂:根据中国混凝土网,2019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 1448 万吨,同 比增长 3.1%,根据我们 19 年 12 月对苏博特公司的调研,预计 19 年行业总产值约 600 亿元,按客户来看,外加剂下游需求主要分为工程类客户以及商混类客户两种,其中工程 类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工程公司,产品主要用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商混类客户下游需求主 要以房地产为主,另外还包含部分小型工程。19 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 18.21 万亿 元,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约 13.22 万亿元,据此我们估计外加剂下游基建需求约占 58%, 地产需求约 42%,但考虑到部分小型工程公司会直接通过商混站来购买混凝土,因此下游 实际工程端需求略低,因此我们预计混凝土外加剂下游工程类客户和商混站需求占比分别 在 50%左右,因此我们预计工程类客户对应外加剂需求约 300 亿元。根据 7 家建筑公司基建工程营业收入数据与我们对基建行业 2019 年收入规模的测算,2019 年中国中铁等 7 家工程公司基建工程营业收入占整体行业的比重约 28%,因此从供给端来 测算,7 家企业的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的采购金额约 848、1232、85、84 亿 元,与我们之前从需求端测算数据相比,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测算偏差均在 15%以内, 而外加剂偏差超过 20%,我们预计主要原因系外加剂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品种较多,而用 于大型基建的产品与普通地产端的产品价格差别较大,因此工程类市场需求可能被低估。根据 2020 年基建订单情况,我们预计七家建筑头部企业 21-22 年原材料集采总金额为 24235 亿元,平均每年基建集采总额超万亿,其中水泥集采规模为 1869 亿元,商品混凝土集采规模为 3395 亿元,防水材料集采规模为 184 亿元,外加剂集采规模为 271 亿元。2020 前三季度 7 家建筑头部公司前三季度基建订单 40020 亿元,同比增加 24%,假设 20Q4 订单同比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则我们测算 7 家建筑企业 2020 年全年基建订单总 额 69127 亿元。而基建订单转化为收入的周期一般在 1-2 年,我们根据需求法,假设基建 原材料成本占基建收入比例不变,测算出未来 1-2 年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 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冶和葛洲坝原材料集采规模分别为 8544 亿元、8281 亿元、3086 亿元、1781 亿元、1429 亿元、441 亿元和 674 亿元。此外,我们强调在本报告仅测算了基建业务对建筑材料的集采需求,但中国建筑等工程建筑的房地产开发及房建施工业务也会集中采购大量原材料。为保持全文统一,我们暂未测算工程企业地产集采的部分,如若纳入该部分业务,我们预计相关非金属建材的集采市场规模将更为庞大。供给端:供应门槛较高,利好头部企业建筑企业对原材料集采供应商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基建工程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有战略 协议采购、集中招标采购以及就近分散采购三种模式。其中战略协议采购与集中招标采购需 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选择。根据各大建筑企业采购官网信息,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 投标办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质量安全影响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均应进行合格供应 商准入评审”,头部企业在采购时对供应商实行准入管理,经准入的供应商具备参与建筑企 业及所属企业的线上投标和报价资格。准入供应商的申请程序主要有主动申请、集团选择与 招募等几种形式,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在本行业或本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优势要求。在分项目集中招标采购中,只有符合要求的准入供应商可以提交标书。具体项目采购中, 建筑企业再组织专家根据规模、财务数据以及其他条件进行评标,评标的标准与项目安全 等级相关。以中国中铁的集中采购招标公告为例,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若出现重大偏差,还 会进行再次评标,保证评标过程的合规公平。工程公司在原材料集采招投标中对准入供应商有资格要求、商务要求、质量保障能力要求与履约信用要求。对于战略协议采购合作供应商,建筑企业对供应商建立动态考核制度,以中国交建为例,为减少和避免与不良供应商合作,公司每年一季度组织对上一年度有交易的供应商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评价、运营评价、风险评价,其中每个部分又具体拆分为 2-4 个指标进行打分并汇总。头部供应商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未来仍有望延续。根据中国交建采购平台数据,2020 年中国交建供应商线上中标金额 2171 亿元,其中 CR30 中标金额 612 亿元,占比达 28%, 自 2018 年以来 CR30 占比逐年提升,采购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我们认为头部供应商在 产品质量,交货时间、诚信经营等方面优于小型供应商,因此在基建集采大趋势下将会更 加受益,我们预计未来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根据中国交建 2019 年战略供应商考核评分表,防水企业科顺股份,涂料企业三棵树、亚士创 能,外加剂企业苏博特、科之杰(垒知集团子公司)均已成为中国交建战略供应商,19 年评 分分别为 95.24/90.37/97.15/96.06/92.27 分,东方雨虹、潍坊宇虹防水、科之杰新材料(贵 州)获评 19 年优质供应商,总得分分别为 91.70/97.40/96.08 分,瓷砖企业上海悦心健康、 佛山欧神诺、广东新明珠也均获评为合格供应商。趋势展望:收款及中标改善推动基建集采规范化发展趋势一:收付款管理转变,工程公司、政府不得拖欠账款2019 年开始,国家不断推出政策保障企业收款权益,未来工程公司收款有望持续改善。2019 年 5 月,《政府投资条例》出台,从根本上“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要 求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有关部门不得非法干预工期,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 算。2019 年 10 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公布,重点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违约拖欠工程、服务等账款。2020 年 7 月,国务院 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 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该条例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内容,分别是规范合同订立及资金保障,加强账款支付源头治理;规范支付行为,防 范账款拖欠;以及加强信用监督和服务保障。该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 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 30 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 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60 日。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好转,有望带动上游建材企业现金流改善。我们认为在政策的推动下, 整个工程行业的收款情况会持续改善,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7 家央企的应收账款情况 来看,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 19 年、20 年前三季度出现明显好转, 随着施工公司现金流的改善,对上游建材企业账款拖欠的情况也有望逐渐好转,防水、减 水剂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高的行业未来现金流有望得到改善。趋势二:集采由低价竞标向质量提升转变,集采价格有望提升最低价中标问题愈发严重,政策改革大势所趋。所谓最低价中标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招标 投标时,谁的报价最低,就由谁中标的评标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 金,使招标人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能够驱动投标企业通过通过优化管理,进一步实 现降本增效,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最低价中标法问题逐渐显现:1)“豆腐渣”工程屡 禁不止。因最低价中标法着眼点在价格,助长以次充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优汰劣胜,极 易引发偷工减料,甚至埋下安全隐患。2)“半路抬价”工程屡见不鲜。中标人按照合同规定 的内容完成所承包工程后进行竣工结算,经验收合格,招标人向发包单位进行最终工程款结 算。但因中标人以最低报价中标,其利润空间有限,为获取不当利润,变更设计和工程量的 现象普遍存在,不可预见风险增大。3)“围标串标”工程难以根治。为增加中标几率,部分 投标人采用了外借资质、私下打点等违规手段围标、串标,严重违反了招投标公平、公正、 公开的原则,这种行为在小型工程中尤为严重。特别是乡镇50万元以下的小型工程数量庞大, 管理难度极大。工程事故频出,最低价中标改革迫在眉睫。2008 年底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2009 年上海在 建住宅莲花河畔景苑高楼轰然倒塌,两起重大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最低价中标引 起的安全措施费投入过少被认为是这两起事故的共同原因。2017 年 3 月,西安地铁三号线“电 缆门”事件引起业内关注,整条线路所用电缆偷工减料,各项生产指标都不符合地铁施工标 准,再次将最低价中标推上了风口浪尖。2017 年 5 月,人民日报发文《质量应是企业立身之 本》,首次诟病最低价中标:“在招投标中,低价就能中标,造成大家不比质量,只比价格低。 2017 年 6 月,人民日报 30 天内罕见再谈最低价中标问题:“近日在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 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对 3 省 6 市的 100 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 最低价中标成为企业集中诟病的问题,它影响正当竞争、降低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振兴实体 经济的障碍”。关于最低价中标的争议愈演愈烈,政策改革迫在眉睫。质量考核愈发重要,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成为新趋势。2017 年 7 月,财政 部印发财政部令 87 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评标委员会 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 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 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2018 年两会 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建立最优品质中标制度的建议》,将调整最低 价优先的交易规则,研究取消最低价中标的规定,取消综合评分法中价格权重的规定,按照 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优质优价采购。2019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将条例第五十五条“必须确定排名第一的为中 标人”修改为“在中标候选人中甲方自行选定中标人”,并推荐不超过三个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且推荐中标候选人不标明排序,意味着第一名不一定中标。同时明确了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 本的报价可能影响合同履行的异常低价竞标,提出了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价投标价法 等新的评估方法,加强对质量的考核。随着政策趋向于加强评审和管理,我们预计传统的最低价中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施工企 业对于上游原材料的品牌,质量等要求将会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一些原材料对专业施工的 要求较高,比如防水材料、减水剂等,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材料、施工、后期维 护管理缺一不可,而施工时最为关键的环节,根据涂界 20 年调研显示,40%以上的房屋 渗漏水问题出现在施工环节,同样的,减水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砂石等其他 原材料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强度要求进行产品的现场调配,而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工程施 工或现场服务的能力,将在投标时被逐步淘汰,而龙头企业在产品及配套服务方面优势明 显,未来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提升。另外市场价格秩序的优化,也将改善建材公司的盈利状 况,促使公司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以保持企业竞争力,而对于施工公司来说,虽然采 购价格可能上涨带来成本的增加,但部分建筑材料的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极低,根 据我们上文,19 年中国中铁防水材料成本占整个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比重仅为 0.8%,减水 剂占 1.1%,施工企业的质量敏感性远远大于价格敏感性。综上,我们认为最低价中标法即将退出,低价恶性竞争情况有望缓解,建材头部行业基建 业务预期受益。传统的最低价中标法弊端明显,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政策趋向于加强评审 和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全生命周期内能源资源消耗最低、环境影响最小的 投标方向发展,由此可能带来中标价上升,但是减少了恶性的低价竞争,有利于维持正常 的市场价格秩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成本,从长远角度看,有助于提 升上游建材企业的综合实力,助推企业发展。投资建议:优选开工端龙头,静待春季躁动总结全文,我们认为基建集采趋势正在加快,万亿规模基建集采将成为建材企业角逐竞争 的新赛场,考虑工程公司对供应商准入的严格筛选,我们认为利好有较强品牌、产品质量 和交付能力的相关建材龙头。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大宗产品基建集采规模较大,但对应 的供应商也更分散,我们认为防水、外加剂等细分赛道龙头弹性或更大,综合考虑业绩弹 性、估值和春季躁动,基建集采受益标的中我们重点推荐东方雨虹、科顺股份、苏博特。东方雨虹公司防水龙头地位稳固,抗风险能力较同业强。公司拟定增 80 亿元已完成发审委告知函 回复,若完成则有望优化公司报表并依托原有 B 端优势实现多品类扩张。且随着基建集 采规划化发展持续推进,公司基建工程业务或逐步发力,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归母净利润 33.0/41.3/49.7 亿元,当前可比公司对应 21 年 Wind 一致预期 25 倍平均 PE(2021.1.12),考虑公司在防水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且资产负债有望 延续改善,我们认可给予公司 21 年 33xPE,目标价 57.98 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大幅低于预期,油价及沥青价格大幅反弹。科顺股份公司依靠资金优势快速做大规模,目前已初步实现全国产能布局,防水行业第二地位稳固, 21 年荆门、渭南、德州二期产能将完全达产,同时公司仍有新建计划,预计 21 年防水卷 材产能同比增长 40%,随着产能布局完善,运输费用率有下降空间,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 步提升,且资产负债表及经营现金流改善,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8.0/9.9/13.2 亿元,当前可比公司对应 21年Wind 一致预期平均 22Xpe(2020.11.28),但考虑公司产能扩张慢于可比公司,沥青冬储量小, 受价格波动影响大,我们认可给予公司 21 年 20xPE,目标价 32.4 元,上调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下游地产开工及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苏博特公司是国内外加剂市场龙头,20 年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与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材等 30 余家央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预计 2021 年有望受益于川藏铁路、胶州湾隧道、雄安新区、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需求端仍有支撑,公司大 英基地预计 2021 年 Q1 投产,且泰兴三期产能完全达产,将带来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我 们认为公司通过自供聚醚保证原材料成本稳定,同时质量及服务优势带来较高的定价自主 权,产品价格高于行业,盈利能力更强。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归母净利润 4.55/5.62/6.96 亿元,当前外加剂/检测可比公司对应21 年平均 14.9x/24xPE(2020.10.27),但考虑公司作为外加剂龙头定价权高于可比公司, 我们认可给予公司外加剂/检测业务 21 年目标 PE 为 18x/24x,对应 104.9 亿元市值,目标价 33.61 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下游赶工不及预期等。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超预期:防水原材料主要以沥青为主,外加剂原材料主要以环氧乙烷为主,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通常较大,近期原材料价格出现小幅上涨,若 21 年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 涨,将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尽管今年以来基建稳增长的政策面利好在不断推进,且由中央逐步落实至地方,但基建投资仍受天气,政策传导进度、资金到位程度等多因素影响,且 2021 年 货币信用环境存在边际收紧的可能,投资增速回暖可能不及预期,影响建材需求。基建集采规范化发展程度不及预期:虽然国家已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企业收款权益并进一步完善中标制度,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有待进一步的跟踪。(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2020年三季度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推动,部分大宗金属产品价格连创新高,黑色产业链上铬元素价格回升整体大幅落后于其他金属产品;铬元素作为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材料,铬矿价格目前仍然处在历史低位,铬铁价格也只在供给缩减后、才出现迟到的价格反弹。未来铬元素产品价格是否会演绎其他金属商品的价格走势,我们想从产业链基本面来做个研判,同时寻找价格变化带来的机遇。 从全球铬元素产业链的基本面来看,2021年国内铬产业链面临供给结构转变:铬矿进口减少,铬铁进口增加,国产铬铁受到限产约束和成本上升影响,价格重新锚定。同时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有效拉动不锈钢和铬盐消费恢复,铬元素需求增长可期。我们认为未来存在“铬”行其市的特征: 1)在需求复苏和铬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不锈钢价格上涨动力充足。 2)铬矿受到港口库存高位、海外供给恢复、供需宽松的影响,短期价格变化滞后于铬 铁,中长期受铬元素需求增长的拉动,价格逐步上行。 3)作为小众类产品,铬盐受下游需求改善,上游主要原料供需宽松、价格变化滞后于 下游产品变化的影响,毛利空间获得放大。 1.大宗商品牛市下,铬元素产品价格回升较弱2020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走出一波牛市行情。受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双重驱动,2020年三季度以来包括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上行;截止2月10日,南华商品金属指数达到4993点,为指数发布以来的新高;CRB现货金属指数达到998.5点,已回到历史高位区间。整个大宗商品走出一波牛市行情。 黑色系主要产品价格创多年新高。截止2021年2月5日,国际钢铁价格指数达到236.4点,为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在黑色原料端,中国北方铁矿石价格指数在2020年12月下旬达到176.9美元/吨的高点,为 2012年以来的新高,2月9日该指数为163.45美元/ 吨,仍处在历史高位区间。 黑色系中不锈钢产品价格小幅回升。截止2021年2月上旬,国内无锡市场304不锈钢价格15850元/吨,佛山市场304不锈钢价格15900元/吨,相比2020年历史低点回升20%; 美国市场304冷轧不锈钢价格2860美元/吨,相比2020年低点回升7%;日本市场304冷轧不锈钢价格3400美元/吨,相比 2020年低点回升3%。尽管全球不锈钢产品价格相比2020年低点都有回升,但总体价格上行幅度远低于黑色系主要产品。 不锈钢的主要原料铬矿价格仍处在历史低位。2021年2月国内进口南非品味44%的铬矿精粉价格30元/吨度,进口土耳其品味47%的铬矿精粉价格37元/吨;相比2020年2月的低点上涨7%,仍处在历史低位。反观不锈钢另一大主要原料,红土镍矿在本次商品牛市行 情中,价格从低点上涨一倍以上。 2020年1月国内铬铁限产,迎来一波价格大幅上涨,但总体回升节奏迟于钢价和铁矿石: 2021年1月国内铬铁主要产区—内蒙古限电,供给受到压制,受此影响铬铁价格迎来一波上涨,截止2月10日,华北地区高碳铬铁价格7600元/吨,相比2020年末上涨 37%。从南非、 印度等产地进口的高碳铬铁(FeCr55C1000)价格分别达到1.05美元/磅、1.1 美元/磅,相比2020年末同期上涨39%-48%。总体来看这波铬铁价格的上行也只是从2021年供给压制后,才回升,其节奏迟于钢价和铁矿石。 整体来看,从2020年三季度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推动,部分大宗金属 产品价格连创新高,黑色产业链上铬元素价格回升整体大幅落后于其他金属产品;铬元素作 为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材料,铬矿价格目前仍然处在历史低位,铬铁价格也只在供给缩减后、才出现迟到的价格反弹。未来铬元素产品价格是否会演绎其他金属商品的价格走势,我们想从产业链基本面来做个研判,同时寻找价格变化带来的投资机遇。2. 国内铬资源进口依赖度高,供给结构面临转化,需求仍有空间 2.1. 铬产业链概况 铬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耐火材料等行业。其上游是铬 矿,中游包括铬铁、铬盐,下游不锈钢、特种钢、涂料、电镀等。其中90%的铬矿被加工成铬铁合金,用作不锈钢、特钢的原材料,其中不锈钢用量最大。约5%的铬矿被加工成化工铬盐,5%的铬矿被用作生产耐火材料。在冶金工业上,铬矿主要用来生产铬铁合金和金属铬。铬铁合金作为钢的添加料生产多种高强度、抗腐蚀、耐磨、耐高温、耐氧化的特种钢,如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滚珠轴承钢、弹簧钢、工具钢等。金属铬主要用于与钴、镍、钨等元素冶炼特种合金。 在化学工业上,铬矿主要用来生产铬盐(重铬酸钠),进而制取其他铬化合物,用于颜料、纺织、电镀、制革等工业,还可制作催化剂和触媒剂等。 在耐火材料上,铬铁矿用来制造铬砖、铬镁砖和其他特殊耐火材料。2.2. 上游:全球铬矿供给集中度高,国内进口依赖度高 地球上含铬元素的矿物非常少,铬在地壳中仅占0.03%,且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具有经济价值的只有铬尖晶石族矿物,铬铁矿是铬尖晶石类矿物的统称。铬铁矿属岩浆成因的矿物,常产于超基性岩中,也见于砂矿中。铬铁矿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变动范围大致如下:Cr2O3:18~62%;FeO:0~18%;MgO:6~16%;Al2O3:0~33%;Fe2O32~30%。 常见杂质有TiO2,V2O5,MnO,ZnO,NiO,CaO,CoO及少量铂族元素。SiO2、S、P 为有害杂质。 铬矿石按工业用途划分为冶金级、化工级、耐火级。 冶金级铬矿石主要用于冶炼各种铬铁合金。 冶金用铬矿石按加工方式不同(选矿和天然矿)分为精矿和块矿。 耐火级铬矿石主要用来制造镁铬砖、铬砖和铬铝砖等。用于生产耐火材料的铬矿石分为两个品级。一级品用作天然耐火材料,质量要求:Cr2O3≥35%、SiO2≤8%、 CaO≤2%。二级品用作生产铬砖、铬镁砖,质量要求:Cr2O3≥30%~32%、SiO2 ≤11%、CaO≤3%。 化工级的铬矿石主要用来生产重铬酸盐(铬盐),再用它作原料生产其他铬化合物产 品。铬盐用铬矿石工业要求:Cr2O3≥30%、Cr2O3/FeO≥2~2.5,SiO2少量。2.2.1. 全球铬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家 世界铬铁矿资源量约120亿吨,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芬兰、土耳 其等国。其中南非资源量最大,为55亿吨,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一半;津巴布韦和哈萨克斯 坦资源量均约10亿吨;芬兰资源量1.2亿吨;此外,伊朗、土耳其、阿尔巴尼亚等国也有一 定量的铬矿资源分布。中国铬资源量十分匮乏,最新查明资源量仅1141万吨,且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几个西部边远地区。 哈、南、印三国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93%。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铬矿储量约5.7亿吨,其中哈萨克斯坦储量2.3亿吨,占比40%;南非储量2亿吨,占比35%; 印度储量1亿吨,占比18%;全球其他国家仅占比7%。南非铬矿开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19年南非铬矿产量17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约39%。据标普环球市场财智统计,南非活跃的铬矿山项目共30个。供给结构上初步形成了Samancor和嘉能可两大矿业公司垄断格局;其中嘉能可在布什维尔德东西两翼均拥有大量铬矿资产,拥有Waterval、Kroodal等在产矿山。Samancor在西北省的勒斯滕堡和林波波省的利登堡各拥有一个矿山。中资企业在南非进行铬 矿开采的代表性公司为中钢集团,拥有Dilokong矿山的60%股权。 哈萨克斯坦的铬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南非。哈萨克斯坦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山有20个。几乎全部集中在阿克纠宾州的赫罗姆套,平均品位为40%,现在开采的大都为含量在45%以上的富矿。境内的Donskoy矿床群为高品位大型豆荚状铬铁矿,位于肯皮尔赛杂岩体北部及东南部,由欧亚自然资源公司经营;由于缺乏深 部开发的技术条件,Donskoy矿床群目前以浅部开采为主。此外境内的另一大型矿山Voskhod由土耳其的Yildirim公司经营。土耳其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阿尔卑斯造山带的超基性岩中,成矿潜力巨大, 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床类型以豆荚状为主,品位高易开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投入致使产量快速增长,已跃居为全球第二大铬生产国。境内主要分布Guleman、 Fethiye、Sivas、Kayseri等矿区,其中铬铁矿产量最大的 Guleman 矿区由本土国 有企业 Yildirim 经营,其子公司Eti Krom为土耳其最主要的铬铁矿生产商。 芬兰拥有欧洲最大的铬矿山-肯米铬矿,位于肯米市东北部的超基性岩层侵入成矿层中,由芬兰本土公司Outokumpu经营。其产量全球占比及矿山平均品位较低。 印度境内拥有Sukinda、Talangi和Kaliapani 三大矿区,产量占比全国总产量的99%, 境内的铬矿山主要由 Tata Steel、Imfa、Facor 等本土公司经营或由印度政府直接管 理开采。 2019年全球铬矿产量4400万吨,同比22.22%;近十年全球铬产量复合增速8.6%。2019年南非产量1700万吨,占比39%,位居全球第一;土耳其产量1000万吨,占比 23%;哈萨克斯坦产量670万吨,占比15%;印度产量410万吨,占比9.3%。南、土、哈、印四个国家铬矿产量占据全球86%的份额。欧亚资源、萨曼可、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铬矿生产企业,三家企业合计产能近1500万 吨,占全球的比重为35%。2013年以后铬矿和铬铁价格持续低迷,包括南非的 Hernic、IFM 在内的中型铬矿企业运营举步维艰,陷入了现金流萎缩—矿山生产运营缺乏投资—矿石产量低迷—冶炼厂缺乏炉料的死循环。2016年以来 、嘉能可和萨曼可两大巨头积极推进兼并收购,2016年6月前后由嘉能可收购Hernic,萨曼可收购IFM。通过本轮收购行动,两大巨头 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铬矿市场的地位,形成了对市场走势和产品价格较强的控制力;在加上欧亚资源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控制,铬矿供给初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目前欧亚自然资源公司、嘉能可、萨曼可等十家大型公司产能占世界铬矿总产能的75%,占世界铬铁总产能的52%。 目前中资企业中钢、五矿在非洲投资布局铬矿资源,但整体产能占比较小。 中钢集团是国内最早投资铬矿的企业,目前在非洲拥有近2.6亿吨铬矿资源量:早在1996年中钢集团在南非设立了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ASA),是国内在南非投资铬业最早的企业, 南非ASA铬矿是中国在南非最大的资源性投资项目,项目包括一座年产能40万吨的铬矿山和年产能36万吨铬铁的冶炼厂,其中矿山铬矿资源量达8000万吨。2006年,中钢集团又相继在南非与萨曼可合资成立了中钢萨曼可铬业(中钢持股 50%),该公司集铬矿开采,铬铁合金冶炼为一体,拥有铬矿资源量7000余万吨,该项目单位产品盈利达已到行业领先水平。 2007年总纲集团收购津巴布韦Zimasco公司,成立了中钢津巴布韦铬业,该铬铁矿资源量为1.18亿吨,初步勘探煤层气资源量4780亿立方米,年产优质高碳铬铁18万吨。中钢集团目前铬矿产能合计在200万吨左右。 中国五矿集团在南非拥有2.36亿吨铬资源量。2008年五矿集团在南非收购Vizirama 148(Pty) Limited的70%股权,该公司在南非拥有Townlands铬铁矿的开采权,Townlands铬铁矿勘探获符合南非SAMREC准则的铬铁矿资源量2.36亿吨,部分矿层富含铂族金属。 资源量在全球铬矿矿山中排名第三,是一座世界级超大型单体铬矿山。五矿集团铬矿产能暂 无相关信息披露。2.2.2. 我国铬矿进口依赖度高,未来面临海外重要铬矿出口国开征出口税的挑战 我国是一个铬矿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国内铬矿资源矿床规模小,分布零散,开发利用条件差;贫矿与富矿储量大体各占一半;露采矿少,小而易采的富铬铁矿都已采完。主要的铬铁矿包括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甘肃的大道尔吉铬铁矿、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等。根据国土资源2018年公布的数据,国内探明铬铁矿储量1193万吨,主要分布于全国1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西藏保有储量425.1万吨,占比39.4%;内蒙古保有储量174.4万吨,占比16.5%; 新疆保有储量165.2万吨,占比15.3%;甘肃保有储量149.6万吨,占比13.9%。以上4个 省(区)保有储量合计为914.3万吨,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84.8%。 西藏矿业是国内大型的铬矿生产企业:公司拥有西藏罗布萨铬矿的采矿权,剩余可开采 储量尚可开采年限7-8年。2016年公司为提高铬铁矿资源,通过非公开发行注入了罗布莎 I、 II 矿群南部铬铁矿区0.702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公司铬铁矿资源量增加了201万吨。目前罗布莎铬矿采矿权批复规模2.5万吨/年,项目现剩余开采储量20多万吨;罗布莎南铬矿于2020年开始开采,采矿权批复规模10万吨/年,设计利用储量179.32万吨。2019年公司铬矿产 量5.68万吨,销量5.95万吨。 近十年我国铬矿进口维持高速增长,2020年出现近六年首次同比负增长。受铬矿储量和 开采成本等限制,我国铬矿产量很低,为满足铬铁合金、化工铬盐、耐材生产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2019年我国铬矿及其精矿进口1592万吨,出口1.0万吨;2020年进口1432万吨,出口 0.9万吨,近六年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铬矿进口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复合增速12.6%。 测算2020年铬矿进口依赖度约95%。2020年末全国港口进口铬矿库存377万吨,相比2019年末增加40万吨。考虑到库存变化,2020年进口铬矿消费为1392万吨。按照国内铬铁产量651万吨测算,铬矿进口依赖度约95%。 南非是我国铬矿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占全部进口比重82%。从国别来看,我国进口的铬 矿主要来自南非、土耳其、津巴布韦、阿曼,其中南非占据较大份额;2020年我国从南非进口铬矿1172万吨,占比82%;从土耳其进口62.3万吨,占比4.4%;从津巴布韦进口57万吨,占比4%;从阿曼进口37万吨,占比2.6%。 未来南非开征铬矿出口税,将提高我国铬矿进口成本。2020年10月22日南非政府批准了包括对铬矿征收出口税等一系列干预措施,以支持本国铬铁生产及相关产业发展。干预措施包括对铬矿征收出口税,在铬铁冶炼厂使用节能技术,以及采用热电联产和自发电技术。 截止目前南非开征出口税的细节还未出台,未来如正式实施,将一定程度提升我国铬矿进口 成本。2.2.3. 全球铬矿供需整体持续宽松、价格处于低位徘徊 近年全球铬矿供需格局持续宽松。从全球铬矿产量增速和主要下游的不锈钢粗钢产量增速来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铬矿供给增速大幅超过不锈钢产量增速,这也导致铬元 素供需宽松加大,引发铬矿价格从2017年以后的连续走低。 2020年受疫情影响,铬矿供给受到一定冲击,随着重要出口国南非疫情得到缓解。预计 2021 年铬矿供给将恢复到正常水平。2020年我国进口铬矿1432万吨,同比-10%;全年从 南非进口铬矿1172万吨,同比-7%。从月度进口数据来看,2020年5-10月铬矿进口数据明 显低于同期水平,这也与同期南非疫情态势相符。尽管2021年1月南非疫情又再次蔓延,但进入2月后疫情大幅缓解,整体来看后续疫情对铬矿生产、物流、港口发货的影响将降低, 2021年全球铬矿供给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2020年全球不锈钢市场整体疲软,对铬矿需求偏弱,尽管铬矿供给减少,但整体供需仍 处在宽松的状态,全年铬矿价格同比下行。2020年国内从南非进口铬矿精粉到港平均价格为28.87元/吨度,同比-12.7%;土耳其进口铬矿精粉到港平均价为37.63元/吨度,同比-12.1%。 2020年南非进口铬矿块矿到港平均价格为35.77元/吨度,同比-15.1%;土耳其进口铬矿块 矿到港平均价为40.98元/吨度,同比-7.95%。2.3. 中游: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铬元素初级产品生产国 2.3.1. 我国是全球最大铬铁生产国,但面临产能利用率低、生产成本上升和限产约束 尽管我国铬矿资源贫乏,但却是全球最大的铬铁生产国。据铁合金在线统计,2020年全国高碳铬铁总产能为1285.8万吨,较2019年1227.28万吨增加58.52万吨。其中内蒙古产能约585万吨,占比47%,近全国一半;其次是四川、山西,产能分别达到107、103万吨。 根据铁合金在线统计,预计2021年全国还将新增高碳铬铁产能约66万吨。2020年国内铬铁产量同比下降。根据铁合金在线统计2020年全国高碳铬铁总产量 569.13万吨,同比减少5.53%(2019年总产量602.45万吨)。2020 年全国低微碳铬铁产量共计53.75万吨,同比降低1.8万吨,降幅3.24%,(2019 年总产量55.55万吨)。 国内铬铁产业集中度整体较低:2020年产量排名前十企业累计高碳铬铁产量为314.37 万吨,占总产量55.24%。整体看产业集中度较低。 2020年国内铬铁生产企业盈利偏低,产能利用率较低。根据mysteel调研,2020年6-12月北方地区铬铁生产企业平均毛利320元/吨,南方地区铬铁生产企业平均毛利50元/吨;整体来看铬铁生产企业处在盈亏平衡附近;受铬铁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偏低的影响,国内铬铁企业开工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偏低只有45%。 2020年国内铬铁进口小幅增长。2020年我国进口铬铁307万吨,同比0.4%;出口铬铁 5.5万吨,同比68.3%。从进口产品类别来看,主要以高碳铬铁为主,2020年高碳铬铁占比100%。从进口国别来看,2020年从南非进口165万吨,占比54%;从哈萨克斯坦进口87.4万吨,占比28.5%;从印度进口33.7万吨,占比11%;从津巴布韦进口11万吨,占比 3.4%。 2004年-2020年铬铁进口复合增速15.33%,超出铬矿进口复合增速12.6%的水平,整体来看,铬铁进口增长势头超出铬矿,也反映了我国对铬系列产品进口结构的变化。 海外矿山巨头同时也是铬铁的重要生产企业。目前海外重要的铬矿巨头,均在产业链有延伸布局,欧亚资源在哈萨克斯坦拥有2个冶炼厂,产能规模在200万吨;嘉能可在南非有六个冶炼厂,产能规模约240万吨;萨曼可在南非有3个冶炼厂,产能规模约100万吨。 近年国内铬铁企业与海外铬铁企业的成本优势在逐步缩小。铬铁的主要成本由原材料、 动力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其中原料成本占据60-80%,燃料焦炭成本占据4-6%,电力成本占据15-20%。近年国内铬铁企业与海外企业的成本优势在逐步缩小。相比国内企业,海外大型铬铁生产企业在原材料上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欧亚资源、 嘉能可、Samancor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矿炼一体化,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原材料成本, 除了严控自身矿山铬矿成本外,还充分从尾矿中获得低廉的铬精粉一定程度降低了 铬矿成本。动力成本主要由电力和还原剂成本构成,嘉能可等主要竞争对手积极研发和应用行业先进的冶炼技术,比如芬兰的Outokumpu技术、嘉能可自主研发的Premus技术以及直流电还原技术等,不断减少电力消耗和焦炭用量、提高金属回收率,以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2021年国内能耗双控政策推进趋严,内蒙古对铁合金行业差别化电价加码,受此影响,国内部分地区铬铁生产企业动力成本上升。 国内铬铁重要产区限产进一步改善铬铁产能利用率。2020年12月国内重要铬铁生产地区内蒙古能耗“双控”政策落地,针对高耗能产业限产,这也导致2021年1月国内铬铁产量大幅下降:1月国内高碳铬铁产量42.4万吨,环比减少15%,同比减少18.3%。其中内蒙古地区1月产量为25万吨,环比减少24%。短期来看内蒙古地区的限产直接压制铬铁产量释放,但随着南方地区铬铁企业的陆续复产,铬铁供给将有所改善,行业偏低的产能利用率也将有所改善。 2020年国产高碳铬铁价格6014元/吨,同比-7.4%;国产低碳铬铁价格10302元/吨,同 比-11.4%。2020年海外进口高碳铬铁价格情况:南非6127元/基吨,同比-8.9%;哈萨克斯坦7170 元/基吨,同比-11%;印度6062元/基吨,同比-9.5%;津巴布韦6044元/基吨,同 比-9.8%。受国内外成本优势缩小,同时叠加最大产能区域内蒙古的限产,预计2021年我国进口铬 铁还会增加。2.3.2. 我国铬盐产量占全球比重 40%,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铬盐是无机盐重要品种之一,主要用于电镀、鞣革、印染、医药、颜料、催化剂、氧化 剂、冶金、航天、军工等方面,是国民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工业味精”。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40%。随着近年来国内工业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我国从建国之初铬化工产品全部依赖进口,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铬化学品 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根据振华股份披露的数据,我国铬盐产量占世界比重约40%以上。2020年我国进口重铬酸钠8400吨,出口449吨;进口其他铬酸盐418吨,出口645吨。目前我国大宗铬盐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印度是铬盐重要消费国。近年全球铬盐产量为80万吨/年,美国、西欧、日本是传统的主要铬盐消费地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铬盐消费量正在稳定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国家和消费国家。国内铬盐供给初步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2013年以来大部分铬盐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 力和污染控制手段,先后关闭、转产,截至2019年底仅剩9家。同时大多生产线年产量过低,平均产能约5.5万吨/年。目前国内产能大于5万吨/年的仅有3家,分别是湖北振华化学(10万吨)、重庆民丰化工(10万吨)和四川银河化学(10万吨),2021年1月振华股份完成对重庆民丰收购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占国内产能近37%,占全球产能比重约15%。 目前全球较大的铬盐生产企业有:振华股份(20万吨)、四川银河(10万吨)、哈萨克斯 坦阿克纠宾斯克(13万吨)、美国海明斯(11万吨)、俄罗斯 1915(10万吨)、德国朗盛(7万吨)、印度威世奴(10万吨)。 近年铬盐受原材料成本下行影响,价格趋弱。生产铬盐主要原材料为铬铁矿、纯碱、硫 酸等。其中铬矿成本占铬盐总成本比重约 30%。近年铬盐受铬矿原材料成本下行的影响,铬盐价格持续下行,根据振华股份披露的数据 2020年三季度重铬酸盐平均价格8782元/吨,铬 氧化物平均价格16096元/吨,连续五个季度下行。2.4. 下游一:国内不锈钢消费还有增长空间,拉动铬元素消费稳步增加 从下游来看,不锈钢占据铬元素消费的较大比重。其中200系不锈钢含铬量约在16%, 300系不锈钢含铬量约在25%,400系不锈钢含铬量约在14%,铬铁需求量最大的300系不锈钢也是不锈钢生产中最大比例的产品。2020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中200系占比32%,300系占比48%,400系占比20%。从结构来看,200系不锈钢产量增速较快,从2016年以来, 占比由28%提升到2019年的34%,2020年为32%。300系增速较慢,占比由2016年51%下降到2019年的46%,2020年为48%。400系增速较慢,占比由19%提升到20%。整体来看,目前不锈钢各系列产品结构占比进入相对稳态区间。 2020年中国不锈钢小幅增长,全球不锈钢产量负增长。2020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014万吨,同比2.52%。其中:200系产量964.32万吨,同比-5.68%;300系产量1437.96万吨, 同比6.56%;400系产量592.5万吨,同比7.68%。2020年1-9月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3671.2万吨,同比-7.76%;预计全球不锈钢产量负增长。 从需求端来看,2017年以来国内不锈钢消费保持高增速。2020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2405万吨,同比增长约6.5%。我国的不锈钢消费终端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及房地产及制造业等相关方面。整体来看,2017年以来,国内不锈钢消费增速分别是5.3%、 7.4%、12.8%、6.5%,整体增速高于产量增速。 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还有增长空间。尽管目前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已经达 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2020年我人均不锈钢用量为18.3kg,2019年美国、日本、韩国、德 国、法国分别是6.8、16.6、34.5、21、10.8kg/人。相对我国人均GDP水平来讲,我国不锈钢消费量已超出正常水平;但相比日、韩、德国等制造业大国,我国不锈钢消费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上升,未来我国人均不锈钢用量预期维持平稳。 未来我国不锈钢产能还有陆续投放。截止2020年,根据“我要不锈”网站统计国内不 锈钢产能约4226万吨,产能利用率在 70%左右;2021年新增产能约905万吨,未来不锈钢产能将达6681万吨。未来几年仍然有大量的产能规划,随着这些产能的陆续投入,对铬元素 需求也将有拉动。 整体来看,国内不锈钢消费需求还在增长,将有效拉动铬元素的消费。2.5. 下游二:全球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竣工回升,铬盐需求增长预期较好 国内铬盐需求以表面处理剂为主,其次是涂料和鞣革。表面处理主要分为电镀、涂装、 堆焊、热喷涂等九大工艺,其中电镀为主要应用领域。电镀和制造业密切相关,传统电镀需求主要分布在机械、轻工业和电子工业领域,是制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用以提高耐腐蚀性、耐磨性及增进美观。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盈利的逐步回升,全球制造业投资开启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制造业投资回升带动电气机械及相关器材的需求,同时拉动电镀需求、最终带动铬盐消费增长。 铬盐另一大消耗领域涂料,主要与房地产竣工相关;2017年以来房地产企业采取快速周 转策略,导致竣工同比放缓;随着2020年房地产调控的加码,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管控, 使得房企高周转、加杠杆的发展策略进入尾声;同时随着前期的连续四年的高开工的积累, 使得2021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一轮竣工面积回升周期;由此也将带动涂料需求回升,直接拉动铬盐消费。国内铬资源进口依赖度高:我国是一个铬矿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95%的铬矿需求依赖 进口,2020年进口1432万吨铬矿;其中南非是我国进口铬矿资源重要来源国,占我国进口 的比重的82%。尽管国内中钢、五矿等央企在南非都有铬矿投资布局,但相比欧亚资源、嘉能可、萨曼可等矿山巨头总体产能较小。国内西藏矿业是大型铬矿生产企业,目前可批复采矿规模约12.5万吨,但2019年产量5.7万吨。 铬元素供给结构面临转化:2020年10月南非政府批准了包括对铬矿征收出口税等一系 列干预措施;国内铬铁重要产区面临政策限产、用电价格调整;铬元素供给结构面临转化, 铬矿进口需求降低,铬铁进口需求增加;过去国内铬铁价格锚定成本洼地内蒙古铬铁企业生产毛利空间,未来内蒙古用电价格调整、成本上升,国内铬铁定价锚面临重新设定,价格迎来上行。 铬元素需求继续稳定上升: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还有增长空间。未来我国不锈钢产能还有陆续投放。在结构上,各系列不锈钢产品占比进入稳态区间,对铬元素需求 影响不大。整体来看,国内不锈钢消费需求还在增长,将有效拉动铬元素的消费。 3. 供给结构转变、需求复苏拉动,铬产业链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3.1. 国内铬铁限产和成本上升,将推动铬元素供给结构转变 内蒙古是国内重要的铬铁产区,产能占全国的47%;2018-202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 和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受到国家部委严厉约谈;整体来看,降能耗将成为内蒙古未来几 年发展的一项硬性政治任务,包括铬铁合金在内的部分高耗能产业也将面临较大约束。 内蒙古限产直接导致1月国内铬铁产量同比下降18.3%。2020年12月11日后内 蒙古能耗“双控”政策落地,针对高耗能产业限产,这也导致 2021年1月国内铬铁 产量大幅下降:1月国内高碳铬铁产量42.4万吨,环比减少15%,同比减少18.3%。 其中内蒙古地区1月产量为25万吨,环比减少24%。预计2021年2月中国高碳铬 铁产量环比仍然下降。后续内蒙古地区能耗”双控“政策持续推进,产量难有恢复。 电价政策调整将导致铬铁生产成本上升,推动铬铁价格上涨。2月1日内蒙古发改委和工信厅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的通知》;要求严 格按照国家规定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2021年征收标准为限制类每千瓦时0.1元、淘汰类每千瓦时0.3元(水泥每千瓦时0.4 元、钢铁每千瓦时0.5元),2022、2023年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在现行水平的基础上分别提高30%、50%。新的电价政策将直接推动内蒙古地区铬铁生产成本的上升。内蒙古是国内的能源大省,其电力成本一直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南方区域省份,是铬铁成本价值洼地,这也是国内铬铁产能主 要集聚在内蒙的原因;内蒙古的铬铁价格一直是国内北方区域定价标杆,其生产成本上升,将直接推动铬铁价格上涨。 供给受到压制,引发供需紧张,铬铁价格迎来一波上涨。1月以来铬铁供给的大幅减少,引发供需紧张,截止2月10日,华北地区高碳铬铁价格7600元/吨,相比2020年末上涨37%。 从南非、印度等产地进口的高碳铬铁(FeCr55C1000)价格分别达到1.05美元/磅、1.1美元/磅,相比2020年末同期上涨 39%-48%。中长期随着南方铬铁企业的复产,铬铁价格将再次面临下行。 国内铬铁价格面临重新锚定。内蒙古地区由于电价资源丰富,电力成本较低,大量铬铁企业集聚;从国内南北区域的铬铁生产成本来看,北方铬铁企业生产成本比南方低200-300元/吨;在2020年铬铁价格下降的情况,北方铬铁生产企业仍有200-300元/吨的毛利,整体来看,国内铬铁定价的锚在北方像内蒙古等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未来内蒙古地区的用电成本上升,将带来国内铬铁价格重新锚定。 受铬铁限产和生产成本的上升的影响,进口铬铁将迎来增长,而受国内铬铁供给下降的 影响,对进口铬矿的需求将会减少。同时国内铬铁价格重新锚定。 3.2. 经济复苏将有效拉动不锈钢和铬盐消费,铬元素相关需求增长可期2020 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不锈钢消费大幅减少。从不锈钢产量来看,2020年1-9月美国不锈钢产量157.6万吨,同比-21.96%,2019年同比-7.62%;1-9月欧洲不锈钢产量454.5万吨,同比-13.15%,2019年同比-7.85%。美欧预计连续两年负增长。2020年1-9月日本不锈钢产量175.6万吨,同比-0.19%,2019年同比-10.34%,预计2020年基本持平。 整体来看,供给表征需求,产量大幅下降也蕴含了消费的减少。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有效拉动不锈钢和铬盐消费恢复,铬元素需求增长可期。从2002年以来全球不锈钢产量与全球GDP增速数据来看,两者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性,侧面也反映全球不锈钢消费与经济增速正相关。根据ISSF在2018年做的统计数据,全球不锈钢需求中,金属制品占比37.6%,机械工程占比28.8%,建筑业占比12.3%。其中金属制品主要为牧场餐具、刀具等,建筑用不锈钢主要用作装饰。随着疫情逐步缓解,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PMI指数持续维持在高景气线上,包括金属制品、机械等行业迎来增长,将对不锈钢消费起到促进。同时随着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回升,对电镀和涂料需求增加,将间接带动铬盐消费增长。整体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有效拉动不锈钢和铬盐消费恢复,作为它们的主要原料—铬元素需求增长可期。3.3. 铬产业链产品价格进入上行周期,中游环节毛利空间放大 在需求复苏和铬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不锈钢价格上涨动力充足。作为不锈钢的主要原料,铬铁价格与不锈钢价格密切相关,2011年以来两者基本同步; 2020年全年国内无锡市场304不锈钢平均价格14400元/吨,佛山市场304不锈钢平均价格14552元/吨。2021年2月10日,无锡304不锈钢价格15850元/吨,佛山304不锈钢价格15900元/吨。2020年全年美国冷轧304不锈钢平均价格2526美元/吨,日本冷轧304不锈钢平均价格 3400美元/吨。 2021年2月10日,美国价格2860美元/吨,日本价格3400美元/吨。短期铬铁价格的上涨 将逐步传导到不锈钢,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下,不锈钢需求转暖,将从需求和成本两 端共同推动不锈钢价格上涨。 铬矿受到港口库存高位的影响,短期价格变化滞后于铬铁,中长期受铬元素需求增长的 拉动,价格逐步上行。截止2021年2月10日,南非产品味42%的铬矿粉价格26.25元/吨 度,南非产品味36-38%的铬矿块矿价格32元/吨度;2021年以来铬矿价格基本平稳。从铬铁与铬矿价格相关性来看,2011年以来两者基本同步、呈现正相关;截止2月份国内港口铬矿库存373万吨,相比2020年末减少4万吨;相比2019年末增加34万吨;整体处在2019年以来的高位。从铬矿与港口库存的相关性来看,两者负相关。短期来看,铬铁限产,对铬矿需求下降,同时叠加铬矿库存高位,将对铬矿价格形成压制。中长期随着国内对铬元素进 口需求从铬矿转化到铬铁,铬矿库存将进入去库,全球经济复苏对铬元素需求增长,最终将传导至上游矿山,带动铬矿价格逐步上行。 铬盐作为小众类产品,受下游需求改善,上游主要原料供需宽松、价格变化滞后于下游 产品变化的影响,毛利空间获得放大。4. 报告总结国内铬产业链面临供给结构转变:铬矿进口减少,铬铁进口增加,国产铬铁价格重新锚 定。同时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有效拉动不锈钢和铬盐消费恢复,铬元素需求增长可期。在需求复苏和铬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不锈钢价格上涨动力充足。铬矿受到港口库存高位、海外供给恢复、供需宽松的影响,短期价格变化滞后于铬铁,中长期受铬元素需求增长的拉动,价格逐步上行。作为小众类产品,铬盐受下游需求改善,上游主要原料供需宽松、价格变化滞后于下游产品变化的影响,毛利空间获得放大。建议关注铬产业链中游环节,中游环节铬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铬盐产业集中度提升。重点关注铬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变化非同步, 给中游环节带来的产品毛利放大的投资机遇。 5.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不锈钢消费较少,对铬元素需求趋弱;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房地 产竣工低于预期,铬盐需求偏弱。感谢您的关注,了解每日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作者:华宝证券 王合绪 张锦更多最新行业研报来自:【远瞻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王鹤涛、赵超、易轰)新材料系列:特钢之特,技术管理铸品牌特钢,是我们新材料系列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区别于同质化的大宗品,特钢的属性, 更应该界定为高技术壁垒、细管理需求、强品牌认证的高端加工制造。不同于少批次多 批量的同质化品种,细分种类较多的特钢,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细分子领域纷纷脱颖而出。 从中信特钢、ST 抚钢,到久立特材、天工国际、钢研高纳,都一再证明着行业正在发生 系统性变化。技术壁垒高,进入门槛难特钢是指应用于特殊领域的钢材,因为其下游应用特殊性,所以特钢成分中合金占比较高,尤其是高端特钢成分尤为复杂,这也导致特钢冶炼技术门槛较高。以“工业皇冠”高温合金为例,高温合金最大的特点在于耐高温能力,合金成分极其复 杂,包括镍、铁、钴、铬、铝、钛、钼等二三十种合金元素,复杂程度远超约含 10种元素的钛合金以及成分相对简单的碳纤维,而不同元素之间组合形成的物相更加琳琅满 目,导致高温合金对生产设备和工艺稳定性要求十分苛刻,反复试验积累工艺的时间可 达 20~30 年,因此海内外高温合金产业发展节奏均相对平稳,难以突破式改革,技术工 艺难度远远高于钛合金和碳纤维等航空新材料。进一步比较来看,高温合金技术壁垒并不亚于市场关注的热点电子半导体。这是因为, 半导体芯片产业更新迭代飞速且品种相对集中,而高温合金等航空新材料需整个工业体 系的长期研发、资本、技术等积累,品种多元复杂,发展步伐更着眼长远。对于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等中高端特钢,技术研发和认证周期亦相对漫长,叠加下 游客户粘性较高,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上游供货商,且品质性能等差异显著,由此催生特 钢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管理要求高,精细见功夫特钢具有多元精细化经营管理壁垒、投资资金壁垒以及基础产能壁垒(需搭配其余产品 产能以维持产能利用率或资产周转率)。尤其是特钢精细化管理能力,成为特钢企业经营强弱的核心因素。得益于民营优质管理机制,民营特钢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整体领先: 一方面,民营机制灵活,可以较好地满足特钢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要求,精细化管理 高标准奠定特钢企业盈利稳定基石;另一方面,民营激励机制相对突出,如中信特钢员 工持股平台的股权比例将近 10%,大幅提振员工积极性,催生特钢企业周转率和产能利 用率等经营能力大幅提升。客户粘性高,品牌效应强制造业的本质无外乎两大类,同质化的行业拼成本,非同质化行业拼品牌与客户粘性。 TO B 端也可存在品牌效应,高壁垒、产品稳定性等多种角度都使得下游用户更愿意与 获得信任的供货商长期合作。高端特钢与下游用户尤其是高端市场之间的常年合作关系,已经使得其与客户之间产生 了较大的依赖惯性,这种信任所带来的品牌壁垒,是比单纯的技术壁垒更加难以攻克的 隐形护城河,这也是高端特钢产品常年享有稳定溢价的真正核心原因。从这个维度上来说,高端特钢所扮演的是一种产业链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 个生产商。历史性机遇:特钢之变,在于进口替代当前国内粗钢产量已超全球一半,产业升级与进口替代陆续成为当前国内钢铁行业转型 的必经之路。对多数制造业企业,国内竞争格局的优化是龙头成长并完成行业洗牌的第 一步,而打破进口替代的束缚并进军全球市场就成为龙头发展的第二步,如液压件龙头 恒立液压、MDI 龙头万华化学、工控龙头汇川技术等。 长期资本积累,支撑产品结构升级长期资本积累,支撑产品结构升级不同于普钢或者同质化严重的大宗商品,特钢品种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特钢企业能 够根据下游需求变化来主动调整产能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需求发展的方向,增强公司 产品整体的盈利能力。因此,特钢企业需长时间投入高比例研发资本开支,以持续开发 新品种,维持特钢产品结构升级迭代节奏。从历年来看,主要特钢企业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均值整体逐年上升,2019 年均值高达 7.05%,以民品特钢龙头中信特钢为例,公司每年淘汰 10%低端产品和投建 10%新高效 产品。受益于此,近年国内特钢品种结构快速升级,高端合金钢占比从 2015 年约 22% 提升至 2020 年 25%,且 2020 年国内特钢进口与出口均价价差缩窄至 3969 元/吨,同 比下降 37.06%,绝对值创 2008 年以来历史新低,印证国内特钢产品升级迭代态势。贸易摩擦和疫情,优质龙头加速替代在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等因素冲击之下,原本相对稳定的特钢行业竞争格局,洗牌重组节奏明显提速,经营分化之下,优质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竞争地位,加速国内外高端客户替代进程,且一旦破壁成功,下游高端客户粘性较强,有望形成长期稳健的竞争格局。模具钢:国内外接连出清,强者脱颖而出模具钢下游以汽车、家电、电子、建材等行业为主,属于中高端特钢。在国内环保、贸 易摩擦和全球疫情扰动等因素下,国内和全球模具钢竞争格局纷纷逐步优化,龙头强者 优势脱颖而出。具体来看,(1) 国内而言,湖北黄石是全国重要模具钢产业基地,据 Mysteel 报道,2019 年 中,其模具钢产能约 60 万吨,占全国比重将近 27%。黄石地区开始于上世纪 九十年代,由冶钢改制职工作为技术力量,结合社会资本,在高峰时期有差不 多两三百家模具钢生产企业,其中包括一些加工或者只锻造的小作坊。不过随 着近年中央环保督察落地,黄石 192 家环保违法违规的模具钢企业积极整改, 淘汰落后产能。与此同时,贸易摩擦扰动导致汽车、电子等需求明显回落,亦 倒逼加速国内低端模具钢产能出清。从 2017 年至 2020 年,全国模具钢产能 从约 240 万吨快速降至 208 万吨,降幅高达 13.25%。(2) 海外而言,贸易摩擦和疫情等扰动之下,基于海外龙头企业成本较高,因此抗 风险冲击能力较弱,如全球工模具钢龙头奥钢联集团净利率从 2018 财年 5.85% 快速下滑至 2020 财年-0.84%,经营能力显著恶化,与此同时,其模具钢市场 份额亦有所削减。相比之下,国内优质低成本模具钢强者天工国际,长期研发 投入支撑产品结构升级,并在近年加速下游高端客户国产替代,由此实现毛利 率、净利率和产销量快速提升,天工国际从 2016 年全球规模第四,2018年跃迁至全球第二,公司在全球模具钢市占率从 2016 年 7.08%快速上升至 2019 年 14.81%,且公司整体毛利率迅速提高,且已经超过奥钢联集团。此外,在 贸易摩擦扰动之下,天工应诉美国反补贴诉讼抗辩成功,成中国获低税率出口 的新材料企业,进一步印证海外高端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证。高温合金:军工景气高增,进口替代的典范高温合金工艺稳定性极其苛刻,国内设备和工艺水平相比海外仍存差距,因此高温合金 以往国产化率相对较低,随着国内航空航天产业链需求景气高增,贸易摩擦等因素扰动 之下,这为国内高温合金企业打开替代空间,尤其是变形高温合金,国产化率提升空间 相对显著。炼化油气钢管:油价下移,油服巨头降本催生新机遇海外油气公司在油价暴跌时受损严重,各大油气公司纷纷通过削减资本开支、降本、出 售资产等方式应对危机。壳牌在 2020 年 3 月承诺,在未来的 12 个月时间内,将基础 运营成本削减 30-40 亿美元;将 2020 年的资本开支计划由原来的 250 亿美元削减至 200 亿美元以下;并将在 2020 年剥离逾 100 亿美元的资产。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也宣 布,将在 2020 年削减总计 3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使得全年的资本开支降至 150 亿美 元以下,同时将此前宣布的削减 3 亿美元运营成本提升至削减 8 亿美元。因此,客观而 言,海外油气资本开支削减将对未来海外订单造成不确定影响,但危中往往有机。 因为,除了资本开支削减外,海外公司面临危机时的降本措施预期也值得关注。复盘 2014-2015 年油价暴跌,WTI 原油期价从 2014 年 6 月高点 107 美元/桶一路下滑至 2015 年 1 月低点 44 美元/桶,并最终震荡下行至 2016 年 2 月低点 26 美元。为了应对 油价下跌危机,2015 年,国际石油公司同样削减资本开支,埃克森美孚、BP、壳牌、 雪佛龙、康菲五家国际油气巨头平均削减总资本开支 22%,削减上游资本开支 22%, 但上游资本开支占总资本开支比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并同时采取多种降本措施,最终 上游运营成本(包括操作成本、管理费用和勘探费用)平均同比削减 12%,上游单位操作成本平均同比减 17%。受益于此,高端不锈钢钢管龙头久立特材近年海外业务景气大幅提升,国产替代进程明 显加快,公司 2019 年和 2020 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30.04%和 70.50%,且海外业务以高端品种出口为主,公司最新 2020H1 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约 34%,相比国内的毛利率之差攀升至 2012 年以来新高,毛利率之差高达 11%,印证下 游高端客户对久立特材的加速认证。因此,经过长年的竞争与洗牌,高研发、强技术等一系列特点都在逐步垒高优质龙头公 司在产品迭代、工艺经验、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护城河,剩者为王的公司在面临进口替代 而打开市场空间的局面下,其高增长值得期待。特钢之需,在于工业企稳海内外共振,制造业需求周期复苏驱动力:趋势的逻辑,中美工业周期筑底周期的运行有自身的规律,阶段扰动并不能改变其趋势的演绎。若剔除疫情冲击,工业 周期在什么位置上?我们聚焦两大核心国的工业周期: 当前,中国工业周期正延续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底部企稳回升的态势。本轮中国工业周期,经历 2018、2019 两年整固后,于 2019 年四季度初现筑底企稳迹 象:1、需求企稳,工业增加值磨底;2、供给整固逐步充分,库存、产能近历史低位; 3、价格有抬升迹象,PPI 基数法预测来年大概率呈攀升态势。 但受一季度疫情冲击影响,工业周期的企稳被打断,甚至出现进一步萎缩,库存大幅跳 升,价格、产量、产能继续下探。二季度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财政货币对冲刺激下工业周期快速修复。当前来看,工 业周期已延续筑底特征,但增速水平依旧未恢复到疫情前:1、生产、产能、价格底部共 振向上,修复动能较强;2、库存虽去化,但仍处中位,结构上依旧有待去化。另一边,美国制造业周期也受疫情冲击而快速出清。2019 年,美国制造业步入周期下行。产能、库存皆处在历史高位,伴随降息对冲,需求 阶段性企稳,但供给端的出清并未充分。因而若是常态下,美国制造业的整固我们认为 有望延续至 2021 年。2020 年二季度,受疫情冲击,需求快速萎缩,美国制造业同中国一样面临大规模出清。 供给端库存与产能均面临大幅回撤去化。当前,除了产能仍偏高,整体处在下行周期之外。产量、库存、价格均于历史低位共振 向上。低库存背景下本轮美国制造业的修复同样不容小觑。本轮特质:海外重于国内,制造甚于建筑有别于上一轮周期,本轮所衍生出两处不同特质:特质 1:海外优于国内 一是海外优于国内,本轮通胀交易的基础在海外大规模对冲政策刺激,而中国受高效的 疫情控制政策从容有度,扁平化周期延续。国内:周期扁平化,整体趋于稳态 近年国内终端需求宏微观层面均呈现明显的扁平化效应。宏观视角上,需求结构性景气 支撑,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健,如地产对冲基建和制造业下滑,地产内部一二线和 三四线的结构性分化;微观层面上,近年社会库存权重放大,导致诸如钢铁产业链季节 性明显被平滑,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征。海外:大开大合,政策规模空前海外今年经历大开大合的波动,受制于疫情控制的低效,政策对冲幅度较大:3 月,海 外疫情爆发引发流动性危机,工业金属大跌入坑;4 月,国内经济率先复苏,带动工业 金属“V”型反弹;7 月-8 月,海外经济复苏对冲国内经济转淡,工业金属高位振荡;9 月以来,欧洲疫情二次爆发,压制海外需求,工业金属有所走弱。而本轮的货币宽松以及财政赤字规模或将创历史。美联储领衔全球货币宽松。美联储应 对疫情扰动除降息外,采取了包括 QE 在内的一些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欧洲央行方 面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扩大量化宽松计划,年底前追加 1200 亿欧元的净购买计划; 而日本央行 3 月将国债购买规模上调至每年约 80 万亿左右,4 月底会议决定撤销增幅 限。而这样级别的宽松,从历史观来看,有引致滞胀的可能。特质 2、制造好于基建二是制造优于建筑,上一轮周期地产链景气制造业受制于高库存产能去化,而本轮恰相 反,地产基建平稳,而制造在出清后或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建筑链:基建资金受掣,地产销售尚佳不同于上一轮周期地产基建的强势,我们认为本轮地产建筑链整体维持稳重偏弱格局。 4 季度展望明年,基建方面专项债发行高峰渐过,4 季度以及明年下行概率加大,11、 12 月基建层面的资金或受到考验;而地产方面,虽然调控政策不断,但是整体销售尚佳,所以“回款-开工-施工”前期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当然,10 月赶工后,季节性现象 将主导地产需求走向,政策影响力也会在跨年之际主导开发商行为,从而影响来年预期。制造链:出清充分,筑底启动景气周期 本轮制造业经历上一轮的深度出清,当前普遍处在低产能低库存的格局之下,随着下游 需求的修复我们预计整体制造业将盈利景气周期启动。而近期中观层面也有显著反馈。 以钢铁为列,盈利表现上,冷轧是少有盈利环比改善品种,在总体需求持续性受限之下, 冷轧对应的下游季节性效应较少,汽车产量数据也持续优化,因而受限程度也相应较低。特钢大势所趋,高端方兴未艾后工业化时代,制造转型升级正当时工业化阶段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不断上升,究其内在原因,是工业 化所表现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城市化的加深快速发展,此一阶段普钢需求稳步攀升。 而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时,特钢领域需求的提升将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带来高端 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加大。 后工业化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2015 年我国第三产业 GDP 占国民 生产总这比例为 51%,后工业化时代正式开启。本质上看,“后工业化”是在物质基础 达到一定水平,供给以知识和技术为动力改变生活方式,需求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 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后工业化这一特性表明社会高端技术产业需要担负 更加重要的责任,与经济增量时代传统领域对普钢需求的扩张类似,后工业化存量经济 时代面临结构转型,各领域高端制造发力则推动特钢需求扩张、特钢应用面也更加广泛。日本的制造转型升级或许能参考借鉴。20 世纪 70 年代,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 受制造业及高新技术型产业崛起驱动,特钢需求大幅提升,行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1973 年日本钢铁产量达到历史峰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均处于缓慢下降。与这一走势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特钢作为钢铁的子行业,几乎同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前所述,日本特钢产量在钢材总产量中的占比从 1975 年不足 10%,迅速提升到 1985 年 超 19%。除了量的提升,日本特钢产品的结构变化更加值得关注。由于这一时期新兴崛起的产业 对特钢的需求多为高端特钢产品,所以日本高端特钢的增长速度比一般特钢更快。从具体细分品种来看,汽车所用结构钢,核电所用高温合金、耐蚀合金,机械所用高强钢的 产量增长尤为迅猛。国内特钢低端主导,高端空间广阔中国目前的状况与日本 20 世纪 70 年代类似:同样经历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和经济增速 换挡,同样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变革。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在当下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高速推进。 供给格局方面,国内中低端特钢(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占比高,供给相对过剩;而高 端特钢占比 25%,明显低于日本 68%水平。中国进口特钢均价约为 9067 元/吨,产品 中绝大多数为高端特钢,近两年国内特钢进口量高速增长,侧面印证国内高端特钢供给 偏紧,在高端制造升级步伐中需求亦更为广阔。特钢之选择:关注具备高护城河的优质细分龙头落地到特钢行业的定位与发展趋势,不能仅以重资产、周期性、同质化的大宗视角来看 待一个具备如此大差异化的细分子领域。特钢未来的产业趋势会具备几个明显的优势:1、行业周期性弱,成长性强:与下游周期性波动大的普钢不同,下游分布在汽车、航空 航天、炼化油气等高端制造领域的特点,使得行业更容易与下游用户深度绑定而订单稳 定,盈利波动性大幅减弱;2、龙头具备极强的先发优势,赢者通吃,强者恒强:高技术壁垒、重资产投入、持久长 期的认证都在无形之中构筑细分龙头的护城河,后进入者所面临的最大难度不只是资金, 更在软实力方面;3、龙头盈利稳定性好可有效带动估值重构:盈利开始逐步摆脱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稳定 性溢价,会逐步反映在估值提升。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湿电子化学品是重要的电子信息材料之一1.1、 湿电子化学品的核心要素是超净、高纯及功能性 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的关键材料。湿电子化学品属于电子化学品 领域的一个分支,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制程(主要包括湿法蚀刻、清洗、显 影、互联等)中使用的各种液体化工材料。超净高纯试剂是在通用试剂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纯度最高的试剂,其杂质含量较优级试剂低几个数量级。湿电子化学品是对 “电子级试剂”、“超净高纯化学试剂”更为合理准确的表达。国内的超净高纯试剂, 在国际上通称为工艺化学品(Process Chemicals), 在美国、欧洲和我国台湾地区称 为湿化学品(Wet Chemicals),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 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 符合严格要求的化学试剂,其纯度和洁净度对电子元器件的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 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性和功能性湿电子化 学品。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以超净高纯试剂为主,一般为单组份、单功能、被大量使 用的液体化学品,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酸类、碱类、有机溶剂类和其他类。酸类 包括氢氟酸、硝酸、盐酸、硫酸、磷酸等;碱类包括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有机溶剂类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其他类包括双氧水等。 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复配 类化学品,即在单一的超净高纯试剂(或多种超净高纯试剂的配合)基础上,加入 水、有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化学品。例如剥离液、显影液、蚀 刻液、清洗液等。由于多数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是复配的化学品,是混合物,它的理 化指标很难通过普通仪器定量检测,只能通过应用手段来评价其有效性。随着电子元器件制作要求的提高,相关行业应用对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 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微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并规范世 界超净高纯试剂的标准,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将湿电子化学品按金 属杂质、控制粒径、颗粒个数和应用范围等指标制定国际等级分类标准。湿电子化 学品在各应用领域的产品标准有所不同,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一般只需要 G1 级水平; 平板显示和 LED 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要求为 G2、G3 水平;半导体领域中, 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要求较高,基本集中在 G3、G4 水平,分立器件对 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低于集成电路,基本集中在 G2 级水平。一般认为,产生集 成电路断丝、短路等物理性故障的杂质分子大小为最小线宽的 1/10。因此随着集成 电路电线宽的尺寸减少,对工艺中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 技术趋势上看,满足纳米级集成电路加工需求是超净高纯试剂今后发展方向之一。1.2、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承基础化工,下接电子信息 1.2.1、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偏中上游的材料领域。湿电子化学品上游是基 础化工产品,下游是电子信息产业(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 LED、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军工等领域)。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物 理的提纯技术及混配技术,将工业级的化工原料提纯为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并按照 特定的配方混配为具有特定功能性的化学试剂。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是精细化工和电 子信息行业交叉的领域,其行业特色充分融入了两大行业的自身特点,具有品种多、 质量要求高、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苛刻、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资金投入 量大等特点,是化工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湿电子化学品对包装、运输的要求极高,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湿电子化学 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所以不仅要求产品在贮存的有效期内杂 质及颗粒不能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要求包装后的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 能有泄露的危险。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四氟乙烯和氟 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 HDPE 对多数超净高纯试剂的 稳定性较好,而且易于加工,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因而它是超净高纯试剂包装容器 的首选材料,HDPE 的关键是与大多数酸、碱及有机溶剂都不发生反应,也不渗入 聚合物中。对于使用周期较长的管线、贮管、周转罐等,可采用 PFA 或 PTFE 材料 做内衬。超净高纯试剂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污染,同时对运输工具也有较高要求, 运输成本也较高。为了保证稳定供应高品质湿电子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 往往围绕下游制造业布局,以减少运输距离。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区域性决定了其 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生产者-使用者-废液处理者”构成湿电子化学品闭环交易新模式。湿电子化学 品的闭环交易模式在国外早有应用,通过引入高水平废液再生提炼纯化商,一方面 解决了化学品使用者的废液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相应降低化学品生产者的生产 成本,是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随着国内液晶产业的发展,国内液晶面板厂商也开 始广泛采用该模式,如“江化微-中电熊猫-默克电子”的合作,江化微向中电熊猫供 应正胶剥离液,苏州默克将使用后的废液进行回收提纯处理,江化微采购该类回收 液,根据技术和功能性要求,添加部分新液后进行纯化、混配,实现再生利用、绿 色生产。江化微的闭环模式主要是由产品特点所决定:正胶剥离液为混配产品,生 产工艺具有独特性,因此即使是废液回收处理后,由于内部配比关系,回收液通过 再加工也只能被原生产企业和最终客户循环使用。1.2.2、 高技术壁垒赋予湿电子化学品较高的附加值 源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较高。湿电子化学品的原材 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氢氟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有机溶 剂等基础化工产品以及其他各类添加剂。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的成本构成呈现出“料 重工轻”的结构特点,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普遍在 70%-90%,因此原材 料价格波动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我国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 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化工工业体系,这使得我国基础化工原料品种齐全。从量上看, 湿电子化学品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占上游行业总体的供给比例非常小,上游原材料 供给较为充足。从价格上分析,基础化工受到上游基础原料产业如原油、煤炭及采 矿冶金、粮食等行业的影响,近几年价格有所波动。总体上看,湿电子化学品价值 占其下游电子产业链价值比重较低,同时产品技术等级越高,则产品的附加值越高, 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所以原材料对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可控。不同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高附加值源于精密纯化与混配技术。湿电子化学 品是化学试剂中对纯度要求最高的领域,对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的环 境控制、包装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与工业级化学品的合 成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为纯化工艺和配方工艺,该 两大关键技术工艺基本为精密控制下的物理反应过程,较少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情况。同时,湿电子化学品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直接对电 子元器件的功能构成重要影响,进而通过产业传导影响到终端整机产品的性能,因 此湿电子化学品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以江化微为例,其超净高纯硝酸的平均售价 一般为 2,300-2,600 元/吨,而工业级纯化原料的价格一般为 1,200-1,500 元/吨,提纯 处理后的产品价值量显著提升。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除了提纯 外还有混配的过程,对产品的配方、制作参数的选择均十分考验生产商的技术实力 与生产经验。我们分别比较了江化微和润玛股份单酸、混酸产品的毛利率,可见混 配产品与单一纯化产品相比具备更高的盈利水平。(1)纯化工艺的核心是提纯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杂质,对化学品进行分离提纯以得到合格产品的过 程,其关键是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采取对应的提纯技术。目前国内外制备超净 高纯试剂常用的提纯技术主要有精馏、蒸馏、亚沸蒸馏、等温蒸馏、减压蒸馏、低 温蒸馏、升华、气体吸收、化学处理、树脂交换、膜处理等技术。不同的提纯技术 适应于不同产品的提纯工艺,有的提纯技术如亚沸蒸馏技术只能用于制备量少的产品,而有的提纯技术如气体吸收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检测分析技术是超净 高纯试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可以分为颗粒分析测试技术、 金属杂质分析测试技术、非金属分析测试技术等,目前分别发展到激光光散法、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2)混配工艺的关键在于配方,需要长期经验积累 混配工艺是将纯化成品经过检测后,再进行过滤、精密混配的工艺过程,混配 工艺是满足下游客户对湿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要求的关键工艺之一。混配类产品的核 心在于配方,装置通用性强,满足一定条件下,产能可互相通用转换。而配方的形 成需要企业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不断的调配、试制及测试才能完成,甚至还需 要对客户的技术工艺进行实地调研,才能实现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性产品的研发。 因此混配工艺高度依赖企业的技术和经验。1.2.3、 湿电子化学品盈利差异体现在产品等级不同 湿电子化学品跟随下游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更新换代。湿电子化学品作为电子行 业的配套行业,与下游行业结合紧密,素有“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之说。湿电子 化学品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有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平板显示等,下游应 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电子产业发展速度 非常快,产品更新换代也很快。新产品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这就 要求湿电子化学品与之同步发展,以适应其不断推陈出新的需要。以集成电路制造 为例,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 18 个月便会增加 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集成电路性能与半导体制程紧密联系,应用于集成电路 的湿电子化学品从 G2 等级发展至 G5 等级。产品等级与应用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通用湿电子化学 品的定价模式主要为市场定价,高等级产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议价能力较强, 以国际价格为参考并根据企业自身研发成本进行定价。成本方面,主要原材料均为 大宗商品,价格公允透明。因此,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厂商的盈利差异主要体现在产 品等级与应用领域的不同。目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即 半导体市场、光伏市场、平板显示器市场。整体而言,半导体市场对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商的技术实力与生产经验要求最高,故该领域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毛利率 最高。光伏太阳能领域对产品纯度要求低,进入壁垒低,毛利率较低。以江化微为 例, 2019年半导体芯片、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三大市场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1.47%、 23.58%、27.34%,受产品竞争加剧以及面板价格下滑的影响,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 学品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毛利率较 2018 年减少 6.27%。认证采购模式使湿电子化学品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湿电子化学品有技术要求 高、功能性强、产品随电子行业更新快等特点,且产品品质对下游电子产品的质量 和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下游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对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的 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常采用认证采购的模式,需要通过送样检验、技术研讨、 信息回馈、技术改进、小批试做、大批量供货、售后服务评价等严格的筛选流程, 而在大尺寸面板,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湿电子化学品 尽管在下游电子元器件中成本占比很小,因此一旦与下游企业合作,就会形成稳定 的合作关系,这会对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客户壁垒。 2、 三大应用领域齐发力,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2.1、 半导体:大尺寸晶圆厂投产拉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 2.1.1、 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加工中充当清洗和蚀刻功效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有清洗和蚀刻两大类用途。湿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 的应用,主要在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制造用晶圆的加工方面,还包括晶圆加工前的 硅片加工以及后端的封装测试环节。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大体上可以分 为光刻(Lithograph)、 蚀刻(Etch)、氧化(Oxidation)、薄膜(Thin film)、化学机械平坦化研磨(CMP)、扩散(DIFF)等几个部分,其中光刻、蚀刻以及辅助性的清 洗/表面预处理工序均需要湿电子化学品参与,具体包括曝光后光刻胶的剥离、灰化 残留物的去除、本征氧化物的去除,还有选择性蚀刻。(1)清洗在集成电路生产中,约有 20%的工序与晶圆清洗有关。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 晶圆清洗是指在氧化、光刻、外延、扩散和引线蒸发等工序之前,采用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以得到符合清洁度要求的硅片的过程。晶圆表面的污 染物,如颗粒、有机杂质、金属离子等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硅片表 面或自身氧化膜中,晶片生产每一道工序存在的潜在污染,都有可能导致缺陷的产 生和器件的失效,晶圆清洗要求既能去除各类杂质,又不损坏套片。晶圆清洗不同 工序的清洗要求和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和技术 手段,以达到清洗的目的。湿法化学清洗技术在硅片表面清洗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半导体硅片清洗可分为 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又可分为湿法化学清洗和干法化学清洗。尽管干法 工艺不断发展,且在某些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晶圆清洗工艺还是湿 法,即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与吸附在被清洗物体表面上的杂质及油污发生 化学反应或溶解作用,通常在批浸没或批喷雾系统内对晶圆进行处理,当然还包括 日益广泛使用的单晶圆清洗方法。目前湿法化学清洗技术的趋势是使用更稀释的化 学溶液,辅之以某种形式的机械能,如超声波或喷射式喷雾处理等。晶圆湿法化学 清洗中所用湿法化学品根据工艺不同及加工品质要求的差异,所用的湿法化学品的 品种也不同。一般将充当晶圆清洗作用的湿法化学品其划分为四类品种,即碱性类 溶液、酸性类溶液、SPM 清洗剂、稀释 HF 清洗剂(DHF)。(2)光刻和蚀刻光刻和蚀刻占芯片制造时间的 40%-50%,占制造成本的 30%。在集成电路的 制造过程中,晶圆厂需要在晶圆上做出极微细的图案,而这些微细图案最主要的形 成方式是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光刻是利用照相技术将掩膜板上图形转移到晶片上 光刻胶层的过程,包括基片前处理、涂胶、前烘、曝光、后烘、显影等步骤。蚀刻 是继光刻之后的又一关键工艺,将光刻技术所产生的光阻图案,无论是线面或是孔 洞,准确无误地转移到光阻底下的材质上以形成整个积体电路所应有的复杂架构。光刻工序中,基片前处理、匀胶、显影和剥离步骤需要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光 刻所涉及到的光刻胶配套试剂包括用于光刻胶稀释用溶剂、涂胶前用于基片表面处 理的表面处理剂(如六甲基二硅胺烷)、曝光之后的显影剂(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 去除基片上残余光刻胶的去胶剂(包括硫酸、过氧化氢、N-甲基吡咯烷酮及混合有 机溶剂组成的去胶剂、剥离液等)。蚀刻技术可大略分为湿式蚀刻和干式蚀刻两种,湿式蚀刻技术是最早发展起来 的,目前还是半导体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蚀刻技术。湿式蚀刻通过特定的溶液与 需要蚀刻的薄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薄膜,其优点是操作 简便、成本低廉、用时短以及高可靠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湿式蚀刻相比干式 蚀刻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湿式蚀刻的缺点是存在侧向腐蚀(钻蚀)的现象,进而导 致图形线宽失真。整体而言,湿式蚀刻因其可精确控制薄膜的去除和对原材料的低 损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无法取代。湿式蚀刻的机制,一般是利用氧化剂将蚀 刻材料氧化,再利用适当的酸将氧化后的材料溶解于水中。另外,为了让蚀刻的速 率延长湿电子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常会在蚀刻液中加入活性剂及缓冲液来维持蚀刻 溶液的稳定。湿式蚀刻在半导体制程,可用于硅的蚀刻(多采用混合酸蚀刻液,混 合酸由氢氟酸、硝酸、醋酸组成)、二氧化硅的蚀刻(多采用氟化铵与氢氟酸的混合 液)、氮化硅的蚀刻(多用磷酸蚀刻)、金属(Al、Al-Si)蚀刻(常采用磷酸+硝酸+ 醋酸蚀刻液)、有机材料蚀刻(常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液)。湿法蚀刻和湿法清洗从本质和原理来看有相同之处。从本质来讲,选用的化学 药液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应用的场合决定了到底是蚀刻还是清洗。一般而言强酸强碱 用于蚀刻,如高浓度氢氟酸(49%),磷酸(70%)等。低浓度酸碱用于清洗,如水 和氢氟酸体积比为 500: 1 的混合溶液,低浓度氨水和双氧水混合液等。从原理上讲, 湿法清洗也就是轻微的湿法蚀刻。以传统的 RCA 清洗为例,在清洗过程中晶圆表面材料会被氨水腐蚀掉一部分,然后通过电性排斥的原理去除污染颗粒,从而达到清 洗晶圆表面的目的。机台设备方面,湿法蚀刻和清洗均可分为槽式蚀刻(清洗)和 单片独刻(清洗),槽式机台一次性能处理 50 片晶圆,产量较大,它采用浸泡的方 式,整个过程中晶圆不断旋转。槽式蚀刻(清洗)的优点是湿电子化学品消耗较低, WPH(wafer per hour)高,蚀刻均匀性较好。2.1.2、 2020 年国内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5 万吨 近两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 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等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大大拉动了对上游集成电路需求, 同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半导 体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7 年以来,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根据中国半 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9 年国内 IC 制造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 24.28%。2018 年国内 12 英寸、8 英寸、6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分别为 80.4 万片/月、 86.4 万片/月、73.8 万片/月,中国电子材料协会预计,随着多座半导体十二英寸厂投 产,2019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27.5 万片/月,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 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12 英寸晶圆加工主导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12 英寸晶圆面积是 8 英寸晶 圆的两倍,但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达 239.82 吨/万片,是 8 寸晶圆消耗 量的 4.6 倍,6 寸晶圆消耗量的 7.9 倍,我们测算 2018 年我国 6 英寸及以上晶圆生产 中消耗各类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为 28.27 万吨,其中 12 英寸的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消 耗湿电子化学品 20.98 万吨,约占总消耗量的 74.22%。如果再加上 6 英寸以下半导 体晶圆生产线所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以及半导体晶圆加工前的硅片加工用湿电子 化学品,我们预计 2018 年我国半导体生产所需湿电子化学品超过 30 万吨。硫酸、双氧水是半导体晶圆加工中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品种。从具体产品种类看, 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用硫酸、双氧水、氨水、氢氟酸、硝酸的消耗量分别为 8.88 万 吨、8.11 万吨、2.29 万吨、1.56 万吨、1.10 万吨,用量最大的硫酸、双氧水主要用 于前道工序的清洗;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中,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的用量分别为 2.91 万吨、1.52 万吨、0.47 万吨,显影液主要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2020 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5 万吨。半导体产业规模在国 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高景气。2018-2020 年我国 新增 11 条 12 英寸晶圆生产线和 5 条 8 英寸晶圆生产线, 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产 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较 2018 年提升近 70 万片/月,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 测算新增 12 英寸晶圆产量会带来湿化学品需求增量 16.02 万吨,再加上其他尺寸晶 圆扩产以及硅片加工的需求,我们预计 2020 年半导体行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 约为 45 万吨,并且未来三年将保持 15%以上的增速。制程节点的突破将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提出更高要求。光刻工艺一直是现代集 成电路领域最大的难题,在 1965 年摩尔定律提出后,半导体产业一直以 18 个月为 周期升级半导体工艺,节点制程从 1000 nm 演变到了如今的 7 nm,2019 年三星发布 了新一代 3 nm GAA(闸极全环),台积电宣布正式启动 2 nm 工艺的研发。因此晶圆 代工厂在选择湿电子化学品时,会对其纯度提出更高要求。目前,8 英寸晶圆生产使 用的是 G3、G4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12 英寸晶圆由于加工方式的改变,对湿电子化 学用量大幅增加,并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 G4-G5 等级。 随着集成电路制程节点的突破,G4、G5 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占比将逐渐升高。 而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有一定生产量的 30 多家企业中,技术水平多 集中在 G3 以下(国产化率 80%),G3 及以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仅约为 10%。2.2、 平板显示:大陆面板产业崛起带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 2.2.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面板制造的显影、蚀刻、清洗等工序 薄膜晶体管是LCD和AMOLED中的重要部件。面板显示行业中两大主流技术, TFT-LCD 和 AMOLED,其制造过程均可分为三大阶段:前段阵列工序(Array)、中 段成盒工序(Cell)以及后段模块组装工序(Mole), 薄膜晶体管(TFT)在两大 显示技术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FT 在 LCD 中充当电路开关的作用,用来控制液 晶显示;AMOLED 全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TFT 就是这个“主动矩阵”,即 用晶体管控制的开关矩阵。一片表面平滑、没有任何杂质的玻璃基板,制成可用的 薄膜电晶体,需要重复清洗、镀膜、上光阻、曝光、显影、蚀刻、去光阻等过程, 即 Array 制程。相较于传统非晶硅(a-Si)TFT-LCD 的 Array 制程,OLED 采用低温 多晶硅(LTPS) TFT 作为基板,因此其具体工序及所用湿电子化学品种类有所差异。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制造中Array制程的显影、光刻(蚀刻-剥离) 、 清洗工序。显示面板的前段 Array 制程与晶圆加工相似,不同的是 Array 将薄膜晶体 管制作于玻璃上,而非硅晶圆上。光刻技术是 Array 制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带 有目标图形的掩模版对涂有光刻胶的 ITO 玻璃进行曝光,受光部分可经显影液溶解,再将露出的ITO膜层去除并剥离多余的光刻胶,便能得到带有目标图形的ITO玻璃。 湿电子化学品是面板制造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基板上颗粒和有机物的清洗、光刻胶 的显影和去除、电极的蚀刻等工序都需要特定的湿电子化学品的参与。(1)清洗面板制造过程中,会经过多次玻璃基板、镀膜玻璃清洗工序,需要湿电子化学 品的参与。如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在受入前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对其清洗干净;在溅镀 ITO 导电膜之前的清洗加工;在涂敷光刻胶等之前都要采用湿电子化学品对玻璃基 板进行清洗,以保证对微小颗粒以及所有的无机、有机污染物清除干净,达到所需 要的洁净精度的要求。清洗工序贯穿于 Array 的整个制程过程,对平板显示的成品率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显影光刻胶显影,即通过显影液将经过曝光部分的光刻胶溶解,从而将图形从光罩 转移到光刻胶涂层上。常用的显影液有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氢氧化钾(KOH) 等,最常用的是 TMAH,它的纯度高,金属离子含量低,显影清洗后基本不留金属 痕迹,显影效果也非 KOH 所能比。杭州格林达是国内显示面板显影液的主要生产供 应厂商,其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产品在全球市场约占 25%的份额。(3)蚀刻蚀刻工艺分为两种,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面板制作多采用湿法蚀刻。湿法蚀 刻指的是利用湿电子化学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蚀刻的方法。主要包括 Mo/Al 蚀刻液 (又称铝蚀刻液)、Cu 蚀刻液、ITO 蚀刻液三种。Mo/Al 蚀刻液用于 Array 工艺中钼 /铝金属层的蚀刻,主要组分是磷酸、硝酸、醋酸及添加剂(硝酸钾、氯化钾)。Cu 蚀刻液是由双氧水加添加剂构成的,用在铜电极存在的面板对铜金属层的蚀刻工序 中,这是一种较新的制造工艺,京东方、中电熊猫、华星光电已有使用铜电极的高 世代线投产,使用的也是铜蚀刻液。ITO 蚀刻液用于面板导电膜氧化铟锡(ITO)的 蚀刻,目前,市场上的 ITO 蚀刻液主要为草酸系和无机酸锡,无机酸系一般是硝酸 (或醋酸)、硫酸、添加剂和水的混合溶液。(4)剥离TFT-LCD 制作用的剥离液,是用于去除金属电镀或蚀刻加工完成后的光刻胶和 残留物质,同时防止对下面的衬底层造成损坏,剥离液的配方还必须符合剥离工艺。TFT-LCD 面板剥离液以有机溶剂型为主,主要成分是 DMSO 和 MEA。但有机溶剂 污染大、成本高,水系剥离液前景更加广阔。江化微已经自主研发出了水系剥离液, 剥离效果良好,达到了国外大公司产品水平,目前已大量使用在国内中小尺寸及高 世代面板 G6 线上。(5)面板薄化轻薄是显示器发展的主流趋势,高世代生产线相继投入到薄型化产品的生产中。 其中单片玻璃的厚度从流行的 0.7t、0.63t 逐步薄化为 0.5t、0.4t 甚至 0.3t 以下的玻璃 基板生产的产品都已得到了生产。玻璃基板的薄化工艺分为两种,化学蚀刻和物理 研磨,目前化学蚀刻是 TFT-LCD 业界主流工艺方式,即利用氢氟酸与基板材料二氧 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溶解的原理,对面板表面进行咬蚀,将面板厚度变薄,达 到工艺要求的玻璃基板的厚度。2.2.2、 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69 万吨 面板行业两大趋势:全球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小尺寸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 Wind 数据,2015-2019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货量整体保持平稳,2019 年出货量 为 1.44 亿片,同比略微下降 0.43%;但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面积仍稳步增长,2019 年同比增长 5.21%。全球面板产业呈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2016 年中国大陆面 板厂商出货量首次超越中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2017 年底国内面板 产能首次超过韩国位居全球第一, 2019年国内面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40%。 IHS Markit 预计,到 2023 年中国大陆的面板出货量占全球的出货量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将占全球总产能的 55%。相较于 LCD 面板,OLED 作为一种新型显示面板,具备厚 度小、可弯曲、色彩对比度高等优点,在智能手机等小尺寸应用领域实现渗透率的 快速提升。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18 年全球 OLED 智能手机销量 3.70 亿部, 渗透率达到 26.3%。由于柔性 AMOLED 工艺的成熟、成本将接近 LCD,OLED 在智 能手机市场将逐渐取代 LCD 成为共识,CINNO Research 预计 OLED 手机渗透率在 2024 年将达到 69.1%。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推动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截至 2018 年底, 中国大陆已经建成投产的 LCD、OLED 面板生产线产能分别为 1.13 亿平米、201.80 万平米。由于 OLED 面板对洁净度的更高要求以及蚀刻工艺的差别,同等面积 OLED 面板制造所需要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比 LCD 更多。根据湿电子化学行业协会数据, 单位面积 OLED 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量约是 LCD 面板的 7 倍。随着多个高世代及 OLED 面板陆续产线,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18 年我国 LCD 面板、OLED 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消耗量分别为 29.68 万吨、4.40 万吨,同 比增长 13.95%、119.61%。从具体产品种类看,剥离液和 Al 蚀刻液是 LCD 面板制 造中用量最大的两个品种,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9.28 万吨和 4.86 万吨,而 Cu 电极工艺的发展有望带来 Cu 蚀刻液的用量大幅增长;OLED 面板制造中,剥离液和 显影液的用量占比最高,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1.93 万吨、1.16 万吨。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69 万吨。京东方、华星 光电、中电熊猫等多条高世代面板产线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加湿电子化学品的配 套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2020 年中国大陆 LCD 面板、 OLED 面板产能分别达 1.69 亿平米、1509 万平米。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测算 2020 年 LCD、OLED 面板制造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分别达 42 万吨、27 万吨,行业 总需求为 69万吨, 2014-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28.15%,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25% 以上的增速。随着平板显示向高世代发展趋势的加快,对产品的良品率、稳定性、 分辨率以及反应时间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对高世代线用湿电子化学品提出越 来越高的要求。2.1、 太阳能电池:光伏平价上网打开湿电子化学品长期空间 2.1.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蚀刻工序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制绒、清洗及蚀刻。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 P-N 结的光伏效应,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电池,其基本结构是在 P 型晶体硅材料上通过扩散等技术形成 N 型半导体层,组成 P-N 结;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制备绒面结构和减反射层,然后是金属电极,而在 P 型 半导体上直接制备背面金属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绒面制 备、P-N 结制备、铝背场制备、正面和背面金属接触以及减反射层沉积。晶硅太阳 能电池片制程中所用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及蚀刻, 其中制绒加工部分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占总消耗量的 60%-70%。(1)制绒由于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过程中的线切作用,硅片表面往往存在 10-20 微米的损 失层,因此制备太阳能电池时需利用化学腐蚀去除这层机械损伤层,并进行硅片表 面织构化,即制绒。通过化学腐蚀在硅片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延长光在电池 表面的传播路径,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效率。 同时,绒面也能对后续组件封装的光匹配有比较大的帮助,可减少组件封装的损耗。单晶硅采用的碱处理制绒,多晶硅采用的酸处理制绒。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 池的绒面一般是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作完成。针对不同硅片类型,有两种不同的化 学液体系的制绒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碱/酸处理剂,以及配合使用的清洗剂,都属于 湿电子化学品范畴。单晶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加工,是利用单晶片各向异性的腐蚀 特性由强碱对硅片表面进行一系列的腐蚀,形成似金字塔状的绒面,所用处理剂为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异丙醇(或乙醇)、硅酸钠、绒面添加剂等;多晶硅片的 制绒加工,是利用强腐蚀性酸混合液的各向同性的腐蚀特性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 所用的主要处理剂为硝酸、氢氟酸以及添加剂。多晶硅制绒还有机械刻槽、反应离 子腐蚀(RIE)等其他方法,但机械刻槽要求硅片厚度在 200 微米以上,RIE 设备复 杂且昂贵,相对来说,酸性腐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仍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择。(2)清洗太阳能电池片清洗加工,一般思路是首先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沾污,因为有机 物会遮盖部分硅片表面,从而使氧化膜和与之相关的沾污难以去除;然后溶解氧化 膜,因为氧化层是“沾污陷阱”,也会引入外延缺陷;最后再去除颗粒、金属等沾污。 因此太阳能电池片的典型清洗的工艺顺序为:去分子(超声清洗)→去离子→去原 子→去离子→水冲洗。根据清洗杂质的类型不同,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 也有所不同。(3)蚀刻经过扩散工序后,硅片表面、背面、周边会形成 N 型层,若不去除边缘的 N 型 层,制成的电池片会因为边缘漏电而无法使用。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形成了一层 磷硅玻璃(PSG),磷硅玻璃不导电,为了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减少光的反射,在 沉积减反射膜之前,必须把磷硅玻璃腐蚀掉。太阳能电池片的蚀刻工艺也分为干法 和湿法两种,湿法蚀刻应用较多。湿法蚀刻利用 HNO3和 HF 的混合液对硅片表面进 行腐蚀,达到同时去除边缘的 N 型硅和磷硅玻璃的效果。2.1.2、 2020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1 万吨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太阳能作为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利用,且使用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 光伏产业在 2013-2018 年迅速崛起,已经牢牢占据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高点龙。2018 年“531 政策”以来,国内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阵痛,新增装机量下滑、产业链价格剧 烈下跌。但受益于海外需求大涨,国内电池片生产端仍在持续增长。据中国光伏行 业协会统计,2019 年国内电池片产量为 108.6 GW,同比上升 24.54%,全球市场占 比达 83%。替代传统能源、光伏产品降本是国内外光伏产业维持增长的驱动力。根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 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2025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 乐观预期可达 80GW、全球新增装机量乐观预期可达 200GW。从产品类型看,多晶 硅电池片价格快速下滑,企业盈利困难,高效单晶市占率有望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是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中用量最多的品种。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单多晶硅电池片用湿电子化学品的单位消耗量整体接近。 从细分种类看,由于制绒及清洗工艺不同(单晶硅电池片加工为碱制绒、多晶硅电 池片加工为酸制绒),单晶硅电池片对氢氧化钾的用量较大,而多晶硅电池片对氢氟 酸、硝酸的用量较大。2018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的消耗量 分别为 10.38 万吨、8.24 万吨、3.71 万吨,我们预计,随着单晶市占率的提升,未来 氢氧化钾的用量及占比将进一步增加。2020 年国内光伏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1 万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 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的要求较低,只需达到 G1 等级。随着前几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 产制造业的大规模扩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国内众多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现产业链配套,目前该领域的内资企业占有 99%以上的份额。2020 年以 来,通威、隆基等电池片大厂均公布扩产计划,根据 PV Info Link 预测,2020 年新 增电池片产能规划超 40GW。综合考虑新项目投产、落后产能淘汰、多晶产能利用 率走低等因素,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片总产量达125 GW,按照3.3吨/MV的单位消耗量,对应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41.25 万吨,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3、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重心向亚太转移,政策资金助力国内发展3.1、 以海外为鉴,单点突破是后进者主要成长路径 3.1.1、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生与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20 世纪 60 年代起,大 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出现,对集成电路制造用化学试剂要求更高, 湿电子化学品也就是在这一需求市场的变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目前国际上在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发展方面的重点还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中。同时湿电子 化学品也成为电子化学品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应用市场还渗透到平板显示、 LED、太阳能电池、光磁记录存储体产品等领域中。由于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的 不断扩大,从事湿电子化学品研究与生产的厂家及机构也在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 大。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市场格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美欧垄断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由美国、欧洲(主要为 德国、英国等)的几家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所垄断,它们约占整个世界湿电子化学 品市场的 65%以上。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企业有:德国 Merck(默克)公司、 美国亚仕兰(Ashland)公司、美国奥林(Olin)公司、美国 Mallinckradt Baker 公司、 美国 Arch 公司、英国的 B.D.H 公司等,其中以德国默克为最大,其次是日本的一 些企业,包括关东化学、三菱瓦斯化学、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公司等。(2)日本崛起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起,世界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格局发生一些转变。主要是 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企业的湿电子化学品在生产规模及世界市场 占有率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日本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还大幅度促进了湿电子化 学品制造技术的提高。(3)亚太主导 21 世纪前十年代的后期起,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地区(不含日本)在半导体、 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主 导市场,其中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得到明显的扩 大。陶氏、霍尼韦尔、巴斯夫等公司竞相将电子化学品业务重点放在亚太地区,而 部分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上出现明显的缩减。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三分天下,欧美、日本企业份额逐年降低。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全球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三大应用市场使 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达到 307 万吨,全球市场规模 52.65 亿美元。市场格局方面, 2018 年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包括其亚洲工厂)的市场份额(以销售额计)约为 33%, 较 2010 年减少 4 个百分点;第二块市场份额是由日本的十家左右生产企业所拥有, 总共占 27%左右,较 2010 年减少 7 个百分点;其余市场份额主要是中国台湾、韩国、 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湿电子化学品所占领,约占世界市场总量 38%,近年来这 些国家、地区的应用市场大幅扩大,特别是在大尺寸晶圆、高世代液晶面板、OLED 面板等湿电子化学品新市场方面,因此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国家、地区的 湿电子化学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及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替代欧美、日本同 类产品的趋势显著。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三大应用市 场使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 92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110 亿元。3.1.2、 老牌厂商以多元化集团为主,新进者多为专业生产商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参与者分为两类:多元化集团与专业型生产商。我们对 境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厂商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欧美企业多为传 统大型化工企业,具有生产历史悠久、品种齐全、生产基地遍及世界各地的特点, 代表性企业如巴斯夫、霍尼韦尔、美国亚什兰、德国汉高,其中巴斯夫 2005 年收购 默克的电子化学业务成为业内领先供应商。日本湿电子化学品生企业中既有住友化 学、三菱化学这样的综合性化学集团,也有 Stella Chemifa、关东化学这样技术领先 的专业型生产商,目前 Stella Chemifa 是世界最大的高纯氢氟酸企业。韩国主要湿电 子化学品企业是东友和东进,它们最早的技术来源于日本,这两家企业都没有韩国 电子产业的大集团背景;由于平板显示在韩国发展迅速,此领域两家韩国公司的产 品市占率较高,但半导体高端晶圆加工用湿电子化学品仍未实现全面国产化。中国 台湾本岛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普遍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后,其特点是合资公司 较多,如台湾东应化是东京应化与台湾长春石化的合资公司,伊默克化学由巴斯夫 及关东化学合资,理盛精密是由日本 Rasa 控股。由此可见,湿电子化学品发展初期 需要依赖成熟的化工产业经验、充分的技术积累,大型综合集团的资金优势也使其 在产业整合、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具备优势;行业后进者多通过技术引进、 打造专业型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商。湿电子化学品品种规格繁多,单点突破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由于湿 电子化学品的品种多,每种产品的制备工艺路线、设备及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各不相 同,而且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和洁净度,相关的设备通常不是通用设备。厂商必须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来确定各自的工艺路线,独立设计安装主要产品的生产线。在 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逐渐细化的背景下,行业后进者往往选择有限的产品进行生 产。我们认为,尽管在发展初期会面临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配套供货的劣势,但结 合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客户验证壁垒高、技术门槛高的特点,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 现单点突破、打造细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商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 3.2、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政策资金助力行业发展 3.2.1、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高等级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业起步较晚,2006 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自 20 世纪七 八时年代中期起至 21 世纪前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规模上、技 术水平上都比较低,与国际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大型企业相差甚远。21 世纪初期我国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量不足 5,000 吨,2004 年达到了 1.1 万吨左右。自 2005 年以来, 国内光伏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性能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国内 不少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进入太阳能电池片行业,生产规模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年 后,平板显示、IC 制造产业相继向中国大陆转移,新市场带来需求量的增加,驱动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下游光伏行业的调整使得该 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一些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 为追求更高效益而调整产业结构,将更多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量转向半导体、平板 显示市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集中于华东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湿电子化 学品生产企业约有 40 多家,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 30 多家。这些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很少,多为内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湿电子 化学品的区域产量分部上,目前华东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特别是江阴、苏州地区, 包括江阴江化微、苏州晶瑞化学、江阴润玛、江阴化学试剂厂等知名内资企业均位 于该区域。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18 年华东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产量 约占国内总产量的 74%左右,江阴、苏州的产量占比分别约为 41%、20%。近年来, 多个集成电路、面板、太阳能电池项目在中西部落地,如位于湖北的长江存储、武 汉新芯、武汉天马 G6,位于成都、绵阳的京东柔性 AMOLED 线,以及通威在成都、 眉山的电池片项目等。随着下游产业在中西部地区深入布局,湿电子化学品区域发 展不平衡的现象凸显,华东及沿海地区生产商对于内陆的供应需要经过长途运输, 高昂的运输成本下,内陆地区亟须更多就近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三大应用领域国产化率不一,高等级产品仍待突破。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整体技 术水平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一方面大陆相关企业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相比于欧 美日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韩国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液晶面板的爆 发,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是跟随光伏产业发展起来的,因此 2010 年以前内资厂商的技 术水平整体停留在 G1、G2 等级。自 2011 年起我国多家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设备装备上 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工艺技术档次也有迅速的提升,能够逐步满足下游显示面板、集 成电路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 年太阳能电池、 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99%、35%、23%(按销售供 应量计) ,太阳能电池市场基本满足生产需求,而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率反而 较前两年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高世代面板线和大尺寸晶圆加工对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 的需求增加。具体来看,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6 英寸及 6 英寸 (一般为 0.8-1.2μm、0.5-0.6μm)以下的国产化率为 83%左右,在 8 英寸及 8 英寸以上(含 0.25-0.35μm、28nm-0.18μm)的国产化率不足 20%,大部分产品来自进口;2018 年我国 平板显示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G4.5 至 G5.5 代线的国产化率超过 80%,而在 G6 至 G8.5 代线的国产化率仅为 29%,OLED 面板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目前仍有品种被韩国、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少数电子化学品厂商垄断。由此可见,如果未来能够在高端领域 实现进口替代的突破与进展,我国内资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发展空间广阔。3.2.2、 政策加码,资金助力,湿电子化学品迎发展契机 由于湿电子化学品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我国在政策上鼓励该产业的发 展。近十年来,湿电子化学品也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增 长点,我国把新兴产业配套用电子化学品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 料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 把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列入“863”计划;在 2008 年国家科技部下发《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明确列出超净高纯试剂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在 2014 年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的《2014-2016 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中提出,“引导面板企业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现互信互认,鼓励面板企 业加大本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下游本土领军企业积极 开展对国产材料的合作研发、验证及配套采购,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全书》的数据, 中芯国际国产材料累计验证成功项目从 2010 年的 6 个增至 2015 年的 51 个。大基金二期即将开始实质投资,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国家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2014 年 9 月 大基金一期成立,募资规模合计 1,387 亿元。大基金一期(含子基金)投资的 9 家半 导体材料企业中,从事湿电子化学品业务的公司有 3 家,包括晶瑞股份、中巨芯科 技、安集科技。但从大基金一期在上下游各领域的投资额占比来看,材料环节的投 资力度稍显不足,占比不到 2%,低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半导体材料产值 11.08% 的占比。大基金二期于 2019 年 10 月 22 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2,041.5 亿元,较一 期的 987.2 亿元有显著提升,投资方向上也将加重上游材料行业。近期大基金管理机 构华芯投资表示,大基金二期将在稳固一期投资企业基础上弥补一期空白,加强半 导体设备、材料和 IC 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环节的投资。随着大基金二期实质投资的正 式启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4、 受益标的(略,详见报告原文)4.1、 江化微(603078.SH):三大领域全系列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4.2、 晶瑞股份(300655.SZ):拳头产品达 G5 等级,打入高端市场4.3、 巨化股份(600160.SH):旗下凯圣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级氢氟 酸生产商……(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