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首先明确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还是为了评定职称;其次在明确定位后,则需要多去了解符合你专业研究方向的期刊,网上收集或咨询有过发表论文经历的专业人士。按类别选择去看期刊,譬如教育类:《中国高教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心理类:《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护理类:《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新闻类:《新闻战线》、《新闻爱好者》社会类:《社会》、《社会科学战线》娱乐类:《青年记者》、《当代电视》汽车类:《汽车技术》、《汽车工程》财经类:《当代财经》、《财经问题研究》军事类:《环球军事》、《军事经济研究》环境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二、选题投稿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投稿期刊刊登文章的要求,因此在投稿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领域选择对应的期刊,大致了解其已发表论文特色和水平,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投稿论文选题。三、阅读在撰写稿件之前,需要查阅与该研究方向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如期刊、学位、图书等。阅读文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是避免闷头写完后才发现已有论文发表,另一方面是站在前人发表的学术成果上,提炼出可切入的研究点,深入研究,这样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四、撰写经常撰写论文的学术君们会发现,优秀的论文都是有方法可寻的,如标题怎么起,论文框架怎么构建,图表怎么作,怎么写论据等。这里毕导总结了撰写优秀论文的八大要素。五、修改论文撰写好了后,需要对全文逐渐字进行细度,用最短的话表述鲜明论点。六、投稿投稿方式,可以邮箱,也可以在线投稿,具体根据杂志社要求选择即可。投稿期刊类型确定,如SCI、C刊、中文核心、统计源、国家级、省级等。此外,特别主要注意的是期刊的真伪性,可以在知网期刊中查询一下期刊的刊号再选择正确途径投稿。七、等待根据学术投稿规则,一稿不能多投,选择一个期刊投稿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等待期刊的回复,通常这一时间再1个月到3个月左右。八、通知在一段时间内等待后,通常期刊会给予回复,分为三种情况,一录用回复,二修改回复,三退稿回复,不同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对策即可。九、再改无论是否录用,再次修改必不可少,尤其是针对修改再投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要虚心请教同行来多提提修改意见。十、录用影响录用的因素有很多,譬如文章方向、质量、期刊定位、修改意见回复等,做好每一个细节很重要。最后,发表期刊论文的秘籍是:多写细改,勤投多发,形成套路。主笔|林夕决图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1日讯(通讯员 孙光)日前,JCR一区期刊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连续发表湖南财院副校长樊晓平教授领衔的财经大数据研究团队两篇研究论文Expanding Hot Code Path for Data Cleaning on Software Graph(http://www.techscience.com/cmc/ v63n2/38541)和Visualization Analysis for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Gephi(http://www.techscience.com/cmc/v63n2/38554)。CMC主编已力邀团队制作这些论文的展示材料(presentation),将作为优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推广。图1 Expanding Hot Code Path for Data Cleaning on Software Graph图2 Visualization Analysis for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Gephi大数据级的图形分析工具Spark GraphX受内存大小限制,必须将图形数据减到合适的大小,但这会引起原始图形的失真。论文“Expanding Hot Code Path for Data Cleaning on Software Graph”使用SEQUITUR数据压缩算法找出热代码路径并将其存储为有向无环图。该方法用40%的程序代码存储了不失真的软件图,是软件图大数据清洗技术的重要突破。进行公司绩效评估时,传统方法不能反映整个证券市场公司经营状况的分布特征。论文“Visualization Analysis for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Gephi”介绍了财经大数据团队如何用Gephi把所有上市公司的评估结果转换为节点和边,并直接以图形形式显示绩效。该方法用微观水平的可视化分析技术找出影响公司运营的关键因素,是可视化分析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创新应用。图3 Gephi上市公司评估结果可视化效果这两篇论文的刊发,是继财经大数据团队在JCR一区期刊IEEE Access之后又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的共同作者中还包括湖南财院2018级大数据班刘旭同学、2019级大数据实验班郭子懿同学,这是两位同学参与团队研究工作而发表的第二篇英文期刊论文,也彰显着湖南财院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初露锋芒。[责编:陈龙][来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中概股被低估,是长期以来都有的事情,也并不奇怪。通常来说,再怎么低估,也会有个底线。但在搜狐这家公司上,似乎是个例外。搜狐估值有多低?目前搜狐的市值2亿出头,其账上光现金资产就有16.22亿美元,而公司负债仅有13.83亿美元。这还不算,搜狐在北京那几栋至少价值10亿美金的大楼,以及搜狗和畅游加起来7.87亿美元的股权。粗略估算下,按现在市值买下搜狐,卖掉所有资产,至少有10倍的盈利空间。加上张朝阳又是互联网圈子里公认的好人,也不至于干出低价私有化的勾当。但为什么搜狐的估值还这么低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朝阳还没有放弃。说到底,投资搜狐这样的公司,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企业家不回家。换句话说,只要张朝阳一天没有放弃,搜狐的钱被消耗殆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01 /搜狐“名存实亡”目前,搜狐(NASDAQ:SOHU)的收入主要有三部分:品牌广告、搜索和在线游戏。其中,搜索和在线游戏分别来自搜狗和畅游。换句话说,真正属于搜狐自己做的业务只有品牌广告。虽说业务不多,但搜狐也没能把品牌广告干好。过去五年,搜狐的品牌广告收入持续下降。2015年这部分收入还有5.77亿美元,到2019年只剩下1.75亿美元。换句话说,5年时间里,搜狐品牌广告的收入规模缩水接近7成。更可怕的是,品牌广告收入的缩水,会是搜狐未来的常态。原因很简单,广告的背后是流量。过去,门户网站和搜狐视频扛着公司流量的大旗。但很显然,门户网站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至于视频业务,搜狐也难以与财力雄厚的腾讯视频、爱奇艺竞争。从总收入来看,搜狐也只能勉强保持稳定。2019年,搜狐全年总营收18.45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76%。事实上,最近5年搜狐营收一直在18亿元左右波动。收入的缩水已成定局,搜狐的盈利能力也不乐观。2019年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搜狐的净利润为700万美元,而2018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5100万美元。四季度搜狐的扭亏为盈,归功于“减本增效”。收入同比增长2500万美元的同时,成本反而下降了1500万美元。这带来了毛利率提升。当季,搜狐毛利率为52%,去年同期仅有46%。提升的毛利率,可以为搜狐增加2900万美元毛利润。与此同时,搜狐还大幅缩减了营销费用。2018年第四季度,搜狐营销费用为9742万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仅有7837万美元,减少1905万美元。过去一年,搜狐一直在管控渠道成本,大幅降低广告业务流量采购费用。看起来,效果非常不错。但是,事实真有那么乐观吗?并非如此。2019年第四季度,扣除搜狗和畅游带来的利润,搜狐净亏损4600万美元。从过去两年来看,搜狐自有业务也从未证明过自己的盈利能力。某种程度上说,搜狐的自有业务已经“名存实亡”。/ 02 /搜狐是座大“金矿”与其说,搜狐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家投资公司。比起连年下滑的广告收入,投资人似乎更关心搜狐投资的资产。原因也很简单,与搜狐不到3亿美金的市值相比,其资产几乎是一座“金矿”。截至2019年年底,搜狐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5亿美元,短期投资有13.17亿美元。算下来,搜狐光现金资产就有16.22亿美元,而总负债仅有13.83亿美元。这意味着搜狐现在用账上的现金,还掉所有负债,也还剩下2.39亿美元,这个数字比搜狐现在的市值还高。要知道,这还没算搜狐2.61亿元的应收账款。如果你以为这是搜狐的金子,那你就错了。与流动资产相比,搜狐的房产和子公司股权才是一座大金矿。先说前者,搜狐的固定资产绝大部分是房子,大约有4.48亿美元。但你要知道,搜狐固定资产是以成本法计算的。换句话说,财报上的数字不代表现在的价值。搜狐的房子,主要来自10年前的几笔投资:2007年,搜狐斥资3530万美元购入清华科技园1.83万平米办公用房;2009年,搜狐花费1.1亿美元在知春路购入4万平米办公用房;2009年,搜狐通过畅游,花费3200万美元购入1.5万平米;2010年,搜狐又通过畅游,花费1.46亿美元购入5.6万平米办公用房;从地段看,搜狐买的基本都是中关村的核心地段。即使按一平米1万美元计算,就值13亿美元。搜狐子公司的股权资产价值计算相对容易。目前搜狗市值12.48亿美元,搜狐持有33%,价值4.12亿美元;畅游市值5.56亿美元,搜狐持有67.4%,价值3.75亿美元,合计7.87亿美元。粗略估算下,按现在市值买下搜狐,卖掉所有资产,至少有10倍的盈利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搜狐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烟蒂股”。/ 03 /张朝阳,真的该认命了过去,有一种说法是,中概股投资没有“烟蒂股”逻辑。原因是,在开曼注册的上市公司,法规上偏向实际控制人,因此低价私有化盛行,比如前段时间的聚美优品。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人品会直接影响投资“烟蒂股”的最终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讲,搜狐倒不存在这种问题。毕竟,张朝阳可是整个互联网圈公认的好人。但摆在搜狐投资人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同样来自张朝阳。时至今日,已经到“知天命”年纪的张朝阳,仍然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念头。无论是社交、办公软件、信息流等领域,搜狐不断尝试新业务。尽管张朝阳很努力,但不得不说,搜狐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公司价值的损耗。某种程度上说,只要张朝阳一天没有放弃,搜狐的钱被消耗殆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巴菲特说,做投资要认清能力圈,开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不做”通常是质量很高的决策。说到底,投资搜狐这样的老公司,投资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企业家不回家。
来源:新浪财经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7月26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北京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0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金融街中心召开。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出席并发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支持民企长期健康发展》主题演讲。贾康现场讲解民营经济的“五六七八九”重大意义、作用和比重演变的趋势。他指出,民营企业是缔造我国经济奇迹的贡献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生力军,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积极推动者。贾康强调,中央早已经给出重要的改革方向——混合所有制,这应该是以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来把握历史趋势的一个基本路径。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新时代中民营经济发展若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上越走越宽,必须大力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了民营企业长远发展,人们需要正本清源,重新认识私有制。贾康认为,摆脱种种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的民营经济“非我族类”和急于过渡、搞新公私合营的错误思潮,坚持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未来的长期发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财经类专业深受毕业生追捧,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经济金融专业在我国也永远处于第一梯队,发展的好薪资非常高,它的就业往往是基础职位供大于求,基本饱和,但高端人才却又急需,那么考上一个好的财经院校,就意味着你有着比别人更好的起点,以下是财经院校最新的排行榜,也是四大最喜欢的院校,看看是哪些吧!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截止至2019年5月,学校共有17个一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4个财务部重点学科(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本无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根据荷兰蒂尔堡大学发布的“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论文发表,位居大中华区第1名,亚洲第6名,与约翰·霍普金斯、波士顿学院等并列世界第69名。中央财经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211工程建设高校,有1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1个二级学科(会计学),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71位。就这个学校来说,应用经济学专业是比较牛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于北京朝阳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有两个2级学科(国家经济与贸易、国际法),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64位。学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对外经贸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140余个研究单位,其中中国WTO 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坐落于湖北武汉 ,直属于教育部,985、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级学科建设高校”,是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的重点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经济史),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第99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95位。西南财经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是国家“世界一级学科建设高校”,985、211工程建设高校,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四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8位。以上五个学校都是我国最好的财经大学,很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喜爱,如果你想学财经类专业,这几个学校重点考虑哦。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肩负重任。随着“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期待。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致力于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范围内高校经济学科的研究力水平以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世界位置。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即《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旨在通过报告,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报告力求实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国内名高校经济学科国际化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介绍,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知名高校都在进行经济学科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纷纷去海外引进高质量人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客观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中国高校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因此,该排名的推出,为国内高校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提供历史方位的同时,也便于我国科研主管部门更为科学地考核、评估科研机构,从而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并为学生报考大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的参照,促进研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但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在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一个学科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大学、学科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评议依据,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拥有明星级教授的前提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均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但存在的弊端是,这些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之排名有失偏颇。《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更为立体、科学,具体表现在:在排名依据上,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在期刊选择上,选取19本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综合顶级和分支领域顶级经济学期刊,基于这样高水平经济学期刊而得出来的排名更能客观反映是否属于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在期刊权重上,对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14本分支顶尖期刊做了不同权重处理;在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记者注意到,排行榜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以确保排名的科学性。田国强教授介绍,得到的排名结果相当稳健,也应对了该排名的科学性。国际权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从榜单动态变化看,整体上大陆高校在近五年来综合排名呈上升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都居于全球前60名,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凸显了上海财大理论经济学跻身上海市高峰Ⅱ类学科建设计划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近三年排名情况显示,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始终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大陆高校排名也稳中有升。究其原因,随着国内经济学科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高校海归经济学博士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大陆高校在国际重要权威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在2017年的全球排名中得以突显出来。排行榜基于综合顶尖类(top 5)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田国强教授强调这个单独排名的地位就像芯片是半导体的心脏一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仍然缺“芯”,虽然近年来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近五年发文数的中国第一(6篇)与世界第一(173篇)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田国强教授最后表示,一般情况下,评价一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力,通常是拿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来考察的,而这只是一个维度,还有其他综合性的维度,比如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等多项因素。我们希望达到的是,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发文篇数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将每年发布一次,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力排名。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都想着绞尽脑汁让机构、券商们来吹自己。但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这么干的。最近,聚美优品花了70万美金找了一家机构,为自己写一份研报,去证明自己不值钱。原因很简单,聚美优品想和美股的投资人们分手,但又不想付高额分手费,所以就请第三方机构证明自己是“垃圾”。在这份价值70万美金的研报里,评估机构贬的,真的很用力。去年投入32亿、DAU1660万的短视频业务,就按清算价值估了。起家的电商业务眼看着也要被阿里京东榨干了,干脆也按清算价值估吧。你们都看好的街电,别看去年营收翻一倍,也赚了钱。但其实也是纸老虎,不仅增长快到头了,以后亏钱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资产,勉强按1倍市销率估吧。简单来说,聚美的资产就是一堆“破烂”,不是亏损,就是增长到头了。公司管理层实在看不下去,就当“破烂”给收了。但毕竟,这是价值70万美金的研报。虽说论证过程比较曲折,但好在没有影响最终结论:聚美私有化价格是合理的。/ 01 /投入32亿,DAU1660万,刷宝价值为0?聚美优品旗下的刷宝,号称短视频界的“趣头条”,看视频赚小费,拉新赚人头费……刷宝的打法和趣头条类似。上市不到一年,日活就超过了1660万。你觉得这样一款互联网产品应该给多少估值?5亿美刀?6亿美刀?都不是!聚美告诉你,答案是“0”。原因是刷宝还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公司融不到钱,未来充满了变数,所以公司准备按清算估值计量。在上市公司里,新业务被放弃也不奇怪。但让读懂君无法理解的是,在2019年刷宝还是聚美心里的“小甜甜”。去年,聚美在刷宝上投了4.62亿美金,差不多是32亿人民币。要知道,这些钱几乎是聚美的全部积蓄。2018年底聚美账上还有现金23.47亿元,到2019年底只剩7.15亿元。刷宝也没有辜负陈欧的期待。聚美优品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刷宝DAU为1660万。此时,距刷宝推出还不到一年时间。同样是达到1700万DAU,“拉人头祖师爷”趣头条用了两年。截至2018年7月,趣头条上市之时,DAU不过1710万,趣头条成立的时间是在2016年夏天。说起来,2019年的流量价格可不是2016年能比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刷宝的成长速度要远快于趣头条。结果三个月不到,为了和投资人分手,“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目前趣头条市值14.52亿美刀,而刷宝却要被按清算价值估值。花了30亿人民币说这个模式不行,这可能是迄今为止,趣头条背的最大“黑锅”。同时被清算的,还有聚美的电商业务。/ 02 /街电即将遭遇滑铁卢?2022年进入负增长时代相比刷宝,投资人可能更关心街电。因为过去几年,投资人之所以投聚美,本质上就是投街电。在共享经济领域,共享充电宝算是异类。顶着王思聪看空的压力,行业头部公司硬是赚钱了。要知道,在现在的一级市场,能赚钱的就是好项目。即使在一级寒冬里,行业头部玩家怪兽充电依然融了5亿元巨款,就是最好的例证。2019年年底,怪兽充电融资5亿元,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高瓴、顺为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股东阵容堪称豪华。究其原因,共享充电宝进入门槛虽不高,但随着几轮洗牌的结束,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并呈现寡头化趋势,短时间内很难被颠覆。同时,整个共享充电宝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从区域来看,截至2019年年中,一二线用户占比超过一半,三四线城市有待开发。过去一年,包括街电、怪兽充电在内的头部玩家们,纷纷在下沉。而街电的市占率又是最高的。根据艾媒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街电市场份额为40.5%,怪兽充电则只有20.9%。除用户份额领先外,艾媒咨询还表示,街电已实现在商家中较好的的品牌建设成效,街电在众多商家中享有最高的知名度。这些优势,体现在街电的收入增速。2019年,街电营收13.64亿元,同比增长95.7%。但上述,都没能入Houlihan Lokey的法眼。它给出的结论是,街电要完了。虽然2019年营收翻倍,但2020年街电营收增速将会下降至14.3%,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另外,未来五年内,街电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预计要亏损5亿元。街电为什么会坠入深渊?研报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没钱。跑马圈地是要烧钱的,公司没办法提供足够的资金,将导致街电的增长预期有限。聚美也说,自己曾经努力过,找了5家投行,20多家投资机构,但就是没找到钱。软银他们只投行业第三,不投行业第一,公司能怎么办?/ 03 /街电83.75%股权价值多少?最多11.76亿虽说街电没什么前景,但估值还是要给的。毕竟70万美金里,69万美金是付给这几个数字的。在Houlihan Lokey的研报里,街电最高只值2.01亿美金。这个价格是什么水平?据媒体报道,完成融资后,怪兽充电的估值已达到准独角兽的级别。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街电远低于怪兽充电的估值。说起来,Houlihan Lokey还是很专业的。即使这个价格,依然给出了自己的估值逻辑:对标租赁公司,用市销率估。从Houlihan Lokey给出的数据来看,衡量租赁公司的估值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营收增速和盈利能力。Houlihan Lokey选取了9家租赁公司,作为街电的类比公司。同样是家具租赁公司,营收增速最高的Flexshopper市销率为1.19倍,而营收预计不会增长的Rent-A-Center只有0.6倍;在营收增速相近的情况下,净利率更出色的汽车租赁公司,市销率普遍要高于家具租赁公司。经过多方面考量后,Houlihan Lokey终于拍下脑袋:0.9倍—1.2倍合适。老人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那么,1.2倍市销率左右的公司究竟该长什么样?我们可以看看Flexshopper。2019财年Flexshopper营收只有0.85亿美元,市场预计其2020财年营收增速将达27.4%。看起来还不错,但对于0.85亿美元营收体量的公司而言,这样的增速并不快。要说赚钱能力更是弱鸡,过去三季度的净利润率都只有2%左右。即使这样,Houlihan Lokey也能把街电看成Flexshopper。2019年街电营收13.64亿元,对应0.9倍—1.2倍市销率,街电的估值应该为12.27亿元—16.37亿元,约合1.75亿美金—2.34亿美金。另外,街电有5.9亿元资产和8.19亿元负债。折算之后,街电的实际价值为1.42亿美金—2.01亿美金。聚美持有83.7%的股份,那么最高也就值1.68亿美金。不知怪兽充电的老板和投资人看到这个估值,作何感想?/ 04 /结论:聚美私有化价格合理看到这里,Houlihan Lokey给聚美优品估值,就很清晰了:电商和短视频业务清算后的价值,再加上街电的价值。不赚钱的电商和刷宝合计的清算价值,只有3720万美金至1.053亿美金。加上街电的估值,算下来,聚美优品每股价值大概是13.68美元—23.85美元。按这个价格来看,聚美20美元的私有化价格,极其合理。毕竟是价值70万美金的研报。虽然论证过程比较曲折,但好在没有影响最终结论。看上去,两边谁也不亏。Houlihan Lokey赚了钱,聚美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倒霉的,好像只有小股东。但读懂君想说,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不是吗?
大行业,小公司。这是对中国线下零售业最好的概括。2019年中国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为5.97万亿美元,但A股超市龙头永辉超市(SH601933),市占率不到0.2%,市值只有857.51亿。反观美国,2019年美国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为6.24万亿美元,其中线下零售巨头沃尔玛(NYSE:WMT)份额常年维持在5%左右,市值高达3228亿美元。那么问题来了,同样贵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市场规模也相差不大,中国为什么始终没有跑出一家类似于沃尔玛的线下零售巨头?在读懂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1. 效率提升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最终动力。沃尔玛等巨头通过高效的运营效率完成对低效玩家份额的蚕食。由于线下扩张固有的瓶颈,沃尔玛的扩张之路走了数十年才最终完成。相比之下,国内的线下零售玩家大都不过20年,还远未到这个阶段。2. 与此同时,电商作为一种效率更高的购物方式异军突起,蚕食了效率更低线下零售巨头们的市场份额。同时,其对标品的高渗透率,影响线下零售巨头的收入结构,进而极大限制了其单店收入的天花板。3. 不同的国情会诞生不同的线下零售业态,比如美国的大卖场,日本的便利店和俄罗斯的农村连锁超市。沃尔玛等大卖场的兴起,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密度和美国存在的巨大差距,也使得中国也天然不适合诞生沃尔玛这样的综合商超巨头。尽管中国没有沃尔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但读懂君仍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万亿美金的中国零售行业,必然也会在诞生新的巨头。/ 01 /中国线下零售业才刚刚开始中国没有沃尔玛,发展阶段不同,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纵观所有以线下为主的商业业态,从行业爆发群雄割据,到集中度提高出现龙头,往往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原因是与线上业态不同,由于线下业态单个门店的辐射范围有限,门店扩张是线下生意发展的核心逻辑。但每开一家新门店,都要投入相应的地产、物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永辉超市招股书披露,2010年公司业态单体投资额约为2800—3200万元;华创证券研报预测,2019年1万平米的单体投资额约在3000万元—4000万元左右。超市本就是一个薄利的行业,纵使强如沃尔玛,净利率常年维持在2%—3%之间。对于超市来说,扩张需要强大的融资渠道支持。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获得资本的支持终究是有限的。再加上,新店的效率提升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回顾当年沃尔玛的本土扩张,走的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填满式”策略。即先在一个州发展,待这个州开满了之后,再向邻近的下一个州开新店。即便在快速扩张期(1968-1992年),沃尔玛平均每年新开门店比例为15%-20%,10年合计新开店1400家。用了超过20年时间,沃尔玛才将大部分门店开进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当红炸子鸡好市多(NASDAQ:COST)同样如此。也是通过40多年积累,不断沟通试错后,才有现在的局面。要说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换言之,美国近百年的零售业演进才出来一家沃尔玛。与它们相比,中国线下零售业发展时间不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零售业还是以国有百货商店和零散的店铺为主。直到1992年,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我国民营超市才开始蓬勃发展。准确的说,我国线下零售业发展至今还不到30年。当下国内商超龙头永辉超市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才完善了与生鲜直采、统采模式相关的物流、人员、供应商储备及全国性布局。所以,缺乏时间的沉淀,中国现阶段必然不可能出现沃尔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是意味着就会诞生中国的沃尔玛呢?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02 /电商冲击不可逆细究零售业发展史你会发现,效率提升才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最终动力。美国零售业的演变,正是如此。从最开始的特定区域单一品类的专卖店,演变成百货公司,再到超市的出现,最后又出现了电商。随着零售业态不断往前发展,人们的消费变得越来越简单。在线下建立了效率远高于同行供应链体系的沃尔玛和好市多,也最终成为零售巨头。但与国外不同,过去十年国内互联网、物流基础设施的高速,使得电商的效率快速提升。无论是购物的体验,还是商品价格,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极大冲击了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线下零售玩家。说到底,绝大部分生意,最终比拼的是效率。对于中国线下超市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线上巨头们的出现,足以摧毁它们的沃尔玛之梦。原因很简单,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服务用户的同一个需求时,效率更高的业态,往往会蚕食效率更低业态的市场份额。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购物,无论其表面模式如何,最终取决于价格、品质、便利性和服务。比如超市出现后,百货公司的生意就要变的差很多;而电商出现后,又直接影响了超市的生意。你或许会说,可是亚马逊并没有完全颠覆沃尔玛呀。的确,虽然出现了效率更高的零售业态——电商,但在美国,沃尔玛的市场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至少从数据上来看是这样子的;相反,沃尔玛收入占美国零售额的比重,依然在上升。这是因为,美国线下业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能够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效率也已经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因此亚马逊对沃尔玛的冲击远未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另外,美国电商也存在一定劣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抽佣率和物流成本较高,导致美国电商较沃尔玛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美国的物流时效一般在2-8天,效率也不高。但在中国,显然不是这样。2009年起,我国电商进入跨越式发展时代。彼时,中国线下业态并没有完成自我“革命”。即便是供应链管理更强的外资超市,在房地产的升值的大背景下,其在人员管控及本土运营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退化明显。而电商通过渠道缩减提供低价,不仅拥有价格优势;综合体验以及效率都在快速提升,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性及丰富性的需求。在中国电商对综合超市中的标准化产品渗透率极高,比如消费电器达到44%,服饰达到31%。超市几大品类受网络渠道侵蚀这样的背景下,电商对线下超市标准化供应链品类造成冲击,外资超市首当其冲。2007年,中国连锁超市十强榜单中,外资超市占据半壁江山;十年后的十强榜单,只剩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去年,随着家乐福和麦德龙的易主,正式为那个时代画上了句号。而内资超市同样受到影响。如中百集团(SZ000759)及联华超市(HK00980)及部分区域龙头净利润出现下滑,泽雨、天天壹加壹、天顺、九头崖等区域性超市纷纷倒闭。即使是主打生鲜品类的永辉超市日子也并不好过。从产品结构上看,永辉超市对生鲜品类的依赖度极高,生鲜收入占比常年在50%左右。对比沃尔玛,食品杂货收入仅占56%。食品杂货不仅包括生鲜食品,还包括酒水、母婴用品等,品类要远远超过永辉超市的生鲜品类。换句话说,具体到生鲜品类,其收入占比只会远远低于永辉超市。无法突破生鲜品类的直接影响就是,2018年,永辉超市的单店营业额为0.91亿,而沃尔玛在美国的单店营业额超过4亿。除了面临电商的激烈竞争环境外,还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人忽略,就是中国的土壤也天然不适合诞生沃尔玛这样的综合商超巨头。/ 03 /中国没有沃尔玛的土壤美国地广人稀,除了特大都市外,普遍以别墅式、低密度居住。所以,消费者普遍是开车购物,购物半径大,消费选择大。这样的购物习惯,往往会导致大卖场模式的盛行。最终性价比最高的大卖场往往会吃掉大部分市场。这也是美国能跑出沃尔玛的重要原因。从沃尔玛的布局看,沃尔玛的统治力主要在城镇,而非大都市。到 2010 年,沃尔玛在人口低于50万的城市市占率超过25%,而在美国人口TOP10城市总市占率仅10%;以纽约为例,2012年,纽约中心超市市场规模约340亿美元,而沃尔玛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仅1.2%。这是由于,大都市居住密度高,人们的购物半径小,大卖场业态的效率低于灵活的便利店。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后来引入社区店业态的原因,例如门店面积约 1100 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大都市,沃尔玛只能通过小业态,来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利性的要求。中国线下零售的业态,更接近于此。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中国的居住环境时,密度普遍偏高。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没有诞生沃尔玛的基因。说到底,基于每个国家国情的不同,尽管必然会诞生自己的线下零售巨头,但模式往往大相径庭。比如,美国的线下零售市场诞生了沃尔玛和好市多;日本则被711、罗森和全家便利店三巨头统治;俄罗斯地更广,人更稀,跑出来的是农村连锁超市,以低价策略主攻农村市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然也会诞生线下零售的巨头。但总而言之,中国没有沃尔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了。
看着满屏绿油油的K线,8年“韭菜龄”的老张,脱口一句“关灯吃面”。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时刻太多了。近两年,我国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一度垮掉的方便面,却悄悄复苏了。据里斯咨询的报告,2018年,全世界一共消费了1036亿份方便面,其中,中国消费了402.5亿份,相较2016年385.2亿份的低点,已经明显回暖。方便面双雄的表现也水涨船高。2018年,康师傅控股(00322.HK)的方便面卖出了239.17亿,同比增长5.73%,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的方便面卖出了84.25亿,同比增长5.7%。过去,康师傅们没有摆脱低端廉价的产品定位。这也让他们几乎彻底错失中国人口结构变迁下的新兴市场。而外卖,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近两年,方便面销量复苏的背后,是康师傅们走出低端市场,通过自身的产品升级,主打高价高质面,重新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那么,短期的复苏之后,方便面能持续“逆袭”吗?/ 01 /2块5的方便面,只是因为外卖垮掉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想知道未来方便面能不能逆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过去方便面是如何垮掉的。方便面的真正爆发,始于“脱颖而出”的90年代,那个时候,我国经济处于腾飞的初期,物质的供给还相对匮乏。因为美味又食用方便,方便面迅速俘获了人心,到2004年,我国方便面销量达到了480亿份,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要吃掉37份。然而,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国人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小康,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以油炸为主的方便面,逐渐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同年,我国方便面销量回落至438.6亿份,历史上,首次出现下滑。此后的数年,我国方便面销量增长陷入了停滞,始终围绕440亿份波动,直到2013年,销量为462.2亿份。此后几年,方便面的销量开始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工红利”的消失,让国内方便面的基本盘有所动摇。自2011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虽比上年增加352万人,但增长速度仅为1.3%,这是继2012年以来农民工增速连续第四年回落。如果我们把方便面产量增速曲线与农民工增速的回落曲线做一个对照,就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它们几乎都是在2012年后,呈现同步下滑的一致性态势。另一方面,康师傅们始终没有摆脱低端廉价的产品定位,这也让他们几乎彻底错失中国人口结构变迁下的新兴市场。而外卖,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消费个人化。有数据显示,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是14.6%。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其中,在我国30岁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选择独居。我国富裕地区的非丧偶独居者更多,北京有五分之一的家庭仅一个人住。社会结构的变迁,会产生新的消费习惯。所以这也解释了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会点外卖?因为他只有一个人,或者只有他和女朋友或者妻子两个人。其实有家庭的人都知道,当你有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的时候是不太愿意点外卖的。很多人喜欢拿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日本去对比。在1970年到1990年的这20年时间里面,日本独居和二人居的家庭比例累计上升了9.8%。后来也衍生出今天日本所讲的便当文化。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国内2块5的方便面像极了“旧时代”的产物,自然没有太大的购买欲望。2013-2016年,外卖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持续高增长,方便面销量却持续下滑,到2016年,仅为385.2亿份。这是2003年以来,首次低于400亿份,相当于过去三年里,每天下滑超过700万份。水落船低,对应的,2013-2016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营收,从43.32亿美元下降至32.39亿美元,降幅25.23%,统一要好一点,方便面业务营收从78.26亿增长至82.21亿,但增幅也仅有5%。可以说,在新时代面前,方便面双雄康师傅、统一,彻底变成了双“熊”。/ 02 /方便面巨头复苏的秘密,重塑品牌2018年,方便面销量达到402.5亿份,重新站上400亿份大关,相较2016年的低点,增长了4.5%。除了外卖补贴减少外,更多还是方便面企业通过自身产品的升级,即高价高质的高端面,重新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曾经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问:以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产量来看,一年要杀多少头牛?答:据说康师傅建厂时买了一头牛,到现在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这个调侃足够讽刺,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成了方便面是低端食品最好的证明。不过,那头牛现在可要当心了,康师傅最新推出的超高端产品,Express速达面馆,真的有大块牛肉了,虽然售价高达22.9元,但依然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京东上的累计评价高达5.8万次。统一推出的零售价19.9元的满汉大餐,同样颇受关注。这背后,既是消费升级的推力,更是方便面双雄的“迷途知返”。2017年8月,一则“统一宣称将退出方便面市场”的传闻,引得大众一片哗然。但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统一并不是要真的退出这个市场,而是要逐渐退出低端的方便面,转做高端的“生活面”,这实则是更大的野心。当然,所谓的高端“生活面”,并不是特指满汉大餐这样的超高端产品,更具代表性的,还是汤达人领衔的5元产品矩阵。实际上,2013-2016年,正是汤达人系列的热销,才带动统一方便面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而时至今日,汤达人已经是一款20亿级的超级大单品,且仍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方便面行业产品升级最成功的一款产品。老二统一“先下了一城”之后,老大康师傅自然也不甘落后,近几年,先后推出了金汤系列、豚骨系列、鲜蔬系列等5元价格带的对标产品。产品结构的高端化,也让方便面双“熊”又重新“牛”了一把。2018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239.17亿,同比增长5.73%,统一方便面业务营收84.25亿,同比增长5.7%。/ 03 /高端化的方便面,能“逆袭”吗?销量回暖,叠加产品升级。那么,短期的复苏之后,方便面能持续“逆袭”吗?以邻为镜,可知长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妨看一下日、韩的情况。数量方面,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方便面29份,日、韩分别为45和75份。价格方面,以京东上的热销产品为例,日本日清的杯面在5-6元之间,袋面4元多,韩国三养的袋面在5-7元之间,农心的袋面4元多,而康师傅和统一的袋面大多在2-2.5元之间,容器面大多低于4元。当然,汤达人等高端产品的价格,也已经跟日韩品牌接轨,但不要忘了,这些只是外企打进我国市场的产品,在日、韩本国市场,方便面的价格还要贵得多,超过10元,甚至20元的产品比比皆是。主观上看,方便面不是不能卖的更多,也不是不能卖的更贵。客观上看,日、韩方便面人均消费量更多,且价格更贵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在日、韩,方便面的地位已经正餐化了,而非我们印象中的低端、不健康、不营养,只为解馋或应急的食物。这跟国情、饮食习惯以及方便面产业的发展程度都有关系。首先,日、韩耕地较少,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因此价格也较高,这给方便面“转正”提供了客观机会。其次,日、韩方便面起步较早,1958年,日清发明方便面之后,1963年便传导到了三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方便面(人家叫拉面)文化。日本甚至有专门的方便面博物馆,韩国人为了吃方便面,发明了专用的煮锅,很多热播的韩剧里,也经常会有吃面的镜头。更重要的是,日、韩方便面产业更为丰富,供给跟上了需求的变化节奏。比如日清,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有不同的对应产品,针对女性,推出了低卡、高纤产品,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小分量的荞麦面,针对高端人群,推出了鱼翅面,针对年轻人,则始终围绕味道下功夫。对比来看,我国粮食的自给率明显更高,粮价也更低,国人也更擅长烹饪,方便面想要卖的更多,客观条件并不友好,这跟过去十几年的大趋势也是一致的。即便回暖,也只是小幅的反弹,区间很难突破。更多的机会,来自于方便面玩家们能否通过新的产品,建立新的品牌。这跟我国的啤酒产业类似。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的需求将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同时,5-10元,甚至10-20元,仍然还是我国方便面产业的空白价格带,空间是有的。过去几年,汤达人等高端产品的成功也证明,可能性也是有的。可以说,能不能逆袭的关键,还是在于产业本身。在产品的更迭中,既要保持美味和方便的特点,又要做到真正的营养、健康,摆脱“垃圾食品”和“低端食品”的固有印象。即使做不到像日、韩一样的正餐化,也要持续向正餐化的方向靠拢。机会还是存在的,但挑战同样巨大,差异化的创新和结构化的升级,是康师傅们突围的关键。
过去,嘉楠科技一直作为矿机公司为大家熟知。但随着11月30日嘉楠三季报的发布,以及其披露的潜在业务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嘉楠科技。原因很简单,与过去的认知相比,嘉楠科技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在区块链业务方面,比特币价格上涨带来矿机需求暴增,已经逐渐传导到上游。三季度,公司的预收账款为1114万美元。且截至11月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预售订单交货金额合计也在4500万美元以上。除此之外,公司还表示未来将发力挖矿业务,以尽可能减弱比特币行情带来收益和供应链波动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嘉楠不再仅仅是一个硬件设备制造商,而是已经成为一家以矿机为基石业务,拥有完整区块链生态链的公司。而这还不是嘉楠科技故事的终局。如果说,区块链代表着公司的上半场,AI芯片就是嘉楠科技下半场的主题。随着AI业务的逐渐成型,嘉楠科技的天花板也正在打开。拉长周期看,随着AI芯片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嘉楠科技的估值逻辑切换也将是一件大概率事件。01 预售大增+发力挖矿,嘉楠加注周期红利在嘉楠这份财报中,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订单情况。财报显示,随着比特币价格上涨,终端火爆行情也逐渐传导到上游矿机公司。截至2020年Q3,公司的预收账款为1114万美元,较二季度增加了1098万美元。这一增长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四季度。电话会议里提到,公司预售订单的交货期已经排到2021年一季度末。截至11月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预售订单交货金额合计在4500万美元以上。更令人惊喜的是,嘉楠这样的成绩,还是在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完成的。目前,公司在CIS(独联体)国家销售比重大幅提升。不出意外,美国市场也将于明年二季度开始恢复。届时,公司的增长有望进一步提升。说起来,嘉楠的订单火爆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行业景气度上行、新产品的催化。一方面,比特币价格上涨,产业链景气度提升,增加了市场对矿机的需求;且行情低迷时期,各家相对保守的生产计划,也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需求的缺口。一方面,A1246为主的新产品推出,极大满足了市场上对大算力、低能效比矿机的需求。嘉楠科技官网显示其最新的矿机预售订单大增,极大增加了公司业绩未来的确定性,这也是嘉楠近期股价增长的重要原因。从10月28日到现在,嘉楠的股价从1.85美元增长到5美元,涨幅高达170%。无论是公司股价,还是矿机业务本身,归根到底都是比特币的火爆行情带来的。事实上,嘉楠科技也正在加码对区块链的布局。在三季报电话会议里,嘉楠宣布公司将在未来的6个月内在欧美国家或中亚地区开展挖矿业务。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嘉楠科技发力挖矿,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从过去看,矿机生产和销售与比特币价格波动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强周期性。这就给嘉楠的矿机业务带来巨大的波动性,而发力挖矿业务,能够平衡比特币带来的牛熊市波动,增强嘉楠抵御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由于矿机生产计划是长期且缓慢的,而比特币价格波动是即时且剧烈的,两者间的不同步决定了矿机生产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存在滞后性。例如,熊市期间机器生产过剩,或者牛市期间机器供应不足,这对于只售卖机器的厂商而言是一种潜在损失。而从事挖矿业务,使嘉楠在保持正常生产的同时,可以开展挖矿业务来抓住行情窗口,以弥补这一滞后带来的损失。其次,开展挖矿业务有利于嘉楠科技降低库存和维持供应链稳定。熊市期间,市场对矿机需求下降,机器库存上升。库存中机器的经济寿命也会下降。而通过在低电价成本开展挖矿业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库存机器的算力,避免算力浪费。牛市期间,随着库存中滞销的机器重新获得盈利能力,通过挖矿业务对旧机型的消耗,也有利于对新机型的库存规划,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转。最后,开展挖矿业务有利于避免资产的变相贬值。考虑到比特币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重要的投资资产,比特币的潜在升值空间也能为公司带来潜在收益。以今年为例,12月30日,比特币价格在市场上一度涨至19786.24美元,超过了2017年12月的高点19666美元/枚,也较年内低点涨逾15800美元。按公司电话会议的说法,在过去的半年里,公司对国内外市场及政策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并为新业务的开展积累了足够的行业资源和经验,公司已经为合法合规地开展挖矿业务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时间初步定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初,地点则暂定为欧美国家或者中亚地区。至此,嘉楠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将更为完整。嘉楠也从一个硬件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以矿机为基石业务,拥有完整区块链生态链的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嘉楠科技的变化还不止如此。02 从区块链到AI芯片,嘉楠科技走向下半场过去,市场认为嘉楠科技是一家区块链公司,但事实上,这一认知多少有些片面。如果说,区块链代表着公司的上半场。那么,AI芯片就是嘉楠科技下半场的主题。表面看,AI芯片和区块链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但实则不然。说到底,AI芯片是各个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是一种场景,智能硬件也是一种场景。区块链芯片追求算力大和功耗低,这与很多场景对AI芯片的要求如出一辙。嘉楠的本质就是一家ASIC芯片设计公司,无论矿机还是AI都是ASIC芯片的应用场景而应用场景对技术要求的相似性,也为嘉楠从矿机业务延伸至AI芯片铺平了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嘉楠科技能成为全球最早量产RISC-V架构商用边缘AI芯片的公司。要知道,从2013年嘉楠白手起家,到2018年量产7nm ASIC芯片,中间也不过走了5年。嘉楠科技董事长兼CEO张楠赓向央视介绍除了底层逻辑的相似性,嘉楠在AI芯片业务上的打法也颇有意思。首先,嘉楠在行业内率先采用了RISC-V架构,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方面,与ARM相对封闭不同,RISC-V是开源的。这一点,在目前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显得极为重要。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智能场景多样性的增加,RISC-V在定制化方面的优势将日益明显。其次,嘉楠的AI芯片主打的是边缘侧场景。随着智能化的渗透加速,这个市场也将迎来爆发增长,市场咨询公司ABIResearch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边缘AI芯片市场收入将达到122亿美元,而云端AI芯片收入也不过119亿美元,边缘AI芯片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云端AI芯片。同时,与云端AI芯片不同,边缘侧AI芯片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家主导的公司,且不同场景对芯片性能、成本和功耗的极限要求都不同,所以嘉楠在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大的机会。目前,公司的AI芯片主要主打两个市场:替代和增量市场。所谓的替代市场,就是将现有的芯片进行智能化升级和替代,比如让门锁、监控摄像头更加智能。增量市场就是一些新应用,比如自拍云台的人脸追踪,通过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性能实现一些以前难以实现的全新功能。根据公司此前披露,今年AI业务的收入大概在1000万左右。未来3-5年,嘉楠的AI营收将有机会也提升到亿元级别。而随着AI芯片业务在本季度取得突破,嘉楠科技的发展路径也形成了AI+区块链双轮驱动的局面。03从双轮驱动公司估值演化逻辑,看嘉楠科技投资机会随着业务的更迭,投资人对嘉楠科技的认知自然也需要更新。那么,于当下而言,投资人又应该如何看待嘉楠科技的业务?在我看来,两个业务多少有点相辅相成的意思。AI业务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提升了公司业务的天花板。而区块链业务相对成熟,弥补了AI业务商业化周期长的问题。尤其是比特币的上行周期,也给了公司向AI业务发力更从容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而拉长周期看,业务逻辑变化的背后,也将带来嘉楠科技估值的重塑。从过去看,互联网正在打破场景的边界,也带来很多新的业务场景。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双主业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亚马逊、小米等。由于双主业的存在,市场对这类公司的估值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简单来说,在新兴业务没有完全成型前,资本市场会极大低估新兴业务潜在的巨大机会,对其估值极为吝啬。随着新兴业务的发力,在某个时点或者单一事件催化下,市场对逐渐开始修正这一认知,并带来公司逻辑估值的切换。过去的亚马逊和小米皆是如此。以亚马逊为例,2015年亚马逊首次披露云计算业绩。以此为节点,你能很清楚地看到,云计算业务对亚马逊估值提升的帮助。要知道,2015年此前5年,公司市值增长4倍;而2015年到现在,公司市值增长近10倍。同理,小米的市值上涨,也很大程度得益于疫情期间互联网业务的出色表现。某种程度上说,嘉楠科技上也存在类似的逻辑。当下,市场对嘉楠科技认知大都停留在矿机公司。一旦,其AI芯片业务规模起来,嘉楠科技的估值逻辑切换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在当下环境下,AI芯片公司的估值想必不用我多说了。2019年寒武纪营收不过4.44亿,其市值已经高达665.89亿元。如今,嘉楠市值只有7.83亿美金,折合人民币不过51.44亿元,这意味着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说起来,投资最终衡量的因素无非是赔率和概率。如今,这两者均在嘉楠科技身上有所体现。比特币的上行周期和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纵深布局,增加了嘉楠科技的确定性。而AI芯片业务的潜在增量,又极大提高了嘉楠的赔率。从这个角度上说,嘉楠科技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