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财富仍然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布不均,北美、西欧及日韩等亚太国家属于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但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可以发现,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和中国总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2019年中国在全球财富中的比重已达到17.7%。可以说,正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领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明显的产业变迁和结构升级,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财富出现大幅增长,这些不断增长的财富必然催生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带来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过往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隐患,杠杆率过高,金融业过度繁荣,也就引出后来的“去杠杆、去刚兑、去通道”强监管及资管新规的出台。财富管理行业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一方面,监管趋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行业在不断出清;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热度却在不断上升,随着金融开放提速,外资机构在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同时传统的资管机构也在纷纷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备足够韧性,城市化将持续推进,新经济崛起,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财富仍然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相信,在行业出清后,必会正本清源。头部机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愈加明显,市场份额也将向头部集中,行业将迎来发展良机。1、全球财富增长与趋势当前全球财富仍然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布不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布差异巨大。根据《2019年瑞信全球财富报告》,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主要是北美、西欧以及少部分的亚太和中东国家,人均财富在10万美元以上。全球中等富裕地区主要是中国、俄罗斯、部分欧盟成员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人均财富在2.5万美元~10万美元之间。之后是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人均财富在0.5万美元~2.5万美元之间。而最贫穷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和亚洲中部的部分国家。图1:2019全球财富地图数据来源:瑞信全球财富报告在经济发展、财富创造和全球减贫方面,可以说,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2000年以来,中国实际GDP保持了长足的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04%,而同期美国实际GDP的平均增速只有2.1%。并且,2018年度我国的名义GDP已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图2:中国实际GDP保持了长足的增长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总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2000年时我国总财富为3.7万亿美元,只占全球财富的3.2%,而经过20年的发展,2019年我国总财富达到64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中的比重已提升至17.7%。图3:2000~2019中国财富取得举世瞩目的增长数据来源:瑞信全球财富报告,海银财富研究部从富裕人群的视角,中国的百万美元富裕人群已达444万人,超过日本,排行全球第二。不过从富裕人群的绝对数量看,中国距离美国仍有较大差距。图4: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排行全球第二数据来源:瑞信全球财富报告,海银财富研究部2、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概况2.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就是对金融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领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明显的产业变迁和结构升级(短缺经济-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化工业腾飞-入世加入全球化-城镇化-互联网经济),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财富出现大幅增长,这些不断增长的财富必然催生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带来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图5:财富管理行业伴随产业变迁不断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海银财富研究部2.2高增长模式内含隐患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变大,高增速难以为继。我国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目前的重点是提高效率,从过去主要靠资源投入、靠投资驱动的增长转为创新和效率支持的增长。不断的资本投入和粗放增长,我国杠杆率水平不断上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在2019年二季度已达到249.5%(2017年底为243.99%,2018年底为243.7%),处于历史高位。图6:中国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同时,以资管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快速扩张。2012年以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金融机构牌照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加速,叠加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同业业务、通道业务、非标投资等盛行,资管行业风险集聚,影子银行体系日益庞大。过高的杠杆率和过度膨胀的金融业,也就引出了后来的“去杠杆、去刚兑、去通道”强监管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图7:中国资管规模已超百万亿注:资管规模统计包含了银行理财(保本+非保本)、信托、证券公司资管、保险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信托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海银财富研究部2.3中国经济长期L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四降一升”。“四降一升”是指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以及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图8: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数据来源:《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图9: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工业品价格下降数据来源:《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2.4经济放缓、严监管、叠加贸易冲突:2019年资产价格承压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监管趋严以及中美贸易冲突曲折复杂,资产价格就承受了很大压力。2019年人民币继续贬值,股市在年初回暖后再度走弱,债券违约数量处于高位。同时,在政府“房住不炒”基调下,2019年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整体房价,保持平稳,非理性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图10:人民币有贬值压力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图11:A股走势疲弱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图12:债券违约潮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图13:房价平稳,增速放缓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2.5财富管理行业两极分化近两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的力度不断强化,特别是《资管新规》的靴子落地,打破刚性兑付、净值管理、打破期限错配都对于资产、财富管理行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财富管理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监管趋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行业在不断出清;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热度却在不断上升,随着金融开放提速,外资机构在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同时传统的资管机构也在纷纷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图14:财富管理行业“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数据来源:海银财富研究部3、中国财富行业发展展望3.1中国经济具备足够韧性,转型升级蕴含巨大机遇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备足够韧性,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蕴含巨大机遇。基建托底经济,以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代表的新基建持续发力。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科创板推出,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将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随着中国不断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里面会有大量的优质资产,也必然会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图15:专项债发行提速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图16:科创板上会公司分布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3.2中国财富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总财富规模已达64万亿美元,但我国的人均财富仍然较低,我国2019年的人均财富,是美国人均财富的12%,是全球人均财富的76%。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持续推进,新经济崛起,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财富仍然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财富市场潜力巨大。图17:中国人均财富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数据来源:瑞信全球财富报告,海银财富研究部图18:中国城市化率59.6%,空间仍然很大数据来源:Wind,海银财富研究部3.3投资人更加成熟经历资本市场洗礼,我国的投资人开始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打破刚兑预期后,投资人已经意识到投资有风险,并开始建立风险自担意识。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投资人更加关注财富长期配置和积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投资人对单一资产的依赖度下降,并开始寻求多元化投资组合。另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人越来越趋向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服务。图19:2019年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目标数据来源:贝恩咨询&招商银行,海银财富研究部图20:2019年高净值人群选择境内财富管理机构主要标准数据来源:贝恩咨询&招商银行,海银财富研究部3.4出清后,行业正本清源,头部机构迎来发展良机中国已经进入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财富管理机构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把握住发展机遇。需要注意的是,从严监管将是常态,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加大在合规和风控的投入。而高净值人群开始更加关注全球市场,资产配置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国内机构也需要加紧布局。另一方面,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的财富公司仍然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未来的空间十分广阔,合规化经营、专业化团队、差异化竞争、高附加值服务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在行业出清后,必会正本清源,头部机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愈加明显,市场份额也将向头部集中,行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式财富管理硏究院成立仪式 陈溯 摄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陈溯)为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10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当前,财富管理在中国快速增长,但整体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多项政策密集落地。受市场瞩目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去杠杆和严监管等,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创造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业务模式和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不断推动金融行业变革,掀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旗下中国式财富管理硏究院应运而生,这一研究院旨在集聚全球智慧,聚拢行业专家,打造全球顶尖的中国式财富管理硏究、交流与创新平台。当天,北京大学、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民生银行等金融领域相关高层代表见共同出席并见证了中国式财富管理硏究院成立仪式。同天召开的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聚焦财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邀请行业专家讨论在当前内外部形势下,财富管理行业的市场机遇和应对策略,中国财富管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完)
全球财富管理历经了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欧洲源起,历经美国的繁荣发展,在亚洲兴盛,再到如今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区域市场,各类监管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前世,全球财富管理溯源财富管理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奴隶管家。16世纪,第一代私人银行家自瑞士日内瓦兴起;到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美国财富管理业务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亚洲财富管理业务迅速增长,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崛起。如今,“财富管理”已正式成为一个行业用语,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日益成为主流业务,各国、各区域市场也迈入了财富管理发展的全新阶段。起源于欧洲:公元前-16世纪,从古希腊到瑞士日内瓦公元前6-前4世纪,古希腊奴隶管家奴隶制经济达到了典型的发展阶段,大地产所有者使用大量的奴隶,且多由奴隶管家代为经营。这样的大地产(占地数百英亩)在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间有所发展,但为数不多。16世纪,瑞士日内瓦第一代私人银行家由于受到宗教迫害,当时法国的一些经商贵族来到了瑞士的日内瓦。这些法国经商贵族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贵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客户关系,同时又有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需求,于是,他们成为了瑞士第一批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私人银行家,主要服务于2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翁家族。发展于美国:19世纪中后期,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家族办公室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美国开始崛起,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由此也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富豪和富豪家族。以花旗银行、J.P.摩根银行为代表的私人银行开始向这些富豪提供各项财富管理服务。1882年,约翰·洛克菲勒成立了史上首个家族办公室,通过家族办公室对家族事务和传承进行管理的模式由此兴起。兴盛于亚洲:20世纪,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崛起20世纪60年代起,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崛起,使得亚太地区的私人财富急剧膨胀。欧美私人银行巨头陆续进入亚太私人银行市场开辟业务。20世纪末,亚洲财富管理业务迅速增长,并逐渐形成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监管,国际性和地域性监管机构发展财富管理的发展使得监管机构对相关监管法规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增加,但始终不变的是监管机构要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建议或最低要求的监管标准,以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和服务的不断发展。国际性和地域性监管机构都在各自的监管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际主要监管机构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发挥着推进全球各国中央银行合作的中心机构职能,探讨全球经济和市场问题,监控全球贷款。其下管理有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巴塞尔委员会为银行业制定标准,要求必须首先作为国内法实施,最新出台的是《巴塞尔协议Ⅲ》。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评估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监控市场制订应急计划,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推进国际货币合作和促进汇率稳定;提供对全球经济和各国经济的评估咨询,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为36个成员国提供信息和咨询,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经济社会政策,发布系列研究报告。金融行动任务组(Financial Active Task Force)是由经合组织管理的独立政府间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反洗钱,旨在切断恐怖主义的网络融资渠道。部分国家监管机构瑞士: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主要负责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确保金融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它也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有权监管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证券公司以及投资机构。英国: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保护和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其下管理有金融政策委员会,于2012年由金融监管局(FSA)转型而来,其任务是消除和减少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威胁的风险。美国:在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由众多不同机构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监管州银行和属于该系统的信托公司,确保市场有效运转;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监管不属于联邦储备系统的州银行;货币监理署(OCC)监管名字之后带有“全国(National)”或“N.A”等尾缀的美国银行,且通常是大型银行。此外,美国监管机构还包括国家信贷联盟管理局(NCUA)和储蓄监管办公室(OTS)。在市场监管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秩序;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美国的期货和期权市场;美国国内税务署(IRS)监管和运作美国的税收事务。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监管在新加坡的所有货币、银行以及金融业务。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监管在港经营银行,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审查。此外,证券及期货事物监察委员会监管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运作;保险业监管局监管香港保险市场的运作。今生,各有特色的区域市场形成虽然每个国家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业务情况仍会呈现出一些区域性特征。北美:在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和劳动生产率的强劲增长推动了财富管理的发展。客户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工作收入、商业经营和证券投资。他们会将超过一半的资产用于财富管理,这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北美,大量的财富在岸持有反映出该地区税率较低且整体经济稳定。欧洲:财富以“旧钱”为主,主要来源于遗产继承,而非企业创造。欧洲的财富多与土地和房地产相联系,以不动产、船只和私人企业等形式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地区的财富缺乏流动性。亚太地区: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推动了财富的积累。在该地区,财富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且人们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投资,追求财富增长,而不仅仅是资本保值。就财富市场而言,离岸主导和在岸主导均有国家布局,地区内的离岸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拉丁美洲:大部分财富管理客户对最保守且互不关联的美国、欧洲及离岸投资更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把资产转移到国家和地区之外,资产保值是他们进行财富管理的根本目标。中东:中东的财富高度集中且重点掌握在很少的几个家族手中,这些家族则主要将他们的财富投资于自己的生意中。此外,部分客户对房地产投资和伊斯兰银行业感兴趣。该地区的财富来源已经开始由石油天然气生产逐步转向其他商业活动。非洲:非洲财富高度集中,分布很不均衡。财富市场主要集中在南非,占有该地区约60%的财富,其他主要市场包括尼日利亚和埃及。该地区的财富主要是离岸管理。财富管理系列研究文章:资管新规下的“大资管时代”政策布局全梳理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
文 | 张祥、梁立明、刘利来源 | 投中研究院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1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平稳,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呈现出良好的复苏形式。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但是中国内部经济发展转型有了新进展,实现了总体经济的平衡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较2016年放缓,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59.33 亿元,同比增长 6.9%,宏观经济“L”型趋势仍将继续。由于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2017全年 GDP 增速放缓,维持在 6.9%。需求端周期性下行的因素,与来自政策端的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上行因素互为平衡,经济基本面维持大体平稳增长。投中研究院预计,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趋稳,同时鉴于2017年底通过的特朗普减税法案有望进一步刺激美国需求扩张,因此中国经济将受到部分冲击,而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外部需求有明显改善作用。图1:中国GDP趋势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最新发布的2017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连续 15个月站在50%荣枯线之上。从PMI看,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作用凸显,企稳态势巩固,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明显。主要呈现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经济发展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快等特点。图2:中国PMI指数趋势图1.2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1.2.1 国内金融市场趋势概述从国际上来看,由于发达国家政策转向,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同时由于美国减税政策实行,资金回流美国的强烈预期导致新兴市场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不断增大,基本面风险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再次面临QE宽松时代压力,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或许会再度出现,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也会对新兴市场形成冲击。从国内来看,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金融领域的规范年,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给国家定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主基调”。受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基建投资继续发力、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影响,信贷结构更加均衡。非金融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和企业盈利温和增长,带动相关融资需求继续平稳有增。图3:中国主要投资增速发展预计2018年,宽财政政策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消费贷”业务的治理,个人按揭贷款增长将回落。预计2018年M2增长10%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元。1.2.2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情况分析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的占比逐年提升,从2004 年的 34%提升至 2016 年的 44%。伴随着金融资产规模扩张,居民对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配置需求增加。图4:我国居民总资产类型伴随十年经济发展,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2016年,在国内经济L型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58万人,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伴随十年经济发展,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2016年,在国内经济L型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58万人,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图5: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趋势图图6: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规模但是,从整体配置上来看,无风险资产依然是居民偏好的资产,大部分财富分配在现金、债券和储蓄方面。这一类投资产品虽然风险低,但对应收益率也较低,很难补偿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目前,虽然可投资产品较多,但是许多产品门槛较高,限制了居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合理资产配置的能力,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居民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因此,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是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二、活跃财富管理机构发展状况2.1 财富管理机构发展格局2.1.1 中国财富管理概述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与此对应的财富管理市场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已超150万亿元,其中主要是由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组成。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图7:中国各大类型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按照财富管理的定义来看,财富管理的涵盖很广,会涉及到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等。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2.1.2 中国保险资管概述2007年我国保险业受到内在发展需求动力和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环境的双重推动,保险总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其实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保监会逐步出台了保险投资新政13条,极大地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并且减少了以往的投资比例限制;2013年9月,中国保监会向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度进一步增加。投资领域和比例的放开,进一步促进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提升。图8: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截至2017年,在低息环境下,保险产品吸引力显著增加,保单销售持续好转。寿险业正向循环已启动,高投资收益减弱了产品销售难度,进一步提升了保险产品吸引力,寿险业务规模增速加快。此外,股市对保险投资收益率也具有重要贡献。图9:中国保险行业资金投资情况2.1.3 中国信托投资概述2017年以来,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迅速,财富管理能力更加完善。根据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截至 2017年3季度,信托资产余额达24.41万亿元,比2季度末增加了1.27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34.33%,环比增长了5.47%。图10:中国信托业资产及增速近年来,在资产运用方式上,信托业加大了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投资类业务的比重,提升了投资管理水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证券领域的规模为2.96万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3季度投资于股票的信托资金为8858亿元。在新增产品类型上,信托公司不断创新推出各种主动管理的信托;在配置领域上,信托公司聚焦特色领域,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加速在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股权投资业务转型步伐和布局力度。2.1.4 中国公募基金概览经过不断发展,我国公募基金已经覆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国际主流产品类型。截至2017年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131家,公募产品数量为4742只,较2012年年末增长277%。在投资范围上,除传统二级市场外,公募基金还可以投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衍生品,投资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表1:中国各类型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投资门槛较低,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数量近2亿,其中85%是持有基金资产规模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奠定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根基,也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率先实现金融理财与金融支付的融合,推动了互联网基金、普惠金融的大发展。图11:公募基金业绩对比目前公募基金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渠道窄、跟风性严重等缺点。2.1.5 中国私募基金概览近两年,私募类基金发展迅速,截至 2017 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 管理人 22446 家,同比增长 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 66418 只, 同比增长42.82%;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同比增长40.68%。 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 23.83 万人,同比减少 3.37 万人, 其中,已在从业人员系统注册员工人数 19.40 万人。图12:公募私募基金规模对比图2.1.6 中国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概览对应投资者日益加剧的财富管理需求,第三方理财机构从无到有,迅速崛起,仅十余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角色,自2010年11月诺亚财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后,成为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的标杆,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获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中国财富管理机构总数量已超过万家。目前,国内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独立财富管理占据整个财富管理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台湾、香港等地也占30%左右,所以伴随着大众富裕人群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投中研究院预计未来发展潜力最大,速度最快的将是独立财富管理机构。混合型资产配置产品,是第三方财富机构的一种“创新”。主要做跨市场、跨品类的配置,既投二级市场也投一级市场,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博取浮动收益。由于私募专业化经营要求日益明确,原来跨市场、跨品类做配置的混合型产品已不符合监管要求,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现已停发相关产品。然而,不同财富管理机构的资产获取能力差别很大,主要受制于各个财富管理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能力。2.1.7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概览就目前国内而言,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仍然是银行理财业务,因为对于具有传统商业银行背景而占有大量客户群体,可以很自然延伸到财富管理领域,因此,在传统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关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主力军。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而银行在居民心中又是信誉的保障,所以会持续推动居民的理财需求,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理财规模呈现逐步提升的状态,200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仅有5000亿水平;随后在09年底突破万亿后迎来加速提升;2013年底突破10万亿元,到2015年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截至 2017 年 6 月底,总体体量已接近30万亿规模,但增速逐渐下降。全国共有 555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 8.58万只,比2016年末增长1.16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 28.38万亿元,比2016年末减少 0.67万亿元。2017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11.9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83.44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以一般个人类产品为主,截至2017年6月底,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3.1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总额的46.30%,占比高达一半。同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银行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财富管理这一行业,甚至是认为只是对高净值个人高息揽储的一种方式,另外将银行销售自身理财产品以及基金、证券、信托、私募等投资机构的理财产品的一种通道业务。2.2 财富管理模式与案例分析2.2.1 中国财富管理模式分析目前,国外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按照收入构成的比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即欧洲模式和北美模式。其中,欧洲模式是以信托文化为基础,以家庭资产的安全、保值和代际传承为主要目标,财产保全、继承、避税和养老金规划是财富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主要是按资产总额收取相应管理费;而北美模式则是以投资银行、家庭办公室和独立咨询顾问提供投顾服务为主,主动追求财富增值,其主要是按照交易收取手续费。从全球市场来看,财富管理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理财规划及咨询费用;二是客户资产管理费或称为会员制服务费;三是获得产品利润分成;四是销售佣金。其中三种收入是向买方客户收费,而第四种则是向卖方机构收取。对于国外的财富管理机构而言,较为成熟的收费模式是按照资产总额向客户收取资产管理费,即上述第二种收入来源,金额一般是所管理客户资产的0.8%-1%左右。而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的收入更倾向于向卖方收取,即通过向卖方提供理财产品分销渠道,从而赚取代销产品的佣金。但这种收费模式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由于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导致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重心偏移,其向客户推荐产品时会以佣金高的产品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产品的风险,以及客户对产品风险的承受情况。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种收费模式会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收入模式也开始向两端化发展。一方面是一些国内大型的财富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钜派财富、宜信财富等,正从最初的代销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成立具有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进军资产管理行业,参与资产端和产品端,从而获取一定的管理费收入。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还出现一些小型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始注重客户需求研究和资产配置建议,从产品导向转为以客户为导向,从而向买方收取一定的咨询服务费用。2.2.2 产品构成分析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第一,货币类:主要包括现金、信贷、信托等;第二,固定收益类:主要包括债券、债券类基金等;第三,权益类:主要包括股票投资组合、股票基金、并购基金、共同基金等;第四,房地产:主要包括商用房地产、房地产信托基金、住宅类房地产、未开发物业、农地等。第五,另类投资:主要包括结构性产品、金融衍生品、外汇、避险基金、大宗商品、VC/PE投资等。表2:财富管理产品类型2.2.3 案例分析——华设财富(一)公司概括华设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设财富”)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为投资者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与家庭规划服务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华设财富凭借着稳健的市场表现,于 2018年成功获得C轮战略投资,汇聚上市公司、国资机构、顶级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十多家实力雄厚的明星股东,主要投资方包括华软资本、绿庭投资、海泰戈壁、浙商创投、中金在线、耀莱股份、影都之星、渤海小村等知名企业和创投机构。截至2017年底,华设财富完成立足于上海和北京,并重点性布局全国的目标,已在成都、深圳、杭州、台州等地设立十余家分支机构。(二)业务板块华设财富以研发高品质金融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拥有私募管理人牌照,参股了一家证券公司,业务产品覆盖范围已涵盖债权投资、股权投资、阳光私募、PE、海外保险、境外投资等,并且还在积极申请全金融牌照。华设集团下设有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商学院、以及金融科技四大板块业务,形成两纵两横相互作用推动发展的内部生态。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包括投资规划、资产保全规划、移民规划、退休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规划和保障计划共六大财务规划;类固定收益类咨询、权益类咨询、保险类咨询、移民类咨询、服务类咨询共五大家庭财富配置方案;另外还设有“家族办公室”,主要面向十亿元级以上的超高净值客户,为其提供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和财富传承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家族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方案,通常涵盖税务管理、海外资产配置、子女教育、移民等方面。截止2017年底,华设财富已为超过万名高净值会员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配置资产规模达300亿元,资产管理总规模达400亿元,且华设财富从创立至今所售金融产品均已100%安全兑付。(三)风控体系华设财富具有长期严谨的风控理念,并将风控能力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以及业务快速安全扩张的基础,通过设立产品采集部、风险控制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这种独特的三级风控体系来对产品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华设财富搭建风控管理体系定期检视各业务环节的内控制度、流程评估和揭示业务风险;搭建投后管理体系实时跟踪已投项目、已发产品的情况,及时披露关键信息,定期发布投后报告;搭建法律合规体系进行法律法规宣导培训、诉讼案件管理、合规评审、法律评审、反洗钱等合规性审核,这“三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帮助华设财富实现了从产品的需求反馈、采集、筛选、考察、存续管理、跟踪兑付的全流程监控。图13:华设财富风险管理体系华设财富在产品的选择、研发和筛选上有一套极为严格的流程。首先,华设财富会基于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与市场经验对产品的供应商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选择优质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资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企业融资方。其次,华设财富在产品、风控及法务三方协作下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现场调查、企业结构审核、历史财务分析及财务预测、合规性审查,必要时还会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再其次,由华设财富管理层、首席运营官、首席风控官、首席营销官、法律及财务专业人士组成风险评审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对产品进行高标准的审核,除内部尽职调查结果外,还会听取外部专业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全面、独立、客观的对产品进行评估。另外,华设财富积极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及实力、历史投资经历、预期投资目标、投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等,从而对客户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华设财富会在在产品或项目的存续期间就产品或项目本身向客户进行及时且充分的信息披露。2.2.4 案例分析——诺远资产(一)公司概括诺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北京,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依托核心团队在金融服务领域二十余年的深厚积淀,诺远资产秉承“稳健安全,阳光透明”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高净值人群提供优质、完善的私人银行业务及资产配置服务。(二)业务板块诺远资产母公司为汉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富控股”),汉富控股创始于2006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如今旗下业务涵盖了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直投、不动产基金、PPP项目投资、私人银行业务、家族信托、普惠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金融资产交易、征信咨询等多个领域。(三)风控体系诺远资产依托母公司汉富控股风险管理委员会、事业群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制定风险策略、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危机处理、风险督导、风险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图14:诺远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是实现资金端与资产端一体化架构的保障。无论怎样的业务模式,底层本质上是各种类别的资产在运作。汉富控股拥有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每一个业务类型也都有各自的体系化流程,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风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系化解决的是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具体业务的风险则需要专业分工。在团队上,汉富控股拥有一支800人规模的专业风控团队,核心成员平均拥有10年以上风险管控经验。在项目风控方面,汉富控股通过严格的项目筛选流程和评价体系,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尽职调查,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项目评估,投委会引入外部决策委员,建立项目评估和决策人员与跟项目投之间的对应规则等,严格控制项目风险。首先是风险前置,在前期引入资产时就充分落实相关手段和措施。一方面,对资产的持有者、资产质量以及资产未来的获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投资之后会更多的协助企业,做好投后管理。同时,汉富控股目前负责投资的每一个合伙人都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业务资源、人脉资源、产业资源等,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好的处理。这样一来,在投前和投后两端均对风控进行了有效保障。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及监管对象的多元化,诺远资产将以价值发现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两大核心竞争力,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实现稳健运营,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及全产品体系的构建。在业务层面,诺远资产将通过必要牌照的获取、资产类别多元化及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资产配置服务。2.2.5 案例分析——诺亚财富(一)公司概括诺亚财富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业务发展相关金融牌照与资格的综合金融服务管理集团。目前诺亚财富已在全国有超过222家分公司,覆盖国内78座城市。根据诺亚财富官网数据显示,其累计管理资产超过4700亿元,服务超过17万名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其中海外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98亿元。(二)业务板块诺亚财富作为一个完整的综合金融平台,旗下共有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开放产品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四大业务板块,为客户提供包括投资、保险、教育、家族服务、汽车租赁、海外配置等完整的服务。首先在财富管理方面,诺亚财富与超过78家基金公司合作,管理销售超过2000支公募基金产品及100多支私募精选基金,为客户提供高端财富管理服务,另外诺亚财富还为高净值家族客户资产配置、顾问咨询等服务以及基于高净值客户需求延伸出的教育服务。其次在资产管理方面,诺亚财富于2010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歌斐资产,以母基金为产品主线,业务范围涵盖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投资、公开市场投资、机构渠道业务、家族财富及全权委托业务等多元化领域,其管理资产规模达1429亿元。再其次在全球开放产品平台方面,诺亚财富立足香港,放眼海外,为客户提供海外资产配置服务,并且还为客户定制各类综合保障计划以及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最后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诺亚财富通过旗下“财富派”平台和“诺亚金通”涉足在线理财和线上支付服务。(三)风控体系在风控体系建设上,诺亚财富实行全面多维度的产品筛选、评价和后续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把控产品的风险。首先在产品筛选上,诺亚财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管理流程,即“金融产品研究系统平台—投资策略会—产品立项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产品通过会—产品存续管理—产品回顾及持续改进”。根据该流程,每个产品都要经过投资策略会、立项会和风控委员会三道关口。投资策略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由投资策略师根据未来三个月市场趋势,划定目标产品范围;然后经产品经理调研后立项,再由各个部门、客户进行评价;最终产品要通过风控委员会的审核后,方可最终上线。据不完全统计,诺亚,财富每年分析与跟踪的产品超过2000个,而最终上线产品通过率仅不到5%。另外,诺亚财富还深入前端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包括项目寻找、在产品推出过程中向产品供应商提出建议等,并对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和风险进行跟踪管理,保证了产品品质,并有效控制了风险。其次在产品评价上,诺亚财富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风控逻辑,严格按照“投资理念、投资流程、投资业绩和投资人员”的4P准则,对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展开独立持续的调研、分析和评估,筛选构建理财精品池。比如对固定收益类产品,评价指标包括产品和发行机构两类,权重分别为70%和30%,并根据股权质押、证券结构化等各细类产品的差别,对每个指标设定了不同的标准。最后在后续管理上,诺亚财富坚持严谨的存续产品服务,从以下五大方面把控产品风险:1、专业团队:专人专岗,每一类存续产品都有专业团队进行投后跟踪;2、管理标准:有健全的标准化流程与投后管理制度,保障各项服务管理落实到位并持续改进;3、定期披露:通过会员专区、移动客户端等信息渠道,及时定期向投资人披露项目的最新情况;4、诺亚解读:对存续项目进行跟踪分析,形成有诺亚观点的解读报告。5、投后管理:对产品项目资金投入,运营状况和集团资产负债、现金流等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控与管理。2.3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概况2.3.1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业也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自2013年余额宝出现以后,互联网金融走进了普通人的视野。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相继获批运营,同时,券商、基金、信托等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随后几年,由于互联网金融有着远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所以一时间大量企业涌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使得公众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信任度降低。进入2017年,互联网金融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危机中逐渐走出,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逐渐成熟平稳的时代,同时,由于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三大互联网金融巨头上市预期,使得互联网金融热情重燃,将显著提升一批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表3:主要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及投资人2.3.2 互联网金融政策分析互联网金融日益得到国家重视,李克强总理多次发表谈话,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行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及业务模式进行引导和规范。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是“互联网金融”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政府鼓励支持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非常明显。表4: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投中研究院认为,互联网金融历经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的历程后,行业、监管、市场均形成了风险防范是金融业务的核心要素的共识。金融牌照通过事前准入限制、事中监管体系及事后追责制度,严控互联网金融相关风险,因而牌照成为优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稀缺性牌照获取将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超额估值溢价。三、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状况目前,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中89%的公司是提供支付、借贷等个人金融服务的,而美国金融科技风险投资的兴趣正在从网络借贷向保险科技和财富管理转移,网络借贷公司获得的融资额占全部金融科技融资额的比例从2015年的58%下降到20%,而保险科技和财富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公司融资额的占比则由忽略不计提高到41%。投中研究院认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会成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的一种新趋势,基于此,我们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行业现状、中美对比以及投融资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展望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3.1 金融科技的定义及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爆发,金融科技企业专注提升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的合成词,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花旗银行发起的一个发展项目“金融服务技术联盟”(Financial ServicesTechnology Consortium),后被简称为Financial Technology,即Fintech。全球不同的机构组织、学者专家对于金融科技有着不同的界定角度,按照国际权威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按照这一定义,金融科技既可以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投中研究院从新兴科技推动金融行业变革和金融行业创新商业模式演进两个方面,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划分成三大阶段。表5:中国科技金融发展阶段2004年以前,可界定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初始萌芽阶段,即金融科技1.0阶段。在1967年以前,全球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相对独立,但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科技已经开始推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台ATM出现,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才开始真正的融合。在这一阶段内,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开始大量增加传统IT技术的应用,实现无纸化办公以及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清算系统及综合业务系统则是金融IT阶段下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从2004年开始,可以界定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模式创新阶段,即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科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独立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服务,开始从后台系统渗透到传统金融的核心业务中,并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了对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颠覆。在这一阶段下,移动支付、P2P、互联网保险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得以发展壮大,其中支付宝、拍拍贷以及余额宝的出现都对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产生了十足的影响,且依据经验及技术能力的优势,自身及行业地位得到一定提升。自2016年起,可以界定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升级阶段,即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科技开始代替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聚焦,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金融科技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多个领域,从而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但在当下,我国尚处在发展初期的金融科技行业鱼龙混杂,部分金融科技企业是真正的技术创新还是说只为了规避愈加严格的互联网金融政策监管,这还有待市场的检验。3.2 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起步虽然较晚,但依托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行业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例如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等多家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巨头。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向好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方面:首先在政策方面,我国多次发文鼓励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并且出台一系列措施引导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建设,例如李克强总理连续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金融,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互联网金融要有包容的态度,国务院也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及了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面对发展初期的行业乱象,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整治与监管措施,以规范和引导金融科技行业向好发展。其次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则成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之一。而实现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基础建设则在于融合技术创新,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产品及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弥补金融资源浪费、提升资金利用率等,从而弥补传统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并进一步满足更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最后在技术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较强互联网人口优势及技术优势,而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一方面可极大提高金融交易与投资的便捷化程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用户数量与交易数量的上升。另外,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以及我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领域不断发力,也将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力。3.3 金融科技行业上的中美对比从发展路径上看,美国的金融科技是传统金融公司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提供的低门槛金融服务,以技术创新的方式优化金融服务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美国基于发达的线下金融体系,大规模的吸收科技专业人员来改进原有商业模式,从而覆盖到传统金融体系遗漏的客户和市场缝隙,以及提高已有业务的效率。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则是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延伸,是脱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中国在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科技型企业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展开金融业务,从而填补市场上的空白,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从监管上看,美国对基于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金融科技业态采用功能性监管,即不论金融科技以何种形态出现,抓住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把金融科技所涉及的金融业务,按照其功能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这种监管模式相对较为严格,以稳定为主。而中国的金融科技以市场和商业模式为驱动,在起步初期监管环境相对包容,给中国金融科技提供了宽松的探索机会,同样也提供了发展的灰色地带,在局部风险暴露之后,监管力度加强,这种监管模式属于被动式监管,以发展为主。从创新主体上看,美国的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数量较多,覆盖的领域较为广泛,且金融科技的企业的运作模式规范、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风控能力强。而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则是以互联网巨头为主力军,这主要是由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既拥有技术、资金等优势,也拥有较强的用户数据优势,基于此建立了“互联网+金融”闭环,因而在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细分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从技术应用上看,美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优势在于底层技术的创新力,如PayPal最早使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第三方支付的创新,Lending Club最早配合监管探索出了P2P规范发展的模式。而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则借助技术变革,扎根于现实应用中,依托于网络导流和场景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如阿里巴巴发起设立互联网民营银行——网商银行等。3.4 金融科技投融资分析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投资较为火爆。从2013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总额从38亿美元增长到16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9.8%。在2016年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及监管趋严,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总投资额略有下降,但投资数量还是有小幅上涨,到2017年投资额及投资数量均有明显上涨,这都表明了该行业的前景还是可期的。图15:2013-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情况纵观2017年,中国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新生力量。从投资数量上看,中国市场全年完成322笔投资,占全球总量的39.4%;从投资金额上看,中国市场全年累计投资额高达507.1亿元,占全球总量的63.0%,另值一提的是,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所获得投资数额最大的20家公司中有14家来自中国。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显现,有较强的实力实现弯道超车。从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角度看,2017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严监管下行业淘汰加速,部分企业清算或徘徊在死亡边缘;而另一边则是“金融科技独角兽”掀起境外上市热潮。据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有8家金融科技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包括信而富、众安保险、趣店、和信贷、拍拍贷、融360、易鑫、乐信,其中众安保险于2017年9月22日在香港上市,融资15亿美元,创下2017年以来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最高融资记录。另外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独角兽巨头的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虽尚未上市,但其在开发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方面都占领了强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基数。四、财富管理行业趋势预测与问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总量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50万亿元,而过往这百万亿元规模的财富管理市场以银行、基金、券商、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为客户提供投顾服务、配置资产。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财富管理过去高开发,高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进入大浪淘沙的时代。在这次浪潮中,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颠覆性的技术应用,实现数据的精准定价和匹配,以后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深耕财富管理市场,并形成了以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等行业龙头公司割据的市场态势。智能投顾作为新兴的在线财富管理服务,可根据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以及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最终的投资参考,并对市场的动态对资产配置再平衡提供建议。当前,我国智能投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银行、基金、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应用,加速转型布局财富管理,如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天弘基金风向篮子、海通证券e海通财等;二是,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金融科技优势,不断进行金融科技产品拓展,而这其中可根据参与者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初创金融科技公司,如积木盒子、雪球等;二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挖财的钱管家;三是BATJ等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聚宝、腾讯的微众银行、百度的股市通、京东智投等。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力无限,并且金融科技公司在财富管理领域急速崛起。根据BI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10%的资产由智能投顾管理,市场规模约合8.1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规模将达到2.4万亿美元,美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美元,智能投顾将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时代。而且智能投顾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一方面可基于机器学习和算法的投资工具有效解决传统投顾边际成本高、无法覆盖长尾用户的问题;其次可以通过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重构数据处理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最后智能投顾还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增强用户黏性。不可否认,智能投顾的兴起对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在当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准入门槛与资质问题,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这一新规的出台表明了持牌经营对开展智能投顾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初创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存在缺少必要牌照而存在合规性风险。二是业务模式受限问题,中国《证券法》以及《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都要求投资咨询服务于资产管理业务分离,即投资咨询服务仅限于提供投资建议和辅助决策,不得代理委托人从事证券投资。这一规定就限制了我国智能投顾业务暂时还无法进入到智能化自动交易层面。三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一方面中国智能投顾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内存在一定比例的缺乏投资经验的非合格投资者,而另一方面智能投顾平台所提供的问卷问题不够详尽,尚不足以准确判断投资者的资质与需求,故会在一定的投资人资质或需求与产品不匹配风险。五、财富管理展望与评价5.1 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居民理财需求的不断增长,财富管理市场的业务范围得到极大拓展,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在凸显。当下,财富管理行业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监管趋严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落地与实施,财富管理进入强监管时代。财富管理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逐渐暴露出财富管理机构良莠不齐、行业业务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资金脱实向虚、空转套利等问题与风险。面对还不是很成熟的财富管理市场,监管趋严是必然的趋势。就在今年央行发布了统一资管监管标准的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一《指导意见》被认为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对大资管市场产生影响的纲领性文件。受监管趋严的影响,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优胜劣汰、剩者为王的新阶段。强监管将倒逼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管理、销售、客户管理方面都需要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并且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行业新进入机会及竞争对手。模式转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财富管理行业逐渐从产品驱动向客户需求驱动转变。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金融资产类型越来越多元化,但金融产品面临产品同质化、产品替代性较强等问题,导致财富管理行业以产品驱动的模式难以继续。而另一方面,中国数量庞大的高净值群体人数依然在不断增长,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机构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智能投顾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变革,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投顾正在改变财富管理行业。目前,中国智能投顾行业尚属起步,市场环境、政策法规、投资者心态三大方面尚待进一步健全,即便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的初创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BATJ科技巨头、传统券商、银行等仍纷纷依靠自己的优势在智能投顾上进行布局。一方面智能投顾低门槛、低费率的特点将为更多的人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从而逐步实现财富管理普惠化;另一方面智能投顾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可研发出更多的资产配置组合,从而逐步实现财富管理多元化。5.2 财富管理行业评价基于过往数年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依托投中信息旗下CVSource金融数据终端的数据,投中研究院从财富管理机构存续年限、管理规模、投资方向、专业性、投资者服务、行业影响力、客户满意度、产品风险控制等维度,对活跃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综合评定,力求精准呈现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在投资领域中的竞争力图谱。投中2017年中国最受青睐财富管理投资机构TOP3【按音序排列】投中2017年中国最具创新财富管理投资机构TOP3【按音序排列】研究垂询张祥 Aaron Zhang 高级研究经理Email:Aaron.zhang@chinaventure.com.cn梁立明 Mia Liang 分析师Email:Mia.liang@chinaventure.com.cn刘利 Ashley Liu 分析师Email:Ashley.liu@chinaventure.com.cn媒体垂询历建元 Lee Li 媒介经理Email:Lee.li@chinaventure.com.cn关于投中研究院投中研究院隶属于投中信息,致力于围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开展资本研究、产业研究、投资咨询等业务,通过精准数据挖掘及行业深度洞察,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站式研究支持与咨询服务。关于投中信息投中信息 【证券代码:835562】业务始于2005年,正式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市场信息咨询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私募股权行业的观察者,投中信息致力于解决股权投资行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出资者更加了解股权基金的运作状态, 让基金管理者更加洞彻产业发展趋势,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源与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通过十余年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合作,投中信息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并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赢得基金管理机构的长期信任,在行业内拥有大量的数据存量和客户资源。投中信息通过全面的产品体系,传递及时、准确的股权交易数据与情报,为投资机构、投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数据、资讯及分析工具;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行业研究与业务实践咨询服务;为机构出资人提供全面的投资咨询顾问业务,帮助投资机构进行深度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工作。引用说明本文由投中信息公开对媒体发布,如蒙引用,请注明:投中信息。并请将样刊两份寄至: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A座7层 100007 收件人:历建元法律声明本报告为上海投中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中信息)制作,数据部分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本报告只作为投资参考资料,报告中信息及所表达观点并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片、图标、LOGO等)的所有权归属投中信息,受中国及国际版权法的保护。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片等)在用于再造、复制、传播时(无论是否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必须保留投中信息 LOGO,并注明出处为“投中研究院”。如果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需征得投中信息同意并有书面特别授权,同时需注明出处“投中研究院”。版权声明: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2.投中网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闻,内容涵盖PE/VC行业热点、突发新闻、投融资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创业圈动态等业内最新信息。关注投中网即可获得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2020年8月1日,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SH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主办的“202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会议聚焦“后2020时代的全球格局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出席并发表题为《财富管理业发展的新特点》的演讲。核心观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以“财富管理业发展的新特点”为题,主要讲述了业内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对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关于诸如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等与人相关的多种形式和层次的资本,财富管理是以“家庭金融”作为与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传统金融研究方向并立的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方向。二是监管体系从分业走向单一,目前分部门资管新规造成的差异是来自对于非标投资上的额度限制以及机构禀赋共同造成的;同时随着财富管理规模扩大和对外持续开放,市场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性机会凸显。三是财富管理优势回归传统机构,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与机构服务供给间仍有较大缺口,私人银行和信托业务仍留有较大空间。发言实录近年来一直专注研究财富管理,也力求从学理上做一些解释,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主要讲三部分问题,一个是关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差异,二是监管和市场的发展,三是参与机构变化以及产品服务和客户需求,以及现行财富管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概念上对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做一个对比分析,简而言之无论是服务对象还是服务期限、风险边界、收益要求、服务策略,以及心理偏好、法商意识、税收意识、负责对象,以及终极目标上,不同的维度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财富管理服务的对象不单是金融资产或是非金融资产,更多是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以人为对象的各种层次上的资本。财富管理的目的指向“家庭金融”,是指家庭运用金融工具达到其目的的活动。家庭金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因为家庭行为难以衡量,而且主流金融学文献也难以涵盖家庭面临的制约,即参与和管理的多样化。Campbell在2006年的金融学年会上提出将家庭金融作为与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传统金融研究方向并立的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方向。第二,监管和市场的发展。2020年5月8日“资金信托新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出台以后,与资管新规相关的配套监管政策都相继出台。目前分部门资管新规(指银行理财、证券期货、保险资管等),的差异在于对非标投资额度的限制,这由机构禀赋之间的差异造成。对于监管体系来说,资管新规当下呈现出从分业到统一变化的新特点。从市场角度来讲,有目共睹的是国际财富管理市场中,中国机构占比越来越高。在私人银行前25家的排名中也出现了工行、招行、建行的身影,且增长态势非常强劲。从国内2007年以来财富管理规模来看,近三年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增长阶段,这个阶段中结构性机会凸显。其中,公募基金近两年增速最高,高增速的还有私人银行以及家族信托市场。目前私人银行规模已至1.2万亿,而家族信托市场经过多年培育,从2012年至2017年,发展从0到1,已有33家机构及1000多亿的市场规模,这两部分业务在未来估计仍会有爆发式地增长。同时,随着整个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在国内同业竞争的基础上还会面临境外机构的竞争,市场也将从高速发展调整为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阶段。第三,参与机构变化以及产品服务和客户需求。2005年开始,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新兴机构都参与到市场当中,市场被不同业务重点以及不同的优劣势所分割。在两三年前,大多认为新兴机构会在市场当中崭露头角,因为其体制机制相对灵活,但是近年来,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从融合到传统,优势回归到传统金融机构。而在私人银行领域,根据2019年末的数据,国有银行客户数或者是资产管理规模是比较大的,但是户均表现还是城商行表现好一些,其效率高于国有控股银行。所以国有控股银行在转型发展当中,一定要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居民资产结构当中,金融资产占比20%,住房占比60%,根据易行长的文章,2018年末金融资产规模估计是150万亿,反推居民整个资产规模是750万亿左右。若将可投资资产口径限定于除一套房之外的资产,目前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在400万亿左右,但传统金融机构供给下资产管理规模只有133万亿,如果剔除嵌套只剩45万亿,也就是说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对此财富管理服务有很大空间。机构客户的分布有一个变迁。从某银行2008年-2019年以来零售客户(即普通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的变迁来看,普通客户的数量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其资产规模有10%的下降,这部分的下降走向了中高端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而私人银行客户在208-2019年间有很大的变迁,与之前分析的结论相同,私人银行业务以及家族信托业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客户里另一群体是家族企业,分析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看,改革开放的创一代在1978年是30岁,至2020年是73岁,而1992年的创业者现在是58岁,创一代群体已进入一代与二代交接的时间,对于交接安排就有很多金融服务空间所在。从福布斯富豪榜来看,目前60%的一代创业者没有完成传承,而传承的都是传给自己的子女,同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会选择男性,这个数据体现一个很深道理。从东西文明差异下的财富管理业表现来看,简单地说信托文化源于中国,信托制度源于英国,信托市场源于美国。不同文明下,信托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东方的集体主义vs.西方的个体主义),对于打造本土化财富管理模式,我们要结合中华文化,从老祖宗那里找到更有意义的东西。对于家族变迁,各个家族都有所差异,传承方式也不同。盛宣怀家族的愚斋义庄类似于慈善基金模式,李鸿章是通过遗嘱,翁同龢是精神传承,曾国藩是有形资本向无形资本的转换,而王禹卿是股权传承。总而言之,从监管、市场、机构、产品以及客户的角度来讲,特别是资管新规以来,监管是从分业到统一,市场是高速到高质,机构是从融合到传承,产品是从标准向定制,客户是从个人走向家族。未来,对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在财富管理方面可以分为五个研究中心——诉讼维权,市场协同,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客户聚集。这不仅需要提高战略地位,在法律和制度上有所突破,也需要与长三角区域协同,进行模式创新。要真正将卖者有责贯彻实处,服务创新也要做一些本土化模式。最后要从客户调查角度,客户具体要做一个家庭金融调查,虽然央行和其他市场机构已经做了,但目前做调查还没有覆盖整个资本层面,频次也待进一步更新。另外还有完善发展家族企业服务,关注海外华人。财富管理不单单是针对有形资本,还有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精神资本,其中精神资本才是家族中永不磨灭的。那么终极的目标是什么?资产管理是保值增值传承,财富管理是代表幸福。从拆字的角度看,财可以拆为“货币+才华”,富为“房屋+粮食”,财富则是“有房有田有点钱,吃饱穿暖有点才”,如果是幸福则可拆为“多子多福多寿”,财富要通过管理来实现家庭的幸福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
2020年,保险资管“1+3”框架全面落地。随着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的扩大和销售门槛的降低,保险资金的配置方式不断丰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本文为读者盘点了该行业 2020 年的十大热点。1.保险资管“1+3”制度框架全面落地2020年3月, 银保监会公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2020年9月,银保监会印发《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 》、 、 《 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 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 自此,保险资管 “ 1+3 ”制度框架全面落地 。点评:《办法》将保险资管产品类型划分为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与组合类产品,明确了三类产品的登记机制、投资范围、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等要求。《办法》的制定是《资管新规》的延续,在统一保险资管产品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弥补监管空白、补齐监管短板。保险资管“1+3”规则体系的出台,有助于引导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配置需求,促进保险资管产品行业健康发展。2.保险资管产品销售对象和渠道拓宽对于销售对象,《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可以面向合格个人投资者销售 。 对于代销渠道,《办法》规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既可以自行销售产品,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以及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理销售。点评:从销售对象来看,保险资管新规规定保险资管产品可以面向各个人投资者销售,意味着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开展高净值客户业务,从而能够将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入理财市场。从销售渠道来看,保险资管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扩充,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自销和银行保险机构代销渠道,这意味着未来保险资管和其他金融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更加紧密。销售对象和代销渠道的拓宽,预计将为保险资管业务带来新的规模和利润增长点。3.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提升至 45%2020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了 《 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 45% 。2020 年12月,国常会再次强调要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 45% ,以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点评:保险资金一般关注的是长达 5-10 年的长期资产走势,具有明显的长期投资特征。保险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灵活性不断增强,这意味着保险资金正在逐步回归中长线资金运作轨道。一方面,保险资金的入市能够提升股市中价值投资的比例,使市场运行更加健康;另一方面,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的入市能够使得市场发展更加成熟。对于保险资管公司自身而言,随着权益型资产配置比例的提升,其长期资产管理收益水平也有望随之提高。4.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养老金融市场2020年10月21日,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明确指出, , 要发挥金融优势 , 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 ,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 要大力鼓励市场开展业务创新试点,着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 金融 产品 , 包括养老储蓄 、 养老理财基金 , 专属养老保险 、 商业养老金等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试点已经起步,截至 2020年9月底,共有 23 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2.72亿元 。点评:保险资管机构主要依托自身的专业投资经验来进行养老金的管理,并协同保险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开发相关老账户产品。保险公司具有全面牌照资质和丰富的长期大类资产配置经验,与养老账户资金的长期存续性质相匹配。在监管倡导和政策鼓励下,未来保险资管业将发挥其长期资金管理能力优势,大力拓展养老金等第三方市场,为养老金融市场提供更多长期保险产品。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 , 截至2020 年10月 , 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80.8 万亿元(同比增长17%)。2020 年1-10月 ,3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10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私募基金314只, 同比增加 66.14% 。点评:近几年,随着负债端保险资金的来源不断扩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一直维持正增长。目前保险资金已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和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近 16 万亿元,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大长期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将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作为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了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未来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将有效支持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6.保险资金配置债券比例创近 6 年新高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2020 年1-10月,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资产79 .69万亿元 , 占比达到 3 3 6.9% % ; 配置银行存款24 .54万亿元,占比12.2% ,两者合计占比将近一半。其中,配置债券的比例创下2015年以来的近6年新高,而配置银行存款的比例则创下近7年新低。点评 :2020年,随着债券收益率回升至阶段性高位,保险资金逐渐增加债券的配置比例,已从年初的低配到标配,调整为目前的积极配置。一方面,债券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能够较好的匹配保险资金的偏好,是保险投资的压舱石;另一方面,除了债券本身的收益率表现之外,保险资金配置债券时也会考虑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性价比。预计未来在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保险资管仍需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固收类产品来稳定投资收益。7.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表现分化严重2020 年,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的表现严重分化。 Wind 数据显示 , 截至 12月21日 ,97只有收益率数据的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 32.8% ,不过,不同保险资管产品间业绩出现严重分化,其中,“太平资产太平之星13号"以 120.8% 的收益率位居榜首 ,97 只保险资管产品中仍有7只收益率为负,表现最差的一只资管产品的收益率仅为-10.7% 。点评:保险资管公司由于管理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其可以从更长视角去评估企业的成长,从而挖掘出跨越周期的价值型股票。由于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更能体现保险资管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随着保险资管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投资计划投资范围的放开和投资门槛的降低,权益类资管产品将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保险资管产品进入零售市场竞争对接高净值客户之后,其投资回报率将会被投资人更多考量。预计未来保险资金将更强调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从而在大资管竞争和金融对外开放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8.首只保险资管个人产品面世2020年11月,首款个人保险资管产品面世。某银行私行代销的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的产品,11月12 日开始非公开发行,11月18日已募集完毕。该华泰资产个人客户产品为“ 固收+”的产品,起投门槛为100 万元,产品一年封闭期,募集资金规模超过5亿元 ,购买的合格投资者人数达到了集合资管产品的200人上限 。点评 :2020 年,首只保险资管个人产品面世,实现了保险资管产品从 to B 到 to“B+C”的延伸,标志着保险资管产品成功对接高净值个人客户,在拓展个人业务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产品,还仅限于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计划,股权计划和债权计划还不允许面向个人投资者。未来随着保险投资产品更加重视高端客户,保险资管个人产品业务规模将出现明显提升。9.保险资金加速医养大健康产业布局2020 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明确 提出要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2020 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纷纷加快“保险+医养”布局,泰康、前海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多家险企 出资购置医疗或养老社区用地。点评 :医养大健康产业的资产价值具有抗周期属性,保险资金作为优质的长线资本,对医养大健康这类投资回报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较大的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资产来源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国内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 40.31%,远超保费的整体增速,可以看到民众的健康意识在持续提升;在资产配置端,医养大健康产业愈发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投资领域,预计未来保险资金在医养大健康领域的布局规模也将逐步扩大。10.外资进入保险资管市场重塑行业格局2020 年5月,央行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 提出 ,扩大保险业开放,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保险公司等 。 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保险巨头纷纷加快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2020 年,安联( 中国 )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招商信诺资管公司等已开业或获批。点评:随着保险业的持续扩大开放,外资保险公司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发展,为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对于我国保险资管市场而言,一方面,保险资管机构的增加,将导致原有的存量保险运用资金和保险资管机构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外资保险资管机构的加入能够为我国的保险资管行业引进更先进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我国保险资管的专业化水平,丰富我国保险资管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报告内容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作者:植信投资研究院更多最新研报来自:【远瞻智库官网】
首先我想谈谈财富管理和大家常常说的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是什么关系。应该说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客户端看, 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群比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群要小众得多。财富管理业务面对的客户主要是高净值、超高净值个人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 资产管理业务服务的应该是更广大的客户群, 其中既包括高净值人士, 又包括其他客户。从服务端看, 财富管理业务的面要比资产管理业务的面更宽泛。财富管理业务除了对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服务之外, 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 例如为特定客户的税务执行、财富传承、资产信托、子女教育、养老规划等提供服务。应该说, 财富管理业务的水准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为特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而资产管理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对财富管理客户和资产管理客户, 银行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都可以通过投资理财为他们提供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 但由于这两类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 因此财富管理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大概率地被允许购买全谱系的资产管理产品, 包括那些风险较高、收益率也可能相对较高的产品。而资产管理客户和社会公众购买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 这种区别不应该看成金融机构对高净值客户的特殊青睐和关照, 而应该看作为普通投资者所设置的一种风险防护栏杆, 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措施。这里还须厘清的一个问题是, 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扩大金融普惠服务并无影响。这本书把主题确定为财富管理, 绝不意味着作者对除高净值客户之外的其他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忽视。当然,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是, 在财富管理领域, 一些概念的混淆乃至错误, 以及对从业者和客户培训的缺失等, 与其他金融领域存在的类似问题一样亟待改变。我想这大概是作者编撰《中国财富管理顾问营销实战》这本书的初衷。我也愿意就这个主题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我认为今天之所以有条件专门来研究和讨论财富管理这个话题,离不开改革开放40 年来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离不开这些年一直强调、一直努力坚持的一个政策取向, 那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就是强调对各种所有制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否则就不可能有财富的积累, 就不会有一大批高净值人士的出现, 也就不会有像今天这样讨论财富管理话题的需要了。我建议朋友们在研讨财富管理这个问题时, 不要忘了改革开放40 年的历史进程, 不能不了解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已经进一步发展, 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各项事业的继续发展、财富的管理、财富依法有效的传承, 都可以也都应该从这个高度来思考和把握。关于当前我国财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近年来,国内财富市场的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且随着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全国范围内财富人群的地域分布也更趋于均衡。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在近40 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国民财富迅速积累, 并且形成了相对庞大的财富群体。根据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 2017年发布的报告:中国是亚太地区财富增长最强劲的国家, 家庭财富总值在该年度增加1.7万亿美元,总值达2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位居全球第二。此外,该报告还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为全球之冠, 高达3.85亿。预计到2022 年, 中国私人财富总规模将达到38万亿美元。当然,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讨论。从地域分布上看, 我国有22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超过2万人,其中有9个省市高净值人士超过5万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5 省市突破了10万人。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净值人士的地域分布更为均衡。2014—2016 年, 高净值人群的地域分布延续了2008 年以来的集中度不断下降的趋势。2016 年, 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5 省市的高净值人士的人数占全国高净值人士总数的比例约为47%, 较2008年的52%下降了5个百分点。据分析,近年来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进一步趋于多元化。随着市场投资品种不断丰富,也随着高净值人士分散投资风险的意识提升, 高净值人群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09年,高净值人群的资产还是集中配置储蓄和现金、股票及投资性房地产,三者约占其整体可投资资产的70%。2013年, 随着信托产品的兴起,高净值人群在信托资产上的配置迅速增加,一度占其整体可投资资产15%左右。而后,随着对信托产品刚性兑付预期的打破和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开放,高净值人群在信托产品上的配置比例相较2013年有所降低, 而对新兴投资品种的配置则不断提高,比如私募股权基金。近两年来, 由于资本市场波动较大,高净值人群的避险情绪逐渐升温,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有所增加,股票及公募股权基金类资产配置比例有所下降。2017年,高净值人群在银行理财产品上的配置约占其整体可投资资产的25%,相较2015年增加近一倍。在这个过程中,高净值人士对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加深。随着市场波动以及投资品种的复杂化,高净值人士愈发认同专业机构的价值,希望借助财富管理机构的信息渠道和人才等资源获取一些更好的机会和建议。同时,市场上优质的财富管理机构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在趋势研判、产品筛选和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各方面的专业水平及能力逐步获得更多高净值人士的肯定和信任。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 连续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高净值人士这些年来对专业机构的依赖度是不断提升的。2009年,高净值人士的个人可投资资产仅有不到40%由机构管理, 其中私人银行管理部分不足15%,绝大部分可投资资产仍由自己及家人直接投资,而在2017 年交由机构理财的份额已上升到约60%,其中私人银行管理部分达到了近50%。与此同时, 高净值人士对财富的保障与传承愈发关注。过去,“创造更多财富”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目标的首位。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随着高净值人士初步完成辛苦打拼的奋斗期及其年纪逐步增长, 他们开始愈发看重如何实现“基业长青”、“保证财富安全” 和“财富传承”。据调查, 近年来,“保证财富安全”、“财富传承” 和“子女教育” 已成为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财富管理目标,而“创造更多财富” 则排在这3个目标之后。对大部分高净值人士而言, 随着财富积累和增长的阶段性目标达成,财富增值对其生活的边际效益提升已经变得有限。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渐上升, 特别是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至今尚未完全复苏,以及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等的日渐盛行,他们逐步意识到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富管理来抵御经济下行和市场周期所带来的各种不可控的风险。保证财富安全并完成代际传承,进而实现长久、稳定的基业长青和家业繁荣成为他们财富管理的主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家族财富管理业务遇到了市场机遇。家族财富管理成为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焦点,也成为各家财富管理机构重点布局的业务。一些所谓的“家族办公室”开始致力于整合中国境内外各类资源, 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家族及企业服务。近年来, 随着财富管理机构对市场的宣传和对客户的引导,这类服务对大多数超高净值人群而言已不再陌生。有关调研显示, 超过80%的高净值人群对家族办公室已有一定了解,这较2015年提高近15%。高净值人群普遍对家族办公室提供的各类服务表现出较高兴趣, 希望家族办公室能满足其多方面需求。一些高净值人士开始关注国内家族办公室对家族复杂事务的处理,期望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 他们希望看到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以及多方面资源帮助其统一管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实现企业的传承和家业的传承。我们还注意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客户对家族财富管理有不同的需求。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门的调研显示, 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 超高净值人士对传承服务的需求明显不同。例如, 40~59 岁的受访者最关注家族成员的能力培养,40 岁以下和60 岁以上的受访者很关注全球税务规划问题,50 岁以上的受访者对代际沟通模式十分重视。人脉资源交接也成为家族代际传承的一个重点。细化分析家族传承的具体做法, 排名前三的为人脉资源的传承、定期举办家庭聚会、规划子女社交活动, 这些做法显示了超高净值人士除了关注物质财富的传承之外, 也非常看重已拥有的社会财富的传承, 例如学界、商界乃至各方面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家族获取前沿信息, 取得专业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还能帮助家族企业寻找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从而进一步拓展对事业实施社会化管理的渠道。这显然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进步。调研显示, 82% 的超高净值家族认为社会资源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 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基于此, 社会人脉的传承已成为超高净值家族落实传承规划的重要内容。关于中国家族财富传承的几点思考无论是高净值人士自身还是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 都要充分意识到财富管理不仅仅是投资管理和让资产保值增值, 它的内涵应该更丰富、更深刻。关于家业和基业我们经常说家族传承的重要目标是“基业长青”。按照传统的说法, 家族事业能够传承三代以上, 方能真正被称为“基业”。根据美国康威家族(Conway Family) 企业中心的长期追踪数据, 美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4年。70%的美国家族企业希望由下一代接手经营, 但成功传承至第二代的比例仅为40%, 成功传承至第三代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3%。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这类似魔咒的“规律”呢? 超高净值人士自身关于家族传承的理念、方式非常重要, 这其中既包括家族企业的传承、金融财富的管理, 也包括家族人才的培养、社会人脉的延续、家族精神的凝聚等。创富一代应该在理性的时候, 与真正专业的财富管理人士一起为家族的未来做出理性的规划。在这一点上, 我国不少超高净值人士似乎还不太习惯, 但这十分重要。因为这其中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例如在家族企业传承方面,中国家族企业继承人数较少的现状为企业传承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挑战。据了解, 对于仅有一名子女的创一代, 在评估子女的接班意愿和能力方面, 比多子女的创一代要低至少10个百分点。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调查显示独生女儿接班的意愿似乎要高于独生儿子。此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民营企业的传承心态也正日趋开放,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下一步应该引入职业经理人。关于家族与社会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个说法显然有点悲观了。历史上的人们大多认为无论一个人祖辈开创的事业如何辉煌, 在经过数代之后, 其事业包括积累的家业也就消耗殆尽了。我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是人们生活不安宁。但是, 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是幸运的, 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家族财富管理这件事上, 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将为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气候与土壤。中国的企业家也是有责任感的。经常有企业家说,“如果有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那这个钱是自己的,如果有几十亿元、上百亿元,那这些财富就不是自己的了,是社会的,自己只是为社会在管理这些财富而已, 自己有责任为社会管好这些财富”。我认为这是一种财富观念的进步。而现代金融理念、金融技术可以通过专业的家族财富管理模式(如家族基金、家族信托) 帮助大家实现这样的理想,让个人财富转化成社会财富, 当然这是在一定规则和约束下转化成的社会财富, 不是简单的捐赠, 而是高净值人士个人财富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关于全球与中国在百余年前的欧洲和美国,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腾飞不但带来了巨额的社会财富和更细致的社会分工, 还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欧洲和美国都逐步形成和出现了较为完善的家族财富管理体系和专业机构。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在中国起步时间不长, 但它已经显现出了生命力。因为中国第一代高净值人士、超高净值人士主要是企业家出身, 他们对财富的管理、传承,以及对家族企业的管理,已经有大量的需求。更加重要的是,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日渐确立,我国的契约精神、产权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这都会促使财富管理机构不断发展和分工细化,孕育出更多家族财富管理的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的文化很独特,中国的市场很特殊,而且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对家族财富的传承带来了挑战,国外的发展模式是没办法直接照抄照搬到我国的。家族财富的传承在中国,势必为之,且大有可为。中国一定会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富管理新路子。关于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常言道: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用一种良好的家族文化和精神体现家族的价值观, 这是家族持续兴旺, 永续长青的关键。由创一代和家族成员共同商议, 确定家族及企业经营的信念、文化、愿景、使命等, 形成既与社会的核心价值相适应, 又具有家族自身特点的在道德及行为上的一种标准, 作为传世基础, 避免家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由于代沟隔阂偏离良好的价值观, 这一点十分重要。贯彻家族价值观必须保持家族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达成对家族事务决策的共识, 如确立家规、家训、成员聚会乃至决策会议都是建立和维护家族成员共同价值观的有效措施, 有了家族共同的理念和信仰, 才能确保传承过程中的家族和谐, 家族事业的持续发展。金融应该也可以为家族传承提供有特色的服务近些年来, 家族财富管理行业越来越引人关注。仅最近半年来,各种家族传承主题的论坛, 大大小小的就不下十来个。银行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 虽然模式不尽相同, 但都推出了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小型的家族办公室等也越来越多。当然,尽管目前国内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的数量不少, 但都还只是处于探索的阶段。主要机构似乎都还处在培育市场、打造品牌的阶段, 许多机构虽然打着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名义,实际上主要仍以开展投资业务为主,而非真正意义上家族财富的管理和安排。究其原因, 既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备,也有从业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不足、专业人才的欠缺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机构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说中国工商银行。这几年,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已形成规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超高净值客户数达到一定量级,投资管理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家族财富管理是高净值客户的客观服务需求。中国工商银行做家族财富管理的模式比较特殊,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家族基金公司, 在《基金法》的规范下进行运作。每一只家族基金都是独立建账运行、托管,确保风险和权益的隔离。同时,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 致力于做家族财富管理的服务集成商,集聚其他家族财富管理的服务机构一起来打造财富管理平台,比如与一些顶尖的律师事务所、税务所合作,在家族基金理论实践上引进了哈佛大学戴维斯(Davis) 教授的研究成果, 在增值服务上也与很多机构开展了合作。这家基金公司不是简单地提供投资理财服务,而是在发挥财富传承的功能。我赞成一个说法,即中国家族财富传承要实现5项使命:文化凝聚、财富永续、基业长青、良缘广结、人才辈出。如果真的能实现这5方面的目标,那就可以说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可以为实现社会财富的传承, 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大家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而对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专业人士以及对财富的拥有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引导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希望这本书的编撰能为此做出一些贡献。本文为杨凯生先生《中国财富管理顾问营销实战》一书所做序言。
10月27日,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在“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期间揭牌成立。该研究院以“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为使命,专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和专业人才培训教育。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通州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刘贵明,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与发起方代表共同为北京市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揭牌。霍学文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融功能建设要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国际先进专业经验。支持建立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是落实这一策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发挥首都金融资源聚集、产业聚集优势,积极丰富财富管理领域市场主体,引进国际先进的财富管理实践和专业经验”。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赵磊在10月26日的论坛开幕致辞中同样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财富管理发展的金融氛围和集聚效应已经显现,高效连接监管与机构、客户与产品、数据与研究、学术与企业的现代金融全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其中,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搭建了金融跨界交流平台、培训平台。不同于我国香港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金融资产和财富人群的聚集地,有发展成为国际财富管理新中心的巨大优势和基础。涛石公司董事长、瑞士信贷集团全球董事李山认为,海外财富管理领域经验对当下的北京颇具借鉴价值和意义。“比如瑞士是世界财富管理中心,拥有世界最顶尖的财富管理机构和大批私人银行家,在财富管理领域传承悠远、积累深厚。”他说,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将通过全球调研、跨境交流、国际资源引进等方式,用国际行业发展经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国际财富管理功能。瑞信研究院(CreditSuisseResearchInstitute)最近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家庭财富总值、超高净值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2000年至今,中国家庭财富总值从3.7万亿美元增长至63.8万亿美元,增长接近17倍。与之相随的是普遍而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大开放力度。“事实上,需求和供给还存在着巨大鸿沟,”《财经》杂志主编、《巴伦》中国项目执行负责人何刚表示,由于财富积累速度过快,财富持有者对资产配置尚未形成清晰认知。而在中国,经验丰富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有限,增速不足。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由涛石公司、富华国际集团、《巴伦》中国、瑞中世界丝路促进会四方合资发起成立。
作者:洪铭宇近年来,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世界高净值家庭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和地区。面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巨大“蓝海”,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各家金融机构纷纷转型财富管理方向。伴随资本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特别是非银行的财富管理机构出现了不少新的行业特点。针对于此,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BETA财富管理研究智库资深研究员致远,归纳出以下五大财富管理行业的新趋势。第一、非标固收野蛮增长势头大幅降温。众所周知,在2018 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非标固收产品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常常成为投资者们的“心头爱”。同时,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里,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大量企业通过发行非标固收产品进行融资,确实,非标固收产品的大卖让部分财富管理机构的营收快速增长。但2018 年资管新规出台,新规明确要求去通道、去杠杆、实行“非标转标”,这使得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固收产品赚取投资利润的时代戛然而止。研究员致远表示,非标去杠杆政策后,非标违约率上升,投资者对非标产品变得谨慎,以非标固收类产品为主的财富管理机构业务增长大幅降温。第二、独立理财师成为理财行业的新生力量。伴随理财行业的快速增长,理财师的市场化思想也日趋觉醒。越来越多的理财师为了更好的业绩激励机制离开银行转而投向三方财富机构,此外,更有不少客户资源优异的资深理财师,选择自主创业成为独立理财师。虽然,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迅猛,但总体来讲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美国,独立理财师凭借其更加专业的理财建议、更加中立客观的产品选择立场、以及高净值客户对他们的高信任度,已经成为理财行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就目前来讲,在国内,独立理财师目前整体管理客户资产金额比例不大,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致远表示,独立理财师将成为中国理财行业的新生力量。第三、客户风险意识增强。2018 年的非标固收产品、甚至标准债券产品的大量违约,使得不少投资者意识到理财产品的收益是与风险匹配的,也就是说,买固收类理财产品不能只看收益高低,更应该关注的是违约风险的大小。致远表示,在客户的资产组合里,避险资产、收益稳定类的资产占比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第四、理财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但是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够。当前,供投资者选择的理财产品种类丰富,诸如股票基金、股权基金、固收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海外产品等等都有机会成为投资者们的“盘中餐”,但另一方面,针对每一种理财产品的格式化的产品介绍,并不能帮助客户很好的了解这个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也就是说,国内理财产品的透明度亟须提高。第五、理财师角色转变,优秀理财师的价值体现。致远表示,在2018 年债券疯狂违约之前,非标固收产品一度被视为准无风险收益率,理财师对于高净值客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否为客户提供收益率更高的固收产品。但新形势下,频频“爆雷”的理财产品让不少客户意识到之前所谓的优质资产并不一定绝对优质,对理财产品的挑选能力成为理财收益率的关键因素。而在这一过程中,理财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客户非常依赖的因素,也就是说,优秀理财师的专业性也将成为其价值所在。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财富管理发展的制胜之道——2019全球财富管理研究报告》,从财富管理价值链上的公司、投顾、客户、产品、渠道五个核心要素出发,聚焦全球财富管理当前及未来发展趋势。2019年是财富管理的转折之年。全球范围内,私人财富持续积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数字技术在财富管理价值链上应用,推动财富管理各业务环节深刻变革。在中国,《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设、产品净值化转型等综合金融机构业务转变,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出现一系列问题后,迎来转变机遇。各类财富管理业务主体要加速变革,以应对新的市场和监管环境。在这一背景下,财富管理的需求方,即财富管理客户的数量在增长,他们的关注焦点也在发生变化。财富管理机构更要基于客户的特征与转变,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做好客户的服务与留存。转变:客户特征和关注焦点等多方位的变化财富管理客户的方方面面都在改变,数量在增长,关注焦点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成熟,寻求对财富的更多掌控和保障,也愈加频繁地更换投资顾问。管理方式信息不对称逐渐被打破,金融信息、数据和相关分析更加易得,客户对专业投资日益了解,变得越来越成熟。财富管理上更多选择顾问型委托(“顾问型委托”是指区别于“执行型委托”和“全权型委托”的投资委托方式),更多参与到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变“为我管理”为“与我一起管理”。咨询建议需求单纯的咨询服务依然难以使客户为之付费。需要更多差异化且具体的咨询建议:针对具体事件,获得分层级和个性化的咨询建议;针对建议内容,获得模块化、及时性且可操作的咨询建议。在财富代际传承方面,将“管家式服务”转变为“教练和教育式服务”,旨在教会潜在继承人如何负担责任、管理财富。投资选择注重投资标的的过往业绩,需要更复杂的产品和服务以分散风险,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股市和基金等投资的低迷,使得客户更多寻求本金保障和收益保障。机构关系无论是服务水平差还是投资回报低,当客户难以满足财富管理需求时,更倾向于更换投资顾问或选择其他机构。安永《2019年全球财富管理报告》显示,全球三分之一人群倾向于更换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发现并服务于最有价值的当前和潜在客户对综合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而言,相比于经营现有客户,获取新客户意味着花费更高的成本;对客户而言,更换综合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是费时费力的。因此,综合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管理并维护好有价值的客户至关重要。客户价值管理(CVM)即发现并服务于最有价值的当前和潜在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它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核心。客户价值管理主要有三个核心步骤:客户获取、客户发展和客户留存。客户获取:主动开发和取得新客户,通过内部推介等方式减少获取成本,增加利润。客户发展:促进交叉销售,提高管理资产规模。客户留存:加强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减少客户和资产的流失。留存:从长期角度保留客户,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随着各类新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和新兴业务模式的纷纷涌现,客户可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愈加多样,客户也更加频繁地更换投资顾问或选择其他机构。安永《2019年全球财富管理报告》显示,全球三分之一人群倾向于更换财富管理机构。在此形势下,客户留存已然成为关键问题,其核心是让客户获得最高的满意度——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为实现客户留存,投资顾问要从长期角度保留有价值的客户,在客户既成价值的基础上,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并基于满意度实现客户推荐,获取更多客户。这是一个主动管理、持续发展的过程。更多内容请参见完整版报告:《财富管理发展的制胜之道——2019全球财富管理研究报告》财富管理系列研究文章:资管新规下的“大资管时代”政策布局全梳理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全球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行业变迁70年 | 中国财富管理的更迭与前行5G时代下的中国智慧网点新潮流(上篇)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5G时代下的中国智慧网点新潮流(下篇)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借鉴全球经验,中国金融业经营制度变革初探 | 财富管理热点探讨智能投顾乃至第三方财富管理将如何监管?| 财富管理热点探讨独立理财师及其背后的TAMP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提供财富管理全流程陪伴式服务的智能投顾 | 财富管理系列研究引进来与走出去:财富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共赢之路 | 财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