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昨天发布《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这一文件,文博专业人员评职称拟取消文博管理员职称,把文博系列专业统一调整为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4个专业类别。据介绍,目前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16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比较合理的文博人才队伍,为文博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原职称制度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改革加以完善。《意见》拟在初级职称中不再保留文博管理员,调整后的文博系列各层级职称分别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此次改革,在1986年《文物博物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陈列、考古、科研、保管、群工、鉴定”等专业基础上,结合全国各省市的专业类别划分和文博工作新要求,把文博系列专业统一调整为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4个专业类别。改革还将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品质、职业操守放在文博专业人员职称评价的首位。文博专业评职称将推行代表作制度,将文博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下放职称评审权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为充分发挥广大文博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人才智力密集的省级及以上文博单位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市级文博单位自主开展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委托评审、联合评审等方式进行评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代丽丽流程编辑:tf011
近些年,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投入和推动,为文博考古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博考古专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广大学子报考的热门专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开设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高校排名TOP10,七所"985工程",两所师范院校,仅供大家参考。NO.1 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考古文博学院现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系;下设考古学、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古代建筑、文物保护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出各类毕业生约2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第一线,成为当地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NO.2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是为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蓬勃发展的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的需要,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于2008年7月新组建的一个系科。多年来,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博物馆管理、展示设计、文物鉴定、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方向的办学特色。NO.3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简称文博系,是国内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博教学与科研的高教机构之一。自1984年创办以来,文博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人才学历培养体系。NO.4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是在四川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下设置的考古系学科拥有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石器分析等7个实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室、文物标本室。NO.5 吉林大学吉大的考古与博物馆学系隶属于吉大文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中文系和历史系,经过院系整合,原文学院、历史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国际交流学院、古籍研究所和其它四个校区的大学语文教研部等单位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成现在的文学院。开设的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不仅被选为吉林省重点学科,还是国家重点学科。NO.6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学院有历史学、世界历史、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九个硕士授权点和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NO.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为兰州大学历史学系。1946年,兰州大学历史学系正式成立。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专业学科培养体系。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民族学、旅游管理(旅游文化方向)、博物馆学5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1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NO.8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两江师范学堂的历史与地理选修课。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三个系。学院本科生保研考研率30%。南京师范大学共有7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其中社会发展学院入选成果达到4项。文博专业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第一个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团体考古领队资质证书。NO.9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溯源于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年建立)史地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84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1人,合计占全体教师的77%。学院设历史学系和文博系,在历史学、博物馆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本科专业招生,NO.10 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设有历史学(含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最后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别看这个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看上去很冷门,但是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个专业是不受眼睛有色盲症的同学的,想要报考的小伙伴们可要注意啦。另外,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排名前七的高校全是“985”工程高校,后面两所是师范院校。以上就是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高校排名TOP10,七所"985工程",两所师范院校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2019年拟增设的5个硕士专业和2个博士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新专业于2020年开始招生,9月正式授课。西交利物浦大学2019-2020学年博士奖学金于1月9日揭晓,共有28位科研人员获得本学年首轮总计1400万人民币的资助。这笔资金将用于设立全额博士奖学金,以吸引更为优秀的人才加入,壮大大学的科研队伍和实力。5个新增硕士学位专业为:国际化教育、国际关系、国际商务与全球事务、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以及建筑工程管理。2个新增博士专业为:教育学和国际关系。以上专业均采用全英文授课,毕业生可获得全球认可的英国利物浦大学文凭。据西浦科研与研究生院院长马飞博士介绍:“为了加快我校的建设发展步伐,尽早实现研究导向的国际大学的愿景和尽快将我校建成学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办学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西浦将快速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西浦硕士新增专业 01、国际化教育硕士专业教育国际化在互联网和全球化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如何保证教育质量的挑战。学校及教育机构对于能理解这类问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化教育硕士学位项目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通过对国际教育领域系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全球化教育中做出贡献。该项目立足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教育模型和真实案例,并为所有学生提供带学分的实习机会,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该项目尤其适合那些对国际化教育感兴趣的本科毕业生、在K-12国际学校任职的管理者、在中外合作大学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中任职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希望从教学角色转入教育管理及创新的教师群体等。02、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研究型硕士专业近年来,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国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相关人才培养。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技术专业。该专业结合了西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相关领域优质的教育和研究资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03、建筑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该专业在结合西浦土木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和利物浦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基础上设立。该专业定位于重点招收对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有兴趣并有一定了解的中国学生和国际生。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业的产业链升级,也加大了对高级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建筑工业走出国门,使得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性人才日益受到高端人才市场的青睐。04、国际关系学硕士专业该专业旨在使中国学生和国际生具备深厚的国际关系知识和见解,培养能在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任职的国际化人才。该专业涵盖国际关系的主要领域,其中一些课程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侧重和区域研究内容,最突出的地理参考为中国和东南亚。该专业以“研究型”为导向,为学生毕业后在西浦或国内外其他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提供扎实的方法论支持。05、国际商务与全球事务硕士专业该专业的设立紧密结合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培养人才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呼应“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政策;这些深入领会中国内涵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呼吁进行有效回应,进而推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浦博士新增专业 01、教育学博士专业虽然国内已有很多大学开设了教育学博士专业,但是大多数课程均缺乏国际化特色,较少关注多元教育体系的融合问题,更没有将课程体系及研究问题聚焦于中外合作办学上。该专业依托中外合作办学、立足国际教育,旨在培养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跨学科优秀人才。02、国际关系博士专业该博士专业将以区域研究为导向,大力发展专业的跨学科性。这将确保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不同级别的分析工作,将地区、区域和全球分析联系起来,揭示当今世界多种因素作用下事件的复杂性。该专业鼓励学生研究能够揭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课题,包括中国的外交史、发展政策、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该专业也将开展区域专业研究,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这些历史和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以便进行有意义的实证对比研究。这将丰富我们的区域专门知识,提高中国区域研究的专业性。该专业的毕业生将运用他们的区域专业知识影响中国对外区域政策的发展。来源: 西交利物浦大学 记者:寇博新媒体:俞启凡监制:王婧
湖北省文旅厅与湖北大学共建文化遗产学院 黄士峰 摄中新网武汉1月9日电 (梁婷 邢君成)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与湖北大学共建的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日成立。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在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成立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文博专业,申报文博专硕和考古学硕士点、博士点,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及科研合作基地,开展国家、湖北省文物保护领域科研项目、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成立湖北省文博人才教育中心,开展文博专业本科、研究生定向培养,开设在职研究生进修课程,开展全省文物干部的业务轮训、社会文物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文博行业从业再教育等培训工作;引入一批学科带头人、青年科研骨干,组建申请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质单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表示,将整合省内文博资源,在学生实习实践、文保项目、科研经费等方面为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创造条件。当天,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博人才教育中心一并揭牌成立。(完)
高考:文科生最合适的三个专业!毕业就有工作,社会地位还不错,这几天,气温也不是很冷,马上就快到春节了,高中生还在拼命努力着,大学入学考试马上就要来了,被社会说“毕业后就失业”的文科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请不要着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科生最合适的三个专业!毕业就有工作,社会地位还不错。一、师范类专业师资类专业是一个大项目,其中有很多小专业,特别适合女孩子,例如,教育学、小学教育、前教育等都是很好的专业,有国语教育等更直接的专业,每年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并且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老师的社会地位谁都看得明白。二、新闻传播专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出现了,报纸传播的专业特别适合文科生,这是一门博学专业,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其他专业领域。三、外语专业外语专业不仅有英语专业,还有很多小语种专业,随着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外语专业也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英语和小语种,例如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拉丁语、俄语等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请一定要多说听。以上就是高考:文科生最合适的三个专业!毕业就有工作,社会地位还不错,你觉得呢?欢迎评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新时代首都文博工作实践,坚持让文物活起来,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今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北京市文物系统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开班。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孔繁峙、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宣传处处长王昕出席开班式。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在内的中央在京博物馆和文博单位、北京市属博物馆和文博单位、民办博物馆等64家单位129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培训班将在两天半的时间内,邀请资深文物专家张如兰、武俊玲、李晨、黄春和、韩阳就瓷器、书画、青铜器、古建开展文物时代特征、文物断代、文物辨伪等方面培训。编辑:崔凯你 好 我 是 北 京 文 博破 壳 于 北 京 市 文 物 局我 正 在 招 募 心 灵 玩 伴告 诉 我 那 会 是 你 吗文 博 圈 的 资 讯 小 喇 叭滴 滴 答 滴 答宣 宣 小 朋 友和 宣 宣 一 起 说 吧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今后,文博专业人员有望参评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4级职称,其中,正高级(“教授级”)职称对应岗位为研究馆员。同时,省级及以上文博单位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今天(8月6日),人社部和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公开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文件,披露相关信息,明确文博专业人员职称评级将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丰富评价方式。■文博专业职称如何设置?设置4级职称,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按照人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研究起草的《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文博专业人员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职称只设助理级,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文博专业人员各层级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2019年5月16日,西安博物院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正对一个唐代陶俑进行局部清灰处理。图/视觉中国■哪些人员可以参评?非国有文博机构等文博专业人员,文博事业单位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根据文博行业发展特点,设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考古、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四个专业类别。文物博物馆研究,包括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发展规划、对策方法研究等。文物考古,包括以考古学手段进行田野(水下)调查、发掘的专业工作和项目实施,以及相关理论或技术应用研究等。文物保护,包括以科学技术手段保护文物的专业工作和项目实施,以及相关理论或技术研究,含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可移动文物修复复制、文物预防性保护及安全防护等。文物利用,包括以展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发挥文物作用的相关专业工作和项目实施,以及相关理论或技术研究等。除了专业设置,此次改革还提出拓展评价范围,哪些单位的人员可以参加文博人员职称评审?非国有文博机构、社会组织等文博专业人员,在文博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编制外人员都可申报职称评审。尤其是文博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离岗创业期间也可与原单位在岗人员享有同等的职称评价权利,离岗创业期间所取得的业绩成果可作为职称评价的依据。■评审标准是什么?不唯学历不唯论文,推行代表作制度,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此次文博专业人员职称改革的一大原则就是完善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丰富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文博专业人员。“不唯学历,是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长期从事文博工作,实践证明能胜任相应岗位要求的,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不唯资历,就是对在文博事业发展中取得重大成果、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作出重大贡献的,可放宽资历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人社部相关司室解释。不唯论文,即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以及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不唯奖项,不把文博领域各级各类奖项、荣誉称号等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改革还提出在评审中推行代表作制度。将文博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代表作包括考古报告、专业研究/技术报告、展览策划方案、文物修复方案、文物保护规划、文物设计方案、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文物安全设计方案、文物征集鉴定评估报告、文物绘图、文物摄影作品等。此外,对于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还提出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注重考核文博专业人员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2019年6月27日,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工作。图/视觉中国 ■评审采用什么形式开展?考试、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并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倾斜对于文博人员的职称评审形式,《征求意见稿》提出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专门提到了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评价方式,拟明确在职称评价方式上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倾斜,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价制度,面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进行单独评价,评价结果限定在基层有效。根据基层一线岗位工作特点,提高技术推广、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服务年限、实际工作业绩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按有关政策规定,到基层单位从事帮扶、交流的文博专业人员,申报职称时可予以倾斜。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基层文博专业人员特点的评价方式。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什么单位可给文博人员评职称?地市级文博单位可评初、中级,省级以上可自主评高级与此前多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一样,对于文博人员的职称评审,《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向用人单位下放评审权”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人才智力密集的省级及以上文博单位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市级文博单位自主开展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委托评审、联合评审等方式进行评审。经批准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实行自主评价、自主聘任,评审结果实行事后备案管理。为保证自主评审的公正性,《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职称评审的监督机制。要求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为服务文博人员申评职称,《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全覆盖、可及性、均等化要求,鼓励各地建立权利平等、条件平等、机会平等的文博系列职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在政策咨询、职称申报、审核评审、查询验证等方面提供便捷化服务。新京报记者 吴为编辑 张畅 校对 李立军
国家文物局今天(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文博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情况。文博专业人员是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引领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1986年建立的文博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对调动文博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文博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16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比较合理的文博人才队伍,为文博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原有职称制度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改革加以完善。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意见》指出,文博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要突出文博行业特点,遵循文博人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方式,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文博专业人员,为促进文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意见》健全了制度体系,规范了评审专业设置,根据文博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设置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利用四个专业类别,畅通相关领域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评价标准,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全面考察文博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行为;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注重考核文博专业人员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行代表作制度,将文博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创新了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评价,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灵活运用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创新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评价方式,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王泽堂编审 胡莹
30余年未变的《文物博物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将启动改革。文博管理员将从职称序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利用等四个专业类别。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发布的《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依据意见,改革后的职称制度突出文博行业特点,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一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另一方面推行代表作制度,将文博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文博系统职称制度33年未变上一次发布关于文博系统的职称制度还要追溯到1986年出台的《文物博物专业职务试行条例》。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职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职称评审工作需要,亟需改革和完善。国家文物局介绍,30多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物工作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1986年版《条例》设置的专业不够科学,各地文博职称的专业方向设置差异较大,文博职称专业方向的名称不统一,涵盖的专业领域也不同,不利于开展分类评价工作。长期以来,论文、著作成为文博职称评审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且各地对论文的要求不同,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发表文章与所从事工作和专业领域不一致的问题。另外,多数地区仍普遍重视基本标准的设置,对各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差异性体现不够充分。国家局举例,考古和保护就应该有所不同。许多地区现行的评价标准仍按照研究型人才的标准制定,不能充分反映基层专业人员工作特点。另外,编外人员参评职称渠道不畅;省级文博单位普遍没有高级职称评审权,部分地区甚至没有中级职称评审权。而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只能通过社会渠道参评职称,导致编外人员对职称的关注度较低。评职称不再唯学历唯论文此次新规出炉,前后历时5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文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主要聚焦文物博物行业特点实际,聚焦人才评价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破除“四唯”倾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不把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注重考察文博专业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将创新成果、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评价更加科学。依据意见,将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注重考核文博专业人员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推行代表作制度,将文博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同时,向基层和用人单位放权,逐步下放文博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权限,鼓励人才智力密集的文博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调动人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将成为重点关照对象。相关部门将通过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引导文博专业人员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最大限度地激励文博专业人员扎根基层、立足岗位、踏实做事、攀登奉献。新文博职称分四级随着文物事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文博行业用人单位在岗位设置上大多已不再设置文博管理员岗位。经广泛调研论证、征求意见,此次不再保留员级的文博管理员,改革后的文博系列各层级职称分别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等四个层级。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文博系列职称专业类别“各自为政”的现状将改善。《意见》把文博系列专业统一调整为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和文物利用四个专业类别。其中,文物博物馆研究包括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规划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文物保护包括文物修缮、修复、复制、拓印、监测、鉴定、保管、安全等;文物考古包括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文物利用包括陈列展示、教育传播、文创研发等。改革后的四个专业类别,涵盖了原有的专业类别,文博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申报相应专业方向。非国有文博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的文博专业人员也可按属地原则进行申报。文博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可按同等条件参加文博系列职称评价。顾玉才介绍,将丰富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将加强职称评审监督,健全职称评审公开制度,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加强职称评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便捷化服务。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冕监制:刘昊、马楠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洪园园
1月9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与湖北大学共建的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揭牌成立。学院的建立,将有益于培养适应湖北文物事业发展新形势的专业人才,助推湖北文博事业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厅校合作培养高质量文博人才 湖北大学成立文化遗产学院.mp32:53湖北地处华夏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灿烂的历史在荆楚大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丰厚文化遗产资源。石家河玉凤、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唐崖土司城址、明显陵、武当山古建筑群等陈列在荆楚大地上的遗产,郭店楚简、睡虎地秦简、胡家草场汉简等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记录了荆楚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梳理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底蕴丰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和我们文化遗产考古与保护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是有很大差距的。”为了推动湖北的考古事业蓬勃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到荆楚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在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立文化遗产学院,双方将整合资源,实现科研人员互聘、设施设备开放、业务资质共享,形成分工合作、联合攻关的优势科研与教育团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培养有情怀、有特长、留得住的文博人才。建成集文博人才培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基础研究、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应用型的学科体系,为全省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天,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博人才教育中心一并揭牌成立。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将建设文博专业,申报文博专硕和考古学硕士点、博士点,开展国家、湖北文物保护领域科研项目、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湖北省文博人才教育中心则根据全省文物事业发展需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联手加大高层次文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为湖北培养源源不断的文博专门人才。湖北之声记者刘成璐,通讯员邢君成、吴珊编辑 高波【来源:湖北之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