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博到底读什么(三)福轻乎羽

读博到底读什么(三)

前两天说了读博的条件以及哪些人适合读博。简单地说,读博的条件最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而那些对未知事物有强烈好奇心、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及考试速成能力技巧的人通常是比较适合读博的。今天就来说说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一是学校课程及考试。博士生一进入学校就会拿到培养办发的培养方案,里面会详细说明需要修读的课程和科目,及相应的学分和考核标准。此外还会详细说明,博士毕业应当达到的条件,例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层次,科研项目等等。一般来说,博士生的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年。课程主要是专业方向的博导们对专业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探讨,主要是以研讨课的形式展开。此外会有一些研究方法类和写作课程。在国内读博呢,还有政治课和英语课等相关必修科目。所以第一年基本上是在上课中度过的。课程结束后,需要提交相应的论文,或者参加考试,考核,通过后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二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博士生一般来说都会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通常是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也是导师把你收入门下的原因。同时,导师会要求你把他做一些科研项目,如收集数据、进行调研、撰写成果,还可能会有报销等行政事务。当然,导师一般也会给学生发点象征性的工资。所以在国内,很多博士生把导师称为“老板”。如果自己的论文与导师研究方向契合,那么多参加些科研项目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导师的项目完全是让博士生代为完成,自己只是挂名,那可能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学生自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三是发表论文。目前高校一般要求博士生发表一定层次和数量的资格论文,方可申请毕业。这都是高校把科研压力转嫁给博士生的做法。而相比于博士生的数量,核心期刊的版面既要满足教师评职称,又要给博士生毕业,完全是狼多肉少。这也就是前面说的,博士生需要有好的心态,才能经受住一次次退稿打击的原因。这里暂且不论这种科研体制优劣与否。事实情况就是,每个博士生都在为发表资格论文发愁。相比之下,学位论文则显得没有那么困难。一些导师原意带着学生发论文,一些则不愿意。对于不愿意的,只能是自己自求多福。实在不行也只能延期毕业。所以现在高校中延期毕业绝对是多数博士生的状态。

老掉牙

读博的“高级”读法——不要当个“纯打工人”

博士是目前人类最高学位,这个称呼意味着专业的精深,标志着头衔获得者具备创造原创理论的能力。当然,想取得博士学位并不容易,但这不妨碍很多人孜孜以求地想要拿到这个学位。(图片来源:网络截图)投叔今天不说为啥读博士,也不说读完博士有啥好处,就说说读博需要训练什么。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很多人对读博有误解,投叔称之为“功利地理解读博”。他们认为读博期间课题推进顺利,论文发表不错,博士没有延期,几乎可以说很成功了。的确,这三条不知道是多少实验学科博士们梦寐以求的。但请注意,这还远远不够,读博最重要的是成长和发展。读博的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用来加深专业素养,在优秀的平台上,在大牛的带领下快速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如果只把眼光盯在这里,那未免太浪费大好年华了。可以理解的是,博士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推进课题,聚焦于学术论文的发表,这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实验学科,博士生对导师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实验室的家当是导师置办的,导师申请横向纵向课题搞钱,博士生完成课题,钱会源源不断进来;要是完不成,很可能没下回了。所以,导师自然更关注项目的推进。但作为“打工人”,如果还是这样要求自己,那就显得比较狭隘了。应该意识到,博士培养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同时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举个简单的例子,投叔有一次讲到写文章,说博士论文最难写,因为不可能利用边角料时间搞定,必须保证有至少四小时以上安静的时间才能安排撰写。每次坐下来,先花两个小时找上头,然后接着写,再用两个小时,大概能写一两千字。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怎么可能,但相信每个经历过博士论文撰写的人都应该会同意我这个说法。基于这个认识,读博期间,不要只盯着手头的实验,还应该注重个人的全面成长。首先还是落脚于专业成长。有人觉得投叔绕了半天,还是回到专业性了。那是必然滴~~读博就是要修一门专业本事,千锤百炼只为厚积薄发。这种专业成长有两个维度,一是专业深度,这将是博士论文的主要成果,但千万不能忽略另一个维度——广度。广度也有两个维度,一是纵向时间轴的历史,得对自己课题的历史发展很清楚;另一个是横向的广度,必须对自己专业以及上一级学科中当前世界知名课题组的主要贡献很了解。以投叔的经验来说,对自己专业的广度有所了解,会有直接的好处:能很容易地跟外行讲明白自己在研究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哦,下面还会提到。第二点是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投叔知道,读博士很忙的。想当年投叔读博时每周近90小时都在实验室,最忙的时候让同学帮忙带外卖,然后跑到防火通道里坐在楼梯台阶上吃午饭和晚饭。在这种情况下,投叔仍然没完全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可以一边读文献一边听音乐,一边过柱子一边听相声,一边刷瓶子一边听书……办法总是有的。古语云:人无癖不可交。如果一个人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那肯定也是没办法跟人交朋友的。说到交朋友,博士期间特别需要成长的一个方面就是社交能力。有个事实,很多博士在做学生的时候意识不到,那就是读博期间能碰到特别多有意思的聪明人。不去跟这些人交朋友,岂不是太可惜?所以要多多交朋友啊。先跟一个楼里的交朋友,都是一个专业的,大家共同话题多。还要跟其他专业的博士交朋友,学着用浅显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课题,学着理解对方课题的意义。要知道,这种能随便找个博士开小灶的机会可不多哦~~更重要的,子曾经曰过:友多闻。多听听其他专业的事儿,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竟然这么有意思捏!!!相信你一定意识到了,兴趣爱好和社交沟通在人生任何阶段都很重要。投叔觉得读博期间尤其重要,读博嘛,探索未知领域,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实验不顺了,导师给的压力大了,如何排解呢?靠兴趣啊,靠朋友啊~~千万别抑郁了想不开嘛!鲁迅先生曾经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投叔也有样学样地说一句:真的博士,敢于直面失败的实验。能直面失败的实验,是绝大多数实验学科博士的必修课,也是成为专业人士的必经之路。但咱们读博士,除了要变成专业人士,还要成为一个全面的人。邓晓芒老师曾经说,别以“纯学术”来掩饰自己思想的贫乏和信仰的丧失。投叔同样仿照着来一句:别以“纯学术”来掩饰自己生活的无趣和做人的失败——要知道,社会对博士群体的污名化,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尸解

怎么读博才能有尊严?

什么是有尊严地读博士?怎么读才能有尊严?在我看来,尊严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钱作为支撑,没钱谈尊严会很没底气。因为但凡读博士的平均年龄都二十六七,超过三十的也不在少数。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挣钱养家,甚者还要父母继续资助,这搁谁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我记得我二十年前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奖学金就有一万三千多,是我父母工资加起来十倍都多。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学习,工作,啥都不说了,就照着这个奖学金,打死也要把这四年博士坚持下来。开玩笑,当然也不完全是开玩笑,因为钱,收入太让人有尊严了。有尊严,就是能挺直腰杆做事。多少年后,我在澳洲也开始带博士生了。澳洲的博士奖学金也不低。一年平均有2.7万澳元。这还不算博士生做tutor的额外费用。通常一个博士一学期做一门课的tutor的收入大概有8千澳元,一年两学期就是1万6,加2.7万就是4.3万。注意这个4.3万是免税的。不少博士生是两口子一起读,这要再乘个2 就是8.6万。博士生的这个收入在澳洲是可以非常体面的生活了。我记得我最开始招博士的时候,有个学生起初并没有申请到奖学金,但他的基础很不错,并表达了即使自费也要过来读的强烈愿望。虽然他的家里条件不错,完全能支付起读博士的费用,但作为导师,我还是想法设法地以项目为支持帮他拿到了奖学金。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不想让这个学生觉着别的学生读博都有奖学金,而他要自费,这无形中会有自卑感。虽说家里有钱,但这毕竟是父母的,不是他自己挣来了。没有尊严,人会没有自信。如果钱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什么是有尊严地读博士?这里涉及到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的问题。我之前国内有个朋友为他的儿子跟我咨询如何去国外读博士?我问他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博士?他说,你是不知道啊,现在国内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地方都有很多针对海外博士归国的优惠政策,光安家费就好几十万!我听了以后半晌无语,心想,以这样一个目的去读博士多半会失望的。无独有偶,在澳洲前段时间高考刚刚结束。成绩出来了,我女儿他们中学(很不错的学校)的高考状元是个小女孩,非常聪明,99.5分的成绩 (注意澳洲高考的分数计算和国内不同),尤其化学,物理成绩是满分,这样的成绩应该可以选择一个很好的大学非常好的专业,比如医学,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选择这样的专业,其实不难理解的,因为一旦从这些专业毕业,意味着一定是医生,律师,金融行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当然是高工资,高社会地位的金饭碗。然而,大大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小女儿选择了我们大学的化工专业。这里说一句,我们大学的化工专业是全澳数数一数二的,有世界第一流的大教授坐阵。但即使这样,化工这个专业就就业而言,相比医生律师,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尤其是对一个小女孩而言。然而,这个高考状元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化工专业,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的选择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大学也给了她全额奖学金。这里提一下,这个小孩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人家做出这个选择并非看重大学给的奖学金。可以预期这个孩子大概率是会成才的。所谓成才,就是在一个领域能做出突出的贡献。说这么多,是想表达,读博士是要有天赋的。说到天赋,最近看了一个节目,章子怡说她以前是学舞蹈的,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努力,但有一天她发现即使再努力,在舞蹈这个领域也很难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自己的天赋是有限的。后来她去学表演,并发现她的天赋其实在表演这个领域。她说,艺术主要靠得是天赋,在大家都努力的情况下,最后决出高低的是天赋。科研与艺术其实是孪生姐妹,同等努力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天赋决定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所以,很多学生在决定读博士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天赋是不是在科研这个领域。搞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做出成绩,才有尊严。另外还想说一下,招博士,招不招女生?这其实是一个假命题。在国外,博士招生是绝对不能有性别歧视的。当然,这种男女平等的公平性并不只体现在纸面上。国内人们之所以对招女博士会有担心,无非担心的是这系列的问题,在女生读博士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但无论国内外,女生在适当的年龄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比搞科研更重要。国外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女性生小孩,她们的工作,学习并不受多大影响。在学校和老师眼里,很多女学生用实力充分证明了女学生只是学生与性别无关,就这么豪横。举个例子,我们这学期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生。这一年大家都在上网课,好几门老师私下聊天都说有个学生每次网课问问题,回答问题都能听到这个女生(准确地讲是妈妈)边上有小孩在闹,她还时不时安抚一下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生,一个年轻的妈妈,几乎每门课期末考试都是第一,而且很多课程作业的质量超过了满分的水准,都要给加分 (bonous)。这说明什么呢?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无论男生,女生,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任何尊严都要靠自己的实力争取来的。最后想说,读博士是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无限风光在险峰!转自:维基实验声明:本文仅做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如有侵权,请先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苜蓿

读博到底在读什么?(一)

博士,人类学历教育阶段的最后一站。《说文解字》说,博,广大而精通。说明博士学识渊博同时又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但一般人比较少接触到博士,原因是因为该类群体本身数量有限。同时,人们也对博士的学习生涯不甚了解。博士的招生数量决定了这只能是极少数人才能经历。这倒不是说这些博士就一定有多牛,只不过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有博士点的院校本来有限,博导原则上指导学生的数量也仅为一至两名,因此物以稀为贵,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非常之少。基于以上事实,绝大多数人都没体验过博士生活,也不知道读博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有人会对博士的生活感兴趣,想要一探究竟。下面我就我所知做些介绍。一、读博有什么条件?在我看来,最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为什么是身心健康呢?读博需要上很多课程,看很多文献资料,还要帮着导师做些科研项目,同时还有自己的毕业大事。应该说,每一个博士生一入坑,师兄师姐都会半戏谑地问:“为啥这么想不开要来读博”。可见博士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与此同时,博士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一是和导师相处,需要磨合和换位思考。二是在发表资格论文上,需要接受不断退稿的打击。三是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每个关口都是一个坎,一不小心就过不了,导致重头再来。最后,通过了所有审核,还需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和压力下,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没办法顺利毕业的。网上新闻中那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自杀、抑郁的博士生们,往往都是在某个环节没有想通。另外,这么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下,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常有博士生同学在读博期间长期生病,耽误了各种工作。我之所以认为身心健康最为重要,原因是这是可以由自己把握和决定的,而其他外在因素则很多时候不由自己决定。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参加科研项目的数量、出国交流机会等等,这些除了尽人事之外,更多地只能是听天命。但身体可以通过每天锻炼来保持良好状态。我自己就是在读博期间系统性地学习了健身知识,至今坚持健身塑型。心态就更是由自己把握和掌控了。引用佛家的观点:一切为心造。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它就是美好的,你认为这是个操蛋的世界,那你必定会被生活强奸。

红手套

读博人数为何怎么少,考博和考研到底差在哪里,你知道吗

2021年的考研大战即将开始,这毫无疑问的将是一场屠杀,据官方数据统计,2020年341万考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今年各大行业深受疫情影响,不少专业波动很大,大量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和考公。本来考研人数就一直成上升趋势,今年的情况愈加严重,这恐怕会成为历年之最。据统计,2021年的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整整422万,因为疫情导致的企业减招,实习反水,大量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按照往年的4比一的录取那么整整会有三百万人落选,这绝对是“地狱开局”虽然很多的高校都阻碍网上宣布了自己的录取原则和人数,但是这庞大的学生数量,绝对录取人数会再次降低。想读研的人有很多,但是读博士的人却相当少,这是为什么呢?1.难易程度不一样考博和考研都叫考研,不过博士是学位,而研究生则是学历,两者是不一样的,其次在难易成度是完全不一样。博士在我国是高学历的人权,博士生努努力不算太难,但是要是想要吧博士生的生自去掉,那可是很难的。虽说研究生就开始搞科研了,但是和博士一比那可就真的是微不足道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必须提前联系你的导师,而不像考研你可以考试完再联系,其次的话考试的范围已经比较高深了,涉及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很多,再然后考博对你的学校有着很深的要求,如果不是985或者211甚至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有了但是如果你的简历不够豪华,知识不过关以及最后的导师的看法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考上博士之后毕业的难度也不小,因为涉及到专业领域,且毕业你必须在核心的期刊发表论文,提出你独特的理解。到了这个阶段,努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了,主要靠你的天分和想法了。每年都有大量博士生因为完不成要求被勒令退学,例如最出名的博士生,他整整18年都没有毕业。总之考研究生和考博士的难度完全不可同一耳语。大都考研的都是为了能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很好的简历。考博那就涉及到专业的学术领域了,难度递增的可怕。2.家境和未来的走向读书是一件烧钱的事情,自古到今,是时代的发展免除了9年的学费。但是到了研究生的年龄也就是25岁的时候,整整25的学习,一般的家庭是支持不了孩子的,虽然有补助,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可能一之养你吧,即使有兼职,但是年龄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你不可不可去考虑读博值得吗的问题。而且能在30岁之前能毕业博士就很厉害了。26岁差不都的年纪拿到博士学位的属于天才,一般人做不到地,尤其是男生,压力更大了。园到30岁这样跨度大的时间,一般的家庭真的吃不消,学费只是其中一部分,租房子,对象,买未来的房子,买车等等一系列的花费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就立马去找工作赚钱养家了。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生活安排稳妥这个时候才决定读博深造。3、博士就业面有点窄很多人觉得不可置信?其实很好理解,博士读完虽然绝对肯定比研究生好找工作,但是自己的年纪也不小,加入公司很难吃得消,例如华为就裁了一批年龄比较大的高技术员工,这个社会韭菜是一批一批长大,压力是一摞一路的加的。博士已经成为了专业领域的高技术人才但是大部分却选择了在高校当老师,这不是假的,而是很多人的选择。老师的职业相对稳定可以对专业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时间自由且薪资尚可,对教育儿女也有着很大的优势。4.博士生涯很难大部分的博士生要想毕业科研必须拿出成就,而科研是需要实打实的做的,尤其是phd的发表可以说能让大部分的博士生头发大把大把的掉,世界官方组织调查大部分的博士生心里都是亚健康的状态。32%的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状态,博士经常是已经进入到了当立之年,经济去没有独立,不仅是学习上毕业的压力,生活,家庭的组建,甚至是孩子的抚养,对未来的焦虑,这些确实很难。上述这些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不同,也明白了为啥考博的人很少,希望大家谨慎思考,一旦决定,就奋发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早日完成自己的梦想和要求

凭神

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

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持续发酵,激起千层浪,也引发网友对博士、博士后的关注。翟天临毕业照。微博截图读博有多难?做博士后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博士和博士后究竟有什么区别?博士、博士后们攒了一堆话想一吐为快——从“小白”到博士:“世人都说读博好,唯有脱发忘不了”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小李,读博两年,发量渐少。“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头发就开始一根一根掉了。”小李苦笑,“很希望知道如何在读博后仍能保持乌黑浓密的头发?”某日凌晨,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熬夜,咖啡已经不够用,补大蒜”。要靠生吞大蒜来提神醒脑,这就是像他这样的在读博士生,最日常的画像。说起博士、博士后,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个个无敌“学霸”的形象。但事实上,这群博士和博士后们从来都不是“无敌”的,从入学到毕业,要想啃下这个学位,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多位在读博士及已毕业的博士都达成了共识:考上博士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资料图:图书馆里学习的学生。来源:东方IC朱永茂 摄一旦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大家往往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每天除了正常吃喝拉撒睡之外,要么就在文献里埋头苦读,要么就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修不够学分也不能毕业;发表SCI论文是博士毕业的关键,常常面临各种被拒;到了学位论文环节,“论文必须要写出厚若一本书的篇幅”这件事更是熬得不少博士生失眠又脱发。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后刘乐的回忆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成功发表SCI论文还要算是件幸运的事情。“有的同学论文或因没有创新性,或研究不够,各种被拒,焦虑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说。云南大学一博士生导师介绍称,要想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往往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入学考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还需要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由本人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一至若干篇。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三年的时间,多则八年也有。而数据显示,中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资料图:高校学生正在参加毕业典礼读书苦,科研累,毕业难上加难,难怪有博士调侃:“读博的真相其实是——又苦、又穷、又枯燥。”从博士到博后:“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读完博士去干什么?有人毕业即获得正式工作,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去了企业及其他,但也有人选择继续留在科研院所,成为一名博士后。博士后,常常被人误解为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事实上,它只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博士后的任期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对于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后小周而言,他之所以选择当博士后,是因为博士毕业后未能出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剩的最好出路,只能是当博士后。资料图: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工作。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小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专业毕业后,先是争取了出国做博士后的机会,但取得资格后却意外被顶替。后来他得到山东某高校的工作机会,却因待遇问题得不到兑现而离职。辗转多地后,他选择来昆明一科研院所当博士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历高,就业面反而不大。”谈及博士毕业后的求职经历,小周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小周介绍,相比读博期间的又苦又穷,博士后享有约15万元/年的政府津贴,但因工作需要跨领域,追求更高水平的论文,所以所获得的这些津贴背后,往往也注定意味着更多付出。  博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小周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八点到实验室,中午不休,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去休息,再加上必须起早贪黑、全年无休,极少有时间娱乐,甚至是谈恋爱、照顾家人。小周说:“这是博士后生活的真实写照。”资料图: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工作。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在小周看来,读博搞科研好似一场赌博:赢家少、输家多。读博读了六、七年迟迟不能毕业,或是因为就业面窄无奈将博士后当成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大有人在。“如果对科研不是真爱,如果没有极强的自制力和强大的内心,真的不合适读博或者做博士后。”小周说。对此,刘乐也深表认同。他称,如今回过头来看,选择成为博士甚至博士后,可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要想成为博士后,总共分几步?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得取得博士学位。而要取得博士学位,一般有三种情况: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先本科再硕博连读。以常见的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为例,需要这几步:1、本科毕业后报考所选学校,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复试后入学。2、攻读硕士学位,修完特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取得硕士学位。3、考博,参加入学考试,通过笔试和复试后入学。4、攻读博士学位,完成理论课学习,取得要求学分;海量积累,寻找研究方向;申请开题报告;发学校指定要求的小论文;发大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5、取得博士学位,申请博士后。事实上,博士后堪称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人。其中100余人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科研创新队伍中重要的骨干力量。然而这一支骨干力量以及更多普通博士生、博士后,他们的心酸和艰难又有多少人看到呢?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是万人羡慕的对象,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诚如刘乐所说,“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是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致敬爱科研的你们你们辛苦了(文内采访对象均采用化名)

如也

读博士前,一定要清楚这件事,不然读博欲哭无泪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一次去健身的时候,跟健身房一个小伙聊天,小伙知道我是博士感到很惊讶,问我“博士毕业考试多少分及格?是不是特别难?”一时我竟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一阵蒙圈之后告诉他博士毕业不需要考试,但需要发论文、写大论文。小伙又问“博士几年毕业?”我说博士没年限,有四年毕业的,也有六七年毕业的,还有六七年仍没有毕业的。小伙一脸懵圈,似懂非懂不再。是啊,博士毕业是个大难题,博士延期很正常,很多人的博士都是一延再延,甚至遥遥无期,中途退学的也有。决定读博士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报考院校的博士毕业年限。博士,作为学历金字塔顶端的一群貌似神秘人群,一直为外人所崇拜。其中原因,除了博士比较少见以外,还有就是博士难毕业。为了读博士,可以不贪恋爱、不结婚、不要孩子,甚至秃了头、抑郁自尽,前段时间中科大一位在读博士刘春杨自杀,就跟博士延期毕业有关。学校会规定博士时间,一般是3-6年,能够3年毕业的都是博士中的翘楚,少之又少。大部分四年才开始毕业,甚至有六七年、七八年还没毕业,最后只能肄业的,也就是说没有学位证。这种情况很惨,博士几年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成果。因为单位招聘需要毕业证和学位证。博士圈流传一句话“博士有风险,读博需谨慎!”反应了很多博士的心声,为了博士毕业,熬夜写论文、查资料,那种紧张、枯燥、乏味、甚至没有希望的感觉,只有真正读过博士的人才能懂得。如果自己能够忍受这些,那恭喜你可以读博士。但读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博士到底几年能毕业!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绫野

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

(原标题: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持续发酵,激起千层浪,也引发网友对博士、博士后的关注。翟天临毕业照。微博截图读博有多难?做博士后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博士和博士后究竟有什么区别?博士、博士后们攒了一堆话想一吐为快——从“小白”到博士:“世人都说读博好,唯有脱发忘不了”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小李,读博两年,发量渐少。“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头发就开始一根一根掉了。”小李苦笑,“很希望知道如何在读博后仍能保持乌黑浓密的头发?”某日凌晨,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熬夜,咖啡已经不够用,补大蒜”。要靠生吞大蒜来提神醒脑,这就是像他这样的在读博士生,最日常的画像。说起博士、博士后,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个个无敌“学霸”的形象。但事实上,这群博士和博士后们从来都不是“无敌”的,从入学到毕业,要想啃下这个学位,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多位在读博士及已毕业的博士都达成了共识:考上博士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一旦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大家往往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每天除了正常吃喝拉撒睡之外,要么就在文献里埋头苦读,要么就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修不够学分也不能毕业;发表SCI论文是博士毕业的关键,常常面临各种被拒;到了学位论文环节,“论文必须要写出厚若一本书的篇幅”这件事更是熬得不少博士生失眠又脱发。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后刘乐的回忆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成功发表SCI论文还要算是件幸运的事情。“有的同学论文或因没有创新性,或研究不够,各种被拒,焦虑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说。云南大学一博士生导师介绍称,要想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往往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入学考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还需要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由本人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一至若干篇。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三年的时间,多则八年也有。而数据显示,中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读书苦,科研累,毕业难上加难,难怪有博士调侃:“读博的真相其实是——又苦、又穷、又枯燥。”从博士到博后:“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读完博士去干什么?有人毕业即获得正式工作,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去了企业及其他,但也有人选择继续留在科研院所,成为一名博士后。博士后,常常被人误解为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事实上,它只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博士后的任期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对于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后小周而言,他之所以选择当博士后,是因为博士毕业后未能出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剩的最好出路,只能是当博士后。小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专业毕业后,先是争取了出国做博士后的机会,但取得资格后却意外被顶替。后来他得到山东某高校的工作机会,却因待遇问题得不到兑现而离职。辗转多地后,他选择来昆明一科研院所当博士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历高,就业面反而不大。”谈及博士毕业后的求职经历,小周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小周介绍,相比读博期间的又苦又穷,博士后享有约15万元/年的政府津贴,但因工作需要跨领域,追求更高水平的论文,所以所获得的这些津贴背后,往往也注定意味着更多付出。博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小周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八点到实验室,中午不休,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去休息,再加上必须起早贪黑、全年无休,极少有时间娱乐,甚至是谈恋爱、照顾家人。小周说:“这是博士后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小周看来,读博搞科研好似一场赌博:赢家少、输家多。读博读了六、七年迟迟不能毕业,或是因为就业面窄无奈将博士后当成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大有人在。“如果对科研不是真爱,如果没有极强的自制力和强大的内心,真的不合适读博或者做博士后。”小周说。对此,刘乐也深表认同。他称,如今回过头来看,选择成为博士甚至博士后,可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要想成为博士后,总共分几步?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得取得博士学位。而要取得博士学位,一般有三种情况: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先本科再硕博连读。以常见的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为例,需要这几步:1、本科毕业后报考所选学校,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复试后入学。2、攻读硕士学位,修完特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取得硕士学位。3、考博,参加入学考试,通过笔试和复试后入学。4、攻读博士学位,完成理论课学习,取得要求学分;海量积累,寻找研究方向;申请开题报告;发学校指定要求的小论文;发大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5、取得博士学位,申请博士后。事实上,博士后堪称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人。其中100余人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科研创新队伍中重要的骨干力量。然而这一支骨干力量以及更多普通博士生、博士后,他们的心酸和艰难又有多少人看到呢?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是万人羡慕的对象,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诚如刘乐所说,“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是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致敬爱科研的你们你们辛苦了(文内采访对象均采用化名)中国新闻网

特洛伊

16岁读博,逼父母北京买房的神童张炘炀现状如何?很多人该失望了

文丨郝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引言:“寒门贵子”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此前有一个文科状元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家庭条件的优越才能造就学子学业上的成绩。他的这番话非常现实,同时“寒门难出贵子”这件事情,似乎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事实了。16岁读博的神童,曾要求父母多年前在北京买房,现状如何了?中国有这么一位神童,他在16岁时便读了博士。这个神童便是张炘炀。当时的张炘炀以高分考入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了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在他13岁的时候,便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试,16岁的他便已经就读博士了。同时他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为了陪伴张炘炀学习,父母随他一同来到了北京。没有想到的是,当张炘炀读书刚读到一半时,他便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他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他的要求无疑是在为难自己的父母。无奈之下的父母只能选择在北京租房,以此来糊弄张炘炀。几年过去了,那么张炘炀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根据网上的消息来看,张炘炀至今还没有办法博士毕业。因为家境窘迫,父母无法支撑他继续完成博士的学业。也有消息称,张炘炀的生活现状非常窘迫。相信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该失望了吧。毕竟大家都觉得神童,不该如此。记者柴静曾采访过这个神童的爸爸,曾经张炘炀的父亲也以高分考入了人大商学院。但最后却因为负担不起15000的学费,只能放弃就学。如今这个问题又在张炘炀身上出现了。网友们见状纷纷感慨,寒门难出贵子。两代人都倒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在当今时代,为什么有人会说,寒门难出贵子呢?1. 家庭给予的资源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城市里的孩子所享受到的资源自然是会比农村里的孩子更多的。同时城市里的孩子在父辈那一代是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比较多,但是农村的父辈信息就比较封闭,所以能够给予孩子的资源也非常有限。2. 父母的想法比较局限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生活条件都是比较贫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农村里的孩子因为信息比较封闭,所以能够接收到的思想也比较落后一些。农村里的父辈给孩子的教育也是比较有限的,能够带给孩子的都是一些老旧的且深入人心的道理,这在孩子以后的求职方面也没有多少帮助。而且,能否愿意支持孩子一直求学还是问题。最直接的一点,很多女孩子想上大学仍然很不容易,父母更倾向于把孩子早早嫁人。一代一代之下,就是恶性循环。3.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大,教育资源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城市里的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都是比较先进且比较丰富的。反观农村里的孩子就显得有些局限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里面,甚至连正经的教学老师都没有,更何况是先进的教学资源了。4. 家庭经济差别大家庭的经济基础也会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在城市里的孩子如果读不上大学,那么还有其他的机会可以选择。但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如果不上学,那么他们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孩子也很难在学业上取得高的成就。那么,难道寒门真的不能出贵子吗?1. 寒门难出贵子是事实,但更可怕的是底层人不再相信读书有用阶层的固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英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有这么一个可怕的现象,农村里的孩子大多都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城里的孩子却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这样的场景形成一个可怕的对比。长此以往,知识也就形成了一个阶层。寒门难出贵子,但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始终相信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而这也是他们通向精英阶层的唯一通道。2. 应试教育是最大的公平应试教育虽然是一张试卷定终身,但这却是对精英阶层和底层人最大的公平。在应试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享受的机会也是比较平等的。如果农村的孩子有足够的实力,那么是可以通过应试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总结来说,并不是寒门不能出贵子,而是当寒门都觉得自己不能出贵子,从而停止奋斗,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育儿难题郝妈帮,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好妈妈郝女士,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冷聚变

读博熬不住了,拿个硕士学位投身业界如何?看过来人怎么说

机器学习硕士毕业后,读博或工作,这是一个忧桑的人生抉择。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它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可怜的薪资和不确定的就业条件等等。但是在读研,尤其是博士生期间,我们又会遭受各种打击、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怀疑到底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读博。所以,在硕士毕业后,我们到底是继续读博还是直接工作?博士期间「心跳」波动图,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态最接近「崩溃」的时间。读博还是投入业界的怀抱?一位博士三年级的学生表示,Ta 敢肯定几乎每一位机器学习博士生在做项目中都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就 Ta 自己而言,在完成第三年博士课程后,Ta 认真考虑要投入业界。虽然与研究团队成员相处愉快,但节奏太慢了,Ta 觉得自己学不到任何东西了。过去三个暑假,这位博士生一直都在实习(一次是在一家较大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另外两次是在两家较小的创业公司从事工程师相关研究工作),并发现相较于单纯的研究,Ta 更享受创业公司的工作环境。Ta 称自己更喜欢构建一个能够在现实世界运行的系统,而不是想出一个性能在 CIFAR100 数据集上提升 0.5% 的架构。Ta 宁愿从事研究性工程,而不是「数据科学」或通用软件工程,但 Ta 不认为自己能够进入一家研究实验室。最好的情况是,在度过 6 年博士生涯后顺利毕业,然后有可能从事那些只要求工科硕士学位的研究工程师工作。一方面,Ta 觉得自己会后悔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并因此错失了一些工作机会,但另一方面,虽然放弃了再熬三年获得高薪的机会,但可以在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度过青春年华(这位博士生的大学在一个无聊的大学城中)。看着 Ta 的那些本科毕业即开始工作的朋友们正在职业之路(工程师)上大展宏图,而 Ta 自己只能苦逼地一天天呆在实验室赶制一篇又一篇论文,这真是太丧了!Ta 想问问大家,你们当中那些拿到工科硕士学位后即认真考虑投身业界的朋友有没有后悔呢(或者那些继续选择读博的有没有后悔呢?)大神们怎么看观点 1:支持继续读一位即将毕业的 PHD 表示,Ta 也因为这个问题挣扎过很长时间,很多次都想拿个硕士学位走人。但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 Ta——Ta 觉得读博就像开一家创业公司:你投入了很多,并希望收获丰厚的回报。这么想的话,写论文就不单单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对于 ML 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许多刚出校门的 PhD 就得到了不错的职位和薪水。因此,如果坚持读下去,即使志在业界,你也会往前迈进一大步。这位准 PhD 自己也在业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 Ta 认为博士学位在未来还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对于「实战经验更好」或「PhD 只是一纸文凭」之类的论调,这都是太想当然了,因为有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博士在和你竞争相同的职位。对于谷歌之类的大公司,如果不是 PhD,甚至都不会有面试的机会。而且对于博士生来说,实习的机会有很多,因为它们想在毕业后雇佣你。一位过来人表示,对于工科博士和硕士而言,薪水、待遇、升职空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异。博士的额外收入和能够拿到的项目的确和硕士不一样。大家对硕士的要求可能是「做出昨天需要的东西,立刻、马上」;而对博士的要求可能就是「尝试做出 10 年后还能卖出去的东西」。另外,尽管薪水可能相差无几,但博士在时间管理上更加自由,可以在家办公等。有人在工作之后才看到这些差异,于是决定回去继续读书。一位重返学界的硕士工程师表示,尽管在工作中已经拼尽全力,但还是有人跟 Ta 说,「如果有博士学位,你会有更多选择(薪水、职责范围等)」。因此,他觉得自己被学历限制住了,所以痛下决心重返学界,本着赶早不赶晚的心态继续读书。尽管读博之路可能非常辛苦,但有人觉得,职业生涯是一场长达 35 年的马拉松,现在不应该贪图压力较小的生活,而应该将这种生活留到以后。「尽管职业生涯已经过半,我还在考虑回去读博。」如果硕士毕业后就离开学界,这没什么问题,但你需要做更多才能展示你的价值。如果你是在博士期间辍学,那么就需要在简历上解释这一段经历,解释为什么没能完成博士学业。这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也会引起很多顾虑。所以先准备好硬着头皮走下去,那么就继续读博吧。观点 2:不读博影响不大当然,也有人表示学历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一位 ML 的资深从业者表示,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核心机器学习工作了。幸运的是,Ta 刚入行时,这个领域还没有那么火。Ta 觉得业界经验更加重要,你可以在业界学到关键的沟通和业务逻辑技巧,公司也更加注重这些。而且,积累模型部署整个流程的上手经验比拿到数据科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更有价值。Ta 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放弃攻读硕士学位,是因为 Ta 看到周围都是这样的人,并很快意识到,只要你工作出色,无论学历高低,公司都会欣赏你。Ta 告诉自己,「你的工作很出色」,而且 Ta 也不喜欢纯研究环境的节奏,因此选择去了私企。Ta 表示,这也许是自己做的最好的决定。当然,Ta 也不否认博士学位的好处,尤其是在数据科学领域。因为在这一领域,没有正规第二学历的人确实在写文档、做研究方面存在短板。Ta 建议题主问一下自己。你真的喜欢做研究、发表论文吗?还是愿意躬身从基层做起,构建系统并解决问题。对于不读博就进不了大公司的说法,有人也提出了反驳。Ta 表示,谷歌的很多团队都会雇佣软件工程师来做 ML 工作,即使这些人没有博士学位。Ta 个人认为相关的实习/工作经验比学术研究更加有吸引力。有人说博士候选人可能拥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技巧,也可以用一两篇已发表的论文来展示自己的工作。但发表过优质论文的硕士毕业生差不多也有这些东西。博士毕业生可能起点和薪资都比较高,但硕士能早几年起步,利用这几年升到相同的职位,所以最后的差距就看不出来了。至于放弃读博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是一个危险信号,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Ta 认为,6 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利用这六年同时了解业界和学界也很有价值。题主想要转战业界只是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最喜欢什么,而不是无能为力的表现。当然,每个人关于是否继续读博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前提是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不愿意为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买单。如果选择继续读博,那么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要做好准备。一周多前,Nature 发表了一篇社论,表明现在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都处于身体过于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Nature 社论:读博有害健康?Nature 表明,过去很多研究都揭示了这种趋势,比利时 Flanders 的一些 PhD 学生发现,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受过高等教育学生的两倍以上。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压力。这些研究都揭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1)短期博士和博士后合同,会让雇主和导师根本不重视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本来就是学校与导师的义务。而且目前学术界经常会对长时间工作持鼓励态度,这会极大助长过度劳动的状态和气氛。2)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研究者和他们导师之间的权利平衡是有问题的。资深科学家既需要充当学生的强力支持者,同时还需要成为独立的评估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将阻碍学生分享潜在的健康问题,因为学生也会担心影响专业上的进步。总之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博士生的压力与心理状态,所以很多博士/博士生都会告诫学弟学妹们,读博之前一定要有完善的准备。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减轻读博期间的心理问题吗?Nature 表明,目前也有很多基金在帮助研究机构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很多研究在积极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Nature 表示,其实解决方案就在眼前,导师需要有一个全面、强制性的培训,从而识别、帮助和理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生。此外,学生也可以不止有一个导师,这样他们就能在不担心职业生涯受阻的情况下得到支持。大学校园也需要确保为本科生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务,能帮助研究生和博士后远离心理健康问题。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研究社区应该尊重研究者寻找生活与研究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很多人而言,读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不如拿到硕士文凭后就加入产业界。但是我们应该相信,以后读博并不会或很少影响健康,我们能在「适当」的压力下学会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参考链接: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bt0m8v/d_to_finish_or_to_master_out/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