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这么一段话,奶奶知道我学历高,但是对哥大剑桥之类一概不知。她对高学历表达敬意的方式是这样的:“世上是不是就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了?”刘瑜奶奶知道她是个博士,但也不了解到底是个啥,所以才有了这对话。作为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如果你身边有个博士的朋友,多少对他能潜心读书做研究表示惊讶敬佩。其实“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含义与现代是有区别的,那么让我们来细说“博士”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所说的“博士”,是一种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一种从事大学教育的资格证明。真正意义上的学位,是19世纪,世界各国按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学位制度。据说我国最早的获博士学位的人,是李鸿章的医生——黄宽,而有最多博士头衔的人是胡适,达35个(这个应该能嚣张的说句,还有谁了吧?),惊讶。我国很早便出现“博士”这个词,“南方之博士也”《战国策》“鲁博士也”《史记》。“博士”秦朝是官职,也包含博学的意思,“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书》。汉朝初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一经设一个博士,职责一是以儒家经典教授弟子,其二是充当皇帝的参谋和顾问。可见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真所谓博古通今。汉后期,博士“出谋划策”的职责逐渐淡去,成为专门讲儒家经学的学官了。汉朝以后,“博士”的名目又开始多起来,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博士官位,魏晋南北朝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直至封建统治最后的王朝——清朝,依然设博士学官,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国子监,就是那时候的国子监博士办公传授经学的地方。在古代,“博士”除了是一个官职,对于一些专精某一专业的人,也授予“博士”名称,唐朝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等,宋朝有武学博士……这些都是专家性质的教授官。这个和我们现在说的“博士”含义类似。除了朝廷的官职,在民间中也有“博士”称谓,这是一种对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师傅)精通某门手艺的劳动者的尊称。“今江南俗,椎油卖茶者尚称博士”《陔余从考》至于“博士”在我国最早为学位并有法律颁布,是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时候,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中断。而后经过了近5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才正式建立得以实施。网上有个段子,这个世界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男尊女卑,读书从来都是男性的事情,女性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当我们现在调侃“女博士”的同时,不正好说明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吗?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成为科学家去改变世界,或者成为解放军等保家卫国。很多人从小就对爱迪生、袁隆平、牛顿等耳熟能详,让大家从小就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为此我们不断打怪升级,以为取博士学位了,我们就已经是科学家,是学术大牛了,真实情况却远非如此!一、升学打怪,直至学位顶点从三岁起,我们父母就张罗着给大家报幼儿园,从小班、中班一直到大班。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人在幼儿园之前还有学前班,但是这只是近些年来兴起的,很多人实际上没有这个经历,因此我们从幼儿园算起。在这个阶段,虽然老师们主要是带领大家一起健康的成长,但是也在逐渐带大家一起认识这个世界。虽然懵懵懂懂,但是也逐渐知道科学家、教师、医生、解放军这些名词。6岁踏入小学后,我们就开始学习正规课程了,小学6年,大家在课本中不断接触到李时珍试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牛顿被苹果砸后发现万有引力、袁隆平杂交方法提高水稻产量,虽然都是故事,但是也逐渐在将科学家这个名词灌输在了我们的脑子里面。让我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我们科学家的梦想。到12岁左右,我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小升初考试,这次考试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上更好的初中。实际上,从这次开始也逐渐将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比如,考得好的学生可以上成都七中、四中等等的初中班,而考得差的只能上一般的初中。在初中,我们开始接触科学知识和简单的一些科学定律。到16岁左右,我们会经历人生中的第二次大考——中考。如果说小升初考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中考就开始了刷人模式,考得好的同学可以上普通高中,而考得不好的就开始上职业高中学习技能,然后毕业之后就开始工作了。升入高中后,我们开始学习一些更高深的科学知识和定律,但是仍然是基本的定律和运用。到18岁左右,我们会参加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公平的考试——高考,无论是对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只有通过高考才能进入大学学习。这也是升级打怪中的中等Boss关,只有你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通关,进入985、211高校,抑或是一般的普通高校。有人说,高考是一考定终生的考试,可见其作用有多么的巨大。也许有人会觉得,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你就应该是科学家了,然而并不是。现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属于通识教育,本科只是在知识的广度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虽然从事一般的工作是毫无问题,但是远远不能承担科学攻关,只有在知识的深度上深入培养,你才能胜任科学研究,成为你儿时梦想的科学家。因此,在大学毕业阶段,又孕育出来一道关卡——研究生考试!在大四上学期,国家会组织研究生考试,为有志进一步提升学历的同学提供途径。很多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提前一步通过保研等手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但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只有通过考研来实现。然而,硕士阶段的培养实际上只是培养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却无法培养你发现问题能力。很明显的就是,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博士论文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有创新点,而硕士论文没有这样面要求的。因此,硕士阶段也许可以培养科学家,但是更多培养出来的是科研工匠。那么最后,一个科学家培养的终极学位——博士就来了!通过博士学习,可以培养大家独立思考和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科学家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只有你一直打怪升级获得博士学位,你才是真正的进入了学术领域,成为一个新鲜出炉的年轻科学家。所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你需要从3岁起一路打怪升级直到获得博士学位!也许,这个时候你已经27、28岁了,此时你还是单身狗!在此,恭喜你,你获得了最高学位——博士!二、你以为刚毕业的博士处于学位顶端,实际上在学术圈是学术底端申明一下:1.下文说的博士都仅仅指刚毕业的博士,而不是博士学位这个名词。2.下文的成长轨迹仅仅是一般情况,且存在职称和学术成就帽子之间有交叉,仅仅个人观点的排序。通过前面的打怪升级,大家获得了最高学位——博士,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搞学术了,暴打世界难题,脚踢科学巨怪!也许刚开始,你会高高兴兴的兴奋几天,因为获得博士学位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嘛,都熬成了地中海!但是,当真正进入学术圈你才会发现,你以为达到了人生巅峰,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实际上作为刚毕业的博士的你仅仅是科研民工,学术底层!上面还有更多的怪等你去打,还有更多的级等着你去升呢!(1)科研学术圈分级在学术圈中,根据一个人科研成长轨迹,可以分为三级八等,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法,但是我们暂且采用这种方法。第一级:学术底层,分为刚毕业的博士、博士后、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第二级:学术中层,又分为三等,从低到高分别是副教授和副研究员,教授和研究员,优青、青长、青拔、青千等帽子人才,。第三级:学术高层,又分为两等,分别是杰青、长江、千人,和最高级别的院士。(2)细说学术等级趣事前面我们说到学术圈实际上分为了三级八等,这一节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这八个等级。博士是最高学位,但是刚刚毕业的博士却是学术圈的最底层。可能在学术圈子中,顶上的七等都具有博士学位,但是在这儿,我只的博士是那种没有头衔,没有职称,刚刚毕业的博士。虽然没有头衔,没有职称,但是绝大部分科研却是他们在实实在在做的!其次,很多人以为博士后是比博士还高的学历,但是你错了,这个只是一个学术经历而已,可以理解为一份工作。很多同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了更自己攒学术成果,都会在国内或者国外进行2年左右的博士后工作,在这个期间实际上工资也蛮高的,每个月1到2万还是有的。傻傻博士所在研究院就招收全职博士后,给的待遇还是蛮不错的。另外,近些年来,很多高校招收老师的方式也变成了师资博士后的模式,就是给你2到3年师资博士后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期间,你的学术成果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可能转评副教授,留校当老师。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如果当你博士后期间成果足够多,那么当你结束博士后以后,就可以在学校评副教授,成为真正的老师了,获得一份稳定的教职工作。此时,你才算作是真正的老师。在前面那个图中,为什么将讲师和助理研究员放在博士后之上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面是具有稳定工作,具有带学生的资质,而博士后没有。再次,随着进入副教授等相关职称,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你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此时你能够开发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经过一定年限的积累,如果你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那么教授和研究员肯定是能够上的。而对于青年千人、优青等帽子人才,很多都是已经评上教授和研究员职称的人才能评上的人才帽子,这些都对人才的年龄是有多限制的。比如说青年拔尖人才需要参评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再往上就是最高层次的杰青、长江和院士。杰青、长江要求参评人员年龄小于45岁,而院士就是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两年一评,基本上是一个搞学术的人终其一生所奋斗的目标!当你成为院士时,科研生命就可以延续到80岁,因为那个时候院士将成为资深院士,不再具有投票资格。三、不管是学位顶端还是学术底端,但是博士学位都是值得骄傲的身份搞学术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国外,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即使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也更加喜欢别人称呼他为XX博士,而不是XX院士。一个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已经证明了他的水平和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独立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即使从学术帽子来说,刚毕业的博士虽然是学术的底端,但是他们也是人才的顶端,值得他们骄傲!文:傻傻博士图: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一名【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9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二名【清华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第三名【中山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第四名【北京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9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五名【吉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六名【四川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
文/王凯迪近日,被誉为娱乐圈学历最高的“翟博士”人设崩塌,不仅被曝出北大博士后资格名不副实,更被接连扒出各种学术不端的“恶行”,招致了全国硕博学术圈的一致讨伐。让人们崩溃的不仅仅是这位演员疯狂打造学霸人设的丑恶嘴脸,最为重要的是,在人们眼中代表学术尊严的博士学位本应是人们用发际线与青春为代价换取的至高荣誉,而今却被人盗用,思之怎不令人心寒。那么,博士是如何成为学术巅峰的代名词的呢?图/“高学历”的翟“博士”01.东方古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此时的“博士”只是一种官职.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保管朝廷文献档案,并随时准备向帝王讲解知识,颇有我们后来所说的“顾问”的意味。因为工作性质与职责所在,当时的“博士”学问相当渊博,恰好符合我们所说的博学之意。如秦国博士伏生,学问相当高深,尤其精通《尚书》,到汉文帝时,90多岁的他仍然能够背诵此书。图/汉代博士伏生02 中国“博士”的演变汉武帝时,汉政府设立五经博士。这一机构专门负责儒家五经的研究、讲解传授;唐代则设有国子、四门等博士,负责教授学术,属于文化类官职;宋代的国子博士,官职五品;明清两代,同样有国子博士,官职不高。图/明清国子博士以上的“博士”多属于教化性质的官员,除此之外,政府还设置了一些专精一艺的“博士”官职。西晋设律学博士,北魏增设医学博士。唐朝则又增置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这种“博士”,与现代意义上公办大学的教授十分类似。03 现代博士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其实来自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制度,12、13世纪,随着西欧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的知识学习任务迫使公众对于知识传承的机构产生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也就应运而生。115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律学校的基础上形成了博洛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近代大学。之后,1167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80年法国在巴黎圣母院的基础上形成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是欧洲大学的样本,以研究神学而著称,学生最多时达五万人,被称为“大学之母”。图/博洛尼亚大学中世纪大学有文、法、医、神四个学科。毫无疑问,神学是中世纪欧洲地位最高的学科,主要学习《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而排在最前面的文科主要学习“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这些知识作为相对简单的入门级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文科是预科,为进入其它学科学习做准备。图/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实际上表示任教资格。学士表明完成了大学初级阶段学习,有资格申请执教许可。硕士、博士和教授在中世纪没有明显的界线,都用来指称教师,硕士主要指文科专业的教师,博士则用来指教授法学、医学与神学的老师,本无高低之分,可以理解为今天大学的通识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图/中世纪大学授课13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会由主教或者教师授予一本书,一个指环,一顶博士帽,类似今天的博士授予仪式。自此之后,由于博士所教授的科目所具有的“高等”专业性地位,因而使得博士成为了高于硕士的至高学位。图/神学博士-托马斯阿奎那进入近代之后,随着大学教育与现代社会生产教育的结合,硕士与博士逐渐由大学老师的任职资格转变为社会普遍承认的知识学位标志,从而具有了社会性的广泛认同。当然,直至今天硕士与博士同样也是到高校任教的必备学位要求。参考文献:1. 梦华主编,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畅销升级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 宋时磊:《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博士是最高学位,从理论上讲,获得博士学位是很难的。现实当中的博士数量也有限,一旦被聘用,待遇并不低。所以,一些学子把考上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当成人生梦想或是奋斗目标。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了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博士授予单位347所、硕士授予单位697所、学士授予单位700余所。2018年教育数据显示,全国毕业博士研究生60724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5502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89518人。本号统计发现,仅1997年至2018年期间,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博士授权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人数方面,我国现在都是全球第一,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40年走完了美英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1978年,恢复招生第一年,全国仅招收18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95502名博士研究生,是1978年的5300多倍。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批授予6人博士学位,2018年授予博士学位59368人(60724人博士毕业,授予率98%左右),是1982年的9895倍。1997年至2018年之间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授予率按98%计算,也有77万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绝对是没有过的。但是,博士教育发展速度全球第一、博士教育规模全球第一、博士授予数量全球第一的现实,并未让国人产生太多的自豪感,博士学位在现实当中似乎呈现“贬值”的倾向。人们对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再是过去那种青眼有加,而是热情有所下降,不再象过去那样那么稀罕。博士求职者也深深感到用人单位也在挑三拣四,甚至出现了某些专业的博士找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岗位并非易事。是博士过剩了吗?如果算一算账就知道,并非如此。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9万5千多人,招收本科生422万多人,占比只是略过2%。全国有14亿人口,获得博士学位者按80万计算,占人口的比重还不到万分之六。相反,随着科技快速进步和产业快速升级,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对于博士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是在增长的。某些博士出现了“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博士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博士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两个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所聘人员博士化,吸纳新生博士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高科技企业成为吸纳新生博士的主体。但是,这些企业吸纳的主要是理工类博士,对于非理工类博士需求不大。即使是理工类博士,由于某些专业的博士增长速度远大于行业需求速度,同样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是因为现实对博士层次人才有着大量需求,所以该意见定调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正是因为博士供给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所以该意见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们对博士热情的下降,一些人甚至认为博士学位“贬值”了,主要原因是博士学位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些差距。曾有媒体对30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博士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40%的人表示大多数攻读博士学位者只想借此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得到提升机会。参加此次调查的人,绝大多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说明调查结论是相对客观的。这说明了求学者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博士的观感有所下降,估计与前些年在职博士的一些表现不无关系。眼见身边的人一边全勤工作,业余时间也是加班加点,并没有花多少时间、耗多大精力,几年之后却是博士学位到手,待遇超越其他同事,而能力与水平方面并未有明显长进。对于这种情况,在片面思维影响下,很容易以偏概全,以少数替代整体,从而对整个博士教育质量产生一些看法。这说明了授予者方面的原因。前几年,许多培养单位收紧在职博士这个口子,弄个在职博士指标极不容易,可是人们对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原本也存在担忧。许多媒体对博士质量展开了调查、分析与讨论,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博士教育生态。最牛的博导同时带47名博士生,博士生沦为“博士工”更是普遍现象。一系列数据犹如在已有波浪的水潭中又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有的戏称高校已是“博士工厂”,我国也是“博士生产大国”。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培养一个是一个,合格一个就授予一个学位。现在的博导一带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博士,而且绝大多数都能如期拿到学位。应该说,即使是神仙,也只是三头六臂,带几十年博士根本忙不过来,人们岂能不为博士质量担忧?在舆论的质疑中,还产生了一种声音,“为何中国盛产博士却多年都出不了一位大师?”本号分析博士质量与人们期待之间差距的原因,并非指责博导们。博导们也是有苦难言。谁都知道,多带一名博士就多一个责任、多一些工作量,而且如何质量不能保证的话,对自己的声誉也是一个影响。但是,博士生招收进来了,总得有人带吧。所以,这是一种机制的问题,是高校急速扩招的后遗症之一。这几年,高校发展已由外延式拨转到内涵式,博士教育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有的对博士生数量进行“缩表”,有的对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生予以清退,有的严格博士培养过程监控和严卡博士授予水准。所有这些,意图再明显不过,博士教育由高速度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客观地看,中国博士教育四十年来得到高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成就是很大的。回过头来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对质量有所疏忽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瑕不掩瑜。现在调整发展模式,“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非常正确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图表为本号制作;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导读:博士后是什么概念?博士和博士后哪个学历更高?其实这么多年我们都搞错了……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本科生到处都是,硕士、博士也是不计其数,以前说起硕士博士,那都是了不得的存在,十里八乡都不一定会有一个,而现在经常可以听到身边哪个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硕士博士,甚至还有的考上了博士后!今天咱们重点说说这个“博士后”,在大多数人眼中,博士后是中国最高的学历,是最牛掰哄哄的存在!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博士后和博士哪个学历更高?首先咱们要搞清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概念,硕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生,分别被称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考研,考上之后就成为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可以被称为硕士;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大概三年左右,毕业之后可以继续考博,考上之后就成为了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可以被称为博士。要强调的是,博士研究生是中国最高的学历,博士是最高的学位,没有比这更高的!博士毕业后,可以申请到高等院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或者某些科研机构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一旦获得批准,就可以在这些工作站进行科研工作,就成了所谓的“博士后”。但是博士后的工作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两年,算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两年期满后还是要另外找工作,我们可以认为博士后是等待正式就业的博士。当然了,博士毕竟是中国最高的学历,“博士后”跟咱们平常说的“临时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期间,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跟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工作两年后还将得到国家颁发的《博士后证书》。最后总结一下,博士后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的一段工作经历,博士和博士后的学历学位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比谁更强的说法。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呢?您认为大学生应该考博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哟。
现在好多的人还是不太清楚硕士和博士那个级别更高一些的,其实是博士要比硕士的级别更高一些,下面和大家详细讲一下硕士和博士的不同。首先博士是标志着一个人所具备出的原创成果能力或者是学力的学位,算得上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那么研究生的话它指的是学历,并且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两种的,而硕士和博士指的就是学位,它也就是说只有你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并且能够获得学位证书的才算得上是硕士或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再往上读的话才是博士研究生,所以说博士的级别是要比硕士的高一级,也就是说只有读完硕士研究生后才可以读博士。硕士和博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硕士(研究生学位)它是一个介于学士以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2,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中国则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现在我国的高等学历教育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主要是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并且研究生学历是属于最高的学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以上讲的这些就是博士和硕士的不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用处。
之前,小西每次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都会引发不小的争议。不过,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是博士学位非常难获得,毕业真心不易啊!事实上,不止国内,国外一样存在博士生延期毕业的难题。小西一个去日本读博的同学曾反馈,她所在大学一样很多人延期,最长的推迟4年才毕业。还有一些人直接放弃后去工作的。比如说,美国研究型高校未设置固定毕业年限,也就不存在延期一说,但是放弃或难以完成博士学业的学生比例不低。而且,学生后期还需要承担自己的课题费用,经历同样十分艰辛。在我看来,博士学位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学位,想要简单的获取是非常不合适的。尤其是,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再次给我们敲醒警钟,这是对其他学生的最大不公平。事件爆出后影响真的不小。海量的硕士生通宵修改学位论文,边修改边骂“翟博士”。部分博士生就更惨啦,直接被延期半年毕业,修改完善学位论文后再送审走答辩流程。因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被提高,而且单独划拨经费用于学位论文的抽查,之前简单的“混过去”的想法已无法实现。学位论文一旦抽查不合格,导师最低也是3年停止招生、无法晋升的处分。不否认有不负责的导师,疏于指导研究生,影响他们毕业。反过来,也有学生学术不端,蒙蔽导师毕业后,最终坑了导师的。在这个浪潮中,我们专业就有3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延期半年答辩。不是因为小论文不达要求,而是学位论文不过关。之前,我也曾提过,英文小论文写得好,不代表能写出一篇逻辑合理、质量不低的学位论文。聊回博士学位有多难拿。想要获得博士学位的前提,是有机会顺利读博。以前常说的“没有读不了的博士”早已不再准确。相比高考,读博院校和导师的选择更加扎堆。“能去的不想去,想去的去不了。”是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一个词就是“真难啊”!不少双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不多,读博的学生同样也少。某些导师常常没人报考,毕竟学生们心中有“双非大学的博士值得读吗?”的疑惑。事实上,2019年在沟通联系博导的不少学生,应该发现想找个好平台、好导师读博真的太难了。每一次期间的回复都是“不好意思,我今年已经有学生了。你可以试试其他优秀的导师”。为什么会这样难呢?除了扎堆,还有“双一流”高校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鼓励优秀推免生直博,支持课题组内学生硕博连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校留给外校学生的博士招生指标真的已不多。比如说,带有“学术帽子”的大牛导师,每年2个左右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提前1-2年就被预约(送人情)。或者说导师自己课题组内的硕士生毕业后,选择继续留课题组做课题,排队晚1-2年入学的。读博之后的课题研究也充满不可预见性(探索性的),再好的实验方案也不能保障一定成功。有时候,觉得好难的原因在于辛苦一年的实验最终发现探索是失败的,只能无奈地重头再来。在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感悟就是做野外试验真难。布置样地的栅栏、塑料桶等校物件也有人拿,种植的植物也有人放羊去啃,第3年试验基地被企业生产需要直接破坏,实验进度多次被耽搁影响。如今想起来都觉得真坎坷啊当然,上面提及的是一些合理因素,还得考虑博士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科研能力。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对你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选择要谨慎。另外,导师要求高、能力不足且缺少指导、频繁变更研究方向、师德不佳等因素,一旦遇到,想获得博士学位也会变得非常难。也许,这就是为何《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中,博士生毕业延期率高达近2/3的原因。最后,我想说博士延期压力很大,而且这件事按道理来说也不是丢人的事,更谈不上犯了多大的错。但是,往往身边的朋友、同学会给他们打上“失败”的印记,进一步引发悲剧。请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祝愿各位在读博士生都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加油!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这份意见明确提出国家将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同时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意见发布后,博士规模或将扩大的消息引发热议。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是高校博士点数量快速增加的直接反映。据统计,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到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结果公布,全国共计进行了12次学位点审核工作,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点的数量也从最初的几百个上升到近4000个。尽管各大高校近几年博士点数量快速增加,但各校的详细数据一直鲜为人知。近日,小编基于青塔数据,查询了各大高校官网、学科办、研究生院官网并综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历次学位点动态调整等数据,对全国各省和各大高校的博士点数据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全国各省份博士点数量统计博士授权点对科研单位科学研究和人才引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数量直接反映了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从全国各省博士授权点数量统计来看,一级学科博士点占有绝大多数,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占比较小。其中北京博士点数量最多,共有56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江苏共有30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上海共有23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四川高校博士授权点分布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大学内,共计13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其他学位点数量较多的省份还包括湖北、广东、陕西、山东、辽宁等。相比之下,江西、新疆、广西、内蒙古、贵州、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省份博士学位点数量较少,均不超过50个。总体来看,各省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与各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截至2018年9月,全国各省份普通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数据如下(不含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由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仅为特定领域博士培养项目,与一般的博士授权点有所区别,因此不纳入统计):全国高校博士授权点统计对高校来说,博士学位点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其数量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有博士点的高校共有344所高校(至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大多数高校博士点在10个以下。浙江大学博士授权点最多,包括5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清华大学共有5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中山大学共有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其他博士授权点较多的高校还包括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此外,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扬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数量也较多。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拿下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总体来看,高校博士点数量两极分化明显,东部高校博士点数量远多于中西部高校,双一流高校拥有的博士点也远远超出非双一流高校。截至2018年9月,中国普通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如下(不含军队院校,按照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序;由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仅为特定领域博士培养项目,与一般的博士授权点有所区别,因此不纳入统计):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国内读博士的出路怎么样?以后该如何发展?首先博士学位是我国最高学历博士是我国学历学位中最高的,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有十几万,并不多,博士一般学制是3年,但是很少有正常毕业的,一般都是3-5年毕业,也有很多博士,不能正常毕业,而拿不到学位。有的学校和专业对博士的毕业条件设置的很严格,达不到条件很难毕业,有时也会取决于导师。其次再来说说在国内读博士的出路都有什么出路一、博士毕业可以进高校工作现在很多学校招聘老师,都是博士起点,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后或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所以就像是以前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就连很多大专院校,招聘老师很多也都是博士学历起点。进校当老师是很多人的首选,毕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还有寒暑假,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也是很多博士毕业,选择进入学校或是留校当老师的原因。出路二、博士毕业可以进大型的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很多科研院所的招聘都是博士,硕士想进去非常难,除非是985/211高校的硕士生。在大型的科研院所,博士负责产品设计开发,硕士负责产品调试及测试、本科生负责设备的售后,修理及安装。比如24所、14所、38所都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进入科研院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路三、博士毕业进入大型企业做管理、研发等博士学历的特殊性标志着需要从事很多高端产品的项目。进入华为、中兴等这样的大型企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实现自己的相关价值。出路四、博士毕业可以申请国外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很多博士想着毕业了仍然需要镀金,就会选择到国外更好的额大学进行科研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博士以后的发展如何博士的发展,还是需要靠自己,也要看进入的相关平台,平台好,自身的发展自然顺利,可以说是事业和薪金的双丰收。很多博士进入相关的企业,就会获得高工,副教授,教授等职称,以后的发展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当毕业后,学历就成为过去,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