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博士后自荐信(Cover Letter)是获得国外职位的一块敲门砖,优秀的自荐信可以给外方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进一步沟通的机会。那么申请者应该如何写访问学者博士后自荐信呢?自荐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又应该避免哪些问题?知识人网根据十五年访学博后申请经验为您提供一些建议。一、优秀的自荐信应包含哪些内容?写自荐信的首要目的是求职/寻求合作交流或学习的机会,所以要获得博士后/访问学者职位,一封优秀的自荐信至少应该明确:1、为什么选择这位导师?即双方学术背景的契合度;2、导师在众多备选人员中选择您的原因?即自身学术实力、资源及发展前景;自荐信应该突出自己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技术技能、专业资质和研究前景等。二、自荐信应该避免哪些问题?1、避免使用不确定的称呼问候外方。如果是发给指定教授的自荐信,应礼貌并正确地用教授姓氏称呼对方,如Professor XXXXX;2、首段明确说明自己想申请博士后/访问学者职位,开门见山让对方明白申请的意图,不要浪费读信人的时间;3、避免拼写及语法的错误,草率写成的邮件会给对方留下粗心大意、外语水平不佳的印象;4、注意措辞谦逊,不要语气咄咄逼人。因为国内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导致部分学者容易误用语法句式,让外方导师对发信人的态度产生误解;5、实事求是,不要过于美化自身背景,否则当与外方导师实际接触后会产生印象上的落差,带来不良印象;其次外方非常看重诚信,相关学术背景绝对不能造假。三、自荐信格式注意事项:1、长度:内容精炼,切忌对所有内容事无巨细。长度最长不应该超过两页。2、文案基调:对专业自信但不自大;措辞严谨,学术态度严肃;还可通过项目、经历等体现为人乐观,善于并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3、段落内容:(1)第一段:介绍职位申请目的及自我介绍解释为什么要投简历,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专业方向,毕业时间和毕业院校等。“I am writing to apply for the Post-doctoral position beginning September 2019, as advertised on www.zsr.cc. I completed my PhD in ... from the University of ... in June 2018.”(2)第二段:学术经历介绍工作阶段及最高学历阶段所涉及的项目课题,不需要太多,挑重点的几项内容介绍,包括自己承担哪些方面的工作。如果有高影响因子或高引用的论文也可以加入自荐信。(3)第三段:掌握的实验技能及仪器设备此部分可以体现申请者能具体为导师做什么,可以在项目中承担哪些工作,所以也需要重点描述。(4)结尾简洁致谢,留下联系方式并提及附带简历,可具体了解更多个人信息。"I am enclosing my CV and XXX."...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各位博士后/访问学者申请者不要滥用模板,每位学者自身的亮点都不相同,针对不同导师,不同职位要求,应结合外方需求突出个人优势,这样才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当今的科研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在博士毕业后都需要进行1-2轮的博士后研究,才能成长为独立的PI ( Primary Investigator)。因而,在博士毕业前半年或者当前博士后合同只有半年且准备跳槽的时候,你就需要进行博士后职位的申请了。博士后职位的申请通常包括一份简历 (CV)、一封求职信(Cover letter)和2-3个推荐人(a list of references),这些材料都通过Email直接发送给未来PI,例子如下。Cold Spring Harbor博士后招聘启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院柳正博士后招聘启事虽然有些PI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布职位空缺的广告,但更多的PI乐意让有兴趣的申请者与他们联系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计划。有些“大牛 ”PI可能每个月都会收到数百份博士后申请,因此,要想获得PI的青睐,从而脱颖而出,根据PI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书写求职信至关重要。求职信的一般要求求职信是一个展示你写作能力的机会,应该表现出你对该职位、该实验室/机构的“激情”。求职信必须有效地讲述-----为什么你对你所申请的博士后职位具有独特的资格,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你符合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具体资格。如果没有招聘广告,你需要证明你是一个独立的研究人员,有能力设计并完成一个博士后项目,以补充该实验室的核心课题。在写求职信之前,你需要彻底研究未来PI、实验室以及未来的潜在同事;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一致的方式。你应该以独立研究人员的身份而非研究生的身份来写这封信,且这封信不应该是你的信函格式的简历。此外,求职申请不是谦虚的时候,是勇敢的“毛遂自荐”,需要推销自己的优势和成就,但切忌夸夸其谈。求职信的具体写法每一封求职信都应该根据未来PI/实验室而“量身”定制。没有两封求职信看起来是一样的:不要使用一个通用的求职信模板来寄给多个PI/实验室。博士后求职信的长度应在1-2页之间(不超过两页),格式技巧如下:第一部分:简介开头段应解释你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指出你所申请的具体职位以及你在哪里看到的广告。如果大学的另一位教授或PI认识的人建议你申请这个职位,在这里提及。紧接着是对自己的简短描述,让PI对你进行学术上的定位。这可以是这样的:"我在(大学名称)的(领域)读博士的最后一年,将于(月)毕业/答辩/完成。我的论文题目是(题目),导师是(姓名)教授"。第二部分:正文段落你的求职信的大部分内容将用于展示你如何使这个博士后的合适人选,突出你的资历,并说明这些资历将如何有利于这个特定项目。在此,必须根据你申请的每个职位来“量身”定制这一部分。在博士后求职信中,通常用一段话来介绍你的论文或当前的研究项目。总结你的研究课题、你的关键发现或论点,以及为什么它们对该领域很重要。下一段,你必须将你的论文和以前的研究转化为博士后项目。你将凭借你过去的研究为项目带来哪些别人无法带来的专业知识?举出具体的例子,表明你了解所提议的项目。工作时参考你的主要奖项和成就。根据职位的要求,在这里讨论你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相关的。记住,整个正文段落的主题应该是你的研究经历将如何使这个博士后项目取得成功。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涉及一些求职者的手续。在其中,你应该写明你已经在申请中附上了你的简历,列举了推荐人的联系方式。提到你期待着未来PI的回复,并且可以在面试中进一步讨论这个职位。最后,在签字前感谢他们的考虑。反馈一旦你写好了博士后求职信,如果可以,请自己的导师为你审阅。他们很可能有过一些招聘经验,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宝贵的建议。他们还可以检查你的求职信的格式是否符合你所在领域的惯例。发出申请信后,如果2周内没有回复,请继续跟进,以表示自己的持续兴趣。
哈喽啊21的小伙伴们,作为5G冲浪选手,近日感动了大批网友的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你看了嘛。最打动小编的除了他一路走出小山坳把书念下去的坚持之外,还有他对于一众帮助过他的老师的诚挚感谢。成为研究生之后,导师会成为极其重要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小编来提醒你一下,在上岸之后也不要忘记选择和联系适合自己的导师哦~联系前该做什么1.在院校官网筛选一遍看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具体方向分哪些,确定合适自己的方向,具体到十个左右导师(避免年纪太大或者太年轻的,年纪太大可能会把你分给他的博士带,年纪太轻可能会没什么项目,但不绝对!)2.找本专业的学姐学长了解情况一定要找到2-3个本专业的学姐学长,了解情况,让他们推荐几个导师,并把自己刚刚查到的感兴趣的导师给他们看看,逐个排查一个从作风到科研能力等。3.确定导师确定导师,具体到1~2个,最好先确定最想去的导师,如果能联系到他的直系弟子更好,没有也不要紧。主要能够了解一下在导师带领下的研究生生活,且核实一下导师的邮箱等信息。联系时该做些什么1.自荐信自荐信是你对自己的总结,优点的集中体现。先查阅好你要发邮件导师的主要方向和发表的一些论文,然后挖掘自己与导师领域交叉的知识,再重点突出一下;其次考研初试成绩、初试复试排名情况,科研成果(有论文最好),竞赛成果,不用再提及学生会的职责工作了,最后一段再表达一下自己想要跟随导师学习的强烈意愿。2.个人简历重点突出自己大学中做出的成绩参与过的项目,能够展示出自己在专业课上的功底,兴趣浓厚。技能证书荣誉、本科成绩排名、奖学金等。3.证书论文奖学金、专业比赛获奖证书、本科成绩单、四六级证书、毕业论文(扫描成图片,再放到一个word里,再转成一个pdf文件)4.耐心等待两天后,如果还没有回信,并且你确实特别想跟这位导师,可以通过联系到的学长学姐或者网上要到该老师的电话号码,把自荐信稍微改动以短信方式发过去,再次表明已给导师发过邮件资料,害怕错过才冒昧打扰。心仪导师的回复可能有好有坏,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各位准研究生已经很棒了,最主要是想清楚在未来的两至三年想要学到什么,能做什么。帮帮希望大家都能收获走红《致谢》结尾那般的感动:"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近些年来,中国的海军迎来大发展,大批量的军舰出世,需要有人来指挥。不过以前中国的海军舰长是男人,现在中国的海军里面即将诞生一位女舰长,她是谁呢?她就是韦慧晓。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首位女副舰长韦慧晓即将开始舰长全训考核,如果通过,她就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首位女舰长。大家都知道,要成为一个舰长怎么也得有一份骄人的履历,那么韦慧晓有什么骄人的成绩呢?其实韦慧晓原本并不是军校毕业的,一直是“学霸”的她,大学选的是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毕业后也是进了企业,在响当当的名企华为里面工作,而且业绩突出。不过她并没有在名企里面沉溺太久,干了一段时间后,她又开始了求学,2004年她考上了中山大学的地球科学博士。有想法的人从来不会停下对梦想的追逐,在读博期间,她也不断充实自己的履历,她曾去西藏支教,也曾到北京当奥运会志愿者。在她一步步攀登期间,她逐渐对军人这个职业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她即将读完博士的时候,她给一位海军首长寄了一封厚厚的自荐信,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现役军人的愿望。没想她的自荐信很快得到了回复,并根据海军要求完成了各项考察考核,2012年1月她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还加入了当时“新组建的航母接舰部队”,这是她成为舰长迈出的第一步。按照军队相关规定,博士生入伍后,即可获得少校军衔,韦慧晓博士毕业后,便从辽宁舰上的航海部副部长干起,一直晋升成了长春舰实习副舰长,最后成为了郑州舰实习副舰长。可以说进步很快。现在韦慧晓即将开始舰长全训考核,如果通过,她就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首位女舰长,实在是不简单。最近几年中国的造舰高潮不断深入,部队选拔人才也开始打破常规,韦慧晓就是个突出的例子,她“半路从军”一步步的也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现在中国的海军舰长培养也呈现出一派“年轻化”气象,可以说这一点,只有中国才做得到,可见中国发展的迅速。网友感叹:“这个女人不简单!”
在很多人看来,研究生毕业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不同于本科,研究生阶段需要做出一些科研成果,才满足毕业的要求。而本科只需要考试及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就行了。研究生的这种要求,导致很多只为了获得文凭的学生,往往难以如期毕业。而如果是想申请读博的话,要求就更高了。有这么一个来自双非院校的研三学生,他选择报考了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博士,在发给老师的自荐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研究生阶段获得的一些成果。然而还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老师的回信。在回信中表示他申请博士的机会渺茫,建议考虑其他学校如清北。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一些嘲讽的意味,如果说是这个学生的研究生学校是双非院校,才导致他不被老师看重。南方科技大学也是一所双非院校,虽然其采取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挺高,但再怎么相比,也还是没法达到清华北大的水平。这个学生之所以会被直接拒绝,主要原因在于他研究生期间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他在自荐信中表示拟在EI发表一篇小论文,这意味着他还没有发表过什么重磅论文。一般好的高校对于研究生都要求要在SCI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这样一来,他就直接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而且这个学生的研究生阶段没有什么其他亮点,在科研能力方面,没有取得多少能证明其水平的成果。博士和研究生不同之处在于,读博是冲着做出较大科研成果去的。如果没法取得达到要求的科研成果,那么就很难毕业。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研究生没法顺利毕业,就是因为他们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足够多的论文。如果是想以后读博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就应该尽可能多发表SCI这样级别的论文。这不仅是研究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也是给研究生阶段增添亮点的必要做法。有了足够的科研成果,在申请读博导师时也更有说服力。或许很多人之所以读研,只是为了获得研究生文凭,他们并不打算继续读博深造。那些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大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如果是理科方向或者文科方向的研究生,可能读完后找工作还是有很大困难,读博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对于他们而言,在研究生阶段多发表重磅论文能增大以后读博的成功率。
你毕业之后就直接工作了吗?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真的很优秀,不管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能够顺利找到工作的,绝对是让人羡慕和佩服的人才。但是有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毕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会的东西并不多,还不能够在社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考公务员或者考研。也是为了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有更大的竞争力。考研不简单,考上之后遇到一个好导师更难。如果遇到了一个行业大佬,可能你的研究生事业就会很顺利,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导师,恐怕就会让你这几年研究生很郁闷,甚至毕业都难。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度不好。考过研的都知道,研路不好走,尤其是选择导师更是难上加难,虽然都说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是双向选择,但实际上就是导师在选择,他说要你就要,他说不要你说破大天也没用。对于考生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主动权。只能自己主动去联系导师,尽量给导师留下好印象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每年成绩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抓紧时间去联系导师,希望可以碰到好运气,让自己成为某知名导师的学生,可能成绩刚过录取线,但是运气好也说不定呢。不过在复试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感觉到了运气的存在。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来说,只要你的成绩足够好,一般都会得到不错的导师,导师也会关注这些学生,每名导师都希望自己带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因为这些成绩好的同学肯定不只是成绩好,在综合素质方面也一般差不了。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先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发生在身边,成绩第一名,但是却没有导师录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梅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看到如此竞争的就业环境,决定报考研究生,但是自己也不敢报考太难的985大学,于是选择了一所普通的211大学去报考。既然选择了考研,小梅就努力复习,考研之后出了成绩还不错,377总分,还算是一个高分了,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入围了复试。结果复试结束后,成绩变成了第一名并且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这件事让小梅高兴了很久,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见到了结果。成绩第一名,如果不出意外就坐等入学了,只是选择导师的问题了。但是小梅并没有主动去联系导师,但是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行动联系导师的时候,她也感觉应该去联系一下,出于礼貌也要主动一些。结果还真的出了意外,小梅给导师发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主要就是自荐信,但是邮件发出去迟迟没有收到回复,过了几天都没有消息,小梅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哪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一下子就没有了第一的成就感,反而是满满的挫败感。就这样,发出去的几封邮件都没有人回复,于是小梅向认识的学长咨询原因。学长看完小梅的自荐信,说了一番让小梅终身难忘的话。“每一名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考博士,而不是有其他想法,你的信恰好暴露了自己不想考博士的意图,所以老师不回复你。”一席话让小梅恍然大悟,是啊,自己在自荐信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希望可以师从门下,为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这句话,让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录取他。考研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既然选择了往高处走,就继续往前走吧,不要试图停下来,如果小梅有打算考博士的计划,可能以她第一名的成绩轻松选择了好导师。也许是小梅用语不当,也许是自己确实不想考。总之最后没有被录取,只能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一名来自某双非高校的研三学生,准备读博深造。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博士,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拟报考的老师发出了这样的一封信。在自荐信中,这名硕士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描述了目前的研究方向,表达了想要报考南科大力学博士的想法。没想到的是,信发出去没多久,很快就收到了老师的“无情”回信,结果自然令这名学生失望。在回信中,该老师直言不讳:感谢你对我们系的兴趣,你申请南科大力学系博士的机会渺茫,建议考虑其他学校如清北。机会渺茫,建议申请清北。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名老师看不上这名学生的资质,用了令人难堪的语句来回应。南科大的博士都没有机会,还有机会去读清北的博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南方科技大学非985,也不是211,一所成立时间不久的大学,用重金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优秀学者加入,采用所谓精英教育模式,每年招生人数不多,录取分数也较高,但无论如何,与清北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一下这名双非硕士目前的资质。研三,双非学校,力学方向,拟在EI发表一篇小论文,也就是说还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只是拟发表。抛开出身学校不谈,光没有论文这一条,估计很多老师都看不上,申请博士,没有核心重磅论文加持,竞争力大大减少。如果有发表过SCI论文,估计就会成为很多老师争相拼抢的“香饽饽”。另外一些学生对于此事的评价拟在EI发一篇小论文,你这有点秀,没论文的话就别申请了,还是找那种能考进去的。这个老师说话挺难听的,不过楼主的论文还是得好好准备,一篇EI的话恐怕是达不到博士毕业要求的。楼主需要揣摩一下到底怎么写自荐信。我看来内容是有问题的,自荐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亮点以及未来规划。楼主连“学分修满”都拿出来说,学分修满不是所有硕士毕业的最基本要求吗?连这个都写上去,我是导师的话会觉得你是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亮点了。南科大有很多硕士在排队等博士名额,没SCI希望很小,EI基本用处不大,推荐深大或广工。个别老师就这素质,你以为只有双非被歧视?我双9也被类似阴阳怪气了,推荐我去双非,看开就行。去211估计都有点难吧,不过老师回复直接说清北就是嘲讽了,双非发SCI估计也不容易,有的老师自己都没几篇论文。比那种模棱两可和把你做备胎的可好太多了。不拿学生前途开玩笑,这点值得肯定,但不收就不收了,没必要把话说这么难听。准备读博的一些建议对于准备读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或者说是科研潜力。只有老师看到这两方面的优势后,才会对学生的自荐信感兴趣,毕竟与硕士相比,博士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科研人才,而不是更高级一点的工程师。因此想要读博,请在硕士阶段好好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努力拼出成果。如果你能发表核心期刊甚至SCI文章,即使出身双非,申请名校博士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我是教育向前冲,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韦慧晓,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郑州舰实习舰长,中校军衔。海军的指战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女舰长非常罕见,几乎都是男舰长。再有一段时间,韦慧晓通过实习考核后,将正式成为一名女舰长,也是海军成立70年来,国内首位女舰长。韦慧晓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壮族姑娘蜕变为海军女舰长的呢?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献花她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大气科学系,因身材苗条匀称,在读大学时担任礼仪队队长。学习优异的她,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在南京大学授予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名誉博士”学位时,她是唯一的学生代表给老布什献花。那时候的她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用英语向老布什祝贺。去西藏支教韦慧晓读研期间就申请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中山大学支教团队的一员。她支教于西藏林芝县中学,任化学老师、英语老师。她西藏支教时,单位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和林芝县中学“突出贡献奖”。入职华为,年薪百万的金牌员工毕业后,韦慧晓进入华为工作,曾担任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秘书、行政助理,获得华为“金牌个人”奖,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在华为工作4年后,她辞去华为的工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硕博连读,因为形象气质好,入选“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因成绩优异,曾获得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她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现场。投笔从戎加入海军读博士期间,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她写了一封厚厚的自荐信给海军首长。信中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海军的愿望。自荐信寄出3天后,海军有关部门给她打来了电话,并随后派人到学校考察。35岁的韦慧晓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毕业后,踏上了航母辽宁舰,成为一名女海军军官,并在笔记本上写道“此生嫁给海军”。同年8月,韦慧晓先后在大连舰艇学院航海指挥和舰艇战术指挥两个专业学习深造,取得军事学学士学位。两个月后任航海部副航海长。3年后,她担任长春舰实习副舰长,在此期间,她刻苦学习钻研,顺利通过副舰长的考核,成为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2年后,被任命为郑州舰实习舰长,当选十九大代表。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其实,老师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能毕业!又到了一年快要考博士的时候,各路学生开始联系导师。后台有一个小朋友问,我应该在自荐信中写些啥?老师想要看到啥?或者老师不想看到啥?我很认真地把这个提问转到了群里,问爬树鱼是否能写。爬树鱼回答得很干脆,不能,因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导儿看上啥了。哎,只能我写了!其实导师选博士生看上的就两点,第一,你自己能顺利毕业;第二,你能对导师所在组织和团队有所贡献。其中第一条是基础,有了第一条才有可能对组织产生自己的贡献。注意,我说的是顺利毕业,而不是别的什么折腾一溜十三招后毕业。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一,顺利毕业意味着你要在自荐信中向你潜在的导师证明你有学术基础,学术热爱以及学术韧性。证明学术基础不难,因为你只要有几篇习作或者发表的期刊就能让导师判断一下你不是什么穷的不行的学术小白,或者不是需要导师从文献检索都需要辅导起来的。相信我,到了我们这个岁数,稍微费劲一点的事情我们都不愿意干了,更何况是修理你这个巴别塔。所以,没啥学术基础的小白,跨学科以及本科硕士混过来的就飘过吧。当然,导师们可能还会从你本科硕士的院校来辨别你的学术基础,这个不叫歧视,这个判断的准确率在90%以上。第二,学术热爱这个事吧我之前还真不在意,因为我觉得博士这个工作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你刹下心还是能读下来的。但是我发现现在的95后还真不行,他们不喜欢的工作还真是不能像我们70后一样先把它干了再说,他们是真不舍得委屈自己。所以,基本上如果不热爱这个东西,也就别彼此折磨了。你想想热爱的人都尚且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不热爱的人一定是生不如死,而且还是拽着老师一起死。第三,学术韧性。读博士就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道阻且长,遇到点困难你就退缩,稍微煎熬一点你就喊娘,这样不行。你得告诉老师你不仅有基础,有热爱还能坚持,这样你导才能相信你是有可能毕业的。第四,顺利毕业强调一点——顺利。别磨磨唧唧,哭着喊着,一会要退学,退学还不甘心,不甘心又不能继续努力,努力还嫌累。这么反反复复地真闹心。还有就是除非那些学科专业的天才能自己悟出学术的通路,不需要老师指点。其余大部分同学还是需要听老师的指引的,所以找到一个学术功底,指导思路都很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听话。让看书看书,让做实验做实验。别我让你往东你偏偏往西,这样肯定不行。读博士,最重要的是心态平稳,一切行动听指挥(前提是避免遇到不良导师,自己慢慢选吧)此外,毕业修行是给你自己带来好处,你也得想想你老师带的是一个团队,你对这个团队能贡献啥。你是善于管理能够很好协调上下届关系,还是善于做辅助工作能成为老师的助手,还是能……比如我有一个体育特别好的学生,他能帮助同学们解决运动训练和体重控制的问题,这就是你对团队的贡献。还有一个学生大事小情开会办沙龙都能自己操持,这也是对团队的贡献。别因为屁大点事跟同学和同门打起来了,为师还得替你们善后。还有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一个师门的尽量别谈恋爱,这玩意容易导致把以后的师门聚会都整黄了。
北京大学是我国一流的高校,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是要想进入北大必须有过人之处。每年除了参加高考获取入学资格外,还有一部分人因在某个领域的优异表现而被报送进北大。这其中就有数学天才张伟。张伟的求学和大部分都是一样。从小学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小学一到四年级在村小读书。到了五年级转入县城小学学习。后来考上了考上大竹县中学。在这期间,张伟逐渐展现了其优异的数学天赋。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对数学感兴趣,慢慢地就被数学吸引,感受到了数学之美,进而到了痴迷地地步。而且在初中期间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轻松拿下一等奖。获奖之后,他的老师告诉他可以凭借这个申请到成都七中学习。半信半疑的张伟在老师的建议下就给成都七中的校长写了一封自荐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校长竟然回信了,““热烈欢迎你来成都七中上学。“就这样,张伟成了当年成都七中唯一的5名外地生之一。在高中毕业那年,张伟进入四川队参加数学冬令营。在冬令营上的优异表现使他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的资格。此后学术之路一帆风顺。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位。获取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在201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至今。张伟曾获得拉马努金奖,晨兴数学金奖,可以说是当今数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看张伟的成功之路,要想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表现,兴趣是一位的。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去学习。所以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定要让其产生热爱的兴趣。兴趣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美术,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对数学的喜爱的兴趣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数学好,那么他的物理化学等科目就不会太差,从而不会偏科,全面发展。培养数学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做题,要通过阅读数学科普著作,让其发现数学的美。从而喜爱上数学,只要喜爱了,就肯定能学好。在数学科普著作中,刘薰宇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刘薰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的著作影响了一代人。其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就曾大力推荐过他的书,还有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得者谷超豪院士。谷院士曾说过,看了刘薰宇的书,使自己对数学愈发地感兴趣了。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适合小学至中学的学生们自学使用。能够引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看这本书比上奥数辅导班的效果要好。这个能吸引孩子主动去学数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我是窝商谈教育,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感觉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评论,转发与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