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世边裁员边招聘,跨国零部件车企顶着压力推陈出新其圆五尺

博世边裁员边招聘,跨国零部件车企顶着压力推陈出新

汽车产业处于百年一遇的变革期,零部件企业纷纷调整战略,推陈出新,压缩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步伐。据外媒报道,跨国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Volkmar Denner在7日举行的会议上提出或将进一步裁员的可能性,而裁员的主要对象为与柴油系统等传统汽车业务有关的人员。博世中国今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尚不知情,也无法回应。”目前,博世集团在全球约有41万个工作岗位,约有5万个岗位与柴油业务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其中绝大多数员工密集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地区,这也是柴油汽车最大的需求地区,仅在德国总部就有近1.5万名员工从事柴油业务系统。此前,该公司已经通过不延长定期合同、让部分员工提前退休等方式,裁减了约600名员工。近期宣布裁员的零部件企业,不仅仅是博世一家。今年7月,由于受到第二季度利润下滑的影响,欧洲零部件企业奥托立夫(Autoliv)宣布将进行裁员,规模约为900人,这个数字约占据该公司总员工数量的5%。此外,舍弗勒和巴斯夫也在近期宣布,由于受到市场需求放缓及公司盈利不及预期为由,未来将裁减5~8%不等数量的员工,且裁员对象大多集中在欧洲地区的总部。与此同时,跨国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未来驾驶方面的投入仍在不断增加。据上述外媒报道,Volkmar Denner对投资者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车企对于柴油车的需求不断下降,作为零部件企业很难不直视这种“根源性的压力”,也必须应对目前的压力做出反应。Volkmar Denner认为,柴油系统由于多数用于商用汽车,因此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从而导致柴油汽车在市场所面临的变化中所受到的打击更大。除了来自车企订单方面的影响以外,有业内专家认为,博世的此次裁员与博世此前被卷入“排放门”有关。今年7月,德国斯图加特检方认定,博世集团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因监管不力,间接“容忍”大众汽车在柴油汽车的排放测试中作假。此后博世集团发表声明称,虽然博世集团认为其尽到了向客户大众汽车提醒的责任,但仍将接受检方对于博世所处的9000万欧元的罚金,并不会提出上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无论是博世还是其他跨国零部件企业,主要裁员的对象集中在欧洲市场,以及柴油系统、化工材料等传统产业,体现了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跟随主机厂的脚步进行市场变化的趋势。摩根士丹利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指出,车企在严苛的环保政策及消费需求的变化下,对于传统业务逐渐“失去兴趣”,并认为零部件企业正在面临的裁员潮“远未结束”。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欧洲全境的新车注册量为820万辆,相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1%。此外,该地区作为全球柴油汽车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在同期柴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则从50%降低至31%。对此,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李淼认为,除了市场需求降低以外,对于人员成本的考量也是促使这些企业改变用人机构的重要的因素。他举例道,若一家企业要生产柴油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需要10-15个员工进行生产,那么转到新能源汽车以后,受益于自动化平台的发展,执行同样任务所需的员工数量则减少至3~5人。今年5月,博世集团发布2018财年的财报数据,其显示博世在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板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5%,息税前利润率则同比持平。此外,大陆集团在第二季度业绩预告中也表示,车市销量下降将导致其销量及盈利受到影响,并预计全年销量将下降5%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跨国零部件企业的盈利情况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新业务却仍然成为这些企业继续加大投资的首选。7月底,博世集团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宣布在上海成立其首个未来驾驶舱技术中心,并计划在年内设立全新的博世软件中心,预计至2020年,博世集团针对该中心的初期投资额将达到人民币3500万元。而此前,该公司曾宣布在2018年增加了近4000名研发人员,占据去年该公司新增员工的近七成。此外,大陆集团、采埃孚、巴斯夫及佛吉亚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宣布,将针对电动汽车、智能驾驶及网联汽车等方面在华成立研发测试及生产基地。某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一位高管表示,目前整体车市仍处在降温期,这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讲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四化”方面,无论是汽车的数量还是市场的增速均处在全球前列,既然车企纷纷选择在更具有潜力的地区加大投资力度,集中精力发展更有前景的业务。同时,上述高管认为,随着中国对汽车产业进一步放开,加上对未来车市的预判,外资零部件企业将会加大筹码押注中国市场。

李复

闪电指数|数据揭秘博士毕业生就业求职前景:高端计算机网络人才缺口大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8日讯 近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的新闻成为了当下热点话题,有网友直呼:“不如辞职去读个博。”惊叹、赞扬、羡慕之外,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博士生真的这么值钱吗?刚走出校门就能拿到百万年薪?天价年薪是个例还是博士群体的“常规操作”?接下来小编就2020届中国校招市场上博士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和岗位薪酬等维度数据,为大家分析一下博士毕业生的发展前景。高科技人才的黄金时代,发达城市更需要博士人才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博士毕业生需求量城市排名(前10名)来看,北京对于博士毕业生的需求最高,为20.88%;上海以10.26%排名第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企业密集度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使得北京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综合排名来看,博士毕业生的需求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城市发展越快,经济越发达,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国家信息化进程加快,高端计算机网络人才缺口大从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博士毕业生需求量专业排名(前10)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位列榜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第二,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紧随其后。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个互联网行业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强,就业面宽,多年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求量排名一直位居前列。互联网经济越发达,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在华为的官网上,列出了六项天才少年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分别是网络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今年入选“天才少年”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张霁表示,除了华为,他还拿到了腾讯、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两个初创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的年薪超过360万人民币。未来,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博士毕业生将大有所为。博士毕业生身价飙升,高薪成人才抢夺的核心竞争力大众对“天才少年”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他们丰厚的薪资。据悉,“天才少年”们的薪酬以年度工资制度发放,一共分为三档,最高年薪可达201万元。从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与技术能力、学历有直接性关系,学历越高薪资待遇也就越高。从2019-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岗位薪酬学历排名中可以看到,各学历毕业生的岗位薪酬普遍上涨,其中博士毕业生的岗位薪酬最高且增长最为显著。2020届博士毕业生平均岗位薪酬已达18364元,与去年同比上涨了19.60%,且硕博毕业生之间的薪酬差距较2019届又扩大了近2000元,远远大于本硕之间的薪酬差距,足以彰显博士群体的高身价。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会带来人才结构的升级。国家对于高学历、高能力、高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是逐年递增的,而学历是评定不同层次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所以提升学历是获得高薪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博士毕业生除了学历高、专业度精,还自带人脉和资源流量,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抢人大战”持续升级,博士毕业生更是各地市政策抢人的重要目标群体。发达城市高学历人才薪酬优势明显,上海博士最受青睐众所周知,博士学位是我国学位教育金字塔的塔尖,也是我国高精尖领域科研的中坚力量,就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来说,博士仍然是稀缺的。2020届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岗位薪酬城市排名(前10名)如图所示,上海、深圳、杭州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岗位薪酬排前三,分别为25635元、22483元、21223元。除了薪资高外,各个城市的博士毕业生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为吸引高水平人才,各个城市都给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放宽条件解决户口问题,给予住房补贴(或直接分配住房),给予科研启动经费,给予绩效津贴,帮助解决家属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总之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各个大城市尽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才华变现”,计算机相关专业博士生普遍高薪从上图来看,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毕业生薪酬最高,为33968元;同样突破30000元的还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为31452元。从岗位薪酬最高的前15个博士生专业来看,一半以上专业都是跟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高科技人才在这场转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博士生更是企业“高薪纳贤”的目标群体,薪酬十分可观。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凭着高学历和出众的学术能力获得高薪工作不再是难事。因此,高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几年来像本次华为招聘的百万年薪博士生也并非个例。新一代的后浪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肩负着巨大的使命。闪电新闻记者 柴慧娟 高亚南 报道

以杖

博世渴求软件人才:只要你合格,基本来一个要一个

“只要你合格,基本来一个要一个。”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这句话背后,折射出博世针对人工智能和软件人才的态度。博世正坚定地推动其“博世2025人工智能战略”,也就是说到2025年,每款博世产品或是在这款产品的生产、应用当中都会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陈玉东透露,只要新成立的无锡软件中心的软件部门申请招人,博世就会批准,没有做任何调整。这在就业紧张的当下,显得十分不易。5月14日,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博世中国)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博世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董事泰瑞来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企业的全方位影响,尽管中国、欧洲情况向好,仍需应对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5年来,中国一直是博世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在2019年,中国车市销量仅为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受此影响,去年博世集团在华销售额约10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9%。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达到8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4%,仍跑赢大市。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0.2万辆和207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6.6%和43.5%,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和4.4%。其中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态势。有观点认为中国车市已经触底反弹。对此,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仍十分谨慎。他直言,出乎意料的销量回升,得益于释放此前积压的消费需求。7月份的销量才是反应经济情况的风向标。“今年车市(同比下滑)10%左右就是很好的胜利。”陈玉东认为,今年车市难以预测,只能准备预案。也希望国家给刺激政策,大家多买车,使车市可以正增长。等政策东风的同时,博世正调动全球的资源尽力满足中国汽车市场的供应稳定,为需求的全面恢复积极准备。截至目前,博世在华的37家工厂已经全面实现复工。谈及供应链安全,陈玉东十分自豪地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因博世供应问题而导致客户停工。博世会一点点改善供应链的情况,这是我们的责任。一级供应商需要资金支付二级、三级供应商。在市场环境糟糕的当下,博世的风控压力在增大。受疫情影响,主机厂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根据合同,博世一般会要求主机厂在到货后30天内付款,或者提前付款,现在则出现了主机厂推迟付款的情况。对此,博世给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长期合作的战略客户,不会轻易停止供货。对于推迟交付的高风险客户,“断供只是最后的手段。”陈玉东如是说。在陈玉东看来,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互相理解、互相帮忙,把双方的风险都控制在最低,使得主机厂能够正常生产,博世也能付款给下游供应商。在对抗疫情的时候,博世也在强化自身技术实力。在5G技术领域,一方面积极布局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及车路协同技术;另一方面,也在推进5G与工业化的融合,比如控制工厂自动供货车等。在汽车领域,博世布局了汽车三化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目前已实现主要零部件,包含芯片级的国产化;去年成立的智能网联事业部,拿了很多订单;现已布局L2.5、L3及未来的L4、L5自动驾驶技术,并开始为新势力造车提供L2.5等解决方案。生存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即便销售额、员工数下降,但博世中国的研发人员仍在增加。“我们可以砍掉一些费用,但研发费用不会。”陈玉东表示。在过去十年,博世在华累计投资额已达到485亿元。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由于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的信心,博世未来会持续推动在华投资。(责编/杨佩谦)

那好吧

解决户口成基本项!博士招聘为何这么难?

金三银四,招聘旺季。就在不久前,北京印发《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工作人员可快速办理引进手续。《管理办法》中对各种人才的引进都有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其中部分规定对博士等高级人才的引进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用人单位HR们都知道博士招聘难绝不只是政策问题。博士等高级人才招聘难在哪里?尽管有政策护身和引进刺激,但是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与博士等高级人才之间却始终隔着一道墙。一方面,像博士这样的高级人才,因为不缺少工作机会,导致在择业上不够“主动”,常常隐匿在招聘市场背后,“守株待兔”般等待抛过来的橄榄枝。另一方面,正因为博士在网络上几乎处于神隐状态,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无门”,更多依赖传统的线下招聘会或是向一些重点大学的就业办递交招聘信息,效果却是寥寥。因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找到能够更多接触博士等高级人才的渠道最为关键。高效的对话机制和招聘流程也必不可少。全国最大线上博士人才库,高级人才招聘“柳暗花明”到底怎样的招聘渠道才是高效、精准的呢?目前招聘渠道,一是传统的线下招聘会;二是通过各高校就业办;三是线上的招聘网站。说到这里,可能企业的HR要发牢骚了,因为很多HR都经历过在某些招聘网站常年付费、常年挂着招聘信息,却没看到半个博士简历。而反观前两种渠道虽然传统且效率不高,却似乎比线上招聘更靠谱一些。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不是线上招聘博士不靠谱,而是因为不是所有线上招聘网站都有博士人才。像智联招聘,它是以应届本科生和工作经验不多的职场新鲜人为主的,要是将招聘博士的需求寄望于它,能招到才怪。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智联招聘不好,而是术业有专攻,不同的招聘平台有不同的优势所在。那么,有没有更精准的招聘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旗下的线上招聘网站,蓝桥招聘全面承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强大的博士简历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线上博士人才库。目前,蓝桥招聘“中国博士”线上招聘专区拥有博士简历资源80000余份,每年新增应届博士生简历资源10000余份,覆盖全国高校硕博培养单位300所,院系20000个。各企事业单位和博士等高级人才在蓝桥招聘上实现高效沟通、对接和洽谈,促进高级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满足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对于博士等高级人才的招聘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蓝桥招聘并没有舍弃线下传统招聘,而是打破线下招聘局限,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线上线下结合 蓝桥招聘不一样要说蓝桥招聘为什么这么牛,还要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连续多年搭建高级人才线下招聘渠道,每年在全国各省市线下组织“全国高级人才巡回招聘会”40余场 。2018年度全国春季巡回招聘会已于3月12日起在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陕西、安徽、江苏、上海等9大省市展开,参会人员资质均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及博士后人员,到场人数超过万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蓝桥招聘方才有旁人难及的海量真实的博士简历资源,而且能实现博士简历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增量。此外,蓝桥招聘还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开通高级人才猎头服务,区隔于其他同类互联网招聘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双渠道赋能,帮助用人单位在博士等高级人才招聘过程中降本增效,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一站式高级人才解决方案的招聘平台。更让人惊喜的是,蓝桥招聘除了在博士等高级人才招聘方面表现突出外,在其他层次校招和社招方面也毫不逊色,基于全国竞赛、IT培训建立的真实优质的简历资源,让蓝桥招聘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人才招聘富生态圈,从多层次真实简历丰富度到人才经纪人推荐精准度,蓝桥招聘实际上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人才招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正在为春季招聘发愁的HR们,不管你需要哪类人才,都不妨到蓝桥招聘试试看。万能的大熊微博2015 2016 2017连续三年获得科技领域、电商领域十大最具影响力大V公关品牌专家:曾负责360手机助手、360手机游戏、360随身wifi、360儿童手表、360行车记录仪的品牌营销,均为行业第一品牌。畅销书作者: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畅销书《格局逆袭》,销售近10万册。微营销第一社群大熊会创始人:2013年创建大熊会,位列中国社群影响力排行榜前五,是国内最大的致力于研究和引领微营销发展潮流的社会化营销社群组织,成员已超七千人。

大力士

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博士 人工智能企业人才争夺同样激烈

在近日,华为百万年薪招聘8位顶尖博士生引发了全网热议。其中,年薪最高的两位博士均来自如今最热的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领域,均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事实上,除了华为,旷视等人工智能企业亦在加大对于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力度,这让人工智能研发人员越发“抢手”。然而在人工智能人才受热捧的同时,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人工智能人才稀缺问题。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了500万人。旷视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也表示,“人工智能专项人才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稀缺的、供不应求的,一方面是由于行业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人才供给稀缺。”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层面亦或者是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更是屡创新高,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提升至2.18%,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在企业层面,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收入外,旷视等企业还打造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成长体系。如在前不久的旷视博士秋招提前批招募中,加入旷视的应届博士生们不仅将享有更具行业竞争力的薪酬与完善的福利体系,同时,作为尖端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加入旷视还有机会优先解决户口问题,这无疑对应届博士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博士们成长,旷视还基于自身充足的计算机资源,让博士生们的研发有着充足的资源保障。此外,旷视还为博士生们配备了高水准的专属导师团队,定制了专属的成长体系。其中,就有以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计算机视觉领域资深专家、旷视上海研究院院长危夷晨博士,旷视研究院基础模型组负责人张祥雨博士,旷视研究院检测组负责人俞刚博士等为首的全明星导师阵容,以及全球高等学府、科技大厂组成的一流团队和自成一格的 BootCamp内训系统。事实上,找到并留住人才一直都是企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企业走向顶尖之路的开始。但培养行业人才并非一件易事,从发现人才、聘用人才乃至持续培养人才,都是一门极为深刻的学问。其中,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在学历之外,还有着一套自己的选人用人考核和筛选机制,而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旷视自然也建立了从选聘到培养的一系列完备机制。对于旷视来说,人才是保障技术领先性和研发实力的基础。据旷视负责人介绍,旷视主要通过三个通用渠道、一个平台和一个桥梁来进行招聘。三个通用渠道是:利用中国C9高校全覆盖校招、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程序员奇才收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吸纳等三个渠道招收人工智能创新研发人才1000余人。一个平台是:借助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部国家一级博士后工作站资质,为尖端人才提供平台,35名博士进入企业工作。一个桥梁是:启动海外人才领航计划,联合市政府、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引进姚期智、孙剑、危夷晨等18名海外院士、中青年科学家等计算机视觉“专才”配备团队。图:旷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级站点为尖端人才提供平台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旷视则侧重于研究科学家和全栈人工智能工程师两个方向。研究科学家主要聚焦在算法上,寻求对问题的本质解法,旷视希望培养出能独挡一面的领域专家;而打造“全栈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目的则是要培养既会算法设计和训练,又会算法的工程化、研究问题和方式系统化的全能型人才,他们既能做Research,又懂System,既能建系统,又能造轮子。总之,全能型人工智能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旷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则让即便没有AI背景的工程师也能通过在旷视的工作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企业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国内院校对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自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众多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优势,也成了行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之一。如旷视就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持续打造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集聚地。不久前,旷视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采用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人才引进培养模式。基于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旷视已经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目前,旷视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雅图设有五大独立研究院,员工超2000人,其中科研团队占比超60%,拥有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1100余件。在国际人工智能顶级竞赛中,旷视多次击败谷歌、微软、脸书等知名企业,揽获32项世界技术评测第一。来源:中国网

十地

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博士背后

向远之 财经专栏作家7月23日,华为发布2019届顶尖学生的年薪方案。入选的8人年薪最低限为89.6万元,最高限为201万元。这八人来自清华、中科院、港科大等学校,所涉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领域。华为在前段时间遭遇到一些风波,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华为的科研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强,而要在未来能够克服困难,就需要继续延揽人才勤练内功,以高薪招聘顶尖的博士,是华为向业界彰显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在近期的采访中,任正非就多次表示华为的科技已经进入了无人区,需要在数学等基础研究领域进行自我突破。作为中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已经走在了创新驱动的前端,下一步尤其需要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技术等领域突破。这次华为招聘的博士研究领域,其实也是和华为未来的发展领域密切相关,显然,华为希望能够在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通过短平快的模式创新。从企业发展方向来看,华为应该仍然根植于硬件领域,但是在软件基础的算法领域也会加大投入,包括在强化算法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投入,华为未来的方向将不只是通信设备制造商,而是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社会的构建商。未来,人才是企业发展竞争的核心。虽然,我国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科研实力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比如说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论文方面的发表数量在全球排第二位,而国内顶尖学校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水平,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培养了不少相关人才。但是,在国内市场,华为也遇到很多招揽人才的竞争对手,包括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在发力底层技术,不停延揽人才。同时,华为这一举措,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的产学研结合,华为一直以来重视和高校的合作,而高效的产学研结合也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表现。此次高薪延揽应届博士生人才,体现了一个比较良好的科研成果转换的格局,对于中国企业有示范意义,也会对国内科研人才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作为跨国企业,华为不只是在国内争抢人才,也必然在国际范围内和国际顶尖企业进行正面竞争。而相对于国际人才标准而言,华为在招揽人才的力度上其实并不算非常夸张。比如在硅谷,优秀的博士生毕业的研究员,通常起薪点也可以达到20万美元。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华为会在世界范围内招聘顶尖应届人才,这也是一个向全球吸引人才的举措。当然,我们应该预计,高素质人才到企业不一定就能够马上发挥作用,尤其是高校科研和企业运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而过去也曾经有过报道称华为的博士存在一定的流失率,下一步,如何继续优化高端人才的发展机制,包括如何协调应届和往届博士的待遇水平,如何合理考核博士的科研成果等,保证科研成果顺利在实际应用场景落地是企业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哀又继之

“急招博士,年薪80万,求转发”高校现扎堆招聘博士现象

“急招博士,年薪80万,求转发,求扩散,求推荐”……近日,省内多所高校扎堆招博士,招聘博士的信息在网上甚至是朋友圈内热传,提供的待遇更是一家比一家有吸引力。一天在实验室待10个小时以上,一年340多天在做实验,优秀博士的炼成却不是一日之功。专家认为,目前博士不是太多,而是优秀博士太少,随着教育部对博士培养的入口和出口把关进一步收紧,高校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将更加强烈。女博士一年340多天要待在实验室“你什么时候最开心?”记者问王芝,作为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博士生,她今年刚被评为学校“榜样的力量”中的“学术之星”,两夺校长奖和国家奖学金。“解出来一个特别好看的晶体呀,”王芝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时候你的嘴巴会不由自主地咧得很大,想闭上都合不拢。” 王芝的领域是致力于银簇组装机理研究,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国际顶级文章,论文获Nature综述的全文正面亮点评述,是博士生中的佼佼者。谈到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位“90后”女博士的脸上,一脸单纯和热情。这个只有在刷牙、洗脸才有机会刷抖音放松的女孩,没有时间逛咖啡厅,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王芝研究的是晶体,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探索未知物,她的微信头像也是一个“漂亮的晶体”。研二下学期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对这个领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便决定读博,目前正在读博士二年级。对王芝来说,空余时间打打羽毛球,就是莫大的放松,她一天至少要在实验室待10个小时以上,一年下来,除去春节和短暂的假期,王芝要在实验室待340多天。在王芝看来,女博士的日常和男博士并没有太多不同,因为实验的难度并不会因为她是女博士就会降低,而大量的数据工作,也并不会因为她是女博士而有所减轻。张娅是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2016级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张娅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是2018年度山大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每天外面世界的日常,张娅最常见的就是实验室外的晨曦和黄昏,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当社会不再将女博士当作“第三种人”时,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王芝越来越越感觉到,周围人对女博士的尊敬,女博士也渐渐“去标签化”。“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谈起我时,我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心底的骄傲。” 近日,山东大学“榜样的力量”评选中,8名学术之星的评选中,其中4位是女孩,其中3个是博士,1个是硕士。她们分布在数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以及药学院。王芝对自己的现状表示满意,在她看来,她与自己身边的女博士并没有太大不同。社会上对女博士概念化的刻板印象,也渐渐被“平和”、“认真”、“理性”的标签所代替。听到有博士毕业,高校抢先去占位博士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也寄希望于社会的高回报。近日,省内某高校的招聘人员要动身去北京,“我辗转打听到,一个朋友的师妹要博士毕业了,我想把她招到我们学校。今年我们学校新闻专业需要一个博士,安家费至少30万元。”对该招聘人员来说,无论男博士还是女博士,只要抢到就是赚到。而对于办学水平相对较弱的高校,招到一个优秀的博士,更是难上加难。“安家费20万-30万元,科研启动费10万-15万元,平均年收入18万元左右。”“安家费35万-70万元,个人发展保障金17.5万-22.5万元。”“教授+博士,5年内享受各种补贴总计71.8万~79.8万元”……近日,记者梳理多所高校的招聘简章发现,省内不少高校进入密集招聘期,各高校扎堆招人才,至少是博士以上学历。比如,山东科技大学招聘300名博士学历以上人才,青岛大学招聘200名,山东理工大学招聘255名,等等。据了解,一方面为了迎接教育部对高校师生比的考核,另外近几年省内高校发展较快,很多专业都急需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所以出现省内高校扎堆招博士的情况。此轮招聘,各高校不仅提供众多岗位,还纷纷开出优厚的待遇:数十万元的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是“标配”,分配商品房、安置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报销来校考察机票等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助推器”。“我抢占的就是先机,还有诚意,另外这个博士也是山东籍,希望她能够回山东工作。” 上述招聘人员表示。为了能够顺利招揽博士人才,多所高校使出了浑身解数,称“实行特别待遇和绿色通道政策”“出台人才引进有关优惠政策”。“学校的教授、博士、硕士的数量,都是考核的硬指标。”该招聘人员介绍,如果师资力量硬件不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评估和今后的办学。此外,一些院校也在谋划转型升级,但自身储备不足,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省内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高校内部有一个共同的交流群,“一听到哪里有博士毕业,大家都互相留意互相通信,抓紧去抢。”随着思政课日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急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现在想招聘一个优秀的博士太难了”。优秀博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公派留洋的博士孙女士,材料专业毕业,即将回国工作。“根据目前的情况,省内除了去山东大学可能难度较大以外,别的高校应该可以随意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没有太大压力。”她认为,博士从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优秀的博士找一个工作,是相对容易的”。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2014年至今,我国每年博士授予人数大约在5.5万人左右。截至2018年8月(不含12月冬季学位将要授予的),我国共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约77万人。实际上,博士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国际性趋势。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8年全球科学类博士年增长率达到近40%,每年约增加3.4万人,没有迹象显示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并认为博士毕业生人数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专家分析,当博士批量生产时,可能会出现培养质量问题。“很多博士毕业生并不能完全符合高校的用人需求,就会出现对优秀博士趋之如骛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唤更多的优秀博士。” 近日,教育部连续发布多个关于研究生招生培养的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无论是入口还是出口,都对研究生招生培养作了收紧,尤其是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从入口来看,无论是自主命题考试,还是复试工作,以及后期的调剂等,都做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从出口来看,教育部明确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相关专家认为,随着博士的入口、出口关进一步收紧,各高校的优秀博士争夺战将更加白热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立伟 实习生 张攀)

绿荫岛

博士学历才年薪十万?这所民办大学招聘要求让网友提出3点质疑

博士学历作为目前最高的学历,其含金量和价值是普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难以相提并论的,从博士开始招生到现在的三十年左右时间内,国内一共培养了大约200多万的博士,其数量之少足矣说明博士的价值。因此博士毕业后的工资待遇也应水涨船高,与其学历相符合。然而最近一则博士招聘信息让广大网友大跌眼镜,西安一所民办大学西京学院年薪十万招聘博士研究生,还是从事辅导员工作,这让很多网友不能理解,很多网友吵翻了天,都在争议博士工资这么低,网友直言有3点质疑。质疑一:博士年薪竟然不如本科毕业的程序员年薪?要知道现在很多计算机或者软件编程专业的本科生年薪二十万的都很常见,年薪十万更不用说。但是一个博士与本科生相比辛苦读了七年多书竟然待遇不如本科生,那么读博岂不是没有了意义呢。而且博士毕业都已经快三十几了,如果年薪十万都解决不了自己生活问题。质疑二:招聘博士去做辅导员工作?上过大学的学生都知道,在大学里面老师是和辅导员分开的,老师专职负责讲课,辅导员专职负责学生工作,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但是西京学院竟然招聘博士去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博士的特长是从事学术研究,如果让博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而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确实有些浪费人才。质疑三:待遇这么低西京学院能招聘到博士吗?实际上博士毕业后就业并不难,很多地方的二本或者三本都会给予博士很高的安家费,而且还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资金,而西京学院并没有提供类似的待遇,到时候会有博士来应聘吗?还不如让这个岗位招聘硕士研究生更合适,因此我认为网友的这个质疑也有道理。

膏药章

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博士:今日所吃之苦所受之伤,他日将成为徽章

最近,华为内部发文公布了8名顶尖学生的年薪方案,这8名人员全部为2019届应届顶尖博士生,年薪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这真是羡煞旁人啊!谁说读书无用?有多少人一辈子挣不了200万,而他们仅仅只需一年时间。200万的背后,源于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离不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坚持不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日愿意忍受学习中的苦,他日定能远离生活的伤。不久前,网络关于清华大学的一条公告,更是让无数网友震惊。公告称,拟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做出劝退处理。原因无他,这两位博士生在校期间,长期沉迷学习以外活动,无故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教研活动。说白了就是不专心学业,天天混日子呗。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在校混日子,到最后文凭都混没了。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啊。同样是博士,有的一毕业就年薪百万,生活无忧;而有的连毕业文凭都拿不到,今后的生活将是何种境遇不得知,至少拿不到年薪百万的待遇。不禁想起了《围城》里的方渐鸿,他本在欧洲留学,但不学无术,四年换了三所大学,后来在美国的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最终也没有逃脱掉生活所带来的苦。记得人民日报曾发过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深刻批判了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里虚度光阴,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学生们。虚度光阴,还没有走出学校,就已经输了。在最该努力的年龄,却选择了安逸享受,这是最愚蠢、最不划算的事情,要知道,现在选择安逸,不愿吃学习的苦,将来的生活注定很苦。作家桐华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人因懒散而失败。高中时期,老师说的最多、最鼓励我们的话就是: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现在想想,真的不要信。一些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彻底放松自己、放飞自我,混学分、混文凭,沉溺爱情、沉溺游戏,对学习没有任何的敬畏心和自觉性,不愿意吃学习的苦,虚度光阴,浑浑噩噩,等到走出校园那一刻才明白:竞争如此之大,自身无一技之长,又何以出类拔萃,享受高薪待遇,走向事业的巅峰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课、兴趣特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这些虽不用精雕细琢,至少要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好好钻研、打磨。如何实现术业有专攻,文凭有含金量呢?答案是,不断地吃苦,不断地受伤。你今日在学习中所吃过的每一份苦,所受过的每一份伤,他日将成为你生活的徽章。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钱穆

AI应届博士年薪80万,AI人才供需到底有多大?

文/陈剑锋中国有句古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这个人人焦虑、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这句至理名言在此时似乎是那么的真实。古时有穷人为了养家糊口、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只有努力的学习四书五经,通过考科举,金榜题名之后就可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得以体现。不过在如今娱乐至死、戏子也能变凤凰的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在普通人的心中早已变得有那么一点点“虚伪”的意思。然而对于众多的普通人来说,唯有“知识改变命运”公式却依然成立,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爆发,其赋能与各产业中所需专业AI人才的需求,知识就是前途、技术就是金钱凸显的又是那么现实。AI人才缺口巨大在近日深圳召开的第二十届人才高交会上,企业的招聘牌上标明AI岗位的寥寥无几,并不是这些公司不需要,只是前来应聘的AI人才太少,即使标注了AI岗位也是徒增一栏招聘信息而已。众所周知,近些年AI的持续火热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其推动的人才需求也远远大于人才本身的数量供给,这也就是形成如今尽管很多科技企业渴望AI人才的加入,却求贤若渴的状态。僧多粥少,自然“粥”成为争相争夺的对象,成为宠儿,这从AI人才的薪资上就体现的极其明显,针对于AI应届毕业生薪资待遇,在一年前硕士生约莫能拿到30万元的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这本对于应届生待遇上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认知,即使对于之前同样被认为是高薪的程序员哪怕在BAT中其应届生待遇也几乎没有达到如此高度。仅仅一年时间,AI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尤其是给博士生的年薪从去年的50万元倏地蹿到80万元。尤其是很多AI人才还未出校门,或尚未离职,就已经被企业“抢购”一空,他们根本不用去招聘会现场奔波或招聘网站投简历,似乎他们生来就很幸运。AI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事实上,AI人才超乎常识的高薪,其本身AI技术高难度和超乎寻常的高逻辑并非普通人能简单学习掌握,尤其是AI井喷式的爆发,AI人才数量无法满足AI领域人才需求的激增,人才供不应求。假设这种差距、需求继续持续的拉大,打破正常的平衡逻辑,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一定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平衡的现状!为了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车,各国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现阶段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将人工智能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一定意义上极大的为推动AI的快速发展添加了加速的砝码。与此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由48.6亿元上升至13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以上,其中,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35.2亿元,同比增长41.42%。如果按照10%—15%左右的增速不断增加,至2022年突破300亿元,2023年接近400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制造业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对AI的需求及产业规模的增速同样是惊人,在产业规模,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造就七万亿美元规模的大市场。在人才需求上,据英才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上旬,制造行业的人才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10.8%,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2%。如何解决供不应求可以想象的到AI井喷式发展构建出庞大的产业集群需要有足够的专业AI人才来填补技术岗位的空缺,然而从目前来看其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培养还远不足以满足AI爆发构建出产业集群所需的AI人才需求。据领英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另外根据2017年底腾讯研究院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的一份《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其中,高校领域约10万人,产业界约20万人。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毕业AI领域的学生约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在短期内有效解决AI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将决定着企业和AI技术是否能够继续向前狂奔、是否能够保持行业平衡的关键,但是仅从目前来看,只有加大、加强AI人才教育才是最终极的解决方案,可以扩大教育范围,把AI渗透入初高中的基础教材、甚至以趣味性的形式渗透入小学之中,或者可以通过企业和高校组建AI人才实验室进行专业的AI人才培养。诸如上半年国内垂直的AI创业独角兽商汤科技就联合国内众多重点高中发布《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在全国掀起一波“人工智能基础”学习潮试点,同时以重点高中太谷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率先启动了中学生的AI基础教育普及。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的揭牌等等都在彰显着在AI教育上面的力度。写到最后现在再来看AI应届博士生的高价薪资似乎才真正的有那么点意思,AI的急速爆发构造的产业体量所需的人才需求与当下AI人才供给数量的急速拉大,不平衡,才导致AI应届生水涨船高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差距如果继续扩大,是否会扰乱整个求职市场原本的薪酬平衡也是很难讲的。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缩小差距最好的办法就像上面说的只有通过持续的加强、加大AI的人才教育才能最终的解决当下的尴尬局面。陈剑锋,科技自媒体人,AI和IoT深度观察者,欢迎署名转载。